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稿件范文 > 评课稿

纸评课稿(15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15

纸评课稿

第1篇 会动的小纸人美术评课稿

会动的小纸人美术评课稿

一、体验。

本课从一开始就用了一个“阿凡提与地主之间的故事”做导入,就开始让学生体验了起来。直到最后,设计环节都没有离开体验。而且体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从玩中学、玩中鉴赏,从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课堂学风热烈,学情踊跃,学趣高涨。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二、综合。

新课标中点到,多学科渗透教学的必要性,以提高学生的文化视野和知识面。在本课中,教学信息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并能够做到联系生活各方面的常识,进行教学。最终也没有偏离以美术为本的教学。最终能够体现本课的主要目标,简要设计会动的小纸人,从中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创造。

因为有了体验,所以创造就有了前提条件。因为有了体验,所以有了思维的不同感受和全新的领悟。从鉴赏入手,从模仿入手,从亲自动手、同桌协作中创造自己心中会动的小纸人。从而使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得到了增强。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

四、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摆在新时期教师面前的新课题。不仅是纯技术方面的利用,更高一层是做到恰如其分、切合具体课堂实际的应用。还包括教师在课堂师生间课堂交流信息的反馈和处理能力。这一点似乎值得我们每位老师的练习。本课中,朱老师循循善诱,逐层深入。能够及时地捕抓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并做到有效的处理。这一点是值得我去学习的。

总览这一课,不仅是学生学到了很多,我也受益匪浅。比如朱老师多媒体课间的制作,很实用而精美,声、图、字,丰富多彩。还有课堂教具的精美制作。

第2篇 纸马评课稿

有关纸马评课稿

听了许老师的《纸马》一课。这是怎样的一堂课呢?说实话,是让我听了觉得感动,中途多次眼角湿润,感到温情和崇高的一节课,这节课里,情景渲染得好,打动了人心,学生的发言很充分,很精彩,也很感动人,无论是回答,还是说自己的实际情况,师生和谐共振,创造了一个感性的充满爱意的富有魅力的课堂。

教学开始,老师出示了各种漂亮的剪纸,让学生欣赏,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怎么做的?从而引出“纸马”。接着,出示了一个雪天,小女孩站在窗前,让学生发挥想象,她在看什么,在想什么,后面,引导学生一步步往下看,女孩睡了,发生了什么。老师出示了很多张纸马带着小女孩寻找父母的图片,然后提问,纸马带我去了哪些地方。画面很美,小女孩去的地方也很多,可以说是爬山涉水,历经艰辛,体现了小女孩对爸妈的思念和急切想见的`愿望,同时也容易触动我们的心弦,激发我们想到自己的孩子,孩子对于爸妈的深情。爱意在此时已经升起,伴随着图片和音乐,不得不激荡我们的心灵,但要调节,姑且感受和体会下去。

紧接着,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如天亮了,纸马又回到了窗上,为什么?小女孩醒来了,怎么样?然后配乐让学生读文字,还有师生共同读等,读中进入意境,读中感悟深情。老师又提问到,爸妈回来了吗?让人很快想到了,曾经热播的节目——爸爸去哪了,不禁再次想到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孩子。老师提出让美梦成真吧,也激发了我们的共鸣。后面,在读最后结尾的时候,指导学生读出欢喜激动的语气,然后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见到父母终于回来了,用一个字说你会做什么?学生的答案是多样的,让人感动的,也是提振心灵的,我们感受到了学生对于家长的爱,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感受到了父母对于孩子的责任和使命。

后面,还能够联系实际,让学生自己说说对于爸妈的思念的感情。并进而回到文本,提问激发学生思考:这还是一匹普通的纸马吗?学生说得很多,很认真,让我们发现了,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愿望。老师进而总结出,这就是剪纸的魅力。到这里,可以说是,通过剪纸的产生,到剪纸给孩子带来的梦想,到梦想的实现,体现了剪纸所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安慰,体现了民间艺术的作用和价值。让我们得以重视这一文艺形式,让我们思考自己的生活不能缺少剪纸的点缀。很好地达到了认识的升华和巩固。

最后,老师还推荐了几本关于马的作品的书,让学生可以课下阅读,这也是很好地把课内和课外结合的方式,拓展了视野,进行了延伸,强化了对于马的好感和认同。

可以看出,这节课里,老师用触动心灵的语言,用深情的情境,带领学生进入了一个唯美的耐人思考和想象的天地,认识了亲情的美好和伟大,理解了剪纸的形式与风格,对学生进行了爱的浓厚的感染和教育,激发了学生对于家庭的热爱和珍惜。课堂上,剪纸的背后,更是学生表达能力的良好训练,美好情感的真实释放,把美、爱的人文教育和能力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不愧是一堂与众不同的有内涵有深度耐人品味和感动的课。

第3篇 《信封纸偶》的评课稿

《信封纸偶》的评课稿

《信封纸偶》一课教学为综合学习活动。从学生主体出发,拓展想象空间,运用,进行创造,让学生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去感受、去表达、去参与,既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又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上我最大的感受是:

