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稿件范文 > 评课稿

一年级下册评课稿(8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8

一年级下册评课稿

第1篇 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实录及评课稿

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实录及评课稿

最近,笔者听了常州师范第二附属小学金旭峰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识字4》一课,不禁为她的精心设计而叫好。整堂课,老师创设了多个学习情境,学生始终处在愉悦的状态里,在游戏中,不知不觉认识了许多汉字。

一、创设情境,在游戏中学习汉字。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常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金老师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知道孩子爱动、爱玩、爱做游戏,她在课上巧妙地创设了多个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事物、认读词语、学习汉字。

例如,老师指着黑板上美丽的贴图(图上有茂密的树林、鲜艳的花丛、碧绿的田野,四五个孩子有的手拿放大镜在地上蹲着,有的拿着蝴蝶网兜在田野里跑着……)对大家说:“让我们也跟着这些小朋友一起到树林里转一转,到花丛中钻一钻,到田野里跑一跑,好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老师指着贴图(蝴蝶躲在花丛里,螳螂掩映在树叶上,蚂蚁暗藏在落叶上……)对大家说:“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瞪大了眼睛,仔细看着。一会儿,有的学生像发现了新大陆,激动不已:“我看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花朵上。”“那片树叶上躲着一只螳螂。”“两只蟋蟀在落叶上做游戏。”“一只知了正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老师顺势抓住契机,表扬学生:“小朋友眼睛真尖,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昆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随即把“螳螂、天牛、蝴蝶”等词语贴到了相应的昆虫图旁,图文对照,让学生练读词语。这样的认读汉字活动多么富有情趣!孩子们一个个指指点点,读得摇头晃脑,浑然忘我。

二、寓学于动,在识字中巧妙进行语言训练。

有的老师上到识字课,总是就汉字学汉字,读汉字,默汉字,颠来倒去就那几个字,一堂课下来,学生觉得单调枯燥,味同嚼蜡,兴趣全无。金老师在这节识字课中,巧妙地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在玩中练说话,在认识汉字的同时,训练了思维,发展了语言。如:接着上面认读昆虫的词语后,老师说:“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上来捉一捉这些昆虫?”小手立即举起了一大片。“把你捉到的昆虫用一两句话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们兴致勃勃,走上台去,有的捉到了“蝴蝶”(贴图,下同),有的捉到了“蚂蚁”,有的捉了“天牛”……拿着这些“战利品”,仔细观察外形后,学生的发言令人惊讶:

生1:我捉到了天牛,天牛穿了件硬硬的衣服,它头上还有两根长长的`触角。

生2我抓到了一只蝴蝶,蝴蝶穿着一件五颜六色的衣服,真好看!

生3:我好不容易捉到了这只小蚂蚁它很小,穿着一件黑黑的衣服。

……

学生们一个个抢着上来捉,一个比一个说得精彩。

高明的老师总是把游戏和教育糅合得天衣无缝。就这样,轻轻松松地,孩子们既认识、了解了事物,复习、巩固了词语,又丰富、发展了语言。

三、自探究,在感悟中发现汉字规律,培养识字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崭新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命体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金老师在教学中,没有过多地包办代替,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汉字,自主探究汉字,在自主感悟中发现一些汉字的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

如,在小朋友认识了昆虫,初步认了有关昆虫及本课的词语后,就进入了学韵文、识写汉字的阶段。金老师让小朋友认真朗读韵文,仔观察汉字,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或教大家的。学生认真自读韵文后,纷纷举手:

生1:我发现蚂蚁两个字,只要在“马”和“义”旁都加上一个“虫”字旁就成了“蚂蚁”,大家跟我读“蚂蚁”。

生2:我发现“蜻蜓”两个字,也只要在“青”和“廷”旁都加上“虫”字旁就成了“蜻蜓”,大家跟我读“蜻蜓”。

生3:老师,我发现大部分昆虫的名称都有“虫”字旁!

师:呀!你真了不起,你的发现是“伟大的发现”!

