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致辞 > 导游词

海盐县导游词(精选4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6

海盐县导游词

第1篇 海盐县天宁寺的导游词

天宁寺位于浙江省海盐县旧城西门外小栅桥之西、大栅桥之北,朝圣桥河北。该寺历史上占地面积九十余亩,殿宇僧舍据说有5480间,四面河道环绕,独处一方,以舟楫相通,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建朝圣桥,元惠宗至正五年(1345年)建天宁寺桥(即大栅桥),并相继建造迎恩桥(即栅桥)。天宁寺历史悠久,规模恢大,兴旺时有僧众百数十人,晨钟墓鼓,木鱼梵音,香烛煙光,终年不绝。

相传天宁寺创于汉朝,初名“禅悦院”。唐朝宗大历三年(768年)建千佛大宝阁。北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敕赐“天宁永祚禅寺”匾额。南宋光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僧长溪创建山门殿和宝塔,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僧永模建圆通殿。元世祖至元二年(1336年)僧梵琦(字楚石)募缘建镇海塔。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佛阁、法堂及方丈室。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建西方殿和钟楼、轮藏及廊庑。神宗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请来《大藏经》计6714卷。洪武三年(1370年)高僧梵琦大师被诏徵,赐号“佛日普照慧辩禅师”,著有《楚石语录》,作《怀净土诗》传于世。源瀚大师,字觉海,住持天宁寺时,经八载重修千佛阁,又经八载重建镇海塔。清高宗乾隆廿六年(1761年)。钱陈群为之作记,著有《水云集》。思宗崇祯元年(1628年)僧生白、眉白、元白三人重建千佛阁。清高宗乾隆至穆宗同治间,两次进行维修。民国二十五年曾修理镇海塔。

天宁寺的整个布局至明朝已基本形成,在自南而北中的中轴线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组组结构精巧装饰华丽的古建筑。进入山门,为金刚殿,正中朝南为弥勒佛坐像,坦胸凸肚,笑容满面,上有“皆大欢喜”四个大字。左右两联曰:“大腹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其背面朝北为韦驮菩萨立像,两边为四大金刚,进内为大雄宝殿,殿前有石狮子一对,很大的铁香炉一具。拾级登殿,殿内正中为三世佛像,两边为十八尊罗汉。北后朝北为观音大士立像,手执仙瓶、柳枝,脚立鰲鱼头上,海浪滔滔,众仙童相护。大雄宝殿建筑巍峨,飞檐翘角,朱栋彩梁,肃穆庄严。

大殿后为千佛阁。阁为两层,上为藏经楼,下为佛殿。步入下门,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像。铜钟、大鼓悬于两侧。千佛阁每年阴历六月六日晒经日开放,平时除拜忏等外,均不开放,仅走偏门,故阁内幽雅安静,俗鹿尽消。千佛阁左右前后为禅堂、方丈室、法堂、僧舍、菜园等。最后为镇海宝塔。镇海塔为楚石禅师所造。因元朝海岸线变迁,潮水直逼海盐城下,气势汹汹,威胁很大。当时认为塔能镇海,楚石禅师遂介议募资建塔,历二十九年始成,据说建造之时,每一砖都由楚石禅师顶首跪诵大悲咒一卷,其精神感入至深。塔共七层,八角形,高24丈,明朝多次修葺。清乾隆年间失火,七级俱焚,仅存塔心,遂又重建。光绪和民国期间,多次重修。塔前西侧有池。池西有仙桥,桥下河浜可停小船。

历史上天宁寺香煙极盛,尤其是六日、十八、十九几日,更是热闹非凡,香客、游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由于水路交通十分发达,明清以来天宁寺的庙会成为远近闻名的物资集散市场。

民国时期,天宁寺开始衰落,1937年11月5日,日本侵略军在金山嘴一带登陆,日舰炮轰武原镇,天宁寺镇海塔中弹受重损,1938年,镇海塔再遭日军炮轰,塔身倾斜。1856年8月1日,十一级台风侵袭海盐,镇海塔顶坍落,塔身倾斜更为严重。1960年拆除上面三层,残存四层,高仅20.7米,塔基为须弥座,有石雕,犹保存元朝建筑风格,1980年12月,千佛阁,列为引县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5年至1987年,省文物局县政府先后拔款36万元,重修千佛阁,至此,整个天宁寺范围内仅存千佛阁一座,禅堂古井一口,镇海塔塔基一座,约两抱粗古银杏树一株,1996年8月被批准正式对开开放。在此之前,虽山门紧闭,但平时烧香礼佛者仍有不少。1998年10月,县政府拟定逐步修复天宁寺的规划,责令在原天宁寺范围内的单位一律拆迁,几年后,天宁寺一定会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人面前。

第2篇 海盐县南北湖导游词

海盐县南北湖导游词

海盐概况

海盐县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历史悠久,置县于秦,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全县陆地面积507.3平方公里,海湾面积565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53.5公里。气候温和、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

海盐山水风光闲雅秀丽,人文景观渊源流长,有浙江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南北湖风景区”、中国十大名园之一的“绮园”、被誉为“浙江第一阁”的“千佛阁”等。 近年来,海盐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围绕县委县府“一城三地”的总体目标,按照“五位一体”的原则,把旅游、文化、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以南北湖风景区为龙头、整合秦山核电工业旅游区、白塔山海岛生态旅游区、武原镇文化商贸旅游区、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旅游区五块旅游资源,形成了自然景观游、休闲度假游、名人文化游、海岛风光游、核电科技游、大桥工程游等杭州湾北岸黄金旅游线及特色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滨海休闲旅游新城,打响海盐旅游品牌,实现休闲旅游经济产业的新跨越。

南北湖

概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北湖这一大自然恩赐的瑰宝,集山水之精华,聚人文之荟萃,成为钱塘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观光旅游。

南北湖山不高,但层峦叠翠,水不深,但曲折蜿蜒,以其独特的自然风貌享誉江南,成为名符其实的上海“后花园”,杭州西湖的“姊妹湖”,倍受世人关注。近几年来,风景区加大开发建设力度,景区面貌日新月异,游客人数逐年上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南北湖风景区是中国唯一集山、海、湖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位于杭州湾北岸的海盐县境内,是浙江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aaa级旅游区,地处杭沪苏甬等大中城市的中心地段,距上海120公里,杭州80公里,苏州110公里,地域位置十分理想,交通便捷。总面积30平方公里,分湖塘、三湾、鹰窠顶、谈仙岭、滨海五大景区,有世界最小石城--“谈仙石城”;夜普陀之称的千年古刹“云岫庵”;天文奇观“日月并升”;举世闻名钱江潮的起源处--钱江潮源;见证中韩友谊的金九避难处等30处景观。南北湖是一泻湖,面积1800亩,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湖形曲折,有鲍堤横贯东西,将湖分为南北两半,故名南北湖。湖中有白鹭洲,蝴蝶岛,这湖边山,湖中堤,湖内岛,自然别致,相得益彰。游人每每惊讶它太像西湖,却比西湖更幽静,更有乡村气息。

