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操作

防护安全操作6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17

防护安全操作

第1篇 污水处理设备安全操作与个人防护

1、安装污水处理设备的室内应保持干燥、通风,不能采用自然通风的,应采用机械通风。

2、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维修、检修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橡皮手套,以保护皮肤。

3、污水处理设备的操作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正确操作,防止跑、冒、滴、漏,不可随意改变操作顺序,不然会引起设备损坏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4、采用二氧化氯法消毒的医疗机构,所用的原料(盐酸和氯酸钠)要严格分开存放,并在其外包装上做明显标识。避免应泄露、误操作或其它原因发生剧烈反应造成危险,如有泄露应用大量水清洗。

5、盐酸应存放在阴凉、通风、避光处,不得与可燃材料存放在一起,并且必须保存在密闭容器内,装卸时要轻拿轻放,不得撞击。

6、氯酸钠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库房内,注意防潮,不得与有机物和易燃物品存放在一起,严防粉末散落在地上,如不慎散落,必须立刻用湿黄沙拌和后扫干净,要轻拿轻放,严禁撞击。

7、采用液氯消毒的医疗机构,氯化系统的管道必须完好,连接紧密,无泄露。

8、液氯钢瓶禁止露天存放,必须存放在专用的库房内。

9、医疗机构消毒使用的氯酸钠、盐酸、氯气以及所产生的二氧化氯,对皮肤和呼吸道都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通过人的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能引起牙齿酸蚀病,盐酸或氯酸钠落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如有水疱出现要去医院治疗;如眼、鼻、咽喉受到这些气体刺激可用温水冲洗和含漱;如眼睛被灼伤时,最好的方法是立即用大量的细水流冲洗,注意避免水流直射眼球。同时不要揉眼睛,以免酸浸入粘膜使伤势加剧,严重时立即送医院治疗。

10、如室内含有大量二氧化氯、氯气、氯化氢等有毒气体时,操作人员应立即离开房间,只许佩带防毒面具的人员进入室内,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11、因医疗机构的污水含有传染性病原菌、病毒、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污水操作人员在采样和监测污水时,应戴乳胶手套或一次性塑料薄膜手套,避免接触污水,如不慎接触,立即用肥皂反复洗净被污染的皮肤及手部,或用稀84消毒液浸泡消毒。

第2篇 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操作与防护措施

氨(nh3)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中温制冷剂,在特殊凿井行业冻结工程中被大量使用。氨蒸汽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在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77kg/m2,对空气比重为0.5971,沸点—33.4℃,溶点—77.7℃。氨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15~28%,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为13.5~79%。氨极易溶于水,呈碱性,1%水溶液的ph值为11.7左右。氨属有毒类介质,毒性2级,对人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上呼吸道的刺激和腐蚀作用,直接接触高浓度氨时,接触部位可引起碱性化学灼伤,氨还可以引起呼吸道深部及肺部的损伤。车间空气中氨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 mg/m3,当氨蒸汽在空气中容积浓度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小时即可中毒。氨的上述性质决定了必须加强并落实对氨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安全。

一、安全意识与安全责任制

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意识,建立处、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体系,落实安全生产会制度、班前班后安全会等制度。

二、安全装置与安全防护措施

制冷系统的安全运转除了依靠过硬的安装质量外,必备的安全装置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制冷系统中须安装足够的氨压力表、安全阀、液面计、温度计等,有效且足够的安全装置能够准确监视系统运行工况(如压力、温度等),以便及时察觉制冷系统有无异常,并能在出现系统超压等异常情况时及时动作,避免发生事故。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表计必须进行定期校验,确保其在有效期内。

其他的安全防护措施还有:

1、制冷设备上需安装压力继电器、压差继电器。

2、监视冻结站内氨气浓度的氨气浓度检测仪,可在空气中氨气浓度超过规定含量时及时报警。

3、针对氨气浓度比重比空气小的特点,泄漏的氨气易积聚于冻结站顶部,在冻结站屋顶处开设通风口。

4、冻结站内应设有局扇,其排风能力要求每小时将室内空气更换不少于8次。而且在室内室外都应装设按扭开关,配备事故电源,在紧急情况下能确保局扇工作。

5、车间的门应向外开,并最少留有两个进出口,以保证安全。

6、冻结站应配备带靴的防毒衣、橡皮手套、胶靴、管夹、氧气呼吸器等防护用具,妥善放置在机房进口的专用箱内,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确保使用。专用箱在紧急情况下应能强行打开。

