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活动心得体会

下基层活动心得体会(4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4

下基层活动心得体会

第1篇 “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心得体会

去年以来,中组部在全国组织系统启动了“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对于体察基层实情、密切党群关系、改进部门作风、服务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作为组织部副部长,结合全县开展的第二批、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经过一年中多次赴水阜乡长川村、砂岗村和其他有关部门乡镇下基层搞调研、送温暖、作检查等具体实践体验,看到了一些现实,听到了一些情况,也触及了我的思想,对此,我也有一些切身的体会和感触,如何更好地开展好“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这一问题我一直在琢磨和思考,现就这一问题谈一些自己肤浅的体会和看法。要想真正把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组织好、开展好,使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我认为就应始终坚持做到“五个结合”。

一要做到组织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开展“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组织部门是下基层活动的主办单位,组织部长是下基层活动的主角,既是活动本身的实施者、参与者、实践者,又是本部门具体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策划者。因此,在制定下基层活动的具体方案时,既要不折不扣地全面贯彻落实好中组部会议精神及省市组织部门的具体安排部署,又要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制定出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和相关措施,保障各项子活动能落实到实处。在活动中,组织部长要肩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在活动中时时刻刻、时时处处要亲力亲为、事必亲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组工干部做好表率、做好榜样、树好形象。

二要做到贴近群众与真情实意相结合

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不能只喊口号、不搞实际,只发文件,不搞行动,更不能敷衍了事走过场,应付差事造影响。而是要把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真正掌握了解情况,为民排忧解难。这就要求组织部长要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近群众,既要做到身子下得去,与镇村干部、社区党员、贫困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保证人员到位、时间到位、精力到位、落实到位,又要做到用心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困,尽自己倾心之力,尽自己之所能,解基层之所盼,办群众之所急,真心实意地为干部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三要做到帮民解忧与学习经验相结合

开展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的重要内容就是要与各乡镇、各部门党委、党(

总)支部书记、科级干部、一般干部、大学生村官、困难党员群众开展结对帮扶。带着问题下基层,了解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期待与要求,发现和总结基层工作的好经验、好作法,形成有调查情况、有分析问题、有意见建议的调研报告。开展“双联帮建” 活动同样也是下基层活动的重要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为补充。这就要求组织部长和组工干部要在送思路、送政策、送信息、送项目、送钱物的过程中,既要让基层干部群众切实感受到组织部门的真情实意,更要通过“送温暖”、“千名干部促春耕”、“双联帮建”活动了解实情、掌握真情,为进一步改进工作、完善机制提供第一手翔实资料,也为今后确定思路、制订措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四要做到释惑解疑与排忧解难相结合

与干部谈心谈话,是下基层活动的重头戏,也是组织部长关心了解干部的重要途径。它既不同于平时的干部考察也不同于年底节前的下乡慰问。重点要掌握了解基层单位的总体情况,还要注意了解基层干部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身体、家庭等各方面的情况,帮助解决一些组织部门能够切实解决的实际困难。开展谈心谈话是下基层活动的重要一项工作,就是要掌握了解干部情况,理顺思想情绪、解开干部心结、缓解心理压力、提升工作热情,帮助基层干部解决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主要把干部的精力引导到干事创业、谋求发展上来,使谈心谈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五要做到实践行动与树立形象相结合

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是组织部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强基固本工程,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拓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的有效载体,也是最近在全国上下党组织中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的继续深化拓展,更与当前我们全县开展的“我是共产党员模范岗”活动相辅相成。因此,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中,组织部长不仅要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作出表率,最主要的是教育和引导好组工干部,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无论是对基层干部、普通党员,还是上访群众,都要做到与人为善、真诚相待,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待人接物平易近人,说话办事谦虚谨慎,真心实意关心人、爱护人、温暖人,努力塑造组工干部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良好形象。

