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操作规程 > 操作规程

岗位安全技术操作操作规程15篇

更新时间:2024-11-12 查看人数:86

岗位安全技术操作操作规程

有哪些

1. 熟悉设备操作流程:每位员工需了解自己工作岗位所涉及的所有设备的操作步骤和安全规定。

2.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执行任务时,必须正确佩戴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3. 定期检查设备:对工作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4. 遵守安全警示标志:在作业区域内,必须遵守所有的安全警告和指示标志。

5. 应急预案:熟悉并掌握应急预案,以便在发生意外时迅速响应。

目的和意义

1. 保障员工安全:通过严格的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降低工作场所的事故风险,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

2. 提升工作效率:有序、安全的工作环境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因事故导致的时间损失。

3. 遵守法规要求:符合国家及行业对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违规操作引发的法律责任。

4. 维护企业形象:良好的安全管理有助于塑造企业的负责任形象,提升公众信任度。

注意事项

1. 不得私自调整设备设置:未经专业人员允许,员工不得擅自更改设备的设定或安全装置。

2. 禁止带病作业:身体不适时应立即报告,避免因健康状况影响操作安全。

3. 保持工作区域整洁:及时清理杂物,防止滑倒或绊倒等意外发生。

4. 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确保员工有足够的休息,避免疲劳操作。

5. 不得忽视异常情况:发现设备异常或潜在危险时,立即停止工作并报告给上级或安全管理人员。

6. 培训与教育:定期参加安全培训,更新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7. 互相监督:同事间要相互提醒,共同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以上规程旨在确保每一位员工能在安全的环境中高效工作,每一位管理者都应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将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岗位安全技术操作操作规程范文

第1篇 乙炔氯化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岗位任务:

把合格的乙炔、氯气鼓入塔内在母液中反应后生成合格的粗四氯乙烷供给反应工序;用三氯乙烯氯化塔将三氯乙烯氯化为合格的五氯乙烷供反应分离工序。

2、原料及产品规格:

2.1乙炔气的规格:

水分含量:≤5ppm

h2s、ph3含量:agno3试纸检验无色

0.075mpa ≤压力≤0.09mpa

含量:≥98.5%

2.2氯气规格:

水分含量:≤5ppm

含量:≥98%

0.2mpa≤ 压力 ≤0.35mpa

2.3无水三氯化铁:

黑棕色,具有金属光泽,针状结晶。 含量:≥98%

3、物料性质:

3.1四氯乙烷

无色难燃易流动的液体,甜味,有强烈的类似氯仿气味。密度1.593g/cm3(20℃)。熔点-42.5℃。沸点146.5℃。折射率1.4942。难溶于水,能与醇、醚、石油醚、卤代烃、二硫化碳等大部分有机溶剂混溶,为氯烃类中溶解能力最强者。可由乙炔在催化剂作用下氯化制得。主要用作生产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的原料,亦用作树脂、橡胶、脂肪等的不易燃烧溶剂。

3.1.1物理性质

分子式:c2h2cl4 分子量:167.86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氯仿样的气味。 熔点(℃):-43.8

沸点(℃):146.4 相对密度(水=1):1.60

饱和蒸气压(kpa):1.33(32℃) 临界温度(℃):388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3.56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

3.1.3作用与用途

该品是有效的溶剂。但因毒性大,使这方面的用途受到限制。工业中主要用作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的原料。用于生产金属净洗剂、杀虫剂、除草剂、溶剂等。

3.1.4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和抑制作用,可引起肝、肾和心肌损害。短期吸入主要为粘膜刺激症状。急性及亚急性中毒主要为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可有食欲减退、呕吐、腹痛、黄疸、肝大、腹水。长期吸入可引起无力、头痛、失眠、便秘或腹泻、肝功损害和多发性神经炎。

燃爆危险:该品不燃,有毒,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不燃。遇金属钠及钾有爆炸危险。在接触固体氢氧化钾时加热能逸出易燃气体。遇水促进分解。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制备

由乙炔氯化制得。反应在四氯乙烷本身为溶剂下进行(气态乙炔和氯直接反应会发生爆炸),催化剂为五氯化锑或三氯化铁。当采用三氯化铁催化剂时,使系统保持负压,四氯乙烷处天回流状态,连续通入干燥的乙炔和氯气,反应热由回流的四氯乙烷蒸气吸收移走,收率为97%(对乙炔)。

3.2五氯乙烷

3.2.1物理性质

分子式 c2hcl5;cl3cchcl2 分子量 202.31

外观与性状 无色重质液体,有氯仿气味 蒸汽压 0.47kpa(20℃)

熔 点 -46.6℃ 沸点:162.0℃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67 危险标记 14(有毒品)

稳定性 稳定 溶解性 不溶于水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

3.2.2使用注意事项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废料同其它燃料混合后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焚烧炉排气中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埸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子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生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3.3三氯乙烯

3.3.1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似氯仿的气味。

熔点(℃):-87.1 相对密度(水=1):1.46

沸点(℃):87.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53

分子式:c2hcl3 分子量:131.39

饱和蒸气压(kpa):13.33(32℃) 燃烧热(kj/mol):961.4

临界压力(mpa):5.02 临界温度(℃):271

爆炸上限%(v/v):90.0 引燃温度(℃):420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2.4

爆炸下限%(v/v):12.5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3.3.2化学性质

在120℃以下对一般金属无腐蚀作用。与90%的硫酸反应生成一氯代乙酸;与氯加成生成五氯乙烷。加热或高温时与氧反应生成剧毒的光气。

3.3.3作用与用途

优良的溶剂,用作金属表面处理剂,电镀、上漆前的清洁剂,金属脱脂剂和脂肪、油、石蜡的萃取剂。用于有机合成、农药的生产。三氯乙烯用于生产四氯乙烯可作为驱肠虫药;用于生产六氯乙烷,作为兽用驱虫药,来用防治反刍兽类肝蛭病及胃蛭病、睾吸虫病和线虫病。

3.3.4使用注意事项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该品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亦可引起肝、肾、心脏、三叉神经损害。

急性中毒:短时内接触(吸入、经皮或口服)大量该品可引起急性中毒。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昏迷。吸入高浓度后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数小时后出现头痛、头晕、酩酊感、嗜睡等,重者发生谵妄、抽搐、昏迷、呼吸麻痹、循环衰竭。可出现以三叉神经损害为主的颅神经损害,心脏损害主要为心律失常。可有肝肾损害。口服消化道症状明显,肝肾损害突出。

慢性中毒:尚有争议。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睡眠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炎、心肌损害、三叉神经麻痹和肝损害。可致皮肤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该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2]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2]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受紫外光照射或在燃烧或加热时分解产生有毒的光气和腐蚀性的盐酸烟雾。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氧气呼吸器。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25℃,相对湿度不超过75%。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3.4氯气

氯气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气体,经压缩可液化为金黄色液态氯,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用作为强氧化剂与氯化剂。氯混合 5%(体积)以上氢气时有爆炸危险。氯能与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取代或加成反应生成多种氯化物。氯在早期作为造纸、纺织工业的漂白剂。

3.4.1物理性质

1.颜色气味状态:通常情况下为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的有毒气体。

2.密度:氯气密度是空气密度的2.5倍,标况下ρ=3.21kg/m³。

3.易液化。熔沸点较低,常温常压下,熔点为-101.00°c,沸点-34.05°c,常温下把氯气加压至600~700kpa或在常压下冷却到-34°c都可以使其变成液氯,液氯即cl2,液氯是一种油状的液体。其与氯气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4.溶解性:可溶于水,且易溶于有机溶剂(例如:四氯化碳),难溶于饱和食盐水。1体积水在常温下可溶解2体积氯气,形成氯水(通常情况下氯水呈黄绿色),密度为3.170g/l,比空气密度大。

5.相对分子质量:70.9(71)

3.4.2化学性质

毒性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有害的影响:次氯酸使组织受到强烈的氧化;盐酸刺激黏膜发生炎性肿胀,使呼吸道黏膜浮肿,大量分泌黏液,造成呼吸困难,所以氯气中毒的明显症状是发生剧烈的咳嗽。症状重时,会发生肺水肿,使循环作用困难而致死亡。由食道进入人体的氯气会使人恶心、呕吐、胸口疼痛和腹泻。1l空气中最多可允许含氯气0.001mg,超过这个量就会引起人体中毒。

3.4.3用途

①消毒。(温馨小提示:自来水常用氯气消毒,1l水里约通入0.002g氯气,消毒原理是其与水反应生成了次氯酸,它的强氧化性能杀死水里的病菌。而之所以不直接用次氯酸为自来水杀菌消毒,是因为次氯酸易分解难保存、成本高、毒性较大,则用氯气消毒可使水中次氯酸的溶解、分解、合成达到平衡,浓度适宜,水中残余毒性较少。)

②制盐酸。

③制漂白粉。

④制多种农药。(如六氯代苯,俗称666。)

⑤制氯仿等有机溶剂。

⑥制塑料(如聚氯乙烯塑料)等 cl2可用来制备多种消毒剂,含cl的消毒剂有clo2,naclo,ca(clo)2。

3.5乙炔:

3.5.1物理性质

别名:电石气 分子式:c2h2

分子量:26.04 熔点:- 84℃

沸点:-80.8℃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密度:标准气压下1.17kg/m³;在25摄氏度状况下,密度1.12kg/m³。

纯乙炔为无色芳香气味的易燃、有毒气体。而电石制的乙炔因混有硫化氢h2s、磷化氢ph3、砷化氢,而带有特殊的臭味。相对密度0.6208(-82/4℃),折射率1.00051,折光率1.0005(0℃),闪点(开杯)-17.78℃,自燃点305℃。在空气中爆炸极限2.3%-72.3%(vol)。在液态和固态下或在气态和一定压力下有猛烈爆炸的危险,受热、震动、电火花等因素都可以引发爆炸,因此不能在加压液化后贮存或运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丙酮。在15℃和1.5mpa时,乙炔在丙酮中的溶解度为237g/l,溶液是稳定的。

