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管理工作

出口管理工作3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52

出口管理工作

第1篇 工作面上出口小面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况说明

由于____工作面受旋转调面影响,工作面机尾段出现长度约1.2m小面,同时下出口溜子道内约有2台支架,为保证工作面旋转调面以及正常退采期间的出口顶板安全,特编制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二、上出口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1.小面及出口处顶板使用单体配铰接顶梁支护,从支架切顶线处至煤壁,一梁一柱,切顶线老塘侧一梁两柱,靠近支架一排支护与支架距离不超过500mm,原则上小面及上出口支护间距600~800mm,为保证安全出口,安全出口两侧支护距离可在800mm~1.2m之间。最后一台支架每刀上一棵2m~3m的半圆木,半圆木穿在支架上不少于300mm,

2.在遇顶板破碎、压力大时要加强支护,顶部用背板、半圆木、方木等接实,确保上出口小面处的顶板完整和安全畅通。出口抬棚支护单体初撑力不低于90kn,且单体穿鞋并拴绳防倒。

3.上出口小面及最后2台支架铺金属网,金属网下穿半圆木,防止撕网。金属网规格为:长×宽=4×1.6m、孔为70×70mm的菱形网。铺网方法:在支架顶梁上铺设金属网,走向铺网长,倾向铺网宽,铺设时走向连网长采用无缝连接,联网采用14#镀锌铁丝隔孔双股联接或穿条连接,并将金属网与材料道顶板联为一体。

4.上出口及小面处单体穿柱鞋,保证初撑力达到90kn以上。遇顶板不平或超高时,用方木或半圆木接平接实棚顶,背实后再用双楔梁;支柱要牢固有力,迎山角度为工作面顶板倾角的1/6~1/8,在用超前单体使用联柱绳,要保证张紧,保持良好的直线度。

5.每班由班长安排专人巡查两巷(包括超前支护以外的巷道),发现断梁、弯柱及时更换处理。如发现巷道顶板压力大或顶板破碎时,及时汇报班长,由班长安排人员采用2m或3m半圆木配合单体支柱套棚,一梁两或三柱。支设时木梁两端各留出100mm。单体支柱一定要支在半圆木的正中位置,杜绝出现滚肩梁,升柱时不能挤断半圆木。

6.单体支柱初撑力达到达规定要求,每班在交接班时对单体支柱补液一次,班中根据检查的情况随时补液。

7.单体支柱活柱伸出长度不得小于200mm,最大活柱伸出余量不小于100mm,顶板较高时在柱帽上垫小背板,底板较软容易钻底时要在单体支柱下面垫柱鞋,保证钻底量不超过100mm。

三、上出口剥帮安全技术措施

1.当上出口出现小面时,为了保证工作面顺利推进,需要对上出口小面进行剥帮处理。剥帮进行前,对材料道下帮进行剪网处理,使用风镐从上向下进行剥帮,剥帮后使用单体配铰接顶梁,一梁一柱支护顶板,剥够一排,支护一排,严禁空顶作业,并保证单体初撑力达到90kn。

2.当小面煤体较坚硬,风镐作业困难时,采用爆破方式剥帮。采用爆破方式剥帮时,材料道下帮爆破前不剪网,炮眼布置方式:双排眼,眼距0.8m,眼深1.4m,装药量均为1卷水胶炸药,单次打眼爆破作业宽度不得超过3.0m。

(1)打眼工必须是经过专门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并能熟练操作风钻、具有一定打眼经验的人员担任,同时必须持证上岗。

(2)采煤工作面爆破工必须由责任心强,具有两年以上采煤经验,熟悉通风、瓦斯和爆破材料管理和爆破技术,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持有爆破工合格证的专职人员担任。

(3)打眼前必须将刮板输送机停电闭锁,放炮时煤机要停在距爆破地点以外50m顶板完整处,电缆要放在电缆槽内用方木或竹笆盖好,支架立柱前沿要吊挂宽0.8m以上的旧皮带保护好立柱和支架管路及压力表等。风管接头间及风管与风钻连接处必须固定牢靠,并用8#铁丝联接拧紧,防止风管脱扣甩动伤人,并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和湿式打眼。