第2篇 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从今年3月初开始,我到__镇芦湾村参加“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参加工作30多年来,也曾几次下乡开展基层工作,但是这次意义不同,是新世纪新时期干部带着学习的目的、解决问题和创建和谐的任务到基层去的。通过2个多月的民情访谈,使我深深体会到芦湾村的村民很质朴,生产、生活积极向上,思想心态很“阳光”,从心底里感谢党的政策,感谢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惠农政策。与他们交谈犹如一股甘甜的清泉浸入心田,与他们交谈是一种无需投资的精神享受,与他们交流给人一种融入社会、回归自然、和谐发展的感觉,从他们身上使我收获了一笔不菲的人生财富。

一、只有沉下身子,深入群众才能了解民生所需。

组织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不但为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搭建一个沟通、学习、交流和施展才华的平台,而且也为密切党群关系,拉近干群距离,做好群众工作搭起了一座“无形桥”。我认为,有能力做好机关工作,不一定能做好基层群众工作,但是有能力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就一定能做好任何一项工作。为了尽快掌握熟悉芦湾村社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怨,我们工作组一行深入村社院落,走进田间地头,访贫问苦、访民问需、访贤问能、访老问经、访富问计,亲身体会到广大群众的辛劳,了解到广大群众这些年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经历的坎坷。他们在党的号召和县委1号文件政策的鼓舞下,利用荒滩资源,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荒漠区设施葡萄、日光温室、拱棚蔬菜、奶肉牛养殖等,实现劳动效益最大化和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芦湾村新农村建设刚刚开始就走在了全国、省、市县前列,不论是在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村社道路硬化、能源沼气建设、设施农业发展、基层民主管理,还是农户门前绿化、家庭院落美化、村风民风转变、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都总结和积累了不少经验,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如今芦湾村的发展面临的困惑和难题是什么呢?通过对温室大棚种植户刘生平、杨沛年、胡国伟的走访中,我们了解到芦湾村的发展缺乏的是技术和信息,农户们渴望得到更多的科技培训,掌握多方面的现代科学技术,需要得到市场需求信息,为定值蔬菜品种和类别提供参考依据,需要一批技术过硬的农技工作指导队,指导农户提高生产效益。芦湾村现有日光温室156座,其中:高标准三代日光温室80座,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68座,一代温室大棚8座,全村三分之一的农户拥有日光温室。三代温室大棚的生产效益明显高于

一、二代温室大棚,为使温室大棚发挥好的效益,我们工作组干部积极向农户宣传关于改造旧棚给予5-8万元贷款贴息两年的优惠政策,目前,已为63户农户申请办理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364万元,准备改造旧棚65座。结合芦湾村群众需求,我们邀请该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讲方法,讲要领,举办日光温室果蔬栽培技术及玉米制种田间施肥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2期,解决了部分群众的燃眉之急也为正在春耕生产的群众注入了新动力。

二、只有深入一线,走进群众才能感悟生活真谛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芦湾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我们根据摸排情况,工作组每个成员都与村里部分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一起进行春耕备耕生产,和他们一起拉家常,帮助消除他们心中的苦闷和疾虑。我们详细了解这些贫困户、困难户、低保户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详细进行记录,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逐个帮助解决。先后走访慰问了赵玉莲、季桂英、贾玉桂等12户群众,并为4户生活生产特别困难的群众送去了春耕生产急需的化肥等物资,送上了我们工作组的一份关怀。通过和这些困难群众的访谈交流使我深深体会到:这些贫困的群众不是因为他们不思进取,而是他们曾因各种各样的不幸原因致使生活陷入了困境,他们需要大家的关心来温暖,需要大家的帮助来鼓劲,只要用诚心和他们交流,他们才会敞开心扉接纳你。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为我们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融入百姓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机会。我们抽调下基层的每一位干部更应该珍惜这次机会,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把握好手中的权利,用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群众,用真诚善良的心去温暖群众,用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去回馈社会。