生4:我教大家记“林”字,一个“木”,再加一个“木”就是“林”,大是林子里树木比较多。

生5:我教大家记“”字,只要把“青菜”的“菜”字去掉草字头,就是“采”。

生6:我们家用的洗发水是“采乐”牌,就是这个“采集”的“采”。

生7:我奶奶家在昆山,“昆虫”的“昆”就是“昆山”的“昆”,我早就认识了。

……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平时认识了那么多汉字,今天每个人又用自己的办法记住了新的汉字,我们一再来读一读。

这是教学的一个瞬间,看似简单,却很精彩!尽管是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但对于许多汉字,他们并都是白纸一张,他们自己开动小脑筋,观察字形,研究字形,展开联想,组织语言,说出了那么多答案,有了了不起的“伟大发现”!真的,我们千万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里处处都有汉字,关键是要像金老师那样引导有方,指导得法。

第2篇 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评课稿

一、教学内容选择自然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分类与整理”。在教案的设计上,王老师选择了合适学生心理年龄跟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展现。如一开始就展现了春游的照片,因为星期五就要春游了,这一话题立刻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接着以春游为主线,呈现了气球的分类、做游戏等例题进行教学。例题的选取虽然来源于书本,但王老师却很高的将它们进行了组织跟串联,可谓是用心良苦。

二、教学过程过渡自然

在学生对气球的形状进行分类后,王老师通过“哪个最多?你如何了解的?”对教师上学期学的一一对应的观念进行了迅速的复习,为接下来的数次数和非常多少做好了打算。在教学象形统计图跟表格时,王老师通过添加线的方式,使图跟表格的展现相当自然,学生也非常容易接受。接下来王老师通过“漏了一个,应该放到那里?五角星应该放哪儿?为什么要多加一列?图跟表格可以如何改?”这种问答的方式,加深了学生针对分类标准的了解,这只是本节课的重点。

三、教学组织方式自由

在教学组织上,王老师也是手段多样。刚起初对气球的分类采用同桌合作的方式进行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在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分类的方式后,通过布置小任务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偏爱的方法跟符号分类,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提高积极性,同时也渗透了数学中符号化的观念。在这些手段多样的课堂方法的教学下,学生的认知更加活跃了,教学效果也受到了提升。

四、教学反馈模式自由

本节课王老师比较重视对于教师的反馈。这除了是对学生提问的口头上的评判反馈,如:你真聪明!说的很好!还对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严谨的反馈:如在对气球分类后,通过“说说你是如何摆的?”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将学生的看法真实的暴露与所有师生,通过教师的提问,展示了学生更真实的设想,再借助教师的鼓励,对学员的作品进行设置,提高学员认识自己的优势跟不足。

五、一点想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教师学会分类整理的观念还是使学生学会看分类的表格和象形统计图。我个人觉得教给教师分类与整理的观念必须是本节课的重点,而针对图跟表格的了解,比较简洁,学生理解出来也需要非常容易。但是在教学时王老师也许在这块花的时间非常长,导致最终的几个问题“售票*敏*感*词*分?”和“两张表格中的数字为什么不一样?”有点仓促,变得自问自答,而这几个问题是对教师一节课的提高和巩固,是使学生理解在实际生活中,不同的状况,分类标准也会更加不同。在这方面王老师没有让学生理解透彻。

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评课稿

第3篇 一年级下册《夏夜多美》评课稿

一年级下册《夏夜多美》评课稿

听了张老师讲的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夏夜多美感受颇多,这是一堂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课。课堂生动形象,气氛自然活泼,教师仪态大方,学生积极参与。下面我就曾老师这节课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导入创设情境。

一开始,教师以一个美丽的、富有童趣的音乐渲染了可爱的、极具乐趣的课堂气氛,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本堂课的学习状态。出示课题(教师端正的板书)

复习生字方法多,小灯笼,做动作。接着是教师亲切的语言:课文中都出现了哪些伙伴?这样的初读是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的。紧接着,蚂蚁、睡莲、蜻蜓、萤火虫,板书后让学生将很多有趣的小制作贴在了黑板上,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小昆虫记住汉字。

二、接着我们看到的是张老师细心地引领。

亮点一:

师:小蚂蚁,你怎么啦?