1.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体验、思考、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改变过去以技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验,更加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用美术语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课堂上也能得到阵阵掌声和笑声。制作、评说时由于没有局限,可以说作品的优缺点,也可以根据作品的形式来讲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同学之间也有互相辨认等激励的场面。显然学生学得轻松又所得。

3.通过剪剪、拼拼、贴贴、画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充分发挥了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切让学生来进行自主地探究学习。从观察力的培养“猜一猜纸偶是用什么制作成的?”从概括能力的培养“你能说说雄狮纸偶的制作过程吗?”从创造力的培养“从哪些方面来设计,能使纸偶制作的更巧妙、精美?”等等问题的设计都以学生为主,努力让他们在自己的探究中找到学习的答案,并锻炼其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积极思索,寻找方法,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第4篇 信封纸偶美术评课稿

信封纸偶美术评课稿

《信封纸偶》一课教学为综合学习活动。从学生主体出发,拓展想象空间,运用,进行创造,让学生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去感受、去表达、去参与,既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又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上我最大的感受是:

1、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体验、思考、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改变过去以技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验,更加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用美术语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课堂上也能得到阵阵掌声和笑声。制作、评说时由于没有局限,可以说作品的优缺点,也可以根据作品的形式来讲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同学之间也有互相辨认等激励的.场面。显然学生学得轻松又所得。

3、通过剪剪、拼拼、贴贴、画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从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充分发挥了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切让学生来进行自主地探究学习。从观察力的培养“猜一猜纸偶是用什么制作成的?”从概括能力的培养“你能说说雄狮纸偶的制作过程吗?”从创造力的培养“从哪些方面来设计,能使纸偶制作的更巧妙、精美?”等等问题的设计都以学生为主,努力让他们在自己的探究中找到学习的答案,并锻炼其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积极思索,寻找方法,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第5篇 鱼游到纸上来了的评课稿

关于鱼游到纸上来了的评课稿

刘老师主讲的《鱼游到纸上来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7课,这是精读课文。《鱼游到纸上来了》这篇课文语言虽平实,但在人物描写上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的外貌、神态、动作刻画非常传神。刘老师这节课,就以“鱼游到纸上”为线索引导学生围绕青年的看鱼、画鱼动作神态的关键语句,进行反复品读揣摩,感悟人物形象,从而受到心灵启示,领悟了写作方法。这样的课堂真可谓语文味儿十足,也只有像刘老师这样的具有深厚的语文教学功底的老师才能做到驾轻就熟,还语文课堂本色。

一、三学小组课堂模式运用驾轻就熟

预学时,在经典诵读后,刘老师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请学生读课题,在文中找出写明课题的句子,学生找出句子后,请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蕴含的情感,这样一开课很快就将学生带入阅读的殿堂,感受到了阅读的美妙,同时也为整堂课奠定了情感基调。接着老师抛出一个问题:这句话赞美的是谁?青年如何作画,得到了这样的赞美?这个问题看似平常却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出来,直奔这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这时老师相机出示学习目标,这就进入了互学阶段。互学时,学生讨论、老师指导,小组展示时,老师放手学生交流,又能及时上线给予点拨将学习引向深入。在学生交流了“看鱼”和“画鱼”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轻松理清了“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在这水到渠成的时候,评学环节教师让学生讲和聋哑青年一样的勤奋忘我取得成功的故事。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得到情感的升华,而且在讲故事中锻炼了表达能力。从预学到评学,三个环节,在刘老师的这堂课上显得清晰流畅,有节奏,毫无生涩之感,相反从练课到现在我都感觉是那么的驾轻就熟。

二、读悟结合,读出了语文味儿

课文虽语言平实,但是情感浓郁,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因此品读课文、发展思维、获得情感体验就是刘老师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在刘老师这节课上呈现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随时感受到阅读给课堂增添的韵味儿。

1、抓住关键词句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常常是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朗读,从而获得一些思考和感悟。在这堂课上学生就是这样做的,朗读句子,谈谈感受,在感悟有困难时,还是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不断思考,积极参与体验。如在交流“看鱼”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等词语谈感受,在学生感受到了青年看鱼专注,忘我的精神品质时,教师请学生读出这种感受,又通过挑战读让这种感受深入学生内心,从而达到影响学生心灵的作用。又如交流画鱼时抓住动作“工笔细描、挥笔速写”体会画技高超,继而采用各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切实理解句子的意思,使读悟结合,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创境朗读,升华情感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如在学生交流青年看鱼的句子“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时,学生只是简单体会到了青年的勤奋,老师就抓住“每个星期天”适时创境引读:“春光明媚的星期天,青年——烈日炎炎的星期天,青年——秋高气爽的星期天,青年——寒风凛冽的星期天,青年——”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青年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当交流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这句时,教师设计了多种层次的读,先是个别读,然后是齐读,接着想象训练创境读:想像有哪些人会怎样赞叹,怎样议论?当学生想象了一些人物后,教师出示了一个句子填空,老人怎样称赞,青年怎样赞叹,一群孩子怎样议论,学生在选词填空中,不仅积累了词汇,而且进一步深化了感受,此时学生一定会明白聋哑青年受到老人、青年、小孩各种人的称赞,一定是说明他的画技高超。学生此时心中可能就会想:要想得到人们的`夸奖,那就要像这位青年一样,做事勤奋专注、坚持不懈。这时再就填好的句子进行朗读,学生的情感就再一次共鸣,得以升华,为理解“鱼游到心里”做了铺垫。

