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以人为本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工作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各级组织及各个企业的重视。实践证明,安全是最大的节约,事故是最大的浪费。近年来我单位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故及险情事故来看,除了不可抗拒的“天灾”外,绝大多数是“人祸”所造成的。因为机械是人操纵的,规章制度是人制定的,也必须人人都去严格遵守执行方可有效,确保安全。
一、思想认识提高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基础。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形势下,施工企业“吃饭”靠上级,仅完成指令性的施工任务即可。在此形势下,对发生的事故处理,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批评从严,处理从宽,下不为例,成为过去事故处理的“准则”。因此,造成职工对发生事故无所谓的心态,及固有的思维定式,应当说这一负面效应至今仍未完全根除,也是当前搞好安全生产的最大思想障碍。
当前在路内外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企业的发展十分艰难,任务不足、工期、质量等方面的压力始终困扰着企业。施工企业许多职工没有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安全生产与企业信誉、企业形象及企业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安全是企业的灵魂,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理。既然把安全比喻为象人的灵魂一样,那么,在企业管理中就应该在第一位的位置。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往往出现重产值、轻安全的现象及种种表现。虽然这些现象是人们自觉或不自觉中所造成的,但说明我们在思想上对安全生产的重视还不够。
因此,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从思想认识入手。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本着向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态度去抓安全生产。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质量、工期、效益的教育,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安全、质量意识,从思想上构筑牢固的安全防堤,安全工作才有基础。
二、人人遵章守纪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关键。
规章制度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遵循客观规律的经验总结,是用生命或血的代价换来的教训。因此不是可要可不要,可执行可不执行,而是必须无条件的一丝不苟地执行,否则将付出沉重的代价而抱恨终生,而且这方面的教训和代价是沉重的。
规章制度强制性规范人们的行为,规定人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日常工作中,有的人对这种约束很不习惯,这是违章作业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有的违章所幸未造成事故,这是侥幸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有的酿成大祸最终后悔莫及。因此,应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教育广大干部职工自觉遵章守纪,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关键。
三、贯彻逐级负责制是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
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是在当前形势下,为搞好安全工作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把安全工作进一步细化、量化,通过指标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每个人,以达到规范管理、强基达标的目的。逐级负责制,改变了以往安全工作是少数人的管理和少数人的风险的模式,成了全员的风险,人人参与的管理,并采取了与个人切身利益挂钩的机制,使此项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安全贯标工作与逐级负责制相辅相成。通过贯标工作使安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加完善了逐级负责制,使安全工作达到有序可控。
四、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是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证。
有人说:“问题发生在下边,根子在上边”,这句话不无道理。从管理角度来讲,“管”主要是管人、管物、管事,而管人是核心。用什么样的人去管什么事,是一名称职的领导者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而“理”则是理顺上下左右的关系,关系顺,政通人和,就能有力地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就不难看出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在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告诫我们的干部要以身作则。做到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别人不做的事自己首先不做。只要我们的干部人人都带头遵章守法,领导说的话才有人听,违章行为才会得到真正有效地遏制。小平同志曾说过:“领导就是服务”。这就是要求我们的干部应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为现场服务,身体力行抓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融洽的干群关系,和谐的工作氛围,有利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根子在上边,客观要求我们的干部要有一付铁肩膀,在下边有了问题的时候敢于承担责任,而不是一味的责怪别人,应从自己的工作中找差距。
五、根除'以包代管'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
随着企业退休职工的急剧增加和职工队伍的老化,企业己从劳动密集型,逐步走向技术管理型,使用社会上的闲散劳动力,来弥补劳力不足,已成为客观现实。由此而出现了“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感,应充分认识到在当前形势下,民工在安全上的事就是企业的事,安全上出了问题,造成的损失和后果企业也必将受到影响,对民工的安全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同时要加强对民工的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岗前培训,使他们认真学习安全知识,能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对企业的安监和带工人员也应加大考核力度,只有彻底根除和改变“以包代管”的问题,我们安全工作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安全与事故是相互对立的一对矛盾,但在这两者中人是关键的因素,只要把人的问题解决好了安全工作才可能有根本保证.
