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活动心得体会

千课万人活动心得体会(3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3

千课万人活动心得体会

第1篇 千课万人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千课万人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此次杭州之行,总觉得脑子里装得满满当当,却总理不出个条条框框,心里恍恍惚惚的,说体会,说收获,谈不上,只留下一些只字片语。下面就谈谈此次杭州听课之行的一点琐忆。

一、返蹼归真,让学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千课万人”这个活动是国家级的教研活动,它所体现的“生本课堂”将引领了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从这次活动,让我隐隐地看到语文教学应返蹼归真,让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次次活动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它在指明方向,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语言的课堂,我们要回到古代,去感受古文的韵味,精炼而蕴味十足,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有意蕴。

二、领略了大师的风采

大师的课就像是海市蜃楼,它扣人心弦,让人身临其境,如心灵的一次旅行。课之大气是只可远观而不可效仿也。如王菘舟老师上的课,他那深厚的语言功底,那深情的演绎,深深的吸引着学生,那是一节意味深长,韵味十足的课。再如窦桂梅老师以自已澎湃的热情和写实的教学营造母语力场的非凡能力让我震颤,窦老师从几乎逐字逐句的教读、解释开始----抱而扶,扶而放,到出孩子充满语感的朗读,再到孩子准确灵动的解释,然后到孩子自由舒畅地议论,窦老师就是这样,脚踏实地,完整连续,咬定青山不放松,由学生开始的俘游散乱到后来的.各抒已见,从开始的东张西望,到后来的无不动容,窦老师用她的心血、肝胆和智慧浇灌并照亮的,岂止是那些学生呢?这样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使课文的人文因素,很自然地得以渗透,这种渗透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很好的统一。

什么是大师?一位现代作家认为,大师就是那些下最深的功夫研究,用最浅显,最简洁的语言表达研究成果的人。我觉得,大师的课是百听不厌的,即使同样的课再听一遍,也会津津乐道。

三、“生本课堂”的展示

何为生本课堂呢?王菘舟老师说:“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更是以生命为本的课堂。唯有真正为了师生生命的发展,以生命促成生命,并最终成全师生生命发展的课堂,才是我心中的生本课堂。”周一贯老师说:“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具体地说就是依靠自主学习,激发主动学习,以实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课堂。”在本次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生本课堂。

我们幸福地聆听、记录、品赏,不时有茅塞顿开和柳暗花明的感觉。回想自己,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机械重复的工作,却忘了我们所面对的对象,都是一个个充满个性的独立的生命个体。对生命本来应该呈现的五彩斑斓和儿童的最本真的状态,太缺乏了解!所以,在聆听这些专家的讲座和特级教师们的课时,我们不仅听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精彩的教学设计,更应细细体味:他们在课堂内是如何努力构建着一种属于语文课堂的原生态,是如何关注着课堂内每一个生命个体在课堂中的精彩绽放!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名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使自己认识到了在工作中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多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教坛无边,学海无涯,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千课万人”在西湖边的柔波放飞梦想,用灯光照亮前程。拖着疲倦的身躯,满载而归。隐隐约约的思绪慢慢退去,留下的只是一些触动,一些锁忆。

第2篇 听“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心得

此次杭州之行,总觉得脑子里装得满满当当,却总理不出个条条框框,心里恍恍惚惚的,说体会,说收获,谈不上,只留下一些只字片语。下面就谈谈此次杭州听课之行的一点琐忆。

一、 返蹼归真,让学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千课万人”这个活动是国家级的教研活动,它所体现的“生本课堂”将引领了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从这次活动,让我隐隐地看到语文教学应返蹼归真,让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在本次活动中安排了古诗《枫桥夜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文言文《杨氏之子》、《已死的母熊》、《宋定伯卖鬼》以及孙双金执教的《儿童论语》、蒋军晶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周益民的《绕绕绕绕复绕绕绕》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它在指明方向,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语言的课堂,我们要回到古代,去感受古文的韵味,精炼而蕴味十足,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有意蕴。季羡林老先生曾说:“小学生必须会背100首古诗,50遍古文”。我认为让学生熏陶在传统文化中,去感受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语言魅力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

