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喀喇沁蒙古亲王府导游词范文 第2篇喀喇沁蒙古亲王府导游词
第1篇 喀喇沁蒙古亲王府导游词范文
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是位于喀喇沁旗王爷府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区——喀喇沁蒙古亲王府。
喀喇沁蒙古亲王府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是当时塞外规模较大的建筑群,距今已有328年的历史。清代中晚期,这里又是卓索图盟的政治中心。
喀喇沁亲王的远祖是成吉思汗的功臣者勒篾,属兀良哈部,他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立下过汗马功劳,曾三次救过成吉思汗的命。成吉思汗赐他九次犯罪而不罚,并封为第九位千户那颜。由于他们父辈即是挚友,成吉思汗又把者勒篾当兄弟看待,并把女儿嫁给者勒篾之子吉伯格,享有“塔布囊” ——即驸马的称号。 元朝建立后,驸马吉伯格的后代受封故契丹大宁之地,赐“诺颜”号,部名曰“喀喇沁”。“喀喇沁”,蒙古语为“守卫者”的意思。 其后,传至者勒篾的第十四代孙苏布地,他统领喀喇沁部在天聪二年归附了皇太极。在苏布地的帮助下,皇太极征服了漠南蒙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地区蒙古各部先后归附清朝。天聪九年(1635年),苏布地之子固鲁思奇布受封札萨克,为喀喇沁右翼旗第一代王爷(先封贝子,后封多罗都棱郡王)。
第一代王爷和第二代王爷图巴色棱都居住在今辽宁喀左、建平,到第三代王爷班达尔沙才迁到喀喇沁旗龙山,康熙九年(1670年)又从龙山迁到今王爷府镇。后又经历十二代,传至贡桑诺尔布。其中第八代、第十一代曾由郡王加授亲王品级。之所以在这里建王府,一是当时的锡伯河川草深林密,气候宜人,景色秀丽,环境优雅;二是这里有十八罗汉山,以王府为中心上有九座山,下有九座山,后面又有印台山,所谓风水好,符合当时王公贵族的心理。据史书记载,原王府占地面积130余亩,房屋400余间,整体建筑宏伟壮观,布局严谨,体系庞大,结构精巧。前后共五进院落,主体建筑有大堂、二堂、仪厅、大厅和承庆楼。中轴对称,东西两侧是跨院,又由若干小四合院构成,重重四合院又由道道垂花门相连。西院为政治活动、宗教祭祀场所,建有庙宇、祠堂、客厅、议事厅、书斋、练武场。东侧为生活区,有戏楼、王爷和福晋的卧室、仓库、膳房。
王府的后面是花园,依山而建仿北京私家园林式。花园内有十一座院落,137间房舍,有老爷祠、马王殿、土地祠,还建有戏楼、花窖和养鹿场。五座造型各异的凉亭,三座低栏平桥,潺潺流淌的泉水,环绕着叠石耸立的假山,一派江南园林景色。王府门前有九棵古榆,广场屹立着一字排开的十三座敖包。府内堂舍丹青斗彩,楼阁雕梁画栋,花苑姹紫嫣红,桦柏巍然参天。整座王府,肃穆古雅,气势恢弘,处处体现着主人的荣贵。喀喇沁亲王府历经三百多年风雨,东院已荡然无存,西院也仅存不多,后花园早已消失,仅主体建筑保存下来。
19xx年以来,地方政府投入巨资进行抢救性保护性维修,恢复了中轴区和东西跨院古建筑的原有风貌,复建照壁、垂花门等。恢复后的亲王府有府门、轿厅、回事处、议事厅、承庆楼、书画厅、揖让厅、书塾、福晋居室等建筑,并举办有“喀喇沁亲王府复原陈列”、“清代内蒙古王府历史陈列”等大型展览,被文博专家誉为中国最大的蒙古王府博物馆。 喀喇沁亲王府为内蒙古建成年代最早、建筑规模最大、规格等级最高、现状保存最好的王府,体现了地区特色和民族宗教特点,代表了清代官式建筑的基本风格,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古建筑外,王府内值得称奇的还有月台上的古松——龙凤松,东边的为凤松,西边的为龙松,自然生长,惟妙惟肖。这两棵松树已被列为“中华奇树”之中。
门外广场的塑像就是喀喇沁第十四代王爷贡桑诺尔布。贡王,字乐亭,生于1871年,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27岁时接任多罗都棱郡王王位,任喀喇沁右旗札萨克和卓索图盟协理盟长、盟长。19xx年,被袁世凯晋封为亲王。贡桑诺尔布是最后一代王爷,也是政绩最突出、最开明的王爷。他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学识渊博,才思敏捷,通晓汉满蒙藏多种文字,还擅长诗词书画,骑射拳脚。 他承袭王位后,对其父亲时代的弊政进行改革,将旗民的无限徭役改为定额制,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此基础上,他致力改革,推行新政,兴办教育,兴办实业,创出了内蒙古地区“五个第一”。
第一个办学堂——崇正学堂。办教育是贡王实施新政的第一步。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在王府西院首创了崇正学堂,招收旗内30多名适龄儿童免费入学,并亲自担任校长。现在的王府蒙古族中学的前身就是崇正学堂,至今已有100年的校龄,培养弟子数万,他们分布在祖国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他还在京创办了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人才摇篮的蒙藏学校。第一个办女学堂——毓正女学堂。光绪三十年,贡王去日本考察,看到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强盛起来的主要原因,是科学教育水平高。回国后,他又办起了毓正女学堂和守正武学堂,并且聘请日本女老师何原操子任教,讲授蒙、汉、日三种语文和各种家务学科。
