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稿件范文 > 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评课稿(10篇)

发布时间:2022-08-04 21:57:05 查看人数:10

小学四年级评课稿

第1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飞向蓝天的恐龙》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飞向蓝天的恐龙》评课稿

首先,这是科普性说明文。这种融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体的文章,语言生动,用词十分准确。象这样的文章,“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教学重点之一,也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就会很容易偏离语文教学的宗旨,游离于语文教育目标之外,上成科学课或者其他课。

难能可贵的是,陈老师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特别是在感悟“逐渐”、“越来越”等词时,就运用了删减比较、对比朗读这一形式让学生感悟语言的表达特点,在语言实践中说明文中用词的正确,学习锤炼语言。

陈老师在《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的教学中有这样的'一个环节:

教师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观察比较:

如:

1、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

2、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变小,长得像鸟类。

生1:我发现第一句话比第二句具体,多了一个“逐渐”和“越来越”。

生2:我觉得这些词具体写出了猎食性恐龙是怎么变成鸟的。

生3:用了“逐渐”和“越来越”这样的词,我知道猎食性恐龙不是一下子变成鸟的。

……

由这一个教学片段,我又想到了阅读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教什么?怎么教?语文教学是一个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感悟的过程。应该说上面的片段教学体现了这个特点,但是,还很不够,具体地说,感悟科普性文章语言表达的准确与科学,不能只是停留在比较分析的层面,一定要内化到心灵!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内化。在这一点上,陈教师处理的还不够理想,或者说是不够全面,课堂上还是缺乏些学生的朗读书。

而第二节周老师这堂课的一大亮点就是:课尾,老师让学生以恐龙讲解员的身份向游客们介绍恐龙。这样就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内化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随后依本拓展,引导质疑问难:“你对于恐龙,还想了解什么?”并为学生提供相关信息。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还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深化学习内容、开阔视野、发展学生个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今天的课堂中,陈老师设计了一个很好的语言训练点,让学生抓共同点分类别介绍恐龙“有些恐龙,有些恐龙”,让学生初步了解总分段式,这一环节可能是学生对恐龙缺乏多方面的了解,才让这一环节没发挥到最好的状态吧

不过,听了这两节课,感觉陈老师和周老师的课犹如一面镜子,折射了我今后在教学中要注意和关注的一面。那就是要时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网络,搜集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第2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评课稿

今天上午听了徐老师的《认识三角形》一课,总体感觉如下:

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比较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来认识三角形,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老师的`眼中是有学生的,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都是有意识的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位置,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较高。

对于三角形概念的揭示这一环节,老师是让学生用所给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然后引出“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成的图形”,是否可以这样调整一下,1、先不告诉学生有哪些材料,先让学生自己谈谈有哪些做三角形的方法,再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操作,不提供不限制学生的选材,这样学生的思维可能会更开阔;2、在展示学生所做的三角形时不仅要展示方法,更要多展示所做的不同的三角形,在观察、对比了不同的三角形后,让学生感受三角形虽然不同,但是有共同点:都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成的。观察对比后再引导三角形概念也就水到渠成了。

另外,我认为先学习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再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会更好。

第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除以整数》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除以整数》评课稿

优点:

1.教学过程设计科学合理,各环节过渡自然,知识呈现科学有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首先通过复习整数除法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创设买蛋糕的生活情境引出新知识,列式为22.4÷4,先让学生估算,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接着展示学生做法并介绍自己的算法,经老师的点拨追问学生明白了算理,通过接下来的一组练习让学生谈谈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而理解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异同,整个过程流畅自然,循序渐进,知识在自然中生成。

2.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成功。计算教学不但要学生学会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明白算理,我认为苏老师在教学算理,特别是教学“小数点的位置的确定”时很是精彩,她提了这样几个问题:“2.4元除了可以看成24角还可以看成什么?”“为什么商里有小数点?”很有价值,最后通过比较两个竖式小组讨论:竖式中的2.4可以写成24吗?确定了小数除以整数的竖式写法,让学生真正理清了知识的来龙去脉。

3.新课标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到位:(1)注重创设情境,通过自己买蛋糕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帮其列式解决,不但引出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产生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2)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培养。因为学生有了整数竖式计算的基础,有了用元、角知识进行估算的经验,老师适度放手让学生自己自主探究商的得数,当在竖式计算中对小数点如何处理产生不同意见时老师及时引导,通过小组合作统一了观点,最后通过设问,让学生结合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内在联系,使生活化的思维方式得以数学化,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学生为主体。(3)注重常规训练,师生、生生双边活动开展好。

