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致辞 > 导游词

浙东导游词(精选2篇)

发布时间:2023-03-06 09:27:08 查看人数:5

浙东导游词

第1篇 余姚浙东小九寨导游词

浙东小九寨导游词

“浙东小九寨”地处四明山北麓,位于余姚大隐镇芝林村。境内山峦连绵,山岙弯弯,竹丰林茂,溪流纵横,幽谷、溪流、古树、竹林景色诱人,有“浙东小九寨”之美称。小九寨因溪水而得名,白岩溪绵延6公里自景区穿林而过,溪水清澈,泉潭连绵,飞瀑壮观,奇石错落,更附丽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和优美传说,引人入胜,流连忘返。景区内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极高,有“天然氧吧”之称。徒步古道,亲近自然,置身于山清水秀的绿色世界,不仅能领略自然山水的生态美景,更能畅享品山、观竹、憩水、赏石的无限情趣。 景区交通便携,至宁波市区仅需30分钟车程,是游客极佳的徒步、自驾,亲近自然的旅游休闲目的地。

白岩溪景区位于余姚大隐镇芝林村境域内白岩山下,以白岩溪(4.5公里溪段)为核心,总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白岩溪两岸山峦弯弯,竹丰林茂,鸟语声声;溪涧曲曲,飞瀑壮观,泉潭连绵。景区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高,有“天然氧吧”之称。因其谷幽、山秀、溪清,又有“浙东小九寨”之美称。

白岩溪是整个景区精华所在。溪流总长约十里,常年不断。溪间岩石错落,形态各异,不少形状酷似某种物象,附丽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溪中生息着一些此间独有的水产,如南风哈、黑珍珠蛳螺等,风味独特,还伴有美丽的传说。

溪岸林木茂盛,古迹掩映。沿溪上下,步移景换,自然人文,无不涉目成趣,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主要景点有:白岩寺、龙潭双瀑、鹁鸪回首、弥勒嬉溪、双蛤望月等。

芝林由来

芝林村历史悠久,据传,芝林建村已有一千两百五十年左右,依据《孙氏家谱》记载,芝林村的先祖居住在长安城郊咽喉之地的孙家埭。孙家埭收所居住之百姓乃隋末唐初名医孙思邈的后裔,他们以“耕读行医”传家。

因安禄山起兵谋反,“安史之乱”使孙家埭饱受战乱之苦,村人纷纷外出避难。其中,有一孙姓郎中流落于古越之地,居住在河姆冯家。后因采草药进山,来到芝林,他见芝林山峦连绵,植被丰满,溪流泉瀑,流水潺潺,气候温和,土地湿润,盛产草药,地域隐蔽安全,风光秀丽旖旎,是极为难得的栖息之地。于是便携妻子儿女来此结庐筑棚,安身定居,成为芝林村得开山始祖,也就是芝林村孙氏家族的始祖。故而,《孙氏家谱》中亦有“先祖采芝入林”的记载。

当时,芝林取名槠林,意为林木茂密。清代起改称芝林,这改名之因是因为当时修槠林庙的时,请慈城书法名家梅调鼎题写庙匾,梅先生入旧庙时见楹联上有“采芝入林”之句,便以为此芝此林即为村名,便提笔挥毫,写就 “芝林庙”三字。后人也就约定俗成,开始称槠林为芝林,故有了如今的芝林村名。

