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做学生生命成长的引路人“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5月24日,我校组织学习了何汝玉校长的师德讲座。通过学习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和教师的师德素养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坚持自我,做一个好老师
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默默耕耘。三观要正,要有教育情怀,关爱每一位学生,勤勤恳恳的在自己的岗位做着简单却又繁琐的工作,这种忘我的崇高精神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必须学习的,也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二、成长要自觉,发展有目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而心理健康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此的一小部分,是一门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心理调适、职业生涯规划,未来成长成才的一门功课。身为心理健康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方法,还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挫折时积极面对挫折,解决困难的能力。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社会或学校对心理这门学科的不是很重视而忘记身为教师的责任,忽略自己的本职工作。每一项任务就是能力的积蓄,正确对待自己的每一项任务,尽全力去完成。
三、用心去做,不要急于回报
很喜欢何校说的这句话:不管做什么都不要给予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一段时间,我们叫它:坚持!是的,只有坚持才能有收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以礼导其行,而后身修”“以智启其德,而后理明”“以诚动其怀,而后自省”“以爱感其心,而后情通”,何校通过一个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让我们懂得了“最好的教育,是流进血液里的修养”,最好的教育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发生的。细心可以“读”懂学生的微妙心理,真诚的心态,细腻的教育手法,可以唤醒孩子们美好的人性,满足孩子幸福成长的心灵需求。
四、放下功利心,增强责任心
守住朴素的教育心,抓细节,养好习惯。“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首先要脚踏实地,憧憬自己的专业形象,“我要成为谁”想想教过你的老师,你喜欢谁?看看你认识的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班主任)是什么形象?他们具有怎样的品质、性格特点、带班(教学)方法与实践策略?我们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五、提升德育管理者形象
在21世纪的新时代,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的状态,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很快就会落后于课堂实践的要求。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教师要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因此,我们要勤于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入研究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中,使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在我们的课堂上完整地统一起来。同时,要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的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以创新求取的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过程中提炼师艺,升华师德。
承然,教育工作是辛苦而单调的,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备课、上课、班级管理等同样的事情……。但“一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了这个远大的目标,我们会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以各位先进教师为榜样,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平凡的力量。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希望你我向着阳光,收获灿烂。
用心耕耘,静待花开
何汝玉校长培训心得
刘彬辉
2022年5月24日 我们迎来了何汝玉校长的师德培训课,听后我感慨颇深。
我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已经是第11个年头了。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我抱怨,不满,觉得付出与收获不平衡,从未规划过自己的职业生涯,教师只是我生存的一种技能。而何校长的培训改变了我的想法,让我懂得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来追求。热爱自己的教师工作,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在培训中何校长指出,在播种和收获之间有一段时间叫做等待。教师要拥有理想,热爱教育;了解学生,学会沟通;简单的教,快乐的学;规范教学,充满激情;加强学习,学会研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心里健康,自我调适。抱怨没有用,不满没有用,只有端正自己的态度,把教育当做自己的事业来追求,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在教师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敞,越走越顺。由此我觉得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把简单的机械的工作做的更有意义。为此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爱,是成为智慧型老师的前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充分说明,爱,是教育的前提。智慧型老师必须是懂得爱,懂得施爱,懂得用爱润泽学生心灵的圣者。当代社会,孩子的家境非常复杂,尤其是独生子女多,留守孩子多,单亲家庭多,老师的爱就尤其重要,懂得爱的作用,那么工作就有了源泉,教育就有了凭借。以爱作法宝,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工作自然会事半功倍。新型的师生的关系带来的是师生合作,交流、民主和平等,这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供了强大保障。
二、勤总结,多反思从理论上提高自己的水平,并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教学。从今天起,我要多多练习,笔耕不辍,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守住自己心灵的净土,躬耕精神的园圃,把困惑变成收获,把收获变成经验,让不懈的写作成为精神的自觉;笔耕不辍,对教育现象进行思索,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争取成为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行走在学习的路上,越发觉得自身的不足,细细梳理着收获与思考的同时,有个想法在心中越发明确。那就是:在深感差距中追求自己的希望,在明确方向中坚定自己的信念——专业素养,好好修炼,笔耕不辍,厚积薄发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争取成为一个研究型的老师。
培训心得
万沐
2022年5月24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来自惠州外国语学校何汝玉校长的专题讲座。何校长是一位从一线老师走出来的校长,主要是以分享她的教育故事这种方式来给我们开的讲座,讲座很接地气,实操行也强,两个小时,我基本都没玩手机,很认真的在听,期间有因感动而流下的泪水,也有为何校在处理德育问题的睿智而心里竖起大拇指。
何校分享了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教育故事《为了爱》最终是以视频的形式展现,故事大概讲述的是一位初中学生,因为小时候爸爸去世,妈妈一人把他拉扯大,现在妈妈得了胃癌,没钱治病,该生利用上体育课时间回教室,拿了全班同学的钱,一共400多。刚毕业的班主任老师还没调查就直接报警,刚好警察来了,何校听到警声,又刚好碰上这名警察跟班主任,跟班主任了解了一下情况之后把警察婉拒回去之后跟班主任交流了一番,再让班主任去班上跟该生说“广播站要开会,现在去德育处找何主任开会”(当时何校还只是一位德育处主任)。学生到了德育处,何校也没有直接问学生是不是他拿了同学的钱,而是告诉他,何校想请他帮忙写一份献爱心倡议书,然后开始讲与这份倡议书的内容相关的故事,故事正是这位男生的家庭情况,学生哭了,最后还跪下承认了错误,然后跑出去,最后去开广播给全班同学道歉,并告诉全班同学他拿了谁谁的钱,多少钱,他都记在一张纸上,等他有钱了会还大家。最后何校站在广播站门口等这位男生说完,抱了他一下,故事大概是这样。
假如那天如果何校不在,这件事真的交给警察来处理,我想结果一定会是完全不一样,这孩子的一生也许就毁了。如今他刚刚中国石油大学毕业,八月份赴美国公费攻读研究生硕士博士。
教育,真的是一门艺术。我们老师在说话,或者在处理一些事情时候,确实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虽然有时觉得学生是很不可理喻,但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开不同的药,多跟有经验的班主任学,我们会收获很多,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积累我们的教育案例。
最后,分享下何校送给我们的话: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愿你我向着阳光,收获灿烂!这句话深刻地印在我的心中,时刻勉励自己做一个心中有阳光、有爱的老师,并将心中的阳光与爱传递给孩子们。
何汝玉校长德育心得体会
伍辉凤
在讲座之前,陈主任向我们介绍了非常具有人格魅力的何汝玉校长。于是我怀着好奇与期待的心情,静下来聆听了何校长的德育讲座。何校长的讲座没有很强的理论知识,但却很朴实很感人,讲座的内容全都来自于她平时的教育事例。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令在场的所有人听得津津有味,让人为之动容。讲座虽然时间较短,但我的心灵却深深地受到了震撼!听过讲座,让我更觉得何校长是一个富有智慧的人,是一个用心做教育的人,正因为用心,所以才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教育“奇迹”。
一、用心,塑造榜样的力量。
何校长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她自己更是做到了全校师生的好榜样。她认为,凝心聚力,首先要做到率先垂范,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例如,在“弯腰”的活动中,她带头捡起身边的垃圾,她用实际行动告诉全体师生。教师的示范作用能够使养成教育变得“可见、可学、可仿、可行”。
二、用心,成就孩子的未来。
每个教师都会觉得自己是爱学生的,但听了何汝玉校长的讲座,我才发现,自己对学生的“爱”是多么的肤浅,尤其是对于一些问题学生。对于学生的犯错,何校长从不正面指出,而是旁侧敲击、循循善诱,让孩子最终自己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于那些背后有故事的特殊学生,她更是像妈妈一样去关心去呵护孩子那受伤的心灵,她就像一盏明灯,让那些濒临绝望的孩子重新看到了光明与希望。一个个朴实的故事让人不禁潸然泪下,故事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故事里的主人公到了现在也不是什么响当当的人物,但是,在何校长看来,没有什么是比孩子重拾希望与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更重要了的。何校长对孩子的爱才算得上是用心的爱,她的用心施爱,做到了大爱无痕,也造就了自己的成功;她赋予学生的师爱,成就了孩子的未来!
