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幼儿园心得体会

幼儿园观察记录心得体会(10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10

幼儿园观察记录心得体会

第1篇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心得集锦

一个月来,阿敏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还有点调皮了,你交给她的英语单词不会忘记,有时还会闹一闹呢,语言交流的次数与数量明显增强,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多对她引导,让她快快长大。

一、情况摘述

阿敏是我班的一个小朋友,在园时总是低着头,不肯说话,在幼儿园很少与小朋友交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她进行了如下观察:

观察一自选图书时,阿敏总是总在小椅上,不肯去选图书,另一位小朋友坐在她旁边,有些伤心了,喊“找姥爷”,她也坐在那儿跟着说了起来,然后一个人跑到一边,坐在离小朋友很远的地方,默不作声,看上去很可怜。

观察二吃饭时,阿敏把最爱吃的炸肉吃没了,可能还想要点,她瞪着眼睛注视着老师,老师问他,她只简单的重复了一句“要炸肉”。

二、成因分析

阿敏的父母因都忙着自己的事业,无暇照顾孩子,阿敏从小跟着保姆长大,保姆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少了一份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对话也许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孩子与别人交谈的能力明显不如同龄的孩子,在同伴的眼里已是个被冷落的人,无法交谈的人,而她偶尔说一句话,还会招来一阵耻笑,时间一长,她更加难以启齿了。

三、教育策略

1、利用多种资源,缩短与教师的距离首先向她介绍了班上的三位老师,我们多给她创造与老师接近的机会,并让老师多于她交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眼神里有了光彩,有时还能看见她高兴的笑脸。

2、创造条件,让清清多开口说话。

一段时间以来,阿敏偶尔冒出的一两句话,仿佛成来孩子的笑料,有的小朋友还特意模仿她的话语,经过一番情感渗透,孩子们的笑声减少了,为了能让她多说话,老师抓住与她接触的任何机会,多和她说话,“阿敏,你喝水喝得真好”,阿敏说:“多喝水不生病啊。”“阿敏,你站在这儿做操就行了。”阿敏说:“站好了,别跌倒啊。”只要老师说一句,她一定会有一句话再等着你,而且都会顺着你的语气说,话语明显比以前多了许多。

四、启示

一个月来,阿敏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还有点调皮了,你交给她的英语单词不会忘记,有时还会闹一闹呢,语言交流的次数与数量明显增强,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多对她引导,让她快快长大。

第2篇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心得

实录:

语言的发展是反复练习,不断校正,逐步规范的过程。故事表演可以为小班幼儿提供大量的规范的口语练习的机会。如故事《小兔乖乖》,幼儿表演时我用温柔的语调介绍“兔妈妈”的三个孩子,用紧张的声调描绘大灰狼的出现,用甜美的声音引出兔妈妈敲门。幼儿模仿表演小兔、兔妈妈、大灰狼的对话惟妙惟肖,特别是小兔拒绝大灰狼,不给他开门时,孩子们一齐和小兔唱儿歌:“不开,不开……”,而赶走大灰狼后,幼儿用甜甜的声音和兔妈妈一起唱起了儿歌:“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表演故事的幼儿练习角色对话,其他幼儿则可以跟着老师一道附诵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幼儿学习使用不同的语气去表现角色语言,用语言的感情色彩表现故事的背景、情节发展和故事角色。小班幼儿的特点是喜欢不厌其烦地听同一个故事,变换幼儿担任角色,表演故事,其他幼儿听故事,跟着教师附诵故事,幼儿兴趣不减。这样幼儿就有了大量地练习规范语言的机会。

分析:

小班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而故事表演既有语言的模仿,也有角色动作的模仿。孩子们在表演,也是在游戏,会不知不觉进入游戏情境,体验角色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喜怒哀乐。由于故事有很强的表现力,幼儿进入角色后,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表演中表现角色的情感,而这种情感表现在幼儿对角色的模仿中获得近乎真实的感受:小兔在妈妈身边快乐地絮语,小兔对大灰狼的恐惧;(《小兔乖乖》)恶狠狠的大灰狼,勇敢的大羊(《三只羊》)等等。就是教师的情境描绘也可以调动幼儿的情绪,丰富的情感体验更激发了幼儿对故事表演的热情,使小班幼儿的规范化语言练习得以经常进行。语言教学、故事表演、游戏活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有机结合,幼儿根据作品内容去操作、表现。帮助幼儿用动作来理解新词,还可在表演中尝试运用新词,以达到掌握新词的目的。如:“笃笃笃、嘭嘭嘭、夹、着急、狠狠地”。使幼儿比较容易地理解复杂的情绪,帮助幼儿认识周围的世界,对他们以后语言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反思:

3至4岁是幼儿语言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幼儿学习语言的欲望强烈,表现欲很强。他们学习回答人们的问题,学习用语言向别人提出请求,学习叙述事件,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听故事。正因为如此,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故事表演对小班幼儿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小班幼儿好模仿,容易进入游戏角色的特点,是故事表演能取得很好的语言教学效果的前提。而故事表演正是适合小班幼儿特点的对小班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活动的好形式,经常地、成功地在小班幼儿的语言教育活动中使用这一形式,对幼儿语言的发展如:丰富词汇、叙述事件、认识社会及对幼儿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3篇 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心得

山芋套餐

“山芋粥+山芋条=山芋套餐”咋一听到这个名字,你们认为会是什么呢?呵呵还是让我来为你们揭开这个谜题吧!

这是我们班第一次进行“小作坊”活动,虽然孩子们的人数不多,但是他们的激情丝毫没有减退。这一天里孩子们尝遍了一整套“山芋套餐”,由硬到软、由生到熟、由小到大,孩子们吃得不亦乐乎,老师也做得不亦乐乎。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山芋,却让孩子们品尝了不同的味道。

一上午,我们就忙着准备下午的“山芋宝宝”美食活动,而小朋友们则帮着把山芋宝宝去皮。孩子们一个个眼睛瞪得圆圆的,就差流出口水了!准备完之后,让每个孩子都品尝了一小块生的山芋。吃完之后有个孩子高声的叫了起来“真是太好吃了!”趁着这次的机会也让孩子们更好的认识了“山芋”,知道了它们的颜色、形状、及味道。

到了下午,我们在孩子们没起床之前就开始“炸山芋条”了,一边在油炸,另一边锅里的山芋也煮开了,那一阵阵油烟味,就这样飘呀!飘呀!飘到了孩子们的鼻子里,那些孩子突然笑起来说“老师,好香啊!”。。。起床之后,每个小朋友面前都放了一碗山芋汤和一碗山芋条,小朋友们吃得可开心了,老师看的也开心。好多孩子吃完了还想再吃呢!突然有一个小朋友说:“老师,你看这个薯条,像不像肯德基里面的薯条啊!”当时听完我就笑了。还真的很像在吃肯德基里的套餐呢!

这次的小作坊活动,孩子们都很开心。后来我终于发现了原来山芋粥+山芋条=山芋套餐

第4篇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心得2022汇总

我现在所带的班是中二班,我班的幼儿聪明可爱、活泼开朗。在我和幼儿之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一次队列练习中的小插曲,让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还记得幼儿们刚升上中班时,按照我园的惯例,中班幼儿集体律动时有队列要求:队伍整齐、前进有序、一人一个操点。

刚开始进行队列练习时,我和我班的余老师费了很大的劲。可是在实际练习中,还是会有个别幼儿记不住自己的位置,还有的幼儿心不在焉,会与前面的幼儿挤在同一个操点上。

开学第二周的一个早上,我和余老师带领幼儿们做完了热身操,队列练习的音乐响起来了,幼儿们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向自己的操点走去。过了一会儿,幼儿们基本站定了自己的操点。忽然。我发现原本应该在后面一个操点上的紫云宝宝竟然和罗俊宝宝挤在同一个操点上。而紫云宝宝的操点也被后面的露露宝宝站去了。怎么办呢?我很想提醒紫云宝宝自己站错操点了,也很担心幼儿们会因为“抢点”而争吵起来。可是,我转念一想,这说不准是一次教育契机呢!还是让幼儿们自己先处理吧。没过一会,早操音乐响起来了,我一边带操,一边注意观察他们。果然,紫云宝宝和罗俊宝宝发现自己没法做操了,我看见他们在说着什么,然后紫云宝宝往后一个操点退去,可是操点已经被露露宝宝站了,露露嘟着小嘴不理睬紫云宝宝。于是,紫云宝宝只能站在罗俊宝宝和露露宝宝中间做操。看见他们没有争吵,我总算松了一口气。