(4)打眼结束后,应切断电源,将电缆、风煤钻盘放在两道出口外的安全地点。

(5)炮眼封泥应采用水炮泥。装填水炮泥时应先紧靠药卷填上0.03~0.04m的炮泥,然后装水炮泥,外端再填满炮泥,封炮泥长度不得小于0.5m。填炮泥时要一手拉脚线,一手填炮泥,要慢慢用力轻捣压实。

(6)爆破前必须对上出口单体进行补液处理,同时保护好各路管线。

(7)爆破时要坚持放小炮,采用毫秒爆破,一次装药一次起爆,严禁使用两台以上发爆器进行爆破。

(8)设警戒:联线爆破前要事先在距爆破地点300m以外所有通道口设好警戒,躲炮时间不低于30min。在专职爆破工联线前,由班组长亲自安排专人在警戒线和可能进入爆破地点的所有通道口担任警戒员,专职爆破工必须为警戒人员之外;警戒线必须设在顶板、支架完好的地点,并要设置警戒牌、栏杆或拉绳等标志;爆破时所有人员都应在警戒线以外。必须在规定的安全位置警戒、起爆和躲炮,严禁爆破后未经检查进入警戒区。

(9)工作面上隅角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甲烷浓度达到1.0%时,必须停止用风煤钻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甲烷浓度达到1.0%时严禁爆破。

(10)装配起爆药卷时必须遵守并执行新版《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五十七条规定。装药前,首先必须清除炮眼内的煤粉或岩粉,再用木质或竹质炮棍将药卷轻轻推入,不得冲撞或捣实。炮眼内各种药卷必须彼此密接。装药后,必须把电雷管脚线悬空,严禁电雷管脚线、爆破母线与机械电气设备等导电体相接触。

(11)爆破母线与连接线应符合新版《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六十四条规定。

(12)爆破后,待工作面的炮烟被吹散,爆破工、瓦检员和班组长必须首先巡视爆破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煤尘、顶板、支架、拒爆、残爆等情况。发现危险情况,立即处理。在确认安全后,严格进行敲帮问顶,找掉破碎煤悬矸,挖出单体柱窝,由上向下延伸小面支护棚梁,一梁一柱支护至煤壁,拴好联柱绳,同时保证初撑力不小于90kn。

(13)处理拒爆、残爆时必须在班组长指导下进行,并应在当班处理完毕。如果当班未能处理完毕,当班爆破工必须在现场向下一班爆破工交接清楚。并执行新版《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七十二条规定。

(14)专职爆破工爆破时严格执行爆破员技术操作规程规定。

(15)爆破前后应对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进行洒水降尘,严禁煤尘积聚爆破作业。

(16)必须按规定使用水炮泥和炮泥,严禁裸露爆破或放明炮、糊炮。

其他未尽事宜,严格执行新版《煤矿安全规程》和《技术操作规程》有关打眼爆破规定。

图中:1-水胶炸药  2-电雷管  3-炮泥  4-水炮泥  5-炮泥  6-脚线

爆破说明书

炮眼名称眼深(m)水平垂直g/眼
顶眼1.47590312.5
底眼1.47590312.5
炮    眼

个    数

根据小面长短炮眼个数会有所变动炮    眼

利 用 率

83.3%

爆破期间警戒设置示意图:

四、风量计算及确定

1、按炸药量:

q采≥25a药 (m3/min)    一级煤矿许用炸药

q采≥10a药 (m3/min)    二、三级煤矿许用炸药

式中:a药——一次爆破炸药最大用量,小面长度最长大于3m,取2.5kg;

25——一每千克一级煤矿许用炸药需风量,m3/min;

10——一每千克二、三级煤矿许用炸药需风量,m3/min。

q采≥25a药 (m3/min)=25×2.5=62.5 m3/min<834.22 m3/min(规程核算值)。

因此工作面配风量仍为834.22 m3/min,工作面风量满足爆破作业要求。

五、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防范措施
煤壁片帮伤人。进入煤壁作业前,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工作面溜子停止并闭锁,设专人监护。
上出口回料时,老塘顶板窜矸伤人。上出口回料前,打好抗棚,挂好挡矸网,设专人监护。严禁超前回料。
支护单体歪倒伤人单体及时补液保证支护有力,防止出现失脚、自卸。
打眼作业,压风管脱扣伤人。管接头间及风管与风钻连接处必须固定牢靠,并用8#铁丝联接拧紧,防止风管脱扣甩动伤人。

