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致辞 > 导游词

青城导游词(精选13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13

青城导游词

第1篇 青城山风景区导游词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属于道教名山。建福宫,始建于唐代,规模颇大。天然图画坊,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一座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城山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青城山风景区导游词1

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你们好!因在此的朋友们来自祖国不同的地方,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相聚在里,这就是缘份,希望各位朋友都能珍惜旅途中一起同行的缘份,能在旅游活动中彼此关照。请大家跟随我。大家来四川之前一定听过“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广告词。今天我们就先“问道青城山”。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内,距成都68千米,距都江堰市区16千米。古称丈人山,为邛崃山脉的分支。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郭,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千米。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千米,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通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1982年,青城山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xx年,都江堰及青城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xx年,青城山一都江堰旅游景区被评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于自然,不加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彰显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其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上清宫是观赏圣灯的最佳观景处。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传说是青城山的神仙朝贺张天师时点亮的灯笼,称为圣灯。实际上,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烧的自然景象。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诗圣”杜甫来到青城山后,写下了“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1940年前后,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举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宫。他寻幽探胜,泼墨弄彩,作品逾千幅,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20世纪60年代,张大千在远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罗画巨幅《青城山全图》,晚年自云:“看山还是故乡青”,“而今能画不能归”,终身对故乡青城仙山充满着眷恋之情。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青城山著名道教宫观——建福宫。建福宫坐落于丈人峰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后经历代多次修复,现仅存两殿三院,为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88年)重建。现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建福宫筑于峭壁之下,气度非凡。其左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西行一千米,即至岩石耸立,云雾缭绕的“天然图画”。南宋诗人陆游有诗描写当时的建福宫是“黄金篆书榜金门,夹道巨竹屯苍云。岩岭划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观宫内保存有古木假山,委心亭,明庆符王妃的梳妆台遗址以及壁画、楹联等文物。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老君阁,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即彭祖峰顶,或称高台山、老霄顶),海拔高1260米,顶上原有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20世纪80年代末改亭建阁。20xx年“5.12”特大地震毁坏后,今重建阁高33米,共九层,下方上圆,层有八角,象征天圆地方,太极八卦;外观呈塔形,尖顶,中堆三圆宝,寓意天地人三才。

重建以前老君阁造像,以徐悲鸿当年在青城的遗作《紫气东来》为蓝本,经许多学者、艺术家和鉴赏家精研,并由青城山道友绘制、塑造而成。老君像高十三米六,连牛身通高十六米。悉按古典建筑规范,用钢筋水泥浇铸,精铜包里,金光炫目,栩栩如生。老君阁建筑群包括东华殿等处。其中东华殿的一百平方米,长五间,中祀东华帝君,左右龛分祀吕纯阳及锺离权。老君阁于一九九二年秋兴建,历时三载竣工。为八百里青城圣境,又创一宏伟奇观。

各位朋友,咱们的行程就要结束了,在这里呢,我想把祝福送给大家,我衷心祝愿咱们能够再次重逢在阳光灿烂的季节。谢谢大家!

青城山风景区导游词2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青城山景区参观游览!我是各位今天的导游小×,很高兴能陪伴大家旅行,在今天的游览过程中,请您全程紧跟团队,注意安全,祝您旅途愉快!

作为川中名山的青城山,背倚莽莽苍苍的千里岷山,面对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距离成都仅68公里,地理位置极为优越。早在汉代,这里就已经成为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青城山与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相距仅12公里,这一山一水相映成辉,并于20xx年,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旅的精华景区。

青城山又称“赤城山”,因为传说中“赤城”乃是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道教创始人张陵当年在青城山一带创教传教,以青城山为道教祖庭的所在地。唐玄宗时力主道教,使青城山的道教宫观有了空前的发展,最鼎盛的时候全山有道观七十余座,现保存下来的有天师洞、上清宫、祖师殿等几座较大的宫观。青城山全山有三十六峰,峰峦如聚,林木茂盛,终年四季常青,状似绿树包围的巨大城池,故名为“青城山”。在蜀中众多名山里,青城山更是以其“幽”独树一帜,不管是参天古木还是通幽小径,无不与宫观楼阁相映成趣,幽中见奇,幽中见秀,难怪世人皆道“青城天下幽”。于是这一道一幽,就巧妙地构成了我们探访青城山的线索,让我们走进青城山,拜读道教文化,感悟幽深清静。

游客朋友们,我们一路走来,不知您是否在已感受到青城山独特的清凉幽静了呢?现在,我们来到了海拔1260米的老宵顶,而您眼前所看到的就是位于青城山第一峰绝顶之上的老君阁。

老君阁原为“呼应亭”,有“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后改亭建阁,而得名“老君阁”。老君阁基宽四百平方米,共六层。下方上圆.寓意天圆地方;层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青城山所有的道教建筑,都依自然地理环境而建造,上下重叠错落有致,并都以“三”为建筑构思,体现了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乾坤概念。建筑上布满了绘画和浮雕装饰,表达了道家清静无为,健康长寿的思想。老君阁选择在青城绝顶上而建,上接天下连地,也正是对道教崇尚天人合一的最好诠释。当我们登阁远望,岷邛群山和天府平川尽收眼底,即使是山雾缭绕时,也能感受到天地间仿似仙境,有攀云登日之感。在20xx年的汶川大地震中,老君阁曾遭受重创,好在修复及时,才让这绝世之作今天还能呈现在大家眼前。

老君阁的由来,是因为阁内所供奉的太上老君骑青牛巨像,请大家随我走进老君阁,一睹太上老君的风采。大家可以随我手指方向看去,眼前这座就是老君阁镇阁之宝——太上老君骑青牛像。老君像高13.6米,连牛身通高16米,以徐悲鸿当年在青城的遗作《紫气东来》为蓝本,经许多学者精研,并由青城山道友绘制、塑造而成。造像过程按古典建筑规范,用钢筋水泥浇铸,精铜包里,金光炫目,栩栩如生,堪称是自古及今绝无仅有的老君塑像。

老君即“三清”中的“太清道德天尊”,其原型便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据传,周昭王22年,老子对周王朝的衰败感到无力,不得已的情况下准备离开家乡,去四处游历。待他走到函谷关的时候,函谷关的总兵尹喜将他拦了下来,因为尹喜在城关上眺望时,看到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漂移而来,接着,风骨非凡的老子就骑着青牛出现,所以尹喜认为老子是贵人,想要挽留。但是老子去意已决,尹喜想要留下他,于是想了一个为难老子的办法,让老子留下自己的文章,如果老子写不出来,那么就不放他出关。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老子仅仅花了非常短的时间就将文章写给了他,于是轻松地出了函谷关。而他留下的这篇文章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道德经》,文章中阐明“道”即是宇宙之源,是万物生化规律,具有清静无为自然的本性。老子出函谷关后,不知所踪,据说是羽化成仙。后来,老子出关的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地传说和演绎着,而老子出关时的“紫气东来”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基因。其后,张陵创建道教,拜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有趣的是,老子出关所乘坐的青牛也成为道家文化中的一个著名的意象,青牛成为后来神仙道士的坐骑。

坎到这里,想必大家已按捺不住想要等阁远眺,众览青城群山,一尝飘然成仙之感了吧?接下来我们在此作短暂的自由活动,请大家一定注意脚下安全。

青城山风景区导游词3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四川青城山。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小导。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3公里,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的胜地。又因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广及全国,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听出青城山的基本特点了;那就是离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的风景名胜地,而且还要加上六个字:保护相当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的专家充分肯定。当然,“眼见为实”,一会儿大家亲临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

——道教文化——

据地质考察,青城山形成于1亿8千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山体抬升时受强烈挤压,岩层破碎。起伏较大,褶皱明显,所以山形千奇百怪,绝壁深壑,断崖裂石,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传青城山区有36峰、8大洞、72小洞、共108景。一百单八是一个吉祥数字,表示景点很多,但人们更向往的是这里满布山岭的古木森林和蜿蜒山路上那无尽的清凉幽意,以及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保护完好的宫观建筑艺术。

说到道教文化,由于道教在青城山两仟多年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历代高道的主持和经营,青城山一直作为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护。可以说,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遗址、历史传说、饮食习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渗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发展也有几个起落。远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邛崃山系的鹤鸣山(今大邑县境)修道的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创立道教。因张陵被其弟子尊为“天师”,所创道教也叫“天师道”。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到南宋时,青城山道士李少微等人创清微派,以行雷法为能事,将内丹术与符咒术相结合,称“可以驱邪,可以治病,可以达帝,可以啸命风雷,可以斡旋造化”,元朝封他为“雷渊广福真人”,一时信徒很多,青城山又再度兴旺起来。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练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青城山道士逃走,直到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后来陈在四川官员的帮助下,得到康熙皇帝的钦赐御书“丹台碧洞”,并封他为“碧洞真人”。

从此,青城山道系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城山吸收了各地道士,原来丹台碧洞宗的格局有所改变,但其在道教中仍是很有影响的一支。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青城山道士易心莹被选为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其后,傅元天道长也被选为中国道协副会长,1992年当选为会长,并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所以,研究道教文化的人是不可不来青城山的。

——山门——

各位贵宾,现在已到青城山前,眼前那座古典辉煌的山门和后面青翠入云的山林,总是让每一个来客感到—股浓浓的幽意,急于走进这清幽世界的心情也油然而生。请不要着急,让我们先看看山门旁的建福宫。

卡福宫,在丈人峰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丈人洞,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丈人峰因宁封得名,相传宁封是黄帝时的制陶官员,能履蹈烈焰,随烟上下,又能驾御风云,宁封帮助黄帝学会“龙跷飞行”之术,打败了蚩尤,统一华夏,被黄帝封为统领五岳的“五岳丈人”。宋时又加封蜀州青城山丈人观九天丈人、储福定命真君。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宁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今建福宫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近年又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和补建。

卡福宫建筑面积1196平方米。前建亭楼映衬,后有丹台翠林,门额建福宫三字是1940年林森所题,前殿叫“长生殿”,供的是晋代高道范长生。正殿是宁封和杜光庭塑像。后殿三尊塑像,中间是太上老君,被尊为道教教主,左是东华帝君,即神话中的东卫公,为全真道的第一位祖师,右为道教全真派创立者王重阳。殿堂板壁上有张三丰祖师的诗。楹柱上挂的394字的“青城长联”,写景说典,有兴趣的可以一读。

——索道——

盔山门,我们右行去月城湖坐索道上山。这条林间山道首先进人眼帘的是路旁并立的雨亭和翠光亭。

青城山的游山道上散布着许多的桥、亭和牌坊,与林相配,因山取势,形成意趣不同的风景图画。山亭多取枯树为柱,以树皮盖顶,树根为凳,枯枝古藤为装饰,符合道教的清静无为,回归自然,与青幽的山景浑然一体。亭型也随景而异,有随路转折形成的三角亭怡乐窝;有半倚山崖的方亭泠然亭;有伫立峰顶的八角亭息心亭;还有山路穿过而减柱的卧云亭,有随山势而成弧形的凝翠桥,这些山亭都应景造型,命名切景,又配有贴切的楹联,更富有诗意。各位在游程中将会不断看到。

月城湖到了。这里原有一股甘泉,名叫“丈人泉”。1985年人们在此筑坝拦水,形成湖泊。我们过湖乘索道缆车直达上清宫。从高处往下走,比步行登山省时省力,也就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游览了。索道全长980米,采用安全舒适的循环式吊椅载客,游人凌空观景,眼界开阔,别有情趣。

各位朋友,现在顺路下山。我们今天看到的青城山比它以往的任何时候更青幽、更美丽,到此旅游的中外游客也比任何时期更多。这是因为,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青城山的自然面貌和宫观亭阁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保护,1999年,都江堰——青城山景区正式申报自然文化双遗产,政府又投入大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青城山焕发了青春,更加靓丽。

大家就要离开青城山了,如果有的朋友想带土特产回去馈赠亲朋好友,我介绍四样青城山有名的特产:白果炖鸡、洞天乳酒、青城贡茶、洞天泡菜。谢谢大家!

青城山风景区导游词4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的青城山旅游。我是大家此次旅游活动的导游,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xxx。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青城山虽然不高,但终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即使站在山脚,都能感受到那股沁人心脾的灵气。

【建福宫】我知道现在大家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进山,但我还是建议大家先去山门旁的这座建福宫看看。

卡福宫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重建。建福宫建筑面积一千多平方米,筑于峭壁之下,前建亭楼映衬,后有丹台翠林。现有大殿三重,前殿叫“长生殿”,供的是晋代高道范长生。正殿是宁封和杜光庭塑像。后殿三尊塑像,中间是太上老君,左是东华帝君,为全真道祖师,右为全真派创立者王重阳。殿内柱上有一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有兴趣的可以一读。

【山门】看过了建福宫,穿过眼前的景区大门,我们就正式进山了。青城山山门上有我国已故上将张爱萍手书的“青城山幽子规啼”,子规也就是杜鹃鸟,传说是蜀王杜宇变的。“杜鹃啼血猿哀鸣”里的杜鹃啼血说的就是他。

【天然图画】从山门西行1千米,即至岩石耸立,云雾缭绕的'天然图画'。眼前的建筑就是天然图画坊。它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年间。这里风景优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画中,故将其称为“天然图画”。

【天师洞】我们通常所说的天师洞景区是指以古常道观为代表的一组宫观建筑群。天师洞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现存殿宇建于清末。天师洞三面环山,一面临涧,山雾缭绕,古树参天。相传张道陵曾在此讲经传道。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天师殿是最上部也是常道观的最后一殿。天师殿是天师道的祖庭,过去的江西龙虎山历代天师就任后,都要到这里朝拜。

熟话说:“世间好话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青城如此美景,佛教怎会放过。唐代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皇帝信道,下诏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这个故事并非传说,有碑为证。天师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为“三皇殿”,内有伏羲、神农、轩辕三皇石像各一尊,而神座前就是唐开元皇帝书碑,令“观还道家.寺依山外”。

1943年,画家徐悲鸿曾来青城写生。他在天师洞独居一室,先后创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图《国殇》、《山鬼》等作品,还送了青城道士《奔马》和《天马》图,现已制成石刻陈列。

三清殿是天师洞景区最宏伟和最值得欣赏的道教宫观建筑。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建于1923年。殿内供奉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化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乃三清殿上的对联。

“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然而青城山不仅有千年树,更有百岁人。

三清殿前有一株古银杏树,高约50余米,直径2米有余。相传乃张天师手植,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道家视其为“镇山之宝”,连修剪枯枝都须上报相关部门。在20xx年荣膺“天府十大树王”榜首。“银杏千年征道性,青城一洞试幽深”乃天师洞银杏阁上的对联。想必大家还不知道吧,青城山其实还是一个长寿之乡。一百岁以上的老人就有上百位之多。

【祖师殿】大家请看南面那条山缝,从崖顶直到山脚笔直裂开的一条石缝,山缝约有18米宽,深达70多米,传说是张天师为降伏青城山的妖魔鬼怪,念咒画符之后,朱笔一掷,笔迹裂山为槽,人们就叫它为“掷笔槽”。快到祖师殿了。

祖师殿始建于晋,原名洞天观,现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年间,供奉真武大帝和三丰祖师,故又名真武宫。冯玉祥将军在抗战期间三次到过青城山,1945年那次就住在祖师殿。当得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将军不胜喜悦,在殿侧刻碑筑亭以为纪念,此碑现存祖师殿内,作为文物保护。

【朝阳洞】前面就是朝阳洞。朝阳洞位于主峰老霄顶岩脚,洞口正对东方,深广数丈,可容百人。清人黄云鸽曾在此结茅而居,并撰联曰:'天遥红日近,地厌绎宫宽'。近代画家徐悲鸿也曾在此撰联:'空洞亲迎光照耀,苍崖时有凤来仪'。

