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管理标准

风险管理标准15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42
  • 目录

风险管理标准

第1篇 乘车人员风险管理标准管理措施

管 理 对 象

乘车人员

管理责任人

主管队长

监 管 部 门

安全生产办公室、机电办公室

监管人员

安检员、安检员

乘车人员在乘车时,不得将身体的任意部位及所携带工具和零件超出车身外;

乘车人员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严禁带火药、雷管、易燃、易爆、腐蚀溶液等及超长(1米以上)、超重(10公斤以上)物品乘坐人车;

乘车人员必须等车辆停稳后方可按次序上下车,不得扒车、跳车、蹬车;

人车乘车人数要按车内定员人数乘坐,严禁超员乘坐(每节人车12人);

严禁乘车及其他人员在机车运行时,打开车门上下车及跨越人车的连接处;

1.矿属各队每年对乘车人员进行一次乘车安全知识培训;

2.电机车司机开车前必须检查车厢护栏挂钩是否牢固可靠、检查乘车人员是否坐稳,开车前必须鸣笛示意;

3.安检员负责监督检查乘车人员的行为,如发现违反乘车制度人员对其进行相应处罚;

4.电机车司机必须提醒乘车人员按章乘车,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随时观察乘车人员的动态,对违章人员进行制止;

5.安检员、各队管理人员要监督管理乘车人员依次按顺序上下车;

第2篇 入井人员风险管理标准管理措施

管 理 对 象

入 井 人 员

管理责任人

各单位主管

监 管 部 门

安全管理科

监管人员

井口检身员、安监员

工 作 任 务

入 井 前 准 备

编号

snmh---入井人员――01

所 需 工 具

矿灯、自救器、便携式瓦斯报警仪、视具体作业活动而定

所需个人防护

安全帽、自救器、防尘口罩、工作服、矿靴、手套等

1.入井人员参加区队班前会时,必须认真听取生产工作安排与安全注意事项。当自己不具备所安排工作的技能时,应立即向带班工长提出,要求更换工作岗位;

2.入井人员入井前必须更换单位统一发放的工作服,禁止穿化纤衣服入井;

3.入井人员领用矿灯时,必须检查矿灯各零件齐全,闭锁螺栓(封钩)紧固可靠,灯泡、开关接触良好、不灭灯;灯碗玻璃不松动、无破损现象,灯线无破损,出线口密封良好,长度不少于1m;灯盒、锁盖,绝缘良好,灯盒无变形、无破损,充电达到额定容量,方可使用;

4.入井人员入井前必须领取自救器,检查自救器外观无破损、封条无开封、未过期(使用有效期为3年)方可使用;

5.入井人员入井前应检查确认工作所需工器具是否齐备、完好;

6.入井人员不得佩戴无煤安标志和防爆合格证的电子表、严禁携带烟火入井;

7.班组长以上管理干部、单岗作业人员入井前必须领取便携式瓦斯检测仪器,并检查确认仪器完好;

8.入井人员入井前,必须将入井人员名单表交到矿灯房,并主动接受检身,经检身人员检查确认后,方可入井。

1.人力资源科(培训)每年组织对员工进行一次入井安全常识培训;

2.井口检身员对入井人员进行严格检身,发现入井人员穿化纤衣服、未带自救器、矿灯或携带的自救器、矿灯不完好、佩戴无煤安标志和防爆合格证的电了表等违禁物品等情况时,禁止其入井。

3.带班队长、安监员、瓦斯检查员对入井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未按要求佩戴自救器、矿灯,携带违禁物品或上班前喝过酒、精神状态欠佳或其他不符合要求的,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进行相关处罚;

4.入井前必须对矿灯进行检查,发现矿灯不完好的不得携带入井;

5.安监员监督检查班组长以上管理干部、单岗作业人员佩戴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情况,发现未按要求佩戴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者,对其进行相应处罚。

第3篇 主通风机司机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

管理对象

主通风机司机

管理责任人

带 班 队 长

监管部门

动力科、安全管理科、

通风队

监管人员

安监员、机电专检人员、

测 风 员

工作任务

主通风机运行操作

编号

snmh-jdd-主通风机司机-11

所需工具

高低压验电器、接地线、放线工具、放电工具、电工刀、尖嘴钳、、扳手、螺丝刀、矿灯

所需个人防护

工作帽、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台、工作服、

一、主通风机启动;

1.主通风机司机必须在得到调度启动指令的情况下,方可对主通风机进行启动操作

2.通风机司机在启动主通风机前应检查风门风道完好,密封情况良好,各指示仪表保护装置齐全可靠,风机制动装置灵敏可靠且打到松闸位置。

1.主通风机司机操作前必须穿戴耐压等级不低压35kv的绝缘手套和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

2.主通风机司机确认要提起风门绞车的电源开关后,合上该风门绞车的电源开关,提起风门。确认启动风机的开关柜,合上隔离开关,按下启动按钮,启动主通风机。

3.主通风机司机必须按照通风队测风员下达的矿井所需风量要求,调控风门调节矿井风流量。

二、主通机停机;

