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致辞 > 导游词

桐庐导游词(精选13篇)

发布时间:2022-08-22 21:33:07 查看人数:13

桐庐导游词

第1篇 最新的桐庐导游词

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钱塘江中游,东接诸暨,南连浦江、建德,西邻淳安,东北界富阳,西北依临安,是个旅游的好去处,导游要用丰富的知识介绍桐庐的特色给游客知道。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最新的桐庐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最新的桐庐导游词范文1

桐庐,位于浙江西北部富春江畔,距杭州75公里。她西接黄山、千岛湖,东连钱塘江、西湖,属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坐落于“西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黄金旅游线的中心段。桐庐境内锦峰秀岭,洞奇石美。更有“天下独绝”的富春江、天目溪如碧玉飘带萦绕县境,山青水秀,胜迹处处。古今中外众多的文人墨客在此留下3000余首盛赞桐庐山水的传世佳作。宋朝诗人范仲淹赞桐庐为“潇洒桐庐”。

目前,桐庐已形成了山水林洞各具特色的六大旅游区。一是以“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溶洞奇观瑶琳仙境为代表的综合观光旅游区;二是以东汉古迹严子陵钓台为代表的富春江小三峡文化休闲旅游区;三是以天目溪漂流为代表的乡野风情旅游区;四是以国家森林公园大奇山为代表的野趣旅游度假区;五是以中药鼻祖圣地桐君山为代表的朝圣休闲旅游区;六是以红灯笼小木屋为特色的红灯笼乡村家园度假区。游人来桐,既可寻胜访古,纵情山水,又可体验乡村风情、田园乐趣,悠闲度假。

最新的桐庐导游词范文2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桐庐位于浙江省西北部,置县已1770多年历史,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人口40万,距杭州市85公里。桐庐属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曾被誉为全国'县级旅游之冠',是浙西旅游黄金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先后荣获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名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等称号。

桐庐生态环境优美,全国三大山水风光带之一的富春江贯穿境内,素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美称。全县拥有山、水、林、洞、石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点20余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2个,主要包括'全国诸洞冠'瑶琳仙境、'地下第一长河'垂云通天河、'中国十大钓台古迹'严子陵钓台、'江南九寨沟'白云源、药祖圣地桐君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奇山等众多知名景点。桐庐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莪山畲乡山寨、富春江芦茨湾、横村阳山畈、百江紫燕山、蜜蜂王国、巴比松度假庄园等众多省市级'特色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美丽潇洒的桐庐是人们纵情山水、寻胜访古、休闲度假的绝佳去处。

最新的桐庐导游词范文3

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钱塘江中游,东接诸暨,南连浦江、建德,西邻淳安,东北界富阳,西北依临安。全境东西长约77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全县地势西北和东南向富春江沿岸降低,以丘陵山区为主,平原稀少,龙门山主峰牛背脊之观音尖,海拔1246.5米,为境内最高峰。桐庐县是浙西地区经济实力第一强县(市)。桐庐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三国黄武四年(220xx年)建县,唐武德四年(620xx年)升为州府。素有“钟灵毓秀之地、潇洒文明之邦”的美誉。桐庐江北城区也被《中国风水史》列入中国大陆三大风水宝地之一。

桐庐自220xx年置县,至今已有1770余年历史。 桐庐历来是文人雅士邀游吟诗之地。自南北朝至清代,曾有一千位名贤高蹈之士,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著佳作。桐庐的山山水水,已与历史、文化、传说融为一体。春秋战国时,桐庐先属吴、越,后属楚,秦始皇时,今富阳、桐庐、建德均为富春县。三国吴孙权黄武四年(220xx年),富春县分出桐溪乡置桐庐县,属吴郡。这是桐庐建县之始。关于县名由来,说法有三:《元和郡县志》说,国居地桐溪而得名;《太平震宇记》中说,桐溪有颗大桐树,枝多叶茂。树冠大,遮住数亩土地,远望似庐,故得桐庐之名;据《方舆胜览》载:“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人问其姓,指桐木示之,因山名桐君,郡曰桐庐。”如今以第三种说法较多。

桐庐析出富春县,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220xx年),曾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废桐庐入钱塘县,至仁寿二年(620xx年)复置。唐武德四年(620xx年)析桐庐西北七乡置分水县,同时于桐庐县城置严州(州、县同城)。三年后废严州及分水县。如意元年((692年)复置分水,更县名为武盛。神龙元年(720xx年)复名分水县。宝应元年(762年)析分水西部地置昭德县,大历六年(771年)废昭德还属分水。天佑三年(920xx年)划分水东北五乡入临安。桐庐建县后,属吴郡,历两晋不变,至南朝陈祯明元年(587年),改属钱唐郡。仁寿二年(620xx年)改属睦州。大业三年(620xx年)改睦州为遂安郡,桐庐属之。唐光化三年(920xx年)桐庐属杭州。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桐庐复属睦州。元代,桐庐、分水属建德路,明、清时两县属严州府。辛亥革命后,桐、分两县属金华道。民国20xx年(1936年)属浙江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区,20xx年桐庐、分水属第一专区,32年划桐庐入第十一专区,35年分水入第十一专区;37年4月,两县都属第四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桐、分两县属建德专区(初称第四专区),1950年3月改属临安专区,1953年2月改属金华专区,1955年2月复归建德专区。1958年11月废新登、分水两县入桐庐县。1959年2月复属金华专区。1960年5月改属杭州市,同年8月,废富阳入桐庐。1961年12月,复置富阳县,并将原新登县辖地及分水的贤德乡划归富阳。现桐庐县政区基本上为原桐庐、分水两县辖地。

第2篇 浙江桐庐桐君山七里扬帆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桐君山·七里扬帆景区游览,我是景区的讲解员,姓х,我们的游程大约为二小时左右,希望各位今天在我的导游讲解下,能够玩得开心,游得尽兴。

桐君老人像前

桐君山·七里扬帆景区是一处综合性的观光游览景区,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攀桐君山访古寻幽,品中药文化;另一部分是观景游乐富春江七里扬帆。

各位游客,一进大门,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位慈眉善目、笑眯眯看着我们的老人塑像,这位便是此山最早的主人桐君老人,他背依桐君山,面朝富春江,肩挂药葫芦,后背箬叶帽,仿佛千百年前那位济世救民的老中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说起这位桐君老人,根据《方舆胜揽》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时候,此山上长满了许多的桐树,山上有一位老翁在此采药、炼丹,并在桐树下造了一座茅草房,因为这位老人的医术非常高明,经常给山下的老百姓治病,并且分文不收。所以当地人非常感谢他,请他留下姓名,永远为他传诵。当人们问他叫什么名字的时候,他只是笑了笑,指了指后面的大桐树,人们根据他的这一示意,便把这座山称为桐君山,这位老人称为桐君老人,意指桐树下的君子,山下的小镇称为桐庐镇,取“桐树下的草庐”之意。

其实,桐君,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我国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一位对药物学研究卓有成效的医药学者。据梁·陶弘景《本草序》,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国名人大辞典》等记载:桐君,是黄帝时人,黄帝命巫彭采药求道,止于桐庐县东山(也就是现在的桐君山)桐树下,识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药物,著有《桐君采药录》,太平兴国二年的《太平御览》之“药部”篇载有桐君对30多种药物的性味评判,可见桐君这位历史人物是载之史册的,在古时的医坛上也是盛名卓著的。桐君定的处方格律君、臣、佐、使,垂数千年沿用迄今,不愧是我国中医药的鼻祖。历代诗人、画家都曾以桐君为题材吟诗作画。如苏轼、陆游、徐舫都写有《桐君山诗》,在桐君山的摩崖石刻上还留有元已卯(公元1279年)俞颐轩的五绝一首:“潇洒桐庐郡,江山景物妍。问君君不语,指木是何年。”这首石刻,生动地记录了700多年前诗人对于桐君其人的真情实感。

百草园

好,各位,在对这位桐君山的最早的主人稍作了解后,我们前行可以看到,旁边有一片开阔的园子,看似许多普通的杂草和一些高低不同的植物参差不齐地排着,偶尔沁入你的鼻子,是一股淡淡的青草味。也许你会把它当作一般的绿化草地,眼睛偶尔瞥过便罢了,其实这里面的一草一木都是行医治病的良药。大家请看,这个叫“马蹄径”专治胆囊炎、尿路结石、传染性肝炎等;这个叫“阔叶十大功劳”专治胃肠炎、咽喉肿痛等;这个叫“枸骨”,专治腰痛、肋骨痛、牙痛等;这里还有专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毒蛇毒虫咬伤等的药材,大家所处其中,是否闻到了浓郁的中药气息呢?

各位,走过百草园,请大家往左边看,停泊在江边的小木船正拉起风帆准备启航。这就是我们景区的另一部分—富春江·七里扬帆,过一会儿,我们将会登上帆船,去富春江中感受一下古景七里扬帆的乐趣。

牌坊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一座牌坊前,这座牌坊是建于××年,上方写有“药祖之乡”四字,这是由广州中医学院教授罗元恺书写的,牌坊前有二块石碑,一方是已故的著名中医叶橘泉先生书写的“中药鼻祖”碑,另一方上写“源远流长”是1989年前来参加桐庐华夏中药节的国家医药总局的领导题写的,意指桐君始创的中华医药科学源远流长,希望桐君山这块中华医药圣地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各位,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登桐君山了,桐君山海拔只有67米,200多级台阶,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为有了千年的桐君老人,使得桐君山在中医药文化上占有一席之地,被称为是“药祖圣地”。当然,此山除了具有浓厚的中药文化外,还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环境、秀丽的风光,而被称为“小金山、浮玉山”。清代康有为曾称为“峨眉诸峰不及此奇”,梁启超则称之为“峨眉之一角”,由此可见,桐君山不仅风光旖旎,还是一方风水宝地。各位,在绿树掩映丛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幢青砖灰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吸引着我们前往,这就是我们登山前要去的第一处景点叶浅予故居——富春画苑。

富春画苑

各位,现在我们站在富春画苑前了,这是我国当代画家叶浅予先生生前居住的地方,背靠桐君山,面临富春江,打开窗户便是景,是一处绝好的吟诗会友之地。面积有466平方米,分上下二层,除了有画室、展览厅外,还有起居室、厨房、小餐厅等一应俱全。叶老的老宅原来在桐庐镇上,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的飞机炸毁了,为了使他每年回故乡,有一个居住、创作、会客的地方,1985年,桐庐县政府、县旅游局特地建造这座小楼供他居住。叶老对他的新居非常喜欢,取名为“富春画苑”,这横额上的“富春画苑”四字便是他亲手所写,在画苑的两侧有一对龙虎门,叶老将左侧题为“迎晖”,右侧为“揖翠”。面对滔滔富春江,背朝嵯峨桐君山,的确是恰到好处。接下来,各位请随我入内参观。

各位游客,正面墙上的这幅画像就是叶浅予先生了,叶浅予先生1907年生于桐庐镇,是中国集漫画人物、舞蹈人物和山水画于一身的大画家,他早年的漫画《王先生》曾在解放前

二、三十年代名噪一时,在1929—1937年间的刊物上以长篇连载的漫画形式刊登,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小市民生活,在当时成为家喻户晓的滑稽人物,后来《王先生》还出出版了专门的画册,并被拍摄成故事影片。叶老生前的作品很多,其中有一幅《富春山居新图》更是令人称绝,说起这幅画,我先给各位介绍一下叶老画这幅画的起因。桐庐富春山水的美在历史上就一直为文人墨客所倾倒,历史上曾有1000多位诗人来过桐庐,留下了2000多首赞誉桐庐的诗,当然更有一些画家也为富春山水所迷恋。元代被称为“大痴道人”的黄公望便是其中一位,黄公望,姓黄,名公望,字子久,一生喜爱山水,游遍名山大川,当他来到富春江畔时,被这里的山水所吸引,便选择了富春江上风景最秀丽的一段,在江边有一处叫做庙山坞(现江南龙门湾的钓鱼岛)的幽谷中结庐作画,精心构思,画出了一幅长7米,宽30多厘米的《富春山居图》,此画取景多远浦近丘,荒村疏林,穿插山头峰峦气势清秀,意境简远,被认为是我国绘画艺术中的瑰宝。就是这样一幅传世佳作,在历史上几经流转,到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此画落到了江苏宜兴收藏家吴之炬手里,后又传其子吴洪裕,吴洪裕把此画比作王羲之的《兰亭序》,特建造了一座“富春轩”来珍藏此画。在吴洪裕临死前,双眼一直不肯闭上,家人展尽金银财宝,都没有效果,直至看到此画,并已投进火中燃着,才闭上眼睛,放心离去。在他闭上双眼之后,站在一旁的侄子赶忙从炉中抢出此画,但画已被毁成了二段,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已是二段,但真迹还留在世上,卷首一段现珍藏在浙江省博物馆内,卷尾一段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清朝王修玉曾有诗云:“今日已无黄子久,谁人能画富春山?”带着这样一种惋惜之情,一直到了二十世纪,桐庐籍画家叶浅予决定在其有生之年填补这个遗憾,既是为了让富春山水的美为世人所知,同时也为了报答桐庐的养育之恩。他花了三年的时间,画成了一幅《富春山居新图》,这幅画长32米,宽95厘米,拓展了原画的内容,从杭州六和塔、钱塘江大桥开始,画富阳、画桐庐,一直画到富春江上游的梅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画出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可谓揽富春山水于一处,集四季胜景于一卷。这幅画的临摩画卷曾经在山上的“江天极目阁”里展示过。

各位,介绍完这幅画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左右橱窗里展出的这些照片,都是叶老生前的照片,大约有40幅左右。与宋庆龄在一起的合影,有叶老在国外的照片,有与好友、学生和家人的合影,同时还展出了与叶老一生息息相关的三位女性的照片。这张是叶老和他的第一位夫人罗彩云的照片;这张是他和第二位夫人戴爱莲的照片,她是一位芭蕾舞蹈演员;这位是王人美,是叶老的第三位夫人,是一位电影演员。

叶老生前除了爱好绘画创作外,还有一个嗜好:就是收集石头,特别是家乡的石头。一次,他的第二位夫人戴爱莲女士来游桐庐,回北京时,叶老兴高采烈地把从富春江边捡来的两块石头作为礼物叫她带回去。当然,在这里,我们也有幸可以看到叶老生前所收集的一些石头。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叶浅予先生的陵园。各位游客,这是叶老的半身塑像,在塑像后是当代画家黄茵子先生的悼念碑刻。叶老非常热爱自己的故乡,他生前曾说过:故乡是他生命的根,身心欢乐的根,艺术源泉的根。的确,富春江的山水不仅造化了桐庐,也孕育了桐庐人与生俱来的灵气,所以也使得画坛宗师将这种灵气变为灵感,创作了那么多不朽的巨作。叶老是1995年病逝于北京的,根据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葬在画苑旁,让富春江的水流,让桐君山的山风日日陪伴这位老人。

三方石碑

各位游客,参观完叶老故居后,我们可以看到有三方石碑立于两侧,这一块是已故的当地老中医洪燧卿先生在桐庐县举办的首届华夏中药节时自创自书的碑文,洪老先生当时已是73岁,他生前最大的愿望便是能将此文镌刻成碑立于桐君山,以表达他对桐君老人、对中国中药文化的热爱,现在,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一块是1982年9月,日本樱美林大学友好访问团一行25人来到桐庐,在参观完桐君山后,团长石川忠久教授即兴而作的一首诗,短短几句话概括了桐君山这处名胜古迹的变迁发展,由王璋书写;这一块是由四组签名碑组成,签名者都是来过桐君山的医药界、书画界的和中国知名中医学院的一些著名人士。

桐荫问道亭

经过了几级台阶,我们可以在石亭内小憩一下。这座亭名叫桐荫问道亭,是为了纪念当年在桐树荫下,桐君老人为百姓看病,谈论养生之道的地方。亭内有两方石碑,左边的这块是宋代学士杨时做的一首《登桐君山》诗,内容是:翠崖千尺崎方高,楼殿翠飞压巨涛。槛外回峰自连着,只因潭下有灵鳌。右边这块镌刻着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的《启孙若裘书》。

各位游客,经过64级陡的台阶后,我们可以看到前方石壁上的一首明代诗人孙纲的《桐君》诗:以桐为姓以庐名,世世代代是隐居。夺得一江风月处,至今不许别人分。这首诗原来刻于桐君山沿江的石壁上,浙江省博物馆还藏有此诗的拓片。

四方药局

经过了200多级石阶,到现在基本上已到了桐君山顶了,首先可以看到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楼阁式建筑,飞檐翘角掩映在树木丛中,这就是四方药局。“四方药局”是指四川的桐君阁制药厂、杭州的胡庆余堂、杭州第二中药厂、杭州民生药厂四大药厂联合在此设点销售,意指这里是中药文化的发源地,弘扬国药文化,济世救民。在四方药局的门前是一对“龟鹤同春”铜像,鹤头龟身,栩栩如生,高1.999米,因铸造于1999年,故选此高度,重888公斤,龟体上有13块龟片,刻有13种不同书体的“寿”字,这是预祝各位健康长寿。

桐君塔

各位,走出四方药局,前面一座白塔吸引着我们前往,这便是桐君白塔。这是一座高20米的七级实心塔,最早建于什么年间没有考证,只是据《桐庐县志》记载,宋景宗元年(公元1260年)曾修过这个塔,明朝、清朝也曾几次修葺过它,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980年政府又重新修饰了这座白塔。以前桐庐县城内有三座古塔,呈等边三角形互相呼应,其余两座已在文革时被毁,现在仅剩下这一座,成为了桐君山、也是桐庐县城一处标志性景观。

在白塔的右边是一口重4000公斤的“百令钟”,是由四川桐君阁制药厂为寻访药祖而送来的,每到除夕之夜或者新年的第一天,此钟便会敲108下,意指去除人类的108个烦恼。每当钟声敲响之时,方圆百里都能听到,人们互相祝福,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君山晨钟”,成为一处胜景。大家如有兴趣的话,也可去敲一下,保佑家人安康。

四望亭

听着钟声,各位请随我到“四望亭”去看看。四望是指:“东望白云深,西来天目远。南攀双台月,北溯钱江潮。”这里是远眺富春江与天目溪两江汇合的最佳位置,请大家眺望一下,脚下清流萦绕,四周层峦叠嶂,清澈的天目溪水流到此处与富春江汇合,黄绿分明,交汇处泛起了白沫,好似中间镶嵌着一条银带,这一景致般在春末夏初时比较常见。再往前看,富春江开阔而深邃,难怪唐朝诗人吴融写道:“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诗中意境也不过如此吧?