第2篇 班组安全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
安全生产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基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更是电力企业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在继电保护专业中,'成在安全,败在事故'是同行们的共同心声,而成败的关键是人。
继电保护在电力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继电保护发生事故,有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所以加强继电保护安全管理,必须要以人为本,人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
人的思想总在随时随地变化着,研究人的思想行为以区别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管理,激励每个人的安全动机,并针对班组每个人不同思想行为、不同性格特点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提高班组人员工作责任心,搞好安全管理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力作为特殊商品,企业和社会对它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由于对电的依赖性增强,停电将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做为继电保护行业,检修某一条线路需要停用公共交流电压母线时,以往必须停用所有线路及主变有关保护。如在停用期间线路故障就会造成越级跳闸(主变或发电机)这样就会造成大面积停电。如果充分调动班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好思想工作,在施工前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以杜绝电压小母线接地短路故障。就不需要停用所有相关的保护,也就不会发生在线路故障时越级跳闸造成大面积停电。
纵观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都无外乎存在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因素。外因为设备状况及自然灾害等,内因则包括人员的技术水平、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等。那么人的技术水平直接对安全生产起着决定因素,对设备平时解决不了的缺陷,每个人要做到心中有数。在特殊天气,特殊环境中由重到轻给予解决,这样才能保证继电保护在一次设备故障时正确动作。
在日常工作中,安全管理工作不能脱离班组实际,不能凭经验管理,由老人员传、带、帮,维持陈旧的'老传统'、'老工艺'缺乏科学性、规范化。而现代化安全管理要有科学性,要以人为本,定性、定量分析,研究找出事故的规律,采取必要措施,杜绝事故的发生。设备检修后保护整组试验对继电保护来讲是最易误碰运行设备(人走错间隔误碰运行设备的保护)。整组试验时如果进行规范化操作,控制回路由运行人员进行操作,保护试验必须实施安全监护制和执行继电保护安措票按项目逐项打钩的规定,两侧运行保护盘设立安全标志,就杜绝了人员误动运行设备行为。
继电保护技改、反措项目较多,在施工前,班委会对每项工作性质、技术等级、重要程度,根据各人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和工作情绪等心理活动,分别安排工作。在安排工作的同时,将现场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人。要求工作负责人每天开工前必须检查现场安措和现场设备运行情况,做好事故预想。班组安全员每天到现场检查安全工作,掌握班组人员的安全行为规律,以确保施工安全。坚持每周五安全活动,有针对性组织大家学习上级安全简报中的继电保护事故事例。班委会要求全班人员从中吸取深刻教训,以免别人发生的事故又重复发生到自己的身上,要有超前意识,做到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工作中牢牢地记住安全二字。这样既强化了班组安全管理,同时也提高了班组人员安全素质及工作责任心。
安全要以人为本,人的因素是安全工作中的决定因素。强化班组安全管理主要应落实到生产第一线人员身上,也就是说强化人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激励机制,生产第一线人员才能重视安全,杜绝违章、脚踏实地、遵章守纪,班组的安全工作才能搞好,企业的安全生产才有保障。
第3篇 以人为本——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以人为本已成为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安全生产管理更应如此。今年六月份,是全国第三个安全生产月,其活动主题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以人为本”,一语中的地道出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我国大量的事故调查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由“三违”引起的,这说明在我国现阶段的安全生产实践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充分认识目前部分企业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文化意识不高、劳动技能和安全防范能力低下的现实,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指导方针。
煤矿生产,安全为天。笔者认为,作为煤矿企业,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和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是安全管理的总方针。安全管理的关键是人的管理,人是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各种安全保护措施及规章制度,只有通过人的行动才能得到落实和执行。人的安全意识如何,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如何,直接作用于安全生产工作,决定着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成败。因此,要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就必须抓好“人”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企业各级管理者,要明确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总方针的关键的环节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能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要从“人”的管理上寻找安全管理的突破口,找准安全管理的切入点,充分做好“人本安全”的文章,