4.主通风机司机必须在得到调度停机指令的情况下,方可对主通风机进行停机操作。

5.主通风机司机操作前,必须穿戴耐压等级不低于35千伏绝缘手套、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

6.主通风机司机确认要停风机的开关柜后,按下停止按钮,拉下隔离开关,并挂“停机”警示牌。

7.主通风机司机在风门下放后,必须将该风门的绞车电源关断,拉紧风机制动装置。

三、主通风机倒机;

10.倒换风机运转时,必须按程序首先开启备用风机,待备用风机运行稳定后再进行倒换风门操作,由备用风机带通风负荷运行10min正常后,方可停下另一台风机,确保井下通风正常

1.机电队每年对主通风司机进行一次主通风机操作规程的培训;

2.前会由机电技术员组织,对矿井维修钳工进行岗前风险辩认,使其充分认识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加强自保意识;

3.机电队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未按操作规程作业,及时纠正

4.安监员、机电专检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未按操作规程作业,要对当班主通风机司机进行处罚。

第4篇 维修钳工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

管理对象

维修钳工

管理责任人

机电段长

监管部门

安全生产办公室、机电办公室

监管人员

安检员、机电检查人员

工作任务

三机检修

编    号

dyyn-cmd-维修钳工-01

所需工具

手动葫芦、电气焊工具、手稿、套头、加力杆、撬棍、千斤顶

防护用品

安全帽、防尘口罩、自救器、手套、工作服、矿工靴、矿灯

管理标准

1.采煤队维修钳工进入运输机内检查链时,必须指定专人监护,监护人员必须在查链人员进入运输机前检查工作面煤壁情况;

2.采煤队维修钳工到支架前工作时,必须将护帮板打出,并做到“敲帮问顶”指定专人监护;

3.采煤队维修钳工在起吊大型设备时,除了起吊用具外,还必须加防护链,以确保安全;

4.采煤队维修钳工人员钻入盖板下作业时,必须支好木垛。

管理措施

1.采煤队维修钳工查链时,机电段长必须派专人进行监护;

2.监护人员必须熟悉顶板和煤壁的片帮预兆;

3.监护人员必须知道监护方法;

4.安全生产办公室、机电副队长负责监督采煤队维修钳工查链前是否打开护帮板,“敲帮问顶”,发现其未按规定作业,必须责令其整改;

5.机电段长、检修班长负责监督起吊前是否安装防护链,发现其未按照要求作业,必须责令其整改;

6.大型起吊前,技术员利用班前会时间进行措施的详细贯彻,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对风险的认识;

7.现场安全负责人负责监督维修钳工进入盖板下作业,是否支设木垛,发现其未按照要求作业,必须立即整改,并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8.技术员利用班前会时间对人员进入盖板下作业的风险进行辨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第5篇 带班工长风险管理标准管理措施

管 理 对 象

带 班 工 长

管理责任人

监 管 部 门

安全管理科

监管人员

工 作 任 务

班前会及准备工作

编号

所 需 工 具

敲帮问顶专用工具、矿灯

所需个人防护

安全帽、防尘口罩、自救器、手套、工作服、矿靴、护目镜

1.带班工长接班后,必须检查工作面的安全情况,如果存在问题或隐患,必须立即处理后,方可作业;

2.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3.必须熟悉本班员工的技能掌握情况;

4.必须询问、了解上个班次安全生产情况及存在问题;

5.班前会上必须组织员工进行班前危险源确认;

6.带班工长及时将接班后检查和整改的情况,填写到交接班记录本上;

7.带班工长在班前会上对每项工作的分配要布置合理,有针对性;

8.不允许安排无经验、技能的新工人独立工作,必须要分配一名有经验的员工带领,经过实习,并考试合格后,方可安排独立工作;

9.班前会上对员工必须进行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包括每日一题等内容;

10.在班前会上必须对员工进行作业规程及措施进行培训。

1.矿领导、人力资源科(培训)随时对各区队的班前会,进行监督检查;

2.及时对带班工长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进行培训,以提高其业务素质;

3.机关专检人员每发现带班工长未按要求检查或整改,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4.值班矿领导、安监员不定期对井下作业地点的安全和新工人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存在问题及时提出要求其整改。

第6篇 验收员风险管理标准管理措施

管理对象

验收员

管理责任人

队长、各副队长

监管部门

安全生产办公室、生产技术办公室

监管人员

安检员、采掘检查人员

工作任务

生产检查验收

编 号

dyyn-cmd –验收员-01

所需工具

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卷尺

防护用品

安全帽、防尘口罩、自救器、手套、工作服、矿工靴、矿灯

管理标准

1.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本职安全知识,遵守劳动纪律和管理制度,对本队安全和工程质量负直接责任;

2.严格执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及本企业制定的各种验收标准、计分标准和奖罚标准。对于不符合工程标准、达不到安全要求的,不予验收;

3.严格执行“三程”和各项安全条例,确保安全生产;

4.工作中坚持巡回检查,制止“三违”现象,发现重大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并监督处理,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5.按时参加质量分析会和事故追查会,如实汇报情况并提出个人意见;

6.关心周围安全情况,经常向有关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

管理措施

1. 验收员对工作面、前后头认真检查,机关检查人员负责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要求验收员整改;

