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课题研究工作学习心得体会 第2篇力学研究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第3篇研究生学习工作心得总结 第4篇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心得范文 第5篇课题研究工作学习心得 第6篇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研究工作检查暨成果交流会学习心得体会
第1篇 课题研究工作学习心得体会
一、 明确了课题开展的基本步骤
作为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对于教学的研究我从未懈怠。但是参加课题研究却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对于课题怎么选题、课题研究怎么开展、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完全是一头雾水。在借助现代多媒体条件、以及各位同事的共同努力和前辈的指导下,我明白了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该具有以下特点:问题必须有价值和科学的现实性、问题必须具体明确、问题要新颖具有独创性、问题要有可行性。懂得了课题申请报告如何撰写,了解了课题开展的基本步骤,并参与了课题研究博客的创建、课题研究纪事的记录、课题研究材料的搜集、以及课题阶段性实践小论文的撰写和博客内容的充实以及课题成员研究成果的整理工作,对今后自己从事其它的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 分工合作 注重积累
课题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可能由个体单独完成,需要各位同事的通力合作。工作分工不能随意,合理分工是高效、准确达成目标的保证,因此应该针对每人的实际与专长,安排恰当的任务,让每个成员都负有责任和使命,才能不断增强研究小组的凝聚力,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日积月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即是一种资料的搜集、积累和消化的过程。搜集资料是一项艰苦细致又有一定技术性和学识功底的工作。研究某一课题,必须尽可能地占有涉及这一问题的所有资料,如果不全面,就可能出现偏差。因此,研究者要明确应收资料的方向、范围、内容,只有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归类、分析、综合、提炼,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建。
那么课题研究应该做好哪些方面材料的积累呢?
一、是应该撰写一份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在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方面要写的具体、详尽,具有可操作性,才能说明研究者心中有数;
二、是要收集和学习与课题相关联的背景资料,这对以后撰写课题结题报告会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三、是要经常撰写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体会,这有助于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写作水平;
四、是要注重过程中资料和阶段性成果的收集与积累,一个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必然会积累起大量的原始的资料,这些资料涉及课题研究的方方面面,对这些资料进行条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能够促进课题研究更加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三、 在研究中发现问题
关于对话教学,我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是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以及课堂的对照和细心观察,才发现自己所知甚少,平常教学实际中也存在诸多不足。以往自己倾向于通过对话实现教学知识的构建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也偏重于师生之间的对话,通过对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刘耀明《从教学对话到对话教学》、宜兴市丁山实验小学 卢丽英《对话教学初探》、[美]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对话型”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等理论的学习,才发现自己对对话教学目的的认识存在偏差,对话教学不仅仅要实现知识、能力目标,还有师生情感、学生健康心理构建、生生互信互助协作学习等目标的实现。
新课程下的课堂是一个装载着个性化明显的各个主体、承担着多项教学任务、体现多元文化的复杂的教学共同体。它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对话不能单一化。但目前的课堂对话往往指向师生之间,认为师生间的问答及由此得出标准答案的过程就是教学对话,这是把教学对话简单化,师生之间的对话仅仅只是教学对话的一个方面。华东师大教授钟启泉先生指出: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教学对话应是一项多元交流的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各种教学资源之间以及学生与自我之间互相作用、形成合力的一个综合网络。在教学实践中,不仅仅有师生之间,更有生生之间、生本之间、学生自我的对话,而后者的重要性往往在课堂上被忽视。
通过理论学习,发现自己在课堂上有时也存在着对话教学的一些通病:如对话形式的问答化:仅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师问生答;对话主体的精英化:一部分特别活跃,大多数同学则没有真正深度参与,对话演变为少数学生的专利; 对话目标的虚泛化:教学目标被淡化,教师远离文本,任意生成;对话过程进程的随意性:学生各说各的,不互相配合,不尊重别人的意见,依附盲从对方,如此吵吵闹闹无政府状态,无高效;对话过程的形式化:学生还没有细读,教师就让学生谈发现;对话讨论没有进入状态,教师就要求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对话内容浅层化:有的教师为追求课堂气氛热烈,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繁琐化,势必导致课堂对话表演化、浅层化,只是形式热闹,忽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理论学习不断暴露自己认识与实践的偏差,才能为今后教学指明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四、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实践、改进
