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蓬莱阁景区导游词 第2篇烟台蓬莱阁景区导游词
第1篇 蓬莱阁景区导游词
现在我们将进入的是蓬莱阁名胜景区,游览时间是一个半小时左右。在游览过程中,我将竭诚为您服务,并很愿意回答您所提出的问题。希望我们共同合作,度过这美好愉快的时光。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蓬莱阁景区的基本情况。
蓬莱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辖着九个县一个州,是当时中国东方的门户。久负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国古代北方重要的对外贸 易口岸和军港,与我国东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宁波)和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国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军基地。蓬莱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称于世,山光水色堪称一绝。
蓬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苍茫豪放的山海风光,而且在于它有着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
在我们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中,有两个很重要的系统。一个是昆仑神话系统,一个是蓬莱神话系统。昆仑神话系统发源于西部高原地区,它那瑰丽的故事传到东方以后,与浩瀚的大海这一自然条件结合起来,形成了蓬莱神话系统。
蓬莱也就自然成为中国东方神话的策源地。《山海经》和《封禅书》中,都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绘得活灵活现,于是便引得齐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险家到海中寻求神山,秦始皇东巡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据史籍记载,蓬莱城北海面常出现海市,散而成气,聚而成形,虚无缥缈,变幻莫测。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虚幻神奇,演绎出海上三神山的传说,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一个令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更为蓬莱平添了几分神采。
后来八仙过海的故事也加盟 到这里,就更加生动迷人了,被称为'人间仙境'也就名副其实。我们刚才进入的是'人间蓬莱'坊,为四柱冲天式单檐彩绘坊,额题'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为苏东坡手迹。内外两边柱子上分别镌刻的书画名家刘海粟题的'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和费新我题写的'丹崖琼阁步履逍遥,碧海仙槎心神飞跃'楹联,昭示此牌楼为仙境之门,游人入门即可做神仙之游。
弥陀寺:弥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莱阁景区内唯一的佛教寺庙。这里曾是香火极盛的佛教传播基地。但是到了唐代,武宗李炎鉴于佛教盛行造成建寺庙占耕地过多,出家当和尚和尼姑的人也越来越多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国家赋役来源,与国家利益发生尖锐冲突,发动了禁佛运动。佛教历史上共发生过四次法难,即灭佛。唐武宗的法难称'会昌法难',时间不长,因为武宗在位一共才六年。他勒令在全国范围内拆毁佛教大寺近5000座,拆除小寺40000多座,还俗佛教徒26万多人。就这样,使佛教受到严重打击。弥陀寺也不能幸免,虽然没有遭到拆除之灾,也一度僧尼还俗,门庭冷落。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佛教名僧憨山德清(明末四大禅僧之一)来山东崂山传教,含辛茹苦十二年,终于实现了他儒、释、道三教合一、各宗并进、禅净双修的思想。由于当时代表了佛教革新的先进思想,在崂山以及胶东地区的佛教界影响很深,他的弟子遍布各地。这时,蓬莱阁内的弥陀寺香火复盛,渐渐扩建成今天的规模。
弥陀,是号称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弥陀佛的简称(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弥陀寺,是供奉阿弥陀佛的寺庙。
这里是弥陀寺前殿,东边是密迹金刚,西边是那罗延金刚,两位金刚各手持宝杵,成为护卫寺院的第一道防线。
这里是祖师殿(西厢),中间主尊为慧远法师。他的右侧为刘遗民、恒伊,左边为陶渊明、慧然。
慧远在江州刺史恒伊的资助下,在庐山的西林寺东面建起东林寺,东林寺的选址和建起,构成宗教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园林,体现了中国寺庙园林的雏形,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灿烂的一页。后来慧远在东林寺创立净土宗,东林寺就成为净土宗祖庭,慧远成为净土宗一代祖师。为纪念江州刺史恒伊功德,将他塑在慧远的身旁。公元402年,慧远邀集刘遗民、慧然等123 人建斋立誓,建立了中国佛教最早的结社--白莲社。白莲社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佛教净土法门的兴起。刘遗民、慧然功不可没,被塑在慧远左右。
东林寺的前面有一条小溪,名叫虎溪。慧远专心修行,足不出户,所以送客的时候从来不过虎溪桥。如果过了虎溪桥,神虎便会大声吼叫,提醒慧远。一次他送陶渊明和刘遗民,边谈边走,不知不觉便过了虎溪,神虎便吼叫不止,三人相视大笑。这一则文苑佳话,被称为'虎溪三笑',流传到现在。
这里是关公殿(东厢),中间主尊为关公。关公,是我国东汉末年西蜀名将,官拜前将军、汉寿亭侯爵位。宋代以后,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需要,大力宣扬关羽的'忠义',关羽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元末著名小说《三国演义》问世以后,关羽名声大震,由王升为帝,由帝升为大帝,成为华夏诸神中的一员,并为之修建关帝庙,独立道观。
关公怎么会到了佛寺里,成为佛界神明?相传南朝高僧智者大师(智)在当阳玉泉寺居住时,当地乡民反映:关公遇害,心怀愤恨,常于凄风苦雨之时显灵大呼'还我头来!'.智者大师敬仰关公为一代名将,仁义至极,因此设坛超度关公,并对关公灵位说法,关公闻法后,愿作佛弟子。智者大师念关公已入佛门,就将其塑在佛寺伽蓝殿中。自此,关公成为释、道、儒三教都敬奉的神明。旁边供奉的是关公手下的几员大将,分别是关平、王甫、周仓和赵累。
关公进入佛寺的原因还有一说:南朝陈与隋朝时的高僧智是中国天台宗四祖。南朝陈后主赠名智为'海慧菩萨'.陈亡后,隋朝炀帝为智 受'菩萨戒',并尊他为'智者大师'.关公本是道教的神,而关公被佛教神化是源于《佛祖统记》卷六《智者传》:天台宗智在湖北当阳玉泉山建精舍,曾'见二人威仪如王,长者美髯而丰厚,少者冠帽而秀发'.自通姓名,乃关羽、关平父子,请于近山建寺,把关公列为伽蓝神之一。如现在杭州的灵隐寺,就在十八伽蓝神旁塑关公像供奉。玉泉山,原名覆舟山。因山有泉窟,玉泉流其中,至隋朝智居此后,改名玉泉山。
现在我们一起参观一下弥陀寺的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正中供奉的是阿弥陀佛。其左协侍为观世音菩萨,右协侍为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能够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又称'接引佛',为净土宗敬奉的主要对象。传说阿弥陀佛过去是一位国王,喜欢听佛讲经说法,所以放弃了王位,出家修行,法号'法藏'.他在佛前发下四十八愿,其中一个大愿就是:将来他成佛后,凡信奉他并读诵他的名号的人,命终之时,佛就前往,接引其去西方极乐世界。后来,他经历无数劫难,终于实现誓愿,成为阿弥陀佛,号'无量寿佛',他所在的世界为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您看他右手下垂,左手当胸,执一莲台表示'弘扬佛法,度尽世间众生苦'.据专门叙述阿弥陀佛及西方极乐世界的汉译佛经《无量寿经》记载,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中,高站于莲台上,左右分别有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协侍,构成'西方三圣'的组像。阿弥陀佛胸前有一' '(万)字,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标志,象征太阳与火,在佛教中用来表示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