讲座持续了三个小时,但我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感觉自己还想多听听何校长的故事,多向何校长学习。感动于何校长的教育艺术和智慧,真的很让学生受用,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良师益友”。何校长对教育的用心,不仅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赢得了同行的敬佩。
何汝玉校长的每一句话都深深打动着我,她说“用心了,自然有快乐”。正是因为何校长的用心,才会发生了这么多的教育奇迹。
静待收获季节
——何汝玉校长师德训培训心得
周瑞萍
何校长说:“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
当班主任,一定会面对问题学生,而问题学生的工作是最难做的,既费心费力,又收效甚微,有时真的有“抱着石头暖不化”的无奈感,有时真想让他“自生自灭”。但,只要听到他们哪怕是一小阵响亮的读书声,心就会融化,就会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已经成功“改造”了他,哪怕他下一秒又给你当头一棒。时间长了,心态慢慢平和,因为看到了很多孩子经历时间的磨炼,不经意地,在某一个瞬间,他就给了我惊喜。
何校长说:“今天,我能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学生,特别是‘问题生’,是他们给了我许多不能删除的记忆,是他们陪着我向完美的目标迈进。现在,我只想说:幸亏我拥有这些‘不听话’的学生。是一届届学生的全面成长问题,不断鞭策和催生锤炼着我的教育智慧,积累了宝贵的育人经验。”
___,课堂上咬手指、发呆、玩乐高,哪怕是一个笔盖都可以自赏半节课。同学说他是“另一个世界”的人。晚自习一道题一盯就是十几分钟,作业根本完不成;跟同学玩闹,一下子就“擦枪走火”,吵架甚至打架时有发生。有一次因打篮球和同学发生冲突,回到教室抓起梨子往地上摔撒气。我跟他说不能糟蹋食物,他说水果是他出钱买的,他有权处理……
同学都回避他,很多老师表示不再去惹这个随碰随爆的“炸弹”。作为班主任,一开始的想法是不能让他成为害群之马,坏了班级学习风气,所以虽不耐烦,也是苦口婆心地跟他疏导,在他多次出现问题时,虽有责怪,但没想过放弃,因为不想他成为一颗“老鼠屎”,坏了班级这一锅粥。
后来,经过和他妈妈的深入交谈,了解到他童年的不幸。3岁之前交给保姆,后来交给外公外婆,上小学后老师各种投诉让她措手不及,她开始大吼、猛揍,孩子越来越孤僻,越来越不合群,没听到“口令”是不会拿笔写字的。她在无法接受孩子时险些做出极端的事情。她,一个叱咤职场的女强人在我面前哽咽着讲辛酸的往事,我想到我也有儿子,如果我的孩子需要帮助,我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老师?
所以,当有人告状他在课堂顶撞老师的时候,我会耐心地告诉他怎样正确地回应老师的批评。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听得最多的是他哪错了,但正确应该是怎样的呢?我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他:面对问题,关键是勇敢面对,学会沟通,觉得被老师误会了,应该怎样去跟老师表达。我说:“就像周老师这样,虽然得知你做出这样的事很生气,但不责骂你,因为责骂不能解决问题。”
慢慢地,他发脾气的次数少了些,犯错以后明显地脸带愧色。我观察到,他跟同学聊天多起来,还有了笑容。
但,重磅炸弹来了。一天早餐时,他拿着装满面的碗让生活老师打汤,老师说太满了,再打,汤就流出来了。他说了两遍,老师都没帮他打,他猛地把碗倒扣在餐桌上,然后起身要走。我拦住他,让他把面抓回碗里去,他喘着粗气,怒气冲冲的样子,自然不干。我伸手把桌上的面抓进碗里,他有点不知所措,可能没料到我会这么做,我告诉他,可以生气,但不能用糟蹋粮食的方式来发泄。
中午,他没进饭堂,我打包了一份饭菜带回办公室,让同学唤他过来。他来到办公室,故做轻松地说:“早上吃了好几个梨,肚子不饿,所以没去吃饭。”我单刀直入地说:“是觉得对不起生活老师还是对她有气?”他脸上的笑容马上没了,说:“有气,不想看到她。”我重新把早上的事跟他疏理一遍,经过一个早上的冷静,他对我的分析很认可,觉得自己做得不当。
我让他吃饭,然后回宿舍休息。
下午活动课,我找他聊天。跟他说:“周老师不认同你扣碗、耍脾气不去吃饭的行为,但是,我关注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你不能饿肚子,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所以我打饭给你吃。我相信其它的问题你能慢慢想通。希望周老师的行为能影响你,面对问题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耍脾气,那样会像刺猬一样,伤害了别人,封闭了自己。”
那以后,他性情变温和了很多,老师们发现他能批评了,“好……好……”笑着点头面向老师是他的常态。虽然小事不断,学习积极性也还欠缺,但乐观了很多,老师说他会笑了。
在教育他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磨炼我的耐心,不断更新我的教育理念,不断找到更好的更合适的方法。对照何校长的话,我很开心地看到自己做到了“以诚动其怀,而后自省”,他说那天中午的饭是他吃过最特别的一餐饭,在一次考试中写到周老师是他的“提灯人”。一切都值得了!
