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培训总结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优选3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40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

第1篇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研培人员的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品质良好,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高素质、专业化,工作作风过硬的研培队伍,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我们开展以研培工作为中心,以提高研培能力为目标研培建设活动。结合本县师资队伍状况,采取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的有效措施,积极探索研培的新模式,使我县研培工作登上新的台阶。

一,走进基层,实现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

今天的课程改革正催生着课堂教学的种种变化,在课堂上,教师每天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困惑,教师每天在寻求解决问题,摆脱困惑的方法和策略。我校的研培人员虽然是由各校的优秀教师选拔而来,而踏上研培之路,受传统教研方式束缚,就渐渐地无望了讲台,脱离课堂,越脱越远,而今早已不上课,却对教师大谈如何上课,收效甚微,而新课改以其“新”的特点决定不论是研培人员,还是实验教师参与起点相同,面对的是全新的形势,时代特点也决定了不会有现成的前置理论可以拿来套用,大家都是在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跃入课改的洪流,这就意昧着研培人员不能站在岸上“光说不练”,必须在三尺讲台的亲身试教中,亲自体验课改的温热冷暖。

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对一线老师教研活动具有引领、示范积极的指导作用。可惜很多研培人员“只研不教”,研培人员不上讲台,不讲课,致使指导脱离了教学实际,构建了理想课堂理论性太强,研究对象太空,不贴近学校、教师、学生和教学实际,导致教研活动脱离了教研需要,偏离了教研本身的出发点,对基层教师往往口头指导,优点谈一点,问题指一堆,理论来一条,教研员与教师距离越来越远,对课改的进展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我县校际之间教师素质发展不均衡,参差不齐,城乡强弱差距大,乡与乡之间,城镇与城镇之间也有差距,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措施。坚持工作重点下移,努力构建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以基地校为龙头的区域联合体等研培网络体系。

二、充分发挥研培网络体系作用,解决基层学校中教学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我们对全县中小学进行了研培体系的重建。采取“强强联合、强弱合作、重点扶弱、整体提高”的原则,组织构建了新的研培网络,做到了研培工作的组织落实。具体做法:一是对全县城乡初中和小学领导班子工作业绩、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课程改革的推进情况、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摸清基层学校的实际。我们把全县城镇三所初中和14个乡镇的22所初中以及城乡小学,按照区域优势互补原则,构建了以基地校为龙头的5个区域联合体。二是采取城镇学校和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和乡镇学校联姻结对子的办法,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强弱合作重点帮扶、整体提高带动中间的目标。三是建立学科研培网络,每个学科都要由本科教研员牵头成立组织成立研培学科组,构建“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教师进修学校”的整体研培体系,充分保障研培工作的点面结合,做到整体覆盖,不留死角。四是教研员分工包校,保证整体调控。五是加强基地校建设,建立骨干教师档案,积极培养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基地校和骨干教师在研培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六是构建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庆安教研网开展研培活动。七是加强领导,制定各级研培机构的工作方案和细则,确保研培工作不流于形式。

研培网络的构建得到了教育局和基层学校的支持和欢迎。我们通过研培网络,利用多极平台积极开展研培活动,极大地提升了研培工作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实施“深水作业”重心下移,提高研培人员整体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确保研培质量,增进研培实效。

为了提升研培工作质量,根据我县研培人员的实际,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方案。学校领导班子根据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和全县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确立了技术先进学者型、专家型研培人员队伍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研培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化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教研、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评价、为基层学校服务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开展了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了以“树形象、练硬功、做人梯、当先锋”为主题的岗位练兵活动,其中,以“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内需式”储存理论的业务练兵活动为重点,工作重心下移,“深水作业”使岗位练兵落到了实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全体教研员的素质。

