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乡镇小学有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范文
我镇是一个农业镇,所以我们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大批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致使大批未成年子女留守在家,其中绝大多数被寄托在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少数寄托在远亲近邻家。就我们学校而言,共有学生483名,留守学生就有358名,占学生总数的74%。
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学校做了一些工作,尽量从学习上关心他们,从生活上关爱他们。
1、从2005年秋季起,办起了学生食堂,主要解决留守学生的午餐问题。
2、建立了留守学生个人档案,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对这些学生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爱或父爱。
3、在学生中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使留守学生在享受到大家庭的亲情与温暖的同时,与同学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5、父母、孩子间通信——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温暖,减少亲情缺失,我们经常组织留守儿童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信,通过写信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问候。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我的一件高兴的事,我的进步等。活动前,由班主任向学生讲解他们父母在外务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现在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在父母背井离乡、艰辛劳动的条件下努力学习,照顾和关心好在家的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发扬中华民族勤劳的传统美德。
我们还和学生家长联系,要求家长要多给孩子打电话、写信,做到一个周打一次电话,半个月写一次信,通过电波、信件这些媒介,传达亲情,教育孩子。
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几乎一片空白。
监护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其本身教育程度有限,还要参加生产劳动,有的要同时监管几个家庭的孩子,可谓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或是俳徊于隔代教育溺爱的误区。
监护人是其他亲属的,往往“深不是,浅不是”,无从下手,因而只顾吃、穿,而不管学习与思想教育。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在外,往往长辈或亲属监管不力,因而这些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学校难以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加上现在农村本身就没有什么人在家里,社会教育这个网络是比较疏漏的,只是学校孤军奋战,显得孤立无援,苍白无力。
基于上述原因,从而导致一些留守学生生活散漫,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生活习惯差,情绪不稳定,自我封闭,性格孤僻,自卑感重,十分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教育对策浅探: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关注留守学生,学校责无旁贷。平等对待他们,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在生活中给予更多的关爱。还可发挥团队组织的教育带动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引导其健康成长。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形成合力。
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条件,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建议家长节假日尽量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
3、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积极争取并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机室的管理力度,严禁未成年人进入“三室两厅”,努力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与政府齐抓共管的局面,把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扎实落实。
第2篇 乡镇小学有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我镇是一个农业镇,所以我们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大批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致使大批未成年子女留守在家,其中绝大多数被寄托在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少数寄托在远亲近邻家。就我们学校而言,共有学生483名,留守学生就有358名,占学生总数的74%。
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学校做了一些工作,尽量从学习上关心他们,从生活上关爱他们。
1、从2023年秋季起,办起了学生食堂,主要解决留守学生的午餐问题。
2、建立了留守学生个人档案,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对这些学生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爱或父爱。
3、在学生中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使留守学生在享受到大家庭的亲情与温暖的同时,与同学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5、父母、孩子间通信——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温暖,减少亲情缺失,我们经常组织留守儿童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信,通过写信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问候。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我的一件高兴的事,我的进步等。活动前,由班主任向学生讲解他们父母在外务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现在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在父母背井离乡、艰辛劳动的条件下努力学习,照顾和关心好在家的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发扬中华民族勤劳的传统美德。
我们还和学生家长联系,要求家长要多给孩子打电话、写信,做到一个周打一次电话,半个月写一次信,通过电波、信件这些媒介,传达亲情,教育孩子。
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几乎一片空白。
监护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其本身教育程度有限,还要参加生产劳动,有的要同时监管几个家庭的孩子,可谓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或是俳徊于隔代教育溺爱的误区。
监护人是其他亲属的,往往“深不是,浅不是”,无从下手,因而只顾吃、穿,而不管学习与思想教育。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在外,往往长辈或亲属监管不力,因而这些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学校难以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加上现在农村本身就没有什么人在家里,社会教育这个网络是比较疏漏的,只是学校孤军奋战,显得孤立无援,苍白无力。
基于上述原因,从而导致一些留守学生生活散漫,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生活习惯差,情绪不稳定,自我封闭,性格孤僻,自卑感重,十分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教育对策浅探: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关注留守学生,学校责无旁贷。平等对待他们,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在生活中给予更多的关爱。还可发挥团队组织的教育带动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引导其健康成长。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形成合力。
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条件,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建议家长节假日尽量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
3、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积极争取并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机室的管理力度,严禁未成年人进入“三室两厅”,努力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与政府齐抓共管的局面,把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扎实落实。
第3篇 乡镇小学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范文
我镇是一个农业镇,经济基础薄弱,大批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致使大批未成年子女留守在家,其中绝大多数被寄托在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少数寄托在远亲近邻家。就我们学校而言,共有学生483名,留守学生就有358名,占学生总数的74%。
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学校做了一些工作,尽量从学习上关心他们,从生活上关爱他们。
1、从__年秋季起,办起了学生食堂,主要解决留守学生的午餐问题。
2、建立了留守学生个人档案,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对这些学生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爱或父爱。
