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贵州苗族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不管您来自哪一个城市,每一个城市都会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比方说上下班的高峰期、大烟囱的浓烟、河流的污染、食品安全的担忧、夜晚不停的噪声、办公室空调的恒温;我们城市居民每天就像战斗机器一样,负担着城市生活的压力与无奈。我们不知不觉中渐渐失去了与大自然相处的感觉。
于是很多朋友都希望能到一个纯净的地方,寻找一些古人朴素的生活乐趣。于是古镇、小城、村寨成了我们疲惫身心暂时的乐园。很多朋友选择去西藏,因为那里有圣洁的雪山和神秘的风情。但是路途的遥远、高原的反应、不菲的费用,可能使我们的计划暂时推后。
不过这个时候,你们来到了贵州,我说:这是您一个明智的选择!
首先,您不用担心空气稀薄和气候寒冷,因为大家都感觉到了这里温和湿润的气候,纯净的空气使呼吸变成一种享受;虽然没有一望无际的雪山,却是满目葱茏的森林;如果您想体验少数民族的浓郁风情,在我们的大山上、河流边、餐馆里、车窗外随处可以获得。
提到贵州的17个世居少数民族,我想问问大家知道都有哪些民族呢?(听游客回答后补充:苗、侗、布依、水、彝、仡佬、壮、瑶、土家、满、白、回、畲、蒙古、毛南、羌、仫佬)
大家可能没有想到在我们贵州西北的毕节、大方一带还有蒙古族、满族这样的游牧民族能够在这里世居下来。其实我们贵州最具代表性的苗族也是在xx多年前才来到这里的。前面和大家说过,我们贵州是一个由历代**组成的省份,苗族同胞可以说是我们贵州最早的**了。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起源于五千多年前,黄帝时期的“九黎”部落。当时“九黎”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在与黄帝部落发生的战争中,黄帝与炎帝联合,九黎首领蚩尤被黄帝擒杀,剩下的余部退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了“三苗”部落,建立了三苗国。
在四千年前,以尧、舜,禹为首的北方华夏部落与“三苗”又不断的发生战争;最后,三苗国被夏禹所灭。留下的苗人们节节败退,一部分被驱逐到川南、滇东北、黔西北等地,形成后来西部方言的苗族;一部分与华夏融合;另一部分形成商周时期所称的“南蛮”;因居住在汉水中游而被称为“荆楚蛮夷”。后来,荆楚蛮夷中先进的部分逐渐发展为楚族,建立楚国;而后进的部分继续迁入湖南、贵州、广西、湖北等地的山区,大多数停留在了我们的黔东南地区,发展成为今天生活在我们贵州省苗岭深处的苗族同胞了。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苗族总人口890万人,有70%以上聚居在我们贵州。多少年来,我们的汉族同胞不断融合交汇,发展到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了祖先古老的痕迹。那个刀耕火种的岁月痕迹却被这群苗族人在我们贵州的大山里保留了下来,苗族文化源远流长,从苗家衣食住行、歌舞娱乐、婚丧嫁娶中无不折射出其强大的文化魅力。
苗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敬酒是苗族人用来招待客人的最好礼遇,所以不管你到哪个苗寨作客,苗胞们都会用装满了酒的牛角杯唱起敬酒歌为您敬酒。喝完苗家米酒,走进苗寨,苗族同胞会用他们流传千年的歌舞欢迎贵客的到来。其中黔东南台江县的反排村木鼓舞最为有名,每当有祭祀活动和逢年过节的时候,全村人都会在木鼓的伴奏下跳起舞蹈,这种舞动作奔放、富有韵律,被欧美游客称为“东方迪斯科”。
苗族的歌舞多以扭胯为主,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苗族的部落基本上都在高山上,沿途走的都是山间小路,而苗族的服饰,女人都是穿着厚厚的裙子,当肩上挑着物品时,为了行走方便不得不提裙扭腰行走,致使他们胯部比较发达,故跳舞多以扭胯为主。
