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大二大学生个人期末总结
大二大学生个人期末总结范文
大二大学生个人期末总结范文
不知不觉间我进入大学也有二年的时间了.回首过去的岁月,我收获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既有取得的进步,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后的苦恼,但还是在这得失之 间,成功与失败之间,我发觉自己长大了、成熟了、进步了.从一个幼稚的,单纯的中学生成长为一名有能力有思想、求进步的热血青年、大学生.这其中有上级组 织的辛勤培养,老师、同学们的热心帮助,我只能以自己的不断努力来报答.
在假期中,我看了许多,也想了许多,更明白了许多.我认为目前的大学生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各方面的能力,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社会的进步必须依靠科技的发 展.现在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新的十年,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需要大批的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科技人才.而我们,当代的大学 生,跨世纪的一代青年,应该怎样才能抓住这凸显自我价值,为提升我国国力的有利时期呢?我认为,首先应该学好自己的基础和专业文化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拓宽 自己的知识面,这是我们作为学生最基本的任务,也是每一个人走上社会,干好工作,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最重要的条件,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科技社会.
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教育,只有持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紧跟党的领导,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上仅是我对目前大学生的一点看法及对生活的一点认识,当然自己应当更加努力,认真学习全面提高能力.新的学期开始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与计划,当然 我也不例外.因此,我对自己提出以下要求:首先,学习上,我要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做好预习、复习工作,认真完成老师要求的各项作业,并且积极扩大学习范 围,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总是过得很快,进入大学已经快有两年了,自己也不再是两年前那个对大学一知半解、懵懵懂懂的小女生了。尤其是当自己步入大二,看着那些大一的“小朋友”们,当自己已不再被称为新生的时候,恍然发现,哦,原来我也是大二的学姐了。
大一的时候,觉得什么都很新鲜,对大学生活既充满憧憬也充满好奇。社团、学生会、各类竞赛或是活动,一样也不落的参与到其中。那个时候觉得什么都是有趣的,自己有时候也忙得稀里糊涂的。现在看来,那时候的自己是最充满活力的。大一就在这样的状态中很快的过去了。虽然离开家或多或少总会有些不习惯,但身边有舍友、同学还有很多的新朋友,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的。
过了一个暑假,就到大二了。我现在有时候还总会觉得自己好像还是大一的.感觉,怎么也缓不过来。不过看着大一的“小孩”们脸上荡漾着和我大一时候一样的憧憬和好奇时,便会觉得我确实大二了。大二,褪去了大一时候的稚嫩,虽然也还是一个学生,但感觉自己在思想上稍微成熟了些。不再对所有的活动都好奇了,就捡着自己感兴趣的参加参加。也会开始考虑考虑考研或是工作的方向了,对自己的大学生涯也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构架。
想想真的很快,大学一半的时间快过去了。庆幸自己还没有浑浑噩噩的学习生活。在接下来的两年多了,自己就要更加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了。
大二大学生个人期末总结范文
不知不觉的走过了大一,如今回首就像昨天发生的事一样.进入大学,整个人感到轻松了,因为我们进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没了父母的唠叨,没了老师的叮咛,凡事可由自己决定了。但是,这份轻松也带给了我们许多迷茫与烦恼。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我们无从选择;每个人都走不同的路,但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选择负责。在大学里,没有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只有自己慢慢地在生活中逐渐适应。
时光像水中的倒影,一晃半年又过去了。昨日那埋怨时间过的太慢的情素似乎还游移在脑际,而今大二下学期的生活正向我们走来,蓦然回首,感慨颇多。刚迈入大学的时候对一切似乎都充满新鲜感,于是到处跃跃欲试,结果碰壁较多.不过'吃一堑,长一智',大一学年我除了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也利用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摆脱现在大学生最流行的'郁闷'日子。
不知道自己的第一份总结写的什么了,估计肯定是壮志雄心,远大抱负什么的,说的那么多,可一点都没有实现,自己那么不安于现状,那么想改变现在这种情况,可自己没有做到,至少连自己都没有突破,想改变自己,给自己更大的空间,一切都是那么难。考试,不知道大学的考试意味着什么,可是毕竟是学生,学习还是最重要的,不管你学得好不好,毕业的档案袋里那份代表你过去的成绩会如期而至的出现,没想过太多的事,只知道自己要毕业不能四年白上了,慢慢的突然想起来不知道自己找工作的简历里到时候该填什么,都说大学的成绩没那么重要,可是依然那份成绩单依然代表你的过去,那份成绩单依然会成为评判你的标准,大学的生活不知道该怎么说,过去了,好快,不知不觉自己已经二十二岁了。应该是一个大人的时候了,应该学着长大。我们在宿舍一起,是挺开心的,可是我们谈论最多的好像都是自己的过去,好像都是原来怎样,至于现在在一起开心就好,不知道是不是所处的环境不一样,给朋友的定义不一样,感觉原来的朋友好单纯,没有任何的目的,可现在好像在不经意间蒙上了一种特殊的色彩,是关于利益,还是别的什么,真的不懂,只是感觉有时候很累。也许工作了以后更能明白现在朋友的定义,也许工作以后谈论最多的是现在的朋友。
都上大二了,依然还是那种感觉,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大学,上一个大学好像不如不上,开玩笑说咱们真该回家去,可是为了这个大学,也付出了那么多,说放弃没那么容易,大学也教给了我们很多的东西,至少学会了忍受,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定要争取,靠别人不行,知道自己原来就是不太会说话,想改改,可是真的好难,想和别人搞好关系,但好难。关于爱情,大一兴冲冲的以为大学的爱情很美好,可是突然有人告诉我,大学的爱情是那样的,我们现在不懂爱情,曾经的更不算爱,羡慕过人家手拉手的感觉,可是慢慢的知道了自己其实也可以,慢慢的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回到家了,坐在家里写这么个人总结更像是自己的日记,不知道从何说起,只是该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给自己一个最近的追求,就该是这样,感觉半年的目标实现了一点,至少自己的成绩提上去了一点,但是做某些事情时,还是有点力不从心。
总结回顾昨天,我百感交集;面对今天,我信心百倍;展望明天,我任重道远!我想:“既然上帝让我们都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那么我就一定要并且也能掌握好自己的命运,我的大学将会因为我的不断回顾和展望而更加的无怨无悔!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大二上学期的我,我只能说:“少了一份积极,多了一份沉稳”。
大二大学生个人期末总结范文
大二结束了,再来就是大三了,可是我还是留在大二那种刚褪掉高中带来的稚气但又没有完全找到方向的那种感觉。
大二上学期,首先很高兴遇见了那一位不一样的知己,并且经过这一年来的天天争吵,关系还算不错,一直挺融洽的,算然分手提过好几次,也上演过好几次分手的排练与模拟。以前总以为恋爱会影响学习,但是现在不在这么认为了,处理好学习与恋爱的关系也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同时工作也不能落下,有这样一句话“真正相爱的两个人是相互理解和关心而不是相互约束”。慢慢的她也越来越理解了,不再因为我因为工作原因而爽约生气“胡闹”。说到学习,说实话,这学期要不是她我有可能撑不下来,中间有几次我都想放弃,然后自暴自弃,算然她会很生气地走开,但是她从来没有对我失望,也没有放弃我和我们的感情,她最后还是会回来再鼓励我,为我加油,每当这时候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只能在这里对她说一声:“谢谢你,宝贝,很自私的说一句,有你我很幸福”。
再说说学习吧,算然本学期开始的时候就对自己说无论如何都要把学习搞好,因为无论你干什么,考研,工作,出国,都必须学习搞好,但是我只能说那只是当时的一句口号后来就不再那么勤奋了,但是课一直没落下,坚持去听一直到最后,为此我感到很欣慰,因为当期末复习的时候,看到那些平时没有去上课的同学的痛苦模样,真是好痛苦啊!所以我打定主意,下学期在努力学习的前提下坚持去听课,老师无论好与坏(我们的老师都是教授,哈哈,很幸运)都要去领教。再说一点就是大学许多课程不在像高中那么简单了,有时候自己看不懂得一定要去多多请教别人,这个方法绝对一举三得:首先,解决了你不会的问题;其次,锻炼了你不耻下问谦虚谨慎的心态;最后,有可能的话能够借此机会和同学沟通交流一下,同时也可以借此和你心中的但又一直没有机会搭话的那个ta多多交流。
再说说工作吧。力帆集团总裁——尹明善曾经说过“吃得苦中苦不过人上人,受的屈中屈方为人上人。”一直以来总感觉在班里不得志,虽然在班里任着素质拓展委员,但对于其他班来说这是最打酱油的职务了,但是我从来没有这么对待过我的工作在其位就要谋其职,不论是导员交给我的任务还是班长或者团支部书记分派下来的任务我都会认认真真地干完他,尽管自己对班长和团支部书记的任务感觉很不爽,但是我还是开始的时候接受了,后来想着自己所做的一切导员都会看到的,在后来任务都来吧,我急需各种活动的历练,我的能力需要提高,不再是我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导员看到,现在我也乐意接受各种任务,因为我爱你们同学们,我愿意,我喜欢为你们作出我能做的。第二学期面临班委换届,我报了班长一职,当时有同学就说你这招比较好,我说为啥?他说,这样一来,如果你选上了那更好,如果选不上那就什么也不是,就不用烦班里的事了。我说或许吧,但当时我没想到那些。后来阴差阳错我梦想成真,当上了班长,但是我没有感到荣誉,而是一种责任,作为班长我要为办理操心尽力,同时也要注意方法得当,这是后来才总结的。
第2篇 大二大学生自我总结
大二大学生自我总结
大二整整一年就这么结束了,感觉时间过的真的很快,转眼大学的生活之剩下三分之一。大二这一年的生活不似大一,感觉大一是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行,而步入大二时则已完全适应了大学生活,从起初的迷茫到渐渐的转为目标清晰。但是能够肯定的说,无论是大一还是大二,我始终一如既往的努力对待自我认为重要的,值得为之付出的事!