3.机关检查人员每发现验收员未按照要求检查或整改,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4.机关部门随机抽查交接班记录本的填写记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要求验收员进行整改;

5.对因事故隐患整改不落实,导致事故发生的,在事故隐患排查责任内确认事故的第一责任人必追究责任。

第7篇 技术副队长风险管理标准管理措施

管理对象

技术副队长

管理责任人

队长

监管部门

安全生产办公室、生产技术办公室

监管人员

安检员、采掘检查人员

工作任务

放顶与初次来压

编 号

dyyn-cmd –技术副队长-01

所需工具

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防护用品

安全帽、防尘口罩、自救器、手套、工作服、矿工靴、矿灯

管理标准

技术队长在放炮前必须将人员撤离到放炮警戒线以外。

管理措施

1.技术队长、放炮员必须监督、检查,发现工作面未停电,不得进行装药,并立即通知电气保守停电,并做好停、送电记录;

2.技术员利用班前会时间对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前的措施进行详细、反复的贯彻学习并签字,说明其危害性,提高职工对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危害的重视;

3.技术队长未按照规定组织人员躲避在合适地点,对技术队长进行追查处理。

管理对象

技术副队长

管理责任人

队长

监管部门

安全生产办公室、生产技术办公室

监管人员

安检员、采掘检查人员

工作任务

处理支架压死

编 号

dyyn-cmd –技术副队长-02

所需工具

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防护用品

安全帽、防尘口罩、自救器、手套、工作服、矿工靴、矿灯

管理标准

1.放炮警戒线直巷不小于loo米,弯巷不小于70米;

2.技术队长在爆破后,待工作面的炮烟被吹散后,组织爆破工、瓦斯检查员和班组长首先巡视爆破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煤尘、顶板,如有危险情况,必须立即处理。

管理措施

1.技术队长亲自指定专人在警戒线和可能进入爆破地点的所有通路上执行警戒工作,各警戒点除设置站岗人员外,还要设置警戒线,警戒线处应设置警示牌、栏杆或拉绳等醒目标志;

2.爆破前工作面人员都要撤到作业规程规定的安全距离外的安全地点;

3.安检员必须监督放炮作业;

4.瓦检员检查完毕后,向队长汇报瓦斯情况,在瓦斯浓度小于1%时,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

5.安检员对现场作业负责监督,发现瓦斯浓度超过1.0%,队长强令人员作业时,必须立即制止,并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

6.安检员对于违章指挥人员进入工作面的各级管理人员,从重处罚。

第8篇 矿灯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管理对象

矿    灯

主要责任人

充 电 工

监管部门

机电办公室、安全生产办公室

监管人员

井口检身员

编    号

dyyn—矿灯―01

矿灯各零部件齐全,闭锁螺栓(封钩)坚固可靠,灯泡、开关接触良好、不灭灯;灯碗玻璃不松动、无破损现象,灯线无破损,出线口密封良好,长度不少于1m;灯盒,绝缘良好,灯盒无变形、无破损,充电达到额定容量;

1.矿灯使用人员要求对所领用的矿灯进行检查,发现不完好,立即要求进行更换;在使用过程中损坏或有故障的矿灯要立即采取措施升井进行更换;

2.充电工对所有收回的矿灯进行检查维修,保证矿灯完好;对所有矿灯按充电要求进行充电,确保矿灯电量充足;

3.充电工不发放不完好的矿灯。

第9篇 机电副队长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

管理对象

机电副队长

管理责任人

队长

监管部门

安全生产办公室、机电办公室

监管人员

安检员、机电检查人员

工作任务

采煤机检修

编    号

dyyn-cmd -机电副队长-o l

所需工具

卷尺、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防护用品

安全帽、防尘口罩、自救器、手套、工作服、矿工靴、矿灯

管理标准

1.采煤机检修前,机电副队长安排机电段长对采煤机附近的支架是否卸压,煤壁、顶板有无松动、爆帮等迹象,如有异常应及时维护,确认安全后,方可检修。进入煤壁侧作业时,检修人员应执行敲帮问顶,必须打好临时支护,并用安全绳系牢固可靠,将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停机闭锁并设专人监护安全情况,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检修采煤机;

2.机电副队长负责监督检修采煤机起吊搬运大件时,大件下方及受力方向不允许有人,起吊支点应牢固可靠,至少能承担大件重量的3.5倍,吊具(包括绳扣、吊链、起重机械和捆绑绳链等),应完好无损,其强度及能力应大于大件重量的3.5倍,起吊时必须由专人监护和统一指挥。非工作人员必须躲到大件下滑或倾倒范围之外的安全地点;

3.用单体液压支柱挪移大件时,必须有可靠的支点、柱窝,必须由专人监护和统一指挥,工作人员躲到单体卸载液射击范围之外的安全地点,方可操作。

管理措施

1.机电副队长负责监督采煤机维修班长是否组织人员在检修前处理工作区域的顶板离层煤、片帮煤;