课题研究重在过程,最终目的是要指导实践。课题研究是一项长期性、延续性、系统性 很强的活动,平时不管多忙多累,我总能认真及时完成课题组布置的各项研究任务。尤其是针对其中的问题研究,我总是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教育反思”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在我们的课题研究整个过程中,必须培植“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使课题研究自始至终都保持活力,不偏离研究方向。
课题组成员每周研讨一次,共同探讨遇到的困惑,相互交流经验教训,在不断的反思与借鉴中,拓展新思维新空间。课题研究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理论进行研究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从课堂教学出发,着手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实践验证。为此课题组成员结合课题研究的方向与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并组织成员观摩、评课,以及时发现问题,改正课堂教学方法。
总之,进行课题研究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也是一个优化成长的过程,今天我们的课题还在探索之中,今后的工作还很艰巨,但我坚信,只要我们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勤奋踏实,不断钻研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定会取得一定的成绩。
第2篇 力学研究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我是1957年9月自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中科院力学所工作的,于2001年底退休。退休时,在带着学生、部分科研项目未结束的情况下,又返聘工作至2008年。除去在五七干校劳动的一年多时间外,在力学所整整工作了50年。在这50年的工作中,我与力学所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通过不断向同行前辈及同事虚心学习,在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我从一名只有满腔热血却完全不懂如何从事科研工作的大学生,逐步成长为成熟的科研工作者,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奉献了一点光与热。为了纪念那些难忘的成长岁月,现在和大家交流一点心得体会。
1学习及提高
1958年底,领导安排我加入胡海昌先生的研究小组,从事了一段飞机颤振研究工作后,我开始负责低水头发电研究项目中的尾水管研究项目工作。当时我感觉这部分工作只是保证结构强度的问题,对整体没什么用。胡先生提醒我说:你若设计得好可以回收能量。这句话让我恍然大悟,他教会我如何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待整个力学体系。对我后期的广义变分原理研究工作和断裂力学中半权函数方法的提出有很大的启发。
1959年,在我们研究组的一次阅读文献报告会上,我报告了有关板壳的国外文献,当说到某一公式时,我就按文献照本宣科地说:“在一般情况下,该公式是成立的”。胡先生立刻发问,什么具体情况是成立的?什么情况不成立?我一时无言以对,他马上严厉地批评道:“不能这样看文献。看等于不看!再报告一次!”事后我认真反省了自己,研究工作不能只浮于表面,必须深入全面。于是我静下心来,花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做了详细的分析,收益颇多,最重要的是学会了思考如何做研究。
1960年的一天,钱学森所长来到我们办公室视察工作,看到我当时在阅读文献(reissner的板壳论文)。他温和地问我哪个大学毕业的,问我这文章好不好,为什么?我回答说“精确,力学越精确越好。”他笑笑说:“你大概联系实际科研工作做的比较少,任意情况下的力学精确解是得不到的,过于理想化了。现在的力学理论都是在一定基本假设下获得的,重要的是根据你研究对象的要求,做出什么样的理论和精度要求,也就是一定要与实际需要相结合。”这一席话对刚刚毕业于数学力学系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重要的启发,为我后来多年的研究工作做了正确的指导。
以上两位前辈的循循教导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对我能在工作中迅速成长成熟有很大启迪与帮助。例如在后来的103任务(与国防科委有关部门科研协作)中,其中一项是夹层结构理论的研究。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航空事业开始突飞猛进地发展,各国相关的科研工作者纷纷在国际上发表了许多篇有关夹层结构理论的论文,我也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奇怪的是他们都在强调自己的理论与实际相符,却不讨论自己与原有理论的差异和特点。我读后感到很不理解,认为这种理论研究工作是不完整的、浮燥的。与其不断提出新理论,还不如先对已有理论进行更透彻的分析总结。通过两年时间的努力,我找出了每个原有理论的适用范围和彼此的差异及特点,并给出简化的计算方法。这就较好地解决了夹层结构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与其他两位同事合作写了相关专著,与后期的研究项目一起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2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现代科学研究中,有不少重要科研项目决不是一个简单的计算或实验就能完成的,有时甚至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同时作战。团队合作能克服科研项目工作中出现的诸多困难,提高工作效率。以下是几个实际案例。
1970年春节后,我接待了一位来自江西某飞机工厂的同志,他说国家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飞机,主要受力构件希望采用新型夹层结构,很希望力学所承担这项设计科研任务。对于这一重要任务,我未加思索就答应下来。由于时间紧迫,我迅速组织了十几个技术骨干人员,分成几个小组,马上开展工作。广泛查阅文献,积极调研国内厂家夹层材料性能,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和元件试验等研究工作。在进行过程中,对方还要求提前给出初步相关设计数据。大家热情度很高,有不少人不分昼夜连续工作,没有任何怨言,按时按质地完成了任务。经过地面全机结构试验,效果良好。事实证明,夹层结构应用于飞机的主要受力结构部件,是优越可行的。
1972年,河南省平顶山国有发电厂安装了一台我国自行生产的30万千瓦的汽轮机转子。开工前,水电部发现转子有裂纹,按国家标准是不充许运转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自力更生生产的转子已经在展览会上做过大规模宣传。水电部科技司负责人对我说,迫切希望我们研究能否突破标准,同时保证这种情况下的转子在短时间内是可以正常运转的,这件事对国家而言政治经济意义都很大。虽然当时我们的断裂力学研究工作才开始不久,但承担此项研究肩负着很强的使命感,因为对改进国家工业现有标准及提高安全运转有着重大意义。