以人为本,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是安全管理的治本之策。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最根本的手段就是强化安全培训教育,这也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关键所在。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潜力最大、可塑性最强的因素。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最大隐患,只有加强对人的安全培训教育,不断强化人的安全意识,提高人们的安全文化素质,增强人们的防范意识,才能筑起牢固的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最大隐患---思想上的麻痹松懈、心理上的侥幸,才能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把安全工作摆在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大局高度。认识到这一点,就要树立安全来自教育和培训的理念,就要落实好各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方式,以煤矿“三大规程”、“双基”建设和质量标准化建设为主要教育内容,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操作水平、强化其自主保安意识、全面提升全员安全素质为最终目的,建立严格的学习、考核制度,教育职工充分认识到“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政治、安全就是稳定、安全就是发展”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是安全管理的核心所在。“环境造就人”,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对员工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不仅可以感化人的思想、影响人的行为、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更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因此,企业各级管理者要从创建企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自身安全工作实际,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突出人性化、亲情化安全宣传教育,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安全文化建设,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抓安全、处处闻警钟、刻刻被提醒”的安全宣传氛围,形成独具企业特色的安全理念、安全愿景、安全管理模式,不断拓展群众安全文化范畴,全面提升企业安全文化水平。通过安全文化的渗透和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职工的安全价值观,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达到积累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的目的,为企业实现长治久安、健康发展创造有利地条件。
第4篇 以人为本抓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首先要“识人”,即认识人的重要性。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人,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这是人本管理与“物”为中心的管理最大的区别。人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源泉,而其它资源(如机器、技术、资本)都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人”这一核心资源,如何服务于人而展开。在施工企业的各种管理主题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无疑是一个重要主题。而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许多影响因素,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导因素是人。在实行人本管理的企业中,企业人有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之分。这里的管理主体指的是具备了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拥有了相应的权威和权力、从事管理活动的人或者人的集合。而管理客体则是指领受管理的人。对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分别进行研究和区别对待有利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管理主体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
一般情况下,人们把导致伤亡事故发生的成因归之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但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存在还有深一层次的原因,那就是管理工作者没有发现和认识这些现象的危害,没有就消除和控制这些危害作出正确的决策或没有全面执行所作出的决策。因此,可以说导致伤亡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管理的失误。管理的失误则往往与管理者的个人素质有关。由此可见,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管理工作者的个人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工作的好坏,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这就要求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者能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一个合格的工程管理者除必须具备一定工程技术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等素质以外,还要对安全科学有深刻的认识。在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管理主体掌握一般性管理工作的理论,遵循这些规律和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就能够更加科学而有效地组织和使用各种资源,正确而全面地利用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职能,控制来自物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劳动者的生产中的安全与健康。
2、管理客体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成败起着极大的反制作用
作为管理客体的人是接受管理指令的第一对象。认识这一点,标志着企业开始迈向人本管理。人作为管理客体,从来不是消极地领受管理主体的作用、影响和管理指令,而表现出主动或被动、全部或部分遵从管理主体的要求,甚至可以漠视或抵制管理主体的管理指令。近些年,农民工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打力量。据统计,农民工中初中文化以下文化水平的占60-70%,其综合素质不够,工作中容易走极端。他们行为常常是安全事故的直接因素,很多时候为了发泄对管理者的不满,违章作业,故意损坏机器、支架、护栏等,造成安全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他们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成败起着极大的反制作用。