也有传说认为,这里气候适宜生长草药,盛产灵芝而得名。还有的说是因为横贯芝林村域的白岩溪呈之字形而得名。

总之,芝林村村名是因为此处山水秀丽、物产丰富而得名,是一个有着厚重文化底蕴和秀丽自然景观的山乡古村落。

主要景点

白岩溪

白岩溪因位于白岩山下,旁边又有著名的白岩神寺,故而得名。白岩溪两岸奇山怪石林立,山峦弯弯,溪涧曲曲,飞瀑清溪穿梭于幽谷之间,尽显奇丽景色、山水画意。白岩溪起源于鄞州区得大庵山老岭丘岗(海拔570米),流经洪山大坪地入境芝林。该溪上游无水库、电站等截流工程,又因集雨面积大,故该溪水源充足,常年不断。白岩溪在芝林村境内长约十华里,溪流上段山高谷深,落差较大,故溪流迭叠壮观,形成有瀑布、深潭等景观;中下部溪滩宽阔,底平坦,溪流较缓,溪间滩潭相间,极具特色;溪中卵石无数,大的有数吨乃至数十吨之巨,小的如豌豆细圆,点缀溪间,错落有致,形态各异,风韵独具。不少形态各异的溪岩形若不同的物象,繁衍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溪间伴生有一些芝林独有的水产品,如南风蛤、黑珍珠蛳螺、白石蟹等。这些水产品不仅是风味独特的特色产品,而且还伴有美丽的传说,是景区内另外一种旅游资源。白岩溪两岸青山逶迤,竹丰林茂,溪间流水潺潺,林间鸟语声声,故有“浙东九寨沟”之佳称。进入峡谷长溪,犹如进入人间仙境,不仅能领略到山水自然美景,更有一种人在画中游得无限情趣,真是美不胜收。

白岩龙潭

该景点位于白岩溪上游,是一处位置独特、景观奇异的瀑布景点。白岩龙潭飞瀑是一处双瀑,一堵高十多米的岩壁横溪而立,两股白色飞瀑从岩壁左右;两厢飞泻而落,直冲下面的白岩龙潭。从下往上看,犹如两条飞腾的白龙从天而降,窜入龙潭,巨大的轰鸣声震撼山谷,冲葡溅起水涌浪翻,细雾升腾,如烟似雨,凉气扑人,使人心旷神怡,惬意万千。据传,白岩龙潭中潜隐着一条白龙。当年,白龙为使古越大地百姓不受干旱之苦,与当时掌管雨权的泾河老龙发生了一场较量,以致一只眼睛受伤。古越百姓为感激白龙的恩德,把白龙请到白岩溪中的深潭里来养伤,并吧白龙养伤潜隐的山潭取名“白龙潭”。在这风景秀丽的白龙潭畔,又演绎了大唐丞相魏征与白龙之间一系列神奇而有趣的传奇故事。壮观的飞瀑景象配置以神奇的白龙传说,使人们在游览这奇异山水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享受这神奇而美丽的神话传说,从而产生无限美丽的遐想。

苍蝇檀树

该景点位于白岩龙潭西南方,白岩溪南岸的坡沿上,距白龙潭约30米左右。檀树是一种生长缓慢的树种,质地坚硬,它高约十余公尺,胸径近30厘米,一般看了无什么特殊。但此檀树却又一种与众不同的壮观,即每当盛夏季节,该树的树杆上会叮满苍蝇,远远看去,只见苍蝇,不见檀树 ,故当地人称它为“苍蝇檀树”。传说与白岩龙潭中的白龙有关。

蛤蟆石

该景点位于白岩溪中部。在溪流一侧,有一块重约数十吨、数品方米左右的岩石,其形状犹如一只活脱脱的癞蛤蟆。对这块蛤蟆石,当地流传说是由白岩寺中一个假和尚所化,因这假和尚心术不正,其身在佛门却无心向佛,并利用佛门在人们心目中的声誉,败坏佛门清规,后遭八洞神仙中何仙姑的惩罚,留下此怪状遭世人唾弃。传说故事有惩恶扬善之意,作为一种形似得岩石,倒也不失为一处特别的景观。

鹁鸪回首

该景点位于白岩溪中段,离蛤蟆石不远。鹁鸪岩石巨大,其形犹如一只涉溪而过的鹁鸪,在行进中忽然听得身后有什么声音在呼唤,突然回首而定格的一瞬间,形态逼真,惟妙惟肖。

弥勒嬉溪

该景点位于白岩溪中部,一个叫饥乞潭的溪潭边上有一块岩石,岩体上有一个形似弥勒的石像。那光秃秃的头上咧着个大嘴,丰乳大肚,一副福态,活生生一个弥勒神像。说起这尊神像,当地传说是唐末五代的后梁时期,浙江奉化布袋和尚四处行走化缘来到芝林,引来众多人的围观,其中有十八个小孩拥着他向白岩溪走去。行至饥乞潭时,十八个孩子下水嬉戏,并把契此也拖了下去,互相嬉闹。后契此要去香积寺游学,众小孩不放他走,契此便把凡体定化在山岩上,真魂出窍,云游去了。从此,饥乞潭边就留下了他笑口常开、袒胸露肚的可爱形象。