我承担了这项时间紧、任务重的研究工作,带领十几个人组成的团队,仔细查阅文献资料;去生产原材料地寻找原毛坯或相近工艺的材料;到平顶山与当地科技人员、工人进行交流;没日没夜地进行材料试验、疲劳试验……通过理论计算和总体评估分析,得出可以监控运行的最终结论。在全体组员的努力下,终于在规定时间内胜利完成了任务,这个转子正常运转了较长一段时期后才被安全换下。为此中国科学院收到了国家计委颁发的喜报。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主持了一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八五攻关项目“涠11-4导管架平台结构强度全尺度原位监测研究”。这是国内首次进行的大规模原位综合监测,是一个技术难度较大、组织协调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有结构应力、加速度测试与分析;有海洋环境测试与分析;有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和管理;有疲劳分析与寿命估算等方面研究内容;此外还要与生产单位在现场配合作业等。
在这众多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了长时期水下应变监测(含防水密封);大容量、多功能数据自动采集两项工作。下水前要在实验室先试验成功,包括防水密封、技术和系统自动采集以及各个研究元素的协调配合。经过长达六年的艰苦努力工作,最终完成了任务。验收时被权威专业人士鉴定为“总体研究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监测的范围和规模上优于国际上同类工作”。这项成果获得了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重要科研项目的成功,不可能是某一个人的功劳,它背后都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团队成员带着共同的目标,各有所长,通力合作。对于带头人来说,所有工作环节都是重要的并应该勇于担当的。他的责任是要把大家团结起来,牵头做事;多想困难与解决方法,随时与每个成员沟通协调;并且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才能把队伍带好,才能完成好每一次科研任务。
感谢前辈对我的业务指导和人生启迪,感谢同事们对我工作的鼎力合作,感谢力学所多年来对我工作的信任与支持,给了我宽广的工作舞台。这个舞台从始至终都在激励着我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它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我梦想实现的地方。
第3篇 研究生学习工作心得总结
回顾校园生活,有阳光,有风雨,也有霹雳。它无形中磨砺了我,改变了我,塑造了我;它让我重新认识自己,它让我自信展望未来。现对我做个鉴定如下:
一、在思想品德上
我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二、在学习方面
我圆满地完成本专业课程。我觉得作为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文化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知识很有帮助,所以在每次考试后,我都会总结一下学习经验。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每每看到自己可喜的成绩,我就会感叹只要你有决心,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三、在生活上
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此外,对时间观念性十分重视。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敢于拼搏刻苦耐劳将伴随我迎接未来新挑战。
作为积极乐观新时代青年,我不会因为自己是大专文凭而失去自信心,反而我会更加迫切要求自己充实充实再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目标。我相信:努力一定能赢得精彩!塑造一个健康,充满自信的我,自信来自实力,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眼下社会变革迅速,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自身还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己,改正缺点。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这几年学到的专业知识必将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之中,通过学习提高了工作能力。由于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高人一筹。除了工作方面的提高、毅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的人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将自己塑造成有用的人才,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一个人开始思考未来和责任的时候,就不能再被称为孩子。我会铭记学校中的所得所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坚定自己的航向,认真做事,勇敢前行。
第4篇 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心得范文
回顾这一学期,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今年的工作做一个总结,借以促进我今后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好教师的身份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进步,得到提高,使自己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岗位竞聘的需要。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学习,深刻剖析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找出自己与其他教师间的差距,写出心得体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理论修养。同时,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学海无涯,教无止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所以,本学期,除了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外,我还积极进行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养,使自己能够更好的胜任自己的教师工作。结合课程改革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相关理论,学习他人在教育教学中好的经验、方法等。通过学习,让自己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要努力的方向。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