2.机电检查人员负责监督检修采煤机起吊搬运大件时,是否使用合格吊具,发现检修人员使用不合的吊具必需立即制止,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3.安检员负责监督、检查工作区域安全情况,发现采煤机维修班长未按照要求处理隐患。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第10篇 生产副队长风险管理标准管理措施

管理对象

生产副队长

管理责任人

队长

监管部门

安全生产办公室、生产技术办公室

监管人员

安检员、采掘检查人员

工作任务

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编 号

dyyn-cmd--生产副队长-0l

所需工具

卷尺、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防护用品

安全帽、防尘口罩、自救器、手套、工作服、矿工靴、矿灯

管理标准

1.生产队长下井后,必须检查上、下顺槽的安全出口距离,在安全出口宽度不低于700mm且无杂物和片帮煤堆积,方可作业;

2.安全出口宽度小于700mm,或有小于700mm的趋势时,生产队长必须安排当班调整工作面,保证安全出口宽度不小于700mm;

3.采煤队工作面接班后必须由队长对上顺槽机尾前50米的巷道、下顺槽端头架前50米巷道进行敲帮问顶,发现问题立即安排处理,无法处理的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并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

4.生产队长下井后必须组织人员检查三机的通讯闭锁装置、设备的防护罩,如发现不完好,必须立即组织整改;

5.生产队长下井后检查工作面机尾的安全情况,如发现问题,必须立即组织整改;

管理措施

1.安检员发现安全出口距离宽度小于700mm,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2.生产队长对巷道检查后要认真填写班前安全评估记录,机关检查人员负责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要求队长整改;

3.机关检查人员每发现生产队长未按照要求检查或整改,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4.机关部门随机抽查交接班记录本的填写记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要求生产队长进行整改。

第11篇 水泵工风险管理标准管理措施

管理对象

水泵工

管理责任人

班段长

监管部门

安全生产办公室、机电办公室

监管人员

安检员、机电检查人员

工作任务

水泵检修

编 号

dyyn-cmd-水泵工-01

所需工具

防护用品

安全帽、防尘口罩、自救器、手套、工作服、矿工靴、矿灯

管理标准

1.水泵工每班对水泵仔细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并保证及时抽水、排污和设备安全运行

2.工作中本人不违章作业,并劝阻、纠正他人不违章作业,防止事故发生;

3.检查维护好水泵的正常运转。

管理措施

1.机电段长、检修班长负责监督水泵工,发现其未按照要求作业,必须责令其整改;

2.技术员利用班前会时间进行措施的详细贯彻,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对风险的认识;

3.现场安全负责人负责监督水泵工作业,发现其未按照要求作业,必须立即整改,并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4.技术员利用班前会时间对水泵工作业的风险进行辨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第12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风险控制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风险控制

7.5成本风险控制

标准条文

组织应建立和保持适宜的成本预警机制和过程对成本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

组织应编制、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并确保:

a)识别和确定成本风险;

b)策划和建立成本预警指标体系;

c)确定成本风险警戒线和极限;

d)及时预防和预报;

e)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并在紧急情况和成本事件等成本风险发生时及时作出响应,以消除或减少损失和对成本目标的影响。

必要时,尤其是在紧急情况和成本事件响应后,组织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预案进行评审。如果可行,组织还应定期测试这些预案。必要时,对预案进行更改或更新。评审、测试和更改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3.4)。

目的和意图

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事件的存在可能导致成本风险的发生,组织应对任何由成本而引起的风险进行控制,以确保成本战略方针和成本目标的实现。本要素条款规给出成本风险控制的要求。

理解要点

●建立适当的成本预警机制和过程(成本预警系统),是预防和控制成本风险最有效的手段。因此,组织应建立和保持适宜的成本预警机制和过程对成本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

●成本预警(cca2101:2008标准第2.3.3条)是指在成本方面识别、预测、预报和预防不可接受风险的一组活动。

●组织应编制、实施和保持《成本风险控制程序》,并确保:

a)识别和确定成本风险;

――成本风险(cca2101:2008标准第2.3.2条)是指提高成本情况的发生所带来的风险。

――成本风险来源于成本事件(包括紧急情况)、不合格和提高成因素。

b)策划和建立成本预警指标体系;

成本预警指标体系是组织需控制的成本风险指标系统,是成本预警系统的核心和最主要的控制内容,也是设计和建立成本预警系统的首要工作。组织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成本风险的严重程度)对成本预警指标体系进行策划,这种策划具体体现在:充分地识别成本风险;按组织的要求确定需控制的成本风险;编制形成《成本预警指标清单》;对已确定的成本预警指标进行分类(如财务指标、销售指标、质量指标等);区分上限指标、下限指标和上下限指标;识别和确定各指标间的经济关系和逻辑关系,典型的成本风险指标间的经济关系和逻辑关系(见下图)。

注:这种逻辑关系可以用“如果”、“那么”来形容。

典型的成本风险指标间的经济和逻辑关系图

c)确定成本风险警戒线和极限;

――组织应根据《成本预警指标清单》,对已确定的成本预警指标(包括上限指标、下限指标和上下限指标),逐一策划和确定组织不可接受的风险极限和警戒线数值。在对成本风险警戒线数值进行策划时,组织应根据成本风险的严重程度和管理者的需要,按组织的要求可设置一条或多条成本风险警戒线,设置多条警戒线可以促使组织提前进入预警状态,以便有足够的时间采取措施进行响应。因此,设置的警戒线越多,对成本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就越有效。但应注意管理成本的增加。

