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致辞 > 导游词

禅寺导游词(精选16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16

禅寺导游词

第1篇 北禅寺导游词范文

北禅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北湟水之滨海拔2400多米的北山上,俗称“北山寺”,又名永兴寺。因北山山崖层叠,远眺似土台楼阁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楼山,北禅寺也因此又叫土楼观。风景名胜灵官殿来到山脚,首先看到的是灵官殿。灵官殿修建于明洪武年间,因战火毁烧,重修于1920xx年。原有山门,东西两边有厢房,房中间有横匾上书“灵官殿”三个大字,清宣统二年(1920xx年)西宁各界捐资将灵官殿整修一新。

殿内,供奉着护法王灵官。灵官赤面三眼,手执金鞭。王灵官是道教的护法镇山神将,和佛教的韦驮相似,有的书说他是武当山中五百灵官的统帅,叫华光元帅,又叫五显灵官。到了宋代,又出现了一位“火车王灵官”,根据《新搜神记》的记载,王灵官本名叫做王善,是宋徽宗时候的人。

王母大殿

灵官殿后,是王母大殿。王母大殿是整个土观楼的主殿,也是平常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20xx年大殿失火 王母大殿,现在看到的是20xx年重建的。据说,西王母的主要活动区域在青海,而这里是西王母显灵圣地,所以主供西王母。北禅寺现为青海省内道教活动中心之一,每年有众多的海内外华人前来游览观光,也会不时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宗教朝拜活动。近几年来,每当重阳节晚上,北禅寺还会张灯结彩,届时,数万人云集于此,更是热闹非凡。王母大殿分上下两层,下层供奉王母,上层祀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城隍殿

王母大殿西边是财神殿,东边是城隍殿。财神殿供奉着比干、关圣、赵公明三大财神,城隍殿则供奉着本省 城隍殿城隍、东汉时期的西宁护羌校尉邓训。据载,邓训生于40年,卒于92年,字平叔,是东汉开国名将邓禹之子。邓训任护羌校尉深得羌人之心,倍受爱戴。羌人“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宁寿塔

土楼山顶峰,有座宁寿塔,该塔为六面形五层翘角塔,塔中实心,青砖砌成。一 宁寿塔说是明洪武十九年(1386)由明朝开国功臣、驻西宁长兴侯耿炳文所建,一说是清代所建。据说,每当烟雨蒙蒙,山隐雾中,苍苍茫茫,远望云雾中的殿宇,洞群塔寺时隐时现,正如古诗所吟“北山隐约树模糊,烟雨朝朝入画图”,“多少楼台云树掩,天然画图米家村”,“北山烟雨”由此而得名。站在山顶,可远眺群山之巍峨,可揽西宁全城之风貌。

从土楼山下来,经供奉三教堂、迎仙桥、百花亭,可到万圣殿。万圣殿也叫五母殿,祀王母、地母、斗姥、骊山老母、观音老母。万圣殿左边,是供奉九天玄女、眼光娘娘、送子娘娘的玄女宫,玄女宫东西两侧,则分别是会仙阁、聚仙阁。穿过玄女宫坊,跨过山脚的引水渠,就从道家丛林回到尘世。最佳旅游时间北禅寺年平均气温7.6℃,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零下18.9℃,属高原高山寒温性气候。西宁夏季平均气温17-19℃,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

最佳旅游时间为夏季。历史文化在历史上,北山寺有过很多的名称。明代以前山上有“神祠”,故有“土楼神祠”之称。到了明代因明成祖赐 名为“永兴寺”才有了寺的名称,距今已有580年的历史。因楼层迭起,层次分明,好像一座土楼,故有“土楼山”之称。北魏旅行家郦道元跋涉到西宁,登临土楼山,他的《水经注》中写道:“湟水东流,经土楼南,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余尺,有若削成。”

土楼有道教庵观,故有“土楼观”之称。北山像一只奋翼欲飞的雏凤,而土楼山又似一只雏凤的翅翼,从此又多添了一个雅号叫“凤翼山”。虽然名称很多,但北山寺是人们最习惯的叫法。其山中寺观是西宁地区的一大名胜古迹。由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独具一格的风貌,成了人们游览的场所。在北魏时期《水经注》记载了北山寺,北魏时青海形势图中也标明北山寺的位置在西平亭(今西宁城),可见北山寺知名度是相当高的。

北禅寺导游词

第2篇 青海北禅寺旅游导游词

北禅寺位于西宁市北湟水之滨的北山上,俗称“北山寺”。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北禅寺位于西宁市湟水北岸土楼山腰,俗称“北山寺”,又名土楼观,其建筑风格和文化建筑被称为“丝绸之路”南道的一颗明珠。

北山因山崖层叠,远眺似土台楼阁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楼山。“北山烟雨”是“西宁八景”之一。陡峭的山坡上布满人工开凿的洞窟,所以又有“九窟十八洞” 之称。北山寺依山崖而建,寺内残存有壁画和藻井,从艺术风格上看,当属晚唐和宋元时代的遗迹。北山寺已经修葺,为道教寺观,有魁星楼、灵宫殿等建筑。位于北山顶峰的宁寿塔是清代所建的5层密檐砖塔,为北山寺的组成部分。

北禅寺是青海境内最早的宗教建筑,初建于北魏明帝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整个建筑背倚北山,基本上是依山腰中的红砂岩天然断层由西向东依次而建,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立,结构奇巧,寺院错落有序,蔚为奇观。

北禅寺历史悠久,寺内留存有魏晋时期的藻井图案及佛教艺术壁画,塑立各种佛尊神像。

北禅寺的古迹很多,有圣母殿、吕祖祠等。但最多的是洞,共有“九窟十八洞”,如玉皇洞、无量洞、城障洞、七真洞、黑虎洞等,洞中塑有佛像,洞内曲经通幽,冷风袭身。这些洞由栈桥曲廊连接,虚实相望,独具匠心,是一种罕见的建筑艺术。

北禅寺内有栈道、小桥、游廊连接著名的“九窟十八洞”,远远望去,似一座长廊悬空在半山腰中,颇有山西悬空寺的风格。现在九窟十八洞内还保留着塑像和古代壁画,被誉为“丝稠之路”南线古代文化的一颗明珠。从北禅寺鸟瞰西宁市全景,别有一番情趣。土楼山天然大佛在北禅寺侧旁,这座天然大佛高约百米,由红白岩石相间构成,经过风化,山峰似被大自然“雕塑”成为一尊大佛,故而得名。

第3篇 武汉古刹归元禅寺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参观武汉市的古刹归元禅寺。

这归元禅寺呢是建于清顺治十五年,也就是1685年,整个寺庙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院落,占地约两万余平方米,整个平面布局呈袈裟形状,(关于这个袈裟形状呢我先卖个小关子,请大家听我的讲解,待会儿自然就明白了。)归元寺现存殿堂楼阁二十八栋。据说是禅宗的白光法师在明朝汉阳诗人王氏葵园旧址上兴建的,关于当时修建归元禅寺的说法有几种,有说是白光、主峰两位法师明末战乱时募化于汉阳府城凤山门外,见尸骨遍野,一片凄凉,欲行善事,建“普同塔”和“归元禅寺”,掩埋白骨,超度亡魂,园主王章浦好释,问何为归元禅寺,法师答:“‘元’,数之始、道之极、物之总也。‘归元’即归真、归化、归本,出生灭界,还归真寂本元,义同‘圆寂’。‘圆’是一切功德圆满,‘寂’是一切烦恼寂灭。归元便是得道成佛之义也。”。如此一说,王章浦心悦诚服,深知法师道行无量,便将葵园献出,作为建寺之地。还有一说,明宗祯末年,一富豪无名指断,幕翠微草庵长老医道非凡,隧穿草鞋来进香,祈求再接断指。长老见其心诚,果然为他接活断指,口讼“归本归元”。富豪感恩戴德,愿为长老新建寺庙,即就其规模请问长老,长老法事完毕,随手将破袈裟抛向天空:就此一袈裟之地,顿时,袈裟越变越大,徐徐降落,覆地五十余亩,富豪见长老有如此法力,欣然买得这一袈裟之地,聘全国能工巧匠,选各地上等材石,经数年营造方告成功,并由法师以“归元”为寺命名。相信我讲到这儿大家应该已经知道我前面提到的“平面布局呈袈裟形状”是怎么一回事了吧?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已经到了归元禅寺了,下面请大家下车和我一起到里面去参观。

现在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归元寺的三门,也就是归元寺的大门,佛寺的大门称三门,即佛经里的三解脱门,中间的是空门,左右分别是无相和无作门。这门的建筑形式也是有说法的,象此寺的三门八字朝外开,就是象征着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喻意吉祥。大家再看门上方的直匾,相传当年白光法师要离去,主峰及众僧挽留不住,只好请他题写寺名,永志纪念,白光盛意难却,便在临行时亲笔写下了这归元禅寺四个字。

步入三门,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晚清文人张日煜的手迹“南无阿弥陀佛”,意思呢就是皈依阿弥陀佛。现在在大家右边的是北院,里面主要有念佛堂、藏经阁等几座建筑,下面我们就从北院开始游览。

大家看这圆形门上的“翠微妙境”,“翠微”二字还是源于王氏葵园,据记载,当年王章浦购得太湖石,在葵园中垒砌了一座高大假山,雅称翠微峰,供高朋玩赏,当年的翠微峰比现在的藏经阁还要高,可惜的是在明朝末年毁于战乱。建造归元寺的时候又搬掉了颓废的残石,翠微峰便名存实亡,白光法师感到很惋惜,就将此石移到了寺右后方的小石山上至今。现在归元寺附近的“翠微街”等皆是由此而得名。这里的“妙境”两个字则是蕴藏着宗教的色彩。

进了念佛堂,大家可能就注意到这个供桌了吧?它长达4.5米,是于1935年制成的,上面刻了五组浮雕图案,(各位能看得出来刻的是什么吗?其实它)从左到右再现了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几个情节,分别为:唐太宗为唐僧师徒送行、如来向伽蓝等菩萨说法、四大天王及“七佛”、如来说法于树下、佛祖给唐僧师徒封位。

好,下面请大家在和我一起去藏经阁,现在我们看到的藏经阁是1920年重建的,为两层五间,高约25米,其中的珍藏十分丰富,光这部清代刊印的《龙藏》就有7250卷。大家可以慢慢的参观。

在藏经阁旁边的这是大士阁,主要是供奉观音菩萨。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归元寺的主殿大雄宝殿,这里供奉的是佛教的最高神释迦牟尼,它是全寺中最为高大的一尊佛像,大家看佛前的这两棵树,代表的是释迦牟尼涅盘时的双婆罗树,据说释迦牟尼涅盘后遗体火化,有七佛在火中显现,因此人们拜佛前常先化纸钱或黄表纸,并焚香点烛,所以这里的树叶也做成火焰形,树叶间各有七佛。

下面再请大家和我一起去游览罗汉堂。我国五百罗汉的形象是自唐以后,由五代开始兴盛,人们将散见于各经之中的名号录出,不足的就加以杜撰,凑足了五百个。北宋以后各地的寺院就多建有罗汉堂,而到了今天,在全国寺庙中保存比较完好的罗汉堂已为数不多,(主要有北京碧云寺、武汉归元寺、昆明筇竹寺、成都宝光寺、重庆罗汉寺和苏州的西园寺。)比较而言,又属归元寺的罗汉堂最有特色。

它的平面布局呈田字形,内有四院,是为了使殿内的罗汉有充足的光线。另外田字恰好又是佛教中正反两个“ ”字相叠加,这种布局暗示着一种善神降世的吉祥和神秘感。

这罗汉堂除了可供参观外,人们还喜欢用它来预测一年内的祸福,也就是武汉人说的“数罗汉”,方法是随意选中一尊罗汉,然后顺着数下去,数到和自己年龄数相等时看看那尊罗汉是什么样子就可以推测这一年的运势了。

我国有句俗语说: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而在归元寺的罗汉堂就不能这么说了,因为这里的罗汉既不是木雕也不是泥塑,而是采用的一种盛行于唐代的独特工艺制成的夹‘伫’像,夹伫像又称脱纱像或干漆像,归元寺的罗汉塑像属活脱干漆,其制作过程较为复杂,首先要用粘土做成人形胎模,干后用生漆将丝绸或夏布层层粘附于其上,再用生漆将混合的膏灰、木粉调匀涂刮,塑造细部,阴干后再打磨抛光,然后在塑像的背后开一个小孔,注水化泥成浆脱出胎模并冲洗干净,晾干后再木块封口,再刷上生漆、贴上金箔,最后涂上桐油或亮漆以保持光泽。

这里的罗汉造价虽然很高,但采用的工艺不仅省料,而且每尊不超过25公斤,体轻质坚,不透水,不怕水浸。很适应武汉地势低洼,湿度大的气候环境。1954年武汉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很多地方都变成了1,这些罗汉也浸泡在水里,洪水退后,罗汉却安然无恙。所以如此看来,别说是过江,就算是让它们去漂洋过海恐怕也不成问题。

好了各位朋友,关于归元寺呢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一点印象,不详尽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海涵。

(剩下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一下,半小时后在大门口集合上车。)

第4篇 赵县柏林禅寺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的第一站我们将要参观柏林禅寺。本站点将由我陪伴大家一起度过,我姓李,大家叫我小李就可以。柏林禅寺距石家庄南45公里处,下面我用一点时间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柏林禅寺的历史。柏林禅寺坐落在河北省xx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它最早建于东汉末年,迄今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全寺占地80亩、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这些建筑,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古朴庄重,气势宏大.在过去古称观音院,南宋称为永安院,金代称为柏林禅院,到了元朝,在一份皇帝给寺院的圣旨中,'柏林禅寺'这一名称才开始出现,那时候寺院柏树成林,所以有'柏林'一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虽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据僧传记载,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法师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金代,这里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诠宗律师。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禅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元代,这里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行化,柏林禅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明清两朝,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禅寺。当时柏林禅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来,柏林禅寺却屡遭劫难,到 1988 年这里重新进驻僧人时,殿堂、经像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赵州禅师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唐朝古柏,依稀屹立,一片凄凉,昭示世人这里曾是一处佛教古刹。

1988 年,柏林禅寺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大和尚亲自主持柏林禅寺修复工作,在各界人士大力护持下: 1992 年,普光明殿落成;随后,钟鼓楼、观音殿、藏经楼、禅堂、怀云楼、开山楼、会贤楼、指月楼、云水楼、香积楼、古佛庵、关房、佛学院、茶香楼、文殊阁、普贤阁、万佛楼相继建成; 2003 年 9 月 6 日,巍峨雄伟的万佛楼举行落成暨佛像开光大典,标志着赵州祖庭的中兴大业取得重大成果。一处占地 90 余亩,殿堂楼阁鳞次栉比、庄严整肃的千年古刹重焕生机。

赵州禅师(778~897),法号从谂,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已八十高龄的从谂禅师行脚至赵州古城,受信众敦请驻锡观音院,弘法传禅达40年,道化大行,僧俗共仰,为丛林模范,人称“赵州古佛”。

赵州禅师以其证悟渊深、年高德劭而享誉当时中国的南北禅林。人们议论当时中国禅林的高僧,每每说“南有雪峰,北有赵州”;又有“赵州眼光烁破四天下”的美誉。在遥远的南方,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山门耸立有“赵州关”,福建雪峰义存禅师的道场有“望州亭”。由此可见赵州禅师在禅门中的地位。

禅师虽然道誉四布,并有燕赵二王的供养护法,但他的生活却十分朴素清贫。他的“绳床一脚折,以烧断薪用绳系之”。他经常是“裤无腰,褂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土塌床,破芦席,老榆木枕全无被”。禅师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弘传祖师心印,接引四方学人。脍炙人口的“吃茶去”、“洗钵去”、“庭前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公案不仅启悟了当时的许多禅僧,而且流传后世,历久弥新。从宋朝开始,中国禅门盛行以“参话头”为方便的话头禅,赵州禅师的公案语录最频繁地为人们所参究,许多人在赵州语录的启发下明心见性。其中“狗子无佛性”更凝练而为“无门关”,成为禅门一大总持,直至今天在中国、日本、欧美等地仍是最流行的公案。

柏林禅寺前任住持上净下慧老和尚。出生于1933年,他是中兴柏林寺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他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和河北《禅》杂志主编。法师髫龄出家,早年曾亲近近代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并从其承法成为临济宗、曹洞宗传人。法师日常法务繁忙,但精力过人,虽日理万机,但常安详自在。1993年,法师根据自己几十年修学佛法的体会,结合时代潮流,正式提出“生活禅”,作为柏林寺修行弘法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方针。“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能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风采。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互相熔铸,产生出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精神,还其灵动活泼的天机。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趋向智能的人生、圆满的人生。”(《生活禅开题》)围绕这一思想,净慧法师提出了一系列修行的方法、原则。他把佛法的思想凝炼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作为生活禅的宗旨。几年来,生活禅受到教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柏林禅寺现任方丈为明海禅人,常住僧众 160 余人,内设河北省佛学院、河北禅学研究所。每年举办上元节吉祥法会、中元节报恩法会、清明节水陆法会、生活禅夏令营、念佛七、禅七等大型弘法活动。僧众坚持每天早晚课诵、过堂、坐禅,每半月诵戒布萨,如法如律结夏安居。冬参夏讲。赵州祖庭已经成为北方佛教的一座重镇。

如今的赵州祖庭已一改昔日的荒村破院一变而为殿宇庄严、环境幽雅、佛唱悠扬、香客云来的清净佛地。2001年11月5日,当时的江总书记来到柏林禅寺参观,他赞扬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肯定了柏林寺幽雅的环境和良好的管理。柏林禅寺每年夏季举办的生活夏令营和冬季举办的禅七法会都已具备相当规模和水平,在全国以及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各位游客如果对此感兴趣的可以在柏林禅寺的网站上进行报名。在柏林禅寺最为游人感兴趣的就是在寺庙内的舍利塔和万佛楼。等到了柏林禅寺我再向各位做进一步的介绍。最近柏林禅寺正在举行爱与心相连——救助河北农村特困大病患儿到慈善活动,各位游客如果想献爱心到话可以通过寺庙捐赠一百元人民币,同时柏林禅寺也会赠送各位一枚护身符.在三月29号到四月5号将会有清明节水陆法会,对此有兴趣到话各位到时候可以来参加.对于柏林禅寺大致的情况我就先介绍这么多.