【老君阁】朋友们,经过九道拐的艰难跋涉,我们终于到了青城山的主峰绝顶了。眼前的楼阁就是老君阁,老君阁于92年兴建,历时三载竣工,共六层。上圆下方,寓意天圆地方;层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老君阁造像,以徐悲鸿当年在青城的遗作《紫气东来》(老子跨青牛出关图)为蓝本塑造而成。接下来大家自由活动30分钟,站在峰顶看看风景,拍拍照,买买纪念品。30分钟后在这里集合。

【上清宫】上清官是青城山现存38处宫观中位置最高的一座道观,海拔1180米。上清宫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朝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宫内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经》五千言木刻,还有麻姑池、鸳鸯井等传说遗迹

【索道和月城湖】现在我们乘索道下山,大家可以好好的从高处看看青城山。月城湖原是丈人泉,85年人们在此筑坝拦水就形成了眼前这一汪清澈的湖水。湖的那一边有许多商店,在卖青城山的各种特产。大家可以买一些带给家人。

好了,我们本次旅游也就结束了,大家可以把旅行的快乐和相机里的美景带回家和家人分享。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再见。

第2篇 四川省青城山导游词

青城山(mount qingcheng)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球道教全真道圣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以下是关于四川青城山的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四川省青城山导游词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们现在出发去游览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3公里,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的胜地。又因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广及全国,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听出青城山的基本特点了;那就是离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的风景名胜地,而且还要加上六个字:保护相当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的专家充分肯定。当然,眼见为实,一会儿大家亲临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

道教文化

据地质考察,青城山形成于1亿8千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山体抬升时受强烈挤压,岩层破碎。起伏较大,褶皱明显,所以山形千奇百怪,绝壁深壑,断崖裂石,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传青城山区有36峰、8大洞、72小洞、共108景。一百单八是一个吉祥数字,表示景点很多,但人们更向往的是这里满布山岭的古木森林和蜿蜒山路上那无尽的清凉幽意,以及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保护完好的宫观建筑艺术。

说到道教文化,由于道教在青城山两仟多年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历代高道的主持和经营,青城山一直作为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护。可以说,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遗址、历史传说、饮食习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渗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发展也有几个起落。远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邛崃山系的鹤鸣山(今大邑县境)修道的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创立道教。因张陵被其弟子尊为天师,所创道教也叫天师道。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从此,青城山道系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城山吸收了各地道士,原来丹台碧洞宗的格局有所改变,但其在道教中仍是很有影响的一支。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青城山道士易心莹被选为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其后,傅元天道长也被选为中国道协副会长,1992年当选为会长,并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所以,研究道教文化的人是不可不来青城山的。

山门

各位贵宾,现在已到青城山前,眼前那座古典辉煌的山门和后面青翠入云的山林,总是让每一个来客感到股浓浓的幽意,急于走进这清幽世界的心情也油然而生。请不要着急,让我们先看看山门旁的建福宫。

建福宫,在丈人峰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丈人洞,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丈人峰因宁封得名,相传宁封是黄帝时的制陶官员,能履蹈烈焰,随烟上下,又能驾御风云,宁封帮助黄帝学会龙跷飞行之术,打败了蚩尤,统一华夏,被黄帝封为统领五岳的五岳丈人。宋时又加封蜀州青城山丈人观九天丈人、储福定命真君。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宁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今建福宫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近年又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和补建。

建福宫建筑面积1196平方米。前建亭楼映衬,后有丹台翠林,门额建福宫三字是1940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前殿叫长生殿,供的是晋代高道范长生。正殿是宁封和杜光庭塑像。后殿三尊塑像,中间是太上老君,被尊为道教教主,左是东华帝君,即神话中的东卫公,为全真道的第一位祖师,右为道教全真派创立者王重阳。殿堂板壁上有张三丰祖师的诗。楹柱上挂的394字的青城长联,写景说典,有兴趣的可以一读。

索道

进山门,我们右行去月城湖坐索道上山。这条林间山道首先进人眼帘的是路旁并立的雨亭和翠光亭。

青城山的游山道上散布着许多的桥、亭和牌坊,与林相配,因山取势,形成意趣不同的风景图画。山亭多取枯树为柱,以树皮盖顶,树根为凳,枯枝古藤为装饰,符合道教的清静无为,回归自然,与青幽的山景浑然一体。亭型也随景而异,有随路转折形成的三角亭怡乐窝;有半倚山崖的方亭泠然亭;有伫立峰顶的八角亭息心亭;还有山路穿过而减柱的卧云亭,有随山势而成弧形的凝翠桥,这些山亭都应景造型,命名切景,又配有贴切的楹联,更富有诗意。各位在游程中将会不断看到。

月城湖到了。这里原有一股甘泉,名叫丈人泉。1985年人们在此筑坝拦水,形成湖泊。我们过湖乘索道缆车直达上清宫。从高处往下走,比步行登山省时省力,也就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游览了。索道全长980米,采用安全舒适的循环式吊椅载客,游人凌空观景,眼界开阔,别有情趣。

上清官主殿供奉的是太上老君,也就是道教的教祖老子。由文武殿前长廊再前行到皇经楼,出院门至圣灯亭。旁有小路直上高台山的峰顶彭祖峰,山上有亭叫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现在改建成一个接待点,又在其更高处新修了老君阁。

三层楼的罩式高阁里面供奉着道教教主李老君骑青牛的巨大铜像。请大家上阁去看。站在老君阁的三楼观光廊上,凭廊远眺,青城诸峰,碧绿一片,拱伏眼界,山风横过,翠浪起伏,那份清心爽目的舒适和快意,真是难以形容。再远看,岷山隐隐,岷江如带,婉蜒飘逸。成都平原如千里锦绣,历历在目。如果夜宿上清宫,那么还可赏神灯、观日出、看云海,这是青城山的三大奇观,各有奇趣。

沿路下山,前面要经过一段崎毗陡峭的山路,虽有扶手铁链,也请大家小心,经过大小朝阳洞,到访宁桥路就好走了。

祖师殿

访宁桥往左约二里到祖师殿。此殿始建于晋,原名洞天观,现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供奉真武大帝和三丰祖师,故又名真武宫。祖师殿面对的山谷叫白云溪,背后是轩辕峰,林岚掩映,环境清幽。古迹有唐代高道杜光庭读书的读书台。

1982年被定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殿右那条小道可去青城后山。冯玉祥将军在抗战期间三次到过青城山,1945年那次住祖师殿。得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将军不胜喜悦,在殿侧刻碑筑亭以为纪念,此碑现在祖师殿内,作为文物保护。

快到天师洞了,这里叫古龙桥,请看南面那条山缝,从崖顶直到山脚笔直裂开的一条石缝,说是山缝,实际约有18米宽,深达70多米,景色奇险,传说是张天师为降伏青城山的妖魔鬼怪,念咒画符之后,朱笔一掷,笔迹裂山为槽,人们就叫它为掷笔槽。

天师殿

这里是天师殿,我们通常说的天师洞景区是指古常道观为代表的一组宫观建筑群。天师殿是最上部也是常道观的最后一殿。这殿位于第三混元顶的岩腹洞前,清光绪十年重建。

上层洞窟里面供的张天师,因此人们说这里才是名符其实的天师洞。请看这座隋代石刻的张天师像、三只眼睛怒视,神态威严,左掌直伸,现出掌中阳平治都功印,据说是天师以镇山之宝降魔的法像。旁边是他的第30代孙、宋代虚靖天师的塑像,和气文雅,一副济世救人的形象。天师殿是天师道的祖庭,过去的江西龙虎山历代天师就任后,都要到这里朝拜。

往前为三皇殿,内有伏羲、神农、轩辕三皇石像各一尊,神座前有唐代开元皇帝书碑,令观还道家.寺依山外旧所,十分宝贵,世代传为镇山之宝。其它碑刻有张大千先生的天师像和《龙门派碧洞宗道脉渊源碑》等,都是值得观赏的文物。

黄帝祠在正殿三清殿后,我们从上清宫下来,是从后向前看,所以先看天师殿,再进黄帝祠,最后再游三清殿。黄帝祠是供奉的轩辕黄帝。殿宇重檐回廊,古朴静雅,横额上有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石任手书的古黄帝祠四个金字,祠前的轩辕黄帝洞碑刻的是冯玉样将军1943年撰题的颂词:轩辕黄帝,伟大民祖,战功烈烈,仁爱各族。制礼作乐,能文能武,垂教子孙,流芳千古。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受人崇敬,尊之为神。青城山因有黄帝到丈人山,访宁封修习龙跷飞行之术的传说故事,所以早在隋朝年间山上就立洞祭祀了。

三清殿

现在我们游览三清殿。三清殿是天师洞景区最宏伟和最值得欣赏的道教宫观建筑。

殿前的石栏上,刻有许多人像,光头露背,翻腾扑跃,嬉闹戏耍,头光上没有戒疤,天灵盖下凹未平,有的还有毛根儿,穿开挡裤,若婴孩形象,是为赤子。按《道德经》说:常德不离,得力归于婴儿,教人要保持纯洁、善良的赤子之心,认为修道的人要回返到童心不泯的境界。石雕中还设计了一些乐器,那海螺遇到山风,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叫天籁。这组石雕就天簌婴灵图,反映了道教的哲理和审美情趣。

殿前还有一株古银杏,高约30米,树冠直径36米,传为张天师手植。

下山

走出古常道观的山门,天师洞景区的游览告一段落,请大家再看一下这宫观的位置,当初的选址人是何等的高明!

古常道观位处白云溪和海棠峰之间山坪上,海拔高1000米,后有第三混元顶耸立如屏,左接青龙岗,右携黑虎塘,三面环山,前方白云谷视野开阔,可望千崖迤逦,万树凝烟,身居深山目及天际,一派神仙都会的境界。而且天师洞的宫观建筑把山门、三清殿和黄帝殿作为核心,布置在中轴线上,大小十多个天井和曲折环绕的外廊,随地形高低错落,把殿宇楼阁联成一片,廊柱上楹联诗刻,天井中古木奇花,充满诗情画意,与周围的山景相衬,分外幽雅。十分符合道教的融于自然的思想。

各位朋友,现在顺路下山。我们今天看到的青城山比它以往的任何时候更青幽、更美丽,到此旅游的中外游客也比任何时期更多。这是因为,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青城山的自然面貌和宫观亭阁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保护,1999年,都江堰青城山景区正式申报自然文化双遗产,政府又投入大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青城山焕发了青春,更加靓丽。

大家就要离开青城山了,如果有的朋友想带土特产回去馈赠亲朋好友,我介绍四样青城山有名的特产:白果炖鸡、洞天乳酒、青城贡茶、洞天泡菜。

第3篇 澳门汗青城区导游词作文

澳门汗青城区导游词怎么写,以下是关于澳门汗青城区导游词作文范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澳门汗青城区导游词作文一

接待各人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华北地区,各人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各人旅行嬉戏,下面我起首各人先容一下。

澳门汗青城区是一片以澳门旧城区为焦点的汗青街区,其间以相邻的广场和街道毗连而成,包罗妈阁庙前地、亚婆井前地、岗顶前地、议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稣会眷念广场、白鸽巢前地等多个广场空间,以及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圣奥斯定教堂、民政总署大楼、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堂(主教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楼、那边吒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圣安多尼教堂、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教墓地、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20多处汗青构筑。澳门汗青城区于2022年按照文化遗产遴选尺度 ciiiiiivvi 被列入《天下文化遗产目次》。

澳门汗青城区生涯了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换的汗青精华。它是中国境内现存年月最远、局限最大、生涯最完备和最齐集,以西式构筑为主、中西式构筑相互辉映的汗青城区;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和远东地域撒播汗青重要的见证;更是四百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换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

多元共存 调和领悟

16世纪中叶,因应中外商业的新形势,明朝当局划出澳门半岛西南部一片地段,供以葡萄牙工钱主的外国贩子栖身及举办商业,澳门由此成长成19世纪前中国首要的对外口岸,也是亚洲地域重要的国际口岸。商业勾当的昌盛吸引了天下各地的人前来,一个融合欧、亚、非、美四洲人民的“华洋杂居”的国际都市由是降生。葡萄牙人将这个用城墙围起的都市定名为“上帝圣名之城”,我们本日的澳门汗青城区就是它的焦点部门。

四百多年间,在这块城区内,来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东瀛鬼子、瑞典、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朝鲜乃至非洲地域等等差异处所的人,带 著差异的文化头脑,差异的职业武艺,差异的风尚风俗,在澳门汗青城区内盖屋子、建教堂、修马路、筑炮台以至闢建墓地,睁开多姿多彩的糊口,包罗种种文化勾当。在这种机会下,澳门得民俗之先,成为中国境内打仗近代西方器物与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处所,是其时中国打仗西方文化的桥头堡。与此同时,栖身在澳门的外国人,也以各类方法,向天下各国先容在澳门见到的统统中国文化头脑与糊口习俗。澳门,也是一道外国熟悉中国的派别。

随著外国人的定居,他们把本身的构筑传统越洋带到澳门,使澳门成为近代西洋构筑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尤其是葡萄牙人在澳门的构筑物,无不显暴露与葡萄牙本土构筑的亲近相关。究竟上,文艺再起后的一些首要构筑情势、气魄威风凛凛,团结亚洲其余地域差异的构筑元素在澳门发生了新的变体,形成独树一帜的构筑气魄威风凛凛。

开创很多中国第一

明末清初,大量上帝教传教士以澳门为传教基地,起劲从事远东地域的传教事变,并由此缔造出中西文化交换的光辉篇章。这些传教士来自差异的修会,他们为中国带来了西方近代的科学技能及人文艺术,又向西方先容了中国的文化成绩。而作为基地的澳门,在各修会的全力建树下,开创了很多“中国第一”的奇迹,如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圣保禄学院)、中国第一所西式医院(白马行医院)、中国第一以是西方金属制版和印刷拉丁笔墨的印刷厂(圣保禄学院隶属印刷所)、中国第一份外文报纸(《蜜蜂华报》)a abelha da china 等等。由耶稣会在澳门创办的圣保禄学院(现已不存)及圣若瑟修院,为上帝教在远东和中国的传教奇迹作育了大量人才,同时也作育了大批中国籍的传教士,为中西文化交换作出卓越的孝顺。

到19世纪,随著第一位传教士马礼逊来到中国大陆,基督新教也以澳门为基地之一,起劲开展传教勾当。好比中国第一位新教徒蔡高就是由马礼逊在澳门为其洗礼;另外,由马礼逊编写的《华英字典》也是在澳门出书。而由新教徒在澳门创办的“马礼逊学校”更快要代西式学校教诲模式引入中国,作育出容闳等闻名门生,对中国教诲的当代化作为孝顺。

另一方面,澳门民间的妈祖崇敬,示意了澳门与中国闽粤沿海住民妈祖信奉一脉相承的相关。可是,因为社会和汗青情形的非凡性,澳门的妈阁庙在中国浩瀚的妈祖庙中又别具特色。它既有中国以至外洋妈祖崇敬撒播和组织的典范特性,又因澳门是近代中国与西方打仗最重要的商港,使妈阁庙成为最早向欧洲撒播妈祖文化的处所。

在四百多年的汗青里,中国人与葡萄牙人在澳门汗青城区内,协力营造了差异的糊口社区。这些糊口社区,除了展示澳门的中、西式构筑艺术特色外,更揭示了中葡两国人民差异宗教、文化以至糊口风俗的领悟与尊重。这种中葡人民配合酝酿出来的温情、淳朴、海涵的社区气味,是澳门最具特色、最有代价的处所。

