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操作

措施安全操作15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17
  • 目录

措施安全操作

第1篇 皮带运输安全操作: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1、地理位置

山西汾西瑞泰正中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北东边境静升镇椒仲村,距灵石县城12公里。

2、开口位置:主斜井井筒开口以243°方位角施工,井口标高为+945m,倾角为15.5度。

二、皮带的安装位置

1、安装于主斜井,皮带中线距左帮1152mm、距右帮3848mm、距中线1347.5mm。详细见附图。

三、主要技术特征和主要参数

dsj80/45/2×160可伸缩胶带输送机主要技术参

1

运输

物品

名称

7

塑料整芯

阻燃带

带宽

800mm

粒度

≤350mm

散比重

0.7-1.0t/m

规格

1000s

2

输送量

450t/h

带速

2.5m/s

传动滚筒直径

φ630mm

倾角

15°30′

机长

800m

8

改向滚筒直径

φ500mm

φ400mm

φ320mm

φ200mm

3

矿用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型号

yb2-315l1-4

9

功率

2_160kw

电压等级

660/1140v

10

托辊直径

φ108mm

张紧绞车

牵引力

50kn

11

托辊槽角

30°

4

功率

7.5kw

绳速

10.2m/min

5

输送机用减速机

型号

b3sh09

速比

ι=20

四、皮带输送机运行方案

根据工程情况以及安全运行的需要,形成以皮带输送机为主的运输方式,现有提升运输方式为辅的运输方案。

皮带输送机方案为:工作面→耙斗机→溜子→皮带输送机→地面矸石场

现有出渣方式:工作面→耙斗机装入矿车→绞车牵引下到地面矸石场。

五、皮带输送机运行

(一)初次运转前的检查工作

1.检查吊挂架是否平直。

2.查看卸载滚筒、机尾滚筒、拉紧滚筒和换向滚筒等安装是否正确。

3.检查槽形托辊和下托辊按装是否正确,并能否自由转动。

4.检查各该润滑部位是否有足够的润滑油。

5.检查液力联轴器的充水量,是否有漏水现象。

6.沿胶带输送机全线检查,是否有妨碍胶带输送机的胶带运行和使胶带受损伤的东西。

7.检查输送机的胶带拉紧程度,并在试运转中继续调整输送机的胶带松紧程度。

8.检查机尾耙斗机电源、主副绳、保险绳、护栏及制动系统是否灵敏可靠。

(二)每班开车启动前的准备

1.了解料仓装载情况,并检查各翻板、闸门应灵活、好用。

2.入料、排料溜槽应通畅,无损坏变形。

3.各处挡矸皮子(挡板)、卸料器、清扫器应齐全、牢固良好,无过度磨损现象。

4.各托辊、挡辊、压辊等应齐全、完好。

5.各滚筒周围不应堆矸,或其它物品妨碍运行。

6.胶带上不应有负荷,胶带输送机应保持空载启动。

7.轴承、减速箱及各磨擦部位的润滑应良好。

8.检查耙斗机电源、电缆并检查电缆接头情况。

9.检查耙斗机绳索有无断丝现象。

10.检查耙斗机各联接处紧固状况、信号灯及制动系统的灵敏可靠性。

2.带式输送机的操作

(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检查皮带的运行情况,所有托滚应转动灵活,机头、尾无碎矸石、皮带是否跑偏或磨边发现后要注意观察分析原因,及时汇报进行处理。

(2)驱动装置的调整及各种安全保护装置的调整应有专职人员操作进行。

(3)当听到集控开车信号时,将转换开关到至集控位置,在启动开关附近监视皮带启动情况,当发现异常情况时按急停按钮,当恢复正常后,需及时将转换开关打至集控位置。

(4)如就地开车时,需接到开车信号,确认检查无误,待下一工序设备运行以后,方可开车;开车后应在皮带输送机运行几周,无异常现象时才能给料。

(5)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不得对输送带、托辊、滚筒等进行人工清扫、拆换零部件或进行润滑保养。

(6)运行时,司机先空开皮带空转一圈。检查卡子是否良好完整。不得随意触动各种安全保护装置。

(7)对大块矸石要及时处理,防止损坏皮带或造成皮带跑偏。

(8)注意观察皮带上的物料分布情况,有无偏斜等给料不均现象,要及时进行调整。

(9)运行中操作人员应巡回检查,密切注意设备运行情况。特别注意:主电机温升、噪声,减速器的油位,输送带是否跑偏及损伤情况,各轴承处的温升和噪声,转载点的转载状况,漏斗有无阻塞,滚筒、托辊、清扫器、拉紧装置的工作状态,电控设备的工作状态等。

(10)操作人员发现设备有异常时,应作好记录,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停机。如:

(a)发现卸矸溜槽堵塞,铁器、杂物等卡住胶带时要及时停车处理。

(b)皮带接头拉断或撕裂;皮带跑偏严重,有刮坏、撕裂的危险。

(c)运行过程中,当发现下道工序停机时,必须立即停机,待查明原因处理完毕启动正常后,再开机。

(11)入仓皮带司机应经常测量仓存情况,并及时汇报,以便协调指挥生产。

(五)收尾工作

1.就地开车时,接到停车信号后,待设备上无物料时,方可按下停车按钮进行停车。

2.集控开车时,由调度集中控制停车。

3.关闭喷雾、灭尘水的截止阀。

4.交接班前应将工作区域卫生清理干净,各类物品摆放整齐。

5. 应在现场进行交接班,向接班人员详细交待清本班皮带机及耙斗机的运转状况、出现的故障及存在的问题,履行完交接班手续后,方可交接。

(六)带式输送机司机岗位职责制。

1.各岗位工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各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熟悉设本岗位的工作原理、构造、性能、技术特征、零部件的名称和作用,电动机、控制设备的性能和有关的电气基础知识,了解一些常见事故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做到“三好”、“四会”即使用好、管理好、维修好;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保证机械正常运转。

2.掌握运转情况,经常检查各种部件、制动系统和保护系统是否动作可靠,保持设备完好状态。熟悉本岗位设备的开、停车程序和操作方法,与有关岗位的联系信号,以及检查、分析、防止和排除故障的方法。

3.紧固各部螺钉,调正胶带跑偏,调整清扫器和检查张紧装置。

4.清除驱动滚筒至下部带式输送机尾范围内浮矸,保持机头部的设备清洁。

5.操作中发现问题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处理不了要及时汇报。

6.司机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不允许无证人员操作,制止无证人员操作机器。

7.司机在操纵带式输送机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信号不清、保护装置不灵、输送机电动机及减速箱埋住、机械设备有异响、故障没有处理好、输送机电动机温度超过80℃,不允许开车。

(2)经常监视各部运转情况,如发现故障时,应及时停车处理。

(3)不准用到时输送机运送坑木及机器零部件或工具等。

(4)在正常情况下停机时,应将装载机上的矸石输送完、带式输送机上的货物拉净后方能停机。

(5)停机后清扫各部,保持设备及其周围清洁。

六、移接可伸缩胶带输送机

随着巷道的掘进,胶带输送机的机尾部分向前移动,胶带向前延接,每段胶带长度50m,采用前进式,输送机随耙斗机前移而移接一次,一般10m移接一次,最多20m移接一次。

1.首先,将张紧绞车钢丝绳放松,使张紧绞车靠近游动小车的一端,储带装置中有胶带。

2.将输送机的总电源开关电源切断,并挂上“有人工作,严禁送电”警示牌,并将开关锁死,并设专职人员看守。

3.将耙碴机开关、电缆进线、负荷线防至合适位置,必须保证电缆足够长,以免造成电缆抽出或拽断,同时要将电缆保护好。

4.将机尾前进区段、机尾两侧400mm范围障碍物清除干净。

5.在机尾正前方的工作面打四根20×2200mm树脂锚杆,形成正方形,间距为400mm,深度不小于1700mm,把导向轮挂上与树脂锚杆一同埋入工作面的两根6×19-15.5mm钢丝绳绳扣上,将耙斗机主绳穿过导向轮,用一根6×19-15.5mm钢丝绳绳扣穿过机尾连接架,将两绳头分别用三副20mm卡子与主绳相连接。

6.开动张紧绞车,将胶带张紧。

7.如储带装置内胶带已放完,机尾不能再延伸,需向机身上接上一条胶带后方可移动。

七、输送机的维护保养

带式输送机维护人员应按时按巡回检查路线图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不能处理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

带式输送机日常维护检查时应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每日至少进行一次全线主要设备及部件外观检查。观察(听或触的方法)电动机、减速器、联轴节等是否运转正常,有无异常响及震动,

2.检查各部紧固件是否松动,如发现有松动现象,应及时紧固。

3.检查胶带的拉紧程度,以空段胶带略成弧形为宜。

4.检查胶带及接头部位是否脱胶,接头处是否变形、破裂,金属卡子连接的胶带接头根部是否有横向裂纹,金属卡子是否被刮变形,若发现胶带接头异常变形及破裂,应及时向主管人员汇报并由主管人员安排处理。

5.检查胶带是否跑偏及打滑等不正常的工作状态,胶带上是否有大块物料及铁器等。若发现胶带跑偏、打滑等不正常的工作状态,应协助维护工进行处理;对于胶带上的大块物料及铁器等杂物,应及时停机清除。

6.检查滚筒、托辊是否有变形、损坏、缺油,轴承部位温度是否超过标准,转动是否灵活,对于严重变形的或损坏的滚筒机托辊,应由主管人员安排组织更换。缺油部位,应当及时注油。

7.检查减速器、轴承的润滑情况,是否漏油或缺油。应对漏油部位进行处理,若缺油应及时补充。

8.检查清扫器和各种保护装置是否工作正常,要使清扫装置与胶带接触良好,安全保护装置动作可靠。

9.检查溜矸板是否牢固,卸料板位置是否正确。应把溜矸板、卸料板位置调整合适,固定牢固。

10.检修维护时必须将开关手柄达到零位,挂上警示牌“有人工作,严禁送电”。

11.输送机皮带的保护

(a)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小给矸嘴与胶带的距离,减缓物料对胶带的冲击和磨损。

(b)严格控制水矸、大块物料及铁器给到胶带上。已经给到胶带上的大块物料及铁器被发现后,要及时停机,将大块物料及铁器搬离胶带后再开机。

(c)对胶带边部损坏、中部纵向撕裂和脱胶部位及时修补。

(d)对于胶带接头严重变形、破裂,金属卡子变形、损坏,要及时重新接头、整形或更换金属卡子。

(e)增设必要的调心托辊,防偏保护,断带、打滑保护,以保证胶带正常工作,使带式输送机在事故运转中能及时自动停机,防止事故扩大,从而保护胶带。出现一般的胶带跑偏现象,调心托辊可以调正胶带运行方向。

(f)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带式输送机。

(g)巷道淋水的地方,皮带输送机道应采取防水措施。

九、输送机安全管理制度

(一)带式输送机交接班制度

1.接班人员必须提前到达岗位,交班人员不准提前离岗升井。交接班工作必须按时在现场进行。

2.交班人员必须将当班的设备运转状态、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工具、材料和配件存放情况向接班人员交代清楚。

3.接班者必须按照巡回检查制度固定的内容,先进行巡查,并查阅各种记录。

4.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双方不得交接班:

(1)按照巡回检查制度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本班没有认真执行。

(2)各种记录薄没有按规定填写或有缺页、丢失现象。

(3)本班发生的故障未查清原因,或留有能处理而未处理的问题。

(4)接班者情绪不正常或有其他影响履行岗位职责的异常情况。

(5)安全保护装置失灵或损坏。

(6)工具、材料、配件无故丢失或损坏。

(7)设备或输送机机道不整洁。

5.正式交接工作必须由交班者和接班者共同进行。双方按巡回查路线进行交接,主要检查部件是否正常,运转时有无异常状、异响;安全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可靠;个运动部位润滑是否良好;温度是否正常;设备及机道是否整洁等。

6.交接工作经双方同意后,均应在交接班记录上签字。

7.在规定时间内接班人员未及时接班,交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必须征得领导同意后,方能离开工作岗位。

(二)输送机巡回检查制度

1.上岗后,对带式输送机保护、各种信号、电气设备、操作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2.监护司机每小时对电机、减速机、联轴器、各滚筒轴承、制动装置、各清扫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电机温升是否超过规定,减速器、滚筒轴承、联轴器有无异常,清扫器是否灵活好用。

3.班中经常倾听设备的声音是否正常,经常观察输送带有无异常,发现问题及时停车处理,并汇报。

4.经常检查受矸点、受矸装置有无异常,输送带是否跑偏,托辊有无异常。

5.交接班时,接班人员要仔细对带式输送机进行认真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汇报。

(三)输送机强制检修制度

1.堆矸、防滑保护必须班中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按钮、电铃、电机、接地保护及电气设备的防爆每天检查一次。

3.烟雾保护探头,每月升井试验一次。

4.开关机电气设备防爆面涂油,每月一次。

5.电气设备及电缆摇测绝缘,每月一次。

6.电气设备接地电阻摇测,每季度一次。

7.电机轴承,每三个月注ⅱ号锂基脂润滑脂一次。

8.各注油点半个月注润滑脂一次。

9.托滚、转动部件、清煤器、挡煤板、调偏装置,输送带接头、机身检查每班一次。

10.调偏装置中心轴每半年加注润滑脂一次。

11.机头、机尾各种紧固连接件每月检查一次。

12.输送带运行状态巡回检查,如有跑偏磨架子现象,必须立即处理。

13.带式输送机司机、包机人员必须坚持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汇报值班干部。

(四)输送机日检制度

1.机头(机尾)清矸器每天检查一次。

2.制动闸瓦间隙、制动闸行程每天检查一次。

3.各部位螺丝紧固检查每天一次。

4.棒式联轴器压板螺丝检查每天一次。

5.液力偶合器、机械跑偏装置、各种托辊运转状况检查每天一次。

6.输送带接头和输送带磨损情况、各转动部位固定情况、轴承温度、输送带跑偏情况每天检查一次。

7.机身架子、管子、联轴节同轴度、间隙检查每天一次。

8.转动滚筒安全保护挡板、机头平台每天检查一次。

9.与高强带式输送机搭接的受矸点每天检查一次。

(五)电气部分

1.电流互感器、合闸机构、电器综合保护试验、中间继电器接触点有无松动,开关接地保护、保险管是否合格,每天检查一次。

2.控制部分:抱闸电机、松闸返回开关、点动执行器控制继电器、速度传感器固定螺丝是否松动,控制箱保险管,继电器是否松动,每天检查一次。

3.速度、堆矸、跑偏保护,撕带、沿停、断带保护每天检查试验一次。

4.烟雾、保护传感器每天检查一次。

5.信号、照明综合保护装置每天试验一次。

(六)输送机润滑制度

1.减速机每天检查油量,缺油时及时增添,六个月换油一次。

2.液力偶合器每天检查油量,六个月换油一次。

3.电机轴承注油,每季度一次。

4.转动滚筒、导向滚筒、机尾滚筒、张紧滚筒轴承每半月注油一次

5.各种托辊轴承每季度注油一次。

(七)输送机验带制度

1.队指派一名副队长专门负责高强带式输送机管理工作,每天落实检修和输送带接头情况,输送机运转情况。

2.队指派专人包机、验带工对输送带每天进行检验,检查输送带接头、带体磨损情况,对磨损量进行测量,并认真填写验带记录,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向队领导汇报。

3.专业验带人员对查出的重大问题要及时汇报,及时处理,不得拖延时间。

4.运转班人员在接班和运转中,必须对输送带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队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处理。

(八)输送机定期检修制度

1.联轴器同轴度、间隙调整,每六个月一次。

2.减速机齿轮磨损情况,六个月一次。

3.调偏装置中心轴注油,六个月一次。

4.滚筒轴承磨损情况检查,六个月检查一次。

5.制动系统调整,三个月一次。

6.拉紧装置检查,每月一次。

7.输送带接头硫化,每两年一次。

8.托辊检修注油,每三个月一次。

9.制动闸间隙、闸瓦磨损量,每天检查一次。

10.制动闸有效接触而积,每月测量一次。

11.拉紧装置、清扫器、油泵、挡煤板每天检查一次。

(九)预防输送机伤人事故发生的注意事项

1.带式输送机的机头、机尾必须设置安全防护罩或栏杆。如果输送机长度超过30m,必须设置人行过桥。

2.输送机长度超过50m时,各重点工作地点,必须设置中间“紧急停机”按钮或拉线开关。“紧急停机”按钮或拉线开关的设置位置,一般应在走廊人行道一侧。

3.倾斜带式输送机必须设置防偏、止逆和过载、防滑停机保护装置。

4.检修带式输送机时,严禁站在机头、机尾转动滚筒、输送带等运转部位上;严禁直接手拉、脚蹬、脚踩输送带点动开车。

5.在输送机运转中,禁止在非人行道一侧及空间较小的下带下清矸。

6.输送机必须设置清扫器。输送机运转过程中,禁止清理或更换托辊,禁止清理机架和滚筒上的存矸,禁止站在机架上铲矸、扫水、触摸输送带。机架较高的输送机,必须设置防护遮板。清理托辊、机头、机尾滚筒时,必须执行停电挂牌制度。

7.禁止任何人在带式输送机输送带上站、行、坐、卧、横跨。

(三)操作注意事项

1.司机必须确认信号,按规定信号开、停输送机。每次起动前,必须先发出信号,通知人员离开输送机转动部位,然后点动二次,再正式运行。

2.不准超负荷强行起动。发现闷车时,先起动两次(每次不超过15秒),仍不能起动时,必须卸掉输送带上的矸石。待正常运转后,再将矸石装上输送带运出。

3.在运转过程中,随时注意运行状况;经常检查电动机、减速器、轴承的温度;倾听各部位运转声音;清理机头、机尾的灰尘;保持正常洒水喷雾。

4.发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停机,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运行。