3、拓展阅读,符合大语文观

在解决“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两者关系时,由青年自己的话,引出“胸有成竹”这一课外词,不仅丰富了语言词汇的积累,而且很好地将课内课外知识进行了迁移、融汇。在评学环节学生将搜集的反映这一主题的故事进行交流,这就使学生不仅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而且训练了表达能力、升华了情感。这样的设计就是符合大语文观的。

总之,刘老师这节课具有浓厚的语文味儿,还原了语文课的本色。美中不足的是我觉得课堂中缺少写的训练。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刘老师一堂很好的课我却评不出来,希望刘老师见谅,也诚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第6篇 川版美术分水油纸伞-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评课稿

川版美术 分水油纸伞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评课稿

亮点一:结构设计新颖,寓意深刻

陈敏老师用一首清新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七言唐诗来寓含本课的教学内容,课程结构设计十分有新意。

一夕风雨满城香(谈油纸伞的材质与工艺)

亦俗亦雅亦张扬(谈油纸伞的审美与赏析)

梦里花落知多少(谈油纸伞的典故与民俗)

桐香竹韵留清新(谈油纸伞的设计与展示)

此诗与本课的知识点十分吻合、贴切,一句诗则代表一个知识点,较好地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有层次、有内涵,值得探讨和研究。可见陈敏老师文学功底和归纳能力非同一般且用心良苦,单凭这点就已和其他选手拉开了很大的距离。

亮点二:策略运用适当,效果良好

ppt课件的底图颜色,大小标题及文字的颜色,视频、图片的颜色,赛场摆设的油纸伞所绽放的颜色,自然而然地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民间色彩的空间中。再加上舞蹈视频、油纸秀的选段和音乐的配合,情景油然而生。用情景引发情感,用情感引导探究,用探究指导表现,陈老师运用了一个较好的教学策略,所以教学效果良好。

亮点三:综合素质较高,增光添色

陈老师是位高挑白净的川妹子,穿着清新自然,赏心悦目,在整个赛场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陈老师吐字清晰,生动流畅,偶尔还能说上两句黄山话,和学生拉家常、套近乎。陈老师在课堂上注重示范教学,辅导得法,使学生上手快。陈老师的“亲和力”配上那苍劲有力的隶书板书,确实为其增光添色、增分不少。

亮点虽多,但为何无缘一等奖呢?因为这节课其实遗憾也不少。

遗憾一:评价轻描淡写,流于形式

陈敏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自我评价的表述是吸引人的:自评讲思路与气氛,互评讲优点与不足。本应该成为堂上亮点之一,遗憾的是陈老师竟把此环节轻描淡写、流于形式了。

遗憾二:时间把控失灵,“虎头蛇尾”

要承认,陈老师在前段和中段演绎得还是挺精彩的,但因为陈老师求全求大,想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得一清二楚,而且在讲解伞的结构和制作流程等环节花的时间太多,时间把控失灵,以至后面的`拓展延伸等环节就忽略不谈了,显得有点“虎头蛇尾”。

遗憾三:未达既定目标,功亏一溃

对学情没有分析到位,高估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把印制伞面和体验做一把油纸伞作为本课的作业是考虑不周详的。泸州分水油纸伞采用的传统制作技艺至今被誉为中国民间纸伞的活化石,尽管已经被定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但对于离分水有千里之遥的黄山市初一级学生而言,能够初步感受民间美术的内涵、加深对民间美术色彩特点的了解,并探讨出民间美术色彩的搭配规律,已经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了,还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地让他们去体验和制作一把油纸伞,勉为其难,效果出不来那是意料中的事了。

最后的作业效果未能达到既定目标,我想应该是本课最大的遗憾所在,也应该是无缘“一等奖”的主要原因吧。

第7篇 《纸偶》评课稿

《纸偶》评课稿范文

在课堂上我最大的感受是:

1.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比较,引导体验、思考、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改变过去以技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验,更加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用美术语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课堂上也能得到阵阵笑声。制作、评说时由于没有局限,可以说作品的`优缺点,哪些地方值得学习等,显然学生学得轻松又所得。

3.通过剪剪、贴贴、画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充分发挥了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切让学生来进行自主地探究学习。从观察力的培养“猜一猜纸偶是用什么制作成的?”从概括能力的培养“你能说说纸偶的制作过程吗?”从创造力的培养“从哪些方面来设计,能使纸偶制作的更巧妙、精美?”等等问题的设计都以学生为主,努力让他们在自己的探究中找到学习的答案,并锻炼其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积极思索,寻找方法,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第8篇 《纸船和风筝》评课稿