“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就是让研培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打造锻炼,提升自身素质。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蹲点工作制定,明确了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为了推进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学校常态教学研究,有效指导基层学校工作。规定和分配每位研培人员到农村和城区各一所学校蹲点工作。要求研培人员从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学常规落实等方面着眼,以学校每位教师为主体,以教研组为依托,构建起从“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到教科研部门”的教育教研网络。教研员以“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服务者、研究者”的角色,开展学校教学和教研改进的实践研究,努力打造新型的教研文化。蹲点过程中,要求研培人员结合所在蹲点单位的实际,制定具体、详实、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蹲点工作计划。规定每学期研培人员在学校进行集中蹲点时间不少于一个月。教研员要以蹲点学校为基地,组织开展本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至少确定一项学科教研课题或教研专题,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实验研究。集中“蹲点包校”结束之后,至少写应用研究随笔或应用研究论文。每学期上研讨课不少于两节,听课不少于40节,评课不少于10节,参与本学校教研组活动不少于4次。要在一线总结经验,在一线培养典型,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体现成果。积极撰写蹲点日记,促进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广泛征求蹲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蹲点中,教研员要把原先的“听课—评课”拓展为“预设—上课—评课—改进”不断的循环的过程,促进了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改进;蹲点中,研培人员和教研组一起,把原先的“参与—评价”式面上的教研,拓展成“策划—研究—实施—评价”深入式校本教研,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推动了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程改革,提高了研培人员自身的素质,加大了指导力度和研究力度。

“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就是要研培人员在课堂教学中锻炼提高自己的素质。研培人员“下水”执教,使教学研究活起来,研培人员根据研究需要选择适当课题现场执教,把先进的理念在课堂中体现。上课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集体备课后,上“研讨课”,体现研究性。二是按课程标准要求,有准备地上“达标课”,主要体现实验性。三是基于某研究课题或某种教学实验而上“演示课”,体现示范性。研培人员上课体现了现场培训作用,也可以使校本培训更贴近教学实际,推进校本研修的开展,更能提高自己研究水平、指导能力和服务意识。

“内需式”储蓄理论,就是在实际工作中,研培人员按照自己工作内在需要选择理论学习内容,这样才能从心底里愿意学习,教师也愿意接受,充分调动研培人员和教师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每学期研究一个专题、举行两次讲座、写好文章的业务提高活动。研究一个专题:我校根据研培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研究专题:一方面从工作重点中确定。另一方面从教学诊断中确定.。举行两场讲座:研培人员的事业在基层,研究成果在回归学校,回归教师。而且为了在更大层面上发挥研培人员指导作用,必须打破“一对一”的指导模式。因此,我校每学期为基层学校举办两场教学讲座。通过讲座,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动广大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也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举行讲座时我们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问题从实际中来,研培人员为基层讲座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应当重点关注基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以此为教学讲座的主要选题。另一方面,案例从课堂中选。我们要求研培人员要根据一线教师的教学特点,教学讲座不能停留在理论的阐释,要选取具体的案例进行剖析,让教师从形象鲜活的教学事件中获得启迪。这些案例除了从书面阅读和影象收视中获取,更重要的是来源基层教师的课堂教学。这些案例真实、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在深入课堂听课辅导的过程中应注意发现和整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正反案例。再一方面,对策要切实有效。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研培人员在讲座中不能只是查摆问题,更重要的是指明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方法,策略与方法应符合教学实际,能解决实际问题。

撰写文章。经常动笔撰写文章,可以有效地梳理思维,促使研培人员更理性地思考教育问题,并使问题思考更有深度,是提高研培人员素质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我们为让研培人员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开展了每年撰写以上的研究文章研修活动。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样式多一点。教研文章形式多样,理论文章,经验总结,课题总结,调查报告,教学设计,案例反思,教学叙事,教学随笔等。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限于一种样式,而应多涉及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需要。要借助写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随笔等方式,以写促思,并使反思成为专业生活的自觉状态。另一方面,讨论深一点。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满足于有所得,而应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做到理论探讨有深度,措施方法有创意。