南北湖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人文景观丰富。由金九避难处、黄源藏书楼、陈从周艺术馆组成的名人文化区,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讲述着金九与中国人民的友谊佳话;黄源先生热爱祖国,奉献家乡的感人故事;陈从周教授对艺术的追求及对南北湖独特情怀的追忆。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使南北湖风景区更富情趣和魅力。南北湖山、海、湖融为一体,洞、园、池自成格局,环境独特,景色宜人。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称赞南北湖:“山有层次,水有曲折,海有奇景,比瘦西湖逸秀,比西子湖玲珑,能兼两者之长。”南北湖风景区以其闲雅和野趣保留了江南一片真山水。南北湖风景区是您休闲、旅游、观光、度假、会务的好去处。

金牛古洞

金牛洞位于金牛山的半山腰,海拔108米,是稀有的火成岩断层洞穴,洞高1.6米,阔1米,深24.5米,洞顶酷似牛背脊,两侧肋骨隐约可见,故名金牛洞。早在唐陆广微撰的《吴地记》上,就有一则兄弟两人因寻金牛死于洞内的民间故事。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曾到此聚兵,大战官兵,打死皋苏二将军,故在洞旁塑有黄巢像。

西涧草堂

西涧草堂,位于万苍山麓,因邻近西涧得名。草堂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原为海宁硖石蒋家丙舍,是一卒一楼五底的江南民居建筑,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咸丰年间,草堂主人、藏书家蒋寅昉为避兵祸,将十万卷藏书从硖石衍芬老屋转移到西涧草堂保存。后蒋又携善本辗转保护,先渡江至绍兴,再由宁波转上海、安庆、汉口,终于使祖国文化宝藏得以保全。当时曾国藩赠联曰:“虹穿深室藏书在,龙护孤舟渡海来。”画家戴熙也感其事作《澉山检书图》,学者钱泰吉写《澉山检书图记》,后戴图散失,画家钱曙初复作第二图,学者何绍基题诗,六十年后,学者梁启超和王国维再度题诗作文。百年来,此事一直被文坛传为佳话。蒋氏后人,恪守先人遗志,爱书如命。抗战期间,把书运至上海,藏于某银行保险柜内,历时八载。建国后,又慨然把藏书悉数捐献给国家,现分藏于北京、上海、浙江三大图书馆。

西涧草堂作为南北湖畔保存最好的浙江清代藏书楼之一,不仅是南北湖的重要文化圣地,而且也是一处独特的人文景观,将以纪念蒋氏三代藏书之美德,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继承和发扬我县钱仪吉、许荣、毕宏述、张元济、黄源等历史名人爱书、著书、藏书的精神,以藏书、创作为主要功能,反映南北湖名人遗踪和当地民俗文化。

白鹭洲

白鹭洲,北湖中央的小岛。每当夏末秋初,便有成群的白鹭飞临栖息,故名“白鹭洲”。岛内有水榭、长廊、花木扶疏、绿树成荫。中央有一带状内湖,养有水禽和荷花,名为“月露池”。这湖中岛、岛中湖,小巧别致,相映成趣,游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小三潭印月”。登洲可品茗、观鱼、赏荷、眺望四周群山。

白鹭洲是中秋赏月的佳处,文人雅士常来洲上赏月品茗,有“澉湖秋月”的美誉,被誉为“澉川八景”之一。元代著名戏曲家,海盐腔奠基人杨梓,常携歌姬和家童,在湖上水榭歌舞升平,并把永安湖谱入了笙歌,从此南北湖更是声名远播了。明代诗人徐泰来此赏月后,曾作诗赞叹:“澉湖湖上桂花秋,海月当年画满楼。仿佛钱塘六桥夜,至今人说小杭州”,湖边有陈从周题写的“澉湖秋月”碑刻。

鲍公堤

南北湖,因湖中有堤将湖分为南北两半而得名。长堤乃清康熙、乾隆年间海盐知县张素仁、鲍鸣凤两次竣湖时修筑而成,故又名张公堤、鲍公堤。堤阔10米,长500米,东连飏山,西接麂山,成为南北湖最具标志性的景观带。长堤两端各有一桥一亭,东曰永安桥、明星亭,西曰小宛桥、馨谷亭。

吴越王公园

吴越王公园,位于南北湖老东门附近,是为纪念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王钱镠而建。1998年选址重建,新建的吴越王庙,面对入字桥,背倚飏山,占地62亩。庙内供奉五代吴越国王钱镠,因修建海塘,造堰而成为当地民众立祠纪念。整座殿宇高峻,气势恢弘,气魄雄伟;进入门内,高悬着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氏后裔钱正英所题“保境安民”匾额;前殿有钱镠画像和钱镠生平事迹连环画;后殿更为高大,内塑钱镠座像和海盐籍的10位钱氏吴越国功臣;在前后殿之间,有传统戏台,飞檐翘角,玲珑剔透,每年在庙会时上演地方戏,分外热闹。

钱镠(852-932),字具美,临安人,出身盐贩,适唐末天下大乱,遂招募乡兵,捍卫乡里,以之起家。唐中和元年(881)出任都知兵马使,次年灭刘汉宏。乾宁三年(896)出兵破越州,擒斩董昌,朝廷嘉其功,授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天复二年(902)封越王,时钱镠已统一两浙,后并占苏州。天祐元年(904)封为吴王。后梁开平元年(907)册封为吴越王。是为十国之一。钱镠以保境安民为国策,兴修水利,扶植农桑,发展海上交通,筑捍海塘,世赖其利。澉民因于永安湖东八字桥畔建吴越王庙祀之。镠在位四十一年,卒谥武肃。

革命烈士纪念碑

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荆山顶,1984年建,占地600平方,碑高8.45米,系缅怀1945年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在澉浦之战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碑正面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字,碑阴书海盐县人民政府纪念碑文,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四军浙东纵队奉命自四明山区北撤。1945年10月4日,新四军浙东纵队第五支队奉党中央之命,由司令员何克希率领千余名战士横渡钱塘江。经澉浦北上,船刚抵岸,就与国民党的4个师万余人短兵相接,展开浴血奋战,激战十六小时,最后胜利突围。战斗中,新四军陈大德、林大慈等200余名战士英勇献身,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蝴蝶岛