我明白,工作再苦、再累,我也不能落后,应该尽力去作好本职工作,特别是教学工作。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并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课堂上,我努力将所学的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中,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运用课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精讲精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力求用活教材,实践新理念,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形成自己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外辅导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成绩与素质为目标,力求让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我在工作之余,把自己在教学中反思、案例、收获等收集起来,并记录一些自己的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精选和积累了自己最为需要的信息资源,并积极与其他教师在博客上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数学教学的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需要进行反思,教学水平提高速度缓慢。
2、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数学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自己在数学教学的特色点。
4、工作的积极性不够高,主动性不够强,有惰性思想。这也有待于今后工作中的进一步改正和加强。
五、继往开来,开创新的天地
鉴于自己在本学期的各方面表现以及在工作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是: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课堂教学能力的训练。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后进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能严格约束自己。
4、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沉甸甸的情感。
第5篇 课题研究工作学习心得
__年底,我参加了关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效对话情景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与课题组其他成员一起定期组织探讨,就各自发现的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辩,针对自己的知识不足不断加强理论的学习,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参加课题研究以来,我受益匪浅,它不仅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增加了我的理论储备,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更让我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师生关系、对话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现谈谈参加课题研究以来的几点体会。
一、 明确了课题开展的基本步骤
作为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对于教学的研究我从未懈怠。但是参加课题研究却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对于课题怎么选题、课题研究怎么开展、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完全是一头雾水。在借助现代多媒体条件、以及各位同事的共同努力和前辈的指导下,我明白了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该具有以下特点:问题必须有价值和科学的现实性、问题必须具体明确、问题要新颖具有独创性、问题要有可行性。懂得了课题申请报告如何撰写,了解了课题开展的基本步骤,并参与了课题研究博客的创建、课题研究纪事的记录、课题研究材料的搜集、以及课题阶段性实践小论文的撰写和博客内容的充实以及课题成员研究成果的整理工作,对今后自己从事其它的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 分工合作 注重积累
课题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可能由个体单独完成,需要各位同事的通力合作。工作分工不能随意,合理分工是高效、准确达成目标的保证,因此应该针对每人的实际与专长,安排恰当的任务,让每个成员都负有责任和使命,才能不断增强研究小组的凝聚力,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日积月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从某种意义上说,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即是一种资料的搜集、积累和消化的过程。搜集资料是一项艰苦细致又有一定技术性和学识功底的工作。研究某一课题,必须尽可能地占有涉及这一问题的所有资料,如果不全面,就可能出现偏差。因此,研究者要明确应收资料的方向、范围、内容,只有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归类、分析、综合、提炼,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建。那么课题研究应该做好哪些方面材料的积累呢?一是应该撰写一份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在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方面要写的具体、详尽,具有可操作性,才能说明研究者心中有数;二是要收集和学习与课题相关联的背景资料,这对以后撰写课题结题报告会起到一定参考作用;三是要经常撰写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体会,这有助于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写作水平;四是要注重过程中资料和阶段性成果的收集与积累,一个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必然会积累起大量的原始的资料,这些资料涉及课题研究的方方面面,对这些资料进行条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能够促进课题研究更加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三、 在研究中发现问题