四.巩固研培成果,拓宽研培渠道,探索研培模式,再创研培教研的新局面。

几年来的研培建设活动,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基础在学校,主渠道是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专业发展概无例外,作为县级进修学校,各项工作必须落实在基础的实践层面上,这就决定了新的教研方式必须坚持重心下移。“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深水作业”。使我们研培人员走进学校,深入调查研究,倾听教师的呼声,增进彼此的了解;走近教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缩短彼此的距离。发现问题,确定研培主题,指导实践,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变指令性安排为参与式服务。通过听课、评课、亲自做课、参与和指导教研活动,构建以基地校为龙头的五个区域联合体、校与校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等教研方式。达到了指导、帮助的目的,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努力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创生者和实践者、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师教育智慧的催生者和推广者。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研员与教师的共同成长。这一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有利于发挥骨干教师的探路辐射作用;有利于交流和推广教学经验;有利于加强实验监控与调控;有利于推动校本教研,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扩大教研活动教师的参与面,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在工作中我们还将根据研培工作实际需要,不断更新研培方式,展示和推广本地成果,借鉴外地经验,拓宽研培渠道。充分发挥区校教研融合互补,实践反思,多向互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以此构成多元开放的“有效研培”共同体的优势。搭建专业引领下的服务合作与研培一体的格局。再创我县研培工作的新局面。

第2篇 2023年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研培人员的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品质良好,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高素质、专业化,工作作风过硬的研培队伍,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我们开展以研培工作为中心,以提高研培能力为目标研培建设活动。结合本县师资队伍状况,采取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的有效措施,积极探索研培的新模式,使我县研培工作登上新的台阶。

一,走进基层,实现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

今天的课程改革正催生着课堂教学的种种变化,在课堂上,教师每天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困惑,教师每天在寻求解决问题,摆脱困惑的方法和策略。我校的研培人员虽然是由各校的优秀教师选拔而来,而踏上研培之路,受传统教研方式束缚,就渐渐地无望了讲台,脱离课堂,越脱越远,而今早已不上课,却对教师大谈如何上课,收效甚微,而新课改以其“新”的特点决定不论是研培人员,还是实验教师参与起点相同,面对的是全新的形势,时代特点也决定了不会有现成的前置理论可以拿来套用,大家都是在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跃入课改的洪流,这就意昧着研培人员不能站在岸上“光说不练”,必须在三尺讲台的亲身试教中,亲自体验课改的温热冷暖。

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对一线老师教研活动具有引领、示范积极的指导作用。可惜很多研培人员“只研不教”,研培人员不上讲台,不讲课,致使指导脱离了教学实际,构建了理想课堂理论性太强,研究对象太空,不贴近学校、教师、学生和教学实际,导致教研活动脱离了教研需要,偏离了教研本身的出发点,对基层教师往往口头指导,优点谈一点,问题指一堆,理论来一条,教研员与教师距离越来越远,对课改的进展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我县校际之间教师素质发展不均衡,参差不齐,城乡强弱差距大,乡与乡之间,城镇与城镇之间也有差距,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措施。坚持工作重点下移,努力构建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以基地校为龙头的区域联合体等研培网络体系。

二、充分发挥研培网络体系作用,解决基层学校中教学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我们对全县中小学进行了研培体系的重建。采取“强强联合、强弱合作、重点扶弱、整体提高”的原则,组织构建了新的研培网络,做到了研培工作的组织落实。具体做法:一是对全县城乡初中和小学领导班子工作业绩、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课程改革的推进情况、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摸清基层学校的实际。我们把全县城镇三所初中和14个乡镇的22所初中以及城乡小学,按照区域优势互补原则,构建了以基地校为龙头的5个区域联合体。二是采取城镇学校和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和乡镇学校联姻结对子的办法,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强弱合作重点帮扶、整体提高带动中间的目标。三是建立学科研培网络,每个学科都要由本科教研员牵头成立组织成立研培学科组,构建“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教师进修学校”的整体研培体系,充分保障研培工作的点面结合,做到整体覆盖,不留死角。四是教研员分工包校,保证整体调控。五是加强基地校建设,建立骨干教师档案,积极培养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基地校和骨干教师在研培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六是构建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庆安教研网开展研培活动。七是加强领导,制定各级研培机构的工作方案和细则,确保研培工作不流于形式。