蝴蝶岛,南湖上的小岛,面积12亩。为纪念上海三十年代影后胡蝶来南北湖拍摄《盐潮》而堆砌,状似蝴蝶。岛上建有山海阁,八边形,地上3层,地下1层,阁高18.18米。从底层到阁顶,层层敞开,面面洞然。阁虽小,却包容了湖山海景。听泉茶室位于岛的东南面,临水而居,其间各有两馆名双飞馆,中间由一条10多米长的九曲游廊相连,是供游人品茗休憩,游览赏景的佳处。岛内还筑有连理亭、两宜亭等建筑小品。岛上的墙体、护岸、望柱、小径,都用鹅卵石砌成,颇有闲雅野趣的桃源意境和回归自然之感。 蝴蝶岛已成为集游客观光、互动体验、组织参观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园林式展览平台。

为纪念改革开放,丰富蝴蝶岛文化内涵,xxxx年在馆内布置了“步鑫生改革精神陈列展”。通过故事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展现了步鑫生“一把剪刀剪开中国城镇企业改革序幕”的人物事迹。

垂虹落雁

南北湖东侧、靠近荆山的一处桥轩亭廊齐全的景观。垂虹,指垂虹桥;落雁,指落雁轩。桥与轩呼应,亭与廊相连,步换景移,别有一番情趣。五孔拱形的垂虹桥长虹贯空,桥上石柱雕有四十八只小狮子,玲珑可爱。夏日里,桥两旁满湖荷花,霞红点点。秋日,群雁飞鸣而过,时而栖居水边。从景点西望,视野深邃,景色丰富,远处是谭仙岭石城隐于万绿丛中,近处是白鹭洲横卧于千顷碧波之上,每当夕阳西下,残阳如血,更是波光粼粼,气象万千。夏日荷花是南北湖一景,盛夏时节,垂虹桥边,满湖翠荷,荷包绽放,婷婷玉立,随风摇拽,满湖生辉。站在垂虹桥上,望着四周群山翠绿,湖上百荷争艳,那舒心、惬意油然而立,雨后能见垂虹,落雁成群。

澉湖秋月

在南北湖泛舟赏月,或在白鹭洲上邀月品茗。明《续澉水志》载“澉川八景诗”之一“西湖秋月”即指此。清风拂面,湖水澄清,明月之夜,泛舟湖上,能见“月在湖中映,船在山上行”,是赏月的最佳处,尤以八月中秋最盛,堪似杭州西湖。明弘治举人徐泰有诗云:“澉湖湖上桂花秋,海月当年满画楼。仿佛钱塘六夜桥,至今人说小杭州。”

澉浦钟楼

澉浦钟楼建于元代,为元代著名海运家、戏曲家杨梓所建。杨梓曾为宣慰使、杭州路总管,是相当于省一级的大官。杨氏管理澉浦海港,家极富裕。因澉浦地高常旱,杨梓为了镇压风水,祈祷丰年,便在北门禅悦寺内建造了六丈高的钟楼,上悬五千四百多斤的大铜钟。据记载,此铜钟为日本铸造,从海上运来,可以想见当时耗资之巨。今澉浦南门外临海处,尚留有“钟立村”地名。明代中叶时,学者董云及子董谷又将钟楼增为十丈,使之更为高雄。杨氏和董氏也许想不到,自此钟楼便成为海盐地方名胜,文人诗咏不断,明钟梁有诗:“禅悦钟声出海城,紫霭苍烟晓冥冥。梦回高枕湖山下,不是枫桥半夜声。”将此钟楼与寒山寺钟楼媲美。明代又辟钟楼为:“禅悦疏钟”,列为南北湖八景之一。在清代,九月重阳,民间有登钟楼赏秋习俗,更有“九老”(九位地方名士),吟诗唱和,挥毫书画,即兴抒情。“一雨群山横翠黛,千秋杰阁净红尘”,“诗仿西园成雅集,画宗北宛与游人”,便是写照。解放前后,钟楼又成为游子们心中故乡的偶像,每当汽车转过山海湾,望见闪着光芒的钟楼葫芦式顶尖,便会禁不住地如阿英先生所说:“澉浦到了!”据悉,后来日本某访问团访问中国,曾向有关方面询问这口铜钟的去向,这样看来,此钟也可视为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的话题,其意义可想而知。

澉浦古城墙

海盐澉浦城里,有一段l000余米的明代古城墙,它雄伟、古老,默默无闻地屹立在澉浦西大街头,颇让人发思古之幽情。澉浦为历代军事重镇。据志书记载,明洪武年间,为防倭寇侵扰,筑澉浦城墙。初为土城,永乐年间用砖石包砌,正统年间用石包砌,嘉靖年间又设四门月城,并水门一座,城墙下拓开护城河。至此,城墙4.5公里余,高7米余,规模备制。“文化大革命”前,城墙保存基本完好,以后随着城镇建设和水利建设的需要,先后拆去北东南三面城墙。现存西城门城墙,位于澉浦西大街底。

这段古城墙,是千年古镇澉浦的象征,它由城门、城亭、城墙、护城河四部分组成。城门并列有二,一为旧城门,一为新城门。旧城门古石古砖,斑剥蚀离,走进洞门,仿佛走入古代;新城门紧接旧城门,风格、式样均与旧城门相同。1991年,澉浦镇政府修复了西城门,并在旧城门边上增添了一座新城门,成了别致的双城门。同时,城门上又立一肃武亭(西门古日肃武),黑匾金隶,威武雄健。亭子龙脊飞檐,画梁雕栋,壳黄亭柱上镌有墨色对联,东联秀丽,日:“出游名山大海小西湖,入访谷水古钟老银杏”;西联端庄,日:“唐建镇明筑城、南国坐标吴越界,宋通商元兴曲、东方唱彻海盐腔。”亭内有石凳石桌,可供休息喝茶。新修复的澉浦西城门,高雄古雅,登上城门,澉浦风貌历历在目。南眺,长山闸如龙蟠伏,日光照射下海面的渔船缓缓移动;俯看,村巷民居高低参差,犹存古风;西望,南北湖山清水秀,谭仙岭石城如在目前。