各位游客,到了这里,大家一定会问,为什么到现在桐君山的主人也没有看到,接下来,我们就去拜访一下中药鼻祖——桐君老人。

桐君祠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桐君祠”,正上方匾额“桐君祠”这三个字是由著名画家叶浅予先生写的。这座祠堂是为了纪念桐君老人而建造的,祠内正面塑像就是桐君了,四周的雕塑群像共分两部分:前面两组为第一部分,根据史料中记载而塑的“指桐为名”、“桐荫问道”的史实;第二部分是以历史年代为顺序,塑出卓有成效的华夏中医药大师。他们依次是创“望、闻、问、切”四诊法的扁鹊,“医圣”张仲景,他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精通内、外、妇、小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鼻祖”并且制作“麻沸散”的华陀,晋代修道炼丹的抱朴子葛洪,唐代“药王”孙思邈,宋代针灸学家王维一,明代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最后一位是我国最早的一位杰出的解剖学家王清任。看了这组塑像大家就很清楚桐君在中药史中的地位了吧。同时,我们还可以在祠堂内看到有一方碑文,是南宋枢密院参知政事楼钥撰文的《桐庐县桐君祠记》,这篇文章应当时邑尉之请,为修葺一新的桐君祠勒石而作的碑记,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全文不到400字,不但记叙了桐君的来历,隐姓埋名的行医济医的史迹,还描写了桐君山秀丽的风光。

古石刻

各位游客,桐君山因地处两江交汇、风光独特的绝佳位置,一时引来无数人们前往,除了一般布衣之外,还有文人、官宦之人,因此,在桐君山的沿江石壁上留下许多关于桐君山的摩崖石刻。接下来,请大家随我去看一下在位于半山腰的一处古石刻。这是一方古石刻。古时登桐君山很艰难,既没有道路,更无石级,宋进嘉熙年间,一位姓赵的县官组织民众凿山路,后来民众又资助财物才铺了石级。这方石刻的前半部分记载了这一史实,后半部分记载了百年后元朝张久可第二次开路的史实。张久可(也有人称可久),字伯远,号小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曾在桐庐任典吏,官小职卑,仕途上很不得志,于是放怀诗酒,浪迹江湖,他专写散曲,留存作品850余首,为元代散曲作家中传世作品最多的一位,对后来明清曲坛影响很大。

各位,在后山下山途中还可看到一块石碑,是南京中医学院教授吴贻谷撰文并书写的“赞桐君”,碑文仅用了80个字,高度概括和颂扬了中药鼻祖桐君在山上结庐炼丹、行医采药的功绩。再往前行大家请随我去看一下张可久的另一方石刻。这一方石刻和山上的记事石刻一样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虽然年代久远,但仍然清晰可辨,两方石刻说明了散曲家张可久曾两次登临桐君山。

接下来,我们将到达桐君山游览的最后一处景点——“桐君亭”。这是为纪念桐君老人而建造的,亭高5米,造型舒展别致,结构精巧,显得古朴、典雅、庄重。亭子门楣上的“桐君亭”匾额,气韵生动,神采飞扬,是原军事医学院教授、80高龄的范行准挥写的。亭内这方青石碑刻高200厘米,宽90厘米,碑石阳面“药祖圣地”四个大字刚劲有力,文笔流畅,气势雄伟,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当代著名中医大师董建华手笔。

好,各位,桐君山的游览就到此了,接下来我们要去游览本景区的第二部分——富春江七里扬帆,在游完山后,再玩水,感觉一下身在富春江,坐在小船上,品一杯清茶,扬起风帆观两岸风光的趣味。

富春江七里扬帆

各位游客,参观完桐君山,拜访过中药鼻祖后,我们就要登上停泊在江边的小木船,去真切地体味一下富春江上看两岸风光,观桐庐古镇风情的感觉。

各位,小船已拉起风帆,就要起航了,悠悠富春江水带着我们将此行的游览推向高潮。富春江,全长110公里,是中国除了长江、桂林漓江之外的第三大山水风光带,“山青、水清、史悠、境幽”构成其独特的山水人文环境,是国务院于1982年公布的我国第一批四十四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上游新安江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的六股尖,其中一段在1959年时修建新安江水电站蓄水而成为了一个大水库,也就是现在的千岛湖,中游段从梅城至萧山的闻家堰,下游是钱塘江,经杭州湾流入东海。整个这条江以桐庐至梅城这一段风光最为秀丽,历史上从古至今文人墨客都是被这段江面的美景所倾倒,尤其以唐、宋诗人为最多,如李白、谢灵运、陆游、范仲淹、李清照等,所以我们这条旅游线在以前也被人们称为浙西唐诗之路旅游线,现在它又成为浙西名山名水黄金旅游线上的一个亮点。

清代诗人吴嗣绾有诗云:“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各位游客,作为今人的我们能够在这样诗般的意境中饱览这奇山异水,也不失为会享受生活了。好,各位,请往这边看,这就是天目溪和富春江的水流交汇处,桐君山就是处于这样一个两江汇合的地方,整座不高的山体远望就象浮在水面上一样,如翠玉浮水,所以,也难怪人们称它为“浮玉山”了。在天目溪上还有一座悬索桥,以前这里是一个重要的水运港口,往来船只很多,从桐庐县城到桐君山要靠摆渡才可以来往,为了解决桐庐市民能够更方便地去桐君山,在1995年,由桐庐旅游公司投资500万元,建造了这座悬索桥。桥长220米,宽仅3.5米,是一座人行桥,每到傍晚这里便聚集了很多人,人们在此可以乘乘凉、吹吹江风,也可以到桐君山上的茶室去品一杯香茗。

各位游客,我们的船依然在前行,在这里,大家一定会问,这里为什么称“七里扬帆”呢?这是因为过去富春江上游七里泷一带滩多水急,舟楫经过此地,都要在此等候东风的来临,以借风力上行。每当东风一起,千帆竞发,梢公的号子响彻云天。七十里的路程,借助东风仿佛只走了七里一样,所以有“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之说,当然,这“七里”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用词而已,主要是指这一带行舟之困难。1968年,在七里泷口建造了富春江水电站,险滩变平湖,帆船也渐渐被机动船所代替,“七里扬帆”景观也随之消失了。为了使这一古景观再现,1997年,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经过精心筹划,投资600余万元于1999年5月1日正式推出了“七里扬帆”景观,使富春江上当年的胜景在绝迹了三十年后,又重现昔日的风采。

各位,舟行水上只见两岸小镇高楼林立,间或还有一处飞檐翘角半隐半露,既富现代气息又不失古朴,偶尔钟楼的整点报时声传来,余音袅袅,这就是桐庐镇。桐庐镇历史悠久,镇上建于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的开元街便是昔日桐庐繁华的历史见证。总面积6平方公里,目前全镇人口大约10万,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条件,成就了独特的小镇风情。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境内多丘陵山地,两条江流过,形成了冬暖夏凉的江南小气候,夏季更是一处清凉的避暑胜地。

各位游客,现在映入眼帘的是临江的一条绿色长带,这就是紧连县城的江滨公园,东西长1800米,宽25米,总面积近百亩,这里原来是一片淤积的荒滩,而现在则成了桐庐市民最喜爱的地方。夜晚,坐在江边,聊聊天,听听音乐,看江面上渔船点点,两岸万家灯火,一幅祥和的气氛,与古桐庐镇隔江相对的便是桐庐县城的新城区,我们可以看到,新城区新气象,无论是布局,还是建筑风格,都是按照统一的规划,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桐庐县城最繁华的中心地带。

船行到此,可以看到就在前方有两座大桥,远一点的叫富春江大桥,也称富春江一桥;眼前这座叫富春江二桥,因一头连着桐庐镇的繁华商业街迎春街,故也称迎春桥。这两座大桥飞架在富春江上,为富春江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称此景为“双桥入画”。

桐庐从三国东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开始设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了,长期以来,尽管桐庐人民一代又一代做着各种各样的美梦,但还是改变不了“一江隔南北,两岸长相叹”的局面。1991年10月,富春江上的第一座大桥—富春江大桥的建成终于结束了富春江自古无桥梁的历史。富春江一桥,总投资2150万元,全长812米,桥面通行车道宽10米,终于圆了人们可以“走”着来往的梦想。眼前的这座富春江二桥建于1996年,全长1021米,宽15米,是两岸人民现在来往的一座生活用桥。

好,各位游客,过了两桥以后,我们的眼前顿时一亮,一排青翠的山峦如屏风般耸立江边,这就是“十里排门山”。相传,排门山从前叫牛山,山中有一大石窟,里面藏有仙界的十八头一尺八寸长的金牛,玉皇大帝为了防止凡人去偷金牛,即命霹雳大仙把牛山劈成陡崖峭壁,使凡人无法辨认石门的位置,因山势如同城内街道的排门,后人就把牛山称为排门山了。

各位游客,我们的游程主要是以两桥为中心,到排门山掉转船头回到桐君山码头,所以,在此请各位坐稳,我们要掉转船头了。现在,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桐庐的特产。桐庐因此处浙西山区,除了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外,山珍野味也很多,有野生的蕨菜、黄花菜、青笋干、山核桃,还有最富盛名的高山雪水云绿茶、苦丁茶,以及近几年来出口量非常大的烤薯、钟山豆腐干等。富春江里的野生鱼更是鲜美无比,江中有80多种鱼,除了平常大家常吃的一些鱼外,最具特色的当属鲥鱼和子陵鱼了。鲥鱼是每年

4、5月份的时候从海里沿钱塘江游到富春江产卵,全身呈白色,每当渔人用网捉到此鱼的时候,它不会向其它的鱼儿一样乱跳,而是一动不动,生怕损坏了它的鳞片,所以也叫惜鳞鱼,这种鱼在烹煮的时候鳞片不用刮掉,适宜清蒸,遗憾的是在1958年富春江水电站的建成后,水位上升使得水体温度有所变化,现在这种鱼已很难得一见了。另外还有一种叫“子陵鱼”,身体细长不足3厘米,每年7—9月份成群结队沿江至子陵滩一带聚集,当地人认为它们是在朝拜严子陵,故得“子陵鱼”之名,此鱼肉嫩鲜美,独具风味,可红烧,可作羹,是上好的一道佳肴,所以,也难怪当年毛泽东在劝柳亚子先生回国参加建设工作时写道:“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各位游客,桐君山·七里扬帆只是我们桐庐众多景点中的一处,接下来,我将把桐庐最具特色、最典型的山、水、林、洞风光片放给大家看,各位可一边品茶,一边欣赏。

第3篇 桐庐大奇山森林公园导游词

桐庐大奇山森林公园导游词

(山门前)各位团友,欢迎大家游览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我是景区的导游员,希望各位在我的陪同讲解下玩的开心,游的尽兴。

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一处以森林资源为主体的自然景观。山体海拔609米,左右各有一座山峰突兀延伸,大奇山位于中间,宛如莲花宝座,所以古人称之为“寨基山”,取其安营扎寨之意。因为山势奇特,气势磅礴,所以有“江南第一名山”,之称。1992年底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3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大奇山整个林区面积是7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公园内林木树种繁多,还有许多的经济类品种如银杏、杜仲等。鸟类有81种,兽类有39种,蛇类有14种,其中云豹、穿山甲为国家一类、二类保护动物,好,接下来就由我来带领各位进去游览。

(山门)各位游客,到了这里,我们可以发现,眼前的这座山门很特别。这是由四株大小不等的树组成的雕塑造型,看上去恰似四位英姿飒爽的卫士在恭候你的到来。同时也象是提醒我们爱护森林要从小小的一草一木做起。它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设计,浙江美术学院的师生们制作的。而门台则是大奇山的标志。上面“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这九个字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冯其庸所题。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是江苏无锡人。 各位,请往前方看,山门里有一棵古樟象一位慈祥的老人正欢迎我们进去游览。

(杉松迎宾)一入检票口,森林公园的意境就很浓了。各位游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植物的海洋,走进天然的氧吧去尽情感受这来自大自然的赐与。 各位请看,在右侧我们的身边有一株枝叶茂盛的伞型大树,你知道这是什么树吗?这是我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果树之一,江南特产——杨梅。根据杨梅果实成熟时色泽不同可分四个品种:白色的水晶杨梅,红色的荔枝杨梅,粉红或浅红色的糖酸杨梅和紫色或黑色的乌杨梅。我们现在看到的属于荔枝杨梅,它个头大,糖分多,每年六月下旬可尝到新鲜的杨梅。但是杨梅的成熟期非常短,农家有这样一句谚语:“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如果要品尝杨梅可要把握时机噢。

各位游客,在游步道的两旁伴我们前行的是高大挺拔的松树,体现出一种高风亮节的精神。松树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我们看到的这个品种是马尾松。它的环境适应力很强,靠种子繁殖,所以也叫“飞子成林”,被誉为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另外还有国家二类保护树种——金钱松,待会在我们沿途经过的地方会看到很多。 当然,除了松树之外,游步道两旁还有杉树。杉树耐腐蚀,不受白蚁蛀食,又具有芳香气味,是上好的用材树。这一景叫做“杉松迎宾”。 越过杉木林,各位游客,一片盛开着白花的广玉兰又在迎接我们了。广玉兰是一种优良的城市绿化观赏树木,但是大家知道吗,广玉兰是我国玉兰花的洋姐妹,所以又叫洋玉兰,它原产于北美,是漂洋过海来到我国的。玉兰花是先开花,后长叶,广玉兰则是先长叶,后开花。

(竹径通幽)好,各位游客,带着广玉兰的香气,我们来到了一大片的毛竹园。这片行竹园有20亩,拥有近6万株毛竹。这种竹因笋的外壳有一层细细的毛而得名。春季的时候,一天能拔节1—2米,50天左右成竹。各位,不知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有的毛竹的竹杆呈青色,竹节上在白毛,有的竹杆呈青色,节上却无白毛,有的竹杆偏黄节上无毛,它匀分别是新竹、次年生长的毛竹和三年的毛竹,如果竹龄超过三年的话就必须要砍伐、更新了,这也是很无可奈何的事啊。说起毛竹,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另外一个品种—箬竹。等会上山的途中也是可以看到的。箬竹是桐庐出口量较大的农产品之一,叶面比较宽,大的有五、六寸宽,好似一叶小舟,可以用来包粽子,作乌蓬船和斗笠帽等。

(金牛潭)透过幽幽竹园,“柳暗花明又一村”,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充满着乡土气息的茶楼出现在我们眼前。各位,这就是金牛潭茶楼。有兴趣的话,你们可以登上茶楼,去细细品茗一翻大奇山特有的野生苦丁茶。 茶楼的门前还有一座古老而原始的水天桥和一个拥有神奇而美丽传说的金牛潭。传说当年有水牛精在山中修炼,有一日,他悄悄地偷走观音净瓶中的柳叶,希望早日得道成仙,匆忙中将柳叶吞进肚中而变成金牛。事发后,被观音罚至石景源治水,晚上在潭中休息,金牛潭便由此而得名。

(青青世界游乐园)各位游客,走到此,我们可以听到一片欢乐的笑声传来,这里就是青青世界游乐园了。我们在走的时候大家不知有没有发现,我们走的地势是先“下山”在“上山”,这就与别处游山不同了。青青世界游乐园的所有设施均是就地取材。跷跷板、滑梯、平衡木等,有趣极了,接下来让我们也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石景源峡谷风光)游好青青世界后,我们来到了一个绿色的竹门前。此竹门即不对称又不工整,而门前的石子路又偏偏是斜的,我们称之为“歪门斜道”。进了这扇门,就是石景源了。这里的景观主要以水、溪、石、峡谷为主。整个石景源景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游览路线有5里,沿路大小水塘星罗棋布,水质清澈透明。在五里路的游步道上,有木桥、铁索桥、绳索桥等6座,木栈道、碇步道、亭子等伴你尽赏大奇山美景。山中的栈道有高出地面的,有悬在空中的,也有紧贴山崖的,大家走的时候可一定要小心。另外,在源头还有一处落差25米,宽约5米的龙潭瀑布,漂亮而壮观,各位可一定要坚持到底噢。好,各位游客,由于大家兴趣爱好、体力不同,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游览了。我会在半山腰的知青渠等你们。

(知青渠)各位,我们现在所站的石板下面是一条渠道——知青渠。这条渠道是当年下放到此的知识青年为饮水而建的,故名“知青渠”。走到此,各位游客,我们可以看到前方有一道石坝,这就是天池了。仿佛就真的跟传说中的天池一样,清澈的山泉汇积蓄水而成为一片大水塘,在这高高的山腰,水底的游鱼、水草历历可见。难得的好水,大家不妨到近前去留个影。

(大奇禅院)各位游客,大奇山除了具有优美的山水风光之外,更有着久居而成的人文。据清朝乾隆县志记载:明朝万历年间,也就是在220年前的推官张继栋买山建庵,当时的知县题名曰:“云栖精舍”。天启七年,也就是公元1626年,知县陈景璐建山门题名曰:“大奇禅院”。崇桢年间僧侣募集,建“观音阁”。那时山上佛像有数百尊,僧侣众多,常年香火不断。现在大家看到的“云栖精舍”是1994年新建的,里面的送子观音像,是浙江美术学院的师生创作。

拜好了观音,我们就要下山了。下山的路大部分属于原大奇禅院的开山僧人所建的老路,台阶不太平稳,高低度不一,请各位千万小心,注意脚下的安全。在下山的途中,各位还可欣赏到大奇山特有的云雾奇景。

(中日友好林)各位,下山后迎接我们的这一景观是“中日友好林”。这里是一片从日本运来的扁柏,浙江省与日本枥木县是友好城市,1992年,浙江省林业厅赴日本考察时,双方签订了一个建友好林的协议,地址就选在了桐庐的大奇山脚。1993年3月12日,这些代表中日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扁柏就在大奇山扎根了,现在这片扁柏已经长成林了。

好,各位,到此,我的导游讲解就结束了,二个小时的相处,非常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配合,希望大奇山之行能给各位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也希望大奇山的美带给你一份美丽的回忆,再见。

第4篇 浙江桐庐大奇山风景区导游词

大奇山国度丛林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在富春江南岸,是一处集江南山川与草原风物于一体的综合性丛林公园。

大奇山又称'塞基山',史称'江南第一名山'。境内有山峦、怪石、峡谷、溪瀑,以雄、险、奇、秀、旷著称。

大奇山国度丛林公园距320国道1公里,与桐君山、七里扬帆、富春江小三峡、严子陵钓台配合组成富春江旅游板块。

制止xxxx年,大奇山国度丛林公园内有动物一百三十余种,个中兽类39种,旅游宝典,禽类81种。动物首要有山鳗、石鸡、娃娃鱼、黑麂、山鹿、款子豹、云豹、灵猫、穿山甲等。

有木本植物和灌木近千种。植物首要有苦丁茶、款子松、马尾松、杉树、杜鹃、广玉兰、杨梅、苦槠、毛竹等,个中国度掩护植物有13种。

制止xxxx年,大奇山国度丛林公园内,景点首要有石景源峡谷、金牛问奇居等。公园环绕绿色主题,开发了青青天下、童趣园、烧烤场、洗浴潭、鱼乐土等游乐办法。

石景源峡谷

石景源峡谷景区,依托天然山溪、谷源,路、桥、亭、廊因地就势,沿途的石亭、木亭、草亭、廊亭、斜亭、方亭、半亭、矴步、石桥、木桥、索桥、网桥等都借势造景。

金牛问奇居

金牛问奇居是金牛潭边建有的一座特色茶室。茶室通体木构情势,依茶园而建。内部铺排为宜兴紫砂茶具和武夷山根雕茶几、茶椅,用高架镂空圆木引来的山泉沏茶。山泉通过大木茶壶滴漏和十五只吊桶忐忑不安自动动弹方法,将泉水绵绵不断输入茶室。

蒙古包景点

蒙古包位于大奇山脚,共有56座散布于花卉中,内部办法按星级旅馆制作,尺度客房、巨细集会会议室、特色餐厅、娱乐中心包罗万象。

桐庐大奇山导游词

第5篇 浙江桐庐大奇山风光区导游词

大奇山国度丛林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在富春江南岸,是一处集江南山川与草原风物于一体的综合性丛林公园。

大奇山又称'塞基山',史称'江南第一名山'。境内有山峦、怪石、峡谷、溪瀑,以雄、险、奇、秀、旷著称。

大奇山国度丛林公园距320国道1公里,与桐君山、七里扬帆、富春江小三峡、严子陵钓台配合组成富春江旅游板块。

制止xxxx年,大奇山国度丛林公园内有动物一百三十余种,个中兽类39种,禽类81种。动物首要有山鳗、石鸡、娃娃鱼、黑麂、山鹿、款子豹、云豹、灵猫、穿山甲等。

有木本植物和灌木近千种。植物首要有苦丁茶、款子松、马尾松、杉树、杜鹃、广玉兰、杨梅、苦槠、毛竹等,个中国度掩护植物有13种。

制止xxxx年,大奇山国度丛林公园内,景点首要有石景源峡谷、金牛问奇居等。公园环绕绿色主题,开发了青青天下、童趣园、烧烤场、洗浴潭、鱼乐土等游乐办法。

石景源峡谷

石景源峡谷景区,依托天然山溪、谷源,路、桥、亭、廊因地就势,沿途的石亭、木亭、草亭、廊亭、斜亭、方亭、半亭、矴步、石桥、木桥、索桥、网桥等都借势造景。

金牛问奇居

金牛问奇居是金牛潭边建有的一座特色茶室。茶室通体木构情势,依茶园而建。内部铺排为宜兴紫砂茶具和武夷山根雕茶几、茶椅,用高架镂空圆木引来的山泉沏茶。山泉通过大木茶壶滴漏和十五只吊桶忐忑不安自动动弹方法,将泉水绵绵不断输入茶室。

蒙古包景点

蒙古包位于大奇山脚,共有56座散布于花卉中,内部办法按星级旅馆制作,尺度客房、巨细集会会议室、特色餐厅、娱乐中心包罗万象。

桐庐大奇山导游词

第6篇 桐庐瑶琳仙境导游词

桐庐瑶琳仙境导游词

诸位游客,你们好!大家远道而来,我们表示热情的欢迎。首先,我把瑶琳仙境的基本情况介绍一下:

瑶琳仙境是个石灰岩的大溶洞,按洞体结构共分七个洞厅,总面积为28000平方米。整个景区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天然的溶洞景观,第二部分是三十六计蜡像馆和妙峰苑,整个景区面积达50公顷。目前可供游览的溶洞前四厅,面积为16000平方米。今天就由我担任导游员,陪同大家游览这个地下乐园。瑶琳仙境以它“奇、秀、雄、深”的景观,被誉为“全国诸洞冠”,并荣立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列。祝愿大家游得尽兴,玩得开心。

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仙境的前厅。你可能会觉得好象进入了一个奇妙和神话世界里。它与洞外的现实世界虽然只有一步之差,但却有人间与仙境的区别。这正如宋朝有位叫柯约斋的诗人,在他的游瑶琳仙境诗中第一句所写的那样:“仙境尘寰咫尺分”。这首诗的第二句是“壶中别是一乾坤”,诗人把这个洞比作一个壶,大家看这个洞上小下大,还真有点象壶。进入这个神奇的壶里,就另有一番天地。这里有天、有地、有水、有山。请看,上面象是朵朵云彩,又如无数朵倒垂的莲花,就好象一片莲花云。而那边远处好象有个小小的山村,犹如一幅美丽、宁静的山村油画。这里仅是我们今天要观赏的一百四十分之一,真正的美景还在后面,请游客们往前进。

迎宾门这儿名叫迎宾门,听说诸位光临,雄狮、大象站在门口欢迎,所以也称为“狮象迎宾”。看,这是一头蓬头大狮子,这是它的大鼻子,这是大嘴巴;那是一群大象,那是它们的长鼻子。请大家入迎宾门,进第一洞厅游览。

百景厅游客们,我们已经到了第一洞厅。根据清朝乾隆时的桐庐县志记载:传说瑶琳洞里有一个“神仙游集之所”。现在我们就已来到了这个神仙游乐、聚会、观景、吟诗的场所。先请看这正面的一支石笋,象是一位披着斗篷的仙人,正飘飘悠悠地前来迎接大家,我们称他为“迎客仙”。让我们随着迎客仙的指点来逐个地观赏这一景。

请看对面,有群山、有树林,好象还有一座座亭台楼阁,后面象是有一个很深很深的庭院,那大概就是神仙们经常游玩的地方。再往那边看,上面象不象一个舞台,现在幕布已经徐徐拉开,待一会儿,也许你们能见到仙女们出来轻歌曼舞。在这群仙出没的地方,除了有一株株玉树、一片片玉林,还有些动物。你们看那里象不象一头肥猪,这儿象躲着一只羚羊,前面红光照着的石笋象是鲤鱼跳龙门,那是头,那是鳍,那是尾巴。按传统说法,这是吉祥之兆。大家今天能看到,来年定会吉祥如意。

那是一方瀑布,大概是神仙们赏景、吟诗的地方。你看瀑布前面好象立着一位头带方巾的书生,也许那是元代桐庐籍诗人徐舫,据记载他曾在洞内生活过一段时间;也有人说他是李白,正面对石瀑在吟诗,请大家随我到近处观看。

石瀑这石瀑也称为“银河飞瀑”。它正奔腾呼啸,飞泻人间,你们看飞瀑中还有闪闪发亮的点点银星。这方石瀑有七米高,十三米宽,是目前国内罕见的景石,可谓“天下奇观”,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尽,疑是银河落九天”。

看到这里,游客们一定很想知道这方石瀑是怎么形成的?这是由于洞壁上有很长的裂缝,从中有成片的水流出来,徐徐而下,当水气跑了,碳酸钙就沿洞壁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就形成现在这种石瀑。雨季可以看到淙淙流水沿折皱而下,缓缓流入水池。再请大家欣赏一下池中神幻的倒影,这是多么美丽而迷人的景色。我们就把这“银河飞瀑”定为瑶琳仙境的第一大标志。

请大家再往前直,这是“猴子捧仙桃”,上面是“熊猫戏球”。游客们,在这洞壁上曾发现了中国犀牛牙齿化石的残余,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有关单位考察,瑶琳洞共有40种洞穴动物,初步鉴定的有35种隶属于6个门、14纲、28科、32属,其中聚集量最大的是蝙蝠。现在有时还会遇到它飞来飞去与游客戏耍。在游览过程中,还能见到什么动物呢?请随我到这边观看。

金鸡观瀑这里是一对金鸡在观赏美丽的石瀑。你们看,这是大公鸡,边上是一只大母鸡,这一景称为“金鸡观瀑”。

游客们,初探瑶琳时,工作人员就在这“金鸡观瀑”的右后方,捡到了刻有“方舟”两字的一面铜镜。“方舟”为诗人徐舫的字号。元末,徐舫曾在洞中避难,可能是那时遗落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了。前面是石台阶,请游客们抬头看,慢慢走。

聚仙厅这里是“聚仙厅”。看,那是一对守门的石狮子。这里还有三口大钟,据说,这三口大钟一敲,群仙就来聚会,所以称为“聚仙钟”。看,这上面还有两个聚会未归的老神仙。三口钟都在哪?请大家找一找。(稍停片刻)这是一口,这边还有一口,看这钟上面,还停着一只山鹰呢。还有一口在哪儿?它藏在石帷幔里面,不信你们往里瞧瞧。据中国科学院地质专家考察,这口钟形成的历史已经有十四万五千年了。

这口钟的前厅的壶都属于喀斯特溶洞中的一种洞顶涡穴,沿内还有多处,在三厅出口处的洞顶上有一排四个,它的形状象倒扣的锅,所以也叫溶岩天锅。在四厅入口过道上方,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更小的涡穴,故称为洞顶酒涡穴。

请大家不要大声喧哗,你们看,在这池中有一只乌龟,它非常怕羞,一听见喧哗声就往回爬,躲进洞里去。现在它还没有进洞,大家快来看呀。据说这是一史仙龟,传说仙龟是长命百岁的,今天能见到这只仙龟,就是预示着大家将健康长寿。再请大家看看池中的倒影,洞中有洞,神幻莫测,洞中这样的倒影有多处,而且各有千秋,请大家沿途注意观看。

这多象天安门前的华表,上面象有九龙盘绕,故我们称它为“瀛州华表”,它有七公尺高,是瑶琳仙境的第二大标志。根据岩溶滴水成石的过程推算,它的形成应需几十万年,它与石瀑的形成有所不同,他是由于渗透到岩溶穴顶部的水,商落在洞穴的底板上,自下而上的生长形成的碳酸钙沉积物,简称是渗透水流形成的,它绝大部分形状象笋,所以学名叫石笋,瑶琳洞内的石笋千姿百态,大的有这个“瀛州华表”和洞内的第四大标志“瑶琳玉峰”,小的有这“大小乌龟”和二厅的“猫”,还有什么属于渗滴水水流形成的景观呢?大家回忆一下(稍等片刻),对了,有迎客仙,有鲤鱼跳龙门,有那对金鸡,还有那对守门的石狮子,这些都是孤立的一个个或一对对的石笋,还有一片片的石笋群,形状更为壮丽,一会儿我陪大家去三厅观看。

前面有一排石草帽帷幔,绚丽鲜艳,银光闪闪。请大家注意观看。往前去是单人狭道,请按顺序走,注意安全,注意保护景石。

琼楼玉宇现在我们来到了“琼楼玉宇”前,你们看,这上空好象一只山鹰在盘旋,它的下面象个披甲戴盔的武士在守卫。在这片玉树中,好象有一座座的亭台楼阁。

游客们,1979年9月初探瑶琳洞时,工作人员就是从这条路的顶端一个直上直下的洞口,带了矿灯,拿了火把爬进来的。当时洞内既无光亮,也没有这些道路和石台阶,如今,经旅游工作者们多年的开发、建设才有了如此规模的游览环境。真可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呀!下一景是“广寒舞台”。

广寒舞台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广寒舞台”,这个舞台不同于其他舞台的是,台上的一切设施全是溶洞中各类天然景石组成的。请看,徐徐拉开的幕布,称之为“石幔垂台”。台上面红光高照的两个宫灯是由麦状水流形成的钟乳石。舞台右侧的大柱是由洞顶上挂下来的钟乳石和洞底长上去的石笋衔接起来形成的石柱构成的。这就是“广寒舞台”奇妙之处了。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初探瑶琳洞》里,仙女们就是在这舞台上翩翩起舞的。看过《少林小子》电影的游客您熟悉这景吗?这就是三凤给三龙送鸡汤的地方,瑶琳洞内还有多处景色曾在这部影片中出现,一会儿,我一一地指点给大家。

看,这多象是美玉雕琢出来的树林,又象是山玉珊瑚堆积成的珊瑚林,也有的游客说,这象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我们称它为“玉树琼林”。瑶琳洞开放初期,这一景石晶莹洁白。但十几年来随着上千万游客进洞游览,随着洞内灯光的照射,景石的颜色变暗了。这是一大遗憾,如何防止或消除景石的这种变化,恳请广大游客能提供好办法。

珍宝宫看,这里山中有山,洞中有洞,珠光闪闪,满目琳琅,是传说中仙家储藏珍珠宝贝的地方。你们看,这上面象是悬挂着一支古剑。这里象是收藏着一只龙角,里面有一只小猴子专门看守这件宝物。这景称为“珍宝宫”。这支酷象宝剑的景石,是从岩溶洞穴顶部向下生长的以碳酸钙为主的沉积物。形成初期仅为较小的洞顶突起,而后逐渐增长,一般中部有空心管,形似钟乳所以学名称它为石钟乳。这也是洞穴中常见的沉积物,他的形大辩论也是千奇百怪的,在游览中大家可以留意观赏。

灵芝仙山这座山上长满了灵芝,称为“灵芝仙山”。看,这是一头单峰骆驼,据说它是王母娘娘派来运载灵芝的。在这灵芝山前有一只石狮子,请注意看,这只狮子好象闭着双眼,据说这是只爱打瞌睡的懒狮子,所以还有一只小小的青蛙也来守卫这些灵芝草,一旦有妖魔来偷盗,机灵的小青蛙就一跃而起,向狮子报警,这景称为“狮蛙护山”,小青蛙在哪呢?看,它躲在这洞里。

游客们,请看那路口的山崖上,立着一位躬着身、背着手的老神仙在这迎接大家进入第二洞厅呢?对面还象停着一只鸽子,它要飞向二厅、三厅报告大家即将光临的信息,让鸽子先去报信,我们继续游览第一洞厅。(仙乐厅)这里是群仙欣赏美妙音乐的地方,称为“仙乐厅”。那并排挂着的一组“编馨十八片”,比北京天坛公园的编馨还多两片。它的声音高低分明,有的浑厚,有的清脆,能敲出非常美妙的声音。

瑶琳洞内不少石头能敲出好听的声音,有的象钟,有的象鼓,有的象琴,所以古书记载:“洞内石有钟鼓云声”。如果都敲起来,叮叮当当,洞里就象个音乐厅了。但是为了保护景石,请大家先不要敲打。一会儿到第三厅,我会指引大家去敲一个会出声的石鼓。这组石编馨和刚才大家见到的石帷幕舞台上的石幕布一样都是由饱含重碳酸钙的薄层水,从洞顶或洞壁成片流出,沉积成贴壁垂吊的波状褶裙形的流石,形状好似幕布、帷幔,有的还象西洋乐器中的大竖琴,所以称为石幔、石帘。

请看前面,那是神仙聚会的地方。先看对面的仙山上象坐着一尊高额长须的老寿星,那莲花宝座上的很象“观音大士”。瑶琳洞内共有二尊“观音大士”,这是天然的,后面还有一尊是人工制作的,一会儿在“神仙世界”大家可以看到。

再请越过仙山往前看,那儿象有个披着袈裟的老和尚吗?他双手合十在念经,在为大家祈祷,保佑大家旅途顺利,合家欢乐。

紫竹林请看,那是一头麒麟,它背上载着个宝物,昂头朝向观音,称为“麒麟献宝”。这儿称作“紫竹林”,看这竹节、竹鞭形态那么逼真,这种竹林是怎么形成的呢?由于洞内地下水的不断运动,产生了侵蚀溶蚀作用,而使上层洞底的堆积物失去稳定,使这一根根的小石柱被拉裂或断开。如果沉陷后幅度较小,随着碳酸钙的继续沉积,使拉开的石柱又被重新“焊上”,就成了石柱上鼓起的一节节竹节和竹根。游客们,第一洞厅游览到相结束了,它的面积是4400平方米。这个洞厅由于游览路线曲折回环,使我们感到好似进入了迷宫,厅内景石形态极丰富,有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狮象迎宾”、“银河飞瀑”、“石幔垂台”,有形态逼真、造型优美的“灵芝仙山”、“广寒舞台”,还有小巧秀丽的“猴子捧仙桃”、“金鸡观瀑”、“石蛙护山”。瑶琳仙境四大标志在这个厅内有两个,一个是银河飞瀑,一个是瀛州华表。这些琳琅满目的景观,让人目不暇接。

桃花源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第二洞厅,第二洞厅的景色与第一洞厅有很大的不同。

请看这一组景色,有山、有水、有洞、有石,多么象宁静优雅的富春江山水啊!你们看,那江边的石洞里,象有一个老人在钓鱼呢,有人说他是姜太公,也有人说他是严子陵。这片美丽的山水使人想起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我们就把这儿叫“桃花源”吧!而那对面呢,就是“桃花源”中的“武陵村”。

现在我们就到“武陵村”去看看吧。不过道路较为曲折,途不还有小小的风波。

龙王殿这下面黑乎乎、乱七八糟的是什么地方哟,有人把它叫做“打翻的龙王殿”。这是怎么回事?说起来还蛮有趣呢!

原来这“桃花源”、“武陵村”的明媚风光,使东海龙王大为嫉妒,它老是兴风作浪,把大水涨到岸上,冲进“桃花源”、“武陵村”来。于是,大家就联合起来,捣毁了龙王殿,吓得海螺逃上岸,海龟往上爬,大家还造了一座镇海塔,把龙王镇住了,你看,龙王一动不动,束手无策地锁在海里,他的脸、胡子、鼻子打塌了,一只眼睛打瞎了,哭丧着脸。你再看看,那上面的侧面投影就更清楚了,那是龙王的头冠,那是鼻子,那是胡子……

那边地龙王忠心耿耿的大臣龙虾。看:尖尖的头,一节节的壳,正尴尬地回头看着这倒霉的龙王。只有镇住兴风作浪的龙王,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所以把这儿叫作“打翻的龙王殿”是有深刻寓意的。

当然这段故事是我们编出来的,故事中的龙王、龙虾、海龟、海螺也只是一些不同形态的石笋罢了。镇住了龙王,世外桃源就更美了!我们快到“武陵村”去看看。

武陵村这一景称“武陵村”。看,一株大菩提树绿荫遮天,亭亭华盖着整个村子。看这儿,象一条洁白瀑布奔泻而下,这象一片茂密的树林,这是一垛丰收的谷堆。金光灿灿的稻谷闪烁发亮,为了防止老鼠来偷吃,一只猫在守护着谷堆。请大家在附近找找看,猫在哪?对了!那只猫居高临下地在上面守卫着呢。

游客们,虽然上面一段段介绍是我们编出来的,但大自然这位雕塑大师把这些景石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自然、和谐地构成了我们导游的素材,可谓妙极了。所以有的游客称瑶琳仙境的一游为“神游”,你有这个体会吗?

现在好象的“山重水复疑无路”了,不,路在这里,看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这是第二厅通往第三厅的休息厅,大家可以休息一下。观赏这人洞的同时,大家一定想知道瑶琳仙境这个石灰岩的大溶洞是怎么形成的,是神仙创造的吗?不!形成这种景观的溶洞必须具有三个条件:一是地质构造为含有碳酸钙元素很多的石灰岩,地质学上称他为沉积岩;二是地面上要有裂缝;三是流动的水,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石灰岩这种可溶解的岩石,见水之后,坚硬厚大的石头就变得软弱无力,可雕可塑。据地质部门测定:两亿年前,这里是海,由于地壳的变动,成了陆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经过裂缝下渗,石灰岩慢慢被溶解,再加上地下水的冲击,在这骆驼山下形成了洞,一会儿大家进第四洞厅,就可看见这股有功劳的地下水。洞内那些千奇百怪、栩栩如生的石笋、钟乳石、石瀑、石柱、石帷、石盆、石花……等洞穴景观都形成于35万年以前(中更新世中期)。瑶琳洞是我中国部中亚热带湿润区沿海地区的喀斯特与洞穴的代表,既不同于南方,也不同于北方和西部高原、山区喀斯特。

群狮厅这里称为“狮子厅”,据说这个“狮子厅”里共有大大小小狮子五十头,可是现在剩下的只有四十五头了,还有五头到哪里去了呢?大家回忆一下:一头狮子到进口处的“狮象迎宾”管大门去了,两头在第一洞厅的“聚仙厅”门口欢迎大家,“灵芝山”前有一头,还有一头在第三洞厅的“极乐世界”表演狮子舞去了。等一会儿大家可以看到。所以现在这儿只有四十五头,那么请大家一边休息,一边找找看。(稍等片刻,请游客活动一下)对,这正面的大石笋上面象有个大狮子王席地而坐,边上有好多小狮子,可谓“群狮聚山”。请看这边,这是“懒狮趴地”,边上是“狮子奶奶抱孙孙”,这里还有一对幽会的狮子,这前面还有“怒吼狂狮”,转过来,这里有一对狮子滚绣球,它的附近还有许多狮子,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介绍了。

游客们,第二洞厅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这个厅的面积是2300平方米。在刚才的游览中大家可能已经体会到,它类似一个驼峰形,地势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起伏较大。洞内景石既有玉石雕琢的田园景色——“桃花源”、“武陵村”,也有峻险雄伟的坑谷——“打翻的龙王殿”。

好了,我们接着去第三洞厅游览。

在第三洞厅的门口有两棵很大的合欢树在欢迎大家!合欢、合欢,就是祝大家合家欢乐、幸福美满。请大家沿路注意观看,看看能找到这两棵合欢树吗?

前面是峡谷小道,路很陡,请注意安全,慢慢走,对上年纪的游客请互相照顾一下。

这里称为“灵山峡谷”。峻险的峡谷中雨季可听到涓涓流水声。这里地势低,与前面“打翻的龙王殿”和“群狮厅”形成了第二洞厅驼峰形地势。

第三洞厅请看,这下面就是两棵枝干并列的合欢顶替。合约会树属豆科。大家注意看,洞壁上的钟乳石不单单象枝繁叶茂的树枝、树叶,而且好似有一个个肥肥大大的豆荚。可见,天宫仙界的合欢树与人商的合欢树也非常相似。

诸位,请看这边,那形态奇特的石笋层层相叠,高耸云天,气魄多么宏伟。这儿有三十米高,各位是否有“山外青山天外天”的感觉呢。

游客们,通过前两个洞厅的游览,不知你有否发现溶洞景观的欣赏规律,那就是:想想看看,越看越像。那么下面就请大家随着我的指点,用这个方法来观赏对面这一景。

你们看,那高高的云端上有个洞,两扇洞门紧闭着!这象不象《西游记》里牛魔王的洞府,孙悟空来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铁扇公主把洞门关了,孙悟空吃了个闭门羹。孙悟空在哪儿呢?看那洞门上面不就是孙悟空吗?他借不到芭蕉扇,正急得抓耳挠腮呢!再看那一带的石笋多象是些小猴子,那大概是孙悟空的毫毛变的吧。有人还在下面找到了猪八戒,大家不妨找找看。这是一个天然的“翠云洞府”,“神仙世界”里也有一个,而且在那里还可以见到铁扇公主呢!

看这高处,一尊魁梧宏伟的擎天大柱凌空矗立,把这9700平方米的洞厅牢牢顶住,气势多么壮观!它是瑶琳仙境的瑰宝,被誉为瑶琳仙境第三大标志,称它为“玉柱擎天”。这上面的雕琢可谓“巧夺天工”。下面请随我换个角度来观赏右侧这方石笋群。

三十三重天看,对面就是我们瑶琳仙境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我们今天整个参观游览的高潮。你们看,石笋层层叠叠,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如诗、如画、如梦……难怪中国当代著名桐庐籍画家叶浅予先生,一九八一年回桐庐,到瑶琳来参观时,也对这片迷人景色赞叹不绝,说这儿象敦煌的唐代大壁画,象是到了西方的“极乐世界”。画家说的“极乐世界”是指人人快乐、幸福友好的地方。在这“极乐世界”里游客们会找到不少东西,有人在这中间找到了“仙鹤”;有人找到了吉祥的“大象”;有人找到了跳舞的“狮子”;有人找到了腾飞的“巨龙”……那就请大家找找看,看哪位还有新的发现。“三十三重天”实际上是洞中石笋密布、群集丛生而成,共有石笋百余,形态千差万别,有平的、尖的、圆的和凹的四种类型,这些巧夺天工的景观让我们在大饱眼福之余,不能不为它拍手叫好。

看,那里真有位仙人在为此景拍手叫好呢!

