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有哪些
在企业管理体系中,信息安全管理政策和业务培训制度是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柱。它们包括但不限于:
1. 信息安全策略:定义了组织如何保护其信息资产的总体方针。
2. 数据分类与控制:确定信息的重要程度,并设定相应的访问权限。
3. 访问控制政策:规定谁可以访问哪些系统和数据。
4. 网络安全政策:涵盖防火墙规则、反病毒措施等。
5. 培训计划:定期进行的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6. 应急响应计划:应对安全事件的预案和流程。
7. 审计和监控:确保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记录。
主要内容
信息安全管理政策旨在确保组织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这涉及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密码策略、加密标准、备份程序,以及对外部威胁的预防措施。它也涵盖了内部风险,如员工疏忽或恶意行为。业务培训制度则着重于提升员工对安全规定的理解和遵守,通过模拟攻击、案例研究等方式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有效地应用这些知识。
重要性
信息安全管理政策是企业防御网络威胁的第一道防线,它明确了安全责任,减少了潜在的风险。而业务培训制度则将政策转化为实际行动,因为员工是企业安全链中最薄弱的一环。有效的培训能减少人为错误,提高对安全威胁的识别能力,从而降低数据泄露或系统受损的可能性。
轻微的疏忽可能导致重大的损失,因此,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政策和业务培训制度不仅是法规合规的要求,更是企业持续稳定运营的保障。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动态的安全环境,帮助企业抵御不断演变的威胁,保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安全管理政策和业务培训制度范文
第1篇 信息安全管理政策和业务培训制度
第一章信息安全政策
一、计算机设备管理制度
1.计算机的使用部门要保持清洁、安全、良好的计算机设备工作环境,禁止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中放置易燃、易爆、强腐蚀、强磁性等有害计算机设备安全的物品。
2.非我司技术人员对我司的设备、系统等进行维修、维护时,必须由我司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全程监督。计算机设备送外维修,须经有关部门负责人批准。
3.严格遵守计算机设备使用、开机、关机等安全操作规程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任何人不允许带电插拨计算机外部设备接口,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应及时向电脑负责部门报告,不允许私自处理或找非我司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及操作。
二、操作员安全管理制度
1.操作代码是进入各类应用系统进行业务操作、分级对数据存取进行控制的代码。操作代码分为系统管理代码和一般操作代码。代码的设置根据不同应用系统的要求及岗位职责而设置.
2.系统管理操作代码的设置与管理:
(1)、系统管理操作代码必须经过经营管理者授权取得;
(2)、系统管理员负责各项应用系统的环境生成、维护,负责一般操作代码的生成和维护,负责故障恢复等管理及维护;
(3)、系统管理员对业务系统进行数据整理、故障恢复等操作,必须有其上级授权;
(4)、系统管理员不得使用他人操作代码进行业务操作;
(5)、系统管理员调离岗位,上级管理员(或相关负责人)应及时注销其代码并生成新的系统管理员代码;
3.一般操作代码的设置与管理
(1)、一般操作码由系统管理员根据各类应用系统操作要求生成,应按每操作用户一码设置。
(2)、操作员不得使用他人代码进行业务操作。
(3)、操作员调离岗位,系统管理员应及时注销其代码并生成新的操作员代码。
三、密码与权限管理制度
1.密码设置应具有安全性、保密性,不能使用简单的代码和标记。密码是保护系统和数据安全的控制代码,也是保护用户自身权益的控制代码。密码分设为用户密码和操作密码,用户密码是登陆系统时所设的密码,操作密码是进入各应用系统的操作员密码。密码设置不应是名字、生日,重复、顺序、规律数字等容易猜测的数字和字符串;
2.密码应定期修改,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如发现或怀疑密码遗失或泄漏应立即修改,并在相应登记簿记录用户名、修改时间、修改人等内容。
3.服务器、路由器等重要设备的超级用户密码由运行机构负责人指定专人(不参与系统开发和维护的人员)设置和管理,并由密码设置人员将密码装入密码信封,在骑缝处加盖个人名章或签字后交给密码管理人员存档并登记。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启用封存的密码,必须经过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意,由密码使用人员向密码管理人员索取,使用完毕后,须立即更改并封存,同时在“密码管理登记簿”中登记。
4.系统维护用户的密码应至少由两人共同设置、保管和使用。
5.有关密码授权工作人员调离岗位,有关部门负责人须指定专人接替并对密码立即修改或用户删除,同时在“密码管理登记簿”中登记。
四、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1.存放备份数据的介质必须具有明确的标识。备份数据必须异地存放,并明确落实异地备份数据的管理职责;
