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重要性和意义
安全制度是企业稳健运营的基石,它犹如一道无形的防护网,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维护企业的生产秩序。没有健全的安全制度,就如同航海无指南,行车无路标,风险无处不在。它不仅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关爱,也是遵守法规、规避法律责任的重要手段。安全制度的存在,旨在预防事故,减少损失,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安全制度有哪些
安全制度涵盖范围广泛,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安全操作规程:详细规定各项作业的安全流程,防止误操作导致事故。
2. 应急预案:提前设定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措施,确保快速响应。
3. 安全培训制度:定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4. 危险源识别与管理:识别潜在危险,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降低风险。
5. 安全检查制度: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
注意事项
在制定和执行安全制度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制度应明确、具体,避免模糊不清,便于员工理解和执行。
2. 制度需适时更新,以适应生产环境和技术变化。
3. 强化制度执行力,违规行为应有相应的处罚机制。
4. 注重员工参与,鼓励提出改进建议,使制度更具实效性。
以上内容旨在指导企业构建和完善安全制度,保障生产安全,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只有将安全制度融入日常工作中,才能真正实现零事故的目标。
危险源安全制度范文
第1篇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控制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实现中国建材集团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三条企业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相应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四条单位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
第五条单位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见附件一)和申报登记范围(见附件二)的要求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并填写《重大危险源申报表》(见附件三),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
第六条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管理数据库、档案库和定期报告制度,实现自身重大危险源的简易辨识与危险源的危险等级初次评估。
第三章重大危险源监控评估
第七条单位应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第八条单位应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包括:
(一)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二)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九条应该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第十条安全评估工作应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
第十一条 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
(一)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第十二条 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公司及所属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对新产生的重大危险源,应当及时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对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核销。
第十四条 按照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和能量在意外状态下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重大危险源分为以下四级:
(一)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
(二)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
(三)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
(四)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
第四章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第十五条 公司及所属企业的决策机构或主要负责人应当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需资金的投入。
第十六条 各单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十七条 各单位应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特别是避险方法书面告知相关单位和人员。
第十八条 各单位在重大危险源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对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五章重大危险源缺陷和隐患治理整顿
第十九条 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缺陷和隐患的立项、监控、整改、审核、销项工作制度。
第二十条 对构成重大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责令其暂停经营、限期整改,经评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一条公司及所属企业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概况;
(二)应急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三)危险辩识与评价;
(四)应急设备与设施;
第二十二条各单位应当根据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演练方案和演练计划,每两年进行一次实战演练或模拟演练。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职能部门(企业管理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2篇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控制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实现中国建材集团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三条 企业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相应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四条 单位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二章 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
第五条 单位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见附件一)和申报登记范围(见附件二)的要求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并填写《重大危险源申报表》(见附件三),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
第六条 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管理数据库、档案库和定期报告制度,实现自身重大危险源的简易辨识与危险源的危险等级初次评估。
第三章 重大危险源监控评估
第七条 单位应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第八条 单位应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包括:
(一)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二)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三)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九条 应该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第十条 安全评估工作应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
第十一条 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
(一) 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 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第十二条 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公司及所属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对新产生的重大危险源,应当及时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对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核销。