城门左右虽为土墙,但墙上竹林杂树,藤蔓野花,交错缠绕。特别是城墙西北近水门那一段,城墙两边有大片的梨园、橘园,更添瑰丽色彩。如能修复水城门并疏通城河,则行舟赏景,十分美妙。澉浦古城墙是历代征战的见证。明中叶,城上曾驻扎过抗倭的戚家军。明末清初,复明志士黄宗羲曾率兵从余姚渡海至谭山,在澉浦城抗清复明。清同治年间,太平军又驻扎于此抗清。1945年10月,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至澉浦,受国民党反动军队包围,幸新四军当机立断占领澉浦城,关闭四城门,依托城墙分段守卫,同时主动出击,猛攻扇子山,才化险为夷胜利突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名作家阿英来澉浦看到古城墙,即写信沪上文友,劝他们来看一看沪上所无的古城墙。这座古城墙,也是目前嘉兴市仅存的城墙。

尚书幽谷

指清末兵部尚书徐用仪墓,位于邵湾山百部谷,海拔40米,四周群山环保,林深树密。徐用仪(1826-1900),海盐人,清咸丰九年举人,为官四十年,从军机章京升任至兵部尚书、军机大臣。在义和团兴起时,因主张“奸民不可纵,外畔不可启”被杀,五个月后平反,在家乡建造此墓。墓门东向,形制宏达,气象肃穆,中轴线上一次为墓道、华表、石牌坊、石亭、半月池、祭场、墓庐、石兽、石翁仲和祭桌、墓碑、墓冢等,石柱刻上有“宏济艰难臣事尽,乘机陷害圣心知”楹联。 尚书坟是景区内规模最大的古墓葬,1996年重修。墓区景色优美,步行前往,可领略这一由池、谷、竹、泉、松、峰连缀而成的山水长卷,这里有天池涵碧、百步谷幽、竹影摇曳、松风自引、泉咽危石、峰峦深秀。

谈仙石城

谈岭石城在景区西部谈仙岭上,海拔96.7米,是海盐、海宁两邑交界处,也是古代海盐县至省城杭州的驿道。谈仙岭的得名与谭峭有关(古文“谈”与“谭”通)。宋《澉水志》载,上有谭仙庙。相传为南唐道家谭峭炼丹得道之处,至今留有仙人脚、石浴缸、炼丹井等遗迹。

石城形势险要,左右有两山夹峙,南为南木山,北为北木山,西侧为海宁黄湾诸山,东侧为一长达三华里的山谷,只有一条崎岖小径,可供出入,从南北湖边远远望去,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故又有“江南八达岭”之誉,为历代兵家重视。明嘉靖三十二年,海宁卫指挥徐行健率军出谭仙岭,追歼倭寇,大张国威。清顺治三年,反清志士黄宗羲等奉南明政权之命,驻军岭上,计划复明大业。清道光二十四年,巡抚刘韵珂于此建石城,置炮台两座,官厅五间,营房十间,清末渐废,仅存石城。

1989年海盐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历时四载,形制依旧,计南北长72.4米,东西阔41.3米,高5.7米,城上建楼一座,并建有徐行健将军雕像和点将台,城墙中空可储兵。2000年,经各方专家的测量、公证评定,确认谈仙石城是我国目前最小的石城,入围上海大世界基尼斯,同年又被定为嘉兴市国防教育基地。

海北支队旧址

新四军海北支队旧址位于南木山,系一座建于民国初年的山村民居,进深8米,占地245平方米,古朴浑厚。xxxx年修复,原新四军浙东纵队政委谭启龙为驻地旧址题额,现被列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4年,活跃于钱塘江南、余姚一带的新四军三五支队为开辟海北根据地,派出武装小分队渡海至黄沙坞上岸,与海盐地下党陆辛耕会合,组建海北支队。在队长张季伦的率领下,以南木山为根据地,在六里、澉浦等地打击日寇和汪伪政权地区,其中六里堰战斗最为著名。同年8月26日,海北支队奉命撤回余姚。

海北支队为抗战胜利和保卫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作出了重要贡献,《六里堰战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白云阁

白云阁,位于鹰窠顶和南木山间,环湖群山制高点的中心处,海拔165米,高18米。阁为三层正方形仿古建筑,面积594平方米,高阁凌空,气势雄伟,东视双湖,南眺钱江,放眼浙北。白云阁是景区标志性建筑之一,气势恢宏,气象万千,湖光山色尽收眼底。阁中的茶楼被誉称“浙北第一茶楼”。

阁内置有古色古香桌椅,典雅宜兴茶具,壁柱有省内外知名人士和著名书法家所题匾额和楹联,使茶室平添了一份浓浓文化气息。原浙江省文化厅厅长、著名剧作家钱法成先生为此阁题写“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楹联,将白云阁雄伟姿势和地域位置一联道尽。原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著名书法家鲍复兴先生,题联:“一片湖光比西子,半入云涛似洞庭”,情景交融,比喻真切。

天气晴朗时,在阁上更能眺望杭州湾跨海大桥,大桥如同巨龙横卧于海面,一直冲向对岸,鬼斧神工般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令游人每每惊叹此景的巧夺天工。

云岫庵

云岫庵,座落于鹰窠顶山腰,海拔150米,有“海上名山”、“夜普陀”的美誉。庵名出自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的名句,形象地点出了云岫庵世外桃源的意境。

云岫庵始建于北宋建隆年间(960-963)初,依山而筑,供奉观音大士。一千多年来,庵曾五废五兴,明代中叶为鼎盛期。当时,普陀山屡遭倭乱,曾有僧尼渡海前来避难。民间传说,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在普陀,因香火旺盛,日夜难以安静。于是听从龙女献计,晚上跨海来此休息。后因走漏消息,善男信女闻风而来,故云岫庵又有“夜普陀”之称。1983年,海盐县人民政府公布云岫庵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拨款重修,现有殿宇73间,占地11亩。1993年,省宗教事务局正式批准云岫庵为宗教活动场所,赵朴初为云岫庵题额。

云岫庵自古以来就是一处佛教、文化、旅游三结合的胜地。入庵内,以铁鼎为中心,分左、中、右三路:中路为殿堂区,有金刚殿、观音宝殿、藏经阁,还有东西配殿、念佛堂等建筑。庵内有“雪窦泉”,水质甘冽,四季不竭,烹茗最佳。庵中还设有金、银、铜、铁、锡“镇山五宝”。金指藏经阁,银是古银杏,铜系铜鱼洗,铁乃大铁鼎,锡为雪窦泉。

鹰窠顶

南北湖的群山为天目山余脉,山体连绵,近翠远黛,由环湖十一峰、三湾六山、滨海六山等诸山组成,其间最有名的当属环湖十一峰中的鹰窠顶了。鹰窠顶山径曲折,并多石景,沿九曲径登鹰窠顶山,有狮头岩、合掌岩、痴景岩等景致,历来是南北湖的必游之地。明隐士许相卿曾冒雪披蓑衣,骑牛犊上山觅诗,一时被传为佳话。登临鹰窠顶,眼前豁然开朗,能将山、海、湖尽收眼底,也能欣赏山屋村舍入画来的别致风情。

