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致辞 > 导游词

乾陵导游词(精选13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13

乾陵导游词

第1篇 陕西乾陵导游词

各位游客,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的就是唐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乾陵营建于盛唐时期,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自不必说。单从其宏大的规模,壮伟的气势,富丽堂皇的建筑来看,就居唐帝王陵之首。据《长安图志》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4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回廊、偏房等大批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3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现在我们所站位置是乾陵的朱雀门外。

各位游客,请跟着我向前走。大家从朱雀门外向远处高耸的陵墓望去,可见墓前一条司马道相当宽阔,直通北峰。两侧排列有124件雕刻精美、神态生动的石雕。从南往北有八棱柱形华表、翼马、朱雀各1对,石马5对,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10对。4个门外各有石狮回对,北门外有石马3对。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就是从武则天下葬乾陵开始才有固定制度的,一直延续到清代。

各位游客,竖在大家面前的有两块经历1000多年历史风雨的巨型石碑――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在讲解这两块碑石之前,先让我给大家简略地介绍一下武则天是怎样当上女皇的。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在位34年。根据惯例,皇帝应立长子为太子,以继承皇位。但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又得到朝廷顾命大臣、母舅长孙无忌的大力帮助,所以破例被选为太子。太宗死后,李治继承皇位,即后高宗。但高宗缺乏政治才能,昏庸懦弱,大权渐渐旁落到皇后武则天的手里。

武则天原籍山西省文水县,生于今广元县。父亲是个木材商,后随李渊起兵反隋,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武则天少时随父四处奔波,12岁丧父后,在外受到歧视,在家还受两个异母哥哥的欺辱,正是这些坎坷经历,锻炼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她14岁被唐太宗选人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削发为尼,旋被唐高宗接进宫中,先封为昭仪,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立为皇后。她一当上皇后就参与朝政。从公元660年起,实际掌握大权的已是武则天了。之后,武则天用酒毒死长子,废次子为庶人,把睿宗拉下皇位,最终于公元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经过36年的奋斗,这位女人终于如愿以偿,登上天下第一把“交椅”,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

也许大家会想,一个出身于木材商家庭的下层女子,竟敢冒天下之大不匙,宣布自己为中国皇帝,这无疑是对男尊女卑、女子天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的挑战,难道不会招来种种非议吗?但如果历史地看问题,武则天当政50年中,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这一切都得到历代史学家们的肯定和赞扬。武则天的确不同于一般的帝王,她敢于自己做皇帝,也敢于对自己的功绩加以评说,现在我们在南门外看到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就是很好的证明。

述圣记碑,全碑共7节,故又称七节碑。据说,由7节组成,取于七曜,即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称。七节碑高7.5米,重89.6吨。碑座上刻有各种碑纹。碑文8000余字,由武则天亲自撰文,后中宗书写,表面上颂扬了高宗的文治武功,实际上抬高了武则天自己。碑刻成后,还在字画上填以金屑。现在大家靠近一些,仍可看到个别字的金饰。

无字碑通高7.53米,重约98.8吨。碑侧线刻有龙纹,碑头刻有8条璃互相缠绕。无字碑就是说立碑时碑上没有刻一个文字。为什么立一通无字碑呢?至今有几种说法,一是说武则天想让后世的人对她作出公允的评价;一是说,武则天觉得自己功德无量,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此碑可能是唐中宗所立,他不满武则天的独断专行,不愿违心地恭维她,但作为一个儿子,又不便对自己的母亲提出非议,故立无字碑让后人去评论。不管怎么说,在帝王陵前立无字碑在我国历史上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看到了排列于内城东西闹楼的61尊石人像,这是武则天为了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而敕令刻制的。石人绝大多数早已毁掉,因长期风化,多数字迹无法辨认,仅有两尊石像背面字迹比较清晰。今天,虽然只有只剩躯体、不见头部的王宾像可供人观赏,但我们在为61尊王宾像头部被损而惋惜之余,想必同样会对古代的精湛石刻艺术发出阵阵赞叹。

乾陵不仅外观宏伟,内藏也十分丰富。据述圣记碑上的碑文记载,唐高宗临死时,曾遗言把它生前所喜爱的字画埋进墓内。加上武则天和唐高宗都处在唐朝的全盛时期,墓内陪葬品必定会不计其数。

解放以来,挖掘乾陵的建议多次被提了出来,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家都没有同意挖掘。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赴陕西考察时就说过:“目前我国还没有足以使出土文物不受损失的科学保护方法,祖宗留下的遗产还是让土地神多替我们保护几年吧!”我们真诚希望所有游客加入保护之列,并希望乾陵能为中国的旅游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给大家一个半小时的自由活动参观时间,一个半小时后我在无字碑处等大家集合。

第2篇 乾陵景区示范导游词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乾陵景区示范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各位游客:

大家知道,在所有的帝王墓葬中有两座陵墓特别吸引国人注意,一座是河北的清东陵,一座是陕西的唐乾陵。前者埋葬的虽不是皇帝,却是大权独揽,垂帘听政,丧权辱国的清太后慈禧;后者埋葬的则是中国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在位时政通人和,社会和经济发达,死后以山为陵,山陵合一,千百年来陵墓保存完好。

“巨坟云是旧梁山,山石崔嵬颇耐攀。南对乳丘思大业,下临后土望长安。”这是郭沫若同志游乾陵时吟出的一首诗。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距西安城80公里,是唐皇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它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才基本完工。乾陵“以山为陵”,依梁山而建,利用梁山主峰(北峰)和南面两个山峰作为布局的骨架。北峰海拔l047.6米,呈圆锥形,是墓室所在地。南面两峰,东西对峙,构成陵园的天然门户。整个陵园范围方圆40公里,周围还有王公贵族陪葬墓17座。各位游客,下面请随我一起走进乾陵游览一番。

【乾陵的特点—乾陵的结构和规模—墓前石刻】

各位游客,当我们从西安出发,沿渭河和任河向西旅行时,会有一个感觉,就是无论是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还是在渭北高原的丘陵和山峰间,随时都可以看到高大雄伟的帝王陵。这八百里秦川的帝王州里有18座唐代的帝王陵。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也就是穿过陕西西部的小县城乾县时,我们还会发现有座巧妙地利用自然山峰设置陵寝、门阙、城墙,表现帝王至尊地位的陵墓,这就是唐朝第三代皇帝李治和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现在我们已站在梁山脚下,抬头能望见武则天陵墓。大家看到西安在东,一马平川梁山在西,山势峥嵘。远观梁山,有3座山峰相连:正对游客的远处松柏交翠、山峰峭拔的北峰为武则天陵寝;南面稍低的左右对峙的两峰为闭楼,其形象特别,当地群众俗称奶头山。“以山为陵”,是唐帝王陵的一大特色。尤其乾陵与山峰浑然一体的设计,实力渭北唐十八陵中所独见。唐太宗原以为如此筑陵较为节俭,还能免被盗之灾,谁知筑陵工程更大,耗费更为惊人,也未免去被盗之灾。

乾陵营建于盛唐时期,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自不必说。单从其宏大的规模,壮伟的气势,富丽堂皇的建筑来看,就居唐帝王陵之首。据《长安图志》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4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回廊、偏房等大批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3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现在我们所站位置是乾陵的朱雀门外。

各位游客,请跟着我向前走。大家从朱雀门外向远处高耸的陵墓望去,可见墓前一条司马道相当宽阔,直通北峰。两侧排列有124件雕刻精美、神态生动的石雕。从南往北有八棱柱形华表、翼马、朱雀各1对,石马5对,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10对。4个门外各有石狮回对,北门外有石马3对。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就是从武则天下葬乾陵开始才有固定制度的,一直延续到清代。

【武则天生平介绍—述圣记碑—无字碑】

各位游客,竖在大家面前的有两块经历1000多年历史风雨的巨型石碑——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在讲解这两块碑石之前,先让我给大家简略地介绍一下武则天是怎样当上女皇的。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在位34年。根据惯例,皇帝应立长子为太子,以继承皇位。但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又得到朝廷顾命大臣、母舅长孙无忌的大力帮助,所以破例被选为太子。太宗死后,李治继承皇位,即后高宗。但高宗缺乏政治才能,昏庸懦弱,大权渐渐旁落到皇后武则天的手里。

武则天原籍山西省文水县,生于今广元县。父亲是个木材商,后随李渊起兵反隋,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武则天少时随父四处奔波,12岁丧父后,在外受到歧视,在家还受两个异母哥哥的欺辱,正是这些坎坷经历,锻炼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她14岁被唐太宗选人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削发为尼,旋被唐高宗接进宫中,先封为昭仪,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立为皇后。她一当上皇后就参与朝政。从公元660年起,实际掌握大权的已是武则天了。之后,武则天用酒毒死长子,废次子为庶人,把睿宗拉下皇位,最终于公元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经过36年的奋斗,这位女人终于如愿以偿,登上天下第一把“交椅”,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

也许大家会想,一个出身于木材商家庭的下层女子,竟敢冒天下之大不匙,宣布自己为中国皇帝,这无疑是对男尊女卑、女子天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的挑战,难道不会招来种种非议吗?但如果历史地看问题,武则天当政50年中,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这一切都得到历代史学家们的肯定和赞扬。武则天的确不同于一般的帝王,她敢于自己做皇帝,也敢于对自己的功绩加以评说,现在我们在南门外看到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就是很好的证明。

述圣记碑,全碑共7节,故又称七节碑。据说,由7节组成,取于七曜,即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称。七节碑高7.5米,重 89.6吨。碑座上刻有各种碑纹。碑文8000余字,由武则天亲自撰文,后中宗书写,表面上颂扬了高宗的文治武功,实际上抬高了武则天自己。碑刻成后,还在字画上填以金屑。现在大家靠近一些,仍可看到个别字的金饰。

无字碑通高7.53米,重约98.8吨。碑侧线刻有龙纹,碑头刻有8条璃互相缠绕。无字碑就是说立碑时碑上没有刻一个文字。为什么立一通无字碑呢?至今有几种说法,一是说武则天想让后世的人对她作出公允的评价;一是说,武则天觉得自己功德无量,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此碑可能是唐中宗所立,他不满武则天的独断专行,不愿违心地恭维她,但作为一个儿子,又不便对自己的母亲提出非议,故立无字碑让后人去评论。不管怎么说,在帝王陵前立无字碑在我国历史上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也许你现在会问:碑上好像也有字啊!是的,无字碑变有字碑是在宋、金以后,一些游人代替武皇在碑上题字,于是现在碑上共留下13段文字。由于年深日久,风雨剥蚀,大部分字也已无法辨认。惟有金代用女真文字刻写、旁边用汉语翻译的“朗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女真文字早已废弃,因此这个碑倒成了研究女真文字和女真族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六十一尊王宾像之谜】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看到了排列于内城东西闹楼的61尊石人像,这是武则天为了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而敕令刻制的。

61尊宾像是唐代波澜壮阔的中外交流史的标志,也是突出反映中外关系的乾陵石刻艺术的一大特色。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我国各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最兴盛的时期,同世界各地3op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往来。高宗驾崩后,举国哀悼,61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特使或首领亲自参加安葬仪式。葬礼之后,武则天令工匠用写真的手法,雕刻了参加葬礼的那些使节或首领,立于朱雀门两侧,东29尊,西32尊,按队列形式整齐排列。雕像和真人大小相似,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登皮靴,双手前拱,表示祈祷。从那时起创尊宾像已在乾陵墓前站立了1300余年了。

有的人已经在问,石人的头怎么都没有了?是的,61个雕像绝大多数的头早已毁掉,现只有两尊有头,高鼻子、深眼睛,可能是来自西域的使臣。每个石人背后原来刻有国名、官职和姓名,因长期风化,多数字迹已无法辨认。《长安图志》虽记载了39个王宾的姓名,但人们很难将这些姓名和石刻王宾像对上号,仅有两尊石像背面字迹比较清晰。从字迹分析,一人来自如今的阿富汗,另一人来自伊朗。

关于头像损坏的原因众说不一,有的说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到乾陵游览时,看到雕有他们国家使者和首领为中国皇帝侍卫的石像觉得有失尊严,所以打掉了头部,使人无法辨认;也有说千百年来,石人石马已变神成妖,黄昏后常常毁坏庄稼,吞食牛羊,当地百姓气极,遂将其头部打碎。还有说改朝换代,军阀混战,才是乾陵石人崩溃、台殿烧毁、石刻破坏的真正原因。事实上这些石像损坏的时间史书中并无详细记载,如果仔细阅读无字碑上的文字,会发现在金天会十二年(公元1134年)还对乾陵进行了维修,结果是“绘像一新,回廊四起”。直至明代,这里还是“蕃王俨侍立层层,大马排行势欲腾”,乾陵石刻并未遭到多大破坏。只是到了清代,石刻受损的记述时有所见。今天,虽然只有只剩躯体、不见头部的王宾像可供人观赏,但我们在为61尊王宾像头部被损而惋惜之余,想必同样会对古代的精湛石刻艺术发出阵阵赞叹。

【保存完好的乾陵】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已经来到武皇陵前。当大家想及那座高耸山峰下安息了千余年的一代武皇和她的丈夫,会有怎样的感触呢?

