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校长教研活动中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个充满收获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大青咀镇东片“四校联合体”主题教研活动,能作为此次活动的牵头校,我倍感欣慰,同时也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在此,我代表小岭小学的全体教师,对参加此次活动的各位领导、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热烈的欢迎。尤其是中心校的几位领导,能够在百忙之中到我校指导工作,更是难能可贵。
执教此次教研活动的三位教师,分别是老师、老师,和王老师,其中王进老师是师范毕业生,20xx年参加工作,业务出色,工作务实,教学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陶老师是20xx年特岗,在我校工作三年,现在已经给编,陶老师家是辽源市里的,作为一个城里的孩子能在农村这么踏踏实实工作,这一点是我和我校其它教师所没有想到的,陶老师的工作非常认真、务实,他所教的班级以及他所代的两个班的英语成绩始终是名列前矛。王老师是一名代课老师,她虽然只是一名代课老师,但他的教学经历比王进老师和陶金虎老师加在一起还要长,有二十多年之久,教学经验丰富,工作一丝不苟,她所教的班级连续几次统考都是名列第一,当开学初我找她让她承担此次教研活动时,王老师有一些退缩,她跟我说:“校长啊!你让我教班我行!你让我讲教研课,搞主题教研,我可不行!”后来在我的鼓励下,王老师也承担下来了,而且也做得很好。王老师的想法也是我们大多数老师的心声,不想搞主题教研,不知道怎么搞主题教研,其实主题教研就是学校的教研活动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来进行。这个研究主题的提出来自于教学实践,来源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急于解决的问题,也是大家感到困惑的问题。我校根据中心校的要求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注重趣味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才能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构建有效、高效的课堂。在这三节课中,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有一定的体现,如陶老师的数学课中分别设计了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导入,flash动画的形象演示,学生直观的动手操作,层层递进、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以及设计自己喜欢的作品。王艳萍老师的田园风光影片导入,自主选读课文,画自己心中的大花园。王老师生动的谈话导入,脑筋急转弯引出单词,利用形象的肢体语言教学单词,拍手歌记忆单词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都注重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以趣味教学模式来构建高效课堂。但人无完人、课无完课,希望各位领导、老师,在接下来的交流研讨中,能够畅所欲言,多提宝贵意见,指出不足,弥补缺憾,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教研目的。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瑟瑟秋风吹来了阵阵凉意,却吹不走我们对主题教研的浓浓热情,让我们借着本次主题教研活动的东风,扎实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注重趣味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力构建高效课堂,努力把我镇小学主题教研活动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谢谢大家!
校长教研活动中的讲话
第2篇 教研活动校长讲话
“以人育人,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是xx年我校教代会讨论确立的,并被写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成为今天北京四中办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以人育人,共同发展”具体可以概括和表现为“以行为影响行为,以品德培养品德,以能力提高能力,以理想树立理想,以情操陶冶情操,以境界提升境界,以人格塑造人格”。“以人育人,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教师工作的职业特征,也体现了四中对教育的理解。“以人育人”不仅是指教师育学生,还包括学生育教师、前人育后人,即用四中校友和他们留下的精神文化来培育在校的学生。有了家长、学生与教师的相互支持与促进,“共同发展”则是“以人育人”的必然结果。因此,这里所说的发展,不仅包括学生的发展,还包括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家长的发展,并在我们获得发展的过程中努力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需要教师的智慧。但是教师的智慧从何而来?书本中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我相信今天的同行们都会认为,仅仅照搬书本的知识和别人的经验,没有亲身的实践和对实践的深刻思考,就不可能产生智慧。
我们的展示活动试图对教师智慧以及智慧如何产生的问题作一个初步探讨,我们用三部分内容来模拟和展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过程。