待会到了寺庙如果有游客要烧香的话,下了车会有就有很多请香的地方,其中大多数是当地的居民。不过我个人还是觉得既然来柏林禅寺烧香,我觉得香还是在寺院里请比较好。首先是香的质量有保障,其次大家都知道柏林禅寺的不对外收门票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寺庙内请香也是对柏林禅寺的一种支持吧,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建议。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看到的就是我们这站的目的地——柏林禅寺。

这就是柏林禅寺的山门,建于1993年.与韦驮殿组建为一体,三座门高

低并列,后建韦驮殿,与三门成丁字形布局,富有创意。山门中央屏风面南悬挂《佛祖源流图》,是释迦牟尼佛讲法的场面,画面有佛教人物八十九位;北面供韦驮菩萨铜像,木雕贴金佛龛;左右两侧是四大天王画像。在山门的两侧高悬着生前担任过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题写的“柏林禅寺”匾额。门两侧挂着中国佛协副会长、河北省佛协会长、柏林禅寺方丈净慧法师撰写的对联:“寺藏真际千秋塔;门对赵州万里桥。”

在西边就是本寺佛教用品交流处,有想请香的游客可以去那里.如果有想请一些纪念品的有客等我们把寺庙整个参观完以后再给大家留一些时间供大家自由支配.

下面我们将参观的是全寺主殿普光明殿,普光明殿占地435平方米,为僧人早晚诵经及举行重要佛事活动之处。普光明殿于1991年11月动工兴建,1992年7月底全部竣工,8月28日(农历八月初一日)隆重举行了落成开光典礼。位于过去“牟尼殿”旧址。普光明殿通过一条约7米宽、100米长的石板路与山门相连,路两旁设置了六对仿唐石灯幢,植有近万平方米的草坪,新栽的300余株柏树与十几株历尽沧桑的千年古柏交相辉映。普光明殿为木结构单檐宫殿式建筑,上覆以黄琉璃瓦,风格典雅,气势雄伟。殿内供奉着高3米、重达10吨、用大理石雕造而成的释迦佛坐像,汉白玉贴金.两边分别是佛的侍者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殿北墙东侧供文殊菩萨像,西侧供普贤菩萨像,均为汉白玉雕制。大东、西两侧墙上拓片是十六尊者画像,原作者是五代高僧贯休大师。大殿门外楹联一为赵朴初居士撰书,为本寺住持净慧法师撰,集赵州禅师公案和本寺历史沿革而成,禅意隽永,历史昭然。这一大型主体建筑的完成,得到国内外诸山大德、长者居士的慷慨布施,特别是美国纽约佛性法师大力支持,捐赠巨款。

这座就是钟鼓楼,此楼落成于1994年,歇山顶三层建筑,高十八米,与赵州祖师塔东西对称。一层为护法殿,供奉福德财神大黑天尊像;二层钟楼,悬铜钟一口,高1.8米,供奉地藏菩萨铜像;三层鼓楼,悬大鼓一面,供奉消灾延寿药师佛圣像。晨钟暮鼓是寺院生活的标志,钟声使人清醒,消除烦恼;鼓声令人振奋,增强勇气。“东寺钟声”为赵州十景之一,自古闻名遐迩。

观音殿、藏经楼:此殿1995年落成,由香港杨勋居士捐资修建。柏林寺在宋朝以前曾名“观音院”。明朝此处建有“大慈殿”供奉观音像。毁于“文革”期间。此殿所供观音菩萨圣像,系用本寺千年古柏雕制贴金而成,东西两侧分别为善财、龙女。殿内壁画是观音菩萨三十二应化图。观音菩萨是慈悲喜舍的化身,众生遇苦难至心称念其名,即得菩萨摄受加持,离苦得乐。

会贤楼、指月楼位于柏林禅寺观音殿前大院东西两侧,均为两层楼结构,排间16,全长60米。这两栋楼均为1997年动工修建,同时落成。会贤楼最重要的去处是客堂,位于一楼中部,两侧南北分别为福慧堂与伽蓝殿,楼上是僧人寮房,大多居住寺院班首执事。指月楼一楼中间最大的房间为会客厅,乃本寺接待客人最主要的场所,南北两侧分别为愿海堂和祖师殿。楼上现在是禅学研究所办公的地方,原来河北省佛学院的教室,现在经常组织居士坐禅、讲课修学。柏林禅寺电脑日益增多,局域网构建以后,这里也成为网络的中心。随着高科技在寺院文化里逐步的应用,这里有望发展成为柏林禅寺的it中心。

这里就是大和尚大住所,大和尚法号明海,1968年生人,俗姓肖,祖籍湖北潜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9年开始留心佛学,1990年于北京广济寺结识禅宗大德净慧上人,从此归心佛门。1992年9月,于河北省xx县柏林禅寺净慧上人座下披剃出家,1993年于洛阳白马寺受具足戒。多年来,积极参与柏林禅寺的兴复及“生活禅”夏令营的组织、弘法工作。2000年于净慧上人座下得预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承。现任柏林禅寺住持、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接下来我们参观万佛楼通高三十七米,上下两层,面积达五千平方米。一层是禅修中心,可容纳千人坐禅,;二层是大雄宝殿.万佛制作法式则依华严海印三昧及总持教五智五佛思想,精心设计,如法铸造。一层为菩提场,中央供奉五尊铜佛像,每尊通高四· 八米,系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佛,由法界体性智流出;东方阿閦佛,由大圆镜智流出;南方宝生佛,由妙观察智流出;西方阿弥陀佛,由平等性智流出;北方不空成就佛,由成所作智流出。之所以被称为万佛楼,就是因为在里面一共有大小佛像共一万零五十三尊,除了刚刚提到到五座大佛外,还有小铜佛像共计一万零四十八尊,其制作法式亦据五智五方五佛教义安排。其中一楼北墙两侧共二千零一十六尊为中央毗卢遮那佛;二楼东墙二千零十尊为东方阿閦佛;南墙二千零二尊为南方宝生佛;西墙二千零十尊为西方阿弥陀佛;北墙二千零十尊为北方不空成就佛。从别相而言,虽五方五智各有一佛以表法,显示诸佛之差别殊胜义;若就总相而言,不但五方五佛各具五智,且一切佛皆具五智,显示诸佛之平等殊胜义。此即华严大教一多互具、重重无尽之海印三昧也。

归云庵座落在柏林禅寺东北角,南面一栋为“戒香楼”是供僧众专修的关房。中间为“知止楼”,是供护法居士贵宾禅修的关房。北面“听松楼”,是供本寺退居长老静修的关房。 接下来我们将看到到是河北省到佛学院.1998年9月,在柏林禅寺僧伽培训班的基础上,河北省佛学院开始试办并对外招生。2000年5月,在省委省政府等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佛学院由国家宗教事务局正式批准成立。学院开设三个班,中专班、大专班两年,研究班三年。因为现在办学规模还不是很大,学院现有教师二十九人,其中法师十九人,在家教师十人,在家教师中大学讲师、教授四人,高级教师一人。大家看,这坐落在柏林禅寺西北角四合院式三层仿古建筑,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00多平方米。内设办公室、会议室、大礼堂、阅览室、图书室、电脑室、书画室、教室、活动室、茶室、师生寮房等,是一所集办公、教学、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教学楼,极大地改善了学院的教学环境。目前已培养三届学僧,共有120名学僧圆满毕业。毕业学僧有的继续深造,有的留在柏林禅寺担任管理工作,有的留在佛学院担任教学或管理工作,也有许多学僧回到自己原来的寺院肩负起弘法的重任,有的已经成为一方住持。

现在我们所看到就是赵州古佛从谂禅师的舍利塔,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赵州禅师圆寂后,寺内建塔供奉衣钵和舍利,谥号曰真际禅师,塔曰光祖之塔。因其在柏林禅寺内,故俗称柏林寺塔。该塔为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元明两代曾先后建古佛堂及大慈殿供奉真际禅师写真刻石。柏林禅寺现存的赵州塔建于元代,全称“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我们现在看到的柏林寺塔建于元代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砖木结构,平面呈八角形,七级,高约33米。下有莲花须弥座,整个塔身坐落在坚固的方形台基上。1997年,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资百万元,将此塔修整一新。经过修整的柏林寺塔,“较之昔日,虽非新构,亦美轮美奂,典雅庄严”。

第5篇 北禅寺导游词

北禅寺位于西宁市北湟水之滨的北山上,俗称“北山寺”。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北禅寺位于西宁市湟水北岸土楼山腰,俗称“北山寺”,又名土楼观,其建筑风格和文化建筑被称为“丝绸之路”南道的一颗明珠。

北山因山崖层叠,远眺似土台楼阁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楼山。“北山烟雨”是“西宁八景”之一。陡峭的山坡上布满人工开凿的洞窟,所以又有“九窟十八洞”之称。北山寺依山崖而建,寺内残存有壁画和藻井,从艺术风格上看,当属晚唐和宋元时代的遗迹。北山寺已经修葺,为道教寺观,有魁星楼、灵宫殿等建筑。位于北山顶峰的宁寿塔是清代所建的5层密檐砖塔,为北山寺的组成部分。

北禅寺是青海境内最早的宗教建筑,初建于北魏明帝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整个建筑背倚北山,基本上是依山腰中的红砂岩天然断层由西向东依次而建,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立,结构奇巧,寺院错落有序,蔚为奇观。

北禅寺历史悠久,寺内留存有魏晋时期的藻井图案及佛教艺术壁画,塑立各种佛尊神像。

北禅寺的古迹很多,有圣母殿、吕祖祠等。但最多的是洞,共有“九窟十八洞”,如玉皇洞、无量洞、城障洞、七真洞、黑虎洞等,洞中塑有佛像,洞内曲经通幽,冷风袭身。这些洞由栈桥曲廊连接,虚实相望,独具匠心,是一种罕见的建筑艺术。

青海海北川导游词 ·日月山导游词 ·黄河源导游词

北禅寺内有栈道、小桥、游廊连接著名的“九窟十八洞”,远远望去,似一座长廊悬空在半山腰中,颇有山西悬空寺的风格。现在九窟十八洞内还保留着塑像和古代壁画,被誉为“丝稠之路”南线古代文化的一颗明珠。从北禅寺鸟瞰西宁市全景,别有一番情趣。土楼山天然大佛在北禅寺侧旁,这座天然大佛高约百米,由红白岩石相间构成,经过风化,山峰似被大自然“雕塑”成为一尊大佛,故而得名。

第6篇 北京香堂圣恩禅寺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现在到达了香堂的最为精华的景点所在,圣恩禅寺。大家知道香堂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吗?因为在过去,香堂四周一直都有寺庙环绕,香烟瑞霭纷程,所以这里称为香堂。香堂实在是一个环山抱水,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圣恩禅寺,他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

(明正统皇帝略传:正统皇帝名叫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两次登极的战俘皇帝。正统皇帝他年幼登基,少不更事,专们宠信宦官王振,听任其变乱朝纲,后来为其所惑诱,冒险御驾亲征瓦喇蒙古军兵败被伏,沦落为阶下囚。后来正统帝被赎回后,做了七年“太上皇”。再之后,他凭借一群政治上失意者发动的政变,重登皇位。战俘和囚徒的生涯使他更多的了解了人生的深意和因患难而体会了佛家慈悲的意味,故废止了大明王朝最惨无人道、野蛮至极的人殉制度,为后人称道。)

明朝天子多信佛,但也有信道教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本为僧人出身。朱元璋之子,建造北京城的明成祖朱棣也是佛门弟子,他的大军师姚广孝是一个僧人,法号道衍,道衍法师在朱棣身边左右,不知用佛法免除化解了这位皇帝心中的多少戾气和暴燥。道衍逝后,明成祖亲为其哭灵,其灵塔今天还在北京房山。

此圣恩禅寺在清朝时也几经翻建。清朝皇帝们更是信佛崇佛。大家看到电视上演出清朝宫庭戏时,可以看到皇帝们在大典时,所顶戴的礼帽前就镶着一尊庄严佛相。康熙帝号为佛心天子,雍正帝自称圆明居士(居士乃佛门四众之一,是在家带发学佛的男人)。乾隆皇帝自号十全老人,亦是佛门大居士大护法,据称乾隆帝逝世时,还口诵真言不断。按佛理,临终神智清晰,口诵真言(或佛号),他的来世之福要远远超过于现世。

香堂这个地区刚才讲过,曾经是寺庙林立。不要说香堂了,过去在整个北京城,几乎每个村,甚至每个胡同都有一个寺或者庙。依据博物馆收藏的《乾隆京城全图》上看,上面标有胡同1400条,而寺庙竟有1300余座,几乎每条胡同里都有寺庙。可以看出,大清康乾盛世时,京城的胜景。而这些寺庙,官庙则由国家修建也就是帝王敕建。在过去,其实皇宫里面太监们也非常喜爱修建寺院。

现在只单说一下太监们和寺院的故事:过去机灵一点的太监全爱修建寺院,为什么呢?一,重要的,是表忏悔、修福之意。另一个原因是,为自已积功阴德,留个退身之处。因为大家都知道太监没有子女,老了以后一般又没有去处,如果自己捐修一个家庙,大家感念他的恩德,便可以老了住在寺院中,青灯古佛,颐养天年而善终。在北京后海有一个广化寺,80年代还有一个老太监,据说他在那里以高寿而善终。

佛法对济世利国说句实话,实在是有很大的裨益。所以,纵看中国历史,每当时代兴隆鼎盛之际,也就是佛法昌明之际;每逢时代变乱衰退之时,也是佛法凋零退落之时。他们是与时代的兴衰是成正比的。

大家都知道,文革时期大革了文化命,寺院也是凋零破败,后来在前几年,这里的支书张文山先生发心带动大家修复了这座古刹。使这里重新梵呗声声,铃铎(duo)阵阵,暮鼓晨钟重新震响于青山绿水之间。所以我们今天到了香堂,灵感些的人,大老远就可以感到这里的祥云与瑞气与众不同。

寺院是需要有人主持的,佛家称为三宝:佛宝、法宝、僧宝。这里香堂就是三宝俱全的所在。我们也许也去过一些寺院,但没有任何僧众,仅仅是个博物馆,人气零凋,国家贴钱都没人爱进。但是北京雍和宫已是人满为患,有些高峰时还要限截限流;北京西山的八大处也是香火鼎盛;另外,我们这里的香堂同样也是三宝俱全。古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三宝俱全,寺院有真正的出家僧人主持(假的不成),才有它的灵气。否则只是土木瓦石的堆砌。

好,现在我们进入了大门,可以看到里面的秀美与壮丽。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圣恩禅寺的建筑,融合了江南的秀美与北方建筑的阳刚之气于一体,可以说是混然天成。

现在往右看,可以看到一条蜿延长廊,中国古人风水学有句名言:“曲生吉,直生刹”。所以无论是用作建筑还是拿来比作人生,都是曲生吉,而太刚太直,总有些不太吉利,总要弯弯柔和一点的更好一些。这也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个重点,讲求人天和一,也讲求甚至与人事和一。

我们再往前看,可以看到一个很美的放生池。佛家讲求慈悲为怀,所以佛弟子们多爱放生护生,不忍看小动物惨遭杀害,放它们一条生路。曾有一个高人讲了一个关于放生的故事,他说:你看带兵打仗的人,有些手下的真的很讲义气,甘心为主将出生入死。其实人世间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因果的,那些甘心为他出生入死的人,也许过去世就是那位将领放生的众生们转世的。

这个放生池,是大家拍景的好地方,远山近水分外美丽。大家可以拍摄几个精彩照片作为纪念。

好,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我们拾级而上,真正的圣恩禅寺还在上面。因为佛法尊贵、难得,所以要费些体力才能看到,所以老人们又称为好事多磨。唐僧上西天取经还要九九八十一难,才能见到真佛,我每今天要想见到佛祖,也要一颗虔诚善良敬佛的心,爬些台级用些体力,才可以见得到。

好,我们眼前的是圣恩寺的真正的山门,这上面几个大字,“圣恩禅寺”,是著名大书法家,刘炳林居士书写的。

山门内是哼哈二将,此二位是护持山门的二位大将军。过去有一句话“荤酒不得入山门”。据说峨嵋山的猴子们很灵,看到朝山的人吃荤喝酒或是心里不净,会跑上前去抓人家,不知是不是真的。不过“荤酒不入山门”,确实是古人对佛门的恭敬。