3、在学生中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使留守学生在享受到大家庭的亲情与温暖的同时,与同学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4、开展“做爱心妈妈”活动,全校13名女教师和16名男教师爱人都分别对口帮扶2至3名留守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们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爱和父爱。
5、父母、孩子间通信——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温暖,减少亲情缺失,我们经常组织留守儿童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信,通过写信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问候。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我的一件高兴的事,我的进步等。活动前,由班主任向学生讲解他们父母在外务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现在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在父母背井离乡、艰辛劳动的条件下努力学习,照顾和关心好在家的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发扬中华民族勤劳的传统美德。
我们还和学生家长联系,要求家长要多给孩子打电话、写信,做到一个周打一次电话,半个月写一次信,通过电波、信件这些媒介,传达亲情,教育孩子。
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几乎一片空白。
监护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其本身教育程度有限,还要参加生产劳动,有的要同时监管几个家庭的孩子,可谓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或是俳徊于隔代教育溺爱的误区。
监护人是其他亲属的,往往“深不是,浅不是”,无从下手,因而只顾吃、穿,而不管学习与思想教育。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在外,往往长辈或亲属监管不力,因而这些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学校难以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加上现在农村本身就没有什么人在家里,社会教育这个网络是比较疏漏的,只是学校孤军奋战,显得孤立无援,苍白无力。
基于上述原因,从而导致一些留守学生生活散漫,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生活习惯差,情绪不稳定,自我封闭,性格孤僻,自卑感重,十分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教育对策浅探: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关注留守学生,学校责无旁贷。平等对待他们,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在生活中给予更多的关爱。还可发挥团队组织的教育带动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引导其健康成长。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形成合力。
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条件,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建议家长节假日尽量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
3、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积极争取并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机室的管理力度,严禁未成年人进入“三室两厅”,努力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与政府齐抓共管的局面,把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扎实落实
第4篇 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在这个炎热的七月,我参加了淮海工学院“携手明天,共享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团赴灌云县下车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8日至7月15日的八天时间内,我跟随志愿服务团为留守儿童送去了温暖与慰问,宣传了上海世博知识、地震避险知识等。通过开展素质拓展游戏、课业辅导、家书手机短信送亲情、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同时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尊重了他们的人格。与孩子们的接触与交流,丰富多采的活动内容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让我更加理解了“纸上来的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的含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体验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与感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绚丽的舞台,也是一次让大学生能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人民的绝好机会。就从我们这次深入下车乡留守儿童的调研活动来说,了解到由于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导,时常想念他们的爸爸妈妈,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阵心痛。但是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够努力学习,为了梦想而奋斗,我不禁又感到欣慰,为他们感到高兴。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才能在今后遇到挫折与挑战时,用自己在实践得到检验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它,克服它。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而那些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的人,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知识,而且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更好的掌握知识;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发展,才能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将来能更好地投身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渴望亲情,需要关爱。为了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等服务,使留守儿童能在家或在校安心生活和学习,父母在外能安心务工,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体工作如下:
1、为了全面了解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和成长需求,我们分班进行细致地调查,详细记录每个儿童的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其父母的姓名、电话及打工地址、其监护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丰富课余生活,定期开展活动。 为了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每天下午放学后一个小时,孩子们可以在活动室里尽情地看书、下棋,一起在操场上打球、跳绳、。我们还根据每个儿童的不同的兴趣爱好,特别成立了书法、绘画、手工、篮球、等兴趣小组。每周二、周四下午,,孩子们可以自由地报名参加喜爱的兴趣活动。
2、为帮扶儿童补习没有掌握的学习内容;学习之余,和帮扶儿童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教育他们怎样克服困难,学会自理;每年的“爱生日”当天,一起玩耍,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对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关爱。 了解他们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详细做好家访手记,并与其监护人商讨措施,共同教育。 结合本地方特色和学生认知水平,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心中的困惑,给予它们精神上的动力,培养他们拥有健康、阳光、自信的性格。
3、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为了弥补孩子缺失的亲情,利用发短信或打电话的方式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告知对方可以与孩子通电话的具体时间。这样,让孩子们在想念父母的时候,能够听听父母的声音,和父母见见面,让他们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找回亲情,感受到父母的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结合,共同教育。为此,呼吁各位家长配合学校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月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其父母每月与科任教师联系后,了解孩子最近的表现情况,再通过给孩子打电话或写信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排除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确立学习目标,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充满自信。让远在异地的父母用亲情去感化孩子,用真爱去引导孩子,让孩子始终保持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为了更好地让留守儿童父母能及时、如实地了解孩子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及活动情况。定期将每个儿童近期好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在空间里公示出来,让老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互相进行沟通与交流。
4、举办留守儿童生日聚会 辛勤的努力,无私地付出,终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近几年来,我没有让一个留守儿童出现辍学退学的现象,我们真心的付出,得到了真情的回报!它丰富着人文教育的内涵,闪烁着以人为本的光芒,绽放着创先争优的时代精神!