第十四条 按照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和能量在意外状态下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重大危险源分为以下四级:
(一) 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
(二) 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
(三) 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
(四) 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
第四章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第十五条 公司及所属企业的决策机构或主要负责人应当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需资金的投入。
第十六条 各单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十七条 各单位应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特别是避险方法书面告知相关单位和人员。
第十八条 各单位在重大危险源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对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五章 重大危险源缺陷和隐患治理整顿
第十九条 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缺陷和隐患的立项、监控、整改、审核、销项工作制度。
第二十条 对构成重大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责令其暂停经营、限期整改,经评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一条 公司及所属企业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 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概况;
(二) 应急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三) 危险辩识与评价;
(四) 应急设备与设施;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演练方案和演练计划,每两年进行一次实战演练或模拟演练。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职能部门(企业管理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3篇 某选矿厂危险源点安全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进一步加强对危险源点的管理,落实防范措施,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避免事故的发生,特制定选矿厂危险源点安全管理制度:
1. 生产现场有安全标志,安全警示牌、安全标语,有安全防范措施。
2. 生产现场的净化塔、抽风机、鼓风机保持每个班生产时正常运转,发现故障,工段必须立即组织抢修。
3. 生产现场通风、照明良好,设备和卫生保持每班整洁干净。
4. 进入硫给泵房生产现场作业检查时,必须有二人以上,做好安全互保工作,并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5. 厂安全员和工段经常对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巡查,发现不安全隐患,工段必须及时整改。
6. 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岗位、场所,厂安环科每周1~2次进行气体监测,特殊气候每天监测二次,并作好记录。
7.精矿工段负责对尾矿坝的日常检查、维护、保养,每年暴雨季节,重点地巡视,厂安环科每月抽查1-2次安全情况。
8.非管理或非生产人员一律不准进入危险源点生产现场。
9.加强对危险物品的使用、保管、审批、管理制度,做到使用登记清楚,万无一失。
10.加强对危险源点的岗位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安全教育,以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防护意识,杜绝违章事故的发生。
第4篇 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制度
第一条 项目施工生产现场危险、危害辨识评价小组确认现场是否存在重大危险源。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将识别时间、源点属性、源点位置、风险等级、所处时态、消减措施与相应要求报送质量安全环保部。
第二条、对重大危险源由公司施工项目部编制重大危险应急救援预案及应急演练方案,并由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审核,适时实施演练以验证救援预案的可行性。由公司工程采办部配备基本的应急救援器材、物资。
第三条、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及时审议项目单位所报的重大危险源有关情况与动态,确定消减措施的有效性,指导项目现场落实方案措施。项目现场安全员和安全监督要按方案和措施要求及时对重大危险源动态进行检测、监控,保持检测、监控记录。遇险情扩大迹象,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报告,同时采取恰当的避险措施,防止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第四条、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收集、分析和保存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方式方法,并保留必要的监测结果。
第五条、重大危险源所在项目部,对重大危险源危急动态随时保持与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门的联络,有效进行应急处置。
第5篇 模板支架施工重大危险源识别及安全管理措施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模板工程涵盖了钢筋、混凝土、模板等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源有以下几点:
1、机械伤害
形成原因:木工棚、机械缺陷误操作,防护不到位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设专人负责,按规范操作经常检查电锯、电刨等的防护罩,分料器、推料器等设施,确保安全有效。
(2)停机时要拉闸、断电、上锁。
2、触电
形成原因:漏电开关失效,违规接送电源。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机械设备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
(2)按、拆电源应由专业电工操作。
(3)漏电开关等必须灵敏有效。
(4)现场电缆布设规范。
(5)设备必须使用按扭开关严禁使用倒顺开关。
3、火灾
形成原因:明火。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严禁烟火;
(2)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3)操作间必须配齐消防器材。
4、物体打击
形成原因:模板搬运违章作业、支模设施设备缺陷。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轻拿慢放,规范作业,注意安全。
(2)应经常检查所用工具,确保安全有效。
5、高处坠落
形成原因:高处支模防护不到位。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脚手架作业面应采取铺板或平挂安全网等防护措施,且工人应规范操作,勿猛拉猛撬。
6、坍塌
形成原因:木料等堆放不规范,支撑体系基础不满足受力要求。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应分散放料,并严格控制堆放高度,严禁超过规定载荷。
(2)基础符合设计要求,达到设计的承载力,检测条件缺乏的情况下,可做堆载实验。
7、起重伤害
形成原因:模板等吊运不规范。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吊装时应把吊物绑牢固。
(2)信号工及吊装司机必须持证上岗,密切配合,严格遵守十不吊规定。
(3)被吊物严禁从人上方通过,人员严禁在被吊物下方停留。
(4)经常检查吊索具,并且保持安全有效。
(5)遇有6级以上强风、大雨、大雾等天气严禁吊物。
(6)整个预防措施过程都比必须安排有专门人员进行监控。
8、其他伤害:
形成原因:支拆模环境不良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应把所有拆下木料上的钉子去除或砸平。
(二)安全管理措施
1、应遵守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2、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可靠临时设施。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工作人员不得爬模上下。
3、登高作业时,各种配件应放在工具箱或工具袋中严禁放在模板或脚手架上,各种工具应系挂在操作人员身上或放在工具袋中,不得吊落。
4、装拆模板时,上下要有人接应,随拆随运,并应把活动的部件固定牢靠,严禁堆放在脚手板上和抛掷。
5、装拆模板时,必须搭设脚手架。装拆施工时,除操作人员外,下面不得站人。高处作业时,操作人员要扣上安全带。
6、安装墙、柱模板时,要随时支设固定,防止倾覆。
7、对于预拼模板,当垂直吊运时,应采取两个以上的吊点,水平吊运应采取四个吊点。吊点要合理布置。
8、对于预拼模板应整体拆除。拆除时,先挂好吊索,然后拆除支撑及拼装两片模板的配件,待模板离开结构表面再起吊。起吊时,下面不准站人。
9、在支撑搭设、拆除和浇筑混凝土时,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应在适当位置挂设警示标志,并指定专人监护。
10、在架空输电线路下安装板时,应停电作业。当不能停电时,应有隔离防护措施。
11、搭设应由专业持证人员安装;安全责任人应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及签证。
12、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严禁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的规定要求时拆除模板。
第6篇 重点危险源安全监测、监控制度