――组织可以采用警戒线标识或控制图方式表示所设置的警戒线(见下图)。

注:上下限指标监视图同理,故略。

典型的成本预警指标监视模型

――由于成本预警指标之间存在着经济和逻辑关系,所以组织在确定成本风险警戒线和极限数值时应对这些经济和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和综合平衡,以保证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是科学和合理的,以及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数值间是平衡的。

――当组织的某些情况发生变化(如组织的规模、体制、所处的市场环境、经营方式、经营条件、抗风险能力等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导致其成本预警指标体系数值不适宜的情况,组织应识别这些变化,必要时,对成本预警指标体系数值进行修改,以确保成本预警指标体系是适宜的。对指标数值的修改应按《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予以控制,由修改所引起的记录组织应予以保持。

d)及时预防和预报;

――随着成本的发生,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对成本水平进行动态预测,并通过将成本预测结果与成本预警指标体系中的成本预警指标逐一进行比对的方式对成本预警指标的发展趋势进行监视,确保潜在的成本风险得到识别、确定和控制。当成本水平临近或达到警戒线时,组织应及时地进行预报(发出风险警报),并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以预防成本风险的发生。

――对成本预警指标的监视频次,组织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策划,并确保满足预防和预报的时机要求(保证充足的预防和响应时间)。

――为确保成本预报信息的沟通和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组织在建立成本信息系统时,应对成本预报信息的传递、沟通、分析和处理等问题进行策划,并形成文件。

e)应急准备和响应。

――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目的在于主动评价潜在的事件或紧急情况,识别应急的需求,制定应急准备和响应的计划或措施(应急预案),以便预防事件或紧急情况的发生或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和提高成本的机会。

――为确保成本风险来临时可以及时的进行处置将损失降到最低,增强组织的抗风险能力,组织应在成本风险预报前和成本事件发生前做好应急准备。

――在成本风险预报后和风险到来时(如成本水平达到风险警戒线或风险极限,发生紧急情况和成本事件)及时、有效地进行响应。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并在紧急情况和成本事件等成本风险发生时及时作出响应,以消除或减少损失和对成本目标的影响。应急准备和和响应(紧急情况处理)控制程序的基本内容包括应急准备紧急情况处理的职责和权限的落实;识别和确定潜在的浪费或损失(提高成本因素)事件和紧急情况;应急准备(包括制定应急预案);做出响应和紧急情况的处理(包括启动应急疏散程序);统计、报告和分析;如何预防和减少损失和对成本目标或利润目标的影响。组织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一般包括重大人身和财产安全事故;重大设备安全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火灾;自然灾害(地震、台风、冰雹、水灾、滑坡、泥石流、疫情等);主要供方紧急涨价;法律法规紧急限制;紧急断电、限电等(不限于此)。

●为了确保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的有效性,必要时组织应对这些预案进行评审,尤其是在紧急情况、成本事件和成本风险预报响应后,更应该根据实际的应急和响应情况来评价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的有效性,以便改进计划和程序,提高应急

和响应能力,消除或减少损失。如果可行,组织还应对这些预案进行测试,必要时对预案进行更改或更新。以提高预案的实施能力,包括可能要求对事件和紧急情况进行完整地模拟。测试的方法可包括实际演习和计算机模拟等。实际演习的目的在于,测试预案最关键部分的有效性和应急响应过程的完整性。尽管日常的训练在预案的执行过程期间可能有用,但实际的仿真演练更为逼真和有效。如果可行,组织还应鼓励和吸收外部应急服务机构参与实际演练。组织需按预定计划进行实际演练时应评价其效果,识别计划和程序的缺陷或不足以及其他问题,以供评审。

●评审、测试和更改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3.4)。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第13篇 液压支架工风险管理标准管理措施

管 理 对 象

液 压 支 架 工

管理责任人

带 班 队 干

监 管 部 门

生产技术科、安全管理科

监管人员

采掘专检人员、安检员

工 作 任 务

移架

编号

snmh-zcd-支架工-07

所 需 工 具

矿灯

所需个人防护

安全帽、防尘口罩、自救器、手套、工作服、矿靴

1.液压支架工必须持证上岗、劳保齐全、对工作地点危险进行辨识。

2.液压支架工必须对工作地点周围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

3.液压支架工接班后必须检查工作面是否有倒架、咬架,相邻侧护板高差超过侧护板高度2/3的支架,对于查出的问题,支架工必须了立即整改。

4.液压支架工接班后必须检查工作面整体压力情况,认真观察压力分机显示和煤壁压力显现情况,检查发现有压力集中段,必须采取局部快速推进或降架泄压等措施,快速避开压力。

