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948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3分钟,共有139位用户关注,48人点赞!
读王维的诗,可以很随性,可以很闲适。不像读杜甫的诗,只有在博大的胸怀之下似乎才更能了解得更深刻一些;读李白的诗,似乎没有那种自信与洒脱也是难以完全理解的;读李商隐的诗,要的是丰富的知识与那种敏锐洞察力,没了那种洞察力,李商隐的诗也只能是一知半解,更有甚者还徒增伤悲……只有王维,我不论用那种态度,不论处在何时何地,都可以一读。
王维是将自己感情完全寄托在诗中的。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是作者细细雕琢过的,每一个意象,都是作者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写入诗中的。诗人的用字十分精妙,只在这一个字当中,所描写的场景,所流露出的感情顿时让人觉得舒心。“春来遍是桃花水(《桃源行》)”很简单的一句诗,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无比温暖的。闭上眼睛想着那个场景:春天、桃花、流水。闲适之情便自然而然流露了出来。再如“碎影入闲流”(《赋得秋日悬光》),五言诗本来字少,留给人更多的是想象。密密的树林里透出点点阳光,刚好投射在水面上,水似无意,静静地流淌着。不禁要惊叫出来,竟是如此的精致,挺普通的景色,却写得如此美。这便是王维的诗之美处。
相对而言,王维的诗最美之处就是在这个浮华的世界背后,可以让人找寻到一丝心灵的慰藉。好多人都说最喜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曾以“前行山路尽,身后远清寒”入诗,也被很多人认为与此情景接近。做事情如果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自然是好,但人生又不尽是如此,水穷云起处看景自是另外一番心态了,又何尝不好呢?忘却暂时的痛苦,给自己的心灵找一个家,把不快都释放出去,以冷静的心态再来面对事情,该有另一番景象了吧。
《山居秋暝》读起来又是另外一种情致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还记得是下了一个晚上的雨,第二天早上起床走在校园里,为他人回复短信时说了句:昨晚下了一晚上的雨,今天没太阳,不过空气很好。又顺便朝着四周望了望,一路上就读着王维的“明月松间照”走到了教室。这也是自己的《听雨》的兴起由头吧。焦窗斜倚风声细,雨打芭蕉滴漏迟。莺鸟初啼春晚至,千红万紫在明时。再回过头来说王维的山居秋暝,确实如此,淡雅的景致,所选的意象都是明净的,清澈的,又是新雨过后,似乎把人的心也要洗濯干净了才是。当思绪混乱之时,读读山居秋暝,应该算得上是一味良药了。
山居秋暝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2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178位用户关注,38人点赞!
伴着秋日私语那优美的旋律,我走进了一幅清幽的画卷.
秋天的傍晚,雨后的山林,柔和的月光拂洒在大地的身上,照得松林格外幽静.清澈的泉水在光滑的鹅卵石上缓缓流过.偶尔传来一两声洗衣女子的笑语,使清幽的松林增添了一份亲切,渔船也沿着水流向远处游去......
这一幅幅,一串串美丽的画面就是出自大名鼎鼎的诗人王维笔下.这首<<山居秋暝>>以诗人心中的山村景色,用毫无雕饰,混然天成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清幽,生动自然的图画,且优美的风光令我们留恋,纯朴的生活图景令我们向往,真可谓是诗中有画呀!
也许,我还 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作者的情感之中来.但,诗人那清新而富有生气的写作手法却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如果,当初诗人没有选择隐居,那我们一定会丢掉一首美好的秋日雨后风景诗.
山居秋暝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2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31位用户关注,37人点赞!