首先,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我们认为,教师的智慧首先表现为教师的魅力,教师失去了魅力,教师的智慧就无从谈起。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的智慧可以用教育的效果来衡量的话,那么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为对学生的感染力。从认识过程来看,学生了解教师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由肤浅到深刻的过程。教师的感染力首先来自于他在学生面前的外在表象,如仪表、举止、谈吐,进而是教师的文化修养、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师的情感以及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等等。大家也许要问,四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怎样形成的?社会上不少人可能不太了解四中教师的工作。前不久,我阅读了化学组教师刘银写的全班学生的家访记录,从中我们不仅了解了学生,也知晓了这位年轻母亲的假期生活;在初中我曾看到过许多本这样的家访记录,它记录了四中教师为了解学生而奔波的足迹;年级组长田军也是一位年轻的父亲,他几年来坚持每周利用下班后进行家访。面对一个散居在几十平方公里的拥挤都市中的学生群体,教师家访所付出的辛勤是可想而知的。在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四中教师为什么还要坚持进行家访?我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缩短师生之间
的情感距离,这是使教育取得实效的基矗还有语文教师黄春,他谢绝了大量的校外授课和家教邀请,全身心地指导学生社团和编辑社刊的工作;还有语文教师寒露,他牺牲了大量业余时间编写话剧剧本,我想他一定是全国不多的能编写专业话剧剧本的中学教师之一;还有化学实验员时新华,她也很可能是唯一参与教材编写工作的中学实验员,这基于她多年来对化学实验的潜心研究和不断的探索创新;还有李京燕等一批科技教师,他们几乎每个双休日都带领学生从事科研实践活动,用自己对科学执著追求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学生;还有多年如一日学生每天都能看到的手领小学生横过马路的教师武丕显,他当之无愧地被学生推选为感动四中人物,等等。教师的人格是最大的教育力量。尽管这些看似是表象的东西,但却是四中教师人格自然而真实的流露,这些是“以人育人”最鲜活的教材。
从更深的层次讲,教师的魅力来自于教师的智慧。但是,没有对教育的正确理解,教育者的智慧就无从谈起。所以在第二部分,我们用几个故事来具体说明四中教师如何处理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的,并利用这些故事来说明四中教师对教育的理解,确切的讲,是对教育价值的追求。这是教师智慧的核心。我们常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实现这种境界的教育,需要教师抓住契机,创设情境,有的放矢,正确引导,这就是教育的智慧。在准备这部分内容时,我想起了许多体现教师智慧的故事:数学组教师程国红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自己去认识和解决学习价值的问题,使得全体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英语组教师阎婕使学生在沟通中学会共事,学会合作,学会相互欣赏,学会相互支持。我所知道的这样的故事在四中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故事的普遍性说明了在这所学校已经形成了一种群体性的工作行为。尽管今天在四中还有着一些说教式的教育,但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能够运用平等、尊重、启发和守望的方式来引发和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这些无不透射着四中教师智慧的闪光,无不体现着四中教师对教育规律的高超的把握和运用,无不给人以深刻的思考。我时常为教师们这些堪称艺术的教育作品感到惊叹,但遗憾的是,这些不可能全部在今天以这样的形式向大家呈现。
谈到群体的行为,我们就不能不触及到一个更深层次的话题,这就是学校的文化。一所学校的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师生在价值观认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群体行为。在四中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流传着许多发人深省的教育故事。这是四中文化的宝贵财富。这些故事被一代代四中人传诵和模仿,以至于形成了一种经验,一种原则,一种传统,一种理念,一种精神,这就是四中的学校文化。从这一点上讲,今天所讲的故事以及这些故事中所体现的经验、原则和理念,也将是我们留给后人的财富。正是从四中文化这片沃土上,产生了四中教师的智慧。从上述的几个故事,大家也许已经体会出四中教师的价值追求,这就是培养学生善良的人性、科学的理性、健全的人格、严谨的态度和崇高的精神。我们认为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前不久,我从电视中看到一所医院的急诊医生将一位冠心病患者误诊为喉咙发炎而延误治疗致病人死亡的事件,我为这位医生的冷漠和草率感到震惊。这使我想起了四中xx届的毕业生惠尚懿,也就是当年接待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团长韦尔布鲁根的那个女孩。她毕业后考进了协和医科大学,据说在医院实习时,她对每一位病人都极为负责,无微不至,每份病例记录都达到4000字以上。我想她这种职业精神一定不是凭空生成的,你也许可以从四中教师如何去绕制线圈的故事中找到这种精神的痕迹,从四中教师为家访而在拥挤的街道上奔波的情景中找到这种精神的痕迹,从四中大力倡导的以“敬业、爱岗、爱生”为核心的“北京四中职业精神”中找到这种痕迹。四中提出的“以人育人”的教育理念,实际上是将教育描述成一个十分简单的过程,其实教育本来就应当是简单而质朴的,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你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就首先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受教育者身上所体现的获得性品质一定会来自教育者。就在几天前,退休多年但仍默默无闻为四中工作的老教师陈颖对我说,非洲紫罗兰是非常名贵的花种,世界上共有35种,我们通过组织培养已经成功繁殖了20多种。繁殖的技术很简单,成本也很低,建议让学生去教会一些残疾人,并提供一些材料,使他们能获得生存的能力。听到这番话,我心里异常感动。这就是四中教师的内心世界,正是这样的教师的行为和信念才形成了四中的文化。当你真正体会到了这些之后,也许就不会再对丁艺莎、李赛、王倞、惠尚懿他们所表现出的大气、善良以及严谨负责的精神感到惊奇了。