乾陵不仅外观宏伟,内藏也十分丰富。据述圣记碑上的碑文记载,唐高宗临死时,曾遗言把它生前所喜爱的字画埋进墓内。加上武则天和唐高宗都处在唐朝的全盛时期,墓内陪葬品必定会不计其数。

唐代帝王陵墓大部分被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所盗,惟有乾陵因盗挖时风雨大大而幸免于难。建国后考古勘查也证明,乾陵墓道全部用石条填砌,层叠于墓道口直至墓门,共39层。各层石条均用铁栓板固定,并以铅灌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想挖开,确非易事。考古勘查还证明,陵墓四周没有盗洞,墓道的石条和夯土仍为原来合葬武则天时的样子。因此,乾陵有幸成为一座至今未被盗过的帝王墓。

解放以来,挖掘乾陵的建议多次被提了出来,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家都没有同意挖掘。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赴陕西考察时就说过:“目前我国还没有足以使出土文物不受损失的科学保护方法,祖宗留下的遗产还是让土地神多替我们保护几年吧!”我们真诚希望所有游客加入保护之列,并希望乾陵能为中国的旅游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3篇 乾陵导游词范本

乾陵导游词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唐关中十八陵的乾陵。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东距西安市约80公里。它是唐代第三个皇帝高宗李治和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二者既是夫妻,又先后称帝,甚至一度更换国号。这种情况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即使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乾陵位于唐长安城的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为乾陵。就连乾县也是因为乾陵而得名的。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要把高宗李治的陵址选择在梁山上呢?在乾县的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高宗病逝后,武则天诏令当时闻名朝野的大术士袁天罡和李淳风让他们为高宗选择风水宝地。二人游遍九州,半年后回来交差,都说把陵址选在了梁山上。武则天便派使臣去察看。到了那里后,二人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主峰的半山腰,说这里就是选好的风水宝地。使臣问有何凭据,袁天罡说我在这里埋下一枚铜钱,李淳风说我在这里钉下了一颗铁钉。使臣《》开土一看,铁钉正好钉在铜钱的方孔之中。在场的人无不感到惊奇。使臣回去后,将所见所闻如实地汇报给了武则天,武则天听后大喜,重赏了袁李二人,并决定将陵址选择在这里。传说归传说,当然武则天真正将陵址选择在这里与梁山本身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登上梁山之巅,南可望太白、终南,东有九宗山,北为五峰山,西接翠屏山。在梁山的顶峰,八百里秦川一览无遗。当您站在远处眺望乾陵时,又会发现,乾陵犹如一个悠闲肃穆的睡美人,以至于人们认为乾陵是武则天仰面而卧的绝妙象征。

乾陵建于公元684年,仿唐长安城设计。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乾陵因山为陵。说起唐代的因山为陵,与唐朝的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贤内助长孙皇后是分不开的。长孙皇后一生深明事理,非常贤德。她深得李世民的喜爱,在逝世前留下遗嘱:要求丧事从简,不占耕地,因山为陵。以后唐代将这一作法沿袭了下来。梁山海拔1047.9米,为石灰岩质的圆锥形山体。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即为乾陵。南面两峰东西对峙,上面各有一个土阙,是乾陵的天然门户。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乾陵的正南。陵前的登陵石阶衬托了帝陵的宏伟气势。它的规模比南京的中山陵还大出三分之一,多出139级台阶。匠心独具的设计赋予了平台与台阶种种深刻的含意。十八座平台象征唐朝皇帝在关中的十八座陵墓;第一层34级台阶象征唐高宗在位34年;第二层的21级台阶象征女皇武则天执政21年;第九层的108级台阶象征着一年12个月、24节气、72候之和,或佛教的108颗念珠。每月的初9为吉祥日,12个月的9相加起来正好为108,象征每年会降下108个吉祥;第17层的21个台阶象征唐朝历任21个皇帝;最后一个平台8级台阶象征八卦。八卦以乾为首、为上,因而乾陵也意味着天陵。由于这里所处的位置独特,左为山崖,右为深谷,前后为墨玉石台阶,能产生回音。尤其是在第8个平台中部,声音特别响亮。据说在这里轻击四掌,可以听到“消除烦恼”的四字回音。再击四掌。可以听到“降来吉祥”的四字回音。如果有兴趣的话,大家不妨一试。

登上台阶的顶端,便是司马道的起点。现在我们来到了司马道。在古代,帝王生前专供其使用的道路叫“御道”。死后特意为帝王修的道路称为“神道”即“司马道”。司马道两旁的这些石刻作品以其独特

的造型,形成了从陵园外城进入内城的头道门户。这两根华表形体之高,居所有石雕之首。各由一块天衣无缝的巨石雕凿而成,浑然一体,给陵园凭添了一份庄严神圣的气氛。华表又称“神道石柱”,这种建筑起源于远古。最初是在木柱上端穿置横木,成为路标。并且允许国人在上面提写意见,所以又称为“柱”。这里的“”是中性词,意思是“提醒”。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相继建立,人们已经不允许在木上提意见,而演变为刻上飞龙纹的华表,竖立于皇宫或帝王陵园之前,将其作为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乾陵华表也不例外。乾陵华表是由五部分组成的:双层方形基座,覆盆莲柱座,八棱形柱身,莲瓣形花纹以及桃形顶部。柱身各面采用石刻画中的简笔笔法。莲瓣形海石榴蔓草花纹,方形基座,象征着吉祥。桃形柱顶使得这座柱子格外挺拔,给人以美的享受。接下来,大家所看到的就是翼马。翼马高大的身躯造型优美,强悍雄健,特别是马翼舒展和谐,表现出神奇浪漫的想象。大家可能注意到这两匹马同一般马的不同之处,即多出了一对翅膀。这是什么原因呢?据说,这两匹马是千里驹,“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雕塑家们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给马刻了一对卷云翅膀,使得这两匹马如同腾云驾雾一般。“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也正应验了那句古语:“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这两匹翼马的品种均属于波斯马,外形虽同,风格却各有区别。西边那匹轮廓爽朗,棱角分明;东边这匹手法柔和,性情温顺。翼马的底座有飞龙。为什么要将翼马设置在这里呢?马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当时的富商大贾,达官贵人都以拥有良种马为自豪。帝王陵前天马的设置,无疑是为了显示皇家的富有。 接下来,大家所看到的这组雕刻作品为鸵鸟石雕。值得注意的是它的造型特殊,为镂空浮雕。由于鸵鸟腿长颈细,如果刻成圆雕肯定不牢固,如果刻成一般浮雕,又缺乏立体感。这种镂空浮雕解决了上述两种缺陷。中国不出产鸵鸟,到汉代才传入我国。先传入的是鸵鸟蛋,《后汉书》中记载为大雀卵。后来,中亚各国曾多次赠送鸵鸟。物以稀为贵,它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也称朱雀或鸾鸟。乾陵开创了以鸵鸟石刻丰陵的先例,以后历代唐陵沿袭了这一做法。在鸵鸟之后,大家会看到石马及牵马人。唐王朝为了夸耀功业,陵前均有石马和牵马人陈列。我们现在看到的这10对石人为执戈将军,是象征参加葬礼的文武百官。他们脚蹬皮靴,腰束宽带,表情温和,看上去大致相似,但却都有细小的差别。石人又叫“石翁仲”,传说是秦始皇时期的一名大将,姓阮名籍,与匈奴作战时阵亡,被封为咸阳城的守护者。后代帝王则延续了这种陈列传统。

讲到这里,给大家出一则谜语猜一猜:“生在高山,长在平地,头顶日月,一身文气。”谜底是什么?对,当然是石碑。中国古代的石碑因为写满了文字,所以就显得一身文气。现在大家所看到是陈列在乾陵陵寝西侧的著名的石碑《述圣记碑》。这块碑石是安葬高宗时,武则天为他树立的歌功颂德碑。高宗李治生于公元628年,死于公元683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他的母亲是长孙皇后,因为得到母舅长孙无忌的帮助,所以被封为太子。公元649年即位。高宗本人体弱多病,朝廷大事,全由武则天裁决。高宗在位34年,于公元683年死于洛阳的贞观殿,葬于乾陵。这通石碑高7.5米,宽1.86米,重达89.6吨,由七块巨石组成。碑的顶部雕刻成庑殿形的屋顶结构,显然是皇权的象征,屋顶上雕龙画栋,形象逼真,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基座雕有海石榴的花纹。该碑共由七节组成,即古人所说的“七曜”,也就是古

代人们所理解的构成世界的七种基本物质:日、月、金、木、水、火、土。所以,《述圣记碑》也叫“七节碑”,象征高宗的功德将永存人世。碑文由武则天亲自撰写,中宗李显楷书,共8000余字。内容大致是歌颂高宗李治的文治武功,现仅存1700余字。该碑沥粉贴金,异常地华贵,虽经几千年的风雨剥蚀,上面的金粉仍依稀可辩。

与《述圣记碑》遥遥相对的是《无字碑》。它雄伟高大,闻名于世。通碑用一块整石雕刻而成,高7.53米,宽2.1米,侧厚1.49米,重98.8吨。碑首有8条里龙缠绕,非常华贵。有趣的是,无字碑在立的时候没有刻一个字,这也是得名为无字碑的原因。为什么无字呢?后人的说法异常繁多: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女性,登上了皇位,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先例。如此巨大的功德,小小的碑石岂能容下?第二种说法认为,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位女性,竟然感冒天下之大不韪,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而她的统治是否清明功过是非还是由后人去评说吧;第三种说法认为,中宗李显无法称呼武则天,到底该叫母后还是皇帝,一时拿不准,于是没有刻字,给后人留下一个难解之谜。不管怎么说,作为封建社会的女政治家,武则天对促进唐代社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个功劳是不可磨灭的。无字碑在唐代空无一字,却留有后人所刻的许多题词。其中最珍贵的是大金天会12年,也就是公元1134年,用契丹文刻写的《郎君行记》。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契丹文字也早已绝迹。这段文字对研究女真族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这两通石碑北侧原有61宾王石像,现存60尊,是武则天为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下令雕刻的。石像身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登皮靴,身背刻有国名、官职及姓名。这些石像的头部,解放前就已被毁掉,身背后的文字也磨灭不清,只有两尊石像背后字迹比较清晰。从字迹分析,一个人来自今天的阿富汗,另一个人来自今天的伊朗。上述石刻体形魁伟,恭敬侍立。真实地反映了大唐盛大的外交活动。

狮子是百兽之王,而人们雕刻的狮子却有着“第一守护神”的美称,让它镇守在陵墓、宫殿、衙署、宅院门前,成为人们心中忠诚、无畏、威严和庄重的绝对象征。把蹲狮作为陵墓的守护神,是从唐朝开始的,更确切地说,正是从我们现在所处的乾陵,从我们眼前的这一对蹲狮开始的。这对石狮是用整块的纯色青百雕刻而成,身高3米有余,每尊重约42吨。看,它们呈现的是蹲坐的姿态,这种姿态不是在休息,而是正在值守岗位,正在履行自己神圣的职责。它们的头部抬起,前肢直立,圆睁的双眼注视着前边的神道,眼神中包含着警觉、自信和威严;它们张着大口,露出巨齿,似要发出震撼山谷的吼声,令人望而生畏。除此之外,陵园的东、北、西三门也都放置一对造型相同的石蹲狮,以显示勇猛威严和帝王陵寝的神圣与不可侵犯。唐朝人打破了传统的习俗,毅然将外来的狮子取代了老虎,作为最神圣的帝王陵的主要守卫者,这里还包含着唐朝人对外开放,从一切外来文化中汲取营养的巨大热情。