《纸船和风筝》评课稿范文

这是一堂由王老师执导的二年级的课。这节课里,从老师和学生说说送礼物开始到故事中主人公的互送礼物,到对于文本的自读到老师的检查,从学习生字的方法指导,到练习概括表达故事,从理解词语的不同含义到读书的具体指导,从写字的具体引导到最后提出祝你幸福的愿望等,有条不紊,条理清楚,内容丰富,训练扎实,创意灵动,富有实效,让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普通的第一课时,却大大地出彩,让学生收获很大,让老师很受启迪。

教学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确实是比较多的。

比如,一开始和学生说说,生活中收到礼物会怎样,这样为后面学习文章内容,为认识故事主人公互送礼物、缔结友谊做好铺垫。在找动物的家时,别出心裁的,简笔画画出地点,然后让学生上去贴出小熊和松鼠的家的位置,即一个山上一个山下,很形象,有趣,直观,给人鲜明的感受。在自读学习前,给予必要的指导,在读书后,给予及时的点评,如有的孩子会标自然段序号,会圈出不认识的生字等。

检查自读学习效果的环节是本节课重点。首先是认读生字,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多音字,懂得它们的`几种读音和不同的组词形式,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识字方法,这是很好的,能够促进学生自己发现,观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因人而异,同时又能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帮助和提醒。这里,对于一些字,特别强调了写法,如幸福的幸,中间第二横是写的最长的,第一横和第三横写得最短。这为后面学生的书写做了很好的提示。老师后面安排学生认读词语,然后训练学生,用上几个词语说说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这是训练学生的说话和表达,培养学生的用关键词语概括的能力,随后,老师强调了,用词语可以说一个故事。这是进一步的教给方法。接着进行的读句子练习中,对于飘和漂两个字,老师花了时间,作为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它们意义的差别,老师先让学生把两个字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运用到不同的情况中,再通过做手势,读书相结合,不断地,去感悟两个字的差异,去很好地巩固对于这两个字的理解。实践才是检验的最好方式,为了达到更好的运用,老师出示了练习,即让学生模仿飘呀飘,漂呀漂的形式,也来造什么呀什么的句子,训练学生模仿的能力,锤炼语言表达的能力。教者注重紧密联系文本,让学生看书来回答收到礼物后,动物的心情怎么样,从哪看出来,抓住“乐坏了”,让学生读出快乐,反复读中,体会动物的感情。老师小结,两个动物成了好朋友,显得恰到好处。最后,老师巧妙地运用让学生给松鼠当老师的形式,学习写文章的三个生字,即“祝”“福”“幸”,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了生机。在师生共同写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练习描红,并对写字结果进行点评。最后告诉大家,小松鼠会写这几个字了,也把自己的心声表达了出来,即“祝你幸福”,也带给我们浓厚的友谊的阳光。

总之,王老师的这节课是精心设计,不落俗套的,抓住了本节课的训练重点和目标,并务实而有效地去推进和深入,训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扎实地巩固了对于词语意思的区别,强化了对于写字的指导和学习,是很有童趣的一节课,很有容量和内涵的一节课,既循序渐进,又有条不紊,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师生互动良好,配合默契,在快乐温馨的氛围里,学生既学习了语文的知识,同时又得到了友谊的认识和教育,感受了人文关怀,是充满“真诚、活力、真情、爱心”的一节课。

第9篇 纸拎袋教师评课稿

纸拎袋教师评课稿

由周老师执教的“纸拎袋”一课,教学结构基本完整,引入部分采用猜谜语的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展开部分用“袋子佳佳”的'卡通形象进行对话,进行折、画。剪、贴引发学生对制作纸袋的兴趣;作业部分分层进行,先折底边、然后画与剪袋口手挽、再剪与粘纸袋左右二边,让纸袋立起来,最后贴上人物装饰,完成纸袋设计;展示部分采用中秋月圆在新房中挂上纸拎袋。

本课中有二点做得比较好,一是重视用儿童喜欢的卡通形象与语言进行交流学习,二是作业的分层进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掌握。值得注意的是对一些教学细节的把握应引起重视,如教学引入时课题没有出现;纸袋的基本结构不明确,导致袋口设计与手挽设计混在一起;还有袋底边大约折多少宽、袋左右二边先折后剪方法等等都可以考虑得更仔细些。美术课是以审美与创新为核心的,始终要贯彻美与新的理念,在实践探索中有更大的提高。

第10篇 《撕纸添画》评课稿

《撕纸添画》评课稿

观看徐老师执教的课堂实录《撕纸添画》是一年级教科书中的《像什么呢》一课,本课主要是选取纸张来变一变的趣味性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撕一撕,想一想,贴一贴,画一画的`活动中进行平面造型,贴近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整个教学过程较清晰,课前教师精心制作有关课件,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比较教师出示的范画,如色彩对比,构图是否大小均衡,内容是否丰富,构思是否巧妙的讨论,有助于学生突破此课的重、难点。旨在通过循序渐进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掌握撕纸、想象、添画的方法。但此课教学环节比较松散,教师启发不够,学生作业内容比较单一,课堂教学气氛不够活泼……