雨后的山村格外的干净。刚刚停住的雨,洗净了人们活动的痕迹,也洗净了我落寞的心。我,走在林间湿软的泥土小路上,欣赏着眼前的一棵棵松树,一间间茅屋,欣赏那雨后的露珠。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月亮冉冉升起,银白的月光就像一颗温柔的心,努力穿透树枝。可是被锋芒的松针无情地刺戮,碎了一地,树上落下的水滴,仿佛就是它的。秋天的风,从大地掠过,给人一阵阵寒意。偶然听见小溪潺潺的流水声,从那步入溪中的石头上流过,仿佛在天的老母亲绵绵的诉说。对岸,安静的竹林,传来了谈话的声音,在空中久久回荡,不肯离去。一群长发飘逸的浣女,一路有说有笑,打破了山中原有的寂静,直到她们踏进各自的家门为止。忽然,水塘里的动静,掀翻了荷叶晶莹的泪珠。渔船越来越近,顺着小溪漂到山村。渔人们手中的渔网里,一条条肥美的鱼儿拍打着尾巴。
好想永远留在这里,任那一阵阵风吹过脸颊,看那一滴滴雨滋润着大地。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任何羁绊,这里有的,只是无拘无束,只是一份清闲淡薄的生活。
五年级:tomy2002
山居秋暝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16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37位用户关注,42人点赞!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 维《山居秋暝》
清风丝雨,摇荡秋日,已而暮至,风歇雨霁亦恬然。
远山如玉,浸润在雾霭流岚的神韵中。青山在暮色里,暮色在青山外。秋爽满山亦满天。
斜斜的石径上落叶纷纷,清香迎面而来,拂之不去。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诗人信步其中,细闻秋木之上,偶滴清露,余响悠悠。不觉秋日之月渐渐东上。天空中,靛蓝澄澈,月华袅袅,沁着夜的芬芳与静谧,丝丝入心。皓月青辉荡漾着清秋的涟漪,流入松林。松林一片苍翠,琼枝净而无尘。月华入松,松笼翠雾。松下有影,树影知音,相映成趣,意态横生,渐入佳境。
月影涤人心,潺潺而往,松痕知人意,落满衣襟。
诗人立身清泉旁,泉水流淌,近乎素练绕林间。泉声淙淙,汩汩于石上,佩环叮咚,七弦泠泠,恍若武陵清溪,径入仙源。月之流光松之疏影随水而逝,缘步而行,蜿蜒,入林深处去了。
诗人且行且住,偃仰啸歌,空山唱和,竟成佳音。一时又万籁俱寂,白露点点,苍苔欲上人衣。
忽闻笑语欢声穿林而来。打破树林清寂,一片欢腾。竹露清响,也似笑语,银铃一般,悦人心情。
荷叶罗裙,翩然而至。蛾眉未扫戴荆钗,犹似当年越溪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浣衣女子相顾谈笑,余音不绝,宛若天籁。乘月而来如幽梦,踏月而归似浮云。
松竹相偕而行,诗人来至湖畔。谁说芙蓉秋江多怨嗟?月笼荷塘送湖风,西湖六月尚不如。观渔舟过水穿花,移舟水溅,差差绿。柄柄清香漫入船舷,莲花舞动如相送,还约明日来采莲。
渔舟去,诗人尚徜徉其中。农家多欢愉,令人羡煞。陶令“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诚不谬也。闲云野鹤无拘束,终日相伴山与水,不枉此生矣。春芳已去,自有秋情。云岫相逐,为我怡神。皓月轮空,足以交游,山民朴质,可以为邻。经纶事务者,来此息心,世事俗务,何足道哉!
于是喟然曰:“王孙兮归去,山中兮可以久留。”
(指导教师 沈晓霞)
【点评】
以诗人的游踪为线索,移步换景,景情交融,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内容上,以时间为序,写出了诗人空山新雨后,在林中漫步时的所见所闻和独特的感受与追求,似把读者引入一个清幽明净、自然纯朴的世外桃源,令人耳目一新。
但也有不足之处:
一是全文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为主,纯写诗人的独特感受,未能生发开来,未能点明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主客观原因。可在第九段“踏月而归似浮云”后,加上一段:远视浣女背影,诗人之心,仿佛亦随之渐行渐远,抛离了尘世喧嚣……
二是未能在行文的过程中,加上写作者的某些感受,使之具有现代气息。可在倒数第二段后再补上一段:多么神圣的一片净土!(独句成段。)
三是少数语句语意不明。如“月华入松,松笼翠雾。松下有影,树影知音,相映成趣”,应为“月华入松,雾笼松翠,松下人影,人影松影,相映成趣”。这也是用此种较为凝练的语言写成的散文作文常犯的通病。
(汪茂吾)
山居秋暝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96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112位用户关注,58人点赞!