千百年来,多少人都想知道其中的秘密,探测其中的奥秘,但都苦于史书记载得甚少和未曾科学发掘的缘故,神秘地下宫殿内的秘密至今还是无人知晓,以至于成为乾陵最大的谜团之一。

经过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全面勘察,在地宫外面的所有地方都没有发现任何盗掘的痕迹,并根据史书记载,推测乾陵可能是目前唯一没有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地宫里价值连城的随葬品一定完好无损,这是我们值得欣慰的事情。由于目前我国在出土文物的保护技术、保护方法、保护手段等方面还达不到一定程度,所以对这座人类文化宝库我们的政府还没有做何时发掘的计划,估计现在发掘还为时过早。但是我们相信,揭开乾陵地宫神秘面纱的日子不会太远,因为科技在发展,国力在增强,等到乾陵地宫重启之日必是石破天惊之时。

老病死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由死而产生的丧葬风俗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同的人,身份地位不同,享受的墓葬等级也不同。比如,一国君主活着的时候叫皇上,死了叫“驾崩”,埋葬他的地方叫“陵”;其他人包括皇帝的子孙和王公贵族死了叫“薨”,安葬的地方叫“墓”;而老百姓死了就叫“死”,安葬的地方叫“坟”。这是中国古代几千年所形成的严格等级制度。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我们刚才参观的地方为什么叫陵,而将要参观的地方为什么叫墓。

乾陵周围共有大小陪葬墓17座。我们现在所来到的乾陵博物馆便是陪葬墓之一的永泰公主的墓园。永泰公主名叫李仙蕙,字 辉,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中宗李显的第七女。嫁于武则天的侄孙驸马都尉武延基。公元701年,死于洛阳,年仅17岁。根据墓志铭记载:“永泰公主因难产而死。但据史传载:她因议论武则天与其面首张昌宗,张易之的丑事而被武则天下令“杖杀”。中宗李显即位,追封她为“永泰公主”,并于706年与武延基合葬于乾县北塬,陪葬乾陵。

现在我们大家所看到的就是出土于永泰公主墓道前室的著名的壁画《仕女图》。宫女们各个面颊丰满,发髻高耸,皮肤细腻,服饰大方,人物各俱特色。这幅壁画真实地描写了宫女们侍奉女主的情景。画技高超,人物刻画的非常细腻,堪称古代壁画艺术的杰作。

乾陵的另一座陪葬墓为章怀太子墓。章怀太子名李贤,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是高宗子女中较有才华的一个。容貌举止庄重,读书过目不忘,和太宗性格相似,深得高宗喜爱。他曾召集全国著名的学者注释过《后汉书》。书中谈到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太后大量启用吕氏家族的人,排挤朝廷大臣,篡夺刘汉天下。武则天认为这是在含沙射影地指责她,便怀恨在心,千方百计加害李贤。高宗永隆元年(公元680年)8月,太子李贤听到宫中有人私下议论他是则后的姐姐韩国夫人所生,因而心生疑惧。为保护自己,李贤不得已在居住的东宫马厩里暗藏武器,以防万一。后被查出。高宗想敷衍轻处,武则天则认为是图谋不轨,要高宗重处,高宗不得已将废为庶人,流放四川巴州(今四川巴中县)。将搜出的皂甲焚于天津桥南,以警士民。高宗死后,武则天恐怕李贤东山再起,于次年(公元684)派金吾将军丘神 ,以“检校故太子贤宅,以备外虞”为名,逼令他自杀。死时年仅31岁。公元706年,中宗李显将李贤遗骨迁回乾陵陪葬。公元711年,唐中宗追封李贤为“章怀太子”。章怀太子墓出土的文物中以壁画最富有典

型性。墓道中共出土壁画50多幅,保存基本完好。其中《打马球图》、《狩猎出行图》、《迎宾图》、《观鸟捕蝉图》最为著名。现在您所看到的壁画叫《迎宾图》。画面上前面2人是热情的朝廷官员,后面3人是突厥人。这幅壁画形象地再现了唐朝官员接待外国使臣的场面。反映了唐王朝活跃的外交活动以及同外国和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实况。《观鸟捕蝉图》在前墓室西壁。画面上3个宫女,年长的似乎饱受宫廷生活煎熬,正若有所思,仰天长叹;另两个则以观鸡和捕蝉来排遣心中的烦闷。《打马球图》在墓道西壁,画面上有骑士20多个,前面有人手执球杖正在驱马抡球,其中一人为反身击球状,姿态矫健,其他骑手姿态各异,场面激烈,活泼生动。这幅壁画形象地再现了唐代马球比赛惊险紧张的拼搏场面。马球运动源于波斯。唐代时传入我国。风行于宫廷。上自皇帝,下至文武百官,甚至连妇女都喜爱此项运动。唐代宫廷和禁苑里都筑有马球场,有的贵族官僚还有自己的马球场。唐以后,马球运动流行全国,直到明朝末年才逐渐衰败失传。这些壁画不但色彩鲜艳,而且所绘人物、动物、花草等比例匀称,和谐准确,自然生动,技巧娴熟,显示了唐代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

好了,乾陵的参观到此就结束了。愿陕西丰富的旅游资源能够给各位留下美好的回忆。谢谢! 武则天生平

说起武则天,大家一定不陌生,可能从小说和电视剧中了解了她。她的确是一位好学又勤奋的女人,很有才干的女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是今天的山西人,少女时代的她美貌聪颖,14岁被选进皇宫当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太宗死后,26岁的武则天削发入寺为尼。高宗李治即位后她再度入宫被册封为“昭仪”,几经周折后来又当了皇后。高宗去世后,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突破了太后临朝的惯例,在高度男权化的古代中国,身为女子的武则天,做出了许多男子想做而不敢做、做不到的事情,亲登皇位,改唐为周。她更为自已起下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响亮名字:日月当空的“曌”,这需要何等的胆量和勇气,需要何等的挑战性与斗争性,需要何等的批判社会传统观念的思想深度!此时此刻,还有什么“男尊女卑”可言!难怪人们称赞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歌颂她是 “一个最伟大的女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还不曾有过另外一个女人,像她那样经历过那么多的坎坷,遭遇过那么激烈的反对,又享受到那么多的荣耀,拥有那么高的权威。她两次踏进皇宫,当了28年皇后、6年皇太后、15年女皇,参与执政和独掌大权长达40余年。公元705年,风烛残年的武则天一病不起,死于洛阳上阳宫仙居殿,时年82岁。第二年5月,她的儿子李显将她与早逝的高宗合葬于乾陵。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龙子,母亲为长孙皇后,因得到他舅舅长孙无忌的帮助,16岁时被选为太子。公元649年,太宗驾崩,孝梯忠厚的李治登基,成为大唐时代的第三位天子。执政初期一切都较顺利,显庆以后,他的风疾 (当

第4篇 陕西西安乾县唐乾陵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知道,在所有的帝王墓葬中有两座陵墓特别吸引国人注意,一座是河北的清东陵,一座是陕西的唐乾陵。前者埋葬的虽不是皇帝,却是大权独揽,垂帘听政,丧权辱国的清太后慈禧;后者埋葬的则是中国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在位时政通人和,社会和经济发达,死后以山为陵,山陵合一,千百年来陵墓保存完好。

“巨坟云是旧梁山,山石崔嵬颇耐攀。南对乳丘思大业,下临后土望长安。”这是郭沫若同志游乾陵时吟出的一首诗。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距西安城80公里,是唐皇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它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才基本完工。乾陵“以山为陵”,依梁山而建,利用梁山主峰(北峰)和南面两个山峰作为布局的骨架。北峰海拔l047.6米,呈圆锥形,是墓室所在地。南面两峰,东西对峙,构成陵园的天然门户。整个陵园范围方圆40公里,周围还有王公贵族陪葬墓17座。各位游客,下面请随我一起走进乾陵游览一番。

乾陵的特点—乾陵的结构和规模—墓前石刻

各位游客,当我们从西安出发,沿渭河和任河向西旅行时,会有一个感觉,就是无论是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还是在渭北高原的丘陵和山峰间,随时都可以看到高大雄伟的帝王陵。这八百里秦川的帝王州里有18座唐代的帝王陵。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也就是穿过陕西西部的小县城乾县时,我们还会发现有座巧妙地利用自然山峰设置陵寝、门阙、城墙,表现帝王至尊地位的陵墓,这就是唐朝第三代皇帝李治和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现在我们已站在梁山脚下,抬头能望见武则天陵墓。大家看到西安在东,一马平川梁山在西,山势峥嵘。远观梁山,有3座山峰相连:正对游客的远处松柏交翠、山峰峭拔的北峰为武则天陵寝;南面稍低的左右对峙的两峰为闭楼,其形象特别,当地群众俗称奶头山。“以山为陵”,是唐帝王陵的一大特色。尤其乾陵与山峰浑然一体的设计,实力渭北唐十八陵中所独见。唐太宗原以为如此筑陵较为节俭,还能免被盗之灾,谁知筑陵工程更大,耗费更为惊人,也未免去被盗之灾。

乾陵营建于盛唐时期,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自不必说。单从其宏大的规模,壮伟的气势,富丽堂皇的建筑来看,就居唐帝王陵之首。据《长安图志》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4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回廊、偏房等大批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3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现在我们所站位置是乾陵的朱雀门外。

各位游客,请跟着我向前走。大家从朱雀门外向远处高耸的陵墓望去,可见墓前一条司马道相当宽阔,直通北峰。两侧排列有124件雕刻精美、神态生动的石雕。从南往北有八棱柱形华表、翼马、朱雀各1对,石马5对,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10对。4个门外各有石狮回对,北门外有石马3对。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就是从武则天下葬乾陵开始才有固定制度的,一直延续到清代。

武则天生平介绍—述圣记碑—无字碑

各位游客,竖在大家面前的有两块经历1000多年历史风雨的巨型石碑——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在讲解这两块碑石之前,先让我给大家简略地介绍一下武则天是怎样当上女皇的。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在位34年。根据惯例,皇帝应立长子为太子,以继承皇位。但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又得到朝廷顾命大臣、母舅长孙无忌的大力帮助,所以破例被选为太子。太宗死后,李治继承皇位,即后高宗。但高宗缺乏政治才能,昏庸懦弱,大权渐渐旁落到皇后武则天的手里。

武则天原籍山西省文水县,生于今广元县。父亲是个木材商,后随李渊起兵反隋,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武则天少时随父四处奔波,12岁丧父后,在外受到歧视,在家还受两个异母哥哥的欺辱,正是这些坎坷经历,锻炼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她14岁被唐太宗选人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削发为尼,旋被唐高宗接进宫中,先封为昭仪,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立为皇后。她一当上皇后就参与朝政。从公元660年起,实际掌握大权的已是武则天了。之后,武则天用酒毒死长子,废次子为庶人,把睿宗拉下皇位,最终于公元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经过36年的奋斗,这位女人终于如愿以偿,登上天下第一把“交椅”,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

也许大家会想,一个出身于木材商家庭的下层女子,竟敢冒天下之大不匙,宣布自己为中国皇帝,这无疑是对男尊女卑、女子天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的挑战,难道不会招来种种非议吗?但如果历史地看问题,武则天当政50年中,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这一切都得到历代史学家们的肯定和赞扬。武则天的确不同于一般的帝王,她敢于自己做皇帝,也敢于对自己的功绩加以评说,现在我们在南门外看到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就是很好的证明。

述圣记碑,全碑共7节,故又称七节碑。据说,由7节组成,取于七曜,即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称。七节碑高7.5米,重89.6吨。碑座上刻有各种碑纹。碑文8000余字,由武则天亲自撰文,后中宗书写,表面上颂扬了高宗的文治武功,实际上抬高了武则天自己。碑刻成后,还在字画上填以金屑。现在大家靠近一些,仍可看到个别字的金饰。