下方就是我对大二一学年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所做的一个认真的总结,以便为自我今后的大学及人生道路做一个铺垫。
两年的大学生活让我学会了很多,领悟了很多,因此也成长了很多。
在学习方面,自己觉得不是很满意。不是自己没努力,就是觉得没有大一时的那种感觉,那种冲劲。虽然不挂科是我的最低要求,也应了自我的愿,没有挂过科,但始终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按理来说,没有在班里担任职务什么的,也不似大一时有很多活动参加,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会更多,学习效果就应会好一点,但是结果并非我所想。可能是没有静下心来,可能是对大学的考试感到失望,无论复习的多好,准备的多充分,考的结果总是不尽人意。
而在思想上方,我觉得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把自我思想上的成熟归结为自我成长的一个过程,一个不可或缺的,不断沉淀的过程。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指南,而提高思想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方式有学习、工作、社会阅历和书籍。前三者已在上方做了稍微的总结,在阅读书籍方面,在大二一年中,我阅读了部分的国内外名著和名人传记,给了我蛮大的收获,一些经典在我的思想中,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
以上这些就是我对大二一学年的生活、学习以及思想方面的总结。我明白自己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我会沿着自我制定的计划,越挫越勇!
第3篇 大一大二大学生自我鉴定总结
我的青春我做主
时光飞逝,光阴荏苒。转眼间,我们已度过了将近两年的大学生活,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对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悟。
对于我自己,初入大学时,感触最深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自立,更多的则是学习上的不适应。在中学阶段,我们一般只学习十门左右的课程;而大学四年需要学习的课程在40门以上,每一个学期学习的课程都不相同,内容多且有一定的深度,学习任务远比中学重得多。其次,大学教师讲课主要介绍思路,详细讲解少。因而授课进度比较快,一节课可能要讲授一章或几章的内容,我们很难消化一节课的内容。最重要的是大学的课余时间比较多,如何安排全在于自己。总的来说,大学的学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这样的学习环境很容易造就一个人也很可能让一个人颓废,要看个人的自制力。学习态度上要求我们要逐渐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学习方法的领悟往往比知识的认知更具有深度和广度。
虽然在大学,学习不是唯一,可仍然是第一位的。我认为学习是一种积累过程,重在平时的记忆与理解。考前突击固然有一定的功效,但只能维持短暂的记忆,而知识本身就是成体系的。比如我们的大二第一学期的《信号与系统》课程,就与今年的《数字信号处理》密切相关,如果《信号与系统》掌握的较好,那么对于《数字信号处理》的学习便会带来很大帮助。《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就与数字电路实验紧密联系起来,大一的公共课《高数》也为许多专业课的学习作了铺垫,可见知识是相通的。重点是我们要把知识学扎实。我觉得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读书”。
说起“读书”,首先就是平时多看书本教材,反复地看。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一次看书都会对其中的某个知识有较深入的理解。第一次看可能只知道讲了些什么,再次看就可能理解知识,第三次看就可能记住某个知识点。
当然,看书的时候也是有技巧的,并不是把书中所有的知识点都粗略地过一遍,而是有选择的看书。但是这个选择的能力是建立在我们已经通过认真听课以及作了课后习题后大概把握了书中的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就像本学期的《复变》和《信息论》,我认为其实许多公式的证明过程根本不需要理解,只需记住公式学会运用公式计算题目就可以了。但《数字信号处理》还有《模电》还是要好好理解一下教材内容的,看证明过程可能会对整个内容的理解有帮助。
看书的很重要一点就是得学会总结,把一章的内容大致提取出来,再根据知识点的重点难点程度和自己对某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将必须掌握的以及自己掌握不熟练的单列出来重点记忆。其实,许多教材的章节后都有小总结,比如《信息论》,我觉得看这个很有用,这样不至于学了一章后思维完全还是混乱状态。我们可以仿照信息论书上的总结,自己对其他科目的内容做总结,从章到节提纲挈领,把整个知识体系串起来,书就会越读越薄。
实际上总结就是做读书笔记的一种体现,遇到不懂的地方或者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可以勾画和摘抄出来,可以像背单词一样去记忆公式和重要概念。自己可先认真琢磨琢磨,如果仍不理解可以和老师同学一起探讨来解决问题。
经常与同学交流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科目和劣势方面,相互交流可以取长补短,还可以与之共同进步然后激励自己向更好迈进。我们可以像高中一样探讨学习方法、互换学习笔记、交流学习心得。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一起探讨,查资料共同解决。
大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资料齐全的电子阅览室,还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查阅资料、进行实验,在丰富自己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图书馆在我心中可以说是大学的圣地,是知识的天堂、学术的海洋。经过这两年的学习,深刻的感受到要在大学本科四年中全面发展,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堂教学受到专业范围、教材内容、教师水平、课程时数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图书馆有丰富的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在里面进行广泛的学习。这样,图书馆就起了消化、充实、扩展课堂学习内容的作用。在学习相关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阅图书馆中的参考资料,辅助习题的求解,整理出同一类型的习题,反复求解,彻底掌握某类型的习题,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当然图书馆中的藏书不仅限于本专业的课程内容,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阅一些小说,陶冶自己的情操。关于经济、法律、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书在有兴趣的情况下也可浏览一下,这样不仅能扩大知识视野,还能增加信息量,而且这些方面的知识对于以后的
生活和工作和为人处世都是有很大帮助的。把这些方面作为辅修专业正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没有选择辅修,利用周末等节假日阅读这些书籍同样可以起到掌握知识的作用。
除了优良的教学设备,大学里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课外科研活动。比如电子电路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装机大赛、电脑节网页设计大赛、flash设计大赛,还有创新性实验项目等。这些学术竞赛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知识交流平台,小组合作培养了同学之间的默契。同时,在参赛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从他们那里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中无法获取的知识。再者,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了自己的查阅资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就拿我自己参加的校级创新性实验项目来说,一开始并没有太多想法,觉得仅凭自己这有限的知识也创新不出来什么有特色的东西。最后在一个学长的鼓励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展开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前阶段的工作基本上就是大体的项目构思,并不需要进行学术方面的研究,只需保证项目具有可行性即可。等到项目审批通过并立项后,便开始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通讯手段与小组成员一起研究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并且每一阶段要进行项目报告的填写。并且对于有些实物无法通过书本等理论知识来理解,我们会采取购买装臵的方式展开研究。在这阶段整个的项目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难题,我们的构想常常无法实现。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知识十分欠缺,需要了解的还有很多。我们对于自己所学过的内容缺乏实践运用的动手能力。这个项目虽然进行的比较困难,但是我们都是在不断地进步中。因而参加学术活动是非常有意义和必要的。
有时,我们可能会有些迷茫,不知如何安排好学习与课外活动的时间。其实,业余时间的安排是一种高效率生活和学习的体现。在大学里,虽然课程比较繁重,但是自己可以支配的课余时间是比较多的。有时我们可能一天都没有课,一些同学或许会选择睡过去,还有一些会选择玩过去。其实,适当地睡睡懒觉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嗜睡,更不能过分贪玩。在空闲时间里,我们可以约束自己去上上自习,预习新的课程或者复习当天所学知识。也可以在傍晚或者晚上去打打羽毛球、跑跑步锻炼身体。清晨可以早起去晨读。早点休息,睡前可以看看杂志、报纸等增长见闻。适当的参加课外活动,丰富自己的阅历。
对于我来说,目前最紧迫的就是英语六级考试了。其实语言的学习重在长期的积累。而且当今社会计算机与英语是求职必备的两大法宝,我们更要坚持英语的长期学习。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坚决不能撂下英语。制定一个英语学习计划,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每天早上坚持晨读、背诵单词,晚饭后阅读半小时的英语杂志或报纸,自习时可以作完型填空或者阅读,睡前听半小时的听力。 就这样一直坚持下去,我相信一段时间后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每周四晚上,学校的英语角是个很好的锻炼口语的机会,我们应尽可能把握。
大学不仅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社会的缩影。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踏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用知识武装自己,
用技能保护自己。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相信大家在风雨之后总会看见彩虹。让我们一起扬起奋斗的风帆,我的青春我做主!