7、冻结站须配备足够数量的二氧化碳或干粉或“1211”等灭火器材,已备扑灭油火、制冷剂火和电火。

三、安全操作

要制定科学而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执行。所有冻安工均须持证上岗,确保安全操作。

1、新安装的制冷系统,必须经过耐压试验、检漏、排污、抽真空,当确认系统无泄漏时,方可充灌制冷剂。

2、像容器内充灌制冷剂时,阀门开启操作应缓慢进行,以免引起容器的脆性破坏。

3、制冷系统中,存有液态制冷剂的管道设备,严禁同时将两端阀门关闭。

4、为避免氨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发生爆炸,在冻结站和辅助设备间不能有明火,冬季严禁用明火取暖。

5、检修设备和管道时,在制冷剂未抽空或未置换完全与大气接通的情况下,严禁拆卸设备进行焊接作业。

四、事故救援与紧急救护

各项目部须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处审批后执行,必要时要进行演练。

项目部应配备专兼职医生,也2可与附近医院建立联系,保证在人员发生氨中毒时能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冻氨工亦应掌握基本的急救措施。

项目部应备有硼酸水、凡士林以及其他必备的药品,以备急用。

第3篇 切屑有哪些种类?它们对安全操作有什么影响?如何防护?

车削时,工件每转一转,主刀刃相邻两位置间被切削下一层金属层称切削层,即切屑。随工件材料、刀具几何形状、切削用量及润滑条件的不问,产生的切屑形状也不同,而不同形状的切屑,对安全的影响也不同。

最常见的切屑形状有:带状屑、c形屑、崩碎屑、螺卷屑、长紧卷屑、头发状眷属、宝塔状卷屑等。

其中带状屑连绵不断,经常缠绕工件或刀具表面,且不易清除。不仅划伤工件表面、损坏刀具,而且极易伤人。因此,除特殊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带状屑。通常采用断屑的方法、即将带状屑折断成为粒状、半环形状、螺旋状等。断屑的原则是挤压或卷曲切屑,使其剪切或弯曲变形而断裂。断裂性能主要和切削用量、工件材料、刀具几何形状有关。切削速度和切削深度愈大,愈不易折断。而加大进刀量,则有利于断屑。目前,断屑主要从改变刀具几何形状来解决,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在车刀上磨出断屑槽或台阶;采用断屑器;采用机械夹固不重磨硬质合金刀片。

在加工铸铁等脆性材料时,容易形成崩碎屑,铁屑崩成碎片飞出,极易伤人,并且造成机床导轨表面的研损。因此要采取措施,这对于保证工人安全十分重要。目前常采用的措施有:操作者戴护目镜;在车床上安装活动或透明防护挡板;采用脆铜卷屑车刀(前搓板形车刀),变崩碎切屑为卷状切屑。

第4篇 外电架空线路安全防护脚手架安全操作要点

1、外电架空线路安全防护脚手架应使用剥皮杉木、落叶松等作为杆件,腐朽、折裂、枯节等易折木杆和易导电材料不得使用。

2、外电架空线路安全防护脚手架应高于架空线1.5m。

3、立杆应先挖杆坑,深度不小于500mm,遇有土质松软,应设扫地杆。立杆时必须2~3人配合操作。

4、纵向水平杆应搭设在立杆里侧,搭设第一步纵向水平杆时,必须检查立杆是否立正,搭设至四步时,必须搭设临时抛撑和临时剪刀撑。搭设纵向水平杆时,必须2~3人配合操作,由中间1人接杆、放平,由大头至小头顺序绑扎。

