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社区工作总结

智慧型社区总结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64

智慧型社区总结

第1篇 智慧型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关于智慧民生的盘点和总结

智慧浦东建设纲要(ipudong_2023)

(3)社会事业亲民工程,推动教卫文体从“单一渠道”向“多维共存”明显转变

坚持以人为本、城乡一体、服务为先,重点加强教育、文化、卫生和社区等领域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新型的全方位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应用体系,全面提高教卫文领域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实施“数字健康”计划,建立新型的卫生管理和医疗服务模式。

提升卫生医疗信息公共服务能力,按照国家卫生部的统一部署,强化“医疗联合体”价值,着重推进以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应用、实时医疗影像等信息整合和共享为核心的数字健康工程,实现新区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全面整合和互联互通。建立集健康远程教育、医疗在线咨询、医疗健康信息分享、网上互动社区为一体的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医疗信息服务。加快推进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和应用,整合各级医院业务流程和医疗信息资源,远程实时监测慢性病人和居家老人健康状况,实现网上远程诊断、酷猫写作范文网专家会诊、在线检查等应用。加强疾病预防和疫情____系统建设,有效应对和控制季节性、突发性、规模性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提高对重大或高危传染疾病的预测预警和控制能力。实施“数字教育”计划,建立智慧型终身教育体系。

整合各方教育资源,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推广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教研、管理、家校互动中的创新应用。在中小学校开展“电子书包”试点,普及以智能终端为载体的“一机通”式的教学管理、生活管理、小额支付、信息查询的信息化服务与应用。构建和推广终身教育服务平台,积极推动以电视、____、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终身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加快推动科普信息化,鼓励科研院所、社会企业提供科普资源共享服务,集成国内外现有科普图书音像等资源,并加以数字化和网络化,提升科学技术教育、传播和普及的效率和效益。

实施“数字文化”计划,拓展先进文化传播途径。

创新浦东文化资源的管理和共享机制,加强公益性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提升浦东网络电视制播平台功能,加快文化作品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能级,以新区图书馆为依托,

建设网上图书馆和一批社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形成规模适当、布局合理、贴近居民的新型图书馆网络服务架构。探索建立浦东公共文化交流与服务机制,整合新区各种文化资源,通过网络建立面向国际的文化交流渠道,扩大浦东新区优秀文化的影响力。

(4)民众生活关爱工程,推动智能服务从“分散低效”向“智能互动”明显转变

积极应用新技术和新模式,为居民提供更为安全、便捷、健康、愉快、高效、绿色的智慧化生活环境。实施“智慧社区”计划,促进社区管理和服务方式转变。

以街镇为依托,构建亲民便捷的社区服务信息综合平台,并将社区事务延伸到居(村)委;针对浦东新区面积大、部分居民“人户分离”等特点,本着“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便民利民、安全可控”的原则,逐步实现社区事务受理模式从“本地受理本地办结”向“本地受理全区通办”转变。试点推进电脑、电视、____“三屏互动”,探索应用电视作为公共服务渠道,完善通信运营商、有线电视提供的为民声讯服务,形成“网上和网下相结合,网络和实体相结合”的新型社区服务形态。范文top100到2023年,完成100%街镇的社区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城市区域智能小区覆盖面达到55%。

试点推进“市民卡”计划。

以上海市推进二代社保卡工程为契机,扩展社保卡应用领域,有效整合多种公共服务功能(如医疗保险、小额支付、乘公交车、租借图书、租公共自行车等),并在自助服务终端方面积极创新,形成“多卡合一、全区通用”的“市民卡”。

实施“智慧家居”计划,建立智能生活新模式。

建立“科技助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为居家养老人员提供远程体质监测、健康咨询、紧急救助等快速、畅通、安心的服务,提升为老服务水平。开展“智能小区”应用示范,围绕终身教育、社区安全、居家养老、环保节能等重点领域,应用移动物联网、三网融合等技术,让居民享受到智能、环保、便捷、高效的生活服务。开展“数字家庭”应用示范,通过家用电器和社区公共设施的信息互联,思想汇报专题实现实时远程控制、安全监控等,提升居住的舒适性、便利性、娱乐性和安全性。建设智能呼叫中心,集热线电话、互联网查询和单键呼叫“三位一体”,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民生一体化服务。

实施“数字人保”计划,使社会保障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救助等信息资源的多维共享,加快信息系统向社区、农村全面覆盖。提升劳动就业信息服务能力,有效对接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求职需求信息,提供适合于各类劳动者的培训、就业、维权和生活服务等的网上受理和信息推送,实现城乡劳动力信息资源引导和共享。