第:大一大二总结 1000字
时光匆匆,步入大学已有两年了。暮然回首,发现这两年里还是有很多需要自己总结。
十年磨一剑,多年寒窗苦读就为了几日高考。在高考一结束,就感觉身上担子全放下了。抱着要将以前浪费的光阴弥补回来的想法,没日没夜的疯狂玩耍。以致领到录取通知书步入大学,心态还未调整回来,整日没心思读书。存着得过且过、坐吃等死的心思,上课也不认真听讲。直到大一将近结束,自己看到那代表自己一年学习的成绩时,才幡然醒悟。现在回想起来,悔不当初啊!大学的一开始没有好好学习,跟不上老师进度,导致现在不得不花更多时间去打基础。 大学,不同于初中和高中。大学,什么都得靠自己。再也没有班主任在身后督促着学习;再也没有任课老师主动来答疑解难。为此,自己曾迷惘过好长一段时间,感觉自己学习没有了方向。不知要学什么,不知哪门学科重要,不知应如何去学。现在回想起来,感到惭愧不已。过去的自己太依赖别人了,主动性太差了,总要老师在身后催着才会努力学习,老师一日不出现,就懈怠下来。
不只是在学习上,而且在与同学相处上也不是很好。自己和同学的相处交流还不够多,关系不够紧密。主要是自己作息的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导致时间使用的紧张,无意中减少了与同学交流的时间。其次,由于自己性格比较内向,
不善言谈,不敢与同学交流,交流又找不到话题,又担心找同学交流会打扰他们的休息。眼看就要分专业了,可连自己班有些同学都没说上几句话。总之,和同学联系相处不是很好。
在未来两年里,我要吸取之前的经验,改进自己不足之处。
在未来两年的日子里,我要多多与同学交流联系,不能再像以前了。与同学相处,也可以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这在步入社会后,是尤为重要的。俗话说的好,“一个好汉三个帮”,多几个朋友多几条出路,总有帮的上你的时候。反正,与同学多相处联系,有益无害。
专业分完了,自己在所在专业总排名是倒数的。虽然自己已经醒悟开始努力学习,但前期拉下的课程不是那么好弥补的。通过上网所知,大四毕业后的去处只有三条:出国,读研,工作。出国,家里经济条件有限,父母每日辛苦工作,我也不想给家里带来负担,不用考虑了。工作,大四毕业就工作怕是找不到像样的工作,也不用考虑。只剩下读研,凭自己的成绩是保研没戏了,只有默默考研了。自己也要上大三了,也不早了,要为将来考研做准备了。
总结大一大二,自己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的;展望大三大四,自己要改正自身缺点,改善学习方法,发展自身长处。做一个合格的北邮人,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等等老来迟暮,
不悔当初!
第4篇 大二大学生个人总结
大学生总结的关于大学里的男生、女生、爱情、学校、成长
一、男生
1.太多大学男生选择女朋友的标准就是漂亮。至少也是漂亮第一,但是真正找到一个漂亮的女生并且幸福生活的有几个。漂亮的女生不是你们消费得起的。请原谅我的直白。当然如果你有个有钱的老爸就不在此列。因为这年头,美女是市场化的。
2.追女生从来都是件简单的事情。如果你觉得你追得很艰难,多半是你追错人了。如果一个女生,你费尽力气才追上,那么还不如费尽力气也追不上。因为,这样艰辛才拥有一个女朋友,你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她之所以犹豫不决迟迟不答应你,原始意识里就是觉得你配不上她。
3.不上进的男生,才是最没有安全感的男孩。因为我们不需要一个高大强壮的身体天天帮我们打架,然而我们需要一种有保障的生活,现在是这样,未来更是如此。可惜,大学里有太多的男生都不明白这个道理。
4.男生不喜欢你,就不会想和你做朋友,喜欢你就不仅仅想和你做朋友。
5.潜力股有太多不确定因素,等他升值了,通常女人也到了贬值的时候了。
6.一个男人若爱一个女人,不到不得以是不会开口找这个女人借钱的。
二、女生
1.容貌这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女生寝室人际关系。
2.女人的竞争,见缝插针,无处不在。
3.在大学的女生寝室,两个人关系不好的标志就是互相不理睬。用这个法则去判断各个寝室女生之间的关系绝对没有错的,这是个万能公式。毕竟大家都是受过教育的人,看谁不顺眼就打她就骂她就诽谤她就造谣攻击她是很有失身份。就算攻击,报复也往往做得不动声色,很知识分子化,很女性化。
4.原来大学女生打架的招数和街上骂街的泼妇打架的架势并无太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是,大学女生打架不会轻易让你看到,不会轻易让你知道。打完以后迅速离开现场,而不会象路边的泼妇那样,围观的人越多打得越起劲。死要面子活受罪。内心原始的野性使她们在心里用最X L最恶毒的话骂对方,现代大学教育让她们一面临'丢脸'这两个字时立刻偃旗息鼓装出平安无事的模样,做回淑女。
10.美女分两种。一种是让男生喜欢,女生也喜欢的。一种是让男生喜欢,而女生却不喜欢的。男生喜欢女生也喜欢的美女不多,这样的女孩子要么是真的秉性纯真善良,要么就是极其有手段,八面玲珑。男生喜欢女生不喜欢的美女很多。因为对于一个美女来说,征服一个女人比征服一个男人难度系数要高得多。
11.美女特别容易被男人宠坏。而美女又特别容易得到男人的宠爱。越来越多的男人趋之若骛,越来越多的宠爱,就让美女越来越骄纵,越来越坏。恶性循环。这世界很多角落就这样被某些美女搅和得乱了套。
12.美女就是这样被宠坏的。在男人面前撒泼撒得好叫撒娇,在女人面前撒泼撒得再好还是难免落个泼妇的恶名。
13.美貌这东西,若不能够换来幸福,不能够换来自己所爱的男人的倾慕和宠爱,若不能够使自己比别人生活得更幸福点过得更好点,就毫无意义,甚至是徒添烦恼。女人美貌的优势没有利用好,往往就会给她带来几倍的烦恼。生人漂亮是资本,经营不好就会让自己破产。
14.美貌只能够用来骗男生,聪明可以用来骗世人。
15.一个美女如果不知道在生活中内敛点,往往就会非常让人讨厌。恃貌傲物更是做不得的。内敛——这是美女在女生堆里生存法则的第一条。
16.追美女,不管追哪里的美女,比的都是精力财力人力毅力耐力,实力不够雄厚者,永远都会在某一刻被残酷的淘汰出局。美女是橱窗里的精致和昂贵,人人可以看,有的人只敢在外面看,有的人敢走近看,有的人可以要求拿出来看看,然而购买的又有多少?这比喻很难听,仔细想一想事实也就这么简单。美女若长时间没找到买主,新的货品上柜,而自己年老珠黄成了旧款,就只有打折卖了。
17.一个女生的美貌是敌不过无爱的摧毁的。我们在最美丽的时候遇到了谁,有怎样的对白,和怎样的背景,情节是否美丽,多年以后回首是否还有美丽的心情?男朋友是件简单的事情,而爱情永远是千回百转,愁肠百结。谁希望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呢?
18.恋爱中的女生都是被灌了迷魂汤,都是孤注一掷的赌徒,就算知道结局会输,也要倾其所有,哪怕血本无归。女生遇人不淑是场莫大的悲剧,遇人不淑偏偏又爱得深切,那就是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
19.女生惧怕时光腐蚀,男生却需要年龄的修饰。
20.一个特别优秀的男生身边常常围着一堆人,有男生有女生。一个特别优秀的女生身边常常很寂寥,没有男生也没有女生。男生因为孤独而优秀,女生因为优秀而孤独。
三.爱情
1.最美丽的爱情都是早早就夭折了的爱情。长命的爱情最后往往是因为变异为亲情才得以长久。
2.暗恋,不过就是爱情一次自生自灭的过程。
3.高中时代,爱情是奢侈品,少数人拥有得起。大学时代,爱情是日常用品,没有很寒酸。
4.等在大学里混了半年才知道,爱情是随处可拾,图书馆篮球场食堂都可以成为爱情发源地。可正因如此,才显廉价。
5.女生大一时急着找男朋友是因为刚解放要尝新鲜;
女生大二时急着找男朋友是因为终于发现了大学生活是多么的空虚和无聊;
女生大三时急着找男朋友常常是出于攀比,因为身边的女生好象都有男朋友了;
女生大四时急着找男朋友的往往是在寻找长期饭票或者跳板。
6.高年级的GG,如果你们找刚进校的大学女生谈恋爱,还是要有点耐心,克制一下,慢慢启发,不可以___之过急的。进程走得太快,往往会把刚上大学的小女生吓跑,吓跑后还要到处说你是个色&狼,让你名誉扫地。小女生往往不懂大学里纯精神的恋爱就等于没恋爱。
7.在大学里要是两个人正式谈恋爱(所谓正式,就是一方对另一方说你做我的男朋友女朋友吧,另一方说好)后,一个月还没有就接吻,那肯定是有问题,肯定是有一方在答应时非常勉强,并没有真正看上另一方。
8.一个我想与他有故事的男人,在我们的故事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因为情节的突变而已经落下了帷幕。在灯光亮起的一刹那,在音乐响起的一瞬间,我的剧情已经终结,我必须得匆匆退场,掩面而泣。(不该留恋时,趁早放手!)