澳门汗青城区导游词作文二

列位旅客,各人好!我是澳门汗青城区的导游,各人可以叫我“小张”。但愿各人可以从我的讲授中领会澳门汗青城区的魅力。

我先给各人大略先容澳门汗青城区,澳门汗青城区是一片以澳门旧城区为焦点的汗青街区,个中包罗议事亭前地、大堂前地、白鸽巢前地等多个广场空间以及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等20处风景,它们都被列为《天下遗产名录》。澳门汗青城区生涯了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换的汗青精华,它是中国境内现存年月最远、局限最大、生涯最完备,以西式构筑为主、中西式构筑相互辉映的汗青城区,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撒播汗青的重要见证。

此刻我们要去大三巴牌楼,各人先从议事亭前地喷水池出发,沿着海浪形碎石路往北走。啊!这里不算宽广的街道两旁,具有艺术感的构筑一座又一座,真是令我们目不暇接。好!差不多来到山坡最高点的时辰,旅客们,大三巴牌楼就挺立在面前。澳门最闻名的胜景事业——大三巴牌楼,它早已成了见证澳门汗青与文化的符号。汇报各人,它现实上不是牌楼,而是圣保禄教堂的正门前壁,与教堂为邻的圣保禄大学在1835年失火,教堂受损,正门前壁和依山而建的大石阶,是由坚石组建而成,大火毁不了,因今生涯至今。

请各人细细游赏大三巴牌楼,同时不要乱丢垃圾,掩护好大三巴牌楼。

澳门汗青城区导游词作文三

接待各人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各人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各人旅行嬉戏,下面我起首各人先容一下。

“澳门汗青城区”以澳门的旧城为中心,通过相邻的广场和街道,串通起逾20个汗青构筑。作为2022年中国申报天下文化遗产的独一项目,“澳门汗青城区”在第29届天下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天下遗产名录。

“澳门汗青城区”包罗: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圣老楞佐敎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圣奥斯定敎堂、民政总署大楼、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楼、哪吒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圣安多尼敎堂、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敎墓地、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高出20处的汗青构筑,以及同分手构筑细密相连的妈阁庙前地、阿婆井前地、岗顶前地、议事亭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稣会眷念广场、白鸽巢前地等7个广场空间。

汗青城区的范畴东起东望洋山,西至新马路靠内港船埠,南起妈阁山,北至白鸽巢公园。是中国境内现存最迂腐、局限最大、生涯最完备、最齐集的中西特色构筑共存的汗青城区,是400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换、多元共存的结晶。

第4篇 四川青城山导游词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们现在出发去游览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3公里,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的胜地。又因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广及全国,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听出青城山的基本特点了;那就是离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的风景名胜地,而且还要加上六个字:保护相当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的专家充分肯定。当然,眼见为实,一会儿大家亲临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

道教文化

据地质考察,青城山形成于1亿8千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山体抬升时受强烈挤压,岩层破碎。起伏较大,褶皱明显,所以山形千奇百怪,绝壁深壑,断崖裂石,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传青城山区有36峰、8大洞、72小洞、共108景。一百单八是一个吉祥数字,表示景点很多,但人们更向往的是这里满布山岭的古木森林和蜿蜒山路上那无尽的清凉幽意,以及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保护完好的宫观建筑艺术。

说到道教文化,由于道教在青城山两仟多年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历代高道的主持和经营,青城山一直作为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护。可以说,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遗址、历史传说、饮食习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渗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发展也有几个起落。远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邛崃山系的鹤鸣山(今大邑县境)修道的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创立道教。因张陵被其弟子尊为天师,所创道教也叫天师道。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到南宋时,青城山道士李少微等人创清微派,以行雷法为能事,将内丹术与符咒术相结合,称可以驱邪,可以治病,可以达帝,可以啸命风雷,可以斡旋造化,元朝封他为雷渊广福真人,一时信徒很多,青城山又再度兴旺起来。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练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青城山道士逃走,直到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后来陈在四川官员的帮助下,得到康熙皇帝的钦赐御书丹台碧洞,并封他为碧洞真人。

从此,青城山道系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城山吸收了各地道士,原来丹台碧洞宗的格局有所改变,但其在道教中仍是很有影响的一支。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青城山道士易心莹被选为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其后,傅元天道长也被选为中国道协副会长,1992年当选为会长,并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所以,研究道教文化的人是不可不来青城山的。

山门

各位贵宾,现在已到青城山前,眼前那座古典辉煌的山门和后面青翠入云的山林,总是让每一个来客感到股浓浓的幽意,急于走进这清幽世界的心情也油然而生。请不要着急,让我们先看看山门旁的建福宫。

建福宫,在丈人峰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丈人洞,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丈人峰因宁封得名,相传宁封是黄帝时的制陶官员,能履蹈烈焰,随烟上下,又能驾御风云,宁封帮助黄帝学会龙跷飞行之术,打败了蚩尤,统一华夏,被黄帝封为统领五岳的五岳丈人。宋时又加封蜀州青城山丈人观九天丈人、储福定命真君。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宁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今建福宫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近年又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和补建。

建福宫建筑面积1196平方米。前建亭楼映衬,后有丹台翠林,门额建福宫三字是1940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前殿叫长生殿,供的是晋代高道范长生。正殿是宁封和杜光庭塑像。后殿三尊塑像,中间是太上老君,被尊为道教教主,左是东华帝君,即神话中的东卫公,为全真道的第一位祖师,右为道教全真派创立者王重阳。殿堂板壁上有张三丰祖师的诗。楹柱上挂的394字的青城长联,写景说典,有兴趣的可以一读。

索道

进山门,我们右行去月城湖坐索道上山。这条林间山道首先进人眼帘的是路旁并立的雨亭和翠光亭。

青城山的游山道上散布着许多的桥、亭和牌坊,与林相配,因山取势,形成意趣不同的风景图画。山亭多取枯树为柱,以树皮盖顶,树根为凳,枯枝古藤为装饰,符合道教的清静无为,回归自然,与青幽的山景浑然一体。亭型也随景而异,有随路转折形成的三角亭怡乐窝;有半倚山崖的方亭泠然亭;有伫立峰顶的八角亭息心亭;还有山路穿过而减柱的卧云亭,有随山势而成弧形的凝翠桥,这些山亭都应景造型,命名切景,又配有贴切的楹联,更富有诗意。各位在游程中将会不断看到。

月城湖到了。这里原有一股甘泉,名叫丈人泉。1985年人们在此筑坝拦水,形成湖泊。我们过湖乘索道缆车直达上清宫。从高处往下走,比步行登山省时省力,也就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游览了。索道全长980米,采用安全舒适的循环式吊椅载客,游人凌空观景,眼界开阔,别有情趣。

上清宫

下索道,已是上清宫景区的四望观。

上清宫位于高台山之阳,是青城山现存38处宫观中位置最高的一座道观,宫门上有门楼,上清宫三个大字是蒋介石手书,两旁联文是国民党元老、书法家于右任撰书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说青城山的草木都得到了道家仙气的沾染,自古这座名山就等待各位朋友的光临。另一副是爱国将领冯玉祥撰书的称颂道教的对联,字体恭整好认,我就不逐字念读了。殿的右侧南楼前有两井并列,称为鸳鸯八封井。两井方一圆,其泉源相通,但一浑一清,一浅一深,井旁刻有国画大师张大千手书鸳鸯井三字。殿右侧厅有楠木板壁刻《道德经》全文。殿左侧有长廊通向配殿,内祀孔子和关羽,取名文武殿,两旁有张大千所绘麻姑、王母、三丰祖师、花蕊夫人画像石刻。文武殿右下为麻姑池,传为麻姑浴丹处,形如半月,深广数尺,水色碧绿,长年不竭不溢。

上清官主殿供奉的是太上老君,也就是道教的教祖老子。由文武殿前长廊再前行到皇经楼,出院门至圣灯亭。旁有小路直上高台山的峰顶彭祖峰,山上有亭叫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现在改建成一个接待点,又在其更高处新修了老君阁。

三层楼的罩式高阁里面供奉着道教教主李老君骑青牛的巨大铜像。请大家上阁去看。站在老君阁的三楼观光廊上,凭廊远眺,青城诸峰,碧绿一片,拱伏眼界,山风横过,翠浪起伏,那份清心爽目的舒适和快意,真是难以形容。再远看,岷山隐隐,岷江如带,婉蜒飘逸。成都平原如千里锦绣,历历在目。如果夜宿上清宫,那么还可赏神灯、观日出、看云海,这是青城山的三大奇观,各有奇趣。

沿路下山,前面要经过一段崎毗陡峭的山路,虽有扶手铁链,也请大家小心,经过大小朝阳洞,到访宁桥路就好走了。

祖师殿

访宁桥往左约二里到祖师殿。此殿始建于晋,原名洞天观,现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供奉真武大帝和三丰祖师,故又名真武宫。祖师殿面对的山谷叫白云溪,背后是轩辕峰,林岚掩映,环境清幽。古迹有唐代高道杜光庭读书的读书台。

1982年被定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殿右那条小道可去青城后山。冯玉祥将军在抗战期间三次到过青城山,1945年那次住祖师殿。得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将军不胜喜悦,在殿侧刻碑筑亭以为纪念,此碑现在祖师殿内,作为文物保护。

快到天师洞了,这里叫古龙桥,请看南面那条山缝,从崖顶直到山脚笔直裂开的一条石缝,说是山缝,实际约有18米宽,深达70多米,景色奇险,传说是张天师为降伏青城山的妖魔鬼怪,念咒画符之后,朱笔一掷,笔迹裂山为槽,人们就叫它为掷笔槽。

天师殿

这里是天师殿,我们通常说的天师洞景区是指古常道观为代表的一组宫观建筑群。天师殿是最上部也是常道观的最后一殿。这殿位于第三混元顶的岩腹洞前,清光绪十年重建。

上层洞窟里面供的张天师,因此人们说这里才是名符其实的天师洞。请看这座隋代石刻的张天师像、三只眼睛怒视,神态威严,左掌直伸,现出掌中阳平治都功印,据说是天师以镇山之宝降魔的法像。旁边是他的第30代孙、宋代虚靖天师的塑像,和气文雅,一副济世救人的形象。天师殿是天师道的祖庭,过去的江西龙虎山历代天师就任后,都要到这里朝拜。

往前为三皇殿,内有伏羲、神农、轩辕三皇石像各一尊,神座前有唐代开元皇帝书碑,令观还道家.寺依山外旧所,十分宝贵,世代传为镇山之宝。其它碑刻有张大千先生的天师像和《龙门派碧洞宗道脉渊源碑》等,都是值得观赏的文物。共3页,当前第2页,尽在酷猫写作范文网。

第5篇 介绍四川青城山的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都江堰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青城山镇镇境有省道大三公路穿越,入青城山公路在镇治地与其连接,公路总长29公里,其中水泥路面19公里。有村道6条,总长8.7公里,一般宽为5-6米。1999年,实现村村通电话目标。青城山镇建立后,镇境逐步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镇企业以生产旅游产品为主。至1999年末,有酿造、茶叶加工、制陶及食品与竹木加工等企业24个,其中个体私营7家。主要产品为老妈红系列酒、老腊肉、青城泡菜、青城山老窖系列、紫砂制品等,年产值7002万元,营销收入6750万元。

青城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历史悠久,闻名遐迩。1986年后,又先后自筹和引进资金十数亿元,兴建了月城湖、月城湖至四望观的架空索道,开辟了青城后山风景区,建成了王小波、李顺起义陈列馆,恢复了泰安古镇,开辟成了水晶溶洞、神仙洞、白云群洞、翠映湖、五龙沟、红岩等景点,修建了泰安寺至又一村、又一村至白云寺的架空索道,兴建了娱乐中心、味江漂流冲浪、旅游小火车等游乐设施,修建了别墅、度假村、宾馆、会议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同时加强和不断完善景区管理,青城山景区已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旅游风景区。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3公里,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的胜地。又因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广及全国,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听出青城山的基本特点了;那就是离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的风景名胜地,而且还要加上六个字:保护相当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的专家充分肯定。当然,“眼见为实”,一会儿大家亲临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

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青城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名“天仓山”,又名“丈人山”。东距成都市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主峰老霄顶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于20xx年同都江堰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xx年汶川地震中青城山受到比较大的影响。青城山在历史上名称很多,曾叫“汶山”、“天谷山”、渎山、丈人山、赤城山、清城都、天国山等名。青城山被誉为“天下第五名山”。

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青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誊。青城山历史悠久,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是全国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堪称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其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上清宫是观赏圣灯的最佳观景处。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传说是'神仙都会'青城山的神仙朝贺张天师时点亮的灯笼,称为圣灯。实际上,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烧的自然景象。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诗圣”杜甫来到青城山写下了“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1940年前后,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举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宫。他寻幽探胜,泼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六十年代,张大千在远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罗画巨幅《青城山全图》,供自己及家人卧游。晚年自云:“看山还故乡青”,“而今能画不能归”,终身对故乡青城仙山充满着眷恋之情。 在中国,这世外桃源是十分美丽的。

介绍四川青城山的导游词范文

第6篇 关于四川省青城山导游词

青城山(mount qingcheng)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球道教全真道圣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四川省青城山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到您!