宋诗台前这儿是一块天然的大石壁,上面刻有宋代诗人柯约斋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是写瑶琳仙境的,是点题之作。第一、第二句我们已经在前厅引用过了。全文是:“仙境尘寰咫尺分,壶中别是一乾隆坤。风雷不识为云雨,星斗何曾见晓昏。仿佛梦疑蓬岛路,分明人在武陵村。桃花洞口门长掩,暴楚强秦任并吞。”这首诗的从清朝乾隆年间编写的桐庐县志上抄下来的,它有力地说明了宋朝就有不少人来这儿游览,不少文人描绘过瑶琳仙境。这首诗把这个洞称为“仙境”是“壶中天”、是“蓬莱岛”、是“桃花岛”、“武陵村”。这一方面说明瑶琳仙境的历史悠久,另一方面说明自古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瑶琳仙境确实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世界。

这块玲珑别致的石头,据说勤劳的人才能敲响,懒惰的人是敲不响的,能敲得响的游客准能发财(或一定智慧非凡),所以叫它“发财鼓”(或智慧鼓)。游客们如有兴趣不妨一试。瑶琳仙境的美景说不完,数不尽。看!这是瑶琳仙境一侏最美的珍贵石笋,它的色泽如到此如玉,只有天工神匠才能雕刻得这么精致细腻、晶莹可爱,我们称它为“玉树琼花”。

曲桥通幽这里称为“曲桥通幽”。别看这里黑乎乎的,不太起眼,却是一种不多见的洞穴沉积物,叫做“云盆”。由于洞论著稍有倾斜,流水中的泥沙沉积和被溶解的碳酸钙沉淀凝结成为朵朵的云块和个个盆子而得名。

石景园过了“曲桥通幽”,我们来到了“石景园”。请看这边的“海狮接水”,它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石笋,下面大,上面小。上方是一支石钟乳,形成了一个活龙活现的海狮接水造型。再看这边的一支石笋,它的造型刚好相反,它下面小,上面大,是岩洞中罕见的石笋,称为“瑶琳玉峰”。大家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已经看到了瑶琳洞内的“三大标志”:“银河飞瀑”、“瀛州华表”、“玉柱擎天”,而这“瑶琳玉峰”则是瑶琳第四大标志,也是最主要的标志。所以瑶琳仙境很我纪念品,都采用了这个造型。

游客们,从这个角度看“三十三重天”那片石笋群,象不象一片石林,若是将它与“天下奇观”著称的云南石林相比,是否显得别具一格呢。

在“三十三重天”石笋群的右上方洞壁上保存有1300多年前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88)、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探洞者的题字,由于年代久远,已被一层透明的碳酸钙结晶覆盖着。在开发瑶琳过程中,还发现了东汉的印纹陶片,五代、北宋时的古钱以及元朝的青瓷碎片,还有2900年前西周时古人用火的遗迹。这说明瑶琳仙境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了。

瑶琳洞的景观引起了很多电影工作者的兴趣,除了香港电影《少林小子》,在这个洞里拍摄了十多个镜头外,还有电影《碧水双魂》、《凶手与懦夫》、《欢乐的水帘洞》、大型神话电视连续剧《封神榜》……等,现在我们眼前的场景就是当年拍摄时留下的。

观音游客们这一景是观音大士和她的“善财”、“龙女”。“观世音”是佛国众菩萨的首席,也是佛国的第一菩萨,唐代因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而除去“世字”简称“观音”。何谓“观世音”呢?据说众生受苦受难的时候,念她的名字菩萨就会“观”到这个声音,立即前去前救,所以人们把“观世间”看作是一个慈大悲、法力无边的菩萨。大家发现了吗?这尊观音的眼睛会眨眼的,这尊观音有5米高,中国佛教将阴历二月十九日定为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日为成道日,九月十九日为观音出家日,统称“观音香会”。浙江的普陀山、四川的峨眉山、安徽的九华山、山西的五台山这四大佛教名山,会有许多香客拜谒观音,求福求子,这次瑶琳也请了这尊观音。诸位在“观音香会”来拜谒,也会得到同样效果。您若有求于观音的话,可以前去求助,不过千万记住“心诚则灵”呀!

送客廊这儿叫“送客廊”。看,那大大小小的群仙在为大家送行,请游客们再回头看一看这仙境的美丽景色吧,那祥云缥缈、仙雾腾腾的美好意境,让我们再一次尽情享受吧!

今天,诸位游览了瑶琳洞不仅获得了美好的感受,还了解了一些有关溶洞的科普知识。当年(1982年)已故的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老先生游完瑶琳仙境后曾感叹:“瑶琳洞曲折有致,为全国诸洞冠。名为仙境,实不巫也。”诸位游客游完了此洞,您是否也有同感呢?

桥端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银河桥,从这边看三厅9700平方米的美景尽收眼底,诗人田间在1983年3月游完瑶琳洞以后,挥笔题词“狂洞、狂仙、狂景、狂观”,不知各位看了有没有同感。在开发瑶琳时,我们右前方的石壁上发现了2900多年前西周时古人用火遗迹,这些都说明了瑶琳仙境的历史悠久。瑶琳仙境面积总共28000平方米,今天我们游览前四厅面积16000平方米,它的特点是“奇、秀、雄、深”,后三厅的特点是“大、广、空、粗”,可能大家已经感受了,现在我们所站位置的景石与前四厅截然不同,它还处于雏形阶段,里面有很长一段水路,卷曲石、石花、鹅管石等发育非常丰富。以后,将建成新的景点进行探险活动,欢迎大家再来瑶琳仙境游览。

桥头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这个溶洞是怎样形成的?它是经过二亿年时间,由于地壳的变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经过裂缝不渗,石灰岩慢慢被溶解,再加上水的冲击,就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美丽景观,大家今天游览溶洞景观结束了,现在诸位即将离开瑶琳仙境重返人间。

洞外平台诸位游客,前面就是“三十六计蜡像馆”,请大家沿着这条游步道往前走,最后经过“妙峰苑”,大概需半小时。这两个游览项目是自己游览的,每个场景中有文字解说,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在此向各位道别,愿瑶琳仙境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见!

第7篇 桐庐桐君山·七里扬帆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桐君山·七里扬帆景区游览,我是景区的讲解员,姓х,我们的游程大约为二小时左右,希望各位今天在我的导游讲解下,能够玩得开心,游得尽兴。

桐君老人像前

桐君山·七里扬帆景区是一处综合性的观光游览景区,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攀桐君山访古寻幽,品中药文化;另一部分是观景游乐富春江七里扬帆。

各位游客,一进大门,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位慈眉善目、笑眯眯看着我们的老人塑像,这位便是此山最早的主人桐君老人,他背依桐君山,面朝富春江,肩挂药葫芦,后背箬叶帽,仿佛千百年前那位济世救民的老中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说起这位桐君老人,根据《方舆胜揽》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时候,此山上长满了许多的桐树,山上有一位老翁在此采药、炼丹,并在桐树下造了一座茅草房,因为这位老人的医术非常高明,经常给山下的老百姓治病,并且分文不收。所以当地人非常感谢他,请他留下姓名,永远为他传诵。当人们问他叫什么名字的时候,他只是笑了笑,指了指后面的大桐树,人们根据他的这一示意,便把这座山称为桐君山,这位老人称为桐君老人,意指桐树下的君子,山下的小镇称为桐庐镇,取“桐树下的草庐”之意。

其实,桐君,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我国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一位对药物学研究卓有成效的医药学者。据梁·陶弘景《本草序》,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国名人大辞典》等记载:桐君,是黄帝时人,黄帝命巫彭采药求道,止于桐庐县东山(也就是现在的桐君山)桐树下,识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药物,著有《桐君采药录》,太平兴国二年的《太平御览》之“药部”篇载有桐君对30多种药物的性味评判,可见桐君这位历史人物是载之史册的,在古时的医坛上也是盛名卓著的。桐君定的处方格律君、臣、佐、使,垂数千年沿用迄今,不愧是我国中医药的鼻祖。历代诗人、画家都曾以桐君为题材吟诗作画。如苏轼、陆游、徐舫都写有《桐君山诗》,在桐君山的摩崖石刻上还留有元已卯(公元1279年)俞颐轩的五绝一首:“潇洒桐庐郡,江山景物妍。问君君不语,指木是何年。”这首石刻,生动地记录了700多年前诗人对于桐君其人的真情实感。

百草园

好,各位,在对这位桐君山的最早的主人稍作了解后,我们前行可以看到,旁边有一片开阔的园子,看似许多普通的杂草和一些高低不同的植物参差不齐地排着,偶尔沁入你的鼻子,是一股淡淡的青草味。也许你会把它当作一般的绿化草地,眼睛偶尔瞥过便罢了,其实这里面的一草一木都是行医治病的良药。大家请看,这个叫“马蹄径”专治胆囊炎、尿路结石、传染性肝炎等;这个叫“阔叶十大功劳”专治胃肠炎、咽喉肿痛等;这个叫“枸骨”,专治腰痛、肋骨痛、牙痛等;这里还有专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毒蛇毒虫咬伤等的药材,大家所处其中,是否闻到了浓郁的中药气息呢?

各位,走过百草园,请大家往左边看,停泊在江边的小木船正拉起风帆准备启航。这就是我们景区的另一部分—富春江·七里扬帆,过一会儿,我们将会登上帆船,去富春江中感受一下古景七里扬帆的乐趣。

牌坊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一座牌坊前,这座牌坊是建于××年,上方写有“药祖之乡”四字,这是由广州中医学院教授罗元恺书写的,牌坊前有二块石碑,一方是已故的著名中医叶橘泉先生书写的“中药鼻祖”碑,另一方上写“源远流长”是1989年前来参加桐庐华夏中药节的国家医药总局的领导题写的,意指桐君始创的中华医药科学源远流长,希望桐君山这块中华医药圣地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各位,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登桐君山了,桐君山海拔只有67米,200多级台阶,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为有了千年的桐君老人,使得桐君山在中医药文化上占有一席之地,被称为是“药祖圣地”。当然,此山除了具有浓厚的中药文化外,还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环境、秀丽的风光,而被称为“小金山、浮玉山”。清代康有为曾称为“峨眉诸峰不及此奇”,梁启超则称之为“峨眉之一角”,由此可见,桐君山不仅风光旖旎,还是一方风水宝地。各位,在绿树掩映丛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幢青砖灰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吸引着我们前往,这就是我们登山前要去的第一处景点叶浅予故居——富春画苑。

富春画苑

各位,现在我们站在富春画苑前了,这是我国当代画家叶浅予先生生前居住的地方,背靠桐君山,面临富春江,打开窗户便是景,是一处绝好的吟诗会友之地。面积有466平方米,分上下二层,除了有画室、展览厅外,还有起居室、厨房、小餐厅等一应俱全。叶老的老宅原来在桐庐镇上,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的飞机炸毁了,为了使他每年回故乡,有一个居住、创作、会客的地方,1985年,桐庐县政府、县旅游局特地建造这座小楼供他居住。叶老对他的新居非常喜欢,取名为“富春画苑”,这横额上的“富春画苑”四字便是他亲手所写,在画苑的两侧有一对龙虎门,叶老将左侧题为“迎晖”,右侧为“揖翠”。面对滔滔富春江,背朝嵯峨桐君山,的确是恰到好处。接下来,各位请随我入内参观。

各位游客,正面墙上的这幅画像就是叶浅予先生了,叶浅予先生1907年生于桐庐镇,是中国集漫画人物、舞蹈人物和山水画于一身的大画家,他早年的漫画《王先生》曾在解放前二、三十年代名噪一时,在1929—1937年间的刊物上以长篇连载的漫画形式刊登,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小市民生活,在当时成为家喻户晓的滑稽人物,后来《王先生》还出出版了专门的画册,并被拍摄成故事影片。叶老生前的作品很多,其中有一幅《富春山居新图》更是令人称绝,说起这幅画,我先给各位介绍一下叶老画这幅画的起因。桐庐富春山水的美在历史上就一直为文人墨客所倾倒,历史上曾有1000多位诗人来过桐庐,留下了2000多首赞誉桐庐的诗,当然更有一些画家也为富春山水所迷恋。元代被称为“大痴道人”的黄公望便是其中一位,黄公望,姓黄,名公望,字子久,一生喜爱山水,游遍名山大川,当他来到富春江畔时,被这里的山水所吸引,便选择了富春江上风景最秀丽的一段,在江边有一处叫做庙山坞(现江南龙门湾的钓鱼岛)的幽谷中结庐作画,精心构思,画出了一幅长7米,宽30多厘米的《富春山居图》,此画取景多远浦近丘,荒村疏林,穿插山头峰峦气势清秀,意境简远,被认为是我国绘画艺术中的瑰宝。就是这样一幅传世佳作,在历史上几经流转,到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此画落到了江苏宜兴收藏家吴之炬手里,后又传其子吴洪裕,吴洪裕把此画比作王羲之的《兰亭序》,特建造了一座“富春轩”来珍藏此画。在吴洪裕临死前,双眼一直不肯闭上,家人展尽金银财宝,都没有效果,直至看到此画,并已投进火中燃着,才闭上眼睛,放心离去。在他闭上双眼之后,站在一旁的侄子赶忙从炉中抢出此画,但画已被毁成了二段,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已是二段,但真迹还留在世上,卷首一段现珍藏在浙江省博物馆内,卷尾一段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清朝王修玉曾有诗云:“今日已无黄子久,谁人能画富春山?”带着这样一种惋惜之情,一直到了二十世纪,桐庐籍画家叶浅予决定在其有生之年填补这个遗憾,既是为了让富春山水的美为世人所知,同时也为了报答桐庐的养育之恩。他花了三年的时间,画成了一幅《富春山居新图》,这幅画长32米,宽95厘米,拓展了原画的内容,从杭州六和塔、钱塘江大桥开始,画富阳、画桐庐,一直画到富春江上游的梅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画出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可谓揽富春山水于一处,集四季胜景于一卷。这幅画的临摩画卷曾经在山上的“江天极目阁”里展示过。

各位,介绍完这幅画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左右橱窗里展出的这些照片,都是叶老生前的照片,大约有40幅左右。与宋庆龄在一起的合影,有叶老在国外的照片,有与好友、学生和家人的合影,同时还展出了与叶老一生息息相关的三位女性的照片。这张是叶老和他的第一位夫人罗彩云的照片;这张是他和第二位夫人戴爱莲的照片,她是一位芭蕾舞蹈演员;这位是王人美,是叶老的第三位夫人,是一位电影演员。

叶老生前除了爱好绘画创作外,还有一个嗜好:就是收集石头,特别是家乡的石头。一次,他的第二位夫人戴爱莲女士来游桐庐,回北京时,叶老兴高采烈地把从富春江边捡来的两块石头作为礼物叫她带回去。当然,在这里,我们也有幸可以看到叶老生前所收集的一些石头。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叶浅予先生的陵园。各位游客,这是叶老的半身塑像,在塑像后是当代画家黄茵子先生的悼念碑刻。叶老非常热爱自己的故乡,他生前曾说过:故乡是他生命的根,身心欢乐的根,艺术源泉的根。的确,富春江的山水不仅造化了桐庐,也孕育了桐庐人与生俱来的灵气,所以也使得画坛宗师将这种灵气变为灵感,创作了那么多不朽的巨作。叶老是1995年病逝于北京的,根据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葬在画苑旁,让富春江的水流,让桐君山的山风日日陪伴这位老人。

三方石碑

各位游客,参观完叶老故居后,我们可以看到有三方石碑立于两侧,这一块是已故的当地老中医洪燧卿先生在桐庐县举办的首届华夏中药节时自创自书的碑文,洪老先生当时已是73岁,他生前最大的愿望便是能将此文镌刻成碑立于桐君山,以表达他对桐君老人、对中国中药文化的热爱,现在,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一块是1982年9月,日本樱美林大学友好访问团一行25人来到桐庐,在参观完桐君山后,团长石川忠久教授即兴而作的一首诗,短短几句话概括了桐君山这处名胜古迹的变迁发展,由王璋书写;这一块是由四组签名碑组成,签名者都是来过桐君山的医药界、书画界的和中国知名中医学院的一些著名人士。

桐荫问道亭

经过了几级台阶,我们可以在石亭内小憩一下。这座亭名叫桐荫问道亭,是为了纪念当年在桐树荫下,桐君老人为百姓看病,谈论养生之道的地方。亭内有两方石碑,左边的这块是宋代学士杨时做的一首《登桐君山》诗,内容是:翠崖千尺崎方高,楼殿翠飞压巨涛。槛外回峰自连着,只因潭下有灵鳌。右边这块镌刻着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的《启孙若裘书》。

各位游客,经过64级陡的台阶后,我们可以看到前方石壁上的一首明代诗人孙纲的《桐君》诗:以桐为姓以庐名,世世代代是隐居。夺得一江风月处,至今不许别人分。这首诗原来刻于桐君山沿江的石壁上,浙江省博物馆还藏有此诗的拓片。

四方药局

经过了200多级石阶,到现在基本上已到了桐君山顶了,首先可以看到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楼阁式建筑,飞檐翘角掩映在树木丛中,这就是四方药局。“四方药局”是指四川的桐君阁制药厂、杭州的胡庆余堂、杭州第二中药厂、杭州民生药厂四大药厂联合在此设点销售,意指这里是中药文化的发源地,弘扬国药文化,济世救民。在四方药局的门前是一对“龟鹤同春”铜像,鹤头龟身,栩栩如生,高1.999米,因铸造于1999年,故选此高度,重888公斤,龟体上有13块龟片,刻有13种不同书体的“寿”字,这是预祝各位健康长寿。

桐君塔

各位,走出四方药局,前面一座白塔吸引着我们前往,这便是桐君白塔。这是一座高20米的七级实心塔,最早建于什么年间没有考证,只是据《桐庐县志》记载,宋景宗元年(公元1260年)曾修过这个塔,明朝、清朝也曾几次修葺过它,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980年政府又重新修饰了这座白塔。以前桐庐县城内有三座古塔,呈等边三角形互相呼应,其余两座已在文革时被毁,现在仅剩下这一座,成为了桐君山、也是桐庐县城一处标志性景观。

在白塔的右边是一口重4000公斤的“百令钟”,是由四川桐君阁制药厂为寻访药祖而送来的,每到除夕之夜或者新年的第一天,此钟便会敲108下,意指去除人类的108个烦恼。每当钟声敲响之时,方圆百里都能听到,人们互相祝福,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君山晨钟”,成为一处胜景。大家如有兴趣的话,也可去敲一下,保佑家人安康。

四望亭

听着钟声,各位请随我到“四望亭”去看看。四望是指:“东望白云深,西来天目远。南攀双台月,北溯钱江潮。”这里是远眺富春江与天目溪两江汇合的最佳位置,请大家眺望一下,脚下清流萦绕,四周层峦叠嶂,清澈的天目溪水流到此处与富春江汇合,黄绿分明,交汇处泛起了白沫,好似中间镶嵌着一条银带,这一景致般在春末夏初时比较常见。再往前看,富春江开阔而深邃,难怪唐朝诗人吴融写道:“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诗中意境也不过如此吧?