一次年级组会上,李校讲的“琴弦理论”我记下了,一直想写写这个内容。李校拿起一根书签丝带,抓住两端,让张主任用力拨动中间部分,发出“嘣嘣”的响声。校长说:“弦乐器发声的原理就是这样,一根琴弦安在不同的乐器上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就像不同的学生。老师就像演奏者。同一把琴,有的人演奏得好,有人演奏得差。就像老师教学教育水平有高有低。老师们,请用心拨动这根弦,让它发出最美妙的声音。”
李校说,美妙的音乐产生是物理现象的声音共鸣。我想,美妙的教育产生是师生心灵的情感共鸣。
现在的___,还不是很好,还有很多问题,我还要“坚持”,因为收获的季节还没到来,我的“农夫”耕耘还要继续。
听“做学生生命成长的引路人”讲座有感
马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我听了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何汝玉校长的德育讲座,心里对自己说的话!
何校长把自己40年来的教育智慧像讲故事一样给我们娓娓道来。在她的成长历程中,我看到了她对教育的热爱,坚持,智慧。今天所有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用心的,脚踏实地的实践。这样成功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作为一名工作十载的班主任,多少有点职业倦怠,面对班级管理,有时会有些逃避,迷茫!但此时我似乎明白了前进的方向!
坚持自我,做一个好老师:三观正确,有教育情怀,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有激情,有爱心,善学善思,亦师亦友。当老师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她对学生的教育才会起到很好的示范榜样作用。在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很注重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想问题,再进行教育引导,以身作则,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我会陪同学生一起打扫教室卫生,这样我就清楚学生打扫教室卫生安排几个人打扫,怎样分工,哪些地方是容易被忽略的。布置作业后,我会陪同不同程度的孩子一起完成作业,看看学生完成作业的进度,完成作业的方法......这些细致的观察,陪同都能让我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更好地做引导。
用心去做,不要急于回报。何校长的讲座中,除了有专业的教育理念,更打动我的是,她一个个感人的德育故事,用心对待每一件小事,用行动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不急于向每件事要结果,重在过程。如:“教室丢钱事件”、“学生索要红包事件”“假装捡牛奶盒事件”。这些事例也在我身边发生过,但我却没有那样的智慧巧妙处理。归根结底还是对孩子的思想动态观察不够细致,缺少对教育的坚持,对问题学生通常就一件事解决一件事,缺少长期的跟进,爱的教育。应该多一些细致、耐心的教育,做教育的有心人,把平时和学生的故事记录下来,常反思。
最后,我用何校长的德育目标勉励自己:让孩子离开校园时,留下成长的足迹,留下奋斗的荣誉,留下对母校、对老师的情怀;带走健全的人格,带走优秀的品德,带走良好的习惯,带走健康的身心,带走理想的种子。
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毛小英
通过本次何汝玉校长师德事迹的学习,我对师德的内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我个人认为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能过本次学习,我认为一个真正具备师德的教师至少要做如下几方面的努力:
第一,要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的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苦的,必须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着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都说“干一行爱一行”,其实更多的人干了这一行之后,在深刻了解了这一行之后,也许就很难在爱得起来了。每天都与一群孩子讲着最简单的知识,重复着最繁琐的话题……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之后,想让我们爱都很困难了。所以作为教师,要及时摆好心态,看到教师不一样的生活,并从这样的生活中找到人生价值,这样才能从心底爱上这个事业,以美好的教育行为为自己的人生主线,把全部的爱献给学生,献给教育事业,才能更好的干好教师这份工作。
第二,要热爱学生。
爱不应该是挂在嘴上,她更应该是在思想上和生活中的体现。正如何校长在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她快乐地做着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守护者、知心朋友和引路人。对于失去母亲的孩子,她传母爱之情,暖孩子之心;对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她伸热情之手,洒一片爱心;对于特殊孩子,她细心呵护,点亮心灵之灯。这点点滴滴就是把爱放在了生活中,关心孩子,为孩子的成长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这不就是我们今后学习的榜样,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为孩子着想。“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更多和他们交心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
第三,要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
爱是不求回报的,教师应该耐得住清贫,我们没有丰厚的回报,但是有孩子们对我们满满的崇敬和爱。我们对每一个孩子的付出,总有一天,我们会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快乐和成绩。我们不应该目光短浅,仅看到眼前的利益,更多的是要从孩子的终身发展着眼,为孩子的发展添砖加瓦。
当然,这些优秀的师德事迹中还闪现着无数的优点,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我相信努力的付出,才有春风细雨的滋润,才能有桃李满天下的收获。让我们用爱的光与热孕育一个感人的故事,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
第2篇 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很有幸成为本次骨干教师的培训对象,聆听了多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
这次骨干教师北师大培训班我认为是从教以来培训规格最高、专家讲课水平最高,课程安排最紧张(早上、中午 各三小时的课时,晚上小组研讨)、听课教师最齐全(无一缺课、迟到、早退)的培训,北师大为我们安排了年过八旬的博士生导师张梅玲主任的?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备课上课?、全国著名宏志班班主任高金英老师的? 做有价值的老师?、北师大赵希斌博士的《专业教师的关键》;全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的?以高质量的研修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王文湛司长的《学习纲要,提升内涵,促教师专业成长》;北京光明小学刘永胜校长的《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北师大教授鲍传友的《教师专业发展及其生涯规划》。尽管他们的年龄不同、风格不同、所讲的内容也不同,但是每堂课都是那样的精彩,每堂课讲的都是那样的深入浅出,妙语连珠;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教学案例、专家们信手拈来,许多发生在身边的教学案例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甚至非常困惑时,专家的几个事例顿时让我们一下释然。
他们对教育的解读、对工作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学生独特的感悟、激起了我内心一次次的波澜,触及到我灵魂的深处,我一次次禁不住问自己我该怎样做?做什么样的教师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 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作为一个学者,他们那闪光的人格魅力令我震撼!让我感染,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那就是“既要仰望天空,又要脚踏实地。”“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在这里就从听取的报告中浅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一、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尊重
专家们虽然年龄不同、所讲课题不同、学科不同,但都提到了两个字 “尊重“ ,尊重就意味着成功。要尊重孩子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特点,勇于接纳孩子的错误,教育是干什么的?教育就是让学生 尝试错误。试问,有哪一个人,不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如果我们的学生都成为一个个完美的个体,那我们就该失业了。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具有不同个性的孩子,所以不要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孩子,应给于他们更多的独立和自由,关爱、尊重、接纳每一个孩子,使孩子不断感受到和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