再往前是天王殿了,二傍是四大天王护法诸天,在中央的这尊胖菩萨,天天开心大笑的大菩萨,就是弥勒菩萨。这尊弥勒相是根据弥勒菩萨在五代时期的一个化身而来的。相传在五代时期,弥勒菩萨化现为一个名叫契此的和尚,据说他长相很胖,笑口常开,并且常用竹杖挑着一个大布袋四处化缘,然后再将化缘来的东西分给附近的穷人,所以人们都称他为布袋和尚。有时人们问他佛法,他就把他的大布袋往地上一放,其实是表示把妄念什么的都放下。有些人不懂,问他还有呢?他又把布袋背起,其实表示放要得下也要提得起。大和尚多多少少有些灵异,但村里人也没多多见怪。最后在这个和尚圆寂前自己说出一个偈子:“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人们这才知道,他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都很后悔当初没好好供养人家。

天王殿后,就是护法韦驮菩萨的宝相。据佛教所说,我们现在的时代,佛教称为贤劫,会有千佛出世。当然每位佛与佛出世之间会隔很长很长的时间,像前面我们看到的那尊弥勒菩萨,他老人家就是现在佛教教主释加牟尼佛祖,所授记的下一尊出世的佛陀。而弥勒菩萨下生成佛的时间,是要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他才下生到我们人间示现成佛。那讲说这些是为什么呢?我们讲明了贤劫千佛,再说我们现在讲的韦驮菩萨,他曾在佛祖前发过大愿,愿在这个贤劫千佛中,最后成佛,他愿在这个漫长时运中,生生世世护持这千佛的佛法。所以称为韦驮护法大士菩萨。

再往后面,我们看到的就是大雄宝殿。为什么称为大雄呢?孔老夫子曾说,仁者就是无敌,而佛菩萨不仅本身仁慈无畏,甚至可以施众生无畏,所以我们众所皆知的观世音菩萨又称为“施无畏者”。所以在佛门称为大雄、大力、大慈悲,故称为大雄宝殿。

大雄殿内,大家可以看到三世佛。中央的是佛祖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生于古印度,释迦出生的年代正值我国春秋时期,约与中国的孔子同一个时代。佛出生在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是一个小国国王的王太子。在太子出生时,他的父王曾请世外高人为太子看相,相师说,此子相貌非凡,如果在家则是统一世界的转轮圣王,如果出家则会成为醒悟众生迷惑的圣者佛陀。太子的爸爸听后又喜又怕,国王很害怕小太子以后会选择第二个可能——去出家。就动用脑筋让太子在最美好的环境里长大,并延请各路名师来为太子教学。据记载,释迦牟尼在少年时代就已文武兼备,才华盖世,为此更为老国王所钟爱,老国王为他在宫中放置了无数的仆人和美女侍候,最后还为太子迎娶了邻国天臂国美如天仙的公主耶输陀罗,但也这一切也没能挡住太子一颗出离的心。

一天,太子出宫游玩,在城外,分别看到了老人、病人和死人。顿时觉得人命无常,想到人纵然活到高寿八、九十岁,荣华富贵也是如同过眼烟云,转瞬即逝,抓也抓不住,最后还是空。纵然我做得转轮圣王,也不可能不变老,也不可能不生病,最后大限一到,那些大臣,妃子和儿女以及所有的珍宝都不可能再跟着带走。所有的这些都是抓不住的,有生有灭,变化无常,不能永恒的常久保持。为此他认为这个世间很苦,他要找到一个不再生灭,了脱生死的最究竟的去处。他要弄明白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

于是,回城后,就在半夜时分,太子背着他的父王逾城出家。出家后曾在雪山修习六年苦行,每天只吃一麻一麦,饿得不成人形,最终认为这种苦行并不是究竟解脱的办法,于是接受了一个牧羊女用杂米和着羊奶熬成的奶粥,恢复了体力,这就是我们后世腊八粥的由来。恢复体力后,太子便找到一颗菩提树座下来结草打坐,并发誓愿,如果我不成正觉决不起此坐。果然他在几天内陆续证得了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漏尽通六种具足的神通。这也惹得魔王波旬极大的不安,他先用魔军威吓,看到不成,又来软的派出他的三个妖艳的女儿前去诱惑佛但也不奏效。最终,太子在第七天的早晨看到初升的太阳而大彻大悟成就觉行圆满的佛陀。

第7篇 青海省西宁市北禅寺导游词范文

北禅寺旅游看点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来到山脚,首先看到的是灵官殿。灵官殿修建于明洪武年间,因战火毁烧,重修于1920xx年。原有山门,东西两边有厢房,房中间有横匾上书“灵官殿”三个大字,清宣统二年(1920xx年)西宁各界捐资将灵官殿整修一新。

殿内,供奉着护法王灵官。灵官赤面三眼,手执金鞭。王灵官是道教的护法镇山神将,和佛教的韦驮相似,有的书说他是武当山中五百灵官的统帅,叫华光元帅,又叫五显灵官。到了宋代,又出现了一位“火车王灵官”,根据《新搜神记》的记载,王灵官本名叫做王善,是宋徽宗时候的人。

灵官殿后,是王母大殿。王母大殿是整个土观楼的主殿,也是平常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20xx年大殿失火,现在看到的是20xx年重建的。据说,西王母的主要活动区域在青海,而这里是西王母显灵圣地,所以主供西王母。北禅寺现为青海省内道教活动中心之一,每年有众多的海内外华人前来游览观光,也会不时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宗教朝拜活动。近几年来,每当重阳节晚上,北禅寺还会张灯结彩,届时,数万人云集于此,更是热闹非凡。

王母大殿分上下两层,下层供奉王母,上层祀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城隍殿,王母大殿西边是财神殿,东边是城隍殿。财神殿供奉着比干、关圣、赵公明三大财神,城隍殿则供奉着本省城隍、东汉时期的西宁护羌校尉邓训。据载,邓训生于40年,卒于92年,字平叔,是东汉开国名将邓禹之子。邓训任护羌校尉深得羌人之心,倍受爱戴。羌人“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

露天金刚,王母大殿再往上,是一段陡直的天梯,攀上天梯,就到了土楼山“九窟十八洞”之下。

露天金刚(闪佛),土楼山中部,有两尊露天金刚,东边一尊与西边一尊相连接,两尊露天金刚高三十多米。这两尊金刚本是两个山崖的突出部分,后被山水冲刷风雨剥蚀,形成奇特的造型地貌。魏晋南朝时期,广大信徒在原造型地貌基础上,将它们雕琢成两尊大佛像,称之为“露天金刚”,

这两尊露天金刚也叫天神、天王,当地群众叫闪佛,其意是从山中闪出来的。西面的一尊,已被风化,坍塌不辨面目;东面的一尊,仍然完好。远远看去,大佛的头、身躯、下肢和面部五官轮廓清晰,雄浑粗犷,具有唐代艺术风格,真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闪佛西边,一座座殿堂楼阁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从左至右依次是斋堂、玉皇阁、后城隍、斗母殿、奎星阁(土观楼)、西方三圣殿、关帝殿。

宁寿塔,土楼山顶峰,有座宁寿塔,该塔为六面形五层翘角塔,塔中实心,青砖砌成。一说是明洪武十九年(1386)由明朝开国功臣、驻西宁长兴侯耿炳文所建,一说是清代所建。据说,每当烟雨蒙蒙,山隐雾中,苍苍茫茫,

远望云雾中的殿宇,洞群塔寺时隐时现,正如古诗所吟“北山隐约树模糊,烟雨朝朝入画图”,“多少楼台云树掩,天然画图米家村”,“北山烟雨”由此而得名。站在山顶,可远眺群山之巍峨,可揽西宁全城之风貌。

从土楼山下来,经供奉三教堂、迎仙桥、百花亭,可到万圣殿。万圣殿也叫五母殿,祀王母、地母、斗姥、骊山老母、观音老母。万圣殿左边,是供奉九天玄女、眼光娘娘、送子娘娘的玄女宫,玄女宫东西两侧,则分别是会仙阁、聚仙阁。穿过玄女宫坊,跨过山脚的引水渠,就从道家丛林回到尘世。

九窟十八洞,镶嵌在陡峭的半山腰,依山贴壁,十分壮观,最引人注目的是古洞,其洞构造各异,有的洞无套洞,有的洞有套洞。洞中有神像有佛像,也有道家尊神,千奇百态,洞与洞之间有栈道接连

北禅寺美食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五香牛肉干:“雪山牌”五香牛肉干,以青海高原新鲜牦牛肉为原料加工而成。制作方法考究,成品色鲜,营养丰富,既保持了牦牛肉的风味,又香气浓郁、滋味鲜美。

烧羊肝:取鲜羊肝,洗净血水,撒上一点食盐,用润湿的纸包裹两三层,丢进通红的牛粪火中,约近半小时,纸由湿变干,由干变成焦灰,扒出削尽表层沾染的杂屑,热香阵阵,此时,用刀割块、削片、蘸以姜未、盐、胡椒粉等佐料食用,质嫩味鲜,回味无穷。

肋巴:很多旅游者会对西宁一种独有的叫“肋巴”手抓羊肉手抓羊肉是青海高原牧民对羊肉的一种独特吃法。五香牛肉干“雪山牌”五香牛肉干,以青海高原新鲜牦牛肉为原料加工而成。爆焖羊羔肉:爆焖羊羔肉吃时肉质细嫩,辣酥爽口,色泽暗红,闻之芳香,嚼时柔软,入口不腻,营养丰富,有补益壮身之功。

奶皮:奶皮也叫干奶酪,和西餐中称作'忌司'的相似,其制作历史己近百年。入口奶油溢香,酥柔味美,不油不腻,营养丰富,不但可供日常食用,而且更是逢年过节、迎亲嫁女待客的上品,也是探亲访友、慰问老年病人的礼品。老年人最喜把奶皮切成小块泡在奶茶中食用。若切盘上席,作为干果软糖,则是很好的奶油小吃。

羊筋菜:羊筋是羊蹄的韧带。青海的羊筋在宰杀季节,经过剔取、拉直、阴干,扎成小把,可长期保存,久藏不坏。用羊筋做的菜肴品种很多,是青海回、汉族筵席中最常见也是很有声誉的地方菜之一。由于羊筋是胶质组成,比起海参、鱼翅来,价廉味美,是烹制高筵美馔的重要佳料。

北禅寺建筑特征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北禅寺是依土楼山特殊丹霞地貌造型而建造的。这里的岩石是紫红色的砂岩、砾岩,其间还夹有石膏和芒硝层,岩性软硬相间,在长期地质、流水、风化等的作用下,以赤壁、洞穴、险峰为主要特征的丹霞地貌得到典型发育。软岩层向里凹进,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当地人称“九窟十八洞”,洞内塑有玉皇、观世音、文殊、普贤、关云长等神佛像。洞壁上所绘的神像图案、花卉山水月具有汉、藏佛教绘画艺术风格,曾有“西平莫高窟”的美称。从艺术风格来看,当属晚唐和宋元时代的遗迹。因为是道教道观,所以寺内又有魁星楼、灵宫殿等建筑。硬岩层向外凸起,犹如屋檐,庙宇殿堂建在其上,殿宇高悬,栈道回廊将殿宇楼阁与洞穴群相连,使殿中有洞,洞内套洞,洞中藏佛,栈道回廊紧靠悬崖,甚至悬空架设,因此有“中国第二大悬空寺”之称。

第8篇 柏林禅寺导游词

柏林禅寺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柏林街,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它最早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 196 - 220 ),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柏林禅寺导游词,欢迎参考!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的第一站我们将要参观柏林禅寺。本站点将由我陪伴大家一起度过,我姓李,大家叫我小李就可以。柏林禅寺距石家庄南45公里处,下面我用一点时间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柏林禅寺的历史。柏林禅寺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它最早建于东汉末年,迄今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全寺占地80亩、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这些建筑,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古朴庄重,气势宏大.在过去古称观音院,南宋称为永安院,金代称为柏林禅院,到了元朝,在一份皇帝给寺院的圣旨中,'柏林禅寺'这一名称才开始出现,那时候寺院柏树成林,所以有'柏林'一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虽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据僧传记载,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法师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金代,这里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诠宗律师。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禅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元代,这里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行化,柏林禅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明清两朝,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禅寺。当时柏林禅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来,柏林禅寺却屡遭劫难,到 1988 年这里重新进驻僧人时,殿堂、经像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赵州禅师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唐朝古柏,依稀屹立,一片凄凉,昭示世人这里曾是一处佛教古刹。

1988 年,柏林禅寺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大和尚亲自主持柏林禅寺

修复工作,在各界人士大力护持下: 1992 年,普光明殿落成;随后,钟鼓楼、观音殿、藏经楼、禅堂、怀云楼、开山楼、会贤楼、指月楼、云水楼、香积楼、古佛庵、关房、佛学院、茶香楼、文殊阁、普贤阁、万佛楼相继建成; 20xx 年 9 月 6 日,巍峨雄伟的万佛楼举行落成暨佛像开光大典,标志着赵州祖庭的中兴大业取得重大成果。一处占地 90 余亩,殿堂楼阁鳞次栉比、庄严整肃的千年古刹重焕生机。

赵州禅师(778~897),法号从谂,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已八十高龄的从谂禅师行脚至赵州古城,受信众敦请驻锡观音院,弘法传禅达40年,道化大行,僧俗共仰,为丛林模范,人称“赵州古佛”。

赵州禅师以其证悟渊深、年高德劭而享誉当时中国的南北禅林。人们议论当时中国禅林的高僧,每每说“南有雪峰,北有赵州”;又有“赵州眼光烁破四天下”的美誉。在遥远的南方,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山门耸立有“赵州关”,福建雪峰义存禅师的道场有“望州亭”。由此可见赵州禅师在禅门中的地位。

禅师虽然道誉四布,并有燕赵二王的供养护法,但他的生活却十分朴素清贫。他的“绳床一脚折,以烧断薪用绳系之”。他经常是“裤无腰,褂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土塌床,破芦席,老榆木枕全无被”。禅师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弘传祖师心印,接引四方学人。脍炙人口的“吃茶去”、“洗钵去”、“庭前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公案不仅启悟了当时的许多禅僧,而且流传后世,历久弥新。从宋朝开始,中国禅门盛行以“参话头”为方便的话头禅,赵州禅师的公案语录最频繁地为人们所参究,许多人在赵州语录的启发下明心见性。其中“狗子无佛性”更凝练而为“无门关”,成为禅门一大总持,直至今天在中国、日本、欧美等地仍是最流行的公案。

柏林禅寺前任住持上净下慧老和尚。出生于1933年,他是中兴柏林寺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他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和河北《禅》杂志主编。法师髫龄出家,早年曾亲近近代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并从其承法成为临济宗、曹洞宗传人。法师日常法务繁忙,但精力过人,虽日理万机,但常安详自在。1993年,法师根据自己几十年修学佛法的体会,结合时代潮流,正式提出“生活禅”,作为柏林寺修行弘法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方针。“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能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风采。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互相熔铸,产生出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精神,还其灵动活泼的天机。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趋向智能的人生、圆满的人生。”(《生活禅开题》)围绕这一思想,净慧法师提出了一系列修行的方法、原则。他把佛法的思想凝炼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作为生活禅的宗旨。几年来,生活禅受到教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柏林禅寺现任方丈为明海禅人,常住僧众 160 余人,内设河北省佛学院、河北禅学研究所。每年举办上元节吉祥法会、中元节报恩法会、清明节水陆法会、生活禅夏令营、念佛七、禅七等大型弘法活动。僧众坚持每天早晚课诵、过堂、坐禅,每半月诵戒布萨,如法如律结夏安居。冬参夏讲。赵州祖庭已经成为北方佛教的一座重镇。

如今的赵州祖庭已一改昔日的荒村破院一变而为殿宇庄严、环境幽雅、佛唱悠扬、香客云来的清净佛地。20xx年11月5日,当时的江来到柏林禅寺参观,他赞扬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肯定了柏林寺幽雅的环境和良好的管理。柏林禅寺每年夏季举办的生活夏令营和冬季举办的禅七法会都已具备相当规模和水平,在全国以及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各位游客如果对此感兴趣的可以在柏林禅寺的网站上进行报名。在柏林禅寺最为游人感兴趣的就是在寺庙内的舍利塔和万佛楼。等到了柏林禅寺我再向各位做进一步的介绍。最近柏林禅寺正在举行爱与心相连——救助河北农村特困大病患儿到慈善活动,各位游客如果想献爱心到话可以通过寺庙捐赠一百元人民币,同时柏林禅寺也会赠送各位一枚护身符.在三月29号到四月5号将会有清明节水陆法会,对此有兴趣到话各位到时候可以来参加.对于柏林禅寺大致的情况我就先介绍这么多.

待会到了寺庙如果有游客要烧香的话,下了车会有就有很多请香的地方,其中大多数是当地的居民。不过我个人还是觉得既然来柏林禅寺烧香,我觉得香还是在寺院里请比较好。首先是香的质量有保障,其次大家都知道柏林禅寺的不对外收门票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寺庙内请香也是对柏林禅寺的一种支持吧,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建议。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看到的就是我们这站的目的地——柏林禅寺。

这就是柏林禅寺的山门,建于1993年.与韦驮殿组建为一体,三座门高

低并列,后建韦驮殿,与三门成丁字形布局,富有创意。山门中央屏风面南悬挂《佛祖源流图》,是释迦牟尼佛讲法的场面,画面有佛教人物八十九位;北面供韦驮菩萨铜像,木雕贴金佛龛;左右两侧是四大天王画像。在山门的两侧高悬着生前担任过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题写的“柏林禅寺”匾额。门两侧挂着中国佛协副会长、河北省佛协会长、柏林禅寺方丈净慧法师撰写的对联:“寺藏真际千秋塔;门对赵州万里桥。”

在西边就是本寺佛教用品交流处,有想请香的游客可以去那里.如果有想请一些纪念品的有客等我们把寺庙整个参观完以后再给大家留一些时间供大家自由支配.