5、剪刀撑杆子不得蹩绑,应贴在立杆上,剪刀撑下桩杆应选用粗壮较大杉槁,由下方人员找好角度再,由上方人员依次绑扎。剪刀撑上桩(封顶)椽子应大头朝上,顶着立杆绑在纵向水平杆上。

6、两杆连接,其有效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5m,两杆搭接处绑扎不少于三道。杉槁大头必须绑在十字交叉点上。相邻两杆的搭接点必须相互错开,水平及斜向接杆,小头应压在大头上边。

7、递杆(拔杆)上下、左右操作人员应协调配合,拔杆人员应注意不碰撞上方人员和已绑好的杆子,下方递杆人员应在上方人员中接住杆子呼应后,方可松手。

8、遇到两根交叉必须绑扣,绑扎材料,可用扎绑绳。如使用铅丝严禁碰触外电架空线。铅丝扣不得过松、过紧,应使4根铅丝敷实均匀受力,拧扣以一扣半为宜,并将铅丝末端弯贴在杉槁外皮,不得外翘。

第5篇 喷漆车间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

1.1 作业前准备

1.1.1 作业者必须持有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才能进入有限空间。

1.1.2 应备有检测仪器,并设置相应的通风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具。

1.1.3 将有喷漆区内管道开口端严密封住,并堵上盲板,检查阀门滑块或伸缩接头,其质量必须可靠,严禁堵塞通向大气的阀门。

1.1.4 在容器制造时,因工艺要求有限空间本身必须转动时,应限制最高转速。

1.1.5 必须将有限空间内液体、固体沉积物及时清除处理,且保持足够通风,将易挥发的气体排出有限空间,或采用其他适当介质进行清洗、置换。

1.1.6 有限空间外敞面周围应有便于采取急救措施的通道。

1.1.7 高处作业时,必须设置脚手架,并应固定牢固或配戴安全带。

1.2 作业的安全与卫生

1.2.1 必须对空气中含氧量进行检测,在大气压条件下,有限空间的空气中含氧量应为18%~21%,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8%,应有报警讯号。

1.2.2业时,有限空间空气中,有害物质应尽量排除。

1.2.3当必须进入缺氧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在进行短暂时间作业时,必须采取机械通风,避免出现急性中毒症状。

1.2.4有限空间内存在燃性气体和粉尘时,严禁带入能产生烟气、明火、电火花的器具。

1.2.5根据作业环境和有害物质的情况,应分别采用头部、眼睛、皮肤及呼吸系统的防护用具。

1.2.6发放个人防护用具应符合有关规定,个人防护用具应由单位集中保管,定期检查,保证其性能有效。

1.3 照明安全

1.3.1 应采用防爆型照明灯,电压应符合380v以内。

1.3.2 照明线路必须架设,照明灯不准用电线悬吊,照明线路应无接头。

1.3.3 临时照明灯或手提式照明灯,除应符合1.3.1条规定外,灯与线的连接应采用安全可靠绝缘的重型移动式通用橡套电缆线,露出金属部分必须接地。

1.3.4 严禁在有限空间内使用明火照明。

1.4 机械设备安全

1.4.1 在有限空间内进行作业时,必须将有限空间内具有转动部分的机器设备或转动装置的电源切断。

1.4.2 若设备的动力源不能控制,应将转动部件与其他机器联动设备断开。

1.4.3 喷漆高压软管,必须无破损,软管的金属接头应用布妥善包扎。

1.4.4 高压喷漆机的接头线,必须完好接地,卡紧装置必须可靠。

1.5 通风及其合理布局

有限空间的吸风口应放置在底部。当存在和空气一样重或比空气轻的污染物质时,还应在顶部增设吸风口。

2. 涂装作业安全

2.1 涂装前处理作业应符合1.1有关规定。

2.2 涂装工艺安全应符合公司工艺安全的有关规定。

2.3 涂装作业的警戒区

a. 在有限空间外敞面,根据具体要求应设置警戒区、警戒线和警戒标志。未经许可,不得入内。严禁火种或可燃物落入有限空间。

b. 警戒区内应设置灭火器材,专职安全员、消防员应在警戒区定时巡回检查、监护安全生产。

c. 涂装作业完毕后,应继续通风1小时。

2.4 在有限空间内进行涂装作业时,场外应有人监护,遇有紧急情况,应立即发出呼救信号。

2.5 涂装作业完毕,剩余的涂料、溶剂等物,必须全部清理出有限空间,应存放到指定的安全地点。

3 安全管理

3.1 作业管理

3.1.1 单位有关部门负责作业安全管理,应给本单位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部门颁发作业许可证。

