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大唐芙蓉园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光临大唐芙蓉园!20xx年落成的大唐芙蓉园使国人震憾,让世界惊奇。建设者将盛唐帝王文化的精髓铸入到大唐芙蓉园紫云楼、御苑门及周边的园林建筑之中,让每一个景观都孕育了丰厚的文化灵性,开口诉说起盛唐帝国的传奇故事,引领我们走进梦幻般的大唐盛境。
首家唐文化主题公园。全球幅宽最大的水幕电影。全国最大的人工雕塑群落。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水火景观表演。国内最长唐文化长廊。《梦回大唐》大型歌舞品鉴。中国第一个五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公园。世界最大的户外香化工程。
盛唐主题天下第一园大唐芙蓉园位于古城西安东南曲江新区,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总投资13亿元,占地1000亩,其中水面300亩,是以水为核心,集体验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浓缩盛唐文化的大型主题博物园。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担纲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日本园林大师秋山宽承担园林景观设计。大唐芙蓉园以建成历史之园、精神之园、自然之园、人文之园、艺术之园为目标,特别邀请了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的十多位唐史、唐诗、唐画、唐建专家、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以及旅游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对大唐芙蓉园的历史文化内容进行重新挖掘和整理,对全园景观进行了重新规划与定位,划分出了十二个景观文化表现区域:
大门特色文化主题:
1、创演盛世气概,梦回盛唐帝国。用宏大气势,震慑游客。大唐盛景,犹览一斑。帝里故乡,梦回盛唐。做到一门一主题,一门一特色,一门一景观。
2、外交文化主题:兼容并蓄、有容乃大的包容精神。展现当时各国使节的频繁往来及民间商贾云集、内外通融的商业文化氛围,将四方珍奇,皆所积集的繁荣景象展现在游客的面前,让游客切身感受到盛唐时期世界诸国与唐帝国往来的开明盛世。
3、茶文化主题:陆羽经,七度卢仝茶,临窗会友,细味禅茶,笑看曲江波,淡然超脱间。展现唐代茶道文化。从世界茶文化的发展史看,无论是日本茶道、中国茶道其起源都在唐朝。茶道从唐代提出后才开始了传播与发展。
4、仕途文化主题:知识入景,寓学于景。科举千年,状元独秀。春风得意,雁塔题名。大宴杏园,入仕出相。通过对科举文化的展示,反映倡学的唐代社会风尚和学而优则仕的唐代理想价值取向。
5、女性文化主题:典藏精神风貌,彰显时代风采。半掩建筑,微露羞涩。巾帼风采,敢与男子争天下;柔情三千,横穿古今流芳名。展现开放社会里自由女性的精神风貌和空前的地位、前卫的风尚和自由的情爱。
6、宗教文化主要通过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来展示:道教文化主题为仙风道骨,紫气东来;佛教文化主题为展现我佛慈悲,仁慈为本的佛教理念,及唐代高僧在多方面的才华展示。
7、诗歌文化主题:唐诗入境,意境入景。诗歌形式表现在小品实体上,诗歌意境反映在对整个园区的营造上。让游客在游览中,学习唐诗,感悟唐诗,体验唐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无穷魅力。
8、歌舞文化主题:唐代在中国的音乐文化历史长河中可谓盛世空前,音律、歌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水平。外交文化的融合赋予了唐代歌舞气象雄浑,璀灿夺目的灿烂气象。
9、帝王文化主题:形神升腾紫云景,天下臣服帝王心。王者尊天下,天下归一心。齐家平天下,气魄含万方。尊者,人人敬仰之。王者,人人钦慕之。盛唐气象的变换万千与帝王文化的辉煌灿烂的完美结合,大气磅礴的时代精神与傲视古今的历史风骨的全面展现。
10、民间文化主题:市井生活、民间习俗。市井平常事,最是热闹处。古人只在细节处,今人回头是梦中。体现出此区域为休憩、参与、体验的功能。以古长安城进行贸易交易、商业活动的东市和西市为缩影,以反映唐代商贾云集、内外通融的商业文化氛围为核心。
11、科技文化主题:通过妙趣横生、寓教于乐的娱乐设施展现唐代先进的科技。
12、饮食(酒)文化主题:唐风食府悦客来,道逢佳肴口流涎。依水品花饮美酒,逍遥自在随意间。山生水,水生酒,酒生八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人认为:三为圆满之意,三水径流的曲江流饮新造型,配合三数小品。
大唐芙蓉园内建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陆羽茶社、杏园、唐市、凤鸣九天剧院、彩霞亭廊、曲江流饮、旗亭、丽人行、诗魂、唐诗峡、桃花坞、茱萸台等建筑。唐式古建筑在建筑规模上全国第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集中了唐时期的所有建筑形式,普遍采用了张锦秋大师所创造的新唐风建筑,简约、淡雅,被专家称为中华古典建筑博物馆。
第2篇 大唐芙蓉园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大唐芙蓉园,我们就不能不先讲到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是省级旅游度假区,它集游览、观光、度假、游乐、商贸、别墅为一体,占地面积15.88平方公里。区内风景名胜资源丰富,以雄伟壮丽的大雁塔、慈恩寺为中心,已建成的唐代艺术博物馆、唐华宾馆和唐歌舞演艺厅,显示出唐代建筑的风采;区内的植物园、盆景园、春晓园、蔷薇园、清流园等体现出长安园林的秀丽风光;国际美食城等旅游设施,为国内外游客休闲度假、娱乐、餐饮提供服务和方便。大唐芙蓉园由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园林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担任总体规划及建筑设计、由日本的世界级大师秋田宽承担园林设计。
大唐芙蓉园位于西安市曲江新区,占地1000亩,其中水面300亩,总投资13亿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文化主题公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也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它包括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杏园、陆羽茶社、唐市、曲江流饮等众多景点。大唐芙蓉园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创下了多项纪录:有全球最大的水景表演,是首个“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主题公园,它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户外香化工程,是全国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集中国园林及建筑艺术之大成。