2.注意计算机重要信息资料和数据存储介质的存放、运输安全和保密管理,保证存储介质的物理安全。
3.任何非应用性业务数据的使用及存放数据的设备或介质的调拨、转让、废弃或销毁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逐级审批,以保证备份数据安全完整。
4.数据恢复前,必须对原环境的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有用数据的丢失。数据恢复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数据恢复手册执行,出现问题时由技术部门进行现场技术支持。数据恢复后,必须进行验证、确认,确保数据恢复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5.数据清理前必须对数据进行备份,在确认备份正确后方可进行清理操作。历次清理前的备份数据要根据备份策略进行定期保存或永久保存,并确保可以随时使用。数据清理的实施应避开业务高峰期,避免对联机业务运行造成影响。
6.需要长期保存的数据,数据管理部门需与相关部门制定转存方案,根据转存方案和查询使用方法要在介质有效期内进行转存,防止存储介质过期失效,通过有效的查询、使用方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转存的数据必须有详细的文档记录。
7.非我司技术人员对本公司的设备、系统等进行维修、维护时,必须由本公司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全程监督。计算机设备送外维修,须经设备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送修前,需将设备存储介质内应用软件和数据等涉经营管理的信息备份后删除,并进行登记。对修复的设备,设备维修人员应对设备进行验收、病毒检测和登记。
8.管理部门应对报废设备中存有的程序、数据资料进行备份后清除,并妥善处理废弃无用的资料和介质,防止泄密。
第2篇 信息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我局信息安全建设,提高全体税务干部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保障我局信息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信息安全培训旨在强化我局全体税务干部的信息安全意识,使之明确信息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并掌握其岗位所要求的信息安全操作技能。
第三条 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进行分层次的培训,信息安全培训分为管理层培训、技术层培训和普通用户层培训三个层面,分层培训内容的参考范围和需达到的标准如下:
一、管理层信息安全培训
(一)对象:市局、各区县局的各级领导。
(二)内容:宏观信息安全管理理念及高级信息安全管理知识。
(三)标准:使管理层人员能够了解其信息安全职责,具备其工作所需的信息安全管理知识和信息安全管理能力。
二、技术层信息安全培训
(一)对象:各级信息化管理部门的各类技术管理人员。
(二)内容:系统安全策略; 内部和外部攻击的检测;常用计算机及网络安全保护手段、 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信息安全方面的事项;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框架》下包括的所有制度内容。
(三)标准:使技术层人员能够了解其所从事岗位的信息安全职责,熟悉与其工作相关的各项信息安全制度,具备工作所需的信息安全知识和技能。
三、普通用户层信息安全培训
(一)对象:全局的普通计算机用户。
(二)内容:所在岗位的信息安全职责;计算机病毒预防和查杀的基本技能;计算机设备物理安全知识和网络安全常识;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框架》下的所有普通用户应掌握和了解的制度内容。
(三)标准:使普通用户了解其信息安全职责,熟悉与工作相关的各项信息安全制度,具备工作所需的信息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四条 各单位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和人事教育部门负责每年制定管理层和普通用户层的信息安全培训计划
第3篇 信息安全管理政策业务培训制度
第一章信息安全政策
一、计算机设备管理制度
1.计算机的使用部门要保持清洁、安全、良好的计算机设备工作环境,禁止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中放置易燃、易爆、强腐蚀、强磁性等有害计算机设备安全的物品。
2.非我司技术人员对我司的设备、系统等进行维修、维护时,必须由我司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全程监督。计算机设备送外维修,须经有关部门负责人批准。
3.严格遵守计算机设备使用、开机、关机等安全操作规程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任何人不允许带电插拨计算机外部设备接口,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应及时向电脑负责部门报告,不允许私自处理或找非我司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及操作。
二、操作员安全管理制度
1.操作代码是进入各类应用系统进行业务操作、分级对数据存取进行控制的代码。操作代码分为系统管理代码和一般操作代码。代码的设置根据不同应用系统的要求及岗位职责而设置.