5. 液压支架工接班后必须检查工作面支架完好情况,对于问题支架必须尽快进行检修处理。

6.液压支架工拉架前,必须检查架前、架间、架内是否有人员在工作,发现有人员工作时,必须通知撤离,当架前、架间、架内人员撤离倒安全地点后,方可拉架。

7.液压支架工拉完支架后观察支架的端面距,当端面距超过340mm时或有漏矸迹象时,必须再次拉架或打出伸缩梁减小端面距。

8.液压支架工在拉完支架后必须及时打开护帮板,并沿采煤机前进方向超前3~5架收回护帮板。

9.液压支架工随时观察支架前梁,发现支架前梁接顶不严实时,必须及时调整。

续前页:

1.技术员负责对液压支架工进行上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带班队干负责对液压支架工检查情况进行监督,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应立即采取措施整改。

3.带班队干负责监督液压支架工开机前是否检查倒架、咬架、相邻侧护板高差,对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4.带班队干负责监督液压支架工是否检查工作面压力情况,压力超过标准时必须通知液压支架工立即进行整改。

5.带班队干发现液压支架工在工作面局部压力偏大的情况下,未及时采取措施整改,造成冒顶、压坏支架等事故,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6.带班队干发现液压支架存在问题,应尽快安排支架工进行检修处理。

7.全管理科、带班队干监督、检查液压支架工拉架,发现液压支架工拉架时架前、架间、架内有人员作业,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8.带班队干监督液压支架工推溜前是否通知架前人员撤离,发现不按照要求作业,立即制止。

9.矿领导、安全管理科巡查中每发现一次液压支架工推溜前未按规定通知人员撤离,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10.带班队干发现液压支架的端面距偏小时必须及时通知采煤机司机调整。

11.带班队干、质检员每班验收,发现一架护帮板未打开时,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第14篇 安全标准化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对公司生产、经营、服务和后勤保障等活动及设备设施持续地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确定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改进措施,把风险降低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

2范围

公司员工进行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以及由安全评价机构进行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3引用文件

(无)

4术语和定义

(无)

5职责和权限

5.1生产技术部

5.1.1生产部是本程序归口管理部门。

5.1.2负责组织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负责制订风险评价准则,审核工作危害分析表(jha)和安全检查表(scl),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5.1.3组织编制公司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及控制改进措施。

5.1.4组织、检查、监督考核控制改进措施的实施。

5.1.5组织评价人员的培训。

5.1.6组织内部设备、设施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5.1.7负责外界所提供的生产检修建设用设备、设施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5.1.8负责组织检维修、技改技措、隐患治理类项目的控制改进措施的实施;

5.1.9参加编制重大及不可容许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审核设备、设施类控制改进措施。

5.2安全管理部

5.2.1负责本部门内部及公司办公场所、设施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5.2.2负责组织危险化学品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并负责审核相关风险辨识与评价表。

5.2.3负责编制危险化学品控制改进措施,参加编制重大及不可容许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并监督、检查、考核实施情况。

5.2.4负责绿化工程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

5.2.5组织新员工、转岗员工、外来人员、临时用工及厂区内交通(公路)活动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

5.3供储部

5.3.1负责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

5.3.2负责委托运输相关的活动与设施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编制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并组织实施。

5.4其他单位

5.4.1负责本单位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制订控制改进措施并负责实施。负责实施公司审定的重大及不可容许控制改进措施。

5.4.2负责进入本单位的新员工、转岗员工、外来人员和临时员工的活动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

5.4.3 负责本单位危险化学品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6工作程序

由安全评价机构进行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按照相关法规定期进行。以下程序适应于公司员工进行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活动。

6.1基本步骤

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包括:

设立组织机构→工作活动分类→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必要时)→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6.2成立评价小组

各部门成立以主管领导负责,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评价小组,所有评价人员由安全生产部组织培训,使其有能力、有资格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6.3选择和确定评价范围和对象

评价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本单位从事的所有活动、产品或服务范围,包括生产活动、产品生产、储运、装置、设备、设施、服务、检维修、消防、承包商的服务和设备,以及行政和后勤等的全过程。生产范围包括从规划、设计、制造、采购、建设、投产、产品销售和服务全过程。所有可能导致的危害和环境影响的活动,包括非常规活动,检维修等都必须充分得到识别。

在确定评价范围后,评价小组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价对象:

——按生产流程的各阶段;

——按地理区域、单元或场所;

——按装置、设备、设施(包括外界提供的设施);

——按作业活动(包括合同方人员)。

对所确定的辨识和评价对象,必要时按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害因素和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价。评价人员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价前首选要了解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包括:

——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及实施任务的频率;

——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

——用到或遇到的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的任务培训;

——作业指导书或作业程序;

——发生过有关的事故经历、作业环境检测结果等。

6.4进行工作活动分类

评价小组对评价对象进行分类。

如按照作业活动分类;

按设备或设施分类;

按生产过程或服务提供过程的阶段:如委托设计,签订检修合同,供方评定等;

被动性的工作,如紧急抢修等;

按确定的任务分类,如产品装卸,车辆运输等。

6.5危害因素的分类

根据危害因素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害因素划分为以下两大类:

6.5.1第一类危害因素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于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为第一类危害因素。

6.5.2第二类危害因素

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害因素。第二类危害因素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

6.6选择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评价人员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在选择识别方法时考虑:

——活动或操作性质;