“我会平等的关爱你们每一个人”这样的承诺我们大部分教师都曾给过,却很少实现过。第一天张梅玲博士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泰迪的故事,故事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汤普森太太是一个小学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她就对班上的五年级学生说了一句谎话。就像大多数老师一样,她对学生们说,她会一视同仁地爱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坐在第一排的是泰迪·斯托达德。
汤普森太太注意到,泰迪的表现并不好,他不合群,衣服很脏,总是不洗澡,而且泰迪总是郁郁寡欢。汤普森太太也乐于在他的作业本上用红笔打上大大的'叉',并批上'不及格'。
学校规定,老师要阅读以前的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评语。当她读到泰迪的记录时,她吃了一惊。
泰迪一年级老师的评语是:'泰迪是一个开朗、聪明的孩子。作业整洁,仪表良好……善于与人相处。'
他的二年级老师的评语是:'泰迪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深受同学爱戴,但他并不快乐,因为他的母亲患了重病。'
他的三年级老师的评语是:'他母亲的亡故给他的打击很大。他很努力,但他的父亲对他毫不关心。'
泰迪的四年级老师的评语:'泰迪丧失了学习兴趣。他不合群,有时在课上打瞌睡。'
现在,汤普森太太知道了问题所在,她为自己感到羞愧。当她收到学生们的圣诞礼物时,她更感到无地自容了。在系着美丽缎带的色彩鲜艳的礼物中,只有泰迪的礼物是用杂货店的纸袋包的。
汤普森太太打开泰迪的礼物时,她发现,里面是一只掉了几颗水晶的水晶石手镯和一瓶只剩四分之一的香水。一些学生发出嘲笑声,但她却赞叹说:手镯很漂亮。她把手镯戴在手上,并在手腕上洒了一些香水,同学们的笑声停止了。
那天泰迪放学后留了下来,他对老师说:'汤普森太太,今天你闻起来就像我妈妈一样。'在孩子们放学后,她独自哭了一小时。
从那天开始,她不再是教书,而是开始教孩子。
汤普森太太对泰迪尤其关心。在她的辅导和鼓励下,泰迪飞速进步。学期结束时,泰迪已成为班上最好的学生之一。尽管她说过,她会对同学们一视同仁,但她还是对泰迪关爱有加。
一年后,她在门缝里发现一张泰迪写的纸条,上面说,她是他所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六年过去了,她收到一封泰迪的信。信上说,他已高中毕业,是班上第三名,而且,她仍然是他所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又过了四年,她又收到了泰迪的信,信上说,尽管他遇到许多麻烦,但他依然在上学,并且成绩优异,很快就要大学毕业了。他向她保证,她仍然是他所遇到的他最喜欢的、最好的老师。
又是四年过去了,她又收到泰迪的来信。这次他解释说,他获得了博士学位,他决定继续深造。他还说,她依然是他所遇到的他最喜欢的、最好的老师。
但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那年春天他又寄来了一封信。泰迪说,他正在准备结婚。他说,几年前他父亲去世了。他问汤普森太太是否愿意参加他的婚礼,并坐在通常为新郎母亲所留的位子上。
当然,汤普森太太同意了。那天,她戴上了那只掉了几粒水晶的手镯,她洒的香水正是泰迪母亲所用的同样的香水。
他们互相拥抱。泰迪在汤普森太太耳边低声说道:'谢谢你,汤普森太太,谢谢你信任我,非常感谢你让我觉得自己很重要。'
汤普森太太热泪盈眶,她轻声告诉泰迪:'泰迪,你错了。是你教会了我,我可以让自己变得很重要。我以前并不知道如何教书,直到我遇到了你。
这个故事引人深思,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言行。在我们的视野里 就有泰迪这样的“丑小鸭”,他们或是调皮淘气,或是反应迟钝,他们不时地给我们制造麻烦,让我们难堪,令我们厌恶,但要知道,只要我们关爱他们,他们都可能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老师的幸福在哪里?那就是学生比你更成功;能把你深深地埋在心坎里。老师的幸福需要等待,也许在慢慢地等待的中我们会发现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教师要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培训期间,自己无不对专家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他们对事业的追求、对生活的诠释,他们那种良好的阳光心态给了自己深深地启迪,用一个句子来形容就是“头脑经过了一次风暴地洗礼”。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班主任、全国著名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高金英老师,一个看起来很慈祥、很普通的女老师,她从她坎坷的经历讲起,从河北农村的知青,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四十多岁到北京重新开始,由于教学成绩的不凡,再到担任“宏志班”的第一届班主任,期间的酸甜苦辣可以想象。从她的著作《阳光下的味道》和《没有音乐照样跳舞》,可以读出高金英老师不平凡的教师经历。我们的学识、我们的人品、我们的态度,直接决定我们事业的成败。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高老师正是用她独特的态度书写了她的魅丽人生。她的故事让我懂的“如何做平凡的事,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也使我感受到当好一个“教书匠”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教得不仅仅是书,而更重要的是学会育人。今天的教师即是工作者,又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是具有这三种身份的专家。三个小时的讲座,感觉特别短暂,她用诙谐生动、简洁易懂的语言,把当老师的真谛讲得淋漓尽致。高老师讲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时,她说:“今天的教师需要的是一股静气.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进行反思。面对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教师必须拥有一股静气,静下心来收益的是学生,而最终收益的是教师自己。在班主任管理中她说 “认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 ”。她的一句“把学生看做魔鬼,您会生活在地狱里;把学生看做天使,您就会生活在天堂中!”,真正体现了我们老师在对待学生上,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说三句话:“算了!”“不要紧!”“会过去的!”。
从如何教书,到当班主任的技巧和语言艺术;从调整老师的心态,到老师应从多方面培养自己的能力。太多了,我不能一一写出来,总之我不可能达到高老师那样的高度,但我会好好体会他的理念和心得,慢慢的融入我的课堂我的人生。再引用高老师的人生格言:吃所喜,穿所好,一任秉性;付其劳,奉其酬,两袖清风——为的是:心底坦然。
三、教师必须多读书
聆听每一位大师名家的讲座,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妙语连珠、语言幽默。本来漫长的三个小时在他们智慧的语言中显得如此短暂。在羡慕的同时自己也在反思 :如果自己的课堂也如此吸引孩子,孩子该是多么的幸福。反思的同时我又在思考:是什么让这些名家大放异彩?那就是以书为伴,以书为友。不仅仅读专业书籍,更需要博览群书。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有爱心、让自己快乐也要让学生快乐的人,要想让自己的课讲的更好,更加的吸引学生,就必须多读书,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教授的一个个独特的观点真的是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我们在面对学生的时候,过多的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似乎也变得麻木,没有动力,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感受到他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获得美好生活的能力,拥有幸福的能力,那学生就会更多的发挥他们自动自觉的一面;素质差的老师,讲课在差也差不到哪去。一个素质好的老师,讲课在好也好不到哪去”我对这句话是非常的同意的。只有课堂上的生动语言和有深度的提问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才能讲出生动的一课。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的一点是必须要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质,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幸福快乐的享受高品位的教师生活。
四、寻找职业幸福感。
现在教师队伍中有两种呼声:第一、今天的学生不好教。二、教师工作太累,回报太低。我们在无奈中消耗着自己的青春,在埋怨中抹杀自己的个性。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幸福的老师,让自己幸福的工作着?这是很多老师,尤其是面对竞争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的教师群体的共同心声。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可,都希望自己的辛苦努力能够得到高回报,都希望自己的境遇非常好,所以我们都在努力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人际关系,但这些外在的条件往往改变起来很不容易,所以面对短时间内我们无法改变的外界条件,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和工作。赵希斌老师的讲座《 专业教师的关键》,让我们更深入地读懂了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位老师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工作和减缓压力的积极作用。 他说:“现实就是这样,你难过也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何必不高高兴兴的去生活、去工作 , 现实的从自己能够影响的活动中创造幸福、体验幸福、享受幸福。只要教师是一个幸福快乐的人,才会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快乐 。
