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稿件范文 > 发言稿

读书交流发言稿(8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8

读书交流发言稿

第1篇 读书交流会上即兴发言稿

读书交流会上即兴发言稿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发言稿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发言稿会更加事半功倍。你知道发言稿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交流会上即兴发言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认真的地看了大家的读书交流,我非常振奋,也非常惊喜。下面我谈三点感受:

第一,为什么我们要读书?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的读书史就是他的心灵发展史,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我们需要读书来使我们的心灵变得丰盈、变得细腻,变得丰富,对这个世界拥有与别人不一样的独特的感受,这就是我们读书的'意义之一吧。我曾经看过明朝三兄弟也是三大家称作公安派袁宏道、袁崇道、袁明道。他们有一天晚上得到一本书,什么书呢?叫《徐渭文集》,就是徐文长的一本文集,他们,嗯,三个人什么反应呢?我印象极深,六个字:喜复叫,叫复跳。为什么他们看到徐文长的文集有如此大的感触激动与兴奋呢?因为他们从书中引起了自己强烈的共鸣,寻觅到了自己。也就是在世界上无论多么遥远的时代,多么遥远的空间,有这么一个人,或者说有这么一群人、这样一类人这么活着,以这样的方式活着。我们找到了同类,找到了自己,找到了与自己心灵共鸣的人,读书更深层次的意义就是发现自己寻觅精神的满足和快乐。三袁看徐文长文集的感受,是任何金钱权势地位买不到的,我希望大家在阅读中也能寻觅到这样的书!。

第二杨绛《我们仨》这本书,几位同学都给我们展示了书的封面,给我们什么感受啊?朴素!

没有花里胡哨的包装,书的风格,我用三个词来概括。第一个是干净,不拖泥带水,文字很干净,找不到赘余的字词;第二个是明净,就是杨绛先生写这本书的心态,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淡定从容,无事不可对人言的云水襟怀;第三个就是纯净,她对丈夫的爱,对女儿的爱纯真、纯一、纯净、真诚得惊人。所以字里行间中我们读出了真与善,读出了亲情的力量。看了三位同学的展示,我有三句评价,一人一句。第一位是小冯同学,他真正的读懂了“他们仨”的情怀;第二位小刘同学,他从这本书中读出了自己,读懂了自己,他讲自己在家里面性情有些焦躁,跟父母有矛盾,看了《我们仨》,他自己有了一份反省,这就是读出了自己。书成了一面镜子,映照了他的好与不好,父母的好与不好,让我非常感动,书有灵魂了!第三位同学是读明白了《我们仨》这本书中传递的温暖力量。小苏同学颇有文青气质。对于家的理解,我以为吾心安处即吾家。家是我们灵魂安顿的地方,是我们思想栖歇的地方,是心停止漂泊的地方。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之外,安顿我们的一个极佳之处或许就是读书了。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在书中能找到自己灵魂的家,灵魂栖歇的地方。

第三杨绛先生翻译了《堂吉诃德》,其译本最为准确、详实、通达,优雅。《堂吉诃德》的作者是塞万提斯,塞万提斯是在4月23号去世的,这一天被命名为世界读书日。我非常高兴在我们班主任朱长明老师的引导下,在我们非常有心非常坚持的林燕芬老师悉心指导下,高二(13)班明沁阁读书氛围这么好。总的一个感受是什么呢?高二(13)班明沁阁的阅读氛围和水平,超乎我的想象!

第2篇 有关读书交流会发言稿范文

给学生独特的“渔”

——读《跟孔子学当老师》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跟孔子学当老师》,这的确是一本适合我们广大教师阅读的优秀读本。边读边品味,它让我走入了孔子的教学生活,仿佛亲眼目睹了一个个感人至深且意味深长的孔门教育场景;它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孔子那一份宗教般虔诚、隽永的“教学之恋”。

静心感受孔子的教学之恋,留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是“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同样,传授给学生知识,不如传授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

其实,孔子并没有说过“授之以渔”的话,但是他的教学行为,可以让我概括出,他是一位推崇“授之以渔”的教师。以教历史为例,孔子教历史时,不是教一堆毫无生命力的知识,而是将自己对于历史的钻研与理解教给学生,将自己的求学经验教给学生。孔子一直提倡“学第一,教第二”。孔子自己爱学习,他把自己学习的体验告诉学生,他的“学”被七十几个学生欣赏,所以他很少教,学生却学得很好。总之,孔子在教学时,将自己的“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也能走上自己喜欢的为学之道。

这让我很佩服,也深受启发。平时上英语课,一节课学四、五个单词,我拿着单词卡不厌其烦地一遍遍领读,累得口干舌燥,学生读会了。可第二天一检查,学生们又忘得一干二净,我于是就抱怨学生笨、懒。直到读了这本书,我才领悟到都是自己的错。一直以来我都是在教书本,把单词的发音直接告诉学生,没有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也只是在死记硬背,没有掌握方法,当然学得快忘得也快。找出问题所在后,我尝试对学生授之以渔,因为一些简单的音素学生已学习了,所以在教学时渗透一些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组织他们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讨论看音标自学单词,学生交流后,我适当地纠音指导。这样尝试几次以后,效果十分明显。我还通过竞猜、唱歌谣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语法教学。

例如:在竞猜活动中学习语法。在教学therebe句式这一语法内容时,我准备一个里面放有各种实物的magicbox,让学生从盒子里抽出实物,然后表演动作,其他同学来猜测,运用句型“what’sinthebox?”thereisa……inthebox.therearesome…….inthebox.”在这样的竞猜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语法的结构和功能,学会了用所学内容表达意义,同时活动增强了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在歌谣中学习语法。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节奏鲜明、富于韵律感的歌谣中学习语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情态动词can及其句型whatcanyoudo?ican…时,教师可利用《两只老虎》的旋律编写出下面的歌谣,让学生两两对唱,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icansing.icansing.whatcanyoudo?icandance.icandance.let’sdancetogether.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填词,在吟唱这首歌谣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轻松地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句型、语法结构,还陶冶了情操。