——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

——危害分析的目的;

——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

——潜在风险度大小;

——现有人力资源、专家成员及其他资源;

——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

——是否是法规或合同要求。

本公司主要使用以下两种方法:

6.6.1安全检查表法(scl)——主要使用对设备实施的检查

安全检查表法是为了系统地辨识和诊断某一系统的安全状况而事先拟好的问题清单。具有一定的安全技术知识并掌握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规和标准的分析人员,通过对现场工作环境的现场观察,发现存在的危害因素。

分析步骤:

建立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选择合适的国家、部委、行业、企业标准、规范、作业指南或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等编制安全检查表。把检查对象加以分解,把大系统分解成小的子系统,找出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和标准要求,将检查项目按系统的构成顺序编制成表。

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系统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个人的理解,分析系统的设计和操作等各个方面可能与标准、规定不符而产生的偏差,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识别现有的针对分析项目的控制措施。

进行风险评价。

提出建议/改进措施。

6.6.2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主要用于作业或管理活动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分析人员通过与某项工作具有经验的人的询问和交谈,发现其工作中的危害因素,初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第一类和第二类危害因素。

分析步骤

(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说明每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分解时应:

——观察工作;

——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

——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

——结合上述三条。

(2)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害后果。

(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5)进行风险评价。

(6)建议安全工作步骤。

安全检查表法适合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工作危害性分析法(jha)适应于对日常工作活动、工艺操作等进行分析。

其他方法,如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fme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法(hazop)、预先危险分析法(pha)、事件树分析法(eta)、事故树分析法(fta)等,分析人员也可采用。

6.7识别危害根源和性质

评估人员进行危害因素辨识考虑以下问题:

——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

——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伤害怎样发生。

并通过现场观察及所收集的资料,对所确定的评价对象,识别尽可能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危害,包括:

1)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

2)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

3)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

4)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管理。

分析人员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时,充分考虑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

——火灾和爆炸;

——冲击与撞击;

——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

——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等);

——设备的腐蚀;

——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

包括水、气、声、渣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和由此产生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死亡(包括割伤、挫伤、擦伤、肢体损伤等);疾病(如头痛、呼吸困难、失明、皮肤病、癌症、肢体不能正常动作等);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水、空气、土壤及噪音污染;资源枯竭。

危害因素辨识应考虑由于过去或将来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可能造成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及环境影响,包括以往生产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丢弃、废弃与处理活动等。同时也应考虑异常(包括启动、关闭、维修、停机、工程开始/结束及其他非预期运行的情况)以及事故和潜在的紧急情况(比如火灾、爆炸、泄露、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而造成的紧急疏散、人员伤亡或重大环境污染)。

6.8评估风险和影响

评估小组对所识别的危害事故、事件加以科学评价,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提出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以便把风险降低或控制在可容许的程度,具体步骤包括:

(1)决定所识别的危害及影响发生的后果有多严重,重点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对本企业形象的影响【参考附录评价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

(2)评价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重点考虑危害发生的条件(比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现场有否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品、应急措施、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员工培训),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是否能发现或察觉,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参考附录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3)评价风险。结合所辨别的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其风险的大小以及是否是可以容忍的风险(参考附录5风险评价表),风险评价的结果可分为以下几种:

重大事故隐患

20、25

隐患

15、16

中等风险

9、10、12

可容许风险

4、5、6、8

轻微的风险

1、2、3

(4)、对所识别的不可容忍的风险以及重大风险进行汇总,并编制重大及不可容许的危害因素清单

6.9风险控制

各单位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见下表):

风险度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 / 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不可容忍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价

立刻

15-16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价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4-8

可容忍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4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控制改进措施的内容与顺序:

a)风险控制措施的内容:

① 风险控制的技术措施:

——消除风险的措施;

——降低风险的措施;

——控制风险的措施。

② 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

——制定、完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

——制定、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

——制定、落实应急预案;

——加强员工的hse教育培训;

——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

b)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

公司应根据以下条件,选择适用的风险控制措施:

① 可行性、可靠性;

② 先进性、安全性;

③ 经济合理性;

④ 技术保证和服务。

6.10更新危害因素及风险信息

在下列情形下危害记录应及时更新:

——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操作有变化或工艺改变;

——有新项目、新的加工过程或新产品;

——有因事故、事件或其他来源的新认识理解。

如果没有以上所描述的变化,也应至少一年进行一次评审或检查危害因素辨识结果。并且当进行基建、生产日常运行中各种操作、开停工、检维修作业、变更等活动前均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

7支持性文件

(暂无)

8记录和台帐

《危害识别分析表》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表》

9附录

1评价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

分数

人员伤亡程度

财产损失

环境污染

法规及规章度

符合状况

公司形象受损程度或范围

5

死亡;终身残废;丧失劳动能力

≥15万元

发生市级以上有影响的污染事件

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

影响超出本市的范围

4

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职业病;慢性病;住院治疗

≥15~10万元

污染波及相邻公司,在化学工业园区有影响

潜在不符合法律法规

影响限于本市范围内

3

需要去医院治疗,但不需住院

≥10~5万元

污染限于厂区,紧急措施能处理

不符合工业园区的规章制度

影响限于本县范围内

2

皮外伤;短时间身体不适

<5万元

设备局部、作业过程局部受污染,正常治污手段能处理。

不符合公司规章制度

影响限于公司范围内

1

没有受伤

没有污染

完全符合

无影响

2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分 数

偏差发生频率

员工胜任程度

(意识、技能、经验)