苗族除了色彩艳丽的长裙苗,还有短裙苗,同样为了行走方便,在黔东南州雷山县大塘村的短裙苗寨,超短裙在这里不是近期才有的国际时尚,而是世代流传的妇女服饰,她们喜欢穿作超短裙,上山下坡都十分方便,其中短裙锦鸡舞,也是很经典的一个舞蹈。妇女们身着短裙,在芦笙的伴奏声中,模仿自然界锦鸡轻快的步伐,非常优美。舞蹈的时候身上佩戴的银饰、银铃叮当响亮,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来源于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与生活往往会通过服装刺绣图案和歌曲世代口传。说到我们苗族人唱歌呀,就不得了了!我们知道中国著名的歌唱家宋祖英就是苗族人,不过他们家是与黔东南紧紧相连的湖南湘西古丈县。她唱过的《大地飞歌》大家都很熟悉,飞歌就是我们苗族特有的一种演唱形式。可是为什么叫“飞歌”呢。这个和我们苗族同胞住的地方有关系。来到苗族同胞聚居中心,黔东南巴拉河流域、雷山县、台江县等地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苗族村寨多依山而建,山寨与山寨之间,要传递信息,过去没有现代通讯工具,上山下山总要花不少功夫。聪明的苗族同胞就发现歌声比说话声音的强度大,传递远,于是用歌声来传递信息。大家想一下,歌声在大山之间唱过来,唱过去,不就像飞一样吗?所以就逐渐留下了这种具有动感与活力的演唱形式。现在苗族飞歌已经飘洋过海,我们贵州的苗族歌后阿幼朵甜美高亢的歌声就唱到了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上、唱到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到了美国音乐厅。
说到这里,让我用一首我们苗族的飞歌献给大家,再次对您的到来表示感谢,唱得不一定地道,只为给大家多一些感受。(开始演唱,此时往往博得热烈掌声,如果不会唱就省略这一环节)谢谢大家的鼓励。
当我们走到村寨前,会看到整齐的耕地和清澈的河流。村寨环境优雅,布局合理,村中清洁的石头小路蜿蜒到每家每户。苗族人建房子需要用大量的木材,但是他们持续发展的意识很强,每出生一个小孩都要种下一片树林,每砍伐一颗大树,都要征得全村人的通过,每个寨子周围都是密布的森林,每个寨子也会有一颗最巨大的古树作为寨子的守护神。苗家人住的房子称为吊脚楼,不像福建土楼那么敦实封闭、也不像云南竹楼那么纤细通透,却有一种植根大山的朴素与执着。吊脚楼一般修建在半山腰上,采用当地整棵的杉树原木支架结构,支架由木楔结合,不用铁钉。然后在支架上刻出木槽,用木板入槽作为墙面,房顶过去是用杉树皮,现在多用小青瓦片。这种苗族民居一般修三层,最下一层堆杂物和喂养牲畜;第二层用作主人的起居;第三层以上就是房顶,用来堆放粮食。第二层往往有一个类似阳台的地方,那就是我们苗家女孩与外界交流的场所,叫做“美人靠”,苗家有女初长成,就会在这里一边刺绣准备嫁妆,一边哼唱山歌,等待有情人的出现。
苗族青年男女谈恋爱有一个固定的节日——姊妹饭节。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由未婚少女上山去采摘树叶和花朵,用来染出红、黄、白、蓝、黑等颜色混合而成的“五彩糯米饭”,这就是姊妹饭。姑娘们摆设条桌,陈列饭菜,几人或十几人集中在一起,热情接待来讨吃“姊妹饭”的男青年。外地来的男青年,到任何一家去向姑娘们表示祝贺和敬慕,并向她们讨吃“姊妹饭”,都能受到热情的款待。饭后,姑娘同小伙子相约到广场或村寨中其它地方去对情歌、谈恋爱,通宵达旦。通过吃“姊妹饭”这个节日活动,青年男女可以挑选自己的意中人,结成终身伴侣,所以说他们的婚恋是比较开放的。
如果我们到苗家作客吃饭呀,他们特殊的菜肴我们可不一定吃得惯。不过如果能吃到最有名的酸汤鱼,就是有口福了。酸汤是苗家人用米汤加野生红柿发酵而成,家家都准备得有。鱼当然是从河里打出的野生鱼了。酸汤煮鱼,汤味酸中带有回甘,鱼肉滑嫩鲜美,再煮些豆腐、蔬菜,开胃又营养。吃饭的时候,大家围坐火塘前,主人又会唱起敬酒歌,向客人敬上甘甜的米酒,让您乐不思归,流连忘返。
第2篇 古老的苗族多彩的歌!贵州原创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不管您来自哪一个城市,每一个城市都会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比方说上下班的高峰期、大烟囱的浓烟、河流的污染、食品安全的担忧、夜晚不停的噪声、办公室空调的恒温;我们城市居民每天就像战斗机器一样,负担着城市生活的压力与无奈。我们不知不觉中渐渐失去了与大自然相处的感觉。
于是很多朋友都希望能到一个纯净的地方,寻找一些古人朴素的生活乐趣。于是古镇、小城、村寨成了我们疲惫身心暂时的乐园。很多朋友选择去西藏,因为那里有圣洁的雪山和神秘的风情。但是路途的遥远、高原的反应、不菲的费用,可能使我们的计划暂时推后。
不过这个时候,你们来到了贵州,我说:这是您一个明智的选择!