二、 领略了大师的风采

大师的课就像是海市蜃楼,它扣人心弦,让人身临其境,如心灵的一次旅行。

课之大气是只可远观而不可效仿也。

(一)如王菘舟老师上的《枫桥夜泊》,他那深厚的语言功底,那深情的演绎,深深的吸引着学生,那是一节意味深长,韵味十足的课,王老师由“钟声”离析出“愁眠”,由“愁眠”逐步添加出“看到”之景,“听到”之声,“感到”之情,层层拓展,终于“剥”出了一个“对”的蕴意。又以层层淡出层层擦去(板书的字)点拔出与“钟声”一起消失的愁眠,让“钟声”化解了“愁眠”,给全诗抹上了温暖的亮色,给课堂浓浓的文化气息。

(二)如窦桂梅老师的《宋定伯卖鬼》,窦老师以自已澎湃的热情和写实的教学营造母语力场的非凡能力让我震颤,选择这么长的一篇文言文进行教学,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窦老师从几乎逐字逐句的教读、解释开始----抱而扶,扶而放,到出孩子充满语感的朗读,再到孩子准确灵动的解释,然后到孩子自由舒畅地议论,窦老师就是这样,脚踏实地,完整连续,咬定青山不放松,由学生开始的俘游散乱到后来的各抒已见,从开始的东张西望,到后来的无不动容,窦老师用她的心血、肝胆和智慧浇灌并照亮的,岂止是那些学生呢?

(三)如贾志敏老师的《卖鱼的人》。贾老师的课堂严谨,简洁,一言一句,一字一句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极度关注,是贾老师教学的一贯风格,在课堂上,贾老师时时刻刻在规范学生的语言,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他都有严格的要求。贾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读,在反复朗读的同时,归纳梳理出一条课文主线,再根据这条主线补充内容进行叙述。如:让我疑惑的是______,平常我买鱼是_______,而他却_____。又如:诚信是______,如果不讲诚信会_______,我们应该_______。

这样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使课文的人文因素,很自然地得以渗透,这种渗透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很好的统一。

什么是大师?一位现代作家认为,大师就是那些下最深的功夫研究,用最浅显,最简洁的语言表达研究成果的人。我觉得,大师的课是百听不厌的,即使同样的课再听一遍,也会津津乐道。

三、“生本课堂”的展示

何为生本课堂呢?王菘舟老师说:“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更是以生命为本的课堂。唯有真正为了师生生命的发展,以生命促成生命,并最终成全师生生命发展的课堂,才是我心中的生本课堂。”周一贯老师说:“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具体地说就是依靠自主学习,激发主动学习,以实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课堂。”在本次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生本课堂。

如蒋军晶老师执教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蒋老师的课循序渐进,就围绕“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展开教学,整节课就样一个问题,初读你觉得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抓住“关心”一词,再读,抓“炫耀”,再读,抓“讨好”再读,最后,你觉得王熙凤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此时,学生就又有了截然不同的回答,蒋老师没有分析,没有讲读,就是让学生一遍遍读,层层深入,句句剖析,自已从字里行间读懂读明白,整节课,学生的脑子在不断地思考,不断的分析。从初读时的理解到后来截然不同的理解,这就是一个提升。蒋老师教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学习就是这样,一遍又一遍地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学生在蒋老师40分钟的课堂中学到的是一辈子可以用的方法。“生本课堂”在这节课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千课万人”在西湖边的柔波放飞梦想,用灯光照亮前程。拖着疲倦的身躯,满载而归。隐隐约约的思绪慢慢退去,留下的只是一些触动,一些锁忆。川北小学 李明珠

【相关文章】

“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

“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生本课堂观摩研讨…

“千课万人”杭州之行听课有感

第二届“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观摩活…

第3篇 千课万人活动心得

首先真的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次去杭州听课的机会。我真的觉得非常的荣幸,我知道这样的机会真的非常的难得,很多一些村小的老师根本就没机会去,而我刚过来的第一年就有这样的待遇,我真的为自己能分到桥头二小而感到骄傲。