一、音像导入,快速入境
魏书生说过,“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石火花,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这里突出了导语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才能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吸引他们的眼球,让他们快速进入课堂情景,却更为重要。新课开授前,播放一段与诗歌的感情基调或意境相协调的乐曲,展示一幅或一组与诗歌内容及画面一致的图片,便能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注意力、思维、兴趣集中到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中去。《山居秋暝》是一首山水诗,画面感很强,有声有色,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经典之作,意境清幽秀美。新课前,笔者选择播放了一段古筝曲《云水禅心》,轻悠舒缓的旋律很快便让学生安静下来,闭目凝神听了一分钟后,学生的心境得到了净化。而后笔者又投影了一幅月下山水图:一轮明月高照,松林在月色的笼罩下,青翠依旧,潺潺溪流,从青苔斑驳的石块间缓缓泻过……优美明净的画面让学生直叹美。这种情境下,笔者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目标“追寻诗意的美”。
多媒体技术将音乐、图画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很快地将学生带入了诗境,比起教师单调的介绍和讲解,要生动有效。
二、配乐朗诵,融入感情
古诗的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读诵。读诵不仅能帮助学生感知诗歌的内容,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诗歌的情感。对于已经进入预设诗境中的学生来说,听觉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因此配以音乐,抑扬顿挫地诵读,更能准确、传神地表达出诗歌的感情基调,令学生很快融入到诗歌的情感当中。在教授《山居秋暝》时,在学生扫除了字句朗读障碍后,先播放一段方明老师的配乐范读,语言标准且富有感情的诵读,让学生有了初步的听觉印象;接着静音,投影“空山新雨图”、“月下山水图”、“月夜渔舟图”,并配上诗句字幕,让学生自由诵读,在自由诵读中,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所传达的情感;然后再除去诗句字幕,仅仅让学生看着画面,听着音乐,自己有感情地背诵全诗。这样多次变换反复诵读,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热情,真正使他们融入到诗歌的情感中。
借用多媒体艺术化的范读,把无声的文字语言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直观地传达了诗歌的艺术形象和强烈的思想感情,这不仅解决了教师“无法言传,只能意会”的教学困难,而且深深地感染了学生,让他们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把握诗歌的节奏,感受全诗的感情变化,更为感受诗歌的主旨提供了依托。
三、画面展示,拓展想象
诗歌是诗人抒感所作,它要通过一定的形象,构成一种意境,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十分注重形象描绘。但是由于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凝练性、跳跃性、含蓄性,仅仅通过语言文字,学生很难感知到诗中描绘的意境。如果教师能通过多媒体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直观可感甚至栩栩如生的图片,那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构建更准确贴切的画面和意境。在鉴赏《山居秋暝》意境的环节,笔者让学生自选诗句,先根据诗句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诗句营造的氛围和意境,结果不少学生想象贫乏,语言平平,很难准确地描绘出画面的优美和意境的清幽;然后笔者投影了一幅幅相对应的图片,又让他们比照图片,修改自己的文字,与之前的改写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拓展,还加入了画面上没有的人、景、物,语言丰富了很多。
运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将僵硬呆板的语言文字变成美轮美奂的画面,效果逼真,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
四、资源整合,提高效率
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片集成在一起,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运用多媒体又将这些资源与课程内容、方法有机整合在一起,丰富了教学的形式,提高了课堂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由于多媒体投影的直观性,图文并茂,增强了记忆的效果,提高了背诵的效率。学生在《山居秋暝》配乐配图诵读的同时就会背了,减少了古诗背诵的难度。其次由于多媒体不受容量的限制,可以由课内延伸拓展到课外,补充了大量的信息。比如在理解“空山新雨后”中的“空”时,同时补充了王维其他几首有“空”字的诗歌:《鹿柴》《鸟鸣涧》《竹里馆》,互为比照,互为补充,帮助学生理解了“空”字的含义和诗中的禅理,使学生感受到了王维的赤子之心和人格魅力。在鉴赏学习的过程中,还补充了一些他人对王维的评价,比如苏轼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清代沈德潜的“王右丞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等,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最后一个环节,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由王维去联想其他具有相同心境、诗意生活的人,寻找生活中的诗意美,激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得。结语投影“感受高尚的人格,就会使人格高尚;触摸空灵的心田,就是使心田空灵”,让学生的心灵深受启发,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
山居秋暝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68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177位用户关注,27人点赞!