今天的教育还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怎样的管理才能使教师的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智慧的教师也同样需要管理,管理智慧的教师需要智慧的管理,而智慧的管理需要管理的智慧。这其实是一个看似复杂但却是十分简单的逻辑。通过今天的展示活动,大家一定会认为四中的环境是宽松的。的确,四中的文化环境是宽松的,我们努力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和成功搭建平台,使他们从工作中享受到快乐与幸福。我们的管理理念是努力使每一个四中教职工成为学习型的四中人,发展型的四中人,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四中人,幸福的四中人。而幸福的四人中就表现为他能够享受工作,取得成功,赢得尊敬,获得发展,衣食无忧。在要求每个教师都能达到较高的职业操守的前提下,四中没有规定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多少作业,没有规定每月必须安排多少次练习或测验,没有规定教师必须坐班,也没有要求同学科同年级的教师必须采用同样的教法使用同样的素材或例题。四中鼓励教师在教学上积极探索,百花齐放,形成风格,各具特色,这些都体现了四中环境宽松的一面。但另一方面我们却采用强迫的方式要求教师必须深入思考教育,理解教育,强迫每个教师必须撰写《我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必须承担课题研究,必须完成学术论文,等等。四中也不能容忍价值观不同的教师,正所谓“同道不同术”,“道”就是一个教师对教育价值的理解与追求,“术”就是具体的教育方法。我们提倡“敬业、爱岗、爱生”的北京四中职业精神,就不能容忍不敬业、不爱岗、不爱生的行为;我们提倡尊重学生,就不能容忍损伤学生人格的行为;我们提倡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就不能容忍只抓考试分数而不顾其他的行为;我们要培养学生做一个真诚的人,就不能容忍教师有任何欺骗的行为,等等。在这方面,四中又显得很不宽松,很不人性,很不讲情理,似乎很不“以人为本”。
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师的智慧深深的植根于学生文化的土壤之中。因此,精心培育学校的文化,就成为学校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学校文化的培育,在于倡导,在于挖掘,在于提炼,在于传承。如果用操作性的语言来描述,学校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用自己的语言来诠释教育的价值。自己的语言就是自己的教育实践,自己的教育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在创造和书写历史,但我们今天所作的事情能不能成为学校的文化,关键是看我们今天的故事有没有精神的内涵,有没有传承的价值。我总想,30年后或50年后,我们的后辈子孙也许不会记得今年有哪些学生考进了哪些学校,但他们会记得今天发生在学校中的那些闪耀着教师智慧之光故事。这些故事是学校文化的载体。在一所学校里发生的教育故事,就是一所学校独有的教育语言。这才是学校特色或差异的本质。一所学校的教育故事所诠释的是一所学校的教育者对教育价值的理解与追求。刚才的画面中有四中学生在奥运纪念石前讲述申奥故事的场景,这块奥运纪念石以及它背后的故事,就是四中人勇于承担国家责任的崇高精神的象征,它会形成强大的精神的场,使得每一个从它旁边经过并了解它的人都受到感染和激励。
最后,我想用我校教师安迎的一段话作为结束:每个四中的教师都有许多让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的技巧,但这不是四中教育的唯一追求。我们首先培养的是人,因为他们的道德、他们的善良、他们的人格,都会深深影响着未来的社会和世界。
第3篇 在教研活动会上的讲话
在教研活动会上的讲话(一):数学教研活动讲话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刚才我们一起观摩了一节数学案例的动态呈现。在小学 教学中,学生因为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等方面的差异,对相同的学习内容,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数学教研组本学期开展了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区域教研。在明确主题后,我们对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相关理论培训。今天之所以选择这一课,是因为他具有代表性。最后推选了韩艳华老师执教。
今天,她给我们展示了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自主发展的能力。
我点评的是: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较好
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体现突出: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要用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三、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⒈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⒉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规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⒊演示操作法:直观演示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利用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
四、学法
教师把教落在学上,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