(1)输送带跑偏、撕裂、接头卡子断裂。

(2)输送带打滑或闷车。

(3)电气、机械部件温度超限或运转声音不正常。

(4)输送带上有大块矸石、长材料等。

(5)危及人身安全时。

(6)信号不明或下台输送机停机时。

(7)任一中停开关无效时。

5.点动开车和处理输送带跑偏时,严禁用手、脚直接触动输送带,且按规定着装。

6.输送带运转时,禁止清理机头、机尾滚筒及其附近的灰尘。不许拉动输送带的清扫器。

7.输送机巷道内应有足够照明设施。

8.电工停电,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

9.电工接电必须满足电工接线工艺,严禁出现失爆现象。

10.电工对火时,必须先检查施工地点瓦斯浓度,当瓦斯浓度小于0.5%时,方可打开开关,经验电、放电后方可施工,且操作时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11.在输送机上检修、处理故障或其它工作时,必须闭锁输送机的控制开关,挂上“有人工作,严禁送电”的停电牌。严禁站在带式输送上点动开关。

12.在检修机头卸载滚筒部分时,必须将上部皮带停车并可靠闭锁。

13.除了控制开关的接触器触头粘住外,禁止用控制开关的手把直接切断电动机电源。

14.正常停机前皮带上的矸石确保卸净,非正常停机,负载启动时,要使用软启动装置,停机时使用软制动装置。

15. 移机尾时,机尾两侧严禁有人,且必须保护好开关、电缆,严禁出现失爆现象。

16. 通往紧急停机开关的通道应无障碍物,保持畅通。

其它事项严格按照《主斜井施工技术作业规程》、《煤矿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第2篇 皮带运输 安全操作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1、地理位置

山西汾西瑞泰正中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北东边境静升镇椒仲村,距灵石县城12公里。

2、开口位置:主斜井井筒开口以243°方位角施工,井口标高为+945m,倾角为15.5度。

二、皮带的安装位置

1、安装于主斜井,皮带中线距左帮1152mm、距右帮3848mm、距中线1347.5mm。详细见附图。

三、主要技术特征和主要参数

dsj80/45/2×160可伸缩胶带输送机主要技术参

1

运输

物品

名称

7

塑料整芯

阻燃带

带宽

800mm

粒度

≤350mm

散比重

0.7-1.0t/m

规格

1000s

2

输送量

450t/h

带速

2.5m/s

传动滚筒直径

φ630mm

倾角

15°30′

机长

800m

8

改向滚筒直径

φ500mm

φ400mm

φ320mm

φ200mm

3

矿用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型号

yb2-315l1-4

9

功率

2_160kw

电压等级

660/1140v

10

托辊直径

φ108mm

张紧绞车

牵引力

50kn

11

托辊槽角

30°

4

功率

7.5kw

绳速

10.2m/min

5

输送机用减速机

型号

b3sh09

速比

ι=20

四、皮带输送机运行方案

根据工程情况以及安全运行的需要,形成以皮带输送机为主的运输方式,现有提升运输方式为辅的运输方案。

皮带输送机方案为:工作面→耙斗机→溜子→皮带输送机→地面矸石场

现有出渣方式:工作面→耙斗机装入矿车→绞车牵引下到地面矸石场。

五、皮带输送机运行

(一)初次运转前的检查工作

1.检查吊挂架是否平直。

2.查看卸载滚筒、机尾滚筒、拉紧滚筒和换向滚筒等安装是否正确。

3.检查槽形托辊和下托辊按装是否正确,并能否自由转动。

4.检查各该润滑部位是否有足够的润滑油。

5.检查液力联轴器的充水量,是否有漏水现象。

6.沿胶带输送机全线检查,是否有妨碍胶带输送机的胶带运行和使胶带受损伤的东西。

7.检查输送机的胶带拉紧程度,并在试运转中继续调整输送机的胶带松紧程度。

8.检查机尾耙斗机电源、主副绳、保险绳、护栏及制动系统是否灵敏可靠。

(二)每班开车启动前的准备

1.了解料仓装载情况,并检查各翻板、闸门应灵活、好用。

2.入料、排料溜槽应通畅,无损坏变形。

3.各处挡矸皮子(挡板)、卸料器、清扫器应齐全、牢固良好,无过度磨损现象。

4.各托辊、挡辊、压辊等应齐全、完好。

5.各滚筒周围不应堆矸,或其它物品妨碍运行。

6.胶带上不应有负荷,胶带输送机应保持空载启动。

7.轴承、减速箱及各磨擦部位的润滑应良好。

8.检查耙斗机电源、电缆并检查电缆接头情况。

9.检查耙斗机绳索有无断丝现象。

10.检查耙斗机各联接处紧固状况、信号灯及制动系统的灵敏可靠性。

2.带式输送机的操作

(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检查皮带的运行情况,所有托滚应转动灵活,机头、尾无碎矸石、皮带是否跑偏或磨边发现后要注意观察分析原因,及时汇报进行处理。

(2)驱动装置的调整及各种安全保护装置的调整应有专职人员操作进行。

(3)当听到集控开车信号时,将转换开关到至集控位置,在启动开关附近监视皮带启动情况,当发现异常情况时按急停按钮,当恢复正常后,需及时将转换开关打至集控位置。

(4)如就地开车时,需接到开车信号,确认检查无误,待下一工序设备运行以后,方可开车;开车后应在皮带输送机运行几周,无异常现象时才能给料。

(5)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不得对输送带、托辊、滚筒等进行人工清扫、拆换零部件或进行润滑保养。

(6)运行时,司机先空开皮带空转一圈。检查卡子是否良好完整。不得随意触动各种安全保护装置。

(7)对大块矸石要及时处理,防止损坏皮带或造成皮带跑偏。

(8)注意观察皮带上的物料分布情况,有无偏斜等给料不均现象,要及时进行调整。

(9)运行中操作人员应巡回检查,密切注意设备运行情况。特别注意:主电机温升、噪声,减速器的油位,输送带是否跑偏及损伤情况,各轴承处的温升和噪声,转载点的转载状况,漏斗有无阻塞,滚筒、托辊、清扫器、拉紧装置的工作状态,电控设备的工作状态等。

(10)操作人员发现设备有异常时,应作好记录,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停机。如:

(a)发现卸矸溜槽堵塞,铁器、杂物等卡住胶带时要及时停车处理。

(b)皮带接头拉断或撕裂;皮带跑偏严重,有刮坏、撕裂的危险。

(c)运行过程中,当发现下道工序停机时,必须立即停机,待查明原因处理完毕启动正常后,再开机。

(11)入仓皮带司机应经常测量仓存情况,并及时汇报,以便协调指挥生产。

(五)收尾工作

1.就地开车时,接到停车信号后,待设备上无物料时,方可按下停车按钮进行停车。

2.集控开车时,由调度集中控制停车。

3.关闭喷雾、灭尘水的截止阀。

4.交接班前应将工作区域卫生清理干净,各类物品摆放整齐。

5. 应在现场进行交接班,向接班人员详细交待清本班皮带机及耙斗机的运转状况、出现的故障及存在的问题,履行完交接班手续后,方可交接。

(六)带式输送机司机岗位职责制。

1.各岗位工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各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熟悉设本岗位的工作原理、构造、性能、技术特征、零部件的名称和作用,电动机、控制设备的性能和有关的电气基础知识,了解一些常见事故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做到“三好”、“四会”即使用好、管理好、维修好;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保证机械正常运转。

2.掌握运转情况,经常检查各种部件、制动系统和保护系统是否动作可靠,保持设备完好状态。熟悉本岗位设备的开、停车程序和操作方法,与有关岗位的联系信号,以及检查、分析、防止和排除故障的方法。

3.紧固各部螺钉,调正胶带跑偏,调整清扫器和检查张紧装置。

4.清除驱动滚筒至下部带式输送机尾范围内浮矸,保持机头部的设备清洁。

5.操作中发现问题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处理不了要及时汇报。

6.司机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不允许无证人员操作,制止无证人员操作机器。

7.司机在操纵带式输送机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信号不清、保护装置不灵、输送机电动机及减速箱埋住、机械设备有异响、故障没有处理好、输送机电动机温度超过80℃,不允许开车。

(2)经常监视各部运转情况,如发现故障时,应及时停车处理。

(3)不准用到时输送机运送坑木及机器零部件或工具等。

(4)在正常情况下停机时,应将装载机上的矸石输送完、带式输送机上的货物拉净后方能停机。

(5)停机后清扫各部,保持设备及其周围清洁。

六、移接可伸缩胶带输送机

随着巷道的掘进,胶带输送机的机尾部分向前移动,胶带向前延接,每段胶带长度50m,采用前进式,输送机随耙斗机前移而移接一次,一般10m移接一次,最多20m移接一次。

1.首先,将张紧绞车钢丝绳放松,使张紧绞车靠近游动小车的一端,储带装置中有胶带。

2.将输送机的总电源开关电源切断,并挂上“有人工作,严禁送电”警示牌,并将开关锁死,并设专职人员看守。

3.将耙碴机开关、电缆进线、负荷线防至合适位置,必须保证电缆足够长,以免造成电缆抽出或拽断,同时要将电缆保护好。

4.将机尾前进区段、机尾两侧400mm范围障碍物清除干净。

5.在机尾正前方的工作面打四根20×2200mm树脂锚杆,形成正方形,间距为400mm,深度不小于1700mm,把导向轮挂上与树脂锚杆一同埋入工作面的两根6×19-15.5mm钢丝绳绳扣上,将耙斗机主绳穿过导向轮,用一根6×19-15.5mm钢丝绳绳扣穿过机尾连接架,将两绳头分别用三副20mm卡子与主绳相连接。

6.开动张紧绞车,将胶带张紧。

7.如储带装置内胶带已放完,机尾不能再延伸,需向机身上接上一条胶带后方可移动。

七、输送机的维护保养

带式输送机维护人员应按时按巡回检查路线图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不能处理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

带式输送机日常维护检查时应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每日至少进行一次全线主要设备及部件外观检查。观察(听或触的方法)电动机、减速器、联轴节等是否运转正常,有无异常响及震动,

2.检查各部紧固件是否松动,如发现有松动现象,应及时紧固。

3.检查胶带的拉紧程度,以空段胶带略成弧形为宜。

4.检查胶带及接头部位是否脱胶,接头处是否变形、破裂,金属卡子连接的胶带接头根部是否有横向裂纹,金属卡子是否被刮变形,若发现胶带接头异常变形及破裂,应及时向主管人员汇报并由主管人员安排处理。

5.检查胶带是否跑偏及打滑等不正常的工作状态,胶带上是否有大块物料及铁器等。若发现胶带跑偏、打滑等不正常的工作状态,应协助维护工进行处理;对于胶带上的大块物料及铁器等杂物,应及时停机清除。

6.检查滚筒、托辊是否有变形、损坏、缺油,轴承部位温度是否超过标准,转动是否灵活,对于严重变形的或损坏的滚筒机托辊,应由主管人员安排组织更换。缺油部位,应当及时注油。

7.检查减速器、轴承的润滑情况,是否漏油或缺油。应对漏油部位进行处理,若缺油应及时补充。

8.检查清扫器和各种保护装置是否工作正常,要使清扫装置与胶带接触良好,安全保护装置动作可靠。

9.检查溜矸板是否牢固,卸料板位置是否正确。应把溜矸板、卸料板位置调整合适,固定牢固。

10.检修维护时必须将开关手柄达到零位,挂上警示牌“有人工作,严禁送电”。

11.输送机皮带的保护

(a)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小给矸嘴与胶带的距离,减缓物料对胶带的冲击和磨损。

(b)严格控制水矸、大块物料及铁器给到胶带上。已经给到胶带上的大块物料及铁器被发现后,要及时停机,将大块物料及铁器搬离胶带后再开机。

(c)对胶带边部损坏、中部纵向撕裂和脱胶部位及时修补。

(d)对于胶带接头严重变形、破裂,金属卡子变形、损坏,要及时重新接头、整形或更换金属卡子。

(e)增设必要的调心托辊,防偏保护,断带、打滑保护,以保证胶带正常工作,使带式输送机在事故运转中能及时自动停机,防止事故扩大,从而保护胶带。出现一般的胶带跑偏现象,调心托辊可以调正胶带运行方向。

(f)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带式输送机。

(g)巷道淋水的地方,皮带输送机道应采取防水措施。

九、输送机安全管理制度

(一)带式输送机交接班制度

1.接班人员必须提前到达岗位,交班人员不准提前离岗升井。交接班工作必须按时在现场进行。

2.交班人员必须将当班的设备运转状态、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工具、材料和配件存放情况向接班人员交代清楚。

3.接班者必须按照巡回检查制度固定的内容,先进行巡查,并查阅各种记录。

4.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双方不得交接班:

(1)按照巡回检查制度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本班没有认真执行。

(2)各种记录薄没有按规定填写或有缺页、丢失现象。

(3)本班发生的故障未查清原因,或留有能处理而未处理的问题。

(4)接班者情绪不正常或有其他影响履行岗位职责的异常情况。

(5)安全保护装置失灵或损坏。

(6)工具、材料、配件无故丢失或损坏。

(7)设备或输送机机道不整洁。

5.正式交接工作必须由交班者和接班者共同进行。双方按巡回查路线进行交接,主要检查部件是否正常,运转时有无异常状、异响;安全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可靠;个运动部位润滑是否良好;温度是否正常;设备及机道是否整洁等。

6.交接工作经双方同意后,均应在交接班记录上签字。

7.在规定时间内接班人员未及时接班,交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必须征得领导同意后,方能离开工作岗位。

(二)输送机巡回检查制度

1.上岗后,对带式输送机保护、各种信号、电气设备、操作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2.监护司机每小时对电机、减速机、联轴器、各滚筒轴承、制动装置、各清扫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电机温升是否超过规定,减速器、滚筒轴承、联轴器有无异常,清扫器是否灵活好用。

3.班中经常倾听设备的声音是否正常,经常观察输送带有无异常,发现问题及时停车处理,并汇报。

4.经常检查受矸点、受矸装置有无异常,输送带是否跑偏,托辊有无异常。

5.交接班时,接班人员要仔细对带式输送机进行认真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汇报。

(三)输送机强制检修制度

1.堆矸、防滑保护必须班中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按钮、电铃、电机、接地保护及电气设备的防爆每天检查一次。

3.烟雾保护探头,每月升井试验一次。

4.开关机电气设备防爆面涂油,每月一次。

5.电气设备及电缆摇测绝缘,每月一次。

6.电气设备接地电阻摇测,每季度一次。

7.电机轴承,每三个月注ⅱ号锂基脂润滑脂一次。

8.各注油点半个月注润滑脂一次。

9.托滚、转动部件、清煤器、挡煤板、调偏装置,输送带接头、机身检查每班一次。

10.调偏装置中心轴每半年加注润滑脂一次。

11.机头、机尾各种紧固连接件每月检查一次。

12.输送带运行状态巡回检查,如有跑偏磨架子现象,必须立即处理。

13.带式输送机司机、包机人员必须坚持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汇报值班干部。

(四)输送机日检制度

1.机头(机尾)清矸器每天检查一次。

2.制动闸瓦间隙、制动闸行程每天检查一次。

3.各部位螺丝紧固检查每天一次。

4.棒式联轴器压板螺丝检查每天一次。

5.液力偶合器、机械跑偏装置、各种托辊运转状况检查每天一次。

6.输送带接头和输送带磨损情况、各转动部位固定情况、轴承温度、输送带跑偏情况每天检查一次。

7.机身架子、管子、联轴节同轴度、间隙检查每天一次。

8.转动滚筒安全保护挡板、机头平台每天检查一次。

9.与高强带式输送机搭接的受矸点每天检查一次。

(五)电气部分

1.电流互感器、合闸机构、电器综合保护试验、中间继电器接触点有无松动,开关接地保护、保险管是否合格,每天检查一次。

2.控制部分:抱闸电机、松闸返回开关、点动执行器控制继电器、速度传感器固定螺丝是否松动,控制箱保险管,继电器是否松动,每天检查一次。

3.速度、堆矸、跑偏保护,撕带、沿停、断带保护每天检查试验一次。

4.烟雾、保护传感器每天检查一次。

5.信号、照明综合保护装置每天试验一次。

(六)输送机润滑制度

1.减速机每天检查油量,缺油时及时增添,六个月换油一次。

2.液力偶合器每天检查油量,六个月换油一次。

3.电机轴承注油,每季度一次。

4.转动滚筒、导向滚筒、机尾滚筒、张紧滚筒轴承每半月注油一次

5.各种托辊轴承每季度注油一次。

(七)输送机验带制度

1.队指派一名副队长专门负责高强带式输送机管理工作,每天落实检修和输送带接头情况,输送机运转情况。

2.队指派专人包机、验带工对输送带每天进行检验,检查输送带接头、带体磨损情况,对磨损量进行测量,并认真填写验带记录,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向队领导汇报。

3.专业验带人员对查出的重大问题要及时汇报,及时处理,不得拖延时间。

4.运转班人员在接班和运转中,必须对输送带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队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处理。

(八)输送机定期检修制度

1.联轴器同轴度、间隙调整,每六个月一次。

2.减速机齿轮磨损情况,六个月一次。

3.调偏装置中心轴注油,六个月一次。

4.滚筒轴承磨损情况检查,六个月检查一次。

5.制动系统调整,三个月一次。

6.拉紧装置检查,每月一次。

7.输送带接头硫化,每两年一次。

8.托辊检修注油,每三个月一次。

9.制动闸间隙、闸瓦磨损量,每天检查一次。

10.制动闸有效接触而积,每月测量一次。

11.拉紧装置、清扫器、油泵、挡煤板每天检查一次。

(九)预防输送机伤人事故发生的注意事项

1.带式输送机的机头、机尾必须设置安全防护罩或栏杆。如果输送机长度超过30m,必须设置人行过桥。

2.输送机长度超过50m时,各重点工作地点,必须设置中间“紧急停机”按钮或拉线开关。“紧急停机”按钮或拉线开关的设置位置,一般应在走廊人行道一侧。

3.倾斜带式输送机必须设置防偏、止逆和过载、防滑停机保护装置。

4.检修带式输送机时,严禁站在机头、机尾转动滚筒、输送带等运转部位上;严禁直接手拉、脚蹬、脚踩输送带点动开车。

5.在输送机运转中,禁止在非人行道一侧及空间较小的下带下清矸。

6.输送机必须设置清扫器。输送机运转过程中,禁止清理或更换托辊,禁止清理机架和滚筒上的存矸,禁止站在机架上铲矸、扫水、触摸输送带。机架较高的输送机,必须设置防护遮板。清理托辊、机头、机尾滚筒时,必须执行停电挂牌制度。