因此,工业上是在装满石棉等多孔物质的钢瓶中,使多孔物质吸收丙酮后将乙炔压入,以便贮存和运输。为了与其它气体区别,乙炔钢瓶的颜色一般为乳白色,橡胶气管一般为黑色,乙炔管道的螺纹一般为左旋螺纹(螺母上有径向的间断沟)。

3.5.2化学性质

乙炔(acetylene)最简单的炔烃,又称电石气。结构式h-c≡c-h,结构简式ch≡ch,最简式(又称实验式) ch,分子式 c2h2,乙炔中心c原子才用sp杂化。电子式 h:c┇┇c:h乙炔分子量 26.4 ,气体比重 0.91(kg/m3), 火焰温度3150 ℃, 热值12800 (千卡/m3) 在氧气中燃烧速度 7.5 ,纯乙炔在空气中燃烧2100度左右,在氧气中燃烧可达3600度。化学性质很活泼,能起加成、氧化、聚合及金属取代等反应。

氧化反应

a.可燃性:

2c2h2+5o2→4co2+2h2o (条件:点燃)

现象:火焰明亮、带浓烟 , 燃烧时火焰温度很高(>;3000℃),用于气焊和气割。其火焰称为氧炔焰。

b.被kmno4氧化:能使紫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2h2 + 2kmno4 + 3h2so4=2co2+ k2so4 + 2mnso4+4h2o

加成反应

可以跟br2、h2、h_等多种物质发生加成反应。

其他化学特性

乙炔与铜、银、水银等金属或其盐类长期接触时,会生成乙炔铜(cu2c2)和乙炔银(ag2c2)等爆炸性混合物,当受到摩擦、冲击时会发生爆炸。因此,凡供乙炔使用的器材都不能用银和含铜量70%以上的铜合金制造。

3.5.3用途

乙炔可用以照明、焊接及切断金属(氧炔焰),也是制造乙醛、醋酸、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的基本原料。

乙炔燃烧时能产生高温,氧炔焰的温度可以达到3200℃左右,用于切割和焊接金属。供给适量空气,可以完全燃烧发出亮白光,在电灯未普及或没有电力的地方可以用做照明光源。乙炔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试剂发生加成反应。在20世纪60年代前,乙炔是有机合成的最重要原料,现仍为重要原料之一。如与氯化氢、氢氰酸、乙酸加成,均可生成生产高聚物的原料。

乙炔在不同条件下,能发生不同的聚合作用,分别生成乙烯基乙炔或二乙烯基乙炔,前者与氯化氢加成可以得到制氯丁橡胶的原料2-氯-1,3-丁二烯。乙炔在400~500℃高温下,可以发生环状三聚合生成苯;以氰化镍ni(cn)2为催化剂,在50℃和1.2~2mpa下,可以生成环辛四烯。

乙炔在高温下分解为碳和氢,由此可制备乙炔炭黑。一定条件下乙炔聚合生成苯,甲苯,二甲苯,,萘,蒽,苯乙烯,茚等芳烃。通过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可生成一系列极有价值的产品。例如乙炔二聚生成乙烯基乙炔,进而与氯化氢进行加成反应得到氯丁二烯;乙炔直接水合制取乙醛;乙炔与氯化氢进行加成反应而制取氯乙烯;乙炔与乙酸反应制得乙酸乙烯;乙炔与氰化氢反应制取丙烯腈;乙炔与氨反应生成甲基吡啶和2-甲基-5-乙基吡啶;乙炔与甲苯反应生成二甲苯基乙烯,进一步催化剂裂化生成三种甲基苯乙烯的异构体:乙炔与一分子甲醛缩合为丙炔醇,与二分子甲醛缩合为丁炔二醇;乙炔与丙酮进行加成反应可制取甲基炔醇,进而反应生成异戊二烯;乙炔和一氧化碳及其他化合物(如水,醇,硫醇)等反应制取丙烯酸及其衍生物。

4、工艺叙述:

4.1乙炔氯化生产原理

(1)主反应: c2h2+2cl2 c2h2cl4

副反应: c2h2+cl 2 c2h2cl2

c2hcl4+cl2 c2hcl5+hcl

c2hcl4+cl2 c2cl6+hcl

c2h2cl2+hcl c2h3cl3

(2)反应在稀释剂中进行,稀释剂即产品四氯乙烷。乙炔和氯气首先溶解于四氯乙烷中,在无水fecl3存在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乙炔氯化产物中四氯乙烷含量≥96% .

4.2工艺流程简述

生产所需的乙炔气依次通过乙炔深冷器、乙炔除雾器后,水分含量应在5.5g/m3左右。乙炔气温度通过冷冻盐水流量调节,维持在1-2℃。低温乙炔气由上部进入装有分子筛的乙炔干燥塔,从乙炔干燥塔出来的乙炔气水分含量<5ppm(露点<-60℃)送往乙炔氯化塔与来自氯气干燥的氯气,经孔板流量计计量后,从氯化塔底部入塔,氯气、乙炔分子配比为2:1.01,乙炔微过量。塔内装有母液四氯乙烷,四氯乙烷中悬浮有三氯化铁,反应在负压下进行,反应温度为100—130℃。塔顶连续产出的气态四氯乙烷经氯化全凝器冷凝后,通过除水器部分返回塔内,维持塔内液面,其余部分采出进入粗四氯乙烷罐,未被完全冷凝的气态四氯乙烷再经氯化尾冷器二次冷凝成液态经氯化回流罐塔底回流。反应真空系统由气液分离器,氯化缓冲罐,喷射泵,氯化加压水泵组成

4.3三氯乙烯氯化

4.3.1生产原理

三氯乙烯液相加成氯化属亲电加成反应,用路易斯酸(如三氯化铁)做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温度,加速反应进行,抑制取代等副反应

主反应:c2hcl3+cl2 c2hcl5+46 kcal/mol

副反应:c2hcl5 c2cl4+hcl

c2cl4+ cl2 c2cl6

4.3.2工艺过程

来自三氯乙烯装置生产的三氯乙烯由泵打入尾气吸收塔,升温后送入三氯乙烯氯化塔,来自氯气干燥的氯气,再由底部导入三氯乙烯氯化塔,在触媒的作用下进行放热反应生成五氯乙烷,送至粗五氯乙烷贮槽;反应放出的热量由氯化塔夹套循环冷却水移走。

5、主要设备简介

氯化塔:材料,碳钢。功能:生产中间产品四氯乙烷。

脱气塔:材料,碳钢。作用:脱去尾水中的乙炔气体。

三氯乙烯氯化塔:材料,碳钢。作用:生产中间产品五氯乙烷。

6、 操作方法

乙炔氯化塔的开停车:

6.1 氯化塔开车前的准备:

1、检查各泵、法兰与阀门的接口是否完好,仪表调节是否处于工作状态,液位计有无漏。

2、向氯化塔打压,检查有无漏点同时置换系统,确保无泄漏做好开车前的准备。

3、 启动加压水泵,检查管线、压力等;抽起真空。

4、开车前,必须对乙炔管道进行置换,由乙炔站至乙炔氯化塔,从乙炔干燥塔出口处取样,氧含量低于3%为合格。

6.2 催化剂的添加:

1、启动母液加料泵向氯化塔加料至露出液面计口。

2、夹套通蒸汽加热至80—85℃ ,开启塔顶全凝器通冷却水,尾冷器通冷冻盐水。

3、启动加压水泵,抽真空≥0.065mpa。

4、打开催化剂加料口,一次加入无水,加催化剂的同时,鼓入n2。

5、每隔30—40分钟向塔内鼓氮气25—35分钟,当真空度下降至0.008mpa,停止鼓n2.。

6.3开车

1、加入催化剂后,鼓n2完成 ,将塔温度升至80℃ ,抽真空≥0.085mpa。通知调度,送乙炔和氯气。

2、开启乙炔和氯气调节阀,同时向塔内鼓入乙炔和氯气,通气量:乙炔15m3/h.氯气:30m3/h左右,可视现场情况而定。通气10分钟后,分析尾水中乙炔,氯气的含量,尾水中只有一种气体乙炔气,表明反应正常,可逐步加大进料量,视反应情况适量增加乙炔气及氯气的进料量。

3、随着通气量的增大,塔温上升,逐渐关闭蒸汽阀,蒸汽阀全闭(必要时,缓慢开启冷却水阀进行降温),必须保证塔内温度在控制范围之内。

4、保持氯化塔内液位。

6.4 氯化塔正常停车:

1、接调度停车指令,首先依次关闭调节阀、喷头阀,同时通知乙炔工段和原料预处理,停止送气。

2、继续维持真空半小时以上,尾水分析合格后,从真空缓冲罐防空口泄真空,停加压水泵,如停车时间不超过2小时可不停加压水泵。

3、停止进料同时,应关闭夹套冷却水阀,视停车时间长短和塔温度,灵活掌握是否通蒸汽,保持塔温度在90℃ 以上。

4、停车后,每隔2—3个小时鼓入氮气10—15分,以防止催化剂沉淀。

5、如长期停车,则在实施(1)(2)项后,关闭冷凝器冷却水阀,同时用氮气置换乙炔管路,直至乙炔含量≤2%。

6.5临时停车:

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到突然停电或真空突然下降等现象,应实施临时停车,步骤如下:

1、关闭调节阀、喷头阀。

2、立即通知调度停止送乙炔、氯气。

3、夹套通蒸汽保温,维持塔温度90℃ 以上。

4、迅速查找原因。

6.6工艺技术条件及生产控制指标:

乙炔氯化塔

温度: 90—130℃

真空度:≥0.060mpa

塔内液面高度:7—7.5m

氯气:乙炔=2:1.01

6.7 异常现象及事故的处理:

现象 原因 处理方法

氯化塔的液位计 漏料严重 迅速停车,向残液罐压料、处理

氯化塔真空下降 缓冲罐腐蚀、管道泄漏 停塔处理

6.8安全注意事项

1 氯化岗位注意事项:

1、塔釜液面必须控制在规定高度,液位计堵塞要及时清洗。

2、乙炔和氯气通气量必须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不得任意提高。

3、开车过程中要随时注意真空度变化。

4、遇到突然停电,要立即停止进乙炔和氯气。

5、经常观察全凝器,发现漏水,立即停车。

6、氯化塔夹套通冷却水时,一定要缓慢增大,避免夹套内发生气锤现象。

2 氯化岗位安全要点:

1、氯气系统定期进行检查,尤其各法兰接口、焊缝,杜绝发生氯气泄露事故。

2、乙炔氯化真空度≥0.060mpa

3、严格控制乙炔和氯气配比,在停车时必须做到:

a、乙炔管路加盲板。

b、关闭喷头双阀。

c、乙炔管路在开车前和检修时要严格n2置换操作。

第2篇 粉焦抓斗工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粉焦抓斗岗位职责、安全技术要点、操作规程、设备维护制度等内容。

本规程适用于炼焦车间粉焦抓斗岗位安全技术生产操作。

2规程主体

2.1岗位职责

2.1.1直属炉长领导,认真执行本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定,进行清除沉淀池内的粉焦操作,与维修、电工密切配合做好检修工作。

2.1.2管理维护好电机、摩托车电道、操作盘等设备。

2.1.3搞好所属设备区域卫生,保护设备清洁。

2.1.4保证沉淀池内无木、纸等悬浮物,保证熄焦泵房卫生无沉积水。

2.1.5要执行车间的临时指示。

7安全技术要点

7.1操作时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7.2操作时注意轨道上的清洁。

7.3操作时禁止与外界交谈。

6禁止非岗位人员擅自操作。

2.6不准用湿手操作电气开关,检修时要挂牌。

7.6抓斗工作时,其下面不准有人通过或逗留。

2.3操作规程

2.3.1工作时要认真检查粉焦抓斗、钢绳、轨道、电气设备等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并进行试车运行。

2.3.2粉焦抓斗在运行中严格控制,并注意钢绳及滑轮运行情况,保证不脱轨,不碰撞。

2.3.3有计划按顺序抓出沉淀池内的焦粉,不准粉焦进入清水池内。

2.3.4抓斗环出焦粉后应根据情况控水,然后再到半槽脱水。

2.3.5工作完后,将粉焦抓斗开到规定地点,将总电工拉下,将手柄放至零位。

5设备维护制度

5.1每班必须检查抓斗机,应使设备保持灵活好使。

5.2操作前要认真检查各润滑点,及时注油确保润滑良好。

第3篇 调焦油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 适用范围

1.1 规程规定了调焦油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权限。

1.2 本规程适用于化产车间调焦油岗位。

2. 上岗条件

2.1按时参加班前会,了解车间生产情况,听取和接受车间工作安排。

2.2必须经过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

2.3身体健康者方可上岗,严格执行“七不上岗”规定。

2.4劳动保护用品穿戴齐全,不准穿高跟鞋,必须将发辫纳入帽内,禁止带烟火上岗。

2.5检查、了解上个班机械化氨水澄清槽、焦油中间槽、焦油泵等运行情况,了解上个班遗留的安全隐患。

2.6检查本岗位仪器仪表、照明、工器具是否正常齐全。

2.7检查本岗位现场工艺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2.8检查本岗位设备及岗位卫生是否清洁,工器具、材料摆放是否整齐。

3. 安全规定

3.1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并考试合格且取得上岗证方可上岗操作。

3.2严格执行公司及厂级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3各地沟、水井的盖板保持完好,贮槽、澄清槽的盖板人孔应保持牢固、完好严防跌入。严禁私自进入各井、水池。

3.4调节焦油时,焦油的流出量不能过大,防止循环氨水槽被抽空。

3.5在输送焦油前、后,要用蒸汽清扫管道,防止冷焦油堵塞管道。

3.6焦油挤水中,防止水中带焦油。

3.7焦油渣及时清走,放到指定的地点。

3.8上下爬梯,要抓好、踩稳,注意安全,防止跌下摔伤。

3.9不准在各贮槽、贮罐、栏杆、管道等设备附近逗留休息。

3.10禁止在蒸汽管或加热设备上晾晒物品和一切易燃物。

4. 操作前的检查和准备

4.1检查机械化氨水澄清槽焦油氨水界面,做到心中有数。

4.2检查岗位上所有温度表、压力表应正常。

4.3检查焦油泵润滑油液位应正常,应送电,盘车应灵活。

4.4检查蒸汽系统压力于0.3mpa,无渗漏。

4.5通知综合罐区做好接油的准备。

4.6设备管线上所有阀门都用黄油润滑到位。

4.7检查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刮板机应正常,并检查减速机润滑油位应正常。

5. 正常操作

5.1开泵操作

5.1.1检查仪表、电器开关应完好。

5.1.2手动盘车应灵活。

5.1.3检查润滑油的质量、油位应符合要求。

5.1.4打开焦油槽出口旁通阀门、焦油泵进出口管阀门及蒸汽清扫阀门,用蒸汽清扫管道,待焦油槽和焦油装车管末端冒出大量蒸汽,即为管道畅通。

5.1.5关闭焦油泵进出口管上蒸汽清扫阀及焦油槽出口旁通阀门,稍开焦油槽出口阀门,打开焦油泵排气阀门,将空气排净后,关闭排气阀门,再全部打开焦油槽出口阀门及压力表阀门。

5.1.6启动焦油泵,待压力表的压力升高时,逐渐打开出口阀门,泵运行正常后,调节使其出口压力达到正常值(0.1mpa)。

5.2停泵操作

5.2.1关焦油槽出口阀门,泵继续运转5min后停泵。

5.2.2打开焦油槽出口旁通阀门,打开蒸汽阀门清扫焦油进出口管线,保证畅通。

5.2.3关闭焦油泵进、出口阀门,关闭压力表阀门。

5.3调油操作

5.3.1待机械化氨水澄清槽的油水界面达到1.4-1.7m后,可进行调油。

5.3.2依次打开焦油中间槽进口阀门和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出口阀门。

5.3.3待机械化氨水澄清槽焦油分离器中有氨水冒出时,依次关闭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出口阀门和焦油中间槽进口阀门。

5.3.4岗位人员负责及时调油、挤水、倒罐和装车,每小时巡回检查一次并按规定做好原始记录。

5.3.5调节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内焦油时,若自调系统有故障时,则用手触摸感受温度明显变化的差异,控制油水界面在1.4-1.7m处(下部焦油温度低,上部氨水温度高),保证循环氨水不夹带焦油。

5.3.6调节焦油中间槽和贮槽的液位,脱水温度控制在70-80℃,保证焦油含水量≤4%,并及时输送焦油。

5.3.7焦油含水量超标时,须增加调油次数。

5.4倒罐操作

5.4.1待焦油中间槽的液位达到工艺指标上限且焦油贮存时间大于48h时,可进行倒罐操作。

5.4.2依次打开焦油中间槽出口阀门、焦油泵进口阀门和焦油槽进口阀门。

5.4.3打开焦油泵排气阀门,将空气排净后,关闭排气阀门,打开压力表阀门。

5.4.4启动焦油泵,待压力表上压力升高时,逐渐打开焦油泵出口阀门。

5.4.5调节焦油泵压力至正常范围。

5.4.6待焦油中间槽液位达到工艺指标下限时,关闭焦油泵出口阀门,停焦油泵,依次关闭压力表阀门、泵进口阀门、焦油中间槽出口阀门和焦油槽进口阀门,并通蒸汽对管线进行清扫。

5.5装车操作

5.5.1待焦油槽的液位达到工艺指标上限时,可进行装车操作。

5.5.2依次打开装车出口阀门、焦油泵进口阀门和焦油槽进口阀门。

5.5.3打开焦油泵排气阀门,将空气排净后,关闭排气阀门,打开压力表阀门。

5.5.4启动焦油泵,待压力表上压力升高时,逐渐打开焦油泵出口阀门。

5.5.5调节焦油泵压力至正常范围。

5.5.6待车载焦油量达到上限时,关闭焦油泵出口阀门,停焦油泵,依次关闭压力表阀门、泵进口阀门和焦油槽进口阀门,打开焦油槽出口旁通阀门,通蒸汽对管线进行清扫,待蒸汽从装车出口管道冒出后,关闭蒸汽。

5.6机械化氨水澄清槽的开工

5.6.1与电工联系检查电气设备。

5.6.2清除器内杂物,检查润滑系统应良好。

5.6.3打开机械化氨水澄清槽进出口阀门,待液体装满后,开启刮板机并检查刮板机、减速机和链轴等运转应正常。

5.7机械化氨水澄清槽的停工

5.7.1停工前加快压油速度,尽量将器内焦油压空,然后关闭氨水进出口阀门。

5.7.2停止链板机的工作。

5.7.3打开底部放空阀门,放净器内液体。

5.7.4通知电工切断电源,关闭放空阀门。

5.8正常巡检操作

5.8.1提前上岗检查本岗位工艺、设备运行情况,按时参加班前会。

5.8.2沿巡回检查路线每小时进行一次巡回检查,并做好记录。

5.8.2.1巡回检查路线:(设备巡检每4小时一次,工艺巡检每1小时一次)

机械化氨水澄清槽-→焦油中间槽-→焦油贮槽-→焦油泵

5.8.2.2检查内容:

5.8.2.2.1机械化氨水澄清槽本体 焦油中间槽 焦油贮槽

5.8.2.2.1.1本体有无泄漏处;

5.8.2.2.1.2所属管线是否畅通;

5.8.2.2.1.3油水界面是否正常;

5.8.2.2.1.4各点温度计显示是否正常;

5.8.2.2.1.5阀门开关是否灵活,有无损坏。

5.8.2.2.2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刮板运输机

5.8.2.2.2.1油位是否正常;

5.8.2.2.2.2刮板机有无杂音和断带现象;

5.8.2.2.2.3机座有无变形,断裂;

5.8.2.2.2.4传送系统负荷是否过大。

5.8.2.2.3焦油泵

5.8.2.2.3.1检查泵体有无杂音及异常振动情况;

5.8.2.2.3.2检查油位是否正常;

5.8.2.2.3.3检查泵填料漏夜是否成线状;

5.8.2.2.3.4检查所属管线是否畅通;

5.8.2.2.3.5检查阀门开关是否灵活,有无损坏;

5.8.2.2.3.6检查各点压力表是否正常。

5.8.3及时处理生产中出现的故障,对本岗位设备进行日常维护。

5.8.4下班前,认真对全系统进行检查,清扫岗位及设备卫生。

6. 特殊操作

6.1突然停车操作

6.1.1突然停电或泵发生故障时,按停泵步骤操作。

6.1.2焦油泵突然停转时,应用蒸汽吹扫,防止堵塞。

6.1.3处理完毕后,应马上开泵,并向车间及调度报告。

7. 交接班工作

交接班工作一定严谨、仔细,交班者一定要把本班工艺、卫生、设备运转情况告清楚接班者,方可进行交接班,交接班工作必须在岗位上进行。交班者必须提前1小时做好交班准备工作,并经班组长检查认可。

交班者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7.1必须将本岗位及设备清扫干净。

7.2各工艺指标必须符合要求。

7.3做好当班生产记录。

7.4各种工器具保证齐全完好,放置规范化。

7.5各种仪器仪表完好,具备使用条件。

第4篇 配煤室顶布料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选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煤焦车间布料岗位的各项安全技术操作事项,适用于布料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

2规程主体

2.1岗位隶属关系

本岗位隶属于煤焦车间的配煤工段。

2.2岗位职责

2.2.1负责做好配煤槽的受煤和贮煤工作。

2.2.2熟知各配煤槽的煤种情况和各配煤槽的当前贮煤量。

2.2.3负责做好配煤槽的清扫工作。

2.2.4熟悉可逆移动带式输送机的结构、性能和操作方法。

2.2.5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及岗位的环境卫生工作。

2.2.6填写好生产记录,做好交接班工作。

2.2.7完成车间交办的临时任务,认真执行本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定。

2.3操作规程

2.3.1详细了解各配煤槽当前的贮煤量,明确当班生产用煤量及进煤量。

2.3.2开车前,要注意检查以下各项:

2.3.2.1各润滑点是否缺油,缺油时要及时进油。

2.3.2.2电线滑道是否畅通。

2.3.2.3小车道有无杂物。

2.3.2.4 联轴器是否完好。

2.3.2.5 可逆抱闸是否好用。

2.3.2.6 煤仓两侧限位器是否好用。

2.3.2.7试开小车正反转运是否正常。

2.3.3检查正常,确定煤种后,移动带式输送机,对准槽位。

2.3.4联系前面工序,向配煤槽受煤。

第5篇 载重汽车司机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规定,驾驶车辆必须证、照齐全,不准驾驶与证件不符的车辆,严禁酒后开车。

2.发动前应变速杆放到空档位置,并拉紧手刹车。

3.发动后应检查各种仪表、方向机、制动,灯光等是否灵敏可靠,确认周围无障碍物时方可鸣号起步。

4.汽车涉水和通过漫水桥时应事先查明行车路线,并需有人引车,如水深超过排气管时,不得强行通过,严禁熄灭。

5.坡道上被熄灭停车,应拉紧手制动器,下坡挂倒档,上坡挂前档。

6.泥泞路面应低速行驶,不得急刹车,冰雪路面应装防滑链条,下坡时不得滑行,并由低速档控制速度,禁止争刹车。

7.动输超长、超宽、超高构件,应遵守交通部门有关规定外,还需要研究运输方案机制及安全措施。

第6篇 炉前工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炉前工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炉前工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岗位职责 1.直属值班长领导,执行其工作指示与命令及完成工作任务,保证安全生产。 2.协助推焦车司机,拦焦车司机摘对炉门、调换炉门。 3.协助司机做好每次的定期加油给脂工作。 4.清扫炉门刀边及衬砖、炉门框,收拾尾焦、倒塌煤饼,清扫炉底及磨板的焦油及杂物。 5.每天清扫本班的区域卫生,并协助司机作好本班的卫生清扫工作。 6.认真执行本岗位安全技术规程。 7.监督和制止任何人在推焦中途钻推焦杆及跨越导焦栅。 8.检修时协助司机、机电维修人员搞好设备检修工作。 9.做到班班将炉台及炉门下坎积存的焦油铲干净。 10.负责炉柱标牌的清洁。 11.及时消灭炉门跑烟冒火。 二、技术规定 1.保证炉门、炉框接触严密,不冒烟着火。 2.炉门、钢柱、保护板着火后,不允许用水灭火。 3.炉框、钢柱旁不准堆积焦炭。 4.炉头尾焦和余煤要清理到刮板机内,严禁扔进炭化室。 5.严禁将砖瓦、铁器、泥土等脏物扔入炉内。 三、一般操作 1.摘炉门时出炉工应在现场协助司机摘对炉门,如有差错及时通知司机,调整后方可继续启门。 2.摘下炉门时应及时将衬砖、炉门刀边、炉门框、炭化室底及磨板的焦油、石墨清扫干净。检查刀边和炉门框有无损坏,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保证关门后不冒烟。 3.推焦后迅速处理尾焦,并清扫好炉门框的底部和炉头两块底砖,同时检查炉墙石墨,发现较厚应铲除,除掉的石墨严禁入炉,最后通知司机对上炉门。 4.对炉门时应密切观察横铁下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司机。 5.炉门对好后,立即清扫炉门、炉框外部焦油、煤沫儿、石墨等杂物。 6.机侧出炉工还负责清理塌下的煤饼。 7.需要更换炉门时,须彻底清扫炉框,并指挥司机对好炉门。 8.若发现炉门损坏,刀边有缺口、炉门衬砖脱落严重或炉门框有裂纹,要让推焦车司机(拦焦车司机)记录,并报告班长,及时组织更换。 9.定期清理尾焦箱内的尾焦。 四、特殊操作 1.推焦途中发生停电。机侧出炉工应协助推焦车司机或侧装煤车司机用手摇装置摇出炉内推焦杆或托煤板,对上炉门或挡铁板假炉门,来电后按正常操作进行。焦侧出炉工协助拦焦车司机用手摇装置摇出导焦栅,待车移出后,立即将导焦栅内焦炭扒净再人工对上炉门或挡铁板假炉门),待来电后,按正常操作进行。 2.发生焦饼难推需要扒焦时,要协助推焦车司机上好撮子,准备扒炉工具,在班长的指挥下进行扒炉。 3.上下拧丝机构不好使时,用长把扳手将炉门大螺丝松开或拧紧。 4.下大雨时负责扫除炉台上的积水。 5.全炉停电不出炉时,听从值班主任指挥,把设备停放在安全位置。 6.发生炉门落地时,应报告推焦车(拦焦车)司机及值班长,并配合推焦车(拦焦车)司机处理。 7.炉门或炉门框发生故障,或停电不能关闭时,可暂用铁板假门或砖堵严。 五、设备维护与保养 1.应经常检查炉门框变形情况,横铁平直度及挂钩位置、拉杆的完好情况和机、焦侧炉门、炉柱等设备的情况,并及时对螺丝进行加油润滑,发现问题及时汇报班长,安排处理措施。 2.班班、炉炉要清扫炉门、炉门框,保持炉门刀边完好。 3.炉门必须关闭严密,杜绝冒烟冒火、以防烧坏炉门、炉框及护炉铁件。 4.接班后,必须把所有的铲子,用砂轮打磨好,以便清理好炉门、炉门框、炉头两面炉墙等,消灭跑烟冒火,搞好炉体维护。 六、安全操作规程 1.上岗时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 2.操作时注意来往车辆的走行方向,防止碰伤,并观察轨道上无障碍物。 3.车辆走行时,不准上、下车。 4.摘炉门时注意炉头焦掉下伤人。 5.摘对炉门时注意横铁挤手。 6.禁止将砖块、铁器、泥土等杂物投入炉内、消火车及凉焦台上。 7.严禁用水泼向炉门、炉框、钢柱进行灭火,以防变形。 8.禁止将石墨投入炉内。 9.禁止随便穿行导焦槽,禁止在启门机对炉门时从中抢过。 10.炉台上烟气大时,注意车辆走行方向。 11.各种工具禁止挂在炉门上。 12.禁止从炉顶、平台向下扔东西,以防砸伤人。 13.不准动不了解的设备,防止发生事故。 14.过轨道时,注意来往车辆,不准跳车,不准坐在轨道上休息,不准在轨道及附近堆放东西。 15.禁止从炉台上、下消火车,从各车上、下炉顶。 16.上班前及工作期间,不准喝酒,岗位上不准打闹追逐,不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乱窜岗位,不准打盹睡觉,不准坐在栏杆上休息。 17.不准在上升管、炉门及地下室取暖或烤衣服。 18.使用砂轮磨工具时必须戴防护眼镜,身体不可正对砂轮以防伤人。 19.禁止在禁火区内吸烟、动火。 20.清理机侧炉门口余煤时,要侧身操作,以防煤饼倒塌伤人。