短暂的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专家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却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体会是可以记录的,但心灵的感受可能是无法言语的,只有亲身的经历,才会有认识上的提高 。短暂的培训相对于漫漫地人生长河来说,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但对一个人的影响却是长远的。我们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走回来看看自己的课堂,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体验、感悟、反思、总结。让孩子带着美好的理想从学校出发。
第3篇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工程系毕业生毕业实习心得体会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工程系毕业生毕业实习心得体会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工程系00级陈赛雄同学毕业实习心得体会(摘要):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在海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实习马上要接近尾声了。在这半年多的时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有学习方面的,更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对我来说受益非浅。做为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什么都不懂,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不过,在老师和师姐的帮助下,我很快融入了这个新的环境,这对我今后踏入新的工作岗位是非常有益的。除此以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别人沟通,如何更好地去陈述自己的观点,如何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会成为我今后成功的最重要的基石。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工程系00级宋丹同学毕业实习心得体会(摘要):
这次在海规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为期7个月的实习生活,对我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对生物技术这个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在实践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地做到了学以致用。刚接触论文课题时,我对自己能否完成它曾表示怀疑,也为自己长期存在的惧怕动物的心理所左右。可是,现实的脚步声却是那么地清晰、有力。在一次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在老师们悉心指导下,我不但对elisa有了系统的理解,从无数次的失败中吸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意志也得到了磨练,恐惧心理也逐渐地消失了。我时刻提醒自己,唯有不断努力,才能与时俱进。总之,这次实习的意义,对我来说已不再是完成学分、完成毕业实习的任务,而是在开启生命之旅大门的过程中迈出了第一步。我一定会好好地珍惜这个机会,并为自己所喜爱的生物科技努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工程系00级王晓一同学毕业实习心得体会(摘要):
我在海规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做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总共半年的时间。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受益非浅。我在那里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专业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进一步体会到了做人的原则。海规公司的宗旨是:规规矩矩做人、规规矩矩做事。在去公司的第一天,老师们就教导我们做人一定要正直、要实事求是,诚以待人,人品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的。我充分的体验到了你如何待人,他人也会如是回报。总之,在海规公司的半年时间里,我们脱离了学校的庇护,开始接触社会、了解我们今后工作的性质。不但增长了专业知识,还学习到了不少为人处是的方法。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工程系00级黄嘉璐同学毕业实习心得体会(摘要):
十几年的学生生活,即将划上一个句号。在海规公司实习的这段时间,我懂了不少东西。大人们都说刚毕业的学生身上总存在着许多让公司老板头痛的特点,现在我终于亲身体会到了。以前作为一名学生,主要的工作是学习;现在即将踏上社会,显然,自己的身份就有所变化,自然重心也随之而改变,现在我的主要任务应从学习逐步转移到工作上。这6个月,好比是一个过渡期从学生过渡到上班族,是十分关键的阶段。回想自己在这期间的工作情况,不尽如意。对此我思考过,学习经验自然是一个因素,然而更重要的是心态的转变没有做到位。现在发现了这个不足之处,应该还算是及时吧,因为我明白了何谓工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朝这个方向努力,我相信自己能够把那些不该再存在的特点抹掉。感谢老师们在这段时间里对我的指导和教诲,我从中受益非浅。
第4篇 中学生《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心得体会精选5篇1000字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心得体会1000字1
在轻与重之间,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这本书开头就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在全篇中寻找答案,在最终还是把注意力放在了这本书的名字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既然“轻”是生命所不能承受的,那是要选择“重”么?真是这样的么?
个人理解,小说的主人公特蕾莎是一个生命之重的人物。对爱情的专注和责任、对丈夫的宽容和忍受、对事业的认真和执着、对善恶的爱憎和明断……,在重压之下艰难地活着,活得实在。以至在这个没有美和真爱的人间,最后只能在一条狗的身上找到人间的牧歌、找到真爱。既使在这种情况下,特蕾莎还在怀着内疚的心情检讨自己是否对托马斯太苛刻?这就是她人生的境界。始终恪守人生的戒尺!与之相反,托马斯、弗兰茨、萨比娜则是生命之轻的一类人物。是一些飘浮在半空的人物,没有任何责任和约束的规范。托马斯的情人有两百多,还为此托词说性与爱毫不相干,其乱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连自己的儿子也不想认;萨比娜也是一个我行我素、随心所欲的人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你可以背叛亲人、配偶、爱情及祖国,然而当亲人、丈夫、爱情和祖国一样也不剩,还有什么好背叛的?萨比娜感觉自己周围一片空虚。这空虚是否就是一切背叛的终级?”“可说到底,萨比娜身上发生过什么事?什么也没发生。……她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是在于轻。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沉重,是每个人都想摆脱的,然而当失去那份沉重的时候,那生命中的轻,还是我们所能承受的吗?在生活中,许多时候,我们都是被这些不能承受的轻打败的。它就像是某种空气中微弱的粉尘,却让我们不经意的吸入到灵魂深处,从而让我们一生都受到它的影响。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其实,“轻”和“重”在某种环境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键看我们怎样选择。我认为,选择一个有实质的人生就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每个人的追求不尽相同,所选择的道路也不尽相同,但只要选择了你的初衷并付诸了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提高自己,肯定自己,那么你的人生就是有实质且精彩无限的。不必要去抱怨你的人生被什么所累,只需要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坚定信念的走下去,享受生命的过程,也许当你突然回首时,就会发现,原来我的人生同样积累了某个领域的很多东西,我的人生色彩同样斑斓!那么“轻”与“重”永远不会成为你的阻碍,也不会出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心得体会1000字2
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都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
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
但是,重便真的残酷,而轻便真的美丽?
