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评课稿 第2篇颐和园评课稿
第1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评课稿范文
昨晚去城西听课,获益很多,也有点滴感想。下面就其中陈强执教的《颐和园》谈几点看法。
整堂课给我的印象是思路非常清晰。下面我就从六个方面谈点看法。
1、 导入简单明了,直接切入主题。
在板书课题时,对颐和园的“颐”字的字型作了强调,因为这个字的左边很多同学会把它写成“臣”。
对开头的颐和园简介安排得也很好,引起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2、对字词教学陈老师也很注重。对字音、字型、字义讲得很到位,用了近15分钟。但是我想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应该自己有能力去完成字词的学习。教师只要对几个典型的、难以理解的字词提醒一下就可以了。
3、 这篇课文作者是按游览顺序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对于理清课文的脉络,陈老
师做得很好。陈老师在学生找到描写游览路线的句子后,进一步出示了一段口头填空:作者先来到( ),接着到了( ),然后来到( ),最后到了。学生对课文的脉络了解得很清楚了。陈老师如果能在这时适时地进行这种写作方法的指导就更好了。
4、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龄小,对语文学习的深远意义是认识不到的。推动他们学习的力量主要来自于学习兴趣。所以,陈老师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颐和园》的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观赏颐和园长廊上的画的美丽景色。学生看到这些人物花草时,既惊奇又兴奋,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并能直观感受颐和园的美。
5、《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既要组织学习活动,又要给学生以必要的点拨、辅导。在出示走廊上的画后,陈老师提问:“看了这些画,你有什么想法?想说点什么?”学生只说出了辛苦,没有深入地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能干,更不会产生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就不能很好地解决了。其实,在讲到“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完全相同的。”这句句子时,老师如果引导学生作深入的理解,然后再去让学生读,学生会读得更有感情,民族自豪感会从朗读中很好地体现出来了。
6、最后的课外拓展安排得很好,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但我觉得介绍颐和园的三绝时,让学生了解哪三绝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像讲解课文那样去一句一句地理解。
以上也只是我对这堂课的粗浅认识。教育真的是一门艺术,其中的种种,都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钻研、去琢磨。
第2篇 颐和园评课稿
颐和园评课稿
有幸聆听了周老师上《颐和园》第一课时的课感受颇深,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跟大家一起来分享:
一是生字教学有特点,精选“颐”通过的方法;“廊”、“阁”、“殿”通过图片观察比较来学习,发现生字的奥秘。书写时借助助学单,提高了效率。
二是整体把握谈感受,学生通过浏览课文,快速找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处写感受的词句,很快抓住“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建构文章脉络抓过渡句,学生通过细读课文,画出过渡句,很快就知道文章是按照游览的顺序写的,移步换景,走过一个地方,写一处景物。找一找,圈一圈地点的词语,很快就知道作者都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聚焦语用,同样的“走”,作者用了不同的.词语,“进了、绕过、来到、走完、来到、登上、站在、下来”,使学生感受到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法。
三是聚焦“万寿山”,学习“定点观察”和语言运用的方法。周老师说:“如果选择一个最佳景点,你会选择哪里?”,学生很自然的选择了“登上万寿山”。品读“登上万寿山”一段,老师提问:“什么景色最吸引你的眼球?”学生很快找出“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因为学生喜欢找比喻句,我们从这句比喻句中感受到了昆明湖“静”、“绿”的特点;老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找出另一处写昆明湖静的句子“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从中体会“滑”字用得真好。老师又问:“还有什么景色最吸引你的眼球?”学生找出了“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引导学生读中感受色彩美、古香古色美、皇家气派美。从“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感受隐约之美。体会了文本语言之美以后,周老师很快聚焦语用话题上来。“再看这一段,你还发现作者的什么写作秘密?”学生从“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中发现由近及远的写作方法。
四是聚焦语用,还学于生,学生学会“定点观察”的方法后,周老师马上引导学生在校园内选择一处景点,仿写。从学生的作品反馈中获悉学生已经学会了“定点观察”这一招了。
值得探讨的地方是:
当周老师提出“如果选择一个最佳景点,你会选择哪里?”,如果学生没有选择“登上万寿山“这一段,怎么办?
用“定点观察”写一处景物,需要让学生明白有近、中、远景之分,近的写得具体些,远的写得简略些,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做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