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制度范本 > 制度范文

隐患举报奖励制度汇编(6篇范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74

隐患举报奖励制度

有哪些

隐患举报奖励制度

隐患举报奖励制度是一种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旨在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及时发现并报告潜在的安全风险。这类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类:

1. 生产安全:涉及设备操作、工艺流程、工作环境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2. 质量控制:针对产品质量缺陷、标准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的举报。

3. 环保合规:关注企业环保设施运行、废弃物处理等可能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

4. 职业健康:关注员工健康保护,如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工作场所卫生状况等。

5. 行政管理:包括内部规章制度的遵守、财务透明度等。

内容是什么

隐患举报奖励制度的内容

1. 举报流程:明确员工如何上报隐患,可以是书面报告、电子邮件或通过专门的举报平台。

2. 证据要求:举报需提供详细事实描述,必要时附带图片、视频等证据。

3. 奖励标准:依据隐患严重程度、避免损失大小等因素设定奖励金额或积分制度。

4. 保密措施:保障举报人的隐私,防止报复行为。

5. 处理机制:设立专门小组负责调查核实,确保公正、透明。

6. 发放方式:明确奖励发放的时间、方式及条件,如需在隐患消除后发放。

规范

隐患举报奖励制度的规范

1. 公开透明: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应公开,让所有员工了解并参与。

2. 无歧视政策:所有员工都有权举报,不应因级别、部门差异而有所区别对待。

3. 及时响应:对举报的处理应及时,避免隐患升级。

4.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制度效果,根据反馈调整优化。

5. 法律合规:确保制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不与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冲突。

重要性

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对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营造积极的安全文化,还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该制度也有助于维护员工权益,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从而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因此,建立并完善隐患举报奖励制度,是每个企业管理层应当重视并付诸实践的任务。

隐患举报奖励制度范文

第1篇 隐患举报奖励制度

为充分发挥全体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广大员工积极举报生产现场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监督隐患整改落实情况,消除各类事故隐患,确保公司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 员工凡在公司范围内(包括但不限于本岗位、本部门)发现存在安全生产隐患(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不良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火灾隐患以及时时存在的事故预兆等方面的问题,有权立即向现场管理负责人或安环办提出。

二、举报人发现各类事故隐患,要第一时间采取电话、当面提出等方式向现场管理负责人或安环办反映。

三、现场管理人员对员工提出的各类事故隐患,应立即核实,并按五定原则(即:定整改措施,定整改时间,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验证人)落实整改,形成闭合;对一时无法整改的,要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四、现场管理人员对举报过的隐患,整改不力或推诿不整改的,员工可直接向安环办进行举报。

五、各部门兼职安全员负责隐患的登记、督办、答复、统计和报告工作。

六、对查实的隐患,按下述原则确定对举报人的奖金额度。

1、举报的安全生产隐患属于影响现场安全规范的,给予举报人10元的奖励;

2、举报的安全生产隐患属于及时纠正了员工的违章行为,给予举报人20元的奖励;

3、举报的安全生产隐患有利于防范员工事故发生的,给予举报人30元的奖励;

4、举报的安全生产隐患使部门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了事故发生的,给予举报人50元奖励。

七、员工举报的安全生产隐患属人为且重复出现的,在给予举报人奖励的同时,追究产生隐患责任人的责任,给予相应的处罚。

八、各部门要鼓励员工多举报安全隐患,不得打击报复举报人,如发现有打击报复举报人行为的,公司将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九、对弄虚作假骗取公司奖励行为的,公司将严肃处理。

十、由安环办负责加强对执行安全生产隐患举报奖励制度的日常检查,奖励的申报发放,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隐患举报奖励制度。

第2篇 火灾隐患举报奖励制度范本

一、为最大限度地调动施工人员参与消防安全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的覆盖面,全面落实火灾隐患督促整改的各方责任,扎实建立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二、举报联系方式

公司火灾隐患接受群众举报。

举报电话:

传真电话:0595-

举报电子邮箱:

书信地址: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莆永高速a6项目部安质部

邮编:362413

三、举报受理办法

1、举报人以书信、电话、口头和委托他人转告等方式举报火灾隐患均可。举报人应提供线索或者必要的证据,提倡实名公开举报,以便于及时核实、查处和实施奖励;对举报人不愿提供姓名、身份、班组以及不愿公开自己举报行为的,应尊重举报人的权力并给予保密。