这使我深深地感到: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把学法指导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再向“乐学”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向深层次探究,更能体现孔子“授之以渔”这个教学习惯的,是他不仅仅教学生学习的经验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人生体会与信仰交给学生。孔子如斯说,“大教教心”,就像真正的医术可以医心一样,真正的教育亦是教心,即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品质高尚的人。周勇先生认为,孔子对学生的爱,尽在“授之以渔”。孔子是善于启发学生的,孔子最重要的“渔”,就是一切教学努力最终都是为了学生“学会做人”,有一颗“仁心”。比如,他告诉学生,不要仅仅因为某个人说了几句动听的话,就认为他的人品好;当然,也不要因为某个人被大家认为是小人,而觉得他所说的一切都没有意义。除此之外,孔子还会把自己的求学教训教给学生,自己的忧愁或者悲伤、痛苦会在学生面前自然流露。这一切都证明并凸显着“授之以渔”的教育力量。由此可见,“授之以渔”尽显老师对学生的爱。孔子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让自己的学生感念终身,尤其是子贡一类的学生,竟还在老师的墓地边结庐守孝,陪伴老师,时间长达六年。

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又有几时授给学生这样的“渔”呢?现在,智育至上、考试至上、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愈演愈烈,导致了应试教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最有力的指挥棒。课堂教学的难度、深度已经远远超出一般学生的承受能力,学生厌学、惧学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学生除了分数以外,一无所有,有的是越来越浅薄、越来越苍白的人格。殊不知,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堆机器;殊不知,我们老师是带领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引路人,我们又为他们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了多少打算和准备?我们应该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到底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真正能触及他们心灵的“渔”?要反思我们的教学内容是不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求学经验与心得体会?这也让我明白了周勇教授这段话的含义:“学生能否感受到教师的爱,或者感受多少老师的爱,也只要回忆一下老师是否曾给自己传授过‘渔’,传授过什么样的‘渔’,反思一下,自己其实并没有向学生传授多少真正触及他们心灵的渔,并因此让他们强烈的感受到我们的爱,也就确实没有多少理由抱怨学生离开自己的班级后,便把自己忘了。”

因此,我觉得短短的“授之以渔”四字其实应该是囊括了教师大爱与博爱的全部内涵,而并不仅仅是学习方法上的传授。

这种认识让也让我对孔子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要做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更需要像孔子那样“孜孜以求”、“学而不厌”的自我学习精神。事实上,也只有做到“学而不厌”,才可能真正做到“诲人不倦”,才能有鱼可授,也才能有捕鱼技巧可授。如果自身不注重知识的更新,那么最终也只能弄一盘死“鱼”给学生吃。因此,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才能不仅给学生带来一盘鲜美的“鱼”,还可以送给学生独特的“渔”。

第3篇 读书交流发言稿(通用)

读书交流发言稿(通用)

在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用到发言稿,发言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发言稿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交流发言稿(通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书交流发言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 读书,能够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够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如何做个有修养的人;读书,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引领我们从浅狭的港湾驶向生活无垠的海洋。优秀的书籍可以让我们尽情欢笑,使我们庄严思考,能够让我们奋发图强,能够让我们勇于创造!在书的世界里,可以领略广阔的天地,欣赏壮丽的山河;可以知文史经,品诗词歌赋;可以回味古老的悠长,眺望未来的瑰丽!

热爱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民族历来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华上下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正是通过历代优秀的不朽的书籍,才得以薪火相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才得以源远流长!

一个民族因读书而兴旺;

一个国家因读书而富强;

一个人的一生因读书而美丽。

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周总理说过:“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发展离不开创新,要创新离不开学习,要学习离不开读书。尤其是进入21世纪,面对汹涌而来的世界经济知识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浪潮,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新知识,需要练就更强的新本领。终身学习必将成为每个人的立世之本,否则,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故,读书、学习、创新、发展就比任何时代都显得更加重要和需要。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开卷有益!让书籍,成为我们一生的朋友,在读书中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在读书中提高生活品位;在读书中成长成才。

我们港口小学正努力以“书香”营造书画的校园特色,打造“书香校园”文化。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快快行动,投身于火热的读书活动吧。在这万物生长的季节,让我们把读书活动真正作为一次新的耕耘与播种,让迷人的浓浓书香飘溢在我们的校园和家园,让读书生活,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每个脚,更加自信、充实地走向美好,走向未来。

老师们、同学们,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作为港口小学的一员,让书籍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泛舟书海,亲近书本,阅读书本,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与好书为伍,与经典为友,享受读书的快乐,谱写诗意的人生,愿我们的校园书香飘溢。最后,我要把朱永新教授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以此共勉。“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

谢谢大家。

读书交流发言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近日读了《刘可钦与主体教育》一书,我受到了启发。我认为最本质的问题还是师德。对教师来说,热爱不热爱教育事业,爱不爱自己的学生,是首要的、核心的。刘可钦不仅具有优秀教师的高尚品格,而且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她热爱她的事业,爱她的学生。她觉得这样就是她人生的幸福境界。

在这本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无法替代的个体,这种差异和独特是每个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天生我才必有用”。让每个学生感到他在这个班里同样是重要的,让我们的视野中没有教育的盲区,把博大的师爱遍撒每一个孩子。”

