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情况教学总结
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情况教学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情况教学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柏学区中心学校在过去的一学期中就这项工作作了很大的努力。回首走过的路,有一些无奈,但更多的是喜悦,现从三方面对本期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情况作简单总结。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所有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所有留守儿童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2、绝大部分留守儿童懂得孝敬长辈、感恩父母,在家自觉干家务的在70%以上。
3、留守儿童的节俭意识普遍增强,在学校的号召下,学生积极储存零用钱。
4、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高涨,大部分留守学生学习成绩进步显著。
5、多数留守儿童能积极踊跃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经典诵读、各种讲故事比赛等。
5、学好样、讲正气、求进步是留守儿童中的主流,一学期来,留守儿童无一例违法违纪现象,大家远离不良习气,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靠前指挥,带头做留守生工作,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分工明确具体,有利地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底子清楚,工作起来有的放矢,各班主任负责全面摸查后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确保了工作有对象、有重点、有关键。
3、教师全员参与,形成合力。我们把全体教师分到各班,分人包干,对口帮护,不留缺口,让每位留守儿童得到关爱。
4、勤家访、勤沟通,调动家校面个方面的积极性。各位老师或上门或电话进行交流,及时反馈信息,做到管理不出现真空。
5、发动学生互帮互助,每班都为留守生安排一名品学兼优的非留守与之结对,学习上,生活上,行为习惯上相互帮助,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6、开展有益的活动,用活动育人,学校不定期专题召开留守学生大会,校主要领导经常在会上为留守儿童作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的报告,使学生感慨良多。各班也常召开留守儿童主题班会,让每位留守生倾诉自己的心声,大家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受到了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
1、低年级学生年龄太小,做他们的工作,我们缺乏经验。
2、极少数教师缺乏耐心,工作中有犯冷热毛病的现象。
3、留守儿童面较大,工作中有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强化全体教师的关爱意思,把关爱留守儿童当作老师们的自觉行动。
2、加强研究,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寻找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好留守生的管理、培养工作。
3、规范地操作各项捐赠、资助行动,学校也将尽力筹措资金给予贫困留守生一定的扶持。
做学生工作难,做留守学生的工作更难,我们在这项工作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我们将用负责的态度、饱满的热情、百倍的耐心开展好留守儿童的系列工作。同时也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能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第2篇 2023年校本课程儿童画教学总结范文
培养孩子具有一定的特长,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本着这个要求,我校开展了特色活动。利用特色活动时间进行儿童画教学,回顾这个学期的特色教学工作,可以说是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工作总结
1.开课之前,我及时根据儿童画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活动计划,确定了符合学生现状的活动目标。
2. 每次单周周二的两节特色活动课,对学生来讲是非常有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两节课,认真备这两节课,写好教案,成了我最重要的任务。我常常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 为使学生掌握儿童画绘画的相关知识,掌握儿童画绘画的基本技法,在教学中我既注意有的放矢,同时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每节课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4.教学中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昧性。第一阶段: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儿童画的基本知识,并进行简笔画的训练。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性情,教给方法,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技巧。第三阶段: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生活、体验自然,激起学生创作的火花,大胆创新。