4.教学效果很好,目标达成度高,绝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

5.学生学习习惯好,善于倾听,回答问题声音洪亮,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6.教师基本功扎实,语言精炼、准确、富有亲和力、评价及时、鼓励性语言使用好,如:“同学们眼光真敏锐”等。板书设计合理,布局美观,书写认真。教态自然大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强。

不足:我认为这是一堂很精彩的课,如果说不足的话我感觉

1.合作学习时,小组讨论时间过短。

2.练习少了点。

建议:

1.给学生充分的讨论空间。2.各环节时间安排再合理些,

第4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卡罗纳》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卡罗纳》评课稿

今天听了李**老师执教的《卡罗纳》一课,李老师上课沉稳的态度,耐心的讲解,透彻的分析,巧妙的引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导入巧妙,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课始,李老师从你认为谁亲导入,引出妈妈,从《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的歌词中领悟有妈妈的好,然后从“有个孩子写了8页的信……这个男孩是谁呢?”引出文中的小作者卡罗纳,然后让学生热情的`叫他,庄重的叫他。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入课文,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

二、教师教给了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李老师提了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思考后,全班交流中,李老师问大家是通过什么方法概括课文内容的,学生说了“起因、经过、结果”等,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买下了伏笔,使学生思考问题有了目标。这点值得我学习。

三、课堂设计为习作打下了基础。李老师课堂上提出了一个问题“卡罗纳这么伤心的时候,他得到了谁的关爱?找出充满关爱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同时备注了(同桌交流,注意重点从人物的神态、动作方面谈你的感受。)这样,目标明确,方法明确,学生能抓住重点来理解。不仅如此,教师还将这方法运用到学生的习作中,课后作业中教师要求学生写一件自己身上发生的难忘的(伤心的……)事写下来,要求抓住神态、动作来写。学以致用,相信学生一定能写好。

第5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评课稿范文

昨晚去城西听课,获益很多,也有点滴感想。下面就其中陈强执教的《颐和园》谈几点看法。

整堂课给我的印象是思路非常清晰。下面我就从六个方面谈点看法。

1、 导入简单明了,直接切入主题。

在板书课题时,对颐和园的“颐”字的字型作了强调,因为这个字的左边很多同学会把它写成“臣”。

对开头的颐和园简介安排得也很好,引起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2、对字词教学陈老师也很注重。对字音、字型、字义讲得很到位,用了近15分钟。但是我想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应该自己有能力去完成字词的学习。教师只要对几个典型的、难以理解的字词提醒一下就可以了。

3、 这篇课文作者是按游览顺序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对于理清课文的脉络,陈老

师做得很好。陈老师在学生找到描写游览路线的句子后,进一步出示了一段口头填空:作者先来到( ),接着到了( ),然后来到( ),最后到了。学生对课文的脉络了解得很清楚了。陈老师如果能在这时适时地进行这种写作方法的指导就更好了。

4、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龄小,对语文学习的深远意义是认识不到的。推动他们学习的力量主要来自于学习兴趣。所以,陈老师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颐和园》的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观赏颐和园长廊上的画的美丽景色。学生看到这些人物花草时,既惊奇又兴奋,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并能直观感受颐和园的美。

5、《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既要组织学习活动,又要给学生以必要的点拨、辅导。在出示走廊上的画后,陈老师提问:“看了这些画,你有什么想法?想说点什么?”学生只说出了辛苦,没有深入地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能干,更不会产生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就不能很好地解决了。其实,在讲到“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完全相同的。”这句句子时,老师如果引导学生作深入的理解,然后再去让学生读,学生会读得更有感情,民族自豪感会从朗读中很好地体现出来了。

6、最后的课外拓展安排得很好,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但我觉得介绍颐和园的三绝时,让学生了解哪三绝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像讲解课文那样去一句一句地理解。

以上也只是我对这堂课的粗浅认识。教育真的是一门艺术,其中的种种,都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钻研、去琢磨。

第6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猫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猫评课稿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十课《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把猫的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述得栩栩如声,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

第一,朱老师在教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猫的性格写具体的?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一些体现矛盾的词语,先让学生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然后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接着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从而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比如“说它……可是……”等,从这一点来看,朱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