为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稳定进行,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杜绝重大生产事故发生,依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作业规程,以及总部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重点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制度。
一、矿山重点监控范围:石灰石矿山、平峒溜井、炸药库、加油站、发电分厂、变电站等有可能发生坍塌、倾覆、压埋、爆炸、火灾、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等场所。
二、重点危险源安全检查时间:
1、班组对重点危险源要每天检查一次,并认真做好记录。
2、分厂对重点危险源要每月检查一次,并认真做好记录。
三、重点危险源安全检查内容
1、检查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执行落实情况。
2、检查安全预案执行情况。
3、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运行情况。
4、对查出的各类事故隐患按照公司《事故隐患整改制度》执行。
四、安全管理部门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重点危险源采取定期检查、随时抽查的方式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检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并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特殊工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安全生产技措落实情况;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和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及上报情况。对重点监控危险源每三个月组织一次全面检查,研讨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
五、建立重点危险源档案管理制度,提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六、加强对各单位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现状、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事故隐患治理以及检查情况等内容的全面了解和监控,建立管理档案,做到每次检查有记录,隐患整改有反馈,并实行负责人签字制度,促进公司安全管理科学化、部门管理规范化。
七、建立重点危险源监检查月报制度。
八、完善危险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网络体系,促进危险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九、突出重点,完善程序,加大对重大危险源安全隐患查处力度。
十、各班组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依照安全生产分级管理的监督管理体制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实施动态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万无一失。
第7篇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1.管理职责
1.1项目部安全保障体系小组建立符合本项目部实际状况的危险源辨识制度,负责指导检查各施工工地危险源辨识工作,并制定相关控制措施。
2.内容及要求
2.1危险源辨识的主要范围
危险源辨识覆盖企业生产活动、产品或服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
1)作业地质及环境条件。
2)作业场所平面分布。
3)建(构)筑物。
4)采购服务过程。
5)作业设备、装置。
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场所。
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8)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2.2 危险源辨识条件
2.2.1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状态,即:
1)正常态: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按照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
2)异常态: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周期性或临时性的进行工作的状态 ,如设备的开启、停止、维修等。
3)紧急态:指发生火灾、爆炸、人员伤亡等状态或其发生的临界状态。
2.2.2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时态,即:
1)过去: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身伤害事故
2)现在: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态。
3)将来:指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退役等活动时产生的安全控制状态变化。
2.2.3六种能量逸散类型,即:动能、势能、电能、物理能、化学能、生物能。
2.2.4四种事故起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缺陷、管理缺陷。
2.3危险源辨识方法
2.3.1 进行危险源辨识所必须的知识和经验。
1)关于对象系统的详细知识,诸如系统的构造、系统的性能 、系统的运行条件、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情况等。
2)与系统设计、运行、维护等有关的知识、经验和各种标准、规范、规程等。
3)关于对象系统中的危险源及其危害方面的知识
2.3.2危险源辨识方法可以粗略地分为对照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两大类:
1)对照法。与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或经验相对照来辨识危险源
a安全检查表。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对组织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
b询问、交谈法。与生产现场的管理、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交流讨论,获取危险源资料。
c现场观察法。到施工现场观察各类设施、场地,分析操作行为、安全管理状况等获取危险源资料。
d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通过事先准备好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到现场察看和与人员交谈的方式来获取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信息。
e查阅相关记录。查阅组织的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f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可辨识出组织存在的危险源。
g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分析组织成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的危险源。
2)系统安全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是从安全角度进行的系统分析,通过揭示系统中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联来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
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是一种对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源实行严格审查和控制的技术,它是通过指导语句和标准格式寻找工艺偏差,以辨识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控制危险源的对策。
b事件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是一种从初始原因事件起,分析各环节事件“成功(正常)”或“失败(失效)”的发展变化过程,并预测各种可能结果的方法,即时序逻辑分析判断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对系统各环节事件进行分析,可辨识出系统的危险源。
c故障树(事故树)分析。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结果去寻找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分析,可辨识出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有关危险源。
2.4风险评价方法
按照风险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法和定量风险评价。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两种: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2.4.1专家现象询问观察法
由专业人员组成专家评价小组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定性判断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以及一旦危害事件发生后所带来的后果,并确定该危险源的风险级别,参考评价准则如下:
1)曾经发生过且无良好控制措施的重大事故或事件,评为不可容许风险。
2)曾经发生过已制定有效控制措施的重大事故或事件评为重大风险。
3)违反法律法规的预计可能导致的事故结果在重伤或重伤以上的评为不可容许风险。
4)违反法律法规的预计可能导致的事故结果在重伤以下的评为重大风险。
5)相关方强烈抱怨的事故或危害事件评为重大风险。
6)除上述5项以外的事故或危害事件评为一般风险。