大唐芙蓉园到底有什么特色呢?首先公园里充满了唐文化色彩,里面的雕塑、诗词都是盛唐时期的代表,还有唐时期文物的复制品,都体现了“唐”的特点;其次是近8万平方米的仿唐建筑,是世界上最大的仿唐建筑群落,全部依照原建筑进行修复,而且集中了唐时期的所有建筑形式,简直就是一本完整的唐代建筑教科书;再有就是投资6000万的湖面喷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幕电影;最后就是环湖广场演出《梦回大唐》了,这个作品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作曲,是集歌舞、音乐、诗歌、朗诵于一体的艺术精华。
其实自古以来,曲江就拥有深厚的历史园林文化背景。曲江的历史我们可以追溯到秦时,那个时候这里就建有著名的离宫“宜春下苑”,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其名篇《上林赋》中,曾对曲江的自然风光作过生动描述。
隋朝国都大兴城倚曲江而建,隋文帝猜忌、多疑,又迷信风水。大兴城东南高西北低,风水倾向东南,后宫设于北侧中部,在地势上总也无法压过东南,有人提出应该采取“厌胜”的方法进行破除。如把曲江挖成深池,并隔于城外,圈占成皇家禁苑,成为帝王的游乐之地,这样就能永葆隋朝的王者之气不受威胁。好在曲江这里有曲水循环的自然形式,稍加修缮就可成为风景旖旎之所。公元583年,隋文帝正式迁入新都。隋文帝迁入新都后,觉得“曲”不吉利,于是命令其宰相高熲为这个皇家园林更换新名。有一天晚上,高熲忽然想起曲江池中的莲花盛开,异常红艳,莲花雅称芙蓉,于是将曲江更名为“芙蓉园”。经过隋初的一番改造,曲江重新以皇家园林的面貌出现在历史舞台,而且得到了一个新的名称芙蓉园。同时它与首都大兴城紧密相连,池子下游流入城内,是城东南各坊用水之一。隋炀帝时代,黄衮在曲江池中雕刻各种水饰,君臣坐饮曲池之畔,享受曲江流饮,把魏晋南北朝的文人曲水流觞故事引入了宫苑之中,给曲江胜迹赋予了一种人文精神,为唐代曲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隋朝芙蓉园的基础上,唐代扩大了曲江园林的建设规模和文化内涵,除在芙蓉园重修紫云楼、彩霞亭、凉堂与蓬莱山之外,又开凿了大型水利工程黄渠,以扩大芙蓉池与曲江池水面,这里成为皇族、僧侣、平民汇聚盛游之地。曲江流饮、杏园关宴、雁塔题名、乐游登高等在中国古代史上烩炙人口的文坛佳话都发生在这里。唐时的曲江性质大变,成为首都长安城唯一的公共园林,达到了其发展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期,成为唐文化的荟萃之地、唐都长安的标志性区域,也奏响了中国文化的最强音。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唐太宗“贞观之治”后,园林建设在其后的高宗、睿宗等朝在这里开始有了较大的举动,奠定了盛唐文化繁荣的基础。唐玄宗对曲江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使其盛况空前绝后,达到了其园林建设的顶点。在皇家禁苑芙蓉园内,玄宗修建了紫云楼、彩霞亭、临水亭、水殿、山楼、蓬莱山、凉堂等建筑,并建了从大明宫途经兴庆宫直达芙蓉园、长7960米、宽50米的夹城。经过唐玄宗的扩建,芙蓉园内宫殿连绵,楼亭起伏,曲江的园林建筑达到最高境界,各类文化活动也趋于高潮。随着唐末长安城的毁灭,其各种园林建筑也被破坏殆尽,各项文化活动逐渐沉寂下去,以至于有些最终消逝得无法追寻。曲江平民聚集游览的公共园林区,不仅在古都西安发展史上空前绝后,而且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绝无仅有。
大唐芙蓉园于xx年4月11日开园,开园以来,好评如潮。作为中国第一个反映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大唐芙蓉园填补了西安旅游的空白,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体验盛唐文化的绝佳去处。xx年 “五一”黄金周期间,到大唐芙蓉园的游客总数竟一举超过秦兵马俑博物馆,位居陕西省第一,可见其受国内外游客的程度。
第3篇 西安大唐芙蓉园导游词
大唐芙蓉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南的曲江开发区,大雁塔东南侧,它是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重新建造的,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占地面积1000亩,其中水域面积300亩。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安大唐芙蓉园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西安大唐芙蓉园导游词(一)
来到大唐芙蓉园,我们就不能不先讲到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是省径旅游度假区,它集游览、观光、度假、游乐、商贸、别墅为一体,占地面积15.88平方公里。区内风景名胜资源丰富,以雄伟壮丽的大雁塔、慈恩寺为中心,已建成的唐代艺术博物馆、唐华宾馆和唐歌舞演艺厅,显示出唐代建筑的风采;区内的植物园、盆景园、春晓园、蔷薇园、清流园等体现出长安园林的秀丽风光;国际美食城等旅游设施,为国内外游客休闲度假、娱乐、餐饮提供服务和方便。大唐芙蓉园由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园林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担任总体规划及建筑设计、由日本的世界级大师秋田宽承担园林设计。
大唐芙蓉园位于西安市曲江新区,占地1000亩,其中水面300亩,总投资13亿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文化主题公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也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它包括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杏园、陆羽茶社、唐市、曲江流饮等众多景点。大唐芙蓉园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创下了多项纪录:有全球最大的水景表演,是首个“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主题公园,它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户外香化工程,是全国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集中国园林及建筑艺术之大成。
大唐芙蓉园到底有什么特色呢?首先公园里充满了唐文化色彩,里面的雕塑、诗词都是盛唐时期的代表,还有唐时期文物的复制品,都体现了“唐”的特点;其次是近8万平方米的仿唐建筑,是世界上最大的仿唐建筑群落,全部依照原建筑进行修复,而且集中了唐时期的所有建筑形式,简直就是一本完整的唐代建筑教科书;再有就是投资6000万的湖面喷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幕电影;最后就是环湖广场演出——《梦回大唐》了,这个作品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作曲,是集歌舞、音乐、诗歌、朗诵于一体的艺术精华。
