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重要性和意义
在信息化社会,软件安全如同企业的生命线,确保了业务的正常运行和个人信息的保护。一套完善的软件安全制度,如同坚固的护城河,防止恶意攻击,降低数据泄露风险,维护公司的声誉与利益。它不仅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也强化了企业对法规遵从性的承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安全制度有哪些
1. 软件选择与更新:优先选择有良好安全记录的供应商,定期进行软件更新,以修补可能存在的漏洞。
2. 访问控制:设定严格的权限管理,确保员工只能访问必要的系统和数据,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3. 数据加密:敏感信息应加密存储和传输,降低数据窃取的可能性。
4. 安全培训:定期进行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识别和防范威胁的能力。
5. 应急响应计划: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流程,以便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迅速行动。
注意事项
1. 制度需实时更新: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威胁的演变,安全制度应保持动态,定期评估和调整。
2. 全员参与:安全不仅是it部门的责任,每个员工都应了解并遵守制度。
3. 法规合规:确保安全制度符合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
4. 漏洞管理:建立有效的漏洞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
软件安全制度的构建与执行是一项细致且持续的工作,需要管理层的重视、全体员工的配合以及适时的技术支持。通过这样的制度,我们能构建一个更为稳固的网络安全环境,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软件安全使用制度范文
第1篇 软件安全使用制度
(一) 必须定期检查软件的运行状况、定期调阅软件运行日志记录,进行数据和软件日志备份。
(二)禁止在服务器上进行试验性质的软件调试,禁止在服务器上随意安装软件。需要对软件进行配置时,必须在其它可进行试验的机器上调试,通过并确认可行后,再对服务器上的软件进行配置。
(三)对会影响到全局的软件更改、调试等操作应提前发布通知,并且应有充分的时间、方案准备,才能进行软件配置的更改。
(四)对重大软件配置的更改,应先形成方案文件,经过讨论确认可行后,再进行更改,并应做好详细的更改和操作记录。在进行软件的更改、升级、配置等操作之前,应对更改、升级、配置所带来的负面后果做好充分的准备,必要时需要先备份原有软件系统和落实好应急措施。
(五)禁止在服务器等核心设备上进行与工作范围无关的软件调试和操作。未经允许,不得带领、指使他人进入机房对网络及软件环境进行更改和操作。
第2篇 机房硬件软件设备安全使用制度
1、 应定期检查、整理硬件物理连接线路,定期检查硬件运作状态(如设备指示灯、仪表),定期调阅硬件运作自检报告,从而及时了解硬件运作状态。
2、 对会影响到全局的硬件设备的更改、调试等操作应预先发布通知,并且应有充分的时间、方案、人员准备,才能进行硬件设备的更改。
3、 对重大设备配置的更改,必须首先形成方案文件,经过讨论确认可行后,由具备资格的技术人员进行更改和调整,并应做好详细的更改和操作记录。对设备的更改、升级、配置等操作之前,应对更改、升级、配置所带来的负面后果做好充分的准备,必要时需要先准备好后备配件和应急措施。
4、 不允许任何人在服务器、交换设备等核心设备上进行与工作范围无关的任何操作。未经上级允许,更不允许他人操作机房内部的设备,对于核心服务器和设备的调整配置,更需要小组人员的共同同意后才能进行。
5、应严格遵守张贴于相应位置的安全操作、警示以及安全指引, 要注意和落实硬件设备的维护保养措施。必须定期检查软件的运行状况、定期调阅软件运行日志记录,进行数据和软件日志备份。
6、 禁止在服务器上进行试验性质的软件调试,禁止在服务器随意安装软件。需要对服务器进行配置,必须在其它可进行试验的机器上调试通过并确认可行后,才能对服务器进行准确的配置。
7、机房管理人员要定期对计算机系统的杀毒软件进行升级和病毒监测,发现病毒后及时汇报值班并做好清理及相关记录。机房内计算机系统不得擅自安装与系统无关的软件,系统升级前必须进行病毒监测。
8、不得在信息化系统设备上使用不明的u盘、外存储设备以防病毒侵入。
9、经远程通信传送的程序或数据,必须经过安全监测确认无病毒后方可使用。
第3篇 机房硬件软件设备安全使用制度范本
1、 应定期检查、整理硬件物理连接线路,定期检查硬件运作状态(如设备指示灯、仪表),定期调阅硬件运作自检报告,从而及时了解硬件运作状态。
2、 对会影响到全局的硬件设备的更改、调试等操作应预先发布通知,并且应有充分的时间、方案、人员准备,才能进行硬件设备的更改。
3、 对重大设备配置的更改,必须首先形成方案文件,经过讨论确认可行后,由具备资格的技术人员进行更改和调整,并应做好详细的更改和操作记录。对设备的更改、升级、配置等操作之前,应对更改、升级、配置所带来的负面后果做好充分的准备,必要时需要先准备好后备配件和应急措施。
4、 不允许任何人在服务器、交换设备等核心设备上进行与工作范围无关的任何操作。未经上级允许,更不允许他人操作机房内部的设备,对于核心服务器和设备的调整配置,更需要小组人员的共同同意后才能进行。
