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有哪些
1. 设备准备:确保均质机已清洁,无残留物,并进行必要的维护检查。
2. 原料准备:原料应预先混合均匀,去除杂质,保证质量稳定。
3. 参数设定:根据产品配方和工艺要求,设定均质压力、时间、速度等参数。
4. 操作流程:启动设备,逐步调整至设定参数,完成均质过程。
5. 后处理:均质后的产品需冷却、包装,或进行下一步加工。
目的和意义
均质操作是食品、化工、制药等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的主要目的是:
1. 提高产品均匀性:通过均质,可以使得物料中的颗粒细化,分布更加均匀,提升产品质量。
2. 稳定性增强:均质有助于消除气泡,减少分层,提高产品的物理稳定性。
3. 营养成分融合:在食品加工中,均质能促进营养成分更好地分散,提高人体吸收率。
4. 提升感官体验:细腻的质地和口感,使产品更具吸引力。
注意事项
1. 操作前务必阅读并理解设备操作手册,遵守安全规定。
2. 均质过程中,严禁打开设备防护罩,避免发生意外。
3. 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噪音或振动,应立即停机检查。
4. 参数调整应逐步进行,避免骤然变化导致设备损坏或产品质量波动。
5. 均质完成后,及时清洗设备,防止物料残留导致下次生产污染。
6. 对于易燃、易爆或有毒物料,需在通风良好且有安全措施的环境下进行均质操作。
7. 记录每次操作的参数和结果,以便追踪产品质量变化,优化工艺流程。
8. 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在均质操作中,务必注重细节,遵循标准流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生产安全。持续学习和改进,不断优化工艺,是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
均质操作规程范文
第1篇 均质机(1吨)或高压泵操作规程
1.开机前,放尽机油内的积水;开均质机柱塞冷却水,柱塞冷却水滴下成线即可。
2.检查润滑油的状态,确保润滑有效、油位正常,紧固机头螺丝。
3.先卸压,后开机,严禁带压启动设备。
4.检查油压,确保油压≤0.5mpa,当润滑油出现发白乳化现象应及时更换。5.生产时,每班至少排放均质机油内积水两次以上。
6.确保浆料在80℃以下进入泵体。
7.确保冷却水回路畅通无堵。
8.严禁无水或无料开机。
9.严禁超压运转,正常运转时均质机电流应≤30a。
10.严禁连续点动设备。
11.保持泵体内外清洁卫生,严禁敲砸泵体机设备各部位。12.上压盖螺母时,应涂上润滑油并均匀加力。
13.及时更换密封圈,确保设备不漏料、不漏油。
14.严格按要求更换相关阀件。
15.生产结束后,及时清理设备内外卫生,确保清水交接。
第2篇 均质机操作规程
1.开机前检查润滑油的油位和油质,油位应在油眼标线以上,油质不能出现乳白色,检查各部位是否紧密,紧固松动部位。
2.检查冷却水管是否畅通。
3.检查电动机转向,发现错误调整后方可投入生产。
4.泵体内无料或水时:柱塞冷却水没有或者不足时;润滑油不到位或变质时严禁开机运转。
5.开启冷却水,喷口水量以积水量低于骨架密封圈为准。
6.开启进料阀、出料阀,按下启动按钮,再无压力状态下运转三分钟,让设备各部件进入润滑状态,同时使泵体充分进料将泵体内空气排尽。
7.加压先将高压手轮顺时针方向旋转至压力表指针点动,然后按照先低压后高压的顺序调整所需要的工作压力(根据工艺要求确定)。
8.关机,按照开机逆向先放松高压,后放松低压,然后用清洗液或水通入泵体无压力旋转10分钟左右达到泵内清洗的目的,注意手轮反转不宜太多,一圈为宜否则会损坏轮内顶杆的密封圈。