关于四川省青城山导游词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们现在出发去游览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3公里,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的胜地。又因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广及全国,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听出青城山的基本特点了;那就是离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的风景名胜地,而且还要加上六个字:保护相当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的专家充分肯定。当然,“眼见为实”,一会儿大家亲临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

道教文化

据地质考察,青城山形成于1亿8千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山体抬升时受强烈挤压,岩层破碎。起伏较大,褶皱明显,所以山形千奇百怪,绝壁深壑,断崖裂石,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传青城山区有36峰、8大洞、72小洞、共108景。一百单八是一个吉祥数字,表示景点很多,但人们更向往的是这里满布山岭的古木森林和蜿蜒山路上那无尽的清凉幽意,以及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保护完好的宫观建筑艺术。

说到道教文化,由于道教在青城山两仟多年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历代高道的主持和经营,青城山一直作为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护。可以说,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遗址、历史传说、饮食习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渗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发展也有几个起落。远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邛崃山系的鹤鸣山(今大邑县境)修道的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创立道教。因张陵被其弟子尊为“天师”,所创道教也叫“天师道”。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从此,青城山道系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城山吸收了各地道士,原来丹台碧洞宗的格局有所改变,但其在道教中仍是很有影响的一支。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青城山道士易心莹被选为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其后,傅元天道长也被选为中国道协副会长,1992年当选为会长,并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所以,研究道教文化的人是不可不来青城山的。

山门

各位贵宾,现在已到青城山前,眼前那座古典辉煌的山门和后面青翠入云的山林,总是让每一个来客感到—股浓浓的幽意,急于走进这清幽世界的心情也油然而生。请不要着急,让我们先看看山门旁的建福宫。

建福宫,在丈人峰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丈人洞,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丈人峰因宁封得名,相传宁封是黄帝时的制陶官员,能履蹈烈焰,随烟上下,又能驾御风云,宁封帮助黄帝学会“龙跷飞行”之术,打败了蚩尤,统一华夏,被黄帝封为统领五岳的“五岳丈人”。宋时又加封蜀州青城山丈人观九天丈人、储福定命真君。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宁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今建福宫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近年又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和补建。

建福宫建筑面积1196平方米。前建亭楼映衬,后有丹台翠林,门额建福宫三字是1940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前殿叫“长生殿”,供的是晋代高道范长生。正殿是宁封和杜光庭塑像。后殿三尊塑像,中间是太上老君,被尊为道教教主,左是东华帝君,即神话中的东卫公,为全真道的第一位祖师,右为道教全真派创立者王重阳。殿堂板壁上有张三丰祖师的诗。楹柱上挂的394字的“青城长联”,写景说典,有兴趣的可以一读。

索道

进山门,我们右行去月城湖坐索道上山。这条林间山道首先进人眼帘的是路旁并立的雨亭和翠光亭。

青城山的游山道上散布着许多的桥、亭和牌坊,与林相配,因山取势,形成意趣不同的风景图画。山亭多取枯树为柱,以树皮盖顶,树根为凳,枯枝古藤为装饰,符合道教的清静无为,回归自然,与青幽的山景浑然一体。亭型也随景而异,有随路转折形成的三角亭——怡乐窝;有半倚山崖的方亭——泠然亭;有伫立峰顶的八角亭——息心亭;还有山路穿过而减柱的卧云亭,有随山势而成弧形的凝翠桥,这些山亭都应景造型,命名切景,又配有贴切的楹联,更富有诗意。各位在游程中将会不断看到。

月城湖到了。这里原有一股甘泉,名叫“丈人泉”。1985年人们在此筑坝拦水,形成湖泊。我们过湖乘索道缆车直达上清宫。从高处往下走,比步行登山省时省力,也就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游览了。索道全长980米,采用安全舒适的循环式吊椅载客,游人凌空观景,眼界开阔,别有情趣。

上清宫

下索道,已是上清宫景区的四望观。

上清官主殿供奉的是太上老君,也就是道教的教祖老子。由文武殿前长廊再前行到皇经楼,出院门至圣灯亭。旁有小路直上高台山的峰顶——彭祖峰,山上有亭叫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现在改建成一个接待点,又在其更高处新修了“老君阁”。

三层楼的罩式高阁里面供奉着道教教主李老君骑青牛的巨大铜像。请大家上阁去看。站在老君阁的三楼观光廊上,凭廊远眺,青城诸峰,碧绿一片,拱伏眼界,山风横过,翠浪起伏,那份清心爽目的舒适和快意,真是难以形容。再远看,岷山隐隐,岷江如带,婉蜒飘逸。成都平原如千里锦绣,历历在目。如果夜宿上清宫,那么还可赏神灯、观日出、看云海,这是青城山的三大奇观,各有奇趣。

沿路下山,前面要经过一段崎毗陡峭的山路,虽有扶手铁链,也请大家小心,经过大小朝阳洞,到“访宁桥”路就好走了。

祖师殿

访宁桥往左约二里到祖师殿。此殿始建于晋,原名洞天观,现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供奉真武大帝和三丰祖师,故又名真武宫。祖师殿面对的山谷叫白云溪,背后是轩辕峰,林岚掩映,环境清幽。古迹有唐代高道杜光庭读书的“读书台”。

1982年被定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殿右那条小道可去青城后山。冯玉祥将军在抗战期间三次到过青城山,1945年那次住祖师殿。得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将军不胜喜悦,在殿侧刻碑筑亭以为纪念,此碑现在祖师殿内,作为文物保护。

快到天师洞了,这里叫古龙桥,请看南面那条山缝,从崖顶直到山脚笔直裂开的一条石缝,说是山缝,实际约有18米宽,深达70多米,景色奇险,传说是张天师为降伏青城山的妖魔鬼怪,念咒画符之后,朱笔一掷,笔迹裂山为槽,人们就叫它为“掷笔槽”。

天师殿

这里是天师殿,我们通常说的天师洞景区是指古常道观为代表的一组宫观建筑群。天师殿是最上部也是常道观的最后一殿。这殿位于第三混元顶的岩腹洞前,清光绪十年重建。

上层洞窟里面供的张天师,因此人们说这里才是名符其实的天师洞。请看这座隋代石刻的张天师像、三只眼睛怒视,神态威严,左掌直伸,现出掌中“阳平治都功印”,据说是天师以镇山之宝降魔的法像。旁边是他的第30代孙、宋代虚靖天师的塑像,和气文雅,一副济世救人的形象。天师殿是天师道的祖庭,过去的江西龙虎山历代天师就任后,都要到这里朝拜。

往前为“三皇殿”,内有伏羲、神农、轩辕三皇石像各一尊,神座前有唐代开元皇帝书碑,令“观还道家.寺依山外旧所”,十分宝贵,世代传为镇山之宝。其它碑刻有张大千先生的“天师像”和《龙门派碧洞宗道脉渊源碑》等,都是值得观赏的文物。

黄帝祠在正殿“三清殿”后,我们从上清宫下来,是从后向前看,所以先看天师殿,再进黄帝祠,最后再游三清殿。黄帝祠是供奉的轩辕黄帝。殿宇重檐回廊,古朴静雅,横额上有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石任手书的“古黄帝祠”四个金字,祠前的“轩辕黄帝洞碑”刻的是冯玉样将军1943年撰题的颂词:“轩辕黄帝,伟大民祖,战功烈烈,仁爱各族。制礼作乐,能文能武,垂教子孙,流芳千古。”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受人崇敬,尊之为神。青城山因有黄帝到丈人山,访宁封修习“龙跷飞行”之术的传说故事,所以早在隋朝年间山上就立洞祭祀了。

三清殿

现在我们游览三清殿。三清殿是天师洞景区最宏伟和最值得欣赏的道教宫观建筑。

殿前的石栏上,刻有许多人像,光头露背,翻腾扑跃,嬉闹戏耍,头光上没有戒疤,天灵盖下凹未平,有的还有“毛根儿”,穿开挡裤,若婴孩形象,是为“赤子”。按《道德经》说:“常德不离,得力归于婴儿”,教人要保持纯洁、善良的赤子之心,认为修道的人要回返到童心不泯的境界。石雕中还设计了一些乐器,那海螺遇到山风,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叫“天籁”。这组石雕就天簌婴灵图,反映了道教的哲理和审美情趣。

殿前还有一株古银杏,高约30米,树冠直径36米,传为张天师手植。

下山

走出古常道观的山门,天师洞景区的游览告一段落,请大家再看一下这宫观的位置,当初的选址人是何等的高明!

古常道观位处白云溪和海棠峰之间山坪上,海拔高1000米,后有第三混元顶耸立如屏,左接青龙岗,右携黑虎塘,三面环山,前方白云谷视野开阔,可望千崖迤逦,万树凝烟,身居深山目及天际,一派神仙都会的境界。而且天师洞的宫观建筑把山门、三清殿和黄帝殿作为核心,布置在中轴线上,大小十多个天井和曲折环绕的外廊,随地形高低错落,把殿宇楼阁联成一片,廊柱上楹联诗刻,天井中古木奇花,充满诗情画意,与周围的山景相衬,分外幽雅。十分符合道教的融于自然的思想。

各位朋友,现在顺路下山。我们今天看到的青城山比它以往的任何时候更青幽、更美丽,到此旅游的中外游客也比任何时期更多。这是因为,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青城山的自然面貌和宫观亭阁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保护,1999年,都江堰——青城山景区正式申报自然文化双遗产,政府又投入大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青城山焕发了青春,更加靓丽。

大家就要离开青城山了,如果有的朋友想带土特产回去馈赠亲朋好友,我介绍四样青城山有名的特产:白果炖鸡、洞天乳酒、青城贡茶、洞天泡菜。

第7篇 四川青城山导游词精选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们现在出发去游览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3公里,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的胜地。又因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广及全国,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听出青城山的基本特点了;那就是离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的风景名胜地,而且还要加上六个字:保护相当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的专家充分肯定。当然,眼见为实”,一会儿大家亲临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

道教文化

据地质考察,青城山形成于1亿8千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山体抬升时受强烈挤压,岩层破碎。起伏较大,褶皱明显,所以山形千奇百怪,绝壁深壑,断崖裂石,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传青城山区有36峰、8大洞、72小洞、共108景。一百单八是一个吉祥数字,表示景点很多,但人们更向往的是这里满布山岭的古木森林和蜿蜒山路上那无尽的清凉幽意,以及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保护完好的宫观建筑艺术。

说到道教文化,由于道教在青城山两仟多年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历代高道的主持和经营,青城山一直作为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护。可以说,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遗址、历史传说、饮食习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渗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发展也有几个起落。远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邛崃山系的鹤鸣山(今大邑县境)修道的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创立道教。因张陵被其弟子尊为天师”,所创道教也叫天师道”。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到南宋时,青城山道士李少微等人创清微派,以行雷法为能事,将内丹术与符咒术相结合,称可以驱邪,可以治病,可以达帝,可以啸命风雷,可以斡旋造化”,元朝封他为雷渊广福真人”,一时信徒很多,青城山又再度兴旺起来。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练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青城山道士逃走,直到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后来陈在四川官员的帮助下,得到康熙皇帝的钦赐御书丹台碧洞”,并封他为碧洞真人”。

从此,青城山道系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城山吸收了各地道士,原来丹台碧洞宗的格局有所改变,但其在道教中仍是很有影响的一支。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青城山道士易心莹被选为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其后,傅元天道长也被选为中国道协副会长,1992年当选为会长,并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所以,研究道教文化的人是不可不来青城山的。

山门

各位贵宾,现在已到青城山前,眼前那座古典辉煌的山门和后面青翠入云的山林,总是让每一个来客感到—股浓浓的幽意,急于走进这清幽世界的心情也油然而生。请不要着急,让我们先看看山门旁的建福宫。

建福宫,在丈人峰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丈人洞,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丈人峰因宁封得名,相传宁封是黄帝时的制陶官员,能履蹈烈焰,随烟上下,又能驾御风云,宁封帮助黄帝学会龙跷飞行”之术,打败了蚩尤,统一华夏,被黄帝封为统领五岳的五岳丈人”。宋时又加封蜀州青城山丈人观九天丈人、储福定命真君。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宁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今建福宫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近年又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和补建。

建福宫建筑面积1196平方米。前建亭楼映衬,后有丹台翠林,门额建福宫三字是1940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前殿叫长生殿”,供的是晋代高道范长生。正殿是宁封和杜光庭塑像。后殿三尊塑像,中间是太上老君,被尊为道教教主,左是东华帝君,即神话中的东卫公,为全真道的第一位祖师,右为道教全真派创立者王重阳。殿堂板壁上有张三丰祖师的诗。楹柱上挂的394字的青城长联”,写景说典,有兴趣的可以一读。

索道

进山门,我们右行去月城湖坐索道上山。这条林间山道首先进人眼帘的是路旁并立的雨亭和翠光亭。

青城山的游山道上散布着许多的桥、亭和牌坊,与林相配,因山取势,形成意趣不同的风景图画。山亭多取枯树为柱,以树皮盖顶,树根为凳,枯枝古藤为装饰,符合道教的清静无为,回归自然,与青幽的山景浑然一体。亭型也随景而异,有随路转折形成的三角亭——怡乐窝;有半倚山崖的方亭——泠然亭;有伫立峰顶的八角亭——息心亭;还有山路穿过而减柱的卧云亭,有随山势而成弧形的凝翠桥,这些山亭都应景造型,命名切景,又配有贴切的楹联,更富有诗意。各位在游程中将会不断看到。

月城湖到了。这里原有一股甘泉,名叫丈人泉”。1985年人们在此筑坝拦水,形成湖泊。我们过湖乘索道缆车直达上清宫。从高处往下走,比步行登山省时省力,也就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游览了。索道全长980米,采用安全舒适的循环式吊椅载客,游人凌空观景,眼界开阔,别有情趣。

上清宫

下索道,已是上清宫景区的四望观。

上清宫位于高台山之阳,是青城山现存38处宫观中位置最高的一座道观,宫门上有门楼,上清宫三个大字是蒋介石手书,两旁联文是国民党元老、书法家于右任撰书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说青城山的草木都得到了道家仙气的沾染,自古这座名山就等待各位朋友的光临。另一副是爱国将领冯玉祥撰书的称颂道教的对联,字体恭整好认,我就不逐字念读了。殿的右侧南楼前有两井并列,称为鸳鸯八封井。两井—方一圆,其泉源相通,但一浑一清,一浅一深,井旁刻有国画大师张大千手书鸳鸯井”三字。殿右侧厅有楠木板壁刻《道德经》全文。殿左侧有长廊通向配殿,内祀孔子和关羽,取名文武殿,两旁有张大千所绘麻姑、王母、三丰祖师、花蕊夫人画像石刻。文武殿右下为麻姑池,传为麻姑浴丹处,形如半月,深广数尺,水色碧绿,长年不竭不溢。

上清官主殿供奉的是太上老君,也就是道教的教祖老子。由文武殿前长廊再前行到皇经楼,出院门至圣灯亭。旁有小路直上高台山的峰顶——彭祖峰,山上有亭叫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现在改建成一个接待点,又在其更高处新修了老君阁”。

三层楼的罩式高阁里面供奉着道教教主李老君骑青牛的巨大铜像。请大家上阁去看。站在老君阁的三楼观光廊上,凭廊远眺,青城诸峰,碧绿一片,拱伏眼界,山风横过,翠浪起伏,那份清心爽目的舒适和快意,真是难以形容。再远看,岷山隐隐,岷江如带,婉蜒飘逸。成都平原如千里锦绣,历历在目。如果夜宿上清宫,那么还可赏神灯、观日出、看云海,这是青城山的三大奇观,各有奇趣。

沿路下山,前面要经过一段崎毗陡峭的山路,虽有扶手铁链,也请大家小心,经过大小朝阳洞,到访宁桥”路就好走了。

祖师殿

访宁桥往左约二里到祖师殿。此殿始建于晋,原名洞天观,现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供奉真武大帝和三丰祖师,故又名真武宫。祖师殿面对的山谷叫白云溪,背后是轩辕峰,林岚掩映,环境清幽。古迹有唐代高道杜光庭读书的读书台”。

1982年被定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殿右那条小道可去青城后山。冯玉祥将军在抗战期间三次到过青城山,1945年那次住祖师殿。得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将军不胜喜悦,在殿侧刻碑筑亭以为纪念,此碑现在祖师殿内,作为文物保护。

快到天师洞了,这里叫古龙桥,请看南面那条山缝,从崖顶直到山脚笔直裂开的一条石缝,说是山缝,实际约有18米宽,深达70多米,景色奇险,传说是张天师为降伏青城山的妖魔鬼怪,念咒画符之后,朱笔一掷,笔迹裂山为槽,人们就叫它为掷笔槽”。

天师殿

这里是天师殿,我们通常说的天师洞景区是指古常道观为代表的一组宫观建筑群。天师殿是最上部也是常道观的最后一殿。这殿位于第三混元顶的岩腹洞前,清光绪十年重建。

上层洞窟里面供的张天师,因此人们说这里才是名符其实的天师洞。请看这座隋代石刻的张天师像、三只眼睛怒视,神态威严,左掌直伸,现出掌中阳平治都功印”,据说是天师以镇山之宝降魔的法像。旁边是他的第30代孙、宋代虚靖天师的塑像,和气文雅,一副济世救人的形象。天师殿是天师道的祖庭,过去的江西龙虎山历代天师就任后,都要到这里朝拜。

往前为三皇殿”,内有伏羲、神农、轩辕三皇石像各一尊,神座前有唐代开元皇帝书碑,令观还道家.寺依山外旧所”,十分宝贵,世代传为镇山之宝。其它碑刻有张大千先生的天师像”和《龙门派碧洞宗道脉渊源碑》等,都是值得观赏的文物。

黄帝祠在正殿三清殿”后,我们从上清宫下来,是从后向前看,所以先看天师殿,再进黄帝祠,最后再游三清殿。黄帝祠是供奉的轩辕黄帝。殿宇重檐回廊,古朴静雅,横额上有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石任手书的古黄帝祠”四个金字,祠前的轩辕黄帝洞碑”刻的是冯玉样将军1943年撰题的颂词:轩辕黄帝,伟大民祖,战功烈烈,仁爱各族。制礼作乐,能文能武,垂教子孙,流芳千古。”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受人崇敬,尊之为神。青城山因有黄帝到丈人山,访宁封修习龙跷飞行”之术的传说故事,所以早在隋朝年间山上就立洞祭祀了。

三清殿

现在我们游览三清殿。三清殿是天师洞景区最宏伟和最值得欣赏的道教宫观建筑。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建于1923年,近年又进行过维修。殿前通廊以九级石阶接托,前檐以六根大石圆柱支撑,石柱又分别立于高1.2米、精雕奇兽图案的石础上面,显得庄严而又十分气派。殿堂横列五大开间,共580平方米,前后檐柱和经柱共有4.4米高的整石圆雕大柱28根,石柱上端撑弓、弯门全系镂空花刻,有飞禽走兽,人物花草,色调素雅,与建筑配合和谐协调。楼上是无极殿”,楼正中有八角形楼井,用于采光通风,还可卸去游人压抑之感,正中悬有康熙御书丹台碧洞”匾额。殿内供奉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居于玉清化境(在清微天)的元始天尊,象征洪元世纪;居于上清化境(在禹余天)的灵宝天尊,象征混元世纪;居于太清仙境(在大赤天)的道德天尊,象征太初世纪。这位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三位天尊合称三清”,所以这里叫三清殿”。

殿前的石栏上,刻有许多人像,光头露背,翻腾扑跃,嬉闹戏耍,头光上没有戒疤,天灵盖下凹未平,有的还有毛根儿”,穿开挡裤,若婴孩形象,是为赤子”。按《道德经》说:常德不离,得力归于婴儿”,教人要保持纯洁、善良的赤子之心,认为修道的人要回返到童心不泯的境界。石雕中还设计了一些乐器,那海螺遇到山风,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叫天籁”。这组石雕就天簌婴灵图,反映了道教的哲理和审美情趣。

殿前还有一株古银杏,高约30米,树冠直径36米,传为张天师手植。

下山

走出古常道观的山门,天师洞景区的游览告一段落,请大家再看一下这宫观的位置,当初的选址人是何等的高明!