首先,您不用担心空气稀薄和气候寒冷,因为大家都感觉到了这里温和湿润的气候,纯净的空气使呼吸变成一种享受;虽然没有一望无际的雪山,却是满目葱茏的森林;如果您想体验少数民族的浓郁风情,在我们的大山上、河流边、餐馆里、车窗外随处可以获得。
提到贵州的17个世居少数民族,我想问问大家知道都有哪些民族呢?(听游客回答后补充:苗、侗、布依、水、彝、仡佬、壮、瑶、土家、满、白、回、畲、蒙古、毛南、羌、仫佬)
大家可能没有想到在我们贵州西北的毕节、大方一带还有蒙古族、满族这样的游牧民族能够在这里世居下来。其实我们贵州最具代表性的苗族也是在2000多年前才来到这里的。前面和大家说过,我们贵州是一个由历代_____组成的省份,苗族同胞可以说是我们贵州最早的_____了。
{贵州导游词 ·贵州黄果树瀑布导游词 ·织金洞导游词·香炉山导游词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起源于五千多年前,黄帝时期的“九黎”部落。当时“九黎”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在与黄帝部落发生的战争中,黄帝与炎帝联合,九黎首领蚩尤被黄帝擒杀,剩下的余部退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了“三苗”部落,建立了三苗国。
在四千年前,以尧、舜,禹为首的北方华夏部落与“三苗”又不断的发生战争;最后,三苗国被夏禹所灭。留下的苗人们节节败退,一部分被驱逐到川南、滇东北、黔西北等地,形成后来西部方言的苗族;一部分与华夏融合;另一部分形成商周时期所称的“南蛮”;因居住在汉水中游而被称为“荆楚蛮夷”。后来,荆楚蛮夷中先进的部分逐渐发展为楚族,建立楚国;而后进的部分继续迁入湖南、贵州、广西、湖北等地的山区,大多数停留在了我们的黔东南地区,发展成为今天生活在我们贵州省苗岭深处的苗族同胞了。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苗族总人口890万人,有70%以上聚居在我们贵州。多少年来,我们的汉族同胞不断融合交汇,发展到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了祖先古老的痕迹。那个刀耕火种的岁月痕迹却被这群苗族人在我们贵州的大山里保留了下来,苗族文化源远流长,从苗家衣食住行、歌舞娱乐、婚丧嫁娶中无不折射出其强大的文化魅力。
苗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敬酒是苗族人用来招待客人的最好礼遇,所以不管你到哪个苗寨作客,苗胞们都会用装满了酒的牛角杯唱起敬酒歌为您敬酒。喝完苗家米酒,走进苗寨,苗族同胞会用他们流传千年的歌舞欢迎贵客的到来。其中黔东南台江县的反排村木鼓舞最为有名,每当有祭祀活动和逢年过节的时候,全村人都会在木鼓的伴奏下跳起舞蹈,这种舞动作奔放、富有韵律,被欧美游客称为“东方迪斯科”。
苗族的歌舞多以扭胯为主,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苗族的部落基本上都在高山上,沿途走的都是山间小路,而苗族的服饰,女人都是穿着厚厚的裙子,当肩上挑着物品时,为了行走方便不得不提裙扭腰行走,致使他们胯部比较发达,故跳舞多以扭胯为主。
苗族除了色彩艳丽的长裙苗,还有短裙苗,同样为了行走方便,在黔东南州雷山县大塘村的短裙苗寨,超短裙在这里不是近期才有的国际时尚,而是世代流传的妇女服饰,她们喜欢穿作超短裙,上山下坡都十分方便,其中短裙锦鸡舞,也是很经典的一个舞蹈。妇女们身着短裙,在芦笙的伴奏声中,模仿自然界锦鸡轻快的步伐,非常优美。舞蹈的时候身上佩戴的银饰、银铃叮当响亮,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与生活往往会通过服装刺绣图案和歌曲世代口传。说到我们苗族人唱歌呀,就不得了了!我们知道中国著名的歌唱家宋祖英就是苗族人,不过他们家是与黔东南紧紧相连的湖南湘西古丈县。她唱过的《大地飞歌》大家都很熟悉,飞歌就是我们苗族特有的一种演唱形式。可是为什么叫“飞歌”呢。