7.禁止任何人在带式输送机输送带上站、行、坐、卧、横跨。

(三)操作注意事项

1.司机必须确认信号,按规定信号开、停输送机。每次起动前,必须先发出信号,通知人员离开输送机转动部位,然后点动二次,再正式运行。

2.不准超负荷强行起动。发现闷车时,先起动两次(每次不超过15秒),仍不能起动时,必须卸掉输送带上的矸石。待正常运转后,再将矸石装上输送带运出。

3.在运转过程中,随时注意运行状况;经常检查电动机、减速器、轴承的温度;倾听各部位运转声音;清理机头、机尾的灰尘;保持正常洒水喷雾。

4.发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停机,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运行。

(1)输送带跑偏、撕裂、接头卡子断裂。

(2)输送带打滑或闷车。

(3)电气、机械部件温度超限或运转声音不正常。

(4)输送带上有大块矸石、长材料等。

(5)危及人身安全时。

(6)信号不明或下台输送机停机时。

(7)任一中停开关无效时。

5.点动开车和处理输送带跑偏时,严禁用手、脚直接触动输送带,且按规定着装。

6.输送带运转时,禁止清理机头、机尾滚筒及其附近的灰尘。不许拉动输送带的清扫器。

7.输送机巷道内应有足够照明设施。

8.电工停电,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

9.电工接电必须满足电工接线工艺,严禁出现失爆现象。

10.电工对火时,必须先检查施工地点瓦斯浓度,当瓦斯浓度小于0.5%时,方可打开开关,经验电、放电后方可施工,且操作时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11.在输送机上检修、处理故障或其它工作时,必须闭锁输送机的控制开关,挂上“有人工作,严禁送电”的停电牌。严禁站在带式输送上点动开关。

12.在检修机头卸载滚筒部分时,必须将上部皮带停车并可靠闭锁。

13.除了控制开关的接触器触头粘住外,禁止用控制开关的手把直接切断电动机电源。

14.正常停机前皮带上的矸石确保卸净,非正常停机,负载启动时,要使用软启动装置,停机时使用软制动装置。

15. 移机尾时,机尾两侧严禁有人,且必须保护好开关、电缆,严禁出现失爆现象。

16. 通往紧急停机开关的通道应无障碍物,保持畅通。

其它事项严格按照《主斜井施工技术作业规程》、《煤矿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第3篇 氨制冷系统安全操作防护措施

氨(nh3)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中温制冷剂,在特殊凿井行业冻结工程中被大量使用。氨蒸汽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在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77kg/m2,对空气比重为0.5971,沸点—33.4℃,溶点—77.7℃。氨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15~28%,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为13.5~79%。氨极易溶于水,呈碱性,1%水溶液的ph值为11.7左右。氨属有毒类介质,毒性2级,对人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上呼吸道的刺激和腐蚀作用,直接接触高浓度氨时,接触部位可引起碱性化学灼伤,氨还可以引起呼吸道深部及肺部的损伤。车间空气中氨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 mg/m3,当氨蒸汽在空气中容积浓度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小时即可中毒。氨的上述性质决定了必须加强并落实对氨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安全。

一、安全意识与安全责任制

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意识,建立处、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体系,落实安全生产会制度、班前班后安全会等制度。

二、安全装置与安全防护措施

制冷系统的安全运转除了依靠过硬的安装质量外,必备的安全装置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制冷系统中须安装足够的氨压力表、安全阀、液面计、温度计等,有效且足够的安全装置能够准确监视系统运行工况(如压力、温度等),以便及时察觉制冷系统有无异常,并能在出现系统超压等异常情况时及时动作,避免发生事故。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表计必须进行定期校验,确保其在有效期内。

其他的安全防护措施还有:

1、制冷设备上需安装压力继电器、压差继电器。

2、监视冻结站内氨气浓度的氨气浓度检测仪,可在空气中氨气浓度超过规定含量时及时报警。

3、针对氨气浓度比重比空气小的特点,泄漏的氨气易积聚于冻结站顶部,在冻结站屋顶处开设通风口。

4、冻结站内应设有局扇,其排风能力要求每小时将室内空气更换不少于8次。而且在室内室外都应装设按扭开关,配备事故电源,在紧急情况下能确保局扇工作。

5、车间的门应向外开,并最少留有两个进出口,以保证安全。

6、冻结站应配备带靴的防毒衣、橡皮手套、胶靴、管夹、氧气呼吸器等防护用具,妥善放置在机房进口的专用箱内,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确保使用。专用箱在紧急情况下应能强行打开。

7、冻结站须配备足够数量的二氧化碳或干粉或“1211”等灭火器材,已备扑灭油火、制冷剂火和电火。

三、安全操作

要制定科学而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执行。所有冻安工均须持证上岗,确保安全操作。

1、新安装的制冷系统,必须经过耐压试验、检漏、排污、抽真空,当确认系统无泄漏时,方可充灌制冷剂。

2、像容器内充灌制冷剂时,阀门开启操作应缓慢进行,以免引起容器的脆性破坏。

3、制冷系统中,存有液态制冷剂的管道设备,严禁同时将两端阀门关闭。

4、为避免氨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发生爆炸,在冻结站和辅助设备间不能有明火,冬季严禁用明火取暖。

5、检修设备和管道时,在制冷剂未抽空或未置换完全与大气接通的情况下,严禁拆卸设备进行焊接作业。

四、事故救援与紧急救护

各项目部须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处审批后执行,必要时要进行演练。

项目部应配备专兼职医生,也2可与附近医院建立联系,保证在人员发生氨中毒时能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冻氨工亦应掌握基本的急救措施。

项目部应备有硼酸水、凡士林以及其他必备的药品,以备急用。

第4篇 腐蚀性物品安全操作技术措施

1、搬运和使用腐蚀性药品如强酸、强碱及溴等,要戴橡皮手套、围裙、眼镜,并穿深筒胶鞋。

2、 搬运酸、碱前应仔细作下列几项检查:

(1)装运器具的强度 ;

(2)装酸或碱的容器是否封严;

(2)容器的位置固定是否稳;

(4)搬运时,不许一人把容器背在背上。

3、移注酸碱液时,要用虹吸管,不要用漏斗,以防酸、碱溶液溅出;

4、酸碱或其它苛性液体,禁止用嘴直接吸取,如无吸气器可用量筒量取。

5、开放盛溴、过氧化氢、氢氟酸、氨水和其它苛性溶液容器时,应先用水冷却,然后开瓶。开瓶时,瓶口不准对人。

6、在稀释酸(尤其是硫酸)时,应当一面搅拌冷水,一面慢慢将酸注入。禁止将水注入酸内。

7、拿取碱金属及其氢氧化物和氧化物时,必须用镊子夹取或用磁匙采取。

8、废酸、废碱必须倒在专门的缸子内。缸子应放在安全的地方。

9、如腐蚀性物质触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10. 腐蚀性强烈的物质有:溴及溴水;硝酸;硫酸;王水;氢氟酸;酸溶液 ;氢氰酸;五氧化二磷 ;磷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冰醋酸;磷;硝酸银;盐酸。

第5篇 振动堆焊安全操作技术措施

一、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操作。施焊时应使用必须的电焊防护用具,如护目镜、工作服等,并必须戴上口罩,防止铁粉微尘的吸入,确保职业卫生健康。

二、调整遮光板使操作时能察看焊道而不受弧光刺目。

三、室内墙壁最好涂黑,在堆焊设备周围如有人进行工作时,应注意用屏遮蔽栏使弧光不直接照射到别人身上。

四、使用蒸汽保护焊时,应保证电锅炉顶上的安全阀体的小孔畅通。

五、设备均应可靠地接地装置方可使用。

六、检查各组成部分间的电缆连接是否正确,核对电源电压是否相符。

七、用5%甘油水溶液加入在床脚约3/4。

八、合上设备外的电源开关,开控制箱上的“总电源”开关,控制箱上的指示灯亮,检查电风扇应向外排风。

九、调整主轴转动,堆焊小车行走及送行进退方向与指示方向相符(主轴为反时针方向旋转)。

十、试验连锁及限位开关是否起作用。

十一、焊机在出厂时已调好振动幅度,需要时可使有附件的专用扳手进行重调。

第6篇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操作措施

(1)凡参加吊装的施工人员都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并听从指挥,统一行动,确保设备吊装的安全可靠。

(2)开始吊装前,吊装人员必须详细检查被吊设备捆绑是否牢固,是否找准重心,吊点、吊环焊接是否牢固,必须具有保险系数。

(3)设备及构件吊升时应平稳,避免振动或摆动。在设备构件就位前,严禁解开索具。

(4)任何人不准随同吊装设备或吊装机具升降。

(5)吊装设备或构件时,在作业范围内应设警戒线并有明显的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通行。在吊装时,施工人员不准在设备或构件下面及受力索具附近停留。

(6)严禁在风速6级及以上时进行吊装工作。

(7)不得在雾天及雨天吊装设备。夜晚进行吊装工作,必须有充足的照明。

(8)在吊装过程中,如因故中断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不得使设备或构件悬空长时间停留。

(9)薄壁、细长的设备或构件运输或吊装时,应适当采取加固措施,防止相临物体位移产生变形,吊装时应有专人观察,严禁人员入内。

第7篇 压铸机安全操作维护措施

压铸的特点就是将压射容杯中的液态合金以高速(流速可达70m/s),高压充填入压铸模型腔,高速、高压和高温的合金状态,意味着意外突发事故的可能性,因此,操作者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地进行维护,这样不但可保护人身与设备的安全,而且有益于提高经济效益和设备使用寿命。

一、 安全操作:

⒈ 安全防护门不但可防护压铸时液态金属喷溅伤人事故的发生,而且可减少机械伤害和火灾事故发生,因此在生产中不要随意不用或去掉安全护门,并经常检查安全门行程开关是否灵敏可靠。

⒉ 开动机器时,要查看机件活动范围内是否有人或杂物,确定没有后,方可启动。

(如是否有人修模、修机,导轨上是否有模具压板,给汤机、取件机手臂活动范围内是否有人)

⒊ 蓄能器及氮气瓶充有高压氮气,开机前,应检查连接紧固件是否有松动和氮气压力变化情况,防止任何火种和热源靠近。需要检修时,必须先将氮气放光,氮气瓶内所充气体要保证绝对是氮气,氮气瓶,瓶体为黑色,氮气有臭味。(注意厂内的氮气瓶不要和氧气瓶混放,以防弄错。)

4.在安装和卸下压铸模时,机器如需调整开档,应将工作程序打到“ 手动” 上进行调整。(装卸模具和修模时,一定要停泵。)

5. 当机器发生紧急故障(如超压、管路破裂,喷漏油及其他可能造成严重 人身、设备等事故的),必须立即停机,关掉电源,并紧急处理和维修。有火灾险情时,应放掉蓄能器中氮气。

6. 更换或检修与蓄能器相连的液压管路元件时,必须先将蓄能器内的压力油放掉,确信无压力,等候1分钟左右,再进行拆卸,以免管路残余压力导致喷油,拆阀时,应将阀上螺栓均匀松开1-2圈,晃动阀体,确认无压力时,方可拆下。

7. 交接班时应清理机器,特别是机件活动部件及导轨等处,不准有杂物和尘垢等。

8.开机前检查润滑油箱中油量是否足够,压力是否正常。(润滑泵调整压力为14bar)。

9.定期检查各润滑点的润滑到位情况,特别是曲肘机构部分。应按说明书要求选用润滑油。(分配器的铜针动作是否正常,油泵停时,表压力应很快下降到0。)(如下图)

10. 机器的冷却水路系统,在开机时应打开压射冲头和定模板冷却水路。而油冷却器,则视油温高低而定,当油温升到高于30℃时,应及时打开冷却水路。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停机时间又较长,则应将油冷却器进水关闭,并打开排水口,将油冷却器中的水放光,以防冻裂冷却器。

11. 严格按电气操作规程安全操作,保持电箱的清洁和干燥,防止电气元件和线路受潮和过热。(严禁长期打开电箱门、短接安全门行程开关或随意改动行程开关,非专业人员不得在电箱内作业。)

12. 须经常注意检查吸油滤油器的真空表指针状态,当接近黄区时必须更换或清洗滤芯。如图2(柴油清洗,压缩空气吹干。)

13. 严格按说明书要求使用46#或68#抗磨液压油。每班运行4小时检查油温,当油温超过55℃时,需停机检查,检修完毕、待油温降低,方可重新工作。

14. 操作者离开机器或停机时间较长时,停止油泵运转前,模具需合拢,动、定模间应留2-5mm间隙。下班后及时关掉电源。(长时间将模具锁死,会导致开模困难)

15. 调整合模力应以满足压铸生产不飞料、不超过公称合型力为准,避免损伤合型机构。禁止提高机器最大工作压力。

16. 未装模、装模但料筒内无合金液或纱布等软质垫物时、严禁快压射(打空锤)。会造成机器打料油缸和模具严重损坏。

17. 非专业维修人员禁止用手顶电磁阀来控制机器动作。

18. 机器长期停机时,应彻底清理干净所有活动摩擦面,未进行防护处理的机加工面,应涂以防锈剂。放掉蓄能器内的氮气,特别注意电气箱内及其他电气元件的防潮,并定期按有关规定通电和更换plc电池。

19. 在拆检蓄能器时,一定要先将其内的氮气放空,方可进行。蓄能器属压力容器,必须定期请有关专业部门进行检验。

20.在拆检和清理电气箱中的元件与线路时,必须切断总电源。

21.新机运行40小时,需检查蓄能器氮气压力变化。

二、 压铸机的维护:

任何机器经过不断的使用,都会产生因磨损、变形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精度降低和故障率增多。为保持压铸机良好的工作性能和稳定正常的运行,除要求做到正确的安装,使用和操作外,还须制定维护保养规则,进行保养与维护。

⒈ 每日维护、检查内容:

⑴上班前检查液压管路及元件的连接固定是否有松动漏油发生,并及时解决。

⑵上班前检查润滑油箱油量、润滑压力及各润滑点润滑情况。并按说明书要求选择68#导轨油进行润滑加油。

⑶上班前检查液压系统油箱中油面高低在油标尺红色警界线和黑色警界线内即保持油液面标尺中部,吸油过滤器真空表指示是否正确。

⑷上班前检查系统总压是否能达到最大工作压力。

⑸上班前检查油泵及电机声音是否正常、检查油温,需在55℃以下,查看液压油颜色,液压油应为淡黄色液体.(变红、变深褐色为严重老化;变白为乳化,须立即更换)

⑹上班前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有效和可靠及检查限位开关及撞块的紧固情况。

⑺上班前压缩空气系统进行排水。

⑻上班前检查蓄能器氮气压力变化情况,如氮气压力变小说明有漏气现象,可用肥皂水检漏,需及时处理。

(9)上班前检查各操作调节手柄定位是否正确、灵活。

(10)下班清除滑动摩擦面(主要是导轨及哥林柱、喷雾机滑动倒向柱等)上的杂物和污垢。

⒉ 每周维护、检修内容:

(1)检查润滑油管是否有松脱、折断,检查加注润滑脂的黄油咀是否完好。

(2)检查各压力表的指示是否正确。

(3)检查各电气开关、旋钮动作是否正常,急停按钮是否灵敏可靠。

(4) 检查储能器抱箍及横梁的固定螺栓是否有松动。

(5)彻底清除压铸机、保温炉、给汤机、喷雾机上的杂物和污垢(主要是机绞、导轨及哥林柱、喷雾机滑动倒向柱、保温炉顶和取液口等)。

第8篇 机床的安全操作技术措施

为确保安全生产、操作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l)穿好紧身合适的防护衣服,不要穿过于肥大、领口敞开的衬衫或外套。抽回扣紧,把上衣扎在裤子里,腰带端头应悬摆。要戴防护帽。

(2)操作者应配戴防打击的护目镜。

(3)开动机床前要详细检查机床上危险部件的防护装置是否安全可靠,润滑机床,并作空载试验。

(4)工作地点要保持整洁,有条不紊。待加工和已加工工件应摆在架子上或专门设备内,不能将工件或工具放在机床上,尤其不能放在机床的运动部件上及工作地通道上。

(5)工件及刀具的装夹要牢靠,以防工件和刀具从夹具中脱落。装卸笨重工件时,应使用起重设备。

(6)机床运转时,禁止用手调整机床或测量工件;禁止把手肘支撑在机床上;禁止用手触摸机床的旋转部分;禁止取下或安装护板或防护装置。

(7)机床运转时,操作者不能离开工作地,发现机床运转不正常时,应立即停车,请检修工检查。当停止供电时,要立即关闭机床或其他启动机构,并把刀具退出工作部位。

(8)不要使污物或废油混人机床冷却液,否则不仅会弄脏冷却液,甚至会传播疾病。为防止皮肤病,严禁使用乳化液、煤油、机油洗手。

(9)必须使用压缩空气清除切屑时或切屑飞溅严重时,为了不危害别的操作人员,应在机床周围安装挡板,使操作区隔离。压缩空气的压力应尽可能低。不能用压缩空气吹去衣服或头发上的尘土或脏物,否则会引起耳朵和眼睛的损伤。

(10)工作结束后,应关闭机床和电动机,把刀具和工件从工作位置退出,清理安放好所使用的工、夹、量具,仔细地清擦机床。清除切屑时应使用钩子、刷子或专门的工具,不要用手直接清除切屑。