回到活动室,我把自己刚才看见的这一幕给幼儿们讲了一遍,表扬了幼儿们平静处理“没操点”的问题。然后让幼儿们一起讨论:为什么紫云宝宝会没有操点呢?幼儿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最后幼儿们得出一个结论:紫云宝宝在队列练习时分心了,没发现自己跟别人站在同一个操点上,所以队列练习时要专心,每个人要与操点一一对应。

经过那一次队列练习的小插曲后,我班的幼儿们再也没有出现过“挤点”现象。

案例分析:

通过这一次的队列练习活动,我发现教育契机就存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之中,只要我们抓住每一次教育契机,及时对幼儿们进行引导、教育,让幼儿们在自己的实践讨论中找出答案,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第5篇 关于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心得

观察对象:小(一)班幼儿

观察者:陈佳昕

观察实录:

场景一:

在孩子们洗手的时候,我对他们说:“洗完手,请你拿杯子喝点水。”于是所有的孩子都快速地洗完手,一窝蜂地拥到茶桶边拿杯子。我立刻走过去维持秩序,不断地说:“别挤,别挤,人多等一等。”

孩子们拿好杯子,站在茶桶前一米线的小脚印上等待着,队伍排得长长的。

场景二:

喝完水,孩子们都去放杯子,有的孩子放完杯子就关门,一时间只看到茶桶的门反复的被拉开、关上,我见状提醒着孩子:“放好杯子不关门,等最后一个孩子放杯子的时候再关门。”

可是孩子们依旧我行我素,关门开门的声音不绝于耳,我看的心惊肉跳,就怕一个不当心谁的手被夹住了,只有用手挡住茶桶门。

场景三:

航航早晨来园,看见我第一句话就说:“陈老师,我打过针了,爸爸说要喝水。”

“打过预防针了是吗,那别忘记多喝点水,现在就去喝一杯吧。”我摸摸他的头说。

航航高兴地去喝水了,过了一会儿,大家准备喝牛奶的时候,航航又对我说:“陈老师,我打过针了,爸爸说要喝水。”

我告诉他:“马上要喝牛奶了,你等会再喝水吧。”他看看我,委屈地扁扁嘴,走开了。刚喝完牛奶,他又跑过来说想喝水,我劝他休息一会儿再喝。

运动结束,孩子们洗手喝水的时候,航航喝完半杯水,又排到了队伍里,看见我看着他,他解释说:“陈老师,我打过针了,爸爸说要喝水。”

分析:

“喝水”是孩子一日活动中比较常规的生活环节,在托班的时候,考虑到孩子的年龄比较小,我们常常会分批地组织孩子喝水,使得孩子的“喝水”成为了高控制下的生活活动。因此从场景一中可以看出升入小班,过去的习惯直接导致了孩子喝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排队现象。并且从托班更换到小班的教室和盥洗室以后,新的“喝水”环境加上“集体喝水”的习惯,导致了孩子们一窝蜂的现象,很容易发生危险。

而在场景二中,孩子们很清楚地知道放好杯子要关门,但是什么时候关门、谁关门就不是他们会去在意的了,这是小年龄孩子所特有的心理表现,反映到行为上就出现了上述的不断开门关门的现象,其实这是孩子们的一种行为上的心理宣泄。作为老师,我则是比较主观的提出了一个“规则”——最后一个孩子关门,但是谁是最后一个?如何界定最后一个呢?孩子们不会去考虑。

从场景三中孩子与我之间的互动对话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这个孩子的家长对于刚刚打完预防针的儿子非常的不放心,希望能够通过老师督促孩子多喝水,避免引发生理性发烧。而这个孩子又是能力比较强的,他将大人的话牢牢的记在心里,通过不断地提醒老师也在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多喝水。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分不清楚到底什么时候喝水比较合适,也比较健康,所以当我告诉他马上要喝牛奶了不要去喝水的时候,他以为我是在拒绝他,因此后来他喝水的时候就显得比较小心翼翼,既要完成大人的嘱咐、又不希望被我的批评或是阻止。

对策:

“减少孩子等待的时间”,是在课改理念指导下我们所追求的一种理念,然而很多客观的原因或主观的意向总难免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如何调整呢?反思了自己的行为以后,我想关键是要从理念上转变思想,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一切以孩子为本。

