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报告范文

综合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4-04-16 15:01:04 查看人数:81

综合调研报告

综合调研报告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3779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0分钟,共有104位用户关注,35人点赞!

根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政府工作安排,针对各村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开展了一次基层党建调研工作,分别走访了34个村,先后召开座谈会34个,个别访谈60人(次),走访群众100多人,全面了解了各村近年来组织工作情况、存在问题,收集和梳理了有关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村近年来组织工作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全镇组织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各村能够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克难奋进,开拓进取,狠抓落实,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具体表现在:一是领导重视、气场强烈。各村对组织工作都非常重视,广大干部对组织工作非常关注,基层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普遍认可,组工干部精神面貌较好。二是紧贴中心、思路清晰。各村都能够紧紧围绕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组织工作,结合实际超前谋划、主动站位,实现与中心工作的高度对接、深度融合。三是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各村在推动工作过程中能够有计划、有重点的组织实施,能以重点工作推动引领带动各项工作。四是探索创新、亮点纷呈。各地结合实际,不断改革创新,破解难题,打造了一批特色亮点,进一步提升了全镇组织工作的整体影响力和知名度。五是推进有力、成效明显。各村紧扣本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任务,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经验做法得到上级认可,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

二、各村近年来探索创新的主要特色亮点工作

从调研情况看,全镇组织工作改革创新氛围比较浓厚,探索力度大,有力破解了一批组织工作中的难点、焦点问题,成效比较明显。

(一)干部工作

演武岗村推行了干部日常管理台账,按照“一柜一档”、“一类一卷”、“一人一本”、“一天一记”、“一月一报”、“一年一评”的要求和“年初任务分解、每天工作纪实、分月工作小结、支书审签把关、业绩内容公示、适时抽查通报、年终评议归档”的操作程序,加强了对村两委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

(二)基层组织建设

李寨村、俄庄村、陈寨村大力实施了以“能人和退休干部”为作为乡贤纳入村两委班子的重要工作。重点从外出务工经商、乡土能人、退休老干部中选聘村主职干部力度,全镇目前已有3名“回归支书”。乡贤支书们积极带动村两委班子配合镇党委政府各项工作尤其是组织工作,不仅激发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很好地推动了村两委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自身建设

演武岗开展“组织工作开放日”活动,邀请群众代表走进支部、了解支部;公开支部工作、通报工作情况,使人民群众了解村党支部做什么、怎么做、做的怎么样,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透明度。中栗岗村开展以学政策、学业务,比技能、比绩效的“双学双比”岗位练兵活动,提高村干部业务能力。李寨村推进村组干部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调研中发现和基层反映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这次调研比较系统全面,掌握了解了许多基层实际情况,发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问题很多,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共性有个案,原因也多种多样,经梳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干部工作

1、干部队伍日常管理方法不优、办法不多,效果不佳。从调研情况看,虽然各村在加强干部队伍日常管理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创新,比如演武岗村探索推行村干部日常管理台账,但从全镇来看,真正简便易行、管用有效、能够长期坚持的干部日常管理的办法还不多、还不够。究其原因,一是操作相对繁琐,存在形式主义。比如有的村在干部日常管理中要求做到“一天一记”、“一月一报”、“一年一评”,程序繁复,且大部分村干部日复一日都是干同样的工作,天天记而没有新意,有流水帐之嫌。二是考核过于呆板,存在机械主义。吏治为天下第一难,不同时期考核干部的标准和要求不尽相同,如果用一把尺子量,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不仅没有达到应有效果,反而会引起干部反感。三是结果运用不力,存在虚无主义。在实际操作中,没有把日常管理考核结果作为关键或重要因素,导致干部日常管理指挥棒“失灵”而无法长期坚持。

2、村干部队伍老化严重,存在青黄不接和断层现象。

全镇共有村干部共236人,55岁以上有16人,35至55的有198人,35岁以下有22人,大部分干部年龄偏大,年轻干部占比太低。

(二)基层组织建设

1、“最美+”评选活动开展不够平衡,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调研中发现,虽然“最美+”评选活动基本上做到全覆盖,但有些村没有党员群众参与,仅仅是村主职干部或个别操作人员按上面的程序要求走了过场,把结果挂在墙上,没有把“最美+”评选过程当作党员群众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过程,没有真正激发党员群众内生动力。主要原因,一是认识不深。部分村干部没有深刻认识到“最美+”评选对党员群众教育引导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仅仅作为迎检的一部分,被动应付而没主动作为。二是宣传不够。对活动没有全面深入细致宣传,基层干部群众不熟悉、不认知、不接受,参与活动不积极主动。三是组织不力。有的村怕麻烦,没有把全体党员群众发动起来,而是敷衍了事,应对检查。四是结合不紧。没有把“最美+”评选与党员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争创过程和结果对党员群众没触动、没影响,争创不争创一个样,创多创少一个样,导致党员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2、村级阵地作用发挥不够,与“阵地要筑牢在群众心中”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从调研情况看,很多村级阵地只发挥了办事功能,老百姓不办事不登门,有时甚至跑好多趟才找得到人、办得成事,“服务中心”服务不到位。分析原因,一是管理服务没到位。虽然每个村都明确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管理员,但很多管理员都是村干部兼任,村干部主要精力还是家务事,群众办事要先找村干部再到村部。有的虽然坚持值班制,但管理员对电脑、远教设备或办事程序、政策不熟,服务质量不优。二是阵地建设不合理。有的村阵地选址不合理,没有在村子中心,群众办事要走几里地,参加活动更不方便。三是活动经费有欠缺。开展活动就要有经费,而很多村集体经济薄弱,根本无钱办其它事和开展活动。四是思想认识有偏差。部分村干部把阵地建设当作“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建的目的不是发挥阵地的作用,而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和考核,重建轻管、有建无管思想严重。

3、远程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功能没有得到体现。调研中,绝大部分村虽然远教设施齐备,但大都成为摆设,偶尔点击播放也是为了应付上面检查,真正发挥作用的不多。主要原因,一是播放内容不对路。远教播放内容主要侧重于党性教育和技能培育,党性教育本身吸引力不强,而技能培训没有针对性,群众想看想学的没有,播放的看了又用不上,或者看了一遍又记不住,导致党员群众“懒得看”。二是播放时间有冲突。白天有很多不错的节目,但农民群众白天都要干农活,只有雨天、夜间或重大节日才有空闲时间。三是播放方式不灵活。远教播放主要在村部、在室内,播时群众不知道,或者群众想看没有播,信息不对称,没有在室外广场用投影播放效果好。四是播放对象有差距。现在农村绝大部分年轻有文化的村民都外出打工,留下来的都是“386199”部队,本身文化程度偏低,对很多播放内容看不懂、学不会、用不上,致使远程教育得不到长期坚持。

(三)乡贤工作

1、各村乡贤工作仍然存在效果不优、氛围不浓等问题。从调研情况看,各村乡贤工作都在积极探索,很热闹,但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一是用人主体积极性没有充分激发。二是客观条件制约严重。三是乡贤工作的投入保障仍然不足。乡贤工作必须要有大气魄、大胸襟、大投入、大保障,但现状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人才投入保障上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导致人才工作后劲不足。

2、乡贤工作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乡贤工作必需要有项目支撑,但从目前看,各村在争取乡贤项目上仍然显得被动,效果也不明显。主要原因,一是乡贤工作理念不新。乡贤优先的思想和“抓乡贤发展就是抓经济发展”等新理念尚未真正确立,乡贤工作视野不宽,创新不够,精力不足。二是政策钻研不透。对上级有关乡贤政策、乡贤项目缺乏深入研究,抓不住关键,突不出重点,只能按上面要求被动申报,缺乏主动作为。三是推进落实不力。对争取到的项目往往是资金到位便完事,缺乏跟踪督办,缺乏把项目抓落实抓出成效的韧劲,乡贤工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支部自身建设

1、村干部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育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一是优良传统需要强化。2018年换届以来,全镇村干部队伍人员有不小变动,一部分年轻同志加入到村干部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但部分同志对村干部的要求理解不深,对优良传统认识不够、坚持不够,迫切需要教育强化。二是基本技能需要提高。现在村部一定要成为多面手,但从现状看,很多干部都不同存在“能力短板”现象,有的甚至不能适应岗位需要。三是工作作风需要改进。虽然社会整体对村部评价比较高,但也助长了部分村干部的优越感、虚荣感和飘浮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还不同程度存在。

2、自身建设主题活动针对性不强,参与率不高,效果不明显。近些年来,全镇各村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但总体看,存在名词多、花样多、要求多,落实少、参与少、反响少现象。主要原因,一是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客观讲,各村确实忙,本职工作都做不完,哪有时间搞活动。二是认识不够结合不紧。既没有认识到加强自身建设与做好本职工作是良性互动的关系,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脱离组织工作,活动与工作两张皮,缺乏生命力。三是督导缺失虎头蛇尾。重活动方案的制定轻推进落实,有部署无检查,有开头无结尾,每次活动都是轰轰烈烈动员,悄无声息结束,导致有些村对每年开展活动的名词都记不住、记不准。

综合调研报告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76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92位用户关注,59人点赞!

在环境治理战略的指导下,在“送下游一江清水”的实践中,在当前各地城市河流“有河皆浊,有水皆污”的大背景下,xx河也遭受到污染,俗话说:水是城市的眼睛和灵魂。确实.一座城市有了水,才充满生机和灵性,缺少水,便显得单调和乏味,所以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诣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惠民工程,关系群众的安全和健康,关系本地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然而,xx之美,尚有“美中不足”。不足因为水浊,水浊是因最近各种污染,致使xx河水质大不如前,与真正的绿水常流还有不小差距。本次调查灾相关部门的带领下,深入源头,深入实地,多方检查,寻求良方,同时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联动下,意图全面分析水浊,真正“还美与前”、“还水与民”。

一、xx河水环境现状

xx河流经贵阳市xx区党武乡、石板镇、xx乡和xx镇等乡镇。在xx水库以上河段,由于人口、工业均很少分布,水质良好,属于清洁水平。在xx水库下游,由于人口主要集聚在河段两岸和周边地区,因此这一段主要表现为生活污水造成的典型的有机(生活)污染,表现为do(溶解氧)、总磷和大肠菌群均不达标。结果造成下游的贵阳市中曹水厂的饮用水水源受到一定的污染,水质属于轻度污染。

为保护xx河,近年来,各级政府先后多次投资,共计1200多万元,建设了贵州省首家生活污水处理厂,使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为此,xx污水处理工程被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全国优秀项目,xx区的“十大成就”之一。该工程采用土地处理系统工艺,处理的主要工艺为通过截流将污水通过集中沉砂池,机械输入9.5公里的灌渠中进入不同的沉淀池,分别进行厌氧和氧化,经过水产养殖利用,最后作为农灌水排入农作土地。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其水质达到日本农灌水水质标准。

二、xx河环境治理对策

综合调研报告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61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7分钟,共有137位用户关注,54人点赞!