下面我们将参观的是全寺主殿普光明殿,普光明殿占地435平方米,为僧人早晚诵经及举行重要佛事活动之处。普光明殿于1991年11月动工兴建,1992年7月底全部竣工,8月28日(农历八月初一日)隆重举行了落成开光典礼。位于过去“牟尼殿”旧址。普光明殿通过一条约7米宽、100米长的石板路与山门相连,路两旁设置了六对仿唐石灯幢,植有近万平方米的草坪,新栽的300余株柏树与十几株历尽沧桑的千年古柏交相辉映。普光明殿为木结构单檐宫殿式建筑,上覆以黄琉璃瓦,风格典雅,气势雄伟。殿内供奉着高3米、重达10吨、用大理石雕造而成的释迦佛坐像,汉白玉贴金.两边分别是佛的侍者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殿北墙东侧供文殊菩萨像,西侧供普贤菩萨像,均为汉白玉雕制。大东、西两侧墙上拓片是十六尊者画像,原作者是五代高僧贯休大师。大殿门外楹联一为赵朴初居士撰书,为本寺住持净慧法师撰,集赵州禅师公案和本寺历史沿革而成,禅意隽永,历史昭然。这一大型主体建筑的完成,得到国内外诸山大德、长者居士的慷慨布施,特别是美国纽约佛性法师大力支持,捐赠巨款。

这座就是钟鼓楼,此楼落成于1994年,歇山顶三层建筑,高十八米,与赵州祖师塔东西对称。一层为护法殿,供奉福德财神大黑天尊像;二层钟楼,悬铜钟一口,高1.8米,供奉地藏菩萨铜像;三层鼓楼,悬大鼓一面,供奉消灾延寿药师佛圣像。晨钟暮鼓是寺院生活的标志,钟声使人清醒,消除烦恼;鼓声令人振奋,增强勇气。“东寺钟声”为赵州十景之一,自古闻名遐迩。

观音殿、藏经楼:此殿1995年落成,由香港杨勋居士捐资修建。柏林寺在宋朝以前曾名“观音院”。明朝此处建有“大慈殿”供奉观音像。毁于“文革”期间。此殿所供观音菩萨圣像,系用本寺千年古柏雕制贴金而成,东西两侧分别为善财、龙女。殿内壁画是观音菩萨三十二应化图。观音菩萨是慈悲喜舍的化身,众生遇苦难至心称念其名,即得菩萨摄受加持,离苦得乐。

会贤楼、指月楼位于柏林禅寺观音殿前大院东西两侧,均为两层楼结构,排间16,全长60米。这两栋楼均为1997年动工修建,同时落成。会贤楼最重要的去处是客堂,位于一楼中部,两侧南北分别为福慧堂与伽蓝殿,楼上是僧人寮房,大多居住寺院班首执事。指月楼一楼中间最大的房间为会客厅,乃本寺接待客人最主要的场所,南北两侧分别为愿海堂和祖师殿。楼上现在是禅学研究所办公的地方,原来河北省佛学院的教室,现在经常组织居士坐禅、讲课修学。柏林禅寺电脑日益增多,局域网构建以后,这里也成为网络的中心。随着高科技在寺院文化里逐步的应用,这里有望发展成为柏林禅寺的it中心。

这里就是大和尚大住所,大和尚法号明海,1968年生人,俗姓肖,祖籍湖北潜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9年开始留心佛学,1990年于北京广济寺结识禅宗大德净慧上人,从此归心佛门。1992年9月,于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净慧上人座下披剃出家,1993年于洛阳白马寺受具足戒。多年来,积极参与柏林禅寺的兴复及“生活禅”夏令营的组织、弘法工作。20xx年于净慧上人座下得预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承。现任柏林禅寺住持、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接下来我们参观万佛楼通高三十七米,上下两层,面积达五千平方米。一层是禅修中心,可容纳千人坐禅,;二层是大雄宝殿.万佛制作法式则依华严海印三昧及总持教五智五佛思想,精心设计,如法铸造。一层为菩提场,中央供奉五尊铜佛像,每尊通高四· 八米,系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佛,由法界体性智流出;东方阿閦佛,由大圆镜智流出;南方宝生佛,由妙观察智流出;西方阿弥陀佛,由平等性智流出;北方不空成就佛,由成所作智流出。之所以被称为万佛楼,就是因为在里面一共有大小佛像共一万零五十三尊,除了刚刚提到到五座大佛外,还有小铜佛像共计一万零四十八尊,其制作法式亦据五智五方五佛教义安排。其中一楼北墙两侧共二千零一十六尊为中央毗卢遮那佛;二楼东墙二千零十尊为东方阿閦佛;南墙二千零二尊为南方宝生佛;西墙二千零十尊为西方阿弥陀佛;北墙二千零十尊为北方不空成就佛。从别相而言,虽五方五智各有一佛以表法,显示诸佛之差别殊胜义;若就总相而言,不但五方五佛各具五智,且一切佛皆具五智,显示诸佛之平等殊胜义。此即华严大教一多互具、重重无尽之海印三昧也。

归云庵座落在柏林禅寺东北角,南面一栋为“戒香楼”是供僧众专修的关房。中间为“知止楼”,是供护法居士贵宾禅修的关房。北面“听松楼”,是供本寺退居长老静修的关房。 接下来我们将看到到是河北省到佛学院.1998年9月,在柏林禅寺僧伽培训班的基础上,河北省佛学院开始试办并对外招生。20xx年5月,在省委省政府等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佛学院由国家宗教事务局正式批准成立。学院开设三个班,中专班、大专班两年,研究班三年。因为现在办学规模还不是很大,学院现有教师二十九人,其中法师十九人,在家教师十人,在家教师中大学讲师、教授四人,高级教师一人。大家看,这坐落在柏林禅寺西北角四合院式三层仿古建筑,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00多平方米。内设办公室、会议室、大礼堂、阅览室、图书室、电脑室、书画室、教室、活动室、茶室、师生寮房等,是一所集办公、教学、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教学楼,极大地改善了学院的教学环境。目前已培养三届学僧,共有120名学僧圆满毕业。毕业学僧有的继续深造,有的留在柏林禅寺担任管理工作,有的留在佛学院担任教学或管理工作,也有许多学僧回到自己原来的寺院肩负起弘法的重任,有的已经成为一方住持。

现在我们所看到就是赵州古佛从谂禅师的舍利塔,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赵州禅师圆寂后,寺内建塔供奉衣钵和舍利,谥号曰真际禅师,塔曰光祖之塔。因其在柏林禅寺内,故俗称柏林寺塔。该塔为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元明两代曾先后建古佛堂及大慈殿供奉真际禅师写真刻石。柏林禅寺现存的赵州塔建于元代,全称“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我们现在看到的柏林寺塔建于元代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砖木结构,平面呈八角形,七级,高约33米。下有莲花须弥座,整个塔身坐落在坚固的方形台基上。1997年,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资百万元,将此塔修整一新。经过修整的柏林寺塔,“较之昔日,虽非新构,亦美轮美奂,典雅庄严”。

参考资料:

柏林禅寺,中国著名佛教禅寺,北方佛教的一座重镇,赵州祖庭所在地,内设河北省佛学院、河北禅学研究所,现任方丈为明海禅师,常住僧众有 160 余人。坐落于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

一、千年古刹

它最早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 - 220 ),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虽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据僧传记载,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法师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赵州和尚)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金代,这里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诠宗律师。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禅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归云禅师平生主持七所名刹,望重当时,现在北京西郊潭柘寺尚存其舍利塔;元代,这里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行化,柏林禅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明清两朝,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禅寺。当时柏林禅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来,柏林禅寺却屡遭劫难,到 1988 年这里重新进驻僧人时,殿堂、经像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赵州禅师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唐朝古柏,依然挺拔屹立,昭示世人这里曾是一处佛教古刹。

二、赵州禅师

赵州禅师(778~897),法号从谂,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已八十高龄的从谂禅师行脚至赵州古城,受信众敦请驻锡观音院,弘法传禅达40年,道化大行,僧俗共仰,为丛林模范,人称“赵州古佛”。

赵州禅师以其证悟渊深、年高德劭而享誉当时中国的南北禅林。人们议论当时中国禅林的高僧,每每说“南有雪峰,北有赵州”;又有“赵州眼光烁破四天下”的美誉。在遥远的南方,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山门耸立有“赵州关”,福建雪峰义存禅师的道场有“望州亭”。由此可见赵州禅师在禅门中的地位。

禅师虽然道誉四布,并有燕赵二王的供养护法,但他的生活却十分朴素清贫。他的“绳床一脚折,以烧断薪用绳系之”。他经常是“裤无腰,褂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土榻床,破芦席,老榆木枕全无被”。禅师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弘传祖师心印,接引四方学人。脍炙人口的“吃茶去”、“洗钵去”、“庭前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公案不仅启悟了当时的许多禅僧,而且流传后世,历久弥新。从宋朝开始,中国禅门盛行以“参话头”为方便的话头禅,赵州禅师的公案语录最频繁地为人们所参究,许多人在赵州语录的启发下明心见性。其中“狗子无佛性”更凝练而为“无门关”,成为禅门一大总持,直至今天,在中国、日本、欧美等地仍是最流行的公案。

赵州禅师住世百二十年,他圆寂后,寺内建塔供奉衣钵和舍利,谥号“真际禅师”。元明两代曾先后建古佛堂及大慈殿供奉真际禅师石刻顶相。寺内现存的赵州塔建于元天历三年(1330),全称“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高33米,七层。1997~1998年,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资重修,使古塔焕然一新。

三、祖庭中兴

1988年5月1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下文,批准柏林寺作为宗教场所开放,交河北省佛教协会管理,并逐步筹资修复。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法师亲自主持祖庭修复工作,他不惮辛劳,奔走呼告,夙兴夜寐,惨淡经营。“破砖乱瓦毛毛草”的荒败景象逐渐改观,殿堂佛像一一涌现。1992年8月28日,普光明殿落成开光典礼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日本、台湾、香港的贵宾和国内诸山长老、佛教信众三千多人参加了这一盛况空前的庆典,赵朴初会长委托吴立民先生持亲笔信前来祝贺。

普光明殿建成不久,在十方信施护法的大力支持下,柏林禅寺的修复工程次第展开。五、六年间相继落成:山门、钟鼓楼、东西长廊、观音殿、藏经楼、禅堂、怀云楼、开山楼、会贤楼、指月楼、云水楼、香积楼、古佛庵等建筑;全院地面硬化或绿化。昔日的荒村破院一变而为殿宇庄严、环境幽雅、佛唱悠扬、香客云来的清净佛地。20xx 年 9 月 6 日,巍峨雄伟的万佛楼举行落成暨佛像开光大典,标志着赵州祖庭的中兴大业取得重大成果。一处占地 90 余亩,殿堂楼阁鳞次栉比、庄严整肃的千年古刹重焕生机。

在修复殿宇的同时,柏林寺的僧团组织逐步稳定,寺院管理制度日趋健全,学修并重的道风初步形成。这里继承了传统丛林的规制,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两次请职确立执事班子,在方丈下分设监院寮、客堂、维那寮、典座寮等职能部门,负责寺院日常管理工作。重大事务的决策,由方丈召集班首执事会议,民主议定实施。全体僧众坚持每天早晚课诵、过堂、坐禅,每半月诵戒布萨并有全体僧俗住众参加的生活会议宣读《共住规约》,议决寺院的各项事宜。1998年9月,河北省佛学院在柏林寺招生开学,培养合格僧才的工作正式展开。1998年9月30日,柏林寺开放十周年庆典及赵州塔修复竣工典礼、净慧法师升座仪式隆重举行。这标志着赵州祖庭的中兴大业取得阶段性成果。千年古刹焕发生机,重新成为燕赵大地上辉映遐迩的庄严法域。

四、禅寺住持

柏林禅寺住持上净下慧法师。出生于1933年,他是中兴柏林寺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他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和河北《禅》杂志主编。法师髫龄出家,早年曾亲近近代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并从其承法成为临济宗、曹洞宗传人。法师日常法务繁忙,但精力过人,虽日理万机,但常安详自在。1993年,法师根据自己几十年修学佛法的体会,结合时代潮流,正式提出“生活禅”,作为柏林寺修行弘法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方针。“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能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风采。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互相熔铸,产生出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精神,还其灵动活泼的天机。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趋向智能的人生、圆满的人生。”(《生活禅开题》)围绕这一思想,净慧法师提出了一系列修行的方法、原则。他把佛法的思想凝炼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作为生活禅的宗旨。几年来,生活禅受到教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五、弘法利生

柏林禅寺从1988年开放以来,虽然修复工程浩繁,经费、人手紧张,活动场地一度简陋、有限,但在弘扬佛法、利益社会方面一直作着不懈的努力。通过几年来丰富的弘法活动,柏林禅寺正在逐步成为一个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现代佛教寺院。住持净慧法师高瞻远瞩,在1992年就提出了“生活禅“作为柏林禅寺修行弘法的理念。生活禅的主要意趣是“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生活禅的宗旨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则是我们从事各项事业的准则。

为了提倡生活禅的理念,更好地将佛法融化于社会,从1993年起,柏林禅寺每年坚持面向社会举办“生活禅夏令营”。参加夏令营的都是18~30岁的佛教青年,每届人数在250人左右。在七天的寺院生活中他们要参加上殿课诵、坐禅、聆听佛学讲演、吃茶谈心、云水行脚等活动。营员们在一种全新的环境中认识佛法的博大精深,寻求心中尘封已久的真善美,体味佛法的超越与安详。夏令营从举办以来得到各级政府领导和教内外各界人士的赞许与好评。

柏林禅寺每年例行的法会还有上元节吉祥法会,四月初八传授在家居士菩萨戒,七月十五中元节报恩法会以及三次观音法会和冬天三周的禅七。每次法会,海众云集。柏林寺成为四众弟子温暖的家。僧众坚持每天早晚课诵、过堂、坐禅,每半月诵戒布萨,如法如律结夏安居。冬参夏讲。除举办各种弘法活动外,多年来,柏林寺一直积极参予、支持省佛协组织的各种社会慈善事业,体现了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

六、天下赵州

“天下赵州”,这是一千多年前赵王对赵州禅师德化广大的赞叹,也似乎是对今天赵州禅风、赵州祖庭走向世界的预示,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人们对东方文化犹其禅文化的回归,柏林禅寺作为古老的禅宗祖庭,赵州禅风的发祥地,日益向世人显示出它净化人心的巨大价值和隽永的魅力。

第9篇 上海沉香阁导游词(慈云禅寺)

沉香阁又称慈云禅寺,位于上海市南市,初创了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是上海市著名的佛教比丘尼道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1943年,现代名僧应慈法师应沉香阁住持苇乘之请,驻锡沉香阁,在这里首先开讲华严初祖杜顺(557-640)所著《华严法界观门》,从此,慈云寺(沉得阁)成为应慈汉师在上海弘扬华严宗的道场。

应慈(1872-1965年)法师自称为华严座主,一生教演《华严》,深受国内外宗教界的敬仰。他法名湿亲,安徽歙县人,26岁在普陀山出家,28岁在宁波天童寺受具足戒,后到金山、高旻、天宁等寺参学,依明性、寄禅、大定、月郎、冶开等名僧为师,后随月霞法师研究《华严经》,毕生致力于宏扬《华严经》教义,对近现代华严宗的传播影响很大。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因实际创始人法藏被武则天赐号“贤首”,该宗又称首宗。华严宗认为,世界是毗卢遮那佛的显现,一微尘映世界,一瞬间含永远,宣传“法界缘起”的世界观和“顿入佛教”的思想。

应慈法师随月霞法师在上海华严在大学、虞山兴福寺华严讲堂讲授《华严经》。1922年,他到杭州西湖菩提寺,潜心专修《华严经》。随后数十年,应慈法师在江苏、浙江、山西、上海等地传播华严宗教义,并在常州、上海等地创办华严学院,培养僧才。1948年,主持华严法会事务。晚年应慈法师常住沉香阁,仍弘扬演教,讲学不辍,自律为“四壁有经皆可读,一年无日不参禅”。

应慈法师是位爱国爱教的佛教界代表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政府的政策法律,拥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54年当选为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57年,又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1962年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1985年,明旸法师为纪念应慈法师圆寂二十周年题词一首:

佛学耆宿仰应公,德重道高四众崇。

一片丹心爱祖国,大悲宠愿护禅宗。

经谈般若真空理,教演华严玄妙功。

二十年前撇手去,今朝又显六神通。

“文化大革命”中,沉香阁被工厂占用。为了落实宗教政策,市政府花大力气协调各方面关系,搬迁工厂,将沉香阁移交给佛教团体管理使用。现沉香阁内还建有“应慈法师纪念堂”,每天都有许多国内外信徒、游人前来瞻礼、参观。

1989年落实宗教政策,开始边修复边开放。经上海市佛教协会与市文管部门研究,决定按照明清古建筑格局修复沉香阁。经过五年整修,沉香阁又重现了明清时期的旧貌。四柱三间三牌楼的山门,基本保存了原有的石柱和部分构件;天王殿正中奉天冠弥勒、韦驮、四大金刚;大雄宝殿中奉卢舍那佛、文殊、普贤、梵王、帝释,两旁为十八罗汉坐像,扇墙后为海岛观音;后殿为全寺主体建筑“沉香阁”——观音楼。前后三进,两边耳房为配殿、僧寮,结构完整,布局紧凑。