首先,我调整了茶桶的摆放位置,打破了原来男孩一边女孩一边这种壁垒分明的茶杯摆放方式,将男孩和女孩的杯子间隔混放,两班协调让男孩、女孩使用两个茶桶……从而便于孩子取放杯子、盛放水,从客观上缓解了拥挤的现象,减少了排队等待的时间。同时,我组织了谈话活动,和孩子一起讨论“什么时候要喝水”,并达成了共识——

1)进幼儿园以后觉得口渴了可以喝杯水

2)自由活动前、午睡起来以后要喝水

3)觉得口渴了随时都可以喝水,但是在学本领的时候、吃饭和吃点心前不喝水

4)如果今天打过预防针了,记得要多喝几杯水

这样不仅解决了孩子一窝蜂地“集体喝水”,还间接让孩子知道了什么时候不适合喝水、什么时候喝水有利于身体健康。

接着,我设计了“今天你喝了吗?”的生活区域环境,提供了筹码让孩子记录当天喝水的次数,如此一来,孩子们每次喝完水都会开心地放一块相应的筹码,每天中午和下午许多孩子还会数数自己喝水的次数、和同伴比比谁喝了多,如果有谁一个上午喝水少于一杯了,其他孩子还会提醒他快点去喝喝水。同时这个生活区角不但用环境的暗示促使孩子要多喝水,而且让家长比较直观地看到了自己孩子每日的饮水情况,解除了家长的可能存在的忧虑。

最后,我和孩子一起展开了一次关于“到底茶桶的门谁来关”的小小讨论,并得出了结论——第一个拿杯子的孩子开茶桶门,当你喝完水放杯子的时候看一看后面还有没有同伴在喝水,如果没有,可以把茶桶门关上。从这以后,开门关门的乒乒声少了,就算有孩子偶尔忘记,也会有别的孩子提醒他,而且最近几天我还发现有二三个个孩子喝完水还会帮忙扶着茶桶门的角,对走过的其他孩子说:“小心,慢慢走,别撞到。”

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喝水的生活环节,但是我通过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答案、尝试实践,从而来解决问题,真正从日常的细节上做到了“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体”

第6篇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心得最新

实录:

南门幼儿园的环境简洁、大气,每个班都有自己的个性墙饰。最吸引我眼球的是这幅图片:看似不起眼的两个在沙滩上晒太阳浴的人,起初只是觉得他们身上的颜色有些怪怪的。再仔细打量图片发现——整幅图片的后面还有一张相同大小的图片,它的上面涂满了两种不同的颜色。当有小朋友在后面抽动这张涂满颜色的图片后,人体身上的颜色也会随之而变化成不同的颜色。从而让小朋友可以直观的体验——人体在晒了太阳后皮肤会变成不同的颜色。而这个设计与他们这个班级的主题活动是有联系的,很有趣吧,真的很有趣!

反思:

其实,这样的墙饰创意很让人心动!当然在心动、诧异的时候想的更多的是:这么简单有趣的设计,他们是怎么想到了呢?

环境的创设不单是单纯的布置环境,让环境以优美、童趣来吸引幼儿,更重要的是将活动主题融入环境当中,让幼儿不断的与环境互动,使环境体现主体内容,以此来吸引幼儿,自发地探索,自觉的参与到主体环境当中,发挥自身的潜能,让幼儿在探索、发现、认识、操作当中,获取经验,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我们一直说环境创设追求新颖有趣、游戏性强,能激发幼儿主动与环境互动,引起幼儿自觉在环境中探索的欲望。但是往往在具体设计中感觉巧妙、新颖不够,有时我们觉得做的很好了可是在具体操作后并不是很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看来在博采众长的同时,要吸取的是对自己可再利用的,可以二度创作的、能加入自我特色的可取之处。照搬的山寨版有时反而会弄巧成拙。

第7篇 关于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心得

戏时间到了,甜甜来到了最喜欢的便利店,当起了便利店老板。她刚整理好自己店里的蔬菜、水果、玩具等等物品,便利店里就来了客人,原来是贝贝家里要来客人了,爸爸马旭来卖点东西,他很着急地对甜甜说:“老板老板,我家里要来客人,我要买点蔬菜和水果。”

