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稿件范文 > 评课稿

生物的评课稿(6篇)

更新时间:2024-11-12 查看人数:8

生物的评课稿

第1篇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评课稿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评课稿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评课稿1

本节内容是上一节《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后续,目的是让学生在认识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去了解许多濒危动植物的生存现状,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并且知道如何采取措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开展学生小组活动,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方面的评价

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通过学生周围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这一主线开展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知识。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科学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突出科学探究等基本理念。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和“科学来自生活”的教学思想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整个过程设计较为合理。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在授课当中,将教学任务用大屏幕显示,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去浏览网站,进行异步化和个别化的学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既让学生进行自主独立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协作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分组讨论和交流。在学习群体中,思维和智慧可以共享,从而使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真正使学生能够自主开展学习,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使学生轻松地进入到本节内容。整个过程在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入课题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要求学生学”变成了“学生要求学”。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请看:(大屏幕展示:图片:北京南海子麋鹿园中动物灭绝年代顺序的石碑和录像“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大家看了录像后有什么想法?

有分组活动交流合作学习,互相补充,如:下面我们师生来一次电视直播讨论会。一组同学扮演当地农民,一组同学扮演县长,一组同学扮演法院法官,一组同学扮演动物学家,一组同学扮演商人,老师是电视台记者。

“大家好,这里是实话实说录制现场,我是实话实说主持人,

组织学生讨论

3、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

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标精神。

四、教学任务达标分析

教学成功之处:

1、共享课程资源,树立开放的课程观

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更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即“体验课程”,师生同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所以,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白头叶猴”的内容,师生共同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课上共同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

2、充分体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主体地位

本节课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上,这种行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以一个具体活动“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体现在课堂中。在师生辩论和协商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面向全体学生,给予了他们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的空间和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

3、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通过“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活动,使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从而加强sts的教育。在扮演、辩论和协商过程中,渗透科学工作者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学生既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加强参与意识,还会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有极大帮助,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到宣传和付诸于行动上,使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教学不足之处:

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实际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非常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其知识广度和深度具有局限性,在学生之中又普遍存在着差异,而且课堂时间有限,虽然通过具体、生动的“角色扮演”活动讨论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但不可否认并不是全体学生都能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这也为在当今基础教育中我们扭转“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这种观念提出了挑战。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评课稿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评的课是由我校田老师执教的八年级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我始终认为,如果一节课在开课之始,师生就抱有热切的盼望;在结课之后,又长久地沉浸在对课堂的思索和回味中,甚至迫不及待地想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这样的课,一定是当之无愧的好课,这样的师生一定饱含热情、默契和谐、教学相长、共赢共进。而今天,我们就有幸遇到了这样的课。对于本节课,我将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教学效果以及问题和建议四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评学生的学

本节课学生的表现有两大亮点,一是与学科教学模式匹配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习惯,二是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展示与辩论。

1、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习惯

本节课共有三个学习目标,在聚焦每一个目标开始学习时,学生都会自觉地进入自学状态,无论是微课的学习,还是对教材的阅读,都表现的自如,表现的专注。在自主学习结束后,学生会自动进入小组交流状态,由组长组织进行合作学习。因为是六人小组,为了拉近距离,深入交流,孩子们会站起来围在一起,而交流讨论结束后,学生会用端坐并举手的方式提醒教师自己的小组已做好了课堂交流的准备。课堂交流阶段,发言的学生声音响亮,条理清楚,静坐的学生倾听认真,部分学生能够提出质疑和补充。这些细节都体现了多数学生具有了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他们已经从初一时的懵懂状态变成了爱学习、会学习的上进少年。

2、展示与辩论

聚焦目标3教学时进行的分组展示和辩论活动,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也是课堂的高潮所在。六个组的学生代表分别就自己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演讲展示,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这里,我们必须注意到,这节课的展示是与众不同的,是意义非凡的。这种基于课前研究性学习的展示,不同于朗读课文片段,也不同于汇报小组交流成果,它是一种高度融合的作品展示。这种展示包含着学生调查、访问的每一个片段,搜集、甄别、整理、归纳的信息处理过程,撰写讲稿和制作ppt短片的后期创作,凝聚着每一个小组的心血。这种展示蕴含着积极的实践,充分的准备,热切的期待,激烈的竞争和相互的协作。