第9篇 氨制冷装置辅助设备安全操作措施

1、热氨融霜时,进入蒸发器前的压力不得超过0.8mpa,禁止用关小或关闭冷凝器进气阀的方法加快融霜速度,融霜完毕后,应缓慢开启蒸发器的回气阀。

2、冷风机单独用水冲霜时,严禁将该冷风机在分配站上的回气阀、排液阀全部关闭后闭路淋浇。

3、卧式冷凝器、组合式冷凝器、再冷却器、水泵以及其他用水冷却的设备,在气温达到冰点温度时,应将停用设备的剩水放出,以防冻裂。

4、严禁从制冷装置的设备上直接放油。

5、贮氨器内液面不得低于其径向高度的30%,不得高于80%。排液器最高液面不得超过80%。

6、从制冷系统排放空气和不凝性气体时,须经专门设置的空气分离器放入水中。四重管式空气分离器的供液量以其减压管上结霜呈1米左右为操作适宜。

7、制冷系统中有可能满液的液体管道和容器,严禁同时将两端阀门关闭,以免阀门或管道炸裂。

8、制冷装置所用的各种压力容器、设备和辅助设备不应采用非专业厂产品或自行制造。特殊情况下必须采用或自制时,须经上级技术监督部门审核批准,经严格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9、制冷系统的压力容器是有爆炸危险的承压设备,应严格按国家有关规程、规定进行定期外部检查和全面检验。除每次大修后应进行气密性试验外,使用达十五年时,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严格检查缺陷和气压试验。对不符安全使用的压力容器,应予更新。

10、制冷装置中不经常使用的充氨阀、排污阀和备用阀,平时均应关闭并将手轮拆下。常用阀门启闭时要防止阀体卡住阀芯。

第10篇 炮采普采工作面采煤工艺安全操作措施

炮采是一种落后的采煤工艺方式,但对复杂的地质条件适应性强,设备简单,所以,广泛使用于条件比较复杂的中小型煤矿。

一、炮采工艺方式

炮采工作面的工艺过程有:破煤、装煤、运煤、支护和回柱放顶等。

(一)破煤

爆破落煤的生产过程包括打眼、装药、填炮泥、联炮线、放炮等工序。

1、爆破应达到的要求

爆破落煤应满足“两高”、“两少”、“五不”的要求

“两高”:炮眼利用率高,保证工作面的循环进度;爆破自装率高,保证爆破后煤体松散适度,尽量减少人工攉煤量,同时要防止煤抛到采空区一侧,提高煤炭采出率。

“两少”:尽量增加每一次爆破的炮眼个数,以减少放炮次数,缩短爆破消耗的时间;合理布置炮眼和装药量,降低炸药和雷管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五不”:不崩坏顶板;不崩倒、崩坏支架;不崩翻刮板输送机;不爆底煤,减少工人起底煤的工作量;不出大块煤,减少工人二次破碎煤的工作量。

另外,对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工作面进行爆破作业时的特殊安全要求如下:

(1)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工作面,必须使用取得产品许可证的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雷管。

(2)放炮工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取得爆破合格证的专职爆破工担任。爆破作业只准爆破工1人操作。

(3)在爆破作业时,必须执行“一炮三检”和“3人联锁放炮制”。

(4)炮眼封泥必须使用水泡泥,水泡泥外剩余部分炮眼,应用粘土泡泥充填封实,严禁放半炮和出现放炮“打筒”现象。

(5)采煤工作面可以采用分组装药,但一组装药必须一次起爆,严禁在一个采煤工作面使用两台放炮器同时进行放炮。

为达到上述要求,就要根据顶板的稳定程度、煤层厚度和硬度及节理等情况,采用合理的炮眼排列、角度、深度及每眼装药量等。

2、合理的炮眼布置及爆破参数

采煤工作面的炮眼布置包括有炮眼布置方式、炮眼深度、角度和炮眼间的距离等内容。合理炮眼布置一般根据煤层的厚度、煤质的软硬、煤层的层理与节理以及煤层顶底板的情况来确定。

(1)采煤工作面的炮眼布置方式。在正常情况下,当煤层厚度在1.0m以下或煤质松软的中厚煤层中,可沿工作面中间打一排向下倾斜的炮眼,称为单排眼。炮眼与工作面煤壁的夹角为65°-75°。

当煤层厚度在1.0m-1.5m时,煤质中硬的中厚煤层中,可靠近顶、底板沿工作面打两排眼称为双排眼。如上、下两眼互相错开,又称三花眼。当煤层厚度大于1.5m时,且煤质较硬的中厚煤层,沿工作面打三排眼,且上、中、下三排眼互相错开,称为五花眼。

综上所述,采煤工作面的炮眼,可归纳为底眼、中间眼、顶眼三种。

底眼位于采煤工作面下部,靠近底板。它的作用是将下部的煤沿底板首先抛出,起掏槽眼的作用,为中间眼和顶眼的爆破创造条件。底眼在垂直面上有俯角,俯角为10°-15°,眼底距底板约0.2m,以下留底煤且不破碎底板为原则。

中间眼(又称腰眼)位于煤层顶板与底眼之间。其作用是进一步扩大底眼掏槽,保证顶眼与顶板震动极小时将煤崩落。

顶眼位于采煤工作面上部,靠近顶板。它的作用是将煤层沿顶板崩落而不留下顶煤。顶眼在垂直面上有仰角,一般为5°-10°。眼底距顶板0.1m-0.5m,视煤质软硬及煤的粘顶情况而顶。以下不破碎顶板的完整性为原则,如顶板不稳定时,则顶眼平行于顶板。

(2)炮眼角度与间距。垂直面上,顶眼一般有仰角,底眼有俯角,仰角或俯角的大小视顶板稳定性及煤质软硬情况而定。

炮眼与煤壁在水平面上的角度(水平角)一般为65-75°。煤质较软时取大值,煤质较硬时取小值。由于绝大多数炮眼都是在一个自由卖弄的条件下爆破,所以炮眼的水平角都不能过大,否则将降低炮眼利用率,使煤体得不到充分的爆破;但炮眼的水平角也不能太小,否则爆破时将大量的煤块抛向采空区,易崩倒工作面支架,造成煤炭资源损失,不利于安全生产。机械化采煤时,因煤质坚硬而需要放震动炮松动煤体时,炮眼水平角可更大些。

炮眼的间距,可根据煤的硬度和块度要求而定。在正常情况下,炮眼的间距与深度之比,应限制在3:5左右。因此,采煤工作面炮眼间距一般为1.0m-1.2m。顶眼与顶板距离,在一次采全高一般为0.3-0.5m;在分层开采采顶层煤时一般为0.3m-0.5m,采中、底层煤时以0.4-0.6m为宜。底眼一般应高出刮板输送机槽0.2m。

(3)炮眼深度。采煤工作面炮眼深度取决于一次推进(循环)进度和炮眼角度。

炮采工作面一般多采用小进度,一次推进(循环)进度为1.0-1.2m,炮眼深度要大于循环进度0.2。小进度可使每个眼装药量少,可实行一次多放炮,能较好地实现爆破装煤,顶板受震动小,悬顶面积小,有利于顶板管理。

为了保证爆破落煤的安全,对装药的外部环境应严格要求。

3、采煤工作面装药时的安全要求(十不装药)

(1)采煤工作面及上、下出口的支护达不到工程质量要求,不得装药;

(2)采煤工作面风量不足,不得装药;

(3)炮眼参数不符合作业规程要求,不得装药;

(4)炮眼异常,如炮眼缩小、塌孔、变形或有裂隙,不得装药;

(5)炮眼若打到断层处,有出水现象和温度高低明显变化时,不得装药;

(6)采煤工作面的煤壁伞檐突出0.5m时,不得砖窑;

(7)炮眼没有清楚粉尘,没有使用水泡泥或水泡泥的质量、数量不够,不得装药;

(8)采煤工作面煤、岩尘超过规定时,不得装药;

(9)装药前,必须检查瓦斯,如果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不得装药;

(10)煤帮破碎或在放炮地点20m以内有未清除的煤堆时,不得装药。

4、装药操作时的安全要求

(1)应先清除炮眼内的煤、岩粉,并用炮棍探明炮眼深度、角度。按作业规程规定要求,确定炮眼装药量。

(2)按炮眼装药量,先将药卷一个接一个地送进眼口,然后一手拉住雷管脚线,另一手操作炮棍,把药卷轻轻推进眼底。推进药卷时,不得猛力冲击,以防雷管脚线损坏,确保炮眼内的药卷间彼此密接。

(3)对仰角大的炮眼装药时,将药卷一个接一个地送进眼口,最后装1段-2段泡泥随药卷仪器推进眼底,并用炮棍轻轻压一下,以防去掉炮棍后药卷掉出来。

(4)对有水的俯角炮眼装药时,必须把一定数量带有防水套的药卷一次送入炮眼内,其外口必须立即封炮泥,并要求随装随放。

(5)炮眼内药卷安置顺序符合作业规程规定的爆破方向,药卷和雷管的骤能穴朝向爆破方向,即:正向起爆的药卷要一致朝向炮眼底,反向起爆的药卷要一致朝向炮眼口。

(6)不准出现盖药和垫药。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工作面,都必须采用正向起爆,不能采用反向起爆。

(7)装药和填装泡泥工作最好是单人操作,也可以2人操作。装填工作须按先底眼后中间眼再顶眼的顺序进行。每装好一个眼后,随即将脚线端部扭结,盘放在眼口。

(8)填装泡泥时须用一只手拉住雷管脚线,另一只手持炮棍送泡泥。开始进入一二节泡泥要轻轻捣,再送进水泡泥,而后送进泡泥,依次轻轻捣实,不得使劲冲击。

(9)填装泡泥长度必须符合安全规定要求。

(10)炮眼装药时,必须先检查后装药,详见“十不装药”的要求。

5、放炮时的安全要求

为确保放炮工作的安全,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放炮。

(1)采煤工作面工具未收拾好,机电设备、电缆未加保护,不准放炮。

(2)工作面未检查瓦斯浓度或放炮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1%时,不准放炮。

(3)在有煤尘爆炸危险的采煤工作面,放炮地点附近20m以内未经清扫煤尘和洒水降尘,不准放炮。

(4)工作面风量不足,而又未改善通风状况以前,不准放炮。

(5)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不安全畅通,工作面顶板、支架不完整,煤壁片帮、有伞檐等不安全隐患而又未处理时,不准放炮。

(6)放炮母线长度不够又未挂好,不准放炮。

(7)不执行一次装药、一次起爆(在采煤工作面可以采用分组装药,但一组装药必须一次起爆),不准放炮。

(8)放炮器不防爆或有故障,一个采煤工作面同时使用2台以上(含2台)放炮器,不准放炮。

(9)工作面人员没有撤离到警戒线以外的顶板、支架完好的安全地点,不清点人数,未设好警戒岗哨,不准放炮。

(10)不发出三声放炮信号,不准放炮。

(二)装煤

放炮崩落的煤一部分因爆破崩入刮板输送机外,其余的煤由人工装载。在装载前应首先检查端面空顶范围及煤壁,若发现问题,处理后在攉煤。人工装载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应设法增加爆破装煤比列。

(三)运煤

采煤工作面的运输方式主要根据落煤方式及煤层倾角来确定。倾斜工作面可采用铁溜槽或搪瓷溜槽,缓倾斜工作面主要采用刮板输送机。推移刮板输送机时,可根据工作面具体情况,采用逐节推、间隔推或几节同时推,但在弯曲段不能出现急弯。在推移刮板输送机时应注意随时调整推移步距,保持刮板输送机的平直状态,减小其运行阻力,预防卡(掉)链事故的发生。推移刮板输送机时输送机正常运行,此时若发现运行阻力增大或卡链时,要及时停机检查,找出原因并处理好后方可再推移。

(四)支架

炮采工作面常用金属支柱或木支柱。顶板完整时用点柱。一般常用三、四排或四、五排控顶、人工架设。其操作及安全措施见本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

(五)回柱放顶

回柱放顶是采煤工作面生产中一项重要工序。为保证采煤工作面的安全及足够的工作空间,应减小放顶步距。回单排柱比回双排柱虽然增加了回柱次数及准备工作量,但支柱承压时间短,放顶后顶板活动量小,操作安全。其具体要求、操作安全措施见本章第五节。

二、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和劳动组织

为使采煤工作面按计划、有节奏地持续稳产稳高,需要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使采面空间、工作时间和设备得以充分利用,因此要合理组织劳动生产,采用正规循环作业。

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就是完成一个采煤工艺并周而复始的采煤过程。通常随工作面推进,按规定步距回一次支柱,则标志着完成一个“循环”。

正规循环作业,系指按工作面生产过程配套的工种及定员,一昼夜内,遵循一定采煤工艺顺序,保证质量,按时完成既定任务,并周而复始地进行采煤作业。

为了便于管理生产,正规循环作业常用循环图表来表示,它包括循环作业图、技术经济指标图、劳动组织表和工作面布置图。其作业方式有:三班采准平行作业;两班半出煤,半班准备;两班出煤,一班准备。

第二节 炮采、普采工作面的支护材料及使用

在地下采煤时,为了维护采煤工作面的有效使用空间,防止顶板冒落,保证安全生产,必须合理选择支护材料。普采、炮采工作面支护材料和支护设备有:木材、金属顶梁、摩擦式金属支柱、单体液压支柱、液压切顶支柱等。

一、木支护

目前,我国仍有一些中小型煤矿使用木材作为采煤工作面的支护材料。木支护的优点是支柱制作简单,并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和可缩性,顶板来压时还有响动,起到警示信号作用;木支护的缺点是支设劳动强度大,支柱复用率低。

(一)木支护的种类

1、点柱

支护成排支设,垂直于顶底板。平行于工作面支护的支柱叫排,排距依循环进度而定,一般为0.8m-1.2m;垂直工作面支设的支柱叫行,行距也叫柱距,柱距一般为0.6m-1.1m,均匀地分布在工作面内支撑顶板。顶板比较松软或破碎时,应在顶板与支柱间“戴帽”,支柱与底板间垫柱鞋。

2、木棚子

木棚子是用较长的圆木或半圆木作顶梁,梁下有2根-3根木支柱形成一梁两柱或一梁三柱。采煤工作面采用木棚子支护时,其形式有:顺山棚子和横板棚子。木棚子支护时,棚腿必须砍口,棚腿与棚梁间要接触严密,不要加楔子。

3、木垛

木垛由矩形或圆形的坑木组成,用圆木时最好将相对两个面削平以使木垛平稳。木垛形式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三种。

4、密集支柱

密集支柱是由直径大致相等、沿工作面靠采空区侧加密布置支柱,其作用是加强切顶。密集支柱的排数根据顶板压力、采空区选定及基本柱距决定,可用一排或两排。分组支设的密集支柱叫分组密集,每组密集之间相隔0.8-1.2m作安全出口。

5、丛柱

丛柱是由一组紧挨着成丛状的支柱组成。每组丛柱数量为3-6棵,丛柱间距为4-10m。丛柱有很大的刚性,支撑能力大,但易造成集中压力,圆木需用量大,又难回收,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二)木棚子的架设操作

(1)先把柱窝为位置找好,其位置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的质量标准。

(2)挖好柱窝,柱子不能打在浮煤、浮矸上。

(3)量柱子。木柱高度等于顶板至柱窝底处高度减去棚梁和梁板厚度,选择符合要求的柱子。

(4)立柱。要大头朝上,其位置要与相邻的柱子横竖成直线,柱根用煤堆好,防止倒柱砸人。

(5)上棚梁。棚梁的宽度一定要不柱子的直径大,梁的拱面向上。上梁时,双手托梁放在棚柱上,随即在棚梁上边放好楔子,然后人站在棚子上方,找正位置,用锤由斜上方向下打紧打牢。之子打紧后,在敲打时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6)背顶。背顶长度要大于两架棚子的距离,一般要大出200mm背板(或串杆)应成双数且均匀排列。

(7)木柱和木梁应为鸭嘴式接触。

(8)楔子要打在梁和背板之间,柱肩上要背实打紧。严禁把楔子打在梁柱接口内。

(9)顺山棚子要平行于工作面架设:

①顺山棚子排与排之间棚梁接头处要对接严密,两架棚梁之间不得留有空隙,以免发生抽顶。

②顺山棚子必须一梁两柱或一梁三柱。在一般条件下,不准彼此搭接借以少打一根柱子。特殊情况下,可按作业规程规定执行。

③顺山棚子之间不准加点柱,特殊情况如柱距不够宽时,可增加支护密度。

④楔子必须加在柱顶处梁上,不准在一颗柱顶梁上加两块或两块以上木楔。

⑤棚梁上除楔子外,还应插好小板,以防顶板掉碴。小板应背紧,其数量应为双数,并受力均匀。

(10)横板棚子(与工作面垂直)及连锁棚子:

①棚板棚子的棚梁必须垂直工作面,不准歪斜,以免来压时被扫倒。

②横板棚梁上与柱顶之间不准垫楔子,柱顶梁上必须背实。

③连锁式棚子,柱顶背岩石后,尽量将棚梁头的临时楔子回掉,以房子受压时顶梁折断。

④使用圆坑木做梁时,必须把梁与柱接触部分削平,柱腿必须使用鸭嘴式,鸭嘴柱与横梁间不得有空隙,不得打楔子。

一般木材的强度如表1-1

表1-1 木材强度表

木材名称抗压强度/mpa抗拉强度/ mpa抗弯强度/ mpa

黑松43.1249.9868.89

落叶松62.3468.2180.95

马尾松29.78987.06

垂柳28.878.57

樟木31.2665.078.82

黄松56.849829.60

白松36.2651.4510.00

栗木34.6058.6057.04

桧木50.6756.1578.70

二、摩擦式金属支柱的类型及使用

(一)摩擦式支柱的类型

目前,煤矿使用比较多的摩擦式金属支柱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微增阻支柱。它的活柱斜度小于1:500。微增阻支柱在工作过程中支柱工作阻力增加缓慢,如图1-3所示。曲线1是微增阻摩擦支柱特性曲线,它的工作阻力开始增长较快,当达到初工作阻力后,随支柱下缩而压力增加缓慢,它的可缩量比急增阻支柱大。