各位游客,到了这里,大家一定会问,为什么到现在桐君山的主人也没有看到,接下来,我们就去拜访一下中药鼻祖——桐君老人。

桐君祠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桐君祠”,正上方匾额“桐君祠”这三个字是由著名画家叶浅予先生写的。这座祠堂是为了纪念桐君老人而建造的,祠内正面塑像就是桐君了,四周的雕塑群像共分两部分:前面两组为第一部分,根据史料中记载而塑的“指桐为名”、“桐荫问道”的史实;第二部分是以历史年代为顺序,塑出卓有成效的华夏中医药大师。他们依次是创“望、闻、问、切”四诊法的扁鹊,“医圣”张仲景,他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精通内、外、妇、小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鼻祖”并且制作“麻沸散”的华陀,晋代修道炼丹的抱朴子葛洪,唐代“药王”孙思邈,宋代针灸学家王维一,明代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最后一位是我国最早的一位杰出的解剖学家王清任。看了这组塑像大家就很清楚桐君在中药史中的地位了吧。同时,我们还可以在祠堂内看到有一方碑文,是南宋枢密院参知政事楼钥撰文的《桐庐县桐君祠记》,这篇文章应当时邑尉之请,为修葺一新的桐君祠勒石而作的碑记,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全文不到400字,不但记叙了桐君的来历,隐姓埋名的行医济医的史迹,还描写了桐君山秀丽的风光。

古石刻

各位游客,桐君山因地处两江交汇、风光独特的绝佳位置,一时引来无数人们前往,除了一般布衣之外,还有文人、官宦之人,因此,在桐君山的沿江石壁上留下许多关于桐君山的摩崖石刻。接下来,请大家随我去看一下在位于半山腰的一处古石刻。这是一方古石刻。古时登桐君山很艰难,既没有道路,更无石级,宋进嘉熙年间,一位姓赵的县官组织民众凿山路,后来民众又资助财物才铺了石级。这方石刻的前半部分记载了这一史实,后半部分记载了百年后元朝张久可第二次开路的史实。张久可(也有人称可久),字伯远,号小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曾在桐庐任典吏,官小职卑,仕途上很不得志,于是放怀诗酒,浪迹江湖,他专写散曲,留存作品850余首,为元代散曲作家中传世作品最多的一位,对后来明清曲坛影响很大。

各位,在后山下山途中还可看到一块石碑,是南京中医学院教授吴贻谷撰文并书写的“赞桐君”,碑文仅用了80个字,高度概括和颂扬了中药鼻祖桐君在山上结庐炼丹、行医采药的功绩。再往前行大家请随我去看一下张可久的另一方石刻。这一方石刻和山上的记事石刻一样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虽然年代久远,但仍然清晰可辨,两方石刻说明了散曲家张可久曾两次登临桐君山。

接下来,我们将到达桐君山游览的最后一处景点——“桐君亭”。这是为纪念桐君老人而建造的,亭高5米,造型舒展别致,结构精巧,显得古朴、典雅、庄重。亭子门楣上的“桐君亭”匾额,气韵生动,神采飞扬,是原军事医学院教授、80高龄的范行准挥写的。亭内这方青石碑刻高200厘米,宽90厘米,碑石阳面“药祖圣地”四个大字刚劲有力,文笔流畅,气势雄伟,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当代著名中医大师董建华手笔。

好,各位,桐君山的游览就到此了,接下来我们要去游览本景区的第二部分——富春江七里扬帆,在游完山后,再玩水,感觉一下身在富春江,坐在小船上,品一杯清茶,扬起风帆观两岸风光的趣味。

富春江七里扬帆

各位游客,参观完桐君山,拜访过中药鼻祖后,我们就要登上停泊在江边的小木船,去真切地体味一下富春江上看两岸风光,观桐庐古镇风情的感觉。

各位,小船已拉起风帆,就要起航了,悠悠富春江水带着我们将此行的游览推向高潮。富春江,全长110公里,是中国除了长江、桂林漓江之外的第三大山水风光带,“山青、水清、史悠、境幽”构成其独特的山水人文环境,是国务院于1982年公布的我国第一批四十四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上游新安江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的六股尖,其中一段在1959年时修建新安江水电站蓄水而成为了一个大水库,也就是现在的千岛湖,中游段从梅城至萧山的闻家堰,下游是钱塘江,经杭州湾流入东海。整个这条江以桐庐至梅城这一段风光最为秀丽,历史上从古至今文人墨客都是被这段江面的美景所倾倒,尤其以唐、宋诗人为最多,如李白、谢灵运、陆游、范仲淹、李清照等,所以我们这条旅游线在以前也被人们称为浙西唐诗之路旅游线,现在它又成为浙西名山名水黄金旅游线上的一个亮点。

清代诗人吴嗣绾有诗云:“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各位游客,作为今人的我们能够在这样诗般的意境中饱览这奇山异水,也不失为会享受生活了。好,各位,请往这边看,这就是天目溪和富春江的水流交汇处,桐君山就是处于这样一个两江汇合的地方,整座不高的山体远望就象浮在水面上一样,如翠玉浮水,所以,也难怪人们称它为“浮玉山”了。在天目溪上还有一座悬索桥,以前这里是一个重要的水运港口,往来船只很多,从桐庐县城到桐君山要靠摆渡才可以来往,为了解决桐庐市民能够更方便地去桐君山,在1995年,由桐庐旅游公司投资500万元,建造了这座悬索桥。桥长220米,宽仅3.5米,是一座人行桥,每到傍晚这里便聚集了很多人,人们在此可以乘乘凉、吹吹江风,也可以到桐君山上的茶室去品一杯香茗。

各位游客,我们的船依然在前行,在这里,大家一定会问,这里为什么称“七里扬帆”呢?这是因为过去富春江上游七里泷一带滩多水急,舟楫经过此地,都要在此等候东风的来临,以借风力上行。每当东风一起,千帆竞发,梢公的号子响彻云天。七十里的路程,借助东风仿佛只走了七里一样,所以有“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之说,当然,这“七里”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用词而已,主要是指这一带行舟之困难。1968年,在七里泷口建造了富春江水电站,险滩变平湖,帆船也渐渐被机动船所代替,“七里扬帆”景观也随之消失了。为了使这一古景观再现,1997年,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经过精心筹划,投资600余万元于1999年5月1日正式推出了“七里扬帆”景观,使富春江上当年的胜景在绝迹了三十年后,又重现昔日的风采。

各位,舟行水上只见两岸小镇高楼林立,间或还有一处飞檐翘角半隐半露,既富现代气息又不失古朴,偶尔钟楼的整点报时声传来,余音袅袅,这就是桐庐镇。桐庐镇历史悠久,镇上建于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的开元街便是昔日桐庐繁华的历史见证。总面积6平方公里,目前全镇人口大约10万,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条件,成就了独特的小镇风情。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境内多丘陵山地,两条江流过,形成了冬暖夏凉的江南小气候,夏季更是一处清凉的避暑胜地。

各位游客,现在映入眼帘的是临江的一条绿色长带,这就是紧连县城的江滨公园,东西长1800米,宽25米,总面积近百亩,这里原来是一片淤积的荒滩,而现在则成了桐庐市民最喜爱的地方。夜晚,坐在江边,聊聊天,听听音乐,看江面上渔船点点,两岸万家灯火,一幅祥和的气氛,与古桐庐镇隔江相对的便是桐庐县城的新城区,我们可以看到,新城区新气象,无论是布局,还是建筑风格,都是按照统一的规划,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桐庐县城最繁华的中心地带。

船行到此,可以看到就在前方有两座大桥,远一点的叫富春江大桥,也称富春江一桥;眼前这座叫富春江二桥,因一头连着桐庐镇的繁华商业街迎春街,故也称迎春桥。这两座大桥飞架在富春江上,为富春江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称此景为“双桥入画”。

桐庐从三国东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开始设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了,长期以来,尽管桐庐人民一代又一代做着各种各样的美梦,但还是改变不了“一江隔南北,两岸长相叹”的局面。1991年10月,富春江上的第一座大桥—富春江大桥的建成终于结束了富春江自古无桥梁的历史。富春江一桥,总投资2150万元,全长812米,桥面通行车道宽10米,终于圆了人们可以“走”着来往的梦想。眼前的这座富春江二桥建于1996年,全长1021米,宽15米,是两岸人民现在来往的一座生活用桥。

好,各位游客,过了两桥以后,我们的眼前顿时一亮,一排青翠的山峦如屏风般耸立江边,这就是“十里排门山”。相传,排门山从前叫牛山,山中有一大石窟,里面藏有仙界的十八头一尺八寸长的金牛,玉皇大帝为了防止凡人去偷金牛,即命霹雳大仙把牛山劈成陡崖峭壁,使凡人无法辨认石门的位置,因山势如同城内街道的排门,后人就把牛山称为排门山了。

各位游客,我们的游程主要是以两桥为中心,到排门山掉转船头回到桐君山码头,所以,在此请各位坐稳,我们要掉转船头了。现在,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桐庐的特产。桐庐因此处浙西山区,除了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外,山珍野味也很多,有野生的蕨菜、黄花菜、青笋干、山核桃,还有最富盛名的高山雪水云绿茶、苦丁茶,以及近几年来出口量非常大的烤薯、钟山豆腐干等。富春江里的野生鱼更是鲜美无比,江中有80多种鱼,除了平常大家常吃的一些鱼外,最具特色的当属鲥鱼和子陵鱼了。鲥鱼是每年4、5月份的时候从海里沿钱塘江游到富春江产卵,全身呈白色,每当渔人用网捉到此鱼的时候,它不会向其它的鱼儿一样乱跳,而是一动不动,生怕损坏了它的鳞片,所以也叫惜鳞鱼,这种鱼在烹煮的时候鳞片不用刮掉,适宜清蒸,遗憾的是在1958年富春江水电站的建成后,水位上升使得水体温度有所变化,现在这种鱼已很难得一见了。另外还有一种叫“子陵鱼”,身体细长不足3厘米,每年7—9月份成群结队沿江至子陵滩一带聚集,当地人认为它们是在朝拜严子陵,故得“子陵鱼”之名,此鱼肉嫩鲜美,独具风味,可红烧,可作羹,是上好的一道佳肴,所以,也难怪当年毛泽东在劝柳亚子先生回国参加建设工作时写道:“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各位游客,桐君山·七里扬帆只是我们桐庐众多景点中的一处,接下来,我将把桐庐最具特色、最典型的山、水、林、洞风光片放给大家看,各位可一边品茶,一边欣赏。

$content2$

第8篇 桐庐严子陵钓台导游词

桐庐严子陵钓台导游词

[船上、码头上]

诸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富春江严子陵钓台和富春江游览。严子陵钓台是富春江——新安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简称“两江一湖(千岛湖)”上的主要风景点,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闻名于世的东南古迹之一。因为东汉高士严子陵拒绝光武帝刘秀之召,拒封“谏议大夫”之官位,来此地隐居垂钓而闻名古今。历代不少文化名人如:李白、范仲淹、孟浩然、苏轼、陆游、李清照、朱熹、康有为、脬达夫、张大千、陈毅、郭沫若、巴金……等来过钓台,并留下不少诗文佳作。据统计从南北朝至清朝就有1000多名诗人、文学家来过此地,并留下2000多首诗文,所以,这条旅游线在以前也被称为浙西唐诗之路旅游线。1949年4月,毛泽东同志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写道“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就是用严子陵隐居垂钓富春江畔这件事,来规劝柳亚子先生应留在北京参加建国工作。

严子陵钓台,座落在被誉为“清丽奇绝,锦峰秀岭”的富春山山腰。这山高312米(海拔),逶迤35公里。山下的这段江面又称“七里泷”、“七里滩”、“七里濑”。诸位请看,前面那葱郁的山峦之中,一对奇峰屹立水涯。李白诗中曾描绘为“钓台碧云中,邈于苍山对”。右边的称为东台,左边的则称为西台,所以这一景也叫“双台垂钓”。

诸位,钓台码头就要到了,在此,我们已可以看到:在码头上,有一些大小规格各异的石碑立在那里,体现出“严子陵钓台”浓郁的文化气息。这些碑文都是现代名人如郁达夫、巴金、谭启龙、陈立夫、朱玖莹、孙友等人的作品。好,船就要靠岸了,请大家按次序下船,注意安全。

诸位,首先请大家先来看一下郁达夫的这块《钓台的春昼》碑。这是1931年3月郁达夫来游钓台时写的,那时的钓台“只寂寂的看不见一个人类……歪斜的亭子……纵横芜杂的草木……祠堂是废垣残瓦……”可想当年的钓台就如同当时的时局一样,充满着阴霾,而现在的钓台已是游人如织。

这块石牌坊正面的“严子陵钓台”几个字是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书写的:背面的“山高水长”是原西冷印社社长,浙江省书法协会主席沙孟海先生书写。此牌坊上面还有许多雕琢,更是栩栩如生,诸位请随我一同去观看。

诸位游客,站在这里请大家抬头往上方看,在山腰有两块大盘石,高近百米,这就是东西两台了。你们看,东台前面还有一支石笋非常突出。在这个位置上看,好象是一位古代的仕女,头上梳着发髻,身穿裙袍,甚至裙上的皱折好象全看得清。有人说:这大概是陪伴严子陵的仕女。诸位看像不像?但如果你要登上东台左侧那块称为“棋盘石”的石台上往下看,它却象是一支直上直下的石笋。有人说它更象是严子陵的钓鱼杆?诸位等会儿可以自己上山去观看。同时,还可以在上面的“棋盘石”上留个影。它的背景有山、有水、有房、有树、有船、有亭台,还有一支石笋。

我们现在去“严先生祠堂”游览。

[祠堂里]

这祠堂,唐朝时原是严氏的家祠。宋朝景佑中期,也就是960多年前北宋时,由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所建。并绘像立碑祭祀严子陵。同时还著有《严先生祠堂记》。后来这祠堂屡坏屡修。现在的祠堂是1983年重建。是范仲淹兴建祠堂之后第17次重建,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重建。这尊塑像是1982年由浙江省美术学院雕塑系汤守仁教授塑的。

严子陵,名光,浙江余姚人。他本姓“庄”,因为避汉明帝刘庄之讳,而改姓“严”。他博学多才,少有高名。年轻时与汉光武帝刘秀是同窗好友。刘秀登位称帝后,严子陵改名换姓,隐身不见。刘秀很想念他,命画工绘像,派人各处寻访,了解下落。后来在齐国的土地上,发现一人披羊裘,戴斗笠,很象子陵。于是备车备礼去接他,往返三次,才召其入京。历史上还有这样一段记载,说的是:严子陵被召到京城洛阳之后,不去朝拜光武帝,反而要光武帝来看他。后来被邀请和光武帝刘秀同床酣睡。子陵睡相不好,将自己的脚放在皇帝的肚子上。第二天看星相的太史急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刘秀笑着说:这是因为我与老朋友同床睡觉的关系。后来刘秀封严子陵为谏议大夫,他不肯当,来到这里耕种垂钓。从此,人们为称赞子陵这种不事王侯的精神,称他为“客星”。这“客星”碑,那“钓台”碑,都是按钓台原有的明朝弘治十年薛敬之题书的拓片重新镌刻的。这一段史实在《后汉书》中的《严光传》里有记载。山上的东台亭内就有一块石碑镌刻了此文,大家一会儿可上山去仔细阅读。

祠堂中最有价值的碑文是那块——范仲淹的《严先生祠堂记》,诸位请随我去观看。

[碑前]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因宫迁矛盾受到牵连,由右司谏被贬到睦州任知州。睦州后来改为严州,也就是现在的桐庐、分水、建德、寿昌、淳安、遂安六县。当时州治所在地是梅城,那年他已经四十六岁。范仲淹在睦州当官时间不长,却做了不少被后人称道的好事,其中之一就是新建“严先生祠堂”,并写了《严先生祠堂记》。

《严先生祠堂记》是千古传诵的佳作。清代康熙年间被吴楚材、吴调侯编入《古文观止》一书后,流传更广,影响更大。《严先生祠堂记》中第一句话:“先生,光武之故人也。”就明确指出严子陵是光武帝的老朋友。结尾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佳世名句,传诵至今。介绍到这里,大家就清楚了,刚才大家看到的钓台牌坊的“山高水长”和这个祠堂正中横额的“光武故人”的出处了。

对面是明代人镌写的《重修严先生祠堂记》。诸位,请看这是1983年的《重修严先生祠堂记》。它们记载着对严光的追忆和重修“严先生祠堂”的情况。

严子陵钓台自从1981年10月1日开放以来,桐庐县旅游局先后于1984年、1993年在钓台建造了两座一小一大的碑廊,这些碑都是请国内外著名书法家书写,由桐庐县当地匠人镌刻的,今天大家要游览的是大型精品碑廊。

[照壁前]

这些碑廊全长260米,总面积278平方米。它共分四部分:照壁、天下第十九泉、太白醉酒处和上下三层的碑廊,共有碑106块。现在我们已站在照壁前,各位,往上看,但却看不见碑廊在哪?那是因为这座碑廊如游龙盘卧在富春山茂密的绿荫丛中,是一个高低错落的爬山式碑廊。

这个碑廊于1993年2月18日开始动工,仅以226天的速度基本完工,于93年10月21日剪彩,接待国内外游客。

现在我们先看一下这块石照壁。它长7.58米,高2.4米,阳面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大学教授王学仲先生撰文、著名书法家孙钊先生书写的《严子陵钓台文》,本文用精湛的语句描绘了富春山水的秀美,对严子陵作了公正的评价。

照壁阴面是一幅石雕山水画。节选于元朝著名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道人,常熟人,博通经史,工诗能文,尤其善画山水。后来放弃书吏生活后,隐居富阳县,遨游富春山水之间。至元17年到20年的三年里,绘成长6.4米,宽33厘米的《富春山居图》。绘出了富春江两岸荒村蔬林、山涧江畔、亭台、小桥、渔舟、飞泉……明清以来视为国宝,可惜在明朝万历年间,成了火中的殉葬品,从此首尾分离,分别收藏在浙江博物馆和台湾故宫博物馆。

这方石画宽3.68米,高1米,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冷书画院画师寿崇德先生挑选原画中最近似钓台的第五部分,精心设计:画面4/5为画,1/5为原题字,并亲自临摹,然后由桐庐县旅游局基建科的同志用15天时间放大并描在这石块上,再由三位石匠师傅用90天时间镌刻完成此画。诸位可以仔细观看石雕画如此精细、逼真。它保持了原画冼炼、流畅的笔法。

第9篇 桐庐琴溪香谷导游词

桐庐琴溪香谷导游词

琴溪香谷风景区地处桐庐东北与富阳接壤的高翔珠村境内,离桐庐县城28公里,距富阳市30公里,距千岛湖60公里,刚好处在杭州——千岛湖黄金旅游线的中段。景观特征为典型的浙西地区高山台地峡谷景观。景区总面积为400公顷,其中游览面积为250公顷。由龙门山高山合地、乌纱湾溶岩峡谷和琴溪三大自然景观构成,景区分为:龙门山高山台地休闲度假区和乌纱湾峡谷观光旅游区两大部分。东西走向的龙门山高山台地海拔约790米,有近百亩高山草甸,有唐代巨刹‘龙门寺’和‘万寿庵’等故址。规划为琴溪香谷景区二期开发项目——龙门山高山台地休闲区。

目前琴溪香谷景区主要是峡谷生态观光旅游览区。由南及北峡谷纵深约2公里,峡谷内有壁立的山崖、茂盛的森林,缠绵的古藤,还有一条四季流淌的琴溪。更为奇特的是琴溪香谷除了具有一般峡谷景观所具有的翠谷青崖、飞瀑流泉的景观特外,还有其独特的“三奇一绝”景观。

一奇是奇特的山地小气候。琴溪香谷景区处于东径119°33′,北纬19°2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545毫米,年平均气温15℃山地小气候,冬暖夏凉,十分宜人。特别是炎炎夏日,由溶洞内流出的股股溪流凉气逼人,使峡内与峡外形成4-5℃的温差,清凉天成。正如施肩吾诗中所写的“客来不用呼清风,此处挂冠凉自足。”

二奇是满峡飘香。峡谷内漫山遍野的野桂花树和上千株碗石粗的樟树,还有成片的“黄金柴”林和野山兰,形成了满目青翠,四季飘香,蝶飞蜂舞的自然奇观,据说,野桂盛开之时在峡谷外3公里的05省道口也能闻到桂香呢!因此,峡谷亦美名为“香谷”。

三奇是奇特的峡谷岩溶地貌。地质资料显示:这一带地貌都属于岩溶地貌,峡谷内茂密的混交阔叶林和次生薪炭林构成四季常绿的葱笼之势,在绿树与古藤的掩映下,有大批裸露的石苞、石芽和多处50余米高的的悬崖石壁,有形态逼真的石马、石龟、石象,更为奇特的是景区内有仙人洞、水龙洞、象鼻洞等中小型溶洞多处,据探测,这些地下溶穴大多交织相连,成为地下迷宫,使得山涧清泉忽而显形地面跌宕流淌,忽而潜入地下,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堪称奇绝。

一绝是指:唐时有两位桐庐藉诗人曾在龙门山龙门寺同窗求学,并由此出峡赴京殿试,同举进士,其中一位还高中状元,他们就是晚唐诗人施肩吾和徐凝。特别是高中状元的施肩吾晚年率全族东渡台湾,成为“开发澎湖第一人”。因此,此谷也称“状元谷”。