我注意到这轮展示中的一个细节,学生代表在交代本小组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后,会郑重地报出小组各个成员的姓名。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样做会不会是画蛇添足?经过分析,我认为这样做是有深意的。学生知道,开展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在参与中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报出名字,是对每一名成员的尊重,也是对每一位成员贡献的'肯定。这次展示演讲和协助播放ppt的学生各有6人,参与辩论的学生多达26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会在课后议论和比较不同的作品和展示,也相信学生会为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能力在生物课堂上得以运用而自豪,更相信在成功和自信的激励下学生们会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二、评教师的教

1、模式运用娴熟,能力培养得法。从课堂表现看,田李霞老师能够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熟练运用我校“导学诱思,互动展示”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具体讲,一是为学习目标增加了显性行为动词“了解、知道”,使目标更具操作性;二是能够聚焦目标实施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时间,倾心打造高效课堂;三是坚持问题导学,坚持自主先学,着眼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四是不断优化小组学习,从细节上提升小组学习效率,本节课有效的小组活动达到三次之多;五是练习设计紧扣学习目标,通过即时记忆和随堂练习实施巩固提升。

2、探索微课运用,实施情境教学。本节课田老师通过在导课时播放影片《可可西里》片段、结课时播放歌曲《丹顶鹤的故事》来创设情境,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和共鸣。本节课的课题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这使命有多艰巨呢?在导课和结课中,教师选取的资料告诉学生,艰巨到要付出牺牲生命的代价。为了补充课本的不足,她还制作了微课——“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在聚焦目标1的教学中起到了核心作用。这不足一分钟的微课,她整整制作了一个晚上另加一个上午。虽然辛苦,但课堂效果还算不错。

3、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高度默契。从整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田李霞老师始终是面带微笑的,始终对学生充满了信任和期待。她对学生的评价,满含着欣赏、肯定和激励。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些?”的课堂回答中,有一位男生声音羞涩而低沉,当问清他的答案是“张贴宣传标语”时,田老师是这样对他进行鼓励的,“多好的主意啊,大声说出来就更好了”。在提问时,她总是亲切地在喊学生名字。从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和眼神的交流中,我们更深的感受到师生关系是融洽的,老师是深受学生爱戴的。从课堂的细节看,师生是有教学默契的,很多环节都是靠双方熟知的暗号沟通,甚至是双方的眼神在交流信息。

4、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这种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的研究性学习,实际上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科教学中的体现。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得到更深层次的落实,继而培养了包括“自理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田老师也许没有想到,当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的能力迁移到学科学习中,他们将得到多么巨大的进步。

三、评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可分为显性和隐形两种。显性的效果是三个学习目标得到落实,通过自学课本、观看课件、小组交流、课堂展示与辩论、课堂即时记忆、课堂练习反馈、结课回望目标等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环节,知识目标得到落实,方法和过程目标得到巩固,教学模式运用更加熟练,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从隐形的效果来看,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归纳整理、展示辩论能力得到提升,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发展,团队意识和科学精神得到培养,而最重要的是学生更加自信,更加喜爱学习。这种能力也迁移到了课堂的其他环节,除了聚焦目标3教学时进行的分组展示和辩论活动,本节课有16人参与了课堂交流,可以说不少的学生是整节课都处于兴奋的状态的,这也许就是本节课最成功的地方。

