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致辞 > 导游词

江华导游词(精选4篇)

更新时间:2024-11-12 查看人数:4

江华导游词

第1篇 江华盘王殿导游解说词

欢迎光临天下瑶族第一殿——盘王殿。盘王殿共由六个部分组成:瓠圣门、主殿、灵位亭、盘王侧殿、瑶风园。首先我们看到的是第一部分“瓠圣门”。瑶族始祖盘王名叫盘瓠,瑶族人民为了纪念他,所以将此门称之为“瓠圣门”。“瓠圣门”三个字是由云南省瑶族同胞、全国著名的书法家、云南政协副主席赵廷光题写的。

盘王是瑶族人民的始祖,也是耕山文化的创始人,他在农耕文化上具有很大贡献,他心怀苍生关照后人,所以瑶族人民每到一地都要建立盘王殿以纪念先祖。现在参观的盘王殿是1995年我们江华瑶族自治县40周年县庆时,从原建地姑婆山迁建于县城沱江风景秀丽的平头岩公园内,占地21亩,总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是海内外瑶族同胞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现在我们来到这个半圆形的平台前,平台的两边有两块汉白玉石碑,左边这块石碑是撰刻盘王功德的祭文,右边这块石碑是记录盘王殿从姑婆山的搬迁经过。我们再抬头往上看,在主殿的正上方,有“盘王殿”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三个大字是全国著名社会学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费孝通题写的。踏上青石条阶,大家可以看到这青石条阶分为上、中、下三层,每一层都有十二级阶梯,它有二层涵义:第一代表了瑶族的十二姓;第二代表了一年的十二个月。这瑶族的十二姓分别是:盘、沈、包、黄、李、邓、周、赵、胡、唐、雷、冯。现在我们来到盘王殿的第二个部分:祭祀台,是烧香祭祖的地方,所谓心诚则灵有求必应。

绕过“祭祀台”就是盘王殿的第三部分主殿了。主殿是盘王殿最高大的建筑,长26.2米,宽17.8米,高20.23米,总建筑面积是466.36平方米。梁上绘制的古香古色彩绘主要取材于瑶族各种民间故事传说。主殿也是盘王塑像所在地,塑像高4.5米。先祖端坐在圣坛上,慈眉善目。身旁放有弩箭和长鼓。这也正是盘王首创耕山狩猎文化功绩的体现。盘王塑像正上方悬挂着一幅楹联:“盘王始祖随身带,木本水源不可忘。”这也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87岁时题写的。盘王的身旁是花音娘娘,即盘王之妻三公主。旁边的十二个小塑像是花音娘娘和盘王所生的子女,即六男六女,每个子女一个姓。

主殿还有四幅反映瑶族历史的大型壁画。

东边这幅是《盘王狩猎图》。这是瑶族原始社会时期采猎经济的一个缩影。画中盘王带着他的子孙们上山打猎,在密林中发现了一群羚羊,盘王带头一路追赶,从密林中追到了山崖边。这时,羚羊从这边山崖跳过了那边山崖,盘王在这边山崖迅速地放了一箭,射中了羚羊。谁知盘王只顾着放箭,完全没留意自己脚下的石块,一不小心连同这块被踩松的大石块滚下了山崖,不幸被山崖下的梓桐树叉刺死。盘王的子孙们悲痛万分,把梓桐树砍下挖空,剥下羚羊的皮蒙在两头,制成长鼓敲打,以表示为盘王报仇。这样也就产生了瑶族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长鼓舞。现在,江华瑶族长鼓舞已成功了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面的《长鼓舞》和《羊角短鼓舞》,体现了瑶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长鼓舞所表现的主要是瑶族人民开荒种地、砍树建房、制作长鼓三大生活内容,也有模仿自己形态和祭祀礼仪的。舞时,左手持鼓,右手扣击,唢呐、锣鼓伴奏。舞者通常为二男二女,每个动作东南西北各做一次,叫做一套,一般有72套。每项内容前后衔接,又各自独立成章,朴实真切,情趣盎然,可以说是瑶族人民生活的叙事诗。技艺高的长鼓舞就站在方桌上表演。长鼓舞在风格上有“文打”、“武打”之分。“文打”比较稳重,有微小的颤动,温和而柔韧,节奏较慢,这种打法以居住在丘陵地区的瑶族为多。“武打”比较活跃,动作跳跃,节奏明快,有不少花样变化,这种打法以居住在高山地区的瑶族为多。如今,长鼓舞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艺术舞台上,激励人们奋进。

