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高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2篇小学生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3篇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4篇人教版高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5篇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7篇初中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8篇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9篇初中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0篇高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篇 高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总结
三角函数。注意归一公式、诱导公式的正确性
数列题。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2.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3.证明不等式时,有时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很简单
立体几何题1.证明线面位置关系,一般不需要去建系,更简单;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存在性问题、几何体的高、表面积、体积等问题时,要建系;3.注意向量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范围)与所求角的余弦值(范围)的关系。
概率问题。1.搞清随机试验包含的所有基本事件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2.搞清是什么概率模型,套用哪个公式;3.记准均值、方差、标准差公式;4.求概率时,正难则反(根据p1+p2+...+pn=1);5.注意计数时利用列举、树图等基本方法;6.注意放回抽样,不放回抽样;
第2篇 小学生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生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毫米、分米的认识:
(1)会用厘米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并在实际测量中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2)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1毫米和1分米大约有多长,会用毫米和分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估计。
(3)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会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4)能完成有关的计算和应用,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千米的认识:
(1)了解千米是比米大很多的长度单位,知道1千米大约有多长,并初步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吨的认识:
(1)了解吨是比千克大很多的质量单位,知道1吨大约有多重,了解质量单位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吨、千克、克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能估计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第3篇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是学习生涯的关键阶段,为了能够使同学们在数学方面有所建树,小编特此整理了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一、年月日:
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
平年二月二十八,
闰年二月把一加.
二、100以内的质数口诀:
2、3、5、7和11,
13后面是17,
19、23、29,(十九、二三、二十九)
31、37、41,(三一、三七、四十一)
43、47、53,(四三、四七、五十三)
59、61、67,(五九、六一、六十七)
71、73、79,(七一、七三、七十九)
83、89、97. (八三、八九、九十七)
三、多位数读法歌:
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
每级末尾若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
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就可以,
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
四、多位数写法歌:
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
哪一位上没单位,用0占位要牢记.
五、多位数大小比较歌:
位数不同比大小,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
位数相同比大小,高位比起就知道.
六、运算顺序歌:
打竹板,响连天,各位同学听我言,
今天不把别的表,单把四则运算聊一聊,
混合试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
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
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
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
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
每算一步都检查,又对又快喜心间.
七、除的意义:
看到除,
圈一圈,
除字前面是除数,
除字后面被除数,
位置交换别忘了.
八、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我是0,本事大,
除法运算显神通.
不够商1我来补,
有了空位我就坐.
别人要想把我除,
常胜将军总是我.
九、认识钟表:
跑的最快是秒针,个儿高高,身材好;
跑的最慢是时针,个儿短短,身材胖;
不高不矮是分针,匀速跑步作用大.
十、量角:
中心对顶点,
0线对一边,
一边读刻度,
内外要分辨.
十一、计量单位间的换算:
大化小,用乘好.
小化大,除不差.
十二、大月、小月的记忆:
七前单月大,
八后双月大.
十三、我是1厘米:
1厘米,很淘气,仔细找,才见你.
指甲盖1厘米,伸出手指比一比.
长短和我差不多,大约就是一厘米.
100个我是1米,我是米的小兄弟,
物体长了别用我,要不一定累死你.
十四、大于号、小于号的用法:
大于号、小于号.
开口朝着大数笑.
温馨提示:在数学学习方面掌握好数学知识点很重要,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学好数学就并不困难,希望这篇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4篇 人教版高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导语高中学习方法其实很简单,但是这个方法要一直保持下去,才能在最终考试时看到成效,如果对某一科目感兴趣或者有天赋异禀,那么学习成绩会有明显提高,若是学习动力比较足或是受到了一些积极的影响或刺激,分数也会大幅度上涨。高三频道为你准备了《人教版高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助你一臂之力!
人教版高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一)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_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_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
(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
点斜式:
直线斜率k,且过点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_1,所以它的方程是_=_1。
人教版高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二)
1.数列的定义、分类与通项公式
(1)数列的定义:
①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②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2)数列的分类:
分类标准类型满足条件
项数有穷数列项数有限
无穷数列项数无限
项与项间的大小关系递增数列an+1>;an其中n∈n_
递减数列an+1
常数列an+1=an
(3)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2.数列的递推公式
如果已知数列{an}的首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an与它的前一项an-1(n≥2)(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数列的递推公式.