研培网络的构建得到了教育局和基层学校的支持和欢迎。我们通过研培网络,利用多极平台积极开展研培活动,极大地提升了研培工作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实施“深水作业”重心下移,提高研培人员整体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确保研培质量,增进研培实效。

为了提升研培工作质量,根据我县研培人员的实际,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方案。学校领导班子根据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和全县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确立了技术先进学者型、专家型研培人员队伍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研培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化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教研、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评价、为基层学校服务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开展了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了以“树形象、练硬功、做人梯、当先锋”为主题的岗位练兵活动,其中,以“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内需式”储存理论的业务练兵活动为重点,工作重心下移,“深水作业”使岗位练兵落到了实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全体教研员的素质。

“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就是让研培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打造锻炼,提升自身素质。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蹲点工作制定,明确了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为了推进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学校常态教学研究,有效指导基层学校工作。规定和分配每位研培人员到农村和城区各一所学校蹲点工作。要求研培人员从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学常规落实等方面着眼,以学校每位教师为主体,以教研组为依托,构建起从“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到教科研部门”的教育教研网络。教研员以“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服务者、研究者”的角色,开展学校教学和教研改进的实践研究,努力打造新型的教研文化。蹲点过程中,要求研培人员结合所在蹲点单位的实际,制定具体、详实、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蹲点工作计划。规定每学期研培人员在学校进行集中蹲点时间不少于一个月。教研员要以蹲点学校为基地,组织开展本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至少确定一项学科教研课题或教研专题,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实验研究。集中“蹲点包校”结束之后,至少写应用研究随笔或应用研究论文。每学期上研讨课不少于两节,听课不少于40节,评课不少于10节,参与本学校教研组活动不少于4次。要在一线总结经验,在一线培养典型,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体现成果。积极撰写蹲点日记,促进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广泛征求蹲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蹲点中,教研员要把原先的“听课—评课”拓展为“预设—上课—评课—改进”不断的循环的过程,促进了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改进;蹲点中,研培人员和教研组一起,把原先的“参与—评价”式面上的教研,拓展成“策划—研究—实施—评价”深入式校本教研,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推动了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程改革,提高了研培人员自身的素质,加大了指导力度和研究力度。

“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就是要研培人员在课堂教学中锻炼提高自己的素质。研培人员“下水”执教,使教学研究活起来,研培人员根据研究需要选择适当课题现场执教,把先进的理念在课堂中体现。上课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集体备课后,上“研讨课”,体现研究性。二是按课程标准要求,有准备地上“达标课”,主要体现实验性。三是基于某研究课题或某种教学实验而上“演示课”,体现示范性。研培人员上课体现了现场培训作用,也可以使校本培训更贴近教学实际,推进校本研修的开展,更能提高自己研究水平、指导能力和服务意识。

“内需式”储蓄理论,就是在实际工作中,研培人员按照自己工作内在需要选择理论学习内容,这样才能从心底里愿意学习,教师也愿意接受,充分调动研培人员和教师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每学期研究一个专题、举行两次讲座、写好文章的业务提高活动。研究一个专题:我校根据研培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研究专题:一方面从工作重点中确定。另一方面从教学诊断中确定.。举行两场讲座:研培人员的事业在基层,研究成果在回归学校,回归教师。而且为了在更大层面上发挥研培人员指导作用,必须打破“一对一”的指导模式。因此,我校每学期为基层学校举办两场教学讲座。通过讲座,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动广大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也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举行讲座时我们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问题从实际中来,研培人员为基层讲座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应当重点关注基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以此为教学讲座的主要选题。另一方面,案例从课堂中选。我们要求研培人员要根据一线教师的教学特点,教学讲座不能停留在理论的阐释,要选取具体的案例进行剖析,让教师从形象鲜活的教学事件中获得启迪。这些案例除了从书面阅读和影象收视中获取,更重要的是来源基层教师的课堂教学。这些案例真实、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在深入课堂听课辅导的过程中应注意发现和整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正反案例。再一方面,对策要切实有效。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研培人员在讲座中不能只是查摆问题,更重要的是指明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方法,策略与方法应符合教学实际,能解决实际问题。