这个和我们苗族同胞住的地方有关系。来到苗族同胞聚居中心,黔东南巴拉河流域、雷山县、台江县等地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苗族村寨多依山而建,山寨与山寨之间,要传递信息,过去没有现代通讯工具,上山下山总要花不少功夫。聪明的苗族同胞就发现歌声比说话声音的强度大,传递远,于是用歌声来传递信息。大家想一下,歌声在大山之间唱过来,唱过去,不就像飞一样吗?所以就逐渐留下了这种具有动感与活力的演唱形式。现在苗族飞歌已经飘洋过海,我们贵州的苗族歌后阿幼朵甜美高亢的歌声就唱到了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上、唱到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到了美国音乐厅。
说到这里,让我用一首我们苗族的飞歌献给大家,再次对您的到来表示感谢,唱得不一定地道,只为给大家多一些感受。(开始演唱,此时往往博得热烈掌声,如果不会唱就省略这一环节)谢谢大家的鼓励。
当我们走到村寨前,会看到整齐的耕地和清澈的河流。村寨环境优雅,布局合理,村中清洁的石头小路蜿蜒到每家每户。苗族人建房子需要用大量的木材,但是他们持续发展的意识很强,每出生一个小孩都要种下一片树林,每砍伐一颗大树,都要征得全村人的通过,每个寨子周围都是密布的森林,每个寨子也会有一颗最巨大的古树作为寨子的守护神。苗家人住的房子称为吊脚楼,不像福建土楼那么敦实封闭、也不像云南竹楼那么纤细通透,却有一种植根大山的朴素与执着。吊脚楼一般修建在半山腰上,采用当地整棵的杉树原木支架结构,支架由木楔结合,不用铁钉。然后在支架上刻出木槽,用木板入槽作为墙面,房顶过去是用杉树皮,现在多用小青瓦片。这种苗族民居一般修三层,最下一层堆杂物和喂养牲畜;第二层用作主人的起居;第三层以上就是房顶,用来堆放粮食。第二层往往有一个类似阳台的地方,那就是我们苗家女孩与外界交流的场所,叫做“美人靠”,苗家有女初长成,就会在这里一边刺绣准备嫁妆,一边哼唱山歌,等待有情人的出现。
苗族青年男女谈恋爱有一个固定的节日——姊妹饭节。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由未婚少女上山去采摘树叶和花朵,用来染出红、黄、白、蓝、黑等颜色混合而成的“五彩糯米饭”,这就是姊妹饭。姑娘们摆设条桌,陈列饭菜,几人或十几人集中在一起,热情接待来讨吃“姊妹饭”的男青年。外地来的男青年,到任何一家去向姑娘们表示祝贺和敬慕,并向她们讨吃“姊妹饭”,都能受到热情的款待。饭后,姑娘同小伙子相约到广场或村寨中其它地方去对情歌、谈恋爱,通宵达旦。通过吃“姊妹饭”这个节日活动,青年男女可以挑选自己的意中人,结成终身伴侣,所以说他们的婚恋是比较开放的。
如果我们到苗家作客吃饭呀,他们特殊的菜肴我们可不一定吃得惯。不过如果能吃到最有名的酸汤鱼,就是有口福了。酸汤是苗家人用米汤加野生红柿发酵而成,家家都准备得有。鱼当然是从河里打出的野生鱼了。酸汤煮鱼,汤味酸中带有回甘,鱼肉滑嫩鲜美,再煮些豆腐、蔬菜,开胃又营养。吃饭的时候,大家围坐火塘前,主人又会唱起敬酒歌,向客人敬上甘甜的米酒,让您乐不思归,流连忘返。
如果您有幸留在苗寨住一晚上,保证会让您的睡眠恢复到最佳状态。在湿润而宁静的清晨,鸡叫把您唤醒,跟随苗族村民扛把锄头,迎着朝阳走到梯田上去,您会发现原来苗族人如此的会享受生活,原来人类的生活是如此的美好。苗族文化就是在这种恬静与自然中流传保存下来的。
第3篇 中国苗族博物馆、湘西苗王府、山江苗寨、马鞍山苗寨导游词
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湘西,美丽的凤凰古城,更欢迎您们到山江苗寨去做客。
很高兴,我能成为你们今天此行的服务导游。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xxx,大家叫我小“x”就可以了,我是苗族,能讲苗语,会唱苗歌和山歌。等一会,如果您们大家有兴趣的话,我可以教给大家几句简单的苗语,是苗族见面时相互问候的,也可以教会你们一到两首山歌,好不好(或者是:好吗?)