5、教学中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6、教学中加强示范,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电脑等教 学手 段,进行直观教学。
7教学中也努力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发挥了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8、围绕以儿童画创作为形式开展一系列活动
(1)、收集有关儿童画的资料,了解儿童画的绘画方法、技巧。
(2)、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儿童画的艺术欣赏、评价。
(3)、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生活、自然,用自己的双手绘制出各式各样的作品,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4)、学生绘画作品进行展览。
总之,通过特色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儿童画绘画的相关知识,和一些绘画的基本技法,同时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认识了儿童画,培养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提升审美、观察等综合能力。
第3篇 儿童话剧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还任教了一年级儿童话剧,应该说大学主修电影学的我对话剧这个艺术门类并不陌生。在大学中的戏剧剧作课中看过不少戏剧,也对戏剧颇有见解,写过几个话剧剧本还得到了老师的赏识。但是一旦戏剧前面加上了一个“儿童”,那又是另一番天地了。儿童话剧虽是话剧的一个分支,但是却又是非常特殊的,它涉及的内容要比普通话剧更富有想象力,而且必须幕幕是高潮,因为起承转合这样娓娓道来的形式不适合儿童这个观众群体。
当初刚进学校时在自主选择校本课程科目时我并没有选择儿童话剧,因为我知道自己很不擅长写儿童话剧剧本,对于场面调度更是没有灵感。加之音响道具舞台的欠缺,曾让我一度非常惧怕我的这门课程。出现的最多的问题也是我的不足之处。我无法将脑海中的想法完全地传达给这群只有六周岁的孩子。若是从专业角度讲,戏剧最大的亮点便在于演员的表演,而演员的表演又是一门极其专业的艺术,学院里将表演专业分为了两大类,一类是影视表演,另一类就是话剧表演。话剧演员需要极其夸张的表演方式,专业的肢体训练。这些都是我完全陌生的领域。所以当我传达给孩子们的时候,孩子就更加懵懂了。所以,这个学期我认为我并没有完成好学校赋予给我的责任。
但我认为我的学生们也收获不少,在这个学期中我先给孩子们看了世界著名的话剧《猫》,跟孩子们分析了每个猫的性格特点,再让孩子们站在猫咪的角度去模仿表演,孩子们大多数都能演出来。后来又和他们看了《丑小鸭》《阿勇叔叔的秘密》等话剧,先从人物心理的解读去了解这个人物,后单独模仿表演。最后我带领孩子们表演了完整的话剧《小红脸红了》,虽然由于时间关系最后并没有完全成形,但我觉得对于一年级的想、孩子来说这一路走来他们变得很了不起。
第4篇 小班专题总结小班儿童绘画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小班专题总结小班儿童绘画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范文
根据《小班幼儿绘画教学现状及措施》专题计划中的要求,我们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现小结如下:
一、 改革“临摹式”,扬长避短,培养儿童实践操作能力。
1、基本技能技巧的传授内容和方法
我们否定传统的“临摹式”教学方法,并不是说儿童美术教育完全不要教技能技巧,其实,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是儿童美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处理好其中的关系。
(1)儿童美术教育技能技巧的学习内容
儿童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使用各种画笔、如何涂色、调配色彩以及组织画面等技能;同样,为了塑造美观的立体手工作品,儿童还必须学习如何处理空间方位关系以及塑泥、粘贴、折叠、撕等手工材料、工具的操作技能,在这种操作过程中,儿童的手、眼、脑的协调性得到锻炼,儿童对多种美术材料和工具的使用也逐渐游刃有余,实践操作能力大为提高。
(2)儿童美术教育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为了帮助儿童掌握必要的绘画技能,我们引入“主题教育”的理论:即根据儿童的发展情况把所涉及的内容设计成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周期性的若干单元,每个单元都有相互紧密联系的知识经验,使教育过程成为一个系统的、连续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将绘画初步技能的训练分为涂色练习、点、线、面等单元。例如对幼儿进行“线条”的单元练习,学习内容包括横线、竖线、斜线、锯齿线、波浪线、螺旋线等。我们将绘画与游戏和故事结合起来,安排了“花伞外
的小雨”(添画长短不同的直线)、“一块格子布”(练习交叉线) “大河里的轮船”(添画波浪线)、“小兔的青草地”(练习锯齿线)、“小蜗牛的壳”(练习螺旋线)等内容。通过单元练习,幼儿很快熟悉并基本掌握了“线条”这项基本技能,又如“蜡笔涂色练习”,可以根据儿童年龄以及手眼协调发展的程度,设定不同阶层的教育目标,再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小班上学期主要是接触蜡笔涂色,会用蜡笔有兴趣地来回涂抹;小班下学期可分为递进的三个阶层:(1)注意不使颜色涂到轮廓线外;(2)用看见边线就停或换色的方法不遮盖线条;(3)从小面积到大面积,较均匀地把握线条的长短和力度。
2、范例的正确使用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范例确曾出现限制儿童思维与想象、扼杀儿童创造力的现象,但这并不是说就应完全杜绝这种形式,只要注意在教学中恰当安排,就能克服弊端,发挥应有的积极意义。
(1)范例的适宜数量