9.爱情有如跷跷板,两人若在爱情上的工夫势均力敌,就会都想控制局面,往往就只能够僵持在那儿,没有乐趣可言。一个厉害点,一个单薄点,由一个人控制局面,才能够翘得欢,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10.在大学里,谈恋爱恐怕才是最大开销。女朋友才是最高消费。
11.毕业那天说分手,若不是无赖,就一定是出于无奈。
四.学校
1.在任何一个学校,平庸的大学生是相似的,不平庸的大学生各有各的辉煌。
2.在大学社团里如果你不想或者是没有把握成为最高领导者,就不要加入这个黑暗的组织!所有的社团到最后都沦为它的最高领导者或者第二高领导者加学分混名声的工具。你别指望你加入个文学社就能够一夜之间扬名各大报纸,也别指望加入个摄影协会就能够拍出美仑美幻的作品。幻想,绝对的幻想!作为一个普通的社员你所需要干的就是开会和继续骗下一届的小弟弟和小妹妹,以此来表明该社的最高领导者没有不作为。
3.其实城市里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在大学里可能比农村来的孩子更尴尬。因为他们虽然家境不好,但是一般情况下从小就没有受过太多的苦,而城市天生赋予了我们很敏感的自尊和很膨胀的虚荣。我们逃避,发现逃不过,反而不能够象那些从小吃苦的孩子那样坦然面对。
4.我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多少这样大学生,有多少这样的父母。可是我相信每个学校都会有。每天都看到太多光鲜的面孔在校园里穿行,游弋于教室酒吧,网吧,迪厅,他们夜夜笙歌,他们寻 欢 作 乐,他们把大把大把的青春扔在电脑游戏里,扔在迪厅酒吧里,他们学着一切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孩子那样挥霍,他们交女朋友借钱应付恋爱开销,拿着父母给的几千元学费却年年都有功课不及格,拿着父母挤出来的几百元生活费心安理得的花,以维持自己的面子,支撑自己的虚荣心。而身后,有两张包涵期待的脸,有两双望眼欲穿思念的眼神,有两个含辛茹苦的父母,日日夜夜想着盼着,然后辛苦劳作着,想着争气的儿子女儿,盼着他和她出人头地,起早贪黑的为那上万元甚至更多的学费生活费而日夜劳作。这些父母有的是在农村,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家徒四壁;或者父母都没有工作,半夜两点起来做些早点;或者在城市里摆点小摊,一分一里的与人争,还有___受城市管理者时不时的暴 力执法。他们一年到头也不会买什么新衣服,他们一辈子也没有去过任何娱乐场所。太多太多含辛茹苦的父母。而这些是我们在学校里看不出来的。每个年轻的面孔在人前都是神采飞扬,膨胀的虚荣心日日夜夜挣扎着甩掉身后的一切,遗忘了身后的那双眼和辛勤劳作的那双手。他们还没日没夜拼命掩饰这一切,怕同学知道自己的贫穷,怕同学鄙视自己的困窘,怕被人瞧不起,怕被人说寒酸,装有钱,装潇洒,装挥霍,装不比谁差。大学四年就在这种毫无意义的虚荣中磨掉了。虚荣不是错,当虚荣成为堕落的借口时,它就成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五、成长
1.我忽然觉得这种竞争毫无意义。彼此都象井底之蛙,就算争得鱼死网破,一方把另一方置于死地那意义又何在?意义仅仅在于,输者逃离这个井,或者死在井底的角落,或者一跃而出,而胜者沾沾自喜的继续做井底之蛙,自以为抬头的一片天就是她的天下了。
2.谁不是在伤害中成长?谁不是在被欺骗后才学会算计?彼此彼此。
3.凡是处心积虑做某件事情,就都会或多或少牺牲掉自己的某种东西。
4.成长的过程就是破茧为蝶,挣扎着褪掉所有的青涩和丑陋,在阳光下抖动轻盈美丽的翅膀,闪闪的,微微的,幸福的颤抖。
5.成长,就是不断的面对一些悲凉的事情,直到知道什么叫世事沧桑。
6.服天不服人。若是天的安排,我承受;若是人的践踏,我抗争。
7.嫉妒一个人,就是承认她比你强
8.人与人的心从来都是有距离的,就如在两个陡峭的山头,我们遥遥相望,以为彼此只有一伸手就能触即的距离,其实要走在一起,贴近在一起,脚下还有千山万水,沟沟壑壑。无论谁与谁。
9.一个一向张扬的人,如果遇到一件事情忽然变得低调起来,那这种低调就是更高层次的张扬了。
10、一个真正心智成熟的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是会和朋友分享的或者存起来深深地考虑一段时间。
大二下课程总结
徐伟钧 钧天一梦 20__-07-17
成绩出来以后我一直在想,这学期变成这样究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呢还是“一啄一饮,莫非前定”呢。这学期也真是呵呵,专业课那么多,而我还作死地选了某些坑绩点的课,所以也就导致了我创了很多新低呢,总绩点、学期绩点、特定时刻绩点、专业排名什么的都是新低。本以为这学期已经算是比较用心地去学习了,没想到还是没能逃脱第二个学年低落期的宿命。
看来,下学期平时需要更认真一些了,不擅长的课即便老师比较水我也不能完全水过去了。希望下学期严峻的形势能够有所缓和吧。
闲话少叙,进入正题。还是按绩点由低到高来总结。
1、数学漫谈(朱松)【第四模块,2学分】
这门课似乎是唯一一门不算绩点的六模课程,这对于理科不好的我来说,自然是一门好课。老师很水,同学很水,这门课也很水。没有点名,没有任何事情,不会有讨论课,平时上课很无聊,但老师也明确说不想来的就不用来上课。
考核方式是交一篇报告,老师强调过他的要求只有三个:有名字,有学号,有数学。只要和数学有关的内容都可以写,随便扯淡即可,字数不限,交了且老师没发现抄袭就可以过。
最终成绩:P
评价:课程内容:1分
选课指数:10分
2、长拳三段(花妙林)【体育课,1学分】
这学期依然上的是花老师的长拳课程,只是变成了长拳三段而已。
前半学期的时候也曾有过实习老师来代课过一会儿,不过主体内容还都是花老师亲自来进行的教学。个人觉得,比起上学期那个基本上由实习老师代课的长拳二段而言,长拳三段学起来真的要轻松很多。花老师还是教的比较细致,而且一些难度动作也每节课都重复教学,让我们都能够比较熟悉,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这学期学的长拳三段和长拳二段还是有很多差别的,而且难度也上升了一个档次,包括单练套路24式,对打套路12式,拆招套路3式,后面两个都是在单练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虽然和二段在套路上没什么相似,不过基本的风格以及一些基本动作倒是一致的,学二段还是对于学三段有帮助的。
考核方式:专项考试+体测+理论考试
体侧这学期是俯卧撑和短跑,然后理论考试就是用题库五分钟搞个满分的东西,这没什么说的,所有体育课都一样。
专项考试就是找一个队友一起完整地打一遍长拳三段,先单练,这个分开给分,然后对打和拆招,这个一起给分。这学期我们班吃了点亏,花老师没有告诉我们考试时间,我们是在完全没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得知要考试的。但花老师还是放了一些水的,单练大家基本上都是75分以上,对打和拆招基本都是80分以上,得分都算是不错。我和洪茂一起打的,最后的成绩在班里还算是中等偏上。但由于体测的分数很低,所以我最后的成绩依然是不行的。
最终成绩:B-
评价:9分
3、高级英语(陈洁倩)【大学外语课程,2学分】
对于这门课,我只想说一句话,没时间就不要选高英。
说实话,高英的难度还是比较低的,但是难度低的前提是有足够的时间。教学内容主要是全新版大学英语第5册和第6册上面的课文,上课就是带大家学课文,然后把其中的重点单词和词组挑出来教一遍。每次第二节课上课的时候老师会播放一段听力材料,然后比较随意地问两个问题,再把script投出来放一遍听力。
另外,陈老师上课的时候会对照着名单随机抽问,大多数是在讲单词和词组的时候让人来翻译一下例句,中英互译都有过。基本上每节课会抽到十来个人吧,答不上来没关系,但如果翘课的话那就有关系了。
考核方式:presentation+期中考试+作文+口语考试+期末考试
Presentation是让大家从一个list里面任选一篇,组成2-3人小组做一个10分钟左右的pre。那个list其实就是从两本教材里面选出的9篇文章,总体来说文章还是比较平易近人的,只是都比较长。做pre就基本概括一下文章大意,然后讲一些重要单词和词组就行,基本用不着耗费太多的精力。
然后是期中考试,一篇听力和10句翻译。听力是老师找的一篇听力材料,放3遍让大家进行词组填空;然后翻译基本上都是之前上课的时候讲那些重点词组时用的例句,中译英,只要复习的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然而这个期中考试恰好赶上这学期我专业课期中论文最集中的那一周,完全没有时间去复习,所以我也就悲剧了。另外,老师在考试之前还发过一篇文章来讲,然后考试的翻译题目里面有一大半都是那篇文章里面的。由于那篇文章不在教材里面,我真的是彻底的没有印象了,做翻译的时候也都是完全发挥想象力了。
作文是话题作文,500-600词的一篇,第6周的时候交第一稿给老师。老师批阅了以后写上修改意见发还给我们,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详细讲了写作文的一些方法和要求,让大家回去写第二稿,在第10周的时候和第一稿一起再交上去。如果第二稿写得太差的话老师会让那些人再写一个第三稿交给她,不过绝大多数人不至于那么差,所以一般都是没有第三稿的。