其它未尽事宜,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____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中有关规定,并根据现场实施过程中具体情况随时修改、补充本措施。

《____工作面上出口小面、剥帮安全技术措施》

会审意见

第2篇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规范范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监管工作,确保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公众人身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列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内进出口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非食品添加剂用化工原料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不适用本规范,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全国进出口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区域进出口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食品添加剂进口

第四条 进口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

(二)经国务院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发布列入我国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目录的;

(三)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的;

(四)列入“食品安全法实施前已有进口记录但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目录”(见附录)的。

除符合上列四项条件之一外,应当办理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的,还应取得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

第五条 进口食品添加剂应当有包装、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应当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

食品添加剂说明书应置于食品添加剂的外包装以内,并避免与添加剂直接接触。

进口食品添加剂标签、说明书和包装不得分离。

第六条 食品添加剂的标签应直接标注在最小销售单元包装上。

食品添加剂标签应标明以下事项:

(一)名称(相关标准中的通用名称)、规格、净含量;

(二)成分(表)或配料(表),采用相关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三)原产国(地)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四)生产日期(批号)和保质期;

(五)产品标准代号;

(六)符合本规范第四条(二)的食品添加剂标签,应标明卫生部准予进口的证明文件号和经卫生部批准或认可的产品质量标准;

(七)贮存条件;

(八)使用范围、用量、使用方法;

(九)复合添加剂中各单一品种的通用名称、辅料的名称和含量,按含量由大到小排列(各单一品种必须具有相同的使用范围);

(十)“食品添加剂”字样;

(十一)中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食品添加剂进口企业(以下称进口企业)应按照规定向海关报关地的检验检疫机构报检,报检时应当提供如下资料:

(一)注明产品用途(食品加工用)的贸易合同,或者贸易合同中买卖双方出具的用途声明(食品加工用);

(二)食品添加剂完整的成分说明;

(三)进口企业是经营企业的,应提供加盖进口企业公章的工商营业执照或经营许可证复印件;进口企业是食品生产企业的,应提供加盖进口企业公章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四)特殊情况下还应提供下列材料:

1.需办理进境检疫审批的,应提供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

2.首次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应提供卫生部准予进口的有关证明文件和经卫生部批准或认可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文本。

3.首次进口食品添加剂,应提供进口食品添加剂中文标签样张、说明书,并应在报检前经检验检疫机构审核合格。

4.进口食品添加剂全部用来加工后复出口的,应提供输入国或者地区的相关标准或技术要求,或者在合同中注明产品质量安全项目和指标要求。

5.检验检疫机构要求的其他资料。

第八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企业提交的报检材料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受理报检。

第九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照以下要求对进口食品添加剂实施检验检疫:

(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二)双边协议、议定书、备忘录;

(三)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关于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检验有关适用标准问题的公告》(2009年第72号公告)附件中列明的进口食品添加剂适用标准;

(四)首次进口添加剂新品种的,应当按照卫生部批准或认可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检验;

(五)食品安全法实施前已有进口记录但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实施之前,按照卫生部指定标准检验,没有卫生部指定标准的按原进口记录中指定的标准实施检验;

(六)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检验检疫要求;

(七)贸易合同中高于本条(一)至(六)规定的技术要求。

第十条 进口食品添加剂的内外包装和运输工具应符合相关食品质量安全要求,并经检验检疫合格。

进口食品添加剂属于危险品的,其包装容器应符合危险货物包装容器管理的相关要求。

第十一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照相关检验规程和标准对进口食品添加剂实施现场检验检疫。

(一)核对货物的名称、数(重)量、包装、生产日期、承载工具号码、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等是否与所提供的报检单证相符;

(二)检查标签、说明书是否与经检验检疫机构审核合格的样张和样本一致;检查标签、说明书的内容是否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

(三)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好,是否超过保质期,有无腐败变质,承运工具是否清洁、卫生。

(四)其他需要实施现场检验检疫的项目。

第十二条 现场检验检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检验检疫机构可直接判定为不合格:

(一)不属于本规范第四条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品种的;

(二)无生产、保质期,超过保质期或者腐败变质的;

(三)感官检查发现产品的色、香、味、形态、组织等存在异常情况,混有异物或被污染的;

(四)容器、包装密封不良、破损、渗漏严重,内容物受到污染的;