甜甜一听,赶紧喊道:“别着急,你需要什么告诉我,我来帮你拿。把你买东西的篮子给我,我给你装好。”“我要买丝瓜、韭菜,还要买点草莓……”爸爸马旭一边催促一边说出自己想要买的东西,一阵紧张安排后,老板甜甜递过篮子对爸爸马旭说:“你要的东西我都装好了,快回家烧饭吧。”爸爸马旭拎起篮子就回家了。可不一会他又返回了便利店,“老板,我要的豆腐干怎么没有给我呀?”“我给你了呀!在篮子里呢。你找一找啊!”“没有。”“给了……”两个孩子就这样争执起来。

不一会儿,妈妈晴晴来了说:“我看见豆腐干在篮子底下。”妈妈说完拉起爸爸的手两个人回家了。弄得甜甜愣愣地看着这爸爸和妈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便利店没有顾客来光顾,甜甜便很没精神地在一旁边玩耍起来。

今天的便利店显得有些冷清,除了贝贝家爸爸来买东西以后,老板真得很空,突然甜甜想了好办法,开始朝娃娃家、美食林喊:“喂,季冰宇,你的美食林里要不要买点好吃的给顾客吃?”“朱欢,快带你的宝宝来我店里买玩具呀!我店里有很多新玩具呢。”她这么一喊,娃娃家美食林开始沸腾了,孩子们一个个斗拎着篮子来到了便利店,便利店里一下子挤满了人,娃娃家、美食林却冷清起来……

【分析】

甜甜虽然是这个学期刚转过来的孩子,但她在班里是属于较活跃的一个孩子,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语言交往也很频繁。在游戏中,她根据自己生活中买东西的经历,模仿老板的样子招呼着顾客,并很热情的为顾客挑选、摆放,游戏的开始两个孩子模仿地很真实。但是游戏中间,两个孩子发生了一点小误会,导致他们争执起来。此时,我并没有立即介入,正好贝贝妈妈的出现,化解了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

在观察中我也发现甜甜能积极参与游戏,创造游戏情节,哪怕是无事可做时还能想到去拉客人,可以说减少了自己的无事可做,这点可以肯定。但是她使用的方法欠妥,她的这一招呼可影响了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们,还有美食林中游戏的孩子,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所以说甜甜的一声喊基本打破了其他游戏区中的宁静和有序,要想再让他们回到正常游戏中来已经相当困难。

【指导策略】

1、游戏评价时,我和孩子一起讨论去便利店买东西的具体流程。还有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为什么去便利店买东西?是怎么买的?买完东西怎么办?娃娃家里谁负责看守?让幼儿回忆自己平时和大人去超市的情景,从而了解一些店主和顾客的工作,也了解爸爸妈妈的分工。

2、当顾客和老板发生误会时,应该怎么解决?争吵还是相互谦让?也可以老师及时介入帮助,示范给幼儿看,让游戏得以顺利进行。

3、当便利店里出现冷清,老板无所事事情况时,教师可以引导老板整理自己店里的一些物品,

还可建议他们看看书,甚至可以进行上门服务,先电话联系,再上门“送货”等等,送完后再返回医院必要时老师可以充当顾客角色,参与幼儿的游戏,还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4、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离场,脱离游戏时,作为观察者和游戏支持者的教师,可以巧妙救场,及时为孩子提供帮助。比如发现娃娃家空了,无人照看时,师扮演客人,去娃娃家敲敲门,故作大声地喊:“有人在家吗?我来做客了。”那在便利店的幼儿会及时回到家中来招待客人,这样为游戏的继续开展提供了桥梁。

第8篇 最新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心得

背景:

最近,我们班正在开展“苹果和桔子”的主题活动,宝宝们通过看看、摸摸、吃吃的途径,进一步了解了水果的常识,丰富了已有经验。今天,亦晨宝宝带来了一袋神秘的水果,一下子便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目光。于是,围绕着这袋“神秘的水果”,我们展开了品尝大会及热烈讨论……

实录:

我打开袋子,拿出一包包的“水果”,孩子们都嚷嚷着,这不是水果。他们一下子就认出了葡萄干、香蕉片,通过品尝,他们一致认为都很好吃。此外,我还为孩子简单介绍了水果干的制作方法。“看看,还有一样是什么水果做成的呢?”我打开包装袋,把东西倒在了盘子中,先让孩子仔细观察外形,于是,各种各样的答案开始涌现。

——诺诺说:“这是苹果吧,红色的。”

——婕婕说:“有点软软的,是桔子吧。”

——小邱说:“我觉得是大西瓜。”