观世音,是以慈悲救苦为本愿的菩萨,又称观自在菩萨、观音声菩萨、窥音菩萨,略称观音菩萨,别称救世菩萨、莲华手菩萨、圆通大士。凡是遇难的人念叨他的名字,他就会顺着声音来救助,所以被称为观世音菩萨。
旁边供奉的是十八罗汉,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罗汉是梵文阿罗汉的简称。和尚经修行,取得正果后,便可以成为罗汉。他们是奉佛主之命到世间拯救众生的,常住世间不涅(不进行生死轮回)。中国佛教中经常提到的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以及五百罗汉等等。罗汉原来指的是原始的小乘佛教所达到的最高成就。据说,一个佛教徒修行,可能达到高低不同的四种成就,每种成就就叫一个果位。这四种果位是: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有点类似现在的学位,阿罗汉果就好像今天的最高学位,修成这个果位的和尚,就算是功成名就了,永远也不会再投胎转世遭受生死轮回之苦了。得到此果的人就称为阿罗汉。
'蓬kǔn'圆形墙门:这个' kǔn'字指的是宫中的小路。蓬莱既然是一处仙界,这里的'蓬'二字便毫无疑问指的是仙宫中的路了。里面的门额上书有'胜境'二字。
万民感德碑亭:这是万民感德碑亭。清朝康熙皇帝曾降旨普免田赋一年,登州官吏以百姓感恩的名义,建起了这座碑亭。原碑早已毁坏,只剩下碑座,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碑亭为木石结构,式样为八角十六柱,拱顶飞檐式。
丹崖仙境坊: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丹崖山并不高,但是因为它有了仙人的传说和仙境的美称,便名扬天下了。道教的求仙、寻仙和修仙,从一开始就与海中的神山联系着。方士们很早就从事着去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觅取不死之药的活动,并且怂恿帝王也去从事这类活动,三神山传说的扩展,又引出了十洲三岛的仙境。在凡界人间,被称为道教胜地的主要有'三山、五岳、洞天、福地',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道教胜地中的三山之一——蓬莱。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丹崖仙境坊,原来叫'丹崖胜境坊',是木质结构。清光绪末年被毁坏,民国初年修复后,改名'丹崖仙境坊',后又被毁坏,这是1981年下半年修复的。'丹崖仙境'四个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来蓬莱阁时题写的。因为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上,这里的石头是红褐色的,所以称为'丹崖'.丹崖山古称蓬莱岛。自从有了三神山的传说,在我们汉语的词汇中,'蓬莱'二字便成了仙境的代名词。蓬莱阁是建造在仙岛丹崖之上的,所以便成了仙境的象征。这个牌坊是蓬莱阁上标志性比较强的一个建筑物,大家可以在此摄影 留念。…等国家领导人都曾在这里留过影。
文山李启垣在蓬莱阁上留下一副楹联写道:'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神仙'二字是蓬莱有别于其它旅游 胜地的主要特色,也是蓬莱旅游叫得响的品牌,神仙的超脱与逍遥,自然是很具有魅力的。要做神仙之游,非蓬莱莫属。
显灵门:进入仙境自然有神仙显灵,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显灵门。显灵门是天后宫的宫门。天后宫里供奉的是海神娘娘,过去渔民最崇敬的就是海神娘娘,常来这里祈祷海神娘娘保佑出海平安无事。
蓬莱阁景区导游词(二)
世界著名的蓬莱阁就位于蓬莱城北靠海的丹崖山上。初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明清时期,此阁又经过多次重修,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中国四大名楼。这实际上是一组古建筑群,建筑面积达18900平方米,有6个主体建筑和其他辅助建筑。主体建筑分别是:蓬莱主阁、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里面展出的以及大殿柱子上的对联和石刻都是著名文人的书画作品。
当来到丹崖仙境坊,我们发现'丹崖仙境'4个汉字,是由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于1964年参观蓬莱阁时题写的。蓬莱阁是能看到海市的地方,很久以前就以仙境闻名。进入丹崖仙境坊,我们就似乎进入了仙境。您也许感觉到似乎成了神仙。
龙王宫初建于唐代,重建和扩建于宋代和元代,包括三个庭院:大门,前殿和后殿。
传说龙能潜海,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事实上龙只是先民虚构的作为征服自然的象征。他们期望龙的存在能够对世间困难和苦难表示同情,并能够帮助苦难者。因此,首先祭祀龙王的是渔民和船家。根据蓬莱风俗,农历正月十三日渔灯节,渔民敲锣打鼓放鞭炮,给龙王送灯。
前殿中间的坐像是东海龙王敖广,两边各有护法一尊。东西两侧塑有8位站官负责风、雨、雷、电等。
后殿是龙王寝室。在古代干旱时,人们来这里向龙王求雨。他们头戴柳条帽,高喊'求大雨',然后抬出龙王塑像游街。不管他们走到哪儿,居民都给他们洒水。这种办法还真奏效,不久就会下及时雨。
戏楼是当地渔民唱地方戏的地方。每年正月十六日,在天后宫都要举办庙会。当地渔民在戏台上演出山东地方戏。
天后是海员和渔民的保护神,受到大多数沿海居民的爱戴。据统计,中国大约300多个县、市建有天后宫。甚至在一些东南亚国家也建有祭祀天后的宫殿。蓬莱的天后宫是中国北方此种宫殿中最大的,由前殿、主殿和后殿组成。
前殿内站立两尊塑像,名叫嘉应和嘉佑。据说他们是天后降服的妖怪,现在他们站立于此负责天后的安全。
主殿正中坐立的是天后,也就是海神娘娘,旁立4名伺女。东西两边站立的是龙王和文官。和其他地方的天后宫相比,蓬莱的天后宫与众不同。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龙王都站在天后左右,他们成为天后的手下。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一种说法是,历代以来海神经过层层晋封。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她被封为天后,能够控制海里的所有神仙妖怪。她的管辖远远超出了龙王的范围,因此,四海龙王不得不听他调遣。另一种说法是天妃曾经降服过东海龙王。后殿是天后的寝室。据说她单日睡东屋,双日睡西屋。
在农历三月二十三她的生日那天,人们举行重大的仪式来祭祀天后。清代康熙曾经制定了祭祀标准和祭祀器具。远近的男女同时来到天后宫跪拜祭祀天后。
蓬莱阁是蓬莱阁建筑群中的主建筑,初建于宋代(1061),以后各代都有重修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主阁朝南,飞檐起翘,雕梁画栋,雄伟壮观。阁南的横匾上'蓬莱阁'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由清代著名书法家铁保书写。另有许多其他名家的真迹,如宋代的苏东坡、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翁方纲。这些碑刻都是对海山奇观的生动记述,讴歌了仙阁胜景。
一楼为重要人物参观蓬莱阁时的摄影资料展。
二楼再现了八仙醉酒的场景。八仙依次为铁拐李、蓝采和、何仙姑、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他们各持宝物,神态各异,所以后来有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说法。八仙过海的传说源于蓬莱。
这里是海市蜃楼的最著名的观赏地。海市在一些科学家的科技书籍和作家的文学著作中都有描述。众所周知的就是现代著名作家杨朔的散文――《海市》。
避风亭建于明代。高踞山颠,面临大海,任凭室外狂风怒吼,亭内却是纹丝不动。过去传说亭内有避风珠阻止风吹进来。然而,其实原因在于它那独特的建筑结构,可以说是人工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巧妙结合。北边是短墙,其下是弧形悬崖。海风由海面吹来时随即由弧形悬崖急剧上升,飞跃屋檐,向南而去。因此,亭内就无风可进了。
