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稿件范文 > 评课稿

黄河评课稿(5篇)

更新时间:2024-11-12 查看人数:7

黄河评课稿

第1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评课稿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评课稿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评课稿1

今天听了实习老师姜xx讲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感触很多,姜老师讲的这节课,毫无疑问有些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反思大体总结如下:

开始导入课文使用的《黄河颂》这个视频,使用这个视频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以形象直观地引入课文,但是缺点在于视频播放的时间太长有8分钟,在播放到视频的后半部分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不能集中在视频上,开始有别的小动作了。

再是在课件的制作上,经历了很多波折也很费心,我曾在课前三次让姜老师精简课件,但她始终听不进去,也许是她不舍得自己费心制作的每一张课件,或是她的一向认为,我最后只能无语。

对于略读课文,课件是简单的,要求不是很高,所给的也只是一课时而已,学生所要做到的就是了解。而且课件只是帮你完成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姜老师却把他当成了讲课的教案,这一节课就只能放课件了。显然姜老师对这一点把握不够深。所以她自己课件制作的很复杂,内容很多,虽然有一条主线但是内容太多导致有些琐碎。而且对时间没什么概念,再或许就是有点固执,到最后才稍微减少了一点。

这次最大的失误就是对课程结构划分的那一阶段,虽然她的那种划分方式有一定道理(她认为有道理),但是对于同学们来说,且不说这样一种认知对不对,至少姜老师没有说服同学来按照她的分类方法,没有说出这样分的依据。所以姜老师以后还得好好参考教参了,对于教材教参一定要琢磨透再备课。

在上课的`过程中,对于情绪的感染力,话语的调动性姜老师在这里也成问题。没有情感的语言,与孩子们的互动就很难做好。今天上课的时候与孩子们的互动就很尴尬。因为孩子们都是十来岁的孩子,太理性的话真的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对于姜老师讲课说一些激情澎湃,蕴含各种感情各种语调的话着实需要加强。因为孩子们的注意力就是靠老师的语言调动引导的。

对于课堂来讲,是孩子们的课堂,在这堂课上姜老师无疑是篡权了,自己说的太多,而且语速很快,这不是一个小学教师的风格。要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让他们去发现、思考、总结、学习。讲到的重点问题要让学生画出来,在课本上标注清楚,不能够老师说一遍就过,这样学生记不住,掌握不牢固。

在时间把握上姜老师简直就是忘记了看时间,下课铃一响就闷了,下课了?还没讲完呢!导致最后讲的比较仓促,几句带过之后就下课了。没办法我只好用下午的课再让姜老师补救没有讲完的知识了。在时间的安排上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姜老师的课前试讲做得还不够。这点需要多多加强。

还有一些关于细节的问题,比方说,上课之前没有喊“上课”;对同学们的回答给予的正面性鼓励性评价不够;还有说话句式、语气太单一,都是什么什么吧,哎,大家听着都头疼。

姜老师,失败是成功之母。再好好努力吧,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下节课争取按指导老师的要求精心备课,争取更大的进步。孙老师祝愿你——成功。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评课稿2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独立阅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是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以此告诉人们要保护生态环境。本周的听评课活动,魏老师执教了这一课。看得出,魏老师在这节课上做了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准备。

优点:

1、基础知识训练扎实。注重多音字“苦难”“折腾”等的读法,生僻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感悟。如“叫苦不迭、不折不扣、生息繁衍”等。

2、单元训练重点突出。阅读的课文的连接语是课文学习的引导主线,魏老师充分利用了它的作用,引领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3、重视学法指导。整节课努力体现了“独立阅读”的宗旨,教会学生“用概括法和抓关键词”的方法读懂课文。

3、课件制作精致精细,条理清楚,起到了辅助理解、促进教学的作用。

以下几处与魏老师商榷:

1、在独立阅读方面再放手一些。本课主要讲了4个问题,预习阶段学生已有思考,课堂上可以放开让学生谈理解、谈感想,教师尽量不要牵制,不要过多提示。

2、精简学习环节和形式,突出教学重难点。本课在初读环节用时较多,指导难读的字音难理解的词语,一些简单的词语和问题建议删减。

3、出示课文内容较多,不利于突出重点内容。本课篇幅不算太长,幻灯片展示了大段的课文,削弱了教材的作用,使课堂有一种繁琐的感觉。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评课稿3

听了魏老师执教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的教学,我的收获很大,《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略读能力;二是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培养环保意识,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魏老师执教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下了一番功夫,首先,魏老师更加注重课前预习的作用,尤其是课前预习单的运用,使学生的预习起到了更加好的效果,不光有字词的读音、词意的预习,还有课文的主要内容,引起思考的内容等等;另外,魏老师注重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比如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魏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归纳,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方法,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针对本课的默读课文,想一想,填一填的教学环节,我的建议是,最好把表格的内容再压缩一些,比如,可以把“从前的黄河流域、后来的黄河”可以让学生先自学,这样针对四年级的同学来讲明显降低了难度,也有利于学生进行比较,这样在接下来的“变化的原因、治理方法”的学习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的思考,这样在整体教学时间的把握上会做到更加游刃有余。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评课稿