整个教学主要以三个版块进行,首先是撕,关键一点是让学生随意地撕,撕出的纸片造型带有随意偶然性。二是根据随意撕开的纸片形状进行联想,它像什么,教师重点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从多角度去思考。最后是根据想象的结果,添画完成。(建议:1撕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多种撕法,直线撕开,曲线撕开等,不同的撕法会产生更多有趣的纸片造型,让学生从撕各种基本形开始,由浅入深地激发想象添画熟悉的形象;2撕开的很多纸片,不要只选取一个,要指导学生尽量不要浪费,可以全部巧妙利用出来,从单个形象到组合形象,可想象成同一个主题或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第11篇 二年级《纸船和风筝》评课稿

二年级《纸船和风筝》评课稿

二年级《纸船和风筝》评课稿1

《纸船和风筝》是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赵老师灿烂的笑容、平等的沟通、亲切的话语,让学生和她也成为了朋友。从整体来看,本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读进文本,触摸字里行间的生命温度。讲解是死的,朗读才能赋予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能使人感受。这节课赵老师以主人公心情变化为主线,用浓浓友情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字的理解、通过联系生活、通过想象动作和画面,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默读等方式,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觉,不同的感受。从乐坏了、到很难过、到激动得哭了。让学生和松鼠、小熊同喜同悲,达到了情感的共鸣。

2.多种方法识字,凸显汉字的文化。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本节课赵老师在课的开始让学生把不认识的生字圈起来,然后问老师和同学。向别人请教是一种识字方法;通过老师画老鼠的简笔画让学生认识“鼠”字,了解汉字的演变是一种识字方法;通过比较两个“飘和漂”字,理解字义也是一种识字方法。另外,让学生识字并不是突兀的,而是放在具体的情境中,随文识字。赵老师在这节课中通过多种方式促使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不断增加。

3.听说读写相结合,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课标》中指出:“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本节课中,赵老师在注重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补白处引导学生思考:既然他们俩吵架了,为什么还要去折风筝和纸船呢?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让学生理解小熊松鼠高兴的原因,让学生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话,给学生的情感表达训练找到了一个支点。上课即将结束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会友谊的珍贵,赵老师还让学生对两只小动物或自己的好朋友写一句祝福的话语,即表达了情感,也培养学生写话的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情感得到升华。《课标》中说:“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阅读的乐趣之一,就是以他人为镜子“凝视”我们自己。课堂开始的时候,老师曾提问:“你认为如何才能交到朋友?”学生的回答是浅显的,课堂结尾时,老师又问:“对于交朋友你有更多的理解吗?”学生的回答显然更有了深度。可见,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达到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感受到了友谊带来的快乐,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感悟。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

1.课堂节奏太快,没有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考时间。教师语言有点多,有重复学生回答的语言、重复自己提出问题的现象。低段的老师应该语速再慢一些,如春风、细雨滋润孩子的心田。

2.眼神有些游离,没有真正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表现和学生回答问题的状态。

二年级《纸船和风筝》评课稿2

《纸船和风筝》是二年级上册第20课,语言生动,内容充满童趣有趣。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童趣盎然,故事性强。章老师把我们带入到一个有趣的童话世界里,读中学,学中练,扎扎实实地落实每一个知识点。这堂课亮点很多,我就主要说以下几点:

第一大亮点是:随文识字,扎实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章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实用结合。让学生快快乐乐识字。如:老师在教学句子的时候,随文识字,教学了“扎”,这个字是多音字,并且在区分上有难度,老师让学生把竖弯钩想象成一条绳子,一起伸出手绕圈扎紧,理解字意,并拓展了“扎辫子””包扎”,通过图片理解“扎风筝”。

另外,老师还形象地区别了“漂、飘”。老师引导学生读这两段话,并出示这两个字问学生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部首理解字意,并能带入运用。这些活动环环相扣,整个教学活动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第二大亮点是:课堂生成,趣味横生。

新课程改革提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章老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多次设置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

本课是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章老师通过精美的课件和简笔画,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不但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简单明了地让学生了解了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学生大致能通过板书积累第一段,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第三大亮点:以读为本,以读促悟。

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本节课堂教学充分地体现了由读通到读出感情的训练过程,并把读通课文与读好长句子和重点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到位,重点突出。低年级段朗诵训练是重点,章老师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扎实地感情朗读指导,使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这样在读中感悟课文容,读中理解了词语。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时,如课中有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抓住三个让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原因:①收到纸船和风筝;②收到松果和草莓;③收到祝福的话,让学生体会他们高兴的心情。让学生说祝福语。体会正确地使用祝福语,并能感受祝福语使人变得更加开心、自信。用造句的方法理解“乐坏了”的意思,用教具和渲染性的语言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拓展“热坏了”“高兴坏了”“急坏了”……再次带入到情境之中,一句一句指导后,又训练学生朗读整个自然段。这样,由易到难,环环相扣,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

总之,章老师执教的《纸船和风筝》一课,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在注重语文训练,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年级《纸船和风筝》评课稿3