四、问题与建议

1、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从本节课,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的运用给课堂带来了深刻的改变,某种意义上说,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今天实现了教学工具上的一个质变,谁能够熟练运用这个工具,谁就占据了现代教学的制高点。但是,这节课上,无论学生还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都亟待提升。“如何进一步提高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成为我们当下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2、建议:“两自”能力的培养,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要以新课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思想来认识,要和县局的“三二一”目标(小学培养三种习惯、初中强化两个能力、高中实现一个目标)相匹配。拿这个班的学生来说,去年我们曾经用过小组围坐的方式,但没能坚持下来。为什么呢?因为学生非常好动,相当多的学生自控力很差,围坐等于给学生玩耍开了方便之门。但是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改变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自控能力得到加强,所以现在我们不但可以围坐,而且可以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同样的道理,我们要分学期分年级制定目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理能力,初二要比初一强,初三要比初二强。到了初三,我们的课堂不能还和初一一样群体性活动过多,要比初一多一点自学,多一点小范围的交流,逐步实现和高中教学的接轨。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第2篇 《同种生物的差异性》评课稿

《同种生物的差异性》评课稿范文

初中科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科学又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是建立在证据和理性思维的基础上的,其基本动力是人类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 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 在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活动中,我听了王军红老师的一节《同种生物的差异性》新课授课,总体说来,整堂课都很真实,实在,课件从制作到应用都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发挥着抽象问题具体化,突破难点的作用,教态大方,语言流畅,板书工整,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用各自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在此对这节课做一下简单的评价:

从课的设计上看,总体思路较好。以活动猜一猜引入:叫上3位学生,让一名学生描述另外两个学生中的其中一名学生的外表特征,并让其余学生猜一猜他描述的是哪一位同学。

教师:我们能够从某同学的描述中猜出他所说的是哪位同学,主要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形态特征相互间都是不一样的,即人的性状存在着差异

教师通过提出的描述性问题巧妙的引入人的性状存在着差异。接着又以问题推动互动。

2. 在 课堂教学过程中,事先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印上自己和同桌的指纹,同时让学生采集同一植物不同植株上的四片叶子。教师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尽量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在参与提问方面,问答人数占全班绝大多数,有个别提问、回答,有全班集体回答。让学生动脑思考讨论,并做出相应的解答,对出现的错误或不足及时做出 纠正,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3. 从 教学效果上看,学生对基本知识能够掌握,部分学生能够积极跟上教师的引导,动脑动手,对大部分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或和同学的讨论,能够有具体的思路和方 法,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达成度较高,学生的课堂反应很好。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突出了学习的主动性,并善于开发挖掘学生思维,有效 提高教学质量。

4. 提出的建议:本堂课教师提问较多,以提问推动了师生间的互动,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及时鼓励、引导学生探究。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性状对学生来讲,它的定义比较陌生,所以建议老师自己讲就可以,用不着师生互动。

第3篇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评课稿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评课稿

本节内容是上一节《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后续,目的是让学生在认识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去了解许多濒危动植物的生存现状,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并且知道如何采取措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开展学生小组活动,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方面的评价

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通过学生周围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这一主线开展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知识。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科学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突出科学探究等基本理念。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 探究状态下学习”和“科学来自生活”的教学思想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整个过程设计较为合理。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在 授课当中,将教学任务用大屏幕显示,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去浏览网站,进行异步化和个别化的学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既让学生进行自主独立学 习,也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协作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分组讨论和交流。在学习群体中,思维和智慧可以共享,从而使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真正使 学生能够自主开展学习,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使学生轻松地进入到本节内容。整个过程在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入课题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要求学生学”变成了“学生要求学”。

2. 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请看:(大屏幕展示:图片:北京南海子麋鹿园中动物灭绝年代顺序的石碑和录像“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大家看了录像后有什么想法?