一、社会综合治税成效显著

我市自20*年7月份全面推行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以来,通过建立涉税信息采集传递平台,委托平台,考核奖惩平台的工作机制,实现了税收征管向多部门,多税种,多行业,多领域延伸,一年来共采集有关涉税信息5600多条,经过筛选,利用有价值的涉税信息2200多条,利用涉税信息新增税款420万元,签定发票控管责任书10多份,通过强化发票控管新增税款360万元。

二、我市社会综合治税的基本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为全面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夯实基础。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理解社会综合治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去年开展社会综合治税以来市政府专门出台了一个意见三个办法,对全市社会综合治税进行了统一部署。市、镇、村均专题召开了动员大会,组织宣传发动,把实行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作为增加财政收入,营造公平税赋大环境的重要工作来抓,逐步建立起“政府领导,财税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税新格局。在思想认识上强调我市实行综合治税是基于4方面的需要:一是保证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的需要。近年来,我市为了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对财政收入的需求十分迫切,但地税税源基数缩减没有新的税源增长点,因此最大限度的挖掘地方税应当是保证我市可用财力持续稳定增长的方法之一。二是目前税收征管形势的要求。随着结算方式日益多样化,分配手段日益多渠道化,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越来越隐蔽,税收征管方式难度越来越大,而地税部门税源零星分散,易漏难管,又无充足的征管力量,因此迫切要求建立一个严密的税源监控体系。三是贯彻落实《税收征管法》的需要。《税收征管法》第5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本部门行政区域内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领导或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协助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四是加强部门协作,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需要。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担负着不同的职责,但是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应当相互配合、支持,形成合力,通过综合治税可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2)领导重视、组织体系初步建立,确保了我市社会综合治税工作有序开展。为加强对全市综合治税的领导,根据《市政府关于开展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意见》,市政府建立了如皋市社会综合治税工作领导组,负责组织领导全市综合治税工作,协调处理工作中的问题,督促核查各镇、各部门和单位开展综合治税工作的情况。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由财政、地税、国税主要负责人担任。办公室机构常设在地税局,负责根据领导组的决定,具体组织实施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分类处置相关部门及单位提供的涉税信息。负责按照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各镇和开发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及协调相关镇属单位、村(居)委会联动开展综合治税工作,领导组下设社会综合治税办公室,由财政所长任主任,国、地税分局长任副主任,具体落实综合治税工作并配备专人明确为信息员。相关部门、单位领导也十分重视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建立工作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明确专人为联络员,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过问、亲自督察的工作机制。

2、整体联动、措施扎实,为社会综合治税的生命力和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1)各部门加强协同配合,齐抓共管。

社会综合治税工作是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必须借助有关部门的行政权力,离开各部门的配合协作,税源控管将无从谈起,更毋论应收尽收,不疏不漏。为此,我市综合治税领导组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先后与市建工、国土、工商、公安、交通、经贸等多个部门、单位建立了联系制度,将各部门配合税务部门加强税源监控的任务和职责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下来。同时,各基层国、地税分局与各镇及部门也签定了综合治税责任书,从而全面构建了从市到乡镇的部门配合协作网络体系,实现了涉税信息资源共享,获得了大量的涉税信息,为监控税源、加强征管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支持。如税务部门与工商部门配合,建立税务登记信息与工商登记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协作,大力推广电子申报,完善实时划缴工作。地税四分局根据土管所、供电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四月份对辖内22个砖瓦厂2004年度纳税情况与用电量进行比对,核实其实际营业额,清理补征税款40余万元。柴湾镇财政所利用同业税负水平的基础数据,将发现的宠物玩具企业税收异常情况反馈到税务部门,组织清查,取得显著效果。

(2)明确职责,强化各项监控措施。

面对工作头绪多,协调难度大,落实任务重等困难,各相关部门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了大量细致工作,在工作部署上逐一做到事事有人抓,落实有反馈,实现了税源控管延伸到多税种、多行业及征管盲区。如在综合治税工作中市交通运输部门加强对货物运输、出租车的营运情况监控;国土部门加强对土地转让、使用情况的监控;建设部门加强对基本建设情况的监控;房管部门加强对房屋交易监控等,形成了信息处理及涉税信息的控管岗位前移,大大提高了对以往征管盲区的信息掌握。对符合代扣税款条件的,签定了委托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确保合法、规范。白蒲镇建立了企业税源监控、契税、民营建筑、企业用地、农村运输拖拉机、房屋出租、个体屠宰七本台帐,切实为税收征管奠定了良好基础。常青镇综合治税办公室注重对规模税源动态分析,出具书面报告与国地税沟通,加强了税源监控力度使税收收入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3)舆论引导,宣传到位,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我市广泛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各界关注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各镇利用宣传标语、发放综合治税宣传材料、黑板报、召开村居民大会、税收宣传月等形式进行综合治税宣传,扩大综合治税的影响。在税务征收大厅,通过发放税收政策宣传单和宣传手册的形式,大力宣传税收征管、综合治税相关政策,让群众进一步了解政策、熟悉政策,使得纳税人对税法能理解透彻、能有深度的掌握,不会因不懂政策而出现申报的漏洞。如丁堰镇通过宣传使人们的纳税意识普遍提高,偷抗骗税心理和行为减少了,真真从内心认同纳税光荣、偷税可耻。今年上半年该镇主动到纳税大厅开票131户,开票金额907.81万元,征收税收34.76万元(主要为建筑、运输、租赁)。

3、建立考核奖惩机制,为社会综合治税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工作的关键在于狠抓落实,而落实的关键在于加强考核督查。经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如皋市社会综合治税工作考核办法》,实行多措并举、奖惩结合、强化监督、加强管理,客观公正地反映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实绩,促进社会综合治税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市政府将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列入对各镇(开发区)、相关单位的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考核结果记入年度考核总分。对密切配合、监控得力、协税护税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年终由市社会综合治税领导小组进行表彰奖励;对依法接受委托税款的单位由地税部门根据代扣税额严格按税法规定支付手续费;对因控管不力,造成税款流失的,由市政府予以通报批评。今年4月份市综合治税领导组对2004年度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中作出显著贡献的如城镇等三个先进乡镇,计经委、统计局等七家先进单位和8名先进个人给予了表彰。6月份,丁堰镇综合治税工作领导小组对提供有价值、高质量信息的供电、土管、城建、企服站、三河、皋南村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全面履行义务的部门,由财政所按照实际入库税款给予5%的手续费。通过加大考核和奖惩力度,较好地调动了各单位参与、支持综合治税工作的积极性,使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得以有效推进。

二、我市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少数乡镇、部门对综合治税的认识不统一,措施不扎实导致综合治税工作开展不平衡。

(1)思想认识不统一。部分单位、同志思想认识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观上对搞好社会综合治税的意义和方法仍然把握不清,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开展是“加强财源建设,营造公平税赋环境,促进我市社会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少数镇领导简单理解综合治税仅是做的形式工作,可有可无,因而在工作上没有主动性,敷衍了事;还有的积极性是高的,但是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未能真正理解其实质所在;部分单位及同志认为综合治税是税务部门的事情与自身本职工作关系不大,因此在联动中对综合治税工作应付了事,缺乏主动意识;少数基层税务征管人员对综合治税工作依赖性过大,认为政府提出综合治税具体工作就应该由基层政府多做,工作存在扯皮现象;个别单位存在“有义务无责任,有责任无压力,有压力无动力”的现象,工作不到位,甚至不作为。

(2)措施不够扎实。有的单位综合治税工作已经较为深入规范或正走向规范化,但也有少数单位综合治税工作仅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开展工作。一是部分镇仅有台帐或仅建立体系应付检查,而没有具体落实综合治税的措施;在调查中我们甚至发现少数镇干部不能正确理解社会综合治税的含义。二是部分单位、部门措施有所落实但是力度不够大,操作程序不够规范,信息采集质量不高,仅满足于一般性的工作要求和部署,工作不主动,没有创新理念。个别单位仅局限于签签文件,打打电话,不同程度的存在等、靠思想。由于以上现象的存在我市综合治税工作开展极度不平衡。如2004年在涉税信息传递数上较多的如城、白蒲等镇均达到500多条,九华等镇利用信息较多约300多条,而有的乡镇涉税信息传递少的仅有5条,在信息利用上有的镇还是空白。

2、社会综合治税氛围不浓,社会参与的共识尚未普遍形成。

(1)宣传工作长期性不足,群众参与力度不够。我市在社会综合治税宣传发动上缺乏长期性,仅满足于会上讲、挂标语、黑板报和为迎接检查而进行的突击应付,虽然面上宣传有声有势,但不能传到千家万户深入人心。群众存在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思想,没有形成“千斤担子,大家挑”的共识。部分群众难过“人情关”而拒绝提供涉税信息,认为都是本乡本土的熟人何必出力不讨好破坏了人际关系。总之由于群众没有正确理解综合治税的意义,造成了大量的税源信息在不经意间流失。

(2)部分纳税人的共识没有普遍形成,出现了政府部门“一头热”的现象。自我市开展社会综合治税以来,市各级政府,各部门都将该项工作摆上工作日程,形成浓烈的齐抓共管氛围,与此对比,我市不少企业负责人却只顾自己利益,对综合治税不闻不问,甚至少数企业会计盲目听从于老总而不顾《税法》、《会计法》的规定做了数本帐册,一本专门针对税务机关查帐而设。有的企业车间机器轰轰运行,产品畅销但在帐面上却做亏损。没有形成“依法纳税光荣,偷税漏税可耻”的意识。

