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致辞 > 导游词

天宁寺导游词(精选3篇)

更新时间:2024-11-12 查看人数:3

天宁寺导游词

第1篇 海盐县天宁寺的导游词

天宁寺位于浙江省海盐县旧城西门外小栅桥之西、大栅桥之北,朝圣桥河北。该寺历史上占地面积九十余亩,殿宇僧舍据说有5480间,四面河道环绕,独处一方,以舟楫相通,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建朝圣桥,元惠宗至正五年(1345年)建天宁寺桥(即大栅桥),并相继建造迎恩桥(即栅桥)。天宁寺历史悠久,规模恢大,兴旺时有僧众百数十人,晨钟墓鼓,木鱼梵音,香烛煙光,终年不绝。

相传天宁寺创于汉朝,初名“禅悦院”。唐朝宗大历三年(768年)建千佛大宝阁。北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敕赐“天宁永祚禅寺”匾额。南宋光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僧长溪创建山门殿和宝塔,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僧永模建圆通殿。元世祖至元二年(1336年)僧梵琦(字楚石)募缘建镇海塔。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佛阁、法堂及方丈室。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建西方殿和钟楼、轮藏及廊庑。神宗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请来《大藏经》计6714卷。洪武三年(1370年)高僧梵琦大师被诏徵,赐号“佛日普照慧辩禅师”,著有《楚石语录》,作《怀净土诗》传于世。源瀚大师,字觉海,住持天宁寺时,经八载重修千佛阁,又经八载重建镇海塔。清高宗乾隆廿六年(1761年)。钱陈群为之作记,著有《水云集》。思宗崇祯元年(1628年)僧生白、眉白、元白三人重建千佛阁。清高宗乾隆至穆宗同治间,两次进行维修。民国二十五年曾修理镇海塔。

天宁寺的整个布局至明朝已基本形成,在自南而北中的中轴线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组组结构精巧装饰华丽的古建筑。进入山门,为金刚殿,正中朝南为弥勒佛坐像,坦胸凸肚,笑容满面,上有“皆大欢喜”四个大字。左右两联曰:“大腹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其背面朝北为韦驮菩萨立像,两边为四大金刚,进内为大雄宝殿,殿前有石狮子一对,很大的铁香炉一具。拾级登殿,殿内正中为三世佛像,两边为十八尊罗汉。北后朝北为观音大士立像,手执仙瓶、柳枝,脚立鰲鱼头上,海浪滔滔,众仙童相护。大雄宝殿建筑巍峨,飞檐翘角,朱栋彩梁,肃穆庄严。

大殿后为千佛阁。阁为两层,上为藏经楼,下为佛殿。步入下门,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像。铜钟、大鼓悬于两侧。千佛阁每年阴历六月六日晒经日开放,平时除拜忏等外,均不开放,仅走偏门,故阁内幽雅安静,俗鹿尽消。千佛阁左右前后为禅堂、方丈室、法堂、僧舍、菜园等。最后为镇海宝塔。镇海塔为楚石禅师所造。因元朝海岸线变迁,潮水直逼海盐城下,气势汹汹,威胁很大。当时认为塔能镇海,楚石禅师遂介议募资建塔,历二十九年始成,据说建造之时,每一砖都由楚石禅师顶首跪诵大悲咒一卷,其精神感入至深。塔共七层,八角形,高24丈,明朝多次修葺。清乾隆年间失火,七级俱焚,仅存塔心,遂又重建。光绪和民国期间,多次重修。塔前西侧有池。池西有仙桥,桥下河浜可停小船。

历史上天宁寺香煙极盛,尤其是六日、十八、十九几日,更是热闹非凡,香客、游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由于水路交通十分发达,明清以来天宁寺的庙会成为远近闻名的物资集散市场。