无字碑通高7.53米,重约98.8吨。碑侧线刻有龙纹,碑头刻有8条璃互相缠绕。无字碑就是说立碑时碑上没有刻一个文字。为什么立一通无字碑呢?至今有几种说法,一是说武则天想让后世的人对她作出公允的评价;一是说,武则天觉得自己功德无量,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此碑可能是唐中宗所立,他不满武则天的独断专行,不愿违心地恭维她,但作为一个儿子,又不便对自己的母亲提出非议,故立无字碑让后人去评论。不管怎么说,在帝王陵前立无字碑在我国历史上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也许你现在会问:碑上好像也有字啊!是的,无字碑变有字碑是在宋、金以后,一些游人代替武皇在碑上题字,于是现在碑上共留下13段文字。由于年深日久,风雨剥蚀,大部分字也已无法辨认。惟有金代用女真文字刻写、旁边用汉语翻译的“朗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女真文字早已废弃,因此这个碑倒成了研究女真文字和女真族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六十一尊王宾像之谜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看到了排列于内城东西闹楼的61尊石人像,这是武则天为了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而敕令刻制的。

61尊宾像是唐代波澜壮阔的中外交流史的标志,也是突出反映中外关系的乾陵石刻艺术的一大特色。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我国各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最兴盛的时期,同世界各地3op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往来。高宗驾崩后,举国哀悼,61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特使或首领亲自参加安葬仪式。葬礼之后,武则天令工匠用写真的手法,雕刻了参加葬礼的那些使节或首领,立于朱雀门两侧,东29尊,西32尊,按队列形式整齐排列。雕像和真人大小相似,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登皮靴,双手前拱,表示祈祷。从那时起创尊宾像已在乾陵墓前站立了1300余年了。

有的人已经在问,石人的头怎么都没有了?是的,61个雕像绝大多数的头早已毁掉,现只有两尊有头,高鼻子、深眼睛,可能是来自西域的使臣。每个石人背后原来刻有国名、官职和姓名,因长期风化,多数字迹已无法辨认。《长安图志》虽记载了39个王宾的姓名,但人们很难将这些姓名和石刻王宾像对上号,仅有两尊石像背面字迹比较清晰。从字迹分析,一人来自如今的阿富汗,另一人来自伊朗。

关于头像损坏的原因众说不一,有的说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到乾陵游览时,看到雕有他们国家使者和首领为中国皇帝侍卫的石像觉得有失尊严,所以打掉了头部,使人无法辨认;也有说千百年来,石人石马已变神成妖,黄昏后常常毁坏庄稼,吞食牛羊,当地百姓气极,遂将其头部打碎。还有说改朝换代,军阀混战,才是乾陵石人崩溃、台殿烧毁、石刻破坏的真正原因。事实上这些石像损坏的时间史书中并无详细记载,如果仔细阅读无字碑上的文字,会发现在金天会十二年(公元1134年)还对乾陵进行了维修,结果是“绘像一新,回廊四起”。直至明代,这里还是“蕃王俨侍立层层,大马排行势欲腾”,乾陵石刻并未遭到多大破坏。只是到了清代,石刻受损的记述时有所见。今天,虽然只有只剩躯体、不见头部的王宾像可供人观赏,但我们在为61尊王宾像头部被损而惋惜之余,想必同样会对古代的精湛石刻艺术发出阵阵赞叹。

保存完好的乾陵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已经来到武皇陵前。当大家想及那座高耸山峰下安息了千余年的一代武皇和她的丈夫,会有怎样的感触呢?

乾陵不仅外观宏伟,内藏也十分丰富。据述圣记碑上的碑文记载,唐高宗临死时,曾遗言把它生前所喜爱的字画埋进墓内。加上武则天和唐高宗都处在唐朝的全盛时期,墓内陪葬品必定会不计其数。

唐代帝王陵墓大部分被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所盗,惟有乾陵因盗挖时风雨大大而幸免于难。建国后考古勘查也证明,乾陵墓道全部用石条填砌,层叠于墓道口直至墓门,共39层。各层石条均用铁栓板固定,并以铅灌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想挖开,确非易事。考古勘查还证明,陵墓四周没有盗洞,墓道的石条和夯土仍为原来合葬武则天时的样子。因此,乾陵有幸成为一座至今未被盗过的帝王墓。

解放以来,挖掘乾陵的建议多次被提了出来,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家都没有同意挖掘。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赴陕西考察时就说过:“目前我国还没有足以使出土文物不受损失的科学保护方法,祖宗留下的遗产还是让土地神多替我们保护几年吧!”我们真诚希望所有游客加入保护之列,并希望乾陵能为中国的旅游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5篇 咸阳乾陵概况导游词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因处于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乾陵。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门外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建于684年,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比较完整的陵墓之一。陵园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内城东西长1450米、南北长1582米,厚度为24米。四面各有一门(东为青龙门、西叫白虎门、南称朱雀门、北是玄武门),现在各门附近的村庄仍以门名称之。

乾陵的地面设施遗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这些石刻大都 集中在朱雀门外。据《金石萃编》记载:宋金时共有13段 题字,但多被风雨剥蚀,唯金代太宗天会十三年(公元1135年)用女真文字刻写、旁有汉字翻译的“即君行记”保存较为完整。女真文字现已绝迹,因而此碑保存的女真文字便成为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两通石碑北边,原有61番酋石像。现存60尊,是武侧天为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下令雕刻的。石像身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蹬皮靴,身背刻有国名,官职及姓名。明代刘伯温作诗道:“番王俨待立层层,天马排空势欲腾。”郭沫若也曾咏诗曰:“岿然没字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就是对石刻雄姿的描写。

乾陵形制雄伟,建筑也很牢固,据《新唐书·严善思传》载:“乾陵玄、石门,冶金固隙”非常坚固。据勘查,墓道长63.1米,宽3.9米,全用石条填砌。从墓道口到墓门共39层石条,每层间都有铁栓固定,井用白铁水灌注。这些情况与文献记载吻合。

乾陵不仅外现宏伟,修建坚固,内藏也十分丰富。李治生前酷 爱书法,广为搜集,临终遗嘱把他所收藏的书字埋在墓内,李治和 武则天均处于盛唐时期,且据勘查,乾陵虽经1000多年,却未被盗 过。由上可以想见,乾陵内部的文物一定十分丰富,极其珍贵。

乾陵的范围很广,除山陵外,还包括县城东北一带17座陪葬 墓在内,这些陪葬墓有太子、公主和大臣的坟墓。这些墓的封土堆 基本保存完好,个别墓前陈列着一些石刻。

乾陵是盛唐历史文物的集中代表。解放后党和政府曾多次拨 款重修,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重点发掘了乾陵的一些陪葬墓,出土大批文物,供中外游客参观、游览。

第6篇 乾陵导游词经典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乾陵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到您!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号称“天下第一皇陵”的乾陵。乾陵备受国内外关注,因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就埋葬在这里,一对夫妇,两朝皇帝,合葬一室,这在全世界也是极其罕见的,墓前的那通无字碑更是留下了千古悬念。今天我将带大家走进乾陵,对这座著名的陵墓进行更加详细的了解。

乾陵建于公元684年,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墓,是唐十八陵中最西边的一座,因位于长安的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得名,是唐代“因山为陵”的典型,也是目前唯一没有被盗过的唐代帝王陵墓。据考证,乾陵陵园是仿唐长安城的模式而建的,气势雄伟壮观,有宫城、内城、外城之分。墓室位于宫城中心,象征皇权至高无上,内城四面各有一门,按照四方星宿分别命名青龙门、白虎门、朱雀门、玄武门。陵墓所在的这座山叫梁山,它有三峰,陵墓位于海拔最高的北峰。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形似美人的双乳,两峰中间为司马道。在古代,皇帝生前的专用道路叫御道,帝王死后,专为其修的道路称为神道,也叫司马道。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来到司马道。由于时间久远,乾陵的地面设施遗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分布在宫城四门之外,唯朱雀门最多,也就是我们现在面对的神道两侧的精美石刻。这批石刻气势恢弘、造型逼真,充分代表了唐代高度发展的封建文化和雕刻艺术水平,是唐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我们眼前的这对石柱称为华表,它高8米,直径1.12米,由圆石、仰盆莲花顶座、八棱形柱身、覆盖莲花座、双层方形基座五部分组成。这对华表巍然屹立于司马道最前端,是作为陵墓的象征,也是皇权的象征,衬托出乾陵庄严肃穆的神圣气氛。

华表北边这对栩栩如生的翼马高3.17米,长2.8米。翼马是人们想象当中的长有翅膀的飞马,马身两翼雕以卷云纹,似有腾飞之势。这两匹翼马都属于波斯马,外形相似,风格却不同。西边这匹翼马轮廓爽朗,棱角分明,东边那匹流畅优美,圆润柔和。翼马的设置为这座陵园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继续向北,我们看到是一对鸵鸟,采用传统的浮雕技法,只淡淡几刀,便将鸵鸟的形象勾勒得活灵活现。虽经千余年的风雨剥蚀,石雕上现已斑痕点点,但它不仅没有损害鸵鸟的形象,反而使它显得更加古朴粗犷。乾陵前为什么要设置鸵鸟呢?因为唐朝人心目中,它是一种来自遥远异域,带有几分神秘怪异色彩的神鸟。据说高宗生前特别喜爱,所以在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特意在乾陵安置鸵鸟。

后面的这五对石人石马,象征了皇宫的仪仗队伍。可惜的是,现在已经残缺不全了。

前面的这十对高4米,重达数十吨石人,叫做“翁仲”,翁仲是秦始皇身边武艺高强的大将,他们双手握剑,高大魁梧,是守卫陵墓的卫士。

好了,现在我们继续向前走,去看一看乾陵的石碑。

各位游客,竖在大家面前的有两块经历1000多年历史风雨的巨型石碑,它们就是高宗李治的述圣记碑和武则天的无字碑。

我们先来看一看高宗的述圣记碑。高宗李治是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为长孙皇后所生,在朝廷顾命大臣、母舅长孙无忌的大力帮助下,被选为太子,继承皇位。但高宗体弱多病,实权掌握在皇后武则天的手中。高宗在位34年,于683年病死洛阳观贞殿。

这个述圣记碑,就是由武则天为他立的歌功颂德碑。碑文由武则天撰、中宗李显书,8000余字,开了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全碑由7节组成,即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称,故又称七节碑,寓意高宗的文治武功如日月星辰,普照天下,光耀千秋。七节碑高7.5米,每边宽1.86米,重89.6吨。碑座上刻有各种碑纹。碑刻成后,还在字画上填以金屑。现在大家靠近一些,仍可看到个别字的金饰。

与《述圣纪碑》遥遥相对的是无字碑。碑主武则天,原籍山西文水县,出生于四川广元。其父武士彠原是个木材商,后随李渊起兵反隋,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武则天少时随父四处奔波,12岁丧父后,在外受歧视,在家还受两个异母哥哥的欺辱,正是这些坎坷经历,锻炼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14岁时因才貌双全被选人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在感业寺削发为尼,不久被唐高宗接进宫中,先封为昭仪,永徽六年又被立为皇后。从此,武则天就开始参与朝政,并逐渐掌握实权。最终于公元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当政的50年中,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继承了贞观之治,开启了开元盛世,是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这块无字碑,通高7.53米,重约98.8吨。碑侧有线刻大龙云纹,碑额刻有互相缠绕8条螭龙。初立时,碑上未刻一字。为什么要立这样一通没有字的碑呢?武则天临终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或许这通无字碑说明武则天想让后世对她作出公允的评价。不管怎么说,在帝王陵前立无字碑在我国历史上确实是独一无二的。非常细心的朋友在这里一定会问:无字碑上好像有字啊!这是宋金以后刻上的。由于年深日久,风雨剥蚀,大部分字也已无法辨认,多数是“到此一游”的意思。惟有金代用女真文字刻写、旁边用汉语翻译的“朗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女真文字早已废弃,因此这个碑倒成了研究女真文字和女真族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两组阵列是61尊王宾石像。这些石像是武则天为了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而下令刻立的。高宗驾崩后,举国哀悼,61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特使或首领亲自参加安葬仪式,突出反映了强国外交的兴盛。61尊王宾石像立于朱雀门两侧,东29尊,西32尊,按队列形式整齐排列。从那时算起,这些尊宾像已在乾陵墓前站立了1300余年了。大家肯定很奇怪这些石人的头部怎么都没了?原因尚无法考证。不过从只有只剩躯体的王宾像,我们仍能看出当时精湛的石刻艺术。雕像和真人大小相似,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登皮靴,双手前拱,表示祈祷。每个石人背后原来刻有国名、官职和姓名,因长期风化,多数字迹已无法辨认。仅有两尊石像背面字迹比较清晰。从字迹分析,一人来自如今的阿富汗,另一人来自伊朗。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曾咏诗曰:“岿然没字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