撰写文章。经常动笔撰写文章,可以有效地梳理思维,促使研培人员更理性地思考教育问题,并使问题思考更有深度,是提高研培人员素质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我们为让研培人员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开展了每年撰写以上的研究文章研修活动。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样式多一点。教研文章形式多样,理论文章,经验总结,课题总结,调查报告,教学设计,案例反思,教学叙事,教学随笔等。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限于一种样式,而应多涉及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需要。要借助写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随笔等方式,以写促思,并使反思成为专业生活的自觉状态。另一方面,讨论深一点。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满足于有所得,而应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做到理论探讨有深度,措施方法有创意。

四.巩固研培成果,拓宽研培渠道,探索研培模式,再创研培教研的新局面。

几年来的研培建设活动,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基础在学校,主渠道是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专业发展概无例外,作为县级进修学校,各项工作必须落实在基础的实践层面上,这就决定了新的教研方式必须坚持重心下移。“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深水作业”。使我们研培人员走进学校,深入调查研究,倾听教师的呼声,增进彼此的了解;走近教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缩短彼此的距离。发现问题,确定研培主题,指导实践,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变指令性安排为参与式服务。通过听课、评课、亲自做课、参与和指导教研活动,构建以基地校为龙头的五个区域联合体、校与校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等教研方式。达到了指导、帮助的目的,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努力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创生者和实践者、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师教育智慧的催生者和推广者。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研员与教师的共同成长。这一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有利于发挥骨干教师的探路辐射作用;有利于交流和推广教学经验;有利于加强实验监控与调控;有利于推动校本教研,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扩大教研活动教师的参与面,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在工作中我们还将根据研培工作实际需要,不断更新研培方式,展示和推广本地成果,借鉴外地经验,拓宽研培渠道。充分发挥区校教研融合互补,实践反思,多向互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以此构成多元开放的“有效研培”共同体的优势。搭建专业引领下的服务合作与研培一体的格局。再创我县研培工作的新局面。

第3篇 2023年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范文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研培人员的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品质良好,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高素质、专业化,工作作风过硬的研培队伍,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我们开展以研培工作为中心,以提高研培能力为目标研培建设活动。结合本县师资队伍状况,采取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的有效措施,积极探索研培的新模式,使我县研培工作登上新的台阶。

一,走进基层,实现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

今天的课程改革正催生着课堂教学的种种变化,在课堂上,教师每天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困惑,教师每天在寻求解决问题,摆脱困惑的方法和策略。我校的研培人员虽然是由各校的优秀教师选拔而来,而踏上研培之路,受传统教研方式束缚,就渐渐地无望了讲台,脱离课堂,越脱越远,而今早已不上课,却对教师大谈如何上课,收效甚微,而新课改以其“新”的特点决定不论是研培人员,还是实验教师参与起点相同,面对的是全新的形势,时代特点也决定了不会有现成的前置理论可以拿来套用,大家都是在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跃入课改的洪流,这就意昧着研培人员不能站在岸上“光说不练”,必须在三尺讲台的亲身试教中,亲自体验课改的温热冷暖。

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对一线老师教研活动具有引领、示范积极的指导作用。可惜很多研培人员“只研不教”,研培人员不上讲台,不讲课,致使指导脱离了教学实际,构建了理想课堂理论性太强,研究对象太空,不贴近学校、教师、学生和教学实际,导致教研活动脱离了教研需要,偏离了教研本身的出发点,对基层教师往往口头指导,优点谈一点,问题指一堆,理论来一条,教研员与教师距离越来越远,对课改的进展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我县校际之间教师素质发展不均衡,参差不齐,城乡强弱差距大,乡与乡之间,城镇与城镇之间也有差距,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措施。坚持工作重点下移,努力构建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以基地校为龙头的区域联合体等研培网络体系。