⒈归纳法:通过例题的教学,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推导出除法的意义。
⒉观察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找知识的生长点和解题的关键所在。
⒊在练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⒋通过提问与练习,让学生逐渐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解题技能。
⒌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逐步扩展到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方法。
⒍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初步渗透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
总之、韩老师这节课上的很精彩,值得我们学习。 建议:小组活动的时间要充足,练习设计要多样化。可以学生出题,学生解决。
在教研活动会上的讲话
第4篇 小学校长教研活动讲话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的开展,深化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各校之间教学教研工作的均衡发展,实现区域内教育教学的交流与共享,根据白塔区教育局、教师学校的安排,于 4月5日下午,白塔区新华小学全体教师到卫国小学报告厅参加了青年街、新华、卫国三校“片校联动”教研活动启动仪式。区教师学校张校长、兴书记等领导及片内三所学校的校长、领导、教师参加了本次启动仪式。
卫国小学的边校长主持会议,阐明了启动仪式的重要性。青年街小学的李校长代表三所学校向教师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同时结合片内三所学校的教学教研实际情况,做了振奋人心的启动仪式动员讲话。新华小学秦校长宣读了“片校联动”教研活动实施方案,解读了“片校联动”的活动计划,使教师们明确了“片校联动”的制度和相关要求、做法。随后,青年街小学教师代表做大会发言,表明全体教师参加活动的决心。最后,教师学校张校长做重要讲话,张校长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就如何更有效开展“片校联动”教研、创新“片校联动”教研模式,共同打造区域互动平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对“片校联动”教研活动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
相信,在教育局、教师学校的领导下,新华小学一定会与两所兄弟小学扎实有效地开展联片教研活动,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推动片内学校的整体发展,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2.
一、现状
①、实施新课程与提高质量分离。转变学习方式与提高教学效率不能同步。
②、课堂教学只关注学生的行为投入,不关注学生的情感投入。
③、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不注重课程延伸量。教学的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进一步的发现问题。
④、不注重课堂教学的“高效”。要从“有效”向“高效”转变。
⑤、教学中教师不敢放开手脚,不敢相信学生。教师讲的多,学生主体不突出,教师指导不足,学生活动形式单一。
⑥、以“练”代“教”,“满堂灌”变成“满堂练”。
⑦、只关注课堂,不关注课外。
二、要求追求真实的课堂,扎实的课堂,充实的课堂。
(1)、真实的课堂。
①、在备课上,要求自己设计,不能下载和抄袭,可以借鉴。
②、课堂上要原生态的课,常生态下的课,不需要花鼓稍。
(2)、扎实的课堂。
①、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以“学”为中心的原则。教师要从“讲学”变成“导学”,学生从“接收式”变成“探究式”。“吃什么草,怎么吃”那是羊儿的事,教师只要当好“牧羊人”。
②、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做到五个解放。要突出朗读品味,不要把“语文味”变成“大杂烩”。
③、要做到人本和文本的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给学生一个情感课堂,教师上课要有情感,既要尊重学生“需要”又要注重“激趣”。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④、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学生参与面要广。换位思考,想学生之所想。不能只关注一部分学生。
⑤、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我们教师上课大部分不用教具。
⑥、构建教学模式,形成特色课堂。要有自主的教学模式,形成有趣的作业形式,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⑦、要以学定教,进行学情分析,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需求。要以教促学,从教师教的态度促进学生学到态度的转变,从教师教的方式促进学生学的方式转变。
(3)、充实的课堂。
①、要体现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氛围和-谐。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展示自己,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给他们多大的舞台,就能跳出多美的舞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全程参与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培养“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课堂中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理会,教师有问题,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有问题。