在传统的.教学中,范例只有一张,这大大束缚了儿童的创造力。如果我们每次绘画活动的范例数量不少于三张,而且这几张范画的难易程度尽量针对能力不同的儿童,那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倾向自由选择,还可以起到拓展学生视野的积极作用。
(2)范例的恰当使用
我们根据我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小班幼儿的想象力还不十分强,允许照范例画但不强迫;但能力稍强的幼儿我们就鼓励他们添画,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二、引导“涂鸦式”,趋利避害,培养发展儿童的创新精神。
1、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注重儿童内在图式的积累,提倡教师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儿童时期,特别是幼儿期,虽已初步具备认识、记忆、想象的能力,但审美意识毕竟淡薄,绘画表现内容比较贫乏,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启发和引导,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丰富其内在图式,为美术活动中儿童积极、自主地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丰富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常常带领幼儿走出教室,通过参观、郊游、散步等方式接触公园、商店、街道以及节日活动等儿童可理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平时还可以为儿童选一些适合他们的不同风格的图书、影视,给他们讲解,引导他们观看,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表象,为进一步想象与创作提供丰裕的源泉。
儿童的绘画表现力固然取决于贮存表象的数量,同样也取决于贮存表象的质量。例如:孩子们都很喜欢汽车,但有的孩子却画不出汽车的样子。这是因为好多汽车的形象都在大脑里,却想不出汽车的结构共性,所以不知从何下笔,这时老师就要帮助幼儿观察和分析:汽车分驾驶舱和乘客舱或货舱,汽车下面都有轮子,然后提问:驾驶舱是什么形状的?乘客舱或货舱又是什么形状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等等,只有通过这些提问,一步步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使观察对象转化为具体物象存于脑海中,幼儿作画时才不会无从下笔。
(2)调动儿童的审美情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地感受美,在美术活动中创造性地表现美。
以画“吹泡泡”的题材为例:作画前,我们安排幼儿玩吹泡泡、扇泡泡、捉泡泡的游戏,幼儿在尽情嬉戏中,体验、观察了吹、扇、捉等动作,欣赏到大小不同的泡泡在空气中飘动变化的样子,以及在阳光下色彩的变幻,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审美情感,其后的绘画结果是:幼儿在操作材料上添画了许多五彩缤纷又大大小小的泡泡,还画得饶有兴致。
(3)培养儿童的美术兴趣,尽可能正面评价儿童的作品,让儿童参与评价作品。
教师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中,而不应过分强调儿童最终完成的艺术作品。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选小画家,而是进一步发现儿童的创作火花,鼓励儿童的绘画兴趣。因此,教师应善意地接纳一切孩子的画,尽可能正面评价每一个孩子的作品。在指导上可以用“谈谈你为什么这样画?”来代替“不应这样画”、“应该那样画”。每次美术活动结束后,我们总要展示所有孩子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对他们创作的一种肯定,且有利于他们相互间的欣赏评价。每次作品展出后,孩子们总爱围着作业栏自豪地介绍:“这是我的画'; “老师说我想象很丰富';或是自由地评论:“这幅画的颜色真漂亮!”“这群小鸡好可爱'等等,这样既增强了儿童的自信心,又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体而言,素质教育观下的儿童美术教育乃至整个艺术教育,最终目的都是造就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人。因此,我们在实施美术教育工程的时候,必须始终坚持以素质教育观为指导,以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通过美术教育发展儿童的综合能力,提高儿童整体素质。
小班专题总结小班儿童绘画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范文
第5篇 小班儿童绘画教学总结
小班儿童绘画教学总结
根据《小班幼儿绘画教学现状及措施》专题计划中的要求,我们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现小结如下:
一、改革“临摹式”,扬长避短,培养儿童实践操作能力。
1、基本技能技巧的传授内容和方法
我们否定传统的“临摹式”教学方法,并不是说儿童美术教育完全不要教技能技巧,其实,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是儿童美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处理好其中的关系。
(1)儿童美术教育技能技巧的学习内容
儿童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使用各种画笔、如何涂色、调配色彩以及组织画面等技能;同样,为了塑造美观的立体手工作品,儿童还必须学习如何处理空间方位关系以及塑泥、粘贴、折叠、撕等手工材料、工具的操作技能,在这种操作过程中,儿童的手、眼、脑的协调性得到锻炼,儿童对多种美术材料和工具的使用也逐渐游刃有余,实践操作能力大为提高。