有分组活动交流合作学习,互相补充,如:下面我们师生来一次电视直播讨论会。一组同学扮演当地农民,一组同学扮演县长,一组同学扮演法院法官,一组同学扮演动物学家,一组同学扮演商人,老师是电视台记者。

“大家好,这里是实话实说录制现场,我是实话实说主持人,组织学生讨论

3. 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

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 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教育面 向全体学生的新课标精神。

四、教学任务达标分析

教学成功之处:

1.共享课程资源,树立开放的课程观

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更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即“体验课程”,师生同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所以,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白头叶猴”的内容,师生共同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课上共同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

2.充分体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主体地位

本节课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上,这种行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以一个具体活动“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体现在课堂中。在师生辩论和协商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面向全体学生,给予了他们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的空间和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

3.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通过“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活动,使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从而加强sts的教育。在扮演、辩论和协商过程中,渗透科学工作者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学生既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加强参与意识,还会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有极大帮助,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到宣传和付诸于行动上,使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教学不足之处:

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实际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非常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其知识广度和深度具有局限性,在学生之中又普遍存在着差异,而且课堂时间有限,虽然通过具体、生动的“角色扮演”活动讨论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但不可否认并不是全体学生都能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这也为在当今基础教育中我们扭转“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这种观念提出了挑战。

第4篇 高中生物的评课稿

高中生物的评课稿范文

一、探究安排合理,注重知识联系

杨庆欢老师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创建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情感活动,从而更容易理解这部分知识,能加深对新知识的掌握。在教学中,从细胞的分化概念入手、结合分化的特点、遗传物质是否改变等层层推进,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形成知识框架,体验成功之感。

二、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

杨庆欢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然后在现有的基础水平上建构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首先是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什么是细胞增殖”,“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怎样变化”“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什么?”等。从而引出在自然状况下正常生物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后遗传物质未有改变但因执行不同的功能而发生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然后再由此引入新课细胞的分化,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的共同探讨来概括细胞的分化的特点的内容。

三、科学设计练习,注重能力培养

杨庆欢老师通过自己设计练习,形成一定的梯度,层层推进,采用启发诱

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既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掌握好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第5篇 生物的性状的评课稿

生物的性状的评课稿

听其执教的《生物的性状》一课,受益匪浅!

课堂从《认识一株植物》开始,首先播放了一株植物生长录像,让学生确定这是什么植物?很快学生一致认为是:豌豆。李老师随即由生物学家孟德尔谈豌豆细节上的不同,让学生观看豌豆开花结果的过程图片,寻找发现。学生大多认为:大小颜色不同!李老师从以下一幅图片资料引出孟德尔根据豌豆的一生定出“生物的性状”。

种子 果实 花 茎

圆滑 皱缩 黄色 绿色 黄色 绿色 饱满 不饱满 紫色 白色 高茎 矮茎

种子

形状 种子

颜色 豆荚

颜色 豆荚

形状 花的颜色 茎的高度

接下来新授本课内容《生物的性状》。继而再由玉米、兔子性状不同的图片联想到人。通过播放不同性状的人物图片,让学生来找找人的性状有哪些不同?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急于想了解“性状”的心,进入了激烈的寻找和思考、辩论中。学生们说:眼晴、血型、皮肤颜色、身高、耳垂、手指毛、发迹、性格不同……

起初其中一个学生一直认为性格也属性状,李老师没有予以否认,而是提供一张《性状编码图》,填写一张《我的性状统计报告表》让大家观察、统计、记录、总结。选择自己想了解的问题,找规律性的东西……

激烈的探究、交流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有耳垂、无耳垂;双眼皮、单眼皮;下巴有沟、下巴无沟;手指有毛、手指无毛;舌头会卷、舌头不会卷;微形发迹、平发迹;圆脸、尖脸……渐渐地学生们发现,人的性状都是与生俱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大多都来自于人的外貌特征的不同!紧接着李老师问:我们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吗?迅即巩固了学生们对一切生物性状的认识。把学生从刚才的“性格不同”也属于“性状”这一错误的认识中引领过来。

对于我们来说,《生物的性状》是多么枯燥和抽象的一课,可在李老师的课中却充分展现了学生积极探究、思索、辩论的景象,整堂课都在学生的热情活动中进行。李老师没有用动听的课堂语言阐述此课的.主题内容,更没有凸现学生错误的认识,而是通过一系列植物、动物和人的不同性状的图片和学生似懂非懂的“性状编码图”(即充分利用第二手资料),让学生们着手探究,利用有效的材料观察现象、寻找和总结发现,从而轻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使整堂课生动、有趣而不枯燥,栩栩如生。

李老师不愧是行家,她充分利用了对学生、课程、教材和教学设计的有效研究,抓住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体现了科学课的本质,让孩子在们在做中学,玩中学。不禁使我想到,我们的科学课是应该给孩子们科学知识、培养态度还是兴趣?科学是严谨的,容不得半点虚假;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培养;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远比教师的教授更扎实、牢固!