鹰窠顶又名鹰窠顶山、云岫山,高186.3米,位于南北湖西南侧,相传山多鹰得名。鹰窠顶大、小看台是观赏海上日出的绝妙所在。大看台突出海上,海拔186米,几块大石似含苞欲放的荷花,故又名荷苞峰,面积近十亩,石壁上有“鹰窠顶”三个擘窠大字,还有“日月并升天下奇”、“海天一色”等摩崖石刻,崖上有小普陀洞,香客常寻幽到此。小看台位于大看台北,又名莲花峰,面积约一亩,石壁上有“湖海壮观”、“双涛”等石刻,双涛指海涛与松涛于此融为一体。每逢农历十月初一,更可一睹“日月并升”奇景,每年游人蜂拥而至。

海上六景

谷水朝宗

谷水,古地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日:“谷水于县出为澉浦,以通巨海。”今指长山河出海排涝工程。长山河东起长墙山西麓,西至桐乡市羔羊乡,河宽100米。1978年,由嘉兴、嘉善、德清、桐乡、平湖、海宁、海盐等七县(市)30万民工开挖而成,直通京杭大运河,气势雄伟,两岸绿树成林,河口建长山闸,l980年5月基本竣工。大闸共七孔,每秒可排水781立方米,受益农田280万亩。建成二十多年来,已启闸排涝二千多天,排水一百八十多亿立方米,特别是1991、1993年的特大洪涝灾害,分别排洪210天和189天,排水20.52亿和18.75亿立方米,为减轻杭嘉湖平原的洪涝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

闸旁台地上建有“卅万亭”(意指开河民工卅万),再上有水文站,民国十九年(1930)建,保存有70年完整海潮纪录。在长山闸外海中有大、小巫子山两座,螺顶双浮,郁然苍翠,岸边可停泊渔舟。“巫门渔笛”为古代澉川八景之一。

龙口怒潮

位于长墙山北麓,名东拱咀(东宫咀),意为东海龙王的咀巴。该处有长墙山的二个山脚突出海中,好像龙咀的上下巴,离山脚约100米处海中,又有一个小岛——顾山,好像一颗龙珠,每天潮涨潮落,海水都从这龙口进出。由于受二山脚和小岛的约束,潮水在这里特别凶猛,场面特别壮观,惊涛拍岸,潮声震耳,是难得的观潮、听潮佳地。明彭孙贻有《大海秋涛》诗云:“秋气来空阔,鱼龙啸更悲。蛟门横处断,鲸穴险如夷。飓母摇箕舌,天吴撼巽维。观涛吐心发,平览四郊垂。”

钱江潮源

钱江潮以其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闻名于世,而潮的源头在何处却鲜为人知。钱江潮的源头就在南北湖风景区的巨石狮子头上。

狮子头是一块突兀在海上的大石,形似一头雄狮而得名。据水文站测量,狮子头一带平均潮差5.6米,最大潮差8.93米,在农历初一和十五后的二三天里,都可看到起潮。人站在石头上,几里处就见一条黑线缓缓向前移动,转眼间,黑线泛起阵阵水花,并发出隆隆火车声。此时,前面的潮头已迅速陡起,一般有一二尺高,卷起泥沙漫过海滩,时而笔直,时而蜿蜓,像一支军队向西挺进,势不可挡。潮头过后,紧跟着是一片无声无息的潮水随之而去,但细看却十分湍急,靠岸边的潮水正在漫上沙滩,顷刻间沙滩已经变成急流。初一、月半是“子午潮”,涨潮时间是中午12时。

钱江潮源处建有“源亭”,由步鑫生题词。“源”字取之于钱江潮——潮之源,我国企业改革先锋海盐衬衫总厂——改革之源,秦山核电站——核电之源,金九避难处——中韩友谊之源,被称为“四源”而引以为傲

明万历年间(1573—1619)陈梁在《云岫观合朔记略》中记载目睹的情景,“残蜃忽送月印日心,两轮全体,雪里丹边相摩荡,还转不止,海天俱动,不可思议。”明末诗人彭孙贻《云岫合璧》诗云:“云岫排云云上头,天鸡忽报曙光流。已看镜合金支起,遂有珠分玉案投。赤道大荒交晦朔,黄舆悬象辨沉浮。风波谁奏重轮颂,投璧还从汗漫游。”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吕留良往观,名声鹊起。清末,著名出版家、邑人张元济先生撰《鹰窠顶观日》一文,刊于《最新高小国文教科书》第四册,文曰:“有若剪纸圆月者,帖日上翕翕动,不暂离而摩荡其中。日离海二三丈许,乃不见。”1980年至1989年,杭州教育学院谢秉松教授,连续十年观察日月并升,运用天文、地理、气象、生物等多科学知识,撰成《日月并升考辩》一书。四百年来,来此观赏的人络绎不绝,有时多达上千人。

日月并升

又称日月合璧,相传农历十月初一清晨,日、月同时在东方升起,被誉为东南第一奇景,最早记载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吕留良往观,名声鹊起。四百年来,往观的人络绎不绝,有时多达上千人。明末诗人彭孙贻《云岫合璧》诗云:“云岫排云云上头,天鸡忽报曙光流。已看镜合金支起,遂有珠分玉案投。赤道大荒交晦朔,黄舆悬象辨沉浮。风波谁奏重轮颂,投璧还从汗漫游。”

沙坞橘香

黄沙坞,位于海宁、海盐两县交界处,是风景区内最偏僻幽静的一个小山村,面积约l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有冬暖夏凉的小气候。由于气候得天独厚,已有七百多年的种橘历史,不少橘树已有百年以上树龄。坞内居民数十户,白墙黑瓦,多步姓,以种橘为生,橘林面积约三百亩,被誉为“浙北橘村”。春季橘花盛开,香飘数里;秋季果实累累,满山金黄,游人可来此赏橘、品橘、购橘。黄沙坞柑橘色泽金黄、皮薄肉厚、甜中带鲜,年产千余吨。邑人陆秉仁《黄沙坞观橘林》诗云:“黄沙坞内好风光,千树万树橘金黄。几处楼台秋风里,行人无不叫‘好香’!”