2.4.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对于一般风险源的评估采用本方法。
1)判定准则
a危险性指数大于320的,确定为一级;
b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161但小于等于320的,确定为二级;
c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71但小于等于160的,确定为三级;
d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20但小于等于70的,为四级;
e危险性指数小于20的不列入等级。
2)判定方法
作业危险性指数是下列三个因素的乘积:
危险指数d=l×e×c
l-----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e-----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下的状况
c-----事故的可能后果
a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l
分 数
完全预料到
10
相当可能
6
不经常,但可能
3
意外,很少可能
1
可以设想,但极少可能
0.5
极不可能
0.2
实际上不可能
0.1
b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中的状况(e)
e
分值
连续处在危险环境中
10
每天在有危险的环境中工作
6
每周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3
每月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2
每年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1
极难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0.5
c事故的可能后果(c)
现象
可能后果
分值
大灾难
多人死亡
100
灾难
数人死亡
40
非常严重
一人死亡
15
严重
严重致残
7
重大
手足伤残
6
较大
受伤较重
3
引人注目
轻伤
1
d危险指数评价(d)
d
危险程度
风险等级
>320
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不可容许风险
161-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重大风险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重大风险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一般风险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一般风险
2.4.3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
1)项目部安全生产部应组织对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相应应急预案等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编制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评估报告经监理单位审核后向建设单位报备。
3)风险等级分为4级:包括一般(ⅰ级)、较大(ⅱ)、重大(ⅲ)及特大(ⅳ)风险。
2.5 风险控制
2.5.1风险控制原则
风险控制措施应首先考虑风险消除的原则,然后再考虑风险降低的措施(降低风险概率,降低伤害潜在的严重程度),将使用个体防护措施作为最后的手段。
2.5.2重大危险源
1)对评价出的重大危险源,各部门要分析原因,实施纠正及预防措施。
2)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构成重大危险源、ⅲ级及以上风险的施工专业活动必须严格执行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3)对于存在技术、资金问题的风险源,职能部门将分期列入当年或来年的整改方案进行整改。
4)项目部安全生产办公室和各施工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台帐。
2.5.3 一般危险源
1)一般危险源由基层单位和从业人员按要求进行风险控制,从业人员执行按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
2)基层单位要建立一般险源管理台帐,根据危险源的特点进行分时分级控制。
2.6危险源的控制
2.6.1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重点控制,项目部每半年检查一次,基层单位每月检查一次,班组每周检查一次,作业人员每天检查一次。
2.6.2 一般危险源所在部门严格控制,项目部安全生产办公室每月检查一次,各项目部每周检查一次,作业人员每天检查一次。
2.6.3 检查人员应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采取防范措施并限期整改。
2.6.4 项目部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按要求上报备案重大危险源工作。
2.6.6 项目部安全生产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对危险源对应岗位制定监控组织措施,措施中要求明确职责、岗位人员培训、防护器具配置要求及安全控制措施。
2.6.7 ⅲ级及以上风险的施工专业活动的风险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重大风险源的监控与防治措施、应急预案经项目部安全副总或总工程师审批后需上报监理及建设单位,有建设单位组织相关论证会议。
2)建立ⅲ级及以上风险源的监控及验收、日常巡查及记录、定期报告的工作制度。
3)项目经理或项目技术人员在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及交底;施工现场需设立相应的危险告知牌。
4)适时组织对典型的重大风险源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5)当专项风险等级为ⅳ级且无法降低时,必须提高现场防护标准,落实应急处置措施,视情况开展第三方施工监测。未取得有效措施的,不得施工。
3危险源的编号和标志
3.1危险源编号
1)重大危险源由项目部统一编号,按重大危险源进行管控。
2)一般危险源由各基层单位参照项目部编号的原则自行排列编号。
3.2危险源标志
重大危险源,要设立醒目的危险源标志及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并悬挂在明显位置,以便提示。
3.3标志内容
标志牌上定好名称、编号、危害及责任者,并写清注意事项(提示)。详见图一。其中:
1)名称--危害部分称谓;
2)地点--所在位置、岗位;
3)危害--可能引起的事故危害;
4)责任人--危险部位单位负责人;
5)注意(提示)--注意事项或预防事故的主要措施。
3.4危险源的更新
3.4.1项目部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危险源的重新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3.4.2当发生下列情况时,要及时进行危险源的重新识别与风险评价,以确保相关资料的有效性。
1)法律、法规及自身要求发生变化。
2)经营形式发生变化。
3)设备、设施、技术发生变化。
4)作业现场发生变化作业方式发生变化。
第8篇 危险源防范检查安全管理制度格式怎样的
编制目的:识别本公司的危险源,评价其影响和危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以便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
达到安全生产与服务的目的。
管理组织及职责
1、管理组织:危险源检查小组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副总经理、谭有辉。
组员:余--、王--、杨--、柳--、焦--、周--。
2、管理职责:管理组织编制相应控制程序,以规定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控制的方法,使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处于受控制状态。
(1)识别、评估:
危险源定义: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
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的考虑应包括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六种类型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六种类型: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
行为性危害因素
其他
危险源的识别以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看相关记录和运用检查表的
方法进行,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危险源的初步识别,并将识别结果交到危险源检查小组。
检查小组将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整理、分析,列出《危险源调查/评价表》。
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危险源检查小组组织各有关部门对危险源、风险进行评价。
在风险评价工作中,要确定出组织的风险级别,必须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
源所带来的风险,但对下列四种危险源存在的情况,可直接定为级别较高
的风险。
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标准;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曾发生过事故,现场无合理控制措施的;
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
d=l__e__c
d:表示风险值
l:表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表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表示事故产生的后果
很明显风险值d越大,事件越严重。
其中l、e、c取值多少对照如下:
l(事故发生的可能)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8
相当可能
6
可能,但不经常
4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2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1