3.对数列概念的理解
(1)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一个数列不仅与构成它的“数”有关,而且还与这些“数”的排列顺序有关,这有别于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因此,若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两个数列.
(2)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出现,而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出现,这也是数列与数集的区别.
4.数列的函数特征
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_(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特殊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的函数解析式,即f(n)=an(n∈n_).
第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5.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6.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7.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
8.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9.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 = 面积÷宽 宽 = 面积 ÷长
1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宽 = 周长÷2-长 长 = 周长÷2-宽
1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1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5.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6.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注:面积和周长是不能相比较的;分清楚什么时候填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填面积单位,填土地面积单位时,比较小的土地面积(如:公园、体育场馆、超市、果园、广场)等一般情况下填公顷;(城市的占地、国家的面积、江河湖海的面积)等一般情况下填平方千米。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注 意: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第6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年月日:
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
平年二月二十八,
闰年二月把一加.
二、100以内的质数口诀:
2、3、5、7和11,
13后面是17,
19、23、29,(十九、二三、二十九)
31、37、41,(三一、三七、四十一)
43、47、53,(四三、四七、五十三)
59、61、67,(五九、六一、六十七)
71、73、79,(七一、七三、七十九)
83、89、97. (八三、八九、九十七)
三、多位数读法歌:
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
每级末尾若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
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就可以,
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
四、多位数写法歌:
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
哪一位上没单位,用0占位要牢记.
五、多位数大小比较歌:
位数不同比大小,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
位数相同比大小,高位比起就知道.
六、运算顺序歌:
打竹板,响连天,各位同学听我言,
今天不把别的表,单把四则运算聊一聊,
混合试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
同级运算办,从左到右依次算,
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
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
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
每算一步都检查,又对又快喜心间.
七、“除”的意义:
看到“除”,
圈一圈,
“除”字前面是除数,
“除”字后面被除数,
位置交换别忘了.
八、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我是0,本事大,
除法运算显神通.
不够商1我来补,
有了空位我就坐.
别人要想把我除,
常胜将军总是我.
九、认识钟表:
跑的最快是秒针,个儿高高,身材好;
跑的最慢是时针,个儿短短,身材胖;
不高不矮是分针,匀速跑步作用大.
十、量角:
中心对顶点,
0线对一边,
一边读刻度,
内外要分辨.
十一、计量单位间的换算:
大化小,用乘好.
小化大,除不差.
十二、大月、小月的记忆:
七前单月大,
八后双月大.
十三、我是1厘米:
1厘米,很淘气,仔细找,才见你.
指甲盖1厘米,伸出手指比一比.
长短和我差不多,大约就是一厘米.
100个我是1米,我是米的小兄弟,
物体长了别用我,要不一定累死你.
十四、大于号、小于号的用法:
大于号、小于号.
开口朝着大数笑.
第7篇 初中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5.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6.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7.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
8.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9.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 = 面积÷宽 宽 = 面积 ÷长
1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宽 = 周长÷2-长 长 = 周长÷2-宽
1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1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5.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6.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注:面积和周长是不能相比较的;分清楚什么时候填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填面积单位,填土地面积单位时,比较小的土地面积(如:公园、体育场馆、超市、果园、广场)等一般情况下填公顷;(城市的占地、国家的面积、江河湖海的面积)等一般情况下填平方千米。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注 意: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第8篇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数学这门课程永远的伴随着我们,那么如何才能学习并掌握好这门课程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考生学习数学这门课程有所帮助!