关于对话教学,我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是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以及课堂的对照和细心观察,才发现自己所知甚少,平常教学实际中也存在诸多不足。以往自己倾向于通过对话实现教学知识的构建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也偏重于师生之间的对话,通过对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刘耀明《从教学对话到对话教学》、宜兴市丁山实验小学 卢丽英《对话教学初探》、[美]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对话型”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等理论的学习,才发现自己对对话教学目的的认识存在偏差,对话教学不仅仅要实现知识、能力目标,还有师生情感、学生健康心理构建、生生互信互助协作学习等目标的实现。新课程下的课堂是一个装载着个性化明显的各个主体、承担着多项教学任务、体现多元文化的复杂的教学共同体。它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对话不能单一化。但目前的课堂对话往往指向师生之间,认为师生间的问答及由此得出标准答案的过程就是教学对话,这是把教学对话简单化,师生之间的对话仅仅只是教学对话的一个方面。华东师大教授钟启泉先生指出: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教学对话应是一项多元交流的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各种教学资源之间以及学生与自我之间互相作用、形成合力的一个综合网络。在教学实践中,不仅仅有师生之间,更有生生之间、生本之间、学生自我的对话,而后者的重要性往往在课堂上被忽视。通过理论学习,发现自己在课堂上有时也存在着对话教学的一些通病:如对话形式的问答化:仅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师问生答;对话主体的精英化:一部分特别活跃,大多数同学则没有真正深度参与,对话演变为少数学生的专利; 对话目标的虚泛化:教学目标被淡化,教师远离文本,任意生成;对话过程进程的随意性:学生各说各的,不互相配合,不尊重别人的意见,依附盲从对方,如此吵吵闹闹无政府状态,无高效;对话过程的形式化:学生还没有细读,教师就让学生谈发现;对话讨论没有进入状态,教师就要求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对话内容浅层化:有的教师为追求课堂气氛热烈,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繁琐化,势必导致课堂对话表演化、浅层化,只是形式热闹,忽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通过理论学习不断暴露自己认识与实践的偏差,才能为今后教学指明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四、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实践、改进
课题研究重在过程,最终目的是要指导实践。课题研究是一项长期性、延续性、系统性 很强的活动,平时不管多忙多累,我总能认真及时完成课题组布置的各项研究任务。尤其是针对其中的问题研究,我总是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教育反思”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在我们的课题研究整个过程中,必须培植“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使课题研究自始至终都保持活力,不偏离研究方向。课题组成员每周研讨一次,共同探讨遇到的困惑,相互交流经验教训,在不断的反思与借鉴中,拓展新思维新空间。课题研究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理论进行研究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从课堂教学出发,着手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实践验证。为此课题组成员结合课题研究的方向与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并组织成员观摩、评课,以及时发现问题,改正课堂教学方法。
总之,进行课题研究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也是一个优化成长的过程,今天我们的课题还在探索之中,今后的工作还很艰巨,但我坚信,只要我们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勤奋踏实,不断钻研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定会取得一定的成绩。
第6篇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研究工作检查暨成果交流会学习心得体会
3月23日和24日两天,我参加了省教科院组织的“XX年年安徽省教育科研省级立项课题研究工作检查暨成果交流会”,两天的时间虽短,却过得紧张而充实.在这次活动中,有来自全省各地的一线老师,有参加省级课题研究顺利结题并获奖的单位和各人,还有省教科院两位院长,并邀请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教育部智囊团成员中的曾天山教授.通过老师们与专家领导的交流,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大家共同的感受是:开拓了新视野,获得了新策略,提高了新认识,尤其是专家们对教科研的原则方法及实施策略进行了深度的讲解和切实有效的指导,对教科研当中容易被老师忽视的细节甚至一些误区都有精辟而细致的提醒,让我们受益颇多.
记得会议的第一天,年轻的阚智院长代金副厅长作报告时,谦卑而有风度,报告内容大气磅礴,能时时窥见严谨之态.首先他站在全省教科研全局的高度对近几年我省教科研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给我们提出了研究的要求,明确了研究的方向.随后,张守祥副院长又就当前教育的四个热点问题给我们作了宏观的分析,角度特别,内容新颖.张院长的博识和诚恳显示出大家的风范,让我印象深刻.当天下午,曾天山教授在百忙之中从京城赶来,给我们作了《教育科研的问题与方法》的报告,他从“教育科研是什么”、“教育科研为什么”、“教育科研做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科研”、“怎样做好教育科研”五个方面作了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剖析,那种全面性、概括性,真是高屋建瓴,不由地让人顶礼膜拜.第二天,近两年获奖的各地课题负责人带来了优秀的成果和经验.我在分享他们的喜悦的同时,也分明地觉得有一种冲动在内心深处不断地涌起.正如曾教授所说:“我们的教育科研正处于摇篮期,任重道远.”
这样的会议,我也参加过几次,但这次会议的内容最充实,最实在,收获也最大.让我认识到,教育科研不再是神秘而不可攀的东西.专家的报告虽有严要求,但更是一种信心的激励.教育科研虽有难度却是不论成败的.只要潜心地钻研认真地实践和深刻地反思,我们在科研的道路一定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