现在的沉香阁,中轴线上,第一个建筑是修复的明代石牌楼,飞檐斗拱,气宇轩昂,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题写的匾额“沉香阁”悬挂在上面。

第二进是天王殿,天冠弥勒、韦驮和四大天王像全部新塑装金。天王殿里,一般都塑有四大天王,故称为天王殿。明清以后的四天王像,基本成为定式,即东方持国天王,白面,手执琵琶;南方增长天王,黑面,手执宝剑;西方广目天王,红面,手执一条龙或蛇;北方多闻天王,绿面,手执一柄大宝幢(雨伞)。

佛教中认为,四大天王,能护佛护法护国土护众生,佛教信徒从四天王手中所持的法宝(宝剑挟“风”、琵琶“调”音、宝幢喻“雨”、龙蛇喻“顺”人之心意),能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年年“风调雨顺”。

天王殿的正中,面南而塑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在佛教中是受佛授记,继佛之后在世间教化众生的未来之佛,故又称为弥勒佛。沉香阁内,塑的是弥勒尚在兜率天内院时,现菩萨法相的天冠弥勒像。现在大多数寺院都塑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像。相传在五代时,浙江奉化有一个名叫契此的僧人,常常蓬头垢面,手里拿一个布口袋,乞讨于街上,人们都叫他“布袋和尚”。某年农历三月初三日,端坐圆寂之前,说了一首偈子:“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常不识。”佛教徒认为他就是弥佛的化身,而且他慈眉善目,使人见了都能生欢喜心,所以一般的佛教寺院中都将他塑为布袋和尚相。

弥勒的背后是韦驮天将像,佛教中说他常常手执降魔杵,巡游东、西、南三洲,面对佛尊,守护佛法,称为“三洲感应”。是寺院的守护神,老百姓又称他为韦驮菩萨。常见的韦驮像为立像,一种是双手合十,降魔杵横搁于两臂弯中,另一种是双手扶杵柱地,或左手扶杵柱、右手叉腰,面对大雄宝殿,注视出入之人。个别寺院也有将韦驮塑为坐像的,如江苏如皋定慧寺内,就塑坐、立各一尊韦驮像。

第三进是大雄宝殿,迎门的一副楹联,是新加坡吴伟业居士所献,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成都比丘尼道场铁像寺和爱道堂的住持隆莲法师所撰书:

沉沦人尽渡载三千佛子一叶舟中;

香水海无边礼百亿法王千花台上。

大殿正中须弥座上端坐报身佛卢舍那佛,文殊、普贤,大梵天、帝释天分列两旁。顶上精工雕刻的藻井,整个大雄宝殿顶上,有348尊贴金小佛像围绕卢舍那佛,按佛教《梵网经》经义,象征这所庄严的比丘尼道场,严持比丘尼348戒。佛前供桌和桌上五供具都按明代式样配置。大殿两侧是装金十八岁汉。大殿南端东钟西鼓,晨钟暮鼓修持诵经。

进入大殿后的宽敞天井,空地上有一座三层铜制宝鼎和一对石灯台。广场周围建筑都是两层楼阁,东西两厢的楼上东边是专供海外女宾来寺院时的四套客房,按春夏秋冬季节特点布置有明式床寝家具,但配有现代化的卫生设备。西楼上是沉香阁常住比丘尼们的寮房。楼下东庑是客堂,千手观音殿和伽蓝殿,伽蓝殿内供有一尊明代木雕伽蓝神关羽像。西庑是祖堂,祖堂内供着沉香阁(慈云禅院)历代祖师莲位,和1943年起即卓锡于此、并一生弘扬《华严经》的“华严座主”应慈法师的莲位。

天井正面的建筑,可以说是全国独特的。从庭院向上看,正中四根立柱架起一重飞檐,檐上一个悬空亭阁,东南西全部落地窗。这就是全国闻名的沉香阁的阁,赵朴初居士为之题额为“南海飞渡沉香大士宝阁”。登两侧的楼梯而上,立即可闻到芳香馥郁,到此方是真正的沉香阁。虽然名称为阁,实际上,阁只是凸出向外的十乎方的小阁,放几把明式单背的椅子和高脚花几而已。

阁的后面的就是一个观音殿,上面张挂着绣有“南海宝筏飞渡沉香大士”的欢门和四条风幡。正面一个大佛龛,龛前一张明式楠木大供桌,明黄色瓷五供具,恰到好处地陈列在供桌上,二尺高的缕空香炉内,飘出缕缕檀香味。佛龛两侧有铜制伽蓝神和两童子像。佛完内供的就是沉香观音。这尊沉香观音,又名如意观音。观音呈坐像,原高三尺,是用特别名贵的沉香木雕就,故而得名。屈右足于坐上,右肘倚于右膝上,左手支撑于座上,头微右侧,作凝思状,花冠缨络,庄严慈祥。传说,据《隋书》记载,隋大业四年(608),隋炀帝派大臣常骏出使南方国家,赐赠中国工艺品等礼品,赤土国回赠沉香观音一尊,常骏回到长安,正值隋炀帝巡游扬州,常骏等从淮河乘船赶往扬州,途上遇风翻船,沉音观音沉落淮河。直至明代潘允端发现后,奉回上海,建阁供于此处。据说原来每逢雨天,沉音芳馥四溢。可惜“文革”之中不知去向。

现在的沉香观音,是由沉香阁住持观性法师1990年专程去泰国,从泰国募集到一段极其珍贵的真正的沉香木,价值一万多美元。运回上海,配以上等檀香木,照原样放大重雕而成,其神态和工艺水平,不逊于原像。阁的楼下为慈云堂,里面装修、布置简洁古雅,正中北壁一长几、一八仙桌、两张靠椅,两侧各四张靠椅,居上空地一张园拼桌,四个鼓形园凳。全部明式红木所制,无桌围椅披,高雅而有气度;所有摆设,不过是左右各一座黄梨木独幅屏风,红木长几上一大理石插屏和一对花瓶而已。正面壁上一幅彩描观音中堂和两副对联,分别由赵朴初居士和真禅法师所撰书:

赵朴初所撰为:

花海沉思洞明自性;

旃檀香风恒可众心。

真禅法师所撰为:

无我无人观自在;

非色非空见如来。

慈云堂西面是贵宾接待室。东面是方丈室,现沉香阁住持为观性法师。观性法师,现已85岁高龄,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曾任南市区人民代表、区政协委员,又兼慈修居住持。由她带领这两个比丘尼道场的六七十比丘尼和二十多位佛学院尼众班学尼熏休修持。沉香阁东北部重建了一幢明式建筑的小楼,现为“应慈法师纪念堂”,堂额为赵朴初居士所题。底层是一个小法堂,二、三楼陈列着反映应慈法师生前弘法利生事业的珍贵照片、著作、手迹和遗物。

二楼堂中应慈法师遗像两侧,真禅法师为其亲教师所书对联:

霞月宗风不坠佛海圆融曾讲三译华严冗称教主;

永怀无私慧照幸侍师门灵山盛会依然一真法界。

应慈法师(1882一一1965),俗姓余,安徽歙县人。一生以弘扬华严宗为宗旨,自号“华严座主”,晚年又起别号“拈花老人”。16岁依普陀山明性禅师出家,1900年依宁波天童寺寄禅法师受具足戒,先后参镇江金山寺大定1扬州高旻寺月朗常州天宁寺冶开、扬州宝轮寺月霞法师等高僧。1906年与月霞等同得法于冶开法师,成为临济宗第四十二世,法号为显亲。以后随月霞法师讲经、办僧教育。1917年任常熟兴福寺方丈。同年末,月霞法师圆寂时,嘱应慈法师:“善弘华严,莫作方丈。”次年春,应慈法师即辞住持与持松,自任监院。此后,终身以弘法讲经为己任。1943年起移锡慈云禅院(原为比丘道场,即现沉香阁),二十年间多次讲三十(卷本)《华严经》、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和八十《华严》。建国以后,自1953年起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1954年任上海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57直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1962年任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54年被选为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一直连任至1965年圆寂于沉香阁。应慈法师在遗嘱中,希望“后辈弟子及学人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学习,加强改造,拥护政府政策法令,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至要至要。”

沉香阁的东部,建有一幢综合楼。楼下是能供二三百人用餐的斋堂,在佛教节日和香期中,为佛教信徒们供应有广东风味的素斋。在二楼上,还设有一个小巧精致的餐厅,古色古香,装饰有贴金的宝相花图案。尤其是一幅精美的壁塑,按河南巩县石刻原样复制的北魏“帝王礼佛图”,更显得古雅庄重。这个餐厅在上海佛教寺院,甚至大宾舍馆中,也可称得上第一流的。楼上是上海佛学院尼众班的教室和学尼们的案房,每庙都有二十多位学尼,来自全国各地。现在已招收第四届学员。以前毕业的学员都已受过具足戒,并分配在本市的各个尼庵中或佛学院中,担任着重要的执事和教师,成为一代新的比丘尼接班人。

上海沉香阁,以其古雅,以沉香观音,闻名于海内外。它又处在上海市市中心的旅游胜地,与老城隍庙和豫园的邻近,吸引着无数的海内外佛教信徒和游客,为上海市的繁荣兴旺,作出了它应有的贡献。

修复后的沉香阁为上海最大的比丘尼丛林。沉香阁住持观性法师。1992年10月15日,沉香阁修缮一新,隆重举行观音像开光,观性法师升座典礼。1994年8月14日上午,礼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龙华古寺方丈明旸法师主持并隆重举行了全堂佛像开光仪式。上海佛教信徒以及来自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诸山长老800余人参加了佛像开光典礼,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的法师和信众专程来沪庆贺开光盛典,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为此次活动发来了贺电。1992年沉香阁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10篇 翠岩禅寺导游词

翠岩禅寺位于南昌市湾里区翠岩路北端,坐落在梅岭乐麓湾里盆地内。背靠洪崖山(又名伏龙山),其上有最高峰释迦峰,次高峰达摩峰,低峰灵官峰。

翠岩禅寺始建于南北朝,是江西著名的寺庙之一,它与香城、双岭、云峰、奉圣、安贤、六通、蟠龙同为“西山八大名刹”。唐朝武年间,改寺名曰洪井,随后又改翠岩,南唐更名翠岩广化院。北宋以后,寺庙逐渐败落,明朝竟然废为民居。

清朝顺治七年(1650年),香城寺僧慧习、可学鸠倡议修复古寺,吏部侍郎熊文举、知州陈弘绪力赞,并礼请古雪上人主持庙事。抗日战争期间,古寺部分殿堂被日本侵略军烧毁。抗战胜利后,寺宇得到修缮,又请本乡石工雷世森在洪崖亭下峭壁上,镌刻了“阿弥陀佛”四个大字。现在,古寺重光,晨钟再续,梵音嘹亮,香客如潮,又恢复了“西山八大名刹”之首时的盛况。

迎笑堂,在寺后峰上,堂内以多道题壁诗而名闻于世。唐朝以来,先后有刘禹锡、牟融、曹松、欧阳修、岳飞等名人题诗于壁。堂前有九节筇、千年橘、鹤巢松。

妙高台,台在寺前,北宋无尽居士张商英(尚书右仆射)游寺,寺僧保宁园玑迎于半途,二人问答组成了一首好诗,后题刻在妙高台上。

慧泉,在大雄宝殿后面,泉从地下裂隙中冒出,由于地下气体上逸,使泉水有规律地发出“咕、咕”声。泉水清沏见底,口感微甜,是上好的矿泉水。泉上建有“真源亭”,亭柱上镌对联:“慧灯常明照见五蕴皆空,泉水澄清洗涤不净尘劳”。

第11篇 湖北武汉古刹归元禅寺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痛并快乐着旅行社”的导游员机器猫,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参观武汉市的古刹归元禅寺。

这归元禅寺呢是建于清顺治十五年,也就是1685年,整个寺庙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院落,占地约两万余平方米,整个平面布局呈袈裟形状,(关于这个袈裟形状呢我先卖个小关子,请大家听我的讲解,待会儿自然就明白了。)归元寺现存殿堂楼阁二十八栋。据说是禅宗的白光法师在明朝汉阳诗人王氏葵园旧址上兴建的,关于当时修建归元禅寺的说法有几种,有说是白光、主峰两位法师明末战乱时募化于汉阳府城凤山门外,见尸骨遍野,一片凄凉,欲行善事,建“普同塔”和“归元禅寺”,掩埋白骨,超度亡魂,园主王章浦好释,问何为归元禅寺,法师答:“‘元’,数之始、道之极、物之总也。‘归元’即归真、归化、归本,出生灭界,还归真寂本元,义同‘圆寂’。‘圆’是一切功德圆满,‘寂’是一切烦恼寂灭。归元便是得道成佛之义也。”。如此一说,王章浦心悦诚服,深知法师道行无量,便将葵园献出,作为建寺之地。还有一说,明宗祯末年,一富豪无名指断,幕翠微草庵长老医道非凡,隧穿草鞋来进香,祈求再接断指。长老见其心诚,果然为他接活断指,口讼“归本归元”。富豪感恩戴德,愿为长老新建寺庙,即就其规模请问长老,长老法事完毕,随手将破袈裟抛向天空:就此一袈裟之地,顿时,袈裟越变越大,徐徐降落,覆地五十余亩,富豪见长老有如此法力,欣然买得这一袈裟之地,聘全国能工巧匠,选各地上等材石,经数年营造方告成功,并由法师以“归元”为寺命名。相信我讲到这儿大家应该已经知道我前面提到的“平面布局呈袈裟形状”是怎么一回事了吧?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已经到了归元禅寺了,下面请大家下车和我一起到里面去参观。

现在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归元寺的三门,也就是归元寺的大门,佛寺的大门称三门,即佛经里的三解脱门,中间的是空门,左右分别是无相和无作门。这门的建筑形式也是有说法的,象此寺的三门八字朝外开,就是象征着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喻意吉祥。大家再看门上方的直匾,相传当年白光法师要离去,主峰及众僧挽留不住,只好请他题写寺名,永志纪念,白光盛意难却,便在临行时亲笔写下了这归元禅寺四个字。

步入三门,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晚清文人张日煜的手迹“南无阿弥陀佛”,意思呢就是皈依阿弥陀佛。现在在大家右边的是北院,里面主要有念佛堂、藏经阁等几座建筑,下面我们就从北院开始游览。

大家看这圆形门上的“翠微妙境”,“翠微”二字还是源于王氏葵园,据记载,当年王章浦购得太湖石,在葵园中垒砌了一座高大假山,雅称翠微峰,供高朋玩赏,当年的翠微峰比现在的藏经阁还要高,可惜的是在明朝末年毁于战乱。建造归元寺的时候又搬掉了颓废的残石,翠微峰便名存实亡,白光法师感到很惋惜,就将此石移到了寺右后方的小石山上至今。现在归元寺附近的“翠微街”等皆是由此而得名。这里的“妙境”两个字则是蕴藏着宗教的色彩。 原出处所有.进了念佛堂,大家可能就注意到这个供桌了吧?它长达4.5米,是于1935年制成的,上面刻了五组浮雕图案,(各位能看得出来刻的是什么吗?其实它)从左到右再现了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几个情节,分别为:唐太宗为唐僧师徒送行、如来向伽蓝等菩萨说法、四大天王及“七佛”、如来说法于树下、佛祖给唐僧师徒封位。

好,下面请大家在和我一起去藏经阁,现在我们看到的藏经阁是1920年重建的,为两层五间,高约25米,其中的珍藏十分丰富,光这部清代刊印的《龙藏》就有7250卷。大家可以慢慢的参观。

在藏经阁旁边的这是大士阁,主要是供奉观音菩萨。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归元寺的主殿大雄宝殿,这里供奉的是佛教的最高神释迦牟尼,它是全寺中最为高大的一尊佛像,大家看佛前的这两棵树,代表的是释迦牟尼涅盘时的双婆罗树,据说释迦牟尼涅盘后遗体火化,有七佛在火中显现,因此人们拜佛前常先化纸钱或黄表纸,并焚香点烛,所以这里的树叶也做成火焰形,树叶间各有七佛。

下面再请大家和我一起去游览罗汉堂。我国五百罗汉的形象是自唐以后,由五代开始兴盛,人们将散见于各经之中的名号录出,不足的就加以杜撰,凑足了五百个。北宋以后各地的寺院就多建有罗汉堂,而到了今天,在全国寺庙中保存比较完好的罗汉堂已为数不多,(主要有北京碧云寺、武汉归元寺、昆明筇竹寺、成都宝光寺、重庆罗汉寺和苏州的西园寺。)比较而言,又属归元寺的罗汉堂最有特色。

它的平面布局呈田字形,内有四院,是为了使殿内的罗汉有充足的光线。另外田字恰好又是佛教中正反两个“ ”字相叠加,这种布局暗示着一种善神降世的吉祥和神秘感。

这罗汉堂除了可供参观外,人们还喜欢用它来预测一年内的祸福,也就是武汉人说的“数罗汉”,方法是随意选中一尊罗汉,然后顺着数下去,数到和自己年龄数相等时看看那尊罗汉是什么样子就可以推测这一年的运势了。