第二,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首先让学生说说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然后通过一组句子的比较,“脏脚印”与“小梅花”的比较,接着,从猫的.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第三,朗读比较到位。《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黄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选择去读写猫性格古怪的句子,然后紧紧抓住描写猫的特点的语句,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从而在读中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

这篇课文的教学,最后可以进行拓展的训练,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几种小动物,示范说一种的性格特征,举一个真实具体例子,让学生来猜是什么动物。然后叫学生来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特征,其他同学来猜是什么动物。也可以背诵儿歌、古诗,让同学猜写的是什么动物。

我体会到朱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抓住课文中语言文字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揣摩,既能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能培养学生说话、写作的能力。

第7篇 小学四年级小数点的移动的数学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小数点的移动的数学评课稿

《小数点的移动》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点的移动“这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对小点的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处理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课的一开始兰淑珍老师先创设看《西游记》的教学大纲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看例5中的四幅图说一说图中的内容,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小数点移动的过程,从0.009米——0.09米——0.9米——9米,从而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在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时候,老师让学生观察板书,按从上往下再从下往上的不同顺序发现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学生能够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小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的规律。

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还是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如果教师的板书再设计得简洁明了一点让学生从板书中真正法体会到小数变化的`规律就更好了。

《小数点搬家》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读法、写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现实的情境,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体现了新课标的相关理念。纵观全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卡通人物—“山羊”开餐馆的情境,呈现了“山羊快餐店”通过价格变化吸引顾客的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将知识很好地融入到生活中;接着让学生讨论前后三次价格中小数点在什么位置,以及小数表示的实际价格,使学生体验到小数点位置不同会引起小数点大小的变化。

这样把学生置于现实生活情境中,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任务去解决,把教材的数学问题变成一个具有挑战性、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做到了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便“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

二、以活动的视角处理教材,建构生命课堂。

课堂是流动的生命,而教材是静态的,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灵活地处理教材。这节课教师把静态的情境变成了可操作的场景,把抽象的结论演变成了发生发展的过程。如:教师把磁铁当作小数点进行移动和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通过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学习气氛,体现了“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新理念。

三、以问题的形成和培养为抓手。

这节课在教学中提出了如:“你观察到了什么?”“为什么没有顾客?”“你认为怎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小数?”“你发现了从4·00元到0·04元的变化规律了吗?”等具有方向性、探究性的问题,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以情感激励为导向,关注个性发展。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们看不到对学生的否定,更没有批评,教师总是以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和平共处。激励性的语言随处可见。如:“真厉害!真聪明!不着急!掌声送给他!”等。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下面对这节课提几点个人的看法与大家交流:

1、对新知识的处理缺乏探究性。

2、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明显。

3、板书不够简洁、明快。

第8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公开课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公开课评课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饱含深情的叙事文章,读了让人感动、深思。课文叙述作家肖复兴小时候把自己的习作让大作家叶圣陶爷爷修改的事。从中可看出叶圣陶的认真负责以及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让“我”即小肖复兴树立起了写作的信心。孙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巧妙的设计和生动的讲解,和学生一起经历了一场心与心的交流。孙老师话语生动亲切,授课过程清晰明了,条理清楚。学生学有所获,并能从课文字里行间体会到所舒情感。这节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角色共鸣,如情入境。

课文围绕“我”把习作给大作家叶圣陶修改,那红色的修改符号,用字的准确,语句的规范,文章具体感人。通过叶圣陶的.修改,使“我”树立起了写作的信心,影响了“我”的一生。孙莹老师对文中语句间所蕴含的人物情感上处理得相当成功。她让学生通过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读中感受到叶圣陶爷爷对下一辈的关心爱护,让学生从文中体会到叶老的慈祥、认真、平和、温暖,令人如春风拂面,使人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孙莹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学生读得到位,老师教的轻松,学生理解深刻、透彻。

二.以情促读,读中感悟。

“书声琅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老师对朗读的指导起着“引路人”的作用,孙莹老师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指导朗读时,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不断给学生加以引导:““我”跟叶老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修改前和修改后有什么不一样?”、“从修改中,看出叶老师是个怎么样的人”这样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三.最后拓展延伸,加深巩固。

课文最后,孙老师提出了“怎样写出好作文”并出示病句让学生修改,这样让学生知识得到巩固加深,成功完成教学重难点。

第9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评课稿

教学内容:

辽海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个主课题《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的第一课时。