另一种是急增阻支柱。它的活柱斜度为1:300。急增阻支柱工作时,随着活柱的压缩,工作阻力急剧增加,支柱可缩量小,其特性如图1-3中曲线2。

(二)摩擦式金属支柱的选择

金属支柱型号选择主要依据工作面煤层厚度、采高、顶板岩性等因素来确定。

hzja型支柱是急增阻金属支柱,它适用于顶板下沉量小于100mm,采高在1.3m以下的缓斜采煤工作面。

hzwa型支柱是微增阻金属支柱,它的适用条件是:

(1)煤层倾角小于25°,倾角在25-30°时采取安全措施后也可使用;

(2)采高在1.3-2.4m,当采高不大于2.7m、顶板压力不特别大时也可使用;

(3)顶板不宜过软,顶板最终下沉量小于400mm。

金属支柱高度可由式(1-1)、式(1-2)确定。

支柱最大高度

h1=m1-b (1-1)

支柱最小高度

h2=m2-h-b-a (1-2)

式中 m1--煤层最大采高,mm;

m2--煤层最小采高,mm;

h--顶板最小下沉量平均值,mm;

a--支柱的卸载安全高度,一般取50mm。

(三)采煤工作面金属支架的架设

(1)工作面使用金属支柱时,必须与金属铰接顶梁配套。特殊情况下按作业规程执行。

(2)摩擦式金属支柱若有顶盖丢失、柱体弯曲、楔组错位、锁箍变形和弹簧失效,不得使用。

(3)金属顶梁如果变形,焊缝开裂,不得使用。

(4)挂金属铰接顶梁的操作要求:

①工作地点顶板暴露出来后,要立即挂金属铰接顶梁护顶,即一人把梁竖起,接头朝上,其接端插到原支架顶梁的梁耳内,另一个人把圆销子插进去;

②用手把顶梁托向顶板,迅速在顶梁铰接口处插上水平销。顶梁要垂直煤壁,并把梁调直、调平后,用锤子轻轻打紧,使顶梁受力而悬起,悬起的顶梁与顶板之间要留有一定空隙,便于插顶;

③按作业规程规定,在顶梁上均匀布置串杆,梁头和柱肩要垫实;

④顶板破碎和再生顶板,串杆顶上必须用竹巴背严,空顶要刹实;

⑤持锤打紧水平销,使顶梁和顶板间接紧。如果顶板压力较大时,顶梁下需打上临时柱,防止把梁压下来造成事故。

(5)架设摩擦金属支柱的操作要求:

①架设支柱时,必须两人操作;

②先找柱窝,同时找好排距、柱距和迎山角位置,将支柱竖起来,柱锁水平楔小头转向煤壁,以便回柱;

③由一人抽出活柱至所需顶梁位置,并卡在梁牙上,另一人立即打紧柱锁水平楔;

④使升柱器挂在柱锁上,其u型夹套在活柱上,并打紧升柱器夹紧活柱后,松开柱锁水平楔;

⑤操作升柱器手把,使活柱上升达到支柱撑紧为止,支柱顶盖必须与顶梁相吻合,以防偏心承载;

⑥持锤打紧锁上的水平楔,并先轻后重逐渐打紧,把柱子打成一个整体响声为止;

⑦打紧水平锁、升柱楔和水平楔时,周围不准站人,以免用劲过猛,打偏锤伤人。打紧或打松及升柱时,要一手扶柱锁,另一手持锤或升柱器,不要手持活柱芯子,以免活柱突然下降把手挤伤。

三、单体液压支柱的类型与安全操作

(一)单体液压支柱的类型

单体液压支柱按升柱时工作循环方式分为外注式和内注式两个类型。

1、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

额定工作阻力245-294kn。其主要特点:工作介质(乳化液)由远距离的液压泵站通过液压管路,经专用的注液枪注入缸内。回柱时,柱内乳化液需排出柱体,每支设一根支柱需注入一次乳化液。

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的主要优点是:三用阀一体组装,零部件少,结构简单;初撑力靠泵站压力获得,可靠性高;升柱速度是内注式液压支柱的3-4倍,能提高支柱的支设效率;使用同一规格的支柱,外注式支柱自重减轻了5kg,减轻了工人劳动轻度。

其主要缺点是:液压管路系统较复杂;乳化液不能回收复用,增加了成本,且乳化液流失在工作面底板上,使底板岩面膨胀变软,影响支护效果。

2、内注式单体液压支柱

额定工作阻力为245kn。工作介质为乳化油。由内注式支柱本身的手摇泵升柱,初撑力大小由人力操作手柄来决定,降柱靠支柱的活柱自重进行。

目前,在我国普遍推广使用是是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

(二)单体液压支柱的使用范围

(1)煤层倾角小于25°的采煤工作面。若煤层倾角在25-35°之间,采取安全措施后也可使用。

(2)煤层底板不宜过软,支柱压入底板的深度按《采煤工作面质量标准》规定小于100mm,否则应采取加大底座或穿铁柱鞋的措施。

(3)综采工作面端头支护和临时点柱。

(4)一般薄及中厚煤层可使用单体液压支柱。

(三)单体液压支柱的安全使用

(1)采煤工作面必须经常配备10%左右的备用支柱,立着存放于工作面附近的安全、干燥、清洁的地点,支柱的卸载手把处于“关闭”位置。

(2)采煤工作面严禁使用失效的单体液压支柱。

(3)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中,不得混合使用不同类型或不同性能的支柱。确因地质条件的变化必须使用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及时是使用同一类型的单体液压支柱,为保证单体液压支柱工作特性的一致,操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柱帽规格一致,柱鞋规格一致,不得带“病”使用,防止造成支柱对顶板实际支撑能力的差异;

②顶梁上必须加护顶插板时,木板规格应保持一致,架设规格也必须保持一致;

③支柱架设前必须清理底板的浮煤浮矸。

(4)单体液压支柱入井前必须逐根进行压力试验,并编号登记造册。

(5)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或使用时间超过8个月或在井下贮存3个月以上的单体液压支柱必须升井检修。检修好的支柱必须进行压力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为保证支柱有足够的初撑力,并且不小于50kn,升柱注液一定时间后方可停止操作。支柱必须有防倒、防滑措施,严禁将支柱架设在浮煤浮矸上。

(7)采煤工作面放炮时,必须采取防止损坏单体液压支柱的有效措施。对崩倒、碰倒、损坏的支柱必须立即恢复或更换。严禁在控顶区域内提前摘柱。底板松软时必须穿柱鞋。

(8)严格按照支护设计的规格控制柱距、排距、控顶距,保证横成排、竖成线。

(四)使用单体液压支柱应注意的问题

(1)支柱在操作前均应按最大行程进行升柱、降柱至少两个循环,以排出缸体内的空气。

(2)支柱架设前检查零部件是否齐全,柱体有无弯曲、缺件、漏液等现象,不合格的支柱不得使用。

(3)支柱支设前还必须检查乳化液泵站及液压管路系统。

(4)支柱支设时应根据煤层倾角大小,设一定量迎山角,其范围为0-9°。

(5)单体液压支柱支设的最大高度应小于支柱设计最大高度0.1;支设的最小高度大于支柱设计最小高度0.2m。

(6)支柱与输送机应有适当距离,以防采煤机撞倒支柱。

(7)支柱顶盖四爪应卡在顶梁槽内,不允许顶在顶梁上或顶梁接头处。

(8)禁止用锤、镐等物体猛击支柱的任何部分,搬运支柱时不许碰撞,以免损坏支柱

(9)放顶时回出的支柱应支撑在作业规程规定的位置,并全部承载;对“压死”的支柱,要打好临时支柱,通过挑顶、卧底的方法取出。

(10)严禁用单体液压支柱做推溜器。

(11)在操作过程中,若发现损坏、失效的支柱应及时更换。

四、单体支柱的初撑力、始动阻力和额定阻力

(一)单体支柱的初撑力、始动阻力和额定工作阻力

在对顶板进行有效支护过程中,单体支柱从支设直至回柱,其作用经历了初撑力、始动阻力和额定工作阻力的变化。

支架的初撑力是指支架刚架设时对顶底板的主动撑力。对木支柱和摩擦支柱,初撑力是借人工打紧或升柱器所形成的对顶板的支撑力。人工打紧的初撑力一般为2kn,丝杆升柱器的初撑力为8kn,液压升柱器的初撑力为30-50kn。对液压支柱,初撑力是液压泵给定的。

支架的始动阻力是指顶板下沉、摩擦支柱或液压支柱开始动作时的阻力。液压支柱的始动阻力就是初撑力。

额定工作阻力是指支柱允许的最大工作载荷。支柱达到额定工作阻力时,摩擦金属支柱的零件的变形尚未超出允许范围。液压支柱达到额定工作阻力时,安全阀开始动作。

提高支架的初撑力对减少顶板的下沉量、下沉速度和支架稳定性有直接影响。初撑力过低,容易造成直接顶离层,使岩层变形破碎而造成局部冒顶。

(二)影响支柱支撑能力的因素

支柱在井下的实际支撑能力由于在工作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简单地用支柱出厂技术标准所规定的工作阻力来表示。进行支护密度的计算时,应从中扣除有关因素影响的部分。

1、自然地质条件的影响

(1)倾角。煤层倾角过大的工作面,支柱搬移困难,支设的支柱稳定性也较差,受力状况恶化,支柱容易偏心受压,产生纵向弯曲以至变形破坏。支柱支设不好,在偏心载荷的作用下,也易滑倒。所以,一般规定在煤层倾角小于25°的工作面才可使用单体液压支柱,超过25°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挖柱窝,防止倒滑窜滑;二是迎山角要找准,不能没有也不宜过大,使支柱大体上垂直于顶、底板,保证轴向受力。

(2)局部地质破坏。工作面遇到断层带或地质破坏严重地段、顶底板破碎,甚至还有淋水的情况下,支柱容易穿顶、插底,严重影响支柱效果。必须采取在支柱顶上密封顶板、加顶梁、加密顶梁上的插板、支柱下面铺设柱鞋、扩大支柱底座支撑面积等措施,减少局部地质破坏产生的影响。

(3)顶底板的岩性。原则上说,支柱对顶板支撑力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支柱的初撑力,另一方面取决于初撑后压缩活性,支柱得到增阻。但支柱的支撑力是支柱和围岩(包括顶板和底板)相互作用的结果。支柱承受的顶板载荷,也是支柱施加于顶板的力。有时则通过柱帽、顶梁或柱鞋等辅助垫层将此力传至顶底板,这样一来,支架一围岩系统的实际支撑力,有时将不取决于支柱本身有多大支撑能力,而仅取决于顶底板以及它的辅助垫层有多大的抗力(即反力)。

对于抗压入强度低的顶底板,提高支撑力,防止支柱插入顶底板的惟一途径是加大支架和顶底板的接触面积。加大顶板接触面积的方法有戴柱帽、加顶梁或在顶梁上再加插板等。加大底板接触面积的方法主要是“穿鞋”。由于木材横向抗压强度低,而液压支柱初撑力高、刚度大,所以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时,“鞋”、“帽”、顶梁等均不宜使用木材。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单柱带帽的支护形式,而要采用铰接顶梁的形式,在过于松软地段采用特制的加宽顶梁上板的结构。底板特松软时,则可使用增阻床和加宽的(尼龙)防止支柱钻底的柱鞋。

2、混用支柱的影响

不同特性与不同材质的支柱以及不同的支护结构都会对控制顶板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在同一采煤工作面中,不得使用不同类型或不同性能的支柱。如遇采高变化,使用一种规格支柱不适用时,可换用相同类型、相同工作阻力的其他规格的支柱。也就是说,一个工作面只能使用同一种技术特性的支柱。

以摩擦式金属支柱与单体液压支柱混用为例。摩擦式金属支柱是增阻式的,只有顶板下沉量达到几百毫米时,支柱才能达到额定工作阻力;而单体液压支柱是恒阻式的,增阻快,在达到额定工作阻力以前下缩很少,达到额定阻力后 能保持恒定的高阻力。当这两种不同技术特性的支柱在同一工作面混合使用时,各支柱的支撑力不能均匀的作用于顶板上,顶板压力大多数集中在单体液压支柱上,顶板的受力不均匀将使顶板状况恶化。尤其顶板来压时,单体液压支柱急速超载,易于损坏。

另外,在一个工作面中也不能分段使用不同类型的支柱。试验表明,分段使用的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支护的区段,顶板下沉量平均为30mm左右,顶板比较完整。使用摩擦式金属支柱的区段,顶板下沉量明显增大,平均达290mm左右。在两种支柱交界附近则明显地看出顶板变化很大,单体液压支柱普遍变形,甚至明显弯曲。此外,由于现场缺乏足够的储备,当单体液压支柱数量不足时,往往以木支柱补充。由于木材纵向可缩性很小,基本上是刚性,混用的结果是木支柱超载被压折,大量毁损。木支柱折损后,单体液压支柱支撑力不够,下缩量大,顶板急剧恶化。因此,同一工作面不能混用不同类型的支柱。

3、单体液压支柱维护使用状况的影响

液压支柱清洁度的影响。液压支柱清洁度是指液压支柱内腔或三用阀中所含杂质的多少,其指标为:支柱内腔平均含杂质小于40毫克/根;最长支柱内腔平均含杂质小于50毫克/根;支柱三用阀含杂质小于10毫克/根。

使用过程中保持支柱内腔良好的清洁状态,对保证支柱性能、防止支柱失效、减少支柱维修量至关重要。外注液式单体液压支柱的单向阀和内注液式单体液压支柱的通气阀是易被污染的主要配件,使用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被污染。

(2)工作液的影响。例如dz型外注式支柱,采用1-2%乳化油配制的乳化液,浓度大了造成浪费,浓度低了使支柱和阀锈蚀。工作介质的更换或浓度的改变等,都会使支柱和阀件锈蚀,影响其密封性能。

五、液压切顶支架的特点及安全操作

(一)液压切顶支架的特点

(1)工作阻力大,切顶效果好;

(2)支柱的支设、回撤和刮板输送机的推移能全部实现机械化,保证采煤工作面切顶线的安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3)对底板比压较小,不易插入底板。

(二)操作液压切顶支柱应注意的事项

(1)新下井或新检修的液压切顶支柱,初次使用时,应反复升降3-4次,排出缸体内的空气;

(2)支柱应排列整齐,符合作业规程要求;需要调整柱距时,应用绳子或长铁钩勾住底座把手防止打滑,并由2人进行操作;

(3)液压切顶支架的推移千斤顶尽量和溜子垂直,若因倾角增大,下滑超过0.2m时,要及时调整;

(4)推溜时,应清除机道内的大块煤矸,并保持平整,防止推溜时损坏立柱和千斤顶的连接杆件;

(5)降柱时工作人员应撤到人行道,防止降柱时矸石喷出伤人;顶板压力较大时,可将降柱和拉柱同时进行,以缩短空顶时间;

(6)升柱时使柱顶中心受力,若顶板不平,顶盖偏斜超过15°时,应加垫木楔,防止活柱偏载受力;

(7)在采高和倾角较大的采煤工作面操作支柱时,应使支柱擦顶前移,以利于顶板完整和防止下滑;

(8)采高必须大于液压切顶支柱最低高度0.2m,如煤层厚度满足不了这一要求,必须拉底保持高度;

(9)严禁用锤和其他金属物敲砸千斤顶和各种阀件。

第三节 炮采、普采工作面的支护方式

支护方式是指工作面各类支架的布置形式。合理的支护方式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有足够的作业空间,满足采煤、通风和行人的要求;

(2)能有效地控制顶板,保证安全生产;

(3)最低的材料消耗;

(4)合理的支护密度。

一、单体支架布置形式

地质条件不同,采煤方法不同,支架类型不同,就有不同的支架布置方式。我国普采、炮采工作面普遍采用单体支架(包括摩擦金属支柱和单体液压支柱)和金属铰接顶梁支柱顶板。其顶梁的架设方向与工作面煤壁垂直。因回采过程中矿山压力的作用,产生的平行于工作面煤壁的裂缝较多,这种方式可有效防止顶板事故。行人和机械运行最频繁的地方,即靠煤壁的空间,均有顶梁支护,比较安全。

工作面支架的基本任务是能够主要、有效地支撑采煤工作面空间的直接顶板,尽可能不使上覆岩层离层。为此,要求支柱必须具备既能支撑又能回缩的性能。支撑是基本的,因为有了足够的支撑力才能保持直接顶的完整性,使上覆岩层不发生离层而成为一个整体;可缩有时必要的,因为支架的支撑力不可能阻止岩层一点不下沉,顶板下沉是必然的,因此支柱就必须可缩,否则就会被压坏。所以支柱要有一定的可缩性才能保证支柱本省不被损坏。

普采、炮采工作面的支架布置应适应煤层赋存条件及顶底板岩性,保证回采工作面作业安全,还要能和采煤机的截深相配合,满足支柱、回柱工作的要求。

(一)悬梁与支柱的关系

普采、炮采工作面最常用的是悬臂梁支架,按悬梁与支柱的关系可分为正悬臂和倒悬臂两种,如图1-4。

采用正悬臂时,机道有悬臂支护,必要时还可掏梁窝提前挂梁,打贴帮柱,因此机道安全条件好;悬臂靠煤壁侧深处较长,易回收;悬梁靠采空区一侧伸出较短,故不易折损;有较好的支撑特性。倒悬臂则相反。

(二)支架布置形式

普采工作面单体支架的布置形式有以下几种:

1、齐梁直线柱

这种布置形式的特点是沿工作面倾斜方向,顶梁和支柱都为直线排列,顶梁为正悬臂架设。根据截深和顶梁长度的关系,有分为两种布置形式。

(1)截深和顶梁长度相等时的布置形式。当截深为0.8m或1.0m时,则相应地选用0.8m或1.0m的顶梁,即采煤机每割一刀,可沿工作面全长挂了两打柱。该方式的优点是:支护方式较简单,规格质量容易掌握;放顶线整齐,顶梁不易被压坏;工序简单,便于组织管理。其缺点是:每割一刀,全工作面均需挂梁打柱,工作量较集中;在煤质坚硬、采高较大时,采煤机负荷增加,牵引速度低。所以这种形式适用于顶板较稳定,煤质较软,采高不太大的工作面。