其实自古以来,曲江就拥有深厚的历史园林文化背景。曲江的历史我们可以追溯到秦时,那个时候这里就建有著名的离宫“宜春下苑”,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其名篇《上林赋》中,曾对曲江的自然风光作过生动描述。
隋朝国都大兴城倚曲江而建,隋文帝猜忌、多疑,又迷信风水。大兴城东南高西北低,风水倾向东南,后宫设于北侧中部,在地势上总也无法压过东南,有人提出应该采取“厌胜”的方法进行破除。如把曲江挖成深池,并隔于城外,圈占成皇家禁苑,成为帝王的游乐之地,这样就能永葆隋朝的王者之气不受威胁。好在曲江这里有曲水循环的自然形式,稍加修缮就可成为风景旖旎之所。公元583年,隋文帝正式迁入新都。隋文帝迁入新都后,觉得“曲”不吉利,于是命令其宰相高熲为这个皇家园林更换新名。有一天晚上,高熲忽然想起曲江池中的莲花盛开,异常红艳,莲花雅称芙蓉,于是将曲江更名为“芙蓉园”。经过隋初的一番改造,曲江重新以皇家园林的面貌出现在历史舞台,而且得到了一个新的名称——芙蓉园。同时它与首都大兴城紧密相连,池子下游流入城内,是城东南各坊用水来源之一。隋炀帝时代,黄衮在曲江池中雕刻各种水饰,君臣坐饮曲池之畔,享受曲江流饮,把魏晋南北朝的文人曲水流觞故事引入了宫苑之中,给曲江胜迹赋予了一种人文精神,为唐代曲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隋朝芙蓉园的基础上,唐代扩大了曲江园林的建设规模和文化,除在芙蓉园重修紫云楼、彩霞亭、凉堂与蓬莱山之外,又开凿了大型水利工程黄渠,以扩大芙蓉池与曲江池水面,这里成为皇族、僧侣、平民汇聚盛游之地。曲江流饮、杏园关宴、雁塔题名、乐游登高等在中国古代史上烩炙人口的文坛佳话都发生在这里。唐时的曲江性质大变,成为首都长安城唯一的公共园林,达到了其发展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期,成为唐文化的荟萃之地、唐都长安的标志性区域,也奏响了中国文化的最强音。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唐太宗“贞观之治”后,园林建设在其后的高宗、睿宗等朝在这里开始有了较大的举动,奠定了盛唐文化繁荣的基础。唐玄宗对曲江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使其盛况空前绝后,达到了其园林建设的顶点。在皇家禁苑芙蓉园内,玄宗修建了紫云楼、彩霞亭、临水亭、水殿、山楼、蓬莱山、凉堂等建筑,并建了从大明宫途经兴庆宫直达芙蓉园、长7960米、宽50米的夹城。经过唐玄宗的扩建,芙蓉园内宫殿连绵,楼亭起伏,曲江的园林建筑达到最高境界,各类文化活动也趋于高潮。随着唐末长安城的毁灭,其各种园林建筑也被破坏殆尽,各项文化活动逐渐沉寂下去,以至于有些最终消逝得无法追寻。曲江——平民聚集游览的公共园林区,不仅在古都西安发展史上空前绝后,而且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绝无仅有。
西安大唐芙蓉园导游词(二)
首先我们来到大雁塔的南广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尊青铜塑像,这是玄奘法师在西天取经路上的生动描写。我们可以看到玄奘法师身披袈裟,左手立掌归依,右手执锡杖,两眼炯炯有神,步伐从容,动作坚毅,似乎正奔走在漫漫取经路上,这顿塑像高约5米,是由西安美术学院的晨起难教授设计的,跟随我的脚步,我们现在来到山门,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许多寺院的大门也是山门,山门也称作三门。它是指佛教中的三解脱门,中间是空门,两边分别是无相门,无做门,我们把出家叫做遁入空门从这里来说的。
现在我们进入慈恩寺,慈恩,顾名思义为了纪念慈母的恩德当年唐高宗李治在做太子时,为了纪念早亡的母亲文德皇后而修建的。初建于贞观22年占地398亩。楼阁茶坊十余园,共计1897间,是当时唐朝长安城中最宏伟、最壮丽的皇家佛家寺庙。而玄奘法师受朝廷的授命就任为慈恩寺的首位主持,他这里继续佛学的翻译、佛学的研究,创立为师法相宗,对中国的佛教史、思想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坑下来我们来看钟楼和鼓楼,钟和鼓是寺院的法器,用来报时、集合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口钟,建于明嘉靖27年,重达三万斤,上面刻有“雁塔晨钟”四个苍劲的大字。这口雁塔晨钟,自造成使用至今,一直作为大慈恩寺的行依规范,是本寺佛教和僧侣们收获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鼓楼里的大鼓称为暮鼓,寺院的僧人每天闻钟声而起,闻鼓声而眠。
寺院内的大雄宝殿可以是中心建筑了,大雄是对释迦摩尼的尊称,有大力及且无为,殿内供奉三身佛,中间是法身佛,两边是抱身佛、印身佛。在三身佛的两边树立的释迦摩尼的两大弟子东边是迦叶,西边阿南。
在大雄宝殿的西侧的墙壁上我们可以看到两块雁塔题名碑,始于唐中宗神鼠年间,通常及第后,便来到慈恩塔下题名,通常推荐一位说法较好的进士记录下大家及第时间的以及进士们的姓名,籍贯。若以后成为将相后,还要朱笔描红。因此说雁塔题名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我国著名诗人白居易在27岁时,一举及第考中进士,他春风得意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唐代以后的乡士举人仿照唐时进士题名雁塔,的现在大多是明清的进士题名碑。
我们在慈恩寺的背面看到的二层建筑,就是法堂和藏经楼,法堂佛教徒讲经说法的地方,相当于我们今天的课堂,法堂里供奉的是阿弥陀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也是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佛了,只要念佛人一心念“阿弥陀佛”死后就可以到西方净土极乐世界中去,所以我们称“阿弥陀佛”也是谢顶佛。在法堂中间,我们可以看到三个拓片,你们看中间一张玄奘负笈图,玄奘法师背着称重的佛经,脚上穿一双草鞋,背上悬挂一盏油灯,手里拿着佛尘,日夜兼程的赶回长安。现在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玄奘法师,姓陈名依,河南堰师人,13岁便到洛阳出家为僧,他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在全国各地访师求学后,发现很多疑难,决意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探索佛教的真韵。贞观3年,从长安出发游学西域,违背了朝廷禁令,单人独行,穿过了上无飞鸟和下无走兽的大戈壁沙漠,翻越了火焰山和终年积雪的灵山,克服各种千难险阻到达印度。此后他继续游学,直至贞观19年,返回长安,历时17年,往返10万余里,经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回佛经657部。同时,玄奘法师在印度的最高学府大濑托寺,获得极高的学术地位,被大乘佛教称为大乘天,小乘佛教称为解脱天。玄奘学成回国后,开始翻译范文佛经,由于在唐皇主持下,建立了制度完备和方法科学的佛经议场,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翻译佛经的质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人。开辟我国翻译佛经的先河。