极不可能
0.5
实际不可能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
每月暴露一次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分数值
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
严重,重伤
3.重大,致残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
因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所以取值范围也很大,为1-100。
d(危险等级划分):
d值
危险程度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20~70
一般危险,要注意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风险值d求出后,将风险级别d值>160的危险源定为重大危险源。
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辩识与风险评价是公司制订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的基础和依据。
(2)日常检查、监督
a
1、管理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每天(主管每周)对小区(大厦)环境(包括垃圾、噪声、粉
尘排放、水电使用及工作环境等)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不合格项,要求服务
人员立即整改,并填写《不合格项报告》,《不合格项报告》最终由审核员验证合格
签名后 。
a2、管理处主任定期(每两周)负责对管理处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情况(包括消防安全检
查、机电设备安全使用、劳保用品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如发现不合格项,管理处
主任应填写《不合格项报告》,《不合格项报告》最终由审核员验证合格签名后 。
a 3. 管理处在服务过程中对所排放的污染物和工作环境的卫生状况,定期(一般每年一次)委托当地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
a
4、公司综合管理部每月至少一次对管理处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情况要进行例行
监督检查,重点对危险源进行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月质量检查报告》中。
对需要整改的事项要填写《不合格项报告》。
b、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完成情况的检查
公司综合管理部定期(每季度)对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c、行政办公室负责组织职工每年一次体检,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人员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d、法律法规遵循情况的评价
d
1、综合管理部每年对公司使用的法律法规(包括其适用性、有效性)进行一次识别,及时调整公司的法律法规清单。
d2、评价依据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事故报告(包括未造成事故损失的事件);
职业相关病症,包括体检结果;
劳保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污染物排放控制情况;
其它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d3、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合规性的评价
管理者代表应每年至少一次组织相关部门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进行评价:
a、本公司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合规性评价,可根据国家的立法原则进行,如地方有对应的国家法规的执行规定或条例时,只需对地方的规定或条例进行评价即可,如评价的结果满足地方的要求时即是满足了国家的要求,而不需重复对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评价。
b、通过对法律法规的识别,确定适用的法律法规相应的参数要求,通过对各部门提交上来的与法律法规要求的相应数据相比较,确保公司的各项目数据指标是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
c、利用内部审核、日常对工作的检查、巡视等方式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d、通过监测机构的监测结果。
(3)督促、整改
在日常检查、监督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目要进行纠正并采取预防措施。
管理处在日常自查中发现的不符合由相关部门自行纠正并采取预防措施;
由综合管理部对检查时发现的不符合,由综合管理部向责任部门开具《不合格项报告》,责成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进行改善。
二、危险源识别范围:
危险源的识别范围应覆盖本公司所有进入作业现场人员的活动、作业场所内的设施,包括公司的或外部提供的设施。
:b1危险源识别/评价表;
三、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定 职业健康安全 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进行管理。
1、重大危险源的内容、项目:
发电机用柴油、火灾隐患、地下汽车库废气、设备运行噪声、室外高温作业。
2、分层次、分区域管理:日常具体分工
对于废气、噪声的防护由管理处负责为员工配备劳保用品,定期请外部进行技术检测。
对于防火灾危害按《防火管理作业规程》进行防范。
对室外高温作业的防范措施是:发放保健食品。
3、员工日常培训、新员工培训:何时进行、考核、记录方式。
按《管理处培训管理作业规程》
4、重大临时项目管理
根据项目内容,找出主要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如:火警火灾应急处理作业规程;
治安紧急突发事件处理规程;
电梯险情应急处理作业规程等。
四、重大危险源检查
1、检查人员:
噪声与废气:管理处相应岗位工作人员及主管、管理处主任、公司质量检查小组成员。
消防安全:当班秩序维护员及主管、管理处主任、公司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员。
2、检查频率:当班人员每班至少检查一次,主管每周检查一次,管理处主任每两周检查一次,公司检查小组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3、检查记录:
填写《巡查记录表》、《月质量检查报告》。
4、检查反馈:看《不合格项报告》
五、危险源评估变化
1、更新频率:每年二次,在1月、7月份进行更新。
2、确定程序:
变更与审批:各管理处负责所辖区域新的危险源的识别工作并及时上报综合管理部。
综合管理部负责公司总部及各管理处的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工作。
由管理者代表审批。
然后下发到各部门。
必要时,综合管理部每年对危险因素进行更新的同时,也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对具体的管理方案及时更新,总经理负责审批。
3、临时增加项目的程序:由项目经理负责所辖区域的危险源的识别工作并及时上报公司综合管理部。
综合管理部负责考查评价工作。
由管理者代表审批。
然后下发到相应部门。
联络处制度
第9篇 危险源防范检查安全管理制度怎么写
编制目的:识别本公司的危险源,评价其影响和危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以便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
达到安全生产与服务的目的。
管理组织及职责
1、管理组织:危险源检查小组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副总经理、谭有辉。
组员:余--、王--、杨--、柳--、焦--、周--。
2、管理职责:管理组织编制相应控制程序,以规定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控制的方法,使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处于受控制状态。
(1)识别、评估:
危险源定义: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
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的考虑应包括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六种类型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六种类型: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
行为性危害因素
其他
危险源的识别以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看相关记录和运用检查表的
方法进行,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危险源的初步识别,并将识别结果交到危险源检查小组。
检查小组将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整理、分析,列出《危险源调查/评价表》。
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危险源检查小组组织各有关部门对危险源、风险进行评价。
在风险评价工作中,要确定出组织的风险级别,必须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
源所带来的风险,但对下列四种危险源存在的情况,可直接定为级别较高
的风险。
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标准;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曾发生过事故,现场无合理控制措施的;
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
d=l__e__c
d:表示风险值
l:表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表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表示事故产生的后果