而且我要对学校的领导说,你们给我这次机会是明智的,因为我真的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这次的杭州之行不愧是一场精神上的盛宴啊。如果下次还有机会,希望领导还能让我去。

其次我还要感谢陈主任给我这次演讲的机会。说实话我非常的紧张,在这么多前辈们面前卖弄自己,真是羞愧羞愧啊。但是我想,这是一次锻炼自己说话能力的好机会,我把这里当做锻炼的舞台,希望大家能愿意看我在这个舞台上表演,当然了这个表演的过程肯定不会很精彩。但还是希望大家能不要嫌弃,并且多给我提提宝贵的意见。

下面我就这次杭州之行给大家做个汇报。其实说汇报远远谈不上,如果说是汇报根本就轮不到我,同行的几位老师比我更有资格,更有内涵去分享她们学到的宝贵财富。而对于我这个刚踏上教学之路的新手来说,只能是谈谈我那尚不成熟的感想和感受吧。

在杭州的四天,让我亲身领略了很多位数学大师的风采。像朱乐平,唐彩斌,丁杭缨,吴正宪,徐长青,刘延革,俞正强,许淑一,斯苗儿,强震球,还有美女大师徐文艳等等。他们可都是数学大家啊!我能有幸见到他们真的非常激动。大师就不愧是大师,在讲台上一站就能感受到强大的气场。不仅是在教学设计上出人意料,他们的语言,他们的教态,他们的气质更是让我回味无穷。他们在课堂上的40分钟真是很快就过去了,每一堂课都可谓是精神大餐。唯一比较遗憾的是,这次没有听到吴正宪老师的课,都说吴老师的课非常令人感动的。但这次她是做了一个讲座,从三个案例来说明如何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她的讲座对我来说太有深度了,我根本不能完全吸收。但是另外一位大师的讲座我却听的津津有味儿。 就是华应龙老师的《做个会偷懒的优秀教师》。刚开始看到题目的时候,我非常的开心,哦,原来偷懒也可以做到优秀的,偷懒嘛,谁不会,谁不愿意啊,我最喜欢了。我一定要学一学如何偷懒。所以我就竖起耳朵听。但是听了报告之后,才知道偷懒远不是那么容易的,偷懒是教学的一种策略。他是从他自己学车的例子中悟出的道理来解释什么是偷懒的。 他学车的教练一位很有经验又勤劳的赵师傅。在学倒库移库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的,只要记住方法就行了,倒车,前右杆与后中杆成一线,方向向右打死,右侧车窗大三角看不到前中杆,方向回半圈,前中杆在窗角,再打死,车进左侧库……但是上路。方向盘该打多少度?赵师傅不停地帮他左一把、右一把、再一把。。。。。。最后赵师傅无奈的评价说:“你方向感真差!”

路考的时候,他是因为打错了方向而没有通过。然后他就思考自己为什么会打错方向呢?原因很简单,赵师傅是位责任心强、不偷懒的师傅,他在教学员学车时,没让学员犯过错,也没给学员一次犯错的机会,其实犯错是知道“为什么该如此”最好的方式!赵师傅很想把自己的经验直接告诉学员,让学员少走弯路,所以不是动手就是动嘴,怎么也不偷懒。但是教练做得好不好,要看其结果,而不是看有多勤劳。“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技能是没法告诉的,经验也是不可以手把手地教的。最好是在学生主动学,犯错后再点醒,学生才会彻底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才不会再犯错。有些错误总是要犯的,犯得越早, 损失就越小。我们的教学是否也是这样:不许学生尝试,不让学生自主,总是不断地提醒,不容学生犯错……最后又无奈给学生一个“评价说,学习能力差” ? 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不能太勤劳,要学会偷懒,但要怎么偷懒呢,华老师给了我们几点诀窍。

诀窍一:手要懒,口要懒。要从心底里,相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相信学生,相信“给学生一片天空,精彩用一生回味!”为人师,手要懒,口要懒。不到山穷水尽,别动手帮;不到理屈词穷,别动嘴讲。多创造机会,多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发现,感悟,概括和总结。