第2篇 黄河颂评课稿

黄河颂评课稿

昨天,在实验小学观摩了全国模范教师毕老师执教的《黄河颂》一课。这节课非常成功,亮点纷呈,深受与会老师的好评。语文课的三味——语文味、人文味、书卷味——在毕老师的课堂上得到充分的显现。下面就这节课几个突出的亮点作以简单评析。

第一,教学目标与教学思路的明晰。

教学目标明确,简约明了。两个目标:一、激情诵读,读出气势;二、深情体味,读出感情。

围绕上述目标,毕老师分四个板块逐步推进教学:

①在激情导入之后,毕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②在赏读课文环节,毕老师很智慧地把这首诗章先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在读讲歌词时,又分成表现黄河的“气魄”和“精神”两层。在讲黄河的“精神”时,又引导学生根据“啊,黄河!”很自然地分为三小层去学习。

③铺垫课文背景,深刻理解诗作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④有感情地诵读诗文,结课。

整个教学流程,思路非常清晰,且联系紧密,自然融合为一体。犹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一般。

第二,彰显了文本特点,重视朗读、诵读。

《黄河颂》是一首诗歌,诗歌的教学要突出诗歌的诵读。毕老师以“读”的教学方法为主线,贯穿整堂课,激情澎湃的读书声是这节课最为突出的亮点。文本承载的就是黄河雄伟宏大的气魄和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师生的朗读也彰显得很大气,荡气回肠,展示了黄河的奔放咆哮、气势磅礴、汹涌澎湃、势不可挡、勇往直前。毕老师带领学生读诗,“读出了诗韵,读出了诗意,读出了诗情,读出了诗境”。

更可贵的是毕老师朗读指导的细致、得法。毕老师的朗读水平极高,同仁或许都欣赏过。我关注的是,老师怎样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也让学生读得好。毕老师昨天的课,给我们提供了范例。一是思想上鼓励孩子们,要激情昂扬,迸发自己的情感,不要怕不好出丑。二是耐心指导。指导朗读时,让学生注意哪些字词要重音,要拖长,要用力,要停顿等,指导很细致。有时,一次读效果不好,再读;二次不行,第三次读。

我印象深刻的有四次朗读指导:

1.指导读“望黄河滚滚”一句。毕老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我”的观察点,在“高山之巅”,那么“望”的视野就极为宽阔,诗人所看到的黄河也是极为壮观的,气势磅礴啊!毕老师指导学生在读这个“望”字时,后面要有个停顿,并且语调要延长,吐这个字时发音要宽广厚重。她先做了个示范,学生体会去读,效果非常好。

2.指导读:“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一句。这个“劈”字读得要有力度,要有力量,要有气魄,并辅之以手势。

3.指导读诗的最后两句话“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两句话,是个反复,怎么读?毕老师指导,这两句发起了向黄河学习的铮铮誓言,读起来要热血沸腾,使全诗达到一个沸点。那么,最后的沸点要落在那句诗上?学生说,第二句要达到最高。前一句要深情诵读,后一句要激昂诵读。

4.学生观看了南京大屠杀的视频之后,欣赏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之后,毕老师让学生明白了光未然的《黄河颂》不仅仅是在歌颂黄河,也是在歌颂全国人民,歌颂伟大坚强的民族。此时,毕老师让学生用呼告的语气,举着拳头,激昂的大声呼喊:“保卫黄河!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整个课堂激情澎湃。

另外想说,要让学生动情首先老师要动情。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热爱祖国,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进而去感染学生。毕老师满腔激情,课堂上迸发出她对黄河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以情传情,学生的爱国情怀也被激发。这一点看起来好像不重要,我认为非常重要。“诗言志”,诗就是来抒发感情的。教师要带着心去阅读。诗中的情如果不与教师自己的感情联系起来,讲起课来就是干巴巴的。试想,教师没有情感的投入,学生会激情澎湃吗?不可能。那又怎么能感受到黄河母亲所包含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呢?毕老师无论是导入、过渡、小结都是充满着激情,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学生以及听课的老师。正所谓“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

第三,毕老师紧紧抓住语言去教学。

洪镇涛老师说过:“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要点。”毕老师的《黄河颂》一课突出了语言教学。整堂课紧紧立足文本开展教学活动。自始至终的朗读课文,师生都在凭借语言去教、去学,这是很明显的特点,不用多说。单就品味诗的语言,毕老师就抓得非常实在。例如,在研读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这部分内容时,毕老师运用“换一换”的方法来推敲几个字的丰富表现力。她把“望”换成了“看”,把“掀”换成了“激”,把“奔”换成了“流”,把“劈”换成了“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加以体会用词之妙。还让学生去品味“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中“铁”的含义等。可以说,这是一节强调语言学习的、本色的语文课。