(请多为小朋友充当小蚂蚁,男孩子一起读)读小蚂蚁的话,学习“哭”字

李老师抓住“哭”字的一点,生动地讲解,让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

亮点二:

(出示段落)学习“感激”一词时,教师以泛读、学生赛读的'多种方式感受小蚂蚁的心情。又以充当小蚂蚁的角色,让学生自己想读。在不断的学生对话中,学生读的开心,读的起劲。

亮点三: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蚂蚁和睡莲,那么你比较喜欢谁呢?

把说的机会重新给了学生,学生畅所欲言。学生是喜欢这样的课堂的,学生觉得被重视。比起让孩子去学,不如让学生自己想学。

亮点四:

最后,在课堂尾声,学生再次指向“非常感激”,深化了主题。李老师在整堂课,注重培养学生说、读、写的习惯,更是让学生从心里爱上学习。

三、注重阅读,回归文本。突出重难点。

张老师这节课不仅保证了学生读的时间,同时也保证了学生说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说,在说中读,说出真话,表达真感,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说话能力。但又紧扣文本,放飞学生思维,由表及里层层剖析,突破重点难点。

四、引导学生读中悟情,图文结合,注重读与说的训练。

夏夜多美是 意境优美的童话故事,张老师这节课最大的特色就是注重阅读,反复让学生朗读小蚂蚁,睡莲与蜻蜓的对话。着重学习小蚂蚁与睡莲姑姑的对话。让学生分角色读。在读中受到礼貌教育。在不同的层次阅读中逐步理清课文的脉络,深入主题,读的形式多样,并根据学生的阅读精心设计问题,特别是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能够进入角色,在读中有悟,在悟中细读,让学生走进课文,有所体会。

建议:

让学生多读书,减少讲解。

第4篇 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评课稿

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评课稿

今天,我要评课的内容是罗**老师执教的《棉花姑娘》,那么先来简单地回顾下教学过程,首先罗老师基于课题,让学生认识棉花姑娘,再进行第一段的教学,把生字“蚜、盼、治”的学习落实在词语中,再落实在句子中。紧接着通过棉花姑娘和三位医生的对话,引导学生读出棉花姑娘盼望着被医治的心情,并采取演一演的活动形式加深体会。同时,在朗读中让学生了解了一些礼貌用语,最后再进行生字“只”“请”两个字的书写。

罗老师在这堂课的整体设计上思路明确,难点突出。我听完课后,内心有几点感触,我想把它们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识字教学、朗读及指示性语言、写字。

一、识字教学

1. 首先我们来看看罗老师这节课在识字上下的功夫,一开始抓住姑娘进行形声字教学,再利用加一加等方法识记盼望、蚜虫、治病等词,另外,罗老师的识字教学,重在结合语境识记。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节课罗老师做到了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罗老师扎实地教授生字让我想起来《易经》里有一句话:蒙以养正,圣功也。周一贯老先生的解释是小孩子一上学应先培养他端正的品行,让他正心、正德、正见、正行,为孩子奠定一生勤学敬业、和平处事、幸福成功的基础,这就是最神圣的功德。因此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是孩子母语的启蒙,是小孩子养正的重要一步,而汉字又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我们要把识字教扎实了。

2、在20xx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放大这么一句话: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课标中将以前的还应考虑改成特别关注,在此我们可以获得一个信息,那就是语文教学,特别是低段语文教学要凸显出汉字的特点。汉字是表意文字,虽然部分字已经音变义变,但是大部分的字还是能够顽强地凸显其表意的特征,通过字形,分析并理解字义。正如黄亢美老师倡导的字理教学,就是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阅读课依据字理进行析解词语和品味词语,充盈着浓浓的语文味,凸显汉字文化的魅力。

透过字理教学,让生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画面,尽量做到生字教学既有浅出更有深入。去年我们学校有参与的我爱学习这个活动,透过字理教学有助于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生字,提高生字识记效率,减少生字回生现象,也符合“人人过关”这个理念。在这堂课中,罗老师在教学生字 “盼” 的时候,提问这个字和什么有关,透过字理,形声字,从目,分声。本义指眼睛黑白分明,目美。引申为看、想望的意思,编了个顺口溜:用眼看,分分秒秒地看着。因此也了解了字义:棉花姑娘是多么期待呀,多么盼望了。