古常道观位处白云溪和海棠峰之间山坪上,海拔高1000米,后有第三混元顶耸立如屏,左接青龙岗,右携黑虎塘,三面环山,前方白云谷视野开阔,可望千崖迤逦,万树凝烟,身居深山目及天际,一派神仙都会的境界。而且天师洞的宫观建筑把山门、三清殿和黄帝殿作为核心,布置在中轴线上,大小十多个天井和曲折环绕的外廊,随地形高低错落,把殿宇楼阁联成一片,廊柱上楹联诗刻,天井中古木奇花,充满诗情画意,与周围的山景相衬,分外幽雅。十分符合道教的融于自然的思想。

各位朋友,现在顺路下山。我们今天看到的青城山比它以往的任何时候更青幽、更美丽,到此旅游的中外游客也比任何时期更多。这是因为,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青城山的自然面貌和宫观亭阁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保护,1999年,都江堰——青城山景区正式申报自然文化双遗产,政府又投入大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青城山焕发了青春,更加靓丽。

大家就要离开青城山了,如果有的朋友想带土特产回去馈赠亲朋好友,我介绍四样青城山有名的特产:白果炖鸡、洞天乳酒、青城贡茶、洞天泡菜。

第8篇 青城山导游词

青城山导游词(通用)

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就不得不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城山导游词(通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青城山导游词1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们现在出发去游览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

道教文化

说到道教文化,由于道教在青城山两仟多年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历代高道的主持和经营,青城山一直作为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护。可以说,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遗址、历史传说、饮食习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渗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发展也有几个起落。远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邛崃山系的鹤鸣山(今大邑县境)修道的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创立道教。因张陵被其弟子尊为“天师”,所创道教也叫“天师道”。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到南宋时,青城山道士李少微等人创清微派,以行雷法为能事,将内丹术与符咒术相结合,称“可以驱邪,可以治病,可以达帝,可以啸命风雷,可以斡旋造化”,元朝封他为“雷渊广福真人”,一时信徒很多,青城山又再度兴旺起来。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练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青城山道士逃走,直到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后来陈在四川官员的帮助下,得到康熙皇帝的钦赐御书“丹台碧洞”,并封他为“碧洞真人”。

山门

各位贵宾,现在已到青城山前,眼前那座古典辉煌的山门和后面青翠入云的山林,总是让每一个来客感到—股浓浓的幽意,急于走进这清幽世界的心情也油然而生。请不要着急,让我们先看看山门旁的建福宫。

建福宫,在丈人峰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丈人洞,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丈人峰因宁封得名,相传宁封是黄帝时的制陶官员,能履蹈烈焰,随烟上下,又能驾御风云,宁封帮助黄帝学会“龙跷飞行”之术,打败了蚩尤,统一华夏,被黄帝封为统领五岳的“五岳丈人”。宋时又加封蜀州青城山丈人观九天丈人、储福定命真君。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宁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今建福宫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近年又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和补建。

青城山导游词2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我们现在出发去游览青城山。青城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名“天仓山”,又名“丈人山”。东距成都市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主峰老霄顶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于2000年同都江堰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8年汶川地震中青城山受到比较大的影响。青城山在历史上名称很多,曾叫“汶山”、“天谷山”、渎山、丈人山、赤城山、清城都、天国山等名。青城山被誉为“天下第五名山”。

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青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誊。青城山历史悠久,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是全国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堪称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其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上清宫是观赏圣灯的最佳观景处。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传说是"神仙都会"青城山的神仙朝贺张天师时点亮的灯笼,称为圣灯。实际上,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烧的自然景象。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诗圣”杜甫来到青城山写下了“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1940年前后,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举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宫。他寻幽探胜,泼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六十年代,张大千在远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罗画巨幅《青城山全图》,供自己及家人卧游。晚年自云:“看山还故乡青”,“而今能画不能归”,终身对故乡青城仙山充满着眷恋之情。在中国,这世外桃源是十分美丽的。

青城山导游词3

大家辛苦了,现在我们已经到了青城山的脚下,因为我们是组团游客,在此之前我们已事先为大家购买了门票,请大家随我往这边走,记住要跟紧哦,离我较远的游客可以看我手中的导游旗,不要挤,一个一个来,大家都会进去的。唐代诗人杜甫有诗曰:“自古青城客,不唾青城池。”所以,请大家除了足迹什么也别留下,爱护这里的卫生。

自古以来,不少羽客,隐士来此结庐居住。传说,有位老人在一日夜半似梦似醒间,忽见那太上老君下凡对他说:“近来蜀中有六大魔王,狂暴生民,你前往治之则功德无量,名录丹台矣!”传说,这位老人拜领老君所授,日昧秘文,能集三万六千神灵,以供驱使。传说,这位老人到此后,不愿离开,在此结庐传道。听了这些传说,你们是否对这位老人越发好奇了呢?现在我们正通往我们今天游览的主要景点,天师洞的路上,去看看这位老人得道成仙之地。

踏在这块块青石板上,看看周围的参天古木,大家是否有“青城天下幽”的感觉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当你们看到这青石板上布满的苔藓,屋顶上斑驳的落叶,并不是山上的道士偷懒,而是为了体现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道家的思想理念与青城山的景色相得益彰,因此才有了“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并发展成为道家的第五洞天。所以,请大家注意安全,小心地上的苔藓,不要滑倒。不知不觉我们已走到了天师洞,它又名常道观,创建于隋大业年间,也就是公元605——618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可见它饱经风霜,见证了道教在此发展的兴衰。初建时名远庆观,唐改称常道观,宋代又改名为昭庆观,或称黄帝祠。因为观后有天师洞窑,一般人又将其称为“天师洞”。

从门外观看,他为重檐歇山顶建筑,而古代这种建筑模式是最高地位的象征,可见道教在当时的地位。我们正踏入的是天师洞的'山门,一条长长的石级将人们引向幽静深远的宫内。石路两侧镶有石刻,上刻黄炎培、谢无量、吴稚晖等人的诗文。古常道观位处白云溪和海棠峰之间山坪上,海拔高1000米,后有第三混元顶耸立如屏,左接青龙岗,右携黑虎塘,三面环山,前方白云谷视野开阔,可望千崖迤逦,万树凝烟,身居深山目及天际,一派神仙都会的境界。而且天师洞的宫观建筑把山门、三清殿和黄帝殿作为核心,布置在中轴线上,大小十多个天井和曲折环绕的外廊,随地形高低错落,把殿宇楼阁联成一片,廊柱上楹联诗刻,天井中古木奇花,充满诗情画意,与周围的山景相衬,分外幽雅。十分符合道教的融于自然的思想。

大家请随我来,我们一进门就可以看到这三座塑像,他们就是该殿中供奉的三清教主。中间这位是元始天尊,他手拿混元珠,象征“天地未行,万物未生”的“洪元”状态,为三清之首。他的本体是长生不老的,即使天地万物都毁灭,他仍丝毫不受影响。每当新的天地形成后,他就下凡人间,在世间传道度人。当然,他所度之人也非等闲之辈,都是有很高神品,神阶的神仙,如太上老君,五方天帝等,可见老大的地位不可动摇。在道教神仙谱系中,虽然元始天尊的地位最高,但是民间影响最大的却是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他最早并不是神仙,而是人,即古代在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大家看,元始天尊右边也就是我们左边的这位就是道德天尊了,老君常常像这样是一副皓首白发,慈颜微笑的神情。他手摇太极扇,象征着世界已初步形成的“太初”状态。道德天尊左边这位就是我们道家中的灵宝天尊,他是三清中排行老二的尊神,一般又被称为“太上道君”或“上清灵宝天尊”。尽管他的地位很高,但是由于来历不是很清楚,影响较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小的多。他怀抱太极图,象征着世界从无形向有形过度的“混元”状态。

黄帝祠是黄帝祠,里面供奉的轩辕黄帝。殿宇重檐回廊,古朴静雅,大书法家于石任手书的“古黄帝祠”四个金字,祠前的“轩辕黄帝洞碑”刻的是冯玉样将军1943年撰题的颂词:“轩辕黄帝,伟大民祖,战功烈烈,仁爱各族。制礼作乐,能文能武,垂教子孙,流芳千古。”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受人崇敬,尊之为神。青城山因有黄帝到丈人山,访宁封修习“龙跷飞行”之术的传说故事,所以早在隋朝年间山上就立洞祭祀了。

天师洞南,有古龙桥,这里两岩断裂,下临深谷,古代以木飞架其间,后依岩壁凿成通道。游人至此,头顶丹岩,俯窥深涧,景色奇险。对面岩上,一道深漕纵贯苍岩,深20余丈,阔6丈,名掷笔槽,亦称“涮笔槽”,裂槽从岩顶直到山足,深约70米,宽约18米,两岩断裂,下临深谷,古代以木飞架其间,令人心颤目眩,后依岩凿壁成通道,旁置石栏。到此,头顶丹岩,俯瞰深谷,景色奇险,名为偏桥。喝令魔王不得再为害百姓,朱笔画山,笔迹成槽,留下奇观。

观后峭壁上有一处檐穴,名叫“宝仙九室洞”即道教第五洞天。廊亭依山崖而建,山崖下有一洞,相传乃张道陵修炼之处,此即人们所说的天师洞。洞窟的最上层有一石龛,其中供奉着隋代雕刻的张天师石像。面有三目,神态威严。左手掌直伸向外,掌中握有天师镇山之宝:“阳平治都功印”。洞外还有张道陵三十代孙、宋代虚靖天师张继先的塑像。宫观西北处有“降魔石”。传说当年张道陵在此降伏恶魔时,有巨石挡道,张以剑劈石,如砍豆腐,石分为二,再分为三。至今可见三巨石冲天而立,其中一块有“降魔”两字。

我们的讲解就先到这里了,现在是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你们可以到处看看,二十分钟后我们到这里集合,请大家注意安全!

第9篇 青城山景点讲解导游词

青城山景点讲解导游词1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四川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xxx。

青城山山青水秀,风景优美,文化灿烂、历史悠久,所以有人形象地说,青城山既是一位美女,更是一位才女。美女的特征是一个字——“幽”,才女的灵魂是一个字一一“道”。先说幽。

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它象清丽脱俗的仙女,写一下这个“幽”字,就是“山”里藏着“丝丝”,意思就是说,青城山里蕴藏着丝丝不断、连绵不绝的生命力呀。 ‘

多年来,青城山的平均气温一直都是15摄氏度,非常宜人,年平均降雨量是1300毫米,非常湿润:也非常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青城山风景区的林木总面积达2350公顷,可以说是植被繁茂,晶类众多,仅木本植物就达110余科、730余种,既有挺立在庙观旁的参天大树,又有丰富多彩的原始森林和壮观秀丽的大面积人工林,其中的古树名木有银杏,它是世界上稀有的最古树种之一,俗称白果树,最著名最神奇的是青城山天师洞银杏,传说是张天师手植的,高50多米,径围20米,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现在已被四川省林业厅正式封为“天府树王”,它有很多白果笋密集下垂,极为壮观,是青城山的镇山之宝,是中国道教诞生、发展的见证。另外,青城山还有大量的楠木、唐衫、棕树、珙桐等珍稀树种,青城山的花卉资源也非常丰富,青城幽兰驰名中外。青城山的森林植被,都有很高的生态、科研、旅游价值,是大自然遗留给人类的无价之宝。植被丰茂,林木有情,空气自然也就十分新鲜有灵气。

此外,青城山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的野生动物有197科50多种。禽鸟约200余种,鱼类品种有20余种,野生两栖动物、爬行动物20多种,属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金丝猴、还有青城玉鸦、红嘴相思鸟、杜鹃鸟、娃娃鱼等等。

最早用“幽”字形容青城山的,是唐朝诗圣杜甫,他在《丈人山》一诗中写道: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后陆游赞叹青城说“坐观山水气幽清”,近人吴稚晖更是直接说:“青城在亦雄亦奇亦秀外,而其幽邃曲深,似剑阁、三峡、峨嵋皆无逊色。故以天下幽标明青城特点。”这就是常说的“青城天下幽”的来历。

青城山与道教的关系,那可真是源远流长,可以看到道教的整个发展历史。远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青城山支脉鹤鸣山修道的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创立道教。据说他“会三界万神于青城黄帝坛下,立二十四治”,也就是将当时的四川及汉中的部分地区划分为二十四个教区,分别管理,所谓“治”,与乱相对,含有管理、有序、安定、文明等内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教合一的政权。