2.系统管理操作代码的设置与管理:
(1)、系统管理操作代码必须经过经营管理者授权取得;
(2)、系统管理员负责各项应用系统的环境生成、维护,负责一般操作代码的生成和维护,负责故障恢复等管理及维护;
(3)、系统管理员对业务系统进行数据整理、故障恢复等操作,必须有其上级授权;
(4)、系统管理员不得使用他人操作代码进行业务操作;
(5)、系统管理员调离岗位,上级管理员(或相关负责人)应及时注销其代码并生成新的系统管理员代码;
3.一般操作代码的设置与管理
(1)、一般操作码由系统管理员根据各类应用系统操作要求生成,应按每操作用户一码设置。
(2)、操作员不得使用他人代码进行业务操作。
(3)、操作员调离岗位,系统管理员应及时注销其代码并生成新的操作员代码。
三、密码与权限管理制度
1.密码设置应具有安全性、保密性,不能使用简单的代码和标记。密码是保护系统和数据安全的控制代码,也是保护用户自身权益的控制代码。密码分设为用户密码和操作密码,用户密码是登陆系统时所设的密码,操作密码是进入各应用系统的操作员密码。密码设置不应是名字、生日,重复、顺序、规律数字等容易猜测的数字和字符串;
2.密码应定期修改,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如发现或怀疑密码遗失或泄漏应立即修改,并在相应登记簿记录用户名、修改时间、修改人等内容。
3.服务器、路由器等重要设备的超级用户密码由运行机构负责人指定专人(不参与系统开发和维护的人员)设置和管理,并由密码设置人员将密码装入密码信封,在骑缝处加盖个人名章或签字后交给密码管理人员存档并登记。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启用封存的密码,必须经过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意,由密码使用人员向密码管理人员索取,使用完毕后,须立即更改并封存,同时在“密码管理登记簿”中登记。
4.系统维护用户的密码应至少由两人共同设置、保管和使用。
5.有关密码授权工作人员调离岗位,有关部门负责人须指定专人接替并对密码立即修改或用户删除,同时在“密码管理登记簿”中登记。
四、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1.存放备份数据的介质必须具有明确的标识。备份数据必须异地存放,并明确落实异地备份数据的管理职责;
2.注意计算机重要信息资料和数据存储介质的存放、运输安全和保密管理,保证存储介质的物理安全。
3.任何非应用性业务数据的使用及存放数据的设备或介质的调拨、转让、废弃或销毁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逐级审批,以保证备份数据安全完整。
4.数据恢复前,必须对原环境的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有用数据的丢失。数据恢复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数据恢复手册执行,出现问题时由技术部门进行现场技术支持。数据恢复后,必须进行验证、确认,确保数据恢复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5.数据清理前必须对数据进行备份,在确认备份正确后方可进行清理操作。历次清理前的备份数据要根据备份策略进行定期保存或永久保存,并确保可以随时使用。数据清理的实施应避开业务高峰期,避免对联机业务运行造成影响。
6.需要长期保存的数据,数据管理部门需与相关部门制定转存方案,根据转存方案和查询使用方法要在介质有效期内进行转存,防止存储介质过期失效,通过有效的查询、使用方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转存的数据必须有详细的文档记录。
7.非我司技术人员对本公司的设备、系统等进行维修、维护时,必须由本公司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全程监督。计算机设备送外维修,须经设备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送修前,需将设备存储介质内应用软件和数据等涉经营管理的信息备份后删除,并进行登记。对修复的设备,设备维修人员应对设备进行验收、病毒检测和登记。
8.管理部门应对报废设备中存有的程序、数据资料进行备份后清除,并妥善处理废弃无用的资料和介质,防止泄密。
9.运行维护部门需指定专人负责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工作,建立我司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经常进行计算机病毒检查,发现病毒及时清除。
10.营业用计算机未经有关部门允许不准安装其它软件、不准使用来历不明的载体(包括软盘、光盘、移动硬盘等)。