现在我们看到的雄伟建筑就是大雁塔,是仿木结构,楼阁是防军型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唐永徽三年,玄奘法师为了安置他从佛国印度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建佛塔,初建时按照印度塔寺形式,高180尺,5层,砖表土心,无盘梯,后因塔心砖缝草木丛生,渐趋颓废。于是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新修塔为七层,人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就是由此而来的吧!特别是在明代万历年间又在塔的外围包起了一层青砖,完全保持了原唐代的塔体的原型,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风貌。现在大雁塔高64。7米,内有楼梯,过一会儿,大家可以自由登塔尽观古城秀丽的风貌。
从开始我们就叫大雁塔,那又是怎么得名的呢?关于大雁塔的得名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西域称佛塔为更多,唐言为雁,佛塔称为雁塔。第二种说法源于雁塔题名,而得名。第三种说发按照印度佛教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这天,正是菩萨布施日。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增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认为这定是菩萨显灵。他们就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从此谢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称大雁塔。这就是大雁塔得名的三种说法。
在大雁塔塔座,南门洞两个非常珍贵的碑石,我们看一下,西侧《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撰写的碑文,东侧是《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是当时太子李治,后来的唐高宗所撰写的碑文。两碑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在碑文中唐太宗高度赞扬玄奘法师,说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这两块又被称作二圣三绝碑所谓二圣:两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亲自撰文。第一绝是两位皇帝亲自,第二褚遂良的书法,第三大唐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内容。
此外慈恩寺还投资4100万元,修建玄奘三藏院,它是由张静秋女士设计的一组仿唐建筑群,整体由三个院落构成,西院光明堂、东院薄弱堂和中院的大便觉堂,在大便觉堂中,有汉白玉照壁根据弥勒上升经,弥勒下升经的故事雕刻而成,弥勒授记图。同时在大遍觉堂,供奉着玄奘法师的青铜塑像以及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供人们瞻仰和凭吊,在大雁塔的北广场有全亚洲最大的水景喷泉和唐代文化广场,东西两院有别具特色的陕西民俗文化公园。过一会儿,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
下面我们来到的是曲江新区,曲江形成于秦汉,繁盛于隋唐,历时千年,集中华古典园林之大成,大唐曲江不仅规模宏大气象万千、而且人文荟萃、繁盛开放,是盛唐长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而今的曲江是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及现代都市文化的荟萃之地。旅游资源丰富十分丰富,区内有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馆等国家级景区同时还有秦二世墓、寒窑和杜陵国家传统景点。
走出大唐盛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艘巨轮,就是曲江海洋馆的主体建筑,你看它桅杆高耸,白帆咧咧似乎是听到了海洋的召唤,就要开始扬帆远航了。下面我们进入海洋馆进行参观。
游客们,大雁塔自建成至今,历代名人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的赞语,岑参有“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的名句。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
西安大唐芙蓉园导游词(三)
大唐芙蓉园位于古都西安大雁塔之侧,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早在历史上,芙蓉园就是久负盛名的皇家御苑。今天的大唐芙蓉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上,以“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为背景,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20xx年5月1日,伴随着“第二届西安曲江国际光影节”的盛大开幕,大唐芙蓉园二期工程唐市街区也正式对外营业,向中外游人展现当年大唐长安东西市商业区的繁荣景象。
全园景观分为十二个文化主题区域,从帝王、诗歌、民间、饮食、女性、茶文化、宗教、科技、外交、科举、歌舞、大门特色等方面全方位再现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园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包括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杏园、陆羽茶社、唐市等众多景点。园区各景点每天上演各种精彩节目,包括祈天鼓舞、“教坊乐舞”宫廷演出、“艳影霓裳”服饰表演、少林武术表演、舞狮、高跷、杂技等。每晚上演的全球最大水幕电影,集音乐喷泉、激光、火焰、水雷、水雾为一体,带给游客震撼的立体感觉。园区主题演出大型梦幻诗乐舞剧《梦回大唐》恢宏大气,如梦亦幻,曾应邀赴新加坡演出,受到了新加坡总统纳丹、总理李显龙和内阁资政李光耀的亲切接见和大力称赞。每逢节假日,还有各种应景主题活动,带给你三百六十五天的惊喜欢乐。大唐芙蓉园以它独特的魅力和无可比拟的历史地位,成为华夏子孙寻根追梦的文化祖庭和重温盛世的精神家园,它将带您进入中国唯一的盛唐文化之旅。
大唐芙蓉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占地1000亩,其中水面300亩,总投资13亿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文化主题公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包括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杏园、陆羽茶社、唐市、曲江流饮等众多景点。大唐芙蓉园创下多项纪录,有全球最大的水景表演,是首个“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主题公园;拥有全球最大户外香化工程;是全国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集中国园林及建筑艺术之大成。