这段话对我的受益匪浅。在课堂上,我过多的关注优秀的学生,几乎没有聆听中下孩子的想法,没让每个孩子都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课堂上可以看出,教师对每个学生充满着爱心和信心,学生们则不仅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活泼地学习,而且和教师配合默契,表现出对教师充满着敬爱的感情。教学达到这种程度,可以说到了较高的教育境界。这不是一名简单的教学能手所能达到的。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教学能手,他们能把书本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能使学生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学校,但并非就是最优秀的教师,至少在我的眼里是这样。刘老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仅课讲得好,而且给人一种高雅、亲和的感觉。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才能以渊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尊重。读书既可以拓展知识面,又可以改变我们单调的生活状态;既可以增长教师的职业智慧,又可以陶冶教师高尚情操。

老师们,你们想享受幸福吗?那么,就跟我来吧,与书共舞,体验教育幸福!老师们,让我们从读书开始,让你的八小时之外溢满书香,给自己充电,丰富自己的学识,锻炼自己的能力,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静品书香,为心灵寻一份踏实!捧着书,打开心。慢慢释放出自己,填满快乐的因素!愿我们“读永恒的书,做博雅的人”!

读书交流发言稿3

尊敬的领导和老师:

大家好。

今天想和大家交流的是:作家冰心的一句话“好好读,好好读,好好读”。

古人云:“读书断,写字如神。”的确,读书可以开阔视野,获得丰富的知识;阅读可以引导我们理解和学会如何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阅读也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说:“不重视读书的家庭是平庸的家庭;不注重阅读的学校是枯燥的学校;不重视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作为教育者,他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离不开书本的滋养,就像花离不开阳光的呵护,草离不开雨露的滋养。爱读书的老师能有效的教书,爱读书的老师能更好的教育人。俗话说“肚子里的诗词书法可以夸中国,最重要的是书能长久”。

读书能使人获得知识和智慧,因为“书有其金屋,书有其颜如玉。”没错,书中有知识,是一个聪明勤奋的祖先,在时间的长河中探索打捞闪亮的珍珠;书中有情感,是真挚深情的人,活生生的生命力量的凝结;书中有一种精神,就是勇敢顽强的人们,在不断的追求中,把自己的理想提升到行动成长起来的生活的中国;书中有思想,是长期思考和无畏批判的永恒果实,种下了一切精神力量;书中有智慧,是灵魂之光,结合了生命的启蒙和理性的追问。

读书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种完美。一本好书,一杯香茶,可以送走一个苍白的早晨,也可以送走一个飘雪的夜晚。朱自清大师说:“细嚼慢咽,口中会流出一股浓浓的味道。”这种浓浓的味道就是书和读书的味道。整件事就是:“大量暴露书香增添书香,书香胜饭香。”生活的乐趣在于读书,有书为伴是甜蜜的。读一本好书,可以知道生活的艰难,可以领略天地的大小,可以孤独而不孤独,可以吃苦而不悲伤,可以吃苦而不灰心,可以天之骄子而不惊,如云中野鹤,可以保持一种优雅、儒雅、潇洒、达观的状态。

生活中没有书,就像没有阳光;没有书的生活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书籍是一个人的精神朋友,是这个世界能给予的最好最好的礼物。

我们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为垫脚石,我们可以爬得更高。“初三夜五鼓不识字,怕得重感冒。”让我们用审视的眼光看书,以书为友,向书学习,让一缕书香陪伴你我!

谢谢大家!

读书交流发言稿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特别荣幸能在这次交流会上发言。关于读书我不晓得该从何说起,于是在这里我把去年年末写的关于读书文章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写的不好敬请谅解。

一直想写写自己的读书生活,面对这一屋子的书本。我仔细搜索自己记忆里的角角落落,犄角旮旯里的那些关于读书的故事。这一路的成长,这一路的相伴。

我的记忆回到最初最初,来时路回首中一行行记下。翻看画书的小姑娘,背着父母订《文史知识》的少女,大学宿舍床头书的女生,还有如同今日卧室、阳光、香茗、书、音乐相伴淡定怡然的女子。一路走来的我,不同阶段的我,都有一个很重要的道具,便是书了。

因为读书,我视野大开,我的思想便不再局限于狭小一隅。因为读书,一向豪爽的我,也变的更为大气了。书山有路勤为径,我不是一个勤奋的人,我也深为自己这一点而惭愧,却本性难移。但是书山这条路,我虽然谈不上勤,但委实也是一路走着,还将走下去吧。这么些年,身旁的人用种种称号说着我,全不管我是否实与名俱。起初我还极力反驳着。后来说的多了,也懒得反驳了。人性的虚荣也会让我有些许的自得,但那也不过是瞬间的事。我很清楚自己的水平,自己也不过如此罢了。

我也不知从何时起,脑中一直有个信念固执的占据着。那就是:我们怎么活都只有一辈子,多知道点总是好的。因了这个执念,我读书,各个方面的,从来没有停止过。从来不曾厌烦。甚至有些不求甚解。一年又一年,于是也就----因为固执占据,变成了一种性格,怕是这辈子也改不了了吧。不过也挺好的,那就不改了。

现在的我,忙碌的日子,心也因此浮躁的很呢。那么多的书,似乎变的越发读不完了。仿佛间时间少了许多,书却多了。我也深为遗憾呢。只有尽力了。这也是我为何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的原因吧。总是吃老本是不行的呀。脑子里的存货还是需要不断补充的啊。所以反思后,还是得继续读下去啊,自勉吧。

时有人问我关于书的事,有些我委实回答不了。因为我了解的也不过是我自己较喜欢的那些罢了。别人喜欢的,我却未必关注吧。有人让我推荐几本书,我颇为难。每个人的阅读倾向不同,我喜欢的,别人未必喜欢。每每这时我颇为纠结。有人借我的书读,我十分高兴乐于相借,但是却不知道该借什么。读书啊,真是因人而异的事啊。