3、完善的激励机制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前提
业主或建筑施工单位可以通过设计适当的工作环境、行为规范以及一系列外部奖励、惩罚形式,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其组织成员的行为,以便有效地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系统活动,这就是所谓的“励人”。换言之,就是企业和管理者通过施加外部刺激,对员工行为背后的动机产生作用,使员工按照组织希望的方式采取行动,从而达到个人努力与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一致和统一。总而言之,要保证安全生产必须保证各部门员工所实施的行为符合规定,从而要使员工采取企业所希望的行为。
激励应该是一个完善的三级激励机制体系,即业主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激励,施工单位对其员工的激励,还有社会舆论对整个项目的监督。例如,业主对施工项目部实行团队激励计划,如对其投资项目提出更高的安全标准;也可对安全生产达到标准的施工项目部给予一定的奖励;若是多标段项目则可以在全线掀起“安全生产大比拼”竞赛活动,不定时地组织专家进行安全检查并评分排名,对有安全隐患的项目部进行批评或采用相应的强制措施进行处罚并要求其整改,这样就可使各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的自检,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大好局面。而在施工单位内部激励方面,设置施工安全奖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方法,但是奖金的发放时要注意不能一视同仁,在奖金发放时机的选择上要科学、合理,以月或者季度作为发放单位有时可能比在项目完工后再发放奖金更具有激励作用。同样施工单位可以开展“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生产无事故”等竞赛活动,创建“青年安全示范岗”等活动,努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此外,采取工作丰富化,对员工特别是对待一线工人(大部分为民工)采取精神和物质综合激励等措施同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虽然现在社会上很关心民工,但是施工单位对其重视程度显然不够。施工单位应该意识到一线工人(大部分为民工)的行为可能直接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做好一线工人的激励工作就非常重要。提高收入,改善环境,在生活给予多些照顾和关心往往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当然,激励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这就要求激励方案和激励措施的运用,必须随组织目标的不断调整、组织环境和个人需求的不断变化,不断推陈出新。
如今,建筑施工安全问题不仅影响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而且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因此,社会舆论监督就显得非常重要。新闻媒体等有关单位要向公众通报安全检查不合格的单位,对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及时通报。此外,职能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对责任人员进行处罚。这样一来对相关单位所产生的负激励作用就会大大加强。
只有对影响员工行为的激励制度进行仔细地研究和设计并成功运行,才能调动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才能使员工所采取的行动不偏离组织的目标。在完善的激励机制下,员工会以更饱满的姿态投入到安全生产工作中。
4、培训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础
建筑施工企业要转变传统思维,不能再将人当作成本,而应该把人看成是资本。按照舒尔茨和贝克尔在上世纪60年代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普通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和其在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等价值在生产者身上的凝结,它表现在蕴含于人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和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同样管理总是要有人来参与,要管理者能出色地执行管理的职能,员工能很好地完成其工作,其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培养出优秀的管理者和出色的员工,即对人力资本的优先投资,这也是21世纪“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人本原理中的“育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也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通过投资得到的,不经投资的人只能是生理意义上的自然,而不能称其人力资本。因为员工未受教育,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他只是个废物而毫无价值可言。只有经过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才会具有一定的生产知识、劳动技能,从而才可称为人力资本。然而人在接受这一系列教育、培训和用于提高健康水平的支出与进行物质资本的投资支出一样,以减少现期消费来增加未来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渴望在未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所以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对物质资本的投资是一回事,只是投资的方向不同而已。投资于人力资本可以为进行整个经济活动奠定人力基础,从而产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可能。以期达到:人力资本投资→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减少→较高的产出→人力资本投资→劳动生产率提高……这一良性循环。