早在历史上,芙蓉园就是久负盛名的皇家御苑,隋文帝开皇3年(公元583年),就于此修建了“芙蓉园”。现今的大唐芙蓉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上,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米,亭、台、楼、阁、榭、桥、廊,一应俱全。全园景观分为十二个文化主题区域,从帝王、诗歌、民间、饮食、女性、茶文化、宗教、科技、外交、科举、歌舞、大门特色等方面全方位再现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园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包括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杏园、陆羽茶社、唐市等众多景点。
园内唐式古建筑在建筑规模上全国第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集中了唐时期的所有建筑形式,简直就是一本完整的唐代建筑教科书大唐芙蓉园遵循古建筑应是延年益寿,不是返老还童的原则。建筑材料设计均采用砖瓦混凝结构与木材结构相结合,既保存了唐代建筑的原貌,又能使古建筑长久不受损害。
此外,大唐芙蓉园利用各种表现形式来充分、自然地展示盛唐文化。既能领略到神圣恢弘的皇家文化,又可看到“百帝游曲江”逆模盛大的大唐仪仗队,更有杏园探花、雁塔题名、曲江流饮、入仕出相等主题活动。进入芙蓉园,每个建筑和各个景观都有着迷人的典故传说。漫步其间,高大的古典建筑与粼粼波光让人目不暇接,似乎自从踏入大门的那一刻,便已扭转时空,梦回唐朝。
大唐芙蓉园的建设,是中国园林及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尤其是盛唐风格的皇家园林曾使这块区域为世界所关注。园区仿唐建筑设计建设、园区景观设计建设,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建筑、古典园林建设。大唐芙蓉园以它独特的魅力和无可比拟的历史地位,成为华夏子孙寻根追梦的文化祖庭和重温盛世的精神家园,被誉为“中华历史之园、精神之园、自然之园、人文之园、艺术之园”,象征着中华崛起的伟大时代,是中国繁荣昌盛的新世纪图腾。
西安大唐芙蓉园导游词(四)
清晨的大唐芙蓉园,修竹郁郁,芳草青青,垂柳依依,宁静而雅致。此时的芙蓉湖面上,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就像一位害羞的仙女,轻笼着面纱,一会儿,阳光出来了,照在湖面上,那仙女便撩起她的面纱,露出了清澈翠绿的美,把太阳都迷住了。
我在杏园门外,见到了这里的荷,这里的荷比其它公园的荷更美。那花瓣洁白如玉,花里托着常绿色的莲蓬,一阵微风吹来,送来缕缕清香。你看呀!那片片荷叶,像换撑开的一把把绿伞,有的轻浮于水面,有的亭立在碧波之上,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令我看的如痴如醉。
大唐芙蓉园的亭台楼阁更让你吃惊,每个楼阁都有自己独特的美。这里的一座亭、一座塔、一座院、一座廊、一座楼,无不是造形别致,古色古香,富丽堂皇,典雅美观。而我最难忘的就是紫云楼阁,这座楼阁,应该是芙蓉园里最高大的建筑了。它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殿宇轩昂,壮观雄伟。走到楼阁的二楼,我们刚好赶上了一场古典音乐的演奏,一群男女艺人,身穿古代服饰,各人演奏着鼓、锣、钹、筝、笛、琴、笙。开始的几曲,曲调平缓悠长,似天籁之声,如诗如画。最后一曲,演奏的却是《霸王鞭》,曲调骤变,徒然高亢了起来,哪点如雨,十分有力,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如千万人激烈撕杀;如山崩地裂;如惊涛拍岸……这时的我,听的热血沸腾,仿佛自己就是那霸王。
第4篇 长兴大唐贡茶院导游词
长兴大唐贡茶院导游词
各位团友,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古生态之乡长兴旅游观光。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旅游景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茶厂—大唐贡茶院。
大唐贡茶院位于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麓,始建于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专门为朝廷加工制作紫笋茶的,皇家茶厂,兴盛时期,采茶役工多达3万,工匠1000多名,烘焙茶叶的场所达到了100余间,贡额达18400多斤,它规模之大,历史之早,在世界的茶文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长水公路)从这里到大唐贡茶院还有20多分钟的车程,现在由我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顾渚山茶文化的情况。
顾渚山位于长兴西北部,东临太湖,西依天目山,气候温和,山上的泥土属乌沙土,这种泥土的特点在于厚实而肥沃,适宜种茶,而且出产的茶品质优异,色紫而形如笋,又因茶圣陆羽在《茶经》里提到“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而得名“紫笋茶”。
顾渚茶文化景区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这里就是闻名海内外的唐代茶文化圣地,曾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茶厂——大唐贡茶院,还上贡自唐代皇帝到清代皇帝享用的紫笋茶和金沙泉。茶圣陆羽在这座山上开辟茶园,研究茶学,并写就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其提倡,品茗三绝——紫笋茶、金沙泉、紫砂壶,享誉东南亚,为海内外茶人所推崇。走进顾渚山旅游景区,好像走进了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正因为有这么悠久的茶文化历史,长兴的紫笋茶产业也欣欣向荣。截止xxxx年底,共有紫笋茶面积3.5余万亩,基地30个,年产紫笋名茶420吨,总产值1.33亿元。紫笋茶先后被农业部、林业部和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xxxx年至xxxx年连续三届在北京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获金奖,“紫笋”商标连续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长兴每年接待数十批来自日本、韩国、斯里兰卡、台湾、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茶人到长兴考察,每次都给来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各位团友,刚才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了长兴的紫笋茶产业。现在接着向大家介绍一下紫笋茶的发展历史。精略记算,紫笋茶自陆羽推荐作贡茶,到清顺治三年,前后共延续876年,兴盛期达605年。