西面是《飘洋过海图》,再现了瑶族先民迁徙不定的生活场面。相传古代,瑶人出走千家峒,乘船飘游过海,遇上大风大浪。船在海中三百六十五天不能靠岸,并且有覆没的危险。为了生存瑶民们跪在船上许盘王大愿:“请盘王保佑儿孙能平安过海,靠岸后定感谢盘王。”霎时风平浪静,船便靠岸了。这一天是农历十月十六,又正好是盘王的生日。所以人们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祭祀盘王,庆贺新生。1984年,经瑶族研究学会研究决定,将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正式定为全体瑶族的共同节日。

相传盘王是评王的一个臣子,评王与高王打仗,评王出赏:谁取得高王首级,给予重赏,并赐予三公主为妻。当下,臣中瑶族始祖“盘瓠”应召出征,取回高王首级。盘瓠因此得配三公主为妻,并受封在“南京会稽山十宝殿”为王。盘王与三公主相亲相爱,生下六男六女,传下了瑶族十二姓。

穿过主殿就是第四部分——灵位亭。灵位放置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盘王之灵位”五个大字。这里就是瑶族子孙后代敬献香火,祭祀盘王,祈保平安,求得幸福的地方了。

第五部分盘王侧殿——瑶家吊脚楼去感受一下瑶家人古朴的民俗风情。这东西两座吊脚楼是瑶族历史的陈列室,陈列着各级领导的题词,瑶族生产生活用具,典祀、婚俗、文化活动以及军事方面的实物和照片,用直观的手法再现了瑶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来到东厢房,可能最吸引你们注意的就是这顶瑶家花桥了吧,有没有谁想做一回瑶家新娘?做瑶家新娘的第一关是会唱山歌、瑶歌。男女双方通过对歌,自由选择对象,自由恋爱,父母从不干涉。唱歌的形式有“坐歌堂”,有“隔山对唱”,有面对面的“男女对唱”等。男女爱慕之情,都流露于歌声之中。“拿篮子”是丘陵地区瑶族青年选择对象的一种方式。每逢赶圩过节,成群的姑娘手提精致的小竹篮,上面盖着一条机织手绢,在圩场四周徘徊。青年小伙子们也刻意打扮一番,赶往圩场。当看中了某一个姑娘时,就趁其“不备”,将她的篮子拿走,买上点心放入篮中,再转到姑娘身边,于是她们就双双走出圩场到野外对歌去了。歌毕,姑娘要回篮子,约好日子再会面。到了约会的日子,姑娘仍旧手拿竹篮,唱着歌儿来与小伙子相会。此时,小伙子又一次从姑娘的手中拿过篮子。若姑娘看中小伙子,竹篮内便有一双或几双她亲手为情人做的布鞋。竹篮这样一“拿”一“送”,直到爱情成熟为止。双方在接触中,互相认识、了解、定情之后,再通过双方父母的同意,正式订亲。通过这种方式而自由结合的,则永不离婚,体现了瑶族人民对爱情的忠贞。瑶乡的婚俗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招郎(入赘)。“招郎”是高山地区最普通的婚姻形式,一直流传至今。瑶族女子在社会中享有比较高的地位,一般不外嫁,留在家中“讨丈夫”。她们主要是招本民族的男子,有的也招汉族或其他民族的男子为“郎”。因此,没有女儿的人家,也往往要“接”一个女孩子,长大后“招郎上门”,延续家族。在招郎婚姻中,又有“两不辟宗”和“男从女姓”之分。“两不辟宗”俗称“两边走”,即婚后男女双方家庭的生产和生活都要照顾,双方在女家生产、生活半个月或一个月,又到男方家里生产、生活半个月或一个月,如此循环。一年四季,夫妻双双照顾两个家庭,真正做到了男女平等,互相关心。生下来的子女第一个随母姓,第二个随父姓,依此类推。“男从女姓”即男子到女家后,改名换姓,随从女家姓。结婚时,男方只出少许聘礼,有的男方还要女方购置衣裳等物,生下的子女全随女方姓。也有少数夫妻互相换姓的。