第2篇 喀喇沁蒙古亲王府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是位于喀喇沁旗王爷府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区——喀喇沁蒙古亲王府。
喀喇沁蒙古亲王府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是当时塞外规模较大的建筑群,距今已有328年的历史。清代中晚期,这里又是卓索图盟的政治中心。
喀喇沁亲王的远祖是成吉思汗的功臣者勒篾,属兀良哈部,他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立下过汗马功劳,曾三次救过成吉思汗的命。成吉思汗赐他九次犯罪而不罚,并封为第九位千户那颜。由于他们父辈即是挚友,成吉思汗又把者勒篾当兄弟看待,并把女儿嫁给者勒篾之子吉伯格,享有“塔布囊” ——即驸马的称号。 元朝建立后,驸马吉伯格的后代受封故契丹大宁之地,赐“诺颜”号,部名曰“喀喇沁”。“喀喇沁”,蒙古语为“守卫者”的意思。 其后,传至者勒篾的第十四代孙苏布地,他统领喀喇沁部在天聪二年归附了皇太极。在苏布地的帮助下,皇太极征服了漠南蒙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地区蒙古各部先后归附清朝。天聪九年(1635年),苏布地之子固鲁思奇布受封札萨克,为喀喇沁右翼旗第一代王爷(先封贝子,后封多罗都棱郡王)。
第一代王爷和第二代王爷图巴色棱都居住在今辽宁喀左、建平,到第三代王爷班达尔沙才迁到喀喇沁旗龙山,康熙九年(1670年)又从龙山迁到今王爷府镇。后又经历十二代,传至贡桑诺尔布。其中第八代、第十一代曾由郡王加授亲王品级。之所以在这里建王府,一是当时的锡伯河川草深林密,气候宜人,景色秀丽,环境优雅;二是这里有十八罗汉山,以王府为中心上有九座山,下有九座山,后面又有印台山,所谓风水好,符合当时王公贵族的心理。据史书记载,原王府占地面积130余亩,房屋400余间,整体建筑宏伟壮观,布局严谨,体系庞大,结构精巧。前后共五进院落,主体建筑有大堂、二堂、仪厅、大厅和承庆楼。中轴对称,东西两侧是跨院,又由若干小四合院构成,重重四合院又由道道垂花门相连。西院为政治活动、宗教祭祀场所,建有庙宇、祠堂、客厅、议事厅、书斋、练武场。东侧为生活区,有戏楼、王爷和福晋的卧室、仓库、膳房。
王府的后面是花园,依山而建仿北京私家园林式。花园内有十一座院落,137间房舍,有老爷祠、马王殿、土地祠,还建有戏楼、花窖和养鹿场。五座造型各异的凉亭,三座低栏平桥,潺潺流淌的泉水,环绕着叠石耸立的假山,一派江南园林景色。王府门前有九棵古榆,广场屹立着一字排开的十三座敖包。府内堂舍丹青斗彩,楼阁雕梁画栋,花苑姹紫嫣红,桦柏巍然参天。整座王府,肃穆古雅,气势恢弘,处处体现着主人的荣贵。喀喇沁亲王府历经三百多年风雨,东院已荡然无存,西院也仅存不多,后花园早已消失,仅主体建筑保存下来。
1997年以来,地方政府投入巨资进行抢救性保护性维修,恢复了中轴区和东西跨院古建筑的原有风貌,复建照壁、垂花门等。恢复后的亲王府有府门、轿厅、回事处、议事厅、承庆楼、书画厅、揖让厅、书塾、福晋居室等建筑,并举办有“喀喇沁亲王府复原陈列”、“清代内蒙古王府历史陈列”等大型展览,被文博专家誉为中国最大的蒙古王府博物馆。 喀喇沁亲王府为内蒙古建成年代最早、建筑规模最大、规格等级最高、现状保存最好的王府,体现了地区特色和民族宗教特点,代表了清代官式建筑的基本风格,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古建筑外,王府内值得称奇的还有月台上的古松——龙凤松,东边的为凤松,西边的为龙松,自然生长,惟妙惟肖。这两棵松树已被列为“中华奇树”之中。
门外广场的塑像就是喀喇沁第十四代王爷贡桑诺尔布。贡王,字乐亭,生于1871年,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27岁时接任多罗都棱郡王王位,任喀喇沁右旗札萨克和卓索图盟协理盟长、盟长。1912年,被袁世凯晋封为亲王。贡桑诺尔布是最后一代王爷,也是政绩最突出、最开明的王爷。他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学识渊博,才思敏捷,通晓汉满蒙藏多种文字,还擅长诗词书画,骑射拳脚。 他承袭王位后,对其父亲时代的弊政进行改革,将旗民的无限徭役改为定额制,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此基础上,他致力改革,推行新政,兴办教育,兴办实业,训练军队,创出了内蒙古地区“五个第一”。
第一个办学堂——崇正学堂。办教育是贡王实施新政的第一步。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在王府西院首创了崇正学堂,招收旗内30多名适龄儿童免费入学,并亲自担任校长。现在的王府蒙古族中学的前身就是崇正学堂,至今已有100年的校龄,培养弟子数万,他们分布在祖国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他还在京创办了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人才摇篮的蒙藏学校。第一个办女学堂——毓正女学堂。光绪三十年,贡王去日本考察,看到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强盛起来的主要原因,是科学教育水平高。回国后,他又办起了毓正女学堂和守正武学堂,并且聘请日本女老师何原操子任教,讲授蒙、汉、日三种语文和各种家务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