因为读的积累,因为读的输入,自然会有源源不绝的写,不绝的输出。于是,我写了颇有几本集子。而且从1995年到而今的xx年,长达17年的23本日记。这些都是我千金不换的财富。大家总是说我爱读书,我委实妄担虚名了。读书从来不是我的爱好,只是我再普通不过的习惯罢了,一种改不掉也不会改的习惯罢了。

平凡的我将慢数着这些年的那些日子,那一本本读过的书。勾勒那个我,真实的我。从中也许你会发现有许多你不知道的我的真实,也许你会重新认识我,那个爬书山的女子,虽然她不够勤奋,有时还懒得很。虽然她有时读的散漫不踏实,脚步虚浮尘上。但是有时也有着你难以想象的执着。至少她一直在,没有放弃。尽管她脾气有够暴劣,不是个淑女。但是至少她会是个书女。这就够了,不是么?

最后,我给大家讲两个发生在我身上,对我影响很深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那是小时候,姥姥在我家。一天,我写完作业。便玩了起来,姥姥问我,怎么光玩?我说我写完作业了。都会了。唠叨的姥姥却说,学问可是没有完,没有深啊!她的话我当时不是太懂。

第二个故事:我高中时,那个时候语文、历史老师都很宠我。我自然也有点骄傲吧。一天,我把写好的作文拿给语文老师看,自我感觉很好。却不成想他并没有如往常表扬我。居然只说了句:要是多读点书就更好了。我当时虽然不敢说什么,但是心里还是很生气的。觉得老师也真是的。他的话当时我虽然懂,却不以为意。

那时候还小,那时候年轻。那时候他们的话却从那时候放在了我心上。尽管当时不在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读书的增多。我却一步步理解明白了他们的话。于是,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当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我一次次想起他们的教诲。打心底里的感激。在这次发言的最后。让我把他们曾教育我的话分享给大家。我姥姥说:“学问哪有完?学问没有深啊!”我的语文老师说:“书是读不完的,你要是多读点书就更好了。”

这就是我的发言。谢谢大家!

读书交流发言稿5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102班的xxx,今天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的读书心得,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迪与感悟。让我将从作者、创作背景、内容简介、人物简介、精彩语句这五个方面将它介绍给你们。

首先,让我们走进路遥,了解路遥。“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这句刻在路遥墓碑上的话,正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路遥出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因家庭贫困,从小被过继给他的伯父。所以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而《平凡的世界》中处处有他早年心酸生活的影子。

接下来,大家看到的是《平凡的世界》的创作背景。这部百万字的巨著可以说是路遥的呕心沥血之作,历时六年完成。创作过程中,路遥一度沉浸在书中无法回到现实世界,正如ppt上所写的,路遥在作品完成后甚至连过马路也要弟弟搀扶,而这部作品也给路遥带来了至高的荣誉——“茅盾文学奖”,这是对作品的肯定,更是对路遥的肯定。

《平凡的世界》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呢?下面让我们看看它的内容简介。这部书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全书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着。那么书中主人公的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孙少安——负重前行的跋涉者。孙少安天资聪颖,但由于家境贫寒,他早早地退学帮助扶持全家生计。而对于青梅竹马的田润叶,他只能远远避之,最后娶了不收彩礼的贺秀莲。尽管只有高小文化,孙少安凭借生活的历练和聪慧的天资,使他对社会有着超出一般农民境界的独到理解。

孙少平——平凡世界的精神斗士。孙少平的一生体现了平凡人生的辉煌意义,他从一名高中毕业生成为一名煤矿工人,其间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在本书中孙少平是最令我牵挂的。在阅读过程中,我一度为他的苦难而落泪,为他与田晓霞情感的波折而揪心。全书最后失去爱人又毁容的他,选择回到煤矿做一名普通的矿工,让我怜惜万分。

最后来说说田晓霞吧,她既是孙少平的女友,也是他精神的导师,正是她,使孙少平这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绽放夺目光芒。在书中,虽然无情的洪水夺去了她的生命,但她将连同那个永远不会兑现的“两年之约”永远活在孙少平的心中,更活在万千读者心中。

这就是我要介绍的三位主人公,他们虽来自书中,但他们鲜明的形象激励了无数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人。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平凡的世界》中的精彩的语句。

《平凡的世界》,激励着我们,感动着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做垫脚石,我们可以攀的更高。在这平凡的世界里,在面对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困境和磨难时,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如书中的主人公那般勇敢的面对。《平凡的世界》教会了我面对生活与困境的态度,现在,我把它推荐给你们,希望也能感动你们,给你们以启迪。这就是我交流的全部内容,心灵碰撞,品味成长,再次感谢大家的倾听,谢谢。

第4篇 读书交流会专题讨论发言稿

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如何做个有修养的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书交流会发言稿,欢迎大家前来查看。

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与大家交流的是:作家冰心语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有感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如何做个有修养的人;读书,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离不开书的滋养,就像花朵离不开阳光的呵护,草儿离不开雨露的滋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有效地教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更好的育人,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久远。

读书能使人收获知识和智慧,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啊,书中有知识,那是聪慧而勤奋的先人们,在漫长的时间之流中,探寻和打捞出来的闪光的珍珠;书中有情感,那是真诚与多情的人们,活生生的生命力量的凝结;书中有精神,那是勇敢而坚韧的人们,在不断的追求中,将理想上升为行动生长而成的生命之华;书中有思想,那是长久的思考与无畏的批判者,以全部的精神力量种植的永恒之果;书中有智慧,那是用生命的证悟与理性的考问,融会而成的灵魂之光

读书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极致。一本好书,一杯香茗,便可送走一个苍白的早晨或风雪黄昏。朱自清大师说:缓缓地咀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这浓浓的滋味就是书味,读书之味。真个是:博览群书添雅趣,缕缕书香胜饭香。人生乐趣在读书,有书为伴心甘甜。读好书,能知晓人生之难,体味天地之大,寂寞而不孤,受苦而不悲,受创而不馁,受宠而不惊,如闲云野鹤,保持着一种雍容雅怡,潇洒达观的境界。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人生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上,书是一个人精神上的朋友,是这个世界能馈赠的最好、最优秀的礼物。

我们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让我们以审视的目光阅读书籍,与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

谢谢大家!