接着是口语考试,我觉得这才是最烦人的一项。口语考试是和老师随机分配的队友一起进行5分钟的英语对话,对话内容根据抽到的题目而定。题目的范围包括在高英课程网站上挂出来的二十多篇听力材料和presentation那个list里面的九篇课文。考试的内容包括两部分,先是问材料的大致内容,然后是阐述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听力材料基本都是没有script的,有些ted的script可以自行找到,但还有很多完全无法找到,需要自己去听。另外,考试的时间是第16周的上课时间,当时我已经开始复习专业课了所以完全没有准备好就直接去考了。我抽到了那个list里面的一篇小说,然后问题是问小说男女主人公分手的原因以及对于他们分手的看法,当时我就呵呵了,随便扯淡满时间就过了。
最后是期末考试,这也是很需要时间的。听力部分很简单,和四六级的形式基本一致,没什么可说的。然后是单选题,就是考语法和单词这些,一共30道,每道1分,是两本教材里面涉及到的单词。问题的关键是,两本教材里面的单词还是有上千个的,我没时间背单词,上考场一看发现80%都是不认识的,只能靠蒙,答不对也是正常的。再接下来是阅读题,两篇阅读材料,10道题,每题2分,都是单选,难度不大。最后是作文,20分的,要求写两三百词的样子,具体数值记不清了。这次是一篇话题作文,给的材料是大学生炒股问题,然后让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顺便吐槽一句,我在作文里大肆批判了一番这种现象,然后一考完就打开手机看了一下股市2333。
总之,只要花了足够的时间去听材料、看文章、背单词,高英真的难度并不大。只是高英改成了2学分以后,负担和4学分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减少,所以显得尤其需要大量的时间。
最终成绩:B
评价:7分
4、证券投资理论与实证分析(罗忠洲)【经管三,2学分】
开学的时候想到迄今为止都还没有选过经管三,感觉毕业大计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于是乎这学期遍选了一门。本来准备选市场营销导论的,后来发现市场营销事情似乎很多,就根据bbs里面的评价选了这一门据说很水的课。
老师自称是二十年的老股民,纵横股市经验丰富。据张成说他初中的时候就跟着这个老师炒股,然后还有所收获的样子。为了更好地玩耍,我果断开了个户,再次入市拿了点小钱炒着玩玩。
上课的时候,前半节课是老师结合之前一周的股市情况,主要是当天及之前两天的股市情况,针对某些股票和大盘进行一些点评和分析。这部分内容比较切合实际,所以经常会有很多人来旁听这个课就是为了听听老师的意见。然后后半节课是讲课,讲一些技术指标分析、形态分析、宏观经济分析之类的分析股票的方法。个人觉得后半节课老师并不重视,而且实际上也没什么作用,因为基本上讲每种分析方法的时候,老师都会举出一些反例来说明这个方法有时候并不靠谱。
这个课还有个好处就是资深股民罗忠洲老师会把他的一些经验和他的大致仓位情况讲出来,对于炒股的人来说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至少这个学期里面,他推荐的大多数股票都是比较准确的。(虽然我觉得是因为这学期基本上处于牛市中,推荐的基本上都会涨233)
考核方式:模拟炒股+开卷考试
这个课平时需要来进行模拟炒股,就是用同花顺软件的模拟炒股功能让大家实际体验一下股市情况。具体来说,就是开学第二周开始,用那个软件模拟炒股,每人100万的初始资金,然后一直炒到期末考试前一周的周五,根据收益情况来进行排名。这个模拟炒股老师说是不会对成绩有太大影响,实际上最后的给分基本上还是按这个来给的,因为开卷考试很难拉开差距。所以模拟炒股的名次基本上就决定了最后的成绩。
中途的时候有一个期中作业,就是要写模拟炒股的感受,没有字数限制,交上去以后也就没有下文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期末是开卷考试,总体考得比较简单,要考什么内容在上课期间基本上都是提到过的,只要认真听了课,就可以做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准备,期末就没有问题。考试有简答题、计算题和论述题。简答题大多数都是问一些基本概念,都是PPT上面有的;计算题都是上课的时候讲到过的那种PPT上面的公式写错了的那种,数据都很简单,而且允许带计算器,其实也就是看去上课没有,因为每次有这种PPT错误的时候老师都会反复强调并提醒在场同学注意;最后是论述题,老师会提前交代大致方向,似乎每年都是差不多的,就是结合美林投资钟分析将来一段时间的股市走势和股票情况。
总体来说,这门课事情是比较少的,而且一般情况下也是B+无限的。不过需要注意一点,老师会进行点名,如果点名没到的话,A类就没有希望了。而且老师的点名是一开始上课就进行,迟到的话也可能会被认为是旷课,有些人就是因为点名没到期中不得不退课保平安了。
最终成绩:B+
评价:6分
5、近现代国际关系(张建新)【专业必修,3学分】
这是一门专业课,这也是一门历史课。我从未想过历史课我竟然会拿这么差的成绩,即便涉及的历史不是我最熟悉的,但我的水平也不至于沦落至此般境地才对。或许是因为我的叙述方式不符合张建新的习惯吧,不过我也不打算改变,大不了以后不选张建新的课就是。
课程内容就是讲近现代的国际关系,其实就是1648年到1945年的欧美国家关系史。课程内容中按理来说是涉及有远东、拉美这些地方的国家的,但张建新并没有讲过。张建新讲课的重点其实是在1920__年以前的历史,1929-1945年的历史他宣称大家都很熟悉了,于是就很水地念了一遍PPT就过去了,然后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考了70分这部分的内容。
平时上课的时候,他经常会从课程内容发散开去,讲到他的人生经历、各种民间传闻之类的东西,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一节课就过去了。相比起课程内容,这也算是在上课过程中让大家放松一会儿吧。
考核方式:读书笔记+闭卷考试
读书笔记大概是第7、8周的样子布置下来的,指定的书是《威廉二世时代的德国》。那本书其实并不是一本国际关系著作,而是一本纯粹的历史学著作。那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做了一个关于威廉二世时代德国历史的文献综述,然后作者发表了一下他的意见。里面关于德国的外交政策有所提及,不过不到全书十分之一的内容。张建新一开始的时候只是说要去写读书笔记,然后字数是3000字以上,其他就什么都没有说了。那本书的语言习惯真的是晦涩难懂,好不容易搞懂以后我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德国的现代化模式,但由于那本书讲得很浅,我在很多问题上也就点到为止了。结果到最后张建新看完以后他突然说,他要求写的是针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要细致要深入,之前没有说过到写完了才说也是呵呵。我就想吐槽了,所谓“不教而杀谓之虐”,没说过要求就布置下来然后还怪我写得不符合他的要求,这特么不是虐政还能是什么?而且那么浅的一本书他还要求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学术化的分析,我就想说了,那叫学术论文不叫读书笔记。小结一下,其实这个读书笔记就是要求针对书里面的某一个问题写一篇微缩版的学术论文。除了这个以外这门课就没有任何其他的事情了,也算是比较轻松的了吧。
然后是期末考试,以前从来都是开卷考试的,到了我们这一届就变成了闭卷。考试形式是三道大题,两道是所谓的基础知识题,还有一道是所谓的论述分析题。张建新在考前两周左右给了12道大题,然后基础知识题就全部是从里面出。虽然说是基础知识题,但有很多东西上课是没有讲过的,只能自己去整理。这次考的两道是:1、俾斯麦体系的形成、调整和瓦解原因,并给予评价;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和平主义有何表现?和平主义为何最终失败?并作出简要评价。
其实这两道题我们寝室在头一天晚上聊天的时候都预测到了。张建新很喜欢俾斯麦,上课的时候还特意念了他写给俾斯麦的一首诗,而且也重点讲了俾斯麦时期的国际关系史。从这一点看,我们一早就觉得要考。然后他的十二道题库里面有3道题都是关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和平主义的,我们觉得他既然那么重视,应该会考一道。不过这些内容都是他上课时一笔带过的,基本都是需要参照着PPT自行整理。
另外,最后一道论述题他考的是“战后世界秩序形成的过程?主要特征?为什么我们今天还需要维持它?”这道题他是完全没有讲过,而且也基本不算是他这门课的范围之内。当代国际关系那门课一开始的时候其实讲的就是这段历史,在张建新这门课的教材里虽然也有一点点的涉及,不过并不是重点。另外,张建新讲二战的时候只是讲了战争的过程和几次国际会议的概况,完全没有讲到过这道题的相关内容。这是一道典型的超纲题,和沈逸一样,张建新也干出了这样的事。不过还好,在前一天复习当代国际关系的时候,按理来说都会复习到这部分的内容,所以大家也不至于死得太惨。
最终成绩:B+
评价:7分
6、军事理论(教学团队)【军事理论课程,1学分】
因为听说实体军理课的期末考试十分变态,而且给分也是电风扇式的随机给法。再加上我不像某些权贵那样喜欢军事,对于军理课程的那些东西完全不感兴趣,所以,我就选择了相对而言不需要专业知识的慕课。