托马斯是布拉格著名的外科医生,离异多年,流连于众多情人之中,生活风流快活,他明白自己天生不能在一个女人身边过日子,不管这个女人是谁,他也明白了只有单身,自己才感到真正自在。但是,这样一种状态,在遇到特蕾莎以后发生了改变,对这个几乎不相识的姑娘,他感到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爱。对他而言,她就像是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的孩子,顺着河水漂来,好让他在床榻之岸收留她。隐喻是危险的,爱由隐喻而起。
离婚之后,托马斯与前妻、儿子、父母决裂,穿梭于不同的女人之间,没有亲情、没有爱情、没有与之相关的责任,完全沉醉于美好的生命之轻。所以在与特蕾莎同眠,醒来时发现自己的手被特蕾莎紧紧的攥着,他感到如此惊讶,竟莫名幸福。特蕾莎的纯粹、忠贞、甚至软弱——这些沉重的东西,让他着迷,让他愿意再次选择婚姻。但同时他又不愿意放弃之前自由的生活,婚后的他依然流连于众多情人中。
特蕾莎知道他只爱她,但她还要托马斯只属于她。她接受不了托马斯“灵与肉的分离”,她要“灵与肉的绝对统一”,这使得他们的爱情为彼此造就了一座地狱。他们彼此相爱,这足以证明错不在他们本身,不在他们的行为,也不在他们易变的情绪,错在他们之间的不可调和性,因为他强大,而她却是软弱的。
“发晕,并非害怕摔下来,而是另一回事。是我们身下那片空虚里发出的声音,它在引诱我们,迷惑我们;是往下跳的渴望,我们往往为之而后怕,拼命去抗拒这种渴望。”
第一次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是2012年,那一年郁郁寡欢,自我封闭,当初买这本书也是因为喜欢书的名字,其中的“轻”字仿佛让人看到了希望。读到这里的时候有点累了,趴在5楼宿舍的阳台上透气,低头一阵恍惚,脑海里听到楼下传来呼唤的声音:来啊来啊,下来吧。仔细确认,没有人,可是声音还在,不知怎么突然就惊醒了,连忙退回寝室。这个恍惚就如同特蕾莎的眩晕一样,沉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并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后来每次回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好在不管多么艰难,都从那段日子杀了出来。
当特蕾莎意识到自己的软弱成了托马斯的负担,她选择了离开,从苏黎世返回布拉格。托马斯又恢复了自由,但很快他就发现特蕾莎已经成了他的“es muss sein!”(非如此不可!),他已经不习惯很久之前的“自由生活”,于是他追了回来。
这里他开始思考关于“存在”的问题,我们都觉得,我们生命中的爱情若没有份量、无足轻重,那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总是想象我们的爱情是它应该存在的那种,由不得半点偶然与丝毫牵强。
“如果我没有遇到你,我肯定会爱上他”,特蕾莎这番话让托马斯莫名忧郁。六次偶然将特蕾莎推到托马斯的身边,她爱上他竟完全是出于偶然,而他决定回到特蕾莎身边是那么的坚决,这份坚决竟是因为这偶然的爱情,这让他感到绝望。但他却没想过,六次偶然不就是必然,不就是命中注定吗。
特蕾莎决定去尝试托马斯所说的“灵与肉的分离”,与一名工程师发生关系,这样一个由“重”到“轻”的尝试,并没有让她轻松快乐,反而让她变得更加沉重。
书的最后一部分是他们为了逃避城市的叨扰,来到了乡下,过上了田园牧歌的生活,这里的生活让特蕾莎不再沉醉于自己的软弱,她明白了她爱他也是因为需要他,她给托马斯的、她所认为的忠贞的爱并非无私的、无可指责的,她用她的弱逼他就范,将他拖到低处,直至他不再强大……一个人如果想的是“我怎么了”,而不是“我被怎么了”,那么请为她欢呼吧,因为她不再软弱。特蕾莎终于释怀,故事的最后她终于懂得穿上漂亮的衣服,讨他欢心,让他高兴,在这最后的轻盈时刻与他尽情舞蹈。
一点插曲,为何特蕾莎能与萨比娜,这位托马斯的最佳情人,融洽的相处,大概率是因为这两个人互相欣赏,特蕾莎想成为萨比娜,萨比娜想成为特蕾莎吧。但是因为所处的阶段不同,人生的经历不同,萨比娜的一生都在背叛,都在和媚俗斗争,她太强大了,强大到托马斯可以忽视她,强大到弗兰茨承受不住她……我想她应该是这本书中上帝视角的角色。
回到最初的问题,重便真的残酷,而轻便真的美丽?未必,作者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但没有给出答案,“重”有道,“轻”亦有道,米兰•昆德拉用小说引发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普适性思考。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什么是重要的?是因为生命已经太沉重,不怎么“重要”的要不起了,还是为了平衡“轻”,才要一些“重”的?你做了什么选择?
人永远都不知道自己该要什么,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那怎么办呢,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让自己强大起来,能够且愿意承受它就好了!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心得体会1000字3
3年前慕名买这本书,但读了两章,味同嚼蜡,找不到读下去的乐趣,然后就搁一边,再没有拾起来。
3年后的今天,因是读书会必读书目,然后又重新拾起,没有想到一气读下去,居然不过瘾。然后,又粗翻二遍,三遍,每翻阅一次,都能发现新的东西,已然至今,依然感觉书中表面看似风轻云淡幽默诙谐的词句背后,仍藏着作者没有彰显出来的价值指向。所以,这本书的阅读总结迟迟不敢写,因为担心自己的解读在昆德拉深邃且多义的思想面前成为一个肤浅幼稚的笑话。
“句有尽,而意无穷”的诗性写作方式是让我着迷于这本小说的主要原因,而其对“轻与重,灵与肉”的哲学思辨更是有着启人心智醍醐灌顶的醒神作用。
书中第一章第二小节作者引用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的哲学观点:宇宙是被分割成一个个对立的二元,明与暗,厚与薄.....他把对立的一元视为正极,另一极为负极。并说,轻者为正,重者为负。
老子在《道德经》里也有关于“轻与重”的哲学表达,他说:重为轻根,静为噪君,是以君子终日行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以万乘之主,而身轻天下?轻则失臣,重则失君。
老子认为重在下,是轻的根本,所以他倾向君子行事以“重”为准则。
而书中,从昆德拉引述的巴门尼德的哲学观点来看,东西方两位老牌哲学家的观点似乎是对立的。但我从网上看到关于巴门尼德的学术介绍,说他最核心的哲学思想是“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我们倾向地认为思想为轻,存在为重,这说明,在巴门尼德的哲学体系中,“轻”与“重”合二为一才是世界的本源。如果这样的话,昆德拉会不会对巴门尼德的观点存在误读?还是,只是为了写这部小说,才故意“曲解”巴门尼德的观点?