我国有句俗语说: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而在归元寺的罗汉堂就不能这么说了,因为这里的罗汉既不是木雕也不是泥塑,而是采用的一种盛行于唐代的独特工艺制成的夹‘伫’像,夹伫像又称脱纱像或干漆像,归元寺的罗汉塑像属活脱干漆,其制作过程较为复杂,首先要用粘土做成人形胎模,干后用生漆将丝绸或夏布层层粘附于其上,再用生漆将混合的膏灰、木粉调匀涂刮,塑造细部,阴干后再打磨抛光,然后在塑像的背后开一个小孔,注水化泥成浆脱出胎模并冲洗干净,晾干后再木块封口,再刷上生漆、贴上金箔,最后涂上桐油或亮漆以保持光泽。

这里的罗汉造价虽然很高,但采用的工艺不仅省料,而且每尊不超过25公斤,体轻质坚,不透水,不怕水浸。很适应武汉地势低洼,湿度大的气候环境。1954年武汉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很多地方都变成了汪洋,这些罗汉也浸泡在水里,洪水退后,罗汉却安然无恙。所以如此看来,别说是过江,就算是让它们去漂洋过海恐怕也不成问题。

好了各位朋友,关于归元寺呢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一点印象,不详尽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海涵。

(剩下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一下,半小时后在大门口集合上车。)

第12篇 张家界普光禅寺导游词(白羊古刹)

(白羊古刹)我们现在要参观的景点叫普光禅寺。请大家抬头看,这座大门上方的匾额为何写着“白羊古刹”呢?相传500多年前,这一带森林繁茂,古木参天,小地名叫白羊山。早在宋代,道家便在此建高贞观,但规模很小,不成气候。到了明代永乐年间的一天,驻永定卫指挥使雍简在这山坡上看见一群白羊,便骑马追赶,不料白羊一下钻入土中,他感到十分奇怪,便命人挖掘,竟挖出了一堆白花花的银子。他把这件事奏明当时的永乐皇帝,皇帝大悦,敕命就地取材建寺,并赐名普光禅寺。后来,一些官宦豪绅借此风水宝地,纷纷仿效,先后在这一带建起了嵩梁书院、城隍庙和文庙等古建筑,统称为白羊古刹。“刹”是梵文音译,指佛塔、佛寺。普光禅寺属于白羊古刹建筑群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普光禅寺古建筑群在1959年被省人民政府颁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光禅寺)普光禅寺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据考证,该寺比北京故宫早建7年,比武当山金顶早建3年。普光禅寺属佛门五宗之临济宗,原管辖本境80余座佛寺200余僧侣,常住僧侣达50多人。1919-1943年,曾先后六次在这里举行龙华大会,湘、鄂、川、黔数省近千名教徒在这里摩顶受戒,故有江南名刹之誉。全寺占地面积1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采用传统斗拱和藻井结构,设计精巧、宏伟壮观,由大门山、二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罗汉殿、观音殿、玉皇阁、高贞观、武庙、牌坊等组成一个庞大的古建筑群。具有宋、元、明、清各朝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同时,集结构学、力学、文学、美学、风水术、建筑学之大成,融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于一体,是古代劳动人民超凡智慧的结晶,在建筑和宗教方面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大山门)这大山门上有四个烫金大字“普光禅寺”,据说是乾隆皇帝的御笔,左右两边耳门分别题着“慈云普护”、“觉路光明”,按佛教的理解是佛法无边,庇护众生;慈悲为怀,普渡众生,一旦觉悟便前途光明。寺门为什么又叫山门呢?历代名寺古刹,大都藏于深山之中,“天下名山僧占多”,进了山就等于进了寺,所以寺门又叫山门。这大山门里面站立着两个守门神,称为哼、哈二将,闭口者为哼,张口者为哈。

(二山门)在二山门里供奉着四大天王,是佛祖释迦弁尼的外将,又称四大金刚。手持琵琶者是东方持国天王,持剑者是南方增长天王,手缠蛟龙者是西方广目天王,手持宝伞者为北方多闻天王。四员护法神将,威风凛凛,恪尽职守。请大家仔细瞧瞧,值得称奇的是四大天王的法宝,琵琶无弦,宝剑无鞘,蛟龙无鳞,宝伞无骨,是什么原因呢?按照佛经解释,琵琶上弦会地动山摇,宝剑入鞘会盗贼四起,蛟龙有鳞会兴风作浪,宝伞上骨会天昏地暗。反之,则可安享太平盛世。又有一种说法是宝剑有锋、琵琶有调、伞能遮雨、龙蛇有鳞,隐喻“风调雨调”,国泰民安。

女士们、先生们,有了哼哈二将门,四在天王把关,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地信步在这佛门净地,去感受渐离尘世的超脱了。

(大雄宝殿)正殿大门上有楣有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大雄宝殿”金字巨匾。“大雄”是佛祖的德号和尊称。殿前檐柱上雕有两条金色盘龙,张牙舞爪,叱咤风云。据《永定乡土志》载,清雍正年间,寺内一僧人被派往对面的天门山执事,两地路途较远,且崎岖难走,可他很快办完事回来了,众僧都觉得奇怪,问其原因,他说是骑这条龙往返的。传说信不信由你,这两条龙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却是不假。大家再仔细看这门扇上刻着许多人物故事,是佛教里的一些典故,如唐僧取经、鉴真东渡、顺治皇帝出家、李自成爱将野佛到天门山修行、怀素写蕉等。还有门上的浮雕把释迦弁尼从出生到成佛的全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是其它寺院能比拟的。大雄宝殿供奉着三尊金佛像,叫三世佛。正中间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弁尼,又称佛祖;东侧药师佛,西侧阿弥陀佛。

在大雄宝殿东西墙壁原有两块水磨石碑,磨制精细,光滑如镜,每当明月当宝,石碑反射月光照影,大殿一片银辉,故有“月点灯”之说。又因设计诡奇,常有清风拂地,一年四季大殿地面吹得干干净净,“风扫地”由此得名。“月点灯”与“风扫地”是普光禅寺引人入胜的奇景之一,它体现了古代工匠对光学、建筑学的深刻领悟和科学应用。可惜“月点灯”因石碑丢失而不复存在。大雄宝殿是普光禅寺的核心建筑,单檐歇山顶,通宽26.5米,进12米,高9米,全殿5间共365平方米。不知大家是否已经注意到大殿内外为何这般宽敞明亮,这多亏头上的六架梁和斗拱。斗拱是我国建筑传统建筑造型的主要特征,它有逐层挑出支承荷载的作用,可使屋檐出挑较大,既易于采光,又有装饰功能。在大雄宝殿背面有三个菩萨,中间有观音菩萨男身像,在过亭两侧有水、火二池。无论大旱干渴,水池四时不涸;火池虽大雨滂沱,池中滴水无存,与水池相得益彰,成为普光禅寺又一奇观。

(罗汉殿)大家看,殿两侧十八罗汉有的满脸慈祥,有的呲牙裂嘴,有的张口大笑,有的双目怒视,各具形态,栩栩如生。罗汉是古印度语,指已灭一切烦恼应受天人的供养者,永远不再轮回,并弘扬佛法,他是佛教修行的一种低于菩萨的果位,佛、菩萨、罗汉三者之间的果位虽有区别,但同是修成正果的众生。

罗汉殿的建筑有其独到之处,它保存的一斗三升贰斗拱为明代原始风格的斗拱,最大特点是“曲柱弯梁屋不斜”。传说这是白羊入土化身的地方,建正殿的木材取自这里,而时隔43年之后建此罗汉殿的时候,白羊山已无粗大直木,工匠们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以歪就斜,殿堂的立柱、横梁等43个主要构件全用歪材。在工艺上斗拱全由木铆衔接,不用一颗铁钉,而且牢固非常,天衣无缝,实为建筑中一大奇观。罗汉殿的上层是“圆音楼”,正北面塑有韦驮菩萨像,手持金刚杵,气势威仪。圆音楼曾经是存放经书的地方,并供有佛像。楼中藻井与罗汉殿相通,信徒在殿内焚香烧纸的烟气袅袅上升,飘散楼上,既防虫蛀又防潮气。保护经书真是别出心裁。圆音楼实为罗汉殿向北凸出的一座抱厦,纯木结构,其造型精美,结构复杂,与罗汉殿构成两层重檐歇山顶,正视一顶,斜看则出现三层飞檐。上层瓦面水汇流二层山尖,在交接处各设计一个开口木龙头,龙口置吊珠。雨水排注时,吊珠前后自然弹动,如同真龙戏水,既调节了注水流连,起一定缓冲作用,又避免山尖受到冲洗,其欣赏价值与实用价值兼备,堪称一绝。《湖南省建筑志》曾把这里的歪材、斗拱、梁柱、驼峰、工艺等作为古代建筑成就的范例进行了介绍;著名古建筑学家陈从周教授称赞普光禅寺是中国古代第一流的建筑。

(观音殿)观音殿是普光寺内佛教建筑中轴线上最后的一幢建筑。殿内供奉着女身观音。她端坐莲台,左胁侍是善才童子,右胁侍是龙女菩萨,据说观音慈悲为怀,随缘而化,可变男变女,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化身。

(龙眼井)这口井叫“龙眼井”,它与东200米处原城隍庙里的另一口井,并称龙的两只眼睛。据说两井相通,一井打水,另一井里水波荡漾。

朋友们,刚才游览了普光寺里的佛教建筑,顶礼膜拜了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相信您一定得到了一份超脱和升华,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相邻的道教场所。道教是我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尊先秦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为教祖,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认为“道”是“万物之母”,是无所不在的力量,“神异之的,实而有性”,可以“因修而得”,人若得道,可长生不老,成仙归正果。自金元以为至今,全国道教形成全真道与正一道两大教派。

请大家随我上玉皇阁一同参拜玉皇大帝吧。

(玉皇阁)玉皇阁建于明朝晚期,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重修。三层重檐歇山顶,高14.6米。下层供奉的是五岳神和道德祖师,上层是玉皇大帝及金童玉女。你看那玉帝老儿,正襟危坐,一副道貌岸然、唯我独尊的模样。过去曾有文人登楼远眺,面对脚下的古城和天门山的雄姿,即兴吟诵出“万千户尽收眼底,十六峰宛并肩头”的佳句,不知您此刻的感觉如何。

(高贞观)高贞观是普光禅寺最早的建筑,建于宋末元初,它的特点是单檐歇山顶,全用大斗拱托梁,枋下垫特大雕花角背,殿内有两根象征方土方术的全栓;殿后两根檐柱与柱础之间承垫了一块厚约3公分的饼状木质,它可以散发上升的潮气,降低木桩直接受潮的系数,沿袭了唐宋建筑的特征,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高贞观很早以前就没有道士,香火由和尚代管,这是因为道教中分全真道和正一道两个主要派别。全真道以观为家,不能结婚,常炼丹习武,而正一道平时在家,常操民间祈祷、禳解、葬仪之事,可以婚配,不必长住道观,高贞观属正一道。所以道者不必出家,只逢神圣节日,集中到观礼拜一次,平日里佛门弟子不忍道观殿堂冷落,便“一视同神”拜敬香火,久而久之,佛门僧众相沿成习。普光禅寺是江南名刹,香火十分旺盛,佛道相安无事,和睦共处,成了一大特色。

高贞观所供奉的是道教崇拜的最高神---三清神,正中间是玉清元始天尊,东侧上清灵宝天尊,西侧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传说这三位神主三天、三仙境,故又称“三洞教主”。凝望“三清”平和、安祥而又睿智的神态,您是否会生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武庙)武庙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14年),又叫关庙,它主要由寝殿、正殿、前殿、佛殿、前门构成。正殿端坐着被称为“武圣”的关公,两边站立的是关平和周仓,威武肃穆。四周封火高墙,形成四合院格局。前门内有戏台,正殿前四合院两侧是钟楼和鼓楼,按八角攒尖设计,巧妙地附角于墙。乍看像完整的楼,其实只有半边,这种破中见整,虚实结合突出正殿的设计造型,与普光寺内的钟鼓楼有异曲同工之妙。殿外空坪是过去习武、看戏、祭祀的场所。空地两边的偏殿陈列着永定区的部分出土文物和民间收藏的古代家具以及木雕花板。

(石牌坊)这里有两座牌坊,分别为嘉庆道光年间建造。牌坊上刻着“朱买臣负薪读书”、“李密牛角挂书”、“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奋读”等我国古代圣贤勤奋攻读的故事,时隔80多年后宣统元年修文昌祠,这个道教建筑又巧妙地将牌坊空隙作大门,牌坊空门填石后作前墙,于是整个普光寺形成了集寺、观、祠、坊、阁为一体和格局,这在国内实不多见。1990年,毛泽东主席的秘书李锐参观普光寺后即兴题写了一幅对联:“寺、观、阁、祠、坊一体,儒、释、道、文、武合流”。十几个字对普光寺的个性特点作了最好的总结。

第13篇 沉香阁(慈云禅寺)导游词

沉香阁又称慈云禅寺,位于上海市南市,初创了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是上海市著名的佛教比丘尼道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1943年,现代名僧应慈法师应沉香阁住持苇乘之请,驻锡沉香阁,在这里首先开讲华严初祖杜顺(557-640)所著《华严法界观门》,从此,慈云寺(沉得阁)成为应慈汉师在上海弘扬华严宗的道场。

应慈(1872-1965年)法师自称为华严座主,一生教演《华严》,深受国内外宗教界的敬仰。他法名湿亲,安徽歙县人,26岁在普陀山出家,28岁在宁波天童寺受具足戒,后到金山、高旻、天宁等寺参学,依明性、寄禅、大定、月郎、冶开等名僧为师,后随月霞法师研究《华严经》,毕生致力于宏扬《华严经》教义,对近现代华严宗的传播影响很大。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因实际创始人法藏被武则天赐号“贤首”,该宗又称首宗。华严宗认为,世界是毗卢遮那佛的显现,一微尘映世界,一瞬间含永远,宣传“法界缘起”的世界观和“顿入佛教”的思想。

应慈法师随月霞法师在上海华严在大学、虞山兴福寺华严讲堂讲授《华严经》。1922年,他到杭州西湖菩提寺,潜心专修《华严经》。随后数十年,应慈法师在江苏、浙江、山西、上海等地传播华严宗教义,并在常州、上海等地创办华严学院,培养僧才。1948年,主持华严法会事务。晚年应慈法师常住沉香阁,仍弘扬演教,讲学不辍,自律为“四壁有经皆可读,一年无日不参禅”。

应慈法师是位爱国爱教的佛教界代表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政府的政策法律,拥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54年当选为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57年,又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1962年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1985年,明旸法师为纪念应慈法师圆寂二十周年题词一首:

佛学耆宿仰应公,德重道高四众崇。

一片丹心爱祖国,大悲宠愿护禅宗。

经谈般若真空理,教演华严玄妙功。

二十年前撇手去,今朝又显六神通。

“文化大革命”中,沉香阁被工厂占用。为了落实宗教政策,市政府花大力气协调各方面关系,搬迁工厂,将沉香阁移交给佛教团体管理使用。现沉香阁内还建有“应慈法师纪念堂”,每天都有许多国内外信徒、游人前来瞻礼、参观。

1989年落实宗教政策,开始边修复边开放。经上海市佛教协会与市文管部门研究,决定按照明清古建筑格局修复沉香阁。经过五年整修,沉香阁又重现了明清时期的旧貌。四柱三间三牌楼的山门,基本保存了原有的石柱和部分构件;天王殿正中奉天冠弥勒、韦驮、四大金刚;大雄宝殿中奉卢舍那佛、文殊、普贤、梵王、帝释,两旁为十八罗汉坐像,扇墙后为海岛观音;后殿为全寺主体建筑“沉香阁”——观音楼。前后三进,两边耳房为配殿、僧寮,结构完整,布局紧凑。

现在的沉香阁,中轴线上,第一个建筑是修复的明代石牌楼,飞檐斗拱,气宇轩昂,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题写的匾额“沉香阁”悬挂在上面。

第二进是天王殿,天冠弥勒、韦驮和四大天王像全部新塑装金。天王殿里,一般都塑有四大天王,故称为天王殿。明清以后的四天王像,基本成为定式,即东方持国天王,白面,手执琵琶;南方增长天王,黑面,手执宝剑;西方广目天王,红面,手执一条龙或蛇;北方多闻天王,绿面,手执一柄大宝幢(雨伞)。

佛教中认为,四大天王,能护佛护法护国土护众生,佛教信徒从四天王手中所持的法宝(宝剑挟“风”、琵琶“调”音、宝幢喻“雨”、龙蛇喻“顺”人之心意),能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年年“风调雨顺”。

天王殿的正中,面南而塑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在佛教中是受佛授记,继佛之后在世间教化众生的未来之佛,故又称为弥勒佛。沉香阁内,塑的是弥勒尚在兜率天内院时,现菩萨法相的天冠弥勒像。现在大多数寺院都塑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像。相传在五代时,浙江奉化有一个名叫契此的僧人,常常蓬头垢面,手里拿一个布口袋,乞讨于街上,人们都叫他“布袋和尚”。某年农历三月初三日,端坐圆寂之前,说了一首偈子:“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常不识。”佛教徒认为他就是弥佛的化身,而且他慈眉善目,使人见了都能生欢喜心,所以一般的佛教寺院中都将他塑为布袋和尚相。