军理慕课的形式是线上教学+四次见面课。线上教学的内容和实体课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并不需要真正去看,后台播放完即可。我反正觉得军理的课程内容很枯燥乏味,那些人基本上就是照本宣科,偶尔会找些无聊的影像资料来穿插进视频中,但还是完全没意思。然后四次见面课,两次在复旦,两次在北大,不在复旦的时候我们就到某一个教室去看视频直播。见面课就是教学团队请的一些军事专家就某一个问题做的讲座,这学期请的人反正我都是没有听说过的,但讲的内容还是比较有趣的。
军理的慕课是大班制,一个班有一百多个人,只配了一个助教,所以助教大多数时候只是起到了一个上传下达的作用,并不能实际帮助我们。另外,可能是由于军理课的特殊性质,即便变成了慕课,也没像其他课那样有讨论课。
考核方式:线上习题+见面课出勤、发言+讨论区+期末作业
首先强调,军理慕课的考核方式很坑,很坑,很坑!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由于期末季的群情激奋,再加上原本的考核方式十分不合理,在最后计算成绩的时候考核方式和给分都有所调整,我还是都说说吧。
线上习题,就是每一章的视频看完了以后的那个章节测试题,全都是选择题,一般都能够在视频中或者军理教材中找到答案。但有时候会有一些题目是哪里都找不到的那种奇葩题目,这时候就需要发挥想象力或者动用网络搜索了。这里强调一点,千万千万不要信百度知道之类平台中找到的答案,因为那些答案很多都是错的或者复制粘贴的。个人建议,最好查百科的相关词条找答案或者看一些官方网站来找答案。另外,不要一开始就去百度那些题目,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老师讲的和百度到的东西是不一致的。我倒是比较认真地去视频里找了答案,整个做下来只错了1个实在找不到答案的题目。而我们国政系有个同样上这个课的同学,某一章节测试6道题错了4道。这部分的考核前后都是一致的。
见面课出勤,每次课出勤签到都有分。然后,关键来了,提问被抽中也会有分。提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当见面课在复旦进行的时候,现场提问;另外一种是通过智慧树微信平台发问题过去,然后主持人看他心情来随机抽。每次见面课的提问最多是有十多二十个,其中复旦的一般也就十个左右吧。原本的考核方式在这个问题上就十分奇葩,因为原来说是每次课的提问是算入总分的,也就是说,如果提问没有被抽到的话就没有分,只有四次都被抽中的才有机会得全分。但问题就在于,我们复旦选课的一共两三百个人,至少需要提问个上千人次,而我们实际的提问最多只能有四五十人次。基本是没有人可以拿全这个分的,而缺一次也就意味着扣2-3分,这对于按标准95分以上才是A的慕课而言岂不是十分苛刻?不过还好,后来由于群情激奋,这一个标准改了一下,改成了出勤了就有全分,而发言了的话则会有额外的加分。
讨论区,这也是个坑人的东西。按照本来的标准,发帖大于5个可以得3分,回帖大于9个可以得2分,每个帖子或回答被老师加精则可得1分,加精分一共可得10分。然后问题又来了,前5分倒不是什么问题,关键就在于那些加精的分数。看起来这并不算什么,但在实际操作中,截至期末,在我校一共1266个帖子中,老师一共加了5个精,而且加精对象是不同的5个人。这一个标准在最后也有所改变,发帖和回帖的分数有所提高,然后加精也变成了额外加分,还算是比较合理吧。
期末作业,这是一篇征文,以“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为话题写一篇1000-20__字的文章。这种文章需要的就是足够愤青,足够中二,足够重视军队,具体的内容其实并不那么重要。一般来说,只要是武警班或者国防生写的文章,都能获得不错的成绩。另外,我觉得就算写的文采飞扬也并没有什么用,因为看这个文章的是那些军理老师,难道能指望那些人有多么高的文化素养么?那真的是想多了。所以,只要表现得对军队、对他们、对国家足够的热爱和忠诚基本就可以了。
另外,还需要说一点,军理最后的给分并不是按照绝对分数来给的。本来按照一开始的说法,95分以上是A,90分以上是A-,但后来的实际操作中,这个分数线根据大家的实际分数分布有所调整,具体调整方式我不知道。反正我的最后分数是82分,按那个标准我应该是B+的,然而我得了A-。
最终成绩:A-
评价:1分(再不喜欢也得上,也就是一学期,熬一下也就过去了)
7、国际政治文选精读(袁建华)【专业必修,2学分】
这是一门神奇的课。
首先需要说,这是一门全英文课程,也就是说,上课全英文,教材全英文,考核全英文。
袁建华是一个看起来很慈祥,内心很愤青的一个老爷爷。他上课的时候经常以一个长者的身份向我们讲一些他的人生经历,然后告诫我们还是图样图森破。他本科是英语系的,然后到国政系读的研究生,所以相比于其他老师来说,他更加看重英语语法之类的东西。
这门课的教材是一本经典文献选集,就是袁建华选了二三十篇国际政治领域的经典文献,然后从中节选出了他认为重要的段落,编成了册子。但并不是其中的每一篇都会在课程中涉及,这学期我们涉及了其中的大概20篇文章。
课程的形式是以同学做pre为主,然后袁建华进行点评。每节课刚开始的时候,袁老师可能会对近期的时事发表一些看法,接下来就是同学的pre。在第一次课的时候袁老师就把需要做pre的那些文章列了个list出来,然后让大家自行选择。从第二次课开始,就按照那个顺序来做pre讲文章。同学讲完以后有一个互动提问环节,最后就是袁建华的一些点评。
这门课涉及的绝大多数文章都是比较经典的,平均每篇大概是10页左右(少的只有2、3页,多的有20多页),但毕竟是专业的全英文文献,读起来还是很慢的。我个人的词汇量比较小,所以读起来尤其困难,我做pre的那篇我甚至记录了300多个生单词。在前期的阅读中,我基本上就是一个多小时才能读完一页的内容,因为有很多国际政治领域的基本词汇我完全不知道。不过到最后一段时间,毕竟还是熟悉了很多,阅读速度还是能够有明显提升,我提升到了半小时一页,不过相比于很多人来说,还是挺慢的。
考核方式:presentation+闭卷考试
Presentation就是在第一节课的时候,让大家自由组合、自由报名,就他list上的某篇文章做。根据班级人数的不同,presentation小组人数的要求也不一。我所在的班人数较少,所以一般都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做一篇文章,另外一个班由于人比较多就没有一个人做一篇这种情况出现。Pre的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说人均15分钟即可。但问题在于,文章的内容过于丰富,15分钟完全不够用,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一篇文章一般至少是一节课。我做的是Waltz的“新现实主义战争的起源”,一共十多页吧,我写了5000词的稿子,讲了一个小时左右。
然后是期末考试,这个考试是闭卷的。在最后一次课上,袁建华会主动为大家划范围。不过说是划范围,其实并没有什么范围。考试先是5道名词解释题,袁建华会把可能考名词解释的那些东西都告诉大家,大概一共有20个左右吧,提前背好就行,没有字数要求,言简意赅即可。然后是17选4的大题,17道大题就是那20篇文章,除了其中的一篇不考以及有三篇捆绑在一起来考以外,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对应的问题。问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问作者的观点及对其的看法;第二种是直接问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因为每篇都会考到,所以只需要自己任意准备四篇文章即可。再加上自己有做过一篇的pre,所以只用准备三篇。因为考试时间只有2个小时,所以每道题我觉得答个五六百词也就差不多了。
关于期末考试,我运气比较好,我做pre的那篇文章实质上是涉及了三个话题,一个是关于战争起源,第二个是关于两极体系,第三个是关于核武器。这三个话题都有文章涉及到了,我考试的时候就投机取巧了一发,一稿多投,用我pre的内容答了三道题,然后发挥想象力答了一道题,还算是比较顺利地答完了题目。
最终成绩:A-
评价:5分
8、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潘忠歧)【专业必修,2学分】
按理来说,这也是一门全英文课程,但这学期它并不是。潘忠歧老师说,为了照顾非英语母语国家留学生的情况,他这个课是中文授课和英文授课轮着来进行,轮到我们这学期的时候恰好是中文授课。不过,也只是授课用中文而已,PPT、作业、pre这些都是要求用英文进行,期末考试也要求尽量使用英文答题。虽然潘老师说会平等对待中英文答题的人,但我用中文答题了,而且基本上涉及了答案的所有点,他却并没有给我A,说明他对于纯中文答题还是有一定的偏见的。
这门课的内容就是介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内容,包括其起源、演变、论战、基本内容等。主要讲的就是现实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建构主义这四个范式的主要观点及其异同,然后会就某一些具体问题来讲不同范式对其的看法。