今天,我们的此行是这样安排的:从凤凰古城出发大约半个小时即可到达我们的景区。沿途将经过生苗和熟苗的分界线—长宜哨、千工坪集镇,最后到达当时湘西苗疆地区的军事、政治中心—山江苗寨。到了景区之后,我们首先将去闯三关,即卡歌、卡酒、卡鼓。这是苗族礼俗文化中的最高礼节。因为,苗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是一个有语言没有文字,有历史没有记载的民族。几千年以来,苗族人民都是以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感性,以鼓声来传递讯息,以苗族自酿的糯米酒来款待大山外来的客人,而我们也将以同样的方式来尊重苗族人民的习俗,然后,我们去参观湘西最后一代苗王龙云飞的故居—湘西苗王府;苗族风情园,以及中国苗族博物馆,观看苗族风情表演。最后,我将带领您们去到乾嘉苗民起义时,苗民义军对付以乾隆皇帝私生子福康按为首的清军总兵营——马鞍山苗寨,并在此就苗家餐。
在那里,我将为您解读“湘西土匪”的神秘内涵,真正了解一下“湘西土匪”的神秘生活;让您透彻地感受到湘西苗族的风情。
在此,希望大家此次旅游能够收获好的心情,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当然,如果有哪位朋友一路上需要我提供帮助,我将尽力而为!
苗族是中华民族家庭中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是一个土著江淮、最早开发中原的民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由于战败和历代统治阶级的大汉民族主义政策,苗族不断迁移,历经五次大迁徙,从黄河中下游退往长江中下游,最后迁移到湖南西部、海南、大西南等地,明清时期,又有一部分苗民迁往海外,如美国、法国等国家。
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苗族历史是一部苦难史和一部血泪史,苗族的每一次迁徙为中国历史烙下血印,每一个血印都变成中国历史的化石。在远古原始社会后期,苗族先民居住在江淮平原,现今的安徽、山东等地。当时苗族被历史上称为九黎集团,中华民族三始祖之一蚩尤就是九黎集团的首领。那时侯,他们过着刀耕火种的自足生活。黄河上游以游牧为主的黄帝部落逐渐壮大,不断地同蚩尤部落发生战争。当时的三大部落还有炎帝部落。炎帝部落与皇帝部落也经常发生战争。后来,炎黄联合一起对付蚩尤部落,九战九败。因为当时的蚩尤部落掌握了冶炼技术,回制造兵器。后来黄帝请神助,三年干旱。以农耕为主的蚩尤部落由于缺粮而被战败。蚩尤被杀。此次战争历史上被称为“逐鹿之战”。蚩尤被杀后,黄帝“画蚩尤像威震天下”。西汉开始,皇帝每一次出征,都先拜蚩尤。蚩尤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战神”,同时又是“财神”,居六神首位。逐鹿之战后,一部分的苗民渡长江,开发长江中下游。有一部分苗民六在江淮,改为汉族。所以,蚩尤不仅是苗族的祖先,同时也是汉族的祖先。现在的湘西苗民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后裔,一部分居住在武陵山区,一部分迁往云贵高原——大西南一带。
明朝嘉靖时期,湘西爆发苗民起义,起义被镇压后,明朝为了巩固统治,防苗生乱,修建了“土墙”苗疆边墙。清王朝乾隆晚期,统治王朝实行“改土归流”,霸占苗民土地,急起苗民义愤,爆发了以吴八月为首的苗民大起义。历史上称为“乾嘉苗民起义”。起义持续十一年之久。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康乾盛世从此走向衰落。所以,这次起义是满清王朝的“中衰之战”。
在长期的迁徙生活中,苗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独特的风俗民情。这些文化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礼俗文化;②饮食文化;③宗教文化。
二、车上互动活动
1、教苗语,学唱山歌,回答游客朋友提出的问题等互动项目,注意事项:切不可死搬硬套,给游客以歌声、笑声,幽默而不失礼节。
2、提醒游客在旅游途中要注意的事项;
3、到了停车场后要说明游客所处的位置—山江苗寨
三、景点解说