第一大亮点是:紧紧抓住“情”字,设置感人的情境,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

本课是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章老师通过精美的课件及和简笔贴画,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不但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简单明了地让学生了解了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并学会了带着问题读书,从文本中找依据,用书本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第二大亮点是: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导入课文的第一环节,章老师就注意了纠正学生的读音“筝”字单独出现时读第一声,而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这个知识老师没有单刀直入地引入,而是请学生读课题,学生自己就读正确了,教师借机提出如果这个“筝”字单独出现读几声?那么这个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老师就紧紧地抓住这两个音同意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出示两个句子“比一比”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随机引导“飘”字带风字旁,是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对低年级,这2个字马上让学生很难区别,她安排了填空练习,充分巩固了这2个字。

第三大亮点:以读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本节课堂教学充分地体现了由读通到读出感情的训练过程,章老师这堂课十分重视朗读训练,朗读训练扎实到位,力求读准、读流利、读出感情,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读激情。整堂课朗读形式多样,富有变化,有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在读“漂呀漂”时又采用了做动作理解的朗读方式。理解“乐坏了”的意思后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烘托高兴的气氛。指导朗读一句一句由易到难,环环相扣,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朗读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以上几点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在注重语文训练,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12篇 二年级语文上册《纸船和风筝》评课稿

二年级语文上册《纸船和风筝》评课稿

第一大亮点是:紧紧抓住“情”字,设置感人的情境,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

本课是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章老师通过精美的课件及和简笔贴画,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不但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简单明了地让学生了解了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并学会了带着问题读书,从文本中找依据,用书本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第二大亮点是: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导入课文的第一环节,章老师就注意了纠正学生的读音“筝”字单独出现时读第一声,而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这个知识老师没有单刀直入地引入,而是请学生读课题,学生自己就读正确了,教师借机提出如果这个“筝”字单独出现读几声?那么这个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老师就紧紧地抓住这两个音同意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出示两个句子“比一比”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随机引导“飘”字带风字旁,是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对低年级,这2个字马上让学生很难区别,她安排了填空练习,充分巩固了这2个字。

第三大亮点:以读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本节课堂教学充分地体现了由读通到读出感情的训练过程,章老师这堂课十分重视朗读训练,朗读训练扎实到位,力求读准、读流利、读出感情,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读激情。整堂课朗读形式多样,富有变化,有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在读“漂呀漂”时又采用了做动作理解的朗读方式。理解“乐坏了”的意思后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烘托高兴的气氛。指导朗读一句一句由易到难,环环相扣,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朗读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以上几点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在注重语文训练,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13篇 纸船与风筝评课稿

纸船与风筝评课稿范文

二年级上册第20课《纸船和风筝》,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童趣盎然,故事性强,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关于真挚友情的童话故事。廖李老师在此次禹翼杯赛课中,和1304班的孩子们为大家带来了《纸船和风筝》的第二课时。

第一亮点是:以“情”为线,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

本课是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一开始廖老师老师通过精美的课件及简笔贴画,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不但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简单明了地让学生了解了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新课程改革提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廖老师老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多次巧妙的设置情境,从两封信的导入再到三个妙计的使用,以“乐坏了——很难过——十分高兴”为情感主线索,使学生始终处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和以情促读做好铺垫,。

第二大亮点是:以“能”为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老师就紧紧地抓住这两个音同意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出示两个句子“比一比”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随机引导“飘”字带风字旁,是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出示不同图片让学生使用“飘”和“飘”仿说课文里的句子“( )在( )中( )呀( )”既可以同音意异字的区分,又训练了句式。

课文的最后出示“亲爱的( ),祝你( )。”句式,既然孩子们学会了说祝福语,也提高了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毫无明显生硬感觉,水到渠成,舒缓自然,有效的实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第三亮点:以“读”为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本节课堂教学充分地体现了由读通到读出感情的训练过程,多种形式的读,并把读通课文与读好长句子和重点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到位,重点突出。廖老师通过范读重点带着孩子们品读了“飘呀飘”和“漂呀漂”两句话,体会小熊和松鼠之间情感交流的快乐,让孩子们带着幸福快乐的感觉来读。

当然,本节课中注意到以下几个地方,廖老师的课也会更加精彩,如:出示不同图片让学生使用“飘”和“飘”仿说课文里的句子“( )在( )中( )呀( )”时,没有出示答案。如果课文的最后,有意向的引导孩子们想一想从这篇课文中学会了什么,或者问一问小熊和松鼠你会更喜欢谁,为什么?结合本单元主题升华课文的中心思想会更好。

年轻有为的廖老师执教的《纸船和风筝》一课,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巧妙设置情境,注重朗读的指导,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无论是在实践新的教学理念:以生为本的生本课堂,还是在注重语文训练,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14篇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范文

《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又像又活。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记得崔峦老师说过:“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觉得张老师的这节课就做到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我认为这节课的精彩之笔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主线清晰,重难点突出

整节课头绪简化:

围绕“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两个集中的、可以让学生深究的问题展开教学,层层剥笋般地挖掘文章的内涵。老师没有热衷于教学形式的翻新,课堂的面貌一新。而是围绕主线追求扎实的效果,把阅读课上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

例: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因为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是两者的关系。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又怎样游到了他的心里?因为看鱼时的入神,痴迷,坚持不懈。心中有了鱼清晰的轮廓,生动传神的`形象,才有跃然纸上的惟妙惟肖的鱼,活灵活现的鱼。

二、对语文的本体和文本都做到务实,力求超越

语文的本体什么?口头的听说为语,书面的读写为文。

首先张老师能够凭借文本,朗读感悟,引导学生潜心读书得到了体现。《小学语文课标》也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形成独立阅读能力”。丁有宽老师也说过,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课程怎样改革,放弃了读,就放弃了一切。在这节课中,通过琅琅的读书声,感受到了语文独特的魅力。一遍一遍的读书声让我们受感动,让我们的心灵得到震撼,学生们懂得我们做事也应该像聋哑青年一样勤奋专注。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其次老师用好文本,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因为文本是课堂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课,特别是阅读课,情感的源头在文本之中,对学生最具有诱惑力的应该是语言文字。无论语文教学任务的内涵如何丰富,外延如何扩大,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仍然是学习语言,也就是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如:在教学句子

“他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时,老师引导学生从这个句子中的“一整天、每个星期天、一年”这3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这就是持之以恒,这就是坚持不懈。平时我们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里就做了最好的诠释,学生这就在学习。

在教学青年画鱼时的句子时,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说画鱼画得像的词语。像“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巧夺天工,生动传神”这些词说得多好。学生就在这种你一言我一语的语言训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积淀语感。

老师在用好文本的同时,重视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知识面。

语文学习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这里有读的拓展,写的延伸,想象的空间。老师用作业的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今天学的课文跟勤学的内容有关,就读勤学的内容;明天学的课文是三国时期的,就读三国的课外读物。长期积累,学生的阅读量自然就多了。

老师不仅重视读,还重视运用,从积淀转化为运用,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老师安排的写读后感的作业,实际上就是把课文中的一部分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教授就强调过,在每篇课文学完后,一定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运用语感的书面作业。

我觉得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老师就应该这样负起语文学科的责任。

三、教师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际、交流

课堂不是教师的“讲”堂,而是学生的“学”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他们在优势互补中丰富了自己的理解,发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如:让学生想象鱼游动的样子,你的一种形态,我的一种形态,相互交流就有了两种、三种姿态。

四、面对课堂生成,老师能结合文本进行调控和引领

课堂的生成现象是无法捉摸的。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体,而每一个生命体又不尽相同。课堂的美丽就源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随时可能出现意外。听课的老师都看见了张老师出示的句子漏写了一个“老”字,如果老师在学生齐读句子后,对学生说一声“对不起,我漏了一个字。”对学生不可能会有很深的印象。但老师却问:是“是”好,还是“老是”好?“老是”一词的背后渗透着青年的专注。一个小小的失误,却使课堂出现了浪花闪耀般的精彩。

在向张老师学习的同时,对这节课也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商榷。

1、要利用好课文插图,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教材的编排内容非常丰富,我们除了要用好预习阅读提示思考练习外,也不应该忽视课文插图。这也是教学的内容。比如:张老师在教学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时,设计了很好的环节──他们赞叹什么?议论什么?。我觉得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看到插图,展开想象的翅膀。猜一猜图中观鱼的小男孩、女孩、老人、小伙子都会说些什么?自然说话的内容就丰富多了。

2、朗读的形式可以再丰富一些:

张老师的课堂书声朗朗,有自由读、齐读等形式。如果在段落的朗读形式上多一些,我觉得会让课堂增色不少。齐读效果不是很好的时候,可以让大家在位置上练好之后再单个同学来尝试或者两个同学来赛读。

3、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充足一些:

时间是学生最大的资源,空间是学生发展的最大的舞台,我们就要留足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开课不久,老师让学生找体现鱼先游到青年心里的句子时,我感觉时间太仓促了一点。因为句子不是相对集中的。一句在第4自然段,一句在第12自然段。而且还要经过思索,找到的句子对不对。

第15篇 语文课文《鱼游到了纸上》听课评课稿

语文课文《鱼游到了纸上》听课评课稿

《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又像又活。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记得崔峦老师说过: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觉得张老师的这节课就做到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我认为这节课的精彩之笔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主线清晰,重难点突出

整节课头绪简化:

围绕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两个集中的、可以让学生深究的问题展开教学,层层剥笋般地挖掘文章的内涵。老师没有热衷于教学形式的翻新,课堂的面貌一新。而是围绕主线追求扎实的效果,把阅读课上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

例: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因为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是两者的关系。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又怎样游到了他的心里?因为看鱼时的入神,痴迷,坚持不懈。心中有了鱼清晰的轮廓,生动传神的形象,才有跃然纸上的惟妙惟肖的鱼,活灵活现的鱼。