第7篇 初冷器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 适用范围

1.1规程规定了初冷器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权限。

1.2本规程适用于化产车间初冷器岗位。

2. 上岗条件

2.1按时参加班前会,了解车间生产情况,听取和接受车间工作安排。

2.2必须经过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

2.3身体健康者方可上岗,严格执行“七不上岗”规定。

2.4劳动保护用品穿戴齐全,不准穿高跟鞋,必须将发辫纳入帽内,禁止带烟火上岗。

2.5检查、了解上个班气液分离器、初冷器、上下段冷凝液循环泵等设备运行情况,了解上个班遗留的安全隐患。

2.6检查本岗位仪器仪表、照明、工器具是否正常齐全。

2.7检查本岗位现场工艺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2.8检查本岗位设备及岗位卫生是否清洁,工器具、材料摆放是否整齐。

3. 安全规定

3.1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并考试合格且取得上岗证方可上岗操作。

3.2严格执行公司及厂级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3严格按照工艺技术指标操作,严防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

3.4在初冷器上作业时,要站好、站稳,必要时应系好安全带。

3.5初冷器及煤气管线的下液管要经常清扫确保畅通无阻。

3.6上下段冷凝液循环槽液位保持正常,下段冷凝液循环槽禁止溢流、抽空。

3.7上下段冷凝液循环泵要经常加油润滑,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3.8非本岗位人员严禁启动操作本岗位的设备。

3.9岗位悬挂的警示牌、安全标志和消防用具不得随意移动。

3.10上下楼梯、爬梯,要抓好、踩稳,注意安全,防止跌下摔伤。

3.11严禁跨越、擦试、检修正运转的机械电气设备,不准用湿布、水或沾有易燃液体的抹布擦试电气设备。

3.12严禁靠在栏杆上及初冷器附近等管道、设备上休息。

3.13严禁任何人将火种带入工作岗位,严禁吸烟。

3.14每班至少班前、班中、班后吹扫三次下液,保证初冷器上、下段回液畅通。

初冷器的开车和停车操作

4.1初冷器的开车操作

4.1.1初冷器水封槽、上、下段冷凝液循环槽都应注满水,如果是冬季把水封槽、循环槽都加热到40℃左右。

4.1.2所有阀门都用黄油润滑到位。

4.1.3打开循环水、制冷水上水和回水阀门,检查初冷器本体及附属管道应无渗漏。

4.1.4检查初冷器水系统、煤气系统的温度表、压力表都应正常。

4.1.5通知厂调度及车间相关领导。

4.1.6检查蒸汽系统应正常,应无渗漏。

4.1.7检查上、下段冷凝液循环泵应润滑到位,应送电,应盘车灵活,全部仪表应正常,启动上、下段冷凝液循环泵。

4.1.8同时打开初冷器煤气进、出口阀门,煤气进、出口阀门开度尽量一致,逐渐将煤气进、出口阀门全部打开。

4.1.9调节初冷器循环水和制冷水上水阀门开度,使初冷器后煤气温度控制在21℃-23℃。

4.2初冷器的停车操作

4.2.1同时关闭初冷器煤气进、出口阀门,煤气进、出口阀门开度尽量一致,逐渐将煤气进、出口阀门全部关闭。

4.2.2将初冷器循环水和制冷水的上水和回水阀门关闭。

4.2.3关闭初冷器上、下段冷凝液喷洒阀门。

4.2.4初冷器停用后,应及时做好停用记录。

5. 正常操作

5.1 与循环水操作工保持联系,及时调节冷却水系统工艺,保证初冷器后集合温度在21℃-23℃。

5.2 经常检查调整初冷器冷却水量,控制初冷后煤气温度在21℃-23℃范围内。

5.3经常检查初冷器阻力变化,如不正常时及时处理。

5.4经常检查初冷器排液管是否畅通,每班至少通蒸汽清扫三次下液管。

5.5 每小时记录一次各项工艺指标。

5.6初冷器清扫作业规程(每次清扫只能清扫一台初冷器)

5.6.1初冷器蒸汽清扫作业规程:

5.6.1.1准备工作:

5.6.1.1.1初冷器阻力大于1000pa时,确定清扫时间,做好清扫前的准备工作。

5.6.1.1.2安排专人对初冷器沿线各蒸汽阀门、煤气下液阀门进行检查。确保阀门完好,管道畅通。

5.6.1.2清扫工作

5.6.1.2.1通知厂调度和车间,准备清扫初冷器。

5.6.1.2.2依次关闭待清扫初冷器煤气出口阀门和进口阀门。

5.6.1.2.3关闭一段循环水和二段制冷水的上水和回水阀门,打开循环水和制冷水回水管的放散阀门,将待清扫初冷器内的循环水和制冷水排净。

5.6.1.2.4将待清扫初冷器的上、下段冷凝液喷洒阀门关闭,保证上、下段冷凝液回液畅通。

5.6.1.2.5稍开初冷器蒸汽阀门,打开待清扫初冷器顶部放散阀门。

5.6.1.2.6逐渐开大待清扫初冷器蒸汽阀门。

5.6.1.2.7清扫期间,应不定期打开氨水喷洒阀门进行喷洒冲洗。

5.6.1.2.8清扫过程中,应及时检查各下液保证畅通,注意上、下段冷凝液循环槽的液位。

5.6.1.3结束工作

5.6.1.3.1逐渐关闭初冷器蒸汽阀门。

5.6.1.3.2稍开清扫后的初冷器煤气进口阀门,待初冷器顶部放散有煤气冒出,并做爆破试验合格后,关闭初冷器顶部放散阀门,使初冷器自然降温。

5.6.1.3.3关闭清扫后初冷器氨水喷洒阀门。

5.6.1.3.4关闭清扫后初冷器煤气进口阀门。

5.6.1.3.5初冷器处于备用状态,当初冷器投入运行时,按照初冷器开车操作进行。

5.6.1.3.6通知调度初冷器清扫完毕。

5.6.1.3.7对初冷器沿线各煤气下液管进行检查、清扫,确保全部畅通。

5.6.1.3.8投入运行后,由专人对煤气进出口压力数据进行统计,确认清扫效果。

5.6.2初冷器热氨水清扫作业规程:

5.6.2.1准备工作:

5.6.2.1.1初冷器阻力大于1000pa时,确定清扫时间,做好清扫前的准备工作。

5.6.2.1.2安排专人检查初冷器上段、下段冷凝液排液管路,保持畅通,必要时需用蒸汽吹扫。确保各阀门完好,管道畅通。

5.6.2.2清扫工作

5.6.2.2.1通知厂调度和车间,准备清扫初冷器。

5.6.2.2.2依次关闭待清扫初冷器煤气出口阀门和进口阀门。

5.6.2.2.3关闭循环水和制冷水的上水和回水阀门。

5.6.2.2.4将待清扫初冷器上段、下段冷凝液喷洒阀门关闭,并将上段、下段冷凝液槽液位降至较低液位。

5.6.2.2.5打开待清扫初冷器的氨水喷洒阀门,对初冷器进行热氨水清扫。

5.6.2.2.6根据初冷器阻力情况确定清扫时长(一般为40分钟左右)。

5.6.2.2.7清扫过程中,应及时检查各下液保证畅通。

5.6.2.3结束工作

5.6.2.3.1清扫完毕后,关闭初冷器热氨水喷洒阀门。

5.6.2.3.2初冷器处于备用状态,当初冷器投入运行时,按照初冷器开车操作进行。

5.6.2.3.3通知厂调度室初冷器清扫完毕。

5.6.2.3.4对初冷器沿线各煤气下液管进行检查,确保畅通。

5.6.2.3.5此初冷器投入运行后,由专人对初冷器煤气进出口压力数据进行统计,确认清扫效果。

5.6.3初冷器热煤气清扫作业规程:

5.6.3.1准备工作:

5.6.3.1.1初冷器阻力大于1000pa时,确定清扫时间,做好清扫前的准备工作。

5.6.3.1.2安排专人检查初冷器上段、下段冷凝液排液管路,保持畅通,必要时需用蒸汽吹扫。确保各阀门完好,管道畅通。

5.6.3.2清扫工作

5.6.3.2.1通知厂调度和车间,准备清扫初冷器。

5.6.3.2.2关闭待清扫一段循环水和二段制冷水的上水和回水阀门,并将待清扫初冷器内的循环水和制冷水排净。

5.6.3.2.3将待清扫初冷器上、下段冷凝液喷洒阀门关闭,将初冷器煤气出口阀门关小。

5.6.3.2.4清扫期间,应不定期打开氨水喷洒阀门进行喷洒冲洗,并调节初冷器煤气出口阀门的开度,保证初冷器后煤气集合温度达标。

5.6.3.2.5根据初冷器阻力情况确定清扫时长(一般为40分钟左右)。

5.6.3.2.6热煤气清扫时,要关小正在清扫的初冷器的煤气出口阀门的开度,并同时调节其它初冷器后煤气温度,尽量保证初冷器后煤气集合温度小于25℃。

5.6.3.2.7清扫过程中,应及时检查各下液,保证畅通。

5.6.3.3结束工作

5.6.3.3.1清扫完毕后,通知调度及车间。

5.6.3.3.2将初冷器煤气进、口阀门关闭,此初冷器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5.6.3.3.3对初冷器沿线各煤气下液管进行检查,确保畅通。

5.6.3.3.4此初冷器投用时按照初冷器开车操作。初冷器投入运行后,由专人对初冷器煤气进出口压力数据进行统计,确认清扫效果。

5.7正常运行时的巡检

5.7.1巡回检查路线(设备巡检每4小时一次,工艺巡检每1小时一次):

操作室→上下段水封槽→上下段冷凝液循环槽→上下段冷凝液循环泵→初冷器

5.7.2巡回检查内容

5.7.2.1初冷器

5.7.2.1.1检查本体有无渗漏处;