木鱼山

木鱼山位于白岩溪西岸,是白岩寺前得一座照壁山,其形状如寺中僧人念佛诵经时敲打的木鱼。而且此山还有一神奇现象,据说,此山中间是空的,有人如在山的这边敲打,在山那边的人即能听到声响。因有以上两种原因,故而取名木鱼山。据芝林老年人解释,这木鱼山原本是没有的,当年建造白岩寺之时,开山老和尚为避天灾兵祸,在寺中建了一条暗道,直通外面。修好暗道后,老和尚又让人挑土把暗道掩埋住。这木鱼山就是用挑来的土堆积而成。听说有人在木鱼山旁边建坟时,曾挖到过这暗道,不知是真是假。总之,神奇的木鱼山,神奇的暗道,加上神奇的传说,使这木鱼山更加神奇。

白岩寺

该景点位于白岩溪中段西岸的木鱼山西南,是一座两进四合院式的建筑。据记载,白岩寺始建于宋乾德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说起兴建白岩寺,这里流传着一个历史传说故事:当年赵匡胤于陈桥起兵,南征北战,先后统一了九国,仅存东南吴越国尚未平定,于是便提兵点将,兴兵南下。吴越国王钱鏐自知不是他的对手,便微服向东而逃。在白岩山下搭了三间茅屋剃度出家为僧,这就是最早的白岩寺原型。赵匡胤得悉后要兴兵捉拿。丞相赵普以先唐高祖李渊允许窦建德削发为僧,使其对高祖畏威而怀德的先例,劝说赵匡胤放弃杀戮而改为囚禁。赵匡胤觉得有理,便在白岩山下兴建成了一座规模较大的寺院。可惜该寺今已毁,从现存遗址及有关文字记载来看,仍可想见白岩寺当年的宏大规模和香火鼎盛的壮观场景。

香积寺

该景点位于村旁的岭岗山上。香积寺是一座四合院式的、二十四间走马楼式的建筑,气势雄伟。寺院横跨山腰岭脊,东西两面建有城楼,下建有城门,东面城楼门楣上书有“天威咫尺”四个字。题词点出了芝林是个神灵之居所。道教之胜地。香积寺所供奉的不是一般寺院中的如来佛像,而供奉雷神祖神。原来,芝林村人原是长安城郊的孙家埭人,因安禄山起兵谋反,孙家埭惨遭践踏。后郭子仪布阵灵武香积寺,大败安禄山。芝林村民为纪念此役,在芝林旁的岭岗山间建造了香积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是香积寺的庙会日。

仙人峰

该景位于白岩溪东北岸,海拔400余米,遍山毛竹葱翠,林间鸟语声声。在仙人峰顶部,有一处巨大的岩峰,上部是一块宽阔平整的岩滩,据传是传道布经的道场所在。有不少仙人来此布道传经,仙游落脚,故而取名仙人峰。仙人峰除了有关道教的传说故事外,还有清代捉长辫子强盗的民间传说。

美人山

该景点位于芝林村北面,海拔400米左右,山上林木茂盛,植被丰厚,山麓间茶树成片,条条茶垅如同美女身上的绿色飘带。美人山犹如一位长发披肩的美少女半躺半卧在芝林村后,她侧身向东,左手托起秀美的脸颊,面朝姚江,双目凝视。传说美人山的秀姿,曾惹得慈溪赵文华的不满,对美人山大开杀戒,以求破坏其风水。此举得罪了天上仙界,因而遭到仙人惩罚,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

乌龟岩

该景点位于芝林村东面的岭岗山间,一块巨大的岩石凌空直立。据当地传说,巨岩是真武大帝的神首。真武大帝右脚踩着神蛇,那就是建有香积寺的岭岗;左脚踏着龟神,那就是在岭岗山东南角山脚处得一块岩滩。岩滩依山坡地势下伸,当地人说此处即为神龟。靠近山脚处有一龟头,嘴、眼、鼻等齐全,惟妙惟肖。可惜龟头已凿下,内中原因,有一个凿龟头破风水的传奇故事。

