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致辞 > 导游词

文昌导游词(精选3篇)

发布时间:2022-07-22 07:12:05 查看人数:3

文昌导游词

第1篇 文昌宋氏故居导游词

宋氏故居是合肥市唯一中西合璧的古建筑。如今这座没入野草、绿树间的宋氏故居,东向的正门被一把大铁锁锁着,透过门缝只能看到几许破败。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文昌宋氏故居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文昌宋氏故居导游词范文1:

“宋氏祖居”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昌洒镇古路园村。距海口市90公里,距文城区约30公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的故乡,是宋氏家族奠基人宋耀如出生并度过童年时代的地方,宋耀如夫妇及其子女:宋霭龄(孔祥熙夫人)、宋庆龄(孙中山夫人)、宋美龄(蒋介石夫人)、宋子文(民国行政院长)、宋子良、宋子安等人组成的一个大家族,这一大家族成员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名声显赫,使“宋氏祖居”像一颗明珠,在这青山环抱,地灵水秀的乡村闪耀着光芒,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国游客前来寻访宋氏家族的踪迹。

“宋氏祖居”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座西朝东,二进格局,有两间长架桁正屋和两间横屋,按当地民居建筑风格建造,造型典雅华丽,座落在一片果树环抱的山丘上,周围环境幽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内有宋耀如、宋庆龄和孙中山雕像,椰子纪念园、祝吉亭、宋氏祖坟和陈列馆。陈列馆分为四部分,陈列着大量的历史照片和珍贵文物,生动翔实地再现了宋氏家族成员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踪迹,展现了宋氏家族的爱国的情操。

“宋氏祖居”从1987年修复开房20xx年来,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1988年,邓小平亲笔为“宋氏祖居”题词。华国锋、朱镕基、田纪云、刘华清、李岚清、王光英、马万琪、彭佩云等23位国家领导人先后莅临宋氏祖居参观指导,并留下墨宝。还有泰国国会主席鸟泰屏知春,爱泼斯坦等国际名人也前来瞻仰并留言题词。20xx年在海南开展“琼州百景”评选活动中,“宋氏祖居”被评为“琼州百景”历史人物景观十强中的第七位,已经载入海南旅游业的历史史册。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深入开展,文昌市委市政府在“xx”期间,以“一带两院七镇四组团”的工作总思路,重点建设“宋氏祖居”文化园。现在正委托美国贝氏建筑事务所贝礼中董事长带领设计团队做“宋氏祖居”文化园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宋氏祖居”文化园的建设,将充分展示和传播其历史风貌,大力弘扬宋耀如、宋庆龄等追求进步,爱国爱民族的伟大精神。同时,它将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注入文化的灵魂,打造具有海南国际旅游岛特色文化品牌,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第一人文景观。

文昌宋氏故居导游词范文2:

正门两边墙部位每隔两米有一个石质拴马的“鼻眼”;大门上曾雕刻有龙凤呈祥、人物山水图案;梁、椽等全部采用木刻花纹,砖墙上也刻有各种花纹。整个故居能看到的庭、堂、楼、院十余处,占地约1200平方米,存屋面积600平方米,破损得只有大门和部分建筑保留较好。大厅内空无一物,屋顶、屋梁上曾经精美的木雕,即便今天看来也让人感叹。

宋氏故居建于1920xx年,由卫立煌的表亲宋世科所建,东部原来是立志中学。前些年,曾被当地政府修缮作为宋村小学校舍使用,后因怕祠堂年久失修发生坍塌,才将校舍迁出。宋氏故居主要建筑是三层高的两栋大楼,以及约700平方米的走马转心洋房和其他平房上百间。建筑底部为石料所建,加砖到顶。故居大门上曾雕刻有龙凤呈祥、人物山水图案;梁、椽等全部采用木刻花纹,砖墙上也刻有各种花纹。该建筑的厢房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廊柱为水泥浇成的罗马柱,是合肥现存最早的水泥柱。其古朴雅致的建筑风格颇具艺术鉴赏价值。

[3]宋氏故居大门铁锁上的钥匙,如今掌管在李永林老人的手上,年逾70岁的李永林,以前曾在位于宋氏故居内的“宋村小学”读过书,他说:“在这个村子,没在宋世科家读过书的人不多”。合肥的古建筑一度非常丰富,但由于历史原因及一些决策失误,古城的许多历史文化遗产,被毁于一旦,保护古老的建筑已经刻不容缓。

文昌宋氏故居导游词范文3:

浩浩南海水,悠悠文昌河。一样葱茏葳蕤的故土,一样朴茂无华的村庄,普普通通的古路园村书写着历史的见证。举世闻名的宋氏祖居就座落在这里。

宋氏祖居原居在河南安阳,是魏国公韩琦之后,为避战乱,南迁琼州,定居文邑,住在锦山,清代迁居罗豆乌坡村,后再迁昌洒镇古路园村。据族谱记载,从韩氏渡琼始祖显卿公(宋朝会稽县尉、廉州太守),繁衍到宋耀如先生为第23代裔孙,族谱上的韩教准就是宋耀如原来的名字。一条血脉的情缘,使宋氏家族世系代代相传。

这是由海外华侨捐款投建的一座书亭式仿古大门。大门正中高悬着镌印繁荣“宋氏祖居”四个大字,于1988年仲春邓小平亲笔提写。大门的造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门檐是金壁辉煌的琉璃瓦,四个紫红色的方型门柱像毓秀宝石亭亭玉立,圆弧云纹式的门框,精巧秀丽,镂月裁云。大门造型美观大方,庄重奇特。通过门庭窥测远方,却是绿蕴春辉的林阴大道。

穿过大门,有公路直接通往宋氏祖居园林。碧绿的台湾相思树整齐地排列在公路两侧,茂密的繁枝凌空合拢,宛如两手相牵,仿佛大伞遮掩,构成了一个长达三公里的绿色长廊。

文昌这一片热土早已成为海外享有盛誉的椰乡、侨乡、文化之乡、将军之乡和排球之乡。

这里更令人引以为荣的是成为宋氏三姐妹的故乡。

密密匝匝的椰子树、龙眼树和牛酸树掩映和簇拥着的宋氏祖居,座西南,向东北,是两间矮小的正屋和四眼窄小的横屋,砖瓦桁木结构。正屋厅内悬挂着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母亲倪桂珍、全家合影、宋氏三姐妹、大弟宋子文、还有堂弟韩裕丰的放大影照。侧内室有宋耀如童年睡过的床。一切的摆设都显得简单朴实,似乎找不到弦妙的绝美之处。在朦朦胧胧的黄昏,一抹晚霞透过暗淡的树影,照射在这座建筑物的屋顶上,却让你领略到有一种神奇的灵光和超然的气势。徐徐不息的海风,为你送来了揶树馥郁的清香;栖息的小鸟,为你唱起了婉转动听的莺歌燕语。

文昌人曾为有“宋氏祖居”的情缘而自豪.宋耀如先生从美国回到上海,他心头积压的第一个期望就是回到自己的祖居,克己尽孝,走一走,看一看。对家乡,宋耀如存满了深沉的爱。1936年,宋氏三兄弟遵奉父亲生前的嘱咐,特乘飞机回到文昌和父老乡亲见面,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1949年,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宋庆龄与张云逸为同是文昌祖籍而高兴地握手以兄妹相称。1955年,宋庆龄应台北海南同乡会的邀请,亲笔为《文昌县志》封面题签。从飘逸柔和的字体中,不难看出老人对故乡所倾注的一片真情和思恋之心。宋氏祖居像一颗璀莹的明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友人士前来寻访宋氏家族创业生辉的源泉,牵动了海内外文昌人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

穿过树林中通幽小路,踏着绿茵茵地毯式的小草漫步前行,就可看见墓前屹立着一块石碑,碑体上镌刻着“清韩妣王氏之墓”。王氏就是宋氏姐妹的祖母。宋耀如曾对慈母称赞道:“她身负重任仍文雅高贵,她饱经折磨仍端庄美丽,没有一个画家能够画出她那崇高的神韵”。字字句句倾注了宋耀如对慈母深沉的爱。为守祖居,韩裕丰老人于1949年放弃马来西亚优越的生活条件,率全家回到自己的祖居尽孝道,默默地在故乡这块热土上耕耘、劳作。每逢清明,率子孙背负蓝天,三扣九拜,年复一年的祭祖,日复一日的守居。

一代天骄,国之瑰宝。我们崇敬的国母宋庆龄,尤如一颗巨星与日月同辉,名垂青史,她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1920xx年她勇敢地冲破旧世俗观念,坚定地和孙中山先生结为伉俪。从此,她将自己的生命和人类的博爱、平等、和平紧紧连结在一起,始终将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系在心间。

在叛逆炮轰总统府的危机时刻/她异常镇静脱离险境。

在风云幻变的紧急关头/她是中流砥柱/赢得世人赞颂。

当国民自制的飞机首次试航/她飞上蓝天/勇敢的庆龄。

当抗日的烽火燎原/她奔赴前线/卫护精英。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她运筹帷幄/迎接黎明。