如果说古城是凤凰这棵大树的枝叶,那么苗乡村寨则是这棵大树的根。古城是苗汉战争的产物,苗民的村寨就是战斗的堡垒。寨堡一体,很多的古堡古寨至今犹存。随着岁月的流失和居住地域的迁移,苗家居住状况不断的进化,除了保持民族的共同性外,同时还体现出适应自然和生活环境的特点。
1、山江苗寨山江苗寨亦称总兵营,清朝乾嘉年间(乾隆五十九年-嘉庆十年),湘西苗民在苗族首领石三宝、吴八月、石柳邓、吴天半、石乜妹(苗家五将军)的率领下,大举义旗,爆发了一场震惊全国的苗民大起义。这场战争持续了十一年之久。这场战争历史上被称为满清统治的“中衰之战”,即康乾盛世从此走向衰落。这次苗民起义也是中国历史最后一次、规模最大的少数民族起义。清王朝为了维护在湘西苗疆的统治,用了七省兵力达十八万之众,并在山江苗寨构筑了总兵营府,从此重兵驻扎直到清未。后来的人们就把山江苗寨称为总兵营。它是当时苗疆地区的军事、政治中心,是满清政府镇压苗民起义的军事前沿。可惜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经济的发展,山江苗寨的原建筑已消失殆尽。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我们只能从一纵即逝中去寻找历史的痕迹。
2、马鞍山苗寨马鞍山苗寨,是一个寨堡一体的苗寨,它的特点是建筑呈军民两用,街道纵横交错,呈十字形,布局紧密而巧妙;全寨有四大门十二道小门,寨门和户门上有堡楼枪眼,且座向交叉,不熟悉者入内,极易迷失方向。可惜的是,现在的寨门仅剩下一道了。那么它为何叫做马鞍山苗寨呢?在清朝乾嘉年间,湘西地区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苗民起义,并波及到了贵州的东部和南部、四川的一部。为了镇压这次苗民大起义,满清政府在山江苗寨设立了总兵营,并派重兵驻扎,从此,这里就成了苗民义军抗击清军的军事据点,并在此村寨和附近的山洞里打造兵器和马鞍,这里的苗民依托于村寨的街道、房屋、丛林山势为掩体,与清王朝展开了殊死的搏斗。马鞍山苗寨,当时的义军首领是吴王吴天半,吴王是腊耳山人。吴王在马鞍山与清军总兵营对持四年时间,清军不敢轻易进犯。为了实现战略的转移,吴王的义军退出马鞍山四个月之后,清军才破寨庆贺。可见马鞍山易守难攻。经过长达十一年的残酷战争,苗民义军终告失败。马鞍山苗寨由此而得名。可以说,山江苗寨、马鞍山苗寨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块石头都浸透着苗族人民的鲜血。现在我们看到的马鞍山苗寨相当一部分已不复存在,当然,我们依然可以从保存下来的原汁原味的破败的房屋和街道,找寻到那一段历史。其次,在小青瓦、土石墙、吊脚楼为主的民居内,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里的苗民纺纱、织布、打花边、织花带、绣花织锦,美化自己,安居乐业。这里还曾是《湘西剿匪记》、《情归风雨桥》、《本色衣》、《血鼓》、《郑培民》等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基地;音乐家谭盾、词曲作家夏劲风等艺术大师都到过这里体验生活,参观访问,因此,马鞍山苗寨即是一座“石头寨”,更是一首从石头缝里流出来的歌。
四、苗族风情风俗
一根田坎一首歌,一条河流一首诗。每一个苗寨无论她的子民居住在什么地方,什么区域,依然保留了民族的原始共性,保留自己民族的风俗民风。这里的苗民虽然有60%以上的人不会说汉语,甚至有的人从小到大都没有出过苗寨,或者到过县城,原始而质朴。但是他们对远方的客人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每当有客人来时。村民即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迎接来自远方的客人。除了我们所闯的三卡,苗民们便会把苗族文化的精髓通过表演的形式而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农历“四月八”“六月六”整个苗塞都停止农事活动,村村寨寨的苗民,会聚一堂来欢度自己的节日。用歌声,鼓声,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以缅怀自己的祖先,歌颂和赞美自己的新生活。