翠谷琴湖

琴湖状如瑶琴,如一方碧玉,映衬着翠谷峰峦格外灵秀,古朴的“龙门桥”接迎着游客进入琴溪香谷景区,跨过龙门桥,进入乌纱湾,就到了“状元谷”峡口。 山门正面的两幅匾额上分别刻着“琴筑泉吟”和“琴溪”,下面门柱上的两幅楹联分别是“山崖壁立洞生风,石穴清泉一线通”和“辟户青山见,当头白马来”。 山门的右前方就是跌宕而下的琴溪清泉,清澈的溪流从峡中跌宕而下,绕过山门蜿蜒流入琴湖中。

从山门往上有一泓深潭,名为“荟翠潭”。见到“荟翠潭”琴溪峡谷就在游客眼前,景区内山势层次分明,岗峦起伏有致,无际轮廓线柔和多姿,正是山门背后那副楹联所描绘的“峻岭出三合,龙门及第开”的气势。

琴鸣香谷

从“荟翠潭”开始,到水龙洞口,长约500米的峡谷,峡谷幽深曲折,狭窄处如一线天。山路随溪而行,一路上清涧潺缓或跌宕成潭,或激石奔浪、泉流声声。峡谷两边,所见是成片的野桂花和樟树。桂花开时,满峡飘香,但樟树的香味却是四季皆有的,游人不妨听着潺潺流水,在满目清翠中细细品味这天成的芬芳。

状元神洞

经过一颗挺拔的枫树,游人会感到眼前豁然开朗,凉风袭人,眼前雾蔼缭绕、一亭翼然,这时已经到了状元神洞洞口,状元神洞除了有水龙和玉琴的美丽故事外,更有清·邑人王六吉对洞中神龙“见尾不见首”的记载:“予见朱村之龙洞则甚异,洞前有大石如屏,及门若斗室,左右钟形,撞之其声清越;右作鼓形,击之其声镗宏。——现进有龙形,亘四五丈,蜿蜒蠕动,隐然有鳞起,首已过洞而尾未出,震目骇心,无异真龙。”,清人臧承萱有诗赞:“岩石千年欲化龙,昂然见首白云中,在山已有为霖志,万斛尺泉化碧空。”峡中藏洞,洞中流泉,洞深约百米,游峡探洞别有情趣,有兴趣者不妨进洞探访一番。

泉流千秋

离开了状元神洞,即进入了“泉流千秋”景区。这里有一泓千年不涸的“状元泉”,当年施状元远渡澎湖之时,行囊中就装着一壶故乡的泉水。现在这里筑起了上千座秋千架,表达了家乡人民对这位开拓者千秋万代的崇敬之情。

黄金满坡

景区内有一处满山满坡的灌木林,是浙西山区常见的一种植物,学名叫“母荆”,俗称“黄金柴”。这‘黄金柴’,可称得上是山中一宝。花开时节,清香扑鼻,它的枝叶可作为发酵物,民间多用它来做‘酱’;点燃枝叶还可驱蚊;用它的汁水浸泡过的米包棕子不仅很香,且不易变馊;此外,它的根还是治牙痛的良药。 所以,这满坡的‘黄金柴’真称得上是“黄金满坡”。

鹊桥缠绵

为纪念“水龙与玉琴”这一对不畏艰辛,真挚相爱的恋人,前面有一座鹊桥,专为天下有情人实现终成眷属的美好心愿,这时可以让恋人们在 此暂时分别一下,来一次浪漫的“鹊桥相会”。渡过鹊桥,前面是一片“缠绵”地带,千年古藤盘根错节,缠缠绵绵。导游在这里可以祝福游人从今往后相亲相爱,永不分离!

藏龙出峡

到了峡谷观光线路的折回点,可以看到峡谷在继续往北延伸,而且变得更加幽深窄。由此入内是一条长约300米直通龙门山台的深谷,峡内山崖壁立,古木森然,一线通天,当年施肩吾、黎凝就是由此出峡赴京赶考,一举夺魁。

状元故里开发澎湖第一人

据史书记载,唐代有两位桐庐籍诗人施肩吾、徐凝在龙门山龙门寺同窗求学,元和十五年同科殿试,同举进士。其中施肩吾以状元及第,因此琴溪香谷又称“状元谷”。施肩吾,字希圣,号东斋,桐庐分水桐岘乡人,早年在分水五云山、高翔龙门山龙门寺读书,元和十五年殿试状元及第,因淡泊名利,不惯官场倾轧,未待朝廷授官即归故里。后往江西洪州(今南昌)西山学道修炼,称华阳真人,著有多部道学论著。晚年,据《台湾通史》载:“唐中叶,施肩吾始率其族,迁居澎湖。”成为“开拓澎湖先驱者”之一。

施肩吾善诗,早先曾赋《闲居遣兴》诗一百韵,刊行于世,后著《西山集》十卷。其《题澎湖屿》诗为我国第一首描摹澎湖风情习俗之作。《全唐诗》收其诗184首。 徐凝,分水柏山人,诗人,唐元和十五年举进士,官至金部侍郎,与白居易、张枯等多有诗作往来;其诗朴实无华、意境高远,笔墨流畅、自然,其《题处州缙云鼎湖》“黄帝旌旗去不回,空携片石碧崔嵬;有时风卷鼎湖浪,散作青天雨点来。”一诗被奉为绝唱。徐凝的书法著称于世,其墨宝为宋代宫廷所收藏。

◇状元祠堂 施肩吾,字希圣,号东斋,分水桐岘人。唐代著名诗人、状元,开发澎湖的先驱者。因家境贫寒,施肩吾少时在分水镇东面五云山和尚寺读书。山麓曾建有“玉尺楼”,立有石碑,上刻“唐状元施肩吾读书处”;山的东侧有“余韵亭”和“洗观池”,池中原有施肩吾读书时亲手种的莲花。这莲花的花瓣和荷叶上散布着墨点,相传是施肩吾洗砚时洒上的,俗称墨荷花。

后施肩吾与徐凝在龙门寺读书,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登同榜进士,施肩吾中头名状元,但当时因朝廷腐败,官员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互相残害,施肩吾不愿混迹其中,于是写了一首《上礼部待郎陈情》诗,表示要回故里,未待朝廷授官,就跑江西洪州潜心学道修仙。曾寄书徐凝说“仆虽忝成名,自知命薄,遂栖止玄门,养性林壑。”世称华阳真人。著有多部道家著作。尔后,施肩吾又返回故里,在家乡居住不久,就率领族人渡海到澎湖列岛定居,成为开发澎湖第一人。离开家乡前夕,他为自己修下了假坟,祈求晚年魂归故里。

1995年出版的《台湾史话》里说:“大陆人民纷纷地、集体地到台湾去劳动开发,最早见于历史文献的是施肩吾率领族人移居澎湖的故事。《全唐诗》和《续修台湾府志》中,都载了他写的《题澎湖屿》诗。 施肩吾的诗才早在赴京会试前就在诗坛初露头角,他传下来的诗作有一百九十七首被收进《全唐诗》,其中描绘浙江风光的诗占十分之一;施肩吾率族人到洁湖定居后留有许多诗作。《题澎湖屿》写道:“腥臊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黑皮年少学采珠,手把生犀照咸水。”这里,施肩吾捕捉到了澎湖岛风光的主要特征,使人感到扑面而来的海腥臊气!时岛上居民很少,只有少数渔民来往捕鱼季节,没有形成什么村落,经过日晒雨淋,皮肤黝黑的青少年,不分昼夜,浮沉在海水里,学捕鱼,摸珠蚌……。这时当时澎湖渔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他的另一首《感忆》诗中写道:“暂将一苇向东溟,来往随波总未宁;忽见浮云归别坞,又看飞雁落前汀。”生动地描写出大陆人民不畏难险,东渡重洋,开拓澎湖的欣慰之情。由此可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神圣领土。

部份施肩吾诗集:

送人南游(节选)施肩吾

异花奇竹分明看 待汝归来画取真

赠边将(节选) 施肩吾

皂貂拥出花当背 白马骑来月在鞍

上礼部侍郎陈情(节选)施肩吾

弱羽飞时攒箭险 蹇驴行处薄冰危 晴天欲照盆难反 贫女如花镜不知

送端上人游天台(节选)施肩吾

云边望字钟声远 雪里寻僧脚迹新 只可且论经夏别 莫教琪树两回春

惜花 施肩吾

落尽万株红 无人解系风 今朝芳径里 惆怅锦机空

杂古词五首(节选)施肩吾

怜时鱼得水 怨罢商与参 不如山栀子 却能结同心 红颜感暮花 白日同流水 思君若孤灯 一夜一心死

秋山吟 施肩吾

夜吟秋山上 袅袅秋风归 月色清且冷 桂香落人衣

及第后夜访月仙子 施肩吾

自喜寻幽夜 新当及第年 还将天上桂 来访月中仙

瀑布 施肩吾

豁开青冥颠 写出万丈泉 如裁一条素 白日悬秋天

题山僧水阁(节选)施肩吾

山房水阁连空翠 沈沈下有蛟龙睡

春词(节选)施肩吾

黄鸟啼多春日高 红芳开尽井边桃

忆四明山泉 施肩吾

爱彼山中石泉水 幽深夜夜落空里 至今忆得卧云时 犹自涓涓在人耳

夜岩谣 施肩吾

夜上幽岩踏灵草 松枝已疏桂枝老 新诗几度惜不吟 此处一声风月好

晓光词 施肩吾

日轮浮动羲和推 东方一轧天门开 风神为我扫烟雾 四海荡荡无尘埃

春日美新绿词 施肩吾

前日萌芽小于粟 今朝草树色已足 天公不语能运为 驱谴羲和染新绿

山石榴花 施肩吾

深色胭脂碎剪红 巧能攒和是天公 莫言无物堪相比 妖艳西施春驿中

秋夜山居二首 施肩吾

幽居正想餐霞客 夜久月寒珠露 滴千年独鹤两三声 飞下岩前一枝柏 去雁声遥人语绝 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 百尺老松衔半月

山居乐 施肩吾

鸾鹤每于松下见 笙歌常向坐中闻 手持十节龙头杖 不指虚空即指云

惜花词 施肩吾

千树繁红绕碧泉 正宜尊酒对芳年 明朝欲饮还来此 只怕春风却在前

春霁 施肩吾

煎茶水里花千片 候客亭中酒一樽 独对春光还寂寞 罗浮道士忽敲门

秋夜山中赠别友人 施肩吾

何处邀君话别情 寒山木落月华清 莫愁今夜无诗思 已听秋猿第一声

第10篇 浙江桐庐桐君山(七里扬帆)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桐君山·七里扬帆景区游览,我是景区的讲解员,姓х,我们的游程大约为二小时左右,希望各位今天在我的导游讲解下,能够玩得开心,游得尽兴。

桐君老人像前

桐君山·七里扬帆景区是一处综合性的观光游览景区,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攀桐君山访古寻幽,品中药文化;另一部分是观景游乐富春江七里扬帆。

各位游客,一进大门,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位慈眉善目、笑眯眯看着我们的老人塑像,这位便是此山最早的主人桐君老人,他背依桐君山,面朝富春江,肩挂药葫芦,后背箬叶帽,仿佛千百年前那位济世救民的老中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说起这位桐君老人,根据《方舆胜揽》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时候,此山上长满了许多的桐树,山上有一位老翁在此采药、炼丹,并在桐树下造了一座茅草房,因为这位老人的医术非常高明,经常给山下的老百姓治病,并且分文不收。所以当地人非常感谢他,请他留下姓名,永远为他传诵。当人们问他叫什么名字的时候,他只是笑了笑,指了指后面的大桐树,人们根据他的这一示意,便把这座山称为桐君山,这位老人称为桐君老人,意指桐树下的君子,山下的小镇称为桐庐镇,取“桐树下的草庐”之意。

其实,桐君,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我国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一位对药物学研究卓有成效的医药学者。据梁·陶弘景《本草序》,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国名人大辞典》等记载:桐君,是黄帝时人,黄帝命巫彭采药求道,止于桐庐县东山(也就是现在的桐君山)桐树下,识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药物,著有《桐君采药录》,太平兴国二年的《太平御览》之“药部”篇载有桐君对30多种药物的性味评判,可见桐君这位历史人物是载之史册的,在古时的医坛上也是盛名卓著的。桐君定的处方格律君、臣、佐、使,垂数千年沿用迄今,不愧是我国中医药的鼻祖。历代诗人、画家都曾以桐君为题材吟诗作画。如苏轼、陆游、徐舫都写有《桐君山诗》,在桐君山的摩崖石刻上还留有元已卯(公元1279年)俞颐轩的五绝一首:“潇洒桐庐郡,江山景物妍。问君君不语,指木是何年。”这首石刻,生动地记录了700多年前诗人对于桐君其人的真情实感。

百草园

好,各位,在对这位桐君山的最早的主人稍作了解后,我们前行可以看到,旁边有一片开阔的园子,看似许多普通的杂草和一些高低不同的植物参差不齐地排着,偶尔沁入你的鼻子,是一股淡淡的青草味。也许你会把它当作一般的绿化草地,眼睛偶尔瞥过便罢了,其实这里面的一草一木都是行医治病的良药。大家请看,这个叫“马蹄径”专治胆囊炎、尿路结石、传染性肝炎等;这个叫“阔叶十大功劳”专治胃肠炎、咽喉肿痛等;这个叫“枸骨”,专治腰痛、肋骨痛、牙痛等;这里还有专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毒蛇毒虫咬伤等的药材,大家所处其中,是否闻到了浓郁的中药气息呢?

各位,走过百草园,请大家往左边看,停泊在江边的小木船正拉起风帆准备启航。这就是我们景区的另一部分—富春江·七里扬帆,过一会儿,我们将会登上帆船,去富春江中感受一下古景七里扬帆的乐趣。

牌坊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一座牌坊前,这座牌坊是建于××年,上方写有“药祖之乡”四字,这是由广州中医学院教授罗元恺书写的,牌坊前有二块石碑,一方是已故的著名中医叶橘泉先生书写的“中药鼻祖”碑,另一方上写“源远流长”是1989年前来参加桐庐华夏中药节的国家医药总局的领导题写的,意指桐君始创的中华医药科学源远流长,希望桐君山这块中华医药圣地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各位,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登桐君山了,桐君山海拔只有67米,200多级台阶,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为有了千年的桐君老人,使得桐君山在中医药文化上占有一席之地,被称为是“药祖圣地”。当然,此山除了具有浓厚的中药文化外,还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环境、秀丽的风光,而被称为“小金山、浮玉山”。清代康有为曾称为“峨眉诸峰不及此奇”,梁启超则称之为“峨眉之一角”,由此可见,桐君山不仅风光旖旎,还是一方风水宝地。各位,在绿树掩映丛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幢青砖灰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吸引着我们前往,这就是我们登山前要去的第一处景点叶浅予故居——富春画苑。

富春画苑

各位,现在我们站在富春画苑前了,这是我国当代画家叶浅予先生生前居住的地方,背靠桐君山,面临富春江,打开窗户便是景,是一处绝好的吟诗会友之地。面积有466平方米,分上下二层,除了有画室、展览厅外,还有起居室、厨房、小餐厅等一应俱全。叶老的老宅原来在桐庐镇上,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的飞机炸毁了,为了使他每年回故乡,有一个居住、创作、会客的地方,1985年,桐庐县政府、县旅游局特地建造这座小楼供他居住。叶老对他的新居非常喜欢,取名为“富春画苑”,这横额上的“富春画苑”四字便是他亲手所写,在画苑的两侧有一对龙虎门,叶老将左侧题为“迎晖”,右侧为“揖翠”。面对滔滔富春江,背朝嵯峨桐君山,的确是恰到好处。接下来,各位请随我入内参观。

各位游客,正面墙上的这幅画像就是叶浅予先生了,叶浅予先生1907年生于桐庐镇,是中国集漫画人物、舞蹈人物和山水画于一身的大画家,他早年的漫画《王先生》曾在解放前二、三十年代名噪一时,在1929—1937年间的刊物上以长篇连载的漫画形式刊登,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小市民生活,在当时成为家喻户晓的滑稽人物,后来《王先生》还出出版了专门的画册,并被拍摄成故事影片。叶老生前的作品很多,其中有一幅《富春山居新图》更是令人称绝,说起这幅画,我先给各位介绍一下叶老画这幅画的起因。桐庐富春山水的美在历史上就一直为文人墨客所倾倒,历史上曾有1000多位诗人来过桐庐,留下了2000多首赞誉桐庐的诗,当然更有一些画家也为富春山水所迷恋。元代被称为“大痴道人”的黄公望便是其中一位,黄公望,姓黄,名公望,字子久,一生喜爱山水,游遍名山大川,当他来到富春江畔时,被这里的山水所吸引,便选择了富春江上风景最秀丽的一段,在江边有一处叫做庙山坞(现江南龙门湾的钓鱼岛)的幽谷中结庐作画,精心构思,画出了一幅长7米,宽30多厘米的《富春山居图》,此画取景多远浦近丘,荒村疏林,穿插山头峰峦气势清秀,意境简远,被认为是我国绘画艺术中的瑰宝。就是这样一幅传世佳作,在历史上几经流转,到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此画落到了江苏宜兴收藏家吴之炬手里,后又传其子吴洪裕,吴洪裕把此画比作王羲之的《兰亭序》,特建造了一座“富春轩”来珍藏此画。在吴洪裕临死前,双眼一直不肯闭上,家人展尽金银财宝,都没有效果,直至看到此画,并已投进火中燃着,才闭上眼睛,放心离去。在他闭上双眼之后,站在一旁的侄子赶忙从炉中抢出此画,但画已被毁成了二段,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已是二段,但真迹还留在世上,卷首一段现珍藏在浙江省博物馆内,卷尾一段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清朝王修玉曾有诗云:“今日已无黄子久,谁人能画富春山?”带着这样一种惋惜之情,一直到了二十世纪,桐庐籍画家叶浅予决定在其有生之年填补这个遗憾,既是为了让富春山水的美为世人所知,同时也为了报答桐庐的养育之恩。他花了三年的时间,画成了一幅《富春山居新图》,这幅画长32米,宽95厘米,拓展了原画的内容,从杭州六和塔、钱塘江大桥开始,画富阳、画桐庐,一直画到富春江上游的梅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画出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可谓揽富春山水于一处,集四季胜景于一卷。这幅画的临摩画卷曾经在山上的“江天极目阁”里展示过。

各位,介绍完这幅画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左右橱窗里展出的这些照片,都是叶老生前的照片,大约有40幅左右。与宋庆龄在一起的合影,有叶老在国外的照片,有与好友、学生和家人的合影,同时还展出了与叶老一生息息相关的三位女性的照片。这张是叶老和他的第一位夫人罗彩云的照片;这张是他和第二位夫人戴爱莲的照片,她是一位芭蕾舞蹈演员;这位是王人美,是叶老的第三位夫人,是一位电影演员。

叶老生前除了爱好绘画创作外,还有一个嗜好:就是收集石头,特别是家乡的石头。一次,他的第二位夫人戴爱莲女士来游桐庐,回北京时,叶老兴高采烈地把从富春江边捡来的两块石头作为礼物叫她带回去。当然,在这里,我们也有幸可以看到叶老生前所收集的一些石头。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叶浅予先生的陵园。各位游客,这是叶老的半身塑像,在塑像后是当代画家黄茵子先生的悼念碑刻。叶老非常热爱自己的故乡,他生前曾说过:故乡是他生命的根,身心欢乐的根,艺术源泉的根。的确,富春江的山水不仅造化了桐庐,也孕育了桐庐人与生俱来的灵气,所以也使得画坛宗师将这种灵气变为灵感,创作了那么多不朽的巨作。叶老是1995年病逝于北京的,根据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葬在画苑旁,让富春江的水流,让桐君山的山风日日陪伴这位老人。

三方石碑

各位游客,参观完叶老故居后,我们可以看到有三方石碑立于两侧,这一块是已故的当地老中医洪燧卿先生在桐庐县举办的首届华夏中药节时自创自书的碑文,洪老先生当时已是73岁,他生前最大的愿望便是能将此文镌刻成碑立于桐君山,以表达他对桐君老人、对中国中药文化的热爱,现在,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一块是1982年9月,日本樱美林大学友好访问团一行25人来到桐庐,在参观完桐君山后,团长石川忠久教授即兴而作的一首诗,短短几句话概括了桐君山这处名胜古迹的变迁发展,由王璋书写;这一块是由四组签名碑组成,签名者都是来过桐君山的医药界、书画界的和中国知名中医学院的一些著名人士。

