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制度范本 > 报告制度

事故事件报告制度汇编3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78

事故事件报告制度

有哪些制度

事故事件报告制度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事故报告流程:明确事故发生后,员工应立即向上级或安全管理部门汇报的步骤。

2. 信息记录:详尽记录事故的详细情况,包括时间、地点、涉及人员、事故经过及初步影响。

3. 事故调查:对事故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原因,评估损失,并找出预防措施。

4. 责任认定:根据事故调查结果,明确责任归属,必要时采取纪律处分或其他纠正措施。

5. 整改与预防:针对事故制定整改方案,加强安全教育,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内容是什么

事故事件报告制度的核心在于及时、准确地收集和处理信息。其内容包括:

1. 报告形式:可以是书面报告、电话通知或使用专门的安全管理系统提交电子报告。

2. 信息内容:描述事故现场状况,列举伤亡情况,列出可能的直接和间接原因。

3. 调查团队:由专业人员组成,对事故进行公正、客观的调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4. 整改计划: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并执行改进措施,如修改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维护等。

5. 审核与跟踪:定期审查事故报告的处理进度,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注意事项

1. 保持透明度:事故报告应公开、公正,避免隐瞒或扭曲事实。

2. 保护隐私:在处理事故信息时,尊重个人隐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3. 及时响应:事故报告应迅速处理,防止延误可能导致的进一步损害。

4. 持续改进:事故事件报告制度需不断优化,以适应企业运营环境的变化。

5. 培训教育:定期培训员工,提高其对事故报告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事故事件报告制度旨在通过有效的信息管理和后续行动,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降低事故风险,保障员工安全和企业运营的稳定性。

事故事件报告制度范文

第1篇 安全事故事件报告制度

1、目的

为规范本厂事故、事件报告管理,使在本厂范围发生的事故、事件能够达到快速、准确的逐级上报,减少事故损失,特制定本制度。

2、主要内容与适用

本制度适用于采厂各部门。

3、引用标准和政策规定

3.1 国务院34号令《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

3.2 国务院75号令《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3.3 建设部3号令《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

3.4国家建设部、有关省市安全监督管理局相关规定。

3.5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4、定义

4.1事故是指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违背人们意愿,可能导致人员的伤亡或物质的损失的意外事件,称为事故。

4.2事件是指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5、事故、事件类别

5.1人身伤害事故、事件

5.2职业病

5.3设备事故、事件

5.4火灾

5.5交通事故、事件

5.6未遂、违章

5.7相关方投诉

6、报告范围

发生在本厂范围内的所有生产、生活中的一切事故、事件都必须按规定程序向安全科上报。

7、报告时间规定

7.1事故上报时间规定:

7.1 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报告班组长或安全科,班组安全员或生产负责人应立即向采厂安全科和厂领导进行报告,若发生火灾事故,且火灾性质较严重时应立即报火警119。

7.2 属上报政府部门的事故,本厂立即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经过情况、造成后果、原因初步分析、已采取的措施等情况,以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用《事故快报》形式)上报县安全监督局、镇安监站、派出所。

7.3发生事故和重大未遂事件时,个人或班组应及时向采厂安全科进行报告,并做好相关记录。

8、事件上报规定

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性事件,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报告班组长,班组长在采取控制措施的同时向安全科报告,并根据事件处理情况实行逐级上报。生活中发生的非生产性事件,现场人员要先进行调解,在无法调解或可能发生难以控制的情况下,必须向安全科或镇政府派出所报告。

9、事故、事件的响应程序规定

事故、事件发生单位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必须对现场采取处置措施,同时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报告。

10、事故的登记和报告:

10.1厂里发生死亡、重伤或多人事故,所在部门领导必须立即报告厂长、安全科,厂领导必须在1时内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伤亡者姓名、性别、工种、职称、伤害程度、事故简要经过及直接原因等用电话或其他方法迅速报告县安监局等有关部门。

10.2厂里发生轻伤事故,所在部门领导必须在1小时内报告厂安全科。

10.3事故现场必须保护。因抢救伤员或防止事故扩大需移动现场物件时,应指定专人(两名以上)画出草图或拍照。如无特殊原因,轻伤事故现场需安全科同意,重伤事故,多人事故、死亡事故需经市劳动局同意方可拆除。

11、其它要求

11.1事故、事件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瞒报。

11.2保护好事故、事件现场,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人和单位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

11.3事故、事件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1.4安全科要建立事故、事件报告登记台帐,并对较大的事故事件造册登记、存档保存。