青城山的历史极其悠久,在青城山的东麓发现的芒城古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经建立了城郭,正是以此为中心,才繁衍、发展出了后来震惊天下的古蜀文明。到了秦代,青城山就已经成为皇帝敕封的国家祭祀山川的圣地,在当时,全国也只有18座山川享受这种国家祭祀的待遇。青城山的得名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座山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4就象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所以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道陵张天师以清城山为基地创立天师道,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一致,山名就没变。唐代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当时的皇帝唐玄宗非常崇信道教,唐朝李氏天下都非常重视道教,据说是因为道教教祖老子姓李名耳,与李唐同出一家。对青城山道佛之争这段公案,玄宗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顺势把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青城山与道教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从青城山这里可以看到道教的整个发展历史。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创始人张陵来此结茅传道,开辟了东方神秘宗教——中华民族传统本土宗教“道教”的历史新篇章,因此青城山也就成为了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道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近20xx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成丰富的道教文化,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哲学、伦理、文学、艺术、医学、养生学等方面乃至政治和军事方面以及民族心理和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和久远的影响。道教积淀下来的大量经籍文献及宫观建筑、雕塑石刻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青城山是道教历史最为悠久,道教历史发展最为完整的道教名山;(从创教到发展至今)它历经了道教历史中最早的天师道正一派到后来的全真教这两个道教中最大的道教派别的角色转换;道教建筑也最有历史阶段性和代表性,这里有全国最集中的道教建筑群——始于晋、盛于唐,跨越了晋、隋、唐、宋、明清各个历史时期,而且这些建筑还体现了中国西南民俗民风的特色。像天师洞就是我国迄今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全国重点道教宫观。前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付圆天大师就曾居住在天师洞。道教漫长的历史铸就了青城山灿烂的道教文化,包括易经、青城气功、青城武术、洞经音乐、医药养生、膳食等,除保存下来和已经重建的宫观庙宇等文化胜迹之外,青城山还保存有大量的古遗址,古碑,古石刻造像,古墓藏,古摩岩题刻及道教印符等文化实物,这些实物都是道教留给全世界的宝贵遗产,这些遗产包含道教文化的历史信息和众多谜团。整个青城山被称为一座活的道教博物馆。联合国著名遗产专家莫洛伊博士曾被青城山的自然与文化价值所折服。他曾感慨到:“青城山都江堰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突出范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构想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青城山正是以它”幽甲天下”的自然风光与悠久丰厚的道教文化吸引着无数的中外名人来此游览观光,长驻短寓,著名的有唐明皇、杜甫、贾岛、杜光庭、苏轼、范成大、冯玉详、于右任、张大千等。而今天道教的养生、崇尚自然的思想更令生活节奏紧张的现代都市人群、让向往自由、向往回归自然的人们倍受崇尚,前往青城山探幽访古,前来探索东方神秘道教文化精髓的各界人士也越来越多。

1800多年来,青城山的宫观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但仍然保存得很完整,其中最大的是天师洞,也就是张道陵天师传道所在地古常道观,此外还有上清宫、建福宫、祖师殿、圆明宫、玉清宫等多处宫观,

[长生宫] 在青城山新山门右侧有一座四星级宾馆——鹤翔山庄,它可不是一座普通的宾馆,而是蜀、晋时道教著名首领范长生隐居修真故址——长生宫,范长生精通天文术数,博学多艺,居青城山,是当时蜀地天师道首领,曾帮助李特李雄筹集军粮物资建立成汉政权,李雄曾想拜其为国君,不就。拜为宰相、尊称为范贤,在都江堰建范贤馆,青城山长生宫是他的修道之处,史传他修道长寿,活了130多岁,后主刘禅改其为长生观,旧名碧落观。宫内有紫薇树一棵,远望蓊蓊郁郁,相传为唐明皇为纪念杨贵妃亲手种植;有巨楠数十株,高数十米,围约三十尺,要数人才能合围,传说为范长生亲手所植。陆游的《长生观观月》中写道;”碧天万里月正中,清夜弭节长生宫。”正如古诗中所说的那样”万木阴阳夏气凉”,因其环境十分幽雅清净,也是青城山避暑胜地。近年来林木逐渐恢复,早先的白鹭又成群飞来。故名“鹤翔山庄”。今天的鹤翔山庄因此还创造了一道道教养生素食,取名“长生宴”。在海内外屡次获得大奖。

[山门·建福宫] 建福宫,再丈人峰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丈人洞,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丈人峰因宁封得名,相传宁封是皇帝时的制陶官员,能履蹈烈焰,随烟上下,又能驾御风云,这可能就是武侠小说里面所讲的“轻功”吧,宁封帮助皇帝学会“龙蹻飞行”之术,打败了蚩尤,统一华夏,被皇帝封为统领五岳的“五岳丈人”“丈人”再古时一是对老人的尊称,如老丈。二则是一种官衔,五岳丈人时统管三山五岳的最高统帅。宋时又加封蜀州青城山丈人观九天丈人、储福定命真君。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宁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虽然青城山的地位有多高。今建福宫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近年又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和补建。

青城山山门虽然不是雄伟壮观,但它体现道教的玲珑、仙气,采用道教典型的重檐式,重檐代表两层以上的多层建筑,因为在道教中有道教好神仙,仙人好楼居的说法,所以道教建筑一般都是两层以上的多层建筑,并雕塑有各种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以示喜好神仙,而所塑的虫鸟兽则体现道教喜好自然的思想。青城山山门上有我国已故上将张爱萍手书的“青城山幽子规啼”,子规也就是杜鹃鸟,传说是很久以前的蜀王望帝杜宇变的,他为了提醒后代的帝王要爱惜人民,所以变成了鸟儿,不断地呼吁“民贵呀,民贵呀”,因为他不停地叫,就累得吐血了,所以,杜鹃乌的嘴巴就变成是红色的了。

[雨亭·天然阁] 游山道上散布着许多的桥、亭和牌坊,与林相配,因山取势,形成意趣不同的风景图画。山亭多取枯树为柱,以树皮盖顶,树根为凳,枯枝古藤为装饰,符合道教的清静无为,回归自然,与青幽的山景浑然一体。亭型也随景而异,有随路转折形成的三角亭——怡乐窝;有半倚山崖的方亭——泠然亭;有伫立峰顶的八角亭——息心亭;还有山路穿过而减柱的卧云亭,有随山势而成弧形的凝翠桥,有依半岩而成的吊脚楼——步虚廓,这些山亭都应景造型,命名切景,形成亭本身是景、坐在亭子里赏外面是一道道的风景。而且这些亭子,配有贴切的楹联,更富有诗意。各位在游程中将会不断看到。这个雨亭的对联是于右任先生所书的,“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这副对联看似平淡,实际寓意很深,说出了“青城天下幽”的“幽”意,也道出了青城山多雨湿润的气候条件。天然阁,它就是青城山的道长们以枯树作为柱子,留皮带节;以树皮盖顶,以树根为坐凳,用枯枝和古藤作为装饰,不用雕工胜似雕工,一切取其自然。大家留意一下,这座凉亭上下一共三层,实际上这里面大有深意,道教很注重“三;这个数字,如等一下我们要看到的“三清”、“三天”、“三元”、“三皇”等,为什么是这样子的呢?这其实与道教的宇宙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密切的关系。“道”的地位至高无上,所以是“一”,其中有“阴阳”,所以是“二”,阴阳二气互相融合生成万物,所以是“三”。道教用“三”表示万物的生成,所以有“天、地、人”为“三才”,“日、月、星”为“三光”等等很多说法。所以,这个凉亭从用料到设计,都蕴涵了多方面的道教精神。以后大家会看到三角的、圆形的、方形的、八角的等各种形状的亭子,三角的象征着“天、地、人”三才,圆形的象征着天是圆的,方形的象征着地是方的,八角的象征着八卦,这些建筑里面都体现着道教的理论,刚才我们介绍过,青城山是道教的圣地,道教文化已经成为青城之魂,渗透到青城山一草一木之中,道教主张清净无为,回归自然,所以,·这些亭子也成为完美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艺术的代表。

[椿仙行道] 伴随着青城山曲折的石梯和鸟儿的欢畅,两边高大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多数是杉木,还有楠木、柏木和柳树,这些林木不仅增加了青城之“幽深”,也给青城山带来了勃勃生机。古语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他说:“我们出家人;若依赖外人出条林荫道中,不得不感谢这些树木的栽种人——那就是以前的常道观主持彭椿仙道长。

[上清官·老君阁] 上清官位于高台山之阳,是青城山现存38处宫观中位置最高的一座道观,海拔为1180米。宫门上有门楼,上清宫三个大字是蒋xx手书,两旁联文是国xx元老、书法家于右任撰书“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说青城山的草木都得到了道家仙气的沾染,自古这座名山就等待各位朋友的光临。当然它也有“白草”代表当时的国民x将领,圣人指蒋xx之意。因为这首楹联是于老专程为蒋xx先生到青城山来所题写的,当时于右任先生及部分国民xx领导人正好在青城山。

殿的右侧南楼前有两井并列,称为鸳鸯八卦井。两井-方一圆,其泉源相通,但一浑一清,一浅一深,井旁刻有国画大师张大干手书“鸳鸯井”三字。殿右侧厅有楠木板壁刻《道德经》全文。殿左侧有长廊通向配殿,内祀孔子和关羽,取名文武殿,两旁有张大干所绘麻姑、王母、三丰祖师、花蕊夫人画像石刻。文武殿右下为麻姑池,传为麻姑浴丹处,形如半月,深广数尺,水色碧绿,长年不竭不溢。

上清宫的山门前,可以看见这个很大的照壁,照壁又叫照墙或影壁,单独耸立大门口或正厅的前面,也有结合围墙,形成院落的,照壁的功能都是有屏障和遮蔽的作用,也有塑造空间曲折的效果。照壁可以两向施用,对外辟邪和对内祈福。所以,大家看这个照壁,正面写着一个大大的“道”字,背面写的是“大道无为”四个字。道教崇奉的是“道”,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这个问题十分的不好回答,2500年前,老子看见周朝日益衰落,天下就要大乱,他只好出世的时候,当时有个关令叫尹喜,就向老子请教了这个问题,老子就洋洋洒洒写了5000字的《道德经》来回答他,开头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2500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这个“道”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道就是生活,一种善良的、健康的生活就是道吧。多关注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之外的东西,这样,就是它背后所说的“大道无为”了。大道无为实际上是道教对待社会人生的处事态度和基本法则,道教认为天道自然无为,而产生宇宙万物,包括人的生命过程来看应是自然的,符合自然规律的,所以做事应效法天道,不要妄自作为,为者终必失败,无为即遵循顺从法则。

站在了上清宫的门口,看一下“上清宫”三个字,真是规规矩矩、方方正正。蒋xx1940年4月和7月,他曾两次来到青城山,蒋xx在当时青城山主持易心莹道长所托下,手书了“上清宫”三个大字。另外,在上清宫左右两边有两副对联,“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而另一幅“上德无为行不言之教,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是冯玉祥将军的手笔,都是 ·《道德经》中的原句,上德是指那些道行很高的人,他们顺应道的要求而做事,所谓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从产生到发展宇宙万物的过程来看是不能用任何语言可以说清楚的,它应是一种自然的法则,人们只能去效法遵从,大成若缺和大巧若拙一样,体现了道家所追求的是内在的积累而不是外在的浮华,“天得一以清”与“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都是在论述道的伟大作用,没有东西可以脱离了道而生存的,这里的“一”也就是指的是道的意思。在上清宫大门的左侧,有“瑶池阙”,在上清官大门的右侧,有“玄圃门”。进宫后的左右两边象许多道观一样是左青龙和右白虎两殴,青龙,白虎是道教的两大护法天神,它是根据我国古代竺豆象学说和动物崇拜演变而来,我国古代的星象学家把苎(即太阳和月亮经过的天空区域)中的所有星座分为28星宿,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每一方位各七个星宿,东边的七个星苎排似龙,而东方属木,色青故称青龙,西方属金色白称白虎,南方七星宿形似雀,方位属火,色赤古语亦称朱,取朱雀,北方千星宿形如龟蛇,龟蛇古称“武”,方位属水、色黑古称“玄”,取玄武,它们共同构成四方天界的神,也代表着中国古建筑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这里还有两眼神秘的井,这两口井一方一圆、一浑一清、一深一浅,并列在一起,就象一对恩爱的夫妻朝夕相守,因此,就口旷鸳鸯井”,这“鸳鸯井”三今大字,就是张大千先生的手笔,大千先生与青城山的缘分非同一般。鸳鸯井下边的泉源是相通的,但水面却一高一低,很是神奇。

三清殿供奉的是三清尊神,中间这位是玉清原始天尊,他手持元珠象征洪元世纪;右边这位是上清灵宝天尊,他怀抱如意,象征混元世纪;左边这位是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老子,他手持宝扇象征太初世纪,张道陵创教时把他尊为教祖。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境界,这三位天尊也是道教信奉的三位最高尊神。

[老君阁] 92年动工,94年落成,95年开光,它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即彭祖峰顶,或称高台山、老霄顶),海拔高1260多米。老君阁阁基宽四百平方米,共六层。下方上圆.寓意天圆地方;层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

老君阁造像,以徐悲鸿当年在青城的遗作《紫气东来》(老子跨青牛出关图)为蓝本,经许多学者、艺术家和鉴赏家精研,并由青城山道友绘制、塑造而成。老君像高十三米六,连牛身通高十六米。悉按古典建筑规范,用钢筋水泥浇铸,精铜包里,金光炫目,栩栩如生。自古及今,绝无仅有,乃融老子的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及古老朴素唯物辩证相对论者之道教祖师光辉造像.

青城山景点讲解导游词2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们现在出发去游览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3公里,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的胜地。又因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广及全国,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听出青城山的基本特点了;那就是离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的风景名胜地,而且还要加上六个字:保护相当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的专家充分肯定。当然,“眼见为实”,一会儿大家亲临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

道教文化

据地质考察,青城山形成于1亿8千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山体抬升时受强烈挤压,岩层破碎。起伏较大,褶皱明显,所以山形千奇百怪,绝壁深壑,断崖裂石,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传青城山区有36峰、8大洞、72小洞、共108景。一百单八是一个吉祥数字,表示景点很多,但人们更向往的是这里满布山岭的古木森林和蜿蜒山路上那无尽的清凉幽意,以及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保护完好的宫观建筑艺术。

说到道教文化,由于道教在青城山两仟多年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历代高道的主持和经营,青城山一直作为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护。可以说,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遗址、历史传说、饮食习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渗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发展也有几个起落。远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邛崃山系的鹤鸣山(今大邑县境)修道的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创立道教。因张陵被其弟子尊为“天师”,所创道教也叫“天师道”。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到南宋时,青城山道士李少微等人创清微派,以行雷法为能事,将内丹术与符咒术相结合,称“可以驱邪,可以治病,可以达帝,可以啸命风雷,可以斡旋造化”,元朝封他为“雷渊广福真人”,一时信徒很多,青城山又再度兴旺起来。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练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青城山道士逃走,直到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后来陈在四川官员的帮助下,得到康熙皇帝的钦赐御书“丹台碧洞”,并封他为“碧洞真人”。

从此,青城山道系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城山吸收了各地道士,原来丹台碧洞宗的格局有所改变,但其在道教中仍是很有影响的一支。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青城山道士易心莹被选为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其后,傅元天道长也被选为中国道协副会长,1992年当选为会长,并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所以,研究道教文化的人是不可不来青城山的。

山门

各位贵宾,现在已到青城山前,眼前那座古典辉煌的山门和后面青翠入云的山林,总是让每一个来客感到—股浓浓的幽意,急于走进这清幽世界的心情也油然而生。请不要着急,让我们先看看山门旁的建福宫。

卡福宫,在丈人峰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丈人洞,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丈人峰因宁封得名,相传宁封是黄帝时的制陶官员,能履蹈烈焰,随烟上下,又能驾御风云,宁封帮助黄帝学会“龙跷飞行”之术,打败了蚩尤,统一华夏,被黄帝封为统领五岳的“五岳丈人”。宋时又加封蜀州青城山丈人观九天丈人、储福定命真君。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宁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今建福宫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近年又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和补建。

卡福宫建筑面积1196平方米。前建亭楼映衬,后有丹台翠林,门额建福宫三字是1940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前殿叫“长生殿”,供的是晋代高道范长生。正殿是宁封和杜光庭塑像。后殿三尊塑像,中间是太上老君,被尊为道教教主,左是东华帝君,即神话中的东卫公,为全真道的第一位祖师,右为道教全真派创立者王重阳。殿堂板壁上有张三丰祖师的诗。楹柱上挂的394字的“青城长联”,写景说典,有兴趣的可以一读。