二、充分发挥研培网络体系作用,解决基层学校中教学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我们对全县中小学进行了研培体系的重建。采取“强强联合、强弱合作、重点扶弱、整体提高”的原则,组织构建了新的研培网络,做到了研培工作的组织落实。具体做法:一是对全县城乡初中和小学领导班子工作业绩、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课程改革的推进情况、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摸清基层学校的实际。我们把全县城镇三所初中和14个乡镇的22所初中以及城乡小学,按照区域优势互补原则,构建了以基地校为龙头的5个区域联合体。二是采取城镇学校和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和乡镇学校联姻结对子的办法,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强弱合作重点帮扶、整体提高带动中间的目标。三是建立学科研培网络,每个学科都要由本科教研员牵头成立组织成立研培学科组,构建“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教师进修学校”的整体研培体系,充分保障研培工作的点面结合,做到整体覆盖,不留死角。四是教研员分工包校,保证整体调控。五是加强基地校建设,建立骨干教师档案,积极培养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基地校和骨干教师在研培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六是构建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庆安教研网开展研培活动。七是加强领导,制定各级研培机构的工作方案和细则,确保研培工作不流于形式。

研培网络的构建得到了教育局和基层学校的支持和欢迎。我们通过研培网络,利用多极平台积极开展研培活动,极大地提升了研培工作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实施“深水作业”重心下移,提高研培人员整体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确保研培质量,增进研培实效。

为了提升研培工作质量,根据我县研培人员的实际,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方案。学校领导班子根据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和全县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确立了技术先进学者型、专家型研培人员队伍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研培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化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教研、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评价、为基层学校服务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开展了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了以“树形象、练硬功、做人梯、当先锋”为主题的岗位练兵活动,其中,以“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内需式”储存理论的业务练兵活动为重点,工作重心下移,“深水作业”使岗位练兵落到了实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全体教研员的素质。

“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就是让研培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打造锻炼,提升自身素质。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蹲点工作制定,明确了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为了推进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学校常态教学研究,有效指导基层学校工作。规定和分配每位研培人员到农村和城区各一所学校蹲点工作。要求研培人员从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学常规落实等方面着眼,以学校每位教师为主体,以教研组为依托,构建起从“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到教科研部门”的教育教研网络。教研员以“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服务者、研究者”的角色,开展学校教学和教研改进的实践研究,努力打造新型的教研文化。蹲点过程中,要求研培人员结合所在蹲点单位的实际,制定具体、详实、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蹲点工作计划。规定每学期研培人员在学校进行集中蹲点时间不少于一个月。教研员要以蹲点学校为基地,组织开展本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至少确定一项学科教研课题或教研专题,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实验研究。集中“蹲点包校”结束之后,至少写应用研究随笔或应用研究论文。每学期上研讨课不少于两节,听课不少于40节,评课不少于10节,参与本学校教研组活动不少于4次。要在一线总结经验,在一线培养典型,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体现成果。积极撰写蹲点日记,促进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广泛征求蹲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蹲点中,教研员要把原先的“听课—评课”拓展为“预设—上课—评课—改进”不断的循环的过程,促进了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改进;蹲点中,研培人员和教研组一起,把原先的“参与—评价”式面上的教研,拓展成“策划—研究—实施—评价”深入式校本教研,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推动了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程改革,提高了研培人员自身的素质,加大了指导力度和研究力度。

“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就是要研培人员在课堂教学中锻炼提高自己的素质。研培人员“下水”执教,使教学研究活起来,研培人员根据研究需要选择适当课题现场执教,把先进的理念在课堂中体现。上课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集体备课后,上“研讨课”,体现研究性。二是按课程标准要求,有准备地上“达标课”,主要体现实验性。三是基于某研究课题或某种教学实验而上“演示课”,体现示范性。研培人员上课体现了现场培训作用,也可以使校本培训更贴近教学实际,推进校本研修的开展,更能提高自己研究水平、指导能力和服务意识。