3.1.2 颁发作业许可证,应具备以列条件:

a. 有经培训合格的作业负责人员、监护人员、检测人员和持证作业人员;

b. 有经检验合格的检测仪器;

c. 有符合国家标准,经检验合格的专用防护用具及电器照明设备。

3.1.3 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及携带物品均应逐人清点,并记录进出时间,完成作业后,经查明无遗留物、无火种,方可撤离和封孔。

3.1.4 建立每班的作业记录制度,并应备档。

4.1 作业审批

4.1 作业审查应具备下列内容:

a. 有限空间的作业位置、作业内容、作业方法、作业人员、作业负责人员、作业监护人员和作业的安全对策;

b. 有限空间内部结构示意图(包括设备、管路、电器线路、地沟等分布);

c. 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和救护措施;

d. 通风布置、电器照明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具。

4.2 作业监护

a. 作业监护人员必须检查作业人员的作业许可证,以及备好作业监护记录;

b. 必须佩戴防护用具,坚守岗位,严密监护;

c. 发现作业人员有反常情况或违章操作,应立即纠正,并撤离有限空间;

d. 在监护范围内遇有紧急情况时,作业人员应发出呼救信号,作业监护者不准离开岗位,并立即发出营救信号,设法营救;

e. 应标明作业警戒区。

4.3 作业检查与检测

4.3.1 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必须定时检测空气中含氧量及可燃性气体,以保证作业安全。

4.3.2 有限空间内设备、管道、地沟等封闭情况,应符合1.1.3条与1.4.1条规定。

4.3.3 警戒区的布置应符合1.1.3条规定。

4.3.4 在没有照明的情况下,不准任何人进入有限空间。

4.4 作业人员及安全教育

4.4.1 必须建立作业人员定期体检制度,经诊断患有职业禁忌症者及未成年者,严禁从事有限空间作业。

4.4.2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安全教育。

4.4.3 作业前应公布作业方案,对作业内容、危害等进行教育。

4.4.4 进行有关职业安全法规、标准和制度的教育。

4.4.5 对紧急情况下的个人避险常识、窒息、中毒及其他伤害的急救知识以及检查救援措施,进行教育。

5 涂料贮存和输送

5.1 贮存量

静电喷漆区允许存放一定量的涂料,但不得超过一个作业班的用量。

5.2 容器

向静电雾化器供料的容器,应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并应保证不泄漏、不外溢。

自流式供料容器的容积,不得超过一个作业班所需涂料的贮量。

5.3 防静电

将可燃或易燃涂料从一个金属容器倒入另一个金属容器,应将两个金属容器有效地连接和接地。当用管路输送涂料时,除将管路接地和跨接外,还应控制涂料流速,其流速不宜大于1m/s。

6.1 清洗溶剂的闪点

清洗静电雾化器用溶剂的闪点不得低于23℃,且应超过作业区环境温度;清洗喷漆系统用溶剂的闪点不得低于37.8℃。

6.2 清洗操作注意事项

a. 必须用金属容器装清洗溶剂,容器必须可靠接地;

b. 清洗静电雾化器进,严禁通高压电;

c. 必须在机械通风良好的区域清洗;

d. 每次使用的清洗溶剂的数量应严格限制,盛放清洗溶剂的容器灌装量不得超过该容器容积的80%。

6.3 废物的处理

沾有涂料或溶剂的棉纱、抹布等物不得乱抛,应放入带盖的金属箱(桶)内,当班清除和进行妥善处理。

6.4 维修

维修操作应按照以下规定:

a. 维修前应停止静电喷漆作业,机械通风装置继续运行,将室内可燃气体排尽,并将可燃物撤离现场;

b. 当维修操作有明火作业时,必须经企业安技部门审查批准,必须执行动火安全制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第6篇 氨制冷系统安全操作防护措施