卧碑亭内横卧一通石碑。这就是著名的卧碑,亭因碑而得名。两面的碑文都是苏东坡的手迹。内墙上嵌有著名书法家的手迹,弥足珍贵。
苏公祠是为纪念宋代的苏东坡而建。据说苏东坡做了五天的登州府尹,但是他为当地人做了不少好事,同时也留下了不少诗文。而且,当他回到朝廷,向皇帝建议加强登州海防和减轻当地人民负担,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当地人民感激苏东坡,所以建祠纪念他。
三清殿祭祀的是三位道教始祖:原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道教是唯一根源于中国的主要宗教,并扎根于中国土壤。因此,这三尊神在中国广为人知。
吕祖殿是祭祀八仙之一吕洞宾的地方。八仙过海的故事家喻户晓,为什么单单建了一个吕祖殿,独尊吕洞宾呢?原因是吕洞宾被尊为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而且也风流倜傥,所以他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第2篇 烟台蓬莱阁景区导游词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将进入的是蓬莱阁名胜景区,游览时间是一个半小时左右。在游览过程中,我将竭诚为您服务,并很愿意回答您所提出的问题。希望我们共同合作,度过这美好愉快的时光。
蓬莱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辖着九个县一个州,是当时中国东方的门户。久负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国古代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和军港,与我国东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宁波)和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国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军基地。蓬莱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称于世,山光水色堪称一绝。
蓬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苍茫豪放的山海风光,而且在于它有着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在我们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中,有两个很重要的系统。一个是昆仑神话系统,一个是蓬莱神话系统。昆仑神话系统发源于西部高原地区,它那瑰丽的故事传到东方以后,与浩瀚的大海这一自然条件结合起来,形成了蓬莱神话系统。蓬莱也就自然成为中国东方神话的策源地。)《山海经》和《封禅书》中,都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绘得活灵活现,于是便引得齐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险家到海中寻求神山,秦始皇东巡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
据史籍记载,蓬莱城北海面常出现海市,散而成气,聚而成形,虚无缥缈,变幻莫测。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虚幻神奇,演绎出海上三神山的传说,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一个令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更为蓬莱平添了几分神采。后来八仙过海的故事也加盟到这里,就更加生动迷人了,被称为'人间仙境'也就名副其实。我们刚才进入的是'人间蓬莱'坊,为四柱冲天式单檐彩绘坊,额题'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为苏东坡手迹。内外两边柱子上分别镌刻的书画名家刘海粟题的'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和费新我题写的'丹崖琼阁步履逍遥,碧海仙槎心神飞跃'楹联,昭示此牌楼为仙境之门,游人入门即可做神仙之游。
弥陀寺:弥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莱阁景区内唯一的佛教寺庙。这里曾是香火极盛的佛教传播基地。但是到了唐代,武宗李炎鉴于佛教盛行造成建寺庙占耕地过多,出家当和尚和尼姑的人也越来越多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国家赋役来源,与国家利益发生尖锐冲突,发动了禁佛运动。(佛教历史上共发生过四次法难,即灭佛。唐武宗的法难称'会昌法难',时间不长,因为武宗在位一共才六年。)他勒令在全国范围内拆毁佛教大寺近5000座,拆除小寺40000多座,还俗佛教徒26万多人。就这样,使佛教受到严重打击。弥陀寺也不能幸免,虽然没有遭到拆除之灾,也一度僧尼还俗,门庭冷落。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佛教名僧憨山德清(明末四大禅僧之一)来山东崂山传教,含辛茹苦十二年,终于实现了他儒、释、道三教合一、各宗并进、禅净双修的思想。由于当时代表了佛教革新的先进思想,在崂山以及胶东地区的佛教界影响很深,他的弟子遍布各地。这时,蓬莱阁内的弥陀寺香火复盛,渐渐扩建成今天的规模。
弥陀,是号称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弥陀佛的简称(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弥陀寺,是供奉阿弥陀佛的寺庙。
这里是弥陀寺前殿,东边是密迹金刚,西边是那罗延金刚,两位金刚各手持宝杵,成为护卫寺院的第一道防线。
这里是祖师殿(西厢),中间主尊为慧远法师。他的右侧为刘遗民、恒伊,左边为陶渊明、慧然。
慧远在江州刺史恒伊的资助下,在庐山的西林寺东面建起东林寺,东林寺的选址和建起,构成宗教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园林,体现了中国寺庙园林的雏形,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灿烂的一页。后来慧远在东林寺创立净土宗,东林寺就成为净土宗祖庭,慧远成为净土宗一代祖师。为纪念江州刺史恒伊功德,将他塑在慧远的身旁。公元402年,慧远邀集刘遗民、慧然等123人建斋立誓,建立了中国佛教最早的结社--白莲社。白莲社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佛教净土法门的兴起。刘遗民、慧然功不可没,被塑在慧远左右。
东林寺的前面有一条小溪,名叫虎溪。慧远专心修行,足不出户,所以送客的时候从来不过虎溪桥。如果过了虎溪桥,神虎便会大声吼叫,提醒慧远。一次他送陶渊明和刘遗民,边谈边走,不知不觉便过了虎溪,神虎便吼叫不止,三人相视大笑。这一则文苑佳话,被称为'虎溪三笑',流传到现在。
这里是关公殿(东厢),中间主尊为关公。关公,是我国东汉末年西蜀名将,官拜前将军、汉寿亭侯爵位。宋代以后,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需要,大力宣扬关羽的'忠义',关羽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元末著名小说《三国演义》问世以后,关羽名声大震,由王升为帝,由帝升为大帝,成为华夏诸神中的一员,并为之修建关帝庙,独立道观。
关公怎么会到了佛寺里,成为佛界神明?相传南朝高僧智者大师(智 )在当阳玉泉寺居住时,当地乡民反映:关公遇害,心怀愤恨,常于凄风苦雨之时显灵大呼'还我头来!'.智者大师敬仰关公为一代名将,仁义至极,因此设坛超度关公,并对关公灵位说法,关公闻法后,愿作佛弟子。智者大师念关公已入佛门,就将其塑在佛寺伽蓝殿中。自此,关公成为释、道、儒三教都敬奉的神明。旁边供奉的是关公手下的几员大将,分别是关平、王甫、周仓和赵累。
(关公进入佛寺的原因还有一说:南朝陈与隋朝时的高僧智
是中国天台宗四祖。南朝陈后主赠名智 为'海慧菩萨'.陈亡后,隋朝炀帝为智 受'菩萨戒',并尊他为'智者大师'.关公本是道教的神,而关公被佛教神化是源于《佛祖统记》卷六《智者传》:天台宗智 在湖北当阳玉泉山建精舍,曾'见二人威仪如王,长者美髯而丰厚,少者冠帽而秀发'.自通姓名,乃关羽、关平父子,请于近山建寺,把关公列为伽蓝神之一。如现在杭州的灵隐寺,就在十八伽蓝神旁塑关公像供奉。玉泉山,原名覆舟山。因山有泉窟,玉泉流其中,至隋朝智 居此后,改名玉泉山。)