2、接到举报时,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办公室应认真填写《火灾隐患举报受理登记表》,并立即上报领导,并立即对举报情况进行核实;举报情况基本属实的,提出处理意见并实施,同时在24小时内给予实名举报人答复。

3、经初查核实属于重大火灾隐患的,将立即向隐患队组发出隐患整改指令书,责令其停产整顿、限期整改,并进行跟踪复查。

4、举报受理登记表以及核查材料等基础资料由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办公室负责整理汇总并按规定登记建档。

四、举报奖惩

1、为了充分调动职工举报火灾隐患的积极性、主动性,经调查核实后,将分别给予实名举报人如下奖励: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严重损坏或者擅自拆除、停用的;

(2)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情形的;

(3)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

(4)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的;

(5)人员密集场所在外墙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

(6)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的。

如发现有上述情况的给予举报者50 - 100元的奖励;

2、为了维护火灾隐患举报工作的严肃性,对个别举报人无中生有、捏造情况、多次恶意进行举报,试图利用举报来达到某种目的或以举报名义故意干扰正常秩序的,要给予相应处理;情节严重的,要通过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3、有关队组或者个人对火灾隐患举报者进行打击报复的,要根据有关规定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依法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3篇 某钢铁厂隐患举报奖励制度

1 目的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鼓励广大员工积极举报安全生产隐患,监督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充分发挥隐患举报对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各厂部作业现场及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举报。

3 事故隐患分类

3.1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3.2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局部停产,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自身难以排除的。

4 事故隐患的范围

4.1 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或重大险情;

4.2 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等;

4.3 建设、施工、检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伤害。

4.4 停工、生产、开工阶段可能发生的泄露、火灾、爆炸、中毒等;

4.5 可能造成职业病、职业中毒的劳动环境和作业条件。

4.6 在敏感地区进行作业活动可能导致的重大污染。

4.7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理活动(包括停用报废装置设备的拆除,废弃危险化学品等)。

4.8 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

4.9 以往生产活动中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

5 举报办法

5.1 员工发现存在安全生产隐患时,有权向现场管理负责人或带班领导提出隐患内容。现场管理人员对员工提出的安全生产隐患,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现场管理人员对举报过的隐患,整改不力或推诿不整改的,员工可直接向安全管理部进行举报,举报电话:;邮箱。

5.2 举报人以书信、电话、当面提出等方式举报隐患均可,举报人举报的事项应客观真实,对其提供举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中伤他人。举报人应提供线索或者必要的证据,提倡实名公开举报,以便于及时核实、查处和实施奖励;对举报人不愿提供姓名、身份、班组以及不愿公开自己举报行为的,应尊重举报人的权利并给予保密。

5.3 对员工举报的安全生产隐患以及上级安全监管部门批转的隐患举报,必须认真受理,登记建档,安排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认真对照排查,对查实的隐患要立即制定整改措施,做到定整改措施、整改时间、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间、整改验证人,形成一个闭环。

5.4 要依法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如有发现打击报复举报人的,将采取警告、处罚、撤职、开除等方式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5.5奖励发现隐患的员工,不处罚因工作疏忽未察觉本岗位隐患的员工,坚持只奖不罚,打消员工举报隐患的顾虑,激发出员工发现隐患的潜能。最终达到全员积极主动参与隐患排查,使隐患无处藏身、随即被发现、随即被消除的最终目标。

6 举报受理及隐患处理流程

6.1 接到举报时,安全管理部应认真填写《隐患举报受理登记表》,并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对举报情况进行勘查核实。

6.2 经勘查确认属一般或较大安全隐患的,由安全管理部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督促相关责任人限期整改,并到期进行复查。隐患整改责任人整改事故隐患后,应及时将整改情况书面呈报安全管理部复查并存档。

6.3 经勘查确认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安全管理部应立即发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责令其停止违章行为、限期整改,并进行跟踪复查。