(2)截深为顶梁长度一半时的布置形式。其截深一般为0.5m或0.6m,分别配用1.0m、1.2m的顶梁。即采煤机每割两刀时,进行一次挂梁打柱。其缺点是:由于割第一刀后不能挂梁,故空顶面积大且时间长;挂梁打柱集中在割第二刀时进行,工作量不均衡。所以这种形式只宜在顶板较好的条件下使用。

2、错梁直线柱

这汇总布置形式的特点是:每排支柱成一直线,顶梁交错排列,其相邻两行支架,一行为正悬臂,一行为倒悬臂。

图1-7为截深等于梁长一半、双向穿梭割煤时的错梁直线柱布置形式。采煤机上行割一刀后,a行进行挂梁,并移输送机,在a行梁下大上临时柱;采煤机下行割第二刀后,b行进行挂梁,并移输送机,在a、b梁下打固定柱,回临时柱 。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悬露的顶板能及时支护;放顶线处支柱排列整齐,便于切顶和挡矸;挂梁工作面均衡。缺点是:割第一刀后,一般要打临时支柱,割第二刀后又回临时支柱,增加了工作量;倒悬臂伸入采空区,顶梁易损坏。这种布置形式一般适用于顶板比较破碎,或在假顶下进行采煤的工作面。

3、错梁错柱式

这种布置形式的特点是:沿工作面倾向方向,柱子顶梁都是交错排列,顶梁均为正悬臂架设,在放顶线处的支柱数量较错梁直线式布置要少一半。

图1-8为截深等于顶梁长度的一半、双向穿梭割煤时的错梁错柱式布置方式。采煤机上行割第一刀后,a行挂梁并移输送机,在a行梁下打柱;采煤机下行割第二刀煤后,b行挂梁并移输送机,在b行梁下打柱。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采煤机每割一刀后均能间隔挂梁,及时支护顶板;每刀的支架工作量均衡,支架密度均匀,便于打柱、回柱综合作业;每次放顶步距小,放顶较安全。其缺点是:支柱交错排列,规格质量不好掌握;放顶线处支柱少,受力大,不利于挡矸;支架间档小,行人、运料不便。

这种布置形式宜在顶板稳定条件下采用,目前应用较少。

炮采工作面支架布置形式同样有上述三种。但第一种最常用,顶梁长度和循环进度相等,每推进一排,全工作面挂一次顶梁。

我国绝大部分普采、炮采工作面支护方式采用齐梁直线柱布置。

二、单体支架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设计及安全出口支护

(一)采煤工作面基本柱的支护设计

为保证采煤工作面支护必须满足的要求得到落实,必须对工作面的控顶距、放顶步距、迎山角、支护强度、支护密度、底板比压等进行设计,并进行风量验算。

1、控顶距离

最小、最大控顶距以及放顶距应根据顶板岩性、回采工作空间的需要、采煤工艺和保证人员的安全因素确定。

(1)最小控顶距:为了回采工作正常进行,工作面留设的最小宽度,即回柱放顶之后从放顶线到工作面煤壁的距离。最小空顶距要满足通风、行人、运料和工作的需要。

(2)放顶距:工作面每推进一定距离,需要进行回柱放顶,这个距离就叫做顶距。放顶距的大小应根据顶板岩石性质和循环进度确定。放顶距过小,将增加放顶距次数,顶板也不易充分垮落,对减轻顶压不利。放顶距过大,顶板下沉量及顶压增加,冒落块度大,可能造成顶板事故。放顶距应与工作面推进度相适用。

(3)最大控顶距:放顶距与最小控距之和为最大控顶距。为了减少顶板对支架的作用施加和柱梁占用量,降低顶板下沉和变形破坏程度,尽量减小最大控顶距。

2、支护强度与支护密度

(1)支护强度。支护强度即支柱或支架达到工作阻力时,对所支护顶板单位面积上的支撑力。通俗地说就是支柱或支架抵抗顶板压力和顶板下沉的能力。很显然,当顶板压力和支柱额定工作阻力一定,支护密度越大,则单个支柱支护的顶板面积越小,顶板单位面积的支撑力就越大,即支护强度越大。反之,支护密度越小,则支护强度越小。当支护强度小时,采煤工作面表现为顶板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为了有效地支撑顶板,当控制其下沉速度,必须给顶板一个最低的有效支护强度,当顶板压力和支柱额定工作阻力一定时,支护强度的大小由支护密度决定。

(2)支护密度。单位顶板面积内支撑顶板的支柱数量叫支护密度,单位为:棵/平方米。支护密度是根据顶板压力大小和支柱额定工作阻力来确定的。

顶板压力的大小根据经验公式来估算,即顶板压力p为4倍-8倍采高的岩重,用公式(1-3)表示为

p=(4-8)gmr (1-3)

式中 p--单位面积的顶板压力,pa;

m--工作面采高,m;

r--顶板平均密度,kg/m3;

g--常数,g=9.9n/kg。

应用这个公式时要考虑直接顶厚度。直接顶厚度较大时取小的系数,直接顶厚度较小时取大的系数。

支柱额定工作阻力取支柱的平均工作阻力,考虑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时,有

p′=rt·80% (1-4)

式中 p′--支柱平均工作阻力,kn;

rt--支柱原有的额定工作阻力,kn。

根据p值大小和支柱的平均工作阻力,确定每棵支柱支撑的平均面积s为

s=l柱·l排=p′/p

根据采煤工作面的循环进度,选用顶梁。最后确定柱距。考虑机道空顶宽度大于排距,应引入修正系数,即

l柱= p′/(l排·pk)

式中 l柱--采煤工作面的柱距,m;

p′--支柱平均工作阻力,kn;

l排--采煤工作面的排距,m;

p--顶板压力,mpa;

k--修正系数。

根据顶梁长度的不同,k值分别为:

l排=0.8m时,k=1.2;

l排=1m时,k=1.1;

l排=1.2m时,k=1.0。

3、采煤工作面风量验算

在保证采煤工作面进行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缩小控顶距离,减轻工作面压力,缩短支柱承压时间。单体支柱工作面的控顶距离一般三、四排(最大四排、最小三排,即见四回一),三、五排(最大五排,最小三排,即见五回二),四、五排(最大五排,最小四排,即见五回一)比较适宜。

采煤工作面控顶距的大小,必须满足通风的需要。确定控顶距时,必须按风速进行验算。《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煤工作面最低风速为0.25m/s、最高风速为4m/s。检验工作面风量的公式为

0.25s×60≤q≤4s×60 (1-7)

式中 s--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断面,m2;

q--供风量,m3/min;

60--把每秒风速换算成每分钟的系数。

4、底板比压

支柱或支架在满足对顶板支护的同时,支柱不得发生钻底或尽量减小钻底量。通常要求钻底量小于100mm。否则,则会影响对顶板的支护效果。为此,在进行工作面支护设计时,必须进行支柱对底板的比压计算。

煤层底板的抗压入强度叫底板比压,单位为:帕(pa)、兆帕(mpa)。底板比压是底板固有的性质。

顶板压力通过支柱(架)底座对底板产生的压强,即支柱(架)工作阻力与底座面积的比值,称为支柱(架)对底板的比压。支护设计时,应使支柱(架)对底板的比压小于底板比压。否则,支柱(架)就会钻入底板或陷入底板,影响支护性能,恶化顶板状况。

5、支柱迎山角的确定

一般煤层都有一定没量的倾角,为保证支柱沿其轴线受力,必须支设迎山角。否则,支柱易发生弯曲,影响支撑顶板的效果。

支柱轴线和煤层顶板法线的夹角称为支柱的迎山角。支柱顶部由煤层顶底板法线向上偏移的距离叫迎山距。

煤层倾角是确定支柱迎山角的决定因素。煤层倾角越大,支柱迎山角也相应越大。其原因是煤层倾角越大。直接顶破碎断裂后形成的可动六面体的下滑力越大。

支柱迎山角的大小还和直接顶岩性、稳定程度有关。煤层倾角一定时,直接顶强度越大,支柱迎山角应越小;反之,则越大。对ⅰ、ⅱ、ⅲ类直接顶板,根据经验,一般按下式计算支柱迎山角:

b=a/k (1-8)

式中 b--支柱迎山角,(°);

a--煤层倾角,(°);

k--直接顶稳定系数,k=6-8°,直接顶层理、节理发育时,k取小值;反之,k取大值。

上式也可理解为当煤层倾角为6-8°时,支柱迎山角为1°。

(二)安全出口支护

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是人员活动集中、机电设备较多的地点,且是人员进出必经之地。维护好上、下安全出口,对保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煤矿安全规程》做了明文规定。

(1)每一个采煤工作面,必须经常 保持至少两个畅通无阻的安全出口,一个通到回风巷道,另一个通到进风巷道。开采三角煤、断层带、残留煤柱或地质构造极为复杂的煤层,不能采用正规采煤方法的采煤工作面,确实不能保持两个安全出口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并按管理权限报县级以上煤炭管理部门审批。开采有瓦斯喷出、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或突水危险的煤层时,严禁采煤工作面只有一个安全出口。

(2)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衔接处的20m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6m,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衔接处的20m范围内,巷道高度都不得低于1.8m。安全出口必须设专人维护,支架有断梁折柱时,必须及时更换。

安全出口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两巷超前支护,即采煤工作面上、下巷道距煤壁20m的范围内;另一部分是工作面上、下端头,即沿工作面方向,下巷上帮、上巷下帮向工作面方向10m的范围内。由于这两部分的矿压和作业特点不同,其支护方式不同。

上、下安全出口处,除利用原平巷和工作面基本支架支撑顶板外,加强支护必须架设特殊支架,其原因是工作面上、下端头与风巷、机巷相交处控顶范围大,两巷超前20m内受回采移动支承压力和巷道固定支承压力的双重作用而压力增大,断梁折柱增多,支架损坏严重。根据顶板岩性和矿压显现的一般特征,采煤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为:煤壁外10m内,在原棚梁下架双排铰接顶梁和单体支柱支护;10-20m范围内可采用单排单体支柱配铰接顶梁支护。工作面上、下端头支护为:机头部位使用四对八根11﹟工字钢长梁支护,一梁三柱,交替迈步前移,工字钢梁制成花边,以便于和支柱顶盖配合;无传动装置的机尾部位使用两队四根11﹟工字钢长梁支护,一梁三柱,交替迈步前移。上、下端头的运输机头、机尾部位在靠采空区侧架设木垛。高档普采、炮采亦可采用工作面双无销顶梁配单体支柱支护。

金属网下分层工作面安全出口支护,一般是在机巷靠工作面煤壁一侧架设一梁三柱托棚,原巷道中棚梁的一端搭在托棚梁上,工作面尾部除按工作面正常支护外,仍架设一梁三柱托棚托住风巷原木梁。无论上部或下部,均应不使网边脱离两巷支架。

对于自然锈结的下分层工作面,其上、下端头除使用两队两根和四对八根工字钢长梁支护外,还应采取提前探梁,在梁上插上小棍,用竹笆封顶。两巷超前支护同上所述。

第四节 炮采、普采工作面的支护与安全操作

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煤层的条件、顶板的条件、顶板的压力都是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顶板式中都在缓慢或剧烈地下沉,其完整性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使采煤工作面始终处在较明显或潜在的危险状况下。为此,必须对工作面进行敲帮问顶。

敲帮问顶就是利用于镐或钢钎等工具敲击暴露而未加管理的岩(煤)体,使其发出回音来探明岩(煤)体内部是否松动、断裂或离层的一种方法。

班(组)长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开工前,班(组)长和安全检查员必须对工作面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危险时,方准工人进入工作面。每个工作人员必须经常检查工作地点的顶板、煤壁、支架等情况。在急倾斜煤层中,还必须同时注意底板情况。当发现险情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隐患未排出之前,班(组)长和安全检查员不得离开现场。

【案例1-1】1991年8月7日,某矿丁5-614060炮采工作面,因爆破效果差,留下了不安全隐患。职工杨某在没有认真敲帮问顶、没有支护的情况下空顶作业,被护顶岩块砸倒,伤势过重死亡。

采煤工作面在通常情况下,可根据煤层赋存条件不同或隐患不同,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

一、破碎顶板的支护

破碎顶板的节理、层理较发育,胶结性能差,往往采后就自行垮落或因支架空档内局部漏顶,使邻近支架“顶空”而倒柱,若处理不及时,则会使垮落面积增大。防止破碎顶板冒落的原则是要求支护密度大、悬露哦顶板少、控顶距要小、推进速度快。

普采、炮采工作面必须采用铰接顶梁。顶梁之上要用板皮(或小棍)、竹笆封顶,形成纵横交叉,使顶板悬露面积缩小。在溜子道上方可提前探梁,靠煤壁打贴帮柱。破碎顶板的支护密度不但要满足支柱强度的要求,也要有利于护顶,因此要适当加大支护密度,采取提前背笆护顶或挂梁措施。采煤机上行割顶煤时,跟机铺临时柱、后支贴帮柱,移溜过后支设固定柱,以缩短溜子道空顶时间和空顶面积,防止冒顶。

当顶板特别松软或有厚0.3m以上的伪顶且割煤(或放炮)后会立即冒落时,可采取用圆钢打超前托棚的办法。具体方法是:距顶板20mm-30mm处利用煤电钻打眼,眼深2m左右,角度垂直于煤壁,打眼在割煤(或炮)前进行。圆钢规格为直径38mm,长2.4m,布置在两架顶梁中间外探0.1-0.3m,推进一个循环后在圆钢一端下打柱子,另一端由煤壁支撑。在割煤(或放炮)前,继续采用同样方法。在炮采工作面,发现顶板沿煤壁有显著裂缝或下沉等现象时,工作面应停止放炮,立即打探梁、挂顶梁或套棚加强支护。

二、煤壁片帮的支护

由于采煤工作面煤壁在支承压力作用下容易压酥,因此在采高大、煤质松软的工作面往往容易因为片帮引起冒顶。防止煤壁片帮的主要安全措施如下所述:

(1)工作面煤壁要采直采齐,要及时打好正规支柱和贴帮柱,并给足初撑力,减少控顶区内顶板的下沉量。

(2)采高大于2.0m,煤质松软时,除打贴帮柱外还应在煤壁与贴帮柱间加横撑。

(3)在煤壁上部片帮严重的地点,应在贴帮柱上加托梁或超前挂金属铰接顶梁。在片帮深度大的地点,还应在梁端加打临时顶柱。

(4)在爆破落煤工作面要合理布置炮眼,并掌握好炮眼角度。顶眼距顶板不要太近,装药量要适当。落煤后要及时挑顶刷帮,使煤壁不留伞檐。

【案例1-2】1996年12月19日,某矿采煤二队打眼工李某,在戊9-10-20080工作面机头以上5m处,在放完炮、基本出完煤后没有及时打贴帮柱,而挂花梁、倒悬臂梁多,采面工程质量差,有没有敲帮问顶,一个人违章单独打眼,被掉下的矸石砸伤头部,当场死亡。

三、急斜及倾斜煤层单体支柱工作面顶板支护及安全操作

(1)严格支柱规格质量,煤层倾角在25-35°时,迎山角一般取3-5°。煤层倾角小于35°或小倾角的急斜煤层时,应先根据煤层倾角,将采煤工作面调整为伪斜开采。为防止梁头向倾斜下方甩动,挂梁前先掏超前梁窝,梁间用撑木撑好。单体柱间应上齐防倒绳或斜拉撑钩。底板坚硬时,应凿成麻面,增加支柱与底板摩擦力。必要时可沿煤层走向,在柱脚倾斜下方设置底梁。

(2)支架迎山有力,初撑力达到规定值,工作面不得有空载柱。

(3)采用倾斜托棚,防止支架歪倒。应有防倒柱的措施,防止倒柱砸人或撞倒其他支柱造成冒顶。

(4)为防止放顶冒落矸石撞倒支柱引起冒顶,放顶线应保持成一直线,并设联锁拉杆的倾斜托棚,挂好挡矸帘。

(5)分段回柱时,上下分段之间要设挡矸帘,并在下分段的上部采用戗柱和木垛等特殊支护。

(6)当煤层倾角大于35°,采空区上部存矸少、出现顶板抽空情况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放顶前要充填抽空区,充填物可用矸石等。充填方法可用风力或手动充填;

②降低采高,降低的下限一般不低于1.5m,以减少抽空高度,提高支架的稳定性;

③如充填抽空有困难,初次放顶期间的控顶距离要适当加大,使老顶断裂产生的冲击大部分转移到靠放顶线一侧加宽的空间内。在支护上,除原有的一排木垛外,在加宽空间范围内再加打一排木垛,以增加支柱的稳定性。

(7)当煤层为立槽煤时,采用水平分层法,采煤工作面支护采用四、六排控顶,顶板为天然假顶。

四、托伪顶或松软破碎顶板的支护及安全操作

这类顶板常因支架空档内局部漏顶,使邻近支架“顶空”而倒柱,并且由于顶板允许暴露的时间短、面积小,常因割煤和放炮后机(炮)道得不到及时支护而发生冒顶。此外,在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伪顶和破碎顶板容易和上覆直接顶或坚硬顶板离层而垮落。使用金属顶梁时,由于顶梁和顶板摩擦力很小,伪顶大面积垮落,支架往往成串被推倒造成大冒顶事故。因此应采取适当顶板管理措施。

(1)凡托伪顶或破碎顶板的工作面,除采时不得推采开切眼的另一帮煤柱。

(2)工作面要布置成俯斜开采,尽可能避免仰斜开采,上、下平巷与工作面尽可能布置成直角或大于60°的交角,避免出现锐角。另外,要沿伪顶或破碎顶板掘进,避免挑顶掘进。

(3)支护密度不但要满足采场支护强度的要求,也要有利于护顶,因此,应适当加大支护密度,采取提前背笆护顶和挂梁措施。机组上行割底煤时,跟机前撤临时柱,支贴帮柱,以缩短机道空顶时间和缩小空顶面积,控制机道冒顶。