盘王首创耕山文化,已成为中华农耕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盘王在创造耕山文化过程中提炼出来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已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

最后,我们来到的是第六个部分——瑶风园,瑶风返朴归真的真实缩影。

在瑶风园里,“瑶寨茅廊”、“清泉飞瀑”,展现了江华秀美山川的自然生态;“寮棚猎趣”、“游耕剪影”再现了瑶民游耕文化的遗风古韵;“古城烽火”把我们带进了瑶民们反封、反帝的辉煌历史;“山溪古车”、“荷池垂钓”、“深山木屋”让我们领略到瑶族人民源远流长的民族历史、民族风情;“篝火瑶韵”中的长鼓、瑶歌是多姿多彩的瑶族文艺中的一朵奇葩;瑶岭风采将给您留下难忘的一幕和美好的回忆。

朋友们,开放的江华欢迎您,美丽的瑶山拥抱您,愿您这次盘王殿一游,留下您人生的美好回忆。

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2篇 江华秦岩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光临湖南江华秦岩旅游风景区。首先向各位介绍一下秦岩的由来:秦岩属江华古八景之一,相传为秦时人们避秦乱的地方,因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在岩壁上书有“秦岩”二字而得名。全岩空气流通,温度清新宜人。全程游览行程为3.3公里,现在向游人开放的有“桃源洞”、“水晶洞”、“仙人洞”,传说中神秘的“天仙洞”正在探寻之中。

着先我们参观的是桃源洞,请大家顺我手指的方向往对面看,这是一处气势宏大的瀑布,瀑布沿着这绝壁流下,汇入下面的汪洋大海之中。当我们站在这瀑布前时,会有一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

现在我们进入了秦岩深入的桃源仙境。各位请看:那是一只鸽子,相传当年秦人避难于此,一有情况就靠此鸽“飞鸽传书”传递烽火信息。后来天下太平,完成使命的它也就神态安祥的在此栖息了。请各位看这边:玉鼠偷桃,那里有三个仙桃,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其中有一个已经被那只憨态可掬的小老鼠吃了一半,凡人如果能吃上一个便可以成仙,看上一眼更会延年益寿。请大家多看几眼,都会长命百岁的喔!大家往地上看,这地上是一幅“二龙抢珠”图,中间有一颗龙珠,左右两边各有一条龙,相传两条龙都想独吞这颗龙珠而达到主宰这一片天地之目的,由于二龙争抢龙珠时闹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把玉皇大帝都从宝座上震了下来,玉皇大怒,便将二龙定格在了这岩石之上。

请看这个四四方方的小坑原是一口小井,坐在旁边的是一只得道成仙的蛤蟆,名曰仙蟾,原本有一股仙液长年从它口中滴出来,小井之水却怎么也滴不满,也不干涸,这井中之水可作医用,清热解毒,能治百病。可惜这一药剂被心存不良的游医发现,为了将这仙液据为已有,在一天深夜,用剑把仙蟾砍成两半,这时候岩洞内突然阴风徒起,岩洞外面更是雷雨交加,金山瀑裂,冲出滚滚洪流,将这个游医冲到了金山脚下做了一名守山蟹卒。另外半身蛤蟆还留在这里,从此以后,井中之水也就干涸了。

各位朋友,请看这个巨大的石钟,很久以前它是悬挂在洞顶上的,是洞中的报时工具,本方岩主委派了两个和尚定时撞钟,初一撞一下可响到十五,十六撞一下可响到三十。久而久之,两个和尚感到大麻烦,心想:如果一年撞两次不是省时又省力吗?到了第二年正月初一,他们连续撞钟十二下作为上半年的时钟数,在他们于七月初一撞下半年的钟声时,撞前十一下都平安无事,就在撞最后一下时,金钟突然坠下地来,两个和尚没来得及跑开就被压在了钟底。让我们离开这两个懒和尚,走过前面这两个富贵门和长寿门,游客们无论你们从哪扇门过去,富贵和长寿都会伴随着各伴的。

现在我们来欣赏咱们秦岩其中一处绝景“玉犬望腊”,俗名“狗望腊肉”,因为腊肉很香,所以前面离地三丈三尺三寸高的石坪上那条玉犬就数万年如一日的昂着望着它头顶上的一块薰香腊肉,直流口水,就是吃不到,因此也有了“到此闻到腊肉香,还俗不再做和尚”这么一句古话。这一景是咱们瑶族生活一个剪影片段。