《“智慧城市”(扬州)建设行动计划》

(六)实施民生幸福体验计划

推进医卫、教育、食品安全等民生保障信息化工程,推动民生服务的业务协同与资源共享,使得全体市民更好的分享城市信息化与智慧化的建设成果,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在医疗卫生领域,建设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智能医卫平台,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在全市范围的共享,确保全体市民获得快捷、方便、均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教育领域,建设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推进智慧校园(数字校园)试点示范工程,为教育均衡化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应用延伸渠道。在住房保障方面,建立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范文写作分配、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进一步规范保障房的管理。在食品安全领域,建设扬州市民生产品追溯系统,实现对重点食品和药品的“正向可跟踪,逆向可追溯”目标,确保食品、药品生产与流通安全。在文化传承领域,建设具有扬州特色的文化资源库,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文化遗产,建设多渠道的文化信息化传播渠道和文化交流信息平台,促进扬州市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建设数字档案收集、存储、管理和利用的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数字档案综合管理和开发利用。在文娱生活方面,以三网融合为契机,建设智能综合视听信息化系统,以电视为载体为公众提供便捷丰富的视听综合体验。

“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5个项目:智能医卫建设项目、智能教育建设项目、民生产品追溯系统项目、名城文化传承项目、智能综合视听信息化系统项目。

20、智能医卫建设项目

在现有卫生门户网站的基础上,整合各类卫生业务信息,构建区域医卫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医院专家信息、在线预约等功能,并通过网站、短信、电话等多种方式向市民提供发布、查询、咨询、预约等服务。推进中小医院的his平台建设,为中小医院、社区医院、农村医疗机构提供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公共平台,实现医院经济管理、药品监管、临床诊疗、统计分析等基本功能,提升中小医院信息化水平。发挥大医院龙头作用,试点推进区域卫生协同平台建设,以电子病历的统一共享为核心,实现大医院与社区医院之间在医疗资源共享、患者病历信息共享、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协作功能与流程,形成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协同与业务协作,推进全市医疗信息数据标准化建设。整合、对接市民卡系统、社会保障信息平台,实现一卡预约、挂号、就医、结算等服务。与扬州市应急指挥平台对接,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平台,加强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三大体系”的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力争到2023年,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在中心城区覆盖率80%,县(市、区)覆盖达到30%,市区和县(市、区)医院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50%;his平台覆盖100%的中小医院,60%的社区医院与大医院实现双向转诊和区域医疗资源协同。

2023年,构建区域医卫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医院专家信息、在线预约等功能,推进中小医院his平台建设。

2023年,试点推进区域卫生协同平台建设,实现大医院与社区医院之间在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协作功能与流程,并与市民卡系统、社会保障信息平台整合、对接。

2023年起,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平台。

21、智能教育建设项目

立足于“资源的整理发布平台、信息交流的沟通平台、教育应用的推广平台”三点定位,搭建教育信息资源库系统,完善全市面向学生的课程资源库、面向教师的电子备课资源库以及面向专项应用的教育专题库,实现全市教育信息资源集中管理。建设扬州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以数字媒体等远程数字化应用为支撑手段,推进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程。推进“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示范项目,通过多种先进信息化手段,整合学校的各类应用系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快捷、安全和智能化的校园教学、校园科研、校园生活功能,为学校管理者,提供整合的校园安全、校园设备和一体化校园综合管理功能。重点推进面向中小学的“电子书包”智能应用和面向大专院校的“智能校园卡”系统。以城市带动农村,形成数字化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

力争到2023年,实现市区和县(市)学校的(义务)教育课程资源库电子化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70%,重要教育工作执行情况信息化管控覆盖90%的中小学校,农村学校远程教育应用覆盖率达到80%。

2023年,建设课程资源库、电子备课资源库、教育专题库,建成教育信息资源库系统。2023年,推进“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示范项目,先期选取两所中小学、两所大专院校开展试点示范,突出展示“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信息化综合应用成果,制定扬州“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与规范。

2023年起,将教育资源、教育服务通过电子化手段推送给全市农村学校,提升城乡学校网上结对水平;规模推广“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形成扬州“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的新模式。