现在我们一起参观一下弥陀寺的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正中供奉的是阿弥陀佛。其左协侍为观世音菩萨,右协侍为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能够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又称'接引佛',为净土宗敬奉的主要对象。传说阿弥陀佛过去是一位国王,喜欢听佛讲经说法,所以放弃了王位,出家修行,法号'法藏'.他在佛前发下四十八愿,其中一个大愿就是:将来他成佛后,凡信奉他并读诵他的名号的人,命终之时,佛就前往,接引其去西方极乐世界。后来,他经历无数劫难,终于实现誓愿,成为阿弥陀佛,号'无量寿佛',他所在的世界为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您看他右手下垂,左手当胸,执一莲台表示'弘扬佛法,度尽世间众生苦'.据专门叙述阿弥陀佛及西方极乐世界的汉译佛经《无量寿经》记载,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中,高站于莲台上,左右分别有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协侍,构成'西方三圣'的组像。阿弥陀佛胸前有一' '(万)字,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标志,象征太阳与火,在佛教中用来表示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
观世音,是以慈悲救苦为本愿的菩萨,又称观自在菩萨、观音声菩萨、窥音菩萨,略称观音菩萨,别称救世菩萨、莲华手菩萨、圆通大士。凡是遇难的人念叨他的名字,他就会顺着声音来救助,所以被称为观世音菩萨。
旁边供奉的是十八罗汉,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罗汉是梵文阿罗汉的简称。和尚经修行,取得正果后,便可以成为罗汉。他们是奉佛主之命到世间拯救众生的,常住世间不涅 (不进行生死轮回)。中国佛教中经常提到的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以及五百罗汉等等。(罗汉原来指的是原始的小乘佛教所达到的最高成就。据说,一个佛教徒修行,可能达到高低不同的四种成就,每种成就就叫一个果位。这四种果位是: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有点类似现在的学位,阿罗汉果就好像今天的最高学位,修成这个果位的和尚,就算是功成名就了,永远也不会再投胎转世遭受生死轮回之苦了。得到此果的人就称为阿罗汉。)
'蓬 '圆形墙门:这个' '(kǔn)字指的是宫中的小路。蓬莱既然是一处仙界,这里的'蓬 '二字便毫无疑问指的是仙宫中的路了。里面的门额上书有'胜境'二字。
万民感德碑亭:这是万民感德碑亭。清朝康熙皇帝曾降旨普免田赋一年,登州官吏以百姓感恩的名义,建起了这座碑亭。原碑早已毁坏,只剩下碑座,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碑亭为木石结构,式样为八角十六柱,拱顶飞檐式。
丹崖仙境坊: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丹崖山并不高,但是因为它有了仙人的传说和仙境的美称,便名扬天下了。道教的求仙、寻仙和修仙,从一开始就与海中的神山联系着。方士们很早就从事着去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觅取不死之药的活动,并且怂恿帝王也去从事这类活动,三神山传说的扩展,又引出了十洲三岛的仙境。在凡界人间,被称为道教胜地的主要有'三山、五岳、洞天、福地',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道教胜地中的三山之一——蓬莱。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丹崖仙境坊,原来叫'丹崖胜境坊',是木质结构。清光绪末年被毁坏,民国初年修复后,改名'丹崖仙境坊',后又被毁坏,这是1981年下半年修复的。'丹崖仙境'四个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来蓬莱阁时题写的。
因为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上,这里的石头是红褐色的,所以称为'丹崖'.丹崖山古称蓬莱岛。自从有了三神山的传说,在我们汉语的词汇中,'蓬莱'二字便成了仙境的代名词。蓬莱阁是建造在仙岛丹崖之上的,所以便成了仙境的象征。(这个牌坊是蓬莱阁上标志性比较强的一个建筑物,大家可以在此摄影留念。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都曾在这里留过影。)文山李启垣在蓬莱阁上留下一副楹联写道:'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神仙'二字是蓬莱有别于其它旅游胜地的主要特色,也是蓬莱旅游叫得响的品牌,神仙的超脱与逍遥,自然是很具有魅力的。要做神仙之游,非蓬莱莫属。
显灵门:进入仙境自然有神仙显灵,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显灵门。显灵门是天后宫的宫门。天后宫里供奉的是海神娘娘,过去渔民最崇敬的就是海神娘娘,常来这里祈祷海神娘娘保佑出海平安无事。
按照最佳游览路线,我们先往西走,到龙王宫去参观一下。
龙王宫:龙王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最西端的一个单体。这里供奉的是传说中的四海龙王之首东海龙王敖广。古时候,渔民们驾一叶小舟行驶在风浪里,安全得不到保障,自然就容易把福祸安宁和神灵联系起来,于是,这笼罩着仙气的丹崖山便被渔民派上了用场。唐代,渔民们便在丹崖极顶(即如今主阁的地方)建起了龙王庙。北宋嘉 六年,登州郡守朱处约见这里山高海阔,景致很美,便把龙王宫西迁,在龙王宫原址修建起巍峨壮观的蓬莱阁供州人游览。为了不与渔民的信仰相悖,在建阁时朱处约还耍了一点心计,他在《蓬莱阁记》中说,五谷丰登,非人力所及,而是海神的恩赐,由于原庙址地势高峻,祭祀有所不便,所以将龙王宫迁到如今这个地方。
龙王宫的占地面积为2117平方米。这里是龙王宫的前殿,里边供奉的是龙王的两位守门大将,东为定海将军,西为靖海将军。
传说龙王能潜入海底,腾于天空,兴云布雨,印证了古人屈服于惊涛骇浪、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因此造出一个能够降服自然力的神物。古人希望有神龙存在,更希望神龙能体恤人间的苦衷,给世人以救援。因此,最先尊崇龙王的正是那些出没风浪里的渔民和漂洋过海的船家。蓬莱沿海民俗,农历正月十三为渔灯节,至今每年的这一天渔民们都敲锣打鼓、鸣放鞭炮、载歌载舞,到海边为龙王送灯。
这里是龙王宫的正殿。请看这副楹联:'龙酬丹崖所期和风甘雨,王应东坡之祷翠阜重楼。'上联是说渔民们在丹崖山上供奉龙王,期望能得到它的保佑,海无飓风、渔民平安、风调雨顺。下联是说苏东坡曾到登州任过五日知州,以看不到海市蜃楼而感到十分遗憾,于是向东海龙王做了祈祷,龙王体念苏东坡的心情,终于显灵,第二天苏东坡果然见到了海市。此对联又给龙王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唐天宝十年正月(公元751年),玄宗皇帝给四海龙王加了封号,东海广德王、南海广利王、北海广泽王、西海广润王,从此这龙王庙便又名东海'广德王祠'了。
请看中间端坐的是东海龙王敖广。他身边站立的是八位站官。东边第一位是巡海夜叉,他负责夜间在海上巡逻,发现情况,就及时向龙王汇报。第二位是千里眼,顾名思义,他一眼能望到千里之外。后面两位是我们熟悉的雷公和电母。西边第一位站官是赶渔郎,他负责把海中的鱼赶到一起供渔民捕获。第二位是顺风耳,与对面的千里眼是兄弟俩。第三位是风神婆,肩背风口袋,手一松便能狂风大作。第四位是雨神,只要他用柳树枝蘸一下葫芦里的水撒向人间,便会下起绵绵细雨。八名站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听命于龙王的调遣。
后面还有龙王宫的后殿。过去这里有龙王的木雕像和龙王出行的步辇、仪仗,那是人们为了求雨所设的。古时候人们遇上酷旱,便到这里顶礼膜拜,然后头戴柳条帽高呼'求大雨,求大雨!'抬着龙王的木雕像走街串巷,走到哪里两边住户都要端水泼洒,讨个吉利。人们求雨说来也十分有趣,若酷暑天旱,屡求不应,人们便把龙王爷抬到烈日下曝晒。据说,晒到他受不了的时候,他就会兴云布雨了。
子孙殿:这是古时候求子求孙的地方,请看子孙殿门上的匾额'熊罴赐梦',取之《诗经小雅·斯干》篇,篇中有这样的句子,'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熊维罴,男子之祥',意思是什么是吉梦?是熊是罴,只有熊罴才象征着男子的吉祥。熊罴是凶猛的野兽,象征着勇敢的武士。因此,'熊梦'或'熊罴入梦'为祝人生子的吉祥语。 ?
