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跨越百年的美丽》评课稿
《跨越百年的美丽》评课稿
今天我聆听了黄老师执教的《跨越百年的美丽》这节课:在扎实中彰显精彩,在情境中激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是一节非常好的语文课!
一、教学主线清晰,脉络分明。
整个教学流程连贯有序,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思维得到了发散,智力得到了发展。文章以“美丽”一词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从居里夫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方面去描写,由表及里,抓住关键句赏析,感受到人物为科学献身的内在美,本节课的教学有层次,有深度,人物形象不断凸显,“美丽”含义逐步深化。学生水到渠成明白居里夫人的美丽可以跨越百年,可以穿越历史,这份美丽是永恒的。
二、渗透学法,培养能力。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思维跳跃性大,而且内容有一定的深度,不易理解。但申老师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去读、去悟,而不是把自身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并注重学法的指导。例如: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学生的思维能得到锻炼,同时,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感悟人物品质”的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烟熏火燎”、“终日”、“酸碱”等词;数学对比“一锅一锅”、“三年又九个月”、“成吨”、“0.1克镭”等词,明白居里夫人对科学执著的追求。这样的语言训练的扎实有效的。
三、读写结合,注重语用。
“以读促说、以说促写”要注意读写相结合,而在语文课程中写是读的目的之一,是读的.效果显现,这正所谓“千读万读,只为一写”。因此,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读写结合,做到读中学写,写中促读,相得益彰。在指导学生读文本中描写居里夫人外在美的句子的时,联系到写,把写作方法教给学生;在指导学生写的时候又联系到读,学生在提高读的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写的能力,提高写的能力的同时,即提高读的能力,使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读写结合的过程。
在黄老师巧妙地引导下,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处处关注了课堂细节,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值得我们去品味、去学习。
第2篇 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的评课稿
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的评课稿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六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这是赞誉居里夫人科学成就及人格魅力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精神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文章篇幅较长,思维跳跃性很大,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初次接触这样的文章是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思路的。而且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加之又是新教材,这就意味着老师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潜心揣摩文本。所以我在想:
1、对于这样篇幅较长的课文如何在短短40分钟内抓住其训练的重点落实语言?
2、对于这样人文性很强的文章如何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同步发展?
从今天苟印安老师所呈现的课堂实效来看,学生已经充分悟其情---居里夫人执着追求、为科学献身、为人类作贡献的永恒之美;得其法---通过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人物品质;学其言---用概括性语言来表现人物形象、提升人物形象。所以说这是一堂成功的课。
本课可圈可点之处很多,我觉得比较突出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取舍,重点突出
这是篇幅比较长的文章,虽然是紧紧围绕“美丽”来组织材料的,但在表现“美丽”这一主题时所选的材料中有具体事例的描述,也有概括性的描写。对于这样的文章,如何突出重点进行合理取舍,苟老四海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她在课堂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点:
1)从学情入手进行取舍
对于居里夫人容貌的美丽,学生是很容易体会的,但是在后面散乱的材料中引导学生去体会美丽就比较难。这里老师就充分关注了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先让学生感受居里美丽的容貌,此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课文除了写她容貌的美丽外,还写了她其他哪些方面的美丽?把学生散乱的思维引向集中,更有指向性。然后在学生初读交流后帮助学生逐渐梳理出文脉。有了清晰的文脉,然后就应该帮助学生读懂。如何帮助学生读懂,文中出现了很多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句子,此时教师就再次要求学生读文,寻找文中自己认为含义深刻而又难以理解的句子。并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把学习的重点锁定在第4小节的.两个句子上。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了学情,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来展开教学。
2)从文本入手进行取舍
这篇课文没有一一陈述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也没有完整有序地把她发现镭的过程详实地记叙下来,而是将作者对科学家生命的理解融合在一起。从欣赏的角度来说,此文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如果一一平均使力,势必削弱文本的魅力。而课堂上,苟老四海充分关注了文本的语言特点---具体事例的描述和概括性语言的描写,然后引导学生去理解这样的语言就成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纵观本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大胆取舍,重锤敲击在学生学习的疑点处,重锤敲击在文本的语言特色上,是一个长课短教的成功课例。
2、因文而异,授之以法
教师在课堂中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本课在教学上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抓住两处代表性的句子作为学生学习的范例来进行教学的。第一处“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前文的具体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的。借助具体事例,在具体事例具体语言的揣摩中去逐步感受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这一可贵的性格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在具体事例的感受中,对这一句子的内在含义也就自然理解了。
而第二处“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对学生来说理解上难度更大,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样的概括性语言,这里教师就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通过补充资料的方法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既自然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又避免了琐碎的分析与讲解。在句子的引读中,学生既理解了句子内在的含义,又感受了居里夫人一生伟大的科学成就,可谓一举多得。
像这堂课上,教师根据不同的语言运用不同的方法,它既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又有机地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授予,是非常可取的。
3、得意得言,言意相协
本课是人文性很强的文章,稍不慎就会在目标定位上有所偏离。究竟如何使本文的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两者得到和谐发展呢?苟老四海的课上非常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整堂课教师将“美丽”一词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串起文本内在结构。在感受居里夫人“容貌美丽”时,教师看似不经意的一首小诗的出现,其实是在教给学生在具体语言描写中通过提炼关键词语来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在重点品读“精神美丽”时,教师更是通过两处含义深刻句子的重锤敲打,在语言训练中教给方法习得语言。特别是在体会高度概括居里夫人一生成就的排比句时,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后,把文本的语言通过诗的形式进行呈现,并引导学生将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来表达。最后,教师放手让学生在5、6两个自然段中进行语言的欣赏与改写。因为有了前面语言的训练、方法的铺垫,所以后面放手让学生自己欣赏语言、改写语言,可谓水到渠成,一首首学生自己改写的赞美小诗就是最有力的印证。
我们知道,再完美的课堂也有遗憾之处,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果课堂上老师再放手些,多让学生自读自悟多表达,鼓励多元生成,那课堂气氛将更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