1、拦门酒拦门酒是苗家最庄严最隆重的待客礼节,凡是进入苗寨的客人,苗家都要以拦门的方式,把甘甜香醇的米酒让客人口尝。表示热情好客,诚心诚意。客人必须立即接过尽情的品尝,表达对主人的感激之情。如果你不喝这杯米酒就说明你对主人不礼貌,或者不愿意接受主人的热情款待。那么主人就会对你不客气或者不欢迎你这位客人,那么你就成了苗寨不受欢迎的人,拦门酒是苗家最古老的礼俗,它是苗族礼俗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一种。
2、苗族花鼓苗族花鼓是苗族特有的民族民间艺术奇葩,在苗寨普遍的流行,苗族有着七千年的历史,因战乱和天灾,历经五次大迁徙,从江淮流域逐步的退往长江中上游和大西南,从背井离乡到移居大湘西。苗族在世界民族中有“中国犹太民族”之称。正因为迁徙活动地不断的延续,导致了民族的分解弱化,文化的遗失,对于自己的历史记载被迫中断。在不断的迁徙中,苗族人民只得用鼓声来传递讯自,表达自己的感情。因而,苗族人民惜鼓如命,敬鼓如神。
苗鼓是苗汉民族兵战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浓厚的民族风味。每逢节庆或婚嫁迎娶,迎宾盛典都要举行花鼓表演。在表演形式上有“单人鼓”“双人鼓”“四人鼓”“八人鼓”“群鼓”等。根据时间季节的更替和节日内容的要求又可以分为“踩春鼓”“拦门鼓”“迎亲鼓”“丰收鼓”等,苗鼓打来热情奔放、舒展自如。是苗族人民独有的民间传统艺术。
五、结束语
各位朋友们:
现在汽车已经进入凤凰古城区,这意味着我们今天此行旅游即将结束,谢谢大家对于此行的参与!希望大家回去后把我们这里的山山水水介绍给你们的家人和朋友!欢迎你们能够带着你们的亲人和朋友再次来到山江苗寨、马鞍山苗寨来做客。
请记住我们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还有这里的人!请把你们的微笑留下,把欢乐带走!在此,对于你们给予我工作上的支持和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4篇 贵州古老苗族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不管您来自哪一个城市,每一个城市都会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比方说上下班的高峰期、大烟囱的浓烟、河流的污染、食品安全的担忧、夜晚不停的噪声、办公室空调的恒温;我们城市居民每天就像战斗机器一样,负担着城市生活的压力与无奈。我们不知不觉中渐渐失去了与大自然相处的感觉。
于是很多朋友都希望能到一个纯净的地方,寻找一些古人朴素的生活乐趣。于是古镇、小城、村寨成了我们疲惫身心暂时的乐园。很多朋友选择去西藏,因为那里有圣洁的雪山和神秘的风情。但是路途的遥远、高原的反应、不菲的费用,可能使我们的计划暂时推后。
不过这个时候,你们来到了贵州,我说:这是您一个明智的选择!
首先,您不用担心空气稀薄和气候寒冷,因为大家都感觉到了这里温和湿润的气候,纯净的空气使呼吸变成一种享受;虽然没有一望无际的雪山,却是满目葱茏的森林;如果您想体验少数民族的浓郁风情,在我们的大山上、河流边、餐馆里、车窗外随处可以获得。
提到贵州的17个世居少数民族,我想问问大家知道都有哪些民族呢?(听游客回答后补充:苗、侗、布依、水、彝、仡佬、壮、瑶、土家、满、白、回、畲、蒙古、毛南、羌、仫佬)
大家可能没有想到在我们贵州西北的毕节、大方一带还有蒙古族、满族这样的游牧民族能够在这里世居下来。其实我们贵州最具代表性的苗族也是在2000多年前才来到这里的。前面和大家说过,我们贵州是一个由历代**组成的省份,苗族同胞可以说是我们贵州最早的**了。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起源于五千多年前,黄帝时期的“九黎”部落。当时“九黎”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在与黄帝部落发生的战争中,黄帝与炎帝联合,九黎首领蚩尤被黄帝擒杀,剩下的余部退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了“三苗”部落,建立了三苗国。