(五)使用来自国际组织宣布为严重核污染地区的原料生产的;

(六)货证不符;

(七)标签及说明书内容与报检前向检验检疫机构提供的样张和样本不一致;

(八)其他不符合中国法律法规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质检总局检验检疫要求的情况。

第十三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照相关检验规程、标准规定的要求抽取检测样品,送实验室对质量规格、安全卫生项目和标签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检测验证。

取样量应满足检测及存样的需要。检测样品采集、传递、制备、贮存等全过程应受控,不应有污染,以保证所检样品的真实性。

第十四条 经检验检疫合格的,检验检疫机构出具合格证明。合格证明中应注明判定产品合格所依据的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

第十五条 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按以下方式处理:

(一)涉及安全卫生项目不合格的,出具不合格证明,责成进口企业按规定程序实施退运或销毁。

不合格证明中应注明判定产品不合格所依据的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

(二)非安全卫生项目不合格的,可在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技术处理或改作他用,经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使用。

第十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将进口食品添加剂不合格信息及时报国家质检总局。

第十七条 进口食品添加剂分港卸货的,先期卸货港检验检疫机构应当以书面形式将检验检疫结果及处理情况及时通知其他分卸港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需要对外出证的,由卸毕港检验检疫机构汇总后出具证书。

第十八条 进口企业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质量信息档案,如实记录以下内容:

(一)进口时向检验检疫机构申报的报检号、品名、数/重量、包装、生产和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

(二)国外出口商、境外生产企业名称及其在所在国家或者地区获得的资质证书号;

(三)进口食品添加剂中文标签样张、中文说明书样本;

(四)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检验检疫证单;

(五)进口食品添加剂流向等信息。

档案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且不能少于保质期。

第十九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企业的质量信息档案进行审查,审查不合格的,将其列入不良记录企业名单,对其进口的食品添加剂实施加严检验检疫措施。

第三章 食品添加剂出口

第二十条 食品添加剂出口企业(以下简称出口企业)应当保证其出口的食品添加剂符合进口国家或者地区技术法规、标准及合同要求。

进口国家或者地区无相关标准且合同未有要求的,应当保证出口食品添加剂符合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应当符合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

第二十一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113号),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实施分类管理。

第二十二条 出口食品添加剂应当是符合下列要求:

(一)获得生产许可;

(二)食品安全法实施之前获得卫生许可,且卫生许可证在有效期内;

(三)应当获得并已经获得法律、法规要求的其他许可。

第二十三条 出口食品添加剂应当有包装、标签、说明书。

(一)标签应当直接标注在最小销售单元的包装上。

(二)说明书应置于食品添加剂的外包装以内,并避免与添加剂直接接触。

(三)标签、说明书和包装是一个整体,不得分离。

第二十四条 出口食品添加剂内外包装应符合相关食品质量安全要求,其承载工具需要进行适载检验的应按规定进行适载检验,并经检验检疫合格。

出口食品添加剂属于危险品的,其包装容器应符合危险货物包装容器管理的相关要求。

第二十五条 出口食品添加剂标签应标明以下事项:

(一)名称(标准中的通用名称)、规格、净含量;

(二)生产日期(生产批次号)和保质期;

(三)成分(表)或配料(表);

(四)产品标准代号;

(五)贮存条件;

(六)“食品添加剂”字样;

(七)进口国家或者地区对食品添加剂标签的其他要求。

第二十六条 出口企业应当对拟出口的食品添加剂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验,并在检验合格后向产地检验检疫机构报检,报检时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注明产品用途(食品加工用)的贸易合同,或者贸易合同中买卖双方出具的用途声明(食品加工用);

(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原件。检验合格证明中应列明检验依据的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

(三)出口企业是经营企业的,应提供工商营业执照或者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四)食品添加剂标签样张和说明书样本;

(五)国家质检总局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七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企业提交的报检材料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受理报检。

第二十八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照下列要求对出口食品添加剂实施检验检疫:

(一)进口国家或者地区技术法规、标准;

(二)双边协议、议定书、备忘录;

(三)合同中列明的质量规格要求;

(四)没有本条(一)至(三)的,可以按照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

(五)没有本条(一)至(四)的,可以按照中国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检验;

(六)没有本条(一)至(五)的,可以按照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检验。

(七)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其他检验检疫要求;

