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操作规程 > 技术规程

煤气区域安全技术规程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32

煤气区域安全技术规程

内容

一、概述 煤气区域的安全工作至关重要,涉及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本规程旨在规范煤气区域的操作行为,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煤气区域界定 煤气区域指煤气生产设备、输送管道、储存设施及其周边50米范围内的区域,包括煤气发生站、煤气储罐、煤气输送管道等。

三、人员准入

1. 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才能进入煤气区域作业。

2. 进入煤气区域前,必须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3. 禁止携带火源、易燃易爆物品进入煤气区域。

四、操作规定

1. 检查设备:每次作业前,应检查煤气设备是否完好,阀门、管道是否有泄漏。

2. 通风换气:在进行维修或清扫工作前,必须先进行充分的通风换气,降低煤气浓度。

3. 监测气体:使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实时监测煤气浓度,确保在安全范围内。

4. 应急措施:一旦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撤离现场,并通知相关人员处理。

五、维护保养

1. 定期进行设备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2. 对煤气管道进行定期检查,及时修复腐蚀、磨损等问题。

3. 储罐区域应保持清洁,防止积水、杂物引发安全隐患。

六、应急响应

1. 设立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2. 煤气区域应配备消防器材和急救设备,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快速响应。

七、安全管理

1. 煤气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2. 实行24小时监控,确保对煤气区域的实时监控。

3. 建立安全巡查制度,定期对煤气区域进行安全检查。

八、培训教育

1. 定期对员工进行煤气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新入职员工必须接受煤气安全培训,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

九、文档记录

1. 所有的安全检查、维护保养、应急演练等活动都应做好详细记录。

2. 记录应妥善保存,以便于追踪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

十、持续改进

1. 定期评估煤气区域的安全状况,查找潜在风险,制定改进措施。

2. 鼓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提出改进建议,共同提升煤气区域的安全水平。

标准

本规程参照国家《安全生产法》、《煤气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所有在煤气区域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违反规程的行为将受到相应处罚,严重者将依法追究责任。企业将持续更新和完善此规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环境和技术发展。所有员工应定期复习规程,确保对最新版规程的理解和执行。

煤气区域安全技术规程范文

1、必须严格遵守部颁gb6222-2005《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中规定的有关条例及本公司的安全规定。

2、凡进入煤气区域进行检修或参观者,必须与生产岗位负责人取得联系。

3、在煤气区域高空作业时,高度在2.0米以上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并应拴挂牢固。

4、煤气设备上严禁拴挂钢丝绳和索具起吊重物、距管道支架1.5米内,严禁挖沟槽,必要时应请示有关领导,制定安全措施后再作业。

5、使用通风口罩和风管要有专人负责,使用前要进行检查,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应进行抢救并及时通知附近医院,通知煤气防护站,并将中毒者抬出危险区。

6、在煤气区域工作时,必须二人以上,采取安全措施,互相监护,工作完毕后,一同离开。

7、多人到煤气区域工作时,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监护工作,工作完毕后,应清

查所有人员是否齐全,然后再撤离工作现场。

8、在煤气管路、设备上动火或进入设备内工作,必须经煤气防护人员全面监测煤气浓度合格后(严防留死角)取得动火证后方可进行工作。

9、所在煤气设备均应保持正压操作,如保持不了正压时则应严密切断煤气来源,将有关煤气系统用蒸汽或氮气置换后接通大气。

10、各种煤气炉在燃烧前必须先给以适当的空气量,必要的温度或引火物,然后方允许缓开煤气阀门,逐渐将煤气加到需要量。

11、在潮湿的煤气设备内工作时,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伏。

12、各种煤气设备、管路的闸阀必须封闭严密,不得有跑、冒、漏现场。如发现上述现象应及时联系处理,必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煤气。

13、煤气系统的泄水装置,必须按规定装置水封,保持水封水量正常。

14、生活使用的蒸汽(包括暖气、蒸饭箱、浴池等)必须与煤气系统的蒸汽管路用盲板可靠地断开,严禁混用。

15、炉顶或煤气设施用蒸汽前要通知有关单位,保证足够压力,停用时可靠的切断连接。

16、易跑、漏煤气的部位,必须设置“小心煤气、严禁逗留”的警示牌。

第2篇 煤气区域维修及点巡检工安全操作规程

一、岗位介绍:煤气区域维修及点巡检工隶属炼钢厂煤气作业区维护点检工作岗位,负责煤气柜、电除尘、煤气加压站、煤气管道及附属设备设施等点检、、检修、维护工作,安全隐患检查及处理、上报工作。应急预案初步启动及响应工作;化验工取样安全监护工作;确保生产安全。

二、工艺流程:

1、点检路线:煤气加压机房—室外平台—煤气柜—煤气管线---风机房----厂房烤包器---混铁炉---混合站---防回火水封—值班室

2、维修、维护设备:点检出相关隐患、设备故障---报告相关领导--制定相关安全方案---办理相关票证----通知煤防员、安全员监护—落实相关措施--按相关程序进行维修---恢复安全装置—清理现场--做好相关记录。

三、岗位职责范围:

负责煤气柜、电除尘、煤气加压站、煤气管道及附属设备设施等点检、、检修、维护工作,安全隐患检查及处理、上报工作。应急预案初步启动及响应工作;化验工取样安全监护工作。

四、安全操作规程:

1、下列均为有煤气危险的情况:

(1)进入可能存在煤气或渗入煤气的设备或煤气管道内工作。

(2)在有煤气或有煤气的设备及管道上工作。

(3)在有煤气或有煤气的设备及管道上动火。

2、凡不熟悉防护用具的使用方法,未经训练,不熟悉煤气基本危害性和中毒救护知识,以及酒后上岗等人员,不准参加煤气抢险、检修、维护工作。

3、班中作业,必须正确穿戴劳保用品,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4、在充有煤气的管路上工作时应使用铜制工具,如使用钢制工具应涂上黄油,严禁在煤气管线上拴拉电焊线。

5、在抢修和检修作业前,必须确认作业区域的co浓度在工作允许范围内,否则不得进行作业,发现有人员中毒时应先救人,再处理其它事故。

6、进行煤气设备维修工作前,应办理相关票证,可靠切断煤气来源及设备电源,挂警示牌,置换合格,并准备好充足的消防用具,有专人监护。

7、煤气危险区作业时,监护人员应站在靠近作业场所的安全区,不得随意离开。

8、在进入煤气设备管道内工作或煤气泄漏时,必须戴好空气呼吸器,作业场所40米内不得有明火。

9、使用电葫芦吊物件前,要检查好电器防爆电机、钢丝绳是否良好,严禁歪拉斜拽,不准用湿手或带湿手套操作手柄作业,防止出现漏电事故。

10、清理加压机叶轮前,检测好co浓度,使用高压清洗设备时要做好安全防护,防止伤人和漏电事故。

11、检修完加压机要进行手动盘车,试运转前要将该系统置换彻底。

五、事故的应急及处理

5.1煤气事故的处理规则

5.1.1发生煤气中毒、着火、爆炸和大量泄漏煤气等事故,应立即报告调度室和煤气防护站。如发生煤气着火事故应立即报告、挂火警电话,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应立即通知附近卫生所。发生事故后应迅速查明事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5.1.2抢救事故的所有人员都应服从统一领导和指挥,指挥人应是企业领导人(厂长、车间主任或值班负责人)。

5.1.3事故现场应划出危险区域,布置岗哨,阻止非抢救人员进入。进人煤气危险区的抢救人员应佩带呼吸器,不应用纱布口罩或其他不适合防止煤气中毒的器具。

5.1.4未查明事故原因和采取必要安全措施前,不应向煤气设施恢复送气。

5.2煤气中毒者的处理

5.2.1在佩戴呼吸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将中毒者迅速及时地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并注意保暖。抢救场所应保持清静、通风,并指派专人维持秩序。

5.2.2中毒轻微者,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直接送往附近卫生所急救。

5.2.3中毒较重者,如出现失去知觉、口吐白沫等症状,应通知煤气防护站和附近卫生所赶到现场急救。

5.2.4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应在现场立即做人工呼吸并使用苏生器,同时通知煤气防护站和附近卫生所赶到现场抢救。

5.2.5中毒者未恢复知觉前,不得用急救车送往较远医院急救,就近送往医院抢救时,途中应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

5.3煤气着火事故的处理

5.3.1煤气设施着火时,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通人大量蒸汽或氮气,但设施内煤气压力最低不得小于100pa(10.2mmh2o)。不应突然关闭煤气闸阀或封水封,以防回火爆炸。

5.3.2煤气隔断装置、压力表或蒸汽、氮气接头,应有专人控制操作。

5.4煤气爆炸事故的处理

5.4.1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后,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迅速将剩余煤气处理干净。

5.4.2对爆炸地点应加强警戒。

5.4.3在爆炸地点40m以内不应有火源。

煤气区域安全技术规程

内容一、概述煤气区域的安全工作至关重要,涉及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本规程旨在规范煤气区域的操作行为,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二、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煤气区域信息

  • 煤气区域安全技术规程
  • 煤气区域安全技术规程32人关注

    内容一、概述煤气区域的安全工作至关重要,涉及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本规程旨在规范煤气区域的操作行为,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生产活动的顺利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