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数学知识总结(优选12篇)

更新时间:2024-11-12 查看人数:46

二年级数学知识总结

第1篇 最新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第2篇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加减法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范例:加减法

1、逐步用脱式计算。

2、三个数摆在一起也可用竖式直接计算。

3、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三位数连减

1、逐步用脱式计算

2、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有些问题可以直接写出结果。

三位数加、减混合

逐步用脱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可以用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

知识点:

1、能正确计算三位数连加法,逐步脱式计算,也可以三个数摆在一起用竖式直接计算

2、能正确估算三位数连加法。

3、能运用连加等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运白菜(三位数连减法)

知识点:

1、能正确计算三位数连减法,逐步脱式计算。

2、能运用连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有些问题可以直接写出结果(读图表题)。

买洗衣机(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

知识点:

1、能正确进行三位数加减混合的计算,逐步脱式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第3篇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第4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小编为各位同学总结归纳了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更多学习材料尽在。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图形

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知识点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0页图例)。画角时应写上角各部分的名称。(课本44页第7题以及给出顶点和一条边,把角补充完整。)

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11.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课本41页做一做2.连一连)

12.直角的标志,锐角.钝角的标志。

13.怎样在一张不规则的纸中得到一个直角。

第5篇 高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简易逻辑(14课时,8个)

1.集合;2.子集;3.补集;4.交集;5.并集;6.逻辑连结词;7.四种命题;8.充要条件。

二、函数(30课时,12个)

1.映射;2.函数;3.函数的单调性;4.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6.指数概念的扩充;7.有理指数幂的运算;8.指数函数;9.对数;10.对数的运算性质;11.对数函数.12.函数的应用举例。

三、数列(12课时,5个)

1.数列;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4.等比数列及其通顶公式;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四、三角函数(46课时,17个)

1.角的概念的推广;2.弧度制;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9.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0.周期函数;11.函数的奇偶性;12.函数的图象;13.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5.正弦定理;16.余弦定理;17.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五、平面向量(12课时,8个)

1.向量;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3.实数与向量的积;4.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5.线段的定比分点;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7.平面两点间的距离;8.平移。

六、不等式(22课时,5个)

1.不等式;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证明;4.不等式的解法;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12个)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4.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5.两条直线的交角;6.点到直线的距离;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8.简单线性规划问题;9.曲线与方程的概念;10.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11.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12.圆的参数方程。

八、圆锥曲线(18课时,7个)

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3.椭圆的参数方程;4.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5.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6.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7.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九、直线、平面、简单何体(36课时,28个)

1.平面及基本性质;2.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3.平面直线;4.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7.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8.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9.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10.空间向量的数量积;11.直线的方向向量;1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3.异面直线的公垂线;14.异面直线的距离;1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16.平面的法向量;17.点到平面的距离;18.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9.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20.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21.平行平面间的距离;22.二面角及其平面角;23.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24.多面体;25.棱柱;26.棱锥;27.正多面体;28.球。

十、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18课时,8个)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2.排列;3.排列数公式;4.组合;5.组合数公式;6.组合数的两个性质;7.二项式定理;8.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十一、概率(12课时,5个)

1.随机事件的概率;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3.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4.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5.独立重复试验。

选修ⅱ(24个)

十二、概率与统计(14课时,6个)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3.抽样方法;4.总体分布的估计;5.正态分布;6.线性回归。

十三、极限(12课时,6个)

1.数学归纳法;2.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3.数列的极限;4.函数的极限;5.极限的四则运算;6.函数的连续性。

十四、导数(18课时,8个)

1.导数的概念;2.导数的几何意义;3.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4.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5.复合函数的导数;6.基本导数公式;7.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8.函数的值和最小值。

十五、复数(4课时,4个)

1.复数的概念;2.复数的加法和减法;3.复数的乘法和除法;4.复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项方程的解法。

第6篇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方向与路线

关于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方向与路线

辨认方向

1、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用八个方向的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认识路线

1、会使用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2、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辨认方向

知识点:

1、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地图中的其他七个方向。

认识路线

知识点:

1、学会使用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2、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第7篇 高二年级数学知识要点总结

单调性

⑴若导数大于零,则单调递增;若导数小于零,则单调递减;导数等于零为函数驻点,不一定为极值点。需代入驻点左右两边的数值求导数正负判断单调性。

⑵若已知函数为递增函数,则导数大于等于零;若已知函数为递减函数,则导数小于等于零。

根据微积分基本定理,对于可导的函数,有:

如果函数的导函数在某一区间内恒大于零(或恒小于零),那么函数在这一区间内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这种区间也称为函数的单调区间。导函数等于零的点称为函数的驻点,在这类点上函数可能会取得极大值或极小值(即极值可疑点)。进一步判断则需要知道导函数在附近的符号。对于满足的一点,如果存在使得在之前区间上都大于等于零,而在之后区间上都小于等于零,那么是一个极大值点,反之则为极小值点。