(4)当顶板特别松软或有厚0.3m以上的伪顶,且割煤(或放炮)后立即冒落时,可采用圆钢打超前托梁的办法。具体施工方法是:在距顶板2-3cm处用煤电钻打眼,眼深2.0m角度垂直于煤壁。打眼在割煤(或放炮)前进行。打完眼后,穿入圆钢。圆钢直径38mm,长2.4m,布置在两侧顶梁的中间,外露0.4m。两个循环后,托梁留在煤壁内的深度为0.8m,外露1.6m,端部由支柱支撑,再割煤(或放炮)前,继续使用上述方法。

(5)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必须加强支护。在金属顶梁和顶板间背上板皮或笆片,以增加它们之间的摩擦阻力;用单排或双排交叉木垛,增设抬棚戗柱,以增加支柱的稳定性。在倾角大于20°的工作面,初次来压前最好不使用金属铰接顶梁,用木板梁和金属支柱配合支护;初次来压后,顶板稳定时再使用金属铰接顶梁。

(6)在炮采工作面,发现顶板沿煤壁有显著裂缝或下沉等现象时,工作面应停止放炮,在片帮严重的地方先打探板或挂上顶梁加强支护。

(7)条件允许时,从煤壁向斜上方顶板内钻眼,利用高压泵注入树脂凝固剂来粘结破碎顶板,以增加顶板的坚固性或固结易片帮的煤壁。

五、托伪顶或留底煤的支护及安全操作

当采煤工作面顶煤或底煤是劣质煤不需要采出,或由于一次采全高丢底煤,或分层开采时留顶煤作为下分层开采顶板,或遇到断层破碎带留煤皮护顶开采时,叫托顶煤或留底煤开采。由于顶煤垮落,或遇到顶煤上的断层破碎带突然垮落,或由于支柱陷入底煤,往往容易发生冒顶事故,应采取适当安全技术措施。

(1)经常掌握留顶煤或底煤的实际厚度,控制采高,采高不应大于所用支柱允许的最大高度,使支柱有力地支撑顶煤不让它脱落。所留的顶、底煤,必须按规定留足必须的最小厚度,留底煤时支柱要穿上木鞋或铁鞋,如果底煤过薄,应采取换柱以提高采出率。

(2)合理布置炮眼和控制装药量,顶底眼距顶(煤)、底(煤)板要在200mm以上,炮眼角度和装药量要适当,每次放炮数目不要太多,防止顶煤受震脱落。

(3)放炮后及时挂梁托顶煤,或打临时支柱,同时用板皮或笆片背严,防止顶煤离层脱落。

(4)在保证通风、行人、运料的前提下,缩小控顶距,减小工作面顶煤的压力。

(5)放顶时,放顶线采用一梁三柱戗棚,向采空区方向斜撑,以保证顶板来压是有足够的支撑力。顶压大时,要加木垛,增加支架的稳定性。

(6)留底煤的工作面,洒水要适当,防止底煤遇水潮解松动。

第五节 采空区处理

采空区的处理方法主要全部垮落法、煤柱支撑法、充填法、缓慢下沉法。

一、全部垮落法

全部垮落法的作业范围主要是放顶区,即从原切顶线到新切顶线的区域。主要适用于ⅰ、ⅱ、ⅲ类直接顶。其实质是随工作面向前推进,有计划地回撤放顶线以外的支架,使直接顶岩层自行垮落。坚硬顶板则需要爆破方法强迫其垮落,以缩短直接顶的悬梁长度和重力,减少采空区直接顶对工作面的压力。垮落的岩石因具有一定的碎胀性,当填满采空区时,可对老顶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减缓和限制老顶对工作面的影响。全部垮落法是沿工作面全长,在预定顶板垮落线内架设特种支架,使采空区与工作面空间隔开。特种支架包括木垛、戗棚、戗柱等。当回撤支架后,使悬露在采空区的顶眼沿特种支架的采空区侧垮落下来。若直接顶板坚硬,回柱后不自行垮落,则要进行强制放顶。

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的主要工作是架设特种支架和回柱放顶,在综采工作面主要是移架。

(一)特种支架的架设

为了使直接顶沿顶板垮落线(即放顶线)垮落,需要沿放顶线的煤墙侧架设特种支架。常用的特种支架有戗棚、木垛、戗柱等。

戗棚是沿工作面倾斜方向在靠采空区一排支架的煤墙壁架设。根据戗棚梁长,采用一梁两柱或一梁三柱。对接棚、棚腿戗向采空区,棚梁与顶梁、支柱接实,升紧打牢。

木垛在靠工作面采空区一侧用方木架设,方木截面一般为0.15m×0.15m或0.20m×0.20m,方木长为1.2m-1.6m。

戗柱是在靠采空区一侧每棵支柱的煤壁侧,不用棚梁只打上支柱,支柱戗向采空区,升紧打牢。

(二)回柱放顶

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的采煤工作面要随着工作面推进不断地支设支柱和回撤支柱,使工作始终保持在最大控顶距与最小控顶距之间,从而使采空区顶板在自重作用下垮落。

在回柱放顶过程中,顶板活动比较强烈,工作面支架将受到较大的作用,对支架和人员都要严格要求。回柱放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的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回柱放顶,控顶距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禁止回采。如果回采后顶板仍不冒落,超过规定的悬顶距离时,必须停止采煤,采取人工强制放顶或其他措施进行处理。

(2)回柱放顶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的回柱放顶方法和安全措施进行。回柱放顶同放炮、机采落煤等工序平行作业的安全距离都必须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

(3)回柱放顶前,必须对放顶所用设备完好情况及作业区域内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支架重新支设,缺柱的补齐,压力大时要加强支护,对工作面上、下出口和机头、机尾的支护要重新加固。同时清理好退路。

(4)回柱必须按有里向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分段回柱时,必须在分段处打两棵揽头(临时)支柱。回柱后要及时挂挡矸帘。撤下的顶梁要按号立放整齐,立柱打在新放顶线内侧梁下。采用密集支柱切顶时,两段密集支柱之间必须留有宽0.5m以上的出口,出口间的距离和新密集支柱的超前距离都必须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

(5)回柱时必须2人一组作业,1人回柱、1人观山,不准单独作业。回柱人员必须站在所撤支柱的倾斜上方,且支架完整,无崩绳、崩柱、甩钩、断绳抽人等危险情况的安全地点工作。木支柱必须用机械回撤,放顶区域内的支架、木垛都必须回收干净。

【案例1-3】1996年4月15日,某矿巳15-1205采煤工作面输送机机尾处发生冒顶事故,该队职工杨某违章进入放顶区单独作业,并违反见四回一的规定,在顶板冒落时被埋住,经抢救无效死亡。

摩擦金属支柱回柱操作时,一般使用柄长0.6-0.8m,重3kg的铁锤将支柱水平楔打松,使活柱落下。金属支柱卸载活柱下缩后,回柱人员用拔柱器或常把铁钩将支柱拉出,支设在新放顶线内侧梁下。单体液压支柱回柱时则是搬动卸载手柄,活柱下缩,回出的支柱支设在新放顶线内侧梁下。

二、煤柱支撑法

当顶板非常坚硬(如砾岩顶板),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时,回柱后切不断顶板,采空区悬顶面积较大,一旦垮落可能造成重大顶板事故。在此种情况下往往采用煤柱支撑法来管理采空区顶板。

煤柱支撑法的主要优点是大大减化了采空区处理工作,工艺简单,避免了周期压力对工作面的影响,为生产创造了条件。它的缺点是煤炭资源损失严重,采出率低,在开采煤层群时,下层造成集中压力,给工作面管理造成困难,掘进率高,搬家次数多。煤柱支撑法主要用于刀柱采煤法。

三、充填法

充填法处理采空区分全部充填法和部分充填法两种。

1、全部充填法

开采有自然发火的特厚煤层,或地面有铁路干线、重要建筑物、河流、湖泊或煤层上部较近处有含水丰富的岩层时,为了保护地面建筑物不受破坏,防止地表水和含水层水突然涌入井下,可用砂子、碎石等将采空区全部充填。我国某些矿区用水砂充填,个别矿使用风力充填。

全部充填法能有效地减少采空区顶板的下沉,防止煤的自然发火,提高了采出率。但充填系统复杂,设备多,组织管理复杂,成本比全部垮落法增加30-50%,应用逐渐减少。

2、部分充填法

开采薄煤层时,利用矸石在采空区内垒起若干条垂直于工作面煤壁的矸石带支撑顶板,减少顶板移动和周期压力,改善工作面顶板维护状况。充填带的宽度视充填材料而定,即支撑能力能支撑住充填带上方岩层和各条带之间悬顶岩层的重力,通常充填带宽度为采高的2倍-2.5倍。充填带间距为8-15m。

部分充填方法,砌筑矸石带劳动强度大、不易机械化,劳动效率低,成本高,一般很少采用。

四、缓慢下沉法

当顶板岩性有较大的韧性,无剧烈的破坏,回柱后挠曲下沉能缓慢地和底板接触时,采用缓慢下沉法。工作面支护常用木垛和点柱管理,每放顶一次在靠近采空区一侧每隔一段距离架设一个木垛,工作面采用(单体)点柱支护。

v

第11篇 电工安全操作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一.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

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一般包括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以及恢复送电制度。

1.工作票制度

工作票是准许在电气设备,热力和机械设备以及电力线路上工作的书面命令书。也是明确安全职责,向工作人员进行安全交底,以及履行工作许可手续、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手续,并实施保证安全技术措施等的书面依据。对于发电厂、变电所来说,由于各种工作条件下对安全工作的要求不同,采取的安全措施也不一致,工作票的形式也有所区别。工作票的形式主要有七种:发电厂(变电所)第一种工作票,发电厂(变电所)第二种工作票,电力线路第一种工作票,电力线路第二种工作票,热力机械工作票及一级、二级动火工作票。

对于各种工作票的填用范围,《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上都有明确的规定:在发电厂或变电所高压电气设备上工作,需要全部或部分停电;在高压室内的二次接线和照明等回路上的工作,需要将高压设备停电或做安全措施的工作应填用发电厂(变电所)第一种工作票。

在发电厂或变电所的电气设备上带电作业和在带电设备外壳上作业,在控制盘和低压配电盘、配电箱,电源干线上的工作;二次接线回路上工作而无需将高压设备停电;转动中的发电机、同期调相机的励磁回路或高压电动机转子电阻回路上的工作;非当值值班人员用绝缘棒和电压互感器定相或用钳形电流表测量高压回路的电流等,应填用发电厂(变电所)第二种工作票。

在停电线路(或在双回线路中的一回停电线路)上的工作;在全部或部分停电的配电变压器台架上或配电变压器室内的工作应填用电力线路第一种工作票。

在电力线路上带电作业;在带电线路杆塔上工作;在运行中的配电变压器台上或配电变压器室内的工作,应填用电力线路第二种工作票。

在热力机械生产现场检修、试验或安装工作时,为了能有安全的工作条件和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填用热力机械工作票。它适用的范围有:需要将生产设备、系统停止运行或退出备用,由运行值班人员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规定采取断开电源,隔断与运行设备联系的热力系统,对检修设备进行消压、吹扫等任何一项安全措施的检修工作,以及需要运行值班人员在运行方式、操作调整上采取保障人身、设备运行安全措施的工作。

在电力生产区域的易燃易爆部位动火时,必须按照《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的要求,填写动火工作票。

各种工作票的格式在《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电力线路部分、热力和机械部分以及动火部分都相应作了规定。工作票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一式两份,应正确清楚,不得任意涂改。工作票一份交给工作负责人,另一份留存签发人或工作许可人处。

工作票所列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同时负有相应的安全责任,工作票签发人要对工作的必要性,工作是否安全,工作票上所填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所派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人员是否适当负责。工作负责人(监护人)要正确安全地组织工作,结合实际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前要对工作班成员交侍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严格执行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必要时还应加以补充,同时要督促、监护工作人员遵守安全工作规程。工作许可人要认真审查,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现场条件,检查停电设备有无突然来电的危险等内容,工作班成员应认真执行安规和现场安全措施的实施。

2.工作许可制度

工作许可制度,是在完成安全措施之后,为进一步加强工作责任感,确保工作安全所采取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措施。因此,在完成各项安全措施之后,必须再履行工作许可手续,方可开始工作。工作许可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对于发电厂和变电所第一、二种工作票的许可工作,工作许可人在完成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后还应会同工作负责人到现场再次检查所做的安全措施,以手触试,证明检修设备确无电压;对工作负责人应指明带电设备的位置和注意事项,并和工作负责人在工作票上分别签名。

对从事电力线路第一种工作票的工作,工作负责人必须在得到值班调度员或工区值班员的许可后,方可开始工作,线路停电检修时,值班调度员必须在发电厂、变电所将线路可能受电的各方面都拉闸停电,并挂好接地线后,将工作班、组数目,工作负责人的姓名,工作地点和工作任务记人记录簿内,才能发出许可工作的命令。

执行热力和机械工作票的许可工作,工作许可人和工作负责人应共同到现场检查安全措施,由工作许可人向工作负责人详细交待安全措施布置情况和安全注意事项,工作负责人对照工作票检查安全措施无误后,双方在工作票上签字并记上开工时间,作为工作许可的凭证。

3.工作监护制度

完成工作许可手续后,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应向工作班人员交待现场安全措施,带电部位和其他注意事项,正确和安全地组织工作,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必须始终在工作现场,随时检查、及时纠正工作班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违反安全工作规程和安全措施的行为。特别当工作者在工作中,人体某部位移近带电部分或工作班人员转移工作地点、部位、姿势、角度时,更应重点加强监护,以免发生危险。

工作票签发人或工作负责人,如碰到现场安全条件差,或施工范围广等情况时,应增设专人监护,专责监护人不得兼做其他工作。若工作期间,工作负责人因故必须离开工作地点时,应指定能胜任的人员临时代替,离开前将工作现场交待清楚,并设法告知工作班人员,原工作负责人返回后也应履行同样的手续。

4.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以及恢复送电制度

工作间断时,所有安全措施应保持不动,电力线路上的工作如果工作班须暂时离开工作地点,则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和派人看守,不让人、畜接近挖好的基坑或接近未竖立稳固的杆塔以及负载的起重和牵引机械装置等,恢复工作前,应检查接地线等各项安全措施的完整性。当天不能完成的工作,每日收工应清扫工作地点,开放已封闭的道路,并将工作票交回值班员,次日复工时,应得到值班员许可,取回工作票。工作负责人必须事前重新认真检查安全措施是否符合工作票的要求后方可工作。在电力线路上工作,如果每日收工时需要将工作地点所装的接地线拆除,次日重新验电装接地线恢复工作的,均须得到工作许可人许可后方可进行。

保证电力施工现场作业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2)

在同一电气连接部分用同一工作票依次在几个工作地点转移工作时,全部安全措施由值班员在开工前一次做完,不需再办理转移手续,但工作负责人在转移工作地点时,应向工作人员交待带电范围、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

全部工作完毕后,工作班应清扫、整理现场。工作负责人应先周密检查,确认无问题后带领工作人员撤离现场,再向值班人员讲清所修项目发现的问题、试验结果和存在问题等,并与值班人员共同检查设备状况,有无遗留物件,是否清洁等,然后在工作票上填明工作终结时间,经双方签名后,工作票方告终结。电力线路上工作终结前工作负责人必须认真检查线路检修地段以及杆塔上、导线上及绝缘子上有无遗留的工具、材料等,确认全部工作人员已由杆塔上撤下,再拆除接地线。

恢复送电必须在工作许可人接到所有工作负责人的完工报告后,并确知工作已经完毕,所有工作人员已由线路上撤离,接地线已拆除,并与记录簿核对无误后方可下令拆除发电厂、变电所线路侧的安全措施,向线路恢复送电。

二、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在电力线路上工作或进行电气设备检修时,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一般都是在停电状态下进行,停电分为全部停电和部分停电,不管是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工作或电力线路上工作,都必须采取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以及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四项基本措施,这是保证发电厂、变电所、电力线路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技术措施。

1.发电厂、变电所工作的安全技术措施

(1)停电。《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上规定必须停电的设备有:检修的设备;与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的距离小于表2-1规定的设备;在44kv以下的设备上进行工作,与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的距离虽大于表5-1规定,但小于表5-1规定,同时又无安全遮栏措施的设备;带电部分在工作人员后面或两侧无可靠安全措施的设备。

将工作现场附近不满足安全距离的设备停电,主要是考虑到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而采取的措施。

将检修设备停电,必须把各方面的电源完全断开(任何运行中的星形接线设备的中性点,必须视为带电设备)。必须拉开隔离开关,使各方面至少有一个明显的断开点。

禁止在只经断路器断开电源的设备上工作。与停电设备有关的变压器和电压互感器,必须从高、低压两侧断开,防止向停电检修设备反送电。为了防止在检修断路器或远方控制的隔离开关可能因误操作或因试验等引起的保护误动作而使断路器或隔离开关突然跳合闸而发生意外,必须断开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操作电源,隔离开关操作把手必须锁住。

(2)验电。通过验电可以验证停电设备是否确无电压,可以防止出现带电装设接地线或带电合接地开关事故的发生。验电必须用电压等级合适而且合格的验电器,验电前,验电器应先在有电设备上进行试验,确证验电器良好,方可使用;如果在木杆、木梯或在架构上验电,不接地线不能指示有无电压时,经值班负责人许可,可在验电器上接地线,为了防止某些意外情况发生,在检修设备进出线两侧各相应分别验电;验电时必须戴绝缘手套,330kv及以上的电气设备,在没有相应电压等级的专用验电器的情况下,可使用绝缘棒代替验电器,根据绝缘棒端有无火花和放电辟辟声来判断有无电压。

表示设备断开和允许进入间隔的信号、经常接人的电压表等,因为有可能失灵而错误指示,所以不得作为设备无电压的根据,但如果指示有电,则禁止在该设备上工作。

(3)装设接地线。装设接地线是保护工作人员在工作地点防止突然来电的可靠安全措施,同时接地线也可将设备断开部分的剩余电荷放尽。装设接地线应符合安规的有关规定,在用验电器验明设备确无电压后,应立即将检修设备接地并三相短路,防止在较长时间间隔中,可能会发生停电设备突然来电的意外情况,对于可能送电至停电设备的各方面或停电设备可能产生感应电压的都要装设接地线。所装接地线与带电部分应符合安全距离的规定,这样对来电而言,可以做到始终保证工作人员在接地线的后侧,因而可确保安全。当停电设备有可能产生危险感应电压时,应视情况适当增挂接地线。