第5篇 大学生党员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演讲发言稿

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革命写过这样一段话,现在一百多年后读来仍然震撼人心:“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正是这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引导着共产党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有这样一个故事说,邓小平的女儿曾经问他说:爸爸,你们在长征的时候干什么?邓小平只答了三个字“跟着走”!跟着谁走?就是跟着共产主义信仰走,信仰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无非就是要解决生死的问题,价值上的问题,还有为什么活着的问题,我们共产主义信仰解决的根本问题也就是意义和价值。***总书记早先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幸福感,我想这不止喊口号那么简单。这显然不仅是要倡导学习英雄模范,还是要导入人们思考一些终极的命题,就是如何实现我们的价值。所以有信仰的人他是不怕独处的,他是孤独的,但不是寂寞的,因为当你独处的时候,你的心里有另外一个人,有另外一个伟人或者另外一个什么朋友在跟你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尽管不是同一个时空的,但是你的内心却是非常充实的。

提到共产主义信仰,现在误解非常多。因为曾经这个信仰是一个无意识的命题,但是在今天却怨声载道。为什么呢?第一个误解就是认为共产主义就是一大二公就是吃苦就是过穷日子,在很多人心里共产主义就是禁欲主义,所以有一次我跟别人谈我的信仰,我说我是一个共产主义者,他不相信他说不可能,我说为什么呢?他说你挺爱臭美的呀,你喜欢漂亮的东西呀,你肯定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我说这跟共产主义矛盾吗?好像共产主义者就是传说中的信教徒就是马列主义老太太。那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共产主义”的“产”是什么?有朋友知道吗?财产?资产?共产的产不是财产,而是生产资料。所以共产主义并不是一大二公,不是割你们家的资本主义尾巴,不是不允许你有私人财产,而是在生产方式上你们可以共产,在生产工具上你们可以共有。你们都可以有足够的私房钱。所以很多人还不了解共产主义是什么就非常傲慢与偏见地站出来指责共产主义。这是第一个误解。

那第二个误解是什么呢?这个误解就是认为共产主义就是桃花源是乌托邦。很多人问你说如果共产主义实现了那它还有红绿灯吗?这个问题对共产主义误解了什么?误解了共产主义作为桃花源就没有矛盾了。共产主义社会还有矛盾吗?当然有了!共产主义消灭的是什么?它消灭的是剥削,是私有制。我们知道矛盾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消灭了剥削,消灭了私有制,在共产主义社会还会有新的矛盾。不但有新的矛盾还会有新的风险。有人说共产主义不可能实现按需分配,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这哪能实现呢?想的美。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现在想一想啊,马克思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生产力极大丰富以后,很可能就会改变生产关系。那么现在,其实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向着共产主义方向发展的生产力方式。有一些苗头和趋势。你看网上的电影啊书籍啊信息啊,那几乎是海量的但大家是共享的。在这种共享条件下,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想下载多少就下载多少,没有人限制你。如果你把这种感觉移到这些物质资源上真的有一天我们的生产力非常的发达。共产主义时代到来后它后面肯定还有一个时代。当那个时代到来的时候我们获取一些物质资源就像现在在网上下载一些资料一样是轻松可行的。那么未来的共产主义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说共产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理想是我们的最高纲领。当然这个理想的实现是要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共产主义有这几个特点:第一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第二就是人们的精神高度的解放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然前提就是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

***总书记在这个上面其实有很多重要的论述,我们不妨一起来学一学:“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就不去做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革命理想高于天,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我们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着最高理想所做的实实在在的努力。”***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党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是我党的远大理想,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总书记不但强调共产主义是一个理想还强调它是一个现实,他要求我们共产党人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像接力赛一样一棒接着一棒跑。握紧当前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力棒,在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上奋勇向前。当代大学生应该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追求崇高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思政1602熊娟