(2)儿童美术教育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为了帮助儿童掌握必要的绘画技能,我们引入“主题教育”的理论:即根据儿童的发展情况把所涉及的内容设计成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周期性的若干单元,每个单元都有相互紧密联系的知识经验,使教育过程成为一个系统的、连续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将绘画初步技能的训练分为涂色练习、点、线、面等单元。例如对幼儿进行“线条”的单元练习,学习内容包括横线、竖线、斜线、锯齿线、波浪线、螺旋线等。我们将绘画与游戏和故事结合起来,安排了“花伞外
的小雨”(添画长短不同的直线)、“一块格子布”(练习交叉线)“大河里的轮船”(添画波浪线)、“小兔的青草地”(练习锯齿线)、“小蜗牛的壳”(练习螺旋线)等内容。通过单元练习,幼儿很快熟悉并基本掌握了“线条”这项基本技能,又如“蜡笔涂色练习”,可以根据儿童年龄以及手眼协调发展的程度,设定不同阶层的教育目标,再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小班上学期主要是接触蜡笔涂色,会用蜡笔有兴趣地来回涂抹;小班下学期可分为递进的三个阶层:(1)注意不使颜色涂到轮廓线外;(2)用看见边线就停或换色的方法不遮盖线条;(3)从小面积到大面积,较均匀地把握线条的长短和力度。
2、范例的正确使用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范例确曾出现限制儿童思维与想象、扼杀儿童创造力的现象,但这并不是说就应完全杜绝这种形式,只要注意在教学中恰当安排,就能克服弊端,发挥应有的积极意义。
(1)范例的适宜数量
在传统的教学中,范例只有一张,这大大束缚了儿童的'创造力。如果我们每次绘画活动的范例数量不少于三张,而且这几张范画的难易程度尽量针对能力不同的儿童,那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倾向自由选择,还可以起到拓展学生视野的积极作用。
(2)范例的恰当使用
我们根据我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小班幼儿的想象力还不十分强,允许照范例画但不强迫;但能力稍强的幼儿我们就鼓励他们添画,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二、引导“涂鸦式”,趋利避害,培养发展儿童的创新精神。
1、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注重儿童内在图式的积累,提倡教师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儿童时期,特别是幼儿期,虽已初步具备认识、记忆、想象的能力,但审美意识毕竟淡薄,绘画表现内容比较贫乏
,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启发和引导,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丰富其内在图式,为美术活动中儿童积极、自主地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丰富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常常带领幼儿走出教室,通过参观、郊游、散步等方式接触公园、商店、街道以及节日活动等儿童可理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平时还可以为儿童选一些适合他们的不同风格的图书、影视,给他们讲解,引导他们观看,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表象,为进一步想象与创作提供丰裕的源泉。
儿童的绘画表现力固然取决于贮存表象的数量,同样也取决于贮存表象的质量。例如:孩子们都很喜欢汽车,但有的孩子却画不出汽车的样子。这是因为好多汽车的形象都在大脑里,却想不出汽车的结构共性,所以不知从何下笔,这时老师就要帮助幼儿观察和分析:汽车分驾驶舱和乘客舱或货舱,汽车下面都有轮子,然后提问:驾驶舱是什么形状的?乘客舱或货舱又是什么形状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等等,只有通过这些提问,一步步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使观察对象转化为具体物象存于脑海中,幼儿作画时才不会无从下笔。
(2)调动儿童的审美情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地感受美,在美术活动中创造性地表现美。
以画“吹泡泡”的题材为例:作画前,我们安排幼儿玩吹泡泡、扇泡泡、捉泡泡的游戏,幼儿在尽情嬉戏中,体验、观察了吹、扇、捉等动作,欣赏到大小不同的泡泡在空气中飘动变化的样子,以及在阳光下色彩的变幻,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审美情感,其后的绘画结果是:幼儿在操作材料上添画了许多五彩缤纷又大大小小的泡泡,还画得饶有兴致。
(3)培养儿童的美术兴趣,尽可能正面评价儿童的作品,让儿童参与评价作品。
教师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中,而不应过分强调儿童最终完成的艺术作
品。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选小画家,而是进一步发现儿童的创作火花,鼓励儿童的绘画兴趣。因此,教师应善意地接纳一切孩子的画,尽可能正面评价每一个孩子的作品。在指导上可以用“谈谈你为什么这样画?”来代替“不应这样画”、“应该那样画”。每次美术活动结束后,我们总要展示所有孩子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对他们创作的一种肯定,且有利于他们相互间的欣赏评价。每次作品展出后,孩子们总爱围着作业栏自豪地介绍:“这是我的画';“老师说我想象很丰富';或是自由地评论:“这幅画的颜色真漂亮!”“这群小鸡好可爱'等等,这样既增强了儿童的自信心,又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体而言,素质教育观下的儿童美术教育乃至整个艺术教育,最终目的都是造就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人。因此,我们在实施美术教育工程的时候,必须始终坚持以素质教育观为指导,以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通过美术教育发展儿童的综合能力,提高儿童整体素质。
小班儿童绘画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