6.4 凡属情节特别严重的安全违法行为或重大、特大事故隐患,受理人应立即上报安全部领导与公司分管安全高层领导。

6.5 经勘查确认举报情况属实的,安全管理部落实处理意见并实施,同时在48小时内给予举报人答复。

6.6 如属已处理过的同一内容举报,应向举报人详细说明受理的时间和处理经过。

7 奖励办法

7.1 《隐患举报受理登记表》以及核查材料等基础资料由公司安全管理部整理汇总并按规定登记建档。

7.2 对经查证属实的举报,由安全管理部按照国家有关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严重程度评审确定奖励标准,给予第一时间举报的单位或个人50-1000元不等的奖励:

7.2.1 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成绩突出、防止或挽救安全事故发生、举报隐患的有功人员,要给予荣誉表彰和物质奖励(100-500元)。

7.2.2 对提出安全重大合理化建议、及时制止违章避免重大险肇事故或人身伤害事故、消除重大安全隐患、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的职工或单位,经安全管理部调查属实并签认,都可报公司请功、或一次性重点奖励500-1000元。并在评先、晋级、提职时予以此职工优先考虑。

7.3 每月月底填写《安全举报奖励审批表》报公司主管安全高层审批后,对举报人进行奖励。

8 按照《2023年全省冶金行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专项行动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9 本制度解释权归安全管理部所有。

第4篇 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制度

为了进一步深化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安全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形成人人管安全,人人抓安全的多角度全防卫,全过程群众监管体制和遵章守纪光荣,违章作业可耻的舆论氛围,同心同德,群防群治,确保我矿安全生产,矿设立举报奖励专项奖,积极鼓励职工,人人参与安全监督,对三违现象,事故隐患和工伤事故隐瞒不报有权举报,举报必须确凿有据,经领导组调查核实后,给予举报个人监督奖励。如有对职工举报进行打击报复者给予严重处分。鉴于此,特指定如下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制度。

1、凡举报三违行为一次者,按照奖罚规定三违人员所罚款额全部奖励,给予举报人员。

2、凡举报作业场所存在安全隐患,能处理但不及时处理,处理不彻底或存在侥幸心理不处理的,给予举报人15-30,监督鼓励奖。

3、凡举报比较重大的安全隐患,坑口处理不了,需要矿处理,但坑口,隐瞒不报的,给予举报人30-50元监督鼓励奖。

4、凡举报特别重大的安全隐患,如水患、冒顶等,给予举报人50-100元监督鼓励奖。

5、凡举报坑口发生工伤事故,隐瞒不报的,给予举报个人30-50元监督鼓励奖。

第5篇 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制度

为了进一步深化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安全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形成 “人人管安全,人人抓安全”的多角度全防卫、全过程群众监管体制和遵章守纪光荣、违章作业可耻的舆论氛围,同心同德、群防群治,确保我矿安全生产,矿设立举报奖励专项奖,积极鼓励职工,人人参与安全监督,对“三违现象”,事故隐患和工伤事故隐瞒不报有权举报,举报必须确凿有据,经领导组调查核实后,给予举报个人奖励。如有对职工举报进行打击报复者给予严重处分。鉴于此,特制定如下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制度。

i、凡举报“三违”行为一次者,按照奖罚规定,三违人员所罚款额全部奖励举报人员。

2、凡举报作业场所存在安全隐患,能处理但不及时处理,处理不彻底或存在侥幸心理不处理的,给予举报人20元的监督鼓励奖。

3、凡举报比较重大的安全隐患,分管负责人处理不了,需要矿长处理,但分管负责人隐瞒不报的,给予举报人30-50元监督鼓励奖。

4、凡举报特别重大的安全隐患,给予举报人50-100元监督鼓励奖。

5、凡举报发生工伤事故,隐瞒不报的,给予举报个人30-50元监督鼓励奖。

6、凡举报有工作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失职、渎职等行为、安全管理人员在不认真履行职责的,给予举报个人30-50元监督鼓励奖。

第6篇 钢铁厂隐患举报奖励制度

1 目的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鼓励广大员工积极举报安全生产隐患,监督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充分发挥隐患举报对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各厂部作业现场及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举报。

3 事故隐患分类

3.1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3.2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局部停产,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自身难以排除的。

4 事故隐患的范围

4.1 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或重大险情;

4.2 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等;

4.3 建设、施工、检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伤害。

4.4 停工、生产、开工阶段可能发生的泄露、火灾、爆炸、中毒等;