②、要注重教学效果,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感情,提高能力。
③、要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第5篇 教研活动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路上来。”我非常喜欢这句话,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虽然我校每学期都会开展教研活动,但却没能达到让每一位教师都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路上来。进修学校教研室今年3月份下发的主题教研要求让这件事成为可能。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品生品社、英语8个学科86人参与主题教研活动,这在我校还是第一次。
万事开头难,为了落实此项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转变观念,增强教研意识。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开展好主题教研工作,首先要改变观
念,提高认识。有些教师认为教研并不能反映教学的现实问题,更谈不上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教师认为教研不仅会挤占大量的时间,还会分散自己的精力,直接影响教学成绩。基于教师这种思想,我校多次召开村小校长会、全体教师会,强调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并通过每周的学习时间对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全体教师要把自身成长作为一种需要,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让想当一名好教师成为他们内在的需要,激发其产生自主发展的动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 加强学习,让理论指导实践。
我校教师大多没有经过教科研的专门培训,教师整体教研素质偏低,构思与方案设计,具体操作等都感到难以下手,有些人害怕参与教研,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主题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不影响主题教研的实施进程,在制定各科主题研究方案的时候,教导处给每一个分题研究小组下发了怎样制定研究方案的学习材料,以及规范的课题研究方案。让参与研究的教师按自己的学科内容一步步地借鉴。同时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观看典型课例。在学校图书资源短缺的情况下,积极引导教师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本学期,上网查找资料成为教师工作之余的重要内容。
三、 发挥骨干教师作用,促进共同提高。
我校教师年龄偏大,参加主题教研的教师的86位教师有30人接近半百。在主题教研活动中,年轻的教师积极性相对较高,而年龄大的教师则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没几年就要退休了,“八十岁学吹鼓手”是没有必要的,所以没有积极地参与和投入,因而影响了整个教研工作的氛围。针对这种情况,我校采取了老中青搭配,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参与一个分题研究的做法。使每人分题都能顺利进行。本学期的主题教研活动,参与讲课的老师都是每个分题小组里的骨干教师,这些教师在主持本组的研究过程中,虚心学习,多方查找资料,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实施研究方案,他们有先导意识,有创新意识。教研能力不断增强。成为我校教研的中坚力量。
四、 让上课、研讨、反思成为我们共同提高的过程。
教师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是我们所追求的教研模式。参与研究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磁场,积极的人散发着积极的能量,给周围的人注入生命的活力。消极的人散发着消极的能量,拖住别人前进的脚步。此次参与讲课的教师,都不约而同地散发出积极的感染力。他们从备课、改教案,评课、反思的多次反复琢磨与尝试中,不断成长,同时也带动同伴共同成长。
教研员是本学科的行家里手,教研员的点评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小型主题教研活动,教研员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意见,大型活动之前,各科教研员又为我们提供了可参考的研究步骤。
这些意见和研究方法我们都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使之成为专业引领的重要信息。
通过参与主题教研活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了,通过参与主题教研活动,教师的观念得到了根本的更新。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要想使学校主题教研活动顺利开展,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我们学校的教研管理与其它先进学校比起来还有很多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认真学习成功的教研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实验,努力提高学校教研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以上是我校开展主题教活动的一点做法和想法,不能算成果,只能说是一种起步,一种开端。主题教研活动的道路是漫长的,相信在以后的教研工作中,在进修教研室的指导下,在兄弟学校的帮助下,我们会继续带领全体教师,认真进行教育教学科研,让我们的教师在教研中提高,在提高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不断做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