石帆蜃气

石帆,又名石牌、白腊礁,形狭长,位于南北湖外海中,距岸约二千米,是一块高4.9米、长100多米、宽5米的狭长形礁石,远远望去活像一艘正在海浪中航行的帆船,故名。宋《澉水志》载:“潮生帆不为减,潮退帆不为增,月霁则吐蚌珠,阴晦则曜神火,舟触必碎,人莫能涉。”石帆附近曾有海市蜃楼出现,时间常在雨后放晴的夏天傍晚。“石帆蜃气”为古代澉川八景之一。明代王伟有《石帆蜃气》诗云:海市登州夸幻想,石帆此日亦奇观。青红顷刻何须讶,便作人间万事看。

金九与载青别墅

金九(1876-1949)号白凡,韩国著名民族主义独立运动者。在青年时代,即参加反日爱国活动。1919年参与“三•一运动”后逃到上海,加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历任警务局长、内务总长、国务领。1945年后任民主议院副议长,著有《白凡逸志》。

1932年4月29日,日本“天长节”那天,金九派尹奉吉携定时炸弹潜入上海日军祝捷大会会场,爆炸检阅台,炸死侵沪日军总司令白川义则大将、日本居留民团团长河端,炸伤日驻沪总领事重光葵、第三舰队司令野村植田谦吉等人。爆炸案震惊中外,金九在辛亥革命元老褚辅成掩护下转移到嘉兴,化名张震,张震球,由于搜查日紧,在8月又由褚妻朱佳蕊陪同,到朱氏娘家在南北湖的别墅——载青别墅暂避。金九在南北湖畔幽居数月,曾到鹰窠顶参观云岫庵,北木山亲试倒针石,到屋后万苍山观海和红枫苍松,有一天他去澉浦镇,不意被警察觉察,于是又转移回嘉兴。金九在他的自传《白凡逸志》里详细记述了他一生中在南北湖畔的难得的恬静生活。

载青别墅在1996年重修,恢复了当年金九避难时的卧室、客厅、厨房等原貌。xxxx年又由韩国独立纪念馆协助,增建“金九展示厅”,详细介绍金九的一生事迹。

金九避难处

1932年4月,韩国民族英雄金九在上海组织震惊中外的“虹口公园爆炸”事件后避难嘉兴。朱赞卿之侄女,嘉兴国民党元老诸辅成之媳朱佳蕊,不顾个人安危,只身护送金九先生到南北湖避难。金九在南北湖载青别墅居住了半年后,终于安全脱险,成就了中韩友谊史上的一段佳话,为中韩两国人民友谊和反法西斯斗争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海盐县政府对金九在南北湖的这段历史十分重视,积极筹划资金修复载青别墅,于1995年10月破土重建,在原址上按原貌恢复,1996年正式对外开放。别墅内有原浙江省委副书记刘枫题词的“金九避难处”。几年来,金九之子,韩国前空军参谋长金信将军多次来此参观,并题词“饮水思源,韩中友谊”。1999年1月28日韩国前总理李寿成、驻上海总领事孙相贺等前来瞻仰参观,并题词“载青别墅,中韩友谊之基础”。

载青别墅建于1916年(民国五年),位于南北湖的万苍山麓,坐西朝东,面对南北湖,背依万苍山,可将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有正屋三间,厨房一间,会客室一间,坐北朝南,面临南北湖,占地面积535平方米,是南北湖上第一座近代别墅。别墅命名载青,与主人朱赞卿的名字谐音,体现了主人热爱青山绿水,向往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民国(澉志补录)称赞它是“式参中西,室颇精雅,开湖上别业之先。”

载青别墅旁的金九展示厅放置了由金信将军赠送的“金九半身铜像”(韩国铸造)、并有展现金九光辉一生的史实资料、书籍和实物展柜。

黄源藏书楼

黄源藏书楼位于万苍山麓,占地1.3亩,建筑面积515平方米,分南北两楼,均两层,中有曲廊相连,楼周花木扶疏,环境幽雅。藏书楼是一座具有明清建筑特色,寓藏书、创作为一体的文化楼,也是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源(1906—xxxx年),名启元, 字河清,海盐县武原镇人,早年追随鲁迅先生,在上海编辑《文学》.主编《译文》等杂志,翻译过许多译著,如《屠格涅夫的生平和作品》,《一九○二年级》,《将军病死在床上》,《高尔基代表作》等。抗战爆发后,弃笔从戎,在新四军文委工作,先后主编《新四军一日》与《抗敌》杂志的文艺部分,“抗敌报”文艺副刊,与陈毅、叶挺、叶飞等将军建有革命友谊。在解放战争中,黄源任华中文协主任。全国解放后,黄源先后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浙江省委文教部副部长、宣传部副部长兼文化局局长、党组书记。五十年代主持改编昆剧《十五贯》,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赞扬。

“黄源藏书楼”由叶飞将军为藏书楼题写。馆内还有鲁迅先生给黄源的38封信,以及各个历史时期黄老珍藏的历史照片及手稿,与茅盾,巴金等文学巨匠的通信往来等一大批革命历史文物。xxxx年,黄源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景区将黄源藏书楼重新装饰布展,并得到黄源家属的大力支持,充实了大量历史资料。

陈从周艺术馆

陈从周艺术馆,又名梓园,建筑面积480平方米,1998年建,xxxx年5月28日落成开馆。艺术馆位于西涧北侧,与西涧草堂为邻,占地3亩多,主要建筑是一幢具有民族风格的展览馆,为纪念我国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而建。

陈从周(1919-2000),号梓翁,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著名的园林建筑专家,被称为“创造园林艺术美的大师”,兼工书法、绘画、诗词、散文、昆曲,著有《说园》、《苏州园林》、《扬州园林》、《绍兴石桥》、《园林谈丛》、《书带集》、《春苔集》、《随宜集》、《山湖处处》等著作十多种。 陈从周教授南来北往奔走在全国各地的著名风景名胜区,为抢救、保护、修复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不遗余力。经他抢救、修复的著名园林、古建筑多达数十处,南北湖便是其中一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陈从周教授目睹南北湖周围有不少石料厂随意炸山取石,痛心不已,挺身而出,多方奔走呼吁“救救南北湖”。1991年3月1日上书党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呼吁停止在南北湖周围开山炸石,得到江总书记批示,年底这种现象才得以制止。

馆内陈列介绍了陈教授的一生及他呼吁保护南北湖自然环境、保护浙山浙水的动人事迹。庭院中有半亭一座,系陈从周教授设计的赴美国园林《明轩》的再现。梓园不仅是寓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景点,也是一处古建筑园林艺术的研究中心。

第3篇 海盐县天宁寺(千佛阁)导游词

海盐县天宁寺(千佛阁)导游词

天宁寺位于浙江省海盐县旧城西门外小栅桥之西、大栅桥之北,朝圣桥河北。该寺历史上占地面积九十余亩,殿宇僧舍据说有5480间,四面河道环绕,独处一方,以舟楫相通,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建朝圣桥,元惠宗至正五年(1345年)建天宁寺桥(即大栅桥),并相继建造迎恩桥(即栅桥)。天宁寺历史悠久,规模恢大,兴旺时有僧众百数十人,晨钟墓鼓,木鱼梵音,香烛煙光,终年不绝。

