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操作规程 > 操作规程

火区观测工作业操作规程

更新时间:2024-05-12 查看人数:37

火区观测工作业操作规程

有哪些

1. 观测点设立:根据火区分布情况,设立多个观测点,确保全方位覆盖火区。

2. 设备安装:安装热成像仪、气体检测仪等设备,定期校准以保证准确性。

3. 数据记录:每日定时收集观测数据,包括温度、气体浓度等。

4. 火情分析:根据观测数据,分析火区动态,预测可能的发展趋势。

5. 报告编制:定期编制火区观测报告,供管理层决策参考。

6. 安全措施:执行严格的安全规程,确保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目的和意义

火区观测工作旨在实时监控火区状态,预防火灾扩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精确的数据采集和科学的分析,可以提前预警潜在风险,为灭火救援提供准确信息,同时也有助于评估火后恢复工作的进度和效果。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关系到灾害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是有效应对火区危机的关键环节。

注意事项

1. 观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操作和火区环境,具备应急处理能力。

2. 每次进入火区前,务必检查设备功能,确保完好无损。

3. 遵守火区安全距离规定,严禁接近危险区域。

4. 数据记录要准确无误,任何异常变化都应及时报告。

5. 遇到极端天气或火势突变,应立即撤离并启动应急预案。

6. 保持通讯畅通,随时与指挥中心保持联系,确保信息及时传递。

7. 观测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吸入有毒有害气体。

8. 定期维护设备,确保其在恶劣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

9. 火区观测报告应详细、客观,反映真实情况,不得隐瞒或夸大事实。

以上操作规程旨在确保火区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每位工作人员都应严格遵守,以实现火区安全管理的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但安全始终是首要原则。

火区观测工作业操作规程范文

1.火区检查员必须经过培训,应掌握瓦斯检查、测风、测压、测氧及测定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的技术,熟悉通风系统,懂得必要的安全知识。

2.带齐瓦斯检定器、各式风表,一氧化碳检定器、测压仪器、温度计、尺子、记录簿等。检查并保持所用各类器具完好,不合格的器具不准带下井。下井必须携带自救器。

3.检查火区及可疑发火的地点时,必须2 人同行,并且进入检查地点后,应先检查风流上风侧的瓦斯及一氧化碳浓度,然后逐步检查下风侧,按顺风方向进入检查区域。进入火区后,2 人应相隔一定距离(5 米左右),边检查边进入,并根据平时资料确定检查方式(即是一步一检查还是几步一检查),禁止不经检查直接闯入;当发现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退出,并设好栅栏、设置警标,同时汇报有关领导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对于采空区密闭、废弃巷道、盲巷等,应以检查甲烷、二氧化碳为主;当温度达到35 摄氏度以上或闻到火灾气体时,以检查一氧化碳为主。对于未灭的火区,高温点及已熄灭的火区,以检查一氧化碳为主。火区密闭要检查墙温、气温、水温及各种气体浓度的变化,重点掌握一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5.检查时,发现有人工作的地点或回风流中一氧化碳浓度超过24ppm 时,要将人员撤出,在适当地点设好栅栏,并向通风区及矿调度室汇报。

6.高冒地点应挂牌管理,按规定进行检查,检查时要用长把工具。发现温度高于常温且有上升趋势或有微量一氧化碳时,应增加观察次数,并向有关领导汇报,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7.应每月填写反映火区检查情况的“火区检查日志”,重点情况记入“火区卡片”,填绘火区示意图。连续检查时,当班检查的情况应向下班交接清楚。

8.带入井下的一氧化碳检定器应符合下列标准

(1)检定器唧筒活塞严密不漏气,拉推润滑正常;

(2)检定器在有效期内;

(3)温度计完好准确。

9.测定一氧化碳时,应在欲测地点先推拉活塞3 ~5 次,以清洗取样唧筒;然后再抽取气样,并迅速将锥形阀杆打到45 度关闭位置,离开取样地点到安全地方;破开检定管两端,将其低浓度端插入唧筒胶座,将阀杆打到垂直位置,然后按检定管说明书所规定的时间推动活塞,使气体均匀地通过检定管。根据变色环的位置直接读出一氧化碳的浓度。

10.根据被测气体中一氧化碳浓度选取合适的检定管。如果一氧化碳浓度高于检定管上限,可以先稀释气体,然后再将结果扩大同样倍数即为被测气体中一氧化碳的真实浓度;如果一氧化碳浓度低于检定管的下限,则可增加送气次数,或用一支检定管连续测几次,将结果按送气次数缩小相同的倍数或除以测量次数,即为被测气体中的一氧化碳真实浓度。测量时,要尽量避开放炮时间,防止炮烟中一氧化碳干扰。