5、应严格遵守张贴于相应位置的安全操作、警示以及安全指引, 要注意和落实硬件设备的维护保养措施。必须定期检查软件的运行状况、定期调阅软件运行日志记录,进行数据和软件日志备份。
6、 禁止在服务器上进行试验性质的软件调试,禁止在服务器随意安装软件。需要对服务器进行配置,必须在其它可进行试验的机器上调试通过并确认可行后,才能对服务器进行准确的配置。
7、机房管理人员要定期对计算机系统的杀毒软件进行升级和病毒监测,发现病毒后及时汇报值班并做好清理及相关记录。机房内计算机系统不得擅自安装与系统无关的软件,系统升级前必须进行病毒监测。
8、不得在信息化系统设备上使用不明的u盘、外存储设备以防病毒侵入。
9、经远程通信传送的程序或数据,必须经过安全监测确认无病毒后方可使用。
第4篇 基础软件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海南电网公司信息系统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规范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配置和日常操作管理,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海南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本部、分公司,以及直属各单位的信息系统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和运行。其他联网单位参照执行。
第二章 操作系统运行管理
第三条 操作系统管理员、审计员的任命
操作系统管理员、审计员的任命应遵循“任期有限、权限分散”的原则;
对每个操作系统要分别设立操作系统管理员、审计员,并分别由不同的人员担任。在多个应用系统的环境下,操作系统管理员和操作系统审计员岗位可交叉担任;
操作系统管理员、审计员的任期可根据系统的安全性要求而定,最长为三年,期满通过考核后可以续任;
操作系统管理员、审计员必须签订保密协议书。
第四条 操作系统管理员、审计员帐户的授权、审批
操作系统管理员、审计员账户的授权由系统运行维护单位填写《操作系统账户授权审批表》(参见附表1),经信息系统运行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设置;
操作系统管理员和操作系统审计员人员变更后,必须及时更改帐户设置。
第五条 其他帐户的授权、审批
本单位其他账户的授权由使用部门填写《操作系统账户授权审批表》,经信息系统运行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由操作系统管理员进行设置;
外单位人员需要使用本单位系统时, 须经相关业务管理部门主管同意, 填写《外单位人员操作系统账户授权审批表》(参见附表2),报信息系统运行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 由操作系统管理员按规定的权限、时限设置专门的用户帐号;
严禁本单位任何人将自己的用户帐号提供给外单位人员使用。
第六条 口令的复杂性、安全性要求和检查
系统账户的口令长度设置至少为8位,口令必须从字符(a-z,a-z)、数字(0-9)、符号(~!@#$%^&_()_<>)中至少选择两种进行组合设置;
系统账户的口令必须经常更改,至少每月更改一次,每次更新的口令不得与旧的口令相同,操作系统应设置相应的口令规则;
系统用户的帐号、口令、权限等禁止告知其他人员;
须根据系统的安全要求对操作系统密码策略进行设置和调整,以确保口令符合要求。
第七条 系统维护和应急处理记录
应设置《操作系统维护和应急处理记录》(参见附表3),系统管理员记录系统的运行情况;
应对系统安装、设置更改、帐号变更、组变更、备份等系统维护工作进行记录,以备查阅;
应对系统异常和系统故障的时间、现象、应急处理方法及结果作详细的记录。
第八条 操作系统软件、资料以及许可证的管理
必须对操作系统软件的介质、资料和许可证进行登记,并设专人负责保管;
登记的内容应包括软件的名称和版本、软件出版商、许可证类型和数量、介质的编号和数量、软件安装序列号、手册名称和数量、购买日期等;
应有软件和资料的借用审批和借还登记手续;
对重要的系统软件介质和资料要进行复制,借用时宜提供复制品,以保护好原件及避免丢失。
第九条 操作系统的系统管理员帐户名称、口令的管理
操作系统的系统管理员账户名称不得使用系统安装时默认的系统管理员账户名,应按照《操作系统账户授权审批表》批准的账户名称、权限和有效期予以设置;必须更改系统安装时默认系统管理员账户和具有特殊权限的账户的口令,关闭不必使用的账号;
操作系统管理员帐户的口令除了要满足本规范第六条中的口令要求外,还必须每两周更改一次,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更改,每次更新的口令不得与旧的口令相同;
严禁把操作系统管理员的帐户名称和口令告知其他人员。
第十条 操作系统配置的备份管理
操作系统管理员应对操作系统的配置参数及相关文件进行备份,当配置发生变更时必须重新备份,以便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尽快恢复系统配置。
第十一条 操作系统的安全检查
操作系统管理员应经常检查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并确保符合安全配置要求;
操作系统管理员和操作系统审计员应定期查看操作系统的运行日志和审计日志,以及时发现出现的安全问题;