二、朗读及指示性语言

1.朗朗乾坤,朗朗读书声,提升朗读的底气,低年级的孩子具有乐唱喜欢读的年龄特点,这也是为什么我爱学习期末测评中,从我们学校的实际中,喜欢口头测评的人多于喜欢纸笔测评的。罗老师这堂课中,重在扎实地掌握三位医生与棉花姑娘的对话,在个别读、自由读、师生配合读、演一演地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能尽情地参与到朗读中,在读中慢慢体会“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多种形式的读已经有了,那么如何在正确朗读基础上,在流利、有感情地表达出来。

2.罗教师的一些明确的指示性语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她尽量照顾全员,要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其中比如:如果你读好了对着老师笑一笑,如果你划好了就坐端正告诉老师,尽量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准备好的`小朋友用立正的姿势告诉我,再比如说举手,让没有发过言的孩子摇摇手,比方说,有的孩子上来回答过问题了,坐下面的同学没机会上来,如果你和他答案是一样的,可以笑眯眯地看着他。这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性语言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

三、写字

打好习字书写的根脚,周一贯老师说:“写字不仅关系到巩固汉字,而且练写的过程也是学习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 正如一句古话:心正则笔正,我们更是要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罗老师对孩子们写字姿势,以及书写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字有一些写字儿歌,如果课堂上可以适当地增加这些,有助于提高学生识记的兴趣。

说到这儿,回想起此次活动的,想起两个基本理念,我们听评课是基于研究、为了改进。“听别人的课”是为了“建设自己的课”。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愿做一个耕别人的园也荒不了自家的园的语文老师。”

以上我的发言较为简陋,不当之处,多给宝贵意见,谢谢您!

第5篇 辽海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认识树木评课稿

辽海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认识树木评课稿

教学内容:

辽海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认识树木》一课。在教学中,祁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整节课祁老师精巧的教学设计,充满激情的演绎,让凝固的教材文本演化成了灵动的课堂。让我们惊喜地看到,孩子们在一次次活动中已经走进文本,做到了回归生活,体验深刻。

纵观本节课我认为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本节课,从新赏树木开始,自然过度到树的组成、树的分类、树叶的状态、爱护树木,每一项活动的'设计都能较好的体现了本课的宗旨。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也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师生、生生互动和谐,充分体现了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2、教师注重了营造愉快、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祁老师很善于营造互信互赖的心理空间,让自由、平等、和谐的精神充盈其间。应该说整堂课教师的教态是明朗的快活的,始终面带微笑,给人以亲切感。当学生观看图片,学生汇报的时候,老师都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中,与学生交谈或给学生示范,真正成了协同学生进入课堂的伙伴,学生学习的共同体。

本节课值得商榷的问题

条理似乎不太清楚。教师一会讲树,一会讲叶,让学生难形成一个较强的知识体系。内容的宽度和深度好象还不够。如树的种类和树的分类都还有很多知识可讲。还有,《品德与生活》课除要关注知识,还要关注情感,这样才好与科学、自然区分。如果教师让学生了解树木与人类唇齿相依的关系会激发学生热爱树木的情感。

总之,暇不掩玉,祁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教学流程自然,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老师能够发挥良好的素质与主导能力,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充分发言,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教学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是一节比较成功的品德与社会课。

第6篇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评课稿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评课稿

《找规律》是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夏老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造完整、自然而流畅的生活情境,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实践,去发现、欣赏、创造规律,从而感受数学的美。一节课下来,学生学有所获,作为老师,我也受益匪浅。下面仅从以下几点,总结这节课的闪光之处。

一、创设完整的生活情境,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夏老师以学生喜欢的“联欢会”为主线展开教学。提供的学习材料富有童趣,学生感兴趣。

二、注重方法的指导,促进方法的多样性。

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索“动物的排列”,也就是循环排列的'规律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有的孩子顺时针看,有的孩子逆时针看,所以观察的角度不同,发现的方法也就不同。这样,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使学生真正掌握找规律的方法,使课堂“活”中求“实”,从而具有实效性。夏老师还注重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把规律说清楚、说完整,既加深规律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又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会完整地表达自己思考方法习惯的培养。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规律,加深对规律的认识,使现实生活数学化。

整节课,通过找规律,说规律,画规律以及用动作或肢体语言表示规律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找一找,说一说身边或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使现实生活数学化。同时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最后,夏老师还安排了让学生欣赏有规律的图片,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为下一步让学生用彩笔创作规律埋下了伏笔,可谓一举两得。

不足之处:

让学生主动探究规律找到规律后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学生说得不是很完整,那是因为老师没有十分强调“重复出现”这个词,可以在练习中多问:你是把几个看作一组的?能不能用上不断重复出现来说一说?