索道

盔山门,我们右行去月城湖坐索道上山。这条林间山道首先进人眼帘的是路旁并立的雨亭和翠光亭。

青城山的游山道上散布着许多的桥、亭和牌坊,与林相配,因山取势,形成意趣不同的风景图画。山亭多取枯树为柱,以树皮盖顶,树根为凳,枯枝古藤为装饰,符合道教的清静无为,回归自然,与青幽的山景浑然一体。亭型也随景而异,有随路转折形成的三角亭——怡乐窝;有半倚山崖的方亭——泠然亭;有伫立峰顶的八角亭——息心亭;还有山路穿过而减柱的卧云亭,有随山势而成弧形的凝翠桥,这些山亭都应景造型,命名切景,又配有贴切的楹联,更富有诗意。各位在游程中将会不断看到。

月城湖到了。这里原有一股甘泉,名叫“丈人泉”。1985年人们在此筑坝拦水,形成湖泊。我们过湖乘索道缆车直达上清宫。从高处往下走,比步行登山省时省力,也就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游览了。索道全长980米,采用安全舒适的循环式吊椅载客,游人凌空观景,眼界开阔,别有情趣。

第10篇 澳门汗青城区导游词400字

澳门汗青城区导游词400字

列位旅客,各人好!我是澳门汗青城区的导游,各人可以叫我“小张”。但愿各人可以从我的讲授中领会澳门汗青城区的魅力。

我先给各人大略先容澳门汗青城区,澳门汗青城区是一片以澳门旧城区为焦点的汗青街区,个中包罗议事亭前地、大堂前地、白鸽巢前地等多个广场空间以及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等20处风景,它们都被列为《天下遗产名录》。澳门汗青城区生涯了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换的汗青精华,它是中国境内现存年月最远、局限最大、生涯最完备,以西式构筑为主、中西式构筑相互辉映的汗青城区,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撒播汗青的重要见证。

此刻我们要去大三巴牌楼,各人先从议事亭前地喷水池出发,沿着海浪形碎石路往北走。啊!这里不算宽广的街道两旁,具有艺术感的构筑一座又一座,真是令我们目不暇接。好!差不多来到山坡最高点的时辰,旅客们,大三巴牌楼就挺立在面前。澳门最闻名的胜景事业——大三巴牌楼,它早已成了见证澳门汗青与文化的符号。汇报各人,它现实上不是牌楼,而是圣保禄教堂的正门前壁,与教堂为邻的圣保禄大学在1835年失火,教堂受损,正门前壁和依山而建的大石阶,是由坚石组建而成,大火毁不了,因今生涯至今。

请各人细细游赏大三巴牌楼,同时不要乱丢垃圾,掩护好大三巴牌楼。

第11篇 四川优秀导游词参考青城天下幽词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们现在出发去游览青城山。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3公里,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的胜地。又因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厂及全国,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己经听出青城山的基本特点了;那就是离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的风景名胜地,而且还要加上六个字:保护相当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来的专家充分肯定。当然,'眼见为实',一会儿大家亲临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呈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

据地质考察,青城山形成于1亿8千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山体抬升时受强烈挤压,岩层破碎,起伏较大,褶皱明显,所以山形千奇百怪,绝壁深壑,断崖裂石,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传青城山区有36峰、8大洞、72小洞、共108景。一百单八是一个吉祥数字,表示景点很多,但人们更向往的是这里满布山岭的古木森林和婉蜒山路上那无尽的清凉幽意,以及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保护完好的宫观建筑艺术。

说到道教文化,由于道教在青城山两仟多年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历代高道的主持和经营,青城山一直作为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护。可以说,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遗址、历史传说、饮食习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渗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发展也有几个起落。远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邛崃山系的鹤鸣山(今大邑县境)修道的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创立道教。因张陵被其弟子尊为'天师',所创道教也叫'天师道'。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土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兰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到南宋时,青城山道士李少微等人创清微派,以行雷法为能事,将内丹术与符录咒术相结合,称'可以驱邪,可以治病,可以达帝,可以啸命风雷,可以斡旋造化',元朝封他为'雷渊广福真人',时信徒很多,青城山又再度兴旺起来。

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炼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青城山道士逃走,直到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后来陈在四川官员的帮助下,得到康熙皇帝的钦赐御书'丹台碧洞',并封他为'碧洞真人'。从此,青城山道系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城山吸收了各地道士,原来丹台碧洞宗的格局有所改变,但其在道教中仍是很有影响的一支。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青城山道士易心莹被选为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其后,傅元天道长也被选为中国道协副会长,1992年当选为会长,并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所以,研究道教文化的人是不可不来青城山的。

各位贵宾,现在已到青城山前,眼前那座古典辉煌的山门和后面青翠人云的山林,总是让每一个来客感到一股浓浓的幽意,急于走进这清幽世界的心情也油然而生。请不要着急,让我们光看看山门旁的建福宫。

建福宫,在丈人蜂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丈人祠,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丈人峰因宁封得名,相传宁封是黄帝时的制陶官员,能履蹈烈焰,随烟上下,又能驾御风云,宁封帮助黄帝学会'龙跷飞行'之术,打败了董尤,统一华夏,被黄帝封为统领五岳的'五岳丈人'。宋时又加封蜀州青城山丈人观九天丈人、储福定命真君。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宁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今建福宫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近年又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和补建。建福宫建筑面积1196平方米。前建亭楼映衬,后有丹台翠林,门额建福宫三字是1940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前殿叫'长生殿',供的是晋代高道范长生。正殿是宁封和杜光庭塑像。后殿三尊塑像,中间是太上老君,被尊为道教教主,左是东华帝君,即神话中的东卫公,为全真道的第一位祖师,右为道教全真派创立者王重阳。殿堂板壁上有张三丰祖师的诗。楹柱上挂的394字的'青城长联',写景说典,有兴趣的可以一读。

进山门,我们右行去月城湖坐索道上山。这条林间山道首先进入眼帘的是路旁并立的雨亭和翠光亭。青城山的游山道上散布着许多的桥、亭和牌坊,与林相配,因山取势,形成意趣不同的风景图画。山亭多取枯树为柱,以树皮盖顶,树根为凳,枯技古藤为装饰,符合道教的清静无为,回归自然,与青幽的山景浑然一体。亭型也随景而异,有随路转折形成的三角亭——怡乐窝;有半倚山崖的方亭——拎然亭;有仁立峰顶的八角亭——息心亭;还有山路穿过而减柱的卧云亭,有随山势而成弧形的凝翠桥,这些山亭都应景造型,命名切景,又配有贴切的楹联,更富有诗意。各位在游程中将会不断看到。

月城湖到了。这里原有一股甘泉,名?'丈人泉'。1985年人们在此筑坝拦水,形成湖泊。我们过湖乘索道缆车直达上清宫。从高处往下走,比步行登山省时省力,也就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游览了。索道全长980米,采用安全舒适的循环式吊椅载客,游人凌空观景,眼界开阔,别有情趣。

下索道,已是上清宫景区的四望观。上清宫位于高台山之阳,是青城山现存38处宫观中位置最高的一座道观,宫门上有门楼,上清宫三个大字是蒋介石手书,两旁联文是国民党元老、书法家于右任撰书'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说青城山的草木都得到了道家仙气的沾染,自古这座名山就等待各位朋友的光临。另一副是爱国将领冯玉祥撰书的称颂道教的对联,字体恭整好认,我就不逐字念读了。

殿的右侧南楼前有两井并列,称为鸳鸯八卦井。两井一方——园,其泉源相通,但一浑一清,一浅一深,井旁刻有国画大师张大千手书'鸳鸯井'三字。

殿右侧厅有摘木板壁刻《道德经》全文。殿左侧有长廊通向配殿,内祀孔子和关羽,取名文武殿,两旁有张大千所绘麻姑、王母、三丰祖师、花蕊夫人画像石刻。文武殿右下为麻姑池,传为麻姑浴丹处,形如半月,深广数尺,水色碧绿,长年不竭不溢。

上清宫主殿供奉的是太上老君,也就是道教的教祖老子。

由文武殿前长廊再前行到皇经楼,出院门至圣灯亭。旁有小路直上高台山的峰顶——彭祖峰,山上有亭叫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现在改建成一个接待点,又在其更高处新修了'老君阁'。三层楼的罩式高阁里面供奉着道教教主李老君骑青牛的巨大铜像。请大家上阁去看。站在老君阁的三楼观光廊上,凭廊远眺,青城诸峰,碧绿一片,拱伏眼界,山风横过,翠浪起伏,那份清心爽目的舒适和快意,真是难以形容。再远看,岷山隐隐,岷江如带,蜿蜒飘逸。成都平原如千里锦绣,历历在目。 如果夜宿上清宫,那末还可赏神灯、观日出、看云海,这是青城山的三大奇观,各有奇趣。

沿路下山,前面要经过一段崎毗陡峭的山路,虽有扶手铁链,也请大家小心,经过大小朝阳洞,?'访宁桥'路就好走了。

访宁桥往左约二里到祖师殿。此殿始建于晋,原名洞天观,现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供奉真武大帝和三丰祖师,故又名真武宫。祖师殿面对的山谷叫白云溪,背后是轩辕峰,林岚掩映,环境清幽。古迹有唐代高道杜光庭读书的'读书台'。1982年被定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殿右那条小道可去青城后山。冯玉祥将军在抗战期间三次到过青城山,1945年那次住祖师殿。得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将军不胜喜悦,在殿侧刻碑筑亭以为纪念,此碑现在祖师殿内,作为文物保护。

快到天师洞了,这里叫古龙桥,请看南面那条山缝,从崖顶直到山脚笔直裂开的一条石缝,说是山缝,实际约有18米宽,深达70多米,景色奇险,传说是张天师为降伏青城山的妖魔鬼怪,念咒画符之后,朱笔一掷,笔迹裂山为槽,人们就叫它为'掷笔槽'。

这里是天师殿,我们通常说的天师洞景区是指古常道观为代表的一组宫观建筑群。天师殿是最上部也是常道观的最后一殿。这殿位于第三混元顶的岩腹洞前,清光绪十年重建。上层洞窟里面供的张天师,因此人们说这里才是名符其实的天师洞。请看这座隋代石刻的张天师像、三只眼睛怒视,神态威严,左掌直伸,现出掌?quot;阳平治都功印',据说是天师以镇山之宝降魔的法像。旁边是他的第30代孙、宋代虚靖天师的塑像,和气文雅,一副济世救人的形象。天师殿是天师道的祖庭,过去的江西龙虎山历代天师就任后,都要到这里朝拜。

往前为'三皇殿',内有伏羲、神农、轩辕三皇石像各一尊,神座前有唐代开元皇帝书碑,令'观还道家,寺依山外旧所',十分宝贵,世代传为镇山之宝。其它碑刻有张大千先生的'天师像'和《龙门派碧洞宗道脉渊源碑》等,都是值得观赏的文物。

黄帝祠在正殿'三清殿'后,我们从上清宫下来,是从后向前看,所以凭着天师殿,再进黄帝祠,最后再游三清殿。黄帝祠是供奉的轩辕黄帝。殿宇重檐回廊,古朴静雅,横额上有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石任手书的'古黄帝祠'四个金字、祠前的'轩辕黄帝祠碑'刻的是冯玉祥将军1943年撰题的颂祠:'轩辕黄帝,伟大民祖,战功烈烈,仁爱各族。制礼作乐,能文能武,垂教子孙,流芳千古。'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受人崇敬,尊之为神。青城山因有黄帝到丈人山,访宁封修习'龙跷飞行'之术的传说故事,所以早在隋朝年间山上就立祠祭祖了。

现在我们游览三清殿。三清殿是天师洞景区最宏伟和最值得欣赏的道教宫观建筑。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建于1923年,近年又进行过维修。殿前通廊以九级石阶接托,前瞻以六根大石圆柱支撑,石柱又分别立于高1.2米、精雕奇兽图案的石础上面,显得庄严而又十分气派。殿堂横列五大开间,共580平方米,前后檐柱和经柱共有4.4米高的整石圆雕大柱28g根,石柱上端撑弓、弯门全系楼空花刻,有飞禽走兽,人物花草,色调素雅,与建筑配合和谐协调。楼上是'无极殿',楼正三中有八角形楼井,用于采光通风,还可卸去游人压抑之感,正中口悬有康熙御书'丹台碧洞'匾额。殿内供奉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居于玉清化境(在清微天)的元始天尊,象征洪元世纪;居于上清化境(在禹余天)的灵宝天尊,象征混元世纪;居于太清仙境(在大赤天)的道德天尊,象征太初世纪。这位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三位天尊合称'三清',所以这里叫'三清殿'。殿前的石栏上,刻有许多人像,光头露背,翻腾扑跃,嬉闹戏耍,光头上没有戒疤,天灵盖下凹未平,有的还有'毛根儿',穿开裆裤,若婴孩形象,是为'赤子'。按《道德经》说:'常德不离,得力归于婴儿',教人要保持纯洁、善良的赤子之心,认为修道的人要回返到童心不泯的境界。石雕中还设计了一些乐器,那海螺遇到山风,会发生悦耳的声音,叫'天籁'。这组百雕就叫天籁婴灵图,反映了道教的哲理和审美情趣。

殿前还有一株古银杏,高约30米,树冠直径36米,传为张天师手植。

走出古常道观的山门,天师洞景区的游览告一段落,请大家再看一下这宫观的位置,当初的选址人是何等的高明!