公元763年,常州太宗李栖筠在宜兴造贡茶,从开始的两斤不断增多,于是采纳陆羽的建议,将顾渚山划入贡茶区,在顾渚山东南山脉的平地上建造贡茶院,到公元770年,出产紫笋贡茶就达五百斤。
公元770年建造的三十几间草舍,无法适应三万采茶农夫、千余制茶工匠的运作,贡茶院一再扩建,贡额也不断增加,紫笋茶初贡五百斤,到公元785年,增至万斤,公元846年,完成了18400斤的高额贡茶,足见当时大唐贡茶院发展之快。
公元801年,湖州刺史李词见贡茶院面积太小无法适应规模化生产,于是拨款重建,扩大规模。(李词又请建筑专家重新规划设计,引金沙泉流注其间,制作过程中皆用泉水,因为紫笋茶非金沙泉不能制。)因采茶只在清明前后,千余茶工匠在采茶后便离开贡茶院,因此李词又将山下吉祥寺的匾牌移到贡茶院,由寺僧管理,因此当地的老百姓又习惯上把大唐贡茶院称为吉祥寺。唐会昌年间,灭佛运动兴起,朝廷规定州以下不准留有佛寺,贡茶院因而被焚毁。吉祥寺也遭浩劫,杜牧来水口时,贡茶院已是一片荒凉。到了元代,贡茶院仍保留,但改为磨茶院,贡末茶两千斤、牙茶九十斤。清初,紫笋茶被免除上贡,但吉祥寺仍保留。顺治间,院僧又建院三进。康熙间,长兴知县韩应恒上顾渚山采茶,进寺院察看后,大为叹赏,心潮澎湃之余,为贡茶院题了碑记。千年来,贡茶院位臵一直未变。东廊三十间为贡茶院,中间吉祥寺大殿,路边是三十间的加工区。考古人员在遗址上发现了宋砖等遗物,证明贡茶院在宋代也进行过重修。
贡茶院作为中国茶文化源头的丰碑,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皇家茶厂,孕育了一种别具意味的茶文化,创造了由茶而形成的文化品味。
各位团友,我们已经到了今天的目的地大唐贡茶院。
大唐贡茶院历经沧桑,多次被毁,也曾多次修缮,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的一场大火使其成为了废墟,只留下三块楹联和寺基等遗址。为了继续弘扬茶文化,长兴县委县政府耗资近一亿元,历时三年在原贡茶院的遗址上重建了贡茶院,新建的贡茶院占地11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由陆羽阁、吉祥寺和东西两个长廊等部分组成。
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个建筑就是陆羽阁,匾额上面的三个大字是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协会的会长刘枫先生亲自题写的。陆羽阁分三层,大家请随我到第一层参观。第一层主要展示了大唐贡茶院的历史演变过程,大唐贡茶院始建于唐大历770年,开始由吉祥寺管理,改建后的贡茶院分为两厢三进。自唐朝开始,历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多朝,曾多次修缮,直至20世纪40年代,贡茶院遭受火灾,成为废墟,仅存贡茶院遗址,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请大家跟着我上第二层,众所周知,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是唐代中期以前关于中国茶事活动的经验总结。它对茶叶历史、产地、功能、栽培、采制、煎熬、饮用的知识技术作了全面的阐述,它的问世是中国茶文化形成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国际茶文化界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陆羽是“茶学”的创始人,而他创导的,“煮茶法”是中国茶道、茶艺的最早典范,所以陆羽被称之为茶圣,当之无愧,关于《茶经》自唐代流传至今已有几十种版本,现存的版本大致有四种:一是注本,最早为宋代左圭《百川学海》本;二是无注本,传世惟有百卷《说郛》本;三是增图本,即加入《茶具图赞》或附件,最早为明郑火恩本,后来有《宜和堂》本;四是删节本,即割裂删节原文,如明代王圻《稗史汇编》本。在这四种版本里,最常见的是注本,文中已有完备详细的注文,后代《茶经》多属此版。在国外,日本也有二十多种关于《茶经》的版本;在英国,1928年编纂大百科全书时,将伦敦大学图书馆所存《汪士贤校本》全文收入。《茶经》有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山、茶之略和茶之图十个部分,这里为我们展示的是茶之煮、茶之事等内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慢慢品读一下。
现在看到的这幅书法是清朝诗人钱大昕为《顾渚春游图》所作的序,另一幅书法出自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协会的会长刘枫先生之手,诗出自苏东坡。
第三层展示的是陆羽铜像,铜像高3.5米,重2.5吨。它是由我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的会长钱邵武先生和他的儿子共同设计完成的。铜像的背面是由十六根铜柱组成,上面所刻写的就是《陆文学自传》的选段,铜像的正面就是《茶经》中的茶之源的内容。大家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大唐贡茶院的全貌,可以看到秀山环抱四周,景色非常秀丽。
在这里我简单的介绍一下陆羽的生平。陆羽公元733年出生于竟陵(现于湖北天门寺),他是一名孤儿,3岁时被竟陵龙盖寺智积禅师收养;14岁时李齐物出守竟陵,十分赏识陆羽的才华,把他送到学堂读书,也曾亲自教授于他,李齐物是第一个发现陆羽才华的“伯乐”;22岁时陆羽开始出游义阳、巴山等地,品尝各地香茗;23岁时回竟陵整理考察所得;24岁时,因安禄山叛唐爆发安史之乱,陆羽随难民沿长江南下,来到湖州结识了诗僧皎然,两人成了忘年之交;29岁时,陆羽在长兴顾渚完成《茶经初稿》;48岁时,在皎然和尚的帮助下,《茶经》修改定稿,被广为传抄;49岁时,被皇帝封为“太子文学”,陆羽没有上任,后又被封为“太常寺太祝”还是没有上任,可见陆羽是个不喜欢官场而喜欢做一个闲云野鹤的人。之后,陆羽曾到过上饶,洪州、广州等地考察茶叶。由于怀念湖州,在他67岁时回到青塘别业(由皎然出资修建)安度晚年,贞元末年(公元804年)陆羽走完了他皓首穷茶之路,悄然逝去,终年72岁,葬于浙江湖州市郊区东南约三十公里处的杼山。
下面我们要参观的是大唐贡茶院的西廊,首先看到的是一间仿唐代风格的茶室,各位团友可以盘腿而坐然后细细品味紫笋贡茶,定有一种别样的味道。现在眼前的这幅画就是唐朝皇家茶厂的原始茶园,当时的茶树并不像现在这样成片成林,而是长在杂木丛中,或者长在峭壁之上,可以想象当时茶农们采茶时的艰辛。
顾渚山钟灵毓秀,尤其是紫笋贡茶更是声名远播,吸引了众多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来这里访山品茶,留下了一个个历史典故,这里为大家展示了其中六个广为流传的茶事典故:分别是陆羽荐茶、急程快递、清明茶宴、竹山联句、雪域问茶和历经沧桑。其实名人大家与顾渚山和紫笋茶的故事远不止这些,他们或者对顾渚山水大加赞誉,或者对紫笋茶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为我们了解、研究这段茶文化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有力的实物证据。