3、在操作中漏洞较多,创新不够,税源流失日益突出。

社会综合治税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各镇和相关部门创新理念不够,在具体操作中硬搬模式,没有因地制宜形成“一镇一策”,甚至因为没有“创新堵漏”而造成税源流失。(1)在招商引资中部分市外大企业仅把生产车间投资到我市,并没有成品和销售,造成这部分企业没有税收,这不但影响了我市的地方财政收入也不同程度的浪费了招商引资成本。(2)在企业所得税征管中出现了原有的企业申请注销或“脱壳”经营,注册成立新企业或“三资”企业享受减免政策,国地税部门仅进行了核实而没有针对这一现象形成合力,创新征管机制,查漏补缺。(3)招商引资的投资企业落户我市在办理征用或租用土地协议上没有明确营业税的缴纳主体,因而在征收租金营业税和不动产销售营业税上出现推委现象。(4)在征收管理中存在“唯任务”的思想。认为一些税种比较零星,管理费时费力,形成了只看重大税源如增值税而忽视零散税源管理的现象等。

4、考核奖惩落实不到位,导致社会综合治税工作进展缓慢。

我市虽制定了《考核办法》,但各镇、部门实际情况影响了考核奖惩的落实程度。一是由于认识的不到位影响了考核的不到位,部分镇、部门认为综合治税工作仅是表面工作,不必耗人耗力而影响到本单位人员的年度考核成绩。二是少数镇由于政府财力拮据,对在社会综合治税中的先进个人只有口头承诺没有实质性的奖励。三是对少数偷漏税的企业惩罚“轻不着边,重不到位”滋长了其漏税恶习,也影响了主动交纳税款企业的积极性。四是考核力度不大。对由于涉税信息不准确,传递不及时或受托部门单位对税源监控不力,不按要求代扣税款影响财政增长的没有动真碰硬,追究责任。以上多方面原因造成我市社会综合治税进展缓慢。

四、对策建议

1、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开展社会综合治税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工作的深化,首先需要认识的深化。认识上的提高,必将推动工作更好地开展。针对我市各镇、各部门对综合治税工作认识的不一致,进展的不平衡,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统一认识:一方面,市场经济快速运行中,出现了经营多元化、收支隐蔽化、分配多样化、偷逃税智能化的新特点,税源控管难度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地方税收面广量大、零星分散、易漏难管,征管力量相对不足,征管手段比较滞后,更增加了税源控管的难度。实行社会综合治税,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强化税收源头控管,是从源头上控管税源的一项长期的治本之策。最后,实行社会综合治税也体现了依法治税的重要指导思想。总之各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反复灌输综合治税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头脑中形成了非抓不可的“三个观念”,即:加强综合治税工作是增加财政收入、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需要;加强社会综合治税是均衡税负、确保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加强综合治税是完善税源监控、加强税收征管的需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变表层为深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健全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完整高效的工作体系。

综合治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综治协调是整个工程的基础,要夯实这一基础。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工作协调机制,要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各级领导小组都要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及时通报社会综合治税进展情况,并通过联席会议协调处理各类重大问题。二是打破瓶颈,健全联动机制,首先要信息共享,有关部门处理涉税方面事项不得隐瞒,要及时向税务部门传递,供税务部门参考;其次协助税务部门抓好税收征管,通过委托代扣、联合办公等手段,在一些关键环节卡住口子,促进税收应收尽收;三是做好税收工作的保障。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公检法部门,为税务部门提供司法保障,对少部分抗税,偷税的企业要严打,对部分违规避税的企业要严查。

3、健全与落实考核奖惩机制,有效调动社会参与力度。

我市在推行综合治税的同时要切实贯彻落实《考核奖惩办法》。一是奖励激励。除依照税法规定及时支付手续费外,协调政府财政部门设立综合治税专项奖励基金,年终根据各镇、部门税款入库和提供有效涉税信息情况确定奖励比例、金额,并直接拨付。同时,设立涉税举报奖励基金,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加强对地方税源的监督。二是考核考评。将信息采集、信息反馈的数量和质量、委托税款情况,进行量化、细化,列入各镇、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考评的重要内容。对领导重视、工作得力、成绩突出的,在评先选优,双百分考核中优先考虑。三是责任追究。对在推进综合治税工作中控管不力、造成税收流失的。将在目标责任书考核中扣分,并取消其评先选优资格。对不依法代扣的应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严厉处罚,按照相同数额或相应比例,扣除下一年度财政经费。

4、创新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各项工作,形成浓烈的综治氛围。

综合治税的顺利开展和最终取得实效都离不开各部门在工作中的摸索与创新,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1)要创新宣传方式。一是扎实开展“争当诚信纳税人,共同参与社会综合治税”的税收宣传月活动,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可以将综合治税政策编成剧本发送到民间艺人手中,让他们在老百姓中广泛演出。二是开展正反典型宣传。一方面要大力开展依法诚信纳税典型宣传。另一方面结合如皋警方栏目加强对典型偷漏税案件的曝光,以案说法,教育广大纳税人,震慑违法犯罪分子。(2)创新工作方式。一是国地加强税合作,充分发挥合力作用。创造式的制定协作制度和办法,国、地税局各有不同的分工,没有健全的合作制度作保证,就难免在合作中造成与对方的工作计划发生冲突,或者超越职能范围。因此,国、地税局要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对配合协作的层面、手段进行详尽的协商,对合作中经常涉及到的税源监控、日常检查、协助征收等工作进行全面明确和细化。这样才能保证合作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合作效能的充分发挥。二是大力推行“社区综合治税”。可确定“依托社区管理优势,全方位加强税源控管,积极创新综合治税机制”的工作思路,形成依靠政府领导,以社区、居委会综合治税体系为依托,以实现地方税源的有效监控为核心的社区税源控管新机制,促进税收稳定增长。

综合调研报告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72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145位用户关注,34人点赞!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综合测评调研报告

报告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综合发展水平排名中新加坡第一,中国第二,排名在第三、第四和第五的国家分别是马来西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排名倒数第一的是阿富汗,其次叙利亚,也门、伊拉克和巴勒斯坦分列倒数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

该报告涉及65个国家总人口46亿,占世界的62%,gdp总量23万亿美元,占世界的31%。因此,这项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真实现状,而且有助于有意愿投资沿线国家的企业甄别市场,规避风险。该报告采取综合发展指标和测评体系,并运用世界银行、联合国系统相关机构以及国际权威机构的数据。

报告显示,政治和治理是关键因素。凡是国家政局不稳或者在国家治理方面存在比较大问题的国家,基本是该地区发展最落后的国家,综合发展指数表明,排在最后的四个国家分别是阿富汗、叙利亚、也门和伊拉克,也正是这四个国家排在国家治理排序的最后面。其他综合发展水平排在最后10位的国家,大多也是在政治与治理方面排在最后10位的国家。由此而见,政局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前提,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发展的当务之急与头等大事,应是尽力促进政局稳定,并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改善治理水平。

经济发展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为低速增长的中等收入国家,结构转型呈加速态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加速上升,2017年已经占到gdp的22.4%,成为世界上制造业平均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制造业增加值从1990年仅占世界总量的17.8%增加到2017年占世界的40.3%,制造业比较优势明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镇化快速发展,增长幅度(1960-20xx年间平均增长1.3个百分点)高于世界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这样的结构转型正契合一带一路倡议的互利共赢的合作路径。

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的棘手难题。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2017年人均gdp的平均值为10274美元, 其中高收入国家18个,其平均的人均gdp水平为25765美元;中高收入国家22个,人均gdp为6560美元;中低收入国家23个,人均gdp只有661美元。高收入国家的人均gdp水平是低收入国家的39倍。

在资源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耕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人地矛盾突出,且谷物出产率低,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同时人均可利用淡水资源严重短缺。此外,一些国家对能源的依赖性太强,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比较脆弱。其中有10个国家的石油出口占其货物贸易总出口的比重超过了50%。如果这些国家单纯地、长期把能源储备作为其经济增长的唯一动力,当其能源资源开采过度或国际市场上的能源价格波动过大时,其长期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金融市场不太稳定。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的开放程度相对较高,诸如新加坡、匈牙利、爱沙尼亚、捷克等国家的外贸依存度在150%左右,加上不少国家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度较高,因此一旦出现市场波动,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就会随之波动,进而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波动。

报告提出建议,沿线国家通过实施优势互补的区域合作,实现国家政治稳定,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改进营商环境,充分利用亚投行、丝路基金以及其他各种融资安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经济往来成本,实现大经济区的优势互补。与此同时,提升提供公共服务和私人部门发展的能力,改善治理体制,营造营商软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史育龙表示,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开创性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要比制定国内发展战略和设计政策复杂得多,也会困难得多。对于参与的机构和企业来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具体信息并不清楚,即便是研究一带一路的专家也不十分了解,这将给智库带来发挥自身独特功能的空间。亟待一些智库和机构扎实梳理信息,提供可靠的数据库,对沿线经济体开展深度研究,并及时提出风险评估和预警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经济学教授胡必亮告诉《财经》记者,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还存在诸如粮食安全没有保障,能源依赖性太强,金融市场不稳定,城乡二元结构等严峻挑战。希望通过梳理各国的情况,测度经济发展水平,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机构和企业提供更实际的咨询服务,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当地的政治生态、文化宗教、劳工签证、外汇管制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数,谨慎投资。

综合调研报告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20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4分钟,共有207位用户关注,51人点赞!