桐荫问道亭

经过了几级台阶,我们可以在石亭内小憩一下。这座亭名叫桐荫问道亭,是为了纪念当年在桐树荫下,桐君老人为百姓看病,谈论养生之道的地方。亭内有两方石碑,左边的这块是宋代学士杨时做的一首《登桐君山》诗,内容是:翠崖千尺崎方高,楼殿翠飞压巨涛。槛外回峰自连着,只因潭下有灵鳌。右边这块镌刻着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的《启孙若裘书》。

各位游客,经过64级陡的台阶后,我们可以看到前方石壁上的一首明代诗人孙纲的《桐君》诗:以桐为姓以庐名,世世代代是隐居。夺得一江风月处,至今不许别人分。这首诗原来刻于桐君山沿江的石壁上,浙江省博物馆还藏有此诗的拓片。

四方药局

经过了200多级石阶,到现在基本上已到了桐君山顶了,首先可以看到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楼阁式建筑,飞檐翘角掩映在树木丛中,这就是四方药局。“四方药局”是指四川的桐君阁制药厂、杭州的胡庆余堂、杭州第二中药厂、杭州民生药厂四大药厂联合在此设点销售,意指这里是中药文化的发源地,弘扬国药文化,济世救民。在四方药局的门前是一对“龟鹤同春”铜像,鹤头龟身,栩栩如生,高1.999米,因铸造于1999年,故选此高度,重888公斤,龟体上有13块龟片,刻有13种不同书体的“寿”字,这是预祝各位健康长寿。

桐君塔

各位,走出四方药局,前面一座白塔吸引着我们前往,这便是桐君白塔。这是一座高20米的七级实心塔,最早建于什么年间没有考证,只是据《桐庐县志》记载,宋景宗元年(公元1260年)曾修过这个塔,明朝、清朝也曾几次修葺过它,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980年政府又重新修饰了这座白塔。以前桐庐县城内有三座古塔,呈等边三角形互相呼应,其余两座已在文革时被毁,现在仅剩下这一座,成为了桐君山、也是桐庐县城一处标志性景观。

在白塔的右边是一口重4000公斤的“百令钟”,是由四川桐君阁制药厂为寻访药祖而送来的,每到除夕之夜或者新年的第一天,此钟便会敲108下,意指去除人类的108个烦恼。每当钟声敲响之时,方圆百里都能听到,人们互相祝福,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君山晨钟”,成为一处胜景。大家如有兴趣的话,也可去敲一下,保佑家人安康。

四望亭

听着钟声,各位请随我到“四望亭”去看看。四望是指:“东望白云深,西来天目远。南攀双台月,北溯钱江潮。”这里是远眺富春江与天目溪两江汇合的最佳位置,请大家眺望一下,脚下清流萦绕,四周层峦叠嶂,清澈的天目溪水流到此处与富春江汇合,黄绿分明,交汇处泛起了白沫,好似中间镶嵌着一条银带,这一景致般在春末夏初时比较常见。再往前看,富春江开阔而深邃,难怪唐朝诗人吴融写道:“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诗中意境也不过如此吧?

各位游客,到了这里,大家一定会问,为什么到现在桐君山的主人也没有看到,接下来,我们就去拜访一下中药鼻祖——桐君老人。

anquye整理

共2页: 上一页12桐君祠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桐君祠”,正上方匾额“桐君祠”这三个字是由著名画家叶浅予先生写的。这座祠堂是为了纪念桐君老人而建造的,祠内正面塑像就是桐君了,四周的雕塑群像共分两部分:前面两组为第一部分,根据史料中记载而塑的“指桐为名”、“桐荫问道”的史实;第二部分是以历史年代为顺序,塑出卓有成效的华夏中医药大师。他们依次是创“望、闻、问、切”四诊法的扁鹊,“医圣”张仲景,他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精通内、外、妇、小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鼻祖”并且制作“麻沸散”的华陀,晋代修道炼丹的抱朴子葛洪,唐代“药王”孙思邈,宋代针灸学家王维一,明代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最后一位是我国最早的一位杰出的解剖学家王清任。看了这组塑像大家就很清楚桐君在中药史中的地位了吧。同时,我们还可以在祠堂内看到有一方碑文,是南宋枢密院参知政事楼钥撰文的《桐庐县桐君祠记》,这篇文章应当时邑尉之请,为修葺一新的桐君祠勒石而作的碑记,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全文不到400字,不但记叙了桐君的来历,隐姓埋名的行医济医的史迹,还描写了桐君山秀丽的风光。

古石刻

各位游客,桐君山因地处两江交汇、风光独特的绝佳位置,一时引来无数人们前往,除了一般布衣之外,还有文人、官宦之人,因此,在桐君山的沿江石壁上留下许多关于桐君山的摩崖石刻。接下来,请大家随我去看一下在位于半山腰的一处古石刻。这是一方古石刻。古时登桐君山很艰难,既没有道路,更无石级,宋进嘉熙年间,一位姓赵的县官组织民众凿山路,后来民众又资助财物才铺了石级。这方石刻的前半部分记载了这一史实,后半部分记载了百年后元朝张久可第二次开路的史实。张久可(也有人称可久),字伯远,号小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曾在桐庐任典吏,官小职卑,仕途上很不得志,于是放怀诗酒,浪迹江湖,他专写散曲,留存作品850余首,为元代散曲作家中传世作品最多的一位,对后来明清曲坛影响很大。

各位,在后山下山途中还可看到一块石碑,是南京中医学院教授吴贻谷撰文并书写的“赞桐君”,碑文仅用了80个字,高度概括和颂扬了中药鼻祖桐君在山上结庐炼丹、行医采药的功绩。再往前行大家请随我去看一下张可久的另一方石刻。这一方石刻和山上的记事石刻一样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虽然年代久远,但仍然清晰可辨,两方石刻说明了散曲家张可久曾两次登临桐君山。

接下来,我们将到达桐君山游览的最后一处景点——“桐君亭”。这是为纪念桐君老人而建造的,亭高5米,造型舒展别致,结构精巧,显得古朴、典雅、庄重。亭子门楣上的“桐君亭”匾额,气韵生动,神采飞扬,是原军事医学院教授、80高龄的范行准挥写的。亭内这方青石碑刻高200厘米,宽90厘米,碑石阳面“药祖圣地”四个大字刚劲有力,文笔流畅,气势雄伟,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当代著名中医大师董建华手笔。

好,各位,桐君山的游览就到此了,接下来我们要去游览本景区的第二部分——富春江七里扬帆,在游完山后,再玩水,感觉一下身在富春江,坐在小船上,品一杯清茶,扬起风帆观两岸风光的趣味。

富春江七里扬帆

各位游客,参观完桐君山,拜访过中药鼻祖后,我们就要登上停泊在江边的小木船,去真切地体味一下富春江上看两岸风光,观桐庐古镇风情的感觉。

各位,小船已拉起风帆,就要起航了,悠悠富春江水带着我们将此行的游览推向高潮。富春江,全长110公里,是中国除了长江、桂林漓江之外的第三大山水风光带,“山青、水清、史悠、境幽”构成其独特的山水人文环境,是国务院于1982年公布的我国第一批四十四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上游新安江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的六股尖,其中一段在1959年时修建新安江水电站蓄水而成为了一个大水库,也就是现在的千岛湖,中游段从梅城至萧山的闻家堰,下游是钱塘江,经杭州湾流入东海。整个这条江以桐庐至梅城这一段风光最为秀丽,历史上从古至今文人墨客都是被这段江面的美景所倾倒,尤其以唐、宋诗人为最多,如李白、谢灵运、陆游、范仲淹、李清照等,所以我们这条旅游线在以前也被人们称为浙西唐诗之路旅游线,现在它又成为浙西名山名水黄金旅游线上的一个亮点。

清代诗人吴嗣绾有诗云:“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各位游客,作为今人的我们能够在这样诗般的意境中饱览这奇山异水,也不失为会享受生活了。好,各位,请往这边看,这就是天目溪和富春江的水流交汇处,桐君山就是处于这样一个两江汇合的地方,整座不高的山体远望就象浮在水面上一样,如翠玉浮水,所以,也难怪人们称它为“浮玉山”了。在天目溪上还有一座悬索桥,以前这里是一个重要的水运港口,往来船只很多,从桐庐县城到桐君山要靠摆渡才可以来往,为了解决桐庐市民能够更方便地去桐君山,在1995年,由桐庐旅游公司投资500万元,建造了这座悬索桥。桥长220米,宽仅3.5米,是一座人行桥,每到傍晚这里便聚集了很多人,人们在此可以乘乘凉、吹吹江风,也可以到桐君山上的茶室去品一杯香茗。

各位游客,我们的船依然在前行,在这里,大家一定会问,这里为什么称“七里扬帆”呢?这是因为过去富春江上游七里泷一带滩多水急,舟楫经过此地,都要在此等候东风的来临,以借风力上行。每当东风一起,千帆竞发,梢公的号子响彻云天。七十里的路程,借助东风仿佛只走了七里一样,所以有“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之说,当然,这“七里”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用词而已,主要是指这一带行舟之困难。1968年,在七里泷口建造了富春江水电站,险滩变平湖,帆船也渐渐被机动船所代替,“七里扬帆”景观也随之消失了。为了使这一古景观再现,1997年,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经过精心筹划,投资600余万元于1999年5月1日正式推出了“七里扬帆”景观,使富春江上当年的胜景在绝迹了三十年后,又重现昔日的风采。

各位,舟行水上只见两岸小镇高楼林立,间或还有一处飞檐翘角半隐半露,既富现代气息又不失古朴,偶尔钟楼的整点报时声传来,余音袅袅,这就是桐庐镇。桐庐镇历史悠久,镇上建于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的开元街便是昔日桐庐繁华的历史见证。总面积6平方公里,目前全镇人口大约10万,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条件,成就了独特的小镇风情。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境内多丘陵山地,两条江流过,形成了冬暖夏凉的江南小气候,夏季更是一处清凉的避暑胜地。

各位游客,现在映入眼帘的是临江的一条绿色长带,这就是紧连县城的江滨公园,东西长1800米,宽25米,总面积近百亩,这里原来是一片淤积的荒滩,而现在则成了桐庐市民最喜爱的地方。夜晚,坐在江边,聊聊天,听听音乐,看江面上渔船点点,两岸万家灯火,一幅祥和的气氛,与古桐庐镇隔江相对的便是桐庐县城的新城区,我们可以看到,新城区新气象,无论是布局,还是建筑风格,都是按照统一的规划,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桐庐县城最繁华的中心地带。

船行到此,可以看到就在前方有两座大桥,远一点的叫富春江大桥,也称富春江一桥;眼前这座叫富春江二桥,因一头连着桐庐镇的繁华商业街迎春街,故也称迎春桥。这两座大桥飞架在富春江上,为富春江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称此景为“双桥入画”。

桐庐从三国东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开始设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了,长期以来,尽管桐庐人民一代又一代做着各种各样的美梦,但还是改变不了“一江隔南北,两岸长相叹”的局面。1991年10月,富春江上的第一座大桥—富春江大桥的建成终于结束了富春江自古无桥梁的历史。富春江一桥,总投资2150万元,全长812米,桥面通行车道宽10米,终于圆了人们可以“走”着来往的梦想。眼前的这座富春江二桥建于1996年,全长1021米,宽15米,是两岸人民现在来往的一座生活用桥。

好,各位游客,过了两桥以后,我们的眼前顿时一亮,一排青翠的山峦如屏风般耸立江边,这就是“十里排门山”。相传,排门山从前叫牛山,山中有一大石窟,里面藏有仙界的十八头一尺八寸长的金牛,玉皇大帝为了防止凡人去偷金牛,即命霹雳大仙把牛山劈成陡崖峭壁,使凡人无法辨认石门的位置,因山势如同城内街道的排门,后人就把牛山称为排门山了。

各位游客,我们的游程主要是以两桥为中心,到排门山掉转船头回到桐君山码头,所以,在此请各位坐稳,我们要掉转船头了。现在,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桐庐的特产。桐庐因此处浙西山区,除了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外,山珍野味也很多,有野生的蕨菜、黄花菜、青笋干、山核桃,还有最富盛名的高山雪水云绿茶、苦丁茶,以及近几年来出口量非常大的烤薯、钟山豆腐干等。富春江里的野生鱼更是鲜美无比,江中有80多种鱼,除了平常大家常吃的一些鱼外,最具特色的当属鲥鱼和子陵鱼了。鲥鱼是每年4、5月份的时候从海里沿钱塘江游到富春江产卵,全身呈白色,每当渔人用网捉到此鱼的时候,它不会向其它的鱼儿一样乱跳,而是一动不动,生怕损坏了它的鳞片,所以也叫惜鳞鱼,这种鱼在烹煮的时候鳞片不用刮掉,适宜清蒸,遗憾的是在1958年富春江水电站的建成后,水位上升使得水体温度有所变化,现在这种鱼已很难得一见了。另外还有一种叫“子陵鱼”,身体细长不足3厘米,每年7—9月份成群结队沿江至子陵滩一带聚集,当地人认为它们是在朝拜严子陵,故得“子陵鱼”之名,此鱼肉嫩鲜美,独具风味,可红烧,可作羹,是上好的一道佳肴,所以,也难怪当年毛泽东在劝柳亚子先生回国参加建设工作时写道:“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各位游客,桐君山·七里扬帆只是我们桐庐众多景点中的一处,接下来,我将把桐庐最具特色、最典型的山、水、林、洞风光片放给大家看,各位可一边品茶,一边欣赏。

第11篇 桐庐浪石金滩导游词

桐庐浪石金滩导游词

浪石金滩位于杭州市桐庐天目溪浪石埠境内,桐溪漂流,原名浪石金滩,浪石,据载:“昔日有巨石踞江中,宛浮水面,随波上下,名浪石”。金滩又名:“潮逆滩”,昔日钱塘江上涨至此而形成,系天然鹅卵石沙滩,面积达千余亩。现改名为桐溪漂流。有诸多历史遗迹典故的瑶母殿。自然风貌秀丽,四周青峦叠嶂,两岸阡陌纵横,沙滩交错。蜿蜓跌宕,清澈见底,更有千年古樟、万倾芦海,四季景物各具风韵。

浪石金滩,现已开辟风情休闲旅游区、情水湾淡水沙滩浴场、芦海牛车赏景、风情棕榈林、野趣烧烤、天成的高尔夫练球场、万亩草滩跑马、帐篷、蒙古包露营等特色旅游项目。

长达两公里的江面上已开辟龙舟风情游,近百艘制作精巧的龙舟笑迎四方宾朋。龙舟备有桨、锣、鼓等,游人至此,或稳坐竹椅、悠然举桨、随波漂流,细品山水真趣;或敲锣打鼓,竞舟争雄,浪击金滩,豪情洒向山水间。

第12篇 浙江桐庐桐君山(七里扬帆)文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桐君山七里扬帆景区游览,我是景区的讲解员,姓х,我们的游程大约为二小时左右,希望各位今天在我的导游讲解下,能够玩得开心,游得尽兴。

桐君老人像前

桐君山七里扬帆景区是一处综合性的观光游览景区,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攀桐君山访古寻幽,品中药文化;另一部分是观景游乐富春江七里扬帆。

各位游客,一进大门,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位慈眉善目、笑眯眯看着我们的老人塑像,这位便是此山最早的主人桐君老人,他背依桐君山,面朝富春江,肩挂药葫芦,后背箬叶帽,仿佛千百年前那位济世救民的老中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说起这位桐君老人,根据《方舆胜揽》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时候,此山上长满了许多的桐树,山上有一位老翁在此采药、炼丹,并在桐树下造了一座茅草房,因为这位老人的医术非常高明,经常给山下的老百姓治病,并且分文不收。所以当地人非常感谢他,请他留下姓名,永远为他传诵。当人们问他叫什么名字的时候,他只是笑了笑,指了指后面的大桐树,人们根据他的这一示意,便把这座山称为桐君山,这位老人称为桐君老人,意指桐树下的君子,山下的小镇称为桐庐镇,取桐树下的草庐之意。

其实,桐君,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我国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一位对药物学研究卓有成效的医药学者。据梁陶弘景《本草序》,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国名人大辞典》等记载:桐君,是黄帝时人,黄帝命巫彭采药求道,止于桐庐县东山(也就是现在的桐君山)桐树下,识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药物,著有《桐君采药录》,太平兴国二年的《太平御览》之药部篇载有桐君对30多种药物的性味评判,可见桐君这位历史人物是载之史册的,在古时的医坛上也是盛名卓著的。桐君定的处方格律君、臣、佐、使,垂数千年沿用迄今,不愧是我国中医药的鼻祖。历代诗人、画家都曾以桐君为题材吟诗作画。如苏轼、陆游、徐舫都写有《桐君山诗》,在桐君山的摩崖石刻上还留有元已卯(公元1279年)俞颐轩的五绝一首:潇洒桐庐郡,江山景物妍。问君君不语,指木是何年。这首石刻,生动地记录了700多年前诗人对于桐君其人的真情实感。

百草园

好,各位,在对这位桐君山的最早的主人稍作了解后,我们前行可以看到,旁边有一片开阔的园子,看似许多普通的杂草和一些高低不同的植物参差不齐地排着,偶尔沁入你的鼻子,是一股淡淡的青草味。也许你会把它当作一般的绿化草地,眼睛偶尔瞥过便罢了,其实这里面的一草一木都是行医治病的良药。大家请看,这个叫马蹄径专治胆囊炎、尿路结石、传染性肝炎等;这个叫阔叶十大功劳专治胃肠炎、咽喉肿痛等;这个叫枸骨,专治腰痛、肋骨痛、牙痛等;这里还有专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毒蛇毒虫咬伤等的药材,大家所处其中,是否闻到了浓郁的中药气息呢?