三、只有放下自我,深入基层才能体现自我价值

干部的工作能力大 小和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现在,有的干部走出校门就进入机关工作,对基层情况掌握不深不透、对群众需求了解不及时、对群众呼声听得不真切,脱离基层群众的倾向还普遍存在。有的按部就班,创新意识不强;有的作风散漫、纪律要求不严;有的不思进取,能力素质较低;有的浮在面上,服务意识淡化,甚至有的年轻干部还没有到基层去过,更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对处理一些应急和上访类问题束手无策等等。我们通过走访群众、接待来访、召开党员群众会议等,已排查出土地、林木等矛盾纠纷9起,针对这些矛盾问题,我们分门别类,邀请熟悉情况的长者和村社干部一起分析研究,寻找对策措施,引导群众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卓有成效地化解地埂、制种、林木纠纷5起,4起正在协调处理当中。通过调处矛盾纠纷,使我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处理农村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提高了处理基层问题的能力。我认为每一个干部应该把握好这次下基层的机遇,沉下身子,真正把群众当作朋友、当成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热心、尽心、精心地为群众服务。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生活作风积极投身农村工作,踏踏实实向群众学习,真真切切为群众服务,朴朴素素和群众交流,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从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优秀品质,展现良好形象,切实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才华有施展的舞台,才能使你的能力得到体现。

四、只有贴近群众,树好形象才能密切党群关系

近年来,中央、省、市、县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两免一补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是得民心的好事,为什么干群关系越拉越远呢?干部与群众之间好像有了一堵“无形墙”。我认为这就是因为我们各级干部深入基层的少了,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少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少了,群众听到党的声音少了……。在目前开展的春季植树造林活动中,我们和芦湾村群众一起在村公益林场栽植红柳和沙枣苗木10万多株,1000多亩。有了我们的加入,有了我们的身影,群众建设家乡的热情和积极性更加高涨。他们热情的和我们交流,拉家常,说感受,谈困难,赞扬党的政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的淳朴,从他们身上汲取了生活的信心和工作的动力。通过这次下基层活动,使我明白农村工作包罗万象,包括乡镇和县上各部门安排的工作都需要在村社一级落实和解决,而且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才行,再好的决策和部署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真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哪。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核心,党的各项惠民政策需要我们各级干部来宣传,农业科技技术需要我们来推广,农民群众的忧愁需要我们来分担,生活困难群众的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共同来建设。我们的工作还不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工作作风与人民群众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只有,而且只有广大机关干部情况熟了,作风好了,素质高了,技术硬了,能力强了,工作实了,群众听到的声音多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无形墙”才会消失,干群关系才会更融洽。

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正是县委给全县干部搭建了一个“创先”的平台,提供了一条“争优”的途经、创造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和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我们要把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作为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我们要把群众的发展作为检验工作实效的唯一标杆,只有干群合力才是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干部群众会齐心协力把临泽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

第3篇 参加“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心得体会:五个结合

去年以来,中组部在全国组织系统启动了“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对于体察基层实情、密切党群关系、改进部门作风、服务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作为组织部副部长,结合全县开展的第二批、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经过一年中多次赴水阜乡长川村、砂岗村和其他有关部门乡镇下基层搞调研、送温暖、作检查等具体实践体验,看到了一些现实,听到了一些情况,也触及了我的思想,对此,我也有一些切身的体会和感触,如何更好地开展好“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这一问题我一直在琢磨和思考,现就这一问题谈一些自己肤浅的体会和看法。要想真正把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组织好、开展好,使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我认为就应始终坚持做到“五个结合”。

一要做到组织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开展“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组织部门是下基层活动的主办单位,组织部长是下基层活动的主角,既是活动本身的实施者、参与者、实践者,又是本部门具体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策划者。因此,在制定下基层活动的具体方案时,既要不折不扣地全面贯彻落实好中组部

第4篇 “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心得体会

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突出强调了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并明确了“德”的评价标准和考察途径,即“四看”、“四个坚持”,涵盖了政治立场、观点、工作动机、态度和作风,是组织部门衡量一个干部“德”的重要依据。结合工作实际,我觉得把 “四看”、“四个坚持”概括为“五心”更为易于理解,简便易行。