11.用球胆采取气样时,下井前要检查保证球胆不漏气、吸气球完好。

12.取样前必须将球胆中的气体排出,特别是原来盛过较大浓度的有害气体时,应用新鲜空气将其冲洗干净。

13.取样数量以充满球胆为宜,应避免气体太多、压力太大鼓破球胆。

14.采样后,应将球胆口绑扎牢固,以避免漏气,并及时将气样送通风化验室进行化验,自采样到化验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0 小时。

15.井下采样要2 人同行,进入采样地点前,应首先检查甲烷,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超限时禁止进入;如不超限,进入采样地点后,应再检查顶帮支护情况,安全状况良好时才可采样。

16.利用调压气室进行采空区均压时,气室内外的压差可用胶皮管配合u型水柱计或倾斜压差计直接测量。

17.火区下开采的工作面,利用局部通风机、调节门等设施调压时,要定时测量工作面进出风量、进回风巷内调压门内外压差,并及时调节窗口风量。

18.监测点应选择在有浮煤、被压酥的煤柱等可能自燃的地点,(如采煤工作面的回风巷、运输巷和停采线、煤巷的高冒区等),采掘过程中有漏风和可能积热的地点,以及有丢失煤的采空区密闭内。

19.测点应尽量布置在标高较高处、主要漏风通道中压差最大位置处。

20.敷设管路时应尽量使路径短、少拐弯,以便减少阻力,防止曲线破坏。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所选路径应在行人少、支护完好的巷道内,防止管路被破坏。管路穿过风门墙体时必须打孔;

(2)所选路径温差变化幅度要小,在温度急剧变化的地点要在温度低的一侧设置除水器或其他设施,标高差较大的斜巷(或立井)应在底部设置除水器;

(3)接管箱、除水器、采样箱的接头要严密不漏气,且安设位置应与人体高度相适应。

21.管路吊挂要整齐有序,2 条以上的分散管路应设置管夹板,以便于检查和维修。

22.管路敷设完毕后,从地面化验室到井下各测点,整个系统要进行统一编号,并用压气检查管路顺序是否混乱,乱的要及时调整。每一条管路安装完毕后,必须在测点释放标准气体,详细地记录管路负压值、气体传输时间,并和地面仪器分析的数值进行比较,管路传输损失应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否则应进一步检查管路的气密性。

23.应检查管路的漏气、堵塞、破坏等情况。检查管路的漏气和堵塞有以下2 个步骤

(1)当地面压力表负压值突然降低时,说明管路出现了断路漏气现象;压力表负压值增高时,说明管路发生了堵塞;

(2)通过地面压力表变化找出故障管路后,应携带负压表对井下管路逐段进行检查,查出故障的具体区段和地点。

24.管路发生故障后,要及时进行处理。管路断开或接头漏气时,要接好或密封;发生水堵时,要用空气压缩机加压空气吹有故障的管路(先用低压吹3 ~5 分钟,后用0.3 ~0.5 兆帕的压力吹,一般吹20 分钟),除水后要复查管路的气密性。

25.应经常检查管路系统,定期打开接管箱、除水器,排除积水。

26.在运输大巷中工作时,应时刻注意来往车辆;束管横过架空线时必须先停电,后工作。

27.进入工作地点要先检查顶帮支护的安全情况,有隐患应立即排除。

28.禁止进入盲巷工作。在微风巷道或密闭前工作时,必须先检查瓦斯、二氧化碳浓度,在浓度不超限时,方可进行工作。

29.根据仪器记录纸上描出的气体高峰值,按档次换算成气体的实际浓度,并准确地填入记录表内。

30.根据记录表内的数据,每天在坐标纸上描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等气体浓度的变化曲线。

31.对放炮地点的炮烟影响、高浓度二氧化碳对一氧化碳的干扰等,要根据该处一氧化碳有无上升趋势进行正确判断,防止误报;必要时可用色谱仪进行分析对照。

32.定期对井下各测点的气体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每月要有专门小结,发现问题及时向工区值班领导汇报,确定有发火征兆时,向矿有关领导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火区观测工作业操作规程

有哪些1.观测点设立:根据火区分布情况,设立多个观测点,确保全方位覆盖火区。2.设备安装:安装热成像仪、气体检测仪等设备,定期校准以保证准确性。3.数据记录:每日定时收集观测数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火区观测工作业信息

  • 火区观测工作业操作规程
  • 火区观测工作业操作规程37人关注

    有哪些1.观测点设立:根据火区分布情况,设立多个观测点,确保全方位覆盖火区。2.设备安装:安装热成像仪、气体检测仪等设备,定期校准以保证准确性。3.数据记录:每日定时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