2、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4、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5、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7、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班婕妤《怨歌行》
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9、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10、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13、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14、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5、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6、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1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古风二首》
18、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19、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0、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2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3、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怨》
24、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5、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秋浦歌》
26、昨夜西风凋碧树。——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27、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28、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29、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30、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31、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32、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3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34、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35、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6、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37、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38、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39、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
40、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41、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李贺《七夕》
4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3、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4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5、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6、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
47、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8、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49、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50、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望月有感》
51、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52、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53、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4、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5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56、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58、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59、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60、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6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62、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诗》
63、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65、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66、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6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68、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69、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70、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71、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三五七言》
7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3、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7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7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6、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程颢《秋日》
77、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78、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79、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80、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程颢《秋日》
8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82、欲寄彩笺兼尺素。——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83、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84、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8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86、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87、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88、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89、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90、墙里秋千墙外道。——苏轼《蝶恋花·春景》
91、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9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9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94、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95、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96、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97、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98、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99、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100、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101、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山居秋暝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2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234位用户关注,31人点赞!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来源:文章屋网 https://.wzu)
山居秋暝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17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33位用户关注,26人点赞!
[关键词] 《山居秋暝》 意境 铺排 感受
王维是盛唐的山水田园诗大家,他的诗歌开创了山水田园诗的新境界,相比开创了山水诗的谢灵运而言,他的诗上承陶渊明诗的古拙、典雅传统,下启宋朝杨万里等田园诗人的创作,其诗歌创造的宁静淡远、纯美的情感历来为人称道。
《山居秋暝》很鲜明的体现了王维诗歌的特点,无愧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称赞。
1、 意境之美
《山居秋暝》全诗由雨、秋、明月、松、清泉、石、浣女、莲、渔舟等意象组成,这些实体经王维的生花妙笔点染,都变成了富于感官性的诗的意象,处处给人一种秋高气爽,天清气朗的感觉。
第一句“空山新雨后”,细雨洗涤大地后,万物都一片新生的气象,空山中更是一派崭新之象,空气中带着雨后的微凉,给人一种“清凉”之感。接着第二句“天气晚来秋”,过了酷暑难耐的夏季,秋天本来就给人一种爽朗的感觉,空山的傍晚更是别具一种“清爽”的氛围;第三句“明月松间照”,月光皎洁、明亮,从树影中间泻下给大地洒下一片清辉,在夜晚树影婆娑,随风轻摇,明月照亮了大地,一派“清亮”之景就浮现眼前。第四句“清泉石上流”,雨后清泉水渐长,泉水汇聚成小溪欢快的向前奔流,遇到岩石发出“清脆”的声音,读此一句,仿佛听到泉水叮咚的歌声。
诗的首联和颔联为我们展现了一派大自然纯美的诗境,但我们总感觉到缺少了一点生机,王维在第五句写道“竹喧归浣女”。古人以女子温柔娴静为美,窈窕淑女历来为诗人所欣赏,西施浣纱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传颂了近千年。王维把浣女置于寂静的群山中,使整首诗具有了一种人的活气,生命的气息开始在这里流转,照亮了整个山谷。浣女“清丽”曼妙的身影也融入了读者的心中;接下来一句“莲动下渔舟”,一叶扁舟在荷塘中划过,本就具足了诗情,加上荷叶轻摇欢舞,为诗增加了灵动的色彩,“轻灵”之感油然而生;颈联两句把主体的人引入作品中空寂的环境,达到了自然美和人情美的高度结合,但这还只是作者传情达意的方式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中,“随意”二字显出作者恬淡宁静的心意,“芳歇”意旨百花已凋、草木将落“清寂”之感涌现出来;“王孙自可留”一句,于自由自在中显露一片“清逸”之情。
意境之美可见一斑。
2、 铺排之巧
古人作诗,一向强调“情因景生,景以情美”的效果,因此景物的铺排、情感的表达二者的统一就成了判断诗人水平的标准之一。王维的《山居秋暝》充分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其铺排之巧,令人惊叹。
作为一个有着禅心,半隐半仕的诗人,他率性自然,醉心于美景、流连于山水的感受都是为了展现他的隐逸情怀,《山居秋暝》中更是以曲折有致的场景铺排表达了这种情感。
诗中八句,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四幅图画:
秋雨初晴图、明月照水图、浣衣归来图和莲动渔舟图。每一幅图都传达了特定的情感。
第一副“秋雨初晴图”,可以看作诗人情感的萌芽之处,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为诗歌提供了一个总体的环境,这个环境可以引发人多重的情感体验,由秋之时节,可以引发人悲秋之感,“伤春悲秋”也是古代诗歌中比较普遍的情感。但是雨后初晴又会给人一种清凉、舒畅之感,作者更趋于哪一种呢?这是读者一定要猜测的,而王维要作的就是一步步凸现自己的情感,使之具体化、明朗化。
第二幅“明月照水图”中,作者先用松的四季常青为画面增加了一种色彩,明月的皎洁又给图画增添了亮度,使画面处于明暗和谐的状态,而流水从石头上流淌所激起的声音的联想又给流于空寂的画面增加了热闹喜庆的气氛,使其不再孤单。这时,诗的情感基调逐渐远离了“悲秋”的古人传统,向后一种情感方向靠拢。
第三幅“浣女归来图”很可能是虚景,由作者想象而生,浣女的倩影与西施浣纱的传说给全诗带来了魅力,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舒畅、清凉的感觉已经不能概括他的欣喜,向往、追求的感觉从心底涌起。
第四幅“莲花渔舟图”中,莲花的轻柔动态与浣女轻松的脚步,柔美的身姿一致,自然让人陶醉。这种逐层深入的铺排自然地突出了最终的情感表达,即“陶醉”。“王孙自可留”不仅是情感,更是结局。隐逸的情怀获得了最后的归属和认同。
3、 感受之妙
王维的诗不仅以“境”见长,感受的微妙更胜一筹,《山居秋暝》中不断流转的情感更使作品美不胜收。
试想第一句“空山新雨后”,雨后初晴,推开门走出户外,感受空气中那清亮的气息,自有一种惊奇、喜悦之情。雨后的视觉自然而然转化为嗅觉的享受,清新的空气入肺,整个人都神清气爽。第二句“天气晚来秋”,人对时间的主体感受与肌肤体验、身体体验合二为一,由清新的空气想到秋的到来,主观感受和客观环境也合二为一,水融。不动声色地过渡到了“无我之境”。接下来两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傍晚渐入夜晚,明月透过云围,给大地洒下一片清辉,人们眼前一亮,眼前恍惚的美景却敌不过清泉击水的感觉在读者听觉中产生的影响,这就像一部摄影机在游移拍片,镜头中晃动的树影渐渐模糊,一种宁静、闲散的情感渐起并不断上升。紧接着,下两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与刚才由视觉到听觉的情感呈现相反方向,它由竹篮之声,联想到浣女洗衣后归家,进而看到了富灵动色彩的画面,――渔舟轻摇、莲花微动,从听觉到视觉双方面再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交融的自豪感和欣慰感。随着情感的渐入高潮,这些所见、所听、所感、所想随着“芳菲已歇”的清秋之境转入了清寂,作者淡泊的情怀又从内心升起,一句“王孙自可留”既承接了宁静淡远之意,又表现了王维率性而为的真性情。
无论从情、景、意的铺排还是从语言上看《山居秋暝》都是一颗珠圆玉润的明珠。
作者简介
山居秋暝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20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41位用户关注,42人点赞!