检修母线时,应根据母线的长短和有无感应电压等实际情况确定地线数量。检修10m及以下的母线,可以只装设一组接地线。在门型架构的线路侧进行停电检修,如工作地点与所装接地线的距离小于10m,工作地点虽在接地线外侧,也可不另装接地线。

检修部分若分为几个在电气上不相连接的部分(如分段母线以隔离开关或断路器隔开分成几段)则各段应分别验电接地短路。降压变电所全部停电时,应将各个可能来电侧的部分接地短路,其余部分不必每段都装设接地线。为了防止因通过短路电流时断路器跳闸或熔断器迅速熔断而使工作地点失去接地保护,所以接地线与检修部分之间不准连有断路器或熔断器。

在室内配电装置上工作,接地线应装在该装置导电部分的规定地点,这些地点的油漆应刮去,并划下黑色记号,所有配电装置的适当地点,均应设有接地网的接头,接地电阻必须合格。这主要是为了保证接地线和设备之间的接触良好,因为若接触不良,则当流过短路电流时,在接触电阻上产生的电压降施加于被检修的设备上,这是不允许的,所以,接地线必须使用专用的线夹固定在导体上,严禁用缠绕的方法进行接地或短路。装设接地线必须由两人进行,若为单人值班,只允许使用接地开关接地,或使用绝缘棒合接地刀闸,避免发生万一设备带电危及人身安全而无人救护的严重后果;装设接地线必须先接接地端,后接导体端,拆接地线的顺序与此相反。这是为了在装拆接地线的过程中始终保证接地线处于良好的接地状态。

接地线应用多股软裸铜线,其截面积应符合短路电流的要求,但不得小于25mm2,接地线在每次装设以前应经过详细检查。损坏的接地线应及时修理或更换。禁止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导线作接地或短路之用。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发生短路时,在断路器跳闸前接地线过早地烧断,使工作地点失去保护,故其截面应满足短路时的热稳定要求。

高压回路上的工作,需要拆除全部或一部分接地线后方能进行的工作,如测量母线和电缆的绝缘电阻,检查断路器(开关)触头是否同时接触时,必须征得值班员或调度员的许可,方可临时拆除接地线,但在工作完毕后应立即恢复。

保证电力施工现场作业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3)

每组接地线均应编号,并存放在固定地点。存放位置亦应编号,接地线号码与存放位置号码必须一致,装、拆接地线,应做好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清楚,这样便于检查和核定,掌握接地线的使用情况,以防止发生带接地线送电事故。

(4)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在工作现场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可以提醒工作人员减少差错,限制工作人员的活动范围,防止接近运行设备,它是保证安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应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的地点主要有以下几处。

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操作把手上,该处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如果线路上有人工作,应在线路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操作把手上悬挂“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的标示牌,标示牌的悬挂和拆除应按调度员的命令进行。

部分停电的工作,安全距离小于表5-2规定距离以内的未停电设备,应装设临时遮栏,临时遮栏与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表5-1的规定数值。临时遮栏可用干燥木材、橡胶或其他坚韧绝缘材料制成,装设应牢固,并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35kv及以下设备的临时遮栏。如因工作需要,可用绝缘档板与带电部分直接接触。但此种档板必须具有高度的绝缘性能。

在室内高压设备上工作,应在工作地点两旁间隔和对面间隔的遮栏上和禁止通行的过道上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以防止工作人员误人有电设备间隔及其附近。

在室外地面高压设备上工作,应在工作地点四周用绳子做好围栏,围栏上悬挂适当数量的“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标示牌必须朝向围栏里面。

在工作地点悬挂“在此工作”的标示牌。

在室外架构上工作,则应在工作地点附近带电部分的横梁上,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此项标示牌在值班人员的监护下,由工作人员悬挂。在工作人员上下的铁架和梯子上应悬挂“从此上下”的标示牌。在邻近其他可能误登的带电架构上,应悬挂“禁止攀登,高压危险!”的标示牌。

以上按要求悬挂的标示牌和装设的遮栏,严禁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移动和拆除。

2.电力线路上工作的安全技术措施

(1)停电。在电力线路上工作前,应做好的停电措施有:断开发电厂、变电所(含用户)线路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断开需要工作班操作的线路各端断路器、隔离开关和熔断器;断开危及该线路停电作业,且不能采取安全措施的交叉跨越、平行和同杆线路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断开有可能返回低压电源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要检查断开后的断路器、隔离开关是否在断开位置;断路器、隔离开关的操作机构应加锁;跌落熔断器的熔断管应摘下;并应在断路器或隔离开关操作机构上悬挂“线路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标示牌。

(2)验电。在停电线路工作地段装接地线前,要先验电,验明线路确无电压。验电要用合格的相应电压等级的专用验电器。330kv及以上的线路,在没有相应电压等级的专用电器的情况下,可用合格的绝缘杆或专用的绝缘绳验电,验电时,绝缘棒的验电部分应逐渐接近导线,听其有无放电声,确定线路是否确无电压。验电时,应戴绝缘手套,并有专人监护,线路的验电应逐相进行。检修联络用的断路器或隔离开关,应在其两侧验电。对同杆塔架设的多层电力线路进行验电时,先验低压,后验高压,先验下层,后验上层。

(3)挂接地线。线路经过验明确无电压后,应立即在工作地段两端挂接地线。凡有可能送电到停电线路的分支线也要挂接地线。若有感应电压反映在停电线路上时,应加挂接地线。同时,要注意在拆除接地线时,防止感应电触电。

同杆塔架设的多层电力线路挂接地线时,应先挂低压,后挂高压,先挂下层,后挂上层。

挂接地线时,应先接接地端,后接导线端,接地线连接要可靠,不准缠绕,拆接地线时程序与此相反。装、拆接地线时,工作人员应使用绝缘棒或戴绝缘手套,人体不得碰触接地线。若杆塔无接地引下线时,可采用临时接地棒,接地棒在地面下深度不得小于0.6m。

接地线应由接地和短路导线构成的成套接地线,成套接地线必须用多股软铜线组成,其截面积不得小于25mm2。如利用铁塔接地时,允许每相个别接地,但铁塔与接地线连接部分应清除油漆,接触良好。严禁使用其他导线作接地线和短路线。

第12篇 设备安全操作管理措施

电气设备管理

前言

电气设备的危险乃是造成多火灾及伤亡的原因。事实上,电气火灾是工作场所火灾的头号原因。

电气设备危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电线、设备误用、绝缘失灵、接地错误、开关箱开而不关,以及水电装置互相连接。

本款将帮助您注意电气设备危险因素。

指南

1.一切电线的直径均须有适当的尺寸,绝缘和接口,且无危险因素。

一切电线均须有适当的位置,支撑和保护,不致碰到人的头和脚,或在正常作业过程中碰到设备。切不可使用临时凑合的电线。所有工厂设备的电源线均须三叉接地或双得绝缘。切不可使用磨损的电线。

2.只可使用经认可的固定装置、插头、电路断路器,及其他器材。切不可使用临时凑合的电线,因其会导致电气和火灾危险。

3.一切中断箱、输出口,及配电盘均须用安全的保护外壳盖起来。

4.灰尘、油腻、油脂或纤维的危险积累,会被电源(如电弧)点燃。马达上不可积存灰尘、油腻等物。

5.在危险环境中,必须使用经特别设计和认可的电气设备。

6.在允许使用手提电气加热器的地方,须实施清除可燃物质和安放加热器的程序。

7.电气设备和保护装置应定期养护,而养护工作则应记录下来。

8.须请一名称职的电工来检查和修理电气系统。

9.须使用保护系统来保护电路及电气设备。

10.电气设备的接地和双重绝缘可令保护装置正常运作。

灭火器操作指南

灭火器

参考指南:款5.0

局部

备注

5.1

是否有足够的各种类别的手提式灭火器

5.2

灭火器是否灌满并定期接受检查

5.3

需使用灭火器的雇员是否每年接受有关灭火器使用及消防程序的训练

5.4

灭火器位置是否有明确标记

5.5

通向灭火器的通道是否畅通无阻

5.6

如使用halon式灭火器将灭火液喷进楼内各室,则在灭火器喷液前,雇员们能否撤离

5.7

灭火器是否安放在适当位置,以便在一般性可燃物质区,雇员至多行走75英尺既可拿到灭火器,或在易燃物质区,雇员至多走50英尺便可拿到灭火器

易燃物及可燃物

参考指南:款6.0

局部

备注

6.1

雇员们是否受过有关适当处理和使用易燃及可燃及可燃物质的训练

6.2

可燃碎片及废料(如:油腻破布)是否贮存在有盖的金属容器内,并被及时搬离工地

6.3

是否使用政府认可的容器和铁箱来贮存和处理易燃及可燃液体

6.4

易燃液体在未被使用时是否全部放在密封的容器内是否全部贮存在政府认可的容器内

6.5

整桶散装易燃液体是否接地分配罐是否有粘合带

6.6

易燃及可燃液体的贮藏室内的电气装置是否有适当的保护:如电灯、开关等

6.7

易燃及可燃液体的贮藏室内是否有机械或重力通风

6.8

是否在可能时使用真空吸尘器,而不是将可燃灰尘吹走或扫走

6.9

易燃或可燃液体的转移/撤离/运输是否由受过训练的人员来进行

6.10

在使用或贮存易燃或可燃物质的地方,是否已贴出并执行“禁止吸烟”的警告

6.11

是否及时并适当地清除所有溢出的易燃或可燃液体

电气设备

参考指南:款7.0

局部

7.1

暴露的电线是否处于良好状态,有适当支撑并受到保护,不受物理性危害的影响

7.2

电线是否妥善地与固定装置、插头、电路断路器,以及其他设备相连

7.3

接合箱,插座和控制板是否全部盖紧

7.4

马达上是否有灰尘,污垢,油腻及纤维

7.5

电气设备是否已获准用于危险区域

7.6

经认可的手提加热器是否不带有可燃物质并被置于安全的地方

7.7

工地上是否有一个电气维修计划

7.8

是否有一名电工为工地提供服务

7.9

工地上是否有一个避雷系统

7.10

电气设备是否都有接地或双重绝缘装置

第13篇 冲压机械安全操作与管理措施

冲压加工是利用金属模具将钢材或坯料分离或变形的工艺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尺寸和形状精度高、能冲制复杂零件、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拖拉机、电机、电器仪表、轻工等制造行业中。

一、冲压机床的安全防护装置

冲压机床的安全防护装置,是指滑块下行时,设法将危险区与操作者的手隔开,或用强制的方法将操作者的手拨出危险区的安全装置。常用的防护装置有防护栅栏、拨手式防护装置等(参见机械工业部1985年5月颁发的《冲压安全管理规程》)。

1. 栅栏式防护装置

是在压力机上加防护栅栏,使操作者与危险区或被保护区隔开。防护栅栏随压力机的滑块运动,当滑块下行时,栅栏随之下行,使操作者与冲模隔开,从而保护操作者的安全。

2. 拨手式防护装置

拨手式防护装置是在冲压时,将操作者的手强制脱离危险区的一种安全装置。它通过一个带有橡皮的杆子,在滑块下行程时,将手推出或拨出危险区。

这种防护装置结构简单,但其作用力较大,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推开作用的可靠保护较滞后。新式拨手装置与控制系统联锁,拨手装置不工作,压力机也不能工作。

3. 红外防护装置

由发光源发出不可见的红外线,不经过光学透镜聚光,而直接辐射出来。接收器也不经过光学透镜聚光,而直接接受红外光。可有效防止身体接近危险区。

冲压机安全防护装置种类很多,除上所述外,还有牵手式安全防护装置,触感联锁安全防护装置,双手操作安全防护装置等。

二、冲压机床的进出料装置

设置冲压机床进出料装置,实现进出料机械化、自动化,是提高生产率,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简易送出料装置,也能起到保证作用。

1. 手动安全工具

在中型冲压机上,如不能采用机械化送料,则可用手动工具送料、取料,使冲压工双手完全不接触危险区。

手动工具有机械式的镊子、钳子、钩子、真空吸盘、气动夹钳等。

2. 简易手工送料装置

只要用手推动坯料,使坯料沿着导板滑入凹模,即达到送料的目的。

3.机械输料装置

机械进出料装置结构简单,动作准确,操作方便,保障安全,还能提高产量,应推广使用。

三、管理措施

要实现冲压安全,除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外,还必须采取各种管理措施,主要有:

1.建立工艺管理制度。生产要在工艺文件指导下进行,文件要有安全内容,在工艺操作卡上必须明确注上冲模安全状况、编号,配备的安全工具名称、编号等。有了这些具体明确的工艺文件作为生产依据,才能防止各种由于无章可循或工艺纪律不明等原因而造成的伤害事故。

2.建立冲压设备和安全防护装置管理制度。冲压设备出现故障,安全防护装置失灵,都可能是造成工人伤亡事故的物质条件。因此,要建立冲压设备和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和保养制度,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作业前必须认真检查设备的操纵系统、安全防护装置、电器和主要的紧固件等,观察运转中有无特殊声响或其他异常情况,发现故障和隐患应立即停机修理,严禁“带病”运行。

3.制订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并教育职工认真执行。要坚决制止违章现象,对于因违章而造成人身或设备事故者要根据责任制度给予教育和严肃处理。

4. 冲压机的安全操作。

工作前,首先要仔细检查操纵机构是否灵活、可靠,紧固件有无松动。特别是注意操纵系统的弹簧有无失效或断裂现象。空载试验机器的运转是否正常,滑块单动运动是否有迟滞或连冲现象,安全装置是否完好。

手工送取单个坯料时,必须使用合适的专用工具。应在工作中自始至终地使用安全装置。

工作中发现机器运转声音不正常,产生连冲、操纵不灵或电气故障,应立即停车检修。

冲压机使用脚踏开关时,必须加设防护挡板。当滑块启动后,脚必须立即离开踏板。

在机器运转过程中,严禁到转动部位检查与修理。调整、修理和清理模具,必须在停车后进行。

工作结束后,关掉电动机,整理工作地点,清理冲压机工作台,给冲压机加油,揩净机床及冲模,并在冲模和滑块的导板上涂油。工作全部完毕,把踏板移到空档或把踏板锁住。

第14篇 弯管机安全操作技术措施

1.弯管机械上的电源电动机,手持液压装置的使用应执行jgj 33-2001第3.1节、第3.4节、第3.8节及附录c规定。

2.弯管机械上的刃具、胎、模具等强度和精度应符合要求,刃磨锋利,安装稳固,紧固可靠。

3.弯管机械上的传动部分应设有防护罩,作业时,严禁拆卸。机械均应安装在机棚内。

4.作业场所应设置围栏。

5.作业前,应先空载运转,确认正常后,再套模弯管。

6.应按加工管径选用管模,并应按顺序放好。

7.不得在管子和管模之间加油。

8.应夹紧机件,导板支承机构应按弯管的方向及时进行换向。

9.作业时,非操作和辅助人员不得在机械四周停留观看。

10.作业后,应切断电源,锁好电闸箱,并做好日常保养工作。

第15篇 带式输送机安全操作应对措施

带式输送机是一种高效的输送设备,在工矿企业生产中广泛使用,但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操作不当造成的事故停机。因此有必要对带式输送机的操作安全进行研究及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带式输送机运行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维护,容易出现撕带,断带,皮带磨焦等事故,影响输送机安全运行,同时也影响了人员的安全。

操作人员的因素对设备安全运行的影响。随着设备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对输送机操作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输送机运行及程序控制,充油式液力偶合器,硫化接头技术,应用科技成分大幅增加,这就要求维修工不仅会判断故障,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科技的发展,了解新型输送机的性能及操作,避免操作不当造成事故。

在工矿企业生产中,对设备的管理及维护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如果疏忽对设备及人员进行管理,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需要管理人员必须现场跟班,负责组织,协调好安全运行工作,排查隐患,解决处理现场问题和事故。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推行程序化管理是时代的要求。针对现场的情况,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职工的行为。同时也需要对人员进行技术,操作,维护的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为保障带式输送机的安全运行打下基础。

带式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磨损,因此需要维护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坚决杜绝设备带故障运行。同时合理制定设备计划,及时更新陈旧设备,备齐备足配件,才能保障带式输送机长期高效运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彻底改变了矿井的运输状况,通过改变启动方式降低了启动阻力,延长了带式输送机使用寿命。输送机集中控制,可视技术,实行了远程的操作控制和对现场的可视化,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和现场的处置能。尽管输送机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但煤矿条件特殊,仍有与现场有不适应的地方。因此需要操作人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找出问题的关键对设备改造,解决制约生产的问题,保证输送机的安全运行。

带式输送机的特点之一就是适应性比较强,但是现场条件过于恶劣,必然会影响其安全运行,皮带运输距离越长,不安全因素就会增加,带式输送机越长,巡检难度就越大,故障隐患就越多。各种保护装置的投入使用对带式输送机安全运行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工矿企业生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些保护装置还不能完全替代人,所以还需要操作及维护人员加大对设备的巡检及检修,及时发现问题,避免故障及事故发生。

带式输送机由于受到生产环节及人员操作等因素的制约,若使用管理不当就容易造成设备故障影响生产。但如果正确对待这些不利因素,系统分析切实解决好存在问题,才能有效降低设备故障及事故出现的几率,保证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措施安全操作15篇

机床伤害事故的原因常常是不安全的操作方法或不正确的加工程序,亦即缺乏基本的训练和管理。如果设备经常保持最佳使用状态,并正确地加以操作,那么,由机床引起的伤害将是很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措施信息

  • 措施安全操作15篇
  • 措施安全操作15篇17人关注

    机床伤害事故的原因常常是不安全的操作方法或不正确的加工程序,亦即缺乏基本的训练和管理。如果设备经常保持最佳使用状态,并正确地加以操作,那么,由机床引起的伤害将 ...[更多]

相关专题

安全操作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