五、机房管理制度
1.进入主机房至少应当有两人在场,并登记“机房出入管理登记簿”,记录出入机房时间、人员和操作内容。
2.信息部人员进入机房必须经领导许可,其他人员进入机房必须经信息领导许可,并有有关人员陪同。值班人员必须如实记录来访人员名单、进出机房时间、来访内容等。非信息部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进入中心对系统进行操作。如遇特殊情况必须操作时,经信息部负责人批准同意后有关人员监督下进行。对操作内容进行记录,由操作人和监督人签字后备查。
3.保持机房整齐清洁,各种机器设备按维护计划定期进行保养,保持清洁光亮。
4.工作人员进入机房必须更换干净的工作服和拖鞋。
5.机房内严禁吸烟、吃东西、会客、聊天等。不得进行与业务无关的活动。严禁携带液体和食品进入机房,严禁携带与上机无关的物品,特别是易燃、易爆、有腐蚀等危险品进入机房。
6.机房工作人员严禁违章操作,严禁私自将外来软件带入机房使用。
7.严禁在通电的情况下拆卸,移动计算机等设备和部件。
8.定期检查机房消防设备器材。
9.机房内不准随意丢弃储蓄介质和有关业务保密数据资料,对废弃储蓄介质和业务保密资料要及时销毁(碎纸),不得作为普通垃圾处理。严禁机房内的设备、储蓄介质、资料、工具等私自出借或带出。
10.主机设备主要包括:服务器和业务操作用pc机等。在计算机机房中要保持恒温、恒湿、电压稳定,做好静电防护和防尘等项工作,保证主机系统的平稳运行。服务器等所在的主机要实行严格的门禁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排除主机故障,根据业务应用要求及运行操作规范,确保业务系统的正常工作。
11.定期对空调系统运行的各项性能指标(如风量、温升、湿度、洁净度、温度上升率等)进行测试,并做好记录,通过实际测量各项参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机房空调的正常运行。
12.计算机机房后备电源(ups)除了电池自动检测外,每年必须充放电一次到两次。
第二章业务培训制度
一、培训制度
1、业务学习培训计划由信息部根据年度工作计划作出安排。
2、成立业务学习小组,定期组织业务学习;
3、工作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不少于15个课时的专业培训。
4、工作人员必须完成布置的学习计划安排,积极主动地参加信息部组织的业务学习活动。
5、有选择地参加其它行业和部门举办的专业培训,鼓励参加其它业务交流和学习培训。
6、支持、鼓励工作人员结合业务工作自学。
二、培训内容:
1.计算机安全法律教育
(1)、定期组织我司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网络安全制度》、《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等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
(2)、负责对企业的网络用户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3)、定期的邀请上级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信息安全方面的培训,提高操作员的防范能力。
2.计算机职业道德教育
(1)、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工作规程和工作制度。
(2)、不得制造,发布虚假信息,向非业务人员提供有关数据资料。
(3)、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漏洞偷窃客户资料,进行诈骗和转移资金。
(4)、不得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
3.计算机技术教育
(1)、操作员必须在指定计算机或指定终端上进行操作。
(2)、机房管理员,程序维护员,操作员必须实行岗位分离,不得串岗,越岗。
(3)、不得越权运行程序,不得查阅无关参数。
(4)、发现操作异常,应立即向机房管理员报告。
三、培训方法:
1.结合专业实际情况,指派有关人员参加学习。
2.有计划有针对性,指派人员到外地或外单位进修学习。
3.举办专题讲座或培训班,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讲课。
4.所有上岗工作人员或换岗工作人员应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方能上岗。
5.自订学习计划,参加专业函授学习成绩及时反馈有关部门,良好学业者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