在这仙人挥手告别这世外桃源时,我们也将参观完毕这桃源洞的美点了,看着这美丽迷人的桃源景色,大家是否都明白为什么叫桃源洞了,这满园的桃树和满树的桃花,再看一看宽阔平整的天空,就连我这个每天都在此工作的人也无法平静内心的激动。朋友们,我相信,只要我们珍惜宝贵的时光,生活也一定会有这般美好。

好,各位朋友,请大家随我一同走出这如诗如画般的桃源仙境,去参观秦岩的另一个迷人的“水晶洞”,领略一下水府龙宫的悠深意境。

“闻说桃园好避秦,兹岩名迹栈还真,居然空首超凡境,只少长岭越世人。幽涧秋深芝草秀,石田春蓁此中,芽苗便可求仙云,莫向迷津更问津。”各位朋友,这首诗是浙江省余桃县西村一位名叫韩子祁阳的人于明朝神宗皇帝万历28年所书写,这2个大字(秦岩)是东汉时期文学家,书法家蔡邕所书,在兵荒马乱中偶迁此地,于是就在此石壁上奋书“秦岩”二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秦岩石刻共有一十三方,都是历代文人墨客所书而刻在这洞口或里面的岩壁上的。

“别有洞天”的题词意境深远,这是唐朝道州剌史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元结刻于永泰二年,距今也有千年历史了,此洞洞口四季如春,此时洞内却是寒风凛咧,风中夹雪,请看石壁上似乎是皑皑的白雪。不过再住前十来米后,里面将会风平浪静,温度宜人。

各位请看上面有成百上千只仙鹤,它们那细长的脖子和高跷起的鹤顶,正在戏耍水中之鱼,我们现在就要进入了东海龙王的龙宫了,大家请看前上方那块平整的石块就是龙门的牌匾,仍隐隐约约可以看到“龙门”二字。

从古到今,秦岩就有着多少扑朔迷离,津津乐道的传说,特别是至今还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仙洞更是使人们神往了千万年仍没有露出其庐山真面目。更有离奇的传说是:每次进洞若干人,总会在清点人数时少一个人。天长日久,越传越玄,古今游客无不对其趋之若婺,梦寐以求。所以,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欲解千古之谜的壮举,经过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开掘,没想到又出现了一条天然地下河,这里河面平坦,水流平稳,水面清晰,空气清新,虽然没如愿的找到天仙洞,但可以坐在这游船上优哉游哉乐似神仙!

朋友们:“良田万倾洞里边,秦岩深处住神仙,也是江山美如画,桃园洞里好耕田”大家看这一片举世瞩目的仙人田,一层层的梯田平整肥活,这一条条田埂就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群仙人们在辛勤劳作,仙人们就将这片良田中产出的万担稻谷藏进桃源洞内的仙人粮仓。

朋友们,还有这边是一片广阔的仙境宝地,一派亮丽的田园风光。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成千上万只喜鹊会不约而同的来到这里,自觉为牛郎织女架起一座天桥,成全他们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哪位游客如有兴趣的话,到七夕的凌晨,来到这里,有可能听到他们夫妻二人的窃窃私语。这里有诗为证:牛郎织女情义真,冲破天规锁层层,感动仙鹊将桥架,七夕佳偶自天成。只愿世人多恩爱,留得美名天下闻。

好了,各位朋友,我现在又回到刚刚入洞的大厅了,咱们再回过头来欣赏一下这个比足球场还要宽敞的大厅,恢宏壮观、宽广深遂。

各位朋友,大家辛苦了,我们今天游历了一番人间仙境,秦岩的景点也就参观完了,祝大家一路顺风,万事如意!