我点点头,笑嘻嘻地说:“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到底是什么呢,要不我们一起来尝尝看,吧?”我的提议马上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响应,于是石榴班的品尝大会开始了。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品尝着,不时发出感叹,“好甜啊”,“好像有点酸”,“有一粒一粒的”……

“张老师,是草莓,草莓!”叶莹大声说,旁边的弈灵也点头附和着。没过多久,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响应她们的答案,顿时,教室里热闹一片。于是,我开口道:“我也来尝一尝!”孩子们认真地看着我尝了一块,“哈哈,真的是草莓啊。”孩子们都笑了,嘴里还嚷着“我就说吧”,“我一吃就知道是草莓”……

反思:

此次“神秘的水果”活动的展开,纯属意外,完全得益于亦晨宝宝带来的一袋水果干。这袋“神秘的水果”不仅成功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而且把他们肚子里的馋虫也给引了出来,于是,我就顺水推舟进行了以上的活动。

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首先需要细致的观察力,要善于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发现它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并实施及时教育。从上面的活动中很多孩子对于葡萄干、香蕉片的认知情况看,这两样东西都属于是比较常见的,而且他们都拥有相关的经验,但是对于草莓干,孩子的相关经验缺乏,于是我便抓住这个契机,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进行自主探索。我觉得,虽然老师预设的活动不少,但孩子总有这样那样的好奇,总有如此巧妙的意外发生。我们知道,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也是生成活动中主题内容的重要来源。利用孩子的兴趣和现实情景,适时的融入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一个自然生成的主题活动由于它的偶发性,再加上事先没有足够的有关知识准备、材料准备等,因此不可能生成一个像模像样的主题探究活动。因此,更需要老师现场的灵活机动。

其次,我们要允许孩子出错,并适时进行鼓励、支持和引导。孩子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愿望去探究周围世界,常常用自己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认识世界。活动中,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进行了猜测,答案精彩纷呈,虽然都是错误的,但这说明他们正在积极思考,我们要保护他的好奇心、求知欲,留给他自由想象的空间,鼓励他们主动去探索。

第三,要适度控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由于偶发事件生成的活动和预设活动不同,需要我们老师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对生成活动所涉及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合理控制。在“神秘的水果”生成活动中,考虑到小班孩子的接受能力,我对于这些水果干如何制作的过程,只是进行简单的阐述。不过,我发现孩子对于水果干的制作方法很感兴趣,因此,我觉得下一步还可以让孩子通过观看录像或者实地考察,去了解水果干的实际做法,然后再通过后续的谈话活动,让他们说说自己所看到的,从而将生成活动推向高潮。

一袋普通的水果干,在孩子眼中却成了神秘、好奇的源头,而我也借此生成了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取得了较成功的成效。其实,孩子对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充满了兴趣和好奇,而这些都能转变成为教育契机,只不过需要你的一双亮眼睛去发现。

第9篇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心得

同情心作为幼儿良好社会性、人格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因此,在培养幼儿同情心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专门教育活动和随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县口: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专门的教育活动,从发展幼儿的同情认知,激发幼儿的同情体验,促使其产生同情行为;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和一些平常小事随机地对幼儿进行同情心的教育,强化幼儿的同情行为,从而使幼儿一时的、个人的、短暂的同情行为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化的品质。

一次,一个幼儿摔倒了,30多名幼儿中,只有两名幼儿能主动询间同伴疼不疼,并给他揉伤,其他幼儿或不知所措,或无动于衷,或在一旁嬉笑。有的幼儿不仅不扶,甚至还说:'谁叫他不小心!'也有的说:'让他自己起来川

有一次吃饺子时,娇娇小朋友说:'饺子太烫,没法吃!'旁边的幼儿紧接着说了一句:“烫死你!”