为了发展中国的福利事业/她亲绘蓝图/啊/圣母和神女。

为了永恒纪念她,华侨捐资在风景如画的热带植物园中,建起“宋庆龄纪念馆”,有康克清大姐亲笔题写馆名。

陈列馆展厅珍藏有100多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展示了宋氏三姐妹在不同时期的活动片段,翔实的反映了宋氏家族爱国爱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出的不朽贡献。

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友人和知名华侨瞻仰参观陈列馆后均签名留念。

在那绿翠长青、花蕙吐燕的花坛簇拥下,这里竖起了高3.2米的宋庆龄汉白玉塑像。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向宋奶奶敬队礼、表誓言:绝不辜负宋奶奶的殷切希望,好好学习,当好接班人。

怀着对宋氏家族的敬仰,为了筹划建设规模宏大的宋氏风情园,文昌宋氏风情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进勋先生曾多次专程到宋氏祖居拜访韩愈丰老人。

一年又一年的祈盼,是韩裕丰百岁老人不老的情缘。他老人家弥留之际,双掌并合,十指连心,仰望海天,祈盼宋氏家族全家福。

多少年来,祈盼血脉融合世代相传是宋氏家族永恒的信念。多少年来,祈盼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不可阻挡的愿望。

我们祈盼人人向宋氏祖居奉献出民族热枕的爱心。

我们祈盼宋氏家族的荣耀永远发扬光大。

第2篇 海南著名景区之一文昌市东郊镇海滨东郊椰林导游词

东郊椰林位于文昌市东郊镇海滨,从清澜港乘船过渡即到,是海南著名景区之一。这里椰树成片,椰姿百态,有红椰、青椰、良种矮椰、高椰、水椰等品种,共50多万株。正如人们所说'文昌椰子半海南,东郊椰林最风光'。风景区环境优美,海水清澈,是天然海水浴场,可开展各种沙滩运动和水上活动。区内已建成旅游码头、海滨度假村、海鲜坊等多处。浅海盛产龙虾、对虾、石斑鱼、鲍鱼等名贵海鲜。该景区以典型的椰风海韵、椰香特色饮食和多种海鲜吸引众多游客。

步入林区,只见大小、高矮、直弯、斜曲的各态椰树参差错落,土生土长、蔚然成林。林下路随树转,曲折盘旋。信步于弯曲的椰林小道,只觉凉风习习、林涛沙沙,处处阴凉舒适。椰林下,风情小木屋错落于椰树间,座座背林朝海,屋里陈设古色古香,朴素而自然,具有套房的设施功能。悠然自得坐于屋檐下品茗赏海,朝见蓝洋托霞,雾消峙现,鸥群南翔,渔舟出洋;夕观碧波耀金,彩云缀空,归鸥双飞,归渔划浪;夜赏巨壁铺银,渔火聚散,星缀蓝空,北斗蠕行;雨时则见万顷迷朦,雨打椰叶,碎玉落盘……东郊椰林,让你真正享受到椰乡大自然的温馨和甜蜜。

第3篇 江西抚州文昌桥导游词

我们来到的抚州市是江西东部的重镇,这是一个历史悠久、钟奇毓秀、人才辈出的地方。早在东汉永元八年(96年)就已设县,初名临汝,三国时置郡,名临川。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郡设州。总管杨文通来这一带安抚,于是命名为“抚州”。

大家听说过“文昌桥上晒文章,无才莫入抚州门”的说法吗?这两句话听起来似乎有点狂,但抚州历史上的确文风鼎盛,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被誉为“才子之乡”。尤其在宋、明两代集中涌现了不少名垂青史的人物,唐宋八大家中,这里有两位,一位是大家熟知的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还有一位是曾巩。

北宋著名词人晏氏父子,既晏殊、晏几道,也是抚州地区人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是晏殊词《浣溪沙》中的名句。

到了明代,抚州诞生了著名戏剧作家汤显祖,等等。

文昌桥是一座古桥,位于现在的城区上、下沿河路的分界处,“文昌桥上晒文章,无才莫入抚州门”之说,实际来源于发生在桥上的传说故事。现在我们就去参观文昌桥,顺便讲讲在那里发生的故事。