第二十九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照相关检验规程和标准对出口食品添加剂实施现场检验检疫:

(一)核对货物的名称、数(重)量、生产日期、批号、包装、唛头、出口企业名称等是否与报检时提供的资料相符。

(二)核对货物标签是否与报检时提供的标签样张一致,检查标签中与质量有关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三)包装、容器是否完好,有无潮湿发霉现象,有无腐败变质,有无异味。

(四)其他需要实施现场检验检疫的项目。

第三十条 现场检验检疫合格后,检验检疫机构对来自不同监管类别生产企业的产品按照相关检验规程、标准要求,对抽取的检测样品进行规格、安全卫生项目和标签内容的符合性检测验证,必要时对标签上所有标识的内容进行检测。

取样量应满足检验、检测及存样的需要。检测样品采集、传递、制备、贮存的全过程应受控,不应有污染,以保证所检样品的真实性。

第三十一条 经检验检疫合格的,出具《出境货物通关单》或《出境货物换证凭单》,根据需要出具检验证书。检验证单中注明判定产品合格所依据的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和编号。

第三十二条 检验检疫不合格的,按以下方式处理:

(一)经有效方法处理并重新检验检疫合格的,按本规范第三十一条办理;

(二)无有效处理方法或者经过处理后重新检验检疫仍不合格的,出具不合格证明,不准出口。

第三十三条 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出口货物查验换证的相关规定查验货物。

(一)查验合格的,签发合格证明,准予出口。

(二)查验不合格的,不予放行,并将有关信息通报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必要时抽取检测样本,进行质量规格、安全卫生项目检测。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应根据不合格情况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第三十四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建立生产企业分类管理档案和出口企业诚信档案,建立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企业名单。

第三十五条 出口企业应当建立质量信息档案并接受检验检疫机构的核查。产品信息档案应至少包括出口产品的如下信息:

(一)出口报检号、品名、数(重)量、包装、进口国家或者地区、生产批次号;

(二)境外进口企业名称;

(三)国内供货企业名称及相关批准文件号;

(四)食品添加剂标签样张、说明书样本;

(五)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检验检疫证单。

档案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且不能少于保质期。

第三十六条 出口食品添加剂被境内外检验检疫机构检出有质量安全卫生问题的,检验检疫机构核实有关情况后,实施加严检验检疫监管措施。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出口食品添加剂实施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制度。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检疫监管中发现严重质量安全问题或疫情的,或者境内外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国内有关部门通报或者用户投诉食品出现质量安全卫生问题涉及进出口食品添加剂的,国家质检总局应当及时采取风险预警或者控制措施,并向国务院卫生行政等部门通报。

第三十八条 检验检疫机构在检验检疫监管过程中发现严重质量安全问题可能影响到食品安全或者获知有关风险信息后,应当启动食品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开展追溯调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国家质检总局。

第三十九条 进出口企业发现其生产、经营的食品添加剂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影响食品安全,或者其出口产品在境外涉嫌引发食品安全事件时,应当采取控制或者避免危害发生的措施,主动召回产品,并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告。检验检疫机构对召回实施监督管理。

进出口企业不履行召回义务的,由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向其发出责令召回通知书,并报告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质检总局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十条 对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信息核实,风险已经明确,或经风险评估后确认有风险的出入境食品添加剂,国家质检总局可采取快速反应措施。

第四十一条 进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的食品添加剂,以及进境非贸易性的食品添加剂样品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规范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食品添加剂,指可以作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二)非食品添加剂用化工原料,是指与食品添加剂具有相同化学构成,进出口时共用同一个hs编码,但不用于食品生产加工的化学物质。在进出口报检时以 “非食品加工用”,与食品添加剂区分。

(三)产品检验合格证明,是指具备全项目出厂检验能力的生产企业自行检验出具的,或不具备产品出厂检验能力的生产企业或者出口企业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并出具的证明其产品检验合格的文件。

第四十三条 本规范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规范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自施行之日起,其他相关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检疫管理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为准。

第3篇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监管工作,确保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公众人身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列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内进出口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非食品添加剂用化工原料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不适用本规范,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全国进出口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区域进出口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食品添加剂进口

第四条 进口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

(二)经国务院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发布列入我国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目录的;

(三)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的;

(四)列入“食品安全法实施前已有进口记录但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目录”(见附录)的。