操作系统管理员应定期使用最新的安全检查或安全分析工具对系统进行检查,并及时消除存在的漏洞。特别是在新软件安装或软件更新之后。
第三章 数据库系统运行管理
第十二条 数据库管理员、审计员的任命
第十三条 数据库管理员(dba)的任命应遵循“任期有限、权限分散”的原则;
对每个数据库系统要分别设立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审计员,并分别由不同的人员担任。在多套系统的环境下,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审计员岗位应交叉担任;
数据库管理员、审计员的任期可根据系统的安全性要求而定,最长为三年,期满通过考核后可以续任;
数据库管理员、审计员必须签订保密协议书。
数据库管理员、审计员帐户的授权,审批
数据库管理员、审计员账户的授权由系统运行维护单位填写《数据库系统账户授权审批表》(参见附表4),经信息系统运行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设置;
数据库管理员、审计员人员变更后,必须及时更改帐户设置。
第十四条 其他帐户的授权,审批
本单位其他数据库账户的授权由使用部门填写《数据库系统账户授权审批表》,经信息系统运行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由数据库管理员进行设置;
外单位人员需要使用本单位数据库系统时,须经相关业务管理部门主管同意,填写《外单位人员数据库系统账户授权审批表》(参见附表5),报信息系统运行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由数据库管理员按规定的权限、时限设置专门的用户帐号;
《外单位人员数据库系统账户授权审批表》应包括使用者姓名、身份证号、工作单位、接待部门、数据库系统名称和版本、主机型号、主机号、账户名称、账户类别、授予权限、账号和权限授予期限等;
严禁本单位任何人将自己的用户帐号提供给外单位人员使用。
第十五条 口令的复杂性、安全性要求和检查
数据库账户的口令长度设置至少为6位,口令必须从字符、数字、符号中至少选择两种进行组合设置;不宜使用与账户名称中相同的字符或使用姓名、生日和电话号码等其他容易猜测的字符组合;
数据库账户的口令必须经常更改,至少每季度更改一次,每次更新的口令不得与旧的口令相同,应设置相应的口令规则;
数据库用户的帐号、口令、权限等禁止告知其他人员;
必须根据安全要求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密码策略进行设置和调整,以确保口令符合要求。
第十六条 系统维护和应急处理记录
应设置《数据库系统维护和应急处理记录》(参见附表6),系统管理员记录系统的运行情况;
应对系统安装、设置更改、帐号变更、表空间变更、数据对象变更、数据库备份等系统维护工作进行记录,以备查阅;
应对系统异常和系统故障的时间、现象、应急处理方法及结果作详细的记录。
第十七条 数据库系统软件、资料以及许可证的管理
必须对数据系统软件的介质、资料和许可证进行登记,并设专人负责保管;
登记的内容应包括软件的名称和版本、软件出版商、许可证类型和数量、介质的编号和数量、软件安装序列号、资料名称和数量、购买日期等;
应有软件和资料的借用审批和借还登记手续;
对数据库系统软件介质和资料要进行复制,借用时宜提供复制品,以保护原件及避免丢失。
第十八条 数据库管理员帐户名称、口令的管理
数据库管理员账户名称不宜使用系统安装时默认的管理员账户名,应按照《数据库系统账户授权审批表》批准的账户名称、权限和有效期予以设置。必须更改系统安装时默认的管理员账户和具有特殊权限的账户的口令,关闭不必使用的账号;
数据库管理员的口令长度必须设置至少为8位,满足口令的复杂性要求,还必须每两周更改一次,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更改,每次更新的口令不得与旧的口令相同;
严禁把数据库管理员的帐户名称和口令告知其他人员。
第十九条 数据库系统配置的备份的管理
数据库系统管理员应对数据库系统的配置参数及相关文件进行备份,当配置发生变更时必须重新备份,以便系统故障时能尽快恢复系统配置。
第二十条 数据库系统数据的备份管理
应制定数据库系统的备份策略,定期对数据库系统进行备份;
数据库备份策略的制定要以尽可能高效地进行备份与恢复为目标,并且与操作系统的备份最好地结合,宜采用物理备份与逻辑备份相结合;
必须对备份权限的设置加以严格控制;
必须妥善存放和保管备份介质(包括磁带、从数据库导出的文件等),防止非法访问。对备份的介质应做好标识,存放环境符合要求。
第二十一条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检查
数据库管理员应经常检查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配置,并确保符合安全配置要求;
数据库管理员、审计员应定期查看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日志和审计日志,以及时发现出现的安全问题;
数据库管理员应定期使用最新的安全检查或安全分析工具对系统进行检查,并及时消除存在的漏洞;特别是在新软件安装或软件更新之后。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制度由海南电网公司信息中心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实行,有新的修改版本颁布后,本规定自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