潘老师上课倒是不会点名,但是会不定期抽人回答问题,如果公然翘课的话还是有一定风险的。他讲课还是比较有趣的,主要涉及的是基本理论,引用的也多是耳熟能详的案例,再加上讲课风格不错,听他的课倒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考核方式:Presentation+reading note+ review essay+ 期末闭卷考试
Presentation是从第8周到14周,每周2组同学来做,由潘老师进行分组以及规定每组的组长和话题。要求了每人用1页PPT在1分钟讲完,在实际操作中,上浮50%-100%也是可行的。另外,要求中国学生要使用英语,然后潘老师建议在讲的过程中与观众进行交流,最好脱稿来进行。Pre的那些主题其实就是课程讲那些具体问题时,每一章中比较重要的一些话题。比如我那组的那一次课程主题是IPE(国际政治经济),然后我们组的话题就是comple_ interdependence(复合相互依赖)。这些话题在潘忠歧的PPT里面都是有涉及的,做pre的时候可以参考他的PPT来做。
Reading note是要求针对任意一篇与国际政治相关的文章或书籍或书籍中的某些章节,写一篇简单的读书笔记。要求2倍行距,3-5页,具体格式要求潘忠歧会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提出。其实就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的大致观点,因为有格式限制,最后写出来最多也就一千二三百词左右,还是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
Review essay的格式及对象与readingnote一样,只不过是要求写一篇述评性的文章,在介绍作者观点的同时,也要引用其他人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以及表明自己的态度。其实这篇文章有一个取巧的方法,就是用袁建华的文章。因为袁建华的pre要求对某一篇国政经典文献相当的熟悉程度,所以肯定在那门课上对那篇文章有过一定的述评。我袁建华的pre做得比较早,当要交潘忠歧这个作业时早就搞定了,于是就以我pre的讲稿为主,然后夹杂了一些其他的东西很轻松就写了出来。而如果在交这个作业时还没有做过袁建华pre的话,也可以把那边pre选定的文章作为写review essay的对象,然后写一篇比较全面的文章在做袁建华pre的时候全面引用,比如我系最大神的某个人就是这样干的。
最后是期末考试。今年因为是使用的中文授课,所以期末考试是中英双语出题,且可使用中英双语答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全英文授课的话,就只能用全英文答题了。期末考试的第一部分是名词解释,一共4题,每题10分,潘忠歧说只要简单明了即可,在他给的样题里面,基本上都是在40词以内就解释完了的;然后第二部分是简答题,一共2题,每题15分,一般来说会有一道题考不同流派的论战,另一道题考某两个流派在某个问题上的看法;最后一部分是论述题,1题30分,考的是针对某一个问题四种范式的不同看法。潘老师在他的精品课程网站上(20__年校级精品课程)给出了两套样卷及其答案,那个真的很有参考价值,很多都考的是原题。我们寝室在考前那天认真研读了他的样卷,然后第二天一看到卷子就乐呵了起来。
最终成绩:A-
评价:9分
9、日本政治与行政(臧志军)【专业选修,2学分】
我最擅长的其实是写论文,而这学期竟然基本没有写论文的课程。为了避免期末季枯坐背书,也为了发挥我的长处,果断选了一门写论文的专业选修课程。因为今年以来比较喜欢看大河剧,于是就选择了这门与日本有关的课程。
这门课主要是讲日本的政治状况,臧老师是政治学系的老师,讲课自然侧重于日本的国内政治。这门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半段,是根据《日本国宪法》的顺序依次往后讲,一直讲到第75条把第5章讲完为止;然后第二部分是专题性质的,主要讲的是宪法中涉及较少的公务员、政党、地方自治、财阀四个专题的内容。
臧老师的讲课风格还是挺好的,平时都是在分析条文的基础上,使用了大量的数据和案例来进行论述。另外,因为他有很丰富的在日本的经历,他也经常讲一些他的故事来说明问题。总体来说,上课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
个人觉得,臧志军应该算是一个知日派学者吧。在学期中途他有一次出差的时候是让冯玮来代课的,他和冯玮的立场有很鲜明的对比。冯玮是典型的亲日派学者,尤其在看待中日问题的时候更多站在日本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作为一个学者倒没有什么问题,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就觉得有些不妥当了。比如说冯玮在代课的时候讲到了日本知览特攻队申遗的事情,他始终强调的是那个特工队属于陆军,不属于海军,所以中方谴责日本将神风特攻队申遗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虽然在学术上他的确是对的,但这难道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应该关注的重点吗?相比于冯玮,臧志军更多是站在中国的立场来看待问题,而且也不失对日本较为全面的了解。臧志军似乎在日本读过书,也在日本有很多的朋友。他能够比较客观地讲述日本的状况,然后进行比较客观地进行评价。至少对于大多数的课程内容,臧志军都是分析了其优缺点的,并不像同样在日本留过学的陈云那样片面夸赞日本。
考核方式:论文
这门课的考核方式是写一篇期末论文。论文大概是在13周左右的时候布置下来的,要求很宽泛。论文的主题要求与课程内容有关即可,我写的是日本的政治腐败问题,其中引用的材料有好一些都是出自臧志军的PPT或者相关著作。论文的字数没有明确要求,但在当时布置的时候有人鼓噪说应该限制字数,然后臧志军就说建议4000-5000字,但不做实际限制。个人觉得,作为一篇学术论文,光摘要、导言和结尾就至少得有两千多字,才5000字怎么可能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研究清楚。不过毕竟臧志军也强调过不建议写太多,我写的时候还是比较克制的,我删去了拟定大纲的一半左右内容,最后也只写了9000左右。本来是准备期末考完了再加工充实一下的,但考完了就完全无法进入写论文的状态,最后也就将就着交了。
另外,这门课的论文还有一个要求:使用学院规定的封面并在封面上签名。但臧志军其实并没有所谓学院规定的封面,我也发邮件问过他,平时用的那种课程论文封面也是可行的。
最后,论文的提交方式是交到臧志军在文科楼6楼的信箱,我投的时候有点不放心,于是在交了以后还把电子版的给臧志军发了过去。不过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最终成绩:A
评价:10分
10、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俞沂暄)【专业必修,3学分】
这也是一门历史课,而且讲的是我很熟悉的中国近现代历史。
虽然名为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但其实这门课并不止涉及到了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由于并没有“古代中国对外关系”或者“古代中国外交思想”之类的课程,所以这门课一开始的时候,其实先略讲了古代中国的外交思想以及古代中国的朝贡体系作为铺垫。另外,与一般讲法不同的是,这门课把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的起点算在了1834年的律劳卑事件上,那毕竟是第一次的西方扣关。顺便说一句,近段时间以来似乎有一种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前推到1834年的趋向,在期末季看《甲午》的时候也是强调了律劳卑事件。不知道这会不会对以后的研究有所改变吧。
然后,课程从鸦片战争讲起,一直讲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止,这一段时期中的中国对外关系都有涉及。不过,因为外交是一国的官方政府做出的,所以这门课主要讲的是中国官方政府的对外关系,与普通的中国近代史重视某些非政府势力有很大不同。说明白一点,在讲1913-1920__年这段历史的时候,主要讲北洋政府;在讲1927-1949这段历史的时候,主要讲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政府)。由于我很喜欢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历史,所以学起这门课来真的是如鱼得水,十分顺利。
俞沂暄的教学风格十分传统,就是用PPT展示一个大纲,然后穿插进她的一些叙述而已。在课程中很少加入段子,最多讲一点点相关的历史故事,趣味性相对而言比较低,不过内容十分充实,难度也不高,只要想学还是很容易学的。有一点奇怪的是,经常俞沂暄会在讲课的时候讲着讲着就突然笑了起来,不明原因的发笑,然后全部也会跟着一起笑,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另外,虽然俞沂暄强调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近现代中国外交史,也经常引入一些其他角度的材料,但在得出结论时,更多还是侧重于传统革命史观的立场。