除符合上列四项条件之一外,应当办理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的,还应取得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

第五条 进口食品添加剂应当有包装、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应当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

食品添加剂说明书应置于食品添加剂的外包装以内,并避免与添加剂直接接触。

进口食品添加剂标签、说明书和包装不得分离。

第六条 食品添加剂的标签应直接标注在最小销售单元包装上。

食品添加剂标签应标明以下事项:

(一)名称(相关标准中的通用名称)、规格、净含量;

(二)成分(表)或配料(表),采用相关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三)原产国(地)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四)生产日期(批号)和保质期;

(五)产品标准代号;

(六)符合本规范第四条(二)的食品添加剂标签,应标明卫生部准予进口的证明文件号和经卫生部批准或认可的产品质量标准;

(七)贮存条件;

(八)使用范围、用量、使用方法;

(九)复合添加剂中各单一品种的通用名称、辅料的名称和含量,按含量由大到小排列(各单一品种必须具有相同的使用范围);

(十)“食品添加剂”字样;

(十一)中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食品添加剂进口企业(以下称进口企业)应按照规定向海关报关地的检验检疫机构报检,报检时应当提供如下资料:

(一)注明产品用途(食品加工用)的贸易合同,或者贸易合同中买卖双方出具的用途声明(食品加工用);

(二)食品添加剂完整的成分说明;

(三)进口企业是经营企业的,应提供加盖进口企业公章的工商营业执照或经营许可证复印件;进口企业是食品生产企业的,应提供加盖进口企业公章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四)特殊情况下还应提供下列材料:

1.需办理进境检疫审批的,应提供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

2.首次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应提供卫生部准予进口的有关证明文件和经卫生部批准或认可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文本。

3.首次进口食品添加剂,应提供进口食品添加剂中文标签样张、说明书,并应在报检前经检验检疫机构审核合格。

4.进口食品添加剂全部用来加工后复出口的,应提供输入国或者地区的相关标准或技术要求,或者在合同中注明产品质量安全项目和指标要求。

5.检验检疫机构要求的其他资料。

第八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企业提交的报检材料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受理报检。

第九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照以下要求对进口食品添加剂实施检验检疫:

(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二)双边协议、议定书、备忘录;

(三)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关于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检验有关适用标准问题的公告》(2009年第72号公告)附件中列明的进口食品添加剂适用标准;

(四)首次进口添加剂新品种的,应当按照卫生部批准或认可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检验;

(五)食品安全法实施前已有进口记录但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实施之前,按照卫生部指定标准检验,没有卫生部指定标准的按原进口记录中指定的标准实施检验;

(六)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检验检疫要求;

(七)贸易合同中高于本条(一)至(六)规定的技术要求。

第十条 进口食品添加剂的内外包装和运输工具应符合相关食品质量安全要求,并经检验检疫合格。

进口食品添加剂属于危险品的,其包装容器应符合危险货物包装容器管理的相关要求。

第十一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照相关检验规程和标准对进口食品添加剂实施现场检验检疫。

(一)核对货物的名称、数(重)量、包装、生产日期、承载工具号码、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等是否与所提供的报检单证相符;

(二)检查标签、说明书是否与经检验检疫机构审核合格的样张和样本一致;检查标签、说明书的内容是否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

(三)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好,是否超过保质期,有无腐败变质,承运工具是否清洁、卫生。

(四)其他需要实施现场检验检疫的项目。

第十二条 现场检验检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检验检疫机构可直接判定为不合格:

(一)不属于本规范第四条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品种的;

(二)无生产、保质期,超过保质期或者腐败变质的;

(三)感官检查发现产品的色、香、味、形态、组织等存在异常情况,混有异物或被污染的;

(四)容器、包装密封不良、破损、渗漏严重,内容物受到污染的;

(五)使用来自国际组织宣布为严重核污染地区的原料生产的;

(六)货证不符;

(七)标签及说明书内容与报检前向检验检疫机构提供的样张和样本不一致;

(八)其他不符合中国法律法规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质检总局检验检疫要求的情况。

第十三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照相关检验规程、标准规定的要求抽取检测样品,送实验室对质量规格、安全卫生项目和标签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检测验证。