再往北就是乾陵所在地北峰了。据考证,乾陵是目前唯一没有被盗过的唐代帝王陵墓。由于诸多原因,乾陵至今尚不能发掘,但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不难想象它宏大的规模和丰富的收藏。有朝一日,乾陵地宫一旦开启,那必将是世界的又一大奇迹。

参观完乾陵,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乾陵的陪葬墓,乾陵共有17座陪葬墓,比较著名的有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名仙蕙,是中宗李显的第七女,高宗和武则天的孙女,死时仅17岁。中宗即位后,追封她为永泰公主,并与其丈夫武延基合葬于乾县北原,陪葬乾陵。永泰公主墓地现在是乾陵博物馆所在地。章怀太子即李贤,是高宗和武则天的次子,懿德太子李重润是中宗李显的长子。这三座墓经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唐三彩、壁画等珍贵文物,如《狩猎出行图》、《打马球图》都是国家极其珍贵的彩绘壁画。

好,1小时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以自由参观拍照,有什么问题可以来问我。乾陵的参观讲解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第7篇 陕西咸阳乾陵概况导游词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因处于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乾陵。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门外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建于684年,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比较完整的陵墓之一。陵园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内城东西长1450米、南北长1582米,厚度为24米。四面各有一门(东为青龙门、西叫白虎门、南称朱雀门、北是玄武门),现在各门附近的村庄仍以门名称之。

乾陵的地面设施遗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这些石刻大都集中在朱雀门外。据《金石萃编》记载:宋金时共有13段题字,但多被风雨剥蚀,唯金代太宗天会十三年(公元1135年)用女真文字刻写、旁有汉字翻译的“即君行记”保存较为完整。女真文字现已绝迹,因而此碑保存的女真文字便成为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两通石碑北边,原有61番酋石像。现存60尊,是武侧天为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下令雕刻的。石像身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蹬皮靴,身背刻有国名,官职及姓名。明代刘伯温作诗道:“番王俨待立层层,天马排空势欲腾。”郭沫若也曾咏诗曰:“岿然没字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就是对石刻雄姿的描写。

乾陵形制雄伟,建筑也很牢固,据《新唐书·严善思传》载:“乾陵玄、石门,冶金固隙”非常坚固。据勘查,墓道长63.1米,宽3.9米,全用石条填砌。从墓道口到墓门共39层石条,每层间都有铁栓固定,井用白铁水灌注。这些情况与文献记载吻合。

乾陵不仅外现宏伟,修建坚固,内藏也十分丰富。李治生前酷爱书法,广为搜集,临终遗嘱把他所收藏的书字埋在墓内,李治和武则天均处于盛唐时期,且据勘查,乾陵虽经1000多年,却未被盗过。由上可以想见,乾陵内部的文物一定十分丰富,极其珍贵。

乾陵的范围很广,除山陵外,还包括县城东北一带17座陪葬墓在内,这些陪葬墓有太子、公主和大臣的坟墓。这些墓的封土堆基本保存完好,个别墓前陈列着一些石刻。

乾陵是盛唐历史文物的集中代表。解放后党和政府曾多次拨款重修,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重点发掘了乾陵的一些陪葬墓,出土大批文物,供中外游客参观、游览。

第8篇 陕西乾陵景区导游词

乾陵导游词篇一

乾陵建筑于公元684年,颠末23年的时刻,工程才根基落成。气魄宏伟壮观。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在海拔1047.9米。南面两峰较低,对象坚持,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据史书记实,陵墓原有表里两重城墙,四个城门,尚有献殿阙楼等很多雄伟的构筑物。

勘察表白: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 城墙四周,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等于一条平宽的阶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阶梯即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尚有17座陪葬墓。

“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此刻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每天子之墓”12个大字。

其它在南门外有为高宗天子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介入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爱国度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国汗青上,陵前石刻的数量、种类和安顿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牢靠制度的,一向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

乾陵导游词篇二

位于八百里秦川要地的陕西渭北山地,储藏着天然界巧夺天工培育的山水灵秀。在这群美妙峻秀、巍峨峭拔的锥状山峰中,漫衍着数十座中国汉唐帝王的山陵,给三百里的渭北山本相成了一道蔚为壮观的风光泽。个中,位于陕西乾县城北的梁山因安葬着中国汗青上一位气吞江山的姑娘而蜚声中外。

从古都西安驱车,沿312国道西行约70公里进入乾县境内时,极目西北偏向,就会望见渺茫烟云衬托着三座挺秀峻峭的山峰,呈北高南低之势,矗立于茫茫苍穹之下,眺望就象一位新浴之后的少妇披着长发,头北足南,抬头躺在蓝天白云之下,这就是梁山,是有“历代诸皇陵之冠”和“睡佳丽”之称的中国汗青上独一的女天子武则天与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地——乾陵。

乾陵,是中国以致天下上唯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伉俪天子合葬陵,是唐代帝王“因山为陵”葬制的规范和有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其居梁山,自周、秦即为胜景之地。史载,周太王(古公亶父)逾梁山而载弘基,秦始皇筑宫梁山而御蛮夷,汉张骞越梁山而通西域,以至唐代的“丝绸之路”都颠末此山。梁山主峰海拔1047.9米,山石崔嵬,阵势险要,为对象交通之咽喉,是古代兵家的必争之地。登上梁山峰巅,东望九嵕(唐太宗昭陵地址地),山势突兀,孤耸推辞;南望太白(山)终南(山),积雪皑皑;北望五峰(山),遥相辉映;西接翠屏(山),层峦叠嶂。脚下梁山,三峰特起,主峰苍润高大,泔河环其东,漠水绕其西,整个山麓林木葱茏,古柏参天,情形文雅肃穆。据堪舆家(风水老师)以为,梁山大有利于女主。以是,代唐为周的女皇武则天便把梁山选为其夫唐高宗和本身百年后的“万年寿域”。

唐高宗平生

文献记实,高宗李治(628—683)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文德皇后长孙氏所生。16岁时得娘舅长孙无忌的辅佐被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六月即天子位。

李治并非旧史家所称的“昏愦无能、胆小清淡”之辈。即位初年,他“载怀千古,流鉴百王”,勤苦要做中兴英主,以建成大唐不世之基业。在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的副部下,他恭勤国是,礼贤下士,当真执行太宗天子的贞观遗规,垦殖荒田,奉行均田制;成长科举制度;生齿敏捷增进,社会政治晴朗,经济繁荣,人民安身立命,对外权势进入中亚地域。故史书评价高宗即位初年的政治是“永徽之政,黎民阜安,有贞观之遗风。”李治中年后,因“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遂委武后处理赏罚朝政。武后借机大权在握,专擅朝政,“权与人主侔矣”。公元666年正月,李治与武后同登泰山封禅,谒祀孔子,大唐王朝中形成了“二圣”并尊的排场。宰相上官仪曾上奏后宫权重,被下狱正法。李治亦深感大权旁落,恐李氏山河丧于己手,欲禅位太子李弘(李治与武则天宗子),无奈李弘沉疴婴身暴薨。于是立次子李贤为太子,并使之监国。武后旋以“违逆”罪废黜李贤。李治无奈,又立英王李显为太子。公元682年,李显生子李重润(身后追谥懿德太子),李治立其为皇太孙,并例外为太孙开府置官厅,以求大唐山河万代。弘道元年十二月,李治病逝于东都洛阳之贞观殿,享年56岁,在位34年。他临死前说:“天地神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暗示愿将尸骸埋在家园关中。遗诏“陵园制度,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武则天)处分。”文明元年(684)五月,武则天遵照高宗遗愿,命睿宗护送高宗灵驾西返长安。八月葬于梁山,陵曰乾陵。

武则生成平

武则天(624—705),自名曌,因其曾称则天大圣皇后,后人称为武则天。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生于唐都长安(一说四川广元)。其父军人彟原为木材商人,后追随隋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唐初官至工部尚书、利州都督。 其母杨氏是隋宰相杨达之女。听说武则天小时辰就有异相。其时名闻全国的星相家袁天罡曾到武家赴宴。席间,军人彟请袁给家人相面。袁天罡看了夫人杨氏后,说:“老婆骨法很是,必生贵子!”看了武氏二子元庆、元爽后,说:“此二子官可至三品,但并不荣华终身!”这时,乳母抱着身穿男孩衣服的武则天走了出来。袁天罡上前审阅了一会儿,说:“此小郎君脸色奥爽,不易知晓,让他逛逛看。”于是,乳母把她放在地上。孩子走了几步,袁天罡又让她昂首看,大惊道:“此子龙睛凤颈,伏羲之相,必极权贵!”袁天罡又从侧面将孩子审阅了一会儿,又诧异,又遗憾地说:“痛惜是郎君,如果女,当为全国主!”

贞观十一年(637)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闻其“美容止”,召入后宫,封为秀士,赐号“武媚”。初入宫闱的武秀士以其特有的娇媚博得了唐太宗的欢心,但她自揣在佳人如云的后宫是难以获得太宗持久痛爱的,这个颇有意计的姑娘,便以本身的美色勾引了皇太子。贞观末,太宗病危,李治伺候在侧,与武氏有染。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驾崩。凭证其时的宫廷制度,26岁的武秀士及后宫中没有生育的妃嫔,被送进感业寺削发为尼,为先皇祈福。永徽三年(652)太宗忌辰,李治临寺焚香,个人简历,与武媚娘相遇,旧情重温,遂被召回后宫,封为昭仪。

宫中古来多怨火,最是娥眉不让人。复入宫廷的武昭仪以本身的聪明和睿智,并不吝以掐死本身的亲生女儿来移祸于王皇后,终于登上了求之不得的皇后宝座,并开始参加朝政。“素多智计,兼涉文史”的武皇后,很快就显暴露她超人的才能和夺目刁悍的治国手段,获得高宗天子的极大信赖与依靠。显庆五年(660)十月往后,身患多种疾病的李治,便将“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武则天借此机遇,结纳朝臣,操作李义府、许敬宗等人的支持,没落了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重臣,以后专断朝政。弘道元年高宗身后,中宗李显即位,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李显,立李旦为帝,令其不得过问政事。载初三年(690),武则天命和尚法明编造《大云经》,称其是弥勒佛诞生,应代唐为阎浮提(人间)主。接着又命心腹大臣搞了几百人“劝进”,功效朝廷上下、首都表里、四夷酋长、僧道等几万人都随着“劝进”。武则天识趣缘成熟,遂改唐为周,于天授元年九月正式登上皇位,自称大周天子,成为中国汗青上独一的女天子。

武则天通文史,善霸术,本领残忍。她称帝后,广开仕途,开创“殿试”、“自举”、“武举”制度,普及吸纳人才;嘉奖告发,任用苛吏,屡兴大狱,冲击士族权贵,以维护本身的绝对统治职位。在她统治的近50年间,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获得了发杀青长。同时,增强和改进了唐王朝与边疆各少数民族的相关。暮年豪奢专断,宫闱秽乱,侄儿武三思独霸朝政,政宪大乱。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动员政变,拥立中宗李显复位。十一月,武则天崩逝于洛阳上阳宫,临终遗嘱“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终年82岁。次年五月,中宗护则天灵驾还长安,八月与其夫合葬于乾陵玄宫。

乾陵导游词篇三

列位旅客:

各人知道,在全部的帝王墓葬中有两座陵墓出格吸引国人留意,一座是河北的清东陵,一座是陕西的唐乾陵。前者安葬的虽不是天子,却是大权在握,垂帘听政,丧权辱国的清太后慈禧;后者安葬的则是中国惟一的女天子武则天,她在位时政通人和,社会和经济发家,身后以山为陵,山陵合一,千百年来陵墓生涯齐备。