古常道观位处白云溪和海棠峰之间山坪上,海拔高1000米,后有第三混元顶耸立如屏,左接青龙岗,右携黑虎塘,三面环山,前方白云谷视野开阔,可望千崖迤逦,万树凝烟,身居深山目及天际,一派神仙都会的境界。而且天师洞的宫观建筑把山门、三清殿和黄帝殿作为核心,布置在中轴线上,大小十多十天井和曲折环绕的外廊,随地形高低错落,把殿宇楼阁联成一片,廊柱上楹联诗刻,天井中古木奇花,充满诗情画意,与周围的山景相衬,分外幽雅。十分符合道教的融于自然的思想。

各位朋友,现在顺路下山。我们今天看到的青城山比它以往的任何时候更青幽、更美丽,到此旅游的中外游客也比任何时期更多。这是因为,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青城山的自然面貌和宫观亭阁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保护,1999年,都江堰——青城山景区正式申报自然文化双遗产,政府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青城山焕发了青春,更加靓丽。

大家就要离开青城山了,如果有的朋友想带土特产回去馈赠亲朋好友,我介绍四样青城山有名的特产:白果炖鸡、洞天乳酒、青城贡茶、洞天泡菜。

第12篇 四川青城山景区导游词

青城山导游词篇一

青城山为中国玄门劈头地之一,属玄门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称“丈人山”,东距成都会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主峰老霄顶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全国幽”之美誉。青城山是中国闻名的汗青名山和国度重点风光胜景区,并于2000年同都江堰配相助为一项天下文化遗产被列入天下遗产名录。

青城山属于亚热带温湿季民俗候区,年均匀气温15摄氏度阁下,素有“洞天福地”、“人世瑶池”之称,山内古木参天,群峰围绕,四序如春,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致美妙,文物事业浩瀚;后山天然风景原始而华丽,如世桃园,雄壮而又隐秘。

青城山旅游最佳时刻:一年四序皆相宜旅游,7、8月更是避暑胜地。

青城山导游词篇二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是中国玄门劈头地之一,属玄门名山,国度5a级景区。于2000年同都江堰配相助为一项天下文化遗产被列入天下遗产名录。 青城山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全山林木青葱,四序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全国幽”之美誉。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光胜景区的主体部门,约15平方千米,景致美妙,文物事业浩瀚,首要景点有建福宫、自然图画、天师洞、向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行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冷气逼人、炎天则风凉无比,蔚为异景,首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归纳综合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天津导游词,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富强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天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浮现出道家崇尚朴实天然的气魄威风凛凛。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书生所推许,唐代“诗圣”杜甫来到青城山写下了“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1940年前后,今世国画人人张大千举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宫。他寻幽探胜,泼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还篆刻钤记一方,自号'青城客'。六十年月,张大千在远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罗画巨幅《青城山全图》,供本身及家人卧游。暮年自云:“看山还家园青”,“目前能画不能归”,终身对家园青城仙山布满着眷恋之情。 堪称青城山特色的尚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天然异景。个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怪异。上清宫是抚玩圣灯的最佳观景处。每逢雨后天晴的夏季,夜幕来临后,在上清宫四面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灼烁点点,闪烁飘扬,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

青城山导游词篇三

青城山自古素有“青城全国幽”的美誉,分前山和后山两部门,前山是青城山风光胜景区的主体,玄门文化、文物事业多齐集这里,这里也是一样平常旅客口中的“青城山”;后山以天然风物取胜,是度假休闲的好行止。

嬉戏青城山,一样平常来说半天足矣,无需住宿。山间四处有售卖饮食的店肆。假如时刻丰裕,提议住宿一夜,便于第二天早起看日出,山间天师洞和上清宫皆有道观提供食宿。

青城山山门外的建福宫建于唐代,最大的看点是宫内悬挂的一副394字的长春联。沿着山门进入后,经滴翠亭、自然阁,到怡乐窝就分成两条线路:一条是左边的步道,可步行上山;右边则是去往月城湖,乘坐渡船到对岸乘坐索道,可直达上清宫,与步道会集。提议步行上山,然后乘坐索道下山,可领会游山的爱好。

沿着步道步行上山,经引胜亭、山荫亭等处,抵达天师洞。天师洞分三清殿、三皇殿和黄帝祠三重大殿。三清殿前悬挂的“丹台碧洞”匾额是清朝康熙天子亲笔手书。黄帝祠左侧有一洞窟,听说是昔时张道陵修炼之处。

天师洞上行至访宁桥,路又分为两支,左边通往祖师殿,右边去往向阳洞。祖师殿供奉真武大帝和张三丰,但嬉戏竣事要原路返回访宁桥,你也可以擦过祖师殿,直接去往向阳洞。向阳洞是一个自然洞窟,听说昔时蒋介石曾在此遁迹。继承上行就达到上清宫了。

上清宫是青城山里位置最高的道观,宫内有老君殿、三清殿、文武殿和道德经堂,香火兴隆,大大都游人至此城市烧香祈福。宫门口有观日亭,得当抚玩日出。

出上清宫继承前行,可以达到青城第一峰(彭祖峰)顶,山顶建有老君阁,阁中供奉的老君造像是以昔时徐悲鸿遗作《紫气东来》为原型而绘制。嬉戏竣事,原路下山,从上清宫前行不远即达索道上站。

第13篇 四川青城山文导游词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们现在出发去游览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3公里,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的胜地。又因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广及全国,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听出青城山的基本特点了;那就是离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的风景名胜地,而且还要加上六个字:保护相当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的专家充分肯定。当然,眼见为实”,一会儿大家亲临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

道教文化

据地质考察,青城山形成于1亿8千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山体抬升时受强烈挤压,岩层破碎。起伏较大,褶皱明显,所以山形千奇百怪,绝壁深壑,断崖裂石,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传青城山区有36峰、8大洞、72小洞、共108景。一百单八是一个吉祥数字,表示景点很多,但人们更向往的是这里满布山岭的古木森林和蜿蜒山路上那无尽的清凉幽意,以及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保护完好的宫观建筑艺术。

说到道教文化,由于道教在青城山两仟多年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历代高道的主持和经营,青城山一直作为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护。可以说,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遗址、历史传说、饮食习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渗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发展也有几个起落。远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邛崃山系的鹤鸣山(今大邑县境)修道的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创立道教。因张陵被其弟子尊为天师”,所创道教也叫天师道”。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到南宋时,青城山道士李少微等人创清微派,以行雷法为能事,将内丹术与符咒术相结合,称可以驱邪,可以治病,可以达帝,可以啸命风雷,可以斡旋造化”,元朝封他为雷渊广福真人”,一时信徒很多,青城山又再度兴旺起来。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练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青城山道士逃走,直到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后来陈在四川官员的帮助下,得到康熙皇帝的钦赐御书丹台碧洞”,并封他为碧洞真人”。

从此,青城山道系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城山吸收了各地道士,原来丹台碧洞宗的格局有所改变,但其在道教中仍是很有影响的一支。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青城山道士易心莹被选为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其后,傅元天道长也被选为中国道协副会长,1992年当选为会长,并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所以,研究道教文化的人是不可不来青城山的。

山门

各位贵宾,现在已到青城山前,眼前那座古典辉煌的山门和后面青翠入云的山林,总是让每一个来客感到—股浓浓的幽意,急于走进这清幽世界的心情也油然而生。请不要着急,让我们先看看山门旁的建福宫。

建福宫,在丈人峰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丈人洞,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丈人峰因宁封得名,相传宁封是黄帝时的制陶官员,能履蹈烈焰,随烟上下,又能驾御风云,宁封帮助黄帝学会龙跷飞行”之术,打败了蚩尤,统一华夏,被黄帝封为统领五岳的五岳丈人”。宋时又加封蜀州青城山丈人观九天丈人、储福定命真君。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宁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今建福宫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近年又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和补建。

建福宫建筑面积1196平方米。前建亭楼映衬,后有丹台翠林,门额建福宫三字是1940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前殿叫长生殿”,供的是晋代高道范长生。正殿是宁封和杜光庭塑像。后殿三尊塑像,中间是太上老君,被尊为道教教主,左是东华帝君,即神话中的东卫公,为全真道的第一位祖师,右为道教全真派创立者王重阳。殿堂板壁上有张三丰祖师的诗。楹柱上挂的394字的青城长联”,写景说典,有兴趣的可以一读。

索道

进山门,我们右行去月城湖坐索道上山。这条林间山道首先进人眼帘的是路旁并立的雨亭和翠光亭。

青城山的游山道上散布着许多的桥、亭和牌坊,与林相配,因山取势,形成意趣不同的风景图画。山亭多取枯树为柱,以树皮盖顶,树根为凳,枯枝古藤为装饰,符合道教的清静无为,回归自然,与青幽的山景浑然一体。亭型也随景而异,有随路转折形成的三角亭——怡乐窝;有半倚山崖的方亭——泠然亭;有伫立峰顶的八角亭——息心亭;还有山路穿过而减柱的卧云亭,有随山势而成弧形的凝翠桥,这些山亭都应景造型,命名切景,又配有贴切的楹联,更富有诗意。各位在游程中将会不断看到。

月城湖到了。这里原有一股甘泉,名叫丈人泉”。1985年人们在此筑坝拦水,形成湖泊。我们过湖乘索道缆车直达上清宫。从高处往下走,比步行登山省时省力,也就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游览了。索道全长980米,采用安全舒适的循环式吊椅载客,游人凌空观景,眼界开阔,别有情趣。

上清宫

下索道,已是上清宫景区的四望观。

上清宫位于高台山之阳,是青城山现存38处宫观中位置最高的一座道观,宫门上有门楼,上清宫三个大字是蒋介石手书,两旁联文是国民党元老、书法家于右任撰书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说青城山的草木都得到了道家仙气的沾染,自古这座名山就等待各位朋友的光临。另一副是爱国将领冯玉祥撰书的称颂道教的对联,字体恭整好认,我就不逐字念读了。殿的右侧南楼前有两井并列,称为鸳鸯八封井。两井—方一圆,其泉源相通,但一浑一清,一浅一深,井旁刻有国画大师张大千手书鸳鸯井”三字。殿右侧厅有楠木板壁刻《道德经》全文。殿左侧有长廊通向配殿,内祀孔子和关羽,取名文武殿,两旁有张大千所绘麻姑、王母、三丰祖师、花蕊夫人画像石刻。文武殿右下为麻姑池,传为麻姑浴丹处,形如半月,深广数尺,水色碧绿,长年不竭不溢。

上清官主殿供奉的是太上老君,也就是道教的教祖老子。由文武殿前长廊再前行到皇经楼,出院门至圣灯亭。旁有小路直上高台山的峰顶——彭祖峰,山上有亭叫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现在改建成一个接待点,又在其更高处新修了老君阁”。

三层楼的罩式高阁里面供奉着道教教主李老君骑青牛的巨大铜像。请大家上阁去看。站在老君阁的三楼观光廊上,凭廊远眺,青城诸峰,碧绿一片,拱伏眼界,山风横过,翠浪起伏,那份清心爽目的舒适和快意,真是难以形容。再远看,岷山隐隐,岷江如带,婉蜒飘逸。成都平原如千里锦绣,历历在目。如果夜宿上清宫,那么还可赏神灯、观日出、看云海,这是青城山的三大奇观,各有奇趣。

沿路下山,前面要经过一段崎毗陡峭的山路,虽有扶手铁链,也请大家小心,经过大小朝阳洞,到访宁桥”路就好走了。

祖师殿

访宁桥往左约二里到祖师殿。此殿始建于晋,原名洞天观,现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供奉真武大帝和三丰祖师,故又名真武宫。祖师殿面对的山谷叫白云溪,背后是轩辕峰,林岚掩映,环境清幽。古迹有唐代高道杜光庭读书的读书台”。

1982年被定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殿右那条小道可去青城后山。冯玉祥将军在抗战期间三次到过青城山,1945年那次住祖师殿。得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将军不胜喜悦,在殿侧刻碑筑亭以为纪念,此碑现在祖师殿内,作为文物保护。

快到天师洞了,这里叫古龙桥,请看南面那条山缝,从崖顶直到山脚笔直裂开的一条石缝,说是山缝,实际约有18米宽,深达70多米,景色奇险,传说是张天师为降伏青城山的妖魔鬼怪,念咒画符之后,朱笔一掷,笔迹裂山为槽,人们就叫它为掷笔槽”。

天师殿

这里是天师殿,我们通常说的天师洞景区是指古常道观为代表的一组宫观建筑群。天师殿是最上部也是常道观的最后一殿。这殿位于第三混元顶的岩腹洞前,清光绪十年重建。

上层洞窟里面供的张天师,因此人们说这里才是名符其实的天师洞。请看这座隋代石刻的张天师像、三只眼睛怒视,神态威严,左掌直伸,现出掌中阳平治都功印”,据说是天师以镇山之宝降魔的法像。旁边是他的第30代孙、宋代虚靖天师的塑像,和气文雅,一副济世救人的形象。天师殿是天师道的祖庭,过去的江西龙虎山历代天师就任后,都要到这里朝拜。

往前为三皇殿”,内有伏羲、神农、轩辕三皇石像各一尊,神座前有唐代开元皇帝书碑,令观还道家.寺依山外旧所”,十分宝贵,世代传为镇山之宝。其它碑刻有张大千先生的天师像”和《龙门派碧洞宗道脉渊源碑》等,都是值得观赏的文物。

黄帝祠在正殿三清殿”后,我们从上清宫下来,是从后向前看,所以先看天师殿,再进黄帝祠,最后再游三清殿。黄帝祠是供奉的轩辕黄帝。殿宇重檐回廊,古朴静雅,横额上有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石任手书的古黄帝祠”四个金字,祠前的轩辕黄帝洞碑”刻的是冯玉样将军1943年撰题的颂词:轩辕黄帝,伟大民祖,战功烈烈,仁爱各族。制礼作乐,能文能武,垂教子孙,流芳千古。”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受人崇敬,尊之为神。青城山因有黄帝到丈人山,访宁封修习龙跷飞行”之术的传说故事,所以早在隋朝年间山上就立洞祭祀了。

三清殿

现在我们游览三清殿。三清殿是天师洞景区最宏伟和最值得欣赏的道教宫观建筑。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建于1923年,近年又进行过维修。殿前通廊以九级石阶接托,前檐以六根大石圆柱支撑,石柱又分别立于高1.2米、精雕奇兽图案的石础上面,显得庄严而又十分气派。殿堂横列五大开间,共580平方米,前后檐柱和经柱共有4.4米高的整石圆雕大柱28根,石柱上端撑弓、弯门全系镂空花刻,有飞禽走兽,人物花草,色调素雅,与建筑配合和谐协调。楼上是无极殿”,楼正中有八角形楼井,用于采光通风,还可卸去游人压抑之感,正中悬有康熙御书丹台碧洞”匾额。殿内供奉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居于玉清化境(在清微天)的元始天尊,象征洪元世纪;居于上清化境(在禹余天)的灵宝天尊,象征混元世纪;居于太清仙境(在大赤天)的道德天尊,象征太初世纪。这位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三位天尊合称三清”,所以这里叫三清殿”。

殿前的石栏上,刻有许多人像,光头露背,翻腾扑跃,嬉闹戏耍,头光上没有戒疤,天灵盖下凹未平,有的还有毛根儿”,穿开挡裤,若婴孩形象,是为赤子”。按《道德经》说:常德不离,得力归于婴儿”,教人要保持纯洁、善良的赤子之心,认为修道的人要回返到童心不泯的境界。石雕中还设计了一些乐器,那海螺遇到山风,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叫天籁”。这组石雕就天簌婴灵图,反映了道教的哲理和审美情趣。

殿前还有一株古银杏,高约30米,树冠直径36米,传为张天师手植。

下山

走出古常道观的山门,天师洞景区的游览告一段落,请大家再看一下这宫观的位置,当初的选址人是何等的高明!

古常道观位处白云溪和海棠峰之间山坪上,海拔高1000米,后有第三混元顶耸立如屏,左接青龙岗,右携黑虎塘,三面环山,前方白云谷视野开阔,可望千崖迤逦,万树凝烟,身居深山目及天际,一派神仙都会的境界。而且天师洞的宫观建筑把山门、三清殿和黄帝殿作为核心,布置在中轴线上,大小十多个天井和曲折环绕的外廊,随地形高低错落,把殿宇楼阁联成一片,廊柱上楹联诗刻,天井中古木奇花,充满诗情画意,与周围的山景相衬,分外幽雅。十分符合道教的融于自然的思想。

各位朋友,现在顺路下山。我们今天看到的青城山比它以往的任何时候更青幽、更美丽,到此旅游的中外游客也比任何时期更多。这是因为,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青城山的自然面貌和宫观亭阁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保护,1999年,都江堰——青城山景区正式申报自然文化双遗产,政府又投入大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青城山焕发了青春,更加靓丽。

大家就要离开青城山了,如果有的朋友想带土特产回去馈赠亲朋好友,我介绍四样青城山有名的特产:白果炖鸡、洞天乳酒、青城贡茶、洞天泡菜。

青城导游词(精选13篇)

青城山导游词篇一青城山为中国玄门劈头地之一,属玄门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称“丈人山”,东距成都会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主峰老霄顶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青城信息

  • 青城导游词(精选13篇)
  • 青城导游词(精选13篇)13人关注

    青城山导游词篇一青城山为中国玄门劈头地之一,属玄门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称“丈人山”,东距成都会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主 ...[更多]

  • 青城山导游词(精选10篇)
  • 青城山导游词(精选10篇)10人关注

    青城山(mount qingcheng)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球道教全真道圣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下 ...[更多]

相关专题

导游词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