4.5 可能造成职业病、职业中毒的劳动环境和作业条件。

4.6 在敏感地区进行作业活动可能导致的重大污染。

4.7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理活动(包括停用报废装置设备的拆除,废弃危险化学品等)。

4.8 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

4.9 以往生产活动中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

5 举报办法

5.1 员工发现存在安全生产隐患时,有权向现场管理负责人或带班领导提出隐患内容。现场管理人员对员工提出的安全生产隐患,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现场管理人员对举报过的隐患,整改不力或推诿不整改的,员工可直接向安全管理部进行举报,举报电话:;邮箱。

5.2 举报人以书信、电话、当面提出等方式举报隐患均可,举报人举报的事项应客观真实,对其提供举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中伤他人。举报人应提供线索或者必要的证据,提倡实名公开举报,以便于及时核实、查处和实施奖励;对举报人不愿提供姓名、身份、班组以及不愿公开自己举报行为的,应尊重举报人的权利并给予保密。

5.3 对员工举报的安全生产隐患以及上级安全监管部门批转的隐患举报,必须认真受理,登记建档,安排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认真对照排查,对查实的隐患要立即制定整改措施,做到定整改措施、整改时间、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间、整改验证人,形成一个闭环。

5.4 要依法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如有发现打击报复举报人的,将采取警告、处罚、撤职、开除等方式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5.5 奖励发现隐患的员工,不处罚因工作疏忽未察觉本岗位隐患的员工,坚持只奖不罚,打消员工举报隐患的顾虑,激发出员工发现隐患的潜能。最终达到全员积极主动参与隐患排查,使隐患无处藏身、随即被发现、随即被消除的最终目标。

6 举报受理及隐患处理流程

6.1 接到举报时,安全管理部应认真填写《隐患举报受理登记表》,并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对举报情况进行勘查核实。

6.2 经勘查确认属一般或较大安全隐患的,由安全管理部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督促相关责任人限期整改,并到期进行复查。隐患整改责任人整改事故隐患后,应及时将整改情况书面呈报安全管理部复查并存档。

6.3 经勘查确认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安全管理部应立即发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责令其停止违章行为、限期整改,并进行跟踪复查。

6.4 凡属情节特别严重的安全违法行为或重大、特大事故隐患,受理人应立即上报安全部领导与公司分管安全高层领导。

6.5 经勘查确认举报情况属实的,安全管理部落实处理意见并实施,同时在48小时内给予举报人答复。

6.6 如属已处理过的同一内容举报,应向举报人详细说明受理的时间和处理经过。

7 奖励办法

7.1 《隐患举报受理登记表》以及核查材料等基础资料由公司安全管理部整理汇总并按规定登记建档。

7.2 对经查证属实的举报,由安全管理部按照国家有关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严重程度评审确定奖励标准,给予第一时间举报的单位或个人50-1000元不等的奖励:

7.2.1 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成绩突出、防止或挽救安全事故发生、举报隐患的有功人员,要给予荣誉表彰和物质奖励(100-500元)。

7.2.2 对提出安全重大合理化建议、及时制止违章避免重大险肇事故或人身伤害事故、消除重大安全隐患、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的职工或单位,经安全管理部调查属实并签认,都可报公司请功、或一次性重点奖励500-1000元。并在评先、晋级、提职时予以此职工优先考虑。

7.3 每月月底填写《安全举报奖励审批表》报公司主管安全高层审批后,对举报人进行奖励。

8 按照《2023年全省冶金行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专项行动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9 本制度解释权归安全管理部所有。

隐患举报奖励制度汇编(6篇范文)

隐患举报奖励制度隐患举报奖励制度是一种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旨在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及时发现并报告潜在的安全风险。这类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类:1. 生产安全:涉及设备操作、工艺流程、工作环境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2. 质量控制:针对产品质量缺陷、标准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的举报。 3. 环保合规:关注企业环保设施运行、废弃物处理等可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隐患举报奖励信息

  • 隐患举报奖励制度汇编(6篇范文)
  • 隐患举报奖励制度汇编(6篇范文)74人关注

    隐患举报奖励制度隐患举报奖励制度是一种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旨在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及时发现并报告潜在的安全风险。这类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类:1. 生产安全:涉 ...[更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