小朋友在一起玩,张怡听小朋友不知为什么哭了,当时只有两名幼儿走过去间她怎么了,其余幼儿都视而不见。

这一件件真实的'小事'说明:幼儿的同情心相当缺乏,因而导致了幼儿同情行为的严重缺乏。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万面的,有的是因为家庭教育中片面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勇敢精神,而忽视培养幼儿的同情心;有的则是由于家长的溺爱,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受到别人的关心爱护是理所当然的,而不懂得别人也需要自己的关心,帮助。

针对以上情况,在教育中就把同情认知、 同情体验及同情行为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一、同情认知的培养

具有同情认知是产生同情情感和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引导幼儿观察什么情况会让别人难过,别人什么时候需要自己的帮助。 比如:有的小朋友生病了,很难受,他希望别的小朋友能关心他,有朋友摔倒了,别的小朋友不应该站在旁边看,而应该把他扶起来,并帮助他拍拍身上的土,间问他疼不疼。我们还随时引导幼儿关注困难者,帮助他人,如看到有的小朋友玩玩具时,就应该邀请他一起玩,对于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小朋友不能嘲笑他。说他'笨,而应该耐心友好地去帮助他。

二、同情体验的培养

同情情感是同情行为的内在动机,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唤起幼儿内在的情感体验。首先,我们以身作则,对需要关心的幼儿予以安慰''和关怀,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吴安倪的父母有时在外工作,孩子的情绪不是很稳,爱哭,我们就常常亲切地安慰她,搂搂她,亲亲她,告诉她老师很喜欢她,这样一来不仅使吴安倪的情绪有所好转,也使别的幼儿受到感染。其次,我们还设计了'他摔到了'。。他为什么哭?''我来帮助你'等活动,运用角色转换、移情等方法引导幼儿体验当自己处于他人的情况时的情感、愿望。例如:如果你生病了,你希望别人怎么做;如果你摔倒了,你希望别的小朋友怎样对你;如果你不会做游戏或做不好,你希望别的小朋友不埋你,笑话你,还是帮助你?从而让幼儿更好地体验,理解他人的情感,知道自己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该怎么做。

三、同情行为的培养

同情行为是同情心培养的根本目的,在幼儿获得了同情认知,产生了同情情感后,我们应引导幼儿把同情认知、情感落实在行动上,教给幼儿响应的积极的行为方式。我们发现幼儿的同情行为方式,如:看到一个小朋友摔倒了,全班小朋友都去扶他,结果挤成一团,而没有人想到采用其他的安慰万式,看到一个小朋友哭了,好几个小朋友都掏出手帕为她擦眼泪,反而弄得那个小朋友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引导幼儿讨论还可以用什么别的方式来表示自己对摔倒的同伴的关心和帮助,于是幼儿想出了为他掸土,搬椅子请他坐下,询问他疼不疼,为他揉腿等等万式。同时我们还创造机会让幼儿实践,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各样的关心,友爱行为,适时强化他们的好行为。

总之同情心的培养对孩子的意义是很大的,在时间中使幼儿能主动地关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第10篇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心得2022

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孩子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过了一个新年,班里的孩子们都变得更加顽皮了。

今天下午我看到天气特别的好,就带着孩子们到户外去玩轮胎了,振雨在玩轮胎的地方一个劲的来回的跑,跑着跑着不小心摔倒在了地上,我刚要跑过去看他摔到哪了没有,只见他一骨碌从地下爬了起来,使劲的跺了几下地,然后又蹲在地上哇哇的大哭起来,我赶紧走了过去想扶他起来,可他蹲在地下一动不动的,突然,只见他从地上抓了些什么反手向我扬来,在我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时,只觉得脸上一麻“哎吆!”看着他那愤怒的眼神,摸着我发麻的脸颊,怎么办?刹那间无数念头从我脑中闪过:狠狠的批评他?对他冷处理?或者、、、、、、

我慢慢的把他拉了起来,然后拉着他的手说:“振雨,老师知道你摔倒了,现在肯定很疼,摔到哪里了?老师来给你揉一下好不好?”他看着我,哭声慢慢的变小了、、、、、、

通过这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我受到了一个启发:教育成功的关键是培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一个懂得对自己负责的孩子,而不是让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只知道哭闹。

幼儿园观察记录心得体会(10篇)

背景: 最近,我们班正在开展“苹果和桔子”的主题活动,宝宝们通过看看、摸摸、吃吃的途径,进一步了解了水果的常识,丰富了已有经验。今天,亦晨宝宝带来了一袋神秘的水果,一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观察记录信息

  • 幼儿园观察记录心得体会(10篇)
  • 幼儿园观察记录心得体会(10篇)10人关注

    背景: 最近,我们班正在开展“苹果和桔子”的主题活动,宝宝们通过看看、摸摸、吃吃的途径,进一步了解了水果的常识,丰富了已有经验。今天,亦晨宝宝带来了一袋神秘 ...[更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