5.7.2.1.2检查各管线有无泄漏处;

5.7.2.1.3检查气液分离器有无泄漏处;

5.7.2.1.4检查初冷器水封槽是否畅通;

5.7.2.1.5检查煤气进出口管道下液是否畅通;

5.7.2.1.6检查循环水、制冷水的上水和回水是否正常;

5.7.2.1.7检查初冷器上、下段冷凝液回液管是否畅通;

5.7.2.1.8检查各部位温度表,压力表,流量计和液位计是否正常;

5.7.2.1.9检查蒸汽管线是否畅通。

5.7.2.2上下段冷凝液循环泵

5.7.2.2.1检查泵体有无杂音及振动是否有异常情况,检查引风机是否漏气;

5.7.2.2.2检查泵体油位是否正常;

5.7.2.2.3检查泵填料漏液是否成线状;

5.7.2.2.4检查所属管线是否畅通;

5.7.2.2.5检查阀门开关是否灵活,有无损坏;

5.7.2.2.6检查上、下段冷凝液循环槽液位是否正常;

5.7.2.2.7检查上、下段冷凝液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5.7.2.2.8检查各点压力表是否正常。

6. 特殊操作

6.1当初冷器前吸力达到1800pa以上,并有上升趋势时,则立即汇报厂调度及车间上升管调节困难,并联系炼焦、电修车间协调处理。

6.2初冷器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并迅速上报车间及厂调度。

6.2.1煤气进出口管道有漏点时。

6.2.2初冷器上、下段上水或回水管道有泄漏时。

6.2.3气液分离器有泄漏时。

6.2.4温度表、压力表、流量计显示波动范围大时。

6.2.5初冷器阻力偏高,不能及时处理时。

7. 交接班工作

交接班工作一定严谨、仔细,交班者一定要把本班工艺、卫生、设备运转情况告清楚接班者,方可进行交接班,交接班工作必须在岗位上进行。交班者必须提前1小时做好交班准备工作,并经组长检查认可。

交班者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7.1必须将本岗位及设备清扫干净。

7.2各工艺指标必须符合要求。

7.3做好当班生产记录。

7.4各种工器具保证齐全完好,放置规范化。

7.5各种仪器仪表完好,具备使用条件。

7.6各转动设备润滑油液位正常。

初冷器工艺指标

(1)初冷器进口煤气温度80~85℃;

(2)初冷器后煤气集合温度21~23℃,各台初冷器出口温差不大于5℃;

(3)初冷器前煤气主管吸力≤1800pa;

(4)初冷器后煤气主管吸力≤2800pa;

(5)当三台初冷器同时并联运行时,其单台初冷器阻力≤1000pa;

(6)循环水:上水压力≥0.32mpa,入口温度不大于32℃,出口温度不大于40℃;

(7)制冷水:上水压力≥0.2mpa,入口温度不大于18℃,出口温度不大于25℃;

(8)上段冷凝液循环泵压力≥0.20mpa;下段冷凝液循环泵压力≥0.15mpa。

第8篇 水泵工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1) 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2)整理好作业场所的文明卫生,规范定置管理。

(3)检查好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机体内必须加满水,检查电机旋转方向是否正确,检查排水管及闸阀和压力表是否正常,检查电器仪表设施是否正常。

2、开车前必须进行认真检查下列部位:

(1)检查各部螺栓及油杯是否松动损坏;

(2)用手盘车试验泵内磨损和响声;

(3)检查填料及泵体是否漏水;

(4)检查电机及电器是否正常。

3、开车操作顺序:

(1)向水泵内注水并通过气嘴将水泵和吸管内的空气放掉;

(2)开始启动,电机达到额定转速时,慢慢打开排水闸阀,同时将压力表和真空表打开。

4、启动时,应注意电机及机械部分是否正常,有异常声音时应立即停车。

5、水泵运行时应及时观察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联系、汇报、处理。

6、严禁用湿手操作电气设备。

7、及时检查水池水位,保证正常供水。

第9篇 污水处理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学习掌握有关液氰钢瓶安全使用规程,按规程进行检查,并熟练掌握。

2、开机顺序:

(1)从后往前启动污水搅拌槽,待运转正常后,各管路接好,并拧紧后,打开水射器水源,使气路形成负压。

(2)缓缓打开钢瓶氯阀,膜片压力表显示钢瓶内的氯气压力,有氨水检查各部位无泄漏后,可将氯阀开(1-2转)。

(3)缓缓打开定压调节阀,观察流量计内浮子调整到需要刻度。

3、停车顺序:

(1)先关闭氯阀当流量计浮子降到零位,关闭调节阀。

(2)关闭压力水源,如在加氯过程中发现漏氯现象,应立即按上述方法关机,并检查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开机。

4、注意事项:

(1)氯瓶阀打不开,应轻轻振动阀杆2—3分钟后,再打不开应报告厂部组织有关人员处理。

(2)处理泄氯时必须戴好防毒面具,方可进行处理。

(3)装卸氯瓶时,严禁碰撞,氯瓶内剩氯范围在5—30公斤。

(4)发生严重泄氯无法处理,应立即放入安全坑或尾矿库里,加入大量的白灰,使生成无毒次氯酸钙。

第10篇 捣固机工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岗位职责:

直属生产班长领导完成其布置的工作任务,负责将煤粉捣固成煤饼,并保质保量安全的从机侧装入炭化室。

安全操作要点:

1、捣固工应熟悉设备性能和工艺,能够独立操作并经岗前培训安全知识教育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2、上岗作业必须穿劳保护品,尤其是戴好安全帽。

3、煤槽上要保持清洁,不得有影响操作的障碍物。

4、吊放捣固锤时,不得将脚放到锤下或锤附近,不准用脚蹬锤,严禁侧面提锤,以免挤伤。

5、因工作需要,用导链拉锤杆或高空作业时,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要有车间领导或安监员在现场统一协调,以免发生事故。

6、停车检修时,操作工必须在现场维护。

7、捣固车行走时不准抢上抢下,以免碰伤。

8、煤箱活动臂未关好严禁放煤,捣固时应在锤后放煤,不得在锤前放煤。

9、捣固过程中,各捣固工互相配合,严禁单人操作。

10、捣固过程中,煤箱两端平台及附近地面严禁站人。

11、捣固机下部空间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严禁人员随意通过。

操作制度:

一、正常操作

1、给设备总电源送电:

检查设备电源灯亮,停锤装置夹紧形状灯亮,安全托架下灯亮,润滑系统开始供油。

2、按行走按钮,将捣固机走至煤槽捣固锤下落位置,准备捣固。

3、煤槽内底煤装入规定高度(70-80cm),启动捣固机提升轮开始运转。

4、按放锤将夹紧装置打开,锤下落开始捣固。

5、按行走按钮,使小车沿煤槽来回行走。

6、按六层进行放煤捣固:

1~4层 70-80cm

4~6层 90-100cm

第一层捣固两个来回4分钟

后五层捣固各1个来回10分钟

7、每次放煤均匀,使煤槽内煤达到装煤位置,煤饼到砸满压平,捣固结束后,要进行平煤,将煤压平,将捣固机捣固锤上提到位,停电机放下安全档。

8、按夹锤按钮,待夹紧装置到位,启动捣固机锤,上提到位,停电放钩。

9、按行走按钮,将捣固机开至停车位置切断电源,捣固结束。

10、协助装煤司机将煤饼对准炭化室,装煤前打开活动壁和前挡板。

11、焦侧对上炉门后,方可装煤。

12、装完煤后,开卷扬机退回后挡板,关前挡板和活动壁,注意托煤板是否复原。

二、特殊操作

1、突然停电要将捣固机的总电源切断。

2、将捣固机各运行按钮恢复到停止运行状态。

3、捣固机发生故障及时通知值班主任并与维修工联系及早排除故障。

4、将电源切断,维修工排除故障后再按下正常操作。

第11篇 制氧站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规定

1.氧气贮存球罐及管道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清理,把所有的焊接管、钢锈、垢泥、灰尘及其它杂质除掉,保持管道干净。贮存球罐和管道的气压试验,应用无油的空气或氮气。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15倍。

2.调节阀组的管道和快速切断阀前后管道都应采用铜管或不锈钢管。

3.氧气贮存与输送不得超过额定工作压力。为防止超压,应定期检验超压报警系统和压力自调系统,使管道在超压下自动放散。各种安全阀、减压阀、自动调节阀等应经常保持灵敏可靠,不得随意拆卸。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采取措施。

4.氧气管道禁止与油管和电缆敷设在一个地沟内。氧气输送过程中,阀门的开、闭应该缓慢进行。尤其是在压力较高的情况下,更应注意。

5.氧气贮存球罐、管道、阀门等应定期检查,不得有泄漏或裂缝,周围不应有易燃物,氧气放散不得在室内排放,室外排放必须引至安全地点。检查漏气时,绝对禁止用明火的方法检查,要用涂肥皂水的办法来辨别。

6.氧气贮存与输送区域,应视为危险区域。在此区域内严禁烟火。不许穿带钉鞋,不许铁器碰撞。机器间、充瓶间和仓库以及氧气站的周围20米以内严禁明火和抽烟,并应设遮拦和挂“禁止烟火”的警示牌。空分塔及其附属设备、装置应采取防止静电积聚措施,并应经常查看是否完好。

7.设备容器和管道,需动火检修时,应经有关部门批准,报消防队备案。动火前,应化验动火处的空气含量应低于爆炸极限,同时,应备有充足的灭火器材。工作时指定专人监护,以防万一。

8.氧气站工作人员的手套严禁有油类沾污。并应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任何时候不得离人,不准存放易燃物品。无关人员严禁入内。