目前,在建筑施工行业里国家(政府)本应作为人力资本的第一投资人,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教育、培训仅限于特种作业人员。而施工企业第一线的占绝大多数的生产工人,基本上民工组成;未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文化素质低,不具备相应的劳动技能和安全知识。因此,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施工企业作为人力资本的第二投资人及其利润的受益者,首先要将安全教育纳入企业全员培训计划,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编制符合培训对象的培训目的的教材,做好各级有关业务部门培训工作,对企业内部人员特别是第一线的生产工人进行再投资;其次要指导各项目经理部履行国家有关法规、落实地方及企业安全管理规定与制度,培养增强员工安全意识,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最后要在企业形成崇尚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的风气,克服侥幸心理,杜绝冒险蛮干,倡导“安全是福、违章是祸”、“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等思想,使尊章守纪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各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实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实施人与责任人,同时也是人力资本利润的直接受益者。所以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有责任履行国家有关法规、落实地方及企业安全管理规定与制度,结合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对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教育。例如,在项目部设置安全教育宣传栏,注意宣传的内容要多样化,更新的周期不要过长;项目部在每道工序之前除了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外,还要坚持对其进行安全交底。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则必须成为人力资本的第三投资人,根据政府与企业的安全生产规定与目标,制定切合工程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计划,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架构,投入人力、物力进行落实,从而达到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安全管理水平和防止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5、实现有效沟通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保证
现代管理已逐渐重视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而且它将成为未来21世纪管理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人本原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即“通人”。每个组织内部,每一个施工企业及施工队伍都是由形形色色的人构成一个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群体,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若不能进行正常的思想信息交流,则会使组织信息链条中断,人员之间的关系疏远,组织内部就不可能有团队精神的产生。很难想象,一个人心涣散、人员之间互相猜疑的组织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所以分析如何建立组织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在组织内部进行有效沟通,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保证。
管理通常被视为各个部属进行沟通的过程,例如,三级安全教育。它要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地去找寻各级员工所需要的信息,以及探查他们对其本身工作及施工现场环境所具有的看法,然后还要使各级员工知晓企业及项目经理部正在进行哪些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并让员工参与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的决策。在这过程中,管理者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包含着沟通,因此对安全管理者来说,有效沟通不容忽视。众所周知,在沟通过程中,信息存在失真的可能性,那么管理者要利用各种技巧克服沟通障碍。
在上行沟通中,企业首先要建立健康、畅通的安全投诉机制,培养良好的上下级关系,然后让上级了解和掌握下级人员对当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想法和意见,从而使上级管理人员能迅速采取措施来消除当前存在的安全隐患。这样做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员工直接坦白地向上级说出心中的想法,可以使他们在紧张的情绪和所受压力上获得一种解脱。在这过程中,管理者要积极倾听,不时地运用反馈,在遇到情绪波动的时候要注意自我抑制,最好暂停进一步的沟通直到恢复平静。总之要尽量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在下行沟通中,通常是由安全员传到各施工班组、生产工人。实现有效的下行沟通,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教育和班前会制度,言简意赅地向施工班组、生产工人传达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制度、规程、措施及知识,这有助于管理阶层的决策和控制,并减少违章现象的产生与安全隐患的出现。
在平行沟通中,多数是指工地专职安全员与施工员之间的沟通、施工班组长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弥补了其他沟通的不足,能减少冲突,使各工序之间、各工种之间在工作上能密切配合,防止意外事故的产生。为了增进友谊,实现有效沟通,项目经理部要尽量多组织一些文娱活动,培训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
而在非正式沟通中,由于它一方面满足了员工的需求,另一方面弥补了正式沟通的不足,并且带有一种随意性和灵活性,而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或方法,因此它要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在日常人际交往活动中,把握分寸,适时将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制度、规程、措施、知识及技能等方面的信息传递给对方;同时,相互交流思想,减少心理上的隔阂,了解和掌握他们当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想法和意见;这样将有利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与落实。当然,这也是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要提升自我竞争力,必须重视安全生产管理。要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就必须需要考虑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因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运用人本原理恰好说明了这一点。人本管理是一种思想理论体系,在运用中它主要体现在如何识人、励人、育人和通人。四者是一个有机整体,识人是关键,励人是前提,育人是基础,通人是保证,它们关系密切,不可分割。在实践中,运用人本原理指导我们的工作,对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进行管理方法的创新,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有利于企业的目标与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共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