一要看是否有“红心”,对党忠诚。看一个干部的品德如何,首先要看他是不是有一颗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红心”。一个对党忠诚的人,他肯定是一个爱国家、爱人民的人。因为他要时刻践行党的宗旨,时刻把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体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党性,作为人生理想,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有一颗红心的人,就会在心中时刻装着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多为人民着想,多替组织分忧。就会按党的要求为官,按传统美德修身,按群众的期盼办事,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都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也就会自觉与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原则,服从组织,爱岗敬业,服务人民。

二要看是否有“孝心”,对家庭负责。古语说“百德孝为先”。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在家孝敬父母,对妻子儿女负责,在社会上就会尊敬和关心身边的人,在与人相处中,也会讲究道德,这就是所谓的“忠臣出于孝悌之家”。对干部来说,是不是“孝道”,不仅仅是其个人伦理道德问题,更事关其为民服务的品质。常言道:好人未必能做好官,而好官首先必须是好人。做官与做人尽管是两个层面,但是两者又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很难设想一个不懂孝道的人,一个不孝敬养育自己的父母,对结发妻子和亲生骨肉不负责任的人,怎么会对国家、对社会有责任?怎么会作出大的贡献?又怎么会饱含深情地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而呵护有加关怀备至呢?

三要看是否有“良心”,对知者感恩。做人要有良心,凭良心做人、凭良心做事,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不变的做人处世箴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的一生能遇到许多帮助自己的人,包括提拔自己、认可自己、赏识自己的人,要心怀感谢、铭记恩情、不忘回报。一个有良心的人,会由衷感到从社会得到的多付出的少,总会不忘报答和惦念赏识提拔自己的组织或某个领导,在任领导干部后,必定将感恩回报之情转化为对组织、对群众的公心,在工作中敬业奉献、有情有义、胸怀大度、包容和谐。如果他没有“良心”,过河拆桥,见利忘义,唯利是图,那他绝对不会对组织、对社会、对领导心存感恩,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又谈何有 “德”呢?

四要看是否有“善心”,对弱者同情。古人云:“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观察一个干部,要看他对残疾人、乞丐、特困户等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的态度,是慷慨相助、心存忧虑同情?还是嗤之以鼻、奚落拒之于千里之外?一个人如果怀揣一颗赤诚为民的善心,把群众冷暖看在眼里、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中,能够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对待穷苦老百姓,对待弱势,都能尽所能去帮助,必定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而一个善心不足、不够、不强的人,面对父老乡亲没有亲情,面对同志同事没有感情,走上领导岗位之后,必定置群众的利益于不顾,视群众饥饱冷暖于不管,在群众面前摆架子、抖威风,把公权据为私权,以权谋私,与群众渐行渐远。

2 3

五要看是否有“廉心”,对自己严律。莲有廉心不染尘,梅无媚骨傲雪开。廉政的关键在于自律。一个没有廉洁之心的干部,一旦丧失了平常心,就容易在心态上变得扭曲,情趣上不健康,追求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甚至丧失原则,走向堕落。评价干部“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看是否有自觉高尚的道德追求,是否有一颗廉洁的心,是否能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名利,不为名利诱惑、不受名利束缚、不被名利损害,时刻处于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聚光灯”下,在何时何地都能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把得住小节、保得住名节。壁有千仞,无欲则刚,追求物质的满足是人的天性,克制私欲的膨胀是人的特性,知足常乐的人境界自高,廉洁自律的人自然无畏,越是有权力,越不能失去廉心。常言道: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果没有一颗廉洁的心,认为公家的东西拿得越多越好,下属的东西收得越多越好,最终就会滑向罪恶的边缘。

1 ,已全部结束,感谢你的阅读。

下基层活动心得体会(4篇)

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突出强调了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并明确了“德”的评价标准和考察途径,即“四看&rdqu…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下基层信息

  • 下基层活动心得体会(4篇)
  • 下基层活动心得体会(4篇)4人关注

    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突出强调了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并明确了“德”的评价标准和考察途径,即&ldquo ...[更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