9.工作人员有权阻止车间及一切部门采用氧气作介质试压、试漏、吹扫设备、吹风乘凉,以免引起人身事故。

10.站内应保持清洁,地板和机器附近应保持无油,也不许将油脂滴入基础上。

11.用四氯化碳清洗制氧装置时,室内要保持通风良好,门窗要打开,操作者要带防毒面具,穿工作服和戴手套。

12.所有测量仪表应定期校验确保性能良好。压力表每年校验不少于2次。压力容器及管道应按规定作定期检验,并有定检标志。

13.液氧中乙炔含量应每天分析一次,当达到报警极限时,必须放出部分液氧,并从下塔送大量液态空气送至上塔,使液氧稀释,直到乙炔含量符合要求。在装置内取液态氧、液态氮或液态空气放入杜瓦瓶时,要经批准,并设人监护。液氧或液空的排放要有专用管道和地沟,不得在车间或设备周围任意倾倒。

14.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警惕,严防坏人破坏。非氧气站人员、无特殊出入证者,禁止入站。本站人员及经批准入站人员出入站房时,应按规定登记和遵守安全制度。

(二)制氧工

1.制氧操作人员需经安全技术教育,了解安全知识,掌握防范措施,操作规程,并经考试合格后才可进行操作。

2.所有仪表、阀门、安全防护装置必须完整、灵敏、可靠。仪表和安全阀应定期校验,压力容器、管道要定期作水压、气密试验。

3.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设备运转时,操作者应密切注意各部位压力和温度的变化,严禁超压、超湿运行。

4.操作氧压机、分馏塔、充气台及其它与氧气接触的设备和阀门时,所使用的工具、手套应绝对禁止沾污油脂,设备附近不准放置油桶、油壶等物。

5.氧压机运行时,应经常检查蒸馏水的供给情况,不准缺水或断水;经常检查氧压机上,下密封圈的密封效果,发现问题及时修复。避免油被活塞杆带入气缸。

6.定期分析液氧中乙炔的浓度,控制在规定数值以下,利用吸附法消除水分、一氧化碳和乙炔杂质时,应经常检查吸附器的效果是否良好。如果过滤器与乙炔吸附器一起再生,应在再生前排放其内的液体。再生后严密关闭吸附器进、出口阀门。设备、管道的修理工作应在卸掉负荷后进行。绝对不准在受压时拧螺钉等。

7.凡与氧接触的设备、容器、管道等需动火修理时,应首先进行吹洗、置换,经化验空气含氧量在22%以下,并报告有关部门,方可进行。动火时应有人监护。

8.修理或安装与氧气接触的零部件时,应进行脱脂。

9.禁止用氧气进行试压,检漏和吹扫工作。

10.进行化碱工作和用四氯化碳脱脂时,应戴防护眼镜的面具和橡胶手套,避免被火碱烧伤,加强通风及戴防护面具,预防四氯化碳中毒。用汽油清洗应戴多层防护口罩及胶皮手套,工作完后,皮肤外露部分要及时用肥皂水清洗。

11.放掉空分馏塔内液体时应认真、细致,避免冻伤。液体流经管道及地段不得有油脂,此时厂房内禁止动火作业。

12.分馏塔的加热气体,进口温度不准超过70℃。

13.低温阀门泄漏时,必须在结冻后处理。

14.制氧站内和周围20米内严禁烟火,不准用火检查是否漏气,并严防铁器撞击产生火花。

15.站内消防器材应齐备,定期检查消防器材。

16.站房内发生火灾等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抢救。同时应保护现场,报告领导。

17.非本站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厂房。外单位参观人员需经有关部门批准,并有人陪同方可进入。

(三)氧压机

1.操作氧压机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启动前的准备工作,并检查蒸馏水、冷却阀、油面计、油表压力、旁通阀、送氧阀等是否安全可靠,并盘车试验,每次盘车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检查油压,机械转动是否正常。

2.当机械运转正常后,可逐步关闭ⅰ、ⅲ级回路管上的旁通阀,检查ⅲ级送氧阀要在全开位置,逐步关小ⅲ级放空阀,使压力逐步提高至正常规定,同时检查各级间压缩比正常,机械运转正常后,关闭氧气放空阀。

3.氧压机正常工作时,检查氧气压力和温度,各级经压缩后的氧气压力和温度不得超过规定值。

工作时注意运转部位的表面温度不得超过50℃,各级排气温度不得高于170℃。

4.经常检查蒸馏水供给情况,注意调节冷却器内进水的经常温度不得超过规定值。经常排除油水分离器内的水。

5.压力表、安全阀、温度计要定期校验,氧压机的压力表禁止与空气压力表交换使用。

6.曲轴箱内的油应保持足够的高度,不足时,应加够到油面计的1/2高度处。

7.油表压力为294~49千帕时,不许有油进入有氧气的地方。要特别注意活塞杆与密封周的密封性,如发现氧气与油脂接触,要及时进行脱脂工作。

8.禁止无关人员出入氧压机房,室内禁止吸烟和明火取暖,并应采取良好的通风措施。

9.事故紧急停车:

(1)停止电动机;

(2)打开皿级放空阀;

(3)关闭氧气进口阀,

(4)关闭ⅲ级送氧阀;

(5)半小时后或根据情况停止供油供水。

10.工作完毕后,切断电源,清理场地。

(四)气瓶间

1.操作人员必须树立高度责任感,严禁吸烟与带入火种。明火区应远离10米以上,禁止用油手及油手套开动阀门。

2.气瓶间必须将各种气瓶按规定分开存放,氢、乙炔气瓶禁止放在氧气瓶存贮间、充氧间或氧气站内。气瓶应直立放置并标有明显标记。放置必须整齐,并设有栏杆或支架加以固定,防止发生滚动。存放区要留有适当宽度的通道。

3.操作人员必须定期巡查压力表,气体管路,如发现不正常时,立即采取适当措施处理,并向有关人员报告。

4.冬季气瓶出口处结冻时,只许用蒸气、热水加热溶解。严禁使用明火烘烤。

(五)气瓶充氧工

1.必须熟悉充装设备、工艺及安全操作规定。

2.氧气瓶充装前应有专人检查,未经检查不准充气。检查时,应按照《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严格进行技术检验;充装前,还应化验鉴别瓶内气体成分;充装时,气体流速不宜过快,防止气瓶过热。

3.压力表、安全阀要定期校验,保持灵敏准确。检查漏气应用肥皂水,禁止用火试验。

4.气瓶温度不得超过45℃,否则立即停止充氧。

5.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气瓶,禁止充装气体:

(1)瓶上沾有油脂,瓶嘴冻结;

(2)气瓶的漆色、字样和所装气体不符的;漆色、字样脱落,不易识别气瓶种类的;钢印标记不全或不能识别的;

(3)气瓶漏气,气阀不良及瓶内无余气;

(4)安全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

(5)瓶体经外观检查有缺陷不能保证安全使用的;

(6)已经超过检验期限的。

6.气瓶充装时,若发生着火,应迅速关闭阀门,停止气源后,再用灭火器材扑救。

7.灌瓶间、实瓶间、操作时,应防止气瓶倾倒,并轻卸轻放所有瓶子,应注意留有安全通道。

8.充气的卡具应灵活,确保锁紧可靠。

9.充装所戴的手套、工具、卡具等要防止被沾染油污。

第12篇 皮带工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炼焦车间皮带工岗位的各项安全技术操作事项,适用于皮带工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

2规程主体

2.1岗位隶属关系

本岗位分别隶属于炼焦车间的生产工段。

2.2岗位职责皮带工岗位

2.2.1掌握各种联系信号,按顺序开机、停机,并做好操作记录,认真完成焦炭的输送任务。

2.2.2了解带式输送机的结构、带速、运输能力等基本知识。

2.2.3熟练掌握带式输送机的开车、停车等操作知识。

2.2.4掌握带式输送机的电气设备、托辊、拉紧装置、头轮、尾轮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操作知识。

2.2.5掌握处理突然跳闸、皮带跑偏、撕坏及其它设备故障等意外事故的方法。

2.2.6及时拣出运输过程中焦炭中的杂物。

2.2.7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积极配合维修工进行设备检修。

2.2.8保持好环境卫生,做好交接班工作。

2.2.9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任务,认真执行本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定。

2.3安全操作要点

2.3.1未听到开停机信号不准任意开停机,禁止不按规定顺序。

2.3.2开机信号不得少于5秒钟,严禁一边打铃一边开车。

2.3.3机械设备运转时,不准擦洗设备或者加油。

2.3.4发现皮带上有红焦或大的铁件时,应及时发出停机信号进行处理。

2.3.5非岗位人员不得乱动联系信号装置。

2.3.6严禁钻、跨、坐皮带,不准用皮带运输与生产无关的其它物料。

2.3.7带式输送机运行时,应注意减速机和电机的声音是否正常,发现异常情况须立即查明原因,如自己不能处理时,应及时汇报车间。

2.3.8皮带周围设施必须齐全,皮带通廊内不准堆放杂物。

2.3.9当电器或机械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车并切断电源,挂上检修牌。

2.3.10照明设备损坏应及时更换,严禁夜间在无照明的情况下工作。

2.3.11照明调和损坏应及时更换,严禁夜间在无照明的情况下工作。

2.4主要设备名称及规格

2.5操作规程

2.5.1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2.5.1.1认真检查皮带接头号是否张开,溜槽是否堵塞。有问题需及时处理。