水碓[duì]

该景点位于芝林村南白岩溪中部。它是当地百姓以本地特有的地形、山水等自然资源,运用独特的制作工艺创造出来的生活、生产工具,是浙东劳动人们聪明才智的结晶。“虚岗熟睡谁惊觉,野碓无人夜自春”。这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描写水碓的诗句。水碓是以山溪水为动力,通过特制的引水工程,特制的工具构件(一只直径1.5米、宽1.2米得飞轮转轴带动茅草房内两只各重100公斤的石杵子),使其持续不断而有节奏地撞击石臼,用以舂米或其他制品。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能见到如此原始、古朴、粗犷而又非常科学的古老生产工具,实在是大幸之至。哗哗的流水声,有节奏的撞击声,震荡在幽谷溪边,回响在山峦群峰间,真是一幅清新自然,原汁原味的山野农耕美图。

桃花潭

潭边三石聚拢,犹如桃园结义三兄弟,故名“桃园潭”。一说潭中石多且形若桃花,由是得名。

第2篇 浙东行政公署旧址导游词

浙东行政公署旧址导游词

各位游客:

这里是浙东行政公署和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这个院落,原系梁弄横坎头村黄氏家族的一座民居大院。xxxx年年初,在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列为全国一百个重点建设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投入了大量精力财力,完成了居民搬迁、房屋整修、文物资料收集,以及陈列布展等大量工作。xxxx年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建》杂志、中国红色旅游网共同主办xxxx年年度“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评选活动中,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被评为“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之一。xxxx年年5月25日,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被国务院核定文化部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请大家随我入内参观。

这里陈列的主要内容是“浙东抗日民主政权史迹”。

★抗日战争后期,浙东根据地日益巩固壮大,其范围已发展至杭州湾两岸,东濒东海,南迄东阳、义乌,西跨浙赣线金萧段两侧,北至黄浦江两岸的广大地区,面积三万平方公里,拥有人口四百多万。遵照共产主义导师列宁关于“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和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根据中共中央指示,1945年1月在梁弄正蒙学堂召开了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大会,会后正式成立了浙东行政公署,这里便是公署的办公场所。连柏生、吴山民同志分别任正副主任。

这里陈列了——区党委书记谭启龙关于浙东《根据地政权建设和临时代表大会的召开》文章节选

——浙东行政公署成立全体人员暨警卫连社教队全体同志合影

——浙东行政公署的大印(仿制品)

——浙东行政公署的任命令和使用的饭票(影印件)

★这一展室陈列的是民主政权的演化情况。浙东民主政权的建设其实分两个阶段:先是浙东敌后行政委员会时期,再是浙东行政公署成立后时期,这里已把两个时期的有关内容兼收并蓄了。这是《民主政权税收制度的调查》、《征集抗日自卫经费的通令》;

浙东临时议会和行政公署成立后,浙东地区各地、县的民主政权建设工作日趋成熟。县、区各级行政组织对内部机构进行了调整和充实。这里展有当时慈溪、镇海等县政府相继成立的报纸新闻和行政公署组织法(影印件)。

★浙东行政公署下分秘书处、民政处、文教处、财经处等部门。当时,果敢为民众说话,坚决替农民撑腰,是公署民政处的主要任务。这幅作于上世纪40年代的同题版画,就是对当时社会情景真实生动的写照。民政处当年轰轰烈烈的工作是“二五减租”。(1926年国民党做出“二五减租”的决定,正产农业收获量的50%为最高租额,租额依照最高租额减25%,即佃农缴纳正产收获量的37.5%作为租额。)在实行“二五减租”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不肯减租的地主分子,民政处的同志就把他“请”到这里来做工作。如果你顽固不化或者不老实的话,请看看桌上摆的是什么家伙?!这墙上放的又是什么——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嘛!