22、民生产品追溯系统项目

基于rfid技术、视频监控等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扬州市民生产品追溯系统。率先围绕放心肉工程“一个规划,四个系统”建设展开。建立监管平台,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建立包括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冻运输、冷冻销售的冷链配送系统。利用rfid、条码、cpu卡等多种技术,建立各个加工环节的正向可跟踪,逆向可追溯系统。设立配套机构,构建整合15商务举报投诉在内的服务平台,建立商务行政综合执法系统。在放心肉工程基础上,将民生产品追溯平台的系统服务覆盖范围向县、乡两级延伸,逐步扩展到主要食品行业的监管和可追溯,并向农产品、药品等其他重点行业拓展,最终实现扬州重要民生产品监管与追溯的全过程覆盖。

力争到2023年,民生产品追溯平台覆盖5个以上重点行业。

2023年,实施放心肉工程“一个规划,四个系统”的建设,实现各个加工环节的正向可

跟踪,逆向可追溯目标。

2023年起,将民生产品追溯平台的系统服务覆盖范围向县、乡两级延伸,逐步扩展到主要食品行业的监管和可追溯,并向农产品、药品等其他重点行业拓展。

23、名城文化传承项目

名城文化传承项目包括文化信息共享平台、大运河(扬州段)数字管理平台、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四部分内容。

一是建设扬州文化信息共享平台。以扬州建城2500年为契机,以扬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建设具有本市特色的文化资源库,对文物和世界文化遗产资源、档案资源、图书资源、美术作品、工艺美术品(漆器、玉器、剪纸等)、旅游资源等进行有效整合。基于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构建包括古建筑、古运河、古树名木等文化古迹图层。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开发、维护和推广机制,鼓励具有地方特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创作和研发,实现文化信息挖掘、整理、采集、维护和推广的长效和常态化。建设多渠道的文化信息传播渠道和文化交流的信息平台,大力发展文化门户网站、数字报业、网络杂志、数字电台,网络电视等新的传播形态,促进扬州市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二是建设大运河(扬州段)数字管理平台。按照国家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的总体部署,利用新技术手段加强对大运河的保护与管理能力。建设大运河档案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收集整理大运河遗产档案材料。建设大运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针对威胁大运河遗产价值及真实性、完整性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进行监测。建设大运河保护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大运河遗产信息共享、智能分析、专家评价等,实现国家、省、遗产地管理机构三级互联的保护管理模式。建设大运河遗产阐释信息系统,通过gis、虚拟三维模型、flash动画、门户网站等,向公众展示大运河风貌与保护成果。

三是建设扬州数字图书馆。建立馆藏图书资源库,将馆藏图书资源,尤其是具有扬州地方特色的图书资源进行信息化采集、整理和转换。完善与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省图书馆、院校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图书资源交换通道与交换体系,与市文化信息共享平台对接,丰富数字图书馆馆藏。建立完善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同时建设数字图书馆网站,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查询和借阅服务。

四是建设数字档案基础数据库和各类专题数据库。对档案馆馆藏传统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建设基于政务数据交换平台、互联网的数字档案收集、存储、管理和利用的服务平台。加强数字档案资源的有序分类、整理和整合,推进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室)的区域化应用及管理。推进数字档案馆与全省档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对接,实现省、市、县三级数字档案综合管理和开发利用。

力争到2023年,扬州文化门户网站年点击率达到100万次以上,数字图书馆年浏览次数达到100万人次,数字档案服务在全市各级档案馆(室)100%覆盖。

(1)建设文化信息共享平台

2023年,启动扬州特色文化资源信息库和文化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推进基于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文化古迹和园林等图层的开发。

2023年起,实现文化信息共享平台与建设、园林、旅游等相关信息系统、扬州数字图书馆等的对接等。文化信息共享平台逐步延伸到乡村和社区。

(2)建设大运河(扬州段)数字管理平台

2023年,启动大运河档案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和大运河遗产监测预警管理平台软件开发工作,完成大运河扬州段的数据初始化工作。

智慧型社区总结

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关于智慧民生的盘点和总结智慧浦东建设纲要(ipudong_2023)(3)社会事业亲民工程,推动教卫文体从“单一渠道”向“多维共存”明显转变坚持以人为本、城乡一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智慧型信息

  • 智慧型社区总结
  • 智慧型社区总结64人关注

    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关于智慧民生的盘点和总结智慧浦东建设纲要(ipudong_2023)(3)社会事业亲民工程,推动教卫文体从“单一渠道”向“多维共存”明显转变坚持以人为本、 ...[更多]

相关专题

社区工作总结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