设备设施现状

管理措施

监测、控制、报警、联锁、补救措施

5

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

不胜任(无任何培训、无任何经验、无上岗资格证)

带病运行,不符合国家、行业规范

从来没有检查;没有操作规程

无任何防范或控制措施

4

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不够胜任(有上岗资格证,但没有接受有效培训)

超期服役、经常出故障,不符合公司规定

偶尔检查或大检查;有操作规程,但只是偶尔执行(或操作规程内容不完善)

防范、控制措施不完善

3

过去曾经发生、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

一般胜任(有上岗证,有培训,但经验不足,多次出差错)

过期未检、偶尔出故障

每月检查;有操作规程,只是部分执行

有,但没有完全使用(如个人防护用品)

2

过去偶尔发生

胜任,但偶然出差错

运行后期,可能出故障

每周检查;有操作规程、但偶尔不执行

有,偶尔失去作用或出差错

1

极不可能发生

高度胜任(培训充分,经验丰富,意识强)

运行良好

每日检查;有操作规程,且严格执行

有效防范控制措施

第15篇 公共场所消防安全风险管理标准管理措施

管理对象

公共场所防火安全

管理责任人

治安保卫队队长

监管部门

治安保卫队

监管人员

消 防 管 理 员

编号

snmh - zabwd -公共场所消防监管-01

1.公共娱乐场所要有烟雾报警器和应急灯,并定期检查测试,确保能够正常使用。

2.公共场设有安全通道的,要装置明显标志。

3.安全通道不得堆放杂物,不得随意设置门槛、台阶或将出口封死,要始终确保畅通无阻。

4.公共场所电器、空调等设备安装时要采取防火、隔热措施。

1.每月在“四防”安全检查工作中,对各公共场所烟雾报警器、应急照明灯进行检查,发现不完好的,在当月“三个文明”一体化检查中对管理单位进行考核,情节严重的同时给予经济处罚。

2.公共场所安全通道标志不明显、通道内堆放杂物、设置门槛台阶等,发现一次,在当月“三个文明”一体化检查中对单位给予考核并处罚。

3.公共场所安全通道被封死,发现一次在当月“三个文明”一体化考核中进行考核,并对单位和管理责任人予以经济罚款。

4.公共场所内电器、空调等设备无防火、隔热措施的,发现一次在当月“三个文明”一体化考核中予以考核。

风险管理标准15篇

管理对象水泵工管理责任人带班队长监管部门安全管理科、动力科监管人员安监员、机电专检人员工作任务主排水泵操作编号snmh-jdd-水泵工-09所需工具克丝钳、尖嘴钳、扳手、螺丝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风险信息

  • 建筑施工现场风险点控制管理标准
  • 建筑施工现场风险点控制管理标准100人关注

    建筑施工是一项复杂且危险的工作,风险点的控制管理至关重要。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保障工人的安全,提高工程效率,降低经济损失。以下是对建筑施工现场风险点控制管理的 ...[更多]

  • 采煤队各工种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
  • 采煤队各工种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99人关注

    在煤炭开采这个高风险行业中,确保工人的安全与健康是首要任务。采煤队的各个工种,从矿工到设备操作员,都面临着各自特有的风险。为了有效规避这些风险,制定并执行严格 ...[更多]

  • 机电技术员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
  • 机电技术员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96人关注

    机电技术员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的是复杂的设备系统和潜在的安全隐患。有效的风险管理对于保障设备安全、提升工作效率至关重要。以下是关于机电技术员风险管理的一些 ...[更多]

  • 便携式仪器仪表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
  • 便携式仪器仪表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96人关注

    风险管理对于任何行业都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便携式仪器仪表领域,这些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和工作效果。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标 ...[更多]

  • 采煤技术员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
  • 采煤技术员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94人关注

    在煤炭开采这个复杂而危险的行业中,采煤技术员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技术知识,还要懂得如何评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以下将探讨采煤技术员在风险管 ...[更多]

  • 矿灯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 矿灯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94人关注

    矿灯风险管理是地下矿业安全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设备的可靠性、操作员的安全培训以及应急响应计划等多个层面。在实际操作中,新手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如理解风 ...[更多]

  • 电气保守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
  • 电气保守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91人关注

    电气系统是现代社会基础设施的核心部分,其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公共安全及环境稳定。然而,电气设备和系统可能面临各种潜在风险,如过载、短路、电磁干扰等。 ...[更多]

  • 端头支护工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
  • 端头支护工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89人关注

    端头支护工作是矿山开采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与生产效率。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工人们面临着各种潜在风险,如坍塌、瓦斯爆炸等。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 ...[更多]

  • 班组长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
  • 班组长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86人关注

    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班组长作为一线管理层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以确保团队安全、效率和质量。以下是对班组长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 ...[更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