2.5.1.2检查电机、减速器、联轴器、皮带机头、尾轮是否正常。

2.5.1.3检查各部位的油杯、轴承、电磁开关是否完整无损。

2.5.1.4检查托辊是否脱落或不转。

2.5.1.5把皮带清除干净后,开车空转一圈。

2.5.2正常操作

2.5.2.1准备工作就绪后方可回铃通知开车。

2.5.2.2开车的顺序是由后向前开,停车顺序是由前向后开。

2.5.2.3听到联锁启动信号后,不要靠近皮带,皮带运转时,要及时调整皮带,使之正常运转。

2.5.2.4皮带运转过程中,要经常巡回检查,发现皮带跑偏时要立即纠正。

2.5.2.5在输送焦炭的过程中,要使溜槽保持畅通,随时清扫工作场地掉下来焦炭。

2.5.2.3特殊操作

2.5.3.1设备在运转过程中,如发现电机轴承温度过高或电机冒烟,应立即停车报告调度检修。

2.5.3.2若发现尾轮打滑,要立即报告班长停车,调节拉紧装置。

2.5.3.3运运焦过程中,发现溜槽堵塞或其它故障时,必须立即停机并报告,清理完溜槽或故障清除后方可开车。

2.5.3.4如皮带机因故带焦停机,须查明原因消除故障后再开机,如因负荷过大而无法启动时,需组织人员扒去皮带上的部分焦炭再开机。

2.5.3.5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现象原因处理方法
皮带

跑编

1、滚筒位置偏斜1、调整滚筒
2、托滚与车行架纵向中心线不垂直2、调整托辊架
3、机架安装不平或变形3、垫平基础,校正机架
皮带

打滑

1、皮带张紧度不够1、调整张紧装置
2、滚筒外皮磨损严重2、更换滚筒外皮
3、负荷过大或下料不均匀3、控制负荷
皮带

断裂

1、挡板损坏,坚硬物料落入皮带空边

卡死皮带

1、修理或更换挡板
2、滚筒外皮磨损严重,螺栓突出刺破

皮带

2、更换滚筒或滚筒外皮
3、清理刮板上的橡皮磨损严重其金属

骨架刺 皮带

3、更换橡皮条
4、下料金属划破皮带4、调整下料斗
5、严重跑偏运行,车行架将皮带接头

拉坏,造成皮带撕裂

5、立即停车,处理皮带跑偏
6、皮带被红焦烫伤严重,造成强度下

降,皮带 拉开

6、坚决不准红焦上皮带
轴承

度高

1、间隙过大1、调整间隙或更换轴承
2、润滑油量过多,或油品不对,油内

有杂质

2、调整用油量,换油

第13篇 空压机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机器必须是在检验有效期内才能投入使用。

2、开车前应认真检查空压机:电气、机械联接部位是否松动;压力表、安全阀、温度计、安全防护装置等是否完好,如有异常必须修复后,方可开车。开、关空压机必须按操作程序,防止发生事故。

3、开车时,确认机器正常后方可按启动电钮。

4、空压机运转中,操作人员必须加强巡回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妥善处理,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5、空压机各阀门、仪表、安全阀等,必须定期检查校验;进气管、消声器、空气净化器内,必须保持清洁畅通,保证经常处于灵敏、正常状态。如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停机处理。

6、操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严禁睡岗、躺卧、串岗、离岗,严格执行空压机站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安全运行。

7、检修空压机时,严禁使用汽油等挥发性强的易燃液体清洗各部件和衣服。装配时必须清理杂物,防止落入管道内。

8、要认真做好各项记录,记录清楚设备运转情况,保持场地整洁。

第14篇 塔吊司机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塔吊司机应受过专业训练,按有关部门规定进行考核合格并取得操作证,要求其了解操作塔吊的工作原理,熟悉该机械的构造、各安全装置的作用及其调整方法,掌握该机械各项性能的操作方法及维修保养技术。

2.塔吊必须有持证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非司机人员不得操作,作业时应有专人指挥,司机酒后及患病时,不得进行操作。

3.作业前应检查轨道,应平直无沉陷,轨道螺栓无松动,排除轨道上的障碍物,松开夹轨并向上固定好,重点检查各转动机构应正常,主要部位连接螺栓无松动,钢丝绳磨损情况及穿绕滑轮应符合规定。

4.起重机的变幅指示器、力矩限制器以及各种行程限位开关等安全保护装置,必须齐全完整、灵敏可靠,不得随意调整和拆除,严禁用限位装置代替操纵机构。

5.起吊前应进行空载运转,检查行走、回转、起重、变幅等各机构的制动器、安全限位器。防护装置等,确认正常后方可作业。

6.操纵各控制器时应依次逐级操作,严禁越档操作。在变换运转方向时,应将控制器转到零位,待电机停止转动后,再转向另一方向,操作时力求平稳,严禁急开急停。

7.作业时,操作人员应将驾驶室窗户打开,注意指挥信号,驾驶室内应有防火防触电安全措施。

8.起重作业时,重物下方不得有人停留或通过,严禁超荷载和起吊不明重量的物件。

9.起吊重物时绑扎应平稳、牢固,不准斜拉斜吊物品,不准抽吊交错挤压物品,不准起吊埋在土里或冻粘在地上的物品,不得在重物上堆放或悬挂零星物件,零星物料和物件必须用帛笼或钢丝绳绑固后方可起吊。

10.雨天起吊,应先试吊,确认制动器灵敏可靠后方可进行作业。

11.有物品悬挂在空中时,司机与起重工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12.起重机行走到接近轨道限位开关时,应提前减速缓行至停止位置,吊钩距臂杆顶端不得小于互米。

13.多机作业时,应注意保持各机的操作距离。各机吊钩上所悬挂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3米。

14.通有六级以上大风或大雨、大雾、雷雨天,应停止作业。

15.作业完毕后,塔吊应停放在轨道中部,吊钩、小车应移到吊臂根部,臂杆不应过高,应须向风源,放松回转制动器,卡紧轨钳,切断电源。

16.起重司机必须认真做好起重机的使用、维修、保养和交接班的记录工作,定期对机械进行维修保养,做好设备十字作业(清洁、润滑、调整、紧固、防腐)。

17.自升塔式起重机操作还应遵守下列安全规程:(1)(回)吊运物件时,平衡重心必须移至规定位置。(2)专用电梯每次限乘3人,当臂杆口转或起重作业时,严禁开动电梯。(3)顶升前必须检查液压顶升系统各部件的连接情况,并调整好爬升架滚轮与塔身的间隙,然后放松电缆,其长度略大于顶升高度,并紧固好电缆卷筒。(4)顶升作业,必须有专人指挥,非作业人员不得登上顶升套架的操作台,操作室内只准一人操作,应严格听从信号指挥。(5)顶升时,应把起重小车和平衡重移近塔帽,并使吊臂和平衡臂处于平衡状态,将回转部分制动住,严禁回转臂杆及其他作业。(6)顶升到规定高度时,必须先将塔身附着在建筑物上方可继续顶升。(7)顶升完毕后,各连接螺栓应按规定的力距紧固,爬升套架滚轮与塔身应吻合良好,左右操纵杆应在中间位置,并切断液压顶升机构电源。

18.履带塔式起重机操作还应遵守下列安全规程:(1)地面必须平坦、坚实,起重机工作、行驶或停放时,应与沟渠、基坑保持安全距离,不得停放在斜坡上,操作前左右履带板应全部伸出。(2)竖立塔身应缓慢,履带前面要加铁楔垫实。当塔身坚到90度时,防后倾装置应松动,塔身不得与防后倾装置相碰。(3)严禁带负荷行走,空车行走时塔身应稍向前倾,行驶中不得急转弯及旋转上体,转弯半径过小,应分次转弯,下坡时严禁空档滑行。(4)作业结束后,应将塔身放下,并将旋转机构锁好。

第15篇 电工电气调试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进行耐压试验装置的金属外壳须接地。被试设备或电缆两端,如不在同一地点,另一端应有人看守或加锁,并对仪表、接线等检查无误,人员撤离后,方可升压。

2.电气设备或材料作非冲击性试验,升压或降压,均应缓慢进行。因故暂停或试压结束,应先切断电源,安全放电,并将升压设备高压侧短路接地。

3.电力传动装置系统及高低压各型开关调试时,应将有关的开关手柄取下或锁上,悬挂标示牌。

4.用摇表测定绝缘电阻,应防止有人触及正在测定中的线路或设备。测定容性或感性设备。材料后,必须放电。雷电时禁止测定线路绝缘电阻。

5.电流互感器禁止开路,电压互感器禁止短路和以升压方式运行。

6.电气材料或设备需放电时,应穿戴绝缘防护用品,用绝缘棒安全放电。

岗位安全技术操作操作规程15篇

有哪些1.熟悉设备操作流程:每位员工需了解自己工作岗位所涉及的所有设备的操作步骤和安全规定。2.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执行任务时,必须正确佩戴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岗位安全技术操作信息

  • 乙炔氯化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乙炔氯化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96人关注

    有哪些乙炔氯化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操作与维护2.原料处理与储存3.安全防护措施4.应急响应程序5.环境保护与废弃物处理目的和意义乙炔 ...[更多]

  • 电瓶车驾驶员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电瓶车驾驶员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94人关注

    有哪些电瓶车驾驶员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安全驾驶准备1.检查车辆:在开始驾驶前,务必检查电瓶车的刹车系统、灯光、转向、轮胎及电瓶电量,确保所有设备完好无损。 ...[更多]

  • 离子膜电解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离子膜电解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94人关注

    有哪些离子膜电解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确保设备完好无损:检查电解槽、离子膜、电极和管道等关键部件,确保其功能正常,无泄漏、腐蚀或损坏。2.正确穿戴防护装备:操作 ...[更多]

  • 起重机司机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起重机司机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93人关注

    有哪些起重机司机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职责与权限1.起重机司机应负责操作和维护起重机,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司机需遵守所有安全规定,对工作现场的安全状况保持 ...[更多]

  • 装载机司机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装载机司机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93人关注

    有哪些装载机司机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装载机司机在作业中需遵守一系列安全规定,确保自身及他人的安全。这些规程包括但不限于:1.作业前检查:对装载机进行全面检查,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