取样量应满足检测及存样的需要。检测样品采集、传递、制备、贮存等全过程应受控,不应有污染,以保证所检样品的真实性。

第十四条 经检验检疫合格的,检验检疫机构出具合格证明。合格证明中应注明判定产品合格所依据的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

第十五条 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按以下方式处理:

(一)涉及安全卫生项目不合格的,出具不合格证明,责成进口企业按规定程序实施退运或销毁。

不合格证明中应注明判定产品不合格所依据的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

(二)非安全卫生项目不合格的,可在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技术处理或改作他用,经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使用。

第十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将进口食品添加剂不合格信息及时报国家质检总局。

第十七条 进口食品添加剂分港卸货的,先期卸货港检验检疫机构应当以书面形式将检验检疫结果及处理情况及时通知其他分卸港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需要对外出证的,由卸毕港检验检疫机构汇总后出具证书。

第十八条 进口企业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质量信息档案,如实记录以下内容:

(一)进口时向检验检疫机构申报的报检号、品名、数/重量、包装、生产和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

(二)国外出口商、境外生产企业名称及其在所在国家或者地区获得的资质证书号;

(三)进口食品添加剂中文标签样张、中文说明书样本;

(四)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检验检疫证单;

(五)进口食品添加剂流向等信息。

档案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且不能少于保质期。

第十九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企业的质量信息档案进行审查,审查不合格的,将其列入不良记录企业名单,对其进口的食品添加剂实施加严检验检疫措施。

第三章 食品添加剂出口

第二十条 食品添加剂出口企业(以下简称出口企业)应当保证其出口的食品添加剂符合进口国家或者地区技术法规、标准及合同要求。

进口国家或者地区无相关标准且合同未有要求的,应当保证出口食品添加剂符合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应当符合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

第二十一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113号),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实施分类管理。

第二十二条 出口食品添加剂应当是符合下列要求:

(一)获得生产许可;

(二)食品安全法实施之前获得卫生许可,且卫生许可证在有效期内;

(三)应当获得并已经获得法律、法规要求的其他许可。

第二十三条 出口食品添加剂应当有包装、标签、说明书。

(一)标签应当直接标注在最小销售单元的包装上。

(二)说明书应置于食品添加剂的外包装以内,并避免与添加剂直接接触。

(三)标签、说明书和包装是一个整体,不得分离。

第二十四条 出口食品添加剂内外包装应符合相关食品质量安全要求,其承载工具需要进行适载检验的应按规定进行适载检验,并经检验检疫合格。

出口食品添加剂属于危险品的,其包装容器应符合危险货物包装容器管理的相关要求。

第二十五条 出口食品添加剂标签应标明以下事项:

(一)名称(标准中的通用名称)、规格、净含量;

(二)生产日期(生产批次号)和保质期;

(三)成分(表)或配料(表);

(四)产品标准代号;

(五)贮存条件;

(六)“食品添加剂”字样;

(七)进口国家或者地区对食品添加剂标签的其他要求。

第二十六条 出口企业应当对拟出口的食品添加剂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验,并在检验合格后向产地检验检疫机构报检,报检时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注明产品用途(食品加工用)的贸易合同,或者贸易合同中买卖双方出具的用途声明(食品加工用);

(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原件。检验合格证明中应列明检验依据的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

(三)出口企业是经营企业的,应提供工商营业执照或者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四)食品添加剂标签样张和说明书样本;

(五)国家质检总局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七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企业提交的报检材料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受理报检。

第二十八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照下列要求对出口食品添加剂实施检验检疫:

(一)进口国家或者地区技术法规、标准;

(二)双边协议、议定书、备忘录;

(三)合同中列明的质量规格要求;

(四)没有本条(一)至(三)的,可以按照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

(五)没有本条(一)至(四)的,可以按照中国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检验;

(六)没有本条(一)至(五)的,可以按照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检验。

(七)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其他检验检疫要求;

第二十九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照相关检验规程和标准对出口食品添加剂实施现场检验检疫:

(一)核对货物的名称、数(重)量、生产日期、批号、包装、唛头、出口企业名称等是否与报检时提供的资料相符。

(二)核对货物标签是否与报检时提供的标签样张一致,检查标签中与质量有关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三)包装、容器是否完好,有无潮湿发霉现象,有无腐败变质,有无异味。