很明显风险值d越大,事件越严重。
其中l、e、c取值多少对照如下:
l(事故发生的可能)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8
相当可能
6
可能,但不经常
4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2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1
极不可能
0.5
实际不可能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
每月暴露一次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分数值
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
严重,重伤
3.重大,致残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
因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所以取值范围也很大,为1-100。
d(危险等级划分):
d值
危险程度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20~70
一般危险,要注意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风险值d求出后,将风险级别d值>160的危险源定为重大危险源。
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辩识与风险评价是公司制订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的基础和依据。
(2)日常检查、监督
a
1、管理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每天(主管每周)对小区(大厦)环境(包括垃圾、噪声、粉
尘排放、水电使用及工作环境等)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不合格项,要求服务
人员立即整改,并填写《不合格项报告》,《不合格项报告》最终由审核员验证合格
签名后 。
a2、管理处主任定期(每两周)负责对管理处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情况(包括消防安全检
查、机电设备安全使用、劳保用品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如发现不合格项,管理处
主任应填写《不合格项报告》,《不合格项报告》最终由审核员验证合格签名后 。
a 3. 管理处在服务过程中对所排放的污染物和工作环境的卫生状况,定期(一般每年一次)委托当地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
a
4、公司综合管理部每月至少一次对管理处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情况要进行例行
监督检查,重点对危险源进行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月质量检查报告》中。
对需要整改的事项要填写《不合格项报告》。
b、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完成情况的检查
公司综合管理部定期(每季度)对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c、行政办公室负责组织职工每年一次体检,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人员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d、法律法规遵循情况的评价
d
1、综合管理部每年对公司使用的法律法规(包括其适用性、有效性)进行一次识别,及时调整公司的法律法规清单。
d2、评价依据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事故报告(包括未造成事故损失的事件);
职业相关病症,包括体检结果;
劳保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污染物排放控制情况;
其它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d3、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合规性的评价
管理者代表应每年至少一次组织相关部门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进行评价:
a、本公司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合规性评价,可根据国家的立法原则进行,如地方有对应的国家法规的执行规定或条例时,只需对地方的规定或条例进行评价即可,如评价的结果满足地方的要求时即是满足了国家的要求,而不需重复对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评价。
b、通过对法律法规的识别,确定适用的法律法规相应的参数要求,通过对各部门提交上来的与法律法规要求的相应数据相比较,确保公司的各项目数据指标是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
c、利用内部审核、日常对工作的检查、巡视等方式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d、通过监测机构的监测结果。
(3)督促、整改
在日常检查、监督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目要进行纠正并采取预防措施。
管理处在日常自查中发现的不符合由相关部门自行纠正并采取预防措施;
由综合管理部对检查时发现的不符合,由综合管理部向责任部门开具《不合格项报告》,责成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进行改善。
二、危险源识别范围:
危险源的识别范围应覆盖本公司所有进入作业现场人员的活动、作业场所内的设施,包括公司的或外部提供的设施。
:b1危险源识别/评价表;
三、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定 职业健康安全 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进行管理。
1、重大危险源的内容、项目:
发电机用柴油、火灾隐患、地下汽车库废气、设备运行噪声、室外高温作业。
2、分层次、分区域管理:日常具体分工
对于废气、噪声的防护由管理处负责为员工配备劳保用品,定期请外部进行技术检测。
对于防火灾危害按《防火管理作业规程》进行防范。
对室外高温作业的防范措施是:发放保健食品。
3、员工日常培训、新员工培训:何时进行、考核、记录方式。
按《管理处培训管理作业规程》
4、重大临时项目管理
根据项目内容,找出主要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如:火警火灾应急处理作业规程;
治安紧急突发事件处理规程;
电梯险情应急处理作业规程等。
四、重大危险源检查
1、检查人员:
噪声与废气:管理处相应岗位工作人员及主管、管理处主任、公司质量检查小组成员。
消防安全:当班秩序维护员及主管、管理处主任、公司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员。
2、检查频率:当班人员每班至少检查一次,主管每周检查一次,管理处主任每两周检查一次,公司检查小组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3、检查记录:
填写《巡查记录表》、《月质量检查报告》。
4、检查反馈:看《不合格项报告》
五、危险源评估变化
1、更新频率:每年二次,在1月、7月份进行更新。
2、确定程序:
变更与审批:各管理处负责所辖区域新的危险源的识别工作并及时上报综合管理部。
综合管理部负责公司总部及各管理处的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工作。
由管理者代表审批。
然后下发到各部门。
必要时,综合管理部每年对危险因素进行更新的同时,也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对具体的管理方案及时更新,总经理负责审批。
3、临时增加项目的程序:由项目经理负责所辖区域的危险源的识别工作并及时上报公司综合管理部。
综合管理部负责考查评价工作。
由管理者代表审批。
然后下发到相应部门。
联络处制度
第10篇 危险源防范检查安全管理制度
编制目的:识别本公司的危险源,评价其影响和危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以便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达到安全生产与服务的目的。
管理组织及职责
1、管理组织:危险源检查小组
组长:总经理。副组长:副总经理、谭有辉。
组员:余--、王--、杨--、柳--、焦--、周--。
2、管理职责:管理组织编制相应控制程序,以规定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控制的方法,使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处于受控制状态。
(1)识别、评估:
危险源定义: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
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的考虑应包括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六种类型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六种类型: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
行为性危害因素
其他
危险源的识别以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看相关记录和运用检查表的
方法进行,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危险源的初步识别,并将识别结果交到危险源检查小组。检查小组将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整理、分析,列出《危险源调查/评价表》。
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危险源检查小组组织各有关部门对危险源、风险进行评价。
在风险评价工作中,要确定出组织的风险级别,必须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
源所带来的风险,但对下列四种危险源存在的情况,可直接定为级别较高
的风险。
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标准;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曾发生过事故,现场无合理控制措施的;