这里供奉的是送子娘娘。过去,人们喜欢多子多孙,所以那些嫌儿子少的和没有儿女的便到这里向送子娘娘许愿,祈求多生儿子或者生个好儿子。现在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所以这里就成为无子求子、有子求平安的地方。传说蓬莱神山上住着一位麒麟神,专供送子娘娘调遣使用,为人间送子送女。民间流传着麒麟送子的故事。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娶颜氏时岁数已经很大了,为了生个好儿子,他们常到曲阜城东南尼山祈祷。这天夫妇两个刚祈祷完毕,向山下走去,忽听天空一阵乐鼓齐鸣,从空中飞来一只玉麒麟,口衔玉帛,上写'天遣魁星下凡'.稍倾颜氏一阵腹痛不久便生下了孔子,玉麒麟又飞回了蓬莱神山。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送子娘娘身边还供奉着眼光娘娘和疹子娘娘,他们是保佑您的孩子心明眼亮、身体健康的。
戏楼:这一建筑是戏楼,每年正月十六是天后宫庙会,人们在这里演戏,向海神娘娘感恩,祈祷娘娘保佑平安。戏台两侧台柱上刻有对联,上联为:'乐奏钧天,潮汐声中喧岛屿'.意思是这里的钧天广乐演奏起来,使潮涨潮落的涛声在岛屿中喧闹。('钧天'是'钧天广乐'的省说。)下联为:'宫开碣石,笙歌队里彻蓬瀛'.意思是面对着天后宫的绝佳戏楼,笙竹管弦之声响彻了蓬莱、瀛洲仙境。
戏楼上有一横额,上写'观止矣',即'叹为观止'.意思是看了这里的戏,别处的戏就不需要再看了。('观止'二字取自《左传》。据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吴王季札去鲁国访问,要求欣赏一下鲁国歌舞,鲁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演出了各种音乐舞蹈给他看,当季札看完一个舞蹈以后,对陪同的人说:'观止矣,若有它乐,吾不敢请矣。'意思是说,我已经欣赏到最高境界的艺术了,虽然有别的舞蹈,我也不敢提出要看了。从此,'观止矣'一词便流传下来。)
坤爻石:戏楼两侧各有红褐色巨石三尊,两两相对,象三台星座,三台星是星宿名,也叫三能星,属太微垣(天区名)。《晋书·天文志》云:'三台天星,两两而居,西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东二星曰下台',为此清代大学者阮元命名此石为三台石,刻石嵌于天后宫前殿外壁上。阮元在清代官至湖广、云南总督,精于书法,善于金石,墨迹传世不多,此隶书刻石极为珍贵。后来知府张 又因六石排列形式象易经中的八卦之一坤卦('爻'是易卦的基本符号,八卦的变化取决于爻的变化),所以称它为'坤爻石'.蓬莱阁是一处山体园林,'石为园之骨,水为园之脉'.丹崖山上没有天然水源,伴在一侧的大海却弥补了这一缺憾。作为'园之骨'的丹崖石,却是混然天成的。这几块'坤爻石',是当年劈山建阁时特意留下作为点缀的。古人认为:天为乾,地为坤,男为乾,女为坤,所以这个名字也昭示着天后宫里供奉的是一位女性海神。
这里是天后宫的前殿。这两位门神一是嘉应,一是嘉佑,是保护天后的神将,传说他们都是天后在莆田湄州降伏的妖怪。
宋庆书'篪'字碑:这块石碑上的'篪'字,笔力遒劲,字形端庄。是清朝太子少保宋庆(蓬莱人)所写,刻于清光绪十五年。篪是古代用竹管做成的一种乐器。宋庆书写这一'篪'字是有一段来由的。原来,宋庆原配夫人马氏早逝,只留下一个女儿。继配滕氏婚后一度不孕,后经多方医治,终于生一子。当时宋庆已五十岁,老来得子,乐不可支,遂取名'篪'.不料此子三岁夭亡,宋庆悲伤不已,终日默念着'篪'的名字。写字的时候也是'篪'呀'篪'地写下去。结果熟能生巧,久而久之,这个'篪'字便写得十分流畅有力,成了一笔'篪'.