第6篇 生物的启示评课稿

生物的启示评课稿范文

梁老师讲了一节《生物的启示》,我感觉受益匪浅。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生动形象的课件、循循善诱的语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置身于这样的课堂,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下面我把对这节课的感受总结一下:

一、新颖有趣的导课,拉近师生距离。

导入部分,教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植物的视频:海中轻松自如游动的海豚、翱翔天空的飞鸟、神奇有趣的捕蝇草……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神奇美妙的大自然中,由此很顺利地引出本节要探究的内容与生物有关的知识。让学生说出都看到了什么,接下来的环节更是出人意料:教师问学生:“老师外出旅游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想看看吗?”学生对于“礼物”都十分感兴趣,都期待着老师这份神秘的“礼物”。由此引出苍耳。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切合生活实际。

受苍耳的启发而开发出的新产品——尼龙搭扣。(引出课题:生物的启示)

本节课传统教法是根据教材的设计,从研究葱叶、蛋壳的结构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筒形结构与拱形结构的承重力强,从而体会出仿生的过程。田老师打破了这一教法,另辟蹊径:从学生熟知的苍耳切入:先让学生观察苍耳的特点,引出瑞士人乔治受苍耳的启发发明子母扣的故事。这样的设计,更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结合问题的解决过程,亲历仿生过程。

萧伯纳说:“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本节课,教师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如:教师出示一棵葱,教师问学生:“你有什么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如果只提出问题又不解决问题,科学探究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在学生了解了葱叶的结构特点以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由葱叶启示,假如让你做一个设计师,你们能设计出什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生有了想法后,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学生的在交流碰撞过程中,体验了筒状物体的发明过程,经历了仿生的全过程。将他人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即将间接经验变成了直接经验,懂得了搞创造发明的一般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此过程中懂得了:只要我们平时多做有心人,多观察、多研究,遇事多想一个为什么,穷追不舍,勇于实践,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发明家”。

四、知识的课外拓展,激发学探究动力。

在这节课的最后,梁老师还不失时机的拓展学生的视野,课内打基础,课外显身手;课堂是振动点,课外活动是波,这是科学课的特点。毕竟课堂40分钟时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所以在学生体验、了解了仿生的基础上,让学生从章鱼、葱叶、蒲公英等生物中选择一种进行仿生研究。使探究活动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体现了科学探究时空的开放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生物的评课稿(6篇)

生物的性状的评课稿听其执教的《生物的性状》一课,受益匪浅!课堂从《认识一株植物》开始,首先播放了一株植物生长录像,让学生确定这是什么植物?很快学生一致认为是:豌豆。李老师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生物的信息

  • 生物的多样性评课稿(2篇)
  • 生物的多样性评课稿(2篇)15人关注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评课稿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评课稿1本节内容是上一节《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后续,目的是让学生在认识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去了解许多濒危动植物的生存 ...[更多]

  • 生物的评课稿(6篇)
  • 生物的评课稿(6篇)8人关注

    生物的性状的评课稿听其执教的《生物的性状》一课,受益匪浅!课堂从《认识一株植物》开始,首先播放了一株植物生长录像,让学生确定这是什么植物?很快学生一致认为是:豌豆 ...[更多]

  •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评课稿(2篇)
  •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评课稿(2篇)2人关注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评课稿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评课稿1本节内容是上一节《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后续,目的是让学生在认识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去了解许多濒危动植物的生存 ...[更多]

相关专题

评课稿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