“内需式”储蓄理论,就是在实际工作中,研培人员按照自己工作内在需要选择理论学习内容,这样才能从心底里愿意学习,教师也愿意接受,充分调动研培人员和教师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每学期研究一个专题、举行两次讲座、写好文章的业务提高活动。研究一个专题:我校根据研培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研究专题:一方面从工作重点中确定。另一方面从教学诊断中确定.。举行两场讲座:研培人员的事业在基层,研究成果在回归学校,回归教师。而且为了在更大层面上发挥研培人员指导作用,必须打破“一对一”的指导模式。因此,我校每学期为基层学校举办两场教学讲座。通过讲座,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动广大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也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举行讲座时我们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问题从实际中来,研培人员为基层讲座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应当重点关注基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以此为教学讲座的主要选题。另一方面,案例从课堂中选。我们要求研培人员要根据一线教师的教学特点,教学讲座不能停留在理论的阐释,要选取具体的案例进行剖析,让教师从形象鲜活的教学事件中获得启迪。这些案例除了从书面阅读和影象收视中获取,更重要的是来源基层教师的课堂教学。这些案例真实、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在深入课堂听课辅导的过程中应注意发现和整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正反案例。再一方面,对策要切实有效。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研培人员在讲座中不能只是查摆问题,更重要的是指明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方法,策略与方法应符合教学实际,能解决实际问题。

撰写文章。经常动笔撰写文章,可以有效地梳理思维,促使研培人员更理性地思考教育问题,并使问题思考更有深度,是提高研培人员素质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我们为让研培人员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开展了每年撰写以上的研究文章研修活动。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样式多一点。教研文章形式多样,理论文章,经验总结,课题总结,调查报告,教学设计,案例反思,教学叙事,教学随笔等。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限于一种样式,而应多涉及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需要。要借助写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随笔等方式,以写促思,并使反思成为专业生活的自觉状态。另一方面,讨论深一点。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满足于有所得,而应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做到理论探讨有深度,措施方法有创意。

四.巩固研培成果,拓宽研培渠道,探索研培模式,再创研培教研的新局面。

几年来的研培建设活动,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基础在学校,主渠道是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专业发展概无例外,作为县级进修学校,各项工作必须落实在基础的实践层面上,这就决定了新的教研方式必须坚持重心下移。“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深水作业”。使我们研培人员走进学校,深入调查研究,倾听教师的呼声,增进彼此的了解;走近教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缩短彼此的距离。发现问题,确定研培主题,指导实践,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变指令性安排为参与式服务。通过听课、评课、亲自做课、参与和指导教研活动,构建以基地校为龙头的五个区域联合体、校与校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等教研方式。达到了指导、帮助的目的,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努力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创生者和实践者、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师教育智慧的催生者和推广者。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研员与教师的共同成长。这一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有利于发挥骨干教师的探路辐射作用;有利于交流和推广教学经验;有利于加强实验监控与调控;有利于推动校本教研,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扩大教研活动教师的参与面,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在工作中我们还将根据研培工作实际需要,不断更新研培方式,展示和推广本地成果,借鉴外地经验,拓宽研培渠道。充分发挥区校教研融合互补,实践反思,多向互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以此构成多元开放的“有效研培”共同体的优势。搭建专业引领下的服务合作与研培一体的格局。再创我县研培工作的新局面。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优选3篇)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研培人员的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品质良好,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高素质、专业化,工作作风过硬的研培队伍,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我们开展以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县教研室教研信息

  •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优选3篇)
  •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优选3篇)40人关注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研培人员的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品质良好,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高素质、专业化,工作作风过硬的研培队伍,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我 ...[更多]

相关专题

培训总结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