弥勒的背后是韦驮天将像,佛教中说他常常手执降魔杵,巡游东、西、南三洲,面对佛尊,守护佛法,称为“三洲感应”。是寺院的守护神,老百姓又称他为韦驮菩萨。常见的韦驮像为立像,一种是双手合十,降魔杵横搁于两臂弯中,另一种是双手扶杵柱地,或左手扶杵柱、右手叉腰,面对大雄宝殿,注视出入之人。个别寺院也有将韦驮塑为坐像的,如江苏如皋定慧寺内,就塑坐、立各一尊韦驮像。

第三进是大雄宝殿,迎门的一副楹联,是新加坡吴伟业居士所献,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成都比丘尼道场铁像寺和爱道堂的住持隆莲法师所撰书:

沉沦人尽渡载三千佛子一叶舟中;

香水海无边礼百亿法王千花台上。

大殿正中须弥座上端坐报身佛卢舍那佛,文殊、普贤,大梵天、帝释天分列两旁。顶上精工雕刻的藻井,整个大雄宝殿顶上,有348尊贴金小佛像围绕卢舍那佛,按佛教《梵网经》经义,象征这所庄严的比丘尼道场,严持比丘尼348戒。佛前供桌和桌上五供具都按明代式样配置。大殿两侧是装金十八岁汉。大殿南端东钟西鼓,晨钟暮鼓修持诵经。

进入大殿后的宽敞天井,空地上有一座三层铜制宝鼎和一对石灯台。广场周围建筑都是两层楼阁,东西两厢的楼上东边是专供海外女宾来寺院时的四套客房,按春夏秋冬季节特点布置有明式床寝家具,但配有现代化的卫生设备。西楼上是沉香阁常住比丘尼们的寮房。楼下东庑是客堂,千手观音殿和伽蓝殿,伽蓝殿内供有一尊明代木雕伽蓝神关羽像。西庑是祖堂,祖堂内供着沉香阁(慈云禅院)历代祖师莲位,和1943年起即卓锡于此、并一生弘扬《华严经》的“华严座主”应慈法师的莲位。

天井正面的建筑,可以说是全国独特的。从庭院向上看,正中四根立柱架起一重飞檐,檐上一个悬空亭阁,东南西全部落地窗。这就是全国闻名的沉香阁的阁,赵朴初居士为之题额为“南海飞渡沉香大士宝阁”。登两侧的楼梯而上,立即可闻到芳香馥郁,到此方是真正的沉香阁。虽然名称为阁,实际上,阁只是凸出向外的十乎方的小阁,放几把明式单背的椅子和高脚花几而已。

阁的后面的就是一个观音殿,上面张挂着绣有“南海宝筏飞渡沉香大士”的欢门和四条风幡。正面一个大佛龛,龛前一张明式楠木大供桌,明黄色瓷五供具,恰到好处地陈列在供桌上,二尺高的缕空香炉内,飘出缕缕檀香味。佛龛两侧有铜制伽蓝神和两童子像。佛完内供的就是沉香观音。这尊沉香观音,又名如意观音。观音呈坐像,原高三尺,是用特别名贵的沉香木雕就,故而得名。屈右足于坐上,右肘倚于右膝上,左手支撑于座上,头微右侧,作凝思状,花冠缨络,庄严慈祥。传说,据《隋书》记载,隋大业四年(608),隋炀帝派大臣常骏出使南方国家,赐赠中国工艺品等礼品,赤土国回赠沉香观音一尊,常骏回到长安,正值隋炀帝巡游扬州,常骏等从淮河乘船赶往扬州,途上遇风翻船,沉音观音沉落淮河。直至明代潘允端发现后,奉回上海,建阁供于此处。据说原来每逢雨天,沉音芳馥四溢。可惜“文革”之中不知去向。

现在的沉香观音,是由沉香阁住持观性法师1990年专程去泰国,从泰国募集到一段极其珍贵的真正的沉香木,价值一万多美元。运回上海,配以上等檀香木,照原样放大重雕而成,其神态和工艺水平,不逊于原像。阁的楼下为慈云堂,里面装修、布置简洁古雅,正中北壁一长几、一八仙桌、两张靠椅,两侧各四张靠椅,居上空地一张园拼桌,四个鼓形园凳。全部明式红木所制,无桌围椅披,高雅而有气度;所有摆设,不过是左右各一座黄梨木独幅屏风,红木长几上一大理石插屏和一对花瓶而已。正面壁上一幅彩描观音中堂和两副对联,分别由赵朴初居士和真禅法师所撰书:

赵朴初所撰为:

花海沉思洞明自性;

旃檀香风恒可众心。

真禅法师所撰为:

无我无人观自在;

非色非空见如来。

慈云堂西面是贵宾接待室。东面是方丈室,现沉香阁住持为观性法师。观性法师,现已85岁高龄,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曾任南市区人民代表、区政协委员,又兼慈修居住持。由她带领这两个比丘尼道场的六七十比丘尼和二十多位佛学院尼众班学尼熏休修持。沉香阁东北部重建了一幢明式建筑的小楼,现为“应慈法师纪念堂”,堂额为赵朴初居士所题。底层是一个小法堂,二、三楼陈列着反映应慈法师生前弘法利生事业的珍贵照片、著作、手迹和遗物。

二楼堂中应慈法师遗像两侧,真禅法师为其亲教师所书对联:

霞月宗风不坠佛海圆融曾讲三译华严冗称教主;

永怀无私慧照幸侍师门灵山盛会依然一真法界。

应慈法师(1882一一1965),俗姓余,安徽歙县人。一生以弘扬华严宗为宗旨,自号“华严座主”,晚年又起别号“拈花老人”。16岁依普陀山明性禅师出家,1900年依宁波天童寺寄禅法师受具足戒,先后参镇江金山寺大定1扬州高旻寺月朗常州天宁寺冶开、扬州宝轮寺月霞法师等高僧。1906年与月霞等同得法于冶开法师,成为临济宗第四十二世,法号为显亲。以后随月霞法师讲经、办僧教育。1917年任常熟兴福寺方丈。同年末,月霞法师圆寂时,嘱应慈法师:“善弘华严,莫作方丈。”次年春,应慈法师即辞住持与持松,自任监院。此后,终身以弘法讲经为己任。1943年起移锡慈云禅院(原为比丘道场,即现沉香阁),二十年间多次讲三十(卷本)《华严经》、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和八十《华严》。建国以后,自1953年起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1954年任上海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57直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1962年任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54年被选为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一直连任至1965年圆寂于沉香阁。应慈法师在遗嘱中,希望“后辈弟子及学人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学习,加强改造,拥护政府政策法令,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至要至要。”

沉香阁的东部,建有一幢综合楼。楼下是能供二三百人用餐的斋堂,在佛教节日和香期中,为佛教信徒们供应有广东风味的素斋。在二楼上,还设有一个小巧精致的餐厅,古色古香,装饰有贴金的宝相花图案。尤其是一幅精美的壁塑,按河南巩县石刻原样复制的北魏“帝王礼佛图”,更显得古雅庄重。这个餐厅在上海佛教寺院,甚至大宾舍馆中,也可称得上第一流的。楼上是上海佛学院尼众班的教室和学尼们的案房,每庙都有二十多位学尼,来自全国各地。现在已招收第四届学员。以前毕业的学员都已受过具足戒,并分配在本市的各个尼庵中或佛学院中,担任着重要的执事和教师,成为一代新的比丘尼接班人。

上海沉香阁,以其古雅,以沉香观音,闻名于海内外。它又处在上海市市中心的旅游胜地,与老城隍庙和豫园的邻近,吸引着无数的海内外佛教信徒和游客,为上海市的繁荣兴旺,作出了它应有的贡献。

修复后的沉香阁为上海最大的比丘尼丛林。沉香阁住持观性法师。1992年10月15日,沉香阁修缮一新,隆重举行观音像开光,观性法师升座典礼。1994年8月14日上午,礼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龙华古寺方丈明旸法师主持并隆重举行了全堂佛像开光仪式。上海佛教信徒以及来自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诸山长老800余人参加了佛像开光典礼,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的法师和信众专程来沪庆贺开光盛典,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为此次活动发来了贺电。1992年沉香阁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content2$

第14篇 上海沉香阁导游词(慈云禅寺)导游词

沉香阁又称慈云禅寺,位于上海市南市,初创了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是上海市著名的佛教比丘尼道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1943年,现代名僧应慈法师应沉香阁住持苇乘之请,驻锡沉香阁,在这里首先开讲华严初祖杜顺(557-640)所著《华严法界观门》,从此,慈云寺(沉得阁)成为应慈汉师在上海弘扬华严宗的道场。

应慈(1872-1965年)法师自称为华严座主,一生教演《华严》,深受国内外宗教界的敬仰。他法名湿亲,安徽歙县人,26岁在普陀山出家,28岁在宁波天童寺受具足戒,后到金山、高旻、天宁等寺参学,依明性、寄禅、大定、月郎、冶开等名僧为师,后随月霞法师研究《华严经》,毕生致力于宏扬《华严经》教义,对近现代华严宗的传播影响很大。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因实际创始人法藏被武则天赐号“贤首”,该宗又称首宗。华严宗认为,世界是毗卢遮那佛的显现,一微尘映世界,一瞬间含永远,宣传“法界缘起”的世界观和“顿入佛教”的思想。

应慈法师随月霞法师在上海华严在大学、虞山兴福寺华严讲堂讲授《华严经》。1922年,他到杭州西湖菩提寺,潜心专修《华严经》。随后数十年,应慈法师在江苏、浙江、山西、上海等地传播华严宗教义,并在常州、上海等地创办华严学院,培养僧才。1948年,主持华严法会事务。晚年应慈法师常住沉香阁,仍弘扬演教,讲学不辍,自律为“四壁有经皆可读,一年无日不参禅”。

应慈法师是位爱国爱教的佛教界代表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政府的政策法律,拥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54年当选为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57年,又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1962年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1985年,明旸法师为纪念应慈法师圆寂二十周年题词一首:

佛学耆宿仰应公,德重道高四众崇。

一片丹心爱祖国,大悲宠愿护禅宗。

经谈般若真空理,教演华严玄妙功。

二十年前撇手去,今朝又显六神通。

“文化大革命”中,沉香阁被工厂占用。为了落实宗教政策,市政府花大力气协调各方面关系,搬迁工厂,将沉香阁移交给佛教团体管理使用。现沉香阁内还建有“应慈法师纪念堂”,每天都有许多国内外信徒、游人前来瞻礼、参观。

1989年落实宗教政策,开始边修复边开放。经上海市佛教协会与市文管部门研究,决定按照明清古建筑格局修复沉香阁。经过五年整修,沉香阁又重现了明清时期的旧貌。四柱三间三牌楼的山门,基本保存了原有的石柱和部分构件;天王殿正中奉天冠弥勒、韦驮、四大金刚;大雄宝殿中奉卢舍那佛、文殊、普贤、梵王、帝释,两旁为十八罗汉坐像,扇墙后为海岛观音;后殿为全寺主体建筑“沉香阁”——观音楼。前后三进,两边耳房为配殿、僧寮,结构完整,布局紧凑。

现在的沉香阁,中轴线上,第一个建筑是修复的明代石牌楼,飞檐斗拱,气宇轩昂,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题写的匾额“沉香阁”悬挂在上面。

第二进是天王殿,天冠弥勒、韦驮和四大天王像全部新塑装金。天王殿里,一般都塑有四大天王,故称为天王殿。明清以后的四天王像,基本成为定式,即东方持国天王,白面,手执琵琶;南方增长天王,黑面,手执宝剑;西方广目天王,红面,手执一条龙或蛇;北方多闻天王,绿面,手执一柄大宝幢(雨伞)。

佛教中认为,四大天王,能护佛护法护国土护众生,佛教信徒从四天王手中所持的法宝(宝剑挟“风”、琵琶“调”音、宝幢喻“雨”、龙蛇喻“顺”人之心意),能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年年“风调雨顺”。

天王殿的正中,面南而塑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在佛教中是受佛授记,继佛之后在世间教化众生的未来之佛,故又称为弥勒佛。沉香阁内,塑的是弥勒尚在兜率天内院时,现菩萨法相的天冠弥勒像。现在大多数寺院都塑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像。相传在五代时,浙江奉化有一个名叫契此的僧人,常常蓬头垢面,手里拿一个布口袋,乞讨于街上,人们都叫他“布袋和尚”。某年农历三月初三日,端坐圆寂之前,说了一首偈子:“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常不识。”佛教徒认为他就是弥佛的化身,而且他慈眉善目,使人见了都能生欢喜心,所以一般的佛教寺院中都将他塑为布袋和尚相。

弥勒的背后是韦驮天将像,佛教中说他常常手执降魔杵,巡游东、西、南三洲,面对佛尊,守护佛法,称为“三洲感应”。是寺院的守护神,老百姓又称他为韦驮菩萨。常见的韦驮像为立像,一种是双手合十,降魔杵横搁于两臂弯中,另一种是双手扶杵柱地,或左手扶杵柱、右手叉腰,面对大雄宝殿,注视出入之人。个别寺院也有将韦驮塑为坐像的,如江苏如皋定慧寺内,就塑坐、立各一尊韦驮像。

第三进是大雄宝殿,迎门的一副楹联,是新加坡吴伟业居士所献,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成都比丘尼道场铁像寺和爱道堂的住持隆莲法师所撰书:

沉沦人尽渡载三千佛子一叶舟中;

香水海无边礼百亿法王千花台上。

大殿正中须弥座上端坐报身佛卢舍那佛,文殊、普贤,大梵天、帝释天分列两旁。顶上精工雕刻的藻井,整个大雄宝殿顶上,有348尊贴金小佛像围绕卢舍那佛,按佛教《梵网经》经义,象征这所庄严的比丘尼道场,严持比丘尼348戒。佛前供桌和桌上五供具都按明代式样配置。大殿两侧是装金十八岁汉。大殿南端东钟西鼓,晨钟暮鼓修持诵经。

进入大殿后的宽敞天井,空地上有一座三层铜制宝鼎和一对石灯台。广场周围建筑都是两层楼阁,东西两厢的楼上东边是专供海外女宾来寺院时的四套客房,按春夏秋冬季节特点布置有明式床寝家具,但配有现代化的卫生设备。西楼上是沉香阁常住比丘尼们的寮房。楼下东庑是客堂,千手观音殿和伽蓝殿,伽蓝殿内供有一尊明代木雕伽蓝神关羽像。西庑是祖堂,祖堂内供着沉香阁(慈云禅院)历代祖师莲位,和1943年起即卓锡于此、并一生弘扬《华严经》的“华严座主”应慈法师的莲位。

天井正面的建筑,可以说是全国独特的。从庭院向上看,正中四根立柱架起一重飞檐,檐上一个悬空亭阁,东南西全部落地窗。这就是全国闻名的沉香阁的阁,赵朴初居士为之题额为“南海飞渡沉香大士宝阁”。登两侧的楼梯而上,立即可闻到芳香馥郁,到此方是真正的沉香阁。虽然名称为阁,实际上,阁只是凸出向外的十乎方的小阁,放几把明式单背的椅子和高脚花几而已。

阁的后面的就是一个观音殿,上面张挂着绣有“南海宝筏飞渡沉香大士”的欢门和四条风幡。正面一个大佛龛,龛前一张明式楠木大供桌,明黄色瓷五供具,恰到好处地陈列在供桌上,二尺高的缕空香炉内,飘出缕缕檀香味。佛龛两侧有铜制伽蓝神和两童子像。佛完内供的就是沉香观音。这尊沉香观音,又名如意观音。观音呈坐像,原高三尺,是用特别名贵的沉香木雕就,故而得名。屈右足于坐上,右肘倚于右膝上,左手支撑于座上,头微右侧,作凝思状,花冠缨络,庄严慈祥。传说,据《隋书》记载,隋大业四年(608),隋炀帝派大臣常骏出使南方国家,赐赠中国工艺品等礼品,赤土国回赠沉香观音一尊,常骏回到长安,正值隋炀帝巡游扬州,常骏等从淮河乘船赶往扬州,途上遇风翻船,沉音观音沉落淮河。直至明代潘允端发现后,奉回上海,建阁供于此处。据说原来每逢雨天,沉音芳馥四溢。可惜“文革”之中不知去向。

现在的沉香观音,是由沉香阁住持观性法师1990年专程去泰国,从泰国募集到一段极其珍贵的真正的沉香木,价值一万多美元。运回上海,配以上等檀香木,照原样放大重雕而成,其神态和工艺水平,不逊于原像。阁的楼下为慈云堂,里面装修、布置简洁古雅,正中北壁一长几、一八仙桌、两张靠椅,两侧各四张靠椅,居上空地一张园拼桌,四个鼓形园凳。全部明式红木所制,无桌围椅披,高雅而有气度;所有摆设,不过是左右各一座黄梨木独幅屏风,红木长几上一大理石插屏和一对花瓶而已。正面壁上一幅彩描观音中堂和两副对联,分别由赵朴初居士和真禅法师所撰书:

赵朴初所撰为:

花海沉思洞明自性;

旃檀香风恒可众心。

真禅法师所撰为:

无我无人观自在;

非色非空见如来。

慈云堂西面是贵宾接待室。东面是方丈室,现沉香阁住持为观性法师。观性法师,现已85岁高龄,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曾任南市区人民代表、区政协委员,又兼慈修居住持。由她带领这两个比丘尼道场的六七十比丘尼和二十多位佛学院尼众班学尼熏休修持。沉香阁东北部重建了一幢明式建筑的小楼,现为“应慈法师纪念堂”,堂额为赵朴初居士所题。底层是一个小法堂,二、三楼陈列着反映应慈法师生前弘法利生事业的珍贵照片、著作、手迹和遗物。