各位游客,文昌桥到了,它挺立于抚河之上,经历了8个多世纪的人间岁月,见证了这座古老城市的沧桑变化,是现在城内不可多得的古物之一。它现在桥面颇为宽阔,且有几分现代风格,那是经过多次修缮才出现的面貌。这座桥始建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当时是木结构,没有几年就被洪水冲毁。无奈就改建为浮桥,用船54搜串联,横跨于东西两岸之间,这毕竟也不是长远之计,因为一到雨季,水位升高,浮桥无法立足,此时两岸交通就十分不便。至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年),附近六个县,共同集资,建成了一座石桥,桥面用木板铺成,有护栏,有顶棚,类似于风雨桥。由于风雨侵袭,也多次损坏并修复。直至名嘉靖年间(1522——1566年),人们又采石大修,前后共花了6年时间,耗费白银17万两,建成了一座全石结构的桥梁,桥长73丈,宽2丈,下有桥孔12个,共11个墩。在当时,这座桥显得十分雄伟,也坚实稳固,并定名为“文昌桥”。到明国时期,又进行过维修,更名为“行易桥”。20世纪50年代初进行了全面大规模的修缮,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景况。过去,在抚河大桥没有建成之前,这里既是市中心,又是过河的唯一路上通道,所以热闹非凡,桥两头商店林立,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请各位看看桥西的这组雕塑,塑造的是四位各具神态的书生,他们看起来有点放荡不羁,玩世不恭,恃才傲物。它们的原型就是明末临川的四位才子:陈际泰、罗万藻、章世纯、艾南英。这四人都出生于明神宗万历年初,都饱读诗书,博览经史,政治上都不得志,称得上是志同道合。陈际泰崇祯年间中进士,晚年才受一官,可惜雄图未展,便于崇祯十三年,奉使护故相蔡国用灵柩南行时,患病死于济宁途中。他著有《四书读》、《五经读》等。罗万藻幼年拜汤显祖为师,天启七年中举。曾任上杭知县、礼部主事。当时朝政腐败,国弱民穷,四处乱起,清兵入关,他忧国忧民,悲愤而死。他学问渊博,为文清秀,著有《欢喜堂集》等。章世纯天启元年举于乡试,授翰林孔目,名闻京城,70岁任柳州知府时,得知京城沦为满清之手,便悲愤成疾而死。他的著作有《四书留言》等。艾南英也出于汤显祖的门下,他身处明代末期,由于社会政治腐败,虽才高一等,却得不到一个仕途的机会。他很注意文学批评,但他的著作和手稿大部分毁于战火,现存的只有《天佣子集》和《禹贡图注》两部。

传说他们四人在抚州时,常与外来的官员为难,尤其在外来官员到任时,喜欢给他一个下马威。有一年,一位新知府到任抚州,当官轿到达文昌桥时,遇到四个男子袒胸露腹,躺在桥上,拦住了去路。他们身边放着一只陈旧的萝,里面装着几株艾草,知府便得知此事,心里也明白了几分。“陈旧的箩装艾”,隐含“陈”、“罗”、“章”、“艾”四姓,这就是早闻其名的“临川四大才子”。他们这样做是要与自己这个新任抚州知府为难。他当然不甘示弱,立即对衙役说:“叫他们出题,如果是对对联,就快报上联!”四位才子翻身坐起,高声吟道:“上文章,下文章,文章桥上晒文章。”这上联妙就妙在“文章”二字的巧用。“上文章”寓意四位才子满腹学问,一肚子文章;在抚州方言中,“章”与“昌”同音,“下文章”就是指“文昌桥”;全句的意思就是四位才子趟在文昌桥上晒满腹文章。

知府听到这个绝妙的上联,一时怎么也想不出下联,十分尴尬,无奈之余,只好吩咐手下先退回去。他们沿着抚河往北一路走来,到黄昏时来到一个渡口。知府便打听这渡口叫什么名字。摆渡的人告诉知府说,这里前后有两个村子,前村叫前黄昏,后村叫后黄昏,这渡口正在中间,所以名为“黄昏渡”。知府当即收到启发,想出了一句下联。于是赶紧回头,去会那四位才子,当轿子赶到文昌桥时,有一位书童拿着一张纸条给知府看,上面写到:“前黄昏,后黄昏,黄昏渡前渡黄昏。”这正是知府想出来的下联,他看后,心中佩服,惊叹四位才子的确才气过人。所以后人总结了两句话:“文昌桥上晒文章,无才莫入抚州门。”并传为佳话。

文昌导游词(精选3篇)

宋氏故居是合肥市唯一中西合璧的古建筑。如今这座没入野草、绿树间的宋氏故居,东向的正门被一把大铁锁锁着,透过门缝只能看到几许破败。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文昌宋氏故居导游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昌信息

  • 文昌导游词(精选3篇)
  • 文昌导游词(精选3篇)3人关注

    宋氏故居是合肥市唯一中西合璧的古建筑。如今这座没入野草、绿树间的宋氏故居,东向的正门被一把大铁锁锁着,透过门缝只能看到几许破败。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文昌宋氏 ...[更多]

相关专题

导游词热门信息