'福'字石刻:这是一个花体'福'字,是五代宋初道士陈抟写的。(陈抟是河南鹿邑县人,生于晚唐,屡试不第,从此无意功名,先隐武当山九宫岩,服气辟谷,二十年后移隐西岳华山云台观,宋初曾进见宋太宗赵光义,被赐号希夷先生。著有《无极图》、《先天图》。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泰华山陈抟高卧》,开始使其神化,成为道教真人。)'福'字是由田、给、于三字组成,意为种好田地、给人幸福。我们当地称它为狗头福,多摹写在映壁上。
'寿'字石刻:这里一个草书'寿'字,也是五代道士陈抟写的。'寿'字是由'富'、'弗'、'林'三个字组成,意为植好林木,富足长寿。(此碑是清代一位地方官吕周玉按他从华山带来的拓片摹刻的。)
垂花门:由门上两个倒垂的贴金花蕾而得名,是古时皇族或达官显贵内眷居室才有的专用装饰,显得庄重、严谨。据说在古时未经允许,贸然闯入垂花门,必受严惩。由此可见,天后娘娘地位极高。
唐槐:这棵古老的唐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传说当年八仙中的铁拐李与吕洞宾在这里下棋,烈日当头,为了遮荫,铁拐李从他那宝葫芦里取出一粒树种,撒在地下,霎时间长出了这棵大树。因为是仙人种的仙树,所以长寿不死。此树树心虽然已空,但枝叶仍十分茂盛。清道光十六年(1836)天后宫发生火灾,毁庙观三十余间,唯独此古槐得免,可谓奇迹。
天后身边站的是四名侍女,东西两侧有八名站官,其中有四个海龙王。东边的四个有两个海龙王、两名文官,一个文官手持圣旨,下达天帝旨意。一个手持万法归宗,如果海中的鱼鳖虾蟹兴风作浪,他都记到这上面,属于哪个海的,就交给哪个海龙王处置。西侧也有两个海龙王,两个文官,一个文官手持环海司命,为海神娘娘发布命令。另一个手持印盒,管理行文盖章。
后殿是天后的卧室。门上的匾额'福赐丹崖'四个字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题写的,意为天后娘娘把福气赐给每一位来到丹崖山上的人。东西两间设有天后床铺。
另外,在这个寝宫的院落里,有一个极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在东西厢房的屋檐下藏着四句诗。大家感兴趣的话不妨找找看,这是清朝乾隆时登州知府陈葆光写的一首诗的前四句:'直上蓬莱阁,人间第一楼。云山千里目,海岛四时秋。'想那古代,承建者在那砖坯上一一雕刻,而后入窑烧制成砖,再运到这里分别砌于四处檐下,两两相对,文序不乱,其独特之匠心,由此可见一斑。
胡仙堂:胡仙堂建于明代。门上的楹联为'入深山修心养性,出古洞得道成仙'.这三尊塑像,中间为胡仙,身边是他的两位药童,一位手拿灵芝,一位手拿葫芦。
相传明朝登州府内有一姓胡的人家,有3个儿子,分别是胡大、胡二、胡三。他们三人自幼无心读书,淡薄名利,到处寻求民间药方,进深山采药为老百姓治病。兄弟三人数胡三医术最高,不管什么样的疑难杂症,他都能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因此被人尊称为'胡仙'.后来他潜修仙道,得道成仙。人们建此'胡仙堂'纪念他的功德。
东面墙上有《深山采药图》,为山东省画院高级画师王汝霖所作。
'碧海丹心'刻石:'碧海丹心'四个字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写的。'九·一八'事变后,冯将军以民族大义为重,公开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主张抗日救国,因而受到蒋介石的压制和排斥。他悲愤交加,于1934年5月,偕其老友国民党元老李烈钧来到蓬莱。李烈钧也对蒋心怀不满,力主冯玉祥再度出山,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在蓬莱期间积极宣传群众,大声疾呼'抗战存,不战则亡'.还曾深入到蓬莱文会中学为师生讲演,不厌其烦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当地群众深受鼓舞。在游览蓬莱阁时,李烈钧书就一联:'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并请冯将军题写横批,冯玉祥略一思索,信笔写下'碧海丹心'四个大字,抒发了他忠心报国的情怀。后人难忘冯将军的爱国豪情,就把'碧海丹心'单独刻石存留。
冯玉祥与李烈钧还在蓬莱阁上对仗书联,冯对上联:'备倭城头畅谈抗日'.李烈钧对下联:'避风亭内策划兴邦'.这幅对联浅显易懂,而教育意义深广。此联刻在长条形木板上,原挂在正阁下层正方明柱上,今已不存。冯玉祥还为戚继光祠堂送了一联:'先哲捍宗邦,民族光荣垂万世;后生驱劲敌,愚忱惨淡继前贤。'表达了他继前贤挽乾坤,捍卫祖国大好河山的赤胆忠心,在蓬莱留下一段令人难忘的佳话。
阁下西厢:这座屋宇的墙壁上嵌有蓬莱十大景石刻,为清代人陶致炜所绘,荟萃了蓬莱名胜古迹的精华。还有西偏房内的历代碑刻,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蓬莱阁主阁: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 六年(公元1061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1987年,国家邮电部发行了'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纪念邮票一套,蓬莱阁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列为四大名楼。大家或许要问,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分别有范仲淹、崔颢、王勃的大手笔增色,蓬莱阁的镇楼传世之文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一代文宗苏东坡的《海市诗》,堪称蓬莱阁的点睛之笔,不比其他三位逊色。正门上方悬挂的'蓬莱阁'横匾,为清代书法家铁保的手迹。室内墙壁上原有历代留下的诗文、题字、绘画,今已不存,现辟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游览蓬莱阁摄影资料展室。
八仙过海:关于八仙的传说,在我国流传久远,影响深广。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诗词、杂记中就有八仙之说。《太平广记》中也有八仙人物的记载,但其中所涉及的人物并非后世所传说的几位仙人。到元明时期的杂剧中,才认定了我们今天所说的'过海八仙'.人们所创造出来的八位仙人形象,实际上并不甘愿接受玉皇大帝的管束,也不听从道家之祖太上老君的调遣,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是天上仙人中的一个小小流派,即所谓的'散仙'.传说他们八人在阁上喝醉了酒,便飘洋过海。为了显示他们的法力,过海都不乘船,以自己随身的宝器作为渡海工具,所以就引出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典故,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可资借鉴的榜样和永恒的魅力。
八仙中最丑的一个算是铁拐李,他的宝器是葫芦,传说他葫芦里装的是灵丹妙药,能治百病。铁拐李名叫李玄,是八仙中年代最久远、资历最深的一位。原来也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传说他得道后的一天,心情特别高兴,就让灵魂出窍,找太上老君下棋去了,把肉体放在一个山洞里,不想来了一只吊睛白额的饿虎把他的肉体三口两口给吃掉了。等他的灵魂回来后,再也找不到肉体了,无奈他的灵魂只好在空中飘游,飘着飘着,忽然发现在山脚下躺着一个瘸乞丐的尸体,他就把灵魂扑到瘸乞丐的尸体上,便成了如今这副丑模样。八仙中年纪最大的是张果老,他的宝器是渔鼓和纸驴。据《明皇杂志》记载:'果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折叠之,其厚如纸,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 之,还成驴矣。'民间有张果老倒骑驴的传说。张果老为什么要倒骑驴呢?有这样四句话可作回答:'访过多少人,不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荷仙姑是唯一的一位女仙,她的宝器是手中的荷花。过海时,她随手抛出荷花,花大如磨盘,红光耀眼,清香四溢,仙姑站在花上亭亭玉立,随波飘荡。八仙之首是中间端坐的吕洞宾,他的宝器是宝剑。韩湘子传说是韩愈的侄子,他的宝器是洞箫。汉钟离的宝器是手中的扇子,过海时,他把扇子一抛,扇子刹那便大于蒲席浮于海面,他跃身卧在上面,向远方飘去。曹国舅的宝器是云板。年纪最小的蓝彩和的宝器是花篮。八仙过海,究竟到哪里去了,说法不一。有的说到了长岛县的庙岛,有的说东渡日本了,还有人说去给王母娘娘拜寿了。反正仙人们是一个逍遥快乐的群体,他们的行踪是漂游不定的,凡界俗人怎么猜测都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典故,就是从这里得来的。
因为蓬莱阁是由宋、明、清三代修建和完善起来的,所以蓬莱阁上布满了三个朝代的石刻碑文共有一百余片。其中不乏许多古代名书法家的手迹,如宋代的苏东坡、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翁方纲和铁保等。这些碑文石刻生动地记载了海山奇观,讴歌了仙阁胜境。