相传天宁寺创于汉朝,初名“禅悦院”。唐朝宗大历三年(768年)建千佛大宝阁。北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敕赐“天宁永祚禅寺”匾额。南宋光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僧长溪创建山门殿和宝塔,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僧永模建圆通殿。元世祖至元二年(1336年)僧梵琦(字楚石)募缘建镇海塔。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佛阁、法堂及方丈室。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建西方殿和钟楼、轮藏及廊庑。神宗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请来《大藏经》计6714卷。洪武三年(1370年)高僧梵琦大师被诏徵,赐号“佛日普照慧辩禅师”,著有《楚石语录》,作《怀净土诗》传于世。源瀚大师,字觉海,住持天宁寺时,经八载重修千佛阁,又经八载重建镇海塔。清高宗乾隆廿六年(1761年)。钱陈群为之作记,著有《水云集》。思宗崇祯元年(1628年)僧生白、眉白、元白三人重建千佛阁。清高宗乾隆至穆宗同治间,两次进行维修。民国二十五年曾修理镇海塔。

天宁寺的整个布局至明朝已基本形成,在自南而北中的中轴线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组组结构精巧装饰华丽的古建筑。进入山门,为金刚殿,正中朝南为弥勒佛坐像,坦胸凸肚,笑容满面,上有“皆大欢喜”四个大字。左右两联曰:“大腹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其背面朝北为韦驮菩萨立像,两边为四大金刚,进内为大雄宝殿,殿前有石狮子一对,很大的铁香炉一具。拾级登殿,殿内正中为三世佛像,两边为十八尊罗汉。北后朝北为观音大士立像,手执仙瓶、柳枝,脚立鰲鱼头上,海浪滔滔,众仙童相护。大雄宝殿建筑巍峨,飞檐翘角,朱栋彩梁,肃穆庄严。

大殿后为千佛阁。阁为两层,上为藏经楼,下为佛殿。步入下门,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像。铜钟、大鼓悬于两侧。千佛阁每年阴历六月六日晒经日开放,平时除拜忏等外,均不开放,仅走偏门,故阁内幽雅安静,俗鹿尽消。千佛阁左右前后为禅堂、方丈室、法堂、僧舍、菜园等。最后为镇海宝塔。镇海塔为楚石禅师所造。因元朝海岸线变迁,潮水直逼海盐城下,气势汹汹,威胁很大。当时认为塔能镇海,楚石禅师遂介议募资建塔,历二十九年始成,据说建造之时,每一砖都由楚石禅师顶首跪诵大悲咒一卷,其精神感入至深。塔共七层,八角形,高24丈,明朝多次修葺。清乾隆年间失火,七级俱焚,仅存塔心,遂又重建。光绪和民国期间,多次重修。塔前西侧有池。池西有仙桥,桥下河浜可停小船。

历史上天宁寺香煙极盛,尤其是六日、十八、十九几日,更是热闹非凡,香客、游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由于水路交通十分发达,明清以来天宁寺的庙会成为远近闻名的物资集散市场。

民国时期,天宁寺开始衰落,1937年11月5日,日本侵略军在金山嘴一带登陆,日舰炮轰武原镇,天宁寺镇海塔中弹受重损,1938年,镇海塔再遭日军炮轰,塔身倾斜。1856年8月1日,十一级台风侵袭海盐,镇海塔顶坍落,塔身倾斜更为严重。1960年拆除上面三层,残存四层,高仅20.7米,塔基为须弥座,有石雕,犹保存元朝建筑风格,1980年12月,千佛阁,列为引县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5年至1987年,省文物局县政府先后拔款36万元,重修千佛阁,至此,整个天宁寺范围内仅存千佛阁一座,禅堂古井一口,镇海塔塔基一座,约两抱粗古银杏树一株,1996年8月被批准正式对开开放。在此之前,虽山门紧闭,但平时烧香礼佛者仍有不少。1998年10月,县政府拟定逐步修复天宁寺的规划,责令在原天宁寺范围内的单位一律拆迁,几年后,天宁寺一定会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人面前。

第4篇 海盐县绮园导游词

海盐县绮园导游词

绮园位于海盐县武原镇海滨东路,俗称冯家花园,紧靠冯宅。原系清代富商冯缵斋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冯宅占地3千多平方米,布局为前宅后园,整座建筑为砖木结构,粉墙黛瓦,内设三进。解放后冯氏后裔将园宅献给国家。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绮园占地15亩,园内以树木山池为主,相间点缀,错落有致。虽然绮园的面积不大,但景致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绮园十景”:“别有洞天”、“潭影九曲”、“美人照镜”、“四剑探水”、“晨曦罨画”、“蝶来滴翠”、“海月小隐”、“古藤盘云”、“幽谷听琴”、“风荷揽榭”。

进园迎面为一座四面轩敞的花厅“潭影轩”。厅前临碧池,其上九曲小桥,曰“潭影九曲”。隔池筑假山,厅后小山作屏,山上古木参天。侧有奇石,名“美人照镜”。池水绕厅东流,穿洞至山后大池。这是一片大山大水景区,东北边为联成一气的大假山,峰巅有“小隐亭”,为全园最高点。山北深处有一小潭,潭中有小岛,深幽而含蓄。北山东南面是中心水池,池东岸有“滴翠亭”,西北有“卧虹水阁”。

池中两堤三桥,各不相同,使水域变幻多姿,富有韵味。全园水相通,山相接,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精巧玲珑的假山,把全园隔成两个区域,分别具有苏州、杭州、杨州等地的园林特色。游人在山洞或岸道穿行,但见古藤匍匐,绿荫蔽日,石径通幽,移步换景。园内树木近千株,其中古树名木40余株,均为数百年旧物,整个园林几乎被树木所覆盖。

绮园是浙江省内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典私家园林,无论其规模、完整性、还是艺术水平都是罕见的。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多次考察,赞叹不绝,撰文称“此园浙中数第一”,被誉为全国十大名园之一。中央电视台曾来绮园拍摄电视剧《红楼梦》、《聊斋》等外景。绮园是目前我县对外交流活动的重要窗口。