今天我将与大家一起品读《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的一部分。《共产党宣言》中说:自原始公社解体即有文字记载以来,“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毛泽东据此发挥道:“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有人问,应当怎样理解《共产党宣言》的这个论断,我国现阶段是否仍然属于这种阶级斗争的历史。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先了解阶级斗争这一词的概念,按照一般的理解,阶级矛盾包括对抗性阶级矛盾和非对抗性阶级矛盾两类,所谓阶级斗争是专指对抗性阶级矛盾,就是根本利益相互对立的阶级之间的冲突,我国现阶段不存在根本利益相互对立的阶级,同时也就不存在完整形态的阶级斗争。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阶层之间的非对抗性矛盾即根本利益一致的人民内部矛盾不属于阶级斗争范畴。我们对《共产党宣言》的这个论断做些具体分析。一方面,它有很大的历史合理性和客观根据。其一,在1848年的英、法、德、意等欧洲主要国家,资本主义正处于原始野蛮的发展阶段,不少资本家的剥削严酷,很多工人处境悲惨,无产者同资产者之间经常爆发剧烈的冲突,工人运动风起云涌,阶级斗争非常尖锐。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这个论断的社会背景。其二,在数千年的阶级社会中奴隶与奴隶主、农民与地主也时常发生严重冲突,直至酿成震惊遐迩的奴隶暴动、农民起义,它们在世界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但另一方面,这个论断也有需要商榷之处。第一,这个论断突出强调了阶级之间的差别、对立、冲突的一面,而比较忽略阶级之间的同一、互助、合作的一面,这在阶级矛盾激化的特殊时期虽然具有很大合理性但在整体.上是有偏差的。因为阶级是随着生产发展而来的分工的产物,而分工与协作是同一问题的两面,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它表明各个阶级之间也存在着协作和互补的关系,不同阶级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都是不可缺少的。只讲对立,不讲统一,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第二,譬如,在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社会变革时期以及外敌入侵时期,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面对共同的敌人,他们的根本利益就具有一致性,可以结成统一战线或联盟,他们之间的矛盾属于非对抗性阶级矛盾 。我国现阶段各个阶级和阶层之间的矛盾,总体上都属于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官民矛盾、劳资矛盾、贫富矛盾。不过,这些矛盾既可能缓和,也可能激化。这取决于矛盾双方的行为,而关键是党和政府的协调能力,特别是约束自我和优势阶层的能力。我们必须着重限制官僚特权、资本霸权、富豪强权,注意维护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努力实现官民一致、劳资两利、贫富相容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前面说到,阶层之间的非对抗性矛盾即根本利益一致的人民内部矛盾不属于阶级斗争范畴。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都是一些人民内部矛盾,所以我们应当合理维护人民利益。

品读了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句话,我认为一切否定阶级、阶级差别、阶级斗争的人都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切否定、不敢指出阶级、阶级差别、阶级斗争的政党都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无产阶级政党。

思政1701王雪迪

《共产党宣言》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中的经典,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前段时间在学习强国上学习时,看到《<共产党宣言>的味道》的视频。第一次了解到有人用味道来形容读《共产党宣言》的心得,感到非常新奇、有创意,带着一种好奇心我再次学习了视频,不禁为陈望道先生潜心研读马克思主义着作的精神所折服。在被折服之余,我在想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陈老先生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会产生一种甜甜的味道呢?除了执着、认真、全神贯注之外,最重要的恐怕就是他真正将《共产党宣言》看作是一种精神食粮,不然怎么会读出一种味道呢?抱着一种向前辈学习的心态,我想谈谈自己读《共产党宣言》的味道。

一是初读《共产党宣言》感到有些涩。最初接触《共产党宣言》是从初中开始的,经常朗读,抄写名句,虽然学过多次,但是由于缺乏知识储备,理解力也不够,当读到《宣言》中第三等级、“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等内容时,不能领会,觉得有点涩。如果要追问这是一种什么涩?我认为是一种晦涩,而不是苦涩。

二是又读《共产党宣言》觉得有点甜。进入大学以后,在老师的指导和读书社的影响下,我加强了对《共产党宣言》的学习。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后,我试着再读《宣言》,发现它的味道又变了,变甜了。因为我们所学的知识和老师的循循善诱刚好有助于理解它,也会接触一些讲座,提升我们的视野。有了这些基础,我再来读《共产党宣言》,发现很多地方都变得明了清晰起来。尤其是关于资产者和无产者方面的知识 ,对我们温习知识和加深理解有很大帮助。

三是再读《共产党宣言》感到有点辣。再读《共产党宣言》,感觉它最难能可贵的不是对未来社会的勾画,而是对资产阶级社会不遗余力地批判。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时,马恩不仅使用了极为辛辣的语言,“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而且在实践上提出了更为火辣的革命措施。涩——让我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百读不厌;甜——能使我牢记初心、坚定信念;辣——警醒我时刻保持对西方资产阶级思潮的高度警惕。

思政1702黄德位

刚刚蔡萧老师已经向我们简单的介绍了共产党宣言及其背景。《宣言》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我认真地学习过《共产党宣言》。在仔细品读《共产党宣言》的同时,我认为它当中的某些思想对我们当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再次,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宣言》在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中说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规定了党的纲领和目的。十九大报告中这段话与《宣言》中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纲领是相契合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有理想信念强调小我,而忽略了大我的现象,相比国家的发展壮大,舍弃小我是共产党人利益代表的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要牢记大众性和人民性,要求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坚持实事求是, 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共产主义方向。

最后,《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全面发展与贯穿了《宣言》的核心思想,人的全面发展原理作为《宣言》结论性观点, 是对共产主义及人类解放前景的展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做广大群众的工作,根本目标必须落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设想为主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努力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总之,《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历久弥新,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依据规律办事,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政1602苏晚晴

讨论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回顾《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也有不少深刻教训。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本质上具有非马克思主义政党无可比拟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坚持把实现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坚定信念和远大理想,坚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本质要求,坚持把民主集中制作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坚持把最广大人民作为根本力量源泉等主要方面。而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正是党的先进性的外在表现。人们往往习惯于从身边的党员身上来认识党,因此,每一个党员都必须自觉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要树立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形象。对共产主义的执着追求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共产党员要同革命年代一样,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把理想、信念与现实紧密结合。在对待“两个构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不要觉得离我们很遥远,要把两个构建,尤其是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支持符合全人类发展利益的举措,例如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促进生态良好协调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更是为了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习总书记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一个人的力量可能是弱小的,而作为党员的我们,团结起来,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一起保护环境,植树造林,一定会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要树立执政为民、心系群众的形象。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像雷锋那样做人,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像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那样做官。

要树立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形象。无私奉献体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境界,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主要标志,也是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这要求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为社会昌盛和人民幸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要树立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形象。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在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掌好权,审慎用权,始终服务于人民。