关爱留守儿童,我一直在努力!我的脚步不会停下,因为新盈人的脚下始终是起点!我们携手留守儿童再次出发,和爱心相伴,与阳光同行!
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据学校调查,留守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自觉性不强。行为习惯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部分留守学生心理出现偏差,亲情失落,心理失衡。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学校坚持做到管理上不盲目,教育上不松懈,把'留守学生'的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常规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走近'留守学生',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防止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儿童'。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强化措施。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建立“三知、三多”机制(对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留守学生监护人情况、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学生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家访、校访相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沟通交流,指导留守学生监护人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共同解决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留守儿童每年人员在变、情况也在变。家访了解情况成为关注留守儿童必不可少的环节。组织教师走近留守儿童,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直面了解孩子们在家庭中的生活、学习以及情感世界,或成长过程遇到的烦恼。
二、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针对学校留守儿童相对集中这一情况,我们在政教处建立了一个留守儿童之家,每周2次为留守儿童开放,并提供学校长途电话给他们与在外打工的父母亲通话。“留守儿童之家”常年有两名教师现场指导。让留守儿童之家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今年开设了学生心理辅导室,安排专任教师兼职辅导。增加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加大疏导力度,创造条件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创设咨询信箱、亲情热线电话等,及时发现'留守学生'的显性、隐性的心理压力,并进行合理的疏导,跟踪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使留守学生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在一个时间段内逐步得到矫正。
四、实施教师结对帮扶制度
我校把留守儿童分派给任课教师结对帮扶,帮扶教师每月至少找留守儿童谈心一次,每学期至少家访一次,每月至少与其监护人交谈一次,每学期至少与其班主任沟通一次,并建立帮扶工作记录簿、帮扶成长记录簿。教师指导学习、关心生活,以对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在学校留守儿童之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校安排了名热心、有爱心、责任心的教师孙莉老师作为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活动开展、心理辅导、安全监护。今年学校开展的具体活动就有:“文艺活动、写字比赛、写给父母的一封信、“真情告白”亲情电话等活动。
现在,在我校的留守儿童之家,总能看到留守儿童们在专心地看书读报、舒心地上网通话、开心地打球娱乐、耐心地听老师辅导教育,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和幸福。
第5篇 乡镇小学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学校做了一些工作,尽量从学习上关心他们,从生活上关爱他们。
1、从2023年秋季起,办起了学生食堂,主要解决留守学生的午餐问题。
2、建立了留守学生个人档案,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对这些学生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爱或父爱。
3、在学生中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使留守学生在享受到大家庭的亲情与温暖的同时,与同学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4、开展“做爱心妈妈”活动,全校13名女教师和16名男教师爱人都分别对口帮扶2至3名留守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们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爱和父爱。
5、父母、孩子间通信——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温暖,减少亲情缺失,我们经常组织留守儿童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信,通过写信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问候。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我的一件高兴的事,我的进步等。活动前,由班主任向学生讲解他们父母在外务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现在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在父母背井离乡、艰辛劳动的条件下努力学习,照顾和关心好在家的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发扬中华民族勤劳的传统美德。
我们还和学生家长联系,要求家长要多给孩子打电话、写信,做到一个周打一次电话,半个月写一次信,通过电波、信件这些媒介,传达亲情,教育孩子。
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几乎一片空白。
监护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其本身教育程度有限,还要参加生产劳动,有的要同时监管几个家庭的孩子,可谓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或是俳徊于隔代教育溺爱的误区。
监护人是其他亲属的,往往“深不是,浅不是”,无从下手,因而只顾吃、穿,而不管学习与思想教育。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在外,往往长辈或亲属监管不力,因而这些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学校难以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加上现在农村本身就没有什么人在家里,社会教育这个网络是比较疏漏的,只是学校孤军奋战,显得孤立无援,苍白无力。
基于上述原因,从而导致一些留守学生生活散漫,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生活习惯差,情绪不稳定,自我封闭,性格孤僻,自卑感重,十分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教育对策浅探: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关注留守学生,学校责无旁贷。平等对待他们,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在生活中给予更多的关爱。还可发挥团队组织的教育带动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引导其健康成长。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形成合力。
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条件,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建议家长节假日尽量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
3、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积极争取并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机室的管理力度,严禁未成年人进入“三室两厅”,努力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与政府齐抓共管的局面,把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扎实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