“巨坟云是旧梁山,山石崔嵬颇耐攀。南对乳丘思大业,下临后土望长安。”这是郭沫若同道游乾陵时吟出的一首诗。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距西安城80公里,是唐皇朝第三代天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它建筑于公元684年,颠末23年的时刻才根基落成。乾陵“以山为陵”,依梁山而建,操作梁山主峰(北峰)和南面两个山峰作为机关的骨架。北峰海拔l047.6米,呈圆锥形,是墓室地址地。南面两峰,对象坚持,组成陵园的自然派别。整个陵园范畴周遭40公里,周围尚有王公贵族陪葬墓17座。列位旅客,下面请随我一路走进乾陵游览一番。

乾陵的特点—乾陵的布局和局限—墓前石刻

列位旅客,当我们从西安出发,沿渭河和任河向西观光时,会有一个感受,就是无论是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照旧在渭北高原的丘陵和山峰间,随时都可以看到高峻宏伟的帝王陵。这八百里秦川的帝王乡镇有18座唐代的帝王陵。颠末1个多小时的车程,也就是穿过陕西西部的小县城乾县时,我们还会发明有座奇妙地操作天然山峰配置陵寝、门阙、城墙,示意帝王至尊职位的陵墓,这就是唐朝第三代天子李治和我国汗青上第一个女天子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此刻我们已站在梁山脚下,昂首能瞥见武则天陵墓。各人看到西何在东,一马平川梁山在西,山势峥嵘。远观梁山,有3座山峰相连:正对旅客的远处松柏交翠、山峰峭拔的北峰为武则天陵寝;南面稍低的阁下坚持的两峰为闭楼,其形象出格,内地群众俗称奶头山。“以山为陵”,是唐帝王陵的一大特色。尤其乾陵与山峰美满无缺的计划,气力渭北唐十八陵中所独见。唐太宗原觉得云云筑陵较为节俭,还能免被盗之灾,谁知筑陵工程更大,淹灭更为惊人,也未免除被盗之灾。

乾陵营建于盛唐时期,发兵动众,劳民伤财,自不必说。单从其弘大的局限,壮伟的气魄,华美堂皇的构筑来看,就居唐帝王陵之首。据《长安图志》记实,陵墓原有表里两重城墙,4个城门,尚有献殿、阙楼、回廊、偏房等大批构筑物。勘察表白,内城总面积230万平方米。城墙四周,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此刻我们所站位置是乾陵的朱雀门外。

列位旅客,请随着我向前走。各人从朱雀门外向远处高耸的陵墓望去,可见墓前一条司马道相等宽广,直通北峰。两侧分列有124件镌刻精细、模样外形活跃的石雕。从南往北有八棱柱形华表、翼马、朱雀各1对,石马5对,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10对。4个门外各有石狮回对,北门外有石马3对。在中国汗青上,陵前石刻的数量、种类和安顿位置就是从武则全国葬乾陵开始才有牢靠制度的,一向连续到清代。

武则生成平先容—述圣记碑—无字碑

列位旅客,竖在各人眼前的有两块经验1000多年汗青风雨的巨型石碑——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在讲授这两块碑石之前,先让我给各人大略地先容一下武则天是奈何当上女皇的。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在位34年。按照老例,天子应立宗子为太子,以担任皇位。但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又获得朝廷顾命大臣、舅父长孙无忌的大力大举辅佐,以是例外被选为太子。太宗身后,李治担任皇位,即后高宗。但高宗缺乏政治才气,昏庸脆弱,大权徐徐旁落到皇后武则天的手里。

第9篇 西安乾县唐乾陵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知道,在所有的帝王墓葬中有两座陵墓特别吸引国人注意,一座是河北的清东陵,一座是陕西的唐乾陵。前者埋葬的虽不是皇帝,却是大权独揽,垂帘听政,丧权辱国的清太后慈禧;后者埋葬的则是中国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在位时政通人和,社会和经济发达,死后以山为陵,山陵合一,千百年来陵墓保存完好。

“巨坟云是旧梁山,山石崔嵬颇耐攀。南对乳丘思大业,下临后土望长安。”这是郭沫若同志游乾陵时吟出的一首诗。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距西安城80公里,是唐皇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它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才基本完工。乾陵“以山为陵”,依梁山而建,利用梁山主峰(北峰)和南面两个山峰作为布局的骨架。北峰海拔l047.6米,呈圆锥形,是墓室所在地。南面两峰,东西对峙,构成陵园的天然门户。整个陵园范围方圆40公里,周围还有王公贵族陪葬墓17座。各位游客,下面请随我一起走进乾陵游览一番。

乾陵的特点—乾陵的结构和规模—墓前石刻

各位游客,当我们从西安出发,沿渭河和任河向西旅行时,会有一个感觉,就是无论是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还是在渭北高原的丘陵和山峰间,随时都可以看到高大雄伟的帝王陵。这八百里秦川的帝王州里有18座唐代的帝王陵。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也就是穿过陕西西部的小县城乾县时,我们还会发现有座巧妙地利用自然山峰设置陵寝、门阙、城墙,表现帝王至尊地位的陵墓,这就是唐朝第三代皇帝李治和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现在我们已站在梁山脚下,抬头能望见武则天陵墓。大家看到西安在东,一马平川梁山在西,山势峥嵘。远观梁山,有3座山峰相连:正对游客的远处松柏交翠、山峰峭拔的北峰为武则天陵寝;南面稍低的左右对峙的两峰为闭楼,其形象特别,当地群众俗称奶头山。“以山为陵”,是唐帝王陵的一大特色。尤其乾陵与山峰浑然一体的设计,实力渭北唐十八陵中所独见。唐太宗原以为如此筑陵较为节俭,还能免被盗之灾,谁知筑陵工程更大,耗费更为惊人,也未免去被盗之灾。

乾陵营建于盛唐时期,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自不必说。单从其宏大的规模,壮伟的气势,富丽堂皇的建筑来看,就居唐帝王陵之首。据《长安图志》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4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回廊、偏房等大批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3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现在我们所站位置是乾陵的朱雀门外。

各位游客,请跟着我向前走。大家从朱雀门外向远处高耸的陵墓望去,可见墓前一条司马道相当宽阔,直通北峰。两侧排列有124件雕刻精美、神态生动的石雕。从南往北有八棱柱形华表、翼马、朱雀各1对,石马5对,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10对。4个门外各有石狮回对,北门外有石马3对。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就是从武则天下葬乾陵开始才有固定制度的,一直延续到清代。

武则天生平介绍—述圣记碑—无字碑

各位游客,竖在大家面前的有两块经历1000多年历史风雨的巨型石碑——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在讲解这两块碑石之前,先让我给大家简略地介绍一下武则天是怎样当上女皇的。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在位34年。根据惯例,皇帝应立长子为太子,以继承皇位。但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又得到朝廷顾命大臣、母舅长孙无忌的大力帮助,所以破例被选为太子。太宗死后,李治继承皇位,即后高宗。但高宗缺乏政治才能,昏庸懦弱,大权渐渐旁落到皇后武则天的手里。

武则天原籍山西省文水县,生于今广元县。父亲是个木材商,后随李渊起兵反隋,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武则天少时随父四处奔波,12岁丧父后,在外受到歧视,在家还受两个异母哥哥的欺辱,正是这些坎坷经历,锻炼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她14岁被唐太宗选人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削发为尼,旋被唐高宗接进宫中,先封为昭仪,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立为皇后。她一当上皇后就参与朝政。从公元660年起,实际掌握大权的已是武则天了。之后,武则天用酒毒死长子,废次子为庶人,把睿宗拉下皇位,最终于公元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经过36年的奋斗,这位女人终于如愿以偿,登上天下第一把“交椅”,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

也许大家会想,一个出身于木材商家庭的下层女子,竟敢冒天下之大不匙,宣布自己为中国皇帝,这无疑是对男尊女卑、女子天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的挑战,难道不会招来种种非议吗?但如果历史地看问题,武则天当政50年中,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这一切都得到历代史学家们的肯定和赞扬。武则天的确不同于一般的帝王,她敢于自己做皇帝,也敢于对自己的功绩加以评说,现在我们在南门外看到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就是很好的证明。

述圣记碑,全碑共7节,故又称七节碑。据说,由7节组成,取于七曜,即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称。七节碑高7.5米,重89.6吨。碑座上刻有各种碑纹。碑文8000余字,由武则天亲自撰文,后中宗书写,表面上颂扬了高宗的文治武功,实际上抬高了武则天自己。碑刻成后,还在字画上填以金屑。现在大家靠近一些,仍可看到个别字的金饰。

无字碑通高7.53米,重约98.8吨。碑侧线刻有龙纹,碑头刻有8条璃互相缠绕。无字碑就是说立碑时碑上没有刻一个文字。为什么立一通无字碑呢?至今有几种说法,一是说武则天想让后世的人对她作出公允的评价;一是说,武则天觉得自己功德无量,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此碑可能是唐中宗所立,他不满武则天的独断专行,不愿违心地恭维她,但作为一个儿子,又不便对自己的母亲提出非议,故立无字碑让后人去评论。不管怎么说,在帝王陵前立无字碑在我国历史上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也许你现在会问:碑上好像也有字啊!是的,无字碑变有字碑是在宋、金以后,一些游人代替武皇在碑上题字,于是现在碑上共留下13段文字。由于年深日久,风雨剥蚀,大部分字也已无法辨认。惟有金代用女真文字刻写、旁边用汉语翻译的“朗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女真文字早已废弃,因此这个碑倒成了研究女真文字和女真族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六十一尊王宾像之谜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看到了排列于内城东西闹楼的61尊石人像,这是武则天为了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而敕令刻制的。

61尊宾像是唐代波澜壮阔的中外交流史的标志,也是突出反映中外关系的乾陵石刻艺术的一大特色。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我国各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最兴盛的时期,同世界各地3op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往来。高宗驾崩后,举国哀悼,61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特使或首领亲自参加安葬仪式。葬礼之后,武则天令工匠用写真的手法,雕刻了参加葬礼的那些使节或首领,立于朱雀门两侧,东29尊,西32尊,按队列形式整齐排列。雕像和真人大小相似,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登皮靴,双手前拱,表示祈祷。从那时起创尊宾像已在乾陵墓前站立了1300余年了。

有的人已经在问,石人的头怎么都没有了?是的,61个雕像绝大多数的头早已毁掉,现只有两尊有头,高鼻子、深眼睛,可能是来自西域的使臣。每个石人背后原来刻有国名、官职和姓名,因长期风化,多数字迹已无法辨认。《长安图志》虽记载了39个王宾的姓名,但人们很难将这些姓名和石刻王宾像对上号,仅有两尊石像背面字迹比较清晰。从字迹分析,一人来自如今的阿富汗,另一人来自伊朗。

关于头像损坏的原因众说不一,有的说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到乾陵游览时,看到雕有他们国家使者和首领为中国皇帝侍卫的石像觉得有失尊严,所以打掉了头部,使人无法辨认;也有说千百年来,石人石马已变神成妖,黄昏后常常毁坏庄稼,吞食牛羊,当地百姓气极,遂将其头部打碎。还有说改朝换代,军阀混战,才是乾陵石人崩溃、台殿烧毁、石刻破坏的真正原因。事实上这些石像损坏的时间史书中并无详细记载,如果仔细阅读无字碑上的文字,会发现在金天会十二年(公元1134年)还对乾陵进行了维修,结果是“绘像一新,回廊四起”。直至明代,这里还是“蕃王俨侍立层层,大马排行势欲腾”,乾陵石刻并未遭到多大破坏。只是到了清代,石刻受损的记述时有所见。今天,虽然只有只剩躯体、不见头部的王宾像可供人观赏,但我们在为61尊王宾像头部被损而惋惜之余,想必同样会对古代的精湛石刻艺术发出阵阵赞叹。

保存完好的乾陵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已经来到武皇陵前。当大家想及那座高耸山峰下安息了千余年的一代武皇和她的丈夫,会有怎样的感触呢?