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和衡量指标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指一定时期的一定地区,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各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稳定地达到一定产量的粮食产出能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由耕地、资本、劳力、科技、环境等要素的投入能力所决定,由年度的粮食总产量所表现。耕地、资本、劳力、科技、环境等要素每年能投入到粮食生产中去的质和量,就决定了粮食产出的质和量,即产出能力。粮食生产能力要变为实际产量,由国家政策和粮食供求关系等因素形成的粮食比较效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耕地保护能力。主要指能够保持有多少数量和质量的耕地用于粮食生产。二是政策支撑能力。包括政策措施的保障悄况,投入增加的状况,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等。三是科技服务能力。包括农业科学研究水平和技术推广体系状况。四是抗灾能力。包括排灌设施条什、物质装备状况和粮食种子储备情况等。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衡量指标:一是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农业部“十五”计划提出要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到2005年耕地面积不低于1.28亿公顷(19.2亿亩)。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考虑,“十五”期间,年度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7亿公顷(16亿亩)左右。二是粮食单产。可综合反映粮食的产:出水平。2000年我国粮食单产为4261公斤/公顷(568斤/亩),“十五”时期的亩均单产应高于这个水平。三是抗灾水平。可反映粮食生产基础设施状况和粮食生产的稳定程度。可用受灾面积‘孙览灾而积之差占受灾面积的比重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抗灾率一直在50%左右。

二、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农户对粮食生产的物质要素投人不断增加。化肥施用总量(按有效成分100%计算)由1978年的884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4146万1吨,有效灌溉面积由1978年的6.74亿亩增加到2000年的8.08亿亩。主要粮食品种良种种植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达到60—70%。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由1978年51亿元增加到1999年357亿元(同期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4.6%下降为2.67%)。由于投入增加,生产条件改善,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虽然粮食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但总产量由1978年的6000亿斤增长到1996年的10000亿斤。近几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为稳定粮食生产,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1999年以来,粮食产量和面积出现连续下降。1999—2001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累计减少770.7万公顷(11561万亩),年度分别比上年减少62.6万公顷(939万亩)、469.8万公顷(7047万亩)和238.3万公顷(3575万亩)。粮食总产量累计减少1193.2亿斤,年度分别比上年减少78.2亿斤、924.2亿斤和190.8亿斤。

近几年粮食面积和产量下降,是由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

一是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农民自主调减粮食面积。1996年以来,受粮价持续下跌和农资、机械和劳动力等粮食生产要素价格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实际出售粮食价格接近甚至低于成本,种粮效益明显下降。据湖北省农业部门测算,2000年粮食作物每亩成本纯收益率为1%,亩均税后收益为3.26元(其中水稻为0.09元),不足柑桔(712元)、绿茶(436元)的1%。湖北省京山县有关部门测算,2001年度种植水稻亩纯收入约200元,较1996年下降150元左右,比种植沙梨、蔬菜等经济作物少300元左右。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粮食主产区及60%左右的纯农户人均纯收入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

二是政策引导结构调整,调减粮食种植面积。据统计,2000年全国因结构调整主动调减粮食面积333万公顷(4995万亩),占粮食播面减少总数的70%。近两年粮食主销区省份大幅度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主产省份也调减了粮食面积。浙江省德清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由1997年的553,5万亩,调减到2001年的175.5万亩,减幅为68.4%,其中,2001年调整农田发展多种经营面积184.5万亩,占农田总面积的59.2%。浙江全省2001年粮食播种面积2812.5万亩,比1997年减少1396.5万亩,减少幅度为33%。今年一些省区开始取消或部分取消保护价,通过粮食购销公司补贴收购部分粮食,但补贴面小。如湖北省今年给17个粮食主产县按每公斤补贴6分钱汀购3()亿斤优质粮,对其他县区不下达订购补贴任务,这些地区就相应地自主调减丁粮食种植。

三是实施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减少了耕地和粮食播种。近两年全国因生态建设退耕,调减部分粮食种植面积。湖北省粮食种植面积由80年代的7699,5万亩,减少刊现在的6000万亩,其中退耕399万亩(退耕还林还草319.5万亩,退耕还湖约79.5万亩)。据估计,全国因退耕减少粮食播种面积约100万公顷(1500万亩)。这项计划的实施,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是有利的。四是农田基础设施老化,粮食生产抗灾能力低,因灾降低·了粮食生产能力。90年代以来,国家预算内农业资金投入总量有所增加,但投资比重没有提高。国家对农业的投资重点用于大江大河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直接用于农田基本建设的投入明显偏少,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田间排灌设施陈旧老化,农业抗灾能力脆弱,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靠天吃饭”。1990—2000年间,全国平均每年受灾面积8。1亿亩,成灾面积3.9亿亩,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48%,抗灾率仅为52%,与80年代水平相比没有明显的提高,不如1978年的水平(57%)。2000年因灾损失粮食1300亿斤,比上年增加600亿斤。近几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水平趋于下降。全国年度粮食播种面积由多年稳定在1.10—1.13亿公顷(16.5—17亿亩),减少到警戒线1.07亿公顷(16亿亩)以下。2001年为1.06亿公顷(15.9亿亩),2002年预计为1.05亿公顷(15.7亿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下降,有些因素是不可逆的,要恢复起来代价很大。例如耕地的减少,2000年耕地占用2349万亩(其中建设占用244.5万亩,生态退耕1144.5万亩,农业结构调整占用867万亩,灾毁耕地93万亩),耕地补充436.5万亩(其中未利用土地开发276万亩,废弃地复垦99万亩,土地整理增加耕地63万亩),占补相抵,2000年耕地实际减少1912.5万亩。从1999年以来的情况看,在粮食生产和流通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粮食生产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利润,粮农的生产积极性难以得到保护,投入粮食生产的各种要素会减少,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保持和提高将受到严重的挑战。

三、粮食供求趋势预测

(一)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

由于我国人口继续增加和粮食转化与深加工的进一步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将早刚性增长。近年来学术界和有关部门对我国粮食消费需求的中长期预测很多,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1、2005年的粮食需求总量为10620亿斤,其中直接消费量为4985亿斤,人均直接消费原粮369斤;饲料粮需求量4108亿斤,占粮食需求量的38.7%;加上工业用粮、种子用粮及损耗,人均需求量为786斤。

2、2015年的粮食需求量为11670亿斤,其中直接消费量为4503亿斤,人均直接消费原粮312斤;饲料粮需求量5545亿斤,占粮食需求量的47.5%;加上工业用粮、种子用粮和损耗等,人均需求量为804斤。

3、2030年的粮食需求量为13195亿斤,其中直接消费量为4160亿斤,人均直接消费原粮260斤;饲料粮需求量7244亿斤,占粮食需求量的54.9%;加工业用粮、种子用粮和损耗等,人均需求量为824斤。分品种来看,今后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增长主要来自饲料粮增长。据预测,从目前到2030年,稻谷需求略有上升,小麦需求持续上升,玉米需求大幅增长。玉米2005年需求量占粮食总量的比重为28.4%;2015年需求快速上升至31.9%;2030年需求量进一步上升至35.2%。

(二)未来粮食产需缺口较大

从上述需求和目前10000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看,2005年、2015年、2030年我国粮食产需缺口分别为620亿斤、1671亿斤和3195亿斤。按照粮食最低自给率95%计算(粮食净进口控制在总产量的5%以内),为实现产需基本平衡,粮食生产能力需要比目前分别提高约100亿斤、1100亿斤和2540亿斤,提高幅度分别为1%、11%和25%。这在目前的投入和科技水平下,困难和压力很大。从最近十几年的情况看,我国粮食单产提高幅度不大。1990—1994年5年粮食单产在533斤/亩左右,1995—2001年7年粮食单产在573斤/亩左右,1990—2001年12年单产提高幅度仅7.5%,年递增0.6%。在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要实现粮食产需平衡,粮食单产必须有相应的提高。

(三)影响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是粮食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目前国家资源未能有效的补贴到农民,在粮食流通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如无有力的保护措施,不解决粮食的比较效益问题,农民种粮积极性将进一步下降。

二是耕地和水等资源紧张。我国耕地数量和水资源不足而且不断缩减,是阻碍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和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全国现有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左右,人均占有耕地仅1.59亩,为世界人均数3.75亩的42%。即使现有耕地总是稳定,随着人口增加,到2010年和2030年,人均耕地也将降至1.43亩和1.34亩。农业用水也严重紧缺。现阶段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22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的25%。预计到2030年,人口达到16亿时,在降水不减少的情况下,人均水资源将下降到1760立方米,接近国际公认的17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警戒线。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灾害的能力不强。我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小,干旱半干旱面积比重大。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水田和水浇地为7.91亿亩,仅占总耕地的39%。全国40%的耕地退化,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受水土流失危害。每年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台风、早霜、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给粮食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

四是科技储备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由于体制不顺、科技与生产、科研与推广脱节、经费不足、机构重叠、力量分散、人才流失等问题仍很突出,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各类试验、示范等科研推广工作难以很好地开展,粮食生产领域科技储备不足,技术推广队伍不稳,粮食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更新推广速度较慢,直接制约着粮食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

五是基本农田环境污染状况加剧,耕地的持续生产能力下降。由于工业和城市“三废”对基本农田的污染,造成耕地质量下降,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和质量。全国已有1000万公顷(1.5亿亩)农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占灌溉总面积的7.3%,’且呈上升趋势。每年农业环境污染事故数千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亿元。由于地力下降、环境污染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直接影响,难以估计。

四、建议立足于人多地少的国情,要从长远战略考虑,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使藏粮于库与藏粮于地有机结合,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一)依法保护耕地和水资源,确保粮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调查中发现,一些地方由于部门分割,制定的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相互脱节,造成破坏粮田、滥占耕地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耕地和水足粮食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要树立保护耕地和水资源就是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观念,建立健全耕地等农业资源保护法制体系,依照《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水资源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和水资源,保持耕地数量的动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水资源利用率。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减少国家对耕地的低价征用和高价出让,避免对农民利益的损害。

(二)实施农业补贴,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我国粮食产品成本高、品质较差,国际竞争力不强,逐步增加的粮食进口势必会冲击国内粮食市场,打击农民种粮积极性,影响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和提高。因此,我们应在wto规则框架内,利用政府补贴弥补完全市场调节的缺陷,调节粮食风险基金的使用方向,实施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以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加大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力度