第3篇 江华古镇宝镜导游词

古时候的人砌房子是非常讲究“前有照,后有靠”的。咱们宝镜面临荷花塘,背靠青山。相传宝镜鼻祖何应祺于清顺治7年(1650年)由道县溯沱水、冯河而上,见这里松林古藤婆娑,泛发宝光,清塘漾碧盈盈,尤如明镜,取名“宝镜”,便在此建宅定居,迄今已有356年,后嗣传至第18代。整个宝镜古民居布局坐东朝西,建筑风格类似于江南民居,占地80余亩,房屋108间。由北往南依次分布为围姊地、大新屋、下新屋、老堂屋、新屋等五个部分组成。所有建筑耗时近20年,其中新屋的建设就耗时9年。

首先可以看到的是四根高大的桅杆,上面悬挂着大红灯笼和彩旗,足见当年屋主的地位显赫。在当时那个年代,必须是进士以上才能立桅杆。现在大家请看我脚下这块长方形的石条,旁立“马到止(址)”石头,上书“文武官员至此下马”。意思是文武官员到此地就得下马步行前去拜访。

村庄正前方是一个呈“八”字形的大门,位于中央。当时,要有知府的名誉才可以砌“八”字门楼,平民砌是违法的。左侧是武书房,右侧是文书房。何氏家族是非常“重教育人”的,早在18世纪末就建立了四所学堂供子孙就学。建立了规范而先进的教育奖励机制。凡本族子弟不分贫富,只要能读书者,都由公田租谷供读;对考学优秀的实行重奖。据《何氏族谱》记载,清朝有才子40余名,其中庠生14名,佾生2名,贡生4名,廪生3名,大学生7名,进士10名,职员10名;至民国年间,出官数名;现在海内外工作的人士80余名,宝镜真可谓是人杰地灵。

请大家顺我手指的方向往上看,这一排两层楼房长80米,深10米。大家猜猜看,这一排房屋原来是什么人居住的呢?告诉您,这楼房是给这个家族的长工居住的,下面有九间马厩,上面有18间长工房。整个居室建筑风格按江南画舫设计。当年何家智中了进士后进京考顶子,回家的路上在武汉渡长江时,夜晚见江里轮船层层楼房十分好看,便请工匠设计了这幢船形吊楼。而门前这半圆形的石板叫做“月台”,它的设计意图是登这艘“轮船”的台阶。

从古至今,有许多名人墨客都到过咱们宝镜。清湖南善后督办唐生智、湖南督学使者江标、陆宝忠、道州知州施启宇等都在此留下了墨迹。30年代,邓小平率领的红七军团也在此住过。1964年,海燕电影制片厂亦到此地拍摄电影《多喜之家》。1994年,潇湘电影制片厂到此地拍摄过《漫长的边界》。

大家随我往里走,去探索一下宝镜古屋的奥秘。跨进这个门槛,咱们可见一扇门,而两边又留有通道,这门设立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原来这是上下轿门!轿门设计十分特别,在门楼的里面专门立两根门柱,中间设计两扇镂空花门,轿子就停在里面,方便主人上下轿,站在这里自然能让人想象出当年主人是何等的威风廉廉、雍容华贵。这个小阁在古时称其为更务室,相当于现在的传达室,起上传下达作用。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何氏家族建筑群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新屋,是第九代、第十代育栗、步月、步廷父子三进士所创建的。整个堂屋由下堂屋、中堂屋、上堂屋三部分构成,均有天井,号称“三进大堂屋”。从上堂屋左右侧门可通往两边的小堂屋,小堂屋向大堂屋开门,与两旁厢房构成长房,前面各有天井三个。整体称为九井十八厅。

走进这座房屋,我们就可以感叹着当时建筑的考究。首先我们要跨过这两排石板,过这两排石板还有讲究的喔,大家可以随便挑一条路走,待会我再告诉您其中的小秘密。好了,大家都过来了,左边这条石板排列比较稀疏是给成年人通过的,而右边这条石板排列比较紧密当然是给小孩子通过的啦!

村内每个堂屋均有题匾,高80厘米,长2米左右,起警戒后人的作用,也表现了主人的涵养。如咱们这座新屋下堂屋“积德延龄”、中堂屋“厚德载福”、上堂屋挂“望重古稀”,字体笔力遒劲,端庄大方,有阴刻和阳刻之分。