一、年月日:
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
平年二月二十八,
闰年二月把一加。
二、100以内的质数口诀:
2、3、5、7和11,
13后面是17,
19、23、29,(十九、二三、二十九)
31、37、41,(三一、三七、四十一)
43、47、53,(四三、四七、五十三)
59、61、67,(五九、六一、六十七)
71、73、79,(七一、七三、七十九)
83、89、97.(八三、八九、九十七)
三、多位数读法歌:
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
每级末尾若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
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就可以,
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
四、多位数写法歌:
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
哪一位上没单位,用0占位要牢记。
五、多位数大小比较歌:
位数不同比大小,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
位数相同比大小,高位比起就知道。
六、运算顺序歌:
打竹板,响连天,各位同学听我言,
今天不把别的表,单把四则运算聊一聊,
混合试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
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
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
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
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
每算一步都检查,又对又快喜心间。
七、除的意义:
看到除,
圈一圈,
除字前面是除数,
除字后面被除数,
位置交换别忘了。
八、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我是0,本事大,
除法运算显神通。
不够商1我来补,
有了空位我就坐。
别人要想把我除,
常胜将军总是我。
九、认识钟表:
跑的最快是秒针,个儿高高,身材好;
跑的最慢是时针,个儿短短,身材胖;
不高不矮是分针,匀速跑步作用大。
十、量角:
中心对顶点,
0线对一边,
一边读刻度,
内外要分辨。
十一、计量单位间的`换算:
大化小,用乘好。
小化大,除不差。
十二、大月、小月的记忆:
七前单月大,
八后双月大。
十三、我是1厘米:
1厘米,很淘气,仔细找,才见你。
指甲盖1厘米,伸出手指比一比。
长短和我差不多,大约就是一厘米。
100个我是1米,我是米的小兄弟,
物体长了别用我,要不一定累死你。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提供的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您阅读愉快!
第9篇 初中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1.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0时,a_2+b_+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b、 c; 其中a 、 b,、c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 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当a_2+b_+c=0 (a≠0)时,δ=b2-4ac 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
δ>0 <=>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δ<0 <=> 无实根; δ≥0 <=> 有两个实根(等或不等).
第10篇 高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导语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高三频道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助你金榜题名!
1.高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判别式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sin(a/2)=-√((1-cosa)/2)
cos(a/2)=√((1+cosa)/2)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ctga+ctgbsin(a+b)/sinasinb
2.高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次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也作线性函数,在_,y坐标轴中可以用一条直线表示,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值确定时,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
函数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一目了然,使用起来方便,但列出的对应值是有限的,不易看出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规律。
解析式法:简单明了,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相依关系,但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不能用解析式表示。
图象法:形象直观,但只能近似地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形如y=k_+b(k,b是常数,且k≠0),那么y叫做_的一次函数,当b=0时,y=k_+b即y=k_,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注:一次函数一般形式y=k_+b(k不为0)
a)k不为0
b)_的指数是1
c)b取任意实数
一次函数y=k_+b的图像是经过(0,b)和(-b/k,0)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_+b,它可以看做直线y=k_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b<0时,向下平移)
3.高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1)先看“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当命题“若p则q”为真时,可表示为p=>q,则我们称p为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这里由p=>q,得出p为q的充分条件是容易理解的。
但为什么说q是p的必要条件呢?
事实上,与“p=>q”等价的逆否命题是“非q=>非p”。它的意思是:若q不成立,则p一定不成立。这就是说,q对于p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是必要的。
(2)再看“充要条件”
若有p=>q,同时q=>p,则p既是q的充分条件,又是必要条件。简称为p是q的充要条件。记作p<=>q
(3)定义与充要条件
数学中,只有a是b的充要条件时,才用a去定义b,因此每个定义中都包含一个充要条件。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一定义就是说,一个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是它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显然,一个定理如果有逆定理,那么定理、逆定理合在一起,可以用一个含有充要条件的语句来表示。
“充要条件”有时还可以改用“当且仅当”来表示,其中“当”表示“充分”。“仅当”表示“必要”。
(4)一般地,定义中的条件都是充要条件,判定定理中的条件都是充分条件,性质定理中的“结论”都可作为必要条件。
4.高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函数的周期性
(1)y=f(_)对_∈r时,f(_+a)=f(_-a)或f(_-2a)=f(_)(a>0)恒成立,则y=f(_)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2)若y=f(_)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_=a对称,则f(_)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3)若y=f(_)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_=a对称,则f(_)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
(4)若y=f(_)关于点(a,0),(b,0)对称,则f(_)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5)y=f(_)的图象关于直线_=a,_=b(a≠b)对称,则函数y=f(_)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6)y=f(_)对_∈r时,f(_+a)=-f(_)(或f(_+a)=,则y=f(_)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5.高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1、有关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习中,首先应从解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基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证明两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3、两个平面平行的主要性质:
(1)由定义知:“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
(2)由定义推得:“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5)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6)经过平面外一点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