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
d=l×e×c
d:表示风险值
l:表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表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表示事故产生的后果
很明显风险值d越大,事件越严重。其中l、e、c取值多少对照如下:
l(事故发生的可能)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8
相当可能
6
可能,但不经常
4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2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1
极不可能
0.5
实际不可能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暴露一次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分数值
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
严重,重伤
3
重大,致残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
因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所以取值范围也很大,为1-100。
d(危险等级划分):
d值
危险程度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一般危险,要注意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风险值d求出后,将风险级别d值>160的危险源定为重大危险源。
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辩识与风险评价是公司制订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的基础和依据。
(2)日常检查、监督
a1、管理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每天(主管每周)对小区(大厦)环境(包括垃圾、噪声、粉
尘排放、水电使用及工作环境等)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不合格项,要求服务
人员立即整改,并填写《不合格项报告》,《不合格项报告》最终由审核员验证合格
签名后关闭。
a2、管理处主任定期(每两周)负责对管理处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情况(包括消防安全检
查、机电设备安全使用、劳保用品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如发现不合格项,管理处
主任应填写《不合格项报告》,《不合格项报告》最终由审核员验证合格签名后关闭。
a3 管理处在服务过程中对所排放的污染物和工作环境的卫生状况,定期(一般每年一次)委托当地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
a4、公司综合管理部每月至少一次对管理处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情况要进行例行
监督检查,重点对危险源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月质量检查报告》中。对需要整改的事项要填写《不合格项报告》。
b、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完成情况的检查
公司综合管理部定期(每季度)对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c、行政办公室负责组织职工每年一次体检,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人员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d、法律法规遵循情况的评价
d1、综合管理部每年对公司使用的法律法规(包括其适用性、有效性)进行一次识别,及时调整公司的法律法规清单。
d2、评价依据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事故报告(包括未造成事故损失的事件);
职业相关病症,包括体检结果;
劳保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污染物排放控制情况;
其它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d3、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合规性的评价
管理者代表应每年至少一次组织相关部门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进行评价:
a、本公司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合规性评价,可根据国家的立法原则进行,如地方有对应的国家法规的执行规定或条例时,只需对地方的规定或条例进行评价即可,如评价的结果满足地方的要求时即是满足了国家的要求,而不需重复对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评价。
b、通过对法律法规的识别,确定适用的法律法规相应的参数要求,通过对各部门提交上来的与法律法规要求的相应数据相比较,确保公司的各项目数据指标是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
c、利用内部审核、日常对工作的检查、巡视等方式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d、通过监测机构的监测结果。
(3)督促、整改
在日常检查、监督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目要进行纠正并采取预防措施。管理处在日常自查中发现的不符合由相关部门自行纠正并采取预防措施;由综合管理部对检查时发现的不符合,由综合管理部向责任部门开具《不合格项报告》,责成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进行改善。
二、危险源识别范围:
危险源的识别范围应覆盖本公司所有进入作业现场人员的活动、作业场所内的设施,包括公司的或外部提供的设施。
附件:b1危险源识别/评价表;
三、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定 职业健康安全 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进行管理。
1、重大危险源的内容、项目:
发电机用柴油、火灾隐患、地下汽车库废气、设备运行噪声、室外高温作业。
2、分层次、分区域管理:日常具体分工
对于废气、噪声的防护由管理处负责为员工配备劳保用品,定期请外部进行技术检测。
对于防火灾危害按《防火管理作业规程》进行防范。
对室外高温作业的防范措施是:发放保健食品。
3、员工日常培训、新员工培训:何时进行、考核、记录方式。
按《管理处培训管理作业规程》
4、重大临时项目管理
根据项目内容,找出主要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如:火警火灾应急处理作业规程;治安紧急突发事件处理规程;电梯险情应急处理作业规程等。
四、重大危险源检查
1、检查人员:
噪声与废气:管理处相应岗位工作人员及主管、管理处主任、公司质量检查小组成员。
消防安全:当班秩序维护员及主管、管理处主任、公司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员。
2、检查频率:当班人员每班至少检查一次,主管每周检查一次,管理处主任每两周检查一次,公司检查小组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3、检查记录:
填写《巡查记录表》、《月质量检查报告》。
4、检查反馈:看《不合格项报告》
五、危险源评估变化
1、更新频率:每年二次,在1月、7月份进行更新。
2、确定程序:
变更与审批:各管理处负责所辖区域新的危险源的识别工作并及时上报综合管理部。综合管理部负责公司总部及各管理处的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工作。由管理者代表审批。然后下发到各部门。
必要时,综合管理部每年对危险因素进行更新的同时,也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对具体的管理方案及时更新,总经理负责审批。
3、临时增加项目的程序:由项目经理负责所辖区域的危险源的识别工作并及时上报公司综合管理部。综合管理部负责考查评价工作。由管理者代表审批。然后下发到相应部门。
第11篇 危险源监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对施工生产活动、设施及作业环境等范围内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财产损失等严重隐患进行控制、管理,杜绝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此隐患整改制度。
一、隐患的检查:
1、安全部负责组织制定本程序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捡查。
2、各有关部门、项目部负责本单位的隐患检查治理。
二、隐患整改的工作程序:
1、隐患整改的范围:
① 危及安全生产或环境保护的因素;
②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环境破环的施工生产设施隐患;
③ 可能造成职业病或职业中毒的作业环境。
2、隐患整改的分类
① 涉及面较大、整改时间较长、投入资金较大的隐患为重大隐患,由公司立项实施专项治理。
② 存在的一般隐患,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或项目部安全员签发《隐患整改通知单》,由责任单位实施限期整改。
3、隐患的整改
①一般隐患整改
施工生产过程中的一般隐患,由项目部安全员负责签发《隐患整改通知单》;
专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一般隐患,由检查组织部门负责《隐患整改通知单》;
一般隐患由项目部安全员负责组织隐患分析,责任单位负责人组织隐患整改;
一般隐患整改后,由项目部安全员组织验收。
② 重大隐患整改
凡重大隐患整改项目,由项目部报公司安全部汇总,经公司审查立项,纳入公司年度安全技术改造投资项目;
重大隐患整改项目立项后,由隐患整改负责人按照隐患整改方案组织实施隐患整改。重大隐患整改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对因外界原因不能按期完成整改的重大隐患,要求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并加强监护;