第一块浮雕讲述的就是陆羽荐茶:唐广德,永泰年间(公元763—766年),陆羽到长兴考察茶叶,当时常州太守李栖筠在阳羡(宜兴)督造阳羡贡茶,他邀请陆羽到宜兴考察茶叶。有一位顾渚的僧人向李太守献上了“佳茗”,(此时还没有紫笋之名)。李太守就请大家品尝,陆羽喝后认为这个“佳茗”芳香味浓,远远超过其他地方的名茶,可以推荐给皇帝喝,李太守采纳了陆羽的建议,当年就与阳羡贡茶同作贡,而“紫笋”一名是由陆羽《茶经》中,“紫者上,笋者上”而得名,从此拉开了紫笋茶长达876年的贡茶史序幕。
第二块浮雕讲述的是急程递送:当时紫笋茶分为五等,头等茶叶指的是在清明前送至皇宫的急皇茶,顾渚离长安路途遥远,茶农们采摘制作好贡茶后交修贡的官员,送往长安,当时每三十里就设一个驿站,日夜兼程,快马加鞭,必须赶在清明前送至皇宫。这增加了茶农的负担,成为了扰民的苛政。这里我们要提起一个人:袁高,他是唐德宗的重臣,因直言敢谏,不避权贵而遭贬。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出任湖州刺史。至兴元甲子年(公元784年)在顾渚山“修贡”。亲眼目睹了茶农担负着高额的贡茶苛役,作了一首五言长律《茶山诗》,连同紫笋茶三千六百斤一并呈谏德宗皇帝,成为千古名诗。诗中揭露贡茶使茶农的生活不堪其苦,明确提出贡茶是扰民之苛政,并主张延缓“急程茶”进贡时间,事后皇帝延缓了贡茶的进贡时间,而且把袁高重新调回皇帝身边。袁高提名的石刻首见于银山(白洋山),今保存良好。
第三块浮雕讲述的是清明茶宴:每到清明那天,唐代宫廷都要举行茶宴,皇上皇后登场上座,场面十分隆重,用金盘端上紫笋茶饼。皇帝先观赏后再祭拜列祖列宗,然后让王公大臣和贵宾们观赏。接着由茶博士介绍茶道上使用的金银茶具,然后按照宫廷茶道十二步法进行烤茶,碾茶、煮茶和分茶,宫女们把一碗碗香茶送到皇帝、群臣、贵宾的桌上,众人边看歌舞边品茶,一片热烈气氛。
第四块浮雕讲述的是竹山联句:唐大历九年(公元774年),又到了一年贡茶季节,湖州刺史颜真卿应长兴县丞潘述,县尉裴循之邀,偕陆游,皎然等十九位名士聚会在竹山潭、竹山寺、他们以新上市的紫笋茶和当地的“箬下酒”为媒介,进行了一次规模类似东晋王羲之兰亭休禊事的作诗联句活动,名士相聚,借景生情,品茶、吟诗、联句,并由大书法家颜真卿亲自执笔,留下了千古绝唱《竹山潘氏堂联句贴》,此贴真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在中国文化史上像这样层次之高、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而且由大书法家颜真卿亲笔的《鲁公竹林联句贴》,在唐代很难找出第二本,为长兴在诗词、书法等方面积累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第五块浮雕讲述的是雪域问茶:西藏原来不产茶,也不喝茶,藏民用茶自唐始,据《藏汉史集》记载,茶在松赞干布的曾孙在位时(公元676—704年)传入西藏,半个世纪以后,饮茶之风在西藏逐渐盛行。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监察御史常鲁奉命出使吐蕃,当时这里出产的紫笋茶已进贡近二十年的历史。据《唐国史补》记载:,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诸者,此蕲门者,此昌明者,此湖乾者’。其中所说的,“顾诸者”,指的就是这里出产的紫笋茶。吐藩宫中收藏了6种唐代名茶,其中就有顾渚紫笋茶,足可说明紫笋茶在西藏饮茶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六块浮雕讲述的是历经沧桑:大唐贡茶院自公元770年建成后历经沧桑,公元800年因贡额增加,李词太守为扩大贡茶院规模,将德清“吉祥寺”匾额移入贡茶院,建了座寺就是吉祥寺。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下诏“废浮屠法”(即灭佛),在全国举行了一场灭佛运动,吉祥寺被毁于一旦,明朝重修寺院,到20世纪40年代,整个贡茶院又被大火烧为灰烬,只剩下寺庙等遗址。
名人墨客在顾渚山不仅留下了典故,还在顾渚山上留下了不少佳作,现在保存较好的有3组9处,主要集中在西顾渚山和霸王潭。为了便于游客参观,我们把顾渚山的摩崖石刻集中复制在这里,这些石刻从时间到内容都和贡茶院有关。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这块石刻是大诗人白居易留下的,《夜闻贾常州 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诗》。每到三月,湖州常州的刺史都要到山中督茶,一次他们在长兴与宜兴交界的境会亭举办茶会,邀请苏州刺史白居易来参加茶会,白居易因春游从马上摔下来受了伤,不能来参加,就写了这首诗来遥祝茶会,从诗句“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洒对病眠人”,可以看出白大诗人心中的遗憾。
自从顾渚紫笋茶成为贡茶后,前后有二十八位湖州刺史到顾渚山来督茶,雅称修贡,他们每年立春后十五日进山,到谷雨后方可出山。
第一位接受修贡紫笋茶的刺史就是斐清,在他任湖州刺史期间不但在顾渚山督茶,还把我们顾渚山的金沙泉水推荐给代宗皇帝,大书法家颜真卿是第二位奉旨修贡的湖州刺史,他来顾渚修贡极其洒脱,每到三月,他就带着名人雅士来到山中,白天督茶,晚上在明月峡下吟诗,题书勒碑,众多石碑中,他题的碑最大,常有人来摹拓,后来被毁。
李词在众多修贡刺史中是对贡茶院有较大贡献的人,他不但扩大了贡茶院的规模,还将金沙泉入引入贡茶院,用于洗、烹、煮紫笋茶,提高紫笋茶的质量。
杜牧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位刺史了,他是一个个性豪放不羁的人。杜牧与湖州真正的缘份还是顾渚山,他任湖州刺史的第一个春天,便携带家眷,乘船坐轿,进入顾渚,流连忘返。
现在我们前往吉祥寺参观,这就是吉祥寺,吉祥寺共分两层,底层为我们展现了宫廷茶宴时的盛景,这是一块茶文化全面繁盛时的缩影,它浓缩了唐贡茶院兴盛时的规模,大家可以慢慢欣赏。
大家请看,吉祥寺供奉的是文殊菩萨,他是智慧的象征。也是佛祖释迦牟尼前四大菩萨之一。文殊是文殊师利的简称,是梵方的译音,汉译为妙德,又译为妙吉祥,因为他出生时家里出现了十大吉祥,这里展示了文殊菩萨的生平和一些和他有关的传说,还有一些禅茶故事供大家欣赏。
大家在这里可以向大智大慧的菩萨敬茶,文殊大佛赐福给各位身体健康,生意兴隆,儿女聪颖孝顺。
现在我们要到贡茶院的东廊参观,东廊主要展示了贡茶制作、贡茶递送、宫廷茶道、品茗三绝、宫廷茶具、国际茶文化交流和名茶恢复等内容。
首先我们将看到的是贡茶制作。《茶经 茶之造》曰:“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紫笋茶的加工,就是按照陆羽《茶经》说的工序进行的。《茶经》中的茶之造,也就是整个贡茶的制作过程。从采茶,洗茶,蒸茶,一直到用黄绢布包好,送到朝廷,可以说是“十里王路四千,到时需及清明宴”。北宋《吴兴统记》记载:“至贞元十七年(801)……以东廊三十间为贡茶院,两行臵茶碓,又焙百余所,工匠千余,引顾渚泉亘其间,烹蒸涤濯皆用之,非此水不能制也。”加工紫笋茶要经过八道工序:采、涤、蒸、捣、拍、焙、穿、封。这里主要介绍了制茶的几道工序,即采茶、洗茶、蒸茶、捣茶、拍茶、晾茶、串茶、焙茶、封茶等九道工序。
现在看到的是贡茶递送。封包好的顾渚贡茶连同贡水“金沙泉”一道送交驿站,“急程”长安。唐代官道每三十里设驿一所,日夜兼程,要赶在清明节前送达长安皇宫。李郢《贡焙歌》云:“驿骑鞭声砉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杜牧《茶山诗》曰:“泉嫩黄金涌,芽香紫璧裁。拜章期沃日,轻骑疾奔雷。”顾渚贡茶就这样快马递送长安皇宫。顾渚紫笋贡茶制造好以后,经包封即交湖州、常州刺史及督造贡茶的官员验证后送到始发驿站发运,当时的境会亭也许就是始发驿站。然后快马走陆路限清明节前送到京城长安;其余贡茶则走水路限四月到京。清代《长兴县志》就有记载:唐贞元五年,紫笋茶递送分为五等:第一等由快马陆递限清明前到京,其余四等有水路四月到京。