第2篇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分析处理制度

为了贯彻安全生产法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事故后“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等规定。遵照国家颁发的有关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处理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事故是指在生产作业进程中,突然发生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产终断的意外事件。凡发生事故,无论产生的损失结果如何,都必须逐级上报,并进行分析、处理、采取防范措施。

2、凡发生事故、当事人、知情人或单位负责人必须立即向领导报告,事故报告要真实、准确、及时。

3、发生伤亡事故后,负伤者或现场人员应当直接或者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企业必须立即组织人员,对受伤者进行及时的医疗救治。并做好相应工作。

4、公司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伤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将事故概况(包括事故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情况、简要经过和初步分析的事故原因)报告公司主管部门和公司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工会;急性中毒事故还应当报告卫生部门。

5、轻伤和其它一般事故,由各单位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查清事故原因,明确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制定出整改和防范措施后书面报告公司。

6、重伤及重伤以上事故和情形严重的其它事故,由公司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7、事故调查程序必须严格遵循《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事故必须严格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整改防范措施或措施不完善不放过;事故有关的领导和责任人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8、凡事故分析中确定防范措施时,必须同时确定措施落实时间,措施在不同范围内落实的责任人,并把事故防范措施作整理、通报,上报相关对口部门,下发到相关工区、班组(岗位)。各类安全检查时,必须将近两年内职能责任范围内发生的事故的防范措施落实情况作检查。

9、工伤职工在医疗期内(住院期间和医生建议休养期间),未经单位领导同意不准擅自回家休养,否则应按旷工处理,造成伤势加重的应由本人负责。职工治疗出院后应把出院证明复印件分别交公司安全环保部、单位安全员各一份,本人保存一份。

10、事故调查分析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时间、地点(单位、班组),人物(包含现场相关人员、班组长)的自然状况(指年龄、政治面貌、参加工作时间、岗位变动、住址、持证情况等)、经过、原因、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性质、责任划分(主要责任者基本情况)、防范措施、处理意见等,报告还应注明调查组人员姓名、职务、参加分析人员姓名等内容。

11、在事故调查中有下列情形的人应给予行政处分:隐瞒事故不报、谎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拒绝接受调查,隐瞒事故真相,作伪证等不利于事故调查的行为人。

12、对事故主要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时,必须事实依据清楚,经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讨论决定。

第3篇 尾矿库事故事件报告制度

一、目的

为规范公司的事故、事件报告管理,使在公司范围发生的事故、事件能够达到快速、准确的逐级上报。

二、范围

发生在公司范围内的所有生产、生活中的一切事故、事件都必须按规定程序向有关领导和部门上报。

三、术语和定义

事故是指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违背人们意愿,可能导致人员的伤亡或物质的损失的意外事件,称为事故。

事件是指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四、职责

公司安全环保部是事故事件报告的归口管理部门。

五、工作程序

1、事故、事件类别

(1)人身伤害事故、事件

(2)职业病

(3)设备事故、事件

(4)火灾

(5)交通事故、事件

(6)未遂、违章

(7)相关方投诉

2、报告时间

(1)事故上报时间规定:

发生轻伤事故,当天电话报告公司安全环保部;发生重伤事故,事故单位1小时内电话上报公司安全环保部;发生死亡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必须在10分钟内向上级单位报告。

(2)事件上报规定

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性事件,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报告班组长,班组长在采取控制措施的同时向安全员报告,并根据事件处理情况实行逐级上报。生活中发生的非生产性事件,现场人员要先进行调解,在无法调解或可能发生难以控制的情况下,必须向公司安全环保部、公司负责人或镇政府派出所报告。

(3)事故、事件的响应程序规定

事故、事件发生单位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必须对现场采取处置措施,同时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报告。

(4)其它要求

①事故、事件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瞒报。

②保护好事故、事件现场,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人和单位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

③事故、事件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④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要建立事故、事件报告登记台帐,并对较大的事故事件造册登记、存档保存。

六、相关记录

1、《生产安全事故台账》

2、《生产安全事件台账》

=相关管理制度=

事故事件报告制度汇编3篇

事故事件报告制度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事故报告流程:明确事故发生后,员工应立即向上级或安全管理部门汇报的步骤。2. 信息记录:详尽记录事故的详细情况,包括时间、地点、涉及人员、事故经过及初步影响。 3. 事故调查:对事故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原因,评估损失,并找出预防措施。 4. 责任认定:根据事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事故事件信息

  • 事故事件报告制度汇编3篇
  • 事故事件报告制度汇编3篇78人关注

    事故事件报告制度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事故报告流程:明确事故发生后,员工应立即向上级或安全管理部门汇报的步骤。2. 信息记录:详 ...[更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