清代时江华有30名进士,咱们宝镜村就有10名,占了三分之一,在这10名中,咱们这间新屋就出了6个进士。

好了,咱们来看这个天井,具有通风、采光、防火、排污的作用。每个天井都由四块完整的长条青石围边,底下由三块完整的青石板平铺。

宝镜古民居群是一座建筑艺术的宝库,特别是在雕刻上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从门当到户对,从窗阁到围栏、从门檐至椽梁,都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的追求,宝镜古民居群的雕刻以木雕和石雕为主,大家随处可见。在技巧上有圆雕、浮雕及镂空等多种形式,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寓意深刻含蓄,以体现富贵吉祥为主,入画的形象主要有梅、竹、菊、喜鹊、松鼠、麒麟、龙、凤、鹿、房屋、人物等,有的组画还带有故事性。有的浮雕为镶嵌而成,可以取下来,嵌入物以瓷片为主,上绘红花绿叶等形象。

这里是神龛,是用来供奉神佛和先祖用的。何氏家族文化为何能源远流长,可能跟他们的信仰以及孝顺离不开的吧。

我们现在来看一间比较有代表性的房间,这里是一间小客厅,是主人单独会客用的。穿过小客厅来到的是一间卧室。这张床叫“雅床”,选用上好的樟木精雕而成。其侧旁镂空花窗可支出一个木架,用于挂放主人的衣物,不用时可收回,即为雕花窗阁,既体现了雕刻的艺术性,又体现了雕刻的实用性。您可以仔细瞧瞧上面雕刻是多么的精妙绝伦。那边还有一个精致的脸盆架也是精美无比的。

参观完前厅,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后院,后院共两层,16间房屋。左右两边还砌有两个亭子供玩耍。那么后院又是谁居住的呢?后院是绣楼,是给何家的小姐居住的。当时这里居住着八位小姐和八位小姐的贴身丫环。现在各位男同胞有幸参观到了咱们小姐的闺房,以前这里可是“男士止步”的喔!

咱们宝镜的房屋建筑巷道连通所有的房屋,多数巷道均有顶盖物,能做到晴不曝日、雨不湿鞋,具有防雨防晒功能;巷道道口及房屋的主要通道都有门,门槛及顶部条石均凿有方眼,设木栓,利于锁管,具有良好的防盗功能;村庄外围还建有围墙,与后山隔离部分的围墙还有防止火势向山上蔓燃的功能;充分体现了宝境古民居功能的全面性。

清代进士刘其璋把“宝镜八景”描绘如仙家胜境:松林淡月、槐社夕阳、虹桥锁翠、螺蚰浮岗、响泉遗韵、曲水回澜、珠塘漾碧、宝塔酣青。处处皆景,美不胜收。

村后临山处建有四层高炮楼,称其为“明远楼”,可用枪炮在此射杀远距离来犯之敌,同时也是了望台,用于警戒敌人。民国年间,全村共有八十余条枪用来防御外敌。大家可以登上明远楼去一览咱们宝镜全景。

我的讲解到此结束,现在是自由参观时间,谢谢!

第4篇 江华盘王殿导游词

欢迎光临天下瑶族第一殿——盘王殿。盘王殿共由六个部分组成:瓠圣门、主殿、灵位亭、盘王侧殿、瑶风园。首先我们看到的是第一部分“瓠圣门”。瑶族始祖盘王名叫盘瓠,瑶族人民为了纪念他,所以将此门称之为“瓠圣门”。“瓠圣门”三个字是由云南省瑶族同胞、全国著名的书法家、云南政协副主席赵廷光题写的。

盘王是瑶族人民的始祖,也是耕山文化的创始人,他在农耕文化上具有很大贡献,他心怀苍生关照后人,所以瑶族人民每到一地都要建立盘王殿以纪念先祖。现在参观的盘王殿是1995年我们江华瑶族自治县40周年县庆时,从原建地姑婆山迁建于县城沱江风景秀丽的平头岩公园内,占地21亩,总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是海内外瑶族同胞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现在我们来到这个半圆形的平台前,平台的两边有两块汉白玉石碑,左边这块石碑是撰刻盘王功德的祭文,右边这块石碑是记录盘王殿从姑婆山的搬迁经过。我们再抬头往上看,在主殿的正上方,有“盘王殿”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三个大字是全国著名社会学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费孝通题写的。踏上青石条阶,大家可以看到这青石条阶分为上、中、下三层,每一层都有十二级阶梯,它有二层涵义:第一代表了瑶族的十二姓;第二代表了一年的十二个月。这瑶族的十二姓分别是:盘、沈、包、黄、李、邓、周、赵、胡、唐、雷、冯。现在我们来到盘王殿的第二个部分:祭祀台,是烧香祭祖的地方,所谓心诚则灵有求必应。