请大家上楼继续参观。请勿抽烟,注意安全。

“农民与农民工作是浙东根据地建设中的中心问题,也是政权工作的中心问题,离开农民就没有抗日战争,也没有抗日政权”。这里是民政处开展民众工作的一些史料图片。浮雕《开会》反映的就是发动农民开会的场景;这里展出的一张张历史照片,记录了“浙东民主政权的建设过程就是农民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蓬勃开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大批优秀青年投身其中,他们中间有怀有美好社会理想大学生、中学生,也有刚从“民训班”结业的农民……”

文教处的工作,确定了“社会教育重于学校教育,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干部教育重于群众教育”的新方针,开办鲁迅学院,解决干部问题,成立社教队,改造民间艺人和民间艺术形式,还进行了越剧改革,倡导男女合演,创作演出了《桥头烽火》等大量抗日新剧目。鲁迅学院学院共招生三期,学员约七百名,为根据地培养了一批文教骨干。这二幅是当年社教队员的合影和后来他们故地重游时的留影。

一个政权的存在,必须有财政收入来支撑。这是行政公署当年颁布的《公粮田赋并征办法》……

请大家从这里下楼——

大院左边前厢房,是浙东行政公署的主办公楼。中间的会议室,是公署议事和行政决策的地方。墙壁上的照片是当时浙东地区社会各界的一些知名人士、浙东抗日民主政权的议政者和参政者。行政公署是按“三三制”原则组建的。即共产党人三分之一,民主人士三分之一,群众代表三分之一。这里摆设的实物体现了真实的历史。

厢房右屋是浙东行政公署文教处办公室,文化界名人黄源和楼适夷任文教处正副处长。

黄源(1906年生)海盐人,曾求读于上虞春晖中学。1927年鲁迅在上海江湾大学讲演时,就由黄源作记录的。他曾去日本留学,回国后,投入中国革命文化活动,并独立进行译著工作,出版了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人的代表作。又代替鲁迅主编《译文丛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离开上海,奔赴抗日战场。1938年在皖南参加新四军,后在华中各地区党政军部门做文化工作。

1942年12月,黄源被委派往浙东抗日根据地,曾任浙东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浙东行政公署文教处长和“浙东鲁迅学院”院长等职。

建国后,黄源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党务副部长、党组书记,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浙江省文化局局长、文联主席、作协主席等职。

楼适夷(1905年生)余姚人。年轻时在上海从事著作、编辑、译著等工作。1929年到日本学习,1931年回上海,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的党团工作,编辑“左联”机关刊物《前哨》、《文学导报》等。1933年,因叛徒出卖,被囚禁在南京监狱,在狱中翻译了高尔基的《在人间》等优秀作品。抗战爆战后,被营救出狱,在福州参加文化救亡协会工作,后在武汉任《新华日报》副刊编辑,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当选理事,到香港,协助茅盾编辑《文艺阵地》等。

1944年冬,他来到四明山浙东抗日根据地,任浙东行政公署文教处副处长,并编辑日文小报。抗战胜利,随军北撤到江苏淮阴,1946年回上海任《时代日报》副刊编辑。1947年底又到香港,和茅盾、周而复等人创办了《小说》月刊。

1949年参加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作协理事,后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等职。

左边是浙东行政公署财经处办公室。桌上的算盘曾经为行政公署有限的困难的经费作过精打细算……再请看墙上这张浙东行政公署的组织系统表,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的浙东地区包括了杭州湾两岸的四明、三北、会稽、淞沪4个专区16个县,面积三万平方公里。

1945年,浙东解放区成立过青年联合会筹备会和妇女联合会筹备会,但由于部队北撤,筹建工作没有继续下去。

请大家随我上楼继续参观——在参观过程中,为了安全,请大家不要停留。

楼上第一间是行政公署秘书处办公室……

第二间是行政公署机要会议室……

这一间(第三间)是浙东行政公署最高首长连柏生的办公室……(连柏生简介……)

在这间房子里,住过叶挺将军的侄子叶清和,他跟随叔父参加革命后,不幸被捕,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里,皖南事变后,他越狱出来,为躲避敌人对他追捕,组织上安排他来到四明山,他来这里时,身上还有一道道钢索捆绑后留下的斑斑铁锈。

请大家随我从这里下楼——去参观浙东抗日军政干校

……

这座大院,叫上新屋,始建于公元1888年(清光绪13年),距今已有近120年历史。其房主为黄巨卿,家资殷实,为区别其老宅(浙东区党委旧址),故名上新屋。上新屋占地2600余平方米,属于浙东地区的大型三合院。