这蓬莱阁二楼长度为13.75米,进深8.55米,四面绕以回廊,木栅格扶栏,东、西、北三面木屏风,北侧开窗,供游人凭栏观海。南门外额书'碧海春融',内额书'神州胜境'.阁内北侧正中悬清代书法名家铁保手书'蓬莱阁'匾额,字体雄健浑厚。历经浩劫得以幸免,弥足珍贵。西壁悬挂董必武1964年游览蓬莱阁时的题诗'来游此地恰当时,海国秋风暑气吹,没有仙人有仙境,蓬莱阁上好题诗。'另有叶剑英元帅1960年的题联'蓬莱士女勤劳动,繁荣生活即神仙'.室内木质梁柱彩绘'蓬莱十大景'、'风竹图'等图案。四周摆放八仙桌、八仙椅,渲染了神仙文化的氛围,使游人感受神仙文化的意韵。1984年,越南友人黄文欢游览蓬莱阁,题联于阁上,'八仙过海,传闻如此多奇;万事由人,风景这边独好。'
澄碧轩:这座丹崖临海处的轩亭建筑是清同治六年(1867)修建的,多有文人墨客在这里观海赋诗,水光山色,映室生辉,清静幽雅,正宜走笔。现已被辟为旅游纪念品商店了。
镜石:原来在天后宫门东有一座镜石亭,亭内有一方镜石光可鉴人,传说思乡心切者,可从镜石中见到故乡的山川景物。这座亭子早已损坏,镜石也不存在了。我们现在见到的这块'镜石',是后人所镶嵌的,是用石英石磨光而成的,聊以补缺而已。
海不扬波:'海不扬波'四个字是清朝山东巡抚托浑布书写的。大家稍有留意就可以发现,这四个字中的'不'字是经过修补的。这是有一些来历的。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山东巡抚托浑布来到蓬莱督办海防。当他登上蓬莱阁,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无限感慨,挥笔写下了'海不扬波'四个字,表达了他希望万里海疆平安无事的心境。可是历史却偏偏与他开了一个玩笑。五十年后的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战火蔓延到了蓬莱。1895年1月18日,日舰炮击蓬莱城,一发炮弹正好击中了这个'不'字,幸好是一颗哑弹没有爆炸,却穿墙而过把大半个'不'字打飞。于是'海不扬波'就变成了'海扬波'.事实证明,没有强盛的国家和强大的海防,海不扬波的愿望只能成为一种幻想。
'海不扬波'左右两边的两方石刻:'碧海清风'和'寰海镜清',分别是清代书法家鲁琪光和裕德的墨宝,都是十分珍贵的。
卧碑亭:卧碑亭以苏轼的《海市诗》、《书吴道子画后》横幅碑刻而得名。卧碑亭内的卧碑,吸引了无数文人学者前来观赏品味。碑的背面刻的是苏轼的楷书《海市诗》,正面是行草《书吴道子画后》。从《书吴道子画后》一文看,元丰八年的年款署于文中,是不合情理的,后续碑文书风也明显差异。原来,石碑原为刻制《海市诗》,刻成之后,又在背面勒文,由于《书吴道子画后》一文字幅小于《海市诗》,尚有一块空白,为此,在文后续上了苏轼的另文章《跋吴道子地狱变相》的开头几句,借以填满碑面。虽不是一气呵成,但苏轼的书法风格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卧碑是蓬莱阁内珍贵碑刻之一,有着重要的历史资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这边还有清朝人龚保琛题的联语:'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劝诫人们对国家要尽忠,对父母要尽孝。
苏公祠:这是为纪念北宋名臣苏东坡而建的祠宇,大家知道苏东坡不仅是一代文豪,而且更是一个在封建社会难得的为百姓做事,勤政爱民的好官。他的一生在仕途上历经坎坷,屡受磨难。北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他在遭受朝中新党打击迫害,谪居黄州五年后被朝廷重新起用,派到登州任知州,当年十月十五日到了蓬莱(登州治所)。刚到任五天,又接到圣旨,调回京城任礼部郎中。据考证,他是十一月上旬动身进京的,在这里有二十天左右时间,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深入地方,了解民情,视察海防,为当地百姓做了几件大好事,并且留下了十多篇诗文佳作,其中《海市诗》堪称千古绝唱,独领风骚,为蓬莱仙境增添了迷人的光彩。
史籍记载,苏轼回京后立即向皇帝连上两个奏折。一是《登州召还议水军状》,二是《乞罢登莱榷盐状》,这两个奏折体现了苏轼忧国忧民的崇高精神,更表现出一代名臣关注民生、勤于政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赤诚之心。特别是《乞罢登莱榷盐状》昭准后,朝廷废除了过去的当地食盐官营专卖制度,改为由沿海盐民(灶户)直接卖与地方百姓,官府只收盐税,这样既保护了盐民的生产积极性,又方便了百姓生活,而且交易价格下降,减轻了百姓负担。登州百姓对这位关心民生疾苦的知州大人感激不尽,纷纷立石以志,并且为了缅怀苏公功德建起了这座供后人纪念瞻仰的苏公祠。罢榷盐政策在登州一带一直沿用到清,至今在蓬莱民间还流传着'五日知登州,千年苏公祠'的美谈。
苏公祠内有苏东坡肖像刻石拓本,西侧墙壁上有清代大书法家翁方纲临苏东坡的《海市诗》楷书刻石。
宾日楼:宾日楼建于宋代。它是八角双层十六柱木质结构建筑,面临大海。登楼远望,视野开阔,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型历史舞蹈史诗《东方红》,曾选择这里作为背景,该片开头日出的画面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普照楼:普照楼,也叫灯楼。最初是清代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修建的,是为夜间行船用的航标灯塔。田横山灯塔启用后,其导航功能便失去了。这座建筑为三层砖木结构,耸立于丹崖危岩上,近看似危楼悬空,摇摇欲坠,远观如鹤立云端,飘然欲仙。游人在丹崖山下留影,总是喜欢以普照楼取景,可见它在凌空仙阁中的标志性意义。
观澜亭:这里是观看蓬莱十大景中的'日出扶桑'和'万里澄波'的好地方。凭栏远眺,碧海中渔舟点点,八仙过海口的亭台楼阁,海滨公园的花团锦簇,尽收眼底,充满了诗情画意。(那片沙滩宽阔的海水浴场,是游人玩海避暑的好地方。2000年北京的张健横渡渤海海峡,原计划在此登岸,因海流影响,迫使他游向了八仙渡的东边海滩。)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俯瞰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海军基地─蓬莱水城的全貌。古代,登州治所所在地有两座城,一是登州府城,也叫蓬莱城,另一座就是水城。
蓬莱水城古称登州港,隋唐时期就与泉州、明州、扬州并称四大通商口岸,是东渡日本的主要出海口,为我国古代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北宋时期,为了防御北方契丹族的入侵,在此建了一座水寨。因当时的水军驾驶的舰船叫'刀鱼船',所以这座寨城当初也叫'刀鱼寨'.明朝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为了抵御倭寇的侵扰,以'刀鱼寨'为基础,又建起了码头和土城墙,形成了现今水城的雏形。到了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城墙砌以砖石,增设了炮台。
清朝末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后,清廷曾把登州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但由于登州港水位较浅,泥沙淤积比较严重,不能停泊近代的大型机动船只,所以后来把口岸改到了烟台,登州港就逐渐衰落下来。
1999年起,蓬莱市委市政府投资恢复了水城的东城墙,并计划逐渐完成水城内居民搬迁、城墙恢复工程,再现明代古军港的风貌。(另外,值得一题的是,古代的登州港,水域比现在宽阔得多,既是春秋战国时期海上求仙的出发港,也是唐代征讨高丽水师北渡的启程地。同时,秦时方士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从这里出发也是准确无疑的。因为这里离传说中的'三神山'最近,徐福不可能舍近求远从别的地方入海求仙。徐福的东渡,对于中日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吕祖殿:过去这里有吕公亭,亭内有吕洞宾像碑,后来亭子毁坏,吕祖像移到三清殿东侧偏北,重建吕祖像碑亭。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知府贾瑚、总兵王正起在亭子南面建起这三间吕祖殿,附设东西两庑,东庑南端有亭相连。殿中祀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吕洞宾姓李,名琼,字伯玉,山西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武宗会昌年间,参加了两次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便浪迹江湖,曾隐居庐山、九峰山等地。吕祖当年因父辈受官府迫害,遭到株连,便携其妻子入终南山,跟钟离权学道,遂埋名更姓为双口吕。官府闻讯追至终南山后,吕祖又到泰山后石坞岩石洞中修道。夫妻二人久居岩洞,相敬如宾,故名'吕洞宾',亦称吕岩,又称'回道人',后来夫人去世,吕洞宾大哭一场,即迁到岱阳王母池畔炼丹,故号'纯阳子'.