第四,浓郁的人文色彩。

一开课,毕老师就讲“黄河本身就是一部中国的历史”,“母亲河——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学生深受感染。朗读课文的整个过程都贯穿着这种热爱祖国的'情怀。讲课中,南京大屠杀视频、田间《假如我们不去打仗》、艾青《我爱这土地》、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等的穿插,丰富了课堂内容,深化了对主题的挖掘,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灾难,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斗争与刚强。毕老师把《黄河颂》放到当时那个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让学生感受到那时“团结一致、抗日救国”的民族精神。毕老师又进一步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我们现在还需要这种民族精神吗?”老师富有诗意的演讲:今天仍然需要这种团结一致、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有了众志成城夺取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才有了奥运盛会的成功举行、中华儿女夺金摘银的盛况,才有了“神七”遨游太空、五星红旗在长空飘扬的自豪,才有了新中国60年庆典规模宏大、气势恢弘的阅兵仪式……学生的爱国情怀被燃烧起来,愈发炽热、激昂。程翔老师说:“好的语文课,就要从语文的角度,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毕老师做得非常好。

第五,大量的插入与文本有密切联系的辅助资料,使用很恰当。

近来,有不少语文专家不太喜欢语文课上的视频、图画、舞蹈等,认为它们虽然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但冲淡了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我是赞同的。

但现在看毕老师的这节课,她也运用了多媒体,也使用了大量的辅助资料,却没有冲淡语文味。我们来看——

课始,毕老师放映黄河奔腾咆哮的视频,时间用了仅仅不足20秒,时间很短暂。它的作用只是让学生来初步感受一下黄河的汹涌澎湃,时间很短暂。

课中,有配乐朗诵。在音乐的渲染中,老师或舒缓、或高昂、或沉郁、或激越的朗读声,萦绕在整个课堂。学生的情感很快被调动起来了。音乐背景发挥了它渲染烘托的作用,很好。

课尾,前面已谈到,播放了南京大屠杀视频、教师朗诵了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还播放了冼星海《黄河大合唱》,这些都深化了学生对创作背景、对诗歌主题的理解,丝毫没有“拖着长长的尾巴”之嫌。最妙的是,在学生听了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之后,让学生结合歌词的最后几句“保卫黄河!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来思考:光未然的《黄河颂》是仅仅在歌颂黄河吗?师生讨论明确,不是,还歌颂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样,又回到了文本。我们看,辅助材料确实起到了辅助的作用,辅助材料是为文本教学服务的,它没有冲淡对文本的教学,使用很巧妙,很恰当。

一句话,语文课堂运用不运用多媒体,不能绝对化,关键要掌握个“度”,要为文本的解读服务,要充分发挥其辅助的功能。

第六,教学手法的灵活多样。

在处理朗诵词部分时,主要运用诵读的教学方法;在讲黄河的气魄时,侧重于字词的品味;在讲黄河的精神时,侧重于探究问题,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思考,讨论。整节课以“读”为主要策略实施教学,但各个环节又注意了教法选择的多样化,使教学充满灵动,不断的变化带来学习方式的新感受。感觉挺好!

研究毕老师的这节课,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在教学中,我们要很好的把自己的课堂与毕老师的课堂进行多角度的比较,我们从中一定还会发现许多毕老师课堂教学的其他美点,或许会带来对我们教学的思考,同时也会促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水平。

第3篇 滔滔黄河的评课稿

滔滔黄河的评课稿

观课主题

达成目标的有效展示

主要亮点

本节课设置了竞赛式的五次展示:看谁画得像(黄河干流图)、看谁会读图(介绍黄河的自然概况)、看谁讲得好(河段的水文特征)、看谁会总结(课堂总结)、记忆比拼大点兵(优对优,差对差)。

本节课因为教师教学设计中的'精心准备,课堂中五次展示环环相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同学表现都很积极,参与面广,特别是记忆比拼大点兵,每个人都很努力的看图记忆本节课学的重点内容,争相展示将本节课的学习推向高潮。

存在的不足

第五次记忆比拼大点兵展示中,优生比学困生展示的要多一些,是举手就展示,没有优先学先学困生,其实还有很多学困生都记忆的比较好而被教师忽略了。

策略建议

虽然学生积极性高涨,涌跃上台展示。不管是代表小组展示,还是举手展示,每节课教师都要优先学困生的展示,至少优生的展示不能高于学困生,并且要给予他们及时的表扬,这样就会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才有利于我们考核学科整体成绩的提高。