民国时期,天宁寺开始衰落,1937年11月5日,日本侵略军在金山嘴一带登陆,日舰炮轰武原镇,天宁寺镇海塔中弹受重损,1938年,镇海塔再遭日军炮轰,塔身倾斜。1856年8月1日,十一级台风侵袭海盐,镇海塔顶坍落,塔身倾斜更为严重。1960年拆除上面三层,残存四层,高仅20.7米,塔基为须弥座,有石雕,犹保存元朝建筑风格,1980年12月,千佛阁,列为引县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5年至1987年,省文物局县政府先后拔款36万元,重修千佛阁,至此,整个天宁寺范围内仅存千佛阁一座,禅堂古井一口,镇海塔塔基一座,约两抱粗古银杏树一株,1996年8月被批准正式对开开放。在此之前,虽山门紧闭,但平时烧香礼佛者仍有不少。1998年10月,县政府拟定逐步修复天宁寺的规划,责令在原天宁寺范围内的单位一律拆迁,几年后,天宁寺一定会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人面前。

第2篇 海盐县天宁寺(千佛阁)导游词

海盐县天宁寺(千佛阁)导游词

天宁寺位于浙江省海盐县旧城西门外小栅桥之西、大栅桥之北,朝圣桥河北。该寺历史上占地面积九十余亩,殿宇僧舍据说有5480间,四面河道环绕,独处一方,以舟楫相通,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建朝圣桥,元惠宗至正五年(1345年)建天宁寺桥(即大栅桥),并相继建造迎恩桥(即栅桥)。天宁寺历史悠久,规模恢大,兴旺时有僧众百数十人,晨钟墓鼓,木鱼梵音,香烛煙光,终年不绝。

相传天宁寺创于汉朝,初名“禅悦院”。唐朝宗大历三年(768年)建千佛大宝阁。北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敕赐“天宁永祚禅寺”匾额。南宋光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僧长溪创建山门殿和宝塔,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僧永模建圆通殿。元世祖至元二年(1336年)僧梵琦(字楚石)募缘建镇海塔。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佛阁、法堂及方丈室。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建西方殿和钟楼、轮藏及廊庑。神宗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请来《大藏经》计6714卷。洪武三年(1370年)高僧梵琦大师被诏徵,赐号“佛日普照慧辩禅师”,著有《楚石语录》,作《怀净土诗》传于世。源瀚大师,字觉海,住持天宁寺时,经八载重修千佛阁,又经八载重建镇海塔。清高宗乾隆廿六年(1761年)。钱陈群为之作记,著有《水云集》。思宗崇祯元年(1628年)僧生白、眉白、元白三人重建千佛阁。清高宗乾隆至穆宗同治间,两次进行维修。民国二十五年曾修理镇海塔。

天宁寺的整个布局至明朝已基本形成,在自南而北中的中轴线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组组结构精巧装饰华丽的古建筑。进入山门,为金刚殿,正中朝南为弥勒佛坐像,坦胸凸肚,笑容满面,上有“皆大欢喜”四个大字。左右两联曰:“大腹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其背面朝北为韦驮菩萨立像,两边为四大金刚,进内为大雄宝殿,殿前有石狮子一对,很大的铁香炉一具。拾级登殿,殿内正中为三世佛像,两边为十八尊罗汉。北后朝北为观音大士立像,手执仙瓶、柳枝,脚立鰲鱼头上,海浪滔滔,众仙童相护。大雄宝殿建筑巍峨,飞檐翘角,朱栋彩梁,肃穆庄严。

大殿后为千佛阁。阁为两层,上为藏经楼,下为佛殿。步入下门,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像。铜钟、大鼓悬于两侧。千佛阁每年阴历六月六日晒经日开放,平时除拜忏等外,均不开放,仅走偏门,故阁内幽雅安静,俗鹿尽消。千佛阁左右前后为禅堂、方丈室、法堂、僧舍、菜园等。最后为镇海宝塔。镇海塔为楚石禅师所造。因元朝海岸线变迁,潮水直逼海盐城下,气势汹汹,威胁很大。当时认为塔能镇海,楚石禅师遂介议募资建塔,历二十九年始成,据说建造之时,每一砖都由楚石禅师顶首跪诵大悲咒一卷,其精神感入至深。塔共七层,八角形,高24丈,明朝多次修葺。清乾隆年间失火,七级俱焚,仅存塔心,遂又重建。光绪和民国期间,多次重修。塔前西侧有池。池西有仙桥,桥下河浜可停小船。