诀窍二:眼不能懒,耳不能懒,脑不能懒。就像弗赖登塔尔提醒的那样:“不要干扰打断学生,你们能够做的就是耐心观察、倾听,再耐心观察、倾听。”

诀窍三:观察哪些学生具有哪方面的才能,思考什么时候该为哪些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观察哪些学生可能需要怎样的帮助,思考可以为他们创造哪些条件,概括学生探究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哪几个,分析学生出错的可能原因,推敲点拨时的策略和方法……

当然“懒” 要有度:如果车要压上路牙了,不提醒,那不是错;如果车要撞墙了,不踩下制动。那是失职。 “偷懒”是一种高超的技能,是一种至高的境界,是一种绝妙的艺术。

原来做个会偷懒的优秀教师真的不容易啊,是要有一定功底的!哪些方面你必须偷懒,又要在哪些方面及时的拉学生一把,这恐怕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学会的技巧吧。也许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才能做到有效的偷懒,做个真正会偷懒的优秀教师吧。

华老师的讲座耐人寻味引人深思,令我多少明白一些道理。如果华老师的讲座用“受益匪浅”来形容,那么另外有两位大师的课可以说是令我,深受启发,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朱乐平老师的《分数中的平均数》

他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是请同学们想一想什么叫分数。经过两个同学的发言大家都想起来了,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那么什么叫平均分呢?学生就说了,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像18根香蕉平均分给6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3根。 那么一个东西可以平均分吗?如果可以请举例说明。然后学生就举例了,一个西瓜啊,一个苹果啊。这些都是曾经书本上出现过的。 这样的热身完了后,要开始动脑了,小三角形的面积是大三角形的四分之一吗?第一个图形没问题,大家都会说,因为大小形状都一样,所以是平均分,确实是四分之一,第二个图形学生不能一下子就看出来,只有经过思考才能发现他们的底和高都是相等的,所以面积相等,还是平均分。这样一组平均分,让学生明白有些平均分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但是有些平均分是需要经过计算的,形状不一样大小相等依然是平均分,这样就使学生对平均分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然后是6个苹果没有平均分,问两个苹果是这里的六分之一吗?表面上看不是平均分,但从本质上看依然是平均分。这个问题训练的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让学生在大脑中进行抽象的平均分,从而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

然后是硬币。把下面的硬币平均分成两份,想一想可以怎么分?一个学生很快的举手回答说,一个5角硬币一份,5个1角硬币一份。回答完了之后朱老师并没有马上做评价,而是等了一会儿,问,还可以怎么分?这时孩子们似乎理解了老师的意思,赶紧开动脑子去想另一种分法,朱老师也给予了充分的时间让孩子们思考。过来一会儿越来越多的学生举手了,说还可以按个数分,三个硬币为一份。说的多好啊。因为给孩子们时间,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扩散和发展,让孩子们看到了不同角度的平均分。对平均分又有了另一层次的认识。

接下来是一个问题说,如果5个苹果组成一个整体,那么1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如果是这样的5个苹果呢?小苹果是几分之几?大苹果又是几分之几?这个设计是非常有意思的。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给出的苹果一定是一模一样的苹果,大小不同的就不好比较了。但是朱老师偏偏就给出这么不规则的5个苹果。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孩子们明白了,按个数来说,一个苹果就是五分之一,与大小颜色位置都无关。但是如果要讲重量体积的话就另当别论了。只要给定一个标准,那么平均分就由另外一种解释。 最后朱老师问,我们班有40个人,那么一个人是全班人数的四十分之一,对吗?所有的孩子都明白了。

这样的一堂课,简简单单的几个问题,该是花了多长时间才能研究出来的呢!如果没有对学生的深入理解,恐怕是不会有这样的教学设计吧!