这个不得而知。不过我们可以在下面对小说的解读中,一窥昆德拉对于“轻”与“重”的哲学本意。
不过说起巴门尼德,我们知道,他在晚年时,苏格拉底曾向他当面请教过学问,想起此,让人不由地会想到同时代孔子向老子问学时的场景,而孔子在东方的地位同苏格拉底一样,影响不可谓不深不广。巴门尼德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甚至黑格尔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老子区区五千言的《道德经》在中国的哲学史上,传承2000多年,依然历久不衰,且熠熠生辉,也是值得肯定的。我们看到,两人对于各自身后时代的影响,虽然不尽相同,但在东西方的哲学史上,二者的思想默默地彼此映照,“可谓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这种几乎可以比肩的态势,不由地让人在心中暗暗称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心得体会1000字4
同情,同感,同理心,共情。同情是会让人排斥的吧,虽然施加者不至于以居傲的态度,说:“嗟,来食!”但那种优越感其实还蛮气人的;同感据作者说是情感的各个境界中最高级的情感,感知对方的喜怒哀乐并会对这份情感波动产生共频。我是觉得它和同理心不同,和共情更接近一些。
同理心的话,莫名认为应该用在有同种境遇的同类人身上。这么说吧,同感的出发点是爱,同理心的出发点是理解。胡掰的,不知道对错~自从看过《1984》后,凡是和政治牵扯不清的东西都会觉得莫名恶心,有时候会很纳闷,人,为什么可以坏到这种程度呢?盘问不休,拉人下水,踩人上位,层出不穷。秘密警察,老大哥,恨不得将所有人都曝光于闪光灯和摄像头之下。在这种精神的压迫下,所有的人,好的,坏的,都将会变成告密者,检举者,都将会以将别人拉下道德神坛而感到兴奋,都将会在凌虐和践踏别人的精神中获得快乐。
世界在扭曲,人性在崩塌,没有人相信纯粹,所有人都木讷的微笑着,都在自己变得不堪的同时渴望看到别人更加不堪,然后在见面时赏给对方一个了然的眼神。托马斯正是因为不愿意得到这样的眼神,他明明不在乎那些人,可依旧因为那些人的看法而不得安宁。因为职业原因,他对政治和整人一窍不通,虽不敢肯定他写有关俄狄浦斯的文章是否有嫌弃当事人逃避责任的意思,编辑们断章取义,由缓转急,将叙述直接弄成论点,一发不可收拾。
终于,一位杰出的外科医生,沦为了一名玻璃擦洗工,直至成了一名乡村的卡车司机。偶然的命运之鸟一齐飞落在她的肩头,特蕾莎,一位发现自己无论生活在任何地方,都生活在她妈妈阴影下的集中营里,爱情挽救了她,也加深了她的不安。因为在集中营里,避无可避,无论怎么小心,都将会掉入被预先设计好的圈套里,猛兽和小兽,越小越接近安全,越是有声望,越是冲在奋战第一线,就越容易被当做把子,直至碾压到社会底层,连小兽,不,连蚂蚁都不如的境遇方肯罢休。
轻与重,一切皆有因果,假如特蕾莎不这么敏锐和容易受伤,托马斯不会将其视为漂流过来装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的孩子,不会爱上她;假如托马斯不是那么的盘旋于众多情人之间,特蕾莎不会觉得在国外也生活不下去,她本来以为去国外可以切断托马斯与情人们的联系,但她忘了情人是随时随地可以发展出来的关系,并不拘住在哪儿;不会认为只有两人都处在弱的位置上才会相对心安。
而这一切,都发生于偶然的巧合,偶然的贝多芬,偶然的数字6,偶然的宾馆相遇。虽然这么说很对不起特蕾莎,偶尔也会想假如托马斯的生活里没有特蕾莎的出现,他会不会在国外继续做他的医生,继续过着单身汉的轻生活,而特蕾莎,也许会待在她母亲的集中营里被同化,也许会遇到另外一个托马斯,谁能说得准呢?毕竟生活处处是偶然,而只有当偶然成为现实,这份偶然才能称之为缘分,否则就至多是个擦肩,什么都算不上。也许会像她的母亲一样,变得抛弃羞耻感,过着放荡不羁的虚无生活。
这样一来,两人的生活都是轻飘飘的,谁也不挨着谁,这么一想,生命在轻的状态下结束,是不是比在重的状态下结束来得要强一些。然而偶然,也是非如此不可的一部分。特蕾莎的媚俗,是她想和托马斯处在对等的状态,一开始推着自己前进成为摄影师,后来也许是环境使然,也许是她发现托马斯爱的正是她的弱小,于是是她就想将托马斯拉向她,让他成为和她同样的弱小者,一步一个脚印。他们两个人的死亡时间和弗兰茨的死亡时间,都处在向过往告别和向新生活迈步中间的夹缝中。
令人遗憾的必然?卡列宁,无疑是一条幸福的狗,是全书中最幸福的一个活物。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过上了每条狗都渴望的乡间幸福生活,赶赶牛群,撒欢散步。然而人不是狗,不能以狗的需求为基石,开创属于人的和谐共存这一梦想。人比狗复杂太多,人被更多的欲望牵扯,特蕾莎为什么觉得自己爱卡列宁更多,更纯粹,因为狗本来就是狗的样子,它以主人为天,不需要让它改变,不需要拉向自己,因为它本就不离不弃。它的一生就是幸福的循环,而人的一生是以直线前行的,循环只会让他们觉得无趣。弗兰茨说他情愿生活在一间“玻璃房”里,没有任何秘密,对所有的目光敞开。嗯,所以在我看过的书里的某一个瞬间,都会以特殊的被遗忘的模式封印在我的脑海深处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这样,《挪威的森林》也是这样。等我的某一情感爆发到某一程度时,就会将这个瞬间抽调出来,同时认为用来形容当下情感的这个词汇是自然而然出现的?