王维诗《山居秋暝》首联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即山也,青山也好,远山也好,高山也罢,作者却偏偏使用了“空山”一词。从第二联“明月松间照”,有松林一片可以看出,“空山”绝非不长草木的光秃秃的山。而且从题目“秋暝”可以看出写的是秋天傍晚的景致,这也可以从诗的内容找到印证。一是“竹喧归浣女”,浣洗的村妇成群结队嬉笑归来,也可推知天色将晚;二是随着时间推移,“明月”出来了,这个时候望山,又刚下过雨应该有点朦胧了,但作者仍称之为空山,这“空山”解释为“空旷的山林”,即使字面上说得过去,也不太合乎事理,因为“空旷”有疏疏落落、开阔之意。那么作者为何执意要用“空山”呢?是否作者一时兴起?这一点可以肯定,不是,因为作者在其它几首诗中同样使用了“空山”一词,如《鹿柴》一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鸟鸣涧》一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同样的道理,这里作者写“空山”或“山空”,不是客观写山中无一物。因为《鹿柴》一诗的后一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明确写到有“深林”。那么王维是为何要痴迷这“空山”呢?“空山”在这诗中又该如何解释呢?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罢相,朝政大权落到李林甫手中……是王维一生的分界线。李林甫为人奸险、口蜜腹剑,尤忌文学之士。王维是其政敌张九龄一手提拔,又享有诗文盛名,所以随时都担心遭到暗算。”(马积高著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第58页)此后为远祸自全,先隐居终山,后又在陕西蓝田购得宋之问的别业,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山居秋暝》就是他这一时期写下的作品。由此观之,王维笔下的“空山”应是主观的“空山”,是没有尘世的嚣喧、没有人打扰、没有官场倾轧的清幽平静的生活环境,是作者理想中的居所。作者在《山居秋暝》中用心描写了一幅清、幽、静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农村人物活动相交织的牧歌式的田园风光画就是明证。
王维,“父早死,母崔氏虔诚奉佛二十余年,对他有较深的影响。”(马积高著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第58页)“中年后,遭遇过挫折与屈辱,更常将自己的身心沉浸在佛教的精神王国中,以求得超脱。”(马积高著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第64页)由此观之,写这些诗时的王维已经对“佛”与“禅”有了很深的理解。佛教讲究“空即色,色即空”,禅宗强调“刹那”、“坐忘”、“忘我”等,那么此时的“空”已非一般人理解的“空虚”、“空无”的意思。在作者王维看来,是因为自己心中空而无欲,所以清静、洒脱,能看透人生的世相,感受到天地间的宽广,发现了人生的大快乐,这才是他对“空”的理解。譬如他在《过香积寺》中有一句:“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意思指春霭淡淡缭绕山林,寺旁的空潭更显幽深,身心安然入静境,如制毒龙去妄心。也就是说,迷妄之心如毒龙难治,但清静的空寂的潭边环境可以让人身心宁静,解除迷茫。通过这,我们不难发现王维对“空”的痴迷,是他对“佛”、“禅”精义的痴迷,在政治险恶人生中找不到成功时,在清静无尘杂的自然山水中,他找到了人生的真正快乐。所以他眼中的山,不管是“空”山也好,还是山“空”也罢,是他从心底里追求这样一种境界、这样一种自由洒脱的人生。
湖南省新宁第一中学(422700)
山居秋暝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179位用户关注,56人点赞!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