近些年来,粮食作物科研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薄弱,科技储备严重不足。种质资源创新与品种选育相对滞后,优质品种不多,专用品种不全。农民迫切需要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器械仍比较缺乏。要树立储备科技就是储备生产能力的思想,加大粮食作物科技投资力度,集中资金,集中人才,大力开展粮食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器械的研究,力争在短期内有所突破。建立对良种和适用新技术推广的补贴制度,加强技术推广力度,确保粮食单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水平要充分利用wto有关规则,特别是国内支持保护的“绿箱”政策,借鉴国际经验,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资力度,加强基本农田没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和土地生产力,直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粮食主产区选建500个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加强农田灌排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农机服务体系和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在这些基地县,形成年产粮食5000—6000亿斤的生产能力,保证每年提供2000—2800亿斤商品粮。

(五)建立国家粮食预警体系,及时调控粮食市场版权所有

在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粮食市场和价格大幅度波动,国家应建立粮食预警体系,确定粮食警戒线,进行指标监测。同时对粮食预警进行立法,确保粮食供应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要求各级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应。

综合调研报告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16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6分钟,共有298位用户关注,42人点赞!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我们于2007年8月6日至10日对我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尤其是“转变乡镇职能,更新乡镇事务的管理理念”工作进行了系统回顾、考察和剖析。调研后,我们认为,全区按照服务主体社会化、项目运作市场化、监督管理系统化、考核评价规范化、经费保障制度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以钱养事”的运行模式,即“农民点单、政府买单、服务竞单、农民验单”模式;抓好制度建设,构建包括准入机制、竞争机制、责任机制在内的长效机制,用制度规范新机制的运行;保障“以钱养事”资金,落实到每个具体的公益服务项目和服务主体,做到专款专用;加强农村公益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总的特点是:我区乡镇综合改革方向明确,进度较快,质量很高,程序规范,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一、基本情况

××*是1993年5月撤地建市后,孝感市设立的唯一市辖区。全区现辖8镇3乡2场4街和1个开发区,共有村民委员会468个。国土面积1020平方公里,税改核定计税面积46.56万亩。总人口8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92万人,农村劳动力28.62万人。13个乡镇场(8镇3乡2场)计税面积46.25万亩,总人口61.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79万人。200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16亿元,同比增长11.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5亿元,自然增长1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亿元,同比增长2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35元,同比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3654元,同比增长10%。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于2005年5月启动,按照“先班子后机关,先行政后事业”的基本思路,分四步实施改革。到05年底,全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基本结束,取得了初步成果,达到了“六个到位”的改革目标。即领导班子职数调整到位、机构设置规范到位、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到位、分流人员精简到位、全员养老保险到位、“以钱养事”新机制建立基本到位。在2006年4月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考核检查中,考核组给予了充分肯定。在2006年全省“以钱养事”检查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委、区政府被评为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先进单位。在2007年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考核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二、主要做法

(一)乡镇机构改革情况。

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我们做到了四个坚持:

1、机关改革坚持做到“一个规范三个精简”。即规范乡镇机构的设置,精简领导职数、内设机构和工作人员。全区13个乡镇场领导机构全部按“三办一所”的规定设置到位;领导职数由170名调整到113名,精简职数57人,减幅33.5%;机关内设机构由63个精简到37个,减幅41.3%;行政机关由770人精简到431人,精简339人,减幅44%。行政机关人员编制全部上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杜绝了编外借、聘用人员。

2、事业单位改革坚持做到“两转三建”。即转变单位性质,转换人员身份,建立社保制度,建立“以钱养事”机制,建立公益考评机制。2005年改革时,全区13个乡镇场直属事业单位由166个精简到13个,减幅92%,有143个原事业单位转为自主经营、自负营亏的服务组织;原事业单位1681人(在编在岗、含延伸派驻机构)中有1387人转换身份、退出事业编制,减幅76%,并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3、财政所、经管站合并坚持做到“一个比例两个落实”。即由原财政所和经管站在编在岗人员按同比例实行竞争上岗,落实竞争上岗人员、落实人员分流政策。改革前,全区原财政所、经管站共有437人,其中财政所213人,经管站224人。通过竞争上岗,确定了200名上岗人员,最终原财政所上岗91人,经管站上岗109人。上岗人员按照规定合并,统一了工资标准,统一了工资发放渠道,统一了工作任务;237名落岗人员按政策分流,财政所和经管站改革后的分流人员,原来经组织、人事部门明确,具有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身份的,按照机关分流政策执行;原来属事业单位人员的,按转制事业单位人员分流政策执行。

4、延伸派驻单位坚持做到“两定三统一”。即定机构、定职能,统一定编、定岗、定员。通过改革,全区13个乡镇场共核定延伸派驻单位编制205人。其中:国土资源管理所编制52名,林业管理站编制13名,交通管理站核定编制40名,水利管理站编制33名,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编制36名,动物防疫监督工作编制31名(实际上岗21人)。通过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共有195人上岗(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岗位暂时空缺10人),564人转制分流,并按政策得到妥善安置。

(二)“以钱养事”新机制的运行情况。

从2005年底,在全面完成规范机构设置、人员定岗分流等改革任务后,我区开始全面转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探索农村公益“以钱养事”新机制。经过2006年一年的探索,全区农村公益“以钱养事”新机制已基本建立。在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过程中,我们着眼“以钱养事”新机制的服务主体建设,在面向市场、实行整体转制,人员退编、实行聘用制的基础上,把服务主体从一开始就推向市场,实行制度化管理、规范化运作。

1、是合理安排项目,统筹安排资金,确保本级“以钱养事”经费比上年增加。我们狠抓了2006年和2007年本级财政预算,确保本级“以钱养事”经费比上年增加,确保省补资金全部到项目。由于经费保障有力,全区“以钱养事”工作中的物化投入、服务报酬、养老保险全部落实到位。2006年,全区共安排公益1120项,涉及8个行业和部门。2007年共安排公益1180项,比去年增加60项。2006年全区“以钱养事”经费共计909.7万元,比上年实际数增加364.6万元,增长66.9%。其中,乡镇本级实际支出624.7万元,比上年实际数增加79.61万元,增长14.6%。省拨“以钱养事”补助资金275万元、区级安排朱湖农场补助资金10万元,均于2006年底前全部拨付到公益项目。2007年全区本级“以钱养事”经费预算640.3万元(不含省补资金),比2006年实际数增加15.6万元,增长2.5%。对照省定标准,从我区实际执行情况看,做到了“两个高于”:1、高于省定标准。其中,种植业平均每亩2.24元,畜牧防疫平均每户2.97元,水利平均每亩1.7元,农机平均没亩1.96元,其他项目也全部高于省定标准(省定标准:种植业每亩不低于1元,畜牧防疫每户不低于2元,社会事务服务项目按乡镇、育龄妇女人数和优抚、特困、五保、低保对象人数确定养事金额;文体广播电视服务项目按全区总人口数确定养事金额,文化体育每人不低于0.5元);2、高于上年支出。本级所有项目经费全部高于上年实际支出。

具体作法:

一是以项目定预算。

区里出台了关于“以钱养事”的文件,明确了经费来源,并由人大审议列入预算,专门下发了《关于××*2006年度“以钱养事”经费预算的批复》的文件(孝南常字[2006]6号)。明确规定,政府对农村各项公益经费的投入必须高于上年,实行减人不减经费,而且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加大投入。在服务内涵上,明确农村公益由乡镇政府组织实施,财政筹措经费;在服务的内容上,明确以鄂发[2006]14号文件中列出的农村公益项目为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各乡镇场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在程序上,明确规定由乡镇政府和区直业务主管部门提出乡镇公益内容,对于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的公益项目,临时安排。

二是以统筹保来源。农村公益服务实行区乡财政分级预算,在不改变所有权、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的基础上实行区乡财政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确保服务经费兑现有足够的资金保障。

2、建立和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确保资金使用到项目。

在建立和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工作中,我们始终牢牢抓住合同签定、项目确定、考评细则、农民签字、专班考核和奖惩兑现等关键环节,不断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确保了省补资金和本级资金到项目。农村公益的项目,全部由乡镇场与服务中心签订合同,明确约定双方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包括服务内容、经费标准、时间要求、考核估算、兑现办法等事项。2006年的所有服务合同在2005年12月底前签订完毕,全区共签订“以钱养事”服务合同84份,签订劳务合同825份;2007年服务合同也续签到位。各乡镇场与区直业务主管部门共同拟定了具体考核办法,做到了三结合,即:定时考核和随机抽查相结合,全体服务对象和服务对象代表结合,乡镇与主管部门结合。日常考核以乡镇政府为主,年度考核由区直业务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联合进行。探索建立了村民代表、专业技术人员和领导小组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推行服务对象签字登记制度、服务项目台帐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结果公示制度。考核必须有服务对象签字认可。对服务对象签字根据项目实际,采取服务对象直接签字认可制和农民代表签字认可制。实行农民代表签字认可制的农民代表应具有公认性、平等性、广泛性、责任性、义务性。2006年全区平均对每个服务中心完成了8次不同层次的考核,从考核结果看,服务质量,服务效果都比改革前有明显进步,受到95%以上服务对象认可。在年终考评中30个服务中心达到了优秀等次,54个达到了合格等次。

3、强化服务中心内部工作人员责任,实行竞争制、准入制和合同制,做到“三制”配套。为了提高中心服务人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人员责任心,各服务中心内部一是实行竞争上岗制度。2005年12月全区统一组织了竞争上岗考试,择优录取825人进入服务中心。二是实行准入制度。由区人事局和各主管局共同组织,面向社会公开进行。凡符合下列规定条件之的,发给相应的《××*农村公益事业执业资格证书》,没有《执业资格证书》者无资格参加农村公益项目的承包。《执业资格证书》一证管三年,实行滚动管理。每年由区人事局和业务主管部门共同免费审验,审验不合格或逾期不参加年审者,一律取消执业资格。全区第一批已发给相应的资格证472份,其余人员经过考试合格后也分批颁发相应的证书。三是实行合同管理制度。除乡镇与服务中心签定委托服务合同外,各服务中心还与中心服务人员签订服务合同或劳务合同,对服务内容、质量、数量、报酬、奖惩等作出了具体约定。服务中心根据服务人员工作能力、工作强度、工作范围与服务人员签订合同,约定双方责任和义务。合同规定,按日历进度完成工作任务、不出现重大事故的,发给基础报酬,基础报酬一般占合同约定报酬的80-60%(各乡镇不等),并预留20-40%的绩效报酬,按年终考核结果兑现。