历史上天宁寺香煙极盛,尤其是六日、十八、十九几日,更是热闹非凡,香客、游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由于水路交通十分发达,明清以来天宁寺的庙会成为远近闻名的物资集散市场。

民国时期,天宁寺开始衰落,1937年11月5日,日本侵略军在金山嘴一带登陆,日舰炮轰武原镇,天宁寺镇海塔中弹受重损,1938年,镇海塔再遭日军炮轰,塔身倾斜。1856年8月1日,十一级台风侵袭海盐,镇海塔顶坍落,塔身倾斜更为严重。1960年拆除上面三层,残存四层,高仅20.7米,塔基为须弥座,有石雕,犹保存元朝建筑风格,1980年12月,千佛阁,列为引县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5年至1987年,省文物局县政府先后拔款36万元,重修千佛阁,至此,整个天宁寺范围内仅存千佛阁一座,禅堂古井一口,镇海塔塔基一座,约两抱粗古银杏树一株,1996年8月被批准正式对开开放。在此之前,虽山门紧闭,但平时烧香礼佛者仍有不少。1998年10月,县政府拟定逐步修复天宁寺的规划,责令在原天宁寺范围内的单位一律拆迁,几年后,天宁寺一定会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人面前。

第3篇 常州天宁寺导游词

常州天宁寺导游词

欢迎您光临天宁禅寺游览观光。请先允许我把天宁寺的身世来历向各位简单介绍一下。

唐代诗人杜牧在《江南春绝句》这首诗中,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之句。他描写的虽是当时的金陵,其实常州东郊一带,旧时也是寺庙众多,楼台处处。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寺庙道观早已灰飞烟灭,唯有天宁寺经1300多年沧桑而久盛不衰。她有许多奇特有趣的东西,欲知详细情况,且到现场听我一一介绍。

各位游客,请看,这金碧辉煌,梵宇琳宫的建筑群,就是闻名四海的天宁寺。她始建于唐朝贞观、永徽年间,即公元627--655年。与镇江金山寺、宁波天童寺、扬州高寺并称为东南四大丛林。现在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国家旅游局4a级旅游景点,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下面先请大家看山门对面照壁上的“龙城象教”四个大字。

这是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乾隆皇帝曾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到过天宁寺,“龙城象教”四个大字,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第三次到天宁寺拈香礼佛时写的。乾隆是一位很有才气的皇帝,他信奉佛教,对常州人文历史也很了解。常州别称“龙城”,是因为常州人萧衍(502--549年)由于六龙降临而代南齐称帝,所以把故乡常州称为“龙城”;“象教”是佛教的总称,“龙象”又是佛门的代称;乾隆肯定了天宁寺法规严谨,仪式隆重,是东南沿海著名的佛教禅宗道场。题词含有褒扬奖掖之意,称颂天宁寺是常州以佛的形象教化僧众和善男信女与人为善的一方净土。

好,请进山门殿。这斗拱牌坊式山门,是1997年新建的,与后面的几座大殿连线成片,显示出气势雄伟,先声夺人的轩昂气派。殿中是以香樟木雕凿而成,全身贴金的“千手千眼观音”。为什么要塑“四面观音”呢?佛学上说观音对众人一视同仁,不分贵贱尊卑,她都有求必应。所以人们特别喜爱这种平等待人,心怀慈悲,普渡众生,满腔仁爱之心的形象。把她供奉在进门之口,便于人们从前后左右都能看到她,以遂心存喜悦,祈求吉祥的心愿,也方便人们从不同的视角欣赏民族雕塑艺术。现在我们走进甬道,到天王殿去拜会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俗称“四大金刚”。身着青袍,手捧琵琶的叫“东方持国天王”;身着青袍,手拿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身穿红袍,手中缠绕一龙的是“西方广目天王”;身着绿袍,右手执宝幢(俗称伞),左手握银鼠者是“北方多闻天王”。他们各护一方天下,使佛法不受干扰或侵犯。其形象与古典小说《封神演义》第四十回上描写的魔礼海、魔礼青、魔礼红、魔礼寿的神态、法术、神通是大体一致的。他们手中所持的物件,称为“法宝”,用以镇妖祛邪,制服敌对,以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风,指宝剑的锋,以保护众生;调,指琵琶,用音乐来教化、愉悦民众;雨,指宝伞,以制服群魔;顺,指龙,以维护安定,保护世界和平。