二楼堂中应慈法师遗像两侧,真禅法师为其亲教师所书对联:

霞月宗风不坠佛海圆融曾讲三译华严冗称教主;

永怀无私慧照幸侍师门灵山盛会依然一真法界。

应慈法师(1882一一1965),俗姓余,安徽歙县人。一生以弘扬华严宗为宗旨,自号“华严座主”,晚年又起别号“拈花老人”。16岁依普陀山明性禅师出家,1900年依宁波天童寺寄禅法师受具足戒,先后参镇江金山寺大定1扬州高旻寺月朗常州天宁寺冶开、扬州宝轮寺月霞法师等高僧。1906年与月霞等同得法于冶开法师,成为临济宗第四十二世,法号为显亲。以后随月霞法师讲经、办僧教育。1917年任常熟兴福寺方丈。同年末,月霞法师圆寂时,嘱应慈法师:“善弘华严,莫作方丈。”次年春,应慈法师即辞住持与持松,自任监院。此后,终身以弘法讲经为己任。1943年起移锡慈云禅院(原为比丘道场,即现沉香阁),二十年间多次讲三十(卷本)《华严经》、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和八十《华严》。建国以后,自1953年起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1954年任上海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57直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1962年任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54年被选为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一直连任至1965年圆寂于沉香阁。应慈法师在遗嘱中,希望“后辈弟子及学人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学习,加强改造,拥护政府政策法令,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至要至要。”

沉香阁的东部,建有一幢综合楼。楼下是能供二三百人用餐的斋堂,在佛教节日和香期中,为佛教信徒们供应有广东风味的素斋。在二楼上,还设有一个小巧精致的餐厅,古色古香,装饰有贴金的宝相花图案。尤其是一幅精美的壁塑,按河南巩县石刻原样复制的北魏“帝王礼佛图”,更显得古雅庄重。这个餐厅在上海佛教寺院,甚至大宾舍馆中,也可称得上第一流的。楼上是上海佛学院尼众班的教室和学尼们的案房,每庙都有二十多位学尼,来自全国各地。现在已招收第四届学员。以前毕业的学员都已受过具足戒,并分配在本市的各个尼庵中或佛学院中,担任着重要的执事和教师,成为一代新的比丘尼接班人。

上海沉香阁,以其古雅,以沉香观音,闻名于海内外。它又处在上海市市中心的旅游胜地,与老城隍庙和豫园的邻近,吸引着无数的海内外佛教信徒和游客,为上海市的繁荣兴旺,作出了它应有的贡献。

修复后的沉香阁为上海最大的比丘尼丛林。沉香阁住持观性法师。1992年10月15日,沉香阁修缮一新,隆重举行观音像开光,观性法师升座典礼。1994年8月14日上午,礼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龙华古寺方丈明旸法师主持并隆重举行了全堂佛像开光仪式。上海佛教信徒以及来自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诸山长老800余人参加了佛像开光典礼,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的法师和信众专程来沪庆贺开光盛典,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为此次活动发来了贺电。1992年沉香阁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15篇 江西景点之翠岩禅寺导游词

翠岩禅寺始建于南北朝,是江西著名的寺庙之一,它与香城、双岭、云峰、奉圣、安贤、六通、蟠龙同为“西山八大名刹”。唐朝武年间,改寺名曰洪井,随后又改翠岩,南唐更名翠岩广化院。北宋以后,寺庙逐渐败落,明朝竟然废为民居。

清朝顺治七年(1650年),香城寺僧慧习、可学鸠倡议修复古寺,吏部侍郎熊文举、知州陈弘绪力赞,并礼请古雪上人主持庙事。抗日战争期间,古寺部分殿堂被日本侵略军烧毁。抗战胜利后,寺宇得到修缮,又请本乡石工雷世森在洪崖亭下峭壁上,镌刻了“阿弥陀佛”四个大字。现在,古寺重光,晨钟再续,梵音嘹亮,香客如潮,又恢复了“西山八大名刹”之首时的盛况。

迎笑堂,在寺后峰上,堂内以多道题壁诗而名闻于世。唐朝以来,先后有刘禹锡、牟融、曹松、欧阳修、岳飞等名人题诗于壁。堂前有九节筇、千年橘、鹤巢松。

妙高台,台在寺前,北宋无尽居士张商英(尚书右仆射)游寺,寺僧保宁园玑迎于半途,二人问答组成了一首好诗,后题刻在妙高台上。

慧泉,在大雄宝殿后面,泉从地下裂隙中冒出,由于地下气体上逸,使泉水有规律地发出“咕、咕”声。泉水清沏见底,口感微甜,是上好的矿泉水。

第16篇 湖南中文导游词湖南张家界普光禅寺导游词(白羊古刹)

(白羊古刹)我们现在要参观的景点叫普光禅寺。请大家抬头看,这座大门上方的匾额为何写着白羊古刹”呢?相传500多年前,这一带森林繁茂,古木参天,小地名叫白羊山。早在宋代,道家便在此建高贞观,但规模很小,不成气候。到了明代永乐年间的一天,驻永定卫指挥使雍简在这山坡上看见一群白羊,便骑马追赶,不料白羊一下钻入土中,他感到十分奇怪,便命人挖掘,竟挖出了一堆白花花的银子。他把这件事奏明当时的永乐皇帝,皇帝大悦,敕命就地取材建寺,并赐名普光禅寺。后来,一些官宦豪绅借此风水宝地,纷纷仿效,先后在这一带建起了嵩梁书院、城隍庙和文庙等古建筑,统称为白羊古刹。刹”是梵文音译,指佛塔、佛寺。普光禅寺属于白羊古刹建筑群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普光禅寺古建筑群在1959年被省人民政府颁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光禅寺)普光禅寺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据考证,该寺比北京故宫早建7年,比武当山金顶早建3年。普光禅寺属佛门五宗之临济宗,原管辖本境80余座佛寺200余僧侣,常住僧侣达50多人。1919-1943年,曾先后六次在这里举行龙华大会,湘、鄂、川、黔数省近千名教徒在这里摩顶受戒,故有江南名刹之誉。全寺占地面积1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采用传统斗拱和藻井结构,设计精巧、宏伟壮观,由大门山、二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罗汉殿、观音殿、玉皇阁、高贞观、武庙、牌坊等组成一个庞大的古建筑群。具有宋、元、明、清各朝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同时,集结构学、力 学、文学、美学、风水术、建筑学之大成,融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于一体,是古代劳动人民超凡智慧的结晶,在建筑和宗教方面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大山门)这大山门上有四个烫金大字普光禅寺”,据说是乾隆皇帝的御笔,左右两边耳门分别题着慈云普护”、觉路光明”,按佛教的理解是佛法无边,庇护众生;慈悲为怀,普渡众生,一旦觉悟便前途光明。寺门为什么又叫山门呢?历代名寺古刹,大都藏于深山之中,天下名山僧占多”,进了山就等于进了寺,所以寺门又叫山门。这大山门里面站立着两个守门神,称为哼、哈二将,闭口者为哼,张口者为哈。

(二山门)在二山门里供奉着四大天王,是佛祖释迦弁尼的外将,又称四大金刚。手持琵琶者是东方持国天王,持剑者是南方增长天王,手缠蛟龙者是西方广目天王,手持宝伞者为北方多闻天王。四员护法神将,威风凛凛,恪尽职守。请大家仔细瞧瞧,值得称奇的是四大天王的法宝,琵琶无弦,宝剑无鞘,蛟龙无鳞,宝伞无骨,是什么原因呢?按照佛经解释,琵琶上弦会地动山摇,宝剑入鞘会盗贼四起,蛟龙有鳞会兴风作浪,宝伞上骨会天昏地暗。反之,则可安享太平盛世。又有一种说法是宝剑有锋、琵琶有调、伞能遮雨、龙蛇有鳞,隐喻风调雨调”,国泰民安。

女士们、先生们,有了哼哈二将门,四在天王把关,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地信步在这佛门净地,去感受渐离尘世的超脱了。

(大雄宝殿)正殿大门上有楣有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大雄宝殿”金字巨匾。大雄”是佛祖的德号和尊称。殿前檐柱上雕有两条金色盘龙,张牙舞爪,叱咤风云。据《永定乡土志》载,清雍正年间,寺内一僧人被派往对面的天门山执事,两地路途较远,且崎岖难走,可他很快办完事回来了,众僧都觉得奇怪,问其原因,他说是骑这条龙往返的。传说信不信由你,这两条龙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却是不假。大家再仔细看这门扇上刻着许多人物故事,是佛教里的一些典故,如唐僧取经、鉴真东渡、顺治皇帝出家、李自成爱将野佛到天门山修行、怀素写蕉等。还有门上的浮雕把释迦弁尼从出生到成佛的全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是其它寺院能比拟的。大雄宝殿供奉着三尊金佛像,叫三世佛。正中间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弁尼,又称佛祖;东侧药师佛,西侧阿弥陀佛。

在大雄宝殿东西墙壁原有两块水磨石碑,磨制精细,光滑如镜,每当明月当宝,石碑反射月光照影,大殿一片银辉,故有月点灯”之说。又因设计诡奇,常有清风拂地,一年四季大殿地面吹得干干净净,风扫地”由此得名。月点灯”与风扫地”是普光禅寺引人入胜的奇景之一,它体现了古代工匠对光学、建筑学的深刻领悟和科学应用。可惜月点灯”因石碑丢失而不复存在。大雄宝殿是普光禅寺的核心建筑,单檐歇山顶,通宽26.5米,进12米,高9米,全殿5间共365平方米。不知大家是否已经注意到大殿内外为何这般宽敞明亮,这多亏头上的六架梁和斗拱。斗拱是我国建筑传统建筑造型的主要特征,它有逐层挑出支承荷载的作用,可使屋檐出挑较大,既易于采光,又有装饰功能。在大雄宝殿背面有三个菩萨,中间有观音菩萨男身像,在过亭两侧有水、火二池。无论大旱干渴,水池四时不涸;火池虽大雨滂沱,池中滴水无存,与水池相得益彰,成为普光禅寺又一奇观。

(罗汉殿)大家看,殿两侧十八罗汉有的满脸慈祥,有的呲牙裂嘴,有的张口大笑,有的双目怒视,各具形态,栩栩如生。罗汉是古印度语,指已灭一切烦恼应受天人的供养者,永远不再轮回,并弘扬佛法,他是佛教修行的一种低于菩萨的果位,佛、菩萨、罗汉三者之间的果位虽有区别,但同是修成正果的众生。

罗汉殿的建筑有其独到之处,它保存的一斗三升贰斗拱为明代原始风格的斗拱,最大特点是曲柱弯梁屋不斜”。传说这是白羊入土化身的地方,建正殿的木材取自这里,而时隔43年之后建此罗汉殿的时候,白羊山已无粗大直木,工匠们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以歪就斜,殿堂的立柱、横梁等43个主要构件全用歪材。在工艺上斗拱全由木铆衔接,不用一颗铁钉,而且牢固非常,天衣无缝,实为建筑中一大奇观。罗汉殿的上层是圆音楼”,正北面塑有韦驮菩萨像,手持金刚杵,气势威仪。圆音楼曾经是存放经书的地方,并供有佛像。楼中藻井与罗汉殿相通,信徒在殿内焚香烧纸的烟气袅袅上升,飘散楼上,既防虫蛀又防潮气。保护经书真是别出心裁。圆音楼实为罗汉殿向北凸出的一座抱厦,纯木结构,其造型精美,结构复杂,与罗汉殿构成两层重檐歇山顶,正视一顶,斜看则出现三层飞檐。上层瓦面水汇流二层山尖,在交接处各设计一个开口木龙头,龙口置吊珠。雨水排注时,吊珠前后自然弹动,如同真龙戏水,既调节了注水流连,起一定缓冲作用,又避免山尖受到冲洗,其欣赏价值与实用价值兼备,堪称一绝。《湖南省建筑志》曾把这里的歪材、斗拱、梁柱、驼峰、工艺等作为古代建筑成就的范例进行了介绍;著名古建筑学家陈从周教授称赞普光禅寺是中国古代第一流的建筑。

(观音殿)观音殿是普光寺内佛教建筑中轴线上最后的一幢建筑。殿内供奉着女身观音。她端坐莲台,左胁侍是善才童子,右胁侍是龙女菩萨,据说观音慈悲为怀,随缘而化,可变男变女,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化身。

(龙眼井)这口井叫龙眼井”,它与东200米处原城隍庙里的另一口井,并称龙的两只眼睛。据说两井相通,一井打水,另一井里水波荡漾。

朋友们,刚才游览了普光寺里的佛教建筑,顶礼膜拜了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相信您一定得到了一份超脱和升华,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相邻的道教场所。道教是我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尊先秦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为教祖,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认为道”是万物之母”,是无所不在的力量,神异之的,实而有性”,可以因修而得”,人若得道,可长生不老,成仙归正果。自金元以为至今,全国道教形成全真道与正一道两大教派。

请大家随我上玉皇阁一同参拜玉皇大帝吧。

(玉皇阁)玉皇阁建于明朝晚期,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重修。三层重檐歇山顶,高14.6米。下层供奉的是五岳神和道德祖师,上层是玉皇大帝及金童玉女。你看那玉帝老儿,正襟危坐,一副道貌岸然、唯我独尊的模样。过去曾有文人登楼远眺,面对脚下的古城和天门山的雄姿,即兴吟诵出万千户尽收眼底,十六峰宛并肩头”的佳句,不知您此刻的感觉如何。

(高贞观)高贞观是普光禅寺最早的建筑,建于宋末元初,它的特点是单檐歇山顶,全用大斗拱托梁,枋下垫特大雕花角背,殿内有两根象征方土方术的全栓;殿后两根檐柱与柱础之间承垫了一块厚约3公分的饼状木质,它可以散发上升的潮气,降低木桩直接受潮的系数,沿袭了唐宋建筑的特征,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高贞观很早以前就没有道士,香火由和尚代管,这是因为道教中分全真道和正一道两个主要派别。全真道以观为家,不能结婚,常炼丹习武,而正一道平时在家,常操民间祈祷、禳解、葬仪之事,可以婚配,不必长住道观,高贞观属正一道。所以道者不必出家,只逢神圣节日,集中到观礼拜一次,平日里佛门弟子不忍道观殿堂冷落,便一视同神”拜敬香火,久而久之,佛门僧众相沿成习。普光禅寺是江南名刹,香火十分旺盛,佛道相安无事,和睦共处,成了一大特色。

高贞观所供奉的是道教崇拜的最高神---三清神,正中间是玉清元始天尊,东侧上清灵宝天尊,西侧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传说这三位神主三天、三仙境,故又称三洞教主”。凝望三清”平和、安祥而又睿智的神态,您是否会生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武庙)武庙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14年),又叫关庙,它主要由寝殿、正殿、前殿、佛殿、前门构成。正殿端坐着被称为武圣”的关公,两边站立的是关平和周仓,威武肃穆。四周封火高墙,形成四合院格局。前门内有戏台,正殿前四合院两侧是钟楼和鼓楼,按八角攒尖设计,巧妙地附角于墙。乍看像完整的楼,其实只有半边,这种破中见整,虚实结合突出正殿的设计造型,与普光寺内的钟鼓楼有异曲同工之妙。殿外空坪是过去习武、看戏、祭祀的场所。空地两边的偏殿陈列着永定区的部分出土文物和民间收藏的古代家具以及木雕花板。

(石牌坊)这里有两座牌坊,分别为嘉庆道光年间建造。牌坊上刻着朱买臣负薪读书”、李密牛角挂书”、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奋读”等我国古代圣贤勤奋攻读的故事,时隔80多年后宣统元年修文昌祠,这个道教建筑又巧妙地将牌坊空隙作大门,牌坊空门填石后作前墙,于是整个普光寺形成了集寺、观、祠、坊、阁为一体和格局,这在国内实不多见。1990年,毛泽东主席的秘书李锐参观普光寺后即兴题写了一幅对联:寺、观、阁、祠、坊一体,儒、释、道、文、武合流”。十几个字对普光寺的个性特点作了最好的总结。

禅寺导游词(精选16篇)

沉香阁又称慈云禅寺,位于上海市南市,初创了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是上海市著名的佛教比丘尼道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43年,现代名僧应慈法师应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禅寺信息

  • 禅寺导游词(精选16篇)
  • 禅寺导游词(精选16篇)16人关注

    沉香阁又称慈云禅寺,位于上海市南市,初创了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是上海市著名的佛教比丘尼道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43年,现代名僧应 ...[更多]

  • 普光禅寺导游词(精选5篇)
  • 普光禅寺导游词(精选5篇)5人关注

    (白羊古刹)我们现在要参观的景点叫普光禅寺。请大家抬头看,这座大门上方的匾额为何写着“白羊古刹”呢?相传500多年前,这一带森林繁茂,古木参天,小地名叫白羊山。早在宋 ...[更多]

  • 柏林禅寺导游词(精选2篇)
  • 柏林禅寺导游词(精选2篇)3人关注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的第一站我们将要参观柏林禅寺。本站点将由我陪伴大家一起度过,我姓李,大家叫我小李就可以。柏林禅寺距石家庄南45公里处,下面我用一点时间向 ...[更多]

  • 归元禅寺导游词(精选3篇)
  • 归元禅寺导游词(精选3篇)3人关注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痛并快乐着旅行社”的导游员机器猫,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 ...[更多]

相关专题

导游词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