4、转制人员和延伸派驻单位人员全部办理养老保险,建立保障机制。按照《××*乡镇事业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意见》(孝南政办发[2005]60号的规定),通过宣传发动,公开缴费政策,公示测算结果,完善参保手续,及时发放保险证等措施,对全区符合条件的13个乡镇场及6个垂直延伸单位人员实行了全员投保。采取年初列入预算,年末具体落实的办法,保证续保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2005年应参保2305人,应补缴个人账户资金2120.6万元(单位1040万元、个人1080.6万元),实际参保2305人,实际补缴个人账户资金2120.6万元(单位1040万元、个人1080.6万元)。参保率、缴费率、发证率均达到100%。2006年新增退休32人,调出、死亡5人,算断分流247人,应续保2021人,应征收保费2021人,实际征收保费596万元(单位425.8万元,个人170.2万元);实际续保2021人,实际征收保费596万元(单位425.8万元,个人170.2万元),续保率达到100%。

三、改革经验

在建立“以钱养事”的新机制工作中,我们分三个层面进行了探索,取得初步经验。

在乡镇场对“服务中心”层面上,我们坚持做到“一个标准,两块支付,三方认可”,一个标准即以事多少为标准核定养事金额,两块支付即分月按进度支付和年终按考核结果两部分支付,三方认可即农户、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后确定合同完成情况。

在服务中心内部管理层面上,我们坚持做到“两设两取”,即:因事设岗,根据服务中心事情多少设置岗位类别和数量;因岗设分,根据岗位工作任务设置分数;按岗取人,服务中心内部公开竞争岗位,定岗定人;按分取酬,依据个人所得分数换取报酬。具体操作,一是确定项目。畜牧防疫、水利建设、计划生育、广播电视、文化体育、水产、农机等农村公益项目,分别划分成若干个具体项目,进行统一规范,突出“养事不养人”,全部推行服务项目化管理。二是竞聘上岗。通过申报岗位、公开招考、中心运作等办法,科学整合和有效配置“服务中心”人力资源,解决好项目服务的技术力量,保证政府委托的服务能够真正做到“规范化运作、制度化管理”。三是严格考评。严格按规范程序进行服务业绩考评,确保考评结果公平公正。在考评主体上,区、乡、村三级分别成立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在考评办法上,实行中心、农户、乡镇、主管部门四级综合考核;在考评监管上,建立考核评价工作责任制、全程公开制、责任追究制,加强对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四是按质取酬。严格按市场经济的办法规范“服务中心”人员的收入分配,形成按劳取酬、按质取酬与奖勤罚懒、奖优惩劣相结合的分配格局,既鼓励多劳多得,又实行过错赔偿、责任追究,保证服务质效。

在面向市场层面上,我们坚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一个面向市场的社会化农村公益事业服务体系,即“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促进了基层干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了工作主动性。全乡基层干部都充分认识到,改革是一种手段,也是长期的过程,只有自身严格要求,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才能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才能不被改革的洪流所淘汰。另外,引导干部职工观念发生了变化,一些学有专长的干部职工重新调整对人生价值的认识,认

为论身份不如论价值,被动等待改革分流不如早点主动自谋职业。

四、问题

1.分流人员政策不明,事业单位转制难以到位。事业单位进行转制和更名,政策不够明确,转制难到位;对“以钱养事”的具体方案不明确。分流下岗人员没有救助预案,再就业渠道狭窄,对现在工作积极性有负面影响。建议对分流人员继续完善养老保险机制,为分流再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激发他们重新创业的热情,帮助他们拓宽再就业渠道,使改革积极稳妥进行。

3、人员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由于农村服务中心对员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要求,而新增人员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培训和学习,没有相关专业技能,由此在人员多的状况下,又不得不请有专业技能及特长的临时工,从而形成了有位子的无能上岗,能上岗的无位子。

3、债务多,不良债务难以处置。当前,我区乡级不良债务共16929万元,乡平1209万元,在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综合配套改革后,乡、村难以通过自身努力对两级不良债务进行消化。一是造成乡、村运转困难,二是有的不良债务会激化矛盾,形成不安定因素。

五、建议

1、进一步明确主体思想,切实转变观念。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启动,其事业单位的事业机构编制被取消,实行集体转制,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服务组织,原单位职工全部退出事业单位编制,转变为社会人、企业人,应该沉着冷静的思考,积极主动迎接挑战,制订适合发展服务事业的方法和措施并着力执行。改进工作作风,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以改革为契机,确实转变观念,破除以前的吃大锅饭思想和“等、要、靠”思想,树立主人翁意识,发扬主人翁精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工作斗志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2、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争取在企业效能建设上有新突破。单位转型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较强的竞争实力和长足的发展后劲。这就需要树立时不我待的学习意识,树立为民服务也是为自己服务的发展大局意识,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企业的竞争实力不是喊口号就具有了,它需要全体成员心不断的学习和充电,学习新技术吸取新经验运用新成果,注重个人综合素质训练与培养,提高专业技能,提升实践能力。没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也就失去了全局意识,事业的发展将会功亏一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自觉地把服务意识放在第一位,从大局意识出发,从大处着眼、从小事着手,实实在在为群众服务,为用户排忧解难,服务做好了、到位了,必然会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良好的信誉,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也会不断的提升。

综合调研报告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74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235位用户关注,42人点赞!

2017年新农村综合体调研报告

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内容,是丰富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加强xx县农村文化建设, 5月下旬,县财政局与县文广新局组成联合专题调研组,深入全县14个乡镇,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全县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

一、xx县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素有梅花鹿之乡和农民画之乡美誉的xx县是东北黑土地上的一颗明珠。它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属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区,是著名的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绿化先进县。县域面积2522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229个行政村,总人口40.8万,其中农业人口近28万。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xx县的农村文化建设也有了长足进步,全县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蓬勃健康的发展势态。

1、农村文化娱乐设施日臻完善。

近几年来,xx县以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扎实有效地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文化娱乐设施日臻完善。为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先后投资100多万元,新建扩建了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县乡镇文化站建成率达100%。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在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等文化阵地建设的基础上,近年来,该县立足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文化服务,将组建各类文体社团、协会和村级文化大院建设作为繁荣农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县有文化中心、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的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县14个乡(镇)已建设农家书屋229个,文化大院229个,实现了行政村农家书屋和文化大院建设全覆盖,并在229个行政村都配设了文化志愿者。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小广场78处,室外活动场地面积达28万多平方米。

2、提升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服务体系,农民文化生活越来越精神。

xx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化能人层出不穷。多年来,一些农村文化能人依托自家庭院或村级活动场所,自发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文化大院应运而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下,全县文化大院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县委、政府一直关注民间文化的发展,把发展群众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组建各类业余社团、协会、演出队伍,把文化大院建起来。一是整合文化资源。引导各乡镇利用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书屋,充实文化大院的内容。利用村委会闲置房屋或公用场地,通过整修粉刷,绘制文化墙,建成文化大院、活动广场。小四平村利用村中闲置的一块低洼地,平整出了1500平方米的广场,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活动室。二是整合人才资源。发挥乡村文化带头人组织和建设文化大院,带起一个甚至几个村的文化活动。北屯基村的张家文化大院集中了戏曲、书法、绘画、舞蹈等各类人才,常年开展文体活动,涉及周边多个村组,吸纳聚集和涌现出了众多的文艺人才,形成了能人建大院、大院出能人的良好机制,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三是不断加大投入。县财政与文化部门在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使用上,顺势推动,通过政府采购集中为文化大院配发秧歌服、音箱、锣鼓镲唢呐等器材,吸引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用最简单、最普通的活动方式,让老百姓跳出健康、舞出快乐。目前,全县已成立各类农村群众文体活动组织500多支,常年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的农民有近5多万人。这么多的队伍于劳作之余排练节目,在节庆或农闲时进行演出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也进一步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受群众欢迎。现在农村文化大院已经成为了各村村民的娱乐健身、学习休闲的好地方。我们在对xx镇的调查中,了解到该镇活跃着神鹿艺术团、中老年艺术团、喜洋洋秧歌队、火苗健身舞队、太极拳、广场健身操队、诗词协会、读书协会、农民书画院等30多支队伍,每支队伍都在50人以上。每当夜幕降临时,参加文体活动的人们,脸上洋溢出喜悦的笑容,手舞足蹈,欢声笑语,如痴如醉地享受着幸福生活,与围观欣赏的群众喝彩声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一提的是xx镇的神鹿艺术团所演出的文艺节目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主要是针对个别群众出现的封建迷信、不赡养老人、邻里不团结、、酗酒等陋习和群众中涌现的文明新人新事来编排节目,所表演的内容在群众中有原型,深受群众喜爱,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像小四平镇的小阳村、那丹伯镇屏风村、南屯基镇的张家大院在村干部和文化带头人的组织下,纷纷建起了农民秧歌队、广场舞表演队、二人转小剧团等。只要喇叭一响,男女老少齐上阵扭起大秧歌、跳起广场健身舞,全村的村民都积极来参加,已经成为村里主流娱乐方式,使得各村多年来没有发生治安案件,邻里关系更加融洽,整个村组在一片和谐中快乐的生活着。这些看得到、摸得着的文化惠民措施的深入实施,让全县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变得越来越精彩。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xx县的农村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必需看到,当前的农村文化发展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存在地区差异。在调查中,xx镇、小四平镇的总体情况远远好于拉拉河镇和三合乡,在xx镇湾龙村我们不仅看到该村有报栏、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村民活动广场,而且该村还建有健身路径和篮球场。另一方面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伍发展不平衡。我们在调查村组里是否有文体队伍的问题时,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比如南屯基镇、横道河镇、xx镇基本上每个村组都有2-3个民间文艺体育组织;而文化基础条件不好或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组,如二龙山乡、大兴镇等,一个村里只有1支文体队伍或者只停留在庭院活动中。