三乐堂是冯宅的第二进,也是该建筑主体的中心,是冯氏接待来访朋友的场所。现由由所有匾额是我国著名园林古建筑家园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先生补补提。“三乐”本出自《孟子》:“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天王不下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冯缵斋借此“三乐”为其住着宅二进的正厅命名,足见其文人之雅于小康之乐。厅堂正面墙壁上悬挂了一幅水墨画,该画所描绘的,便是企业中“美人照镜”一景的太湖石,这也是绮园绮园中最大的一块太湖石。左右的堂联是海盐当地的一位诗人所写:“悟万通三进乐山乐,宜一顾九回思九思”,万通,是冯家商号“冯万通酱园”的名称。

别有洞天景观门口有一块太湖石,呈麻菇状,好像在迎接游客的到来。进园后,绿树成荫,参天古树随处可见,把所有美景呈现给游客,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

风荷揽榭1927年,冯缵斋大房出资兴建“风荷揽榭”,1996年,县人民政府将其修复。此景雅致所在,是出于西岸水中鹤顶红莲花在片片莲叶的映衬下光彩夺目,而水榭则安逸的闲坐其侧。正如罡画桥西联“风丝雨片,云影天光”所云,人们置身此景无不游目聘怀,悠然自乐,这恐怕是罡画桥西额“观濠”二字最好的诠释吧!

著名学者苏渊雷来到绮园,被绮园小中寓大的江南山野景色所迷恋。时值细雨绵绵,景物时隐时现,感其如入董其昌《云山小影图》,以为平生得意之游,逐为“风荷揽榭”撰联云:“六代高文无此绮,平生快揽最兹园”。

潭影九曲置身于潭影轩,隔岸望南山,绝壁之上的碧石翠树和婀娜多姿的九曲桥都宁静的沉入池底,池面开阔处掩映出白云在蓝色的天幕上缓缓移动,继而又消失在树影之中,这一动一静的水中景色足以让人流连忘返。所以潭影九曲成为一大景观。

九曲桥,在江南很多园林中,九曲桥是十分常见的,但绮园这座九曲桥,却有其特点,由于绮园南区水域较小,这座九曲桥便被设计得小巧精致,玲珑俊秀,可谓恰到好处。从南到北,不多不少正好九曲,宛如自然天成。不似有点桥为曲而曲,生硬造作。站在桥上,南面的假山,背面的潭影轩、四周的树木和蓝天白云都倒映在水中,若有若无间,显示出几分灵动的雅致,这就是绮园景致中,著名的“潭影九曲”。

美人照镜太湖石常用于江南园林中堆成假山或装点景致。它产自苏州太湖湖底,因其相貌奇特,凡美石必须有“瘦、漏、皱、透、丑”的特点。我国古典园林中选用太湖石作为景观的,有的是处于它的形象意义,比如颐和园中的“猪猴石”、“老寿星”等。而这块“美人照镜”则不是因为它像一位美人,其中的“镜”,是指石颈项处有一圆孔,在天气晴朗的清晨,孔中光耀四射流霞如镜,此时有人站在此处,就如同“美人”照镜子般,一是比喻石头的美,二是比喻有人情趣之美,游人观景犹如美人照镜。

四剑探水此桥初看非常普通,就是江南河道上随处可见的石板桥。但这座桥的一个建筑特点却使它成为全国桥梁中的孤例。此桥名曰“四剑桥”,是绮园十大景观之“四剑探水”。它简洁疏朗,俊逸秀美,桥面呈梯形,略寓动势。桥墩瘦削,截面菱形,整个桥身横架其上,险峻绝顶。四座桥墩如四把利剑直插静穆之水,然而,“纵有利剑难分水”,这一动一静耐人寻味。

晨曦罡画私家园林一般占地不多,池面处理不大,不适合大体量的拱桥。眼下这气势雄浑造型遒美的罡画拱桥蚕卧于偌大水上,与北面的双人合抱之樟树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可谓园林艺术上的一大胆之举。桥额上有隶书“罡画”二字,其义为捕取水中如画之景。东侧拱旁有联云:“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出自李白诗句。

蝶来滴翠此亭名为“滴翠亭”,原名“醉吟亭”,初建于1930年,1990年——1995年与园内其他建筑一起进行了整修。1985年,电视剧《红楼梦》中“宝钗扑蝶”这处戏就是在滴翠亭和罡画桥这一带拍的。著名的红学家等云乡先生曾留诗“此亭曾入红楼梦,拍蝶宝钗事有无。古木老藤依旧是,重来难觅美人图。”为红楼梦的拍摄,将此亭改为“滴翠亭”,延用至今。“蝶来滴翠”也由此得名。

海月小隐小隐亭建于1932年,1935年,由冯氏后裔冯伯乐以杉木重修“小隐亭”。相传古时站于此亭越过朱园、百可园和徐园,滚滚海潮一览无余;西望,天宁禅寺镇海宝塔历历在目,钟鼓梵音朝暮相闻,中国古典园林的借景手法于此得到验证。可惜,时过境迁,三园均毁于侵华战争炮火,现如今园东西两旁高屋林立,寺塔、海潮被阻于高楼之外不复寻觅!

古藤盘云亭北崖小岗之上的这棵古藤便是我们绮园古树名木中的一大代表,即“绮园十景”之“古藤盘云”景观。此藤盘根错节,盘树搭枝,如巨蟒缠树直上云霄。邓云乡见此连声叫绝,说:“北京历史上有名的吏部藤花、槐树斜街藤花均数百年旧物,惜皆不存。今在海盐绮园见此古藤实为奇迹!”

幽谷听琴绮园山脉迂回曲折、迴环萦绕造就了这一深谷,也就是“绮园十景”之“幽谷听琴”。谷中有潭,潭中有岛,岛上有石桌、石凳。四周层弈叠嶂、杂树丛生。仰望,小隐亭矗立黄石所磊的峭壁之上,尽展北国大斧劈山水雄浑之势,又构成了江南私家园林一特例。可以想象古人置琴其上,挥手操弦,素音环绕,鱼虾嬉戏,人间烦恼于此顿消,真是一个世外桃源!

海盐县导游词(精选4篇)

海盐县天宁寺(千佛阁)导游词天宁寺位于浙江省海盐县旧城西门外小栅桥之西、大栅桥之北,朝圣桥河北。该寺历史上占地面积九十余亩,殿宇僧舍据说有5480间,四面河道环绕,独处一方,以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海盐县信息

  • 海盐县导游词(精选4篇)
  • 海盐县导游词(精选4篇)6人关注

    海盐县天宁寺(千佛阁)导游词天宁寺位于浙江省海盐县旧城西门外小栅桥之西、大栅桥之北,朝圣桥河北。该寺历史上占地面积九十余亩,殿宇僧舍据说有5480间,四面河道环绕,独 ...[更多]

相关专题

导游词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