我曾写过一个流水账似的一段话,名字叫《玻璃房子》,但于我而言,居住在玻璃房子里是让人感到恐怖且痛苦的,没有人会不讨厌自己成为别人指点的谈资,讨厌那种跟犯了罪游行示众一般的耻辱,我和萨比娜在这点上看法一致,放弃私密的人是怪物。全世界的人都是演员,每个人都是媚俗的奴隶,也总有一部分奴隶,是自愿被锁链捆锁着的,如弗莱茨的妻子,她和《阿特拉斯耸耸肩》里边钢铁总裁的妻子一个样,他们需要的只是借用地位制造演出的舞台,她们热爱演戏并以此为生命的价值。所以,对于不同的人,牧歌的曲调应该也是不同的,媚俗的反面,被社会抛弃的那些杂音,抑或是不和谐的调子,应是与媚俗对立的那些人的牧歌。弗兰茨的一生,是被捆绑的,被自己想象出来的责任感捆绑,虽然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想象妻子爱自己爱到离开自己就无法生存,所以即便他并不爱她依旧娶了她,像完成使命一般。在经历了柬埔寨事件之后,本以为他的生活可以以自己的需求为中心了,本以为他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心平气和地和他的眼镜女孩一起,过上不用满脑子进军,甚至不必非前行不可的生活。然而迎接他的,不是崭新的新生活,而是通透之后的死亡,以及一句碑文“迷途漫漫,终有一归。”以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他妻子后半生演戏用的全部素材。
人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被无比复杂的因素牵扯着。所以当选择出现的时候,过重的压力会压得人喘不过气,一旦将所有的选择项都清除,清空到不必再做选择的时候,这口气就会松下来。松下来之后呢?短暂的轻松,会不会换来更为拧巴的压力,如影随形。慢慢的,麻木,得过且过的心态冒出来,几个月,几年,一生,也就这么没了。既不遂心如意,也无任何价值。
所以关于生命“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好像一个演员没有排练就上了舞台。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正因为这样,生命才总是像一张草图。但“草图”这个词还不确切,因为一张草图是某件事物的雏形,比如一幅画的草稿,而我们生命的草图却不是任何东西的草稿,它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所以人永远无法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无法知道站在十字路口的时候究竟该朝哪个方向走,人只能活一次,既无法修正自己的过去,亦无法预算自己的将来。一切都是徒劳,一切都非如此不可。
最后说说四大主角唯一活着的萨比娜,一位美丽的画家,托马斯和弗兰茨的情妇,媚俗这两个字好像就是从她身上引出来的,一个最擅长逃避,最不擅长背负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的人,更没有被任何重量牵制住的人,她活得轻飘飘的,明明很虚无,却又莫名通透,轻代表的虚无派和重代表的充实派,两者对于身体而言,哪个负荷更大一些呢?
从这本书中接触到媚俗这两个字,我理解的媚俗,是人对不会发生却渴望其发生的精神向往以及在此基础上想象出来的心理安慰,比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比如一个没有隐私,没有个体存在的伊甸园。
虽读这本书不止一遍,却朦胧觉得并未抓住重点,虽说一千个人眼中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我看到的哈姆雷特,定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哈姆雷特,深觉自己还是太肤浅了。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心得体会1000字5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es muss sein,意思是非如此不可。
einmal ist keynmal,意思是偶然一次不算数。两者是昆德拉对重和轻做出的形而上学的阐述。
es muss sein是生命之重的象征,代表了我们必须顺从的世俗道德和必须遵循的命运,人的伟大在于扛起命运,这代表了一种必然性。
而einmal ist keynmal是生命之轻的象征,一次不算数,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然而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只有一次,不能重来,不能用来比较,是偶然性的代表。如果必然是重的那么偶然便是轻的。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生命之重抑或生命之轻。这就是米兰昆德拉在这一书中提出的问题。
托马斯选择了生命之轻,他不拘泥于世俗道德,对内心十分诚实。他在和千百个情人的交换中领略了每个人身上百万分之一的独特性,他讨厌俄军也不欣赏反对派,在书的最后他没了工作没了朋友;特蕾莎是生命之重的践行者,她认为灵与肉不可分割,在书的最后她完成了道生命之轻的转化,但他们二人的爱情毋庸置疑。或许没有那6次偶然,托马斯不会遇到特蕾莎。但这6次偶然也是由托马斯自己一次次的选择所引起的,这就是仅一次生命的可承受之轻。但若是永恒轮回,则100次的生命,都会由这6次偶然而和特蕾莎走到一起。所以这便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人存在的本身没有意义,但在这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就是我们生命的理由。所以如何在这仅有一次的生命中去选择,去决定自己的道路,去对自己的存在负责,是我们这一次生命中所不能承受之轻。
而生命之轻的另一践行者萨比娜背叛了所有,并不在乎自己将去往何处,最后她的世界变成了一片虚空,又或许她所做的决定本身就无意义,在我看来这就是所谓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弗兰茨遵从生命之重,固守内心政治理想,结识萨比娜后他背叛自己原来的生活弗兰茨的重是对历史的崇尚,可惜他看重的历史并不是十分有意义最终他在一次去柬埔寨的游行途中,被当地的恶人杀死。
书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单纯地选择了轻或者重,他们都是在轻或重中游离、徘徊、改变着,轻与重的界限也不是那么地清晰。
那么我们该选择轻还是重呢?
太宰治曾说:“人间不值得”。很多人都将其理解为人间不值得我来这一趟。而这句话本身的意思是积极的:人间本就是这样,它不值得你难过,活得洒脱一点。
世界不是永恒轮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倒不如放掉那些自认为无意义的,尽情享受生活,体验人生,释放自己有趣的灵魂,活得更加肆意精彩。王小波曾说:“似水流年才是一个人的一切,其余的全是片刻的欢愉和小确幸。”生活明朗,万物可爱,听从自己的内心,保持因生活细碎而满足的能力,而不是让鸡毛蒜皮的小事磨碎我的热情。
同时记住不要放弃所有,我们无法活在虚空中,因为这种轻是我们生命无法承受的,轻让我们无法负载在生命的轨道上。世界也需要一点点重,重在法律,重在道德,重在对我们的约束,我们需要在“重”中不断前行,忍受世俗给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去努力,去抗争。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我们每一个人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都有义务负重前行。前段时间大火的电视剧《破冰行动》的原型正是广东警方海陆空联合出动的“雷霆扫毒”行动,最终大获成功,许多人为此付出了时间、精力甚至是生命,但他们却换来了更多人的美好生活。
在承重中去奋斗,有时或许很世俗,但这也是在为“轻”奋斗。轻的同时可能意味着重,重的另一面则是轻。选择“轻”,看似不受约束,其实是不能承受;选择“重”,看似不能承受,其实是真实。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就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存在。
中学生《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心得体会精选5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