天宁寺的四大天王,高达7.8米,连同神台9.1米,其宏伟肃穆的形象为国内寺院同类塑像中少见。充分显示了我国佛教造像的高超艺术。透过四大天王的神秘色彩,从教化育人的角度来看,可以使我们受到有益的启示。如持国天王教化人持国持家要负责尽职,那琵琶上的弦太紧会绷断,太松又弹不响。意在告诫人们处事要讲求分寸,恰到好处。增长天王劝喻人们要不断追求进步,智慧、技能、品德都要“增长”。广目天王和多闻天王则开导人们要多学多听多看,看到好的要吸收采纳,不好的要抵制或舍弃;广目天王手中的龙代表变化,客观世界是千变万化的,意在要注意防止干扰或污染,在广目多闻过程中,不要为外来的邪恶妄见所左右,要踏踏实实地做人。

步出天王殿,是“田”字形的四合大院,两座罗汉堂分列东西,形成四角等边的四个配殿:文殊殿、普贤殿、观音殿、地藏殿。将这四大菩萨同塑一寺,各居其显灵说法的道场,是象征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所以佛教信众认为凡到天宁寺进过香的人,就好比参拜过四大佛山了。这是天宁寺善解人意,帮助那些难遂心愿的人顺利如愿的体现,该算是一个特色吧!

女士们,先生们,您对五百罗汉大概不会陌生吧!常州人有个习俗,每年春节要到天宁寺来“点罗汉”。按照自己的年龄,任选一尊罗汉为起点,待数到与自己年龄相同的罗汉,从他的喜怒哀乐中,便可预卜当年的“前途命运”。其实,这除了逗孩子玩儿之外,主要还是人们透过罗汉不同的神态,作一番精神上心灵上的交流,既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心理上的慰藉。

东西两厢罗汉堂的罗汉分坐四排,每尊身高一米左右,全身贴金。他们或俯或倚,嘻笑怒愁,有的慈眉善目,妙相庄严;有的怪诞狰狞,动作不凡;有的伸足屈膝,打坐盘膝;有的拄杖睁目,合十摊手;有的参禅入定,念念有词;有的闭目凝神,煞有介事,还有托钵飞铙,卖弄法术,真是千姿百态,各呈其趣。

天宁寺早期的罗汉,始塑于清代乾隆年间,之后不断充实提高,曾被宁波七塔寺、南岳祝圣寺和四川、云南等地寺院作为样本依照塑造。特别是砌嵌在大雄宝殿东西两侧墙面上,用玻璃框加以保护的五百十八尊罗汉青砖刻像,线条流畅,刀法纤细,构图优美,表情生动,成为天宁寺十年浩动中唯一幸存的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文物珍品。据《天宁寺志》记载,当时各地出洋经商的船主,最担心航海时被大风恶浪袭击,于是就到天宁寺求佛祖保佑,并恭请一套罗汉拓片供奉船上,使天宁寺的罗汉像,又传播到了海外。

请各位注意:罗汉堂里还有两位尊贵的陪客--济颠和疯僧。济颠,人们尊称他“济公”,是南宋时代的僧人--道济,俗名李心远,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移住净慈寺。他神通广大,吃熟的吐活的,装疯卖傻,玩世不恭。但他仗义扶弱,接济贫民,不畏权势,常爱嘲弄达官贵人。传说他是罗汉转世,因去罗汉堂报到晚了,所以只好站在过道里。你仔细看他的眼神,从嘴角看是似笑非笑,似愁非愁,似啼非啼,一半脸儿笑,一半脸是哭,当中看是啼笑皆非,可见我国佛教文化的塑造艺术之妙。