乾陵不仅外观宏伟,内藏也十分丰富。据述圣记碑上的碑文记载,唐高宗临死时,曾遗言把它生前所喜爱的字画埋进墓内。加上武则天和唐高宗都处在唐朝的全盛时期,墓内陪葬品必定会不计其数。

唐代帝王陵墓大部分被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所盗,惟有乾陵因盗挖时风雨大大而幸免于难。建国后考古勘查也证明,乾陵墓道全部用石条填砌,层叠于墓道口直至墓门,共39层。各层石条均用铁栓板固定,并以铅灌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想挖开,确非易事。考古勘查还证明,陵墓四周没有盗洞,墓道的石条和夯土仍为原来合葬武则天时的样子。因此,乾陵有幸成为一座至今未被盗过的帝王墓。

解放以来,挖掘乾陵的建议多次被提了出来,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家都没有同意挖掘。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赴陕西考察时就说过:“目前我国还没有足以使出土文物不受损失的科学保护方法,祖宗留下的遗产还是让土地神多替我们保护几年吧!”我们真诚希望所有游客加入保护之列,并希望乾陵能为中国的旅游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content2$

第10篇 陕西西安乾县唐乾陵全文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知道,在所有的帝王墓葬中有两座陵墓特别吸引国人注意,一座是河北的清东陵,一座是陕西的唐乾陵。前者埋葬的虽不是皇帝,却是大权独揽,垂帘听政,丧权辱国的清太后慈禧;后者埋葬的则是中国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在位时政通人和,社会和经济发达,死后以山为陵,山陵合一,千百年来陵墓保存完好。

巨坟云是旧梁山,山石崔嵬颇耐攀。南对乳丘思大业,下临后土望长安。”这是郭沫若同志游乾陵时吟出的一首诗。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距西安城80公里,是唐皇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它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才基本完工。乾陵以山为陵”,依梁山而建,利用梁山主峰(北峰)和南面两个山峰作为布局的骨架。北峰海拔l047.6米,呈圆锥形,是墓室所在地。南面两峰,东西对峙,构成陵园的天然门户。整个陵园范围方圆40公里,周围还有王公贵族陪葬墓17座。各位游客,下面请随我一起走进乾陵游览一番。

乾陵的特点—乾陵的结构和规模—墓前石刻

各位游客,当我们从西安出发,沿渭河和任河向西旅行时,会有一个感觉,就是无论是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还是在渭北高原的丘陵和山峰间,随时都可以看到高大雄伟的帝王陵。这八百里秦川的帝王州里有18座唐代的帝王陵。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也就是穿过陕西西部的小县城乾县时,我们还会发现有座巧妙地利用自然山峰设置陵寝、门阙、城墙,表现帝王至尊地位的陵墓,这就是唐朝第三代皇帝李治和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现在我们已站在梁山脚下,抬头能望见武则天陵墓。大家看到西安在东,一马平川梁山在西,山势峥嵘。远观梁山,有3座山峰相连:正对游客的远处松柏交翠、山峰峭拔的北峰为武则天陵寝;南面稍低的左右对峙的两峰为闭楼,其形象特别,当地群众俗称奶头山。以山为陵”,是唐帝王陵的一大特色。尤其乾陵与山峰浑然一体的设计,实力渭北唐十八陵中所独见。唐太宗原以为如此筑陵较为节俭,还能免被盗之灾,谁知筑陵工程更大,耗费更为惊人,也未免去被盗之灾。

乾陵营建于盛唐时期,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自不必说。单从其宏大的规模,壮伟的气势,富丽堂皇的建筑来看,就居唐帝王陵之首。据《长安图志》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4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回廊、偏房等大批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3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现在我们所站位置是乾陵的朱雀门外。

各位游客,请跟着我向前走。大家从朱雀门外向远处高耸的陵墓望去,可见墓前一条司马道相当宽阔,直通北峰。两侧排列有124件雕刻精美、神态生动的石雕。从南往北有八棱柱形华表、翼马、朱雀各1对,石马5对,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10对。4个门外各有石狮回对,北门外有石马3对。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就是从武则天下葬乾陵开始才有固定制度的,一直延续到清代。

武则天生平介绍—述圣记碑—无字碑

各位游客,竖在大家面前的有两块经历1000多年历史风雨的巨型石碑——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在讲解这两块碑石之前,先让我给大家简略地介绍一下武则天是怎样当上女皇的。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在位34年。根据惯例,皇帝应立长子为太子,以继承皇位。但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又得到朝廷顾命大臣、母舅长孙无忌的大力帮助,所以破例被选为太子。太宗死后,李治继承皇位,即后高宗。但高宗缺乏政治才能,昏庸懦弱,大权渐渐旁落到皇后武则天的手里。

武则天原籍山西省文水县,生于今广元县。父亲是个木材商,后随李渊起兵反隋,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武则天少时随父四处奔波,12岁丧父后,在外受到歧视,在家还受两个异母哥哥的欺辱,正是这些坎坷经历,锻炼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她14岁被唐太宗选人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削发为尼,旋被唐高宗接进宫中,先封为昭仪,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立为皇后。她一当上皇后就参与朝政。从公元660年起,实际掌握大权的已是武则天了。之后,武则天用酒毒死长子,废次子为庶人,把睿宗拉下皇位,最终于公元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经过36年的奋斗,这位女人终于如愿以偿,登上天下第一把交椅”,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

也许大家会想,一个出身于木材商家庭的下层女子,竟敢冒天下之大不匙,宣布自己为中国皇帝,这无疑是对男尊女卑、女子天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的挑战,难道不会招来种种非议吗?但如果历史地看问题,武则天当政50年中,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这一切都得到历代史学家们的肯定和赞扬。武则天的确不同于一般的帝王,她敢于自己做皇帝,也敢于对自己的功绩加以评说,现在我们在南门外看到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就是很好的证明。

述圣记碑,全碑共7节,故又称七节碑。据说,由7节组成,取于七曜,即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称。七节碑高7.5米,重89.6吨。碑座上刻有各种碑纹。碑文8000余字,由武则天亲自撰文,后中宗书写,表面上颂扬了高宗的文治武功,实际上抬高了武则天自己。碑刻成后,还在字画上填以金屑。现在大家靠近一些,仍可看到个别字的金饰。

无字碑通高7.53米,重约98.8吨。碑侧线刻有龙纹,碑头刻有8条璃互相缠绕。无字碑就是说立碑时碑上没有刻一个文字。为什么立一通无字碑呢?至今有几种说法,一是说武则天想让后世的人对她作出公允的评价;一是说,武则天觉得自己功德无量,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此碑可能是唐中宗所立,他不满武则天的独断专行,不愿违心地恭维她,但作为一个儿子,又不便对自己的母亲提出非议,故立无字碑让后人去评论。不管怎么说,在帝王陵前立无字碑在我国历史上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也许你现在会问:碑上好像也有字啊!是的,无字碑变有字碑是在宋、金以后,一些游人代替武皇在碑上题字,于是现在碑上共留下13段文字。由于年深日久,风雨剥蚀,大部分字也已无法辨认。惟有金代用女真文字刻写、旁边用汉语翻译的朗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女真文字早已废弃,因此这个碑倒成了研究女真文字和女真族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六十一尊王宾像之谜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看到了排列于内城东西闹楼的61尊石人像,这是武则天为了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而敕令刻制的。

61尊宾像是唐代波澜壮阔的中外交流史的标志,也是突出反映中外关系的乾陵石刻艺术的一大特色。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我国各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最兴盛的时期,同世界各地3op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往来。高宗驾崩后,举国哀悼,61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特使或首领亲自参加安葬仪式。葬礼之后,武则天令工匠用写真的手法,雕刻了参加葬礼的那些使节或首领,立于朱雀门两侧,东29尊,西32尊,按队列形式整齐排列。雕像和真人大小相似,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登皮靴,双手前拱,表示祈祷。从那时起创尊宾像已在乾陵墓前站立了1300余年了。

有的人已经在问,石人的头怎么都没有了?是的,61个雕像绝大多数的头早已毁掉,现只有两尊有头,高鼻子、深眼睛,可能是来自西域的使臣。每个石人背后原来刻有国名、官职和姓名,因长期风化,多数字迹已无法辨认。《长安图志》虽记载了39个王宾的姓名,但人们很难将这些姓名和石刻王宾像对上号,仅有两尊石像背面字迹比较清晰。从字迹分析,一人来自如今的阿富汗,另一人来自伊朗。

关于头像损坏的原因众说不一,有的说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到乾陵游览时,看到雕有他们国家使者和首领为中国皇帝侍卫的石像觉得有失尊严,所以打掉了头部,使人无法辨认;也有说千百年来,石人石马已变神成妖,黄昏后常常毁坏庄稼,吞食牛羊,当地百姓气极,遂将其头部打碎。还有说改朝换代,军阀混战,才是乾陵石人崩溃、台殿烧毁、石刻破坏的真正原因。事实上这些石像损坏的时间史书中并无详细记载,如果仔细阅读无字碑上的文字,会发现在金天会十二年(公元1134年)还对乾陵进行了维修,结果是绘像一新,回廊四起”。直至明代,这里还是蕃王俨侍立层层,大马排行势欲腾”,乾陵石刻并未遭到多大破坏。只是到了清代,石刻受损的记述时有所见。今天,虽然只有只剩躯体、不见头部的王宾像可供人观赏,但我们在为61尊王宾像头部被损而惋惜之余,想必同样会对古代的精湛石刻艺术发出阵阵赞叹。

保存完好的乾陵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已经来到武皇陵前。当大家想及那座高耸山峰下安息了千余年的一代武皇和她的丈夫,会有怎样的感触呢?

乾陵不仅外观宏伟,内藏也十分丰富。据述圣记碑上的碑文记载,唐高宗临死时,曾遗言把它生前所喜爱的字画埋进墓内。加上武则天和唐高宗都处在唐朝的全盛时期,墓内陪葬品必定会不计其数。

唐代帝王陵墓大部分被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所盗,惟有乾陵因盗挖时风雨大大而幸免于难。建国后考古勘查也证明,乾陵墓道全部用石条填砌,层叠于墓道口直至墓门,共39层。各层石条均用铁栓板固定,并以铅灌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想挖开,确非易事。考古勘查还证明,陵墓四周没有盗洞,墓道的石条和夯土仍为原来合葬武则天时的样子。因此,乾陵有幸成为一座至今未被盗过的帝王墓。

解放以来,挖掘乾陵的建议多次被提了出来,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家都没有同意挖掘。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赴陕西考察时就说过:目前我国还没有足以使出土文物不受损失的科学保护方法,祖宗留下的遗产还是让土地神多替我们保护几年吧!”我们真诚希望所有游客加入保护之列,并希望乾陵能为中国的旅游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11篇 陕西中文导游词指导陕西西安乾县唐乾陵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知道,在所有的帝王墓葬中有两座陵墓特别吸引国人注意,一座是河北的清东陵,一座是陕西的唐乾陵。前者埋葬的虽不是皇帝,却是大权独揽,垂帘听政,丧权辱国的清太后慈禧;后者埋葬的则是中国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在位时政通人和,社会和经济发达,死后以山为陵,山陵合一,千百年来陵墓保存完好。

巨坟云是旧梁山,山石崔嵬颇耐攀。南对乳丘思大业,下临后土望长安。”这是郭沫若同志游乾陵时吟出的一首诗。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距西安城80公里,是唐皇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它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才基本完工。乾陵以山为陵”,依梁山而建,利用梁山主峰(北峰)和南面两个山峰作为布局的骨架。北峰海拔l047.6米,呈圆锥形,是墓室所在地。南面两峰,东西对峙,构成陵园的天然门户。整个陵园范围方圆40公里,周围还有王公贵族陪葬墓17座。各位游客,下面请随我一起走进乾陵游览一番。

乾陵的特点—乾陵的结构和规模—墓前石刻

各位游客,当我们从西安出发,沿渭河和任河向西旅行时,会有一个感觉,就是无论是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还是在渭北高原的丘陵和山峰间,随时都可以看到高大雄伟的帝王陵。这八百里秦川的帝王州里有18座唐代的帝王陵。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也就是穿过陕西西部的小县城乾县时,我们还会发现有座巧妙地利用自然山峰设置陵寝、门阙、城墙,表现帝王至尊地位的陵墓,这就是唐朝第三代皇帝李治和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现在我们已站在梁山脚下,抬头能望见武则天陵墓。大家看到西安在东,一马平川梁山在西,山势峥嵘。远观梁山,有3座山峰相连:正对游客的远处松柏交翠、山峰峭拔的北峰为武则天陵寝;南面稍低的左右对峙的两峰为闭楼,其形象特别,当地群众俗称奶头山。以山为陵”,是唐帝王陵的一大特色。尤其乾陵与山峰浑然一体的设计,实力渭北唐十八陵中所独见。唐太宗原以为如此筑陵较为节俭,还能免被盗之灾,谁知筑陵工程更大,耗费更为惊人,也未免去被盗之灾。