9.按下停止按钮,切断电源。
10.机器运转中,严禁用任何工具调节柱塞密封的紧定螺钉。
11.操作者应注意观察压力表、电流表示数及电机、柱塞、管件等,如发现异常声音、温升、泄露等,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处理,严禁带病运转。
第3篇 均质炉安全操作规程
一、管线系统检查
1、确认均质炉周围环境清洁、整洁、无杂物;
2、确认均质炉周围无明火作业及易产生电火花的电焊、气割等作业;
3、确认小车未停在待调均质炉的炉门口;
4、检查总燃气手动截止阀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5、确认管路已加压测试并无泄漏;
6、确认管路上的相关设备外观完好,压力开关与压力表能正常动作及指示;
7、确认线缆无破损,接头无裸露;
二、人员分工
1、 炉侧人员负责烧嘴调试与火焰观测,当有异常状况时立即通知(对讲机或大声喊话)炉门前方的调度人员;
2、 调度人员负责总体协调,指挥各方人员,同时也是炉侧与柜侧的联络人员;
3、 柜侧人员负责面板操作,须随时掌控切断按钮;
4、 安全人员负责安全保障,应具备就近使用消防设备的意识与能力;
三、电控柜上电检查
1、打开柜门,确认柜内无积水、积灰(导电粉尘)、漏电、元器件松脱,将所有空开断路器均置于上位“on”;
2、确认燃烧控制柜面板上“助燃风机自动/手动”旋钮置于左位“自动”,确认助燃风机未启动;
3、确认燃烧控制柜面板上的温控仪表正确显示各区当前温度值,温控表上电初始化的状态为手动(man),原始输出(op)值为5%;
4、确认燃烧控制柜面板上的“燃烧故障”指示灯的状态,通过其闪烁次数与间隔时间可判断当前故障(参见“故障说明”,在总燃气手动截止阀未开启的状态下,通常会指示8#故障);
5、点动“消音”按钮可解除蜂鸣器的音响,持续按住“消音”按钮3秒,即对当前故障作复位处理,若复位后“燃烧故障”指示灯仍有故障指示,参照“故障说明”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冷调准备工作
1、检查冷却水水源,调整压力到正常工况,专人记录;
2、检查压缩空气气源,调整压力到正常工况,专人记录;
3、开启炉门,待炉门至上位后,伸销并锁紧,确认燃烧控制柜面板上的“炉门上升到位”、“炉门压紧到位”、“炉门伸销到位”指示灯点亮;
4、开启总燃气手动截止阀,调整减压阀使阀后压力达到设计工况,专人记录,此时通过消音按钮可复位当前的8#故障;
5、将燃烧控制柜面板上“助燃风机自动/手动”旋钮置于右位“手动”,确认助燃风机运行,记录风机出口压力,此时“燃烧故障”指示灯应闪烁指示5#故障;
6、在循环风机控制柜面板上开启循环风机,确认两台循环风机运行;
五、冷调步骤
1、在燃烧控制柜面板上同时按下“燃烧启动”按钮与“燃烧停止”按钮,保持3秒后1#燃气总阀打开;
2、在燃烧控制柜面板上同时按下“烘烤启动”按钮与“烘烤停止”按钮,保持3秒后2#燃气总阀打开,记录阀后压力;
3、在燃烧控制柜面板上按下“燃烧启动”按钮,保持5秒(不超过10秒)后1区a段引导火阀打开,调试并记录1区a烧嘴点火枪的燃气/空气压力,记录后按“消音”按钮,确认1区a段引导火阀关闭;
4、在燃烧控制柜面板上按下“燃烧停止”按钮,保持5秒(不超过10秒)后1区b段引导火阀打开,调试并记录1区b烧嘴点火枪的燃气/空气压力,记录后按“消音”按钮,确认1区b段引导火阀关闭;
5、在燃烧控制柜面板上按下“烘烤启动”按钮,保持5秒(不超过10秒)后2区a段引导火阀打开,测试并记录2区a烧嘴点火枪的燃气/空气压力,记录后按“消音”按钮,确认2区a段引导火阀关闭;
6、在燃烧控制柜面板上按下“烘烤停止”按钮,保持5秒(不超过10秒)后2区b段引导火阀打开,测试并记录2区b烧嘴点火枪的燃气/空气压力,记录后按“消音”按钮,确认2区b段引导火阀关闭;