(四)其他需要实施现场检验检疫的项目。

第三十条 现场检验检疫合格后,检验检疫机构对来自不同监管类别生产企业的产品按照相关检验规程、标准要求,对抽取的检测样品进行规格、安全卫生项目和标签内容的符合性检测验证,必要时对标签上所有标识的内容进行检测。

取样量应满足检验、检测及存样的需要。检测样品采集、传递、制备、贮存的全过程应受控,不应有污染,以保证所检样品的真实性。

第三十一条 经检验检疫合格的,出具《出境货物通关单》或《出境货物换证凭单》,根据需要出具检验证书。检验证单中注明判定产品合格所依据的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和编号。

第三十二条 检验检疫不合格的,按以下方式处理:

(一)经有效方法处理并重新检验检疫合格的,按本规范第三十一条办理;

(二)无有效处理方法或者经过处理后重新检验检疫仍不合格的,出具不合格证明,不准出口。

第三十三条 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出口货物查验换证的相关规定查验货物。

(一)查验合格的,签发合格证明,准予出口。

(二)查验不合格的,不予放行,并将有关信息通报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必要时抽取检测样本,进行质量规格、安全卫生项目检测。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应根据不合格情况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第三十四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建立生产企业分类管理档案和出口企业诚信档案,建立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企业名单。

第三十五条 出口企业应当建立质量信息档案并接受检验检疫机构的核查。产品信息档案应至少包括出口产品的如下信息:

(一)出口报检号、品名、数(重)量、包装、进口国家或者地区、生产批次号;

(二)境外进口企业名称;

(三)国内供货企业名称及相关批准文件号;

(四)食品添加剂标签样张、说明书样本;

(五)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检验检疫证单。

档案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且不能少于保质期。

第三十六条 出口食品添加剂被境内外检验检疫机构检出有质量安全卫生问题的,检验检疫机构核实有关情况后,实施加严检验检疫监管措施。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出口食品添加剂实施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制度。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检疫监管中发现严重质量安全问题或疫情的,或者境内外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国内有关部门通报或者用户投诉食品出现质量安全卫生问题涉及进出口食品添加剂的,国家质检总局应当及时采取风险预警或者控制措施,并向国务院卫生行政等部门通报。

第三十八条 检验检疫机构在检验检疫监管过程中发现严重质量安全问题可能影响到食品安全或者获知有关风险信息后,应当启动食品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开展追溯调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国家质检总局。

第三十九条  进出口企业发现其生产、经营的食品添加剂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影响食品安全,或者其出口产品在境外涉嫌引发食品安全事件时,应当采取控制或者避免危害发生的措施,主动召回产品,并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告。检验检疫机构对召回实施监督管理。

进出口企业不履行召回义务的,由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向其发出责令召回通知书,并报告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质检总局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十条 对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信息核实,风险已经明确,或经风险评估后确认有风险的出入境食品添加剂,国家质检总局可采取快速反应措施。

第四十一条 进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的食品添加剂,以及进境非贸易性的食品添加剂样品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规范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食品添加剂,指可以作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二)非食品添加剂用化工原料,是指与食品添加剂具有相同化学构成,进出口时共用同一个hs编码,但不用于食品生产加工的化学物质。在进出口报检时以 “非食品加工用”,与食品添加剂区分。

(三)产品检验合格证明,是指具备全项目出厂检验能力的生产企业自行检验出具的,或不具备产品出厂检验能力的生产企业或者出口企业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并出具的证明其产品检验合格的文件。

第四十三条 本规范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规范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自施行之日起,其他相关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检疫管理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为准。

出口管理工作3篇

一、概况说明由于xxxx工作面受旋转调面影响,工作面机尾段出现长度约1.2m小面,同时下出口溜子道内约有2台支架,为保证工作面旋转调面以及正常退采期间的出口顶板安全,特编制以下安全技术措施。二、上出口支护安全技术措施1.小面及出口处顶板使用单体配铰接顶梁支护,从支架切顶线处至煤壁,一梁一柱,切顶线老塘侧一梁两柱,靠近支架一排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出口信息

  • 出口管理工作3篇
  • 出口管理工作3篇52人关注

    一、概况说明由于xxxx工作面受旋转调面影响,工作面机尾段出现长度约1.2m小面,同时下出口溜子道内约有2台支架,为保证工作面旋转调面以及正常退采期间的出口顶板安全, ...[更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