评课内容:

李老师执教的是辽海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个主课题《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的第一课时。在教学中,李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整节课李老师精巧的教学设计,充满激情的演绎,让凝固的教材文本演化成了灵动的课堂。让我们惊喜地看到,孩子们在一次次活动中已经走进文本,做到了回归生活,体验深刻。纵观本节课我认为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本节课,从同学们喜欢的电视明星,到大家爱看的`电视节目,再到由看电视引发的小小辩论,直至最后征集金点子科学看电视,每一项活动的设计都能较好的体现了本课的宗旨。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也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师生、生生互动和谐,充分体现了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2、教学思路层次清晰、新颖独创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李老师的教学思路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从由学生喜欢的人物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到借助图片揭示问题,再到争论看电视的利弊这一关键问题,最后协调矛盾提供知识性建议。整个教学过程连贯、自如,富有层次性。学生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体会到看电视的乐趣,感悟到看电视的学问。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真实的反映了教学内容,同时也符合学生实际。

本节课李老师为了进一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明晰看电视存在利弊的问题,大胆创设了“小小辩论赛”的活动情境,让学生自己当辩手,通过多方寻找依据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从而激化矛盾令预设教学内容水到渠成。这一设计很好的体现了教师在教学思路上的独创性。

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思维是活跃的,情绪是饱满的,他们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感悟到了课堂生成的精彩。

第10篇 小学四年级美术第七册《秦陵兵马俑博物馆》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美术第七册《秦陵兵马俑博物馆》评课稿

黄晓蕾老师上的《秦秦陵兵马俑博物馆》是浙美版第七册“艺术瑰宝”单元第15课内容,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整堂课黄老师设计的很严密,环环相扣,学生学的很有趣。

一、教学形式多样

黄老师整堂安排了猜一猜、想一想、连一连、辨一辨、画一画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了如何欣赏兵马用的知识。从“翻图猜物”为导入,先引起学生兴趣,引出兵马俑和秦始皇,简介“俑”的概念;之后通过大量兵马俑的图片,加上老师适当的讲解,让孩子们说感受,孩子们都能讲出兵马俑的'宏伟;接着黄老师又让学生通过连一连,再次感受兵马用的壮观,兵马俑的高大及数量之多;紧接着通过对比欣赏不同的兵马俑,分析他们的服饰特点,让学生学会分析兵马用的不同种类,为下一步绘画兵马俑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黄老师示范画兵马用的头部,再学生画,并给他们添画上衣服和动作。

二、重点突出

本节课的重点黄老师放在了讲解了不同兵种兵俑们的发式、服饰和兵器的区别。黄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很仔细,通过不同兵马俑(将军俑、军吏俑、坐射俑)的典型的图片,将各部位特写展示图片,让学生在对比中欣赏分析,学生的很快能发现兵马俑的(盔甲、发饰、帽子、服饰、动作、兵器)的不同,进而分析产生这样不同的原因是由于他们的地位的不同。

三、展示奇妙

虽然是一节欣赏课,但是黄老师最后还是设计了一项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兵马俑的活动。这一设计很巧妙让学生将本课学习的内容,运用起来画一个兵马俑,并且展示在一块kt板上,使其排列成兵马用的阵势,着实让学感受了兵马俑的雄伟气势。

听了黄老师的课,真的受益匪浅,每次上课黄老师都特别用心,想法也很多。这节课由于学生比较活跃,前面的设计的比较详细,但由于前面用的时间比较多,后面学生画的时间不够。

小学四年级评课稿(10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评课稿今天上午听了徐老师的《认识三角形》一课,总体感觉如下: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比较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小学四年级信息

  • 小学四年级评课稿(10篇)
  • 小学四年级评课稿(10篇)10人关注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评课稿今天上午听了徐老师的《认识三角形》一课,总体感觉如下: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比较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 ...[更多]

  • 小学四年级语文评课稿(4篇)
  • 小学四年级语文评课稿(4篇)4人关注

    小学四年级语文《飞向蓝天的恐龙》评课稿首先,这是科普性说明文。这种融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体的文章,语言生动,用词十分准确。象这样的文章,“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 ...[更多]

  • 小学四年级数学评课稿(2篇)
  • 小学四年级数学评课稿(2篇)2人关注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评课稿今天上午听了徐老师的《认识三角形》一课,总体感觉如下: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比较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 ...[更多]

相关专题

评课稿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