_变化时函数(蓝色曲线)的切线变化。函数的导数值就是切线的斜率,绿色代表其值为正,红色代表其值为负,黑色代表值为零。

凹凸性

可导函数的凹凸性与其导数的单调性有关。如果函数的导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单调递增,那么这个区间上函数是向下凹的,反之则是向上凸的。如果二阶导函数存在,也可以用它的正负性判断,如果在某个区间上恒大于零,则这个区间上函数是向下凹的,反之这个区间上函数是向上凸的。曲线的凹凸分界点称为曲线的拐点。

第8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除法以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有剩余,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除法列竖式计算方法:

(1)先写“厂”表示除号。

(2)在除号里写被除数。

(3)除号外面左侧写除数。

(4)把商写在除号的外面,被除数上面,并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5)把除数和商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6)用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得结果写在横线下面,与个位对齐。

4、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先想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再利用乘法口诀试商。

5、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第二单元:时分秒

1、认识钟面:

(1)钟面上最短最粗的针是时针,较短较粗的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也就是60小格,1时=60分。

(4)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

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1分=60秒

2、认识整时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时针、分针、秒针全部重合的时间是12时,

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的时间是6时,

时针和分针成直角的时间是3时和9时。

3、认识几时几分方法:时针指在两个数之间,算小数,时针指在12和1之间,算12时,分针指着几,表示几个5分钟。

4、记录时间有两种方法:

(1)文字法:如:5时50分;

(2)用电子表法记录时刻时,几时就写几,再写“:”,后面写分时要占两位,分针不够整十的,十位要用0占位。如:8时零5分写作8:05

5、认识大约几时方法:时针接近几就是几时。此时,分针一般指在数字12左右。

6、计算两段时间之间的时间方法: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整时减整时,分钟减分钟,分钟不够减向整时借1时在分钟上加60分钟再减。整时借出的1时要记得减去。

7、比较时间:单位不同时要化成相同的时间单位再进行比较。在进行比赛(或做事)时:同样的距离(或同样的事情)所用的时间越多说明速度越慢(或效率越低);所用的时间越少说明速度越快(或效率越高)。

第三单元:认识方向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依据一个确定的方向找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2、地图上的方向: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选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标出方向。

4、看简单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1)看路线图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

(2)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来确定目标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

(3)根据目标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一般以“在”字后面物体的位置为中心,以“的”字前面物体的位置为中心)

5、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6、指南针:

红色指针指针北面,白色指针指着南面。

树的年轮:较疏的向着南面,较密的向着北面。

树叶:较疏的向着北面,较密的向着南面

晴朗的夜间:朝着北极星的方向是北面。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所在的方向相反。

第9篇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测量的总结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测量的总结

认识分米、毫米、千米

1、分米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写成1dm

2、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写成1mm

3、千米用字母km表示,1千米写成1km

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之间的换算

1、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

2、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

3、1米=100厘米或1m=100cm

4、1米=10分米或1m=10dm

5、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

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间的实际长度

1、一张ic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1扎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公共汽车两站地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4、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知识点:

通过实际测量,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

1米=10分米或1m=10dm;

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

2.知道1分米或1毫米的实际长度。

3.能利用长度单位之间关系进行单位换算

1千米有多长(千米的认识)

知识点:

1.体验1千米有多长。

2.了解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

3、能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第10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之数与代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之数与代数

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小编为各位同学总结归纳了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更多学习材料尽在。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数与代数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

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会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知道除法的含义和除法各部分名称以及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熟练进行用乘法口诀求商。

会从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用所学知识(两步计算)加以解决。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使用小括号。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估算物体质量的意识。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这,祝各位同学学习愉快!

第11篇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除法知识点

__知识点__

1、能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2、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积累正确的试商方法。

4、能用竖式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苹果(竖式除法)

知识点:

1、掌握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

知识点: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

知识点:

1、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及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__练习题__

49÷7=102÷17=64÷16=72÷12=

221÷13=108÷9=240÷15=72÷18=

8÷4=21÷7=196÷14=6÷3=

__参考答案__

49÷7=(7)102÷17=(6)64÷16=(4)72÷12=(6)

221÷13=(17)108÷9=(12)240÷15=(16)72÷18=(4)

8÷4=(2)21÷7=(3)196÷14=(14)6÷3=(2)

第12篇 初中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 分式

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

2 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

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 分式的加减

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3 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第二章 反比例函数

1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_(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章 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四章 四边形

1 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年级数学知识总结(优选12篇)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总结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小编为各位同学总结归纳了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更多学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二年级数学知识信息

  • 二年级数学知识总结(优选12篇)
  • 二年级数学知识总结(优选12篇)46人关注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总结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小编为各位同学总结归纳了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更多]

相关专题

教学工作总结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