在四千年前,以尧、舜,禹为首的北方华夏部落与“三苗”又不断的发生战争;最后,三苗国被夏禹所灭。留下的苗人们节节败退,一部分被驱逐到川南、滇东北、黔西北等地,形成后来西部方言的苗族;一部分与华夏融合;另一部分形成商周时期所称的“南蛮”;因居住在汉水中游而被称为“荆楚蛮夷”。后来,荆楚蛮夷中先进的部分逐渐发展为楚族,建立楚国;而后进的部分继续迁入湖南、贵州、广西、湖北等地的山区,大多数停留在了我们的黔东南地区,发展成为今天生活在我们贵州省苗岭深处的苗族同胞了。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苗族总人口890万人,有70%以上聚居在我们贵州。多少年来,我们的汉族同胞不断融合交汇,发展到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了祖先古老的痕迹。那个刀耕火种的岁月痕迹却被这群苗族人在我们贵州的大山里保留了下来,苗族文化源远流长,从苗家衣食住行、歌舞娱乐、婚丧嫁娶中无不折射出其强大的文化魅力。
苗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敬酒是苗族人用来招待客人的最好礼遇,所以不管你到哪个苗寨作客,苗胞们都会用装满了酒的牛角杯唱起敬酒歌为您敬酒。喝完苗家米酒,走进苗寨,苗族同胞会用他们流传千年的歌舞欢迎贵客的到来。其中黔东南台江县的反排村木鼓舞最为有名,每当有祭祀活动和逢年过节的时候,全村人都会在木鼓的伴奏下跳起舞蹈,这种舞动作奔放、富有韵律,被欧美游客称为“东方迪斯科”。
苗族的歌舞多以扭胯为主,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苗族的部落基本上都在高山上,沿途走的都是山间小路,而苗族的服饰,女人都是穿着厚厚的裙子,当肩上挑着物品时,为了行走方便不得不提裙扭腰行走,致使他们胯部比较发达,故跳舞多以扭胯为主。
苗族除了色彩艳丽的长裙苗,还有短裙苗,同样为了行走方便,在黔东南州雷山县大塘村的短裙苗寨,超短裙在这里不是近期才有的国际时尚,而是世代流传的妇女服饰,她们喜欢穿作超短裙,上山下坡都十分方便,其中短裙锦鸡舞,也是很经典的一个舞蹈。妇女们身着短裙,在芦笙的伴奏声中,模仿自然界锦鸡轻快的步伐,非常优美。舞蹈的时候身上佩戴的银饰、银铃叮当响亮,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与生活往往会通过服装刺绣图案和歌曲世代口传。说到我们苗族人唱歌呀,就不得了了!我们知道中国著名的歌唱家宋祖英就是苗族人,不过他们家是与黔东南紧紧相连的湖南湘西古丈县。她唱过的《大地飞歌》大家都很熟悉,飞歌就是我们苗族特有的一种演唱形式。可是为什么叫“飞歌”呢。这个和我们苗族同胞住的地方有关系。来到苗族同胞聚居中心,黔东南巴拉河流域、雷山县、台江县等地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苗族村寨多依山而建,山寨与山寨之间,要传递信息,过去没有现代通讯工具,上山下山总要花不少功夫。聪明的苗族同胞就发现歌声比说话声音的强度大,传递远,于是用歌声来传递信息。大家想一下,歌声在大山之间唱过来,唱过去,不就像飞一样吗?所以就逐渐留下了这种具有动感与活力的演唱形式。现在苗族飞歌已经飘洋过海,我们贵州的苗族歌后阿幼朵甜美高亢的歌声就唱到了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上、唱到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到了美国音乐厅。
说到这里,让我用一首我们苗族的飞歌献给大家,再次对您的到来表示感谢,唱得不一定地道,只为给大家多一些感受。(开始演唱,此时往往博得热烈掌声,如果不会唱就省略这一环节)谢谢大家的鼓励。
当我们走到村寨前,会看到整齐的耕地和清澈的河流。村寨环境优雅,布局合理,村中清洁的石头小路蜿蜒到每家每户。苗族人建房子需要用大量的木材,但是他们持续发展的意识很强,每出生一个小孩都要种下一片树林,每砍伐一颗大树,都要征得全村人的通过,每个寨子周围都是密布的森林,每个寨子也会有一颗最巨大的古树作为寨子的守护神。苗家人住的房子称为吊脚楼,不像福建土楼那么敦实封闭、也不像云南竹楼那么纤细通透,却有一种植根大山的朴素与执着。吊脚楼一般修建在半山腰上,采用当地整棵的杉树原木支架结构,支架由木楔结合,不用铁钉。然后在支架上刻出木槽,用木板入槽作为墙面,房顶过去是用杉树皮,现在多用小青瓦片。这种苗族民居一般修三层,最下一层堆杂物和喂养牲畜;第二层用作主人的起居;第三层以上就是房顶,用来堆放粮食。第二层往往有一个类似阳台的地方,那就是我们苗家女孩与外界交流的场所,叫做“美人靠”,苗家有女初长成,就会在这里一边刺绣准备嫁妆,一边哼唱山歌,等待有情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