绕过“祭祀台”就是盘王殿的第三部分主殿了。主殿是盘王殿最高大的建筑,长26.2米,宽17.8米,高20.23米,总建筑面积是466.36平方米。梁上绘制的古香古色彩绘主要取材于瑶族各种民间故事传说。主殿也是盘王塑像所在地,塑像高4.5米。先祖端坐在圣坛上,慈眉善目。身旁放有弩箭和长鼓。这也正是盘王首创耕山狩猎文化功绩的体现。盘王塑像正上方悬挂着一幅楹联:“盘王始祖随身带,木本水源不可忘。”这也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87岁时题写的。盘王的身旁是花音娘娘,即盘王之妻三公主。旁边的十二个小塑像是花音娘娘和盘王所生的子女,即六男六女,每个子女一个姓。

主殿还有四幅反映瑶族历史的大型壁画。

东边这幅是《盘王狩猎图》。这是瑶族原始社会时期采猎经济的一个缩影。画中盘王带着他的子孙们上山打猎,在密林中发现了一群羚羊,盘王带头一路追赶,从密林中追到了山崖边。这时,羚羊从这边山崖跳过了那边山崖,盘王在这边山崖迅速地放了一箭,射中了羚羊。谁知盘王只顾着放箭,完全没留意自己脚下的石块,一不小心连同这块被踩松的大石块滚下了山崖,不幸被山崖下的梓桐树叉刺死。盘王的子孙们悲痛万分,把梓桐树砍下挖空,剥下羚羊的皮蒙在两头,制成长鼓敲打,以表示为盘王报仇。这样也就产生了瑶族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长鼓舞。现在,江华瑶族长鼓舞已成功了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面的《长鼓舞》和《羊角短鼓舞》,体现了瑶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长鼓舞所表现的主要是瑶族人民开荒种地、砍树建房、制作长鼓三大生活内容,也有模仿自己形态和祭祀礼仪的。舞时,左手持鼓,右手扣击,唢呐、锣鼓伴奏。舞者通常为二男二女,每个动作东南西北各做一次,叫做一套,一般有72套。每项内容前后衔接,又各自独立成章,朴实真切,情趣盎然,可以说是瑶族人民生活的叙事诗。技艺高的长鼓舞就站在方桌上表演。长鼓舞在风格上有“文打”、“武打”之分。“文打”比较稳重,有微小的颤动,温和而柔韧,节奏较慢,这种打法以居住在丘陵地区的瑶族为多。“武打”比较活跃,动作跳跃,节奏明快,有不少花样变化,这种打法以居住在高山地区的瑶族为多。如今,长鼓舞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艺术舞台上,激励人们奋进。

西面是《飘洋过海图》,再现了瑶族先民迁徙不定的生活场面。相传古代,瑶人出走千家峒,乘船飘游过海,遇上大风大浪。船在海中三百六十五天不能靠岸,并且有覆没的危险。为了生存瑶民们跪在船上许盘王大愿:“请盘王保佑儿孙能平安过海,靠岸后定感谢盘王。”霎时风平浪静,船便靠岸了。这一天是农历十月十六,又正好是盘王的生日。所以人们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祭祀盘王,庆贺新生。1984年,经瑶族研究学会研究决定,将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正式定为全体瑶族的共同节日。

相传盘王是评王的一个臣子,评王与高王打仗,评王出赏:谁取得高王首级,给予重赏,并赐予三公主为妻。当下,臣中瑶族始祖“盘瓠”应召出征,取回高王首级。盘瓠因此得配三公主为妻,并受封在“南京会稽山十宝殿”为王。盘王与三公主相亲相爱,生下六男六女,传下了瑶族十二姓。

穿过主殿就是第四部分——灵位亭。灵位放置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盘王之灵位”五个大字。这里就是瑶族子孙后代敬献香火,祭祀盘王,祈保平安,求得幸福的地方了。