要树立致力发展、积极进取的形象。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会产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新质量发展时期,党员应当在困难面前开拓进取、艰苦奋斗、争先创优,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从而提高党的威望。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6篇 高二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认真的地看了大家的读书交流,我非常振奋,也非常惊喜。下面我谈三点感受:

第一,为什么我们要读书?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的读书史就是他的心灵发展史,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我们需要读书来使我们的心灵变得丰盈、变得细腻,变得丰富,对这个世界拥有与别人不一样的独特的感受,这就是我们读书的意义之一吧。我曾经看过明朝三兄弟也是三大家称作公安派袁宏道、袁崇道、袁明道。他们有一天晚上得到一本书,什么书呢?叫《徐渭文集》,就是徐文长的一本文集,他们,嗯,三个人什么反应呢?我印象极深,六个字:喜复叫,叫复跳。为什么他们看到徐文长的文集有如此大的感触激动与兴奋呢?因为他们从书中引起了自己强烈的共鸣,寻觅到了自己。也就是在世界上无论多么遥远的时代,多么遥远的空间,有这么一个人,或者说有这么一群人、这样一类人这么活着,以这样的方式活着。我们找到了同类,找到了自己,找到了与自己心灵共鸣的人,读书更深层次的意义就是发现自己寻觅精神的满足和快乐。三袁看徐文长文集的感受,是任何金钱权势地位买不到的,我希望大家在阅读中也能寻觅到这样的书!.

第二 杨绛《我们仨》这本书,几位同学都给我们展示了书的封面,给我们什么感受啊?朴素!

没有花里胡哨的包装,书的风格,我用三个词来概括。第一个是干净,不拖泥带水,文字很干净,找不到赘余的字词;第二个是明净,就是杨绛先生写这本书的心态,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淡定从容,无事不可对人言的云水襟怀;第三个就是纯净,她对丈夫的爱,对女儿的爱纯真、纯一、纯净、真诚得惊人。所以字里行间中我们读出了真与善,读出了亲情的力量。看了三位同学的展示,我有三句评价,一人一句。第一位是小冯同学,他真正的读懂了'他们仨'的情怀;第二位小刘同学,他从这本书中读出了自己,读懂了自己,他讲自己在家里面性情有些焦躁,跟父母有矛盾,看了《我们仨》,他自己有了一份反省,这就是读出了自己。书成了一面镜子,映照了他的好与不好,父母的好与不好,让我非常感动,书有灵魂了!第三位同学是读明白了《我们仨》这本书中传递的温暖力量。小苏同学颇有文青气质。对于家的理解,我以为吾心安处即吾家。家是我们灵魂安顿的地方,是我们思想栖歇的地方,是心停止漂泊的地方。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之外,安顿我们的一个极佳之处或许就是读书了。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在书中能找到自己灵魂的家,灵魂栖歇的地方。

第三 杨绛先生翻译了《堂吉诃德》,其译本最为准确、详实、通达,优雅。《堂吉诃德》的作者是塞万提斯,塞万提斯是在4月23号去世的,这一天被命名为世界读书日。我非常高兴在我们班主任朱长明老师的引导下,在我们非常有心非常坚持的林xx老师悉心指导下,高二(13)班xx读书氛围这么好。总的一个感受是什么呢?高二(13)班xx的阅读氛围和水平,超乎我的想象!

谢谢!

第7篇 班主任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班主任读书交流会发言稿(一)

幸福,其实很简单

在校长推荐阅读的《年度班主任育人方略及带班艺术》这本书中,我认识了一位朴素、简单却非常幸福的班主任——宫述娟。在她的文章中,我感受到的是一个个富有温度的词语,陪伴、懂了、相处、等待、宽容……在文章的最后一页有一张'陪你走过毕业门'的照片,深深感动着我。宫老师手捧鲜花,一个男孩子紧握宫老师的手大步向前走着,身后有更多的学生和老师一起走在红毯之上。画面温馨感人,爱在彼此间流淌,如果没有老师曾经真心的付出,何来这幸福、成功的瞬间。

等待,这是一笔感情账单

读着宫老师'等待'一文,让我想到曾读过的一个小故事:一只蝴蝶在蚕中苦苦挣扎,一个人出于好意找来剪刀,替蝴蝶剪开了蚕子。结果,蝴蝶轻而易举地出来了,可是,却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故事虽短小,却意味深长。为消除慢慢的等待而急于求成,却毁了那只蝴蝶美丽、快乐的一生。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爱需要等待,有了等待,才有希望,我们才可以欣赏到破茧化蝶后的绚丽多彩……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有一颗等待之心、等待之智。就像宫老师所言:一个正确的教育行为,一遍十遍不能起作用,耐心等下去,可能就会收获奇迹!所以,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我们不怕苦口婆心;对待接受能力慢的孩子,我们放慢脚步,多一点坚持。静待花开,必然会芳香四溢!

懂了,就会心有灵犀

宫老师因为懂学生,所以才让自己的教育得心应手。因为爱是相知,懂是相依,懂得了,才可能更爱。恺是我们班的一名特殊学生,熟悉他的老师都知道他身上的各种毛病,用笔画同学的衣服,用水弄湿别人的桌套,甚至还用剪刀去修理前面女同学的头发……这些事情发生在他身上习以为常。刚与他接触,我就领教了他的本事。第一次的同学告状是他用木棍把前面同学桌面上的学习用品掀在地上,把他叫道跟前,他还挺委屈地说,自己想和前面的健说话,但健却没有搭理他,所以才有这样的举动。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孩子挺可怜的,只是想用这样的方式引起同学的注意,也想和同学一起玩耍。当我把想法说出来时,我突然发现他眼中闪烁的泪光,这时我知道,我说到他内心深处了。我没有责罚他,没有大声训斥他,而是心平气和和他沟通一番。和恺相处的日子,我发现他并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他爱劳动,拿大桶水、擦黑板他都抢着干,孩子本质不坏,只是不会与同学相处。和恺交流,成为我每星期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他在我面前变得乖了,同学在我面前告他的状越来越少,每天的作业按时完成……虽然恺现在依然存在一些小动作,但我非常满足,因为这一年我看到了他的成长。我不敢说自己非常懂恺,但起码我了解他。