这里作为一处革命遗址,目前它是全国革命遗址中保护最好最完整的建筑物。

各位游客:

浙东抗日军政干校和浙东行政公署在同一个大院里。这个天井便是军政干校的露天课堂。在这个讲台上,时任浙东区党委书记的谭启龙曾向军政干校的学员们讲课、作报告……

请大家到室内参观——

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成立于1944年,是在原新四军教导大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和延安的“抗大”属同一种模式。如同现在的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一样。校长何克希(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这是当年朱德总司令送给何司令的书,上面题有“你们要学习列宁的工作”。浙东抗日军政干校在极其艰苦、简陋的战争环境中,同样具有十分规范的招生简章。干校开设有政治、军事、文化课等,为浙东部队和地方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具有良好素质和理论水平的党政军干部。

这是军政干校的军事教室,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当年新四军使用过的武器装备。讲台上放着的这挺机关枪叫“歪把子”,它的枪管与枪托只有一个支点,射击时枪把子可以左右摇晃,杀伤面积较大,别看这枪并不起眼,但在当时属于先进武器。那时候,新四军的武器装备很差,当兵的人如能拥有这样一挺机枪便会神气更足。大家看墙上挂的这些,不是统一的“三八枪”,有的是从敌人那里缴来的美国步枪。干校学员就在这里学习各种兵器的构造和性能,以及军事知识。

通讯设备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这里还举办过电讯培训班,桌上摆放的这种电台,就是当年使用的电讯设备,它又称步话机(可在一定间距内作无线电呼叫通话)。

军政干校在进行各种军事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十分重视政治文化教育。因为“文武双全”、“书剑同身”是军人素质的集中体现,浙东抗日军政干校也同样把这种追求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正上方这个是新四军的臂章的图案,橱窗里枪和书共同构成“书香剑气”意境。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当年干校学员们留下的一组壁画,壁画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当时学员的思想情感。新四军北撤以后,当地群众将这些壁画精心保护下来,七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壁画仍然清晰可辨,请大家仔细参观。

……

各位游客:请大家继续上楼,去看一看他们当时的寝室,那儿的行军床,是抗战时期的文物……大院右面的第二进厢房,是行政公署和军政干校的伙房,可以看到昔日柴禾土灶和农家大户的生活情景……

浙东行政公署和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是一个特定历史产物,它在中国人民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中诞生,又随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而结束。这是历史的偶然现象,又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它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却是中国,特别是浙东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

上新屋占地2600余平方米,分为四进。就其建筑形制而言,属于浙东地区的大型三合院,但其具体构造并没有拘泥于传统,而是融合了皖南民居的形制特色,故在江浙古代民居审美的层面上,其存在也是有很大价值的。上新屋是一进四厢二层楼房,底层正房九间,坐北朝南,后有退堂相连;东西两侧厢房分前后二进,前厢房各三间,后厢房各七间,中为串堂各一间,前后厢由走廊连接,其间形成天井、利于采光。正房与两侧前厢围合成一个面积有300平方米的天井,形成富有浙江特色的“七间两搭厢”的三合院。上新屋拥有东西墙门各三个,均于东西向,谓之“六通”,另有南北墙门各二个,共计墙门十个,合称“六通十墙门”。上新屋的正、厢房均有二层,现存楼梯八部,分别位于正房和各前、后厢房,且正房在二楼与东西二侧的前厢房由走马廊连成一体。在浙东地区,如此庞大的二层三合天井院是比较罕见的。

浙东导游词(精选2篇)

浙东行政公署旧址导游词各位游客:这里是浙东行政公署和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这个院落,原系梁弄横坎头村黄氏家族的一座民居大院。xxxx年年初,在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列为全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浙东信息

  • 浙东导游词(精选2篇)
  • 浙东导游词(精选2篇)5人关注

    浙东行政公署旧址导游词各位游客:这里是浙东行政公署和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这个院落,原系梁弄横坎头村黄氏家族的一座民居大院。xxxx年年初,在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 ...[更多]

相关专题

导游词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