重大隐患整改由各责任单位负责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竣工后的重大隐患整改项目,由安全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必要时,应会同生产、技术部门共同实施验证;
重大隐患整改项目应予以登记。
4、隐患整改资金的管理
① 公司批准立项的隐患整改项目,由公司负责资金的总体筹措,并给予适当补助。
② 一般隐患整改项目,其整改费用由整改单位自筹。
第12篇 危险源巡查安全管理制度
1公司所属的炸药库、雷管库为重点危险源巡查部位,用电、用火、避雷、装卸作业场所为常规巡查部位。
2制定炸药库、雷管库的巡查路线,重点部位必须巡查到位。
3夜间必须坚持巡查,巡查的路线、时间、方法,采取不定期变更形式,并要严格保密。
4守卫人员交接班时,双班人员逐位、逐点进行交接,并详细做好交接班记录。
5守卫人员和保管员必须每天仔细检查库房的门窗是否固守,墙体有无异常。
6国和充分利用先进的远红外线报警监测系统和守卫人员流动巡逻,对危险点重点看护。
7增加足够的看护犬,利用技防等措施,设置在危险点部位,保证危险点附近周围无死角,确保重点危险部位的巡查到位。
8守卫人员和各级部门在巡查中对发现的隐患或疏漏,必须立即向公司领导汇报,进行整改,并认真做好记录。
第13篇 重点危险源安全监测监控制度
为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稳定进行,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杜绝重大生产事故发生,依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作业规程,以及总部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重点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制度。
一、矿山重点监控范围:石灰石矿山、平峒溜井、炸药库、加油站、发电分厂、变电站等有可能发生坍塌、倾覆、压埋、爆炸、火灾、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等场所。
二、重点危险源安全检查时间:
1、班组对重点危险源要每天检查一次,并认真做好记录。
2、分厂对重点危险源要每月检查一次,并认真做好记录。
三、重点危险源安全检查内容
1、检查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执行落实情况。
2、检查安全预案执行情况。
3、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运行情况。
4、对查出的各类事故隐患按照公司《事故隐患整改制度》执行。
四、安全管理部门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重点危险源采取定期检查、随时抽查的方式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检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并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特殊工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安全生产技措落实情况;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和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及上报情况。对重点监控危险源每三个月组织一次全面检查,研讨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
五、建立重点危险源档案管理制度,提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六、加强对各单位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现状、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事故隐患治理以及检查情况等内容的全面了解和监控,建立管理档案,做到每次检查有记录,隐患整改有反馈,并实行负责人签字制度,促进公司安全管理科学化、部门管理规范化。
七、建立重点危险源监检查月报制度。
八、完善危险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网络体系,促进危险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九、突出重点,完善程序,加大对重大危险源安全隐患查处力度。
十、各班组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依照安全生产分级管理的监督管理体制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实施动态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万无一失。
第14篇 生产作业场所危险源点安全管理制度
一、危险源(点)的确定与分级
1、危险源(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作业区域内潜伏着较大危险性的岗位、场所,这些地方事故频率高,会导致人身伤亡、火灾爆炸或设备机械损坏等事故,是安全生产重点控制管理部位。
2、对危险源(点)要根据单位安全生产实际情况,按照危险程度对危险源(点)分等级实施重点控制管理。
①一级危险源(点):事故发生频率高,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的危险岗位、场所等。
②二级危险源(点):事故发生频率较高或容易导致重伤、残废、多人伤害事故的危险岗位、场所等。
③三级危险源(点):不会导致重伤以上的事故、重大设备、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但事故较常发生或有较大可能会发生事故的岗位、场所等。
④四级危险源(点):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岗位、场所等。
对危险源(点),各单位根据生产特点、工艺流程、设备状况,分别进行定级、设标、建档、控制,
二、危险源(点)的管理
1、危险源(点)的划定依据
(1)有爆炸、发生火灾危险场所;
(2)有灼烫危险场所;
(3)有坍塌、压埋、坠落危险场所;
(4)有触电伤害危险场所;
(5)有腐蚀、放射、中毒、窒息危险场所;
(6)有落物、崩溅伤人场所;
(7)有被机具绞、碾、挂、割、压、刮、挤、撞等危险场所;
(8)有被物体碰、夹场所;
(9)有被绊倒危险场所;
(10)其它容易致人受到伤害场所。
2、危险源(点)的控制要求
(1)存在三级以上危险源(点)的单位应列出潜在危险因素和可能造成的事故,制定预防对策措施。
(2)危险源(点)具体责任人,是该点作业的操作者及班组长、班组安全员。
(3)各级危险源(点)所属班组和责任人,应按管理标准要求,进行日常检查,保障安全生产。
(4)各单位对一、二级危险源(点)作业人员,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5)各级危险源(点),由规定的检查单位定期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3、危险源(点)的申报
危险源(点)由各有关单位确定分级、逐级落实管理。
危险源(点)潜在危险程度增加或减轻时,按分级管理的原则申报变更等级。同时由单位改变该危险源(点)的管理措施。
由于工艺的改变,新增作业机械、设备、岗位,出现新的危险源(点),各单位应及时确定,按规定列入控制。
(三)危险源(点)检查与控制
一级危险源(点)由单位主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定期检查和评价。直属、基层单位、班组要逐级落实管理措施和责任人。
二级危险源(点)由直属单位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及安全员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基层单位、班组要逐级落实管理措施和责任人。
三级危险源(点)由危险源所在单位主管领导及专(兼)职安全员组织经常性检查和评价。单位上级安全员进行抽查,班组要落实管理措施和责任人。
四级危险源(点)以班组为核心,班组长负责控制检查。基层单位主管领导应经常进行检查。班组要针对岗位上所有的危险源(点)每天每班进行岗位检查。
(四)危险源(点)整改与考核
1、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危险源(点),可责令停产整改。
2、对危险源(点)管理不善,防范措施不利,或造成严重后果的,按责任大小予以处罚和考核。
3、危险源(点)的检查与控制,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措施。
4、严格检查与考核,对不认真开展检查与控制的或未落实管理造成后果的,按分级管理的原则给予从严处罚。
第15篇 危险源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一.目的和内容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规定
事故隐患分类﹑排查、报告、整改及奖励办法。
三.职责
1项目部主要负责人
应对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应负责组织建立健全项目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的长效机制,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逐步解决各类安全隐患。
2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各工段为分管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工段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负主要责任。各班组长对所辖范围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负责,每个职工对本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负责,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项目部领导报告。
3项目部各职能部门
按照职能分工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监控治理。
4财务处负责
事故隐患报告奖励资金和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的落实。
四.事故隐患
1事故隐患的含义:
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事故隐患的分类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
(1)一般事故隐患
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