考核方式:期中作业+闭卷考试
期中作业是要求写一篇学术论文的导言,就是说要做好写一篇完整学术论文的准备,但只要把导言部分写完交了就行。选题与课程内容相关即可,不必要从中国的角度来写,字数限制为800-1200字,最多上浮200字。需要注意的是,俞沂暄对于学术规范要求得很重,导言需要严格按照学术论文导言的格式来写,行距、字号、脚注这些都需要严格按标准来操作。同时,俞沂暄还要求导言中不能出现语病或者错别字,她最多能容忍2处,再多的话会有扣分。虽然看起来俞沂暄要求很苛刻,但实际上这就是标准学术论文的要求,她并没有增添什么私货进去。如果之前写过学术论文的话,只会觉得这样的要求理所应当。另外,需要注意一点,俞沂暄默认这篇论文的总字数为8000字左右,所以在研究概述中不能写太多的东西。我选定的主题是关税会议,然后我按我的常规想法,默认论文总字数为120__-15000字,就写了六个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20__字左右,这样正好字数差不多。但俞沂暄批改了发下来以后就说我研究的方向太多了,我后来问了以后才知道她是有个默认的总字数的。
期末考试是闭卷考试,在最后一节课的时候划定了考试范围,但没有说具体会考什么东西。在划范围的时候,俞沂暄有强调过一下东西,那些基本上都是考试重点,需要尤其注意一下。考试第一部分是名词解释题,共5个,每个8分,分别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天津教案、三国干涉还辽、“麦克马洪线”、中美白银协定;第二部分是简答题,共2道,每道15分,分别是:简述华北事变的过程及其影响,简述马歇尔调处国共内争的背景、过程、结果;第三部分是论述题,1题,30分,是:分析1920__年《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的内容及其影响。相对而言,虽然俞沂暄划范围只是划定到章节,但这些考试内容都是没有超纲的。而且,俞沂暄对于具体时间的要求比较低,她强调过重要的是内容而非时间。我考试那天感冒了脑子一团浆糊,很多时间都记错了,考完以后发现写错了6、7个时间,但具体的史实没有错误,所以最后还是拿了A
最终成绩:A
评价:6分
11、当代国际关系(沈逸)【专业必修,3学分】
这依然是一门历史课,但与其说沈逸是在讲历史,还不如说沈逸是在展示他知道的东西很多。
这门课讲的是当代国际关系,也就是1945年至今的国际关系。实际上肯定是无法讲完的,这学期在倒数第二次课的时候才讲到苏联解体,然后最后一次课将90年代的国际关系史草草带过就结束了这学期的课程。
沈逸的业务十分繁忙,这学期一共也就16次课,他就翘了4次去开各种国际会议。在他翘课的时候,有3次都是让俞沂暄来代课,另外1次就放掉了。沈逸和俞沂暄没有形成较好的沟通,这也就导致他们的进度经常衔接不上,一些内容会被漏掉,而一些内容又会被重复讲几次。
在课程最开头的时候,也即导言部分和1950年前的国际关系史,沈逸还会使用他做的PPT来讲。然而到了后面,他每节课就是到教室以后抢走第一排最中间那个人的教材,然后问好上节课讲到哪儿了,再现场根据教材和他的记忆组织教学。这样的确显得他上课很水,而且被抢走教材的人自然是十分郁闷的。我对他的行为十分不满,因为我经常就是那个被抢走教材的人。其实,转念一想的话,沈逸有能力临场组织起质量还算是不错的教学,这一点也是他的本事了。
沈逸的台风很有个性。虽然他身材并不高大,但他在讲课中总是有一种睥睨苍生,俯视一切的台风。或许是因为他看过很多绝密档案的缘故吧,他对于很多说法或者学生的观点都是持一种鄙夷的态度。我个人倒是觉得这并没有什么,毕竟沈逸是有鄙夷我们的资本的。在上课的时候,除却基本授课以外,沈逸经常会讲一些段子(或者叫野史),而且这些野史都是很值得玩味的那种类型,因为很多都涉及我在那兔贴吧或者论坛上看到过的黑话或者黑历史。所以,逛逛那兔论坛对于学好这门课还是有好处的。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本来,在开学的时候,这门课还是有期中考试的。但是,后来又因为沈逸业务繁忙,就不了了之了。似乎沈逸的这门课已经连续几次取消期中考试了,我觉得他以后业务也少不到哪儿去,估计也不会再考期中考试了吧。
再加上沈逸从来没有点过名或者布置过平时作业,所以,这门课的考核就变成了期末闭卷定成绩。
在最后一次课的时候会划范围,当时给我们划的范围是教材每一章后面附的题目,说是名词解释和论述题都是从那里面出。毕竟我们还是too young,我们就这样相信了沈逸,就教材后面的那些东西好好准备了一发。然而事实证明,沈逸忽悠了我们,他出的期末考题一大半都是超越了这个范围的。顺便吐槽一句,我觉得沈逸并不是故意超纲,而是他根本没有看过教材后面的那些题目就随便出了期末试题。
期末考试的第一部分是名词解释题,每个5分,共10个。沈逸说简明扼要即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些基本交代一下也就够了。因为考试时间有限,我觉得每个名词解释平均下来最多也就150-200字,否则完全来不及答后面的题。这次考的那些里面大概有4、5个不在他给定的范围里面,我记得有北约、里根主义、星球大战计划、尼克松主义这四个是超纲的,其他的记不大清楚了。不过还好,考试之前那天晚上复习的时候,我一时想不开把上述四个基本都看了一遍,考试的时候还有一定印象,还算顺利地答完了。
期末考试的第二部分是论述题,每道25分,共2道。第一道是以古巴导弹危机为案例,分析冷战中美苏两国的行为模式及其影响;第二道是简述20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的重大事件,说明冷战时中美交流的机制,比较当时和现在的中美关系。前面那道题沈逸也算是重点讲过,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而后面那道题沈逸则是比较简单地带过的,但对于我们国政系的人来说,那是当代中国对外关系课程涉及的内容,也不会有大问题。当然,没有上过当代中国对外关系的政行同学们就果断悲剧了。
评价:7分
最终成绩:A
12、当代中国对外关系(肖佳灵)【专业必修,3学分】
这还是一门历史课,本学期第四门教历史的专业必修课,这也是我眼中这学期最好的一门课。
不同于另外三门课编年体的讲法,肖佳灵的这门课讲法更类似于纪事本末体。这门课除了导言外一共有七个专题,分别是:当代中国外交思想概述、当代中国外交体制概述、当代中苏中俄关系、当代中美关系、当代中日关系、中国外交与国际组织、周边安全与中国外交。各个专题之间有重叠的部分,但总体上专题间是相互独立的。这门课的教材是按照编年体的形式编撰的,肖佳灵这种讲法其实是对教材的一个再梳理,效果很是不错。另外,按照肖佳灵的要求,一学期下来,需要通读教材3遍,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然后才能比较好地理解她上课的内容。
这门课本来是18课时的,但今年开始学期缩短,再加上清明节、青年节和端午节放掉3次,最后就变成了13课时。也就是说,我们这学期用13课时上了18课时的内容,所以基本上每次课肖佳灵都会减少课间休息时间并大幅度拖堂。这也是我对这门课唯一不满的地方,不过这并不能怪肖老师。
考核方式:读书笔记+小组presentation+期末考试
读书笔记是从肖佳灵给的书单里面任意选择一本书,写一篇3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即可。她给的书单主要是新中国政界或外交界要人的回忆录、传记之类的书籍,从中随意选一本写就行,没有什么其他的要求,这还算是比较简单的一个任务。
然后是小组presentation,这是大型的presentation。全班自愿分为中美、中苏、中日三个课题小组,然后每个小组就本组所涉及的双边关系做一个大型pre,时长为一次课,也即两个半小时。每个小组大概二十多个人,具体怎么做这个pre由小组成员自行商议决定,包括但不仅限于lecture、情景剧、辩论等。我当时选择了中美小组,然后负责了江、胡、习时代的部分。很不幸,我比较熟的人基本都没有在我的组里,所以在不了解组员的情况下我只能亲力亲为。到最后,我这部分呈现出来的是以学术性的lecture为主,然后掺杂了一个短小的情景剧。其实主要是因为我不太擅长编剧啊什么的,所以只好朝着学术的方向前进,最后协同着小组成员弄了个四万字左右的会议手册出来,也算是形成了一个比较满意的成果吧。
期末考试包括两个部分,前半个小时是闭卷考试,后一个半小时是开卷考试。闭卷考试部分考的是课程相关的常识,肖佳灵在上课过程中都会专门强调哪些东西是要考的常识,考得很简单,完全就是送分的。另外提一句,肖佳灵第一次课刚开始的时候会让大家做一个课前小测验,那里面的题目基本都会出现在闭卷考试之中,这一点需要注意。然后是开卷考试,一共提供6道大题,任选2道回答即可。6道大题里面有3道是比较题,如比较历史因素在中苏和中日关系中的不同影响;然后还有3道是总结题,就是概括某一个专题的主要内容。虽然说是开卷,但我觉得在考试之前还是应该熟悉一下笔记的大致框架,否则在答题的时候绝对来不及。以我为例,我第一题选的就是前述的那道比较题,答完之后只有35分钟的时间了,只好选了一道总结题来答,而且最后也只能匆匆收尾。另外,肖佳灵有强调过,答不同难度的题目得分是不一样的,相对而言,答难度较高的比较题更容易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