在东廊大家还可以看到我们贡茶院所特有的大唐宫廷茶道表演,大家请随我一起观赏下面的茶艺表演。
下面我们将看到宫廷茶道。唐代的宫廷茶道称为十六学法,大致上参照陆羽的煮茶方法,分为十六个步骤。第一步是备具备茶:茶具20多件,或方或圆或花的顾渚紫笋茶饼;第二步是活火烤茶:夹住茶饼在炭火上两面翻烤,烤至有茶香即可;第三步是纸囊包冷:将烤好的茶饼趁热装入纸囊,放至冷;第四步是敲碎茶饼:用锤子敲碎冷却茶饼;第五步是碾细成末:将敲碎茶饼臵茶碾中碾细;第六步是过筛取茶:碾好的茶用筛子筛下茶末,筛面粗块再碾;第七步是煮水一沸:用锅烧水至一沸;第八步是放盐调味:放适量盐调成咸汤;第九步是煮水二沸:烧水至二沸; 第十步是出汤待育:用勺舀出一瓢汤,臵碗中待用;第十一步是旋汤成涡:用筷子旋搅咸汤,使成旋涡;第十二步是汤心投茶:取适量茶末,从涡心投下;第十三步是煮茶三沸:烹煮茶水至三沸;第十四步是竹夹旋搅:用夹旋搅茶汤,汤面产生泡沫;第十五步是回水止沸:将刚舀出的一瓢水,倒回锅中用以止沸;第十六步是旋搅育花:立即旋搅育成更多泡沫(汤花)。至此,即可停止加热,舀茶汤入碗,用勺分茶三至五碗。尔后,敬茶待客,奉上煮好的茶汤和茶点,宾主趁热品饮。
这里是品茶休息的地方,大家不妨按照刚才的茶道十六法,品茗休息一下。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品茗三绝”。紫笋茶、金沙泉、紫砂壶是长兴“品茗三绝”,是构成茶文化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早在1200年前的唐代,长兴已土贡紫笋茶、金沙泉,其贡额之大,续贡之长,在贡茶和贡茶院中是绝无仅有的。至于紫砂壶,是茶文化的瑰宝,享有茶具之首的美誉,多次获得嘉奖。“茶是水神,茶是茶体,器益茶功”,长兴的紫笋茶、金沙泉,早在唐代就是贡茶、贡水,而长兴紫砂壶在宋代则有“紫瓯甲天下”的盛誉,且被誉为南窑。因此,紫笋茶、金沙泉和紫砂壶并称为长兴的“品茗三绝”。这里所展示的作品就是我们长兴的民间制壶大师的作品,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紫笋茶,原产于长兴县顾渚山。这里垂嶂叠岭,大涧中流,太湖水蒸气直插谷底蒸腾而上,宜茶条件地造天设。唐代陆羽在此著《茶经》,代宗令为贡茶。每逢茶季,湖、常两州刺史奉旨入境督造贡茶。顾渚山立旗张幕,太湖里画舫遍布,盛况空前。龙袱包茶,银瓶盛水,急程递送长安。
金沙泉在顾渚山下,在唐时因“碧泉涌沙,灿若金星”而得名。它是通过国家级鉴定的优质矿泉水,目前市场上有“大唐贡泉”、“金沙泉”、“金沙贡泉”等品牌矿泉水出售。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有诗曰:“泉嫩黄金涌,芽茶紫璧截”。古人云:“金沙水泡紫笋茶得全功,外地水泡紫笋茶只半功”。用金沙水冲泡紫笋茶,色泽翠绿,兰香味甘,齿颊留爽,口感浓郁。
紫砂壶,是长兴茶文化的又一珍品,制成“世界第一巨壶”放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大厅前,为“长兴紫砂”增添了光彩。长兴的紫砂资源同陶都宜兴一脉相承,泥色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黑而不墨。经过原料研磨调配,采用堆、捏、塑的手法,以松竹梅、瓜果、走兽为基础造型,或以秦鼎汉器、古玩、人物摹本。巨壶与孩童等高,小壶寸柄盈握,刻诗铭画,贵如珩璜,珍同拱璧,有“觅得名人一壶,赛过无价之宝”之说。
下面大家将欣赏到宫廷茶具。1987年,陕西省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一套唐代宫廷茶具,系唐僖宗李儇御用珍品。据地宫出土的《物帐碑》记载,这批茶具有“笼子一枚重十六两半,龟一枚重廿两,盐台一副重十一两,结条笼子一枚重八两三分,茶槽子、碾子、茶罗、匙子一副七事共重八十两”等。为世界上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等级最高的金银茶具,它既是唐代宫廷饮茶风尚极其奢华的历史印证,同时又是一件件完美的艺术精品。这里展出的有壶以高圈足座银熏炉、鎏金镂空鸿雁球路级银笼子、银箸、鎏金人物画银坛子、鎏金壶以座茶碾子、座茶罗子、三足盐台、琉璃茶盏等。
现在展示在大家眼前的是国际茶文化交流。既然有茶文化,那肯定少不了世界各国关于茶文化之间的交流。茶,以及由此繁衍而生的茶文化,源于中国,兴于亚洲,传播于世界。世界各国的茶种,以及饮茶的习俗,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出自中国。中国茶文化的传播,首先经历了由原产地在向全国范围扩展;接着,又向外传播,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华茶文化向国外传播,大致有三种传播方式:一是通过派出的使节,将茶作为贵重礼品,馈赠给出使国;一是通过来华学佛的僧侣和谴唐使,将茶带往国外;一是通过古商路,进行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以经贸的方式传到国外。如今,世界茶区主要分布在北纬45度以南,南纬34度以北的广阔区域内,跨越世界五大洲,有61个国家种茶,其茶种都直接或间接地出自中国。
下面展示的就是“名茶恢复”。新中国建立后的20世纪60年代中,浙江省茶叶公司的专家唐立新、庄晚芳向长兴县供销社土特产公司提出,要尽快恢复紫笋茶的生产。后用“茶叶改进费”,从1976年在顾渚紫笋古茶园产区打茶灶开始试制,历经二年,但都失败了。1978年春,长兴农业局和供销社茶叶技术干部,带领农、商部门技术人员到顾渚山,总结两次失败的教训。统一采摘标准(一芽一叶初展),将斜锅改为平锅,制定出摊青、杀青、翻炒、理条、烘干等五大工艺规范。是年,试制出的紫笋茶,经省级有关专家鉴定,其色香味形均达到要求。1979年4月中旬,经反复试制,首批紫笋茶在顾渚大队茶厂试制成功。用金沙泉冲泡,汤色清朗,兰香扑鼻,啜之甘冽,名列省内前茅。认为:紫笋茶色、香、味、形均已达到名优茶的标准。《浙江日报》以头版头条报道了“千年贡茶重问世——长兴紫笋茶在杭试销”的消息。重新试制成的紫笋茶,由于品质优异,在全国名茶评比中连获嘉奖,主要有:1982年,紫笋茶被评为全国名茶。1985年,紫笋茶荣获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奖。1999年,紫笋茶荣获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xxxx年,紫笋茶的“紫笋”牌商标荣获浙江省著名商标。xxxx年,紫笋茶荣获中国新产品名茶博览会金奖。xxxx年,紫笋茶被浙江省消委会评为省正品名牌农产品。xxxx年,紫笋茶的“紫笋”牌商标再次荣获浙江省著名商标。
如今长兴紫笋茶的生产规模已进一步扩大。至xxxx年,紫笋茶园面积已达4万余亩,基地30个,年产紫笋名茶600吨。其中,已挖掘利用野生紫笋茶园面积3000余亩。紫笋茶基地的建立,为紫笋茶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各位游客,大唐贡茶院的游览就到此结束,希望各位通过今天的参观,能进一步了解茶文化,了解长兴和长兴的紫笋茶,如果大家喜欢紫笋茶,那么,前面就是专门供应紫笋茶的地方,大家可以自由选购,祝各位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