乾陵营建于盛唐时期,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自不必说。单从其宏大的规模,壮伟的气势,富丽堂皇的建筑来看,就居唐帝王陵之首。据《长安图志》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4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回廊、偏房等大批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3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现在我们所站位置是乾陵的朱雀门外。

各位游客,请跟着我向前走。大家从朱雀门外向远处高耸的陵墓望去,可见墓前一条司马道相当宽阔,直通北峰。两侧排列有124件雕刻精美、神态生动的石雕。从南往北有八棱柱形华表、翼马、朱雀各1对,石马5对,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10对。4个门外各有石狮回对,北门外有石马3对。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就是从武则天下葬乾陵开始才有固定制度的,一直延续到清代。

武则天生平介绍—述圣记碑—无字碑

各位游客,竖在大家面前的有两块经历1000多年历史风雨的巨型石碑——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在讲解这两块碑石之前,先让我给大家简略地介绍一下武则天是怎样当上女皇的。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在位34年。根据惯例,皇帝应立长子为太子,以继承皇位。但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又得到朝廷顾命大臣、母舅长孙无忌的大力帮助,所以破例被选为太子。太宗死后,李治继承皇位,即后高宗。但高宗缺乏政治才能,昏庸懦弱,大权渐渐旁落到皇后武则天的手里。

武则天原籍山西省文水县,生于今广元县。父亲是个木材商,后随李渊起兵反隋,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武则天少时随父四处奔波,12岁丧父后,在外受到歧视,在家还受两个异母哥哥的欺辱,正是这些坎坷经历,锻炼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她14岁被唐太宗选人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削发为尼,旋被唐高宗接进宫中,先封为昭仪,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立为皇后。她一当上皇后就参与朝政。从公元660年起,实际掌握大权的已是武则天了。之后,武则天用酒毒死长子,废次子为庶人,把睿宗拉下皇位,最终于公元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经过36年的奋斗,这位女人终于如愿以偿,登上天下第一把交椅”,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

也许大家会想,一个出身于木材商家庭的下层女子,竟敢冒天下之大不匙,宣布自己为中国皇帝,这无疑是对男尊女卑、女子天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的挑战,难道不会招来种种非议吗?但如果历史地看问题,武则天当政50年中,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这一切都得到历代史学家们的肯定和赞扬。武则天的确不同于一般的帝王,她敢于自己做皇帝,也敢于对自己的功绩加以评说,现在我们在南门外看到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就是很好的证明。

述圣记碑,全碑共7节,故又称七节碑。据说,由7节组成,取于七曜,即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称。七节碑高7.5米,重89.6吨。碑座上刻有各种碑纹。碑文8000余字,由武则天亲自撰文,后中宗书写,表面上颂扬了高宗的文治武功,实际上抬高了武则天自己。碑刻成后,还在字画上填以金屑。现在大家靠近一些,仍可看到个别字的金饰。

无字碑通高7.53米,重约98.8吨。碑侧线刻有龙纹,碑头刻有8条璃互相缠绕。无字碑就是说立碑时碑上没有刻一个文字。为什么立一通无字碑呢?至今有几种说法,一是说武则天想让后世的人对她作出公允的评价;一是说,武则天觉得自己功德无量,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此碑可能是唐中宗所立,他不满武则天的独断专行,不愿违心地恭维她,但作为一个儿子,又不便对自己的母亲提出非议,故立无字碑让后人去评论。不管怎么说,在帝王陵前立无字碑在我国历史上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也许你现在会问:碑上好像也有字啊!是的,无字碑变有字碑是在宋、金以后,一些游人代替武皇在碑上题字,于是现在碑上共留下13段文字。由于年深日久,风雨剥蚀,大部分字也已无法辨认。惟有金代用女真文字刻写、旁边用汉语翻译的朗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女真文字早已废弃,因此这个碑倒成了研究女真文字和女真族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六十一尊王宾像之谜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看到了排列于内城东西闹楼的61尊石人像,这是武则天为了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而敕令刻制的。

61尊宾像是唐代波澜壮阔的中外交流史的标志,也是突出反映中外关系的乾陵石刻艺术的一大特色。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我国各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最兴盛的时期,同世界各地3op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往来。高宗驾崩后,举国哀悼,61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特使或首领亲自参加安葬仪式。葬礼之后,武则天令工匠用写真的手法,雕刻了参加葬礼的那些使节或首领,立于朱雀门两侧,东29尊,西32尊,按队列形式整齐排列。雕像和真人大小相似,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登皮靴,双手前拱,表示祈祷。从那时起创尊宾像已在乾陵墓前站立了1300余年了。

有的人已经在问,石人的头怎么都没有了?是的,61个雕像绝大多数的头早已毁掉,现只有两尊有头,高鼻子、深眼睛,可能是来自西域的使臣。每个石人背后原来刻有国名、官职和姓名,因长期风化,多数字迹已无法辨认。《长安图志》虽记载了39个王宾的姓名,但人们很难将这些姓名和石刻王宾像对上号,仅有两尊石像背面字迹比较清晰。从字迹分析,一人来自如今的阿富汗,另一人来自伊朗。

关于头像损坏的原因众说不一,有的说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到乾陵游览时,看到雕有他们国家使者和首领为中国皇帝侍卫的石像觉得有失尊严,所以打掉了头部,使人无法辨认;也有说千百年来,石人石马已变神成妖,黄昏后常常毁坏庄稼,吞食牛羊,当地百姓气极,遂将其头部打碎。还有说改朝换代,军阀混战,才是乾陵石人崩溃、台殿烧毁、石刻破坏的真正原因。事实上这些石像损坏的时间史书中并无详细记载,如果仔细阅读无字碑上的文字,会发现在金天会十二年(公元1134年)还对乾陵进行了维修,结果是绘像一新,回廊四起”。直至明代,这里还是蕃王俨侍立层层,大马排行势欲腾”,乾陵石刻并未遭到多大破坏。只是到了清代,石刻受损的记述时有所见。今天,虽然只有只剩躯体、不见头部的王宾像可供人观赏,但我们在为61尊王宾像头部被损而惋惜之余,想必同样会对古代的精湛石刻艺术发出阵阵赞叹。

保存完好的乾陵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已经来到武皇陵前。当大家想及那座高耸山峰下安息了千余年的一代武皇和她的丈夫,会有怎样的感触呢?

乾陵不仅外观宏伟,内藏也十分丰富。据述圣记碑上的碑文记载,唐高宗临死时,曾遗言把它生前所喜爱的字画埋进墓内。加上武则天和唐高宗都处在唐朝的全盛时期,墓内陪葬品必定会不计其数。

唐代帝王陵墓大部分被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所盗,惟有乾陵因盗挖时风雨大大而幸免于难。建国后考古勘查也证明,乾陵墓道全部用石条填砌,层叠于墓道口直至墓门,共39层。各层石条均用铁栓板固定,并以铅灌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想挖开,确非易事。考古勘查还证明,陵墓四周没有盗洞,墓道的石条和夯土仍为原来合葬武则天时的样子。因此,乾陵有幸成为一座至今未被盗过的帝王墓。

解放以来,挖掘乾陵的建议多次被提了出来,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家都没有同意挖掘。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赴陕西考察时就说过:目前我国还没有足以使出土文物不受损失的科学保护方法,祖宗留下的遗产还是让土地神多替我们保护几年吧!”我们真诚希望所有游客加入保护之列,并希望乾陵能为中国的旅游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12篇 西安乾陵导游词

西安乾陵导游词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女天子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墓因山为陵,气魄宏伟壮观。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高宗和武则天两帝的合葬墓就在此峰中。南面两峰较低,对象坚持,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浙江导游词,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等于一条平宽的阶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阶梯即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驼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尚有17座陪葬墓。“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此刻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每天子之墓”12个大字。

乾陵这座合葬墓至今未被盗过。1966年至1971年,我国考古学家曾多次对此墓举办勘测,结论是其墓健壮非常,据勘查从墓道口到墓门长631米,宽3.9米,共39层,全用石条填砌,各层石条再用铁栓板牢靠,并灌注了铁汁,这些环境与文献所载同等,由此完全可以确信此墓确实难以开掘。

乾陵四面尚有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及懿德太子墓。

第13篇 陕西咸阳乾陵概况全文导游词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因处于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乾陵。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门外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建于684年,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比较完整的陵墓之一。陵园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内城东西长1450米、南北长1582米,厚度为24米。四面各有一门(东为青龙门、西叫白虎门、南称朱雀门、北是玄武门),现在各门附近的村庄仍以门名称之。

乾陵的地面设施遗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这些石刻大都 集中在朱雀门外。据《金石萃编》记载:宋金时共有13段 题字,但多被风雨剥蚀,唯金代太宗天会十三年(公元1135年)用女真文字刻写、旁有汉字翻译的即君行记”保存较为完整。女真文字现已绝迹,因而此碑保存的女真文字便成为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两通石碑北边,原有61番酋石像。现存60尊,是武侧天为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下令雕刻的。石像身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蹬皮靴,身背刻有国名,官职及姓名。明代刘伯温作诗道:番王俨待立层层,天马排空势欲腾。”郭沫若也曾咏诗曰:岿然没字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就是对石刻雄姿的描写。

乾陵形制雄伟,建筑也很牢固,据《新唐书·严善思传》载:乾陵玄、石门,冶金固隙”非常坚固。据勘查,墓道长63.1米,宽3.9米,全用石条填砌。从墓道口到墓门共39层石条,每层间都有铁栓固定,井用白铁水灌注。这些情况与文献记载吻合。

乾陵不仅外现宏伟,修建坚固,内藏也十分丰富。李治生前酷 爱书法,广为搜集,临终遗嘱把他所收藏的书字埋在墓内,李治和 武则天均处于盛唐时期,且据勘查,乾陵虽经1000多年,却未被盗 过。由上可以想见,乾陵内部的文物一定十分丰富,极其珍贵。

乾陵的范围很广,除山陵外,还包括县城东北一带17座陪葬 墓在内,这些陪葬墓有太子、公主和大臣的坟墓。这些墓的封土堆 基本保存完好,个别墓前陈列着一些石刻。

乾陵是盛唐历史文物的集中代表。解放后党和政府曾多次拨 款重修,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重点发掘了乾陵的一些陪葬墓,出土大批文物,供中外游客参观、游览。

乾陵导游词(精选13篇)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因处于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乾陵。乾陵位于乾县城北门外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建于684年,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比较完整的陵墓之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乾陵信息

  • 乾陵导游词(精选13篇)
  • 乾陵导游词(精选13篇)13人关注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因处于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乾陵。乾陵位于乾县城北门外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建于684年,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比较完整的 ...[更多]

  • 唐乾陵导游词(精选4篇)
  • 唐乾陵导游词(精选4篇)4人关注

    各位游客:大家知道,在所有的帝王墓葬中有两座陵墓特别吸引国人注意,一座是河北的清东陵,一座是陕西的唐乾陵。前者埋葬的虽不是皇帝,却是大权独揽,垂帘听政,丧权辱国的清 ...[更多]

  • 陕西乾陵导游词(精选2篇)
  • 陕西乾陵导游词(精选2篇)2人关注

    乾陵导游词篇一乾陵建筑于公元684年,颠末23年的时刻,工程才根基落成。气魄宏伟壮观。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在海拔1047.9米。南面两峰较低,对象坚持,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 ...[更多]

  • 乾陵景区导游词(精选2篇)
  • 乾陵景区导游词(精选2篇)2人关注

    乾陵导游词篇一乾陵建筑于公元684年,颠末23年的时刻,工程才根基落成。气魄宏伟壮观。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在海拔1047.9米。南面两峰较低,对象坚持,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 ...[更多]

相关专题

导游词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