'海不扬波'左右两边的两方石刻:'碧海清风'和'寰海镜清',分别是清代书法家鲁琪光和裕德的墨宝,都是十分珍贵的。
卧碑亭:卧碑亭以苏轼的《海市诗》、《书吴道子画后》横幅碑刻而得名。卧碑亭内的卧碑,吸引了无数文人学者前来观赏品味。碑的背面刻的是苏轼的楷书《海市诗》,正面是行草《书吴道子画后》。从《书吴道子画后》一文看,元丰八年的年款署于文中,是不合情理的,后续碑文书风也明显差异。原来,石碑原为刻制《海市诗》,刻成之后,又在背面勒文,由于《书吴道子画后》一文字幅小于《海市诗》,尚有一块空白,为此,在文后续上了苏轼的另文章《跋吴道子地狱变相》的开头几句,借以填满碑面。虽不是一气呵成,但苏轼的书法风格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卧碑是蓬莱阁内珍贵碑刻之一,有着重要的历史资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这边还有清朝人龚保琛题的联语:'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劝诫人们对国家要尽忠,对父母要尽孝。
苏公祠:这是为纪念北宋名臣苏东坡而建的祠宇,大家知道苏东坡不仅是一代文豪,而且更是一个在封建社会难得的为百姓做事,勤政爱民的好官。他的一生在仕途上历经坎坷,屡受磨难。北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他在遭受朝中新党打击迫害,谪居黄州五年后被朝廷重新起用,派到登州任知州,当年十月十五日到了蓬莱(登州治所)。刚到任五天,又接到圣旨,调回京城任礼部郎中。据考证,他是十一月上旬动身进京的,在这里有二十天左右时间,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深入地方,了解民情,视察海防,为当地百姓做了几件大好事,并且留下了十多篇诗文佳作,其中《海市诗》堪称千古绝唱,独领风骚,为蓬莱仙境增添了迷人的光彩。
史籍记载,苏轼回京后立即向皇帝连上两个奏折。一是《登州召还议水军状》,二是《乞罢登莱榷盐状》,这两个奏折体现了苏轼忧国忧民的崇高精神,更表现出一代名臣关注民生、勤于政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赤诚之心。特别是《乞罢登莱榷盐状》昭准后,朝廷废除了过去的当地食盐官营专卖制度,改为由沿海盐民(灶户)直接卖与地方百姓,官府只收盐税,这样既保护了盐民的生产积极性,又方便了百姓生活,而且交易价格下降,减轻了百姓负担。登州百姓对这位关心民生疾苦的知州大人感激不尽,纷纷立石以志,并且为了缅怀苏公功德建起了这座供后人纪念瞻仰的苏公祠。罢榷盐政策在登州一带一直沿用到清,至今在蓬莱民间还流传着'五日知登州,千年苏公祠'的美谈。
苏公祠内有苏东坡肖像刻石拓本,西侧墙壁上有清代大书法家翁方纲临苏东坡的《海市诗》楷书刻石。
宾日楼:宾日楼建于宋代。它是八角双层十六柱木质结构建筑,面临大海。登楼远望,视野开阔,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型历史舞蹈史诗《东方红》,曾选择这里作为背景,该片开头日出的画面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普照楼:普照楼,也叫灯楼。最初是清代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修建的,是为夜间行船用的航标灯塔。田横山灯塔启用后,其导航功能便失去了。这座建筑为三层砖木结构,耸立于丹崖危岩上,近看似危楼悬空,摇摇欲坠,远观如鹤立云端,飘然欲仙。游人在丹崖山下留影,总是喜欢以普照楼取景,可见它在凌空仙阁中的标志性意义。
观澜亭:这里是观看蓬莱十大景中的'日出扶桑'和'万里澄波'的好地方。凭栏远眺,碧海中渔舟点点,八仙过海口的亭台楼阁,海滨公园的花团锦簇,尽收眼底,充满了诗情画意。(那片沙滩宽阔的海水浴场,是游人玩海避暑的好地方。2000年北京的张健横渡渤海海峡,原计划在此登岸,因海流影响,迫使他游向了八仙渡的东边海滩。)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俯瞰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海军基地─蓬莱水城的全貌。古代,登州治所所在地有两座城,一是登州府城,也叫蓬莱城,另一座就是水城。
蓬莱水城古称登州港,隋唐时期就与泉州、明州、扬州并称四大通商口岸,是东渡日本的主要出海口,为我国古代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北宋时期,为了防御北方契丹族的入侵,在此建了一座水寨。因当时的水军驾驶的舰船叫'刀鱼船',所以这座寨城当初也叫'刀鱼寨'.明朝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为了抵御倭寇的侵扰,以'刀鱼寨'为基础,又建起了码头和土城墙,形成了现今水城的雏形。到了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城墙砌以砖石,增设了炮台。
清朝末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后,清廷曾把登州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但由于登州港水位较浅,泥沙淤积比较严重,不能停泊近代的大型机动船只,所以后来把口岸改到了烟台,登州港就逐渐衰落下来。
1999年起,蓬莱市委市政府投资恢复了水城的东城墙,并计划逐渐完成水城内居民搬迁、城墙恢复工程,再现明代古军港的风貌。(另外,值得一题的是,古代的登州港,水域比现在宽阔得多,既是春秋战国时期海上求仙的出发港,也是唐代征讨高丽水师北渡的启程地。同时,秦时方士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从这里出发也是准确无疑的。因为这里离传说中的'三神山'最近,徐福不可能舍近求远从别的地方入海求仙。徐福的东渡,对于中日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吕祖殿:过去这里有吕公亭,亭内有吕洞宾像碑,后来亭子毁坏,吕祖像移到三清殿东侧偏北,重建吕祖像碑亭。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知府贾瑚、总兵王正起在亭子南面建起这三间吕祖殿,附设东西两庑,东庑南端有亭相连。殿中祀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吕洞宾姓李,名琼,字伯玉,山西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武宗会昌年间,参加了两次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便浪迹江湖,曾隐居庐山、九峰山等地。吕祖当年因父辈受官府迫害,遭到株连,便携其妻子入终南山,跟钟离权学道,遂埋名更姓为双口吕。官府闻讯追至终南山后,吕祖又到泰山后石坞岩石洞中修道。夫妻二人久居岩洞,相敬如宾,故名'吕洞宾',亦称吕岩,又称'回道人',后来夫人去世,吕洞宾大哭一场,即迁到岱阳王母池畔炼丹,故号'纯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