另一位东罗汉堂的陪客疯僧,小说《说岳全传》说他与济颠是同时代人;昆曲《疯僧扫秦》中,说他手中的吹火筒没有洞,扫帚是连爿的。戏文中的秦桧问他这是为什么?他答:“不能有洞,否则就是私通番邦!我这扫帚不是扫地用的,是要扫尽奸臣!”秦桧被这疯疯颠颠的和尚骂得目瞪口呆。后人在寺庙里供奉他们,并非因为他们是什么神仙活佛,而是敬仰他们那种不怕强权,敢于扶贫济困的精神。

常州天宁寺还有两件天文科学仪器,是各地寺院所绝无仅有的。它就是放置在大雄宝殿丹墀两侧,东面像石碑式样竖着的叫“面东西日晷”;西首像台面模样平卧的叫“平面日晷”。它是据太阳光线照射到晷面上的扇形线条图,就可以读出时间和节气来。这是历学家、曾任阳湖(即今常州、武进)知县官张作楠,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运用天文历算原理,吸取明代末年传入我国的欧洲日晷的优点,按常州地处的纬度设计制作的。据专家考证,目前我国现存的古代日晷中,采取这种形制的并不多见,故已被收入《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图录》一书之中,这也是天宁寺特有的一宝。

现在请各位到天宁寺最为雄伟庄严的殿宇--大雄宝殿去观光。我不想细说,只向大家说大雄宝殿特色的五个字:高、粗、多、奇、巧。

高,就是殿高25.8米,建筑面积达1031平方米。旧社会有一种说法,寺庙的高度不得超过文庙。大雄宝殿高度号称9丈9,竟超过府、县孔庙一倍之多,岂非大逆不道?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大雄宝殿重建时,常州一些文人绅士向府衙状告天宁寺方丈冶开禅师。官司闹了3年之久,天宁寺竟然打赢了。为了给这些地方上头面人物一点面子,仅仅将殿脊稍稍改低了2尺(0.7米),这个“高”是来之不易的。

粗,大雄宝殿这么高大,屋面负荷这么重,全靠那两人都合抱不进来,直径达80厘米,长10米多的12根铁梨木(一说是花旗松)支撑,这么粗大的木材从何而来?晚清时期,我国与洋商的经贸往来,都由常州籍人、邮传部大臣盛宣怀一手操纵。当时天宁寺曾向他求助,而美商大来洋行恰巧想在上海经营洋松木材,申领执照等事宜跳不过盛氏之手。他即乘机托美商在国外代购。洋人虽有难度,但又不敢怠慢盛氏。不久,就从南洋群岛运来了这批木材,解决了这一难题。

多,就是砖木雕饰多。三尊大佛的莲花座(又称须弥座),大殿上三张金碧辉煌的供桌,悬吊在空中的三盏琉璃灯,都是用椴木、樟木一件件雕刻组装而成。雕刻的内容有花卉、佳果、飞禽、走兽,有戏文故事,有经卷人物。屋面上正脊和戗脊,几乎全是用砖雕饰件嵌砌而成。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为江南其它寺院所不及。

奇,乾隆题写“龙城象教”,概括了天宁寺的特色。所以“龙”的形象在天宁寺里是十分显眼的。你看,山门殿是青龙,天王殿是黄龙,大雄宝殿是金龙,玉佛殿为赤龙,三宝殿为乌龙。大雄宝殿的金龙尤为奇特。是用金砖镂雕拼制而成。龙身高4.5米,伸出3米长的龙须,气势威严磅礴。它早、中、晚的色彩能随时而变。早晨旭日东升,金色“龙吻”上晶莹的露珠,透出微微的红光;中午艳阳高照,日光泛白,“龙吻”成金黄色;傍晚夕霞斜照,“龙吻”又变成了古铜色。