另外还有一堂课是俞正强老师的《度量天下》。这堂课真的是一堂不可思议的课。本来陈老师说让我模仿大师上一堂课,可是时间那么紧迫根本来不及做课件,我当时想到的就是要模仿这堂课,因为根本就没有课件,也不需要准备任何东西,只要让学生讲就可以了。当是这不是一堂可以模仿的课。可以欣赏但很难模仿。

起先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我根本无法想象这是怎样一节课。我甚至忘记了什么是度量。

他先在黑板上出示这样一组信息,问,你们看得懂吗?有学生就说了,这些字我都认识,但看不懂。也有学生经过慢慢的思考,似乎看出了什么,但是不会表达。学生都沉默了。这时俞老师又问了,那么你还能照样子举几个例子吗?有学生很不自信的举例了,平方米,尺子,物体的面积,大小。俞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适当的做了补充。继续想,还能想到什么。然后经过一番发言补充,好像举例举的差不多了,大家又沉默了。这时候俞老师对度量的基本要素进行了整理,讨论了什么是度量,度量的对象有被描述的属性,有固定的描述单位,还有使用工具。接着俞老师问,六年里面学的这些单位你都讲完了吗?还没有讲完,那你抓紧讲完啊。讲不完的,有学生说。讲不完那你就再讲一个。孩子们一个都想不出来了。过了好一会儿,俞老师说,书本上你找不到了,那么生活中呢?这时学生又活跃起来了,什么分贝啊,赫兹啊,书本的页数啊,鞋子的码数啊,每个小孩都异常的兴奋,每个小孩都由发言的机会,每个小孩都再非常开心的开动脑筋,绞尽脑汁的去想,似乎这不是在上一堂数学课,而是上一堂讨论课。有了这样一个可以发言的舞台,谁不愿意去表现呢。一直到所有的孩子都讲完了,俞老师又问了,有没有不能度量的东西呢?几个学生小心翼翼的回答自己想到的,但是很快就被同伴们否决了。就在孩子们都感到绝望的时候,俞老师说,比如人生的什么不能度量?情感!情感是不可度量的,有限的生命可以创造无限的价值。有一个学生说出了这样的想法。现场所有的老师都对再也按捺不住了,都给予这些孩子热烈的掌声。你能想象那是怎样一堂课吗?而当时俞老师仍然从容不迫的问,情感是不可度量的,你们服气吗?有一个学生表示不服气。俞老师对那个孩子说,情感是可以测量的,伟大的数学家将诞生了。冲着这句话,有学生说了,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终有一天是会被测量出来的。(哗哗哗,一阵掌声)。那么假设我们到了那一天,你觉得测量情感用哪种工具的可能性大呢?有个学生说,我觉得情感是可以测量的,爱的时间越长就说明情感越深;可以用时间来测量。。又一个学生说,不是有这么一首歌嘛,月亮代表我的心,我们可以用距离到表示情感的单位,所有的老师都笑了。我相信当时在在场的所有老师都会喜欢上这群孩子的。当然了,只有在俞老师的课堂上才会有这样的氛围,这样的气势。真不愧是度量天下啊!原来数学课还可以这么上,真的是令人敬佩,简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当然,精彩的课堂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课堂都是拍案叫绝的。像徐长青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应该很多老师都听过,那根本就是一堂表演的课,绝对是一堂笑声最多的课,也一定是孩子们印象最深刻的课。还记得那堂课结束之后,所有的孩子都一拥而上希望能得到徐老师的签名,令在场的老师都感动不已。还有许淑一老师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等等啦。说不完,也道不明。只有亲身经历了,才有更深刻的感触。

最后,以会场上的两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谈话吧:“导”如涓涓细流 点点滴滴终成沧海;“学”似步步脚印 朝朝暮暮必登顶峰。

千课万人活动心得体会(3篇)

首先真的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次去杭州听课的机会。我真的觉得非常的荣幸,我知道这样的机会真的非常的难得,很多一些村小的老师根本就没机会去,而我刚过来的第一年就有这样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千课万人信息

  • 千课万人活动心得体会(3篇)
  • 千课万人活动心得体会(3篇)3人关注

    首先真的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次去杭州听课的机会。我真的觉得非常的荣幸,我知道这样的机会真的非常的难得,很多一些村小的老师根本就没机会去,而我刚过来的第一年 ...[更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