7、在燃烧控制柜面板上同步或分步按下“燃烧启动”、“燃烧停止”、“烘烤启动”、“烘烤停止”等4按钮,保持5秒(不超过10秒),确认四个引导火阀均打开,复测1区a、1区b、2区a、2区b等4烧嘴点火枪的燃气/空气压力,记录后按“消音”按钮,确认四个引导火阀均关闭;
8、维持空炉吹扫不少于30秒;
9、在燃烧控制柜面板上按下“燃烧启动”按钮,保持20秒以上, 1区a段引导火阀与主火阀均打开(间隔15秒),调试并记录1区a烧嘴主腔室混合区的燃气/空气压力,手动调整1区温控仪的输出,再在30%、60%与100%位置分别测试并记录燃气/空气压力,记录后按“消音”按钮,确认1区a段引导火阀与主火阀均关闭,恢复1区温控仪的输出至5%;
10、维持空炉吹扫不少于30秒;
11、在燃烧控制柜面板上按下“燃烧停止”按钮,保持20秒以上, 1区b段引导火阀与主火阀均打开(间隔15秒),对1区b烧嘴重复步骤9;
12、维持空炉吹扫不少于30秒;
13、在燃烧控制柜面板上按下“烘烤启动”按钮,保持20秒以上, 2区a段引导火阀与主火阀均打开(间隔15秒),测试并记录2区a烧嘴主腔室混合区的燃气/空气压力,手动调整2区温控仪的输出,再在30%、60%与100%位置分别调试并记录燃气/空气压力,记录后按“消音”按钮,确认2区a段引导火阀与主火阀均关闭,恢复2区温控仪的输出至5%;
14、维持空炉吹扫不少于30秒;
15、在燃烧控制柜面板上按下“烘烤停止”按钮,保持20秒以上, 2区b段引导火阀与主火阀均打开(间隔15秒),对2区b烧嘴重复步骤13;
16、维持空炉吹扫不少于30秒;
17、在燃烧控制柜面板上同步或分步按下“燃烧启动”、“燃烧停止”、“烘烤启动”、“烘烤停止”等4按钮,保持20秒以上,确认四个引导火阀及四个主火阀均打开,复测1区a烧嘴主腔室混合区在5%、30%、60%、100%工况下的燃气/空气压力,记录后按“消音”按钮,确认所有引导火阀及主火阀均关闭;
18、维持空炉吹扫不少于30秒;
19、重复步骤17与18,依次复测1区b、2区a、2区b烧嘴主腔室混合区在5%、30%、60%、100%工况下的燃气/空气压力;
20、冷调结束,两区温控仪表的输出恢复到5%;
六、热调步骤
1、炉门保持在全开位,循环风机与助燃风机维持运行,确认空炉吹扫时间已超过1分钟;
2、在燃烧控制柜面板上同时按下“燃烧启动”与“手动点火”按钮,保持10秒(不超过15秒),检查1区a烧嘴点火枪是否建立引导火,若无火则检查点火变压器(高压包)与点火电极(火花塞)的安装;
3、确认引导火在60秒后自动熄灭(引导火阀自动关闭);
4、重新在燃烧控制柜面板上同时按下“燃烧启动”与“手动点火”按钮,保持20秒以上,检查1区a烧嘴小火是否建立,等待60秒至引导火熄灭,确认主火能维持并有足够的刚性;
5、松开并取下1区a烧嘴的火检紫外管,确认就地点火箱上的“火焰”指示灯熄灭,“火焰”指示灯熄灭5秒后,1区a段主火阀自动关闭,在主火阀关闭后确认1区a烧嘴无余火;
6、恢复火检紫外管,再次在燃烧控制柜面板上同时按下“燃烧启动”与“手动点火”按钮,保持20秒以上,检查1区a烧嘴小火是否建立,等待60秒至引导火熄灭,调整火焰使之有足够的刚性后,关闭炉门,从观火孔中观测到的火焰状态应基本不变—在对小火火焰的刚性有了直观认识后,其余烧嘴小火火焰的刚性测试可不必再关闭炉门;
7、开启炉门至上位后锁紧,确认1区a烧嘴小火不受影响,手动调整1区温控仪的输出至100%,观察1区a烧嘴由小火转大火的整个过程,100%大火稳定一段时间后,手动调整1区温控仪的输出至0%,观察1区a烧嘴由大火转最小火的整个过程,密切注意有无脱火现象发生及最小火能否维持;
8、确认最小火也满足刚性要求后(可再关开一次炉门),按“消音”按钮关闭1区a段主火阀,将1区温控仪的输出恢复至5%;