各位,走过百草园,请大家往左边看,停泊在江边的小木船正拉起风帆准备启航。这就是我们景区的另一部分 富春江七里扬帆,过一会儿,我们将会登上帆船,去富春江中感受一下古景七里扬帆的乐趣。

牌坊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一座牌坊前,这座牌坊是建于年,上方写有药祖之乡四字,这是由广州中医学院教授罗元恺书写的,牌坊前有二块石碑,一方是已故的著名中医叶橘泉先生书写的中药鼻祖碑,另一方上写源远流长是1989年前来参加桐庐华夏中药节的国家医药总局的领导题写的,意指桐君始创的中华医药科学源远流长,希望桐君山这块中华医药圣地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各位,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登桐君山了,桐君山海拔只有67米,200多级台阶,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为有了千年的桐君老人,使得桐君山在中医药文化上占有一席之地,被称为是药祖圣地。当然,此山除了具有浓厚的中药文化外,还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环境、秀丽的风光,而被称为小金山、浮玉山。清代康有为曾称为峨眉诸峰不及此奇,梁启超则称之为峨眉之一角,由此可见,桐君山不仅风光旖旎,还是一方风水宝地。各位,在绿树掩映丛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幢青砖灰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吸引着我们前往,这就是我们登山前要去的第一处景点叶浅予故居 富春画苑。

富春画苑

各位,现在我们站在富春画苑前了,这是我国当代画家叶浅予先生生前居住的地方,背靠桐君山,面临富春江,打开窗户便是景,是一处绝好的吟诗会友之地。面积有466平方米,分上下二层,除了有画室、展览厅外,还有起居室、厨房、小餐厅等一应俱全。叶老的老宅原来在桐庐镇上,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的飞机炸毁了,为了使他每年回故乡,有一个居住、创作、会客的地方,1985年,桐庐县政府、县旅游局特地建造这座小楼供他居住。叶老对他的新居非常喜欢,取名为富春画苑,这横额上的富春画苑四字便是他亲手所写,在画苑的两侧有一对龙虎门,叶老将左侧题为迎晖,右侧为揖翠。面对滔滔富春江,背朝嵯峨桐君山,的确是恰到好处。接下来,各位请随我入内参观。

各位游客,正面墙上的这幅画像就是叶浅予先生了,叶浅予先生1907年生于桐庐镇,是中国集漫画人物、舞蹈人物和山水画于一身的大画家,他早年的漫画《王先生》曾在解放前二、三十年代名噪一时,在1929 1937年间的刊物上以长篇连载的漫画形式刊登,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小市民生活,在当时成为家喻户晓的滑稽人物,后来《王先生》还出出版了专门的画册,并被拍摄成故事影片。叶老生前的作品很多,其中有一幅《富春山居新图》更是令人称绝,说起这幅画,我先给各位介绍一下叶老画这幅画的起因。桐庐富春山水的美在历史上就一直为文人墨客所倾倒,历史上曾有1000多位诗人来过桐庐,留下了2000多首赞誉桐庐的诗,当然更有一些画家也为富春山水所迷恋。元代被称为大痴道人的黄公望便是其中一位,黄公望,姓黄,名公望,字子久,一生喜爱山水,游遍名山大川,当他来到富春江畔时,被这里的山水所吸引,便选择了富春江上风景最秀丽的一段,在江边有一处叫做庙山坞(现江南龙门湾的钓鱼岛)的幽谷中结庐作画,精心构思,画出了一幅长7米,宽30多厘米的《富春山居图》,此画取景多远浦近丘,荒村疏林,穿插山头峰峦气势清秀,意境简远,被认为是我国绘画艺术中的瑰宝。就是这样一幅传世佳作,在历史上几经流转,到明万历年间(1573 1620年),此画落到了江苏宜兴收藏家吴之炬手里,后又传其子吴洪裕,吴洪裕把此画比作王羲之的《兰亭序》,特建造了一座富春轩来珍藏此画。在吴洪裕临死前,双眼一直不肯闭上,家人展尽金银财宝,都没有效果,直至看到此画,并已投进火中燃着,才闭上眼睛,放心离去。在他闭上双眼之后,站在一旁的侄子赶忙从炉中抢出此画,但画已被毁成了二段,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已是二段,但真迹还留在世上,卷首一段现珍藏在浙江省博物馆内,卷尾一段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清朝王修玉曾有诗云:今日已无黄子久,谁人能画富春山?带着这样一种惋惜之情,一直到了二十世纪,桐庐籍画家叶浅予决定在其有生之年填补这个遗憾,既是为了让富春山水的美为世人所知,同时也为了报答桐庐的养育之恩。他花了三年的时间,画成了一幅《富春山居新图》,这幅画长32米,宽95厘米,拓展了原画的内容,从杭州六和塔、钱塘江大桥开始,画富阳、画桐庐,一直画到富春江上游的梅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画出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可谓揽富春山水于一处,集四季胜景于一卷。这幅画的临摩画卷曾经在山上的江天极目阁里展示过。

各位,介绍完这幅画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左右橱窗里展出的这些照片,都是叶老生前的照片,大约有40幅左右。与宋庆龄在一起的合影,有叶老在国外的照片,有与好友、学生和家人的合影,同时还展出了与叶老一生息息相关的三位女性的照片。这张是叶老和他的第一位夫人罗彩云的照片;这张是他和第二位夫人戴爱莲的照片,她是一位芭蕾舞蹈演员;这位是王人美,是叶老的第三位夫人,是一位电影演员。

叶老生前除了爱好绘画创作外,还有一个嗜好:就是收集石头,特别是家乡的石头。一次,他的第二位夫人戴爱莲女士来游桐庐,回北京时,叶老兴高采烈地把从富春江边捡来的两块石头作为礼物叫她带回去。当然,在这里,我们也有幸可以看到叶老生前所收集的一些石头。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叶浅予先生的陵园。各位游客,这是叶老的半身塑像,在塑像后是当代画家黄茵子先生的悼念碑刻。叶老非常热爱自己的故乡,他生前曾说过:故乡是他生命的根,身心欢乐的根,艺术源泉的根。的确,富春江的山水不仅造化了桐庐,也孕育了桐庐人与生俱来的灵气,所以也使得画坛宗师将这种灵气变为灵感,创作了那么多不朽的巨作。叶老是1995年病逝于北京的,根据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葬在画苑旁,让富春江的水流,让桐君山的山风日日陪伴这位老人。

三方石碑

各位游客,参观完叶老故居后,我们可以看到有三方石碑立于两侧,这一块是已故的当地老中医洪燧卿先生在桐庐县举办的首届华夏中药节时自创自书的碑文,洪老先生当时已是73岁,他生前最大的愿望便是能将此文镌刻成碑立于桐君山,以表达他对桐君老人、对中国中药文化的热爱,现在,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一块是1982年9月,日本樱美林大学友好访问团一行25人来到桐庐,在参观完桐君山后,团长石川忠久教授即兴而作的一首诗,短短几句话概括了桐君山这处名胜古迹的变迁发展,由王璋书写;这一块是由四组签名碑组成,签名者都是来过桐君山的医药界、书画界的和中国知名中医学院的一些著名人士。

桐荫问道亭

经过了几级台阶,我们可以在石亭内小憩一下。这座亭名叫桐荫问道亭,是为了纪念当年在桐树荫下,桐君老人为百姓看病,谈论养生之道的地方。亭内有两方石碑,左边的这块是宋代学士杨时做的一首《登桐君山》诗,内容是:翠崖千尺崎方高,楼殿翠飞压巨涛。槛外回峰自连着,只因潭下有灵鳌。右边这块镌刻着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的《启孙若裘书》。

各位游客,经过64级陡的台阶后,我们可以看到前方石壁上的一首明代诗人孙纲的《桐君》诗:以桐为姓以庐名,世世代代是隐居。夺得一江风月处,至今不许别人分。这首诗原来刻于桐君山沿江的石壁上,浙江省博物馆还藏有此诗的拓片。

四方药局

经过了200多级石阶,到现在基本上已到了桐君山顶了,首先可以看到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楼阁式建筑,飞檐翘角掩映在树木丛中,这就是四方药局。四方药局是指四川的桐君阁制药厂、杭州的胡庆余堂、杭州第二中药厂、杭州民生药厂四大药厂联合在此设点销售,意指这里是中药文化的发源地,弘扬国药文化,济世救民。在四方药局的门前是一对龟鹤同春铜像,鹤头龟身,栩栩如生,高1.999米,因铸造于1999年,故选此高度,重888公斤,龟体上有13块龟片,刻有13种不同书体的寿字,这是预祝各位健康长寿。

桐君塔

各位,走出四方药局,前面一座白塔吸引着我们前往,这便是桐君白塔。这是一座高20米的七级实心塔,最早建于什么年间没有考证,只是据《桐庐县志》记载,宋景宗元年(公元1260年)曾修过这个塔,明朝、清朝也曾几次修葺过它,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980年政府又重新修饰了这座白塔。以前桐庐县城内有三座古塔,呈等边三角形互相呼应,其余两座已在文革时被毁,现在仅剩下这一座,成为了桐君山、也是桐庐县城一处标志性景观。

在白塔的右边是一口重4000公斤的百令钟,是由四川桐君阁制药厂为寻访药祖而送来的,每到除夕之夜或者新年的第一天,此钟便会敲108下,意指去除人类的108个烦恼。每当钟声敲响之时,方圆百里都能听到,人们互相祝福,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君山晨钟,成为一处胜景。大家如有兴趣的话,也可去敲一下,保佑家人安康。

四望亭

听着钟声,各位请随我到四望亭去看看。四望是指:东望白云深,西来天目远。南攀双台月,北溯钱江潮。这里是远眺富春江与天目溪两江汇合的最佳位置,请大家眺望一下,脚下清流萦绕,四周层峦叠嶂,清澈的天目溪水流到此处与富春江汇合,黄绿分明,交汇处泛起了白沫,好似中间镶嵌着一条银带,这一景致般在春末夏初时比较常见。再往前看,富春江开阔而深邃,难怪唐朝诗人吴融写道: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诗中意境也不过如此吧?

各位游客,到了这里,大家一定会问,为什么到现在桐君山的主人也没有看到,接下来,我们就去拜访一下中药鼻祖 桐君老人。

第13篇 桐庐垂云通天河导游词

桐庐垂云通天河导游词

游客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游览垂云通天河。我是xx号导游,很高兴能为你们服务,希望大家旅途愉快,一天都能有好心情!进洞前,首先有几个注意事项,希望大家多多合作。第一,洞内请不要抽烟,不要抛果皮、纸屑;第二,为了大家的安全请把手放在船沿内,请不要推拉过往的船只;第三,坐稳以后,请不要把船故意摇晃。谢谢!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通天河的概况。垂云通天河是一条岩溶地下暗河,全长4.5公里,河道落差380米。河道尽头近30平方公里的森林地表水,汇聚在一个大漏斗口,沿着高高低低、蜿蜒曲折的河床直泻而下,所以称之为“垂云通天河”。历史上,爱新觉罗毓瞻曾称其为“地下第一河”。

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垂云通天河平面水道近1000米,游览时间约为30分钟。洞里的温度常年保持在18度左右,空气非常新鲜。

大家抬头看,洞壁上方镌刻着“垂云古迹”四个大字,据桐庐县志记载,这是公元791年桐庐县令刘文会游览过后留下的手迹,后人将其镌刻于此。

进洞后,我们首先看到头顶上有一口庞然大钟,垂挂下来。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它的内壁。这是溶洞中的一种景观,学名叫石锅。四周还有大大小小的石锅。

前面是今天游览最低矮的地方,请大家小心!大家看左前方水面上,那支上面大下面小的石笋,是不是很像农村里用来舂米捣药打年糕的器具——石臼呢?再看右边这组岩石,形状像是扬帆起航的小船,这是一个好兆头,它预示我们今天的旅途将会一帆风顺。

河中央有个5、6米高的石笋,有人说形似披着披风双手作揖的古代著名丑女,所以名叫“东施效颦”。

前面是个犀牛潭,河中央有头大犀牛,因为这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所以它一直闭着眼睛睡大觉呢,但是为了怕牛角伤到给位游客它把头朝里,屁股向外。你们路过的时候也可以怕怕它的屁股哦。正前方石壁上有一只跃出水面的海豚,腾空而起,充满活力。顺着嘴巴往左上方看,一只大鹰扑向一条鳊鱼,鳊鱼张开嘴巴迎战,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鱼鹰搏斗”图。

游客们,前方蓝色洞口有一只大鸟振翅飞出、临近水面,因此得名“大鹏临渊”。

右前方是个风光美丽的小岛,上面集江南风光与塞北风光于一身,是垂云通天河的精华部分,大家可以上岸去看看,会有导游向大家详细地讲述“溶洞三绝”和它们背后的故事。

洞天佛国(线路一)

游客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垂云通天河最精华的景点。在这个200多平方米的小岛上汇集了溶洞中几乎所有的的各种奇观,请大家沿石阶而上,请注意头顶及脚下安全,同时请注意观看游步道两边的风景,想想看这些奇妙的溶石都像什么?

沿路上来,道两边好像有梯田,有土坝,有云朵。再请大家发挥一下想象力,看看眼前这组岩溶景观又像什么呢?很多人都说啊,它像极了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就连最下方的海南岛、台湾岛都栩栩如生,是不是太神奇了?这其实是洞穴中不多见的一种沉淀物,它往往形成在洞底微凹有倾斜的地方,由于洞底稍有倾斜,流水中你傻沉积在斜坡上,逐渐突起,被溶解呈碳酸钙就沉淀凝垢在凸起的内侧,日久天长就形成了这样的景观。

再请大家往前看,这庞然大物是否让大家想到北方草原上的“蒙古包”。白天,帘幕收向两旁,热情地欢迎着四面八方络绎不绝的游客。那么就让我们赶快进去看看,里面究竟还有些什么?

还没进来,相信大家就被陡峭石壁中安然端坐的观音深深吸引了吧!观音石像身旁金光四射,那是她正将福瑞散播到九州大地,保佑天下苍生健康平安。观音石像栩栩如生,那么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是因为含碳酸钙的地下水水珠,从洞顶上的一个小开口滴到洞底沉淀,慢慢就累积成了这洞中的“一绝”。

在这背后也有故事呢,传说观音降服孽龙后,还不放心,就把洞内的石头化成自己的形象,在观音洞内镇守,保佑百姓平安。明代高僧从九华山途径钱球馆,一路云游至此,在垂云洞外石佛寺挂单,听说洞内有石观音,进洞朝拜,惊呼奇事请来工匠为石观音开脸,就成了现在这尊天然形成又通过工匠开脸、巧夺天工、天人合一的观音像。自此之后,每年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也就是观世音菩萨诞辰、得道、涅槃的日子,善男信女纷纷前来朝拜。大家也可以在此佛台前诚心参拜观音,许下心愿,把这段美丽奇妙的传说继续传递下去。祝大家多福多寿,一生平安!

洞天佛国(线路二)

各位游客,欢迎大家踏上小岛,来到垂云洞中神圣的佛光宝地——“洞天佛国”景点。在这200平方米的半道上,汇集了溶洞中所有的各种奇观,比如钟乳、石笋、石坝、石帘、石瀑、石锅、石云等等„„应有尽有。至于石云盆更是流水潺潺的地下河的一大特色。所以这里堪称“溶洞博物馆”。其中呢,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的三件镇洞之宝了,号称“垂云三绝”。分别是:一尊全天然观音石像、一幅天然的中国地图和一条天然的石龙。

大家站稳后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岸神似蛟龙的石景。关于石龙,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传说:远古时代,有一条黄龙作崇为虐,经常兴风作雨,洪水泛滥,使得沿江村民饱受水患之苦,民不聊生。于是村民纷纷背井离乡,逃难他地。有一次虐龙又兴雨作怪,天目溪两岸洪水滔天,农田淹没,灾民遍地。上天便派观音下凡降龙。观音菩萨从天目山一路追赶虐龙。虐龙见无处可逃,一头转进垂云洞,撞破了垂云神钟,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进洞时见到的垂云神钟已破了一个大口子?虐龙逃到这里的时候,被观音镇在了巨石之下。所以现在虐龙被压在巨石之下,但却困龙犹斗,昂着头想逃跑,又摆脱不了,于是人们把这里称作“困龙峡”。

“洞天佛国”景点的第二件镇洞之宝是一副全天然的中国版图。大家看石阶旁边,是一幅由天然云盆组成的中国地图。当地人称之为“十八丘田”。如此完美的中国地图,可以说是稀叫着,对面的大象也赶来迎接贵客了,这里就是——狮像迎宾

左岸边上,就是“探险旱洞”,顺着动向里看有一只绿色的恐龙,它高昂着头好像在仰天长啸,发出震动整个垂云洞的吼声。它的四周还聚集了一些远古时代的动物,所以这里被称作“恐龙洞”。

正前方悬挂的一朵红色的大蘑菇,有人称它为“蘑菇王”,据说被它的水滴到,就会长生不老。如果没有也不用可惜,前方的幸福之水会让你淋个痛快。大家听到水声没有?右边是当叶茂,傲然屹立。

而紧接着,金光闪闪的就是装满了珍珠玛瑙的“聚宝盆”,这象征着祥和福禄的中国红色,祝福来往游客喜悦美满、财源滚滚。

现在我们经过的地方原来是个瀑布,下面有个“鳄鱼潭”。据说工程队在安装升船机时一声炮响,把一条大鳄鱼给吓跑了,你看她躲到了岸上,探着头惊奇地看着我们,也惊奇地听着轰轰升船机声。

现在请抬头往上看,这上面是垂云通天河的一大奇观。这条弯弯曲曲、高不可攀的裂缝高40米,长50米,被形象地叫做“一线天”又名“人间天河”因为与地上的河流对应因此得名。在溶洞中形成这么壮观的大裂缝是罕见的,它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当我们的电工师傅艰难地爬上去后,发现上面也有很大的错层式平台,四周的石笋石柱和钟乳石洁白无瑕、千姿百态,也很具观赏性。但是为保证游客的绝对安全,这里的景点有待开发。

游客们,船到这里,第一级水道700米快游完了,那第二级水道,船怎么上去呢?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请大家放心,我们巧妙地设置了国内首创的升船机设备“垂崖飞舟”,在解决了落差的难题的同时,带大家体验一把迷你版的“激流勇进”,(请大家耐心等待)。而这等待同时,大家可以坐在船上放松心情看看首创溶洞内的水幕电影,这也是本景点一大特色之一。

上了升船机请前面几位拉一把,请握住栏杆„„请放手,谢谢!下了升船机,我们来到了岩溶地貌密集丰富的地区,通天河的精华部分之一。

眼前这组景是“海底世界”。一条美人鱼害羞地躲了进去,可是却一不小心忘记藏住自己的尾巴,高高翘起,是不是被大家的相机逮个正着了呢?穿过支撑海底世界的石柱我们来到另外的一片天地,海市蜃楼,展现我们面前的是沙漠绿洲的幻想杰作,绿色的楼宇和蓝色的流水,让我们感受到沙漠中看到绿洲般的惊奇,右手边这高30米的屏障气势宏伟正是保护绿洲的城墙,而这城墙上还有件西游记中的宝贝——芭蕉扇

穿过海市蜃楼展现在我们面前色彩斑斓的景色的地方叫做——“钟乳山”,此处大家尽管抬头欣赏顶上的奇特的钟乳林。

我们现在到的这里会给大家带来财源广进的好运气的哦。头顶上方,天然钟乳石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一个漩涡圆盘式的奇特形状,像极了古时的铜钱,预示着途径的游客们将会拥有事业进取、丰收多福的一年。我们为这里取名叫——“发财谷”

古时民间行侠仗义的活佛济公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你们看,前方这块巨石两端翘起,像不像是一定巨大的济公帽?

在我们右手边,金光闪闪的地方,这里的石像叫做“观音送子”。观音娘娘微笑着守护在岸边,怀里抱着一个娃娃,如果大家希望求子的不妨也许个愿。

大家回头看,这是观赏这组景点“玉兔望月”的最佳视角。广寒宫中终年寒冷孤独,活泼好动的玉兔耐不住寂寞,就偷偷溜下凡间游乐。可是一番尽兴之后,还是非常挂念朝夕相处的嫦娥。可不?大家看,虽然乌云遮住了明月,但玉兔还是在久久地遥望星空呢!

缓缓前进,在大家右手边上方就是“小瀑布了”,不仅石头样子很像,而且外面一旦下雨,这里边有水流如瀑布般流下来,也正是水流作用才形成了这样景观。

大家现在向前看,是不是隐隐约约看到一张佛手在水中升起呢,这里就是泛舟游玩的的最后一个景点了——“佛手岛”,然后大家往后看我们可以看到水的源头,整个水道的水全部从这流出,就像一条龙卧在石头上嘴巴向外吐着水。

好了,今天我们乘船游览的1000米水道就要结束了。前方不远处,大家抬头看到的就是太子石林,这里石头千姿百态,大家可以尽情想象下会是什么景色,穿过太子石林,可以看到整个垂云洞中最大的一面石崖瀑布——“垂云飞瀑”。那里也是我们今天旅途的中转站,将会有工作人员为大家拍照留念,大家别忘了在出口处领取一张免费的照片。这之后还有3500米,因为落差太大,船只没法通过。所以为了让本次旅途更加丰富有趣,大家可以步行体验“地下大峡谷”探险项目。在其中,大家还可以亲手触摸一下钟乳石,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请别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上岸后可直接和我们的工作人员联系。

游客们,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感谢大家一路上的配合,也欢迎各位对我们的服务多提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垂云通天河旅游有限公司欢迎您再度光临。祝您今天旅途愉快!

桐庐导游词(精选13篇)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桐君山七里扬帆景区游览,我是景区的讲解员,姓х,我们的游程大约为二小时左右,希望各位今天在我的导游讲解下,能够玩得开心,游得尽兴。桐君老人像前桐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桐庐信息

  • 桐庐导游词(精选13篇)
  • 桐庐导游词(精选13篇)13人关注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桐君山七里扬帆景区游览,我是景区的讲解员,姓х,我们的游程大约为二小时左右,希望各位今天在我的导游讲解下,能够玩得开心,游得尽兴。桐君老 ...[更多]

  • 桐庐桐君山导游词(精选4篇)
  • 桐庐桐君山导游词(精选4篇)5人关注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桐君山·七里扬帆景区游览,我是景区的讲解员,姓х,我们的游程大约为二小时左右,希望各位今天在我的导游讲解下,能够玩得开心,游得尽兴。桐君 ...[更多]

  • 桐庐大奇山导游词(精选3篇)
  • 桐庐大奇山导游词(精选3篇)3人关注

    大奇山国度丛林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在富春江南岸,是一处集江南山川与草原风物于一体的综合性丛林公园。大奇山又称"塞基山",史称"江南第一名山"。境内有山峦 ...[更多]

相关专题

导游词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