第7篇 一年级下册《七巧板》的优秀评课稿

一年级下册《七巧板》的优秀评课稿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动力,《数学课程规范》指出,数学学习必需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动身,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发生亲切感。

在本课教学中,李老师恰当的利用多媒体创设了由七巧板拼成的守株待兔的情境,通过声情并茂的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发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自主探究,活动体验。

新课程规范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李老师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沛认识了七巧板的特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积极动脑、动手活动中,自主探究拼出图形,从而在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发挥想像,独立拼出不同的图形,接着让学生下位置去观赏其他小朋友的作品,让他们充沛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评比,促使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一起发展。

三、关注情感,评价多元。

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李老师多次让学生将各种拼法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并通过学生自评、他评和老师的评价,(评价多以鼓励与褒扬为主)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谈一谈自身的一些想法:

1、多媒体出示七巧板的有关知识介绍。是放在课前,还是放在课后呢?我个人觉得向学生介绍七巧板的有关知识,可以放在课前,即揭示了七巧板的名称之后进行。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发生迫切想玩七巧板的愿望,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

2、动手实践,体验七巧板这一个过程需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这一个过程应该是逐步深入的过程。可以这样开展教学:用两块板拼图形→用三块板拼图形→用四、五、六块板拼图形→用七块拼图形。

3、如何体现小组的有效合作。这样合作不是老师要求的,而是在活动中学生自发需要的。

4、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图形的特征。个人觉得,可以通过让学生完整的口述“我用了××块××形和××块××形拼成了××图案”之类的话来进行,从而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8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评课稿

《小蝌蚪找妈妈》是有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因此,许老师运用多媒体清晰地讲授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条理清晰,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的.高。

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提别多,首先字词教学扎实,有效。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识字写字是重点。许老师对“迎”和“追”这两个生字的教学就比较的直观、扎实。通过出示图片,学生的观察,ppt的动态演示、比较,让学生明白“迎”是面对面,“追”是一前一后,并且让学生通过换偏旁的方式识记“迎”字,当学生说把“柳”的木字旁换成走之底就是“迎”时,许老师不是简单的说错,而是把“柳”写在了黑板上,让学生进行比较。很明显,学生发生了知识上的误解,此时许老师不失时机的帮助学生纠正了知识点的错误,这是很有必要的。相信这个孩子一定会记住“迎”和“柳”的不同处和相同处了。另外在书写“有”和“在”这两个生字时,许老师给了充分的时间让孩子自己观察,发现关键笔画的写法,要注意的地方等,然后范写,最后让学生自己试着写,这样扎扎实实地开展写字教学,何愁学生写不好字呢!

其次朗读的教学形式多样。许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为学生搭建朗读展示的舞台。在课堂上,许老师让学生进行个别读,分角色朗读,还提出让学生表演,要想表演好,读好课文是前提,而读好课文必须是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之上完成。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都会令孩子兴致盎然。

最后板书设计一目了然。许老师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通过贴图的方式展现给孩子看,使孩子一目了然,起到了加强孩子对课文的理解的效果。

一年级下册评课稿(8篇)

一、教学内容选择自然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分类与整理”。在教案的设计上,王老师选择了合适学生心理年龄跟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展现。如一开始就展现了春游的照片,因为星期五就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一年级下册信息

  • 一年级下册评课稿(8篇)
  • 一年级下册评课稿(8篇)8人关注

    一、教学内容选择自然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分类与整理”。在教案的设计上,王老师选择了合适学生心理年龄跟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展现。如一开始就展现了春游的照片,因为 ...[更多]

相关专题

评课稿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