9、在观测烧嘴大火的过程中,密切监视温控仪表显示的温度变化,未经烘炉处理过的新炉,温度以不超过150℃为宜,否则应按“消音”按钮切断烧嘴气源,待炉温下降到合适范围内再进行下一步调试;
10、在燃烧控制柜面板上同时按下“燃烧停止”与“手动点火”按钮,保持10秒(不超过15秒),重复步骤2至步骤9,完成1区b烧嘴的单体热调;
11、在燃烧控制柜面板上同时按下“烘烤启动”与“手动点火”按钮,保持10秒(不超过15秒),重复步骤2至步骤9(相应的温控仪为2区温控仪),完成2区a烧嘴的单体热调;
12、在燃烧控制柜面板上同时按下“烘烤停止”与“手动点火”按钮,保持10秒(不超过15秒),重复步骤2至步骤9(相应的温控仪为2区温控仪),完成2区b烧嘴的单体热调;
七、自动投入
1、 关闭炉门至下位锁紧,确认燃烧控制柜面板上的“炉门下降到位”、“炉门压紧到位”、“炉门伸销到位”指示灯点亮;
2、 将燃烧控制柜面板上的“助燃风机自动/手动”旋钮置于左位“自动”,确认助燃风机停止运行;
3、 确认燃烧控制柜面板上的“燃烧故障”指示灯闪烁指示5#故障,助燃风机停止运行20秒后,持续按住“消音”按钮3秒,对当前故障作复位处理,若复位后“燃烧故障”指示灯仍有故障指示,参照“故障说明”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确认两区温控仪处于手动状态(man),输出(op)为5%,按下燃烧控制柜面板上的“燃烧启动”按钮,“燃烧运行”指示灯闪烁,助燃风机自动启动,风门自动全开后进入吹扫计时;
5、 3分钟吹扫到时后,风门自动回关到点火位(对应温控仪5%输出),燃气总阀自动开启,点火变压器、引导火阀与主火阀按时序依次动作,引导火自动建立并转主火,主火经过稳定时间后,引导火阀自动关闭,启动过程结束,燃烧控制柜面板上的“燃烧运行”指示灯由闪烁状态转为常亮;
6、 启动过程中如发生熄火、失压、超压等故障,燃烧自动切断,“燃烧运行”指示灯熄灭,助燃风机维持运行30秒(后吹扫)后停止,通过燃烧控制柜面板上的“燃烧故障”指示灯的闪烁状态,判断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7、 在燃烧启动及运行的过程中,也应密切监视温控仪表显示的温度变化,未经烘炉处理过的新炉,温度以不超过150℃为宜,否则应按“燃烧停止”按钮中断燃烧,待炉温下降到合适范围内再进行下一步调试(可升起炉门或手动打开助燃风机加速降温);
8、 确认温控仪中已设定好满足当前需要的升温曲线(烘炉曲线、工艺曲线或临时曲线),曲线的当前状态为保持(hold);
9、 当燃烧控制柜面板上的“燃烧运行”指示灯常亮即启动结束后,按下“烘烤启动”按钮,“烘烤运行”指示灯点亮,温控仪由手动(man)转为自动(auto),曲线状态由保持(hold)转为运行(run),烧嘴火焰由强制小火转为连续;
10、 烘烤运行过程中如发生熄火、失压、超压、超温等故障,燃烧自动切断,“燃烧运行”及“烘烤运行”指示灯熄灭,助燃风机维持运行30秒(后吹扫)后停止,通过燃烧控制柜面板上的“燃烧故障”指示灯的闪烁状态,判断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11、 在烘烤运行过程中,按下“烘烤停止”按钮,“烘烤运行”指示灯熄灭,温控仪由自动(auto)转为手动(man),升温曲线复位(reset)后处于保持(hold)状态,烧嘴火焰由连续转为强制;
12、 调试结束或有其他停炉要求时,按下“燃烧停止”按钮,燃烧系统切断,“燃烧运行”及“烘烤运行”指示灯熄灭,助燃风机维持运行30秒(后吹扫)后停止;
若短时间内不再点火启动,待炉内温度降到150℃以下,关闭循环风机,然后按停炉规程依次切断气源、水源、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