氨(nh3)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中温制冷剂,在特殊凿井行业冻结工程中被大量使用。氨蒸汽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在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77kg/m2,对空气比重为0.5971,沸点—33.4℃,溶点—77.7℃。氨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15~28%,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为13.5~79%。氨极易溶于水,呈碱性,1%水溶液的ph值为11.7左右。氨属有毒类介质,毒性2级,对人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上呼吸道的刺激和腐蚀作用,直接接触高浓度氨时,接触部位可引起碱性化学灼伤,氨还可以引起呼吸道深部及肺部的损伤。车间空气中氨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 mg/m3,当氨蒸汽在空气中容积浓度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小时即可中毒。氨的上述性质决定了必须加强并落实对氨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安全。

一、安全意识与安全责任制

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意识,建立处、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体系,落实安全生产会制度、班前班后安全会等制度。

二、安全装置与安全防护措施

制冷系统的安全运转除了依靠过硬的安装质量外,必备的安全装置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制冷系统中须安装足够的氨压力表、安全阀、液面计、温度计等,有效且足够的安全装置能够准确监视系统运行工况(如压力、温度等),以便及时察觉制冷系统有无异常,并能在出现系统超压等异常情况时及时动作,避免发生事故。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表计必须进行定期校验,确保其在有效期内。

其他的安全防护措施还有:

1、制冷设备上需安装压力继电器、压差继电器。

2、监视冻结站内氨气浓度的氨气浓度检测仪,可在空气中氨气浓度超过规定含量时及时报警。

3、针对氨气浓度比重比空气小的特点,泄漏的氨气易积聚于冻结站顶部,在冻结站屋顶处开设通风口。

4、冻结站内应设有局扇,其排风能力要求每小时将室内空气更换不少于8次。而且在室内室外都应装设按扭开关,配备事故电源,在紧急情况下能确保局扇工作。

5、车间的门应向外开,并最少留有两个进出口,以保证安全。

6、冻结站应配备带靴的防毒衣、橡皮手套、胶靴、管夹、氧气呼吸器等防护用具,妥善放置在机房进口的专用箱内,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确保使用。专用箱在紧急情况下应能强行打开。

7、冻结站须配备足够数量的二氧化碳或干粉或“1211”等灭火器材,已备扑灭油火、制冷剂火和电火。

三、安全操作

要制定科学而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执行。所有冻安工均须持证上岗,确保安全操作。

1、新安装的制冷系统,必须经过耐压试验、检漏、排污、抽真空,当确认系统无泄漏时,方可充灌制冷剂。

2、像容器内充灌制冷剂时,阀门开启操作应缓慢进行,以免引起容器的脆性破坏。

3、制冷系统中,存有液态制冷剂的管道设备,严禁同时将两端阀门关闭。

4、为避免氨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发生爆炸,在冻结站和辅助设备间不能有明火,冬季严禁用明火取暖。

5、检修设备和管道时,在制冷剂未抽空或未置换完全与大气接通的情况下,严禁拆卸设备进行焊接作业。

四、事故救援与紧急救护

各项目部须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处审批后执行,必要时要进行演练。

项目部应配备专兼职医生,也2可与附近医院建立联系,保证在人员发生氨中毒时能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冻氨工亦应掌握基本的急救措施。

项目部应备有硼酸水、凡士林以及其他必备的药品,以备急用。

防护安全操作6篇

1.1作业前准备1.1.1作业者必须持有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才能进入有限空间。1.1.2应备有检测仪器,并设置相应的通风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具。1.1.3将有喷漆区内管道开口端严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防护信息

  • 防护安全操作6篇
  • 防护安全操作6篇17人关注

    1.1作业前准备1.1.1作业者必须持有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才能进入有限空间。1.1.2应备有检测仪器,并设置相应的通风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具。1.1.3将有喷漆区内管道开口端 ...[更多]

相关专题

安全操作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