宫老师曾说:做班主任其实没有那么复杂,最需要的不是技巧和战术,而是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得到她们的认可,只要建立了和谐良好的关系,一切都将变得简单。这就是宫老师的幸福密码。让我们一路撒播,一路采撷,找寻自己的幸福密码!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

班主任读书交流会发言稿(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与大家交流的是:作家冰心语'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有感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 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如何做个有修养的人;读书,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离不开书的滋养,就像花朵离不开阳光的呵护,草儿离不开雨露的滋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有效地教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更好的育人,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久远'.

读书能使人收获知识和智慧,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啊,书中有知识,那是聪慧而勤奋的先人们,在漫长的时间之流中,探寻和打捞出来的闪光的珍珠;书中有情感,那是真诚与多情的人们,活生生的生命力量的凝结;书中有精神,那是勇敢而坚韧的人们,在不断的追求中,将理想上升为行动生长而成的生命之华;书中有思想,那是长久的思考与无畏的批判者,以全部的精神力量种植的永恒之果;书中有智慧,那是用生命的证悟与理性的考问,融会而成的灵魂之光……

读书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极致。一本好书,一杯香茗,便可送走一个苍白的早晨或风雪黄昏。朱自清大师说:'缓缓地咀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这浓浓的滋味就是书味,读书之味。真个是:'博览群书添雅趣,缕缕书香胜饭香。'人生乐趣在读书,有书为伴心甘甜。读好书,能知晓人生之难,体味天地之大,寂寞而不孤,受苦而不悲,受创而不馁,受宠而不惊,如闲云野鹤,保持着一种雍容雅怡,潇洒达观的境界。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人生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上,书是一个人精神上的朋友,是这个世界能馈赠的最好、最优秀的礼物。

我们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让我们以审视的目光阅读书籍,与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

谢谢大家!

第8篇 教师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在我发言前,王瑛老师的发言震撼全常我只能自我解嘲,几句话过渡到我的发言!呵呵!引言如下:刚刚王瑛老师为我们创设了一个诗情画意的情境,让我们沉浸其中,无比膜拜哈!但是,我坚信朴素的语言并不影响对真理的表述,下面让我和大家一起回归淡定的理想思考。

“运用情境课堂,培养学生爱听课的习惯”读书体会。情境课堂,以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效地培养学生爱听课的习惯;情境课堂,以情感染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爱听课;情境课堂,以思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通过思考到达爱听课的效果。情境课堂具有独特的魅力,所以每节课我们都在努力地创设这种很容易走进学生心灵,一下子就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尤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这种情境课堂的创设更有着不容忽视的分量。只有孩子的思维被唤醒,被激活的情境下,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去听老师的讲课,去思考,去收获!但我们不能满足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认真地学习状态,我们更应该关注这种爱听课、会听课、会学习的习惯培养!

其实情境课堂的最直接效果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流教育理念要我们尊重学生的兴趣,一直以来我深信并遵循着这个原则。但是在今年,党我再次走进一年级的孩子,再次用情境课堂带领着他们快乐地学习时,我陷入了一个更深的思考——“兴趣究竟从何而来?”兴趣仅仅是天赋或潜能的自然表现吗?即使一个具有天赋或潜能的孩子能否自我开发?或是通过后天体验、见识启发、调动出来?

从启蒙到体验学习、延续发展、直到形成成熟的兴趣取向,这个过程不会只是一个人在参与,在这里有孩子们自身的寻找和探索,有外界环境的引导和影响,有孩子们的执着和坚持,有外界环境的陪伴和同样持之以恒的协助。所以说“兴趣”的形成,有它的“前世今生”。而我们则是促进这个过程的最有力的外界协助力量,我们任重道远,我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在每一节课上,创设情境,实现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更应该从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入手,决不能有环节,没细节,真正关注学生内心的体验,让他们产生“爱听课、爱学习”的源动力——对学习的兴趣。相信这一定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但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对我们的学生有信心,一定会不断地向着这个目标靠近。有句话说“梦想是用来接近的,而不是用来实现的”,我想让这句话更完满些,我们可以向着梦想无限接近!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固守着给学生异的成绩这个信念,也一直为此而努力。但最终能够成就学生的,却是一些最本质的东西,比如良好的习惯。相信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同时,我们也正在形成某种良好的习惯,证应了那句话——“在付出与收获的同时,成就别人,页成就自己。”这是一件双赢的事!

读书交流发言稿(8篇)

班主任读书交流会发言稿(一)幸福,其实很简单在校长推荐阅读的《年度班主任育人方略及带班艺术》这本书中,我认识了一位朴素、简单却非常幸福的班主任——宫述娟。在她的文章中,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读书交流信息

  • 读书交流发言稿(8篇)
  • 读书交流发言稿(8篇)8人关注

    班主任读书交流会发言稿(一)幸福,其实很简单在校长推荐阅读的《年度班主任育人方略及带班艺术》这本书中,我认识了一位朴素、简单却非常幸福的班主任——宫述娟。在她 ...[更多]

  • 读书交流会发言稿(7篇)
  • 读书交流会发言稿(7篇)7人关注

    演讲发言稿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革命写过这样一段话,现在一百多年后读来仍然震撼人心:“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 ...[更多]

相关专题

发言稿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