二、对语文的本体和文本都做到务实,力求超越

语文的本体什么?口头的听说为语,书面的'读写为文。

首先张老师能够凭借文本,朗读感悟,引导学生潜心读书得到了体现。《小学语文课标》也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形成独立阅读能力。丁有宽老师也说过,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课程怎样改革,放弃了读,就放弃了一切。在这节课中,通过琅琅的读书声,感受到了语文独特的魅力。一遍一遍的读书声让我们受感动,让我们的心灵得到震撼,学生们懂得我们做事也应该像聋哑青年一样勤奋专注。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其次老师用好文本,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因为文本是课堂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课,特别是阅读课,情感的源头在文本之中,对学生最具有诱惑力的应该是语言文字。无论语文教学任务的内涵如何丰富,外延如何扩大,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仍然是学习语言,也就是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如:在教学句子

他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时,老师引导学生从这个句子中的一整天、每个星期天、一年这3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这就是持之以恒,这就是坚持不懈。平时我们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里就做了最好的诠释,学生这就在学习。

在教学青年画鱼时的句子时,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说画鱼画得像的词语。像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巧夺天工,生动传神这些词说得多好。学生就在这种你一言我一语的语言训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积淀语感。

老师在用好文本的同时,重视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知识面。

语文学习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这里有读的拓展,写的延伸,想象的空间。老师用作业的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今天学的课文跟勤学的内容有关,就读勤学的内容;明天学的课文是三国时期的,就读三国的课外读物。长期积累,学生的阅读量自然就多了。

老师不仅重视读,还重视运用,从积淀转化为运用,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老师安排的写读后感的作业,实际上就是把课文中的一部分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教授就强调过,在每篇课文学完后,一定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运用语感的书面作业。

我觉得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老师就应该这样负起语文学科的责任。

三、教师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际、交流

课堂不是教师的讲堂,而是学生的学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他们在优势互补中丰富了自己的理解,发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如:让学生想象鱼游动的样子,你的一种形态,我的一种形态,相互交流就有了两种、三种姿态。

四、面对课堂生成,老师能结合文本进行调控和引领

课堂的生成现象是无法捉摸的。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体,而每一个生命体又不尽相同。课堂的美丽就源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随时可能出现意外。听课的老师都看见了张老师出示的句子漏写了一个老字,如果老师在学生齐读句子后,对学生说一声对不起,我漏了一个字。对学生不可能会有很深的印象。但老师却问:是是好,还是老是好?老是一词的背后渗透着青年的专注。一个小小的失误,却使课堂出现了浪花闪耀般的精彩。

在向张老师学习的同时,对这节课也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商榷。

1、要利用好课文插图,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教材的编排内容非常丰富,我们除了要用好预习阅读提示思考练习外,也不应该忽视课文插图。这也是教学的内容。比如:张老师在教学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时,设计了很好的环节──他们赞叹什么?议论什么?。我觉得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看到插图,展开想象的翅膀。猜一猜图中观鱼的小男孩、女孩、老人、小伙子都会说些什么?自然说话的内容就丰富多了。

2、朗读的形式可以再丰富一些:

张老师的课堂书声朗朗,有自由读、齐读等形式。如果在段落的朗读形式上多一些,我觉得会让课堂增色不少。齐读效果不是很好的时候,可以让大家在位置上练好之后再单个同学来尝试或者两个同学来赛读。

3、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充足一些:

时间是学生最大的资源,空间是学生发展的最大的舞台,我们就要留足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开课不久,老师让学生找体现鱼先游到青年心里的句子时,我感觉时间太仓促了一点。因为句子不是相对集中的。一句在第4自然段,一句在第12自然段。而且还要经过思索,找到的句子对不对。

以上这些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看法,谢谢大家。

纸评课稿(15篇)

纸船与风筝评课稿范文二年级上册第20课《纸船和风筝》,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童趣盎然,故事性强,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关于真挚友情的童话故事。廖李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纸信息

  • 纸评课稿(15篇)
  • 纸评课稿(15篇)15人关注

    纸船与风筝评课稿范文二年级上册第20课《纸船和风筝》,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童趣盎然,故事性强,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关于真挚友情的童话故 ...[更多]

  • 纸船和风筝评课稿(4篇)
  • 纸船和风筝评课稿(4篇)6人关注

    《纸船和风筝》评课稿范文这是一堂由王老师执导的二年级的课。这节课里,从老师和学生说说送礼物开始到故事中主人公的互送礼物,到对于文本的自读到老师的检查,从学习 ...[更多]

  • 纸船评课稿(5篇)
  • 纸船评课稿(5篇)5人关注

    二年级《纸船和风筝》评课稿二年级《纸船和风筝》评课稿1《纸船和风筝》是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 ...[更多]

  • 纸船和评课稿(4篇)
  • 纸船和评课稿(4篇)4人关注

    《纸船和风筝》评课稿范文这是一堂由王老师执导的二年级的课。这节课里,从老师和学生说说送礼物开始到故事中主人公的互送礼物,到对于文本的自读到老师的检查,从学习 ...[更多]

  •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3篇)
  •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3篇)3人关注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又像又活。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 ...[更多]

相关专题

评课稿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