第4篇 黄河的治理评课稿

黄河的治理评课稿

听了张老师执教的八年级地理《黄河的治理》的新授课,使我感触很多,张老师的课内容非常的饱满,课件制作的非常精美,在承上启下的环节做的非常到位,有流畅的语句将课堂连贯起来。课程的结构非常的完美。

成功之处:

1、注重了学生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改精神。

如:在学习黄河的自然概况时利用了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列出要自学的题目,学生自己就能够找出,再相互说明所找的内容,记忆住重点知识,进一步上黑板前展示,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读图能力,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增强了小组之间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也体现了我市提出的`学生自学能会的不讲的要求。提高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再如,黄河上、中、下游各段的环境问题,出示图片后,让学生读图描绘,最后得出问题,教师及时的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了知识的拓展和综合,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体现开放式的地理教学。

在引导学生分析黄河中游地区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时插入历史知识:古代比较强盛的朝代建都长安(今西安),古代的丝绸之路就从长安出发,到达欧洲,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综合。在黄河的根治中,断流和水污染的治理是本节课难点中的难点,要求学生结合当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原因,找出最合理的根治办法,并布置学生结合我们当地的河流去探究学习,体现了开放式的地理教学。

3、突出人文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在根治黄河上,让学生献计献策,并对学生及时地进行思想教育,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学好本领,为治理黄河和建设我们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有,我们如何去治理,才能使我们附近的河流更好的为我们服务等等。这些问题中,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不足之处:

1、只注重了应考,而对教材的重点——黄河的治理部分的教学无论从占用的时间上,还是处理黄河各段治理的措施上都不够充分。

2、有些问题自己提问和引导的不到位,又没有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出现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冷场现象。

补救措施:

1、对教师知识的要求

课改后,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鉴于此,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往往花更多的时间用来上网、跑图书室、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或到所有能找到资料的地方去,以使自己能充分地驾御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以便更好地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

2、师生地位的变化。

课改几年来,与以往课堂不同的是,教师的角色得到了重新定位,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甚至是参与者、合作者。走近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讨论,一同体验发现知识和构建知识的快乐,使学生听而不厌,学而不倦。因而也就有了学生心灵的舒展和灵性的飞扬、想象力的生发,也就有了学生的敢想、敢说、敢争论,敢于将自己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这也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5篇 黄河的主人评课稿

黄河的主人评课稿

《黄河的主人》,听后感想颇多。这节课老师的教学定位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文字、感受艄公这一形象和激发学生情感。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然后由这个重点挈领全文,让学生去感受黄河的气势、感受羊皮筏子的惊险,从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这样,对课文的赏析就不是零碎的,使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性。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老师适时巧妙地抓住黄河和艄公两者的对比、羊皮筏子体积之小与其载物这之多的对比、旁观者和当事人的对比,这三个对比来引导学生精读感悟。

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黄河和艄公的对比。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的`就是增加黄河和艄公两者在力量上的悬殊,将自然和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

在上课伊始老师就“多管齐下”,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黄河。先由课题入手,让生谈谈对黄河的了解,接着出示课文第一节内容,指名读。然后,理解“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胆战心惊”后,再指导感情朗读,最后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河万马奔腾、滚滚东流的录像,直观地感受黄河的气势,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想象如果此刻你就站在黄河的岸边,会有什么感受?指住课题,趁势反问,黄河是如此的桀骜不驯,究竟谁是黄河的主人?引出“艄公”,出示“艄公”图片,进而将两者进行对比,表面上看,“前者”如狼似虎,“后者”血肉之躯;“前者”凶险异常,险象环生,“后者”一篙在手,别无他物。一强一弱,明显不过。可是最终“弱者”却成了“强者”的主人。这是说明了什么呢?课堂上学生们几乎没有人一下子说出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只答出了说明艄公很“大胆”、很“勇敢”。我觉得这就可以了因为此时,学生对文章还没有深入地研读,所以这里的对比,应该也只是一个铺垫,不能过早拔高了学生对艄公的情感。完全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自由去读文,自由谈感受,老师在引导学生一层层深入读书体会的过程中,逐步渲染、积累,最后让学生自然生成心中的“敬仰之情”。这样,学生的情感才是发自内心的,也才能让文本真正深入学生内心,打动学生的心灵,这样的学习才是更加有深度,有效果的。

黄河评课稿(5篇)

黄河的主人评课稿《黄河的主人》,听后感想颇多。这节课老师的教学定位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文字、感受艄公这一形象和激发学生情感。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黄河信息

  • 黄河评课稿(5篇)
  • 黄河评课稿(5篇)7人关注

    黄河的主人评课稿《黄河的主人》,听后感想颇多。这节课老师的教学定位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文字、感受艄公这一形象和激发学生情感。课文的教学重点是 ...[更多]

相关专题

评课稿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