二是免费开放资金尚未到位,缺少文体活动设施器材。国家要求乡镇文化站每年免费开放资金不少于5万元,应由县级配套的25%资金始终没有到位,经费不足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乡镇文化站的正常业务工作及开展活动。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文化建设历史欠账较多,特别是村组一级的文化建设,至今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薄弱的环节,严重阻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在对各乡镇村级文化设施调查中,目前现有的农村文体活动设施器材根本不能满足农民群众需求和农民的求知、求富、求乐的愿望,有的文化大院虽然配发了音响、乐器和服装,建设了文化大院小广场,但对于更多的农民群众需求(比如一个村有多个组有秧歌、健身舞蹈队)还只是杯水车薪,无法满足更高的要求。

三是文化娱乐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文化人才。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内容不丰富,形式单一,范围不广泛,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有的乡村开展活动,也只是平时组织农民扭扭秧歌、跳跳广场舞,或三五个人搭个土台子,唱一唱戏,农民在劳作之余从事较多的活动是看电视。调查中发现,与农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大、参与热情高相比,农村文化培训工作尚未跟上,农村文化人才缺乏、素质不高、成员年龄老化等现象在许多乡镇存在。尽管现在有些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已配备了乐器、音响、灯光、电脑等文化设备器材,但由于缺乏懂得使用专业人才,而使这些文化设备器材闲置。另外大部分的文化带头人专业素质低下,活动手段过于简单,形式过于陈旧,活动内容缺乏创新,可提供的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文化资源严重匮乏。群众所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的功能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针对城乡文化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就必须统筹城乡文化,积极推进城乡互动。一是要推动文化资源向乡村倾斜,加快推进落后乡镇村级的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把一些群众基础好、建设积极性高、符合项目建设场地要求的村组作为重点示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点。建设内容包括一个标准的小广场、一个文艺舞台、一栋公共服务楼、组建一支或多支农民文艺队伍和健身队伍。二是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薄弱乡村组建文艺组织扶持力度,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不断壮大农村文化大院文化队伍。三是加快推进村级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建设,通过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

2、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调动农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群众是主体,农民参与度高了、主动性强了,工作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一是切实发挥好村级文化公共平台作用,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民俗和各种文化节等节日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竞赛活动,调动农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充分发挥县文化广播站、文化馆、艺术团和民间文艺团体的传、帮、带的作用,深入农村与农民观众同台演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这样的演出既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演出活动的积极性,又使农民在娱乐中受到了潜移默化教育。三是广泛开展农民乐于参加的五好家庭、文明户、模范夫妻等文明创建活动,用农民亲身经历的形式,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法,促进文明新风进万家,这样的文明创建活动既增强了活动的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又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合调研报告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39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26位用户关注,48人点赞!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09年工作监督计划的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农资环工委牵头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成立调研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宣长友的带领下,于5月底至6月初,就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舒桥、船寮、东源、高湖等乡、镇政府及部门领导、部分人大代表的意见,并实地察看了舒桥、船寮、东源、高湖等乡、镇小流域综合治理现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主要成效

船寮港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源头黄洋钼矿的百法无序开采得到有效遏制,投资1602万元建造了6道矿山废碴固碴坝,固定废碴1785万方,植树种草绿化1300亩,新建大型排水沟1**0米;十一都源中下游的河道疏浚工作已基本完成,畅通河道取得明显成效。河道清水工程有效缓解了治理区河床淤积抬高,降低了水位,有效地降低洪灾的发生率。

温溪镇防洪堤累计完成4190m,完成投资4276万元,将温溪镇集镇横溪以下段防洪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

四都港流域综合治理。先后完成了油竹新区防洪堤、田步洋、下尾段、徐岙段、赤岩段防洪堤;仁庄镇防洪堤、山口下殿潭、板石防洪堤、汤洋乡防洪堤、方山乡防洪堤等防洪堤长度的建设工作。

水毁工程以奖代补项目。20**年完成投资1278万元,07年完成投资892万元,**年完成投资685万元,近两年对山塘整治的力度逐步加强,**年投入约880万元。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实施生态林保护制度,加强生物防护措施。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与管护工作,森林覆盖率达74.5%,有效地改善了沿河沿溪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二、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详细措施如下

(一)重视前期规划,强调综合治理

1、小流域治理坚持“合理开民、得用,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减少水旱灾害”,坚持以“上蓄、中拦、下疏、疏围结合、因势利导、防冲防淤,降低水位、减少水患”为指导思想,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不懈,讲究实效,目标明确,治一段成一段。先后编制完成船寮港、四都港、祯埠港、管庄源、贵岙源等各主要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划报告和中下游滩地开发规划报告。

2、由于财力、物力、人力等因素的限制,工程项目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对山洪条件下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又没有实施防洪工程项目的区域,建立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防洪避洪体系,因地制宜,做好小流域防洪避洪应急预案。**年完成编制《全县小流域防洪避洪规划》,指导各乡镇完成《乡镇小流域山洪避洪yu案》编制。

3、开展全县水域调查与水域保护规划工作。20**年底,根据省水利厅统一部署,我县开始着手部署全县陆地水域调查工作,对全县范围内所有河流、水库、山塘进行了普查。调查工作历时一年,通过调查,全面掌握了我县现有水域基本数据,为加快水域综合治理步伐提供基础数据。

4、20**年12月,完成《青田县水域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并通过丽水市水利局审查:现阶段水域划界以开始野外测量等前期准备工作,为全面监管我县水域,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河道打好基础。

三、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存在问题

(一)、施工硬件方面

部分河道疏浚不规范,该挖的没挖掉,挖掉的地方高低不平。寮港赤岩段河道疏浚时,疏浚的太深,防洪堤的堤底都在外,洪水来的时候,有被洪水冲毁的危险。后续管理不到位,部分河道刚疏浚完,就有很多废渣、弃渣倒进来。

(二)资金拨款安排方面

我县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由财政局下面的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导的小流域生态农业工程建设,项目由县里上报,资金由省财政直接拨付,目的是偏远山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面貌,促进农民增收;二是水利局主导的防洪堤建设,目的是提高防洪能力;三是由砂石料办公室主导的河道采砂疏浚工作,目的是提高防洪能力。但有时资金到位不及时,影响到工程的开展进度。

三、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与城建、交通、林业、农业环保惟及船运等专业规划有发生交叉现象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涉及的面相当广,由于青田的特殊地理环境,河道治理经常会与城建、交通、林业、农业环保惟及船运等有发生交叉,在有关的专业规划上也经常出现冲突,给小流域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困难。

四、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意见建议

1、编制规划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制订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坚持走“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的路子。

对小流域要采取“治理、保护、管理”的方针,治理是指河道疏浚;保护是指原生态保护;管理要依法、科学、到位,不得对河道采砂行为乱收费。船獠港流域要重在治理,有科学地进行河道疏浚;四都港、祯埠港和小溪流域要重在保护,其中四都港和祯埠港流域要规定不好挖砂,严格保护好现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小溪流域民间用砂可以就地小规模挖取,但不好作为商业用砂外运,破坏生态环境。

2、开展试点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要根据财力逐步实施。近期,要在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筛选灾情严重影响大急需治理的小流域,开展综合治理试点。对列入综合治理试点的,要将综合治理区的项目进行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并将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明确为工作重点,各司其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因地制宜,针对具体的小流域特点,科学地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实现综合治理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强化管理

要提高小流域的生态质量,维护小流域的生命健康,不仅要治理,更要重视管理,落实以防为主,切实加强对河道的管理,严禁在河道弃土弃渣和在河道内占地建房,规范河道采砂管理,清理“三无”小水电。切实加强沿溪沿河森林植被保护和培育,引导农民科学山地耕作和营林作业,从源头上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植被质量。加强和规范小流域的采砂管理:对小流域要认真落实保护措施;原则禁止小流域内的外运型商业采砂活动,搞好小流域保护和疏浚规划,规划疏浚区域之外原则不得安排商业及填方用料的采砂;积极探索村民自用用砂开采与小流域保护的有效管理办法。

4、加大投入

综合调研报告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5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69位用户关注,30人点赞!

一、基本情况

晨晖农庄位于都昌县春桥乡,成立于2012年,是专业从事有机农业生产和农村休闲体验的现代农业企业,农庄两期规划种养面积约4000亩(1期3000亩,2期1000亩),主要种植作物有果蔬种植区1700亩,饲养区800亩,水产品养殖区300亩,被评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江西省休闲旅游示范点,并获得多项荣誉和国内外考察团的好评。农庄范围内的水利工程及计量设施基本完善,水源工程运行情况良好。灌溉水源工程,根据园区实际情况采取机井提水、水塘提水、水库自流等多种方式进行节水灌溉。

二、主要做法

一是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根据《江西省推进设施园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并为进一步做好设施园区的水价改革工作根据晨晖农庄的实际情况,成立了以园区总经理彭习华为组长的水价改革团队,水利局技术人员和所在乡镇水务站站长参与。

二是参加了县级领导小组召开了水价改革工作动员会,学习了水价改革的相关政策和主要工作内容。

三是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并在园区设置了专门的水价综合改革办公室,安排了单独的档案柜,用于水价改革资料的收集存档。

四是聘请了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了都昌县晨晖农场设施园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计量设施是实现园区总量控制、农作物定额灌溉和计量收费的前提,下一步工作准备结合晨晖农庄的节水工程,完善计量设施,提高园区的用水管理,目前已经安装完成了一处。

六是制定了维修养护制度,园区的维修养护由晨晖有限公司自行负责,维修经费也由公司负责,根据维养制度,建立了维养台账,台账能反映何时何人维养何处。

七是制定了节水制度,为进一步做好园区的节水工作,制定晨晖农庄节水制度,制度明确作物灌溉实行定额管理,加强节水宣传,明确晨晖农庄的节水目标,并进一步加强园区用水计量的管理。

八是宣传示范,宣传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政策,强化节水教育,引导全民树立节水观念,提高有偿用水意识和节水意识,我们在晨晖农庄采取悬挂宣传横幅、树立宣传展示牌,宣传培训并邀请了江西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进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节水宣传。

三、工作意见和建议

综合调研报告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00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1分钟,共有153位用户关注,31人点赞!