巧,悬挂在殿正中的巨匾,长7.5米,高2.2米,“大雄宝殿”四个大字,每字3米见方。这么大的字,是由常州籍书法家费念慈所书。当时的规矩是要用多大的字就要写到多大,不作兴先写小字再放大。写这么大的字,哪来那么大的笔?原来费先生是用木槌把包棕子用的箬叶槌击成丝,然后把它扎在约2米长的竹竿上,以几十斤刷墙用的黑色粉末--轻煤加水调和成墨汁,用芦菲铺在地上代纸写成的。

再有一巧,“龙城象教”御书原匾,经历200多年的沦桑岁月,建国前早就毁得踪迹不见了,现在又怎么恢复的呢?有心人先在市内找到乾隆手书的“龙”、“城”、“象”三字,“教”字是请金山寺方丈慈舟禅师,在镇江碑林乾隆手书石刻上拓印下来的。这块御匾就这样再现了,你说事情办得巧不巧!

现在请各位移步到大殿背后,朝拜彩塑海岛观世音。这个大型彩塑群像,俗称“望海观音”。上有127尊大小塑像,高达13米。它以山峦起伏,海涛汹涌为背景,配以云彩、水浪、亭台、宝座、苍松、翠柏、桥梁、瀑布、篷船,兼有龙飞凤舞,浪拍龙宫,白鹤翔空,鹦鹉欢歌等具有动感的景象。显示出色彩斑斓,错落有致,分合得体,结构魁伟的气派,给人以一种高大深邃,庄严无比的感觉。

群像的中心人物是赤着双脚,立在鳌头上的观音。她手持杨枝净水瓶,内装神奇的甘露,用以救人百病,表现出“普渡众生”的风范。左边侍立着双手捧有宝珠的是龙女;右边向观音合十参拜的是善财童子。旁有龙宫,上有手持金刚杵的韦驮,手执大刀的关公,托着宝塔的李靖和二郎神杨戬四位护法神,周围有18罗汉。观音上面是地藏王,其左右是闵公、道明两尊者。观音左边骑青狮的是文殊菩萨,右边骑白象的是普贤菩萨。最高处是一米高的“雪山太子”,即释迦牟尼雪山苦修6年的场景。他赤膊抱膝蹲坐,因不吃人间烟火食,所以瘦得肋骨毕露,靠白猿献果,麋鹿献奶苦熬,说明他经受了非凡的修炼,形象特别鲜明。其左右上方有日宫和月宫,他们是光明使者。再上面是天龙八部护法神。有趣的是左下面有尊罗汉,敞开的胸膛里有尊佛像。佛学上说人人都有佛性,因而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只因为人们心中的那尊佛睡而不醒,私心杂念蒙蔽了人的善性。这是劝勉人们要修身养性,多做好事,不要伤害公众利益的一种形象比喻。总之,海岛观音壁塑的众多塑像,不仅造型优美,神采奕奕,而且主次分明,彼此呼应,安排有序,不愧是佛教文化中的艺术瑰宝。

天宁寺还有从缅甸、泰国请来的玉佛、铜佛,有1990年新建的放生池,现在又在寺后兴建13层的天宁佛塔。天宁寺和尚的梵呗唱诵曾晋京表演,在港台地区也很受尊重。这些都说明了天宁寺的地位和声望。相信她的建设和发展必定会与时俱进,越来越好,也欢迎各位与您的亲朋好友下次再来!

天宁寺导游词(精选3篇)

海盐县天宁寺(千佛阁)导游词天宁寺位于浙江省海盐县旧城西门外小栅桥之西、大栅桥之北,朝圣桥河北。该寺历史上占地面积九十余亩,殿宇僧舍据说有5480间,四面河道环绕,独处一方,以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天宁寺信息

  • 天宁寺导游词(精选3篇)
  • 天宁寺导游词(精选3篇)3人关注

    海盐县天宁寺(千佛阁)导游词天宁寺位于浙江省海盐县旧城西门外小栅桥之西、大栅桥之北,朝圣桥河北。该寺历史上占地面积九十余亩,殿宇僧舍据说有5480间,四面河道环绕,独 ...[更多]

相关专题

导游词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