第五部分盘王侧殿——瑶家吊脚楼去感受一下瑶家人古朴的民俗风情。这东西两座吊脚楼是瑶族历史的陈列室,陈列着各级领导的题词,瑶族生产生活用具,典祀、婚俗、文化活动以及军事方面的实物和照片,用直观的手法再现了瑶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来到东厢房,可能最吸引你们注意的就是这顶瑶家花桥了吧,有没有谁想做一回瑶家新娘?做瑶家新娘的第一关是会唱山歌、瑶歌。男女双方通过对歌,自由选择对象,自由恋爱,父母从不干涉。唱歌的形式有“坐歌堂”,有“隔山对唱”,有面对面的“男女对唱”等。男女爱慕之情,都流露于歌声之中。“拿篮子”是丘陵地区瑶族青年选择对象的一种方式。每逢赶圩过节,成群的姑娘手提精致的小竹篮,上面盖着一条机织手绢,在圩场四周徘徊。青年小伙子们也刻意打扮一番,赶往圩场。当看中了某一个姑娘时,就趁其“不备”,将她的篮子拿走,买上点心放入篮中,再转到姑娘身边,于是她们就双双走出圩场到野外对歌去了。歌毕,姑娘要回篮子,约好日子再会面。到了约会的日子,姑娘仍旧手拿竹篮,唱着歌儿来与小伙子相会。此时,小伙子又一次从姑娘的手中拿过篮子。若姑娘看中小伙子,竹篮内便有一双或几双她亲手为情人做的布鞋。竹篮这样一“拿”一“送”,直到爱情成熟为止。双方在接触中,互相认识、了解、定情之后,再通过双方父母的同意,正式订亲。通过这种方式而自由结合的,则永不离婚,体现了瑶族人民对爱情的忠贞。瑶乡的婚俗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招郎(入赘)。“招郎”是高山地区最普通的婚姻形式,一直流传至今。瑶族女子在社会中享有比较高的地位,一般不外嫁,留在家中“讨丈夫”。她们主要是招本民族的男子,有的也招汉族或其他民族的男子为“郎”。因此,没有女儿的人家,也往往要“接”一个女孩子,长大后“招郎上门”,延续家族。在招郎婚姻中,又有“两不辟宗”和“男从女姓”之分。“两不辟宗”俗称“两边走”,即婚后男女双方家庭的生产和生活都要照顾,双方在女家生产、生活半个月或一个月,又到男方家里生产、生活半个月或一个月,如此循环。一年四季,夫妻双双照顾两个家庭,真正做到了男女平等,互相关心。生下来的子女第一个随母姓,第二个随父姓,依此类推。“男从女姓”即男子到女家后,改名换姓,随从女家姓。结婚时,男方只出少许聘礼,有的男方还要女方购置衣裳等物,生下的子女全随女方姓。也有少数夫妻互相换姓的。

盘王首创耕山文化,已成为中华农耕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盘王在创造耕山文化过程中提炼出来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已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

最后,我们来到的是第六个部分——瑶风园,瑶风返朴归真的真实缩影。

在瑶风园里,“瑶寨茅廊”、“清泉飞瀑”,展现了江华秀美山川的自然生态;“寮棚猎趣”、“游耕剪影”再现了瑶民游耕文化的遗风古韵;“古城烽火”把我们带进了瑶民们反封、反帝的辉煌历史;“山溪古车”、“荷池垂钓”、“深山木屋”让我们领略到瑶族人民源远流长的民族历史、民族风情;“篝火瑶韵”中的长鼓、瑶歌是多姿多彩的瑶族文艺中的一朵奇葩;瑶岭风采将给您留下难忘的一幕和美好的回忆。

朋友们,开放的江华欢迎您,美丽的瑶山拥抱您,愿您这次盘王殿一游,留下您人生的美好回忆。

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江华导游词(精选4篇)

欢迎光临天下瑶族第一殿——盘王殿。盘王殿共由六个部分组成:瓠圣门、主殿、灵位亭、盘王侧殿、瑶风园。首先我们看到的是第一部分“瓠圣门”。瑶族始祖盘王名叫盘瓠,瑶族人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江华信息

  • 江华导游词(精选4篇)
  • 江华导游词(精选4篇)4人关注

    欢迎光临天下瑶族第一殿——盘王殿。盘王殿共由六个部分组成:瓠圣门、主殿、灵位亭、盘王侧殿、瑶风园。首先我们看到的是第一部分“瓠圣门”。瑶族始祖盘王名叫盘 ...[更多]

相关专题

导游词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