一、会计综合柜员的基本情况及履职现状

(一)会计综合柜员的基本情况

目前,市建行共有会计综合柜员人(个别大型营业机构配备2-3人),按会计综合柜员人员身份划分:助理经济师%、经济员%、会计员%、助理会计师%;按年龄结构划分:25岁以下人、25岁-35岁人、35-45岁人、45岁以上人,占比分别为%、%、%、%;按文化层次分:高中及中专学历人员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人,占比分别为%、%。

(二)建行会计综合柜员履职现状

1、建行会计部完成了会计综合柜员工作职责、员工岗位职责和岗位标准作业流程的制定,建立了一套分工明确,责任清楚,科学实用的会计工作分级管理体系,不仅使所有的会计事务均有对应的岗位来处理或管理,还促使会计综合柜员岗位的业务处理和管理日趋标准化和规范化。

2、按照《会计检查制度》的要求,结合我行实际,认真开展各种业务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切合实际并具有操作性的业务规范,作为会计制度的补充,以有效规范后续会计行为。

3、认真执行岗位风险报告制度,对报告现实重大风险并提出有效防范建议的员工进行奖励,以激励大家共同思考、共同防范;同时对各岗位报告的风险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力争有报告即有有效解决,使风险点越来越少.

4、不定期的组织开展业务、思想交流,逐步改变过去生硬说教的方式,将制度要求、操作规定、主导思想等方面需贯彻落实的内容通过交流的方式传递下去,并将员工的真实想法收集上来,使员工愿意说、乐于听、见于行,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5、加大对风险环节的控制力度,切实提高业务营运的安全性。结合上级行及本行各次排查活动,认真开展各业务环节、流程的查改排查;加强现金管理,压缩无效资金占用,防范和化解现金结算风险;做好会计凭证、账簿的保管、分发,出纳机具维护等支持保障工作;严格大额、可疑支付交易的报备制度,积极开展人民币反假防假宣传,定期开展反洗钱和反假知识培训,增强我行整体反假能力和反洗钱工作水平;加强龙卡自助设备的安全管理和持续维护,防止犯罪分子利用自助设备非法张贴公告,损害建行利益和形象的行为。

6、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动态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制定并完善了《会计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基本形成了“约束有力、激励有效”的考核机制;要求会计主管切实洞察会计人员的思想动态,将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日常业务学习相结合,掌握第一手资料,做细致的宣导工作,从而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7、坚持实行会计部工作周例会制度。每周五下午下班后,会计部经理都召集会计综合柜员召开会计工作周例会,总结本周工作情况,解决本周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拟定下周主要工作计划并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周例会的实行一方面大大加强了会计人员间的业务交流,另一方面又增强了会计部对会计工作实际情况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部的工作效率。

二、会计综合柜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银行会计综合柜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各项业务处理的质量,高素质的人员不仅是会计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基础,而且可以弥补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通过调查,目前建行会计综合柜员在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人员素质偏低。随着金融创新业务不断增多,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为了占领市场份额,实行外延式的扩张,在员工的使用方面忽视了会计人员的素质。有些基层行认为会计综合柜员仅仅是基础工作,是简单的操作部门,对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要求不高,将一些学历低、素质差的人员调到会计队伍中来,而将一些熟悉业务的会计人员调配到了综合柜面,从而影响了会计工作的连续性和会计人员的稳定性,阻碍了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各基层机构基本上都存在着人员少、新手多、学历低、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从而为建行的经营风险埋下了隐患。

2、业务知识掌握不全面。会计部门培训的方式、方法相对落后,岗位培训流于形式。对于新增会计人员培训基本沿用过去那种“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做法,接触到什么教什么,而且不少传授人自已会计处理经验、技能尚不够全面和准确,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对会计人员培训只注重业务操作技能训练,忽视金融政策法规、制度和银行业务知识的学习掌握,致使会计人员不能全面地熟悉、掌握会计业务知识及各项制度办法,会计内控的有效性随之下降。近几年随着建行业务的发展,科技含量的增加,采用了新的操作手段,但部分会计人员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目前会计综合柜员中熟悉传统会计业务的人员多,熟悉新业务的人员少;熟悉单项业务的人员多,熟悉全面业务的人员少;熟悉人民币结算业务的人员多,熟悉外币结算业务的人员少。这些已成为制约建行发展的桎梏。

3、工作主动性欠缺。有些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意识,平时又不注重业务学习,应知不知,应会不会,工作中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以致于记账串户、凭证审查不严等差错频频发生,有的甚至造成经济损失。还有个别银行会计人员品质恶劣,利用职务之便,或自己操作,或与他人勾结故意逃避监督,挪用、贪污客户和银行结算资金,造成银行资金的巨大损失,从而发生经济案件。

4、难以真正行使监督职能。会计检查辅导是银行加强会计核算和经营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会计检查部门应对会计综合柜员处理的各项业务的合规性、正确性、及时性进行监督检查。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专职的不专、兼职的更不兼的现象较为普遍,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而且奖罚手段软化,检查整改成效甚微;平时会计主管要履行其管理职责,接待税务、审计、央行及上级行等多方面的检查,加上还要不定期地外出开会、学习、调研、报表,有时因会计人员休假等原因,还需临时代班,以至每月正常的检查辅导不能按时到位,职责难以真正落到实处。总之在落实检查辅导等会计监督制度方面,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论在频度、深度上,还是在覆盖面上都尚需加强。

三、改善建行综合柜员的现状和发挥骨干的作用的建议

针对综合柜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行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切实提高会计综合柜员整体素质。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是完善会计内控体系的重要内容。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会计人员的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严谨、规范的职业风格。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建行要求的高素质会计队伍,为银行稳健经营提供基础和保障。银行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在思想上要统一认识,重视会计综合柜员工作在防范银行风险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岗位设置、人员配置上给予支持,提高他们的履岗能力。

1、加强会计人员准入管理。建行对会计人员的任用必须择优安排,做到不懂业务的不上岗、有劣迹的不上岗。对于不适合继续在会计岗位工作的人员,会计部门有责任向主管领导提出调换人员的建议。各网点设置的综合员要相互配合,发挥最大效应。选配政治素质好、有较强组织能力、精通会计业务、敢于以身作则、敬业爱岗的会计主管,培养造就优秀的会计主管人员。

2、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及有关案例教育。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执行法律法规,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以防范道德风险。

3.开展切实有效的培训。定期组织开展方式灵活、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和业务学习,提升学历职称层次,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各项业务技能,全面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需要。

(二)建立会计管理工作体系,夯实会计基础管理。一是建立执行体系。一方面逐级建立工作台账:综合柜员对柜员建立工作台账;会计主管对综合柜员、柜员建立会计台账;会计督导员对会计主管建立工作台账,分担会计主管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建立逐级上报机制:综合柜员在登记柜员台账的同时,每天向会计主管上报柜员台账;会计主管向管理部门上报网点人员台账,管理部门汇总后定期向主管行领导汇报。二是建立监督体系。包括监控和督导两大部分。监控主要是由会计督导员抽取录像对业务过程进行监督,综合柜员对柜员操作过程进行监控,上级管理部门对网点人员台账进行检查,确保各级会计台账能如实、及时、全面、连续地登记。督导是针对会计人员台账记录存在问题的责任人进行监督辅导,督促其落实整改,并实施会计主管督导、专职督导员(特派员)督导、市级分行督导小组督导等三个层面的业务辅导。三是建立考核体系。以会计人员工作台账为依据,以执行履职情况为内容,为对支行(网点)负责人、会计主管和柜台员工进行全面的考核,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创新督导方式,提高督改质量。充分利用录像监控和预警系统资料进行突击检查,力争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检查,早落实。同时将包行督导、蹲点帮扶、顶岗检查、突击检查、非现场检查、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专项检查、联合检查与问题整改追踪验收有机结合,对照检查内容逐项落实,并对大额和可疑情况进行内外部延伸检查、跟踪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从小处着眼,细微处入手,结合被查行实际情况,边检查边辅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机构负责人和委派主管进行沟通,有效地遏制资金风险隐患的发生。

(四)强化会计柜面管理,有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一是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牢记会计、个银、电子银行等各种禁止性规定。二是要努力减少会计差错发生。对发生的差错要从主观上查找原因,分析差错产生的根源,正确对待出现的会计差错,变压力为动力。三是要、要强化会计制度传导工作,上级行的制度和操作规定,会计主管必须及时、准确传达到每个柜员,杜绝因制度传导不到位出现的会计差错。五是要加强会计检查和问题整改工作。市分行会计部组织的各种检查,检查结束后,检查组必须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现场帮助被检查行人员理解操作要求,提高经办能力。

(五)建立员约束激励机制,发挥柜员的主观能动作用。有章不循、违规操作是建行业务部位发生案件的最直接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建立健全约束、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柜台人员的积极性。

综合调研报告

根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政府工作安排,针对各村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开展了一次基层党建调研工作,分别走访了34个村,先后召开座谈会34个,个别访谈60人(次),走访群众100多人,全面了解了各村近年来组织工作情况、存在问题,收集和梳理了有关意见建议。现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综合信息

  • 综合调研报告
  • 综合调研报告81人关注

    根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政府工作安排,针对各村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开展了一次基层党建调研工作,分别走访了34个村,先后召开座谈会34个,个别访谈60人(次),走访群众10 ...[更多]

  • 综合秘书履职报告
  • 综合秘书履职报告49人关注

    概括起来,董事会秘书的职能有三大业务板块,一是公司治理业务,要保证公司治理的合规合法性;二是信息披露业务;三是投资者关系业务,包括证券市场维护和投资者关系管理。 ...[更多]

  • 任职资格综合报告
  • 任职资格综合报告19人关注

    第一条为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健全科学、民主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和实施程序,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浙江省政府投资项 ...[更多]

  • 调研综合报告
  • 调研综合报告18人关注

    根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政府工作安排,针对各村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开展了一次基层党建调研工